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2024-08-13

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通用8篇)

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1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思考

作者:陈建武 曹振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不断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努力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创新是企业能够保持青春活力的源泉和根本,因此,加大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39-0

1进入21世纪,企业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的企业已经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商业环境的冲击,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只有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将是所有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引进和采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着重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充分的调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有效供给。

我国企业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必须下大力气加大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和培训中,要注重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和在职培训,通过对教育体制的创新,从而能够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企业要在改革的浪潮中赢得机遇和市场,必须拥有一批有创新精神、市场经济头脑、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者。这些企业管理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充分掌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创新工作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的平台和空间,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成为创新者。企业必须注重个性文化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把企业管理的重心从实物型管理向价值型、知识型转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的推进管理创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管理企业的方法也逐步的发生了变化。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型管理,而是转变成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国有企业不断的被推入市场,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在我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形势下,这类企业的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方式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劳动力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识劳动者成为了劳动的主体。在知识经济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时代,科技与教育不再处于从属的、服务性的地位,而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必须努力培养知识型人才,以这类人才为基础,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不断的创新,把企业建设成一个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综合体。

3.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明显的加快,而且相互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上的波动都会迅速的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的领域更加宽广,投资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我国广大企业面临的竞争已经国际化了,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因此,传统的管理方法、理念和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与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管理创新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和方法,在新的模式下,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科学的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1.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管理理念。首先,解放思想,创新经营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新理念是企业只有分散管理权限,下放权力,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不少企业的管理从“统一步调式管理”转为建立企业“内部市场”,使管理更为有效。其次,重视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人才战略思想,谁能赢得人才,谁就可以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而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强调要能理解和尊重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重视知识资产的管理。

2.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大量的、更有效率的方法。在生产管理方面,许多生产管理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生产管理工作更有效率,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原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已经被会计电算化所代替了,使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这种新的模式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需求,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努力建立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创新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基金会制等。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目的,通过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

4.促进市场创新,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一体化,企业所面临和需要占有的是整个世界市场。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和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把握机遇不断创新,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交易品种,从而去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2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将以理财环境的变迁为契机, 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将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创新

理论基础应建立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重的基础上, 既重视有形的物质资本管理, 即传统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 又重视无形的知识资本管理, 即知识资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对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进行企业剩余分配。在工业经济时代, 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如果一个企业的物质资本雄厚, 其发展就越有优势。所以在企业里, 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就占据统治地位, 其利益高于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并掌握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扩展了资本的范围, 改变了资本的结构。在企业新的资本结构中, 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 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这一变化将引起财务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 财务目标的变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对上市公司而言) 、“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非上市公司而言) 。这些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但在新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应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甚至政府等等, 他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其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 而且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例如, 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归结为股东的目标, 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 必然导致矛盾冲突, 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如果我们将企业的财富比做一块蛋糕, 这块蛋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那么, 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 各方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 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二)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主导地位的形成, 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 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对象。

(三)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分担企业的风险, 同时也分享企业的税后利润。目前, 国内外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进行“红股”的分配, 以及一些传统产业对企业经理实行“股票期权制”, 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形式。可以预见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 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

二、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网络财务

什么是“网络财务”呢?简单地说, 网络财务=网络+财务, 就是将财务管理功能基于网络或者说使用网络来实现财务管理。

如果把网络和其他管理方法看做各种各样的管理工具, 那么网络财务就是将“网络”这种工具和“财务”这种管理方法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如果说, 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相比有什么本质性区别的话, 似乎可以用财务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上的拓展来解释。

(一) 网络财务突破了财务管理的时间限制

1. 动态核算。

财务信息即时生成。传统财务处理是对企业经营的静态统计, 只能在一个假设的会计周期中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在网络财务方式下, 财务数据的处理是实时的。无论何时发生, 一旦确认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且自动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时检测, 业务信息实时转化并即时生成财务信息。同时。财务年报、季报、月报即时生成, 动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会计周期的制约, 使财务信息更具意义, 极大地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 并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

2. 在线管理。

在线反馈, 在线监督。基于动态财务信息。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合理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通过网络, 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实时传达, 实现在线管理。如网上资金调拨、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外汇买卖等。在经营过程中, 可以通过网络实施即时监控, 随时解读执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及时处理。另外, 网络财务借助于自身对财务管理软件权限的严格控制和对会计数据流程的封闭式处理, 使财务真正拥有了完整、客观的账簿核对功能, 减少了因日常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和差错造成财务管理工作的失效。

(二) 网络财务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

1. 远程处理, 分布处理, 促进财务管理的集中化。

在网络时代, 由于互联网的集成化优势, 企业采集和处理的信息的日趋细微化, 财务的能力可以延伸至全球任何一个结点, 可以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帐和审计;也会很方便地掌握远程仓库、销售点、服务点的业务情况。同时, 通过网络可以对下属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资源的集中管理, 包括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 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集中处理和集中调配集团内部所有资金。另外, 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兼容性。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划分成多个部分交由同在网络上但处不同地域的不同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 将分散的网络结点有机地联系、组合起来, 方便于企业实行现代化集中式管理, 从而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 全面反映, 资源共享, 促进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 和网络系统最大限度、全方位信息支持, 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企业走出封闭的系统,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 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促进财务信息的全面实时集成。网络财务使企业各个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得网上所有企业开放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财务人员藉此得到同行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及时准确的财务分析, 正确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实体内部各单位共享资源和信息, 共担责任和风险。由于跨国公司的生产规模大、分布广, 所处的经营环境十分复杂, 财务活动也相当复杂。因此。对跨国公司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财务在空间上突破了异地机构财务管理的地域局限, 实现远程控制和移动办公, 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并从宏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 网络财务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对传统财务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拓展, 这种新型的、全面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模式必将给企业管理带来革命式的影响。但是客观地讲, 网络财务在现实条件下, 它首先应该是一个新概念、一个新理论, 或者说它应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一个企业未来的目标。至少在目前而言, 它还不能说是一个有形的实物, 或是一个成熟、有效、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方式。

但毋庸置疑的是, 这个方向应该是不会错的, 至少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的思考和探讨绝对不能停下来。而且,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来看, 财务管理每一次的创新发展, 其动力无不来源于理财环境的变迁。在互联网环境下, 网络财务将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 努力在新的网络社会中寻找自己新的角色, 显然已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对企业而言, 网络财务应该是一个重新调整的机会, 或者说, 是一个决定企业未来兴衰的关键。

研究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也同样是为了进一步改进与创新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从而更好地指导财务管理实务。

摘要: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来自其所在的理财环境, 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等等的冲击, 当代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完全适应2l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将以理财环境的变迁为契机, 创新其理论与方法, 这已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创新, 其特征为:财务目标的变化, 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等。一方面是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 其表现为网络财务的出现和应用。是将“网络”这种工具和“财务”这种管理方法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网络财务突破了财务管理的时间限制, 同时也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考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创新思考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能否有效利用,能否为公司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否保证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稳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入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面对和亟待需要解决的任务和使命。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观念缺乏科学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快速发展,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求一个具有高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来适应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但是从大部分企业财务发展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由于长期受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制约,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管理的范畴。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尚未建立起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機会成本等科学财务管理概念。另一方面,许多财务管理者也没有树立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和思想,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诸多漏洞。例如,在筹集资金时不考虑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在投资的过程中对未来的现金流量分析和考虑不到位,减弱企业的财务弹性,影响企业的决策。

2、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不懂业务,同时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知之甚少,不理解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他们的思想中,认为财务工作就是一个核算和付款的机构,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不能够积极配合,从而导致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3、缺乏动态管理

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状况来看,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往往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新的财务问题时,由于财务管理缺乏事中控制的动态管理,往往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企业也认识到分析的重要性,但仅仅是对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只看实际绩效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没有进一步联系企业战略,行业变化和相关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4、资产管理水平低下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认识不到,重视不够 ,具体表现在: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但不健全,比较重视供产销五一节的等距离控制,但忽视内部控制结构的整体协调,较重视对实物的控制,而忽视行为者的控制,经济往来中疏于管理,造成资产不明。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仅仅停留在纸上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对一些重大技术改革,技术引进等项目,虽然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介实际操作时往往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对项目的规模、方式 、资金来源、风险和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只要“一把手”同意,项目就能上马。事后发现决策失误,也没有按照内控评价和审计进行后续问责制度,不了了之,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5、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就已经制定并实行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准则和传统的准则相比变化多、操作复杂,尤其是加大了会计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的紧密度。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新准则还给了企业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利,与之相应的是,对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从整体来看,国内企业中能够满足新准则要求的财务人员并不多,财务人员学历整体偏低,核算产品单一,并未能够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所以无法很好地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必须继续学习新准则,唯有如此才可以熟练运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

1、配合企业战略目标,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步调保持一致。针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资本的配置和使用,进而创造价值并实现价值。价值创造是指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内部治理范畴,价值实现则是通过对外沟通来完成 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特征,并随着企业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由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重视资金运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为了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以便能够更好为企业发展服务。作为财务管理者,必须要重视企业资金运营,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产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最大可能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资金运营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从而规避投资风险,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其次,财务管理部门要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充分挖掘存量资产潜力,通过集约增长方式,实现存量资产的有效流动与组合,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3、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增强财务预警能力

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财务工作综合素质低下,业务水平不高,只是对本企业来往账目的简单记录,对企业财务信息没有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整合。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远见力和预见力,不重视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从而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市场财务的发展行情以及最新动态,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陈旧,落后,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此外,很少有企业建立财务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不能够及时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财务预警能力相当低下。首先,企业要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财务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企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能够识别财务风险,从而有助于财务管理者针对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危害。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纷纷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 ,降低存货水平以赢得顾客。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在聚合全球客户信息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客户分类进一步细分市场,实现个性化定制和规模经济的有效结合。信息通讯和数据处理的进步,使企业可以更专注核心价值,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以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企业要充分利用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合财务机构主要价值由核算转变为管理,同时,利用ERP管理模块,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到财务管理的实时处理,再到多层次全球化财务管理支持的转变,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决策科学性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信息依据。

5、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完善企业自身建设

企业运行发展的主导对象是人,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实质上也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

发展情况,招贤纳士,扩大企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要运用那些具有会计专业水准的财务人员,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质量上和效率上都有一个很好的保证。其次,应建立起覆盖财务管理全过程的选拔、储备、培训、使用以及考核评价、晋升淘汰机制。具体的培训目标上应当包括:具备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意识;先进的、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主要包括市场、电子化管理以及预算管理、风险防范等;理解并熟悉化工行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不仅具备过硬的财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熟知本行业相关的金融、法律、生产等知识。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集中授课,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会计知识大赛,组织会计技能比武活动等,从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在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基本前提下,嚴格遵循本企业的相关管理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督促财务人员自觉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应当以工作日志的形式来对于自己当天工作进行汇报,确保能够从每一项业务做起,避免由于账务处理不当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风险。对每个岗位都应当采取定员、定岗、定编的管理措施,编制出尽可能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并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则应当作为其选拔、任用、奖惩的依据。实行会议考核,推行末位淘汰制,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督促财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责任意识。最后,企业还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公司员工能够对企业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对于那些工作比较突出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奖励措施,使员工之间形成合理的竞争氛围,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实现完善企业自身的目的。

三、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过程进行管理的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科学、合理、可行、高效的财务管理不但能够使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者为了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财务管理观念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积极采取措施,创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从而不断促进企业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婷.试谈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中国商贸,2012,(17):92-93.

[2]那顺朝克图.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85-86,87.

[3]范丽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1,(10):149.

[4]罗娟香.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118-119.

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的几点思考 篇4

谢松保

2011年第3期 ——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湖北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前湖北民政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减少社会发展成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公共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将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没。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进一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主体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二、构建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网络

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之基。目前,我省城市低保对象140万人左右、农村低保对象200万人左右、重点优抚对象40万人左右、常年灾民200万人左右。保障和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头。重点发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服务,及时将需要保障的城乡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健全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社会救助,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工作。积极探索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福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国防建设相适应、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优抚安置政策,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健全流动困难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在政府开展无偿救助的基础上,在社区普遍建立“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等公益项目。大力发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三、构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民主自治、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服务居民生活及维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社区建设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和困难。探索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伙伴关系,把政府不直接承担的、从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承担。发挥驻社区单位、民间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一是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行政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以减轻社区的无限责任,保证社区集中精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进社区,必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按照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岗多责、效能优先的原则,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各部门派驻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交叉任职,条块结合,合署办公,以解决社区维稳力量不足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010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50%的街道要建一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中心,80%的城市(镇)社区和列入国家、省试点的农村社区要建一所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各地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城乡社区自治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居(村)民的自治程度,培养民主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城乡居民自治组织成为协调民众利益、化解民众矛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载体。

四、构建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形成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团体依法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的局面

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非赢利部门”,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政府“以强制求公益”,企业“以志愿求私益”,社会组织“以志愿求公益”,体现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和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组织在我国逐步兴起,正在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县以上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20674个(社会团体966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982个,基金会26个)。在省民政厅登记的1101个社会组织中,社团78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8个,基金会26个。覆盖范围由初期的社会慈善、扶贫救助为主,拓展到工商服务业、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法律等几十个领域,但发展还很不够。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把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工作,列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促其发展,依法加强对其管理监督。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应拿出专项资金或奖金,用于社会组织的扶持工作。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资助社会组织的重要方式。要划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领域,采用招标方式,建立规范的程序和制度。政府部门要制定行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社会急需的公益服务类组织发展。二是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逐步取消行业协会主管单位,提升我省行业协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建议对政府部门职能定位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凡属应交给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应全部转移到位。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法制部门要受理行业协会对政府机关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检举投诉和提出的行政复议,财税部门要落实国家关于公益性社团和基金会享受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为我省公益事业多做贡献。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一个大课题。既要强化组织领导,又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党政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建议明确社会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省社会管理工作。■

关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5

作者:刘持平

浏览次数:33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我市流动人口登记数已由2000年的44.8万增长到2006年的142.7万。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治安、就业、计生、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平安常州”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管在其中,坚持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作为公安机关加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全面小康,推进“和谐常州”、“法治常州”、“平安常州”建设,为把常州建设成为有魅力、有活力的“长三角”名城作贡献。

一、转变管理服务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能否认识到位,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和实际效果。市委书记范燕青强调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支重要力量,要实行人性化、本土化,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使流动人口融入常州的“大家庭”中。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必须结合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重点围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题,深化平安建设组织专题讨论,在升华认识、转变观念上求突破。

1.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土化”,不仅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州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面广量大的“新市民”填补了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缺口,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常州创造了社会财富,改善了城市面貌,方便了群众生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流动人口作为一个蕴含巨大经济能量的社会载体,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性剂。从某种角度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本身就是生产力。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是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举措。流动人口问题,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不仅是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常州”的进程,事关新一轮平安建设目标的实现。

2.明确四项原则。主动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着力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创新。一是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牢固确立流动人口就是“新常州人”的理念,营造理解、尊重、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实现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经济上同工同酬、政治上同责同权。二是坚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切实转变职能,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依托社会、企业、社区和中介组织等,依靠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管理服务的目标、措施,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四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当前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机制。

3.实现五个转变。围绕“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目标,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置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位置,从思想观念和管理服务模式上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向统筹规划、综合管理模式转变;二是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模式转变;三是由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双轨制管理向社会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四是由职能部门管理为主向以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主的模式转变;五是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依法行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区依法自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

二、理顺管理服务体制

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少数职能部门“唱独角戏”,实行粗放式、分散式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必须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共管”的工作新机制。重点抓好“四个完善”:

1.完善组织机构。对原有的全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相应的调整,成立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以公安、劳动、计生、民政、地税等主要职能部门专职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统一负责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研究解决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2.完善工作网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做强基层”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四级管理网络,在市一级和7个辖市、区分别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专人;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为辖区流动人口提供登记办证、房屋租赁、就业、计生、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具体负责暂住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登记、注销和治安管理、收缴税费等工作。

3.完善协管队伍。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抓好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省定比例标准,配齐专职协管员。同时,充分发挥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协管员作用,将其纳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集中办公,相互兼职,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合力,有效解决基层管理力量少而散的问题。

4.完善保障机制。按照省综治委“流动人口协管员经费按上流动人口登记数人均30元列入财政预算”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通过强化日常督查,严格绩效考评,确保工作、措施、效果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目前流动人口不仅数量多、成份杂,且变动快、管理难。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很难奏效。必须从源头上找办法、寻对策,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三种新模式”:

1.实行以房管人。一是推行“双集中”管理。在工业园区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由政府规划建设“新市民公寓”;利用闲置厂房、办公房、校舍等,改建兴建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或民间资本投资建造民工楼,既能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又大大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二是推行出租屋委托管理。通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中介物业公司对出租屋进行托管,由其为出租人及承租人提供房源、招租、纳税、家政等多元化服务,有效规范房屋租赁行为。三是推行落脚点查控管理。对“城中村”、“城郊村”等流动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不定期组织公安、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实行以业管人。坚持贯彻“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用工单位和雇工业主的管理责任。对用工人数多、且符合自主管理条件的厂企单位,通过签订管理责任书,指导建立流动人口协管组织,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计划生育、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厂企单位自觉抵制非法用工,不雇用无有效身份证明的外来人员。对娱乐服务、“五小单位”、建筑工地、路边店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或部位,也通过签订责任书,确定经营业主的管理义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中清查,加强暂住证、身份证的检验,及时发现打击混迹其中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

3.实行以证管人。针对流动人口中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无合法身份的“三无人员”,重点强调登记办证率,通过“以证管人”,形成无证寸步难行的严管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现行暂住证的内在功能,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公交优先”“车票降价”活动,把目前手工制作单一功能的暂住证改为IC卡制式的暂住证,一方面将流动人口基本信息附载在暂住证上,另一方面将公交IC卡的功能附加在暂住证上,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主动申领暂住证。另外,改变流动人口频繁变动、重复办证、一人多证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暂住证注册制度,保证“一证走遍常州”。进一步放宽暂住证使用范围,由政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对在常就业投资经商满3至5年或5至10年,且遵纪守法的流动人口,视情发放居住证,改暂住为常住,凭证享受本市居民在劳保、医疗、教育、购房、买车、户籍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使暂住证成为流动人口的“待遇证”、“福利证”和“信用证”。

四、搭建管理服务平台

在人口大流动背景下,信息化是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的有效手段。充分借鉴广东等地做法,结合实施“政务信息工程”,抓紧开发建设常州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建好“三大平台”:

1.建成信息共享平台。一是搭好平台。依托公安现有暂住人口信息系统,整合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在市信息中心建立全市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库。二是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多种网络结构,通过公安专网接到基层派出所,通过政务网接到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及社区,通过互联网接到社会企业、物业、中介机构,实行流动人口信息的社会化采集。三是实时维护。采集的所有信息,分别通过公安专网、政务网和互联网及时传输,对没有传输条件的,统一交由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或管理服务站传输。四是保证共享。所有信息录入后,一并通过市信息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提高信息综合利用能力,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2.建成社会协作平台。按照“谁用人谁采集谁输入”原则,明确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信息采集工作职责,打破原来各搞一套、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结合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管理服务站集中登记模式,做到一次上门,公安、劳动、计生、民政等信息全部采集。根据生产、服务、流通领域用工需要,大力推广企业、物业、中介等社会单位补充登记模式,向政府部门提供流动人口的各种详细信息,便于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同时保证厂企单位和社会组织能获取流动人口的真实信息,便于加强用工管理。针对社会面治安管控需要,大力推广集中清查登记模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定点清查行动,实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提高流动人口的登记率和发证率。

3.建成分类服务平台。为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综合评估,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来常投资经商、科技人才、技术工人等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对象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保证其享受市民待遇。第二类基本等同于本市居民,主要是居留满3年以上、有固定居所、固定职业的一般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为其在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第三类为一般务工人员,主要是居所不定、工作不稳和季节性、临时性打工、务农的外来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主要提供就业、租房等服务和常规化治安管理。第四类则是外来高危人员,主要是有前科劣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职业的流动人口,对这类人员纳入视线重点管控,发现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及时打击处理。

作者系常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常州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讲解 篇6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面临最大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就创新教育,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渴望与同行商榷。[关键词] 创新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对于素质教育,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和实施,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对于创新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还比较陌生。我通过近几年来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就创新的含义、目的、以以及实施创新教育具备的条件,谈谈个人的理解和认识。错误之处,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教育,也叫创造教育,他是教师根据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规律,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也不同于应试教育,它是在面向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主体性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过程。他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二、创新的目的 创新教育的目的包括对学生个人和对国家民族利益两个方面。1.对学生来讲,通过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智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常新精神,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具有创造新理论、新事物、新方法、新经验的能力,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讲,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大军,提高民族创造力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迎接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现代化宏伟目标,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7

1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

1.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在向市场化进程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市场手段的规范,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财务管理进行强化, 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招待费开支制度等必然会产生。相较于以往的简单的财务报表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则更趋向于对经济体制上的财务管理转变,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市场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 其财务管理的制度将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和规范。

1. 2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更趋向于预算和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财政经费的日益紧缩, 事业单位的业务和办公费用被大量削减, 经费的使用由政府采购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等进行监控, 事业单位的部分收入也被纳入了财政监管。在这样的基本形势之下,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更重视风险预算分析以便遏制收入多元化和支出随意化的现象。同时为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将会放到财务监督上, 将核算工作与监督工作融为一体。

2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就是要打破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紧跟其后, 将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而不是纯粹的依赖于国家的统一计划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向集体性发展企业学习, 要面向市场, 通过市场竞争, 创造经济效益, 弥补发展资金的不足。

2.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原始阶段, 必须要走出创新之路, 将财务管理与投资筹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在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 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规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因素, 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这在客观上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创新。

3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工作

3. 1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要学习新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主动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和财务准则的要求。二是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进一步转变财务观念, 树立以资产负债观为主体的财务管理理念。三是做好会计核算的相关准备工作, 要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和财务准则, 熟悉会计科目, 做好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四是学习先进财务管理方法, 加强财务规划。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 比如杜邦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 平衡计分卡、帕利普财务综合分析法等, 通过实施财务规划, 建设标准化财务管理科室。

3. 2 严格执行财务预算与决算制度

一是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可以与预算科和财务科合署办公, 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领导。二是要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定期报告制度, 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三是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 基础性的会计工作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包括建立完整的会计业务档案, 高效的会计'信息传递体系, 完善的会计核算环境。四是确定恰当的预算管理目标, 不可无事实依据, 既要确保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又要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支出。

3. 3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虽然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机构, 但从广义上讲应在财务内控制制度体系的范畴之内。内部审计是实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 它能指出单位在财务控制环节中的各项问题, 并能对财务内控制度 ( 体系) 进行评价和建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进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 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 将审计监督提到重要议程上来。首先, 事业单位要想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须从制度上保证财务内控有序进行, 将从属于财务主管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改为由事业主管部门领导, 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强而有力的监督作用。同时, 还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对各级管理层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 为单位提供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更好地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3. 4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管理, 对于实物资产要明确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 做到定期盘点, 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做好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计提折旧, 但部分单位仍未计提折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实施, 但是部分单位行动缓慢, 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对于资产的管理, 各单位应根据准则的要求, 及时落实好。

3. 5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科学创新

财务分析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 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隐形风险主要是通过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得出的。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建立财务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具有及时性和敏锐性, 可以及时发现相关财务风险, 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选用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等指标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二是要多途径转移和化解风险, 通过资金管理、正确识别财务风险, 关注固定资产管理等, 加强转移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分析好各项财务指标, 对指标的分析要注意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 既要同比分析也要环比分析, 对于变动加大或偏离正常值的指标要深入分析, 将指标再分解。科学创新的财务分析工作要依赖于电算化的网络财务管理。例如: 建立以总账、应收、应付、采购、库存、固定资产、资金管理为主要控制模块的核算系统。总账模块主要用于转账凭证的输入、账户的查询、财务报表的生成以及预算的输入控制等, 采用多段式的科目结构, 为归集费用、管理和控制预算提供切实可行的高效率手段。借助总账模块, 可以方便地把各项费用及投资项目分解到每个责任部门, 在每年年初制定出详细的预算, 然后直接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对费用及投资项目进行预算管理与控制。这样创新的系统化财务管理手段为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财务活动总结, 满足财务信息的特殊需求, 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6 强化现金预算的编制和应用

事业单位的现金预算编制要通过财务人员对现金源头进行控制, 在财务预算过程中, 财务人员必须有控制现金流向的权利, 并于每个季度对资金收入与运用状况, 进行预估的作业程序报告。首先是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的项目和金额以及现金流预算的编制, 作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 努力提高预测分析能力; 其次是财务部门要定期向主管领导、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现金流转的实际情况及其与预算的差异, 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4 结 论

当前, 我国经济正面临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不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保障社会的繁荣稳定, 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来慢慢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 从而不断发挥财务工作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摘要: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基本要求, 各级部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强化现金预算的编制和应用以及内部审计制度, 培养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科学创新, 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特点,财务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 2012 (28) .

[2]华琳, 朱永莉.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0) .

[3]王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 (8) .

[4]程文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 2014 (6) .

关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1 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形势发展迅猛,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针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企业必须进一步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将新时期现代化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但是,在当代的企业经济管理中,仍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仍保留原有的落后、陈旧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不能有效的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经营范围、管理层次以及管理幅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与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相匹配,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不足,尤其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限制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实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加以补充和完善,改变企业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以及执法不严等现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出发,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制度资源的利用率。

2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2.1 树立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的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创新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时俱进。

其次,提高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信息化建设不够关注,因此要采取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信息技術手段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全新的设计,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2.2 构建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第一,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要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就要建立和完善竖向和横向的管理体系。竖向管理体系是指自上而下的分层的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在各层次之间有效的传递,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横向管理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各部门的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并解决员工的思想诉求,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第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构建。

例如企业内不同的管理人员分别对各部分的工作进行管理,并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保障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构建,对每个过程都配备对应的管理人员,形成一种完善的管理网络,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2.3 改革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制度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中,要对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科学统一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交换和应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企业经济管理责任体系,明确管理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并对员工的薪酬待遇进行科学的管理,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4 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水平

管理人员是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管理人员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 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 尤其是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具体的工作中, 应该要加强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 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比如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对员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 使得企业管理层能积极掌握企业经济发展动态,一旦出现任何突发状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应对。此外, 还应该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充实以及完善, 为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与科学的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而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必须引起当代企业的重视,尽早发现企业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完善和创新,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娟.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3).

[2]饶茜.试析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之路[J].经营管理者,2012(06).

[3]欧阳瑜.试论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现代商业,2013(09).

[4]马继华,刘林涛.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才智,2014(0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创造于人,依附于人作文下一篇:爱情最令人感动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