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造句

2024-09-27

宏观的造句(共7篇)

宏观的造句 篇1

一、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下,电厂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现状

水电厂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水电厂工程造价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工程造价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过程,加之在整个工程造价管理中,参与的部门也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采用“二分式”管理模式,即“分单位、分阶段”进行工作,设计人员在最初的设计阶段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工作,随后进行招标后,满足招标标准的业主或者符合招标条件的企业单位负责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承包工作以及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造价控制,另外,监理单位应该对水电厂工程造价管理管理人员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最后,造价控制由专业的造价咨询单位来进行评价。

“二分式”的造价管理模式具有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工明确,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电厂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工程造价管理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这就使得各个管理阶段都存在一定互相干预和影响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判断之前的环节都会使管理工作一步到位,通过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来对上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检验,所以这种工程建设造价控制不利于造价管理的实现;“二分式”模式经常将造价咨询单位的业务局限在某一个点上,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造价咨询单位对业务的扩展,导致造价单位的任务量和规模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在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涉及,但是“二分式”的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不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透过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电厂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工程费用经常混乱

科学的施工方案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来说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水电厂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同时,工程造价方案的不合适,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施工方案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也没有进行相应充分的比较工作,导致施工方案缺乏局部性,所以施工方案很难真正地满足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结构特征,也不能满足整个项目设计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费用与实际的施工内容出现脱节,施工单位往往只是根据实际的水平编制出内部预算单价来调节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平衡点,成本管理出现失控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最终导致水电厂工程建设的工程费用出现混乱。

2、对工程造价认识程度浅薄

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领导并没有对工程造价予以较高程度的重视,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观念还相对落后,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决策的随意性较强;对于建设人员来说,建设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对于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于工程造价过程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工程部门只是单纯地负责工程的进度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虽然分工明确,但忽视工程造价的问题经常出现,使得工程造价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经常会使工程建设遇到不同的情况,边施工边进行设计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造价无法对各项物资和人工进行报价,对整个工程建设来说,会损失一定的经济利益。

3、项目成本控制没有统一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中的各项材料价格经常会随着市场需求进行变动,加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材料、施工队伍、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现场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都直接影响了项目成本的控制,给项目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例如,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生存型中标价中标后,企业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危机,也需要不断克服更多的危机,给施工单位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如果按照盈利型中标价为控制成本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浪费的现象,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成本控制中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

4、对工程造价缺乏管理力度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能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发展而产生相应的转变和发展,而是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政府和市场在信息方面相对落后,仍然处于一个微观的管理模式。在施工单位应用新材料的同时,无法充分获取市场信息,从而在工程造价方面就无法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另外,在项目进行申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审批权限的制约,各个部门为了争取到项目及贷款,经常会导致设计部门一味地为了追求业务量而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降低了投资估算和概算,也使得工程造价出现失控,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有效性。

5、工程造价体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的电厂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体制并不是十分完善,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加之参加到工程造价管理的施工单位比较多,每个部门都无法对项目成本进行独立的控制,使得工程造价工作经常处于一个静止的模式,无法实现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地进行动态监控,所以在成本支出方面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工程管理工作的疏忽,导致工程建设现场经常没有严格地遵循设计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进行建设,隐性问题无法及时地发现和改正,导致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更好的控制。

三、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新形势,分析电厂工程造价的宏观控制战略

1、优化施工方案和工程设计

在施工设计阶段,不同的设计方案都会产生不同的工程造价,这就要求工程建设设计阶段的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造精神,不仅要考虑到项目,也要考虑到成本,设计出多种方案之后,通过水电厂工程建设的原理对各个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案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方案。另外,还要根据电厂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设备、材料和人员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施工长度的地理条件进行充分的考察,对项目结构和经济条件也要进行充分的评估,通过对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和比较,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从而使工程建设造价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

2、建立健全水电厂工程造价宏观控制管理体系

要通过不断完善水电厂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从而对整个水电厂工程建设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在工程建设前对整个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电厂工建设中造价的管理,保证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能够有效地进行监控管理,从而保证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3、做好成本规划工作

做好成本规划工作,最为重要的是及时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通过工程造价人员不断交流和学习,互相借鉴经验的同时,保证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也要增强工作人员的合作意识,互相进行更好的配合,从而共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和集体利益。工程造价人员要通过对项目的考察和分析,结合自身的知识和实际经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详细的成本规划,从而对整个水电厂工程建设进行更好的成本预算工作。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和宏观控制

在材料的用量方面,要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限额领料制度,同时也要避免材料在存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对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最低的市场价格采购到最优的材料;在人员的费用方面,在不断加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有效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无效劳动力,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另外,在机械设备的选择方面,要以工程的需要为根本,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机械成本的浪费,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四、总结

基于宏观经济调控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造价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于工程建设造价要不断优化工程方案和工程设计,不断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做好成本规划工作的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使整个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水电厂工程建设起到科学有效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婉明:宏观经济新形势下,电力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事中管理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1(11).

[2]殷勤:浅谈控制电力企业工程造价策略研究,基于宏观经济新形势下[J].经济视野,2012(10).

[3]杨华:经济新形势下,大型火力发电厂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基建投资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

[4]李宜花:工程施工项目造价经济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5]李雪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20).

[6]胡秀英:新经济形势下电力建设工程造价问题及控制策略探析[J].建材与装饰旬刊,2013(14).

宏观大势的分歧 篇2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来自全世界的政经界的精英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全面复苏仍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一定的复苏了,但关键点在于,我们现在还面临着一些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失衡的问题,恐怕全球经济健康也不可能真正持续下去。”《金融时报》副主编和首席经济评论人沃尔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政经界人士对于未来经济的担忧不仅来自于经济如何持续发展,更来自于此轮经济刺激计划如何退出的思考。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表示: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价格和市场的复苏可能会比较疲软,过去短短的一年中,政府出台了这么多刺激政策,以后需要将刺激计划逐渐退出时,如何做才不会导致经济在危机以后更加脆弱?

复苏轨迹之争

经济学领域惯用“U”型、“V”型和“L”型来描述经济增长的轨迹。整个论坛过程中,政经界的精英们均没有去预测悲观的下行轨迹,整体信心指数颇高。不过,关于经济将以何种姿态复苏的争论却是十分激烈的。

中国银行常务副行长朱民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种L型的发展轨迹,“现在我们已经从悬崖边上掉下来了,但是还没有很强劲的复苏迹象,整个世界经济不可能在近期如V型一下马上反转。”朱民认为,现在整个世界还是需要非常强劲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为现在一切都是非常脆弱的。

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轨迹下,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高岩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对于经济形势过于悲观的判断相比,现在大家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又太乐观了。高岩认为,中国整体的经济在很多关键方面并没有真正回暖或者复苏,从亚洲出口国家来看,主要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支柱的国家,也没有看到出口大幅度的回暖,只不过相对前两个月好一些,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高岩推测从现在起到年底,可能大家还是一个乐观向上的状态,今年底、明年初的时候会达到一个小高潮,然后明年开始就会有一个再接着振荡下滑的过程,中国经济将呈现“W”型经济复苏轨迹。

和高岩“明年开始经济可能会震荡下滑”的观点截然相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赵立志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复苏的起步可以说成是‘U’型,但是这个‘U’型的底部是非常长的,可能会延续到明年初,而明年也将会是整个行业复苏的年份。”

在应用材料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关悦生看来,中国经济的“U”型底从今年5、6月起就开始逐渐向上了。作为全球领先的纳米制造技术企业,应用材料投资公司在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我们是经济危机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才受到影响的。接下来也一样,我们的客户好起来了,我们也还要等6个月之后才能看到影响。”关悦生说,从这段时间开始,公司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

也有一些企业本身抗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强,危机正好给了他们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七天连锁酒店CEO郑南雁在接受《英才》采访时表示,经济型酒店、平价超市这样的商业形态,本身就是能跟经济危机相抗衡的,因此,“危机到来的时候,做的好的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经营情况还是很好的。”

事实上,大家关于经济复苏轨迹的争论已经表明,至少在目前看来,危机已经过去了,经济形势正在不断向好。法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首席执行官本·韦华恩在“预防下一轮逆流”分论坛上说了一句话,可以作为危机后世界的一个精妙总结:首先,世界再回到之前的经济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需要接受,世界是新的世界,不会回到原来的世界。第二,世界不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创造一个无风险的世界是不可能的,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有内在的风险,不可能在根本上消除。第三,我们以前向儿子“借钱”,现在是向孙子“借钱”了,这是经济危机带给所有人的后果。

按照本·韦华恩的观点,后危机时代依然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想让经济复苏的轨迹变得清晰起来,当务之急则是如何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

结构调整之争

达沃斯论坛给我们传达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在各国政府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和救市方案之后,金融危机最糟糕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足以说明未来经济将会持续向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演讲中表示,世界经济前景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一些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换句话说,后危机时代还有不少新问题亟待解决。

朱民认为,复苏后的新世界里,中国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有:股市、楼市与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泡沫正在逐步形成,而实体经济上却有通缩的可能。世界范围内,新的失衡也正在形成:美国、英国正在为修正金融体系而去杠杆化,但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却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朱民表示,他担心在用4万亿稳住中国8%的GDP增长后,实现的增长是否是在过剩产能基础上的增长?

朱民的担心得到了史蒂芬·罗奇的支持。“全球没有另一批消费者可以替代年消费金额达到10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国消费者,而供给能力最强大的中国,自身的消费能力只有美国的1/4。”罗奇提醒说,今年上半年中国7.1%的GDP增长多数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而且银行信贷高达史上罕见的7万亿元,新的供需不平衡可能由此形成。亦如温家宝总理所关注的问题,“增长的量还是增长的质,这是需要中国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中国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然后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过剩,在这样的既定事实下,中国的投资率还超过了50%,那么以后的生产过程问题就会更大。只有把经济结构调整好,由消费需求代替投资,经济才可能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一定会完成保八的承诺。事实上,本次夏季达沃斯,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问题上做出的承诺也并不是纸上谈兵。国务院8月末就曾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经历了这一场将近一年的经济危机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新的经济领域,新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能源方面有了更大的需求,对于人民的健康发展有了更多的需求,人们更多的想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世界,发展自身。我想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需求。因此,新的增长点或许会发生在能源、生物、信息等领域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培育新增长点”分论坛上如是说。

论坛“重振增长”的主题,已经显示了世界经济正从悲观走向谨慎乐观。从“绿色、低碳、创新”等论坛中频频出现的词汇来看,“调结构”或许将成为今后世界各国在“寻求增长的力量”过程中必然面临的共同课题。

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原因 篇3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

一、概念界定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国家的职能范围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1.经济体制

不同的国家或政府,以及不同时期的同一国家或政府,其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政府的职责是决定政府支出总规模的基础。如我国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比,由于国家的职能范围不同,对政府的支出范围、结构及对宏观水都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2.公共产品的提供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方式以及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而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越广,要求的财政支出越高,宏观税负高;其次,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不同,其提供成本、费用、价格也不同,从而宏观税负各有高低;再次,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越高,也就意味着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降低,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公共品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就相对较低,因此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对税收负担也存在影响。

(三)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在政府支出范围、项目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结构或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对宏观税负有重大影响。

其中,收费、公债等非税收入与税收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在政府支出范围一定的情况下,收费和税收均用于满足政府的公共支出。而公债作为一种延期的税收,是用未来的税收负担来代替了当前的税收负担。而同时,非税收入在政府收入中占的比例过大必将会挤占税收收入,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

(四)税收制度

1.税种和税率

税种的设置、结构、比例决定了课税范围。一方面,设置的税种越多,税收的覆盖面积越广,在国家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也越重。另一方面,不同的税种,其筹集资金的能力不同。采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将会对宏观税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所得税在税收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越高,宏观税负越高。

在现有税种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税率会带来不同的税收收入,从而使得宏观税负不一致。理论上,税率同税收负担之间呈正比关系。

2.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又可以称为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税式支出政策。税收优惠的变化会引起税基的相应变化,从而使宏观税负发生相应的变化。税收优惠的施行使得在国家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下降,宏观税负降低。

(五)税收征管因素

税务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决定着税收制度所能形成的实际税收负担及其效应,而且,将直接影响一定时期税收收入的多少,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宏观税负的高低。税收征管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可从两方面理解。第一,纳税人的纳税意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则会出现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第二,征管部门的效率。征管部门效率高,则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会很好地监督偷税漏税,加大税收征收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一国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宏观税负作为一国税负的总水平,其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上述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合理地调控宏观税负,保障经济与税收和谐、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董静静

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篇4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那么旅游业的宏观环境是怎样的呢?

从政治环境上看,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所在地区政权的性质和政权的稳定性、立法依据和立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所在地区是否加入政治联盟及政治联盟的有关条款,以及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等因素。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政府对旅游业的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依法治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将根据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完善行业自律,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会逐渐消除,消费环境会让旅游者更加放心舒心。另外,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各种因素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如国际关系的恶化、政府政策的恶化、政局的不稳、社会的**、恐怖活动的出现、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导致旅游活动的萧条和旅游产业的停滞。此外,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

消费市场,这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经济环境上看:经济环境是企业最直接感受到的环境因素。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经济总量分析;可支配收入分析;利率、汇率、投资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反应了经济整体实力。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和闲暇的时间变多了,这为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因为有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和闲暇的时间是旅游产生的条件。另外,人们的养身意识提高了,于是更多人开展了以健身疗养为目的的健康疗养旅游。还有,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了,大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上升了,于是更多人有了外出旅游的动机,为的是开拓眼界,或者是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或者进行科研考察。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商务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去年人民币的升值,对旅游业产生很复杂的影响。从出境游、入境游及国内游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出境旅游将掀起新浪潮。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刺激,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中去。其次,对入境游产生有限影响。人民币升值后,美元和欧元价值相对缩水,入境旅游价格相对抬升。因此入境旅游整体上会面临利空的局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表现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提高后,国内旅游价格相对于出境游价格上涨。原计划在国内旅游的居民受汇率上升的影响而选择出境旅游,分流的游客可能对国内饭店和景区的接待量产生影响,从而不利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入效应将有利于居民旅游消费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居民财产增加,消费能力提升。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将进一步接轨。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将进一步发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界的话语权将继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从技术环境上看,技术环境对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影响是累计渐进的。技术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水平和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对产业的影响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信息化影响等四个方面。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随之发展起来了,如动车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发展,使旅游者的外出旅游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快捷的条件。通过细胞技术或基因技术,对濒危动植物种形成有效保护,从而保持了旅游动植物环境的吸引力。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创造出新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可以使一些原来不具备旅游吸引力的资源成为新的旅游吸引物或提升它们的吸引力,如主题公园和游乐场的各种高科技模拟技术和游乐设施。应用了高新技术后,许多文物古迹资源得到了保护,增强了它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科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对传统伦理的挑战等,这些都会对旅游业产生不良影响,使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旅游可持续发展变得艰难。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科技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发展旅游中要善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同时也要谨防现代科技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文化环境上看,社会文化环境通过两个方面影响企业和行业:一是影响人口总量和人口分布、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他们对产业和对企业的态度;二是影响企业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从而影响企业士气。现如今,社会文化呈现如下发展趋势:更关心环境;中老年顾客市场成长;个性化需求增长;生活节奏加快;单亲家庭和没孩子的双亲家庭增多;劳动力和市场的多样性增加。更关心环境,则旅游业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时候要注意对旅游资源环境的美化和维护。中老年顾客市场成长,则旅游业要多开发些适合中老年的旅游产品,如疗养等。个性化需求增加则说明旅游者对旅游业的要求变高了。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则旅游业要多开发些自然、休闲、娱乐性质的旅游产品。

从自然环境上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逐渐转变,人类对付自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对企业和行业来说,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三项。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首先,地理位置,我国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旅游业发达程度也不同,如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也众多,而西部经济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人烟稀少,所以东部地区相对西部来说,旅游业更发达。

其次,气候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幅度大。四季的景色不同,便于组织适宜不同季节条件的旅游活动,使一个地区的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便是四季景色的真实写照。不同时节观赏的景色不同,这也就使同一旅游景点有了重复游览的意义。

再次,资源状况,我国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貌并存,正是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地形下形成的地质地貌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花岗岩景观、砂岩景观、山岳峡谷、丹霞地貌景观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自然条件都便于各地旅行社组织各种旅游活动,如名山游、长江三峡游。四季分明的气候,复杂多样的地形,众多的河流湖泊以及动植物种类的繁多,都构成观光游览的要素,也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新疆汉语现状的宏观审视(二) 篇5

新疆汉语现状的宏观审视(二)

文章对现在流行于新疆的汉语,从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指出新疆汉语具有方言层次参差错综、北京官话分布广阔、回汉群众语言有别、多种民族语言杂处等特点.

作 者:马克章 MA Ke-zhang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刊 名: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URUMQI ADULT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16(2)分类号:H07关键词:新疆 汉语 现状 审视

中国资本外逃的宏观分析 篇6

非正常的资本流出是资本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相对于正常的资本流出而言的。一般来说, 非正常的资本流出是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明文规定所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 这种资本流出活动采取不合法或不公开的方式、通过非正常的渠道进行。在中国, 非正常的资本流出可包括两种情况:国际投机资本流出和国内资本外逃。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非正常的资本流出主要是指资本外逃。

一、资本外逃的特征

首先, 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外流。资本流出或资本外流是相对资本流入或资本内流而言的, 它主要描述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外逃不仅描述与资本外流相同的流动方向, 而且还重点表明这种资本流出是为了某些特殊的动机:或逃避风险与管理机制, 或投机获利。由此可见, 资本流出不仅包含了一般性的资本外流, 也包括资本外逃;而资本外逃只是资本外流的一部分。

其次, 资本外逃是宏观经济目标与微观经济目标相冲突的产物。如果从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的角度来看, 资本外逃通常被视为一种非正常的资本外流, 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资本稀缺, 资本外逃会损害政府的经济目标、降低社会福利和国民效用。但是, 资本外逃未必就是非正常的资本外流。一方面, 如果从微观经济目标角度来观察, 资产的相对收益和风险, 即盈利性和安全性是投资者考虑其投资组合的出发点。当国内资产的预期收益相对于国外资产的风险上升时, 或国内资产的风险相对于国外资产的风险上升时, 投资者必然减少其资产组合中的国内资产比重, 相应增加国外资产的比重。这种行为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正常的经济行为, 由此而产生的资本外流就属于正常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 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观察, 资本边际效益最大化而产生的资本流动就属于正常的资本流动, 而资本外逃则正是逃避较高风险的、追求较高收益的资本外流, 因此, 也不能将其视为非正常的资本外流。

再次, 资本外逃未必都是非法的资本外流。资本外流是合法还是非法, 取决于一国资本管制的状况。在没有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 由于资本外流不受限制, 即便出现某种异常风险而导致资本大量外逃, 这种资本外流也是合法的;在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 大部分的资本外逃是为了逃避资本管制、非法转移, 但也有一部分外逃的资本变相的以合法形式流出, 这种现象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水平低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因此, 如果仅以资本流出与否来判断是一般资本外流还是资本外逃是片面的。

二、资本外逃的理论

资本外逃也称为资本逃避。对于资本外逃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外逃的动因有众多的解释, 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几种:

1.动机理论。 主要是根据资本外逃的动机来对资本外逃进行界定。金德伯格 (Kindle Berger) 在1937年其经典著作《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一书中将资本外逃定义为:资产所有者因恐惧和疑虑所导致的资本异常流出。这里的“异常”是指资本由高利率国家流向低利率国家。此后, 杜利 (Dooley, 1986) 、卡丁顿 (Cuddington, 1986) 、德普勒和威廉姆森 (Michael Deppler and Martin Williamson, 1987) 等人也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多利认为:资本外逃是居民希望获得不受本国政府当局控制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的愿望推动的资本流出;卡丁顿认为, 资本外逃是短期投资性资本的异常外流, 它不进行长期投资, 而是对以下因素做出迅速反应以获取短期收益:金融风险、预期资本管制、通货膨胀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德普勒和威廉姆森认为, 资本外逃是资本所有者因担心资产存放于国内遭受损失而取得的对国外非居民的一种要求权。布朗 (Brendan Brown) 认为, 资本外逃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资金抽逃到国外, 以寻求更大程度的安全。资本外逃背后的推动力包括实际存在的货币不稳定, 或担心可能出现的货币不稳定、没收性赋税、战争和革命。这种现象的例子在以往几个世纪都可找到。在20世纪, 资本外逃的频率和严重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外逃是居民为逃避风险、逃避监管或投机获利而导致的资本异常流出。

2.国民效用理论。 国民效用理论也称福利损失理论, 是将国内资本的流出所造成的资本损失与国民效用的降低相联系来定义资本外逃。世界银行曾在1995年将资本外逃定义为:债务国的居民将其财富转移到国外的任何行为。托尼尔 (Tornell, 1992) 认为资本外逃是生产资源由贫穷国家向富裕国家的流失;萨克斯 (Sachs, 1992) 认为, 在发达国家将国内财富投资于外国时, 人们称之为投资多元化, 当同样的过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时, 则称之为资本外逃。由此可见, 国民效用理论是从整个国家财富的角度来界定资本外逃的, 即资本外逃是国家财富的损失, 它大大降低了社会福利和国民效用。

3.不对称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 资本外逃是由于国内外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对称, 或面临的经济政治风险不对称而产生的。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债务国经常发生的外债与资本外逃同时增加的新现象:一些国家存在国内资本外流与国外资本内流的现象;在一些国家, 流入的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又成为外逃资本的来源;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形, 即外流的资本在国外转换为“外资”身份后, 又重新回流。

近年来, 随着我国资本外逃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内学者对资本外逃现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对资本外逃的概念作出不同的释义。国内学术界的对资本外逃各有说法, 但主要是沿着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 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的。比较有影响的是宋文兵 (1999) 、韩继云 (1999) 、李庆云和田晓霞 (2000) 、李晓峰 (2000) 、杨海珍和陈金贤 (2000) 、杨胜刚和刘宗华 (2000) 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比较新的一个理论是莫晓芳、李俊霖 (2006) 提出的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资本控制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The Mundell-F1eming Model) 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动态机制的重要发展。此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 资产存量的变化 (特别是货币供给的变化) 会改变经济的均衡状况, 最终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一个相当重要的结论:不可能三角理论, 即资本完全的自由流动, 稳定的汇率和自主的货币政策, 这三者不可能同时存在。如果一个国家要实行自主的货币政策, 同时又要保持汇率的稳定, 那么它只有实行资本控制。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为我国实行资本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 中国实行资本控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首先, 中国政府既要维持汇率稳定, 又要采取自主的货币政策以保持适度经济增长, 因此不得不对资本的流出和流入、特别是资本流出实行控制。因为在宏观层次上, 持续的资本外逃可能使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发生逆转, 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 井将直接削弱资本控制对套利与投机活动的限制, 对现存的外汇体制与政策带来很大的冲击。当资本控制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时, 当局将不得不在固定汇率目标与自由货币政策之间做出选择。在微观层次上, 巨额的资本流失将降低国内厂商创造就业的能力, 并进一步扭曲国民收入的不平等分配, 加剧政府官员的腐败和扩大社会矛盾。其次, 资本控制常常是为了维护金融抑制的体制和通货膨胀的税基。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知道, 资本控制可以避免国内利率受世界利率的制约, 从而使国内有货币自主权;另外, 资本控制一方面能够限制居民拥有国外的资产组合, 另一方面又限制非居民拥有国内的资本组合, 从而维护政府对本国金融活动、金融收入和金融财富的课税能力。我们看到, 中国的资本控制是一种内生的结果, 它是中国政府选择了汇率的稳定和货币自主性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

中国资本外逃问题, 特别是资本外逃的规模, 已成为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 国内有众多学者对中国资本外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测算, 李庆元、田晓霞 (2000) 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李庆云、田晓霞在对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测算时, 仍然主要采用涵盖范围较全面、操作性较强的间接测算法, 并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间接测算法本身存在的缺陷, 对间接测算法的估算值进行了四项调整, 即对资金来源项高报或低报部分的调整、对余额B中包含的一部分正常资本流动进一步剔除、对余额C中包含的居民境内外币资产部分进一步剔除、对余额法漏计的资本外逃部分进行估算。1982年至1999年,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外逃额累计约2329亿美元左右, 年平均约为130亿美元, 即中国每年资本外逃的规模大约有130亿美元左右。1997年和1998年中国的资本外逃额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最高峰, 分别为364.74亿美元和386.37亿美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 中国资本外逃的状况仍十分严重, 据有关测算, 2000年又高达480亿美元左右, 比当年外商对华实际投资的407亿美元还要多。必须指出的是, 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 一些资本还采用高报进口、低报出口的方式外逃, 所以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的结果不能涵盖所有的资本外逃, 实际上的外逃资本额比估算的还要大。

近年来, 也有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资本外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测算,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学者施奈德 (Benu Schneider ) 。施奈德在2000年用世界银行剩余法即间接测算法对全世界111个国家自1988年到1994年7年的资本外逃进行了统计。由于施奈德收集的数据较为齐全, 统计结果与同时期各国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发展也较为吻合, 比较接近实际, 可信度较高, 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被广泛引用。根据施奈德的测算, 1994年全世界资本外逃约1224亿美元, 其中中国资本外逃达242亿美元, 约占全世界的1/5, 位居榜首;1988年至1994年的7年间, 中国累计资本外逃达981.18亿美元, 而这仅仅是静态的估计, 如果加上10%的利息, 则该期间资本外逃对中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1100亿美元。根据间接法, 统计得出如下之“中国资本外逃折线图”。

由中国资本外逃折线图可以看出, 中国各年的资本外逃额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从资本外逃的总量来看, 考察期的18年间, 资本外逃累计达到8538.89亿美元, 平均每年约474.38亿美元。 (2) 我国资本外逃的总量较大, 且各年度资本外逃的规模波动明显。因此, 要充分重视资本外逃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3)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在1998年达到一个高峰, 1999年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在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 当时境外资金混入我国套取利差、汇差, 或进入A股市场炒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形势发生变化, 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 导致境外“热钱”在1998年大量抽逃, 国内资本也有一部分避险性质的资本逃逸。 (4) 2001年之后, 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大幅度上升, 按照这个趋势, 中国的资本外逃形势不容乐观。 (5) 由中国的资本外逃与实际利用外资、外债余额、GDP的平均比例关系可以看出, 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 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以资本外逃的形式流出去了。而且中国资本外逃占GDP的平均比重大于危机中的俄罗斯和阿根廷, 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国际支付危险, 主要原因是多年来, 中国一直保持着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率, 使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中国;外汇储备充足, 贸易收支保持较大盈余。

综上所述, 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这一事实是无法否认的。尤其在1997年以后, 无论那种测量方法都显示我国有超过300亿美元的资本外流, 平均值为356.4亿美元, 分别占到我国同期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和FDI的19.5%、58.4%和71%。这说明我国从正常渠道每进入100美元资本就有58美元以上的资本以非正常途径从我国逃逸。虽然2002年以后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同时《联合国2003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第6大资本输出国) 。但规模巨大的资本外逃无疑将严重影响我国的资本积累、财政税收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稳定。虽然近期在人民币升值的事实及其预期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有大量热钱涌入我国, 但许多研究表明资本外逃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制度方面, 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巨额外资流入的同时伴随巨额的资本外逃。所以说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应当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由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外逃对我国危害之大及原因的复杂性。我国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政策, 采取相应措施, 以解决资本外逃的问题。

1. 在法律制度上明确对私营经济的产权保护。

只有在法律上明确对私营经济的产权保护, 才能稳定私营业主对政策的信心。从立法层次上确立私营企业对其财产所有权的安全感, 才能预防私营企业的资本外逃现象, 并造成对私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信心激励, 化解其财产在国内积聚的政治法律风险。同时在各项规章制度上也要消除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之间的待遇差别, 消除对私营经济的不平等待遇和歧视性政策。通过对私营经济在法律关系上的调整, 明确对其产权之保护, 规范对私营经济的平等待遇, 必然能有效制止私营部门资本的外逃并为国内建设积累物质资本。

2. 加强反腐力度, 加大对走私贩私等不法行为的打击。

对于外逃资本中通过非法手段积聚的资本要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因为这些资本从产生开始就是非法的。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状况的监督, 预防国有资产向私人部门的流失。

3. 加强和完善对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

资本之所以能够外逃, 就是因为我国在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相关的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而为资本外逃预留了较大的空间。要加强和完善对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 切断资本外逃的渠道。在加强和完善对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的同时, 应大力调整经济法律利益关系, 积极推进整体经济改革,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 要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建立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

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能够减少本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并创造高的收益预期, 因而能够加大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 减少国内资本外逃的驱动力。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提高政府金融监管的水平。政府要积极培育短期货币市场, 加强外汇市场的建设, 从而降低金融抑制水平, 发展本国的金融市场。

5. 及时调整吸引外资的政策。

从“政策优惠”向“市场导向”转变, 依靠有效的市场, 高效的管理, 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入, 减少“过渡性资本外逃”的发生。

摘要:资本外逃的概念在国外经济学界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 而我国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却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危机让我们认识到资本外逃产生的消极影响, 因此, 国内学者对资本外逃的研究自上世纪末悄然兴起。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人们的注意力从资本外逃上逐渐向资本的内流转移。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 汇率因素只是影响资本外逃的一个方面, 资本外逃增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过程。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 继续关注资本外逃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资本外逃,测算模型,规模

参考文献

[1].王元龙.中国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2].李晓峰.中国资本外逃的理论与现实.管理世界, 2000 (4)

[3].[美]纽曼等.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 (第一卷)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4].胡传禄, 杜哲卿.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方法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5 (3)

[5].王军.中国资本流出的总量和结构分析.改革, 1999 (5)

[6].王元龙.控制资本非法流出入的若干思考.经济研究参考, 1997 (101)

[7].李庆云, 田晓霞.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重新估算:1982─1999.金融研究, 2000 (8)

[8].庄芮.试析中国的资本外逃.世界经济研究, 2000 (4)

[9].宋支兵.中国资本外逃问量的研究:1987—1997.经济研究, 1999 (5)

[10].韩继云.中国资本外逃现状、成因及防治策略.国际贸易论坛, 1999 (5)

[11].时祖豪, 奉钦亮.浅析中国资本外逃现象.企业技术开发, 2005 (2)

黄金投资的宏观策略 篇7

而这几年,投资黄金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一些知识的匮乏,致使自己遭到了损失。那么,投资黄金从宏观策略上来说,最应该把握哪几点呢?本刊特邀中国黄金市场研究中心理事长祝合良为大家分析其中的玄机。

认清黄金的历史地位

“金本位”把东西方的优势拉开

英国1816年从法律的角度建立了“金本位”的法规,1914年,世界上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金本位”的出现对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情况来讲,“金本位”时期是经济发展十分平稳的时期。而中国没有“重金主义”,在中国是重银比重金更重要。

“这中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重视的不够,一个是金子的产量还比较少。在古代中国,一般的老百姓是接触不到黄金的,黄金只有皇权贵族才能够拥有。黄金是权威的象征,很多人可望不可及,所以我国就没有实行金本位。中国用银本位来推动经济发展作用要小得多”,祝教授分析“金本位制”与东西方经济差距的关系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金本位’把东西方的优势拉开。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在我看来金本位和我国实行的银本位是一个很大的差别因素。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后来差距慢慢缩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没有搞过‘金本位’。”这也就是所谓“西金东银”的说法的由来。

祝教授在解析“金本位的核心”时说:“黄金是货币,可以自由的交换,自由的进出,自由的铸造。黄金作为货币,它的含金量是不能够更改的,大家都相信它。为什么大家重视黄金呢,说到底黄金是自然界产生出来的,它与其他物质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恒久性。人类发现黄金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间段里我们发现和开采出来的黄金目前有16万多吨,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了”。

在谈及历史为什么用黄金作为货币本位而不是钻石时,祝教授认为,钻石能不能永久的保留还是个未知数,钻石的实用价值和黄金没法比。钻石说到底是一块石头,而黄金呢,它是一块金子。金子的使用价值要远远超过钻石。黄金有很大的使用价值,消费需求就不用说了,还有工业用金,特别是从许多高科技来讲,从登月到地下很多东西都需要黄金。它的熔点高达摄氏1064.43度,在这一点上钻石可就没法比了。

认清黄金的投资途径

选择商业银行更为可靠

现在人们对黄金很痴迷。于是各种经营黄金的公司开始大行其道。其中,一些黄金炒家,为了钱财不惜铤而走险。北京一家名为“金泽大道”的炒金平台(又称 “大道金”)近日东窗事发。该公司目前董事长黄炳华被南宁警方抓获,涉案金额已经超过4000多万元。在黄炳华被抓之后,公司账户冻结,但账户中并无资金。黄炳华被捕的罪名为涉嫌非法经营罪,目前整个案子也还在调查。但资金去向尚不清楚。在这里面,最亏的就是投资者,想挣点钱,却没想到把本钱也给搭了进去。

祝教授在分析地下炒金事件时说,“大道金”出事之前有一个浙江“世纪黄金案”。此案涉及到六百个亿,我本人还参加过这个事的调研。自2005年6月“世纪黄金”成立以来,其私设网上黄金电子交易平台;为规避监管,将其所从事的交易命名为“世纪黄金金条回购与逆回购”;并修改客户协议书中与期货交易相关的概念。采用集中交易的方式、提供标准化合约以及高达50倍的保证金放大制度。广泛招揽社会公众参与,具有很强的欺骗性。祝教授曾经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一家地下炒金公司进行调研,他向记者回忆说:“我去开户,问黄金投资怎么做,他们给的回答是地下炒金成本低、信息畅通、交易便利、渠道通畅、并且和伦敦交易所都有联系,你在我这投肯定能够赚钱。他们不说风险,只谈盈利。他们很多的平台都是自己建的,并没有和外界相连,自己成为做市商,然后将投资者的财富在公司自身设置的程序里进行‘内部对冲’,最后将各户本金收为己有。现在一些地下炒金公司对外称自己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其实是炒金公司打着会员单位的牌子,很多投资者弄不明白”。

央行曾于2011年12月27日联合公安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五部委下发《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对设立黄金交易所或在其他交易场所内设立黄金交易平台等相关活动进行规范。以前可以直接做黄金投资是通过交易所的会员,现在是通过商业银行去开户做黄金投资。商业银行相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实力要大得多,而且可靠、方便。

认清黄金的多元属性

黄金变化的属性复杂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市场的层次逐渐丰富起来了,出现了很多金融衍生品。古语有云“盛世玩古董,乱世炒黄金”,可如今这个太平盛世,老百姓也把黄金炒的是热火朝天。如今的黄金市场变得非常复杂,很多人不明就里,想要在里面狠捞一把,结果是跌了一个大跟头。客观的分析黄金市场,冷眼看黄金已成为炒黄金的一个必要条件。如何跳出黄金市场看黄金市场成为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祝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为什么黄金几千年来一直被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人民所关注?但是很多人都没弄明白黄金是怎么一回事,这说明黄金是很复杂的。黄金变化的属性注定了它是复杂的。黄金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它的恒久性,而职能属性的本质是它的恒久性。这是一切研究黄金的原点和起点,也正因为黄金具有恒久性,他才有保值的价值,所以我们投资黄金才有价值。一个国家希望长盛不衰,世界三大宗教没有一个不与黄金挂钩,古时的皇宫贵族都希望用黄金来衬托他们的威严,很多希望能够永久保存下去的东西都要与黄金挂上钩,也只有黄金才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

黄金的属性从一元变成了多元,从自然属性变为了商品属性、货币属性、金融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影响黄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而这些因素又是哪些东西在支撑着它?祝教授说这里面学问很大。

在不同的阶段,黄金具有不同的属性,而且在这些属性中还有不同的主导属性,不同的主导属性会影响黄金市场的发展。比如在金本位的时候,货币是主导属性,无论是“金本位”还是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支撑的时候,金价只有官价,没有市价,非常稳定。当货币法在1973年改革以后,黄金变得非货币化,变成了商品、投资品,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产品多、价格变化大。到1999年,欧元出现之后,黄金市场又发生了变化。黄金市场从单一属性到双重属性,到今天的多重属性的集合体,黄金变得更加的复杂,黄金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我们既可以从商品需求的角度来看黄金市场,也可从国际的货币体系、黄金投资产品、国家的战略意义、以及文化来看黄金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要跳开黄金最基本的东西来看黄金市场的原因。因为现在黄金的属性在增加的时候使得黄金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最新的研究是黄金最基本的属性还不是战略性的问题,黄金非本质的属性包括投资属性、政治属性,这些恰恰具有战略性,恰恰是影响黄金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研究黄金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功底、了解历史,你才能将黄金市场看清、看透。

祝教授接着说,争夺黄金实际上更多的是争夺国家的利益。“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到底都是为国家利益,黄金只是他们争夺国家利益的工具。政治和军事的背后其实也和黄金密切相关。1940年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建有一座两层的小楼,里面存有大约4570吨的黄金条,占美国黄金总量的80%以上。美国第一机械化骑兵团和美国装甲步兵师先后入驻诺克斯堡,美国的《独立宣言》、《宪法》的原稿和黄金三样东西存在那个地方。美国把黄金和立宪之本、立国之本法放在一起,这就是国家利益的一种体现。

认清黄金的发展趋势

国家货币黄金相互制约

美国因素、美元因素在未来的黄金市场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美国的失业率仍较高,其房地产业还处在低谷,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美联储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和美元对于将来的黄金市场来说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祝教授在解析“黄金与货币之间的关系”时对记者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是金银天然是货币。”黄金和货币是密切相关的。分析黄金的走势一定要考虑货币因素,尽管黄金在1971年“非货币化”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和货币在法律的角度,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已经将黄金和货币区别开了。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回归到商品。其实,黄金一直都没有离开货币,黄金一直都在货币背后起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后,美元和黄金挂钩,美元变成美金。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美元的地位得到确定,美元成为了主导货币。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他是不希望黄金重新走上货币的舞台。金融危机出现之后,美元的根基得到动摇,人们越来越不相信它。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提升就业率,美国只有“蒸发货币”。美国的这一举动使得人们更加不信任美元,人们需要更加安全的资产,唯有黄金!只有黄金是永恒的,只有黄金是值得信赖的。

祝教授接着说,黄金,你可以恨它也可以爱它,但是你不能不相信它。从研究历史的角度上来讲,在“金本位”时期,英镑和黄金挂钩,英镑成为最坚定的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在这一体系解体后,黄金和美元的关系虽然没有之前那般紧密,但是美元的走势直接影响着黄金未来的走势。1999年,欧元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能和美元相抗衡的货币。影响黄金的因素从一种主导货币变为两种。现在由于欧元危机的影响,黄金的前景变得更加不可琢磨。现在世界没有可靠的主导货币,美元受到挑战,欧元现在也出了问题,第三种货币还没有出来,我们希望是人民币,希望人民币成为主导货币。我的看法是,在主导货币方面,旧的在丧失,新的还没有出现,世界就永不得安宁。只有主导货币出来了,黄金市场才有可能平稳。现在稳定的主导货币没有出来,人们只有寄托于黄金。主导货币如不能树立人们的信心,毫无疑问,黄金就会涨。去年9月7日,国际现货黄金再创历史新高,最高触及1920.03美元/盎司,今年金价在波动,在往下走,很多人说拐点来了,我认为经济的拐点在于新的主导货币出现,重新让人们看到希望,才是拐点真正来临的时刻。

上一篇:脑筋急转弯拿什么不用手答案是什么下一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具体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