军事采购

2024-11-26

军事采购(共4篇)

军事采购 篇1

随着军队采购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 军事采购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和临界点上, 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要从现有制度框架内寻求解决和突破, 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必须用“制度破障”的思路和胆略去规划军事采购的改革发展。

总体思路

军事采购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 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现代战争发展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求, 借鉴外军采购有益做法, 立足国情、军情和军事采购实际, 强化采购在军队建设和作战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 科学筹划, 整体推进, 突出重点, 固强补弱, 进一步理顺采购管理体制, 完善采购组织体系, 规范采购运行机制, 健全采购政策法规, 筑牢采购资源、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采购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采购制度, 提高军事采购保障能力, 实现军事采购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和“打赢”现代战争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

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 归纳起来就是:建立一套制度, 提高三种能力, 实现科学发展。

建立一套制度:就是建立与我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相衔接、与国际采购通行做法相接轨的现代军事采购制度, 使我军事采购系统能够采用最好的办法, 及时、灵活地获取效用最佳的物品、劳务及服务, 以满足军事用途或保障军事任务需要。这套个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购体制一体化、采购活动规范化、采购队伍专业化、采购手段信息化和采购管理科学化。

提高三种能力:一是多类型市场资源整合筹措能力。包括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运用能力, 市场供应商资源筹措保障能力, 国家、地方与社会资源协调动用能力, 确保采购质量, 提高采购效益。多样化军事任务采购保障能力。包括对境内境外各种战备训练、作战行动、维稳反恐、边境封控、抢险救灾、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任务, 组织实施适时、适地、适量、适需的精确采购保障。多样式采购安全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包括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类市场、贸易、政策、政治、军事、社会和质量、信用、信息、道德信用、泄密等各种因素引起的风险与安全问题, 实施有效的防范应对。

实现科学发展。主要有“四个标志”:科学决策, 即涉及军事采购事业长远建设规划、重大问题决策、大项工作部署等, 符合军委指示要求, 符合客观工作实际, 符合采购发展规律。和谐发展, 即陆、海、空三军采购力量和谐发展, 通用物资、工程、服务和武器装备采购和谐发展, 战略、战役、战术采购机构和谐发展, 采购各要素建设和谐发展, 采购勤务与军队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和谐发展。融合发展, 即日常采购与平时应急、战时保障融合发展, 军地、军民和国际国内融合发展。安全发展, 即严格依法按章规范采购, 科学控制和防范化解各种采购风险, 确保采购行动安全和不出大的质量、经济、刑事问题。

主要任务

围绕军事采购改革发展上述目标要求, 军事采购改革发展任务的核心, 归纳起来就是“三制三系两队建设”。“三制”是指体制、机制和法制, “三系”是指市场资源体系、采购需求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两队”是指采购人员队伍和评审专家队伍, “一准备”是指军事斗争采购保障准备。

“三制”建设。一是建立与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要求相适应的采购管理体制。主要是建立相对独立、体系完整的采购专业勤务, 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采购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对分开, 采购组织体系精干高效, 陆、海、空三军采购力量一体编成, 通用物资、工程、服务和武器装备采购集中统管, 战略、战役、战术采购机构配置科学, 采购政策统一规范、采购力量集约使用、采购需求集约保障的采购组织体系和采购保障模式。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军事采购特点规律相适应的采购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完善5种机制:建立采购工作协调机制, 实施采购、配送、服务一体化管理, 形成需求单位提出计划、采购系统组织采购、财务系统集中支付的采购运作秩序;建立行政、纪检、审计、司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采购监督机制, 对采购实施全程监督, 做到监管有力、整体协调、运行高效;建立科学的军事采购考评机制;建立军事采购竞争机制;建立军事采购优先优惠保障机制, 保障军事采购需求及顺畅高效运行;建立健全采购投诉处理和法律服务机制。三是建立与依法从严治军要求相适应的采购法规制度。主要建立调整覆盖面宽、约束权威性强、左右配套、上下衔接的军事采购法规制度体系, 确保军事采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安全可靠, 为组织实施依法采购和建立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的采购秩序提供制度依据和保证。

“三系”建设。一是建设丰富、稳定、可靠的军事采购资源保障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培育和建设涵盖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满足各类军事需求、牢固安全的采购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军队建设与军事任务需要的主要产品资源体系;建立健全一个稳定、可靠、满足主要军事采购需求的供应商队伍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体系。二是建立顺畅高效、安全可靠的军事采购手段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功能完备、操作简便、安全保密、稳定可靠、运转高效的统一的信息化采购指挥管理与网上采购平台;建立采购需求实时反馈、产品资源及时掌握、采购资源实时组织、采购保障实时控制的采购指挥控制系统;建立内容丰富、标准统一、运行规范、全程保障和适时、适地、适量、适需的精确化的采购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三是构建科学管用的军事采购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军事采购市场管控——市场的开放、准入与保护;军事采购政策管控——采购国货与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和扶持中小企业;军事需求产品质量管控——建立对采购产品从科研试制、生产监制、出厂检验、到货验收等实施全系统、全寿命、全天候和客观公正、适时有效监督的采购质量监控体系。

“两队”建设。一是建立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优、专业门类全、人才数量足、发展后劲强的稳定的专业化采购队伍, 能够为部队提供快速反应、精明方便、物有所值的采购服务保障。二是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和权威性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采购评审专家队伍, 能够提供科学、客观、公正、权威的采购咨询和评审。

以上“三制三系两队建设”, 是构建现代军事采购制度的基石, 互为补充, 形成整体, 必须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 协调发展。

保障措施

军事采购生存和运行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大环境之中, 其改革发展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政策, 涉及军内外上上下下诸多部门、供应商等诸多军事、民事主体,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业务工作。要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必须有强力的保障措施予作后盾。

一方面, 要组建军事采购改革发展领导机构。这是多年来我国和军队实施大项改革工作的实践昭示, 也是近年来我军和外军推行采购改革的惯例做法。为此, 应当成立由中央军委、国务院有关领导为组长, 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和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军事采购改革发展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军事采购改革发展的研究论证、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协调解决改革有关重大政策问题, 为采购改革发展得以顺利启动和实施的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另一方面, 要制定出台军事采购相关法律。美军的采办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就特别强调以法律为基本依据。美国会1947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1949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修正案》, 1 9 5 8年通过的《国防部改组法》、1986年通过的《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和1994年10月通过的《1994年联邦采办改革法》, 都为当时调整改革采办管理体制及政策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借鉴外军有益做法, 必须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的名义, 抓紧制定出台相关军事采购法规, 为推进我军采购改革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军事采购合同法律属性探析 篇2

关键词:军事采购,合同,法律属性

军事采购是关系着国家军事利益的重要国防行为, 军事采购制度的完善发展是保障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的有力支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军事采购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防法》第34条规定:“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 保障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采购供应。”其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军事采购制度的地位与作用。在军事采购制度中军事采购合同处于较为核心地位, 并且根据当前的法律法规, 军事采购合同法律属性的规定尚不明确。所以, 为了更好地促进军事采购制度的发展, 明确军事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是重中之重。

一、军事采购合同法律属性之困境

军事采购合同, 是指军事行政主体为了满足其后勤、装备供应的需要, 以消费者身份适用公共款项而签订的获得货物、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合同。

在理论和实践中, 由于《军事采购法》尚缺位, 军事采购工作也习惯于将《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当做主要的法律遵循。但这两部法律是否适用于军事采购, 却值得探讨。根据《政府采购法》第86条规定:“军事采购法规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 军事采购不适用《政府采购法》。从而不能将军事采购合同与政府采购合同一概而论。同时, 在军事法律法规方面, 《装备采购合同管理规定》中也并未明确军事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问题。所以, 在国家法律层面, 军事采购合同性质问题均未予以提及, 使得其陷入法律性质不明的尴尬境地。

关于军事采购合同的性质, 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其主要的争议焦点集中在军事采购合同可否直接适用于《合同法》。在实际上, 军事采购是否能够直接适用《合同法》, 取决于对军事采购合同法律性质的定位。如果定位为一般民事合同, 则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定位为有别于一般民事合同以及政府采购合同的特殊合同, 则不宜全盘适用《合同法》, 而应当由专门的《军事订货法》或《军事采购法》来规范。针对这一争议, 学界关于军事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分别是民事合同说、行政合同说、以及“混合”合同说。

二、军事采购合同之特殊性

(一) 行政性

1. 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在军事行政领域, 军事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军事行政权, 在军事行政管理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实施军事行政行为, 并承担相应的军事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1]。实施军事采购行为的主体为军事机关, 军事采购行为属于军事行政行为, 存在于军事行政法律关系之中, 所以参与其中的采购方, 即军事机关, 具有军事行政主体地位。在政府采购行为中, 采购方不当然地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政府采购主体不仅包括各级国家机关, 还包括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而且, 其中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不具备行政主体地位。但是, 不同于政府采购, 军事采购行为的主体较为固定, 并且当然地具有军事行政主体地位, 极少存在授权型军事行政主体。

2. 资金来源具有公共性。

军事采购的资金来源是军费或政府拨款。军事采购是为了巩固以及提升国家国防力量、保护国家利益所采取的军事行为, 是为人民提供国防产品的途径。同时, 军队作为非盈利性组织, 其没有利益收入以及资金流入, 军队正常运作所依靠的资金均来自军费支出以及政府拨款, 所以其采购活动所需的资金具有公共性。军费以及政府拨款从来源上看, 均来自于人民的税收等渠道, 是公共资金。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是军事采购具有国家意志属性的重要体现。

3. 采购目的、作用具有公益性。

军事采购的目的十分明确, 即提高军队战斗力, 维护国家国防利益,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国防利益属于一种特殊的公共利益, 是公共利益在国防领域的特殊表现。军事采购行为是维护国防利益的直接体现, 是军事行政主体基于国防利益的考量而行使军事行政权的表现, 反映了军事行政权行使目的之公益性。同时, 军事采购对于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军事采购内容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 随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军事采购之中, 军事采购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趋明显。

(二) 军事特权性

军事采购关系到国家国防利益以及军队战斗力, 致使军事采购活动具有其他采购活动所不具有的军事性, 并且在军事采购合同中就体现出了军事特权性的特征。

1. 单方面变更、解除合同权。

在民事合同中, 任何一方不经协商一致, 无权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但是, 军事采购合同是以维护和促进军事利益发展为订立前提和基础, 所以当这一前提受到威胁和影响, 军事采购合同的履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由于采购方即军方直接掌握军事利益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而相对方不可能掌握国家军事利益的发展动态。军事采购合同的履行是否符合国家军事利益要求, 是否具有变更或是解除的必要性, 必须由军方判断。所以, 在权衡军事利益方面, 采购方具有先天的优势地位, 并且使得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具有特权。根据有关军事法规规定, 当合同计划被修改或者被取消、合同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军事利益、合同履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使主要条款无法履行时, 军方有权单方面改变合同的内容、扩大或减少相对方的给付义务, 或解除与相对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等, 对此承包商不得拒绝。当然, 若相对人无过错, 采购方单方面解除合同的, 应给予一定的补偿;若相对人违约或违法而导致采购方单方解除合同的, 则不予补偿。

2. 军事采购方具有制裁权。

军队作为军事行政主体, 国家军事利益的捍卫者, 在相对人违反合同时, 具有对其进行制裁处罚的权力, 并且制裁权不必请求法院判决。军队享有的制裁权主要包括经济制裁、解除合同、强制执行请求权和取消资格。其中, 经济制裁主要包括支付违约金和损失赔偿, 经济制裁是为军事利益潜在和已经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弥补的措施, 适用于一般性的违约行为, 不直接影响合同的继续履行。解除合同的制裁措施是建立在相对方有重大过错的前提下, 不对相对方的损失进行补偿, 不同于上述军队单方解除合同的特权。取消资格是较为严厉的制裁措施, 使得相对方丧失参与军事采购的资格, 对相对人一方具有较为长远的影响。强制执行请求权指军方在相对方怠于履行合同时, 具有向政府部门或是司法机关请求强制执行的权利。请求强制执行对相对方的制裁性较弱, 应属于军队保证军事采购活动继续进行的弥补措施。

三、军事采购合同之民事合同属性

(一) 指导原则

军事采购合同是建立在《合同法》中民事合同的指导原则之下, 即平等与自由原则。

首先, 军事采购合同双方属于平等主体。虽然在合同履行阶段军队一方具有较为明显的军事特权。但是此种军事特权是在事实存在或是潜在存在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前提下。军事采购合同的双方价值取向与共识均应是维护和保障国家军事利益, 使得国家军事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所以, 当双方的共同价值取向出现威胁时, 掌握军事利益动态的一方即军队, 才可以采取军事特权来维护军事利益。

其次, 军事采购合同双方享有自由原则。军事采购双方均享有买卖自由, 采购方有自由选择具有资格的、价格合理的供应商来购买军事装备物资, 同时相对方具有参与采购活动的自由和不参与的自由, 具有接受采购方要求的自由, 也有拒绝采购方要求不签署合同的自由。从本质上看, 军事采购合同签署的前提是双方均同意遵守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也就是说,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对于相对方的要求与限制是建立在其自愿、自由的前提之下, 不存在军事采购相对方自由受限的情况。

(二) 救济机制形式

根据《军队物资合同管理规定》第20条规定, 军队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时, 军队物资采购机构应当报告有关事业部门, 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应当根据合同仲裁条款申请仲裁, 仲裁无效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军事采购合同的救济机制性质尚没有定论, 但军事采购合同的救济机制应属于民事纠纷, 其救济机制呈现出民事特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2款的规定, “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不审理行政案件。”也就是说如果把军事采购合同定位为行政合同, 从而其诉讼定位为行政诉讼, 军事法院对其无管辖权, 应当地方人民法院管辖。若是把军事采购合同定位为混合合同, 救济机制的性质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说, 不论军事采购合同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 其诉讼均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说, 其中合同中军事性在救济机制不会得以体现。在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中, 显然民事诉讼更有利于保护军事采购双方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诉讼效率。

四、结论

军事采购合同兼具行政合同特性与民事合同特性, 并且通过上述分析, 其行政性较之民事性更为突出显著。但是, 单单是从量上衡量行政性与民事性, 从而认定其为行政合同或是民事合同较为浅薄且不合理。

笔者认为, 军事采购合同应当属于民事合同范畴, 如此一来更有利于法律规范建设和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当然, 军事采购合同法律属性的定位需要更进一步的法律规范, 比如颁布《军事采购法》说明军事采购合同法律适用问题。只有通过法律规范, 才能真正明确军事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

参考文献

[1]田思源, 王凌.国防行政法与军事行政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42.

[2]綦瑾.军事采购合同中军事特权问题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20.

完善我国军事采购制度的几点思考 篇3

军事采购是一项军事经济活动,是政府采购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升的重要基础。我国军事采购经过十年左右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军事采购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科学筹划,整体推进,加快推进军事采购制度改革,对于加强后勤和装备建设,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1 军事采购的含义及特殊性

1.1 军事采购的含义

所谓军事采购,是指军事部门为履行军事职能,运用财政性资金,以法定采购方式与程序,采购武器装备和军事物资的活动[1]。军事采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武器装备采购,另一类是军事物资采购。“军事物资”包括军队物资、工程和服务。[2,3]

1.2 军事采购的特殊性

军事采购是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军事采购与国家安全直接相关,因此,表现出更多的特殊性:(1)采购主体的特定性。军事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军费运作的军队部门,而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2)采购对象的特殊要求。军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服务的,军用品具有商品属性和军事属性[4]。相比民用物资来讲,所采购的武器装备、军队物资,在产品质量(包括技术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供货周期、供货条件、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航空器材,由于其特殊的使用领域——飞机,要求器材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采购任务的优先性。军事采购是满足军队作战和训练需要的,特别是战时采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当按照市场规则无法完成采购任务时,军队拥有采购优先权,可依法强制安排相关企业生产和供给所需的武器装备、军事物资。(4)采购行为的保密性。军事采购本质上是一种军事行为,采购的武器装备涉及战技指标、构成武器装备体的直接材料,它们可反映武器装备性能状态;而军事物资中的战略物资,反映军事用途与目的,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是不能泄露的,所以,军事采购具有保密性[5]。

2 我国军事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对军事采购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些单位或部门将军事采购等同于招标,或者只是在形式上更“完美”;有的任务军事采购只是利益格局的划分,存在“争权力、重利益、图回报”的认识偏差;有的认为军事采购只是完成采购任务;有的认为军队统一采购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不利于采购效率的提高。没有正确认识到军事采购的必要性及其对军队装备和后勤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战斗力、提高军事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2.2 军事采购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

部分采购人员不熟悉军事采购的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不了解现代军事高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不熟悉采购业务,不能有效的捕捉、运用市场信息,不能准确的把握供应商的资质和采购对象的质量。加上责任心不强,缺乏成本——效益意识,甚至出现了吃回扣、索贿等寻租现象。虽然近年来我军不断加强对采购人才的培训,但仍然存在任职培训层次还不完整、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在职轮训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等等问题[6]。

2.3 军事采购组织体制不能适应三军一体化保障的要求

我军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军事采购组织体制。目前实行的是总部、大单位和部队三级采购管理体制,但相当部分采购业务由总部、各军区、军兵种各部门自行组织,自上而下按建制自行保障,存在采购层级多、保障线路长、体系独立、职能交叉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上下级采购机构之间业务指导甚少,采购机构和人员往往集“决策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既管预算又管审批,既负责招标又履行监督,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缺乏制衡机制。

2.4 军事采购绩效较低

军事采购绩效包括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作为一项军事活动,军事效益是第一位的。主要包括采购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品种规格符合率、保障数量准确率和部队满意率等方面[7]。其次,军事采购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就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它要求军事采购部门运用较少的经费,获取最大的装备保障能力,提高整个军事采购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在军事采购过程中常出现采购资金的节资率较低、军事采购费用高、规模效益较低等问题。

3 完善我国军事采购制度的对策

3.1 走出认识误区,正视采购意义

对军事采购制度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军事采购的成效。因此,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走出认识误区。不能因为军事采购存在不健全的地方而否定此项制度,不能将军事采购简单的等同于招标,也不能在“利益格局”中占“优势”而支持、占“劣势”而反对军事采购制度,更不能表面上支持而实际上却不计成本、不分良莠、不顾后果的进行采购。反而,应充分认识到军事采购制度在当今军事变革时期的重要地位,对促进军队装备和后勤发展、生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作用,要从军队实际需求出发,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脉搏,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首要目的,提高军事采购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军事采购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对采购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采购人员职业精神欠缺、专业知识匮乏、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加强教育培训。首先培养采购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增强采购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其次,加强培训,从采购理论知识、采购程序、操作流程、工作纪律等方面对采购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分对象的培训,使采购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如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又熟悉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具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能力;最后,借鉴律师、注册会计师考核认证办法,建立采购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8]实现采购队伍建设制度化。

3.3 完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体制问题是影响军事采购发展与完善的核心问题,关系到采购机构的设置、采购模式的选择、采购力量的配置、采购对象的管理和采购绩效的高低。在新军事变革形势下要根据联合作战的要求,改变目前实行的总部、大单位和部队后勤三级采购管理体制,实行三军一体化保障,重新调整相关职能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构建由全军采购指挥控制中心、战区采购管理保障中心、区域性采购保障网点三级采购保障格局[9]。全军采购指挥控制中心负责制定采购法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统领采购计划,审批采购预算,批准和拨付采购款;战区采购管理保障中心负责制定本战区内采购计划,上报计划及预算,下达采购任务,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监督采购行为;区域性采购保障网点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具体负责本区域内三军部队的采购保障工作。这样将采购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预算与审批分开,招标与监督分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实现科学管理。

3.4 把握重点环节,提高采购绩效

军事采购绩效是指军事采购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效益和效能,是实现军事采购目的,满足作战训练任务、促进军队装备和后勤建设中所体现出的能力。针对军事采购效益低下的问题,要做好:(1)掌握部队真实需求,科学制定军事采购计划,实现采购目标长期化。不能为完成采购计划或任务而忽视军事效益,反而所有采购计划都要以部队急需或所需为前提,突出满足作战训练需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避免造成浪费;(2)重视采购质量。质量是军事采购保障的生命线[10],将所采购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作为采购时所关注的重点,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采购的节资率而忽视采购产品的先进性,忽视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质量特性;(3)建立完善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从产品质量合格率、数量准确率和部队满意率等多维度对采购绩效进行评价;(4)充分利用有利的外贸环境,促进国际化采购发展。如利用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发展国际化采购[11],再如,利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向一些军售禁令的国家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或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进行采购。

摘要:军事采购是一项军事经济活动,相比政府采购而言具有特殊性。军事采购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走出认识误区、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体制和提高采购绩效四方面入手来完善我国军事采购制度。

关键词:军事采购,管理体制,采购绩效

参考文献

[1][5]祝志刚,刘汉荣.中国军事订货与采购,2007年6月第1版: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2004年中国的国防.解放军报,2004-12-28.

[4]高弘扬,试论军事采购,军事经济研究,1993(12):63.

[6]赵咏梅.关于军队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之思考.继续教育,2008,(2):42.

[7]刘俊,张前枝,杜曙光.物流技术,2005,(9):185.

[8]钟先文,胡华安.对军事采购职业化问题的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8,(2):45.

[9]钟先文.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采购保障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2):61-62.

[10]王其华.现代军事采购质量管理.后勤学术,2008,(11):26.

军事采购 篇4

1.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的特点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是指各级机关和部队为保障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应急需要, 结合某一具体行动实际, 采取不同于常规方式和程序组织的物资紧急采购活动。新世纪新阶段, 我军担负着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历史使命对应急采购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高效地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物资应急采购任务, 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对策措施。

1.1 应急采购实施呈现出阶段性

应急采购是为处置突发事件进行的一种非常规采购。应急采购时间紧、任务重, 且应急采购前期、中期、后期都具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同时, 不同军事任务各阶段的采购目标也不尽相同。以抗震救灾为例, 在前期, 抢救生命, 保障人员健康是第一位的, 主要以采购食品、药品为主;随着救援工作的继续展开, 采购的品目就将涵盖被装, 构建简易住所的营材、为了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机械设备等;在后期, 由于整体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 许多环节都恢复正常, 将逐渐实现向正常采购转换。

1.2 部队物资需求呈现出不确定性

部队物质需求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在部队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对需求满足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其一, 从部队用户需求来看, 需求是应急采购的驱动源。对于不同的军事任务类型, 不同的保障规模, 军队用户所需物资的数量、结构以及时间和地点具有难以预测性。其二, 从部队用户的需求满足程度来看, 由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 物资需求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军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资源缺口能否得到及时补充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1.3 物资发运送达呈现出多维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大都具有突发性强、环境恶劣、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特点, 这就要求物资发运配送必须做到全面筹措、计划、组织、使用各种运输力量, 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资源, 运用地面补给、空投等多维投送方式, 以最快的速度, 在最短时间内, 把物资输送到部队用户手中。

1.4 采购信息共享呈现出实时性

由于应急采购时限很紧, 要较好地完成应急采购任务, 采购机构与采购管理部门、供应商以及其他部门之间必须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有关各方实时地准确掌握动态的采购信息, 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的客观要求, 是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购决策, 提高应急采购工作效率, 降低应急采购成本的实际需要。

1.5 军地力量交织呈现出一体性

实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军用物资保障呈现出总量上升、强度增大等趋势, 单靠军队自身力量很难完成保障任务, 军民一体化趋势越来越突出。仅以今年的“5.12”汶川地震为例, 13万官兵的物资保障需求仅靠军队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调动社会采购供应力量, 积极探索建立军民一体化应急采购保障模式。

1.6 潜在危险多元呈现出不可预知性

多样化军事任务包括: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实施军事威慑、反恐维稳、应对武装冲突、抢险救灾、维和行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行动, 每一种行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在抢险救灾中, 我们可能面临不可预知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反恐维稳中, 我们可能面临恐怖分子的恶意破坏;在进行作战中, 我们可能面临敌方对我物资供应来源工厂的火力摧毁等等, 这些不稳定因素对我们进行物资采购都具有潜在威胁, 必须引入风险管理。

2. 对策思考

2.1 增强应急采购柔性

针对应急采购的不确定性, 提高应急采购柔性是一种有效途径。应急采购柔性是指在应急条件和成本约束下, 采购相关成员在采购数量、采购质量和采购频率等方面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反应能力。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以及相互间合作关系, 可以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使得采购在采购时间、采购范围和采购成本组成的三维空间中达到最佳点, 从而提高应急采购的敏捷度和精确度。

2.2 适时实施越级送达

多样化军事任务物资应急采购对时间的高要求, 使得我们必须减少时间在不必要环节的浪费。在物资分发中, 如果占用过多的时间, 应急采购就没有达到应急要求。因此, 我们应当打破逐级下拨物资的模式, 根据需要可以越过需求部队的上级, 直接送到部队用户手中, 这方面外军已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2.3 搭建军民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

应急采购中, 需要什么, 需要多少, 谁需要, 谁生产, 生产能力有多大, 当地有哪些物流资源可以利用等等, 这些信息都必须快速、真实、实时、全面地为军队物资采购部门所掌握。通过军民一体化物流信息平台, 军队物资采购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信息, 可实现网上采购, 并达到适时、适量、适质、适价及适地等采购要求, 高标准地完成采购任务。

2.4 建设虚拟配送中心

军队物资应急采购是否能够高效完成, 军队业务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 各供应商要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 物资采购、配送、分送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调度中心, 它可以不是固定的、实物的, 而是一个虚拟配送中心。通过军民一体化信息平台, 把我们采购的物资, 进行适时统一配送, 不需把物资运到某一个地方, 然后再统一分发, 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同时, 军队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可以根据需要, 适时、适地开设野战仓库作为物资的集散地, 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送达至部队用户手中。如图1所示。

3. 小结

上一篇:地球的最后一天下一篇:茶叶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