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024-10-06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共9篇)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1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一、功能界定

学习小组是班级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其功能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以隐形的和显性的形态渐次呈现。新马的学生学习小组功能有这样几个界定:

1、合作功能。根据社会互赖理论,人与人之间积极合作产生积极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竞争则产生反响互动。高中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求学生之间通力合作,整体提升,单兵作战也有效率,但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班级作为学习团队互帮互学也是合作学习的形式,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更具效率。

2、激励功能。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学习与行为进行积极的整体评价,有利于激发小组内成员见贤思齐,共同成长。

3、管理功能。横向化与扁平化是管理的基本趋势。通常一个班主任或课任老师要面对的是班级的几十个同学,如果学习小组建设的好,面对的是几个组长。大量的个别问题不需要老师一一辅导,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兵教兵”已经解决。江苏推行教育新政,周六、周日不能上课,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管理就成了新课题,将学习小组建设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单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二、学习小组建设

1、组织建设。(1)同质分组。按照有关学习小组建设的通常要求,应该是组内异质,考虑新马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过大的事实和已经实行分层分班教学的实际,我们实行同质分组,即学习水平相近的人分在一个小组学习。每个班级分成6-8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班级分组应有区别。(2)角色承担。明确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担任组长。小组内做好分工,需要承担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人、小组发言人、学科代表等,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岗;组内结成互学的对子。(3)小组文化建设。每个学习小组要有组名、组标、口号、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小组公约等。

2、常规建设。根据“学习五环节”的要求制定学习常规。(1)课前。先“独学”——根据老师的要求,读教材,看资料,独立思考,完成学案,记录困惑点。后“对学”,组内固定的学习对子针对“独学”中的存疑展开讨论,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再“群学”,小组讨论“对学”后的存疑,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在学案上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由组内学科代表整理后交班级课代表转交老师,确定预习交流发言人。(2)课中。预习交流环节。由事先确定的小组发言人说明本组的困惑。精彩展示环节。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独 1

学”、“对学”、“群学”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或结论,由事先确定的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质疑对抗环节。认真听取其他学习小组的精彩发言,针对其他小组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或补充、或拓展。小结反思环节。组内做简要的小结交流,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小组一起分享。(3)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习对子相互检查任务完成情况、集体预习(“课前”的操作环节)等。

3、基础建设。(1)培训。开展四个轮次的常规培训。一是年级领导、学科领导、备课组长的培训,由校长室负责;二是班主任的培训,由年级管委会负责;三是课任老师的培训,由学科领导、备课组长负责;四是学生的培训,由班主任负责。(2)导学案。导学案体现四个特点。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体现三维,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制定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将本节内容放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考查,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学习作了铺垫,本节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问题逻辑、学法指导:引导分析、质疑追问、追问探究。学习反思:方法运用、思想体现、规律总结。达标检测:放在导学案上,不准提前做。布置作业、归纳小结。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通俗的具体知识,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练习化,练习层次化。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解决综合度较高的问题。防止导学案习题化、简单化、剪贴化、量大、题难。导学案凸显的效能: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3)活页夹、双色笔。活页夹用于收集导学案,方便复习时使用。双色笔用于预习时、纠错时使用,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黑色笔、困惑点用红色笔记录,纠错时用红色笔记录。

三、学习小组过程管理

1、任务管理。根据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学习任务。根据任务的难度,学习小组可以有相同的任务,也可以有不同的任务。学案部分可以是共同的任务,也可以是有区别的任务;练习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由学生认领任务。任务下达或选定后,由学习小

2组组织学习(独学、对学、群学三种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管理。每个阶段让小组确立学习目标,阶段结束后对照目标进行小结反思,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拟定措施。

3、行为管理。(1)座位。根据班级人数集中安排小组成员座位,前后排坐或对面坐。如果前后排坐,要求走到在中间,两边各四排。一段时间需要调整座位需要整体移动。(2)秩序。学习小组要有明确的纪律要求,一般由小组成员共同约定,形成文字稿,在班主任处备案。一旦出现秩序方面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对照约定自查自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角色。根据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角色承担有明确的职责,除了在过程中不断对角色承担进行评价,一个月结束时要求每个人对照角色的职责述职,然后进行轮岗。(4)组内合作学习。具体形式有:讨论、讲解、答疑等。

(5)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及时交课代表转交给课任老师。保证自主练习的质量,小组之间比练习状态,比参与人数,比任务完成的时间,比任务完成的质量。保证矫正的效率,通过小组内部自我矫正、相互矫正、同伴指导、组内讨论等完成矫正任务。

4、评价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积极评价。(1)即时评价。看小组成员投入程度、学习状态、秩序。(2)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小组进行评价。

(3)目标评价。以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为依据,对小组进行评价。(4)课堂评价。根据“精彩展示”、“质疑对抗”的具体表现,对所有学习小组进行评价。(5)综合评价。定期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实施表彰奖励。

四、谨防几个误区

1、学习形式单一。由于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小组学习须有丰富的学习形式。实践中,许多小组学习就是讨论,显然没有学习、研究学习小组的功能、形式,对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不甚了解。

2、角色分工不明。许多学习小组只有一名组长,小组成员没有分工;或有分工,但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清楚,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2

小学科学课经常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 我们认为, 只要教师通过一定方法科学地管理合作学习小组, 创建良好的合作氛围, 就可以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小组,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下面就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谈五点:

一、教室环境布置

1. 教室桌椅的摆放。

一般活动教室的桌椅并不需要多大的改动, 但一定要保证每个小组的器材管理员都有足够的走动空间, 以便于拿、取器材, 避免学生之间的拥挤而造成器材损坏。如果有需要重新放置桌椅的, 一定要在课前就指导学生将桌椅摆放好, 避免上课时间的浪费。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遵循一个原则:利于学生讨论合作, 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拿取实验器材, 便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观察指导。

2. 实验器材的放置。

学生自带的材料可以规定学生放在桌子上, 教师提供的材料则放置在开学初选好的地方, 材料放置的地方要方便学生取用, 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生就能够有序地、快速地拿到本组的材料, 从而保证了充裕的讨论和实验时间。

3. 多元化教室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形式多样, 有在教室中进行的实验活动, 也有在校园中进行的观察活动, 无论是哪种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总是特别高, 但如果教室的桌椅摆设阻碍了学生的实验, 学生做实验就难以尽兴, 甚至得不到应该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 由此产生负面情绪;反之, 适当改变一下教室的布局, 学生会感到新鲜, 做实验又方便。如在上“月相变化”一课时, 教室里桌椅绕教室摆了一圈, 就像开联欢会一样, 教室中央画了多个圆圈, 做实验时一个小组占据一个圈, 互不干扰, 学生做实验做得很尽兴, 实验也规范了, 新鲜的环境让实验进行得格外顺利, 学生的兴致也异常高, 从而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创建活动规则

1. 交谈的规程。

为了避免小组活动时不必要的噪音, 教师应该在小组学习开始之前, 就制定并告诉学生相关的规矩和要求:不能打扰到附近小组的活动。如果教室内的噪音过大, 可以用一些信号让大家把声音降到一个合适的度。如果噪音问题一直都难以解决, 也可以尝试让个别小组以写纸条的形式进行“无声交流”。

2. 走动的规程。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按照小组座位坐好了, 那么他们在教室内的走动可能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最好设置一些要求, 如“呆在自己的小组内”或者“迅速处理小组外的事件”, 这样就能限制学生不必要的走动。当然, 有些走动是必要的, 如学生需要到教室的特定地点取材料, 对此, 可以各小组配一名“资料管理员”, 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温馨提示。

当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 教师可能需要打断他们, 补充一些指示或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中, 也可能小组声音过大, 而不得不干预。这时, 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一些提示:“听到我的请举手”, “听到我的双手交叉”或者“听到我的请拍手”, 每一种提示都是通过让学生转换行为来引起注意, 从而增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

三、科学组建小组

1. 设立不同角色, 固定合作小组。

一般情况下, 科学课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从总体上要尽量使每个小组在同一起平线上, 这样有利于学生各项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 也便于对各个小组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如班上有48位同学, 就可分成8组, 每组6人, 组内成员相对长期固定。在分组时, 主要从性别、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角度综合考虑, 每个组都设置一个较优秀的学生, 两个中等能力水平的学生, 一个学习有困难或自制力较弱的学生, 从而使8个组各项能力水平相当。组内设有记录员、实验员、监督员、汇报员、组长等角色, 每个组员都有着自己明确的任务, 例如, 组长总负责、记录员负责记录活动的过程、汇报员就负责整理组内学习活动的经过、结果, 并向全班同学汇报……也可以每隔三周轮换一次角色, 如此一学期下来, 组内所有成员都能担任不同角色, 从而使他们在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组织管理、文字记录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2. 有序合并“同类”, 自由组合小组。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也是灵活的。如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一课学习中, 学生提出了想了解我国水土资源现状、黄河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原因、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等很多问题。对此,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 寻找“同类”, 自由组成大小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因为网络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学生们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应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 并对合作学习、探究加以指导, 以使整个课堂发展成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多向互动合作模式。

3. 积极创造机会, 创建课外小组。

合作小组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课后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 生活空间等因素组成不同的学习、参观等课外小组, 进行社区科学活动或家庭科技活动, 如植树种草、养蚕、养蜗牛或小蝌蚪, 制作简单的动植物标本。例如, 在养蚕时, 有的小组成员找蚕种、找桑叶, 有的组员向有经验的蚕农请教, 有的组员准备养蚕器材, 有的组员查阅有关养蚕的资料……然后, 小组成员集中起来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 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可行的养蚕方案和操作步骤。在养蚕过程中, 同学们采桑、喂食、清洁、观察、记录, 大家各司其职, 从中认识到自己对整个养蚕活动的作用, 最后共同分享养蚕成功的快乐。

四、监督奖励并存

1. 监督学生的作业和行为。

教师要不停地在小组中行走, 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尽量避免花过多时间在一个小组上, 而忽略了其他小组的情况。监督过程中要了解个别学生的表现、小组技能以及个人行为方面的进展情况。可以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提醒“开小差”的学生, 让他们暂停学习一到两分钟, 或者让他们单独学习一段时间。

2. 适当给予小组及个人奖励。

适当的个人奖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养成做实验的好习惯;适当的小组奖励可以让小组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小组成员相互影响, 成功完成小组任务, 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五、关注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合作、人云亦云。

对于同一个问题, 有的学生会积极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有的学生则不会思考, 或懒于思考, 没有自己的观点, 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如在“摆的研究”一课学习中, 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长、摆重、摆角可能都有关系时, 小组成员就需要共同协商决定小组探究的方向, 自主选定其中一个关系作为本堂课重点探究的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发现有的小组成员根本就没有思考这些问题, 只是在摆弄实验器材, 回答问题时说的都与其他组一样。这一现象在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常见, 从而阻碍了合作学习时的全员参与。

2. 缺乏主动、易受干扰。

在学习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有的根本就不动手做实验, 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 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 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精力不集中, 自制力不强, 易受干扰, 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做第二组物体沉浮实验时, 教师要求组长操作, 其他成员观察,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同学先是认真观察, 过一会儿就开始做小动作, 等到汇报时, 不知所云, 记录员得不到小组提供的信息, 在记录表上也无从下笔, 结果导致合作学习效率相当差。

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教学应主要由“全班性的讨论”和“分组讨论”这两个环节组成。因此, 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科学地管理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才能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1-12.

[2]郝京华.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87-88.

[3]埃弗森.有效地管理你的课堂—小学教师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分组策略;训练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69-1

一、问题的发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方法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指导学生活动时一直纠结于分组这个环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实际情况却常常跟前面提到的那节展示课的情况相似——有些问题占有了大量人力,而有些问题则问津者寥寥。我该如何进行协调才能不违背课程理念,又保护好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呢?我一直这样自问。

二、寻找解决方案

因为自己的困扰,所以在理论学习和听课时就会特别注意对分组这一环节的处理。有一次听到一位老师这样处理: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你想要参加的小组,每个小组6到8人,如果你的第一选择已经满员,就请重新选择加入其他的小组。这个巧妙的方法立刻让我眼前一亮:对小组人数进行限定,先到先得。这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不管是第一选择、第二选择,抑或是第N选择,终究还是学生自己的选择;又解决了小组人数严重不均的问题,真是两全其美。在之后的活动指导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

后来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时,我又学到了新的分组方法——随机分组。“大风吹呀吹”、“万花筒”等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快速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然后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相互熟悉,互相帮助、彼此体谅。于是我也来了个“拷贝不走样”。尝试之后发现,这样的分组方式让学生觉得很新鲜,偶然采用对于兴趣的激发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我还尝试过直接以自然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老师指定人员组成小组开展活动等多种分组方式,不管哪种分组方式,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每个小组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实践之后的思考

在经过各种尝试之后,我突然悟到:其实之前所有的纠结都是因为自己心中只有一个标准——《指导纲要》中“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等理念。

其实实际操作起来哪有这样的理想境界呢?有谁能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呢?我们的生活不也正是因为既有风花雪月的美好,又有风霜雨雪的侵袭才变得那么丰富多彩的吗?我们在批判着现在的学生因为被过度保护而变得脆弱的同时,又在不自觉地为他们营造着理想化的真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而且,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不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吗?“综合”不就应该是包罗万象,最好能兼顾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与人相处方式的摸索,心理的成长等在内的各个方面吗?如果永远只会跟随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恐怕连他的个性心理都不能说是健全的,又何谈综合素质呢?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放在首位的是“学生的体验”。愉快、感伤、成功、挫败、愤怒、欣喜……只有丰富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真实的生活。

想明白了这些以后,我就会大胆地进行协调,有时甚至会人为设置“意愿障碍”,用抽签或前面提到的团体心理辅导的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为的是让孩子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境况,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有时也不得不和我们并不喜欢的人一起共事。

有了这些实践与思考之后,我便豁然开朗了。在指导分组的时候,我会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分组方式,效果都还不错。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究竟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前面提到的“根据需要”是什么样的需要?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在活动方案设计时所确定的清晰而具体的训练目标。

假如我们的活动目标是以课题研究为主,那么就应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即便课题小组人数不均衡,甚至出现孤立无援的情况,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只要孩子们确实愿意去钻研,就不会计较工作量的大小,独自研究也不会成为活动推进的巨大障碍。最多就是耗时多一些,出力多一些,老师关心和帮助多给一些。

而如果我们的活动目标是以“体验”为主,那么分组的方式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了:自愿组合、自然小组、随机分组、或在自愿基础上老师适当协调,甚至还可以如我一般,故意设置一些“意愿障碍”,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跟不太熟悉的人、不一定看得惯的人,甚至是曾经有过矛盾的人,一起去完成一个自己不一定感兴趣的任务。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体验,那么,人生百味中的任何一味对孩子来说都是有价值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与各类人等相处、交往、合作的能力,何乐不为呢!当然在采用这样的分组策略时,作为老师就要更多地去关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和调整,以保证实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4

量不高、基础管理不到位等困难,我们只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将政治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办法,才能发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真正效用,从而促进企业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和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的改革形势与市场竞争愈加紧迫和激烈,必须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增长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本领,提高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进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学习型党组织是指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广大党员在“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氛围,通过培育和提高学习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能力,尤其是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号召力和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深化和延伸。建设学习型企业,离不开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示范和推动作用所以首先要把党组织建成学习型党组织,使之在建学习型企业中发挥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企业,要以企业党组织系统为坐标,运用党组织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搭建支持和帮助党员个人学习并能进行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组织平台,加速组织成员接受新的管理和发展观念,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进企业科学管理发展。形成成员远景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和谐统一,养成个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文化氛围,进而加快个人取得成就并实现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政治组织。

另外,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提高

企业科学发展水平。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先进性就在于与时俱进地学习再学习,其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正确总结国有企业在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作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我们应该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善始善终的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实践活动成果,注重整改问题的落实。而且,我们要逐步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总结和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形势、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形势和职工队伍不断产生的新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及时查找和把握影响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认真整改,取得成效,促进企业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推动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就像在2010年局职代会上闻书记的指示一样,我们要以开展“经营质量提高年”活动为主导,提高制度执行力,巩固“亏损项目整治年”和“制度落实年”的活动成果并继续深化落实,提高公司和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宣传,彰显企业形象,提高信誉评价,打造品牌市场。在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态势下,公司要努力实现新的跨越,确保2010任务目标的实现。

三、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可以有效地加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把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追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理念、经营宗旨和职业道德准则。可以坚持企业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深化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先锋模范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国有企业要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成企业科学强势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动力之源;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应用、指导实践”的基本思路,聚焦企业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努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果转化成实践成果,引领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促进企业的科学、和谐发

展联系起来,要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服务。首先学习型党组织要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升华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意识,时刻对自己在理论、学识、眼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保持警醒,自觉投身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观,树立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是共产党员第一位政治责任的观念,树立学习是安身立命之本、兴党兴国兴企之基的观念,树立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的观念,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学习就是促进发展的观念,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生活常态、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追求,真正使学习成为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做到学习全员化、全程化、终身化,在党组织中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氛围,形成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环境。其次,学习要把握内容。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专业技能、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拓展学习内容。重点要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学习,突出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对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学习,特别是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党员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其工作水平和能力。最后,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将学习与思考、运用、创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学习与工作、内容与形式“两张皮”的问题,避免学习的形式主义,学会带着身边的问题来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和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有效解决人才紧缺矛盾的重要手段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学习能力。而结合当前新的形势来看,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面对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我们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市场变化,抢抓市场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优化布局调结构,拓展业务促转型,加强管理增效益,才能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而这些方针的实现,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企业各方面人才的充实。例如,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我们的市政、地铁、轨道交通工程偏

少;在稳固传统公路市场份额的同时,我们还要扩大非公路市场的份额;在国内市场日益拥挤饱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空间。然而制约这些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才的短缺。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5

在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行业内外部的市场竞争,已经升级到了比智力、比活力、比潜力、比魅力的新阶段。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优秀的行业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将是一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素。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推进公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思考和探讨。

一、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亟须总结提高。

我们知道,公路文化是从企业文化中演变而来的行业文化之一。它是公路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生产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为全体职工所认可,所遵循的具有行业特点的发展目标、敬业精神、价值观念、管理理念、行为方式和职业道德等现象的总和。它是凝聚人心、增强行业内外部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对外,它是行业的一面旗帜;对内,它是一种向心力。公路文化的真谛在于其独特的内涵、深刻的底蕴,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表象。

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塑造公路行业精神,行业形象、行业品牌、行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全面思考,明确定位。

从公路文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进行过广泛有益的探讨,但就其系统的形成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总结提高乃是当务之急。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公路文化的内涵,它应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导向。其中,精神文化的行业价值观是行业文化整体中的核心因素。要把精神文化渗透到制度文化层次中,才能促进物质文化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对公路文化内涵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公路文化建设的具体形式和方向。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以公路行业价值观为核心,按照三个不同文化层次的内在联系,建立协调的管理结构和行为规范,才能形成公路行业的最佳整体,实现公路行业的功能整体优化和核心竞争 力。

公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文化建设上要继承发扬“团结创新,务实奉献”的江西公路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公路建、管、养理念和价值观,可以进一步概括公路文化的核心为“四种精神”,即: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拚搏精神;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铺路石”精神。公路文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文化管理,提升本行业的价值,也就是公路行业的绩效。

综上所述可见,公路文化建设的运作整体模式是:将公路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公路管理制度上,体现在职工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文化力推动公路的整体发展。按照这样的定位和整体方式来运作,抓住公路文化的实质,把握好公路文化发展的方向,以利公路文化建设为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内在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作用。

二、强化文化管理,重在破旧立新。

公路文化作为现代公路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说到底是促进公路管理的现代化问题。即搞好公路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职工素质”、“锤炼精品气质”、“深化管理执行”,通过这三个环节实现文化与管理的融合,既以先进的文化提升管理的水平,又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公路行业仍沿习着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公路文化管理就是要突破传统思维,开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达到管理的新境界。为此,必须打破常规惯例,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适应公路行业发展、不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要求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公路行业发展的实质问题。我们知道,从公路发展的情况看,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但一些旧的积习仍在束缚着公路职工的思想和手脚。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管理,不善于适应市场发展规律;习惯于以独家建管养自居,不善于分析自身差距;习惯于静等市场变化,不善于把握市场 主动出击。这些陈规陋习都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现在,公路行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变化,如果不以观念创新为先导,跳出原有的、狭隘的圈子,就不能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也无法实现公路行业跨越式的再发展。

因而,必须明确公路文化管理的核心任务,应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战略目标,贴近生产管理实际,将文化渗透到管理中去,以先进的思想认识、理论方法、价值观念作为精神支撑和成功的引擎,来指导公路行业追求自身的品质、价值和持续成长,使公路文化在公路行业改革创新过程中,促进管理变革,创造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公路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高效、环境友好、团结稳定、充满活力”的和谐江西公路的目标。

就当前而言,公路文化管理要破除旧的思维模式,努力实现四个创新。一是理念创新。要把“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把能否让社会公众满意、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作为评判公路发展的标准,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指导公路工作。二是科技创新。要实施“科教兴路”战略,加大技术开发引进、科研成果应用力度,攻克关键性技术,全面提升公路科技水平,为实现公路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机制创新。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强运行机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公路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增添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四是法规制度创新。未来公路建设与发展,对法规制度管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注重法规制度创新,促进法规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法规制度落实的跟踪、评估和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构筑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同时,应该明确文化管理的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告诉职工如何做事,而在于教育员工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文化管理过程中,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自觉执行的良好习惯,平等信任的沟通效率,勇于追求的创新能力,从而体现人的价值的发展空间,以及引人向上的管理氛围。

具体地讲,就是要突出文化管理的原则,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现 象,即根据市场经济和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把着眼点放在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面,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个人价值,并把它与行业发展的价值统一起来,增强公路行业的创造能力,并形成竞争优势。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管理上,不能再用过去简单、过时的方式和刻板、生硬的说教去对待职工。要努力探索如何用柔性、情感、人格化的方式,影响、教育、说服、感化职工,使职工把自己的追求与行业的发展结合为一体,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愉快地胜任工作,感受着工作带来的成就,自愿地遵守规章制度,逐步走向自我管理。进而通过对人的价值、理念、行为的管理,使先进文化转化为公路行业具体的指标、任务、标准和规范,变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实践,进而贯穿于公路行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之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管理模式。

三、发挥文化管理功能,贵在持之以恒。

文化管理实际上是依靠思想来指引行动,它对职工的意识和行为具有引导、内聚、自律、激励和协调的功能,对行业具有塑造形象的功能。如何有效地发挥这种功能?这就要求在推行文化管理的过程中,紧密围绕行业使命,强化管理理念创新,以科学、先进、具有远见、振奋人心、焕发斗志的理念指导职工的行为。否则,难以有效地发挥文化管理之巨大而无形的力量。

从公路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远景看,公路行业已进入重大历史性转折时期。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公路行业要发挥文化管理的功能,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是实现文化管理的导向功能。它是以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逐步深入到职工的精神世界,使职工自觉把行为统一到行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促使职工坚定而执著地为既定的目标而奋斗。即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建设负责任的行业”为目标,按照“透明诚信、依法行政、便民高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打造“诚信受益、失信受损、违法受惩”的诚信环境,提高公路行业的公信力,树立“诚信公路”新形象。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激发公路职工“立足岗位成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为社会提供“畅、洁、绿、美、安、优” 的交通条件,从而使文化管理的导向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是实现文化管理的激励、凝聚功能。由于行业文化赋予职工共同的目标、理想、志向和期望,给职工提供了一套价值标准,有利于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职工对行业的向心力,对强化职工工作动机,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将产生巨大作用。

因此,文化管理要求在队伍建设上,要立足事业长远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技术领先、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大力实施科技兴路、人才强路战略,使一切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进一步形成“职工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做到主动肩负社会责任、为社会贡献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积极的行业文化,使得职工的士气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可以长期保持较佳状态,推动公路发展朝着“十一五”规划目标不断前进。

三是实现文化管理的约束、调适功能。这就是讲,行业精神文化从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上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的软约束。行业制度文化通过落实、检查和奖惩对职工进行带有强制性的硬约束。行业物质文化通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调适职工心理,调动职工积极性。

辨证地看,约束与调适是相互依存的,而软约束是核心。所以,在全行业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对职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诚信教育及法制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养成勤勉敬业的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养成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执行意识,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强化自律意识,养成廉洁奉献的作风。进而使得职工在行业文化的影响下,能够真正实现对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控制,使得行业群体产生巨大的合力。

四是实现文化管理的塑造形象功能。公路文化比较集中地概括了本行业的基本宗旨、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目前,广泛深入开展的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实际上是对我们行业文化管理状态的评议与检验,旨在强化我们创建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单位的理念。同时,也是在向社会大众展示本行业的管理风格、管理状况和精神 风貌,体现公路在市场经济的价值链上所发挥的应有作用。进而也可以说,是在向全社会展现我们落实“便捷高效、安全畅通、诚信博爱、法治有序、环境友善”要求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以形成行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公路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是建设——管理——再建设——再管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总体上看,行业文化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公路行业由于其行业的基础性特点和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烙印,所以,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行业文化上,仍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公路文化的培育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地为之不懈的努力。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6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使我院专业建设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创建高水平区域性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专业建设有如下思考: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培养胜任滩涂开发与管理、海域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与规划等沿海开发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专业建设的原则

1、立足现有资源和着眼服务区域相结合。我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打造了一支有经验的教学科研团队,在硬件条件上也已经初具规模。今后专业建设中要立足现有资源,抓住沿海开发的战略机遇,紧扣服务区域这一宗旨,使办学模式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寻找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与保持优势与特色相结合。我院长期以来形成了海洋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等具有特色的教学与研究方向,这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要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与特色,同时要紧盯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努力寻找专业发展的增长点,为专业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一个专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加强硬件建设和完善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当前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通过解决制约专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和大力引进人才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的基础上,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素养,努力打造一支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5、外延增长与内涵发展相结合。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前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四个专业方向,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同时,该专业还是城市学院未来专业建设的增长点所在,未来几年有望在该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工程测绘等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延扩张的同时要注重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

以学校和学院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导,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培养方案,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一支团结、高效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使我院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再上新的台阶。

具体来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未来几年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引进力度,每年引进2~3名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为青年教师进修深造创造条件;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力争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3门,双语课程1~2门,争取拥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创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在科研方面,未来五年争取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厅级和校级科研项目8~10项,在核心以上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打造1~2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服务平台;在教学质量方面,未来五年在教研、考公务员、就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等到方面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四、关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学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专家和老教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加强学院对专业建设的统一指导和监督。与此同时,以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定位为依据,组织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转变培养模式

构建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鼓励各老师制定“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量化目标,加强考核,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研究项目或自主选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以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载体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改革。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

要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多渠道引进人才,打造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教学效果,科研俱佳的学术队伍。人才引进特别是专业带头人的引进,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这两个中心,统筹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保证每年有2-3位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要给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继续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继续拓展校外实习和实训的渠道,加强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大力增加拓展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所占比例。开放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5、构建特色科研平台,各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我院以自身资源为主体,以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和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为重要依托的“一体两翼”的科研平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本专业是我院服务区域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在“一体两翼”格局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紧贴沿海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科研服务的渠道,丰富科研服务的内涵,在已有海洋和海岸带研究所的基础上再建设1~2个针对江苏沿海开发的研究性机构,使本专业的科研工作方向更明确,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显著。

6、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争取学校和二级学院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特别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方向的实验室的建设;在我院沿海地质勘查与评估实验平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的基础上,依托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和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两个省级科研平台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筹建海洋环境实验室和物理海洋实验室;多方争取资金改善教师的办公和科研条件。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许勇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7

最近,章贡区沙石镇火燃村退休党员干部李民伟用自编的“三字经”向党员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系统阐述“中国梦”,同时反复强调学习问题,把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了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委通过搭建特色学习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力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 增强创新能力 , 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一、搭平台唱大戏,党员学习全员化、全面化

近两年来,章贡区按照“面向实践、注重实效、寓教于乐”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搭建特色学习平台,让党员真学、乐学,使党员学习全员化、全面化,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章贡区水西镇和乐社区党支部在组织党员专题学习

1.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一是注重“请进来”。每年邀请省市专家学者来作报告,分析讲授国内外形势、管理知识等,并就本地发展进行点评和指导。近年来,章贡区先后举办了《若干意见》宣讲、十八大精神、苏区历史等系列报告会,先后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系列专题宣讲报告会、中国梦和党史专题报告会。二是注重“走出去”。组织全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区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以“章贡发展怎么看、怎么干”为主题的区情大调研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全面把握区情,厘清发展思路。近两年开展的“金点子大调研”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与实践”大调研活动共收集800多篇调研报告,内容涵盖经济、政治、生态、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

2. 从“被动听”到“主动讲”。章贡区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室”,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解放街道中山路社区党员朱美玉,创办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自办全区第一份社区党员学习刊物《助您学习》,向广大干部群众发放。2012年以来,她将工作室提升为集政策宣传、党员教育、社区文化为一体的活动平台,在《助您学习》中开辟“助学宣讲”、“政策问答”等栏目,以问答的形式解读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居民党员、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此外,她创作了《欢歌儿飞出心窝窝》、《苏区振兴起宏图》等100多首歌曲、诗词,在社区广为传播,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有效扩大了社区党员学习知识面。

3. 从“大道理”到“身边事”。章贡区面向社会各界选拔100名政治觉悟高、社会责任感强、群众基础好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百姓宣讲团”,并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突出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重点,卓有成效地对干部群众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宣讲员变“灌输”为“互动”,善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2012年12月28日,新华社刊发通稿“单车上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宣传了“百姓宣讲员”张秀强骑自行车走街串巷宣传十八大精神的事迹;《光明日报》、《江西日报》也曾多次刊发反映章贡区党员志愿者朱美玉等激情宣讲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事迹。

二、巧整合善引导,学习内容通俗化深入化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章贡区紧跟中央形势和省委、市委不同时段要求做好必学内容的安排,在注重引导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引导党员向实践学习,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开拓创业的大舞台去,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1.发挥群团组织纽带作用,变“齐头并进”为“比学赶超”。为加强党员理论学习,章贡区委要求基层党组织牵头,工会、团委、妇联、工业园管委会参与,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习论坛、学习座谈会、学习报告会,努力形成地方性学习品牌。在企业普遍设立“党员之家”、党群活动室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阵地,通过广泛开展“先锋岗”、劳动竞赛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2.发挥文艺演出教化作用,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章贡区充分发挥群众性文化社团多的特点,把所要宣传的知识节目化、通俗化,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让学习者“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如赣江街道东郊路社区艺术团团长钟正芙,将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等内容改编成知识竞猜融入文艺节目,创作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三句半”《十八大精神指航向》,使上级文件精神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增强了宣传的实效性。赣州艺术剧院精心创排的《三送干部进村来》、《苏区振兴启宏图》等节目,将惠民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融入采茶戏、小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受教育。

3.发挥精神文明引领作用,变“分头实施”为“协调发展”。章贡区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和“中国梦我的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用身边的典型和事迹来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由区文明委牵头,在机关、社区、村组开展道德讲堂,发起“对党说句心里话”,组织“我为振兴发展做件事”,举办“爱党颂党促振兴”演讲比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同时,将市民学校作为重要学习平台,在社区广泛开展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建设,突出日常道德教育,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三、强管理重评价,检验成效科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是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章贡区委从完善学习管理制度入手,创新教育模式,加强督查指导,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严格考勤和督导,建立学习档案,把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评和目标考核,实现了学习成果检验的科学化、规范化。

1. 完善学习管理制度,推进量化管理和考核。章贡区建立完善一系列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作为考核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区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辟自主选学渠道,建立干部网络学习平台章贡区干部“在线学习城”,并制定出台《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采取分类选课制。全区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度至少完成50学分。学员的在线学习获得的学分作为干部年度述职、考核、任职及晋升的重要依据。

2. 纳入党建督查考核,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章贡区委在抓好党建工作中,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出了严格要求,明确考评项目和内容,并纳入了“思想建设”年度检查考核。要求区直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每年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定期集中党员开展主题学习辅导,组织“五老”宣讲员在虔州“社科大讲堂”结合形势做专题辅导报告,做到党员活动有阵地、学习有场所。年终在党建工作考核时对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要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述学同步进行,对创建典型大力宣传,注意总结推广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样板,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评比表彰先进单位,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在基层热起来、活起来,从而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深入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

继承革命遗志,争取更大光荣。每年清明,章贡区委都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优良传统教育。

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启示

新时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经常、最基础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真正把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做到深处、做到实处,把开展党员教育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当前重点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加强党性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

一是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一部分党员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对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要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党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用党章规范党员的言行,引导广大党员廉洁自律、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是要创新党员教育模式。要坚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新形势下党的任务科学谋划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将教育工作同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实际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突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颖性,提高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要灵活多变教育方式,从发言式到互动式,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创新形式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

关于语文小组学习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新课堂;小组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堂的实施,小组学习方式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如何使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学习取得最佳效益,仍值得探讨。

一、小组学习的规则要健全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的基本规则:每次探讨都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每次讨论都必须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位代表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组织学生讨论时,我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试着提出一两个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四人轮流读划出的句子、提出的问题,然后筛选出一两个大家感兴趣又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结果如何。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个人职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实效。

二、小组学习的目标要明确

在应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时,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小组学习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会变得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指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科学地设计语文基础训练的目标和读书方法训练的目标,科学地设计合作学习中情感和态度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能读,可自由读,也可小组齐读,进行自主读准确、读通顺的训练;“我”能帮,在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小组同学帮一帮,也可借助工具书或寻求老师的帮助,培养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读,会找出写得好的句子,会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能在读中对部分内容有所感悟。

小组学习的目标要求不能定得过高、过多。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影响学习效益。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文的第二项小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找到一句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就行了,至于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放在交流汇报时由老师引导完成。

三、小组学习的内容可自主选择

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但通常是教师将自己认为需要小组学习的内容设计好,在讲到这些问题时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毫无选择的余地,所以长时间下来,学生对语文学习会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学习的内容,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互相学习交流,必将大大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一、二、三自然段,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其中一段,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学后交流。

四、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教师在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教学时,提出了很多或很难的问题,但是留给学生的小组学习时间太少。阅读慢的学生还未读完,阅读快的学生读完后最多也只学习到几个生字和新词,还未来得及想其他的问题,教师就草草收场,开始检查小组自学情况。这仅仅是流于形式,结果教学还是把学生带回到自己唱主角、一问一答的传统教法之中去。要真正落实小组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效益。

五、全面评价小组学习的效果

小组学习讨论时,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全面评价小组学习的效果打下基础。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评价,还可以是小组间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等级可以是“优”“良”“及格”,最好不要打“差”,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内容,可以是单项评价,可以是综合评价。

关于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篇9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激励机制

(一)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①六人一组,分上、中、下(AA、BB、cc)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学习的缩影。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设计的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2、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

(1)挑选标准: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

(2)组长职责:学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具体职责有:

①组织好本组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

②组织本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⑨管理本组成员遵守班规的各项要求。

④落实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评价制度,每周总结、公布,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3、组员分工

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每个小组配有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常务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纪律。组内每科选一名学科组长,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尽量做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干,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学习小组调整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适时进行个别调整,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上形成思维定势,避免各小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②学习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一个阶段后成绩不理想的小组长可做调整。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操作程序 高效课堂规定,课堂上老师讲课不准超过20分钟,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但必须保证课堂最后5分钟要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科与学科不同,每一节课与每一节课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因此,高效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惟模式而模式,不惟模式惟高效。我们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明确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点评拓展一反刍总结一检查测评。

高效课堂总体要求为:每堂课都要设计好三维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分配合理,控制得当,收放自如;课堂“三量”(信

范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培训材料------之一

息量、训练量、思维量)要高;课堂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由教书到教人。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1、学习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①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学习目标,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

②教师板书学习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具体解析,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③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

2、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是高效课堂有效讨论的前提。①教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任务布置要具体。

②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引导,为点评做准备。

3、合作探究:每时每刻都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①老师明确讨论的内容及要求,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②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小组讨论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3个不同的层次中一对一地讨论,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

③讨论要全员参与,防止假讨论或不讨论。

④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要即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准备。

4、展示交流: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①各小组自己主动展示,脱稿展示,积极、有序。一般由各小组C层、B层展示,由A层负责点评和拓展。

②展示要注重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

⑧展示平台及方式:以前后黑板和每班的两块小黑板为展示平台,固定地方,还可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要求必须简洁、条理、重点突出、见解深刻。

④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整理,进行思考,准备点评和质疑。

5、点评拓展: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①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点评学生要做到声音洪亮、体态优美,落落大方,点评结束要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

②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③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语言表达。

6、反刍总结:总结、梳理、巩固、深化、当堂达标。

①小组总结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作补充点评。②对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情况可以是教师口头检查,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检查,也可以是书面检测,灵活处理,重在实效。

7、课堂评价:无时无刻不在的评价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管理,评价是引领。①课堂只要有要求,就一定要有评价。

②每节课学科班长负责总结评价,表扬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同学。③评价的三个指标:

范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培训材料------之一

参与率:每一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

精彩度:观摩方自动为展示方鼓掌喝彩为依据。

含金量:展示方展示内容的正确度、创新度、思维度。

(三)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与学生评价激励机制

1、指导思想

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把研究权和评价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创新的主体,促进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协调发展。

2、班级自主管理的三驾马车(1)班级行政管理小组

①组建行政管理团队: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周班长和两天的值日班长研究班级工作;值日班长总结当天班级情况)。

②实行班务承包制——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2)高效学习小组

①实行AABBCC组内分层学习模式。②设立小组行政组长。

③尽量人人都是学科分组长(成员分担,团队合作)。(3)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 ①实行学科班长制。

②每个高效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高效学习科研小组(负责日常搜集学习建议)。⑨每周定期组织召开由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科研究会。学生评价激励机制(1)明确职责

班主任负责划分各学习小组、选用各小组的组长、给各个组员编序号。学习委员负责统计每天、每周的评价结果,做到周评月总。

各小组组长负责督促组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组员不掉队。课上合作学习时,组长主持,讨论分析问题,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观点、学习成果,并决定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集体学习成果,向老师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

教师提问时,做到各组机会均等、难度相当,提问学生水平相当,尽可能平衡提问几率。

④教师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发言、汇报、展示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量化得分,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

⑤每小组每周每人确定基础分100分,当月成绩不带入下月。

⑥任课教师、班委会成员、各科课代表、各组组长依据学生导案完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检测达标、行为习惯五个方面情况,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扣分或加分”,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每日累计,直至一周结束。

(2)评价细则

a、学案完成(课代表评分及记录)

小组组员学案完成态度不认真,每人次扣2分;

学案内容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理解问题能够写出不理解的具体“环节”,视为优秀学案,优秀学案每人次加2分;

全组组员均为优秀学案每人次加4分。b、小组讨论(课代表评分及记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存在不参加讨论或讨论离题甚者扰乱正常合作讨论情况的,每人次扣5分。

范县实验中学高效课堂培训材料------之一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有序进行,每一位组员积极参与,将讨论问题落到实处,成效显著,本组每人每次加2分。

c、课堂展示(老师评分,各课代表记录)

每小组分担的题目,满分为5分,正确且有讲解和创新的,再加2分。给其他小组每改正一处错误加2分,改错不扣分。

课堂上主动抢答问题,答错不扣分,正确的加2分,正确且有创新,再加1分。④课堂上能主动提出问题的,视其创新程度,加1分。

⑤回答问题不用普通话的扣2分,声音不洪亮的扣2分,小组内无人回答的,全组每人扣5分。

⑥每人每节课加分的机会不超过2次。d、检测达标(老师评分,各课代表记录)

每组必答检测题,本组人员答对一题加2分,答错不扣分。

本组人员答不出本组必答题,有其他组抢答,答对一题其他组加3分。抢答题,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加2分。

e、行为习惯(班长、纪律委员评分及各课代表记录)

课上睡觉,小组每人次扣2分;课上趴桌子,小组每人次扣1分。

课上不积极听讲,不能根据讲课内容随时记录或整理导学案每人次扣1分。课上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每人次扣10分。

④课上看不健康书籍,听MP3、玩手机等做与无关学习事,扣5分(3)奖励方法:

每周小结,公布每周的学习之星,每月评选,每月颁发“最佳学习小组流动红旗”,学期表彰,给最佳学习小组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个人得分情况作为学期末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干”等称号的主要依据之一。

积分太低的同学,教师及时与其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学习上的交流,有必要的进行家访。

(4)结果运用

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学习明星”、“纪律明星”“最佳学习小组”“优秀团队”等。依据每周、每月的统计结果产生“展示明星”、“学习明星”、“纪律明星”;按照各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最佳学习小组”“优秀团队”等。

每周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作出200 字说明。

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

上一篇:大学生支教师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征文自强、诚实、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