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共8篇)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1
一、选择题
1.【2017年甘肃省庆阳市】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A.自带布袋购物
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答案】C
2.【2017年重庆市A】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11%
D.58%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也为78%.故选A.学科*网
3.【2017年重庆市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
4.【2017年重庆市B】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A.氢能源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答案】D
【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的水,生成物无污染;B、共享单车采用人力,节约能源,无污染;C、电能是二次能源,使用时不会产生污染;D、柴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会污染环境。故选D。学科*网
5.【2017年重庆市A】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自带布袋购物
B.垃圾野外焚烧
C.共享单车出行
D.多使用太阳能
【答案】B
6.【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酸雨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的使用,特别是煤的燃烧有关,故酸雨不可能杜绝。因此本题选B。
7.【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a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硫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那含有氢元素
【答案】B
8.【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解析】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正确;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正确;C、汽车尾气排放物产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进地的臭氧造成污染,正确;D、口罩只能阻挡可吸入颗粒物,不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错误。故选D。
9.【2017年天津市】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项目的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解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
都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是污染物,选D
10.【2017年天津市】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答案】A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B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选A学科*网
11.【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小苏打
B.加碘盐
C.酱油
D.白酒
【答案】A
12.【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实验水
B.不锈钢
C.蒸馏水
D.洁净的空气
【答案】C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实验水、不锈钢、洁净的空气,都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选C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13.【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打造“成渝第二城”,共创美好生态南充。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焚烧落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B.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答案】B
【解析】
A.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B.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C.加高烟囱,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导致污染范围增大;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水和土壤被污染;选B
14.【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
B.NO2
C.SO2
D.PM2.5
【答案】A
【解析】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进行解答。NO2、SO2、二氧化硫、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都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能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但还不是被列入空气监测的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气体。故选:A。
15.【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反应
B.为防止海鲜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C.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杂质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
D.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答案】D
16.【2017年山东省聊城市】2016,聊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29天。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
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答案】A
【解析】A.为增加节日气氛不可大量燃放烟花爆竹。故A错误。
B.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故B正确。C.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故C正确。
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故D正确。
17.【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右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X表示单质,Y表示化合物,Z属于化合物。A.红磷属于单质,错误;B.干冰属于氧化物,正确;C.氯酸钾属于化合物,错误;D.食盐水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B。
18.【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学科*网
19.【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泽市多地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答案】D
20.【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小明通这下图实验自制一瓶“汽水”,所加入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蔗糖
B.小苏打
C.柠檬酸
D.果汁
【答案】D
【解析】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A.蔗糖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C.柠檬酸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错误;D.果汁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D。
21.【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答案】C
22.【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g。则c等于
A.d+b+a
B.d-b-a
C.d-b+a
D.d+b-a[来源:Z,xx,k.Com]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容器的质量为bg-ag;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g;c等于容器的质量加上取出的固体dg的质量;所以c=b-a+d;故答案选择D
23.【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水
B.石油
C.生铁
D.氢气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A、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混合物;B、石油是由汽油、煤油等物质组成的,属混合物;C、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物质,属混合物;D、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纯净物。故选D。
24.【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利用风力发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节约用水用电
D.直接排放废气
【答案】D
【解析】A、风能属清洁能源,正确;B、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正确;C、节约用水用电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正确;D、直接排放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故选D。
25.【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杆
【答案】B
26.【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
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C.
氧气具有助燃性;
D.稀有气体的构成原子都是稳定结构,不易发生电子得失,因而化学性质不活泼,选C[来源:学+科+网Z+X+X+K]
27.【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不放热
【答案】B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热;选B
28.【2017年安徽省】建立模型是学习化的重要方法,下列有些正确()
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
C.燃烧条件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答案】D
【解析】A、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错误;B、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其中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错误;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正确。故选D。
29.【2017年安徽省】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HCO+O2=
CO2+H2O
【答案】B
30.【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答案】A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试验,可以将氧气完全反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易导致气体受热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使倒流的水偏少,测定结果偏小;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会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A
31.【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A
32.【2017年甘肃省庆阳市】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
B.生铁
C.干冰
D.液氮
【答案】B
【解析】A.水银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错误。B.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干冰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错误。D.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
33.【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6分)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答案】(1)含氮化合物反应
(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
(3)氨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氨气相近
34.【2017年四川省泸州市】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组成如下表。
空气组成X
O2
Y
CO2
其它
体积分数
78%
21%
0.934%
0.034%
0.002%
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的分子式是,Y气体名称是。
(2)煤的气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来源:学科网ZXXK]
Ⅰ.将液态空气气化,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X
Y
(选填“高于”、“等于”、“低于”)
Ⅱ.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X
O2(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结合流程和所学知识可以预测: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还伴随有
变化。(选填“状态”、“能量”、“原子”、“压强”)
(5)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6)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则空气中氮分子与氧分子总质量之比等于。
【答案】(1)N2;
稀有气体;(2)化学;(3)低于;大于;
(4)能量;
(5)2NH3+CO2CO(NH2)2+H2O
(6)13:4
35.【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5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中,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Hg+O22HgO
(2)
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2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例1: (2009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x-1, 2-x) 在第四象限, 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由点A (x-1, 2-x) 在第四象限知, x-1>0, 2-x<0, 解不等式组可得x>2.
答案:x>2.
点拨: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4个象限, 要理解各象限内点的符号特征.
例2: (2008年贵州省贵阳市) 对任意实数x, 点p (x, x2-2x) 一定不在 ()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析:对任意实数x, 当x=0时, 点P不属于任何象限, 故x=0不合题意.因此对实数x可作如下分类.
因为x2-2x=x (x-2) , 可知当x<0时, 一定有x (x-2) <0, 点P在第三象限;当0<x<2时, 有x (x-2) <0, 点P在第四象限;当x>2时, x (x-2) >0, 点P在第一象限;综合上述, 对任意实数, 点p (x, x2-2x) 一定不在第二象限.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特征.通过对x的分类讨论, 判定出点P经过的象限, 无论实数x取何值, 点P都不经过第二象限.体现分类思想在坐标中的应用.
例3: (2009年浙江省绍兴市) 如图1是绍兴市行政区域图, 若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1, 2) , 诸暨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5, -2) , 那么嵊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1, 2) , 诸暨市区所在地用坐标表示为 (-5, -2) 可知, 其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根据坐标系即可求得嵊州市区所在地的坐标.
答案:嵊州市区所在地的坐标 (0, -3) .
点拨: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上虞市区所在地用坐标 (1, 2) 和诸暨市区所在地坐标 (-5, -2) 确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再用点的坐标表示嵊州市区所在地位置.这类题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给定坐标系求点的坐标;另一类未给出坐标系, 首先需要建立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不一样, 求出的点的坐标也就不同, 因而具有一定开放性.
二、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例4: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 则它的周长为 () .
A.7 B.9 C.12 D.9或12
解析:根据三角形大的三边关系确定腰长和底边的长.
(1) 当腰长为2时, 2+2<5, 不能构成三角形;
(2) 当腰长为5时, 即三角形的三边为5, 5, 2, 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故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
评注: (1) 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
(2) 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它的作用主要有:
(1)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 当已知两边时, 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3) 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例5: (2009年辽宁省铁岭市) 如下图所示, 已知直线AB∥CD, ∠C=125°, ∠A=45°, 则∠E的度数为 () .
解析:根据平行线及三角形外角和的性质.
答案:B.
评注:本题主意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例6: (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 如下图, △ABC中, ∠A=70°, ∠B=60°, 点D在BC的延长线上, 则∠ACD等于 () .
解析:由三角形的外角和知,
答案:C.
评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例7: (2009年青海省) 已知代数式-3xm-1y3与xnym+n是同类项, 那么m、n的值分别是 () .
解析:由题意, 代数式-3xm-1y3与xnym+n是同类项, 则
解这个方程组, 得
故应选C.
点拨:本例中利用同类项的概念构造二一元一次方程组,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此类题目是中考的一个重点题型.
例8: (2009年广东省茂名市) 解方程组:
分析:方程组的特点是:程中x的系数相等, 由 (1) - (2) 消元简便.
解:由 (1) - (2) , 得y=3,
把y=3代人 (2) , 得x=-2,
评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 即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消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代入消元法;二是加减消元法.在解题时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 选择解法.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时, 用加减法简便.
例9: (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 为了拉动内需, 广东启动“家电下乡”活动.某家电公司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在启动活动前一个月共售出960台, 启动活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和Ⅱ型冰箱的销量分别比启动活动前一个月增长30%、25%, 这两种型号的冰箱共售出1 228台.
(1) 在启动活动前的一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多少台?
(2) 若Ⅰ型冰箱每台价格是2 298元, Ⅱ型冰箱每台价格是1 999元, 根据“家电下乡”的有关政策, 政府按每台冰箱价格的13%给购买冰箱的农户补贴, 问:启动活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1 228台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 政府共补贴了多少元 (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 ?
解: (1) 在启动活动前的一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x、y台, 得
解得经检验, 符合题意.
答:在启动活动前的1个月, 销售给农户的Ⅰ型冰箱和Ⅱ型冰箱分别为560台、400台.
评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通过分析题意, 寻找等量关系, 一般有两个未知数, 需要有两个等量关系, 求得的解既要满足方程组, 又要使应用题有实际意义.
本题的背景取材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三农”问题, 时代气息浓郁, 同时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 及其解法
例10: (2008年湖南省永州市) 如下图, a、b、c分别表示苹果梨、桃子的质量.同类水果质量相等,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注意到2c=a, 3b>2a, ∴a>b>c.选C正确.
评注: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将三种水果转化为数量关系, 并进行大小比较.
例11: (2009年湖北省荆门市) 若不等式组
有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评注:本题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 由不等式组的小于1的整数解的个数, 逐一列举, 从而确定a的取值.主要考查由不等式组的解集逆向思维.
例12: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 解不等式:5x-12≤2 (4x-3) .
点拨:解一元因此不等式的步骤可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5个步骤, 注意两边同除以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例13: (2009年湖南省株洲市) 初中毕业了, 孔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钱, 买一份礼物送给父母.已知:在暑假期间, 如果卖出的报纸不超过1 000份, 则每卖出一份报纸可得0.1元;如果卖出的报纸超过1 000份, 则超过部分每份可得0.2元.
(1) 请说明:孔明同学要达到目的, 卖出报纸的份数必须超过1 000份.
(2) 孔明同学要通过卖报纸赚取140~200元, 请计算他卖出报纸的份数在哪个范围内.
解析: (1) 如果孔明同学卖出1 000份报纸, 则可获得:1 000×0.1=100元, 没有超过140元, 从而不能达到目的. (注:其他说理正确、合理即可.)
(2) 设孔明同学暑假期间卖出报纸x份, 由 (1) 可知
解得1 200≤x≤1 500.
答:孔明同学暑假期间卖出报纸的份数在1 200~1 500份之间.
中考化学习题解析 篇3
解析:
①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水蒸气;
② 的现象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可能含有CO2,(因为HCl能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l2而不产生浑浊现象,当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2时,通入石灰水中也不会出现浑浊,原因是HCl能跟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Cl2)
③ 的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H2,一定含有CO(因为H2点燃后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CO点燃后生成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浑浊)
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Cl和CO,一定不含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答案:肯定含有HCl和CO,肯定没有H2O和H2,可能含有CO2。
说明:本题属于物质推断题,所考查的知识主要是H2O、CO、CO2、HCl和H2的化学性质。解答时,应在熟悉各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紧扣题目所列出的三项实验操作和实验发生的现象,逐步推断,找出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3分)
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牛化学变化的是()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答案】D 【解析】刺绣、织布、剪纸过程中只是物质形态、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B 【解析】取用块状药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慢慢把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水平方向成450,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和桌面成45°角,倒入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B。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用盐酸除铁锈,利用稀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属于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4.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 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 【答案】B 【解析】氧气参与燃烧可作助燃剂,不属于高能燃料;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烟;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故选B。5.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故选D。
6.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D 【解析】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离子(L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故选D。
7.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答案】C 【解析】A图表示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表示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C。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银元素—AG B.3个氧原子—O3 C.4个水分子——4H2O D.镁离子——Mg+2 【答案】C 【解析】银的元素符号是Ag;三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而O3表示臭氧、一个臭氧分子和一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镁离子可表示为:Mg。故选C。
9.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其中X的化学式是()A.Cu B.CuO C.Cu(OH)2 D.CuCO3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质量不变判断X的化学式是CuO。故选B。10.“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3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A.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淘米水浇花 【答案】C 【解析】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增加污染,不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选C。
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2X+H2O+CO2↑,2+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答案】C 【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
12.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C.冬季吃水炭火锅关严门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答案】A 【解析】盖上锅盖时,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关严门窗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选A。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3Fe+2O2=Fe3O4 B.Cu+2AgNO3=2Ag+Cu(NO3)2 C.2Fe+6HCl=2FeCl3+3H2↑ D.KCl+NaNO3=KNO3+NaCl 【答案】B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3O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Cu+2AgNO3=2Ag+Cu(NO3)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KCl+NaNO3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反生的条件。故选B。
14.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 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D 【解析】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条件,属于置换反应;锰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中铁元素为+2价,铁单质中铁为0价。故选D。
15.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丙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C。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提纯粗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将铁丝插入氯化镁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铁不如镁活泼;将铁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故选C。
二、理解与应用
17.从①熟石灰、②硝酸钾、⑧金刚石、④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化学式):(1)常用于发酵粉的是__________;(2)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3)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答案】(1)NaHCO3(2)C(3)KNO3(4)Ca(OH)2
【解析】(1)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NaHCO3;(2)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其化学式为:C;(3)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其化学式为:KNO3;(4)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1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村{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豆腐、鸡蛋、瘦肉等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
(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现象。(3)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乳化(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1)豆腐、鸡蛋、瘦肉中都富含蛋白质;(2)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4)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9.能源、材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l)目前人类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2)锰钢是一种重要的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韧性好,可用于制作钢轨。(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一种碱。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2)大(3)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4)CaH2+H2O=Ca(OH)2+H2↑(5)检验气体的纯度
【解析】(l)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3)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柴燃烧的更旺,常把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4)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H2O=Ca(OH)2+H2↑;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0.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2)导电(3)防止金属锈蚀(4)C2H5OH+3O2(5)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6)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解析】钢价车门、铝合金轮彀属于金属材料,轮胎(合成橡胶)、塑料保险杠属于合成材料;(2)铜有导电性,可作导线;(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可以防止金属生锈;(4)乙醇燃烧:C2H5OH+3O2
3H2O+2CO2,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H2O+2CO2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填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答案】(1)C2H5OH或Na2CO3(2)Na2CO3或NaHCO3(3)Fe2O3+6HCl=2FeCl3+3H2O 或2NaOH+CO2=Na2CO3+H2O 【解析】②碳酸钠(Na2CO3)、酒精(C2H5OH)等,都含氧,但不是氧化物;③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Na2CO3或NaHCO3等许多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④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物是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
22.实验室中分别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l)结合下图所提供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2)请结合上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③若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答案】(1)AD(2)2H2O22H2O+O2↑(3)BD(4)2KClO32KCl+3O2↑(5)酒精灯(6)集气瓶(7)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8)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9)b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D;过氧化氧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室用过氧化氧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D;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KCl+3O2↑;(2)①据图可知甲、乙所指仪器名称:甲是酒精灯;乙是集气瓶;②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操作简便或节能安全等;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瓶中装满水,氧气应从b端进入。
23.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F实验:将点燃的硫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1)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2)SO2+H2O=H2SO3(3)2H2SO3+O2=2H2SO4(4)化合(5)+4(6)溶液中都有H(7)④
【解析】(1)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的实验操作: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4价;(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显酸性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5)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小,效果不好,故不行;②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③浓盐酸不和二氧化硫反应,故不行;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但溶液浓度较大,效果好,故可行。
四、计算题
24.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能量。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l)一个葡萄糖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答案】(1)24(2)40% 【解析】(l)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40%。
+25.向盛有10 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80 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86.7 g。(l)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3(2)79.5%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80g+10g-86.7g=3.3g;(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3.3g
x=7.95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
×100%=79.5%;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5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7个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S:32 Ca:40 Fe:56
试 题 卷 I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70 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D。考点:实验常见错误。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在试管上方悬空滴加,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污染滴管。
2.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内部正进行着轻核聚变 B.八大行星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等 C.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答案 A。考点:天文。A核反应中由质量小原子聚变为质量大的原子的过程叫做核聚变,应用为氢弹,而人类科技目前不能实现可控的核聚变使其用来发电;类似考点有核裂变,质量大的原子裂变为质量小的原子,应用为原子弹以及地球上现有的核电站。C自转引起的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变化;公转和地轴偏移角引起了四季变化。D太阳黑子十温度相对周围较低的点。太阳这种能杀死黑山老妖的终极BOSS是没有弱点的。
3.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mm B.1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0g C.人体的安全电压是220V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
答案:D 考点:生物常识。桌子高度单位错了,鸡蛋吧没事帮家长去超市买买吧这题老考,1斤是500g,10个左右。人体安全电压36伏特。正常体温37度。
4.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答案:B。考点:酸碱盐。PH试纸只能用标准比色卡读出大概数据。5.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动物中
A.青蛙属于爬行类 B.只有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 C.鲫鱼与鲸都属于鱼类 D.金丝猴与鲸都属于哺乳类
答案:D 考点:动物。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这个进化历程和植物是一样儿一样儿的。鲸鱼是哺乳类,据推测是河马的祖先觉得地上太干了对皮肤不好,所以就又回海里。
6.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能作为发电机设计原理的装置是
答案:B。考点:电磁感应。类似考点引申:奥特曼不对,是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然后法拉第受其启发,终于在由于他那个忌才妒能的导师挂了后从化学回归心爱的物理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B选项没有电源,所以是发电机,与此对应C中有点源是电动机。D电磁铁的强度和线圈匝数成正比。
7.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 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考点:人新陈代谢。考察对“最优选项”C选项迷惑性较强,圈出大大两字可派出该选项,因为肾小囊处只是蛋白质的滤过,尿素含量不会显著升高,应该是在肾小管重吸收后才会大大提高。B 酶具有单一性(就是专情)所以不同酶是不能分解蛋白质的,将不同酶改为蛋白酶即正确。D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8.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 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答案:A 考点:光的折射。纸老虎题,太简单以至于做对了都觉得有陷阱。我们最害怕的其实是害怕本身。
9.2013年4月,用我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空煤油的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我国正积极研发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的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此项技术有助缓解民用航空业的能源问题 B.生物航空煤油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地沟油”流人餐桌会对食用者产生危害 D.“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答案:B 阅读理解型题目,简单。没见过地沟油是如何采集的可以早晨4,5点起床去小饭店周围的下水管道井盖那转转。
1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答案: C。考点:作图题。
11.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02
B.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人空气中的C02,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C.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 D.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 D 考点:植物的新陈代谢。D 看似正确,实则不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实际上量是不多的,不会使丙瓶出口为纯氧。
12.将如图所示完好的接线板连人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S,指示灯发光。
再将台灯插入接线板上的插座,台灯与指示灯都能发光。则 A.该接线板的连接线内只有火线和零线两根导线 B.台灯与指示灯串联,并受开关S控制
C,台灯与指示灯并联,开关S在干路上
D.该接线板上有5个插孔会使检测的测电笔氖管发光
答案:C 考点:家庭电路。1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采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
答案:C 考点:化学反应与元素。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注意很多反应是不属于初中学过的4大反应类型的,这个就是。类似考点元素用组成不讲数量属于宏观概念;原子用构成讲数量属于围观概念。
14.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
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答案;B 考点:植物的新陈代谢。A 拔了头的小强能活一周呢,此时植物根必然没死透,所以还在回光返照一般的呼吸作用。B植物吸水的基本原理,内部细胞液浓度大,根据渗透作用,外界水进入。C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在内,木质部;筛管在外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位于韧皮部即树皮。D 根不吸水哪来的水往高处流,所以显然有影响,另外还受蒸腾作用的影响,提供向上的牵引力。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君,℃时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答案:D 考点:溶液。A 乙溶解度上升啦,所以不饱和;B 甲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乙质量不变;C 不妨设t1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c%,甲质量分数降低到c%,乙质量分数不变,仍然低于c%。D 甲乙初始溶液质量相等,甲溶质多于乙,所以乙溶剂质量多于甲,降温不会改变溶剂质量。
16.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 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答案:C 考点:机械效率。赤裸裸的陷阱题,计算肯定都会了不废话了,文中没有不计摩擦这四个大字啊亲,所以动滑轮重小于2N。
17.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02的情况下,产生的0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04,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人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
答案:D 考点:化学反应。A 纵轴改为体积即对。B 有无催化剂,最后生成物质量应该相同,不会一高一低。C 好吧画反了,出题人想不出怎么画了。D 双溶质滴加某溶液的经典题型:由于CuCl2与NaOH反应生成的Cu(OH)2会被稀盐酸反应掉,所以在稀盐酸被NaOH反应完全之前不会有沉淀生成,故出现改选项中曲线。举一反三,类似的组合还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滴加NaOH;HCl和CuCl 的混合溶液滴加Na2CO3。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片户从中点向右移时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D.R2的电功率变大
答案:B 考点:电路分析。先分析并联还是串联,该题并联电路,A1不受影响,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不受影响。R2增大,该之路电流减小,A2测总电流也减小;R2功率,根据P=U2/R,可知变小。
19.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可
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
判断合理的是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考点:化学反应推理题。注意步骤:1,乙肯定氧化铁;2进而丁为稀硫酸;3甲丙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位置可颠倒。
20.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
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0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答案:C 科学研究探索题,总之不是你背下知识点来就会做的题目就行了,真正考察科学的思维方式,这需要的是平时思维上真正的勤劳。具体该题考察把复杂问题变成一个个小问题的能力,一般每次是题目难度减半;先把车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左边总重8790N,右边总重8940N,故增加重物应放在左边。再把车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边总重9730N,后边总 重8000N,故增加重物应放在后边。综合以上两点,重物应放在左后边,即重心在AOD区域。针对有些考生对此题全无思路意欲撞墙之际,提供方法二:本题猜测容易错选D(因为该部分最轻么),根据大型考试的钻石法则,选项必须基本平均分布,20个题目,每个选项会出现4-6次,不会出现某个选项3次或7次。这时数下前面的选项,D已选了6次(当然必须保证前面的题目都最对,所以此法则适用人群是等级较高的考生,可以实现选择题全对),so,此题选C。
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
题外话:作为应试考试,方法二是不得不讲的,考试技巧确实要学一些,总不能考试虐你千百遍,你待考试如初恋。希望两种方法都能让你收益,也请自我辨别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今年的压轴题,不像往年一样考察较有难度的浮力计算或者电学计算,转而走怪怪的路线,在应试教育必然改革必然痛苦改革的今天让人倍感欣慰,希望学生们明白孔老爷爷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 题 卷 Ⅱ
二、简答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1.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遭遇陨石雨“袭击”,它是由于流星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并发生爆炸而引起的。
(1)当天是农历正月初六,月相接近▲(填“上弦月”或“下弦月”)。(2)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流星体内能的增加是通过 ▲ 方式实现的。
答案:(1)、上弦月 ;(2)、做功
月相这考点,中考热点年年有。
22.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上的一个接线柱。螺母上的棱,能 ▲ 手指
与螺母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止打滑;其中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斜面缠绕在圆柱体上,所以使用时可以 ▲(填“省力”或“省距离”);要拧 紧导线,应该按 ▲ 时针方向转动螺母。
答案:(1)、流行性;(2)、变异。
疾病,免疫系统,中考热点。充分体现了“做”实验和“背”实验的区别。
23.2013年3月29日,卫生部通报了上海、安徽两地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各部门努
力,至5月下旬各地相继解除了警报。
(1)由于H7N9禽流感具有传染性和 ▲ 等特点,所以属于传染病。
(2)研究发现,在药物长期作用下,许多病毒的抗药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一事实说明,病毒
能够不断地发生 ▲,并通过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经遗传积累而使后代进一步适
应变化了的环境。
答案:(1)流行性(2)变异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24,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
于液氮迅速汽化并 ▲ 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
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吸收 改变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25.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砂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
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1)利用砂土灭火的原理是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26.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常被用作动物细胞的观察材料。
(1)下列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其中图 ▲ 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颜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 ▲。
答案:甲为血红细胞,已为植物细胞,丁为血小板。细胞核内的物质之所以叫染色体就是因为当年科学家给细胞染色后这部分染色最深,故该空为细胞核。
27.在实验课中,各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后,同学们按老师要求将废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烧杯中。小科猜想该烧杯中的废液可能
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应该可以从中提取出铁和铜。经思考后,他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并设法使滤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质相同。
则:固体C是 ▲,操作③的名称是 ▲,实验中所加的过量金属粉末是 ▲。
答案:(1)丙(2)细胞核 27.铁(或Fe)过滤 锌(或Zn)28.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
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 ▲ 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
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
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 的在 ▲(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答案:太阳 夏至
29.2013年4月,宁波市14个路段启用“绿波带”设置。设置“绿波带”能使按绿波速度行驶的车辆一路绿灯通过。曾有记者在早高峰时段驾车通过世纪大道,在实施绿波的12km路段用时
10min,比实施前减少了5min,该车平均速度提高了 ▲ km/h。从节能减排角度分析,设置“绿波带”的好处是 ▲。
答案:24 节约燃油,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等(合理都给分)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30,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
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
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 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
率将会 ▲,根本原因是 ▲。
(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 ▲ 组 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答案:(1)下降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2)甲
31.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
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
知CaCO高温 CaO+C0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 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
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 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8(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
变浑浊,原因是 ▲。
答案:(1)①CO2+2NaOH=Na2CO3+H2O ②吸水 ③80%(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氢氧化钙反应(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沉淀被盐酸溶解)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3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中,尚缺少一根导线,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小科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
表所示。当他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时,才发现电表如图
乙所示。小科同学应重新实验,实验前他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小科补上了这一操作后,重新
实验并正确操作,他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65W。
答案:(1)(2)电压表调零 大于
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第33、34小题各4分,第35、36题各7分,37小题8分,共30分)33.2013年5月9日,宁波一家面馆误把亚硝酸钠(NaN02)当成食盐和进面里,导致多人中毒。
(1)NaN0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2)NaN0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3(2)7:16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34.小科同学走近一鱼塘边的某一位置时,鱼塘中的鲤鱼
便会成群地向他游采,并逐渐向他聚集,如图所示。(1)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鲤鱼本身具有亲近人的特性 B.鲤鱼本身具有向声音聚集的特性 C,此前常有人站在这里观赏 D.此前常有人站在这里投食
(2)该鱼塘中的所有鲤鱼可看成是一个 ▲。鱼塘中的鲤鱼的体色是由位于 ▲
大分子上的基因所决定的。
(3)若将该鱼塘看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鲤鱼属于生 物成分中
的 ▲。
答案:(1)D(2)种群 DNA(3)消费者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35.如图所示,黑匣子上有A、B、C三个接线柱,内部只有一个电压恒为6V的电源和两个定值电阻R1、R2(R1>R2)。当电流表分别连接到接线柱AB、AC、BC时,电流表示数如下表所示:
(1)请将上表填写完整。
(2)第3次实验时,电流为零,说明BC之间 ▲(填“有”或“没有”)电源。(3)若用导线同时把AB、AC连接起来,电路可能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大? 答案:(1)15 10(2)没有
(3)解:如甲所示电路,用导线同时把AB、AC连接起来,电线将R2短接
P=U2(6VR=)210=3.6W(2分)
如乙所示电路,用导线同时把AB、AC连接起来,R1、R2并联
P
总U2U2(6V)2=(6V)2=P1+P2R+=10+15=3.6W+2.4W=6W(2分)1R2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可能为3.6W或6W。
探究方面突出考查学生从图表、模型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
36.有一天,某学习小组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物品如下表:
10(1)在讨论中餐食谱时,他们发现所带食物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因为食物中缺少了 ▲。
(2)到了目的地,同学们发现忘了给装食盐和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瓶子做标记,可用所
带物品 ▲ 来鉴别。
(3)野炊活动中,有一同学被蜜蜂意外蛰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其他同学马上利用肥皂水为其
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这是因为肥皂水呈 ▲ 性。
(4)野炊回来后,小科从资料中获悉:某晶牌酱油每100mL中铁营养剂的标准添加量是0.2g,铁营养剂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重2.5%。由此可计算一瓶448mL该晶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
相当于多少克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如果这些硫酸亚铁是通过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则需要9.8%的稀硫酸质量多少? 答案:(1)蔬菜、水果等(合理都给分)
(2)食醋
(3)碱(每空1分)(4)解:设448mL酱油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与质量为χ的FeSO4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相等
χ×Fe0.2g560.2g=448mL××12.5% χ×=448mL××12.5% FeSO4100mL152100mL解得:χ=0.304g(2分)答:一瓶448mL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相当于0.304 g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解:设需要9.8%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 Fe+H2SO4= Fe SO4+ H2↑ 98 152 9.8%y 0.304g
98152=
9.8%y0.304g 解得:y=2g(2分)答:需要9.8%的稀硫酸2g。
将考查的知识落实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现了“STS”原则,并突出了科学价值观渗透。
3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当t=7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 ▲ N,方向为 ▲。(2)根据图乙有关信息,请用公式P=Fv,求F=10N时该力的功率。(3)如图丙所示,在A的两侧分别挂上柱状重物B、C,且C的一部分浸人水中。已知GB=20N,11 Gc=50N,C的横截面积为30cm,长度足够,水够深。则当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时,C的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若物体A移动就会触发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当物体A 不移动时,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是多少?(g取10N/kg)
2答案:(1)10 水平向左(每空1分)(2)解:当F=10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静止时,P=FV=10N×0m/s=0W(1分)
②当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P=FV=10N×5m/s=50W(1分)
答:拉力的功率为0 W或50W。
(3)解:由题意可知,当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时,物体C受到的浮力
F浮=GA-GB=50N-20N=30N(1分)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F浮=PS P=F浮S=
30N30×10-4M2=1×10Pa
4(1分)由题意可知,物体A静止时,物体C所受浮力的最大变化量⊿F浮=2×12N=24N(1分)⊿h=⊿V排S=⊿F浮水gS=
24N=0.8m 33-421.0×10kg/m×10N/kg×30×10m(1分)答:当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时,C的下底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1×10Pa,当物体A不移动时,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是0.8m。
考点分析:连续三年最后一题考察受力分析与浮力的计算,复习的绝对重点。本题还考察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认识,并能熟练应用牛二定律:第一问t=7s时观察甲可知推力已过最大静摩擦力点但仍为12N,观察乙知物体在加速运动,所以此时推力大于滑动摩擦力10N(有 图甲8s后图示可知)。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6
一、选择题
1.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2)二个氢原子(3)5N2 .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D中x=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倍.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阴离子 .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计算题
2﹣
2+
2+ 5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g氧元素.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个原子.(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克,水 mL.(ρ
3水
=1g/cm)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013•内江)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夏天的公园里,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花香四溢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具有多少质子就有多少核外电子,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在分子中,核内所含的质子数等于其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这类题目要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例回答,要熟记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
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55 B.30 C.25 D.8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5.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 B.硅 C.铁 D.铝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壳张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
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带正电),核外电子数为12(带负电),该粒子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 B.H2SO4 C.KHSO3 D.Na2S2O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选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a+(﹣2)×3=0,解得a=+4;
B、氧显﹣2价,氢显+1价,设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b+(﹣2)×4=0,解得b=+6;
C、氧显﹣2价,氢显+1价,钾显+1价,设K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1)+c+(﹣2)×3=0,解得c=+4;
D、氧显﹣2价,钠显+1价,设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2d+(﹣2)×3=0,解得d=+2; 因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 故选B.
【点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于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12.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C、钠属于金属元素;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解答】解: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故A说法错误;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说法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不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 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 C、从元素的造字上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解答】解:A、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故此说法错误. C、镉字的偏旁是“金”字旁,故镉是金属元素,故此说法正确.
D、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的牢记与掌握,并能应用于解题.
14.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中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B是一种单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 15.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1)钙离子 Ca(2)二个氢原子 2H(3)5N2 5个氮分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N2可表示为:5个氮分子.
故答案为:(1)Ca;(2)2H;(3)5个氮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6.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O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 H2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Ca(OH)2 ;(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 CO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CaO ;(6)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
2+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5)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化学式为:CaO.
(6)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O2;(2)H2;(3)Ca(OH)2;(4)CO;(5)CaO;(6)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3)D中x= 8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47,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9 倍.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
(2)依据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的特点分析解答;(3)依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解答;(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1)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共有质子数是13、17和18的三种元素;(2)阳离子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是带有三个正电荷的铝离子,而阴离子是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C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故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3)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意义可知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47,由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之比,所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故答案为:(1)三;(2)AlCl3;(3)8;(4)47;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雕刻佛像的红砂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结合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8.(1)红砂岩雕刻佛像属于 物理 变化.
(2)红砂岩中含碳、硅、氧、铁、钙等多种元素,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氧 .(3)碳酸钙组成里因含有碳酸根离子而属于 碳酸 盐.
(4)大佛左右的洞壁上凝结有石灰质化合物,其形成与下述方程式有关: Ca(HCO3)2═CaCO3↓+CO2↑+X,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考虑;(3)根据盐的分类考虑;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1)红砂岩雕刻佛像,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的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3)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属于碳酸盐;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X,反应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
倍=9倍;
别为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物理;(2)氧;(3)碳酸;(4)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熟悉盐的分类方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9.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这种元素属于 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F或Cl(填一种化学元素符号即可).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中的碘元素(KIO3),则此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5 价,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4 .
(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弄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间的关系,根据化学式计算有关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解:(1)由于该元素是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得到,非金属.
(2)由于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因此与它化学性质相似的应是最外层电子数是7的.故答案为:F或Cl(3)由于钾元素为+1,氧元素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应为+5价;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故答案为:+5,214.
(4)由于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加碘盐,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可能容易分解.故答案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或化学性质不稳定)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意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能力题
20.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H3 .
(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88.9% .(保留一位小数)(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6NO=5N2+6H2O .
(4)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依据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绘制要求和氮原子的化合价分析解答;(2)依据水的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来源以及变化过程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核外电子数也为7.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氨分子中氢的化合价是+1,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表示为H3;
×100%=88.9%; 知
该
反
应的图
示
可
以
转
化
为(2)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由图示的情
况
可,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4)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是氮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电火花的引发下生成氮的氧化物;
故答案为:(1); H3;(2)88.9%;(3)4NH3+6NO=5N2+6H2O;(4)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 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金属 元素过渡到 非金属 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Na,阴离子 F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进行解答;
(3)根据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从左到右,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故填:金属;非金属;
(3)核外电子排布与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可能是钠离子或镁离子以及铝离子,阴离子可能是氧离子、氟离子;故填:Na;F.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四、实验与探究题
2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
+
﹣ 21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对比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运动型.
【分析】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实验创设了情景,从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事实依据.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比试验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解答】解:(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 22 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存在与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试验是关键.
2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钠、氯两种元素 组成.
(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Na+、Cl﹣ 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
(3)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 蒸发结晶 可得到粗盐.除去粗盐中含有的SO4、Ca、Mg等杂质,常加入过量的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 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填序号).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 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4)从变化角度看: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
2﹣
2+
2+【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进行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从组成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填:钠元素和氯元素;(2)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Na、Cl;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NaOH溶液除镁离子、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而Na2CO3溶液为了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所以常加入过量的①Na2CO3溶液、②BaCl2溶液、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为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液能生成氯化钠,工业上不用此反应制备氯化钠的原因是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故填:蒸发结晶;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②①③;碳酸钠、盐酸的成本比氯化钠高(或海水中富含氯化钠,成本低等);
+
﹣ 23(4)将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种碱、氢气和氯气(C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碱是氢氧化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以及粗盐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五、计算题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7:14:6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 4.8 g氧元素.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根据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元素的质量,以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一个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黄曲霉毒素B2(C17H14O6)中C、H、O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17:14:6;(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故答案为:(1)314;(2)17:14:6;(3)4.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013年3月底,上海、浙江一带出现H7N9禽流感.这种病毒首先在鸡、鸭等飞禽身上发现.对鸡、鸭舍进行消毒时常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即:C2H4O3).试计算:
(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有 9 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6:1:12 .
×100%=4.8g(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 15 克,水 85 mL.(ρ
水
=1g/cm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解答】解:(1)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3)配制1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克,需过氧乙酸的质量为100g×15%=1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5g=85g,其体积为
=85cm3=85mL.
故答案为:(1)9;(2)6:1:12;(3)15;85.
对几例中考试题的解析 篇7
A. A1、A3示数不变,A2、V示数变小
B. A1、V示数不变,A2、A3示数变大
C. A1、A2、V示数不变,A3示数变小
D. A2、V示数不变,A1示数变小,A3示数变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并联电路、电表的应用、滑动变阻器、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突破点在于正确识别电路连接方式及准确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将电压表拆除不影响电路工作,如拆除电压表容易看到是一个并联电路。电流表A2被短路,进一步分析容易得出正确选择( 为C选项) 。认识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础,一些电路看似简单,但它是组成复杂电路的单元,是电学中最基本要求。解决电学问题时画等效电路图,对有效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电路的分析,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更有利于与高中知识的接轨。
2.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A> ρB> ρ乙,则:
A. 若VA= 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 若VA= 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 ρB
C. 若mA= 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 若mA= 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B?: ρ乙
【解析】本题虽然是浮力、密度综合题,但是突出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审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是一道选拔性较强的试题。单从题目中看已知条件错综复杂,但是如果学生能根据每个选项的情景做草图分析,问题就简单了许多。以C选项为例分析如下。
当把A球放入乙液体中,由于ρA> ρ乙,A球下沉所受浮力小于它所受重力; 当把B球放入甲液体中,由于ρB< ρ甲,B球漂浮所受浮力等于它所受重力。而题目给出mA= mB则GA= GB,故静止时A球所受浮力小于B球所受浮力。正确选项为( C) 做图法直观形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借助作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3.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相同的煤油,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小。
( 1)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主要于
( 2) 实验中,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得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 若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了10℃ ,镍铬合金丝消耗了3. 5×10- 3k Wh的电能,烧瓶中煤 油的质量 是kg。[已知c煤油= 2. 1×103J /( kg℃ ) ,不计热损失]
【分析】本题是以教材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实验为背景,整合巧妙、综合性强。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这两种科学方法。第( 1) 问意在考查比热容的含义; 第( 2) 问中考查了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 3) 问不仅仅考查了对具体热量的计算,同时对“?k Wh”这一电能单位也进行了考查。启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就实验而实验,停留在会正确操作的水平,特别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建构知识网络,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4. 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 1) 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 2) 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3) 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和有关。
( 4) 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 1m所用时间为1. 5s,则动力的功率为W。
【解析】本题考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涉及知识内容较多,许多知识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是理解层次,比较高,是教学的重点,试题( 1) ( 2) 两问分别考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和简单机械效率的计算,起点低,学生易入手,有利于大多数考生能正解作答。由于初中教学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常忽略摩擦和绳重,一些教师和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作答( 3) 和( 4) 可能感到无法入手。本题后两问设计突破常规,不落俗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科学态度。试题难度适中,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选拔功能较高。
摘要: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将教学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就几例中考试题进行剖析。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 篇8
一、贴近教材,稳中求新
这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直接源于教材,给考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回归教材、回归基础也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导向。
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冰雪融化
C. 燃放礼花 D. 蔗糖溶解
解析:A. 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点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例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奶油 B. 牛肉
C. 西红柿 D. 馒头
解析:A.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答案:B。
点拨:根据奶油、西红柿、馒头中所含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根据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判断。
例3:如图所示,此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盐 D. 有机物
解析:此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 2CO2+3H2O,
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物质种类有单质、氧化物和有机物,但没有盐。
答案:C。
点拨: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粒子构成模拟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4: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2Fe2O3+3C 4Fe+
3CO2↑
B. 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Ca(OH)2+H2SO4
CaSO4+2H2O
C. 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解析:A.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选项错误;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而此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C.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选项错误。
答案:C。
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须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其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二、贴近生活,提升素养
化学与科技、生活、生产联系紧密。龙东地区中考试题紧扣新能源开发、工业生产、卫生、健康、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感,彰显学科价值,体现了对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视。
例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 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 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 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解析:A. 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B. 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故正确;C. 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避免煤气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的做法是错误的;D. 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可以依据已学知识完成此题。化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例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 (2)4个硫酸根离子 ; (3)香烟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解析:(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钙元素;(2)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香烟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答案:Ca;4SO42-;CO。
点拨: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等。
nlc202309081511
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点拨: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低碳生活问题的理解,通过试题强调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贴近实验,考查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石,试卷在强调基础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同时加大了对化学思维与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对实验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色。
例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解析:(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F装置中,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据此写出方程式;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或集气瓶口开得太大等(合理即可)。
答案:(1)集气瓶。
(2)2KMnO4 K2MnO4+MnO2+O2↑;
AC或AE。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a(OH)2+CO2=CaCO3↓+H2O;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或集气瓶口开得太大等。
点拨:认识集气瓶;根据气体密度选择集气瓶,正确书写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中考化学试题三解析版】推荐阅读:
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05-11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第01期)专题07 文学文化常识(含解析)08-15
中考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交往(含解析)10-19
北京中考语文试题解析09-23
襄阳市中考政治试卷(word解析版)07-20
化学中考11-17
中考化学感悟09-30
安徽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07-12
2022山西中考化学试题05-16
11年中考化学试题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