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2024-07-23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共11篇)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篇1

关于国防军事理论的感想

初入大学,便开始上军事理论课,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坐于大教室之中,看着讲师的严肃表情,听着铿锵有力的声音,能感受到军事课堂威严肃穆的气氛。这种学习是继我们中学短短的军事训练之后深入的理论性国防教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目的。

都说“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中最年轻也是最富有活力的知识型群体”,现在我们就是这一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转变,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不够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独立而必须对自己负责的人的转变。在这个必经的转变中,接受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身的思想意识,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知道了国防的发展,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另外,通过阅读教材我也发现,国防并不是单一的军事武装,现代国防融会了各种高新科技,抬高了我短浅的视线。在军事理论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重任。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需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除此,军事教育至少也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们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受着教育,便也将自己置于我国国防之中,自觉一种责任和使命。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医学系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一个血性男儿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每年都有大学生去当兵,这其中也不乏女大学生,我认为一定有一个原因是为祖国尽一份力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而这些,都与军事理论教育紧密相关,它是新一代大学生的引导。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篇2

关键词:军事素质,国防生,国防意识

国防生研究生是指国防生中考取为研究生的那一部分学员的简称。他们是现今军队院校研究生中主要生源之一,约占军校研究生总数的40%,其军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研究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由于军地培养模式的差异,导致国防生研究生与其他生源研究生在军事素质上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摸清国防生研究生军事素质现状,探讨针对性改进措施,对于提升军队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

1军事素质的内涵分析

军事素质从内涵是军事人才特有的标志,从外延上是指军人所具有的军事技能、军事知识文化和军人的生活作风。其中军事技能包括过硬的军事体能、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组训方法和能力、优秀的作战能力。军事知识文化包括军事理论知识基础、军事思维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军人的生活作风包括良好的军容风纪、严谨的日常养成和坚定的服从意识。

2研究生期间国防生军事素质现状分析

目前在军队院校研究生中,国防生已成为研究生的重要生源之一,且所占比重较大。作为刚刚迈入军校的国防生来说,军事素质上的差距成为他们急需面临解决的问题之一。国防生是由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的后备军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复合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但大部分依托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培养目标的要求,部分高校的国防生只注重课程学业的学习,把自己过早的定位为技术型军官,淡化了对军事素质的培养。在校期间的军事训练和实践活动缺乏系统的锻炼,在体能、技能、日常养成和管理中有所欠缺,日渐养成了松散、散漫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在进入军队院校读研期间,原本期望应在国防生身上所体现的既有军校应届生良好的军事作风又有地方高校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却成了现在兵不兵民不民的“夹生饭”。有些孤僻的队列动作和松散的生活习惯难以改正,甚至于不如地方高校考入的零起点的学生容易纠正,在军校应届生和地方录取生中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从目前看来国防生与军校应届毕业生相比存在如下的差距:

2.1国防意识淡薄

国防生是依托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的后备军官,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和普通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混迹在一起,知识结构中缺少“军”的概念,军事理论思想方面学习甚少甚至于根本不了解。部分国防生将自己等同于地方大学生,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取舍不清,国防意识模糊淡薄,没有自己是一名军人献身国防的意识。

2.2服役动机模糊不清

大部分国防生选择国防生这条道路都是为自己的理想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投身到国防事业当中的,有的是出于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报效祖国的使命感,然而仍有一小部分国防生服役动机模糊不清,认为国防生只是出于就业的目的,为了毕业不需要承担就业的压力,将国防生看成一个纯粹的铁饭碗,一种求生的职业,没有竞争意识,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部分国防生是因为父母的意愿,对国防生的意义、使命似懂非懂,某高中有近90%的高中生并不了解国防生的定义,甚至于许多地方高校大学生也半知不解,在这种情况下对国防生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有些上学后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于为完成家人的愿望而当兵,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的偏差。

2.3体能运动不过硬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参考依据,国防生刚入校只有少部分人在体能上能够达标,经过大学四年在军政训练月之前,军事体能水平有所进步但进步仍不明显,体能方面达标仍有部分未达标,甚至于大部分达标的学员仅刚刚过达标线,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军政训练力度不够,仅靠毕业考前的军政训练月来突击加强体能水平,身体素质薄弱、水平发挥不稳定,在升入研究生的暑假里因为疏于训练,进入研究生期间体能下降十分明显,不如军校应届生恢复迅速,这是由于平时在校期间疏于训练所导致的。普通高校中场地、设施和组训人员有限,不能很好的进行良好系统的军政训练,甚至于有些高校修建的国防训练场地经常长时间的空置不用,成为学校里的家属和孩子的玩耍之地,没有很好的运用到训练中,对器材的保障修理不到位,导致国防生的军政素质普遍存在偏差。每日出操要求十分放松,队列动作纠正不到位,甚至于在队列训练中形成很多孤僻动作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致使军人气质培养不足,体能弱等问题。

2.4军事知识基础薄弱

国防生在本科期间涉及的有关军事科目较少,且教师的自身水平不高,大多数院校都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据某一培养海军国防生的高等院校来看,国防生大部分学习的科目内容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并无区别,军事科目仅作为选修科目列入学习范围,教授的老师一般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军事体育科目由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老师统一教授,专业化水平不高,针对军事的项目不多,导致国防生在本科阶段军事素质普遍偏低。

2.5军人血性意识不强

国防生作为新型军事人才,应当有一种随时敢为国捐躯,有种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信仰,要为未来战争做出充分的准备,加强实战训练,练本领、练头脑、练技术,才能在生与死、血与火中练出真正的军人血性,然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培养上缺乏对国防生这一方面的培养,使得其缺乏一种随时为国防事业献身的军人血性。

3强化研究生中国防生学生军事素质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研究生中国防生学生军事素质存在的问题,为强化研究生中国防生学生的军事素质给出如下建议:

3.1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引导,找准研究生自我认识

3.1.1身份上的定位。在进入军队院校研究生学习期间,国防生应对自身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并对自我进行充分的剖析和认识,通过军校中校园文化的烘托和渲染,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忠诚于党、献身国防事业真正的革命军人,对自己的服役动机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将自己的身份找准。不管是国防生还是军校应届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保卫国家的战士和卫士。

3.1.2思想上的引导。认识到军事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并总结和对比自己以前的不足加以改正,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树立其充分的自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进行宣讲教育,加强国防生的政治认同感,要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十二个字始终铭记于心,使国防生有一种报效国家、献身于党崇高的使命感。在日常管理上要有集体主义的精神,时刻为集体着想,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至于个人利益之上,增强其责任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应多加鼓励,将队内重要的职务和事情交于其去做,增强其在训练和生活中的自信心。在平时的训练中,增强其荣誉感,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强化其军事素质。

3.1.3品质的培养。良好的品质培养对研究生中的国防生学员的军事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强化国防生研究生军事素质包括对军人气质、服从意识、体能训练、行为习惯、军容风纪、日常养成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些都于培养其自身的优秀的品质是密不可分的,要培养其坚持不懈、艰苦奋斗、诚实勇敢和敢于奉献的献身精神,在逆境中成长,不怕困苦和磨难,勇于拼搏,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胆识,这些优秀的品质帮助其在军事素质的强化上有着更大的突破,更好的提高。

3.2科学计划的安排组训任务,提高研究生军事能力

3.2.1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方面,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军事性和目的性。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为参考依据,国防生经过四年的体能训练和毕业考核,初步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中体能所要求的标准,但离军校应届生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过一暑假的休息加之体能基础不牢固,国防生研究生入校后体能状况有所滑落,必须注重体能方面的恢复与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比如必要的军事科目和专门性科目的训练,如100米跑、3000米长跑、五公里武装越野、800米游泳训练、射击、战术训练等。

要加强对国防生研究生体能训练的管控,部分军事院校对研究生体能训练要求不严格,并未集体组织训练,导致部分学员训练盲目,训练效率低下,要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以优促优、以优带差,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在开展运动会的同时,适当的开展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将平时零散的球类运动,拔河比赛统一的集中在一起举行,增强团队凝聚力,使国防生在这些他们较为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其团结协作,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使平时的体能训练在这个时刻更显出其趣味性。

3.2.2队列训练。在队列训练方面,要注意训练内容的指向性,和训练方法上的灵活性。加强训练的“军”味、严肃感并且要严格要求。国防生在研究生入学阶段,在进行必备的新生军事训练的同时,需根据国防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任务,有计划有安排的针对性的进行训练,科学组训。例如,在队列动作训练上要做到以纠大于教,国防生对于大多数的队列动作都十分熟悉,但在某些队列细节上容易出现孤僻动作,有些甚至于对某些队列动作形成的长期的错误认识,这些动作一旦形成习惯很难改正,对于这些情况应当有针对性进行的查纠。对于那些国防生在本科阶段未接触过的训练科目,应当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内容准确易懂、动作迅速清晰,有计划有安排合理的进行训练的讲授和指导。在训练中要提高国防生的积极性,主动了解情况,做好思想教育和引领,结合问题和反馈情况指导训练、安排计划,高质量的完成训练内容。

3.2.3日常养成。在日常养成方面,要加强对国防生研究生管理内容方面的强制性。国防生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由于和地方高校学生一起学习的缘故,养成了许多随意懒散的行为习惯,思想活跃,服从意识不强,政治思想不成熟。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的军校生活的严谨、服从、令行禁止的生活作风及日常管理及其不适应。为此要以良好的寝室氛围和军营文化为抓手,从身边人身边事学起,更有助于国防生研究生接受军校的生活和部队的管理模式。如可将国防生、军校应届生、在职干部、地方生分在一个寝室,争取做到同一个寝室拥有不同成分的研究生,以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督促的作用,从军校应届和在职干部身上学习他们优秀的日常养成习惯,使国防生研究生更容易服从组织安排和学习军校生活。

3.2.4管理能力。国防生研究生作为一名将来即将走向军营的军官,良好的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要学会如何管理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要做到用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他人,而不是一味的用权利去命令和使唤他人。这样的管理能力在以后的未来的岗位上尤为重要。大学、研究生大队以及自己队内可以让在职干部,有经验的军官教授,以自身的经历来传授经验的学习,并且以恰当的职务给国防生研究锻炼自身的能力。

3.3完善考核的内容,强化激励机制

在军事训练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考核。考核方法可通过月末考核、期末考核年末考核的形式完成。通过必要的军事科目的考核,不仅是对国防生能力素质的一次摸底,对这一阶段训练内容掌握程度的一次检测,更是自我检查的一次重要的机会,督促国防生研究生对自身的军事训练进行的一个训练。因此要完善军事训练考核的内容,对国防生的军事训练进行更有效更完备的考核,并强化激励机制,进行优秀学员的评比,做到以优为先,以第一为目标,强化国防生的荣誉感、拼搏的斗志和竞争的意识,并在下一阶段的军事训练和考核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加强对自身训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诚,宗娜.对高校国防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学生管理,2006(06).

[2]冯怀义.对国防生能力素质的思考[J].学术纵横,2008(09).

[3]唐斌,李汶果.关于加强国防生军政训练的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6).

[4]田胜参.国防生教育培养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Z1).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地理分析 篇3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其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由于伊朗采取了敌视西方的政策导致其核计划停滞。20世纪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而这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由于接下来的一系列谈判始终没有打破僵局。2005年8月8日,伊朗重启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重新启动核燃料研究设施。自从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7月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来,为了敦促伊朗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迫使伊朗改变强硬立场,安理会已经连续通过了对伊朗的三次制裁决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分析伊朗核问题

1伊朗军事地理环境概述。

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素有“殴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伊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06年底,伊朗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32.5亿桶(187.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8.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6%,也居世界第二位。伊朗紧邻波斯湾,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沿岸诸国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中东石油向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输出的咽喉通道)。对国际石油贸易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伊朗现拥有7004.9万人口(2006年11月伊朗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其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

无论是从领土、人口还是资源上看,伊朗都是中东地区的大国之一,有着较强的综合实力。并且作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朗处于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交界地带,它对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解读往往比其他国家更加敏感。由于在伊朗什叶派占绝对统治地位,伊朗政府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本身就带有原教旨主义的浓厚色彩,很容易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对美国的大规模仇视。而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担心,美国对伊朗动武之时,也许就是整个穆斯林世界与西方全面冲突的序幕拉开之日。这也就不难理解其在发展核武器上的强硬态度了。

2伊朗核问题之能源要素分析。

能源在当今社会是被看作是战略资源,各国的经济发展对石油都有着极其严重的依赖性。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中东占到66%,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因此,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成为美国石油战略的首要目标。为达到这个目的,美国不惜发动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伊朗正是美国借以控制整个中东、加强其影响力的下一个目标。而伊朗一旦掌握了核武器,那么对美国在中东的既得利益将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说美国是绝对不允许伊朗掌握核武器的。

伊朗的能源资源相当丰富,其能源的出口也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2004年的原油产量是2.02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产量达到85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其2004年的原油出口量是1.293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5.4%。伊朗在核问题上大打能源牌,不仅仅以自身的能源作为武器,还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来与美国及其盟友抗衡。它可以通过缩减出口来影响国际油价;也可以通过减少对一些“敌对国家”的出口给对手制造经济压力,瓦解对方联盟;更可以封锁承载着占全球石油20%贸易量的霍尔木兹海峡来给国际社会施加影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伊朗都有着重大的能源利益,伊朗的政治环境是否平稳对这些国家的能源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探讨对伊朗核问题采取何种措施时,国际社会有着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求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伊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能源武器,频频打出能源牌,不断提升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砝码。这也是伊朗在核心问题上态度比较强硬、敢于不断挑战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底线的原因。

3伊朗核问题之宗教要素分析。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神权统治高于一切的制度。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宗教教义是处理一切民间事务的准则,民众受狂热和专一的宗教感情所支配。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因此,当两种互不相让的异质文明相遭遇时,必然是冲突多于吸纳。这导致了伊斯兰教特别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代表伊朗与西方基督教的代表美国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态势,美国始终在采取措施企图颠覆伊朗现政权,包括在核问题上不惜以武力相威胁。然而伊斯兰教传统的不屈的反抗精神和要求穆斯林誓死捍卫国土的“圣战”精神,成为伊朗在外交上不向长期有意遏制自己的美国俯首称臣的强大支柱。伊朗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中有着异常强大的号召力,很容易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对美国的大规模仇视。这也是伊朗能够在核问题上不断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4伊朗核问题之地缘分析。

伊朗在动荡的中东基本上处于孤立地位,在本地区少有在紧要时刻可以依赖的盟友。另外其周边邻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核武器,使其时刻感受到核武器的威胁;而美国一直对伊朗采取敌视、遏制的态度,并且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完成了对伊朗的东西合围。正是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伊朗把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了发展掌握核武器上。

中东地区是沟通大西洋到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交通的联系枢纽和十字路口,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世界各大国的利益在此交汇,特别是美国决不允许在中东有一个反美的核大国出现。

伊朗对石油贸易的重要通道波斯湾有着巨大的控制力,特别是其对霍尔木兹海峡拥有完全的封锁能力,而霍尔木兹海峡又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沿岸诸国唯一的出海口,是中东石油向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输出的咽喉通道,一旦美国攻击伊朗,其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将使美国和西方遭遇新的石油危机。

从地缘上看,伊朗在核问题上既有着孤立地位的软肋,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世界各大国的利益又交汇在这里,使得伊朗核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解决起来更加麻烦。

三、伊朗核问题展望

伊朗核问题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宗教于一体的十分复杂的国际问题,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对各国政治智慧的一场重大的考验。

关于国防动员综合演练学习材料 篇4

随着非接触、非对称、非线式等新型作战样式在信息化战场的全程运用,战场布局态势大为改变,前后方界限日趋模糊,动员保障各种作战样式、作战行动的作战需求,更具不确定性、突变性、实时性和广泛性。这就要求国防动员综合演练应紧密结合现代战争特点,在课目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整体性、关联性和实用性。这种设置可通过整体设想信息化战场的各种情况、突变因素及各种作战行动间的连锁反应,在相同作战背景、相同地域、相同时间和空间内将防空袭作战、反袭扰作战、信息作战、防卫作战等多种作战行动,或者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运输、科技信息等各领域的动员保障课目有机融合、整体筹划,确保能同时同地对不同课目、多种行动实施联合动员指挥,锻炼提高参演人员的全面协调、综合判断和临机处置能力,增强整体动员效能。

目前,我国国防动员演练在组织指挥上基本实现了动员指令、作业文书等基础业务,由过去手写、人送、电话讲的传统方式变为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员指挥的效率。但对信息网络的利用总体上还处在低层次的基础运用水平,要探索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融合性、实时性和破坏性等强大功能。通过对动员指挥与控制系统、动员过程可视化系统、动员物资快速配送系统的研究开发,搞好动员系统与地方资源管理系统及军队信息化指挥系统间的部分融合和集成,构建国防动员综合演练信息化平台,走开实兵实装现地演练与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相结合的新路子,真正实现动员决策指挥智能化、动员过程可视化、动员实施精确化,提高国防动员综合演练的整体效果。

随着多种作战力量、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的应用,信息化战场正由传统的三维向陆、海、空、天、电磁、认知等多维领域拓展,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使预先计划始终滞后于战场态势,与作战行动形成明显的“时间差”,从而对传统预先计划的动员保障方式提出了挑战。组织国防动员综合演练也应在周密计划的基础上,加大随机导调的演练力度,对信息化战场可能出现的突变情况不设预案,由导调组根据演练时的战场环境随机出情况、下命令,营造符合实际、接近实战的演练效果。比如,组织防空袭作战动员演练,可通过网络随机发送“电子炸弹”、传递假指令等随机导调情况,检验锻炼参演人员的战场控制和应变能力。实施随机导调对演练组织者、导调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平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动员专业知识过硬、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信息技术技能兼备的综合型动员人才,确保动员演练的质量效果。

国防动员综合演练涉及面广,对社会生产生活影响大,在演练形式上应灵活采取多种样式组织,确保既有利于增强综合动员能力,又能尽可能少地影响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结合动员演练的特点和我国国情,国防动员综合演练主要可采取实兵实装全员动员演练、领导机关带部分实兵动员演练、兵棋推演、网上动员演练、网上加实兵实装动员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域内,组织者应灵活选用不同形式的动员演练方式,也可几种形式组合进行,但一定要确保实兵实装动员演练相对较长的周期性。比如,战区和省一级的国防动员综合演练因其组织实施难度相对较大、影响面广,通常可3-5年组织一次,平时则可结合部队军事演习进行。组织大规模的国防动员综合演练,可先进行兵棋推演或网上模拟演练,在对各个演练环节、演练要素、演练行动、演练处置,特别是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再充分应用信息化指挥控制手段展开实兵实装动员演练,以增强综合动员演练的实效性和精确性。市、县一级的国防动员综合演练,因其范围相对较小,可1-2年组织一次,以实兵实装动员演练的形式组织为好。随着信息技术在国防动员领域的广泛运用,网上动员演练以其实时性、经济性和高效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成为国防动员演练一种新的重要形式。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篇5

国防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及其活动,国家的领土、领海及海洋权益不断被侵蚀,面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传大复兴,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对维护中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相对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国防力量依然落后,而中国威胁论对制约着中国国防建设。对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没有必要过于关注别国言论,威胁论是它国面对大国崛起由不习惯到习惯,有反对遏制到逐步接受的过程。中国就是在威胁论中发展起来的,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中国的崛起,威胁论反而下降。只要我们国防力量保持在积极所规定的合理水平,我们就应该大胆投入,不必顾虑中国威胁论。中国通过积极军事外交,宣传我国和平崛起国策,并且在国际社会担负起负责任大国,国际社会会把中国军力发展视为正常的。

在科技强军上,向跨越式发展道路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宏集型向科技宏集型的较变,以信息化作为军事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立一支远洋海军,应考虑建造航母舰队,以捍卫中国海洋,国土和重要海上通道安全。建立一支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信息化高的陆军部队,以及战略空军部队。全军提高军事感慑和作战能力。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信息化时代对军事人员的要求也是全面的,除了政治素质上,最重要的是科技素养,军事院校要从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开始,加大培训力度和培养步伐。同时建立一种能留住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提高国家军事力量。

关于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的作文 篇6

因为爱国,所以我们铭记祖国的屈辱。战争是一面离别的墙,他让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生离死别;战争是一面等待的墙,他让那些渴望和平的人在离翼中漫长的等待;战争是一面流泪的墙,写满了不信遭遇战争的故事。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炸毁铁轨,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日本军队便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引起日本侵华战争,日本进入南京进行了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时间内,南京将近30万军民被枪杀和活埋,如今有些日本人还否认在南京大屠杀。

因为爱国,所以我们期待国家富强,是自1840年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希望,中国人用数以亿计的生命为代价一刻不停的奋斗了100多年。我们怀揣着富强的梦,不断的努力、奋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富强的梦终于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奥运场上,无数的奥运健儿拼搏着,外交会上,有着义正言辞的声音,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祖国富强了!

因为爱国,所以我们弘扬名族美德。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礼仪之邦。从小爷爷奶奶就给我们讲了无数的有关民族美德的故事:《程门立雪》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以诚感人》告诉我们要宽宏大量,《赵奢执法》告诉我们要勇敢公正,《曾子杀猪》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这些不都是我们要弘扬的名族美德吗?

从古到今,出了多少历代名人,他们说的那些话都流芳千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君子成人之美,成人之恶。”“马先训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些也都是告诉我们要爱国、讲诚信、懂礼貌,勤劳……这些民族美德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国人的特征,身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具备这些名族传统的。

关于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 篇7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辩证观点,思考与举措

一、引言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 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 又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 该法将学校国防教育单独列为一章, 明确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后, 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48号文件, 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指明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很不平衡, 还存在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形势下, 如何针对大学生久居和平环境, 国防观念淡薄的问题, 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力度,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我们认为, 关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和实践。

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与举措

1. 用联系的观点来调动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的联系。高校国防教育亦是如此。高校国防教育主体是“大学生”, 而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高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 达不到最佳教育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 以此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 则需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正确引导。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向的引导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 国防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内容”的思想, 用物质决定精神, 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去引导, 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而经济的发展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 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 它可以转化为经济建设生产力, 只有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搞上去, 方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大仗一时打不起来, 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无所谓”的思想, 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引导, 使大学充分认识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 只要世界上存在阶级和国家, 和平就只能是相对的, 必须居安思危。三是针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大学生存在的厌倦情绪, 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引导、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伟业, 民富、国富不等于国强, 从而树立起“民富不忘国强, 国强不忘国防”的观念, 变“要我参加国防教育”为“我要参加防教育”。

2. 用发展的观点来正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事物运动的本质是发展, 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但事物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规律, 国防教育亦如此。因此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不断变化与发展。教育方法, 其变化与发展必须保证教育不走偏方向。我认为, 当前应着重注意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强调集中教育, 忽视经常性教育。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是集中军训, 军训过后则再不问津, 虽然短期军训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国防教育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潜在性特点, 再加上高校国防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器材都是有限的, 因此应抓好经常性教育, 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工夫, 通过经常性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强调教育形式, 忽视教育效果。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与内容, 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抓好国防教育, 自然离不开形式,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 有的喜欢讲排场, 场面颇大, 效果甚微;有的一味以竞赛、演唱为形式, 以“乐”代“教”;有的在总结国防教育工作时, 将开了什么会, 举办了多少活动, 发表了多少文章当做其政绩, 而不深入考究其效果。这些现象都应注意克服, 应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内容, 找准最佳的教育形式。三是强调“热点”教育, 忽视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化国防教育, 首先要学好国防理论, 特别要了解国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国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人民战争理论和战时动员要求, 等等。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以时事形势“热点”教育为多, 而对系统的理论灌输偏少, 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免失之颇偏, 起码不够全面。四是强调目标“软件”建设, 忽视培养“硬件”建设。所谓“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规划等建设;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和教育阵地等。当前,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薄弱, 在立足于抓“软件”建设的同时, 还应创造条件抓好“硬件”建设。如高校内部必须抓好军事考研室、图书资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和武器库的“三室一库”建设, 校外必须有教育阵地。实践证明, 国防教育如果没有教育阵地或阵地不完善, 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要搞扎实, 应着重抓好三块阵地。一是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军训阵地;二是以军营为依托的学军阵地;三是以烈士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的传统教育阵地。要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国防意识教育, 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 充分认识军弱则国弱, 军强才能保证国强, 国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道理。

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性

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是对立统一。开展国防教育, 也应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坚持“一般”与“重点”相统一。没有一般教育就没有广度, 没有重点教育就没有深度。广度与深度的统一, 要求我们把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并把工夫放在重点教育上。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 他们思想敏锐, 勤于思考, 充满活力, 理所当然的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毕业后将夺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有的还将走上领导岗位, 因此, 他们国防观念的增强, 能影响和带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民众增强国防意识。可见, 抓好高校国防教育这块教育重点, 既有针对性, 又体现了广泛性。二是坚持“虚”与“实”相统一。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保卫国防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单作一项教育来讲, 既有“实”的内容, 又有“虚”的工作, 关键在于两者的结合点。例如, 在征集大学生入伍时, 高校可进行“居安思危, 参军光荣”的教育, 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依法服兵役的热情, 又能起到使广大大学生受到“居安必须思危”的潜移黙化的教育作用。只要用心揣摩, 就能找到“虚”与“实”的结合点, 就能做到寓“虚”于“实”, 有效增强国防教育力度。三是坚持“破”与“立”相统一, 确立高校国防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新制度。面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对一些传统的东西进行改革, 目前须着重抓好“四破四立”:一破“国防教育是军人和民兵进行的教育, 高校不必要”的错误观念, 立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全方位的教育, 高校是其教育重点的观点;二破“国防就是军事, 军事就是打仗”狭隘的国防观念, 立国防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建设和斗争的“大国防”观念, 从高层次上理解国防教育意义;三破高校武装部“热”, 高校其他机关、院 (系) “冷”的“独唱”格局;四破国防教育的随意性, 立依据法律法规和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使国防教育逐步步入依法、依纲施教的局面。

三、结语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培养和造就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意义, 用辩证的方法和观点改进国防教育教学手段, 完善国防教育设施, 拓展国防教育途径, 达到增强国防教育效果的目的。同时对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 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实际的发展之路[1]。

参考文献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篇8

关键词:军事民主 问题 对策

新形势下,战争形态、科技水平、作战样式等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军事民主运行机理、组织方式、实现方法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然而,军队各级在开展军事民主上还存在着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官兵军事民主素质欠缺、意识薄弱以及执行不力等问题,不能真正发挥出军事民主的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新形势下开展军事民主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强化军事民主组织领导

在我军长期而又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的军事民主主要是依靠群众性运动的办法来推动。1987年《连队军人委员会暂行规定》颁布后,群众性运动逐渐转变为军人委员会下的军事民主组组织实施。而当前依靠军事民主组组织进行的军事民主活动还存在着权限低而导致的活动推行不开,号召力不强及作用小的问题。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切实强化军事民主开展的组织领导。

1.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揽作用。当前,部队军事民主活动通常由军人委员会下的军事民主组负责组织开展,军事民主组组长通常由一名班长担任。由于军事民主组组长可能不是支委会成员,对支委会关于训练、甚至关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指示精神不掌握,就无法保证正确引导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并且部队一旦接到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比如抗震救灾的命令,支委会有很多军事上的准备工作要部署,每名官兵都有很多工作要做,这种情况下,军事民主工作如果仅由军事民主组牵头负责,每个人都会从思想上把开展军事民主活动摆在其他工作的后头,以至于最后达不成任何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提高权限与力度,要由基层党组织直接加强对军事民主组的领导,通过支委会直接对开展军事民主工作部署,明确提出开展军事民主活动的要求,切实发挥全局性统揽作用,推动军事民主活动的有序展开。

2.强化军事民主组自身能动作用。一方面,要把军事民主组搞坚强。在组长配备上,军事民主组的组长应至少是一名干部,也可以由支委成员担任。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军事民主组压担子。支委会要主动设置任务牵引,定期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全连通报军事民主组的攻关成果,增强组织的内动力。

二、加强军事民主教育

教育是深化认识、提升素质的最基础性工作。针对当前部队开展军事民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民主意识薄弱、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必须把教育的功能作用进一步突出出来。

1.加强启发军事民主自觉意识的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开展军事民主的价值教育。要从现实必要性上教育,使官兵认识到,军事民主是我军的制胜法宝,是以劣胜优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要加强官兵主人翁意识教育。要通过教育增强官兵主人翁意识,使官兵深刻体会到连队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相关,尤其是军事工作的发展关系到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关系到他们的生死,真正从内心深处把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起来,主动为军事工作开展贡献力量与智慧。

2.加强提升军事民主素质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军事民主观,要使广大官兵认识到军事民主必须是以一定的集中为前提的,是有组织、有秩序的,不能围绕着单个人的利益诉求来进行。另一方面,要教育官兵把握军事民主的内涵与本质要求,使广大官兵加深对开展军事民主的理解,真正掌握开展军事民主的渠道、方法、形式及要求,切实保证军事民主开展的高效益。

三、创新军事民主方法

毛泽东讲:“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开展军事民主如果不讲究方法,仍是按老传统、老套路,不能适应现代战争和新形势下军事活动要求,开展军事民主也只是一句空话。

1.预案式军事民主。毛泽东认为:“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这说明,不管是战争还是其他一些非战争行动,或者是军事训练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其中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战争经验或者是国外现代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往训练各个阶段及不同训练环境下的经验教训,对未来的军事活动进行科学预见。首先拿出可能的问题,然后再发给广大官兵围绕这些问题再思考,以进一步对深化、细化;对于问题的解决,就要发挥军事民主组的功能作用,广泛地发动广大官兵想办法,出注意。在重视预案式军事民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战场上的应急式军事民主的功能作用。

2.分散式军事民主。信息化条件下,不管是战争行动或者非战争行动,都具有极强的应急性、紧迫性,这就要求必须结合任务特点,把会议式民主转化成分散式军事民主,在遂行任务中不拘泥于会议形式,灵活采取多种方法发动官兵出主意、想对策,以提高效率,增强效能。少数人的碰头简议,一问一答式的讨论、官兵间相互交谈、随时随地征求等都是分散式军事民主的方法。同时,采取分散式军事民主要把握好适当的方法,要把握好两个重点群体,一个是有重点的选择特定的群体现场讨论,这个特定的群体通常人数少、业务精,通常能够提高效率;另一个是要运用好各级骨干,充分发挥排长、班长的牵引作用,力所能及地开展小范围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2010.

[2]《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篇9

关于举办暑期游泳军事训练营的通知

各县区少工委、少先总队,市教育局团委、各中小学少先大队:

为丰富我市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高生存能力,市少工委将于今年暑期举办游泳军事训练营。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训练营时间:7月22日—7月29日

二、训练营地点:合肥炮兵学院

三、参加对象:

8—14周岁的少先队员,无急慢性传染病、沙眼,身体健康。

四、训练内容:

1、为保证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本次活动采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游泳训练为主,军事训练为辅。

2、游泳训练包括:滑行换气浮板蹬腿、夹板划臂等,力求达到能独立连续游25米以上,动作规范,臂腿配合协调,呼吸基本有规律。

3、军事训练包括:队列、军体拳、韵律操等,参观火炮装备,介绍军事知识,观看军事题材教育片,对

营员进行国防知识教育。

五、训练营费用:570(训练费、食宿费、活动费、服装费、保险费等)

六、几点要求:

1、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按照名额分配,组织动员广大队员积极报名自愿参加游泳军事训练营。

2、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集体报名的形式,由大队部报至团市委少年部。报名截止日期6月30日。

3、营员自带泳衣、泳帽、浴巾、夏季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于7月22日上午8:00—9:00到合肥炮兵学院东大门(黄山路与东至路交叉口)报到。训练营活动期间谢绝家长探视。

4、未尽事宜,请与市少工委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尹玲周鑫

联系电话:26371563157510

附件:

1、游泳军事训练营内容日程安排

2、游泳军事训练营营员登记表

3、名额分配

少先队合肥市工作委员会 二○○五年六月二十日

主题词:少先队暑期活动通知

抄送:团省委、省少工委、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妇儿工委

共青团合肥市委办公室2005年6月14日印发

共印100份

附件1:

游泳军事训练营内容日程安排

附件2:

游泳军事训练营营员登记表

附件3:

名 额 分 配

肥东县50 肥西长丰瑶海包河蜀山庐阳新站经济高新市属县50县

50区:5区:5区:5区:5区:1区:1区:1学校:30

关于国防教育的观后感500字 篇10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国防意识,了解国防,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更有民族凝聚力,以更加自豪的姿态投入国防建设中去,使中华民族以更坚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跨越古今,从百年前的国耻到今天的坚不可摧。看到上世纪的耻辱,忽觉缕苦涩弥漫于唇舌之间。随着镜头带我们到一处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朽的炮台,古老的遗迹,我体会了民族的耻辱,无力抵抗的懦弱,割地求饶,散巨银以求得一时的太平。学者在述说那段用士兵、用人民的血肉堆起的古史。我们难过,我们愤恨。昔日的大清朝,当年的李鸿章急力上书,推荐政府建立船政学堂。学堂成立后,邓世昌等一批学生,带着强国的梦想,进入学校,之后出国留学。光绪帝虽然变法强国,但实际的统治者却是慈禧太后。当日本野心勃勃地准备侵略中华大地时,清政府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带着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就要挨打。

或许正如有些人所言,中国是一头正在酣睡的雄狮。洋务运动是次大改革,却只是这只雄狮打盹中的小小的一个翻身。洋务运动是当时国人的希望,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却又让人们的希望变成绝望。

但不怕,我们很快站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只是单一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陆军武器装备,性能落后,型号繁杂,威力弱小。到如今经过六十多年的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已经规模适度,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形成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人民军队。中国的力量已是不容小觑,中华民族已是不容侵犯的了。

最近国产航母的下水,更是彰显了国防力量,海洋大国之梦就在眼前。六十多年来,人民解放军全面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根本职能,胜利完成了保卫国防作战任务,严密守卫边防、海疆,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震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参加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支援国家建设,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参加国际维和、反恐、公海护航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用。

创新军事教育 牵引军事人才培养 篇11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军事教育观念

(一)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观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军事人才。”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社会主义军队的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创新型人才。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却是唯书唯上、规格单一的“乖孩子”和“书呆子”。这种人才只求适应,不求创新的循规蹈矩、缺乏个性,完成日常业务工作尚可,按实战要求抓作战准备则力不从心,难以适应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创业型,具有敢冒风险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军队建设事业心和军事斗争准备责任感;二是创造型,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加工科学知识、催生提升战斗力的能力,三是复合型,这种人才既懂技术又懂战术,还懂一些现代军队管理,能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新的成绩。

(二)建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创新教育的教学观要求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思想,强调建立和谐的教员学员关系,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创设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发现的教学情景。创新的教学观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统帅教学全过程。具体来讲:一是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参训学员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创新精神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创新认识,即了解创新的意义,有创新的意识等;创新情意,即喜欢创新,乐于创新,能以顽强的意志,把创新活动进行到底等;创新行为习惯,使创新变成自觉主动的行为,成为个人生命、学习和献身国防的一部分。教员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坚持把学员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员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目有情趣,让学员充满好奇和兴趣地投入教学;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如,富有“戏剧性”变化,让学员如入艺术的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使教学的结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员有充分想象、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三是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单向传输式教学组织形式,大力倡导和真正全面推广教员与学员互动“双赢”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

二、着眼素质提升和实战需求,探索创新军事教育模式

(一)学科模式的创新

这种学科模式应为学员的学习、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学科大课程结构,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的理论学习向理论引导、调查研究、选修辅导、实践检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等多科目统筹设置的多元化课程结构转化,要优化以理论引导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加强士官组训法指挥法、参谋围绕某一作战样式一个全过程加强战术作业导调等能力素质的实战性学科的教学内容,适时推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要重视选修辅助课程,选修辅助课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助于拓宽学员的认知领域和服务于战术作业导调,要强化调查研究和实践提高,调查研究和实践提高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以最新信息和部队乃至学员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人员定向、任务定量、标准定位,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预转士官和现职士官学员,还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员的陶冶作用,创设良好的育人物理环境,建立和谐的集训队人际关系,形成集训队、连队和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是确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境和部队建设、作战准备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纯粹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真正确立注重知识增量和旺盛学习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二是教知识与培养学习力并重。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员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移到引导学员探索知识形成和再发展的过程上来,不断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给学员提供“舞台”,让学员走上讲台当“老师”、当“辩手”、当“评委”,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学员主观能动性;教员要善于激发学员的兴趣,让学员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力。三是要大力倡导和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要善于设疑提问,提供“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进行“抛砖引玉”,鼓励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大力开发“课堂答疑”的潜在效能,让学员就所学大胆提问和探索,教员在做好积极引导的基础上与学员现场共同进行深入探讨,让学员在第一时间内就掌握并活用所学知识,实现教与学的“融合生长”,“互动双赢”;同时还要注重调研式、研究讨论式、案例剖析式、预设情况的导调式等互动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四是注重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要善于给学员以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设置逼真战场环境,让学员自主选题、自主设计,使学员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升华素质。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以最低管理消耗实现最大管理绩效。确立管理力出教学力的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从管理的层次来讲,要突破平面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学员所在部队、集训队、教员、班级及学员在内的立体管理模式;从管理过程来讲,要突破单纯的终端管理,把过程管理与终端管理相结合,强化全过程管理控制,提高过程管理绩效,从管理形式来讲,要突破陈旧的“按编管理”俗套,要大力推开“用制度管、用训练管、用学习管,以管促训、训管结合”,特别是要全面实行“教管分离、教管互动”的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四)评价模式的创新 以往部队对教导机构、教导机构对教员、教员对学员的评价模式,侧重于对成绩的认定,“以分定优劣”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这就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怪圈”的出现,即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使教员和学员就像是“提线木偶”,被考试的指挥棒指挥得转来转去,结果是教员“教得死”,学员“学得不活”,最终窒息了学员的创造力,使学员变成了一个炮制出来的“标准件”,由此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教导机构培训质量的提高和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坚持摒弃“一次成绩论成败”的陈腐观念。要注重建立健全教员考评机制,把教员教得好与坏的评价交给学员:要注重学员的个性与特长,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与期待的语言去评价学员的每一点进步,要参照很多地方教育培训机构实行的《素质教育报告手册》制度,淡化分数观念,强化全面发展意识,推行“优点+特长+鼓励性评语”的评价模式,推进静态笔试和“记分式评论”、答辩式考核等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创新评价机制,突出学员的个性,让学员品尝到个性被认可、成绩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员求知上进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三、立足灵活和高绩效,创新军事教育教学手段

(一)解放思想,确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解放思想、推进理论上的创新是实施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划时代变革的先决条件。要勇于破除原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的陈旧教学手段观,要把能使广大学员融入教学的教学手段推上前台,牢固确立并广泛采用以信息化手段为主的创新型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绩效提升的理念。

(二)必须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教学手段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采取立足自身挤一点、向上要一点、找共建单位赞助一点的创新办法,多方筹集经费加大投入,建立起综合教学楼。多功能阶梯教室等现代化教室,或者进行现有教室的现代化改造,为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提供前提条件。要突出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主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教学手段创新提供强大的信息科技平台。

(三)加强配套建设

一是搞好设施配套建设。“好‘马’要配好‘鞍”’。必须想方设法给多功能教学演播室、网络教学室配置配全配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刻录机、隐藏式遥控麦克扩音系统等高科技教学器材,要按照地方高等教育名校规格搞好局域网各专业网络教学室的设施配套建设,使已建起的融电脑学习、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在内的多媒体专业教学室真正名副其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搞好智能资源的配套建设。必须组织专门人员攻关,研究开发制作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课件,并以此建起分类电子资料库;同时要加强教员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素质的锻炼提高,大力倡导和推进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推进教学训练网络化、模拟化,促进教学绩效大幅度攀升。

四、加快教育创新步伐,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军事教员队伍

(一)要换脑筋,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

实施创新教育,教员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见物不见人、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目中无人”的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的观念;就要尊重学员的人格,尊重学员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员的自由发展,尊重学员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学员的创造潜能。

(二)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锻造过硬的创造能力

只有这样,才敢于摆脱传统教育观念,不囿于已有结论,不盲从于权威,敢于设疑,善于思考。以求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新的教育信息,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善于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开创军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优化知识结构和夯实教学基本功

教员应博学多识,不仅要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先进而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特别是要具备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战法、训法知识及相应能力: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持续旺盛的学习力,力争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不仅要善于教学,还要善于紧密跟踪新军事革命潮流,站在军事理论和教育理论发展前沿,加强研究和理论创新,让自己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同时,各级领导要坚决走“专业化教员队伍建设路子,实施人才集约化办学办队”,要善于及时给能力素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员开药方,利用平时无集训期有目的性地分散到上级的机关和集训队见学、跟训锻炼或送往院校或部队深造和代职锻炼,在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催化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善于培养学员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试题下一篇:处方的规范书写与处方点评制度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