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趋势

2024-09-19

宏观·趋势(共6篇)

宏观·趋势 篇1

樊纲:2009年中国经济走U型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华菱集团“危机与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将走“U型”,中国宏观经济有望率先走出低谷。樊纲表示,从周期来看,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也许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整体来说,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樊纲指出,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到今年下半年的百日内五次降息,这两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说是“大幅震荡”。中国经济过去几年进行调整,防止经济过热,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调整必须进行。12%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70倍的市盈率同样是不可持续的,每年价格疯长80%的房地产市场是不可持续的,不然就会面临大的金融危机。(摘自:红网-潇湘晨报2008年12月30日)

沈明高:服务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点

《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国内消费新的增长点。当实体经济发展开始放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往往会上升。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发展方向会从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向教育、医疗、金融、地产等高端服务业转移。如果政策环境得当,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力,舒缓经济转型的阵痛。服务业不但可以鼓励消费,还能够刺激投资。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减轻中国经济对房地产业和汽车行业的依赖。更重要的是,服务业是绿色产业,对于缓解环保压力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有益。(摘自:《新财经》2008年第12期)

朱民:人民币将在未来18个月保持稳定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日前在复旦大学的新年讲坛上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在未来18个月内保持稳定,即使出现升值或贬值,幅度也不会超过1%~2%。朱民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一个政策变量,正因为如此才可以预见人民币在政策上的稳定。

最近人民币似乎有不小的贬值压力,但朱民认为人民币并没有贬值的理由。此前人民币汇率有脱离美元走向一揽子货币的趋势,朱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转变,因为美元是可以任意印制和发行的,紧跟美元步伐的人民币无疑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但他认为,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也有新的问题,因为一揽子货币是由市场决定的,这势必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从汇率机制建设的角度考虑,人民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是好事,但将引起汇率的波动,不过从企业的角度说,在目前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政府要给企业信心就必须暂时先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因为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的话,企业就没有明确的信号来判定未来的方向。(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2月22日)

杨瑞龙:中国经济将出现“W”型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日前表示,所谓的“W”型周期模式,我们基本上是这样判断的:2009年经济下行,会引发中国经济的刺激政策,可能会导致2010年经济的轻度上行。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下行的内在通道和趋势因为这种短期的刺激政策而改变,它会导致2010年以后经济继续探底。因此这个经济就表现为下行,轻度上行,再下行这么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判断经济周期乐观的话是要5年左右的时间。(摘自:金融界网站2008年12月16日)

厉以宁:中国经济下滑是三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日前表示,中国经济下滑实际上是三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第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二,2008年中国经济本来就已到拐点。因为中国10%以上的GDP增长率已持续了多年,这个增长率在当前世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是必然要下来的,刚好2008年也到了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第三,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多年前,政府就一再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要把粗放型的经营、生产改成集约型的经营和生产。但问题是繁荣掩盖了矛盾,耽误了经济转型。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没人想到要抓紧时间转型,问题就一直拖着,直到今年矛盾才充分暴露出来。(摘自:《理财周报》2009年1月5日)

(编辑:张小玲)

宏观·趋势 篇2

两个单个的数据可以画两条曲线,一条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上升的曲线1月份3.2%,2月份2.1%,3月份3.O%,4月份3.8%,到了5月份达到了4.4%,6月份则为5%。另外一条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逐月下降的曲线1到2月同比增长53%,1到3月为47.8%,1到4月是42.8%,1到5月份34.8%,而1到6月已经是28.6%。有消息说,这种投资降速之快是近10年来没有的。

围绕这两条曲线,有关人士解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说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可能最有感触的就是咱老百姓了,已经退休八年的柳老师,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物美超市购买新鲜蔬菜和生活日用品,柳老师说“像去年这个时候吧,黄瓜、白菜、西红柿、苦瓜等等这些东西差不多都是五毛钱一斤,现在差不多翻了一番。”柳老师拿出记录了十年的账本给记者看,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自1994年以来每天的菜价,她说可别小看这本账,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物价的涨跌。她告诉记者,过去的蔬菜品种非常单调,每天都是萝卜白菜,现在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同时柳老师也担心物价继续上涨。

据了解,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水、电、米、油、蔬菜等生活日用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种上涨对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这个问题关键要看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在9%以上,并且在增长的同时效益指数、企业的利润指标有明显改善或提升,即使物价再略有上升,整个经济的消化和承受能力也能够承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说“根据统计局的统计,在整个物价上涨当中,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占物价总体上涨的80%,它可能还不是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严重失衡的一个表象,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只要我们解决了粮食的供给问题,到今年8月份,整个翘尾巴的因素消失了之后,物价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按照这个判断,全年的ClP的涨幅控制在4%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谈到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曲线,承德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洪如说“建筑钢材在调控之前,已经卖到4000多元一吨,原料也涨的很猛。这么高的价格自然会吸引很多社会资本进入钢铁行业,引发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国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减缓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钢铁等基础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不调控,企业的损失更大。”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篇3

一、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指标

1. 消费品、投资品和资产的价格总水平。

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消费品价格下跌过快就会出现通货紧缩。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我国现阶段消费品价格指数范围是3%-5%,超过5%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低于3%就会出现通货紧缩。投资品价格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价格,像钢材、水泥价格等。一般来说,投资品价格上涨过快就会出现经济过热,投资品价格下跌过快就会出现经济过冷。我国目前投资品价格指数的取值范围4%-6%,超过6%就会出现经济过热;低于4%会出现经济过冷。资产价格在我国主要是指股价和房价。资产价格升幅过快就会出现经济泡沫,而资产价格跌幅过快会出现资产缩水,导致信用体系破裂。现在理论界有人认为资产价格就股价来说,应以2006年为基数,上海股市为蓝本,每年上涨1000点左右,自2009年之后未来五年内达到一万点以上为正常值。资产价格就房价来说,应以2006年为基数,每年上涨5%-10%为正常。

2. GDP增长。

关于我国GDP增长率,经济学界认为我国合理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年增长率8%-10%。从我国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若GDP增长超过10%,资源供给(包括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变得比较困难,就会出现煤、电、油、气、运等资源的价格上涨以及直接导致企业经营上的困难,而制约经济发展。但GDP的增长也不能太低,GDP增长低于8%就会导致过高的失业率,难以完成每年解决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任务。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每年解决新增就业人口的任务,再者,失业率过高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3.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以失业率为衡量指标。经济学界认为,我国目前失业率的合理取值范围是3%-5%。失业率过高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失业率低于3%就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总之,对宏观经济的分析,首先就要分析上述三个指标(价格、增长和就业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三大指标的因素,采取措施使之保持在合理的取值范围,以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影响价格、增长和就业指标的主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上述三大指标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就整个社会来讲,也就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相互关系的变化。

1. 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需求就是指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的综合。总需求有三个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消费需求按照不同影响因素又细分为有收入决定的消费品及收入型消费、信贷消费(借钱消费)、受预期影响的预期性消费。投资需求主要包括由政府主导的公共产品的民生投资(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生产资料性投资,即向各个产业的投资,其主体是企业,充分受市场经济的调节;资产投资,即对资产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其主体是公众。上述的消费品需求与投资需求是内需;外需是指出口,实际上是由国际市场需求转变为国内总需求。

2. 社会的总供给。

总供给可以简单地成为一定时期现实生产能力的综合。总供给包括消费品供给、投资品供给、利用国际市场供给而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的“进口”。

3.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总需求与总供给有三种关系,即总需求膨胀、总需求不足、总量平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总需求膨胀导致价格暴涨、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经济泡沫、失业率太低等现象。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显现总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跌、通货紧缩、经济过冷、资产缩水、失业率过高等现象。如果能够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则总量平衡,国民经济运行稳定的理想状态。只有实现总量平衡时价格、增长、就业三项指标才会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一般来说,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自然平衡状态很少,甚至是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只有在宏观经济调整中才能使其达到动态平衡。

三、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宏观因素

1. 货币因素。

货币因素是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重要宏观因素。货币供应量上升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反之会减少社会总需求。

2. 财政因素。

财政因素影响供求关系数量包含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通过减税也就是减少财政收入的办法,会是财富保留在社会上,从而会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加税也就是增加财政收入会相应的减少社会总需求。

3. 国际因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国家的供求关系要受到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因此,国际因素是影响供求关系的重要宏观因素。国际因素主要是指国际收支,也就是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的互相关系。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会使外汇收入大于支出,使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导致货币发行总量增加,从而会促进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加。而贸易逆差和资本逆差会出现外汇收入小于支出,减少货币发行量增加国家外债,从而使社会总需求缩水。

宏观·趋势 篇4

一、下一阶段:经济回升

总的来讲,中国经济我个人认为三季度已经触底,结束了2009年一季度达到最高,GDP 11.9%的增长之后,二季度开始减速以来的十个季度的下降(当然,2007年二季度达到最高,接近15%,整个2007年14.2%的GDP增长到15%),今年会以7.7%左右的GDP增速,结束今年的减速。去年9.3%,前年9.4%,所以经济经过了一个时间稍微长一点的下降。

我个人一直认为,经济,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周期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时间的长度、调整的深度不同,周期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在时空调整足够的情况下,总是要发生拐点性变化。

今年三季度,作为季度来讲,应该是一个下降最低点的拐点,所以,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明年应该是回升的第一年。为什么会有回升呢?我想有几个理由:

第一、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比较好的。我们看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又重新回到14以上,连续两个月。我们看到7、8月份以前,消费增长是在减速,最近是在加速,而且是在物价下降条件下的加速,也就是说实际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快。

第二、消费环境的改善。首先,信用消费以及消费的可供选择的东西都是比较丰富的,加上政府消费政策的刺激,所以使消费回升。其次,投资也出现了高位的回升,由二三季度的20%左右,到最近的27%、29%这样一个增长,主要是下半年我们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这样一些公共投资比上半年增长有所加快。另外就是保障房的投资,下半年的力度也比较大。第三,商品房依然保持在15%左右的两位数增长。第四、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使我们出口方面的投资增加等等。我们看到最近义乌的商品交易增长是三位数,所以使我们国内主要增长的动力投资出现了短期性的止跌回升。

第三、产出,特别是工业,工业出现连续两个月的回升,最近是9.2%,9.6%。9月份以前,工业增长在减速,最低减到9%以下了。这样在工业份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工业出现触底回升之后,带来产业增长的速度直接回稳。重要的就是生产活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些现行指标在改善。

另外,我们看看外贸,外贸情况整体来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向下拉的因素比较大,前三个季度,我们的GDP增长7.7%,消费贡献4.2个百分点,投资贡献3.9个百分点,这两个加在一起是8.1,但是我们只有7.7%的GDP增长,上半年净出口是负0.4百分点。我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净出口有可能恢复到正的贡献,或者基本趋稳定,主要是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我们知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最近经济的下降,凸显着欧、日经济衰退,对我们出口是负面的影响,这个还在延续,但是,美国经济在复苏。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1.8%,二季度增长1.3%,三季度大幅回升到2.7%,四季度估计还会在2.5%左右,这样美国经济今年大概可以获得2.2左右的增长速度,相对欧、日来讲,美国经济今年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这样对我们的出口的贡献是积极的,正面的。

所以,无论是从内需,还是从外需情况讲,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出现了回升,而且我定性这个回升是一个周期性的,而不是短期的。

当然,这个回升应该是一个温和回升,是一个弱复苏。不会像02、07年一样,最高达到14.2%,这一轮的上升周期顶点和平均值都会下移,主要是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进入到经济增长的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不是以消耗资源投入,而更多是靠内涵,靠质量,靠结构改善,概括起来就是要在转方式条件下实现有效增长,更有质量的增长,这是从发展战略角度来讲。

第二、基数大。改革之初,我们经济增长之所以到现在有10%左右,很重要是基数很低,改革之初40亿不到,今年超过50万亿,现在50万亿增长10%就是5万亿。所以,基数大了,中国经济由于这个基数的变化,从超高速,进入到中速,换轨。

第三、政策原因。我们这一轮的刺激依赖更多的是市场,而不是政策刺激,不是靠政府的货币扩张,我们更多要靠市场自身的结构调整,新的创新的出现,新的产品形态,新的业态的出现,新的应用组合的出现,来推动我们经济更有质量的增长。

二、发展战略与对策

到底今后是一个什么战略呢?总体来讲是一个强国发展战略。所谓复兴之路,我们的梦想就是要做强国,要通过强产业,强城市,强军队,强地方来做成强国。这样就要求我们选择促进我们经济强的战略安排。

第一、要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创新,从而带动技术创新。现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创新的竞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体系要改革。美国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群,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等,还有很多商学院,有一个群;而我们到现在没有群,而这个群是能够创造高端制造品的人才的工厂,所以一定要干这个。所以,教、科、文是一条线,要形成我们创新的来源。

第二、要改革,改革我们的产权制度、准入制度,我们要保护私人财权,要界定公共资源产权的边界,使公共资源产权从决定,到使用,到最后的结果透明化。我们搞产权,我们搞准入制度,国内优先的条件下,要公平竞争,所有的垄断行业都应该逐步的打破垄断。

第三、要税改。因为公平的税赋会带来微观的效应。

第四、要法制。要实现法律面前,人民平等。

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经济走势,这样一个增长动力,上升前景,这样一个战略的政策,我们企业怎么办?各有各的办法,在座的有800人,就有800种办法,当然我认为有几点是共识。

第一、一定要抓住机遇,总结现在,谋划未来。30年是一个总结的时间了,对你的企业来讲,有十年了,利用国家这30年总结一下,看下一个30年,要总结一下,把路子看清楚,把选择搞清楚,一定要做到按照正确的方向走正确的路线,实现正确的决策,不要在错误的方向,选择错误的路线,付出很大的代价。把方向搞清楚,而且最好走一个比较顺畅的,符合你的优势的。

第二、要利用目前的周期趋势,做好相应的产业发展、投资发展的安排。现在的周期,我个人认为到达了一个新周期将要开始,旧周期将要结束的拐点上,我们要分享周期红利。我们的国家是这样,我们的企业也是这样,尽管周期路径变了,形态变了,但是还是上升了,要做好这样一个安排。

在这个情况下,周期的起点上有几件事情可以做:1、加快做好并购重组,如果想并购重组,想扩张,因为标底价格便宜,这个是进入,代价小。2、抓紧融资,这时候利率低,今后的资金需求大,你需要融资。3、抓住人才机遇。4、渠道建设,渠道建设是花钱的,供应渠道,流通渠道,营销渠道,这是搞建设。

第三、在做了这几件事情的同时,我们要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包括你的产权制度,你到底是一个人持股,还是大家持股,有什么激励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搞制度建设,要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不随人的生命周期发生灭亡的变化,一定要建设制度,制度是生产力,制度是财富的源泉,制度是导致可持续的最重要的基础。

第四、加强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时候,要多花钱在技术创新上,今后也可以有更多的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

宏观·趋势 篇5

关键词:地方税收,宏观税负,地税收入,对策

税收是反映经济的晴雨表, 如何实现税收的持续高增长, 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地税部门面前具有压力而又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衡阳市2003年至2008年全市的地方税收宏观税负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收入的相互关系, 寻找影响地方税收增长的原因, 探求地税收入增长的趋势, 为地税收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征管建议。

一、衡阳市的地方税收宏观税负现状

(一) 从税收总量来看

地方税收总量占GDP总量的比重偏低, 但地方税收增长幅度高于经济的增长幅度, 说明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支持作用明显, 但税收增长的空间已十分有限。2008年全市GDP总量为1000.09亿元, 比上年增长12%。地方税收共入库22.70亿元, 比上年增长24.77%。2007年地方税收占GDP的比重为2.2%, 2008年提高到2.27%, 增长了0.07个百分点。2008年地方税收弹性系数为2.06, 且多年稳定在2以上。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 2003年至2008年衡阳市GDP年平均增长11.6%, 而地方税收年平均增长24.73%, 地方税收的增幅大大高于经济的增长幅度。正常情况下, 税收弹性系数为1, 说明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 良性互动, 而衡阳市2006年、2007年税收弹性系数高达2.50, 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税收收入开始回落, 全年的税收弹性也达2.06, 超出了国际公认的预警范围。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税收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持, 加强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税收增长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二) 从产业结构来看

第三产业税收异军突起, 宏观税负明显高于总体税负, 而且增幅喜人。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反作用于经济, 但产业结构的内部变化会直接影响税收的收入结构, 不同产业的创税能力差别十分明显。通过对产业结构税收负担率的分析可以发现, 2008年, 衡阳市地方税收总负担率为2.27%。其中, 第一产业几乎没有地方税收, 第二产业税收负担率为2.2%, 而第三产业地方税收负担率达3.86%, 比总体税负高1.5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占全市地方税收总量的比重高达60%。2008年第三产业入库地方税收13.6亿元, 同比增长27.89%。

(三) 从地区结构来看

宏观税负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区税负大大高于县区税负。2008年全市GDP完成1000.09亿元, 其中:市辖四城区 (含开发区) (下同) 完成241亿元, 县区 (含南岳) (下同) 完成759亿元。地方税收四城区完成11.74亿元, 县区完成10.95亿元。城区的GDP宏观税负为4.87%, 县区为1.44%。说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税源逐步向城镇聚集, 特别是向中心城市聚集。

说明:因统计部门未对城区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 各城区之间未作税负比较。

(四) 从重点行业来看

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三个行业地方税收负担率整体高于平均税负,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较大, 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工业的宏观税负相对偏低,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有待提高。

从上述重点行业地方税收负担率对比表分析可以看出, 衡阳市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三个行业的地方税收负担率整体高于平均地方税收负担率, 分别为12.36、6.1和10.14, 高于平均地方税收负担率5倍以上, 这与这三个行业的主体税种均为营业税, 与地方税收收入密切相关。同时, 也与衡阳市最近几年不遗余力加强对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的税收征管力度息息相关。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工业的地方税收负担率相对偏低, 尚有较大的增收潜力和空间。2008年, 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381.02亿元, 增长15.8%。地方税收入库4.91亿元, 比2007年入库地方税收的4.74亿元增加了0.17亿元, 增长3.58%, 说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对地方税收的贡献没有同步增强, 全市工业税收负担率为1.28%, 与上年基本持平, 但比全市平均地方税收负担率2.27%低了0.99个百分点。

(五) 从重点税源户来看

纳税大户的创税能力比较强, 占地税总收入50%, 衡阳市2008年入库地方税收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258户, 全年共入库地方税收11.2亿元, 占全部地方税收总量22.7亿元的49.34%, 坐拥“半壁江山”。而同期全市纳入地税综合征管软件管理的纳税户有3.5万户, 重点税源户只占全部纳税人的5‰。2008年十大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44亿元, 入库地方税收1.72亿元, 平均税负率为1.2%, 比全市工业税负低0.08个百分点, 说明重点工业企业入库地方税收总额较大, 但对地方税收的贡献没有相应增加。十大商贸流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25亿元, 入库地方税收1449万元, 平均税负率只有0.30%, 税负极低,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极为有限, 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的纳税评估显得尤为迫切。

二、衡阳市地税收入的结构及特点

(一) 从总量看, 增幅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从地税收入总量看, 由2003年的6.84亿元增长到2008年22.7亿元, 总量6年内几乎翻了两番, 年均增幅达24.73%,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8年衡阳市地税总量继续稳居湖南省第四, 排名在长沙、常德、株洲之后。地税增幅在一点一线地区和“3+5”城市群稳居第一。

(二) 从地域看, 全市15个征收单位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势态, 城区县区齐头并进, 双双突破10亿元

2003年衡阳市地税总量突破亿元大关的只有雁峰区局一个征收单位, 2005年相继有耒阳市局和直属分局收入总量突破亿元大关。之后, 各征收单位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到2007年, 陆续又有珠晖区局、蒸湘区局, 衡南县局, 常宁市局等单位收入总量突破亿元大关。到目前为止, 全市15个征收单位已有13个征收单位年度地税总量超过亿元, 其中耒阳已经突破3亿大关。7个城区征收单位共入库地方收入11.74亿元, 8个县区征收单位 (含南岳) 共入库地方收入10.95亿元, 城区县区齐头并进, 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一大批征收单位总量过亿之后, 增加了地税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工作份量, 提升了地税部门的形象, 体现了“有为才有位”的工作思路, 地税工作得到了当地党政的更加重视和支持。

(三) 从税种看, 主体税种增收明显

2003-2006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和房产税五大主体税种已占税收总量的90%以上, 分别为94.74%、94.51%、94.19%、91.80%, 2007年和2008年虽有所下降, 但也接近90%, 分别是88.69%、86.72%, 成为地税收入的主力军, 而且五大税种的主体作用更加明显, 对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 从重点行业来看, 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较大

从表5可以看出, 工业、建筑、房地产、餐饮住宿和交通运输五大重点行业实现的税收占地税总量的61.8%,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较大, 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显得尤为重要。

三、衡阳市地税收入增长趋势的因素分析

(一) 全球经济危机使地税收入增长大幅减速或出现负增长

经济危机对税收的影响越来越凸显, 地税收增长率大幅回落。特别是县区级收入则出现负增长。一是基础产业价格持续走低, 资源类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据衡东县统计, 以衡东铜业为代表的30多家资源类出口企业因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 出口受阻, 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反映到税收上, 衡东县地税局2009年一季度只完成税收任务的17.1%, 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66%。二是制造行业订单不足, 企业生产能力无法释放。根据对衡阳市的衡钢集团、金杯电缆、水口山矿务局和建滔化工调查, 均存在着订单不足, 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的情况, 其中衡钢集团出口订单下降了50%。生产开工不足,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受市场信心影响, 房地产项目开工严重不足。据衡阳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公布的数据, 2009年衡阳市房地产业计划投资115.92亿元, 比去年150.82亿元减少了34.9亿元, 下降了30%。而且受市场信心影响, 房地产商观望情绪普遍, 新项目开工严重不足, 同时, 消费者的观望心态也十分明显, 购房欲望不强, 交易冷清。四是返乡民工大幅增加,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 目前衡阳市滞留的返乡民工达16.5万, 大量的返乡民工滞留, 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而且使农村消费市场低糜。

(二) 强化税收征管是促进地税收入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 衡阳市地税局以强化征管为核心, 以组织收入为龙头, 以税政管理和稽查监督为两翼, 以责任追究为保证, 努力构建大征管格局。征管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征管质量全面提升, 按照“突出重点、突破弱点、攻克难点”的思路, 一是强化税源户籍清理, 强化欠税清理, 强化行业税收管理, 挖潜堵漏活动取得了很好成绩。据统计, 通过开展挖潜堵漏活动当年增收5130万元。二是自主征收与委托代征相结合,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 不断完善代征代扣制度, 努力构建社会综合治税的平台, 行业税收管理不断规范, 带来了税收的大幅增长。建安行业税收实行自主征收, 按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同时, 加强与工商、建工部门的配合, 实行信息共享, 促进了建安税收的大幅增长, 2008年入库建安营业税2.77亿元, 同比增加0.94亿元, 增长51.36%。房地产税收衡阳市从2004年以来实行“政府牵头、地税主导、部门把关、凭票办证”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税收的大幅攀升, 2008年房地产行业共入库地方税收3.0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99%, 比2004年的6100万元翻了五番。发挥交警部门的窗口把关作用, 按照“先交税、后年检”的程序, 交警队窗口去年入库车船税收380万元, 比上年翻了一番。三是以票控税, 完善个体户定税模式, 加强对第三产业特别是饮食、娱乐、休闲服务等行业的税收管理, 使第三产业成为衡阳市税收增长的新亮点。坚持以票控税, 加大刮奖发票的投入力度, 衡阳市地税局从2003年8月开始在全市城区统一实行发票刮奖以来, 已印制刮奖发票340组, 投入资金700万元, 每年新增税收在1500万元以上。进一步完善个体户定税模式, 加强对饮食、娱乐、休闲服务业的税收管理, 率先在湖南全省对营业税个体户推行“发票+定税”的管理模式, 凡是发票用票户, 除领购发票金额缴纳税款外, 对不需开具发票部分全部实行定税, 平均税负提高23%, 全年新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四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 行业稽查与重点稽查相结合, 充分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 堵塞税收流失, 近几年, 全市稽查系统每年查补入库税款均在8000万元以上, 为完成税收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 税收政策也是影响地税增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的税收政策也相应作出调整, 一些重大税收政策的出台往往会对当年完成税收任务造成一定影响。 (1) 下岗再就业和起征点政策的影响。2002年, 国家出台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相应地, 湖南省提高了营业税起征点, 从2006年7月1日起, 三年内逐步将全省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统一提高到月营业额3000元。据测算, 该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每年衡阳市将减少税收4000万元。 (2) 个人所得税扣除限额的提高, 对个人所得税税基影响较大。从2006年1月1日开始, 个人所得税扣除限额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 从2008年3月1日起再次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据税政部门测算, 每年个人所得税将减收7000万元, 对当年组织收入任务来说, 将是一个不少的困难。 (3) 灾害性减免政策的影响。近年来, 衡阳市频频发生各种水灾、旱灾、风灾以及特大雪灾, 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尽快恢复灾后重建, 省、市税务部门相继出台了灾后重建的税收优惠政策。据调查, 仅特大雪灾就将影响税收达9000万元。 (4) 政策性增收因素也有。比如土地使用税调等调级, 车船使用税政策的调整等, 均是政策性增收因素。车船税由保险公司同一代征后, 政策性效应已经显现, 2008年衡阳市共入库车船使用税2207万元, 同比增收1238万元, 增长127.89%。 (5) 此外, 各级政府对地税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是地税收入高幅增长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 国际间、区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 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 各方面要求加快发展的呼声日渐强烈, 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发展是硬道理”, 加快发展正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强调发展, 主要是投资的较量, 财力的较量, 说到底也就是税收收入的较量。从目前情况看, 由于发展经济的压力, 部分地方政府在考核干部政绩时, 鲜明地提出了“干部考核看政绩、政绩考核看财税、财税考核看税收”的口号, 尽管这一口号不尽科学, 但是, 各级党委政府抓税收、重视税收、支持税收工作的态度都是十分明确的, 因此, 各级政府对税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地税收入高幅增长的重要保障。今后一段时期内, 由于政府力量的助推, 对税收总量和增量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 必然会保持相当的规模, 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膨胀性增长。

四、促进地税收入的持续增长的对策

(一) 坚持依法治税

依法治税是税收法制的内在要求, 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税收实践中, 税收任务分配的过程往往是各级政府与税收部门讨价还价进行博弈的过程, 税收的征收过程往往是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偷税与反偷税的斗争过程。税务部门处于政府与纳税人的中间位置, 一方面要为国聚财, 替政府分忧, 一方面要服务经济, 依法征收。因此, 在组织收入过程, 始终如一地坚持“应收尽收, 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 依法治税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现行的税收计划分配体制, 也需要改革。政府财力扩张的要求往往导致税收计划层层随意加码, 税收计划经常是一加再加, 税务部门特别是县、市一级的基层税务部门压力很大。税收收入是财政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计划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 要增强计划的权威性, 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 报经同级人大批准, 一经批准, 严格执行。税收计划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做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或者略高于经济增长, 这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现行体制下, 税收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是可能的, 但长此以往, 必然损害经济的发展。

(二) 改革现行财税分享体制, 理顺国、地税征管权限

现行的财政分享体制已经成为地税增长的一个制约性因素, 不能正确反应经济与税收的相关性。按照现行财税体制, 政府对地税部门的考核不仅关注总量和增量, 更注重可用财力的考核。目前, 两个所得税市、县一级地方政府只分享12%, 一方面影响政府发展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地税部门在组织所得税征管方面也缺乏应有的热情。当任务完成较好时, 对所得税管理往往放任自流, 但任务完成吃紧时, 甚至不惜冒错级混库, 违反财政纪律的风险。同时, 国家对新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界定, 也打乱了国税、地税的征管界线, 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真空。国家需要进一步理顺分税制, 对共享的税收政策适当调整, 提高地方分成比例。对国、地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权限由现行的时间划线改为按管理主体划线。即以缴纳增值税为主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征管, 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征管。

(三) 服务经济建设, 培植新的税源增长点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也是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强化税政找税源, 强化征管抓收入”的思想, 对征管薄弱环节、征管不到位的行业以及漏征漏管严重的方面要用足政策, 加大管理力度, 控潜堵漏, 做到“能收尽收”, 体现税收公平。另一方面, 经济发展、企业增效才是税收增长的根本途径。地税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要用足用活现行税收政策, 主动参与企业的改组、改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看好、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 地税部门要主动服务, 用活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四) 加强征管, 堵塞漏洞, 切实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征管工作是地税部门业务工作的核心, 加强征管是地税部门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税管员制度的落实和税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强化征管对促进地税收入增长方面大有作为:一是要更加重视税源管理。落实税管员制度的目的是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核心是税源管理。当前, 重点是税源户籍的管理和重点税源户的监控, 通过税务登记的换证、验证工作, 衡阳市纳入综合软件管理的纳税户已达3.5万户, 略低于工商管理的户数, 如何在“管到”的基础上“管住”、“管好”又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 抓好重点税源户的征管对完成全年税收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要更加重视重点行业的征管。从重点行业来看, 建筑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税负较高,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较大, 特别是对完成市本级可用财力的贡献更大。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三是要更加重视对工业企业的所得税征管。2008年全市入库企业所得税2.29亿元, 其中工业1.90亿元, 占80%以上。加强对工业企业所得税的征管, 对做大地税收入规模, 增加地税收入占财税收入的比重, 提高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意义尤为重要。同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对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也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尚有较大的增收潜力和空间。四是要更加重视对私营、个体税收的征管。2008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共入库地方税收4.68亿元, 占收入总量的20%。尽管私营、个体经济税源规模小, 征管难度大, 但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对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私营、个体经济的税收征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有文.强化税源管理, 完善征管模式——对税源管理责任人制度的思考〔J〕.草原税务, 2001 (1) .

〔2〕张兵, 董光晖, 余丹.城区税源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财经科学, 2003 (3) .

〔3〕王家新, 张伦俊.2004年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J〕.财贸经济, 2005 (5) .

〔4〕陈斌.论产业发展与宏观税负的基本关系〔J〕.福建税务, 2003 (6) .

宏观·趋势 篇6

不要以为面向全球消费者的出口电商只是数十万亿元市场里面的小部分就小瞧了它,这一块在快速增长,天花板非常高。增长的原因很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制造业升级是其中一个。

其次,中国电商渗透率在全球领先,有机会向全球输出自己的模式。

中国电商在中国整个国家的零售渗透率大概为12%左右,已经达到全世界电商占总零售渗透率的领先水平,和美国相当。而俄罗斯大约是 1.5% 左右。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东南亚与巴西大约是1%。

于是我们发现,中国电商完全有可能把过去十多年累积的在供应链上和获客拉新上的“斗争经验”,也就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里锻炼出来的“先进打法”,输出到其他国家。这是一件有意义有潜力的事。

最后,从生产角度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外贸发展的积累以及近年来传统外贸的困境,大量工厂生产力过剩,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的能力较弱,这给了互联网公司渠道机会。

上一篇:燕京大学下一篇:高等学校财务预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