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2024-09-20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精选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篇1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提纲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方法技巧

认真听课

做好笔记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高中生学化学的方法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时间来自于课堂,只要把握好课内的学习时间,才能学好化学。有些学生在上课不认真听课,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化学成绩一直不好,因此建议此类学生选择高中化学一对一辅导,才能迎头赶上。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和消化,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上课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就需要在课后可以进一步的巩固和消化,才能彻底理解。也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篇2

一、转变观念, 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习题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看来, 很多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还没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如不重视实践性习题的使用, 不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掌握, 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认为这些既费时间又与考试无关。因此, 我们的习题教学改革的重点不是理论创新, 而是习惯、观念的转变, 要改的是旧的习惯和传统的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只要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我们就要尽力创造条件, 努力去做, 条件不足、时间不够, 也要有所取舍地去做。

例如, 我们在学习化学1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之前, 就把教材“交流·研讨”中的两个问题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了, 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忆并整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课堂上又先后通过“观察·思考”中思考题和“活动·探究”之后的“交流·研讨”中习题的解答, 让学生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性质, 落实第1课时教学的知识重点, 同时强化学生体验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之后第2课时, 在介绍研究物质性质基本程序的基础上, 对研究案例先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中的问题:“氯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 你认为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你希望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预测?”来设计方案, 然后参考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氯气部分性质的探究。

在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基础上, 把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放到第三课时, 课前完全由学生自己分组合作完成该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 课堂上经过交流、讨论、评价后, 实施其中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进行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接着, 利用教材正文最后“概括·整合”栏目中的习题梳理本节知识重点、难点, 进一步反思、体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方法和程序的应用以及探究物质变化奥秘中的乐趣。最后, 还把本节“练习与活动”中的习题3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也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实现了对钠的化合物性质的拓展, 以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及基本程序应用的强化。这一节教学中各种习题的运用是非常典型的落实三维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的实例, 教材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习题系统, 像这样用下来,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有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都有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受到这种熏陶, 对于他们以后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高效学习方法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与某些教师那种抛开过程与方法, 放弃活动与探究, 一味罗列钠和氯气性质知识的做法相比, 我们学生的收获要大得多, 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实际上做起来, 并没有像某些教师想象的那么难, 那么费时间。关键是看我们观念的转变, 要时时刻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习题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而不是仅仅盯着他们纯化学知识的增长, 那么所做出的努力和所用的时间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学会规划与开发

跟传统教材不同, 鲁科版必修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习题编制上更是作出了充分的改进, 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并形成了一种习题系统。但那只是一种建议或模式, 至于如何去使用, 就看每个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如何作出整体规划, 如何去科学合理地开发, 进行选择、调整、补充, 甚至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也就是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使大部分教师都具有选择使用教材习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 我们在讲硫的转化一节时, 我们就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提供的习题资源整体设计好, 第1课时的习题着重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事实可以设置这样的习题引出硫单质性质的学习: (1) 古代的科学家发现某地区的沙地是由硫磺和沙子组成的, 于是想把沙子和硫磺分离开, 你想他们会怎么做? (2) 炼丹家在炼丹时意外地发现硫单质能处理汞, 这是为什么?说明硫单质有什么性质? (3) 冬天取暖, 煤炭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你知道煤炭燃烧时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第2课时的习题着重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在方法的训练上。但其中的“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首先将不同价态指定到具体物质, 而且是相邻价态的物质, 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尝试设计二氧化硫与硫单质和二氧化硫与硫酸的转化实验方案, 课堂上活动探究之前再展开充分的交流, 最后择优实施。而且有二氧化硫放出的实验, 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尾气处理, 另一方面用演示实验代替。

第3课时是酸雨问题, 正好可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材“交流·研讨”中的两个题目就可以用。

最后用“练习与活动”中的习题5对本节的学习进行综合与诊断: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你对硫元素家族有了哪些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都是硫元素中核心成员,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 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SO2%%%SO3%%%H2SO4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 除它们之外, 对于硫元素家族的成员, 你还知道哪些?列举3例。

4. 你对硫元素家族的哪种物质感兴趣?请查找资料, 写一个关于该物质的小短文, 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这样先整体规划设计好了, 再根据设计去挖掘、选择教材中相应的习题资源甚至适当做出补充, 既不被教材所束缚, 又能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既能条理清晰、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又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分步直至全面落实。学生每节课通过设置不同的习题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教师也不会再出现这也想要那也不想丢的、以知识为本“以多取胜”的习题教学思路了。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与反思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实教材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以用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栏目和课后习题。平时的教学中, 教材的“交流·研讨”、“概括·整合”、“活动·探究”栏目中的题目我们经常会拿出来, 或稍加选择和修改就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探究的问题情景, 还有课后习题中的实践性习题也大都是直接使用的。如探究钠、氯气的性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探究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等等。讨论物质的分类;讨论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讨论对概念、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讨论实验的成败等等。

通过我们师生、生生间民主平等、开放、灵活的交流、讨论、合作, 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巩固, 以及对新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的探究体验活动,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们每学习完一节新知识后, 都会引导学生利用本节“概括·整合”中的题目或课后习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如想一想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与原有知识具有什么联系?自己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碰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通过什么方式克服了困难?是否有更好的途径?

通过这种反思过程, 使学生不断产生反省的认知体验, 随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向。

四、注重习题与教学的融合

传统上的习题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 就是跟新授课的教学严格分家, 只有几节内容或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的习题课上进行的才是习题教学, 不是用一种整合的思路去处理习题与教学, 没有将习题与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而使用新教材之后, 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做到了习题与教学的融合, 这源于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以问题解决为教材的编写核心”的思想。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问题资源贯穿于正文前后, 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改编, 有时也会自己编制习题,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穿插习题教学, 通过习题的解决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有关化学1第2章第3节第3课时“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

上课前, 我们将教材“活动·探究”中习题给学生作预习题:在铁单质和铁的化合物中, 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哪些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以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课上, 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后, 实施探究活动。探究结束后, 通过“活动·探究”后面的归纳整理习题“1.总结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2.用图示的方法, 总结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每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落实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巩固应用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再通过教材“迁移·应用”中习题“利用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 利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 在硫酸亚铁溶液里加铁钉或铁粉防止溶液里的亚铁离子被氧化等。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请分析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巩固并应用获得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知识。结课时利用教材“概括·整合”中习题“4.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通过实例说明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并归纳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引导学生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整合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

课后, 通过“练习与活动”习题4. (1) 、 (2) 、 (3) 进一步强化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习题4. (4) 进一步强化落实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就是在这样一系列问题解决、习题解答的系统中逐步实现的, 习题与教学成了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平时, 我们经常会把教材当中这些本身就具有很好的习题功能的活动栏目如“交流·研讨”、“概括·整合”、“活动·探究”、“迁移·应用‘等等中的问题, 甚至课后的部分习题, 在课堂上作为习题训练或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讲解。这样既增强了教学效果, 又节省了习题教学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得到及时强化和巩固, 学习的结果、过程和方法得到及时的反思与调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适时有效的培养, 教学目标因此得到更好的实现。

五、注重习题评价的多元化

若要真正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实现学生的发展, 只注重习题解答的结论是不行的, 还要注重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科学评价, 将结论与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对习题的评价更加多元化。

在习题教学中, 我们会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双基水平、创造能力和解题策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如“你 (们) 的想法很不错, 很有深度”、“你 (们) 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或“你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是太好, 有欠缺, 需要继续努力”、“你很认真, 要是思路再放开一些就更好了”、“你 (们) 看哪种方案更好”、“你 (们) 还有更好的其他的方法吗”等等, 而不再仅仅是过去简单的“对, 很好”、“错了, 怎么这样想呢”。

平时我们习题的批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针对答案的正误进行总的评判, 打个甲、乙、丙、丁或优、良、差就可以了, 而是像批改作文那样对各方面有针对性地给出评判, 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 更注重的是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有时还会利用网络展示学生作业或作品, 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宣讲自己的论文、报告, 并互相进行点评, 给学生以交流、探讨的空间, 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领会, 并进行新的尝试。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更强的指导性。

我们一般会通过纸笔测验, 强化对学生化学知识技能的训练, 有时还会尝试运用表现评定的方法, 突出对实验探究、开放活动习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查;运用观察法、成长档案袋法强化习题解决的过程性评定。

六、注重实施求实, 方式多种

在使用新教材的习题时, 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现状、教师的水平出发求实效, 采取多种方式, 抓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基础不动摇, 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布置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 无论课上、课下都会有意识地改变以往要求学生必须全部独立完成的做法, 将教材中的习题分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如一般基础型、知识与技能类等题目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查阅资料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而活动探究、讨论、交流、实验设计等类题目就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在小组中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较复杂的实践型习题;对调查报告和写小论文类型的习题, 就让组内的学生转换分工角色, 轮流执笔完成书面报告。有的习题要放到课前预习, 有的又要放到课堂上, 还有的就要放到课后, 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 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总之,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 提高教学效果, 为学生的发展铺路搭桥。

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以上习题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有成效的,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师生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关注自己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前提下, 逐步向“基于问题”的学习过渡,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和反思学习意识有比较明显的增强;通过对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了教材习题的编写意图, 使教材习题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 习题的教学功能也得到了较以往更充分的发挥。

摘要:与以往相比, 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习题的类型、特点均已发生了诸多变化, 习题不再局限于学习完有关知识之后再去安排设置, 而是随机地穿插或渗透在正文及各种活动栏目中, 从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以讨论、思考、实践调查、设计实验方案等活动形式或以简答、填空、匹配等书面形式来及时加强学生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理解和应用,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习题系统, 因此习题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教学功能。

高中化学鲁科版的习题功能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鲁科版;习题功能

习题是附在教学内容之后,用于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以来,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单就高中化学而言,鲁科版教材中的习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鲁科版化学教材中的习题系统性较强,在学习之前注重以现实的使用价值引入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注重过程和方法,并非结果。此外,在习题的后半部分,会出现探究性的习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化,提升到实际应用和科研应用的水平。本文主要分析鲁科版化学习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导入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鲁科版化学教材中的习题是分层次的、有目的的,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习题中的问题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学习这些内容的重点和应用。学生虽然在预习时了解得不是很深,但是学生通过预习激发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带着初步的了解和兴趣进入知识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

二、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和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在鲁科版的化学教材中,课后的习题中有许多探究类型的题目,这些题目不同于以往传统教材中的题目,更注重实际操作,以学生的实验为主。实验性题目的探究性和自主性很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一些题目中,习题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则是考查学生学习完毕此章节以后对于此章节的掌握程度,但是大都会以生活中的想象和实例的形式出现,样式新颖,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解决此种问题的科学性方法和解题方案,将以往重视结果的考查方式转到考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运用上来,以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的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鲁科版的化学教材与传统的教材有所不同,强调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学习这些化学知识以后,能利用这些化学知识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一些简单的化学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来,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也体现了化学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学有所用,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化学学习。鲁科版的化学教材介绍目前科技发展、能源领域以及工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内容很多,以化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为基础,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化学知识将来会在哪些领域应用。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传统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考试等各种手段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强调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使用鲁科版教材时,课后的习题十分全面,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章节知识的学习,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自我评价,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在解决课后题中类似于交流研讨和概括整合这类的习题时,教师只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归纳和总结的形式进行自我的检测、评价和反思。

五、延伸并扩展课堂知识

鲁科版中的习题多是以化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在目前最新科技研究中应用的形式出现,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很多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对习题中的装置和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在课余时间深刻地了解,无形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升华。教师还发现,与以往的教材相比,鲁科版中的习题并非是每章之后仅有一个,而是在每章、每节之后会有几个不同层次的习题。这些习题由浅入深,涉及各个层次和知识面,并且在考查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又深化一步,注重引导学生向着更深的一个层次研究,因此鲁教版的习题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功能。

六、结束语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是为新课标量身定做的,其中的习题部分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由淺入深。其中的浅层次习题可以作为学生预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层次的习题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熟练度和掌握的科学方法,还在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此外,习题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习题,挖掘其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文法,李彦花.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的呈现研究简介[J].化学教学,2009(6):51-56.

[2]王磊.化学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9-112.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篇4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2.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引入】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有两个重要的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so2 + o2 2so3,so2 + 2h2s = 3s + 2h2o。为什么一个式子用“",一个式子用”=“号?说明什么?

有些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即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这与化学反应的限度有关。【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思考】

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寻找每组内两个化学反应的异同,谈谈你对化学反应的认识。(1)2h2 + o2 ===== 2h2o(放热反应)2h2o ===== 2h2 + o2(吸热反应)(2)fe + 2hcl(浓)=== fecl2 + h2↑ fe + 2hcl(稀)=== fecl2 + h2↑(3)2co + o2 ======= 2co2 2so2 + o2 2so3 【问题】

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板书】

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媒体展示】

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通过表中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思考】

为什么可逆反应中,so2等反应物不可能被全部消耗? 【小结】

1.什么是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3.正反应、逆反应 【问题】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能否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媒体展示】

2so2+o2 2so3 【问题】

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了?说明你的理由。【问题】

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应a(g)+ b(g)c(g)+ d(g)的反应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阐述】

由图可知一定条件下,从反应物开始建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达到平衡。从逆反应开始也可以吗? 【点评】

从已学过的溶解结晶平衡认识平衡的特点,从数学的模式,采用直观的图示认识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学习变得直观、易懂。【板书】

2.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篇5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塑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B.聚乙烯塑料薄膜是以CH2=CHCl为原料通过加聚反应而制得的C.塑料都具有热塑性

D.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2.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糖类、油脂、蛋白质只含C、H、O三种元素

C.聚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容易导致“白色污染”

D.甲醛是某些装饰板材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水解

B.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C.脱氧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成DNA单链

D.酒精、苯酚溶液、四氯化碳、己烯、甲苯五种无色液体可用溴水区分

4.下列有关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和它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判断正确的是()

A.2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

B.3个甲基,可能生成3种一氯代物

C.3个甲基,可能生成5种一氯代物

D.4个甲基,可能生成4种一氯代物

5.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C.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淀粉和蛋白质均可作为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6.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和

B.白磷和红磷

C.CH3CH2OH 和CH3OCH3

D.CH4和C2H6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

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D.新戊烷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过程中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

B.不法分子制作假鸡蛋用的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碳酸钙都属于盐

C.碳纤维、黏胶纤维、醋酸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广州亚运会火炬“潮流”采用丙烷(C3H6)作燃料,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9.肽键是蛋白质哪级结构中的主键()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10.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水能是一次能源

B.电能是二次能源

C.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D.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溴水除去己烷中的己烯

B.可以用氨水鉴别AlCl3溶液和AgNO3溶液

C.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到170℃,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D.苯酚钠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先产生红褐色沉淀,随后变为紫色溶液

12.实验室用下图所示反应装置制备溴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压铁丝使之与液体接触,液体呈现微沸状

B.若烧杯内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反应为取代反应

C.反应后向大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上层的褐色油状液体为溴苯

D.反应后向大试管中加Na2SO3溶液,振荡后静置,褐色油状液体变无色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己烷与甲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14.分子式为C4H8Br2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为()

A.9

B.10

C.11

D.12

15.粘氯酸用于合成广谱高效新型杀螨剂哒螨酮、除草剂苯钠松,也用于医药磺胺吡啶和感光材料的合成,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粘氯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2Cl2O3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粘氯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能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CO2

D.粘氯酸与足量H2反应生成M,则含一个甲基的M的同分异构体只有3种

二、填空题

16.成熟的苹果中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证明某些成分的存在,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

(1)取少量苹果汁,加入碘水,溶液变蓝,则苹果中含有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苹果汁,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产生红色沉淀,则苹果中含有_____________。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乙醇。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下列物质中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溶液

B.水

C.紫色石蕊试液

17.0.2

mol

某烃

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

H2O

1.2

mol。试回答:

(1)烃

A的分子式为_____。

(2)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键线式为_____。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

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

(4)比烃

A

少一个碳原子且能使溴水褪色的A的同系物有____种同分异构体。

18.按要求填空:

(1)CH2=CH

C(CH3)

=CH2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间甲基苯乙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苯酚钠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生成六元环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苯酚酯()在热的NaOH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9.下列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

A.CH3CH2CH3、B.CH3-CH=CH-CH3、CH2=CH-CH2-CH3

C.CH2=CH-CH3、C2H4

D.、E.CH3CH2CH2COOH、CH3COOCH2CH3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1.Ⅰ.某化合物M(仅含三种短周期元素)是一种储氢材料。为探究M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己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已知:化合物A仅含两种元素,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化合物M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化合物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将镁带在足量气体B中点燃制备化合物M,同时生成一种单质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写出硬质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有同学用上述装置检验乙醇催化氧化产物时发现催化氧化产物中可能含有乙酸,请推测该同学得出该结论的实验依据: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制备溴苯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G夹,打开B夹,从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的A口加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管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试管E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打开G夹,关闭B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颈烧瓶中的溴苯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溴;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产品。

④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重结晶

B

过滤

C

蒸馏

D

萃取

23.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文替排列结合成环状。为了验证凯库勒的观点,并制备一定量纯净的溴苯,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仪器;

②……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盛有水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1)②中的实验操作应为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四氯化碳,其作用是_________。

(3)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反应后,将A中混合液先加入10

mL水,过滤除去铁屑;再依次用水和氢氧化钠洗涤产品,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目的是________。

(5)经以上分离操作后,澳苯中可能还有未反应完的原料,为了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填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五、计算题

24.在①CH4、②C2H2、③C2H4、④C2H6、⑤苯中

(1)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相同物质的量,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

(3)相同质量,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耗氧量、生成CO2和水都相等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C

7.B

8.C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D

16.淀粉

葡萄糖

AC

17.C6H12

(CH3)3C−CH=CCH2

18.2-甲基-1,3-丁二烯

+CO2+H2O→+NaHCO3

19.B、E

A、C

D

20.CO2

CH4

灭火

2H2O2

O2↑+2H2O

21.Mg、N、H

Mg3N2+6H2O=3Mg(OH)2+2NH3

Mg+2NH3=Mg(NH2)2+H2

CH3CH2OH+CuOCH3CHO+Cu+H2O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新制氢氧化铜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

22.+Br2

+HBr

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

D中有白雾,试液变红

E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广口瓶中的水沿导管进入三颈烧瓶中、三颈烧瓶中液体出现分层

C

23.检查装置气密性

吸收挥发的Br2(苯、溴苯),防止对HBr检验的干扰

挤压胶头滴管后,导管b中有H2O倒吸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

干燥粗溴苯

C

24.②③

鲁科版物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篇6

相互作用

一、 三种常见的力

1、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 方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趋势 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大小: 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

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③、大小:f=u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 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 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 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首先是高中最常见的,又最百变的传送带问题。最为一名过来人,这类题目无非就是考能否保持静止,停在哪个位置,位移多少,路程多少?或者有时会跟追击问题联系起来,两个运动相反的物体,能否在传送带上相遇?对于这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分析运动过程。不要被大批大批的文字题目吓到了。不要心急,慢慢来,不要弄错了摩擦系数,摩擦力。

2.再就是匀加速运动或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首先不要被题目坑了,尤其是大题,没说重力加速度是10就不要自己为是,有时候还会告诉你是9.8,所以要注意小细节,否则一分没有。这类题目一般都有几个不同的加速度。所以还是要分析过程。最好能列个草表,把每个阶段的运动性质,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列出来,这样方便分析。

3.对于学习选修3-5的同学而言,还有一个选修的大题,一般是动量动能守恒,一般的题目背景就是射子弹,撞击,扔货物等等。记住基本的动量守恒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动量动能守恒式的联立的两个解的公式(老师应该都会补充的)。记住动量守恒、动能守恒的分别适用条件。不过一般出的题目都是动能守恒的,至于动量守不守恒就要靠自己判断的。

4.再次就是圆周运动,这类知识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都会考到,我个人认为这类题比较简单,因为只有那么几个公式。背下了就好了。

5.对于天体运动的问题,考点还是比较多变的。有许多条条框框,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什么时候不考虑万有引力之类的。常考点就是卫星发射,变轨,人造卫星等问题。这些就需要记住三个宇宙速度以及适用条件。开普勒第三定律也是很重要的。

气体的性质知识点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上一篇:实践经验谈个人站长的几个盈利模式下一篇:新宁县新华书店关于开展城区小学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