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会计岗位职责(共9篇)
产品会计岗位职责 篇1
一、网络数据收集与分析
YSW公司是国内某著名管理软件供应商的下属公司,主要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Saa S模式的在线会计服务业务。Saa S模式是软件即时服务的应用模式,云会计供应商根据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向用户提供模块化的会计信息化应用软件服务,并根据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服务周期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企业用户通过登陆浏览器的方式进行操作,便于远程协同做账和查询。既减少了前期投入开支,又免去了软件建设更新、后续管理维护工作。将软件整体部署在供应商的服务器集群上,也便于统一管理。通过对YSW公司在线会计服务业务内容的梳理,发现其主要服务业务与母公司的企业网络版AIS业务模块功能基本一致,提供了凭证、凭证汇总、明细账、总账、数量金额明细账、数量金额总账、自定义报表、期末调汇、结转损益和期末结账等业务功能,两者具体的功能对比如表1。
云会计的绝大部分可信属性可以被归类为“经验品”,只有体验过产品或服务之后,这些可信属性才能被用户知晓,并以此作为对产品或服务可信赖程度的判断依据。笔者将YSW公司在网上发布的一百多道用户常见问题进行分类,并统计用户针对每道问题的回复所投的赞同票或反对票,以此作为衡量企业用户对该问题关注程度的指标。按照服务业务及其各项具体功能的划分,对用户常见问题和关注度进行了分类整理。如表2,由于日常账务处理是会计工作中最主要的业务,而凭证管理和账簿报表查询又是其中最常用的功能,因此该部分集中了最多的问题和最高的关注度。
经过进一步数据整理后发现,所有业务功能中的常见问题都涉及可用性这一基本可信属性,且拥有极高的关注度。涉及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可信属性的常见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拥有较高的关注度。而有关可审计性、税收可稽查性等增强可信属性的问题则没有被提及,具体数据分布如表3。
二、云会计产品可信属性调整与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一)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调整国内学者程平等构建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的可信属性按照重要性进行了划分和归类,期望通过不同层次的可信属性体现用户对AIS可信性的期望程度,并以金蝶K/3总账系统和网上银行系统为例说明了模型的具体应用。笔者认为,将那些可能会对可信性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的可信属性全部纳入模型,这一做法值得商榷。中小企业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会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可信属性予以关注,他们只关心最主要的业务和最常用的功能中涉及的可信属性,并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中是否包含该可信属性,做出云会计产品是否可信赖的判断。因此,有必要对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使模型更具针对性。从实践意义看,这也给云会计供应商一个重要提示,即进行新产品或服务设计的过程中,在全面提升品质的同时,更要确保核心业务不会出现可信性瑕疵,否则将会成为整个产品或服务的致命“短板”。
(二)云会计产品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程平等在后续的研究中,参照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可信属性,从质量、使用、声誉三个维度建立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产品的可信性划分为6个等级,提出了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等级模型,期望能够为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企业购买和厂商合理定价提供指导。笔者认为,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该模型存在缺陷。如图1所示,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中的一级可信属性“可用性”和隶属于它的三级可信属性“合规性”,在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被设置为同级并列指标。“可用性”在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被重复使用,指标设置不够严谨。如果是因为考虑到“合规性”在使用功能中的重要性,而必需从“可用性”中脱离出来,也应该在指标体系设计时,加以详细说明,避免在实际评级中出现理解误差。
在指标权重设置方面,该评价体系在三个维度下设置了15个评价指标,却没有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比例的权重,也就是默认所有指标的权重相同,这显然与中小企业用户的实际认知不符。从表3可知,在三个评价维度中,中小企业用户对“质量”维度的评价指标关注最多,可用性获得最高关注。这可能源于其下设的5个评价指标均属于产品必不可少的基本可信属性和关键可性属性。可按照不同的用户关注程度,为指标赋予相应比例的权重。关注度最高的指标赋予最大权重,关注度较高的指标赋予较大权重,关注度较低的指标赋予较小权重,由此计算出的产品可信性等级更加符合用户的预期。对其他两个评价维度,用户之所以较少关注甚至不关注,可能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使用”维度中的可审计性和税收可稽查性均属于增强可信属性,与企业用户关系不密切;二是“声誉”维度中的市场占有率、厂商资信等,用户即使非常关注也因难以准确获取相关信息而无法评价。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中国会计学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介入,由第三方机构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或调查报告,以此作为设置相应指标权重、评定可信性等级的标准。
理财产品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探讨 篇2
【关键词】理财产品;会计处理;筹集资金;资金池
当前,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理财产品类别的快速增多,出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我国理财产品不断发展的同时,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问题日益显现。会计处理问题出现了很多不足,这对于消费者与银行都产生了财务与管理上的风险,加强理财产品会计的处理越来越重要。
一、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现状
当前,我国理财产品会计的相关规定并未颁布,早在2006年的会计准则也没有相关内容。只有在理财产品类管理办法中出现过,但没有进行统一的会计准则措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根据个人理财所办理的内容不同,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税务计算。在没有相关制度规定会计处理的原则时,商业银行只能是在相关部门指导中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银监会曾经指出,在进行“金融资产转移”时,进行资产是否符合规定的确认。不符合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同类资产会计核算。还规定,在进行相关资金运作时,应对每一项理财产品进行设立独立的账套,分别出具财务报表。
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理财产品由于其自身的设计丰富、种类多种多样,虽然经过有关部门的相关会计处理的引导,但是有关部门的指导不足以涵盖到所有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中,而且其会计指导办法笼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举例,而目前,会计处理方面,仍有很多资金池理财与资金募集核算上的不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理财产品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理财产品购买方的会计处理缺乏标准
当今我国理财产品以银行的发售为主。银行是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发售方,而有些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中,并没有有关制度的原则性的规定。我国证监会等部门在这些年已经越来越注意到这种问题,并开始作出一些调整。比如,《2012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明确提出,要求上市公司在购买一些风险较大,不能合理保证保本付息的理财产品时,没有合理的收益率范围,没有市场上的合理的活跃的报价,所以建议将这种金融资产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进行会计处理。证监会给大部分企业购买的理财品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但是由于属于监管建议,并非行政法令,很多企业都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约束。
(2)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明确
当前会计核算主要运用到投资方的会计处理上,而对于筹资方的银行,会计核算这方面就显得很单薄,很多银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商业银行根据募集上来的资金的性质和自身的会计处理习惯,主要分为以下会计核算的方式:第一,对于一些承受很大还款压力的银行,采用“吸收存款”科目。第二,对于银行对外承诺保本付息的会计处理,采用“制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科目。第三,“其他负债”科目中,主要是在银行进行保本的理财产品中使用。第四,使用较少的“代理个人理财基金”等。
(3)资金池理财产品会计核算较为困难
根据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在进行筹资时进行的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时,应当做到单笔筹款单独进行管理,账户与投资标的的相互对应,做到资金安全的保障。商业银行在进行单独核算会计记账与账户开立中,会出现资金池的滚动,各个理财产品中的筹资不能进行明确的账户细分,这就导致投资项目与所应确认的账户资金与理财产品资金无法一一对应,会计处理时的处理办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4)分支机构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有待研究
银行的分支机构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所以银行所销售的理财产品很多都是支行的总行进行发布。很多支行也在给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做推销,这些销售后的理财产品,都将有其总行与产品的发行方负责进行会计的处理。银行支行并不能追踪这些资产的应用情况,无法对业务做到监督以及对进行会计处理。在银行分支机构的销售过程中,部分理财产品的资金给支行的理财机构进行隐匿财产的机会,从而影响银行的公信力。
(5)其他问题
理财产品在银行账户中的资产与投资部分资产需要进一步的细分,而且会计核算的方法没有统一,采用的会计核算科目不统一,有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些则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2.会计处理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1)理财产品业务较为复杂
在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这些金融衍生工具要求的会计核算过程业务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有些较大的要求,对于不同的理财产品,如保本理财,非保本理财等都需要不同的处理,相关会计处理也没有相关的统一标准,这就会导致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难免会出现些许的问题。
(2)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影响
在我国进行会计准则制定的同时,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更进一步。我国会计制度以原则为理念,而这些准则在理财产品的交易中职能取到一定原则性的要求,并不能对会计处理的具体问题起到过多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按照交易内容与相关的会计处理准则进行融合。在我国会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同时,会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会计处理问题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1.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在企业的会计科目中,由于没有统一制度规定,有些理财产品不放在科目内,有些则放在科目内,各个企业的会计制度的不同,导致有关的会计科目金额的财务信息不能够在同行业中进行比较,对于企业对自身的营业水平,财务状况的了解中出现困难。
2.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当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在进行有关的理财产品的销售。银行以高息为吸引热点,对理财者提供季度以及年度理财产品。当理财产品到期之后,资金的表内科目进行划转,存款内的资金就会出现较大的漏洞,这给监管和会计计量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政策建议
1.加强监管合作
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办法,对于很多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在会计记账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他们在财务信息上也会给投资人与企业股东的信息传递产生一定的困扰。这就需要会计的主管部门进行相关的协调,与银行、证监会等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处理办法,将会计准则中的原则与具体事务相结合,做到科学记账,合理规划财务,并进行分析财务状况,对所售产品种类、环节过程、以及企业处理管理的惯例,进行统一会计处理办法,在时机成熟时制定相关的准则予以确立试行。
2.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当前会计制度并未真正的确立,在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会计处理中遇到的难点,金融知识的欠缺,都会给财务人员带来业务上的困扰,这就需要相关机构给与相关的人员培训,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全面人才的需求,建立相关人才培养的有针对性的考试与培训,强调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使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对金融、财务与电算化方面相结合的人才。
3.建立联动机制
对表外理财产品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首先是建设会计与监管联动机制,将记入表内的业务进行确定,正确的区分表内与外的事项,使得理财产品能够规范、有序的进行表外业务的开展。其次是监管部门要通过进一步明确表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范围、内容原则和相关标准,不仅要强调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同时要尽量避免被披露过多从而引起使用者读取信息的困难。
五、结束语
从行业蓬勃发展的方面,建立相关理财产品成长评估的指标,包括基本状况、收益状况和风险状况3个部分。基本状况包括数目、产品种类和新增理财产品的内容进行介绍,并针对各类产品的销售进行增长率的披露;在收益状况中,对理财产品利润率信息进行披露;在风险状况中,对其收益在后十名的产品进行披露,从名称、收益率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列示,并且列出当前所持有的相应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并对其中存在重大风险的项目进行披露。
参考文献:
[1]王艺诺. 关于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吴俊成. 理财产品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2014,No.49123:103-104.
[3]童星.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5,No.56109:106-107.
[4]吴晓桐. 浅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方式及风险管理问题[J]. 商业经济,2015,No.46808:133-135.
[5]杨富彬. 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价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产品策划岗位职责 篇3
任务1: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物流市场的相关信息
任务2:根据客户情况拟定调研计划搜集有关数据
任务3: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拟定解决方案
任务4:开标讲解或者与客户沟通向客户讲解方案的优势
任务5:根据客户需求拟定商务报价并及时提交与客户沟通
任务6:对运作的项目跟进并对方案不断完善维护客户关系
职责二:参与部分项目的运营工作
任务1:协助编制具体的运营方案
任务2:对项目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任务3:参与展会物流的现场管理工作
职责三:协助部门经理对部门内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以及进行物流培训工作
工作依据(与该岗位工作紧密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
产品策划岗位职责 篇4
1、制订并组织落实长期出版规划和短期出版计划;
2、图书产品线规划,策划选题,设计封面、文案、征订、制作等整个图书生产流程,直至产品发行上市;
3、对于已经发行上市的.项目,要做到持续跟踪,协助发行部、营销部做好图书宣传和推广;
4、经常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信息,开拓选题思路;
5、重点选题、重点作者的跟踪开发。
任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有中小学教辅,七年以上图书编辑经验,熟悉图书策划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熟悉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出版编辑规则。
2、较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及团队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畅销书运作经验案例的优先。
3、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和扎实的文案功底;
产品会计岗位职责 篇5
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存在弊端
(一)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
银监会要求银行在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中间业务各项余额等信息, 但并没有给出中间业务的分类标准。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 各银行都侧重于突出自身的优势项目, 详细披露自己经营好的中间业务, 避免暴露自身的劣势项目或者容易产生问题的项目, 例如某些信贷资产出表类理财产品, 这造成了银行间的可比性不高, 也失去了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来暴露风险的机会。此外, 对于年报中特别提到“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 对于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 各家银行均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有详细的披露, 具体的信息的有理财产品的种类、收入金额、增长情况等,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也有对其估价方法的说明。
对于理财产品的表内列示, 只有中国工商银行有较为详细的披露, 明确地在财务报告中出“理财产品”的明细科目,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均有所披露, 让报表使用者更加直观的了解该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和风险情况。六家银行在利润表中均列示了“手续费与佣金收入”一项, 其中,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还列示了该项目的明细科目, 将“理财产品收入”单独披露。此外, 只有工行、中行、建行对于中间业务进行分类, 但分类结果各不相同。
(二) 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约束力
以下是监管指标对普通信贷业务与理财产品的适用方法, 详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由于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对资产负债表没有影响, 而当前的监管体系的计算项目大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准, 由此产生了当前监管体系对理财产品约束力较小的情况。
银行是风险和利益的统一体, 而银行监管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银行放弃部分利益来预防风险。在现行的监管规则下, 受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约束, 信贷业务的扩张遇到了瓶颈。与此同时, 理财产品却在监管约束少的优势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也埋下了很多的风险隐患。更有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攫取利润, 利用理财产品的监管漏洞转移信贷资产。
(三) 银行理财产品会计规则存在的问题
目前, 理财产品的记账规则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以此产生了会计实务中四种处理方法的局面, 各银行针对模糊的会计规范, 采取最有利的记账规则处理理财产品, 违背了会计可比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质量要求, 也为监管工作、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困扰。因此, 理清理财产品的经济实质, 确立正确统一的记账规则迫在眉睫。
(四) 银行理财产品表外核算的弊端
(1) 理财产品销售的不负责行为。当前银行销售的代售类理财产品并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进行核算, 造成了银行对于其销售的理财产品不负责任、不受约束、不考虑风险的“三不”行为。在2008次债危机的教训当中, 国外银行也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将风险极大的次级抵押债券销售给社会公众, 却定位于第三方中介机构不愿对其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 很容易让弱势的社会民众蒙受损失。此时, 可以通过会计规则的修改让代售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纳入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当中, 对其迫使其销售理财产品的同时更加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状况, 有选择性的推荐给社会公众, 这无疑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良性发展都是有益的。 (2) 理财产品金融监管失效。当前银监会的监管体系主要围绕信贷资产监管展开, 对于表外理财产品的监管约束力少之又少。因此, 利用理财产品逃避监管的方法层出不穷, 主要体现在:银行可以利用理财产品转移“信贷资产”出表, 逃避监管。 (3) 披露内容规范过于简单。而我国对这些缺乏明确的规范,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估计方法一般只进行原则性的说明, 并没有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估值、风险等模型进行分析。对于理财业务的收入和支出, 只简单的提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而没有更详细的说明。
二、银行理财产品会计处理及监管
(一) 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的确认标准, 在银行同购买者签订理财合同的时候, 法律事实成立, 表明债务债权关系存在。在实际活动中, 银行对理财资金的投向拥有控制权, 由银行亲自履行投资行为, 符合“拥有或控制”的条件。如果在合同签订的同时, 客户已经发生付款行为且付款金额确定, 符合“流入或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第二条规定。足见, 代客理财的金融产品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综上所述, 可以对自营类理财产品进行表内核算, 设立“代理理财资产”和“代理理财负债”科目, 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核算。
对自营类理财产品, 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表内计量, 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表外披露。如果表内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各银行代售类理财产品内容差异较大, 很难找到产品相应的市价, 则只能按照模型计算其公允价值。此时, 违反《会计法》按照事实记账的精神。采用历史成本记账, 应按实际收取的金额计入“代理理财资产”, 并按交付信托公司的资金计入“代理理财负债”项目, 类似保险公司的会计记账方法。考虑到理财产品投资一般风险大、波动性大的特点, 在小范围内的价值波动并不需要银行担负责任, 因此, 可以在表外对其公允价值进行定期的披露。
(二) 银行监管部门对理财产品的会计披露要求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间业务的规范法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 它是一部对中间业务初步规范的法规, 明确提出了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 并详细说明了包括中间业务的准入条件、申报办法、中间业务在内的相关内容, 要求各银行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 定期向人民银行报告中间业务的统计情况, 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严格控制其代理证券业务。2007年7月, 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该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真实、准确、完整、可比的要求披露相关信息。银行在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中间业务各项余额等信息。2010年8月, 银监会编报《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下称“72号文”) 下发, 要求在16个月内, 商业银行在《通知》发布之前发行的存量表外信贷资产都要转入表内, 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计提拨备。2011年1月, 银监会又修改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当将衍生产品具体内容介绍和风险尽可能详尽的告诉投资客户, 并且在财务报告中必须以明显的方式进行披露
(三) 财政部对理财产品的会计披露规范
根据财政部2002年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披露的重要会计政策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计价方法和风险头寸;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应当披露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重要会计政策主要包括: (1) 公允价值相关信息。包括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技术和采用该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数额。 (2) 企业应当披露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 (3) 企业应当披露与各类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例如风险敞口及其形成原因、风险管理目标、政策和过程以及计量风险的方法等。 (4) 企业应当按照类别披露已经逾期或者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信息。包括该资产的期限分析、减值时所考虑的因素等。 (5) 风险信息。企业应当披露其金融工具的流动性风险, 包括其到期日分析等, 也应当分析其市场分析, 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其他价格风险等。
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应当披露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初始和后续计量时的金额。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在报表的附注中, 应当披露预计负债的种类以及产生原因、期初期末的余额、预期补偿金额;或有负债的形成原因及财务影响、获得补偿的可能性;重要的未决诉讼与仲裁。
(四) 从决策有用观看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必要性
首先, 为了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的利益, 需要改进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由于理财产品的高创新性使得存款者很有可能对其运作方式和风险难以了解, 而其高风险性又决定了理财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 购买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蒙受损失。如果银行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理财产品更多的信息, 则可以帮助购买者更好的做出购买决策。其次, 为了上市银行投资者的利益, 需要加强理财产品风险信息的披露。股票投资者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而理财产品所埋下的隐患和风险会对整个银行未来发展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财务报告中对一年中投诉率最高的理财产品进行披露, 并汇报理财产品相关的法律案件情况。再次, 为了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 需要加强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银监会的监管目标促是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因此, 监管部门通过对社会公众普及财务报表的查阅方法, 并对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加以约束, 可以协助公众深入了解银行业务, 这对于银行的健康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 如果可以把表外理财产品纳入到表内核算或者更加详尽的披露理财产品信息, 则可以起到约束过度金融化的作用。将表外理财产品纳入资产负债表内, 确认其资产和负债, 可以使其受到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指标的硬约束, 也能够按时进行减值准备, 防范风险。出于各种指标的限制, 银行也不会肆无忌惮的发放该类理财产品, 损害购买者利益。
三、银行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建议
(一) 银行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制定原则
本着维护银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 设立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以下原则: (1) 重视对理财产品会计信息的披露,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加强单独对理财产品的披露; (2) 确认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 是为社会公众、投资者、银行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服务。
(二) 银行理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第一, 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 在附注中单独披露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情况。设立存款者关心的理财产品内容, 包括基本情况、收益情况和风险情况三部分。基本情况介绍本年度理财产品的种类、数量和基本形式, 披露本年度新增类型的理财产品;收益情况披露各类理财产品总体收益率, 收益率前十名和后十名理财产品的名称及收益率情况;风险情况披露报表日理财产品公允价值情况, 对于亏损较大的产品进行单独情况说明。第二, 从监管的角度出发, 在监管报表中设立理财产品评估指标。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 设立理财产品发展评估指标, 包括基本情况、收益情况和风险情况三个部分。基本情况包括数量、产品类型以及今年新增理财产品的内容介绍, 并对各类产品的销售增长率进行披露;在收益情况中, 披露理财产品的利润率信息;在风险情况中, 披露收益后十名的理财产品名称、收益率和原因, 列示当前持有的理财产品公允价值, 对其中有重大风险的项目进行披露。
(三) 会计信息基础上改进金融监管规则
(1) 利用会计信息加强监管。会计的本质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记录企事业单位真实的经济活动。因此, 本文在对理财产品会计处理规则 (包括记账规则和信息披露规则) 的改进过程中, 始终秉承事实记账为第一原则, 让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更好的体现在利益相关者的面前。
将自营类理财产品入表后, 计入“代理理财负债”科目中, 下设二级科目为“银信合作产品”、“衍生金融产品”等, 以更清晰地对不同性质代客理财的金额进行列示。针对不同性质的自营类理财产品, 金融监管部门应分别对待:一是银信合作类自营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本质是委托贷款, 应视同普通信贷业务, 并纳入贷款的监管体系当中, 也对其进行存贷比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贷款减值准备监管等。二是金融工具类自营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本质是代客投资金融工具类产品, 如果是保本型理财产品, 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且低于保本额时, 应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防范风险;如果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出于对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 应按“代理理财负债”余额计提一定数量的拨备。通过拨备的管理让银行对于代理理财业务的开展更加谨慎。
(2) 会计信息之外的监管规则改进。理财产品合同中, 免责条款的合理性有待商榷。银行作为合同的制定方, 试图通过免责条款的设定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但对购买者的权益造成了威胁。虽然合同上的免责虽然并不意味着法律上的免责, 但让银行有恃无恐, 销售不负责任的理财产品。因此, 监管部门应对理财产品合同进行相应的监管。一是监管部门应对银行止损政策、客户赎回等条款介入管理, 用干预的手段保障购买者的权益。针对每类理财产品, 出台相应的止损办法, 避免理财产品亏损过大;对于处于亏损期的理财产品, 如有客户需要赎回的, 应给予适当的退出机制。二是监管部门应对理财产品总体的收益率应予以监测, 约束银行夸大收益率的行为。银行对于每一款理财产品均设有预计收益率, 预计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从大样本角度来看, 所有理财产品的实际加权收益率应与预计加权收益率之间相差不大。如果相差过大, 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银行有夸大收益率、隐瞒风险之嫌。三是对代售类理财产品设置准入门槛。该类产品不满足入表核算的条件, 因此只能在表外进行披露。但为了防止银行不负责任的销售金融产品, 金融监管部门更应该注意防范, 对其所售产品设置审批制度或者准入标准, 以减少社会公众的损失, 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保障银行业的声誉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安月婷、金鑫:《会计制度的功能性缺陷与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 《武汉金融》2011年第9期。
产品会计岗位职责 篇6
省乡企局局长马成武表示,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会计统计工作是经省统计局批准依法进行的基础性工作,会计统计数据是领导决策、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省乡企局适时组织业内会计统计人员进行相关软件、报表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就是为了全面准确地统计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数字,使其能接近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际。培训班结束后,我省将逐步实施网络报表,取代纸质报表,使会计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马成武希望学员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遵守课堂纪律,做好学习笔记,增进相互交流,促进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截至2012年末,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4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6%;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545亿元,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篇7
1、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产品演示及讲解,并负责用户答疑等工作;;
2、挖掘用户需求,收集客户体验反馈;
3、设计培训课程,开发新课程,讲授培训课程;
4、能适应经常出差,参加公司产品宣讲会或全国性展会会议等工作;
5、整理、汇总、归档各类项目或产品培训资料,编制及落实培训计划。
2、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1、根据市场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并完善产品、销售技巧培训讲义;
2、负责为渠道、销售人员以及终端用户提供培训,培训以市场需求、产品特点、产品定位、适用人群、合理用药、企业理念、营销技巧等相关产品知识、营销技巧为主;
3、撰写培训报告,反馈、评估培训效果并改进培训课件;
4、完成公司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1、负责区域内对内、对外有效培训计划制定;
2、负责培训教材编写或完善;
3、负责区域内培训活动组织;
4、负责培训效果检核;
5、参与大区内其他区域培训支持。
4、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1、协助市场部门的市场推广及售前、售中环节向客户进行公司产品演示;
2、对售后环节客户进行公司产品使用及后台系统应用的培训;
3、负责对公司渠道代理商及各个合作伙伴进行产品使用培训;
4、培训课件的制作,完成各类培训及演讲;
5、对内部新进员工进行产品知识及使用培训;
6、收集反馈培训需求信息,撰写培训报告,评估培训效果;
7、完成部门交付的其它各项工作;
8、此岗位短期出差。
5、产品培训师岗位职责
1、负责就公司产品对市场运营部进行业务培训;
2、调查分析内外培训需求,撰写培训计划;开发培训课程,制作培训课件和建立企业培训资料库;
3、公司内外授课并解答受众者的疑难问题;
4、撰写培训报告,评估并反馈培训效果;
5、跟踪培训效果并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
6、制定公司培训工作规范、流程和培训方案;
7、制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培训课件及路演材料;
高校会计不相容岗位的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校;会计岗位;收费岗位;不相容性;管理
高校收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高校收费管理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收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高校收费行为,使收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中不相容岗位设置是在组织结构的源头上加以控制;细化岗位分工、职责分离、互相牵制和监督;避免设置由一个人担任,既可以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加以掩盖,导致差错和舞弊行为的职务或岗位。
一、高校收费岗位现状
1.法规现状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二条也同样强调了以上规定,但对目前高校收费管理岗位和会计其他岗位之间,以及内部各岗位之间的不相容性没有提出具体的约定。这导致高校收费管理岗位的设置无法可依、无据可循。
2.岗位现状
由于法规的欠缺,使得收费岗位设置和职能权限分工不尽合理。部分高校只设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全校的收费管理工作,担当着收费管理的全部角色,从系统管理到实施具体收费操作无所不能。另外,还存在着票、款未分离,未设置收费复核和稽核岗位的现象。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岗位设置没有满足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制约的原则而造成的结果。
3.运行现状
由于岗位设置存在的缺失和漏洞,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运行出现了不少问题。高校普遍存在应收款管理不到位,财务收入核算与收费管理脱节。极易造成漏收、少收学生费用,甚至出现会计人员在收费工作中的舞弊现象,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未能实现有效控制,导致乱收费、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发生。票据管理制度缺失,票据使用无任何领用及核销手续、票据缺失。收费系统资料及档案的管理不规范等。
二、不相容性分析
1.岗位内容的分解
收费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得该工程能够运转则要求有工程运转的基本条件。其中:人员和组织结构、实施工作硬件条件和软件是基础。
(1)织者、实施者:任何一个组织和系统在角色上都有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区分;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分工。收费管理这个系统同样也存在着领导收费的管理者和具体执行的操作人员的划分。两者不能合二为一,否则就乱了主次、不成体统。在实施者中还存在着基础实施和带有一定监督性质的高级实施,“工人”和“监工”或者是“生成制造”和“质量监督”就成了区分他们的代名词。同样该两者不能合二为一,否则就乱规矩、不成方圆,产品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2)工具、手段:要执行这个系统工程,就必须有实施工具和操作手段。在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实施收费系统工程不能停留在过去“手工作坊”的时代。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管理、深入软件控制已经是当今收费管理系统实行的基本要求。所以,运用计算机操作,规范化软件管理,采取银行托收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现实。另外,合法、合规的票据使用管理也成为收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收费管理流程的梳理
(1)收费许可证制度流程:在收费前必须完成收费审批、报备案手续,在收费过程中必须进行收费公示和亮证收费的举措。收费许可证年度检查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普查则是物价主管部门的事后监督过程。所以,必须按照物价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许可证制度的要求,对事后监督过程中自查、报告、接受审查等监督流程同样重视,对披露的问题或整改方案切实执行,确保收费的合法性。以上,收费前、收费中、收费后的许可证制度是保证收费的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程序的合法性和收费内容(项目、标准、对象)的合法性。
(2)应收款信息流程:应收款信息包括了学生信息、标准信息、其他信息等。从学生招生信息的获取,到学生收费信息的加工,到转入收费系统的核对,再到收费主管的批准,最后操作员的收费实施,这是应收款信息主要流。在这过程中包括了对住宿标准、学籍(学分)标准、代办费用标准等综合后形成收费标准信息流。以上信息的来源和变动调整(包括减免、退还等)均依据物价部门、学工和教务部门、宿舍管理部门等提供的通知、申请资料。财务部门必须依据这些原始凭证进行增减、调整、变动。同时,这一系列的过程不能全部落实在一个人的职责之内,还必须按照操作、稽核、复核的内部流程进行处理。
(3)资金流管理流程:约定收费期间和时限及时将预算资金收入到位。对恶意欠费学生收取资金占用费用或滞纳金等。对收费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财政对国库资金管理的要求按时、足额上缴,财政也能及时拨付下达预算资金。严格执行预算法律、法规,提高资金的效率性和规范性。
(4)档案、资料流程:在收费管理过程中,信息记载和传递形成的档案和资料除了电子的还有纸质的。从来源上看有外部获取的,有财务内部制作的。从制作到使用,再到保管,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其真实性和历史性。
3.不相容性的界定
根据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互相分离的要求,将收费管理内部控制岗位做到合理设置,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确保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互相牵制。
首先,将收费主管与其他所有岗位区分,收费主管兼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业务管理职能,“管”和“做”分离。其次,将收费员与其他管理员按照“票、款分离原则”、“执行和监督分离原则”分离开来。再次,将系统管理员和审核员、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原则”分离开来。最后,档案管理员则自然独立于收费其他岗位,充当者“史官”的角色。
三、管理建议
1.岗位设置和分工
建立合理、严密的收费系统的组织结构,完善岗位责任控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权责分明,将风险降到最小程度。岗位设置建议如下:
(1)核心岗位:收费主管岗、审核岗、收费岗;
(2)协助岗位:系统管理岗、票据管理岗、档案管理岗。
“协助”和“核心”的区别不是字面上意义的重要或大小的分别;从收费管理的角度看,而是从属与非从属的关系。从整个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协助岗位可同时从事着除收费以外的系统管理、票据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但,就收费管理而言,协助岗位是必不可少的。它和核心收费岗位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于收费、监督于收费。
各岗位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收费主管,组织和协调收费管理
工作,包括财务以外的业务部门和收费管理其他岗位人员之间的关系。具体负责收费许可、物价检查等工作。向上级领导汇报收费工作,监督、考核所领导各收费岗位人员执行政策制度情况。复核由审核员提请的各类申请、报告、报表等。收费员,主要负责收取学生学杂费,并开具收费正式票据;根据审核和复核过的资料、手续处理各种原因的退费和减免等学生信息变动,登记学杂费缓交资料。制作日报表、统计表。审核员,主要审核收费员提请的学生信息、应收款变动信息、其他信息是否与学工、教务等部门提供的原始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审核日报表、统计表与收费系统的一致性、及时性。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收费系统进行维护,保障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及时对收费公开查询系统的数据进行更新;每天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并妥善保管,保证收费数据的安全与完整。票据管理员,主要负责收费票据的购买、发放、收缴和保管工作。在收费管理系统中进行票据登记。档案管理员,保管电子和纸质的收费凭证、资料、报表等。装订成册、定期归档。在归档、查阅、移交、销毁等重要环节关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2.制度建设
(1)建立稽核审批制度
从岗位上看,收费主管对收费审核员和收费员、审核员对收费员存在着全面的稽核和被稽核的关系。系统管理员、票据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对收费主管也存在着定向稽核关系,主要针对其主管使用的收费系统、收费票据、收费档案。
从内容上看,对应收款的增减进行稽核,对学生信息的变动进行稽核。由收费员根据接收到的申请提出,审核员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核后再报收费主管复核。
从形式上看,建立报表制度,有日报、月报、年报等。通过表与表、表与系统数据、明细表和统计表核对来实现稽核与控制的目的。
(2)备查登记制度
备查登记制度就是对进入收费流程的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建立收费档案登记造册,以便备查。不管是从外部获取的还是财务制作的,凡是涉及到收费信息的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包括审批单、通知单、调整资料、各类报表等分类管理。对电子信息,系统管理员还要负责定期备份数据,复制数据,双硬盘双重备份,分开存放,注意防火防潮,以免同时毁坏、无法恢复。
(3)票据核销制度
建立票据的入库、领用、校验、核销制度。使用票据管理核销系统,对采购来的每一张票据的即时状态做到完全明确。对开具的票据做到和账务核对100%,对每一本票据核销后产生核销单。核销单能确定票据所在的记账凭证号和票据用途、金额等要素。对核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收费票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和保管的完整、安全性。
四、讨论
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收费管理岗位设置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和分析,对收费管理岗位内不同岗位之间的不相容性进行了剖析,对岗位设置、制度建设的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本文在理论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作者期望广大同行携手一起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作者更期望教育管理部门或财政管理部门尽早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将其规范管理制度化。保障学校岗位设置规范合理、运行有序;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保证收费管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闫世刚,张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高校收费管理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29),106-107
[2]黄智杰:当前高校收费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87-97
[3]李玲: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96-97
产品会计岗位职责 篇9
为满足目标市场多样化需求、分散经营风险、增强盈利能力, 许多企业会选择产销多种类型的产品。对此,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资源、技术条件等限制, 寻求最佳的产品组合方案。
作为产品组合优化方法之一, 有效产出会计 (TA) 不再以不断缩减成本费用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 而是允许合理数量的库存和运行费用的存在, 并将焦点集中于如何识别和突破企业“瓶颈”, 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增加企业收益。
对此, 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基于TA的产品组合决策算法, 从单一瓶颈环境演变为多瓶颈环境, 从与线性规划的简单结合发展为与智能算法等先进算法形成综合算法……TA在产品组合方面的应用越发全面有效。针对这一现状, 本文对现有算法进行了概述、汇总和研究, 为算法的进一步改进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TA的基本原理
(一) TOC理论
约束理论 (TOC) 由高德拉特提出, 是在最优生产技术基础上创立的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管理方式, TOC认为每个系统至少有一个约束因素, 所有限制系统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约束因素, 而企业的管理重点应在于如何识别和突破这些“瓶颈”, 为解决该问题, 一般遵循以下五步骤。
1.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所有瓶颈。
2.最大限度地利用瓶颈。
3.使企业其他活动服从步骤2的所有决定。
4.打破瓶颈, 即设法转移步骤1确定的瓶颈, 使之不再成为企业瓶颈。
5.若现有瓶颈已打破, 重返步骤1, 以免惰性成为瓶颈。
(二) TA的财务指标
由于传统会计方法过于注重资源利用率等局部指标, 忽略了其产出的有效性, 针对这种局限性, 作为TOC在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应用, TA具有三个新指标:有效产出、投资和运营费, 以此来衡量企业的业绩。
1.有效产出
有效产出指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数量, 是TA中最重要的指标。
有效产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价值的产生不在生产时点, 而在销售时点。这一思维与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差异, 反映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社会现状。
同时, 有效产出还引入了时间概念, 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金钱的速率, 因此, 有效产出又称为产销率, 指约束资源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产出。这在度量工具上的突破, 不仅可优化企业的产品生产顺序, 还可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
2.存货
TA中的存货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暂不使用的资源, 不仅包括预备使用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暂不使用的零部件以及尚未售出的产成品, 还包括扣除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
TOC理论中, 通过销售而非生产确认企业资金收入的增加, 因此, 产品在售出前并不具备价值, 所以存货不作为资产, 而作为负债考虑。对此, 企业应尽量减少存货, 从而降低企业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
3.营运费用
营运费用是指系统将库存转化为有效产出的实际支出, 包括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如直接人工工资、租金、公用设施和折旧。很显然, 企业希望营运费用越少越好。
上述三种指标与企业传统财务指标的联系是:
有效产出=销售收入-已售出原材料成本
净利润=有效产出-营运费用
投资回报率= (有效产出-营运费用) /存货
传统管理会计中最重视的是降低成本, 其次是提高边际贡献, 再者是减少存货。而在TA中, 三个指标的优先顺序分别为增加有效产出、降低存货、降低营运费用。这是对企业管理重心的重大变革, 是对许多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费用这一固有思维的冲击。
三、基于TA的产品组合决策算法
(一) 产品组合决策基本算法
TA在产品组合决策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 由高德拉特 (1990) 提出, 称为传统TOC启发式算法 (TOCh) , 用以产生最优产品组合, 但该算法的不足在于只能解决单一瓶颈下的产品组合问题。Lea等 (1997) 提出了TOC改进算法 (RTOC) , 用于识别多瓶颈环境中的最优产品组合, 这是TOCh无法做到的。
根据TOCh与RTOC的主要思想, 可得出用以解决产品组合问题的基本算法。
假设在某计划期内, 企业需生产n种产品Pj (j=1, 2, …, n) , 且需要m种资源Ri (i=1, 2, …, m) , 已知生产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为bij, 资源供应量Si, 单位产品的有效产出Tj,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Dj, 各产品对应的资源加工时间tij, 而企业的总经营费用为C。
根据聚焦五步骤法, 解决含约束资源的产品组合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
1.找出系统中的约束资源
对于所需的每种资源, 计算其需求量与供应量之间的差额:
若di<0, 则对应的资源Ri为约束资源。若只有唯一的ds<0 (1≤s≤m) , 即为单一瓶颈, 则Rs为约束资源。若为多瓶颈的情况, 则按的比值降序排列, 将约束资源按序定义为G1…Gk (1≤k≤m) 。
2.根据约束资源, 确定产品组合方案
该步骤只需计算消耗约束资源的产品有效产出与其加工时间的比值, 因为非约束资源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无论如何消耗非约束资源, 都不影响企业对其他产品的生产安排。在多约束资源的情况下, 其有效产出与加工时间的比值为:
产品生产排序遵循以下步骤:
(1) 使用约束资源Gq的产品, 按rGq, j降序排列, 若产品的rGq, j相同, 则按其有效产出Tj降序排列;
(2) 不使用约束资源Gq的产品, 按其有效产出Tj降序排列;
(3) 不使用任何约束资源的产品, 则按其有效产出Tj降序排列。
上述步骤完成后, 即可得到基于约束资源Gq的产品生产顺序, 然后依据该顺序计算出各产品的产量, 同时要考虑其他约束资源的供应量限制, 以保证方案可行。
3.确定产品组合初始方案
通过步骤2得到各约束资源的产品组合方案后, 计算出有效产出和净利润, 并将有效产出和净利润最大的方案作为初始方案, 假设该方案是根据约束资源Gx得到的。
4.制定可能增加有效产出的调整方案
若有产品A和B, 在基于约束资源Gx的生产排序中, A优于B。但基于另一约束资源Gy的生产排序中, B优于A, 且B的市场需求未被完全满足。则可制定的调整方案为, 减少A的产量, 增加B的产量。除Gx以外的其他约束资源G1…Gx-1, Gx+1…Gk都需考虑。
5.找出其他未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集合
若在基于约束资源Gy的产品组合中, 除产品B外, 还有其他未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且其优先顺序低于B, 则将这些产品按约束资源Gy下的生产优先顺序排序, 形成集合E。
6.依据调整方案重新确定产品产量
根据初始产品组合方案中各约束资源的剩余供应量, 及单位产品A和B的各约束资源消耗量, 确定产品每次的增减数量, 若减少A和增加B后, 约束资源仍有剩余供应量, 则利用剩余供应量增加集合E中的产品产量, 并计算有效产出的增加值ΔT。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ΔT<0或产品B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上述各步骤主要介绍了多约束资源下的产品组合方法, 单一约束资源的情况也可以此类推。
(二) 产品组合决策综合算法
由于企业实际生产中, 较大规模的产品组合问题比较常见, 仅使用基本算法已难以获得最优解。因此, 国内外学者将TA与智能算法、Memetic算法等先进算法结合, 提出全新的综合算法, 为实现大规模优化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求解思路。
其中, 国外研究学者Hsu等 (1998) 通过算例证明, 在TOCh无法提供可行解时, TA、整数规划 (LP) 和对偶单纯形法的结合算法可得到最优可行解。Onwubolu (2001) 将禁忌搜索算法与TA结合, 确定多约束资源问题中的产品组合, 获得的解优于TOCh, 但劣于ILP和RTOC。Mutingi等 (2001) 提出了遗传算法以解决多约束资源问题。Nishikant等 (2005) 采用了禁忌搜索法、模拟退火算法和TA相结合的算法, 通过TA得到初始解, 将禁忌表和特赦规则引入模拟退火算法中, 使算法较快得到全局最优解。Sobreiro等 (2012) 基于TA和渐缩问题提出了新结构性启发式算法, 该方法在解的质量和CPU时间方面优于RTOC。Seyed等 (2014) 结合TA, 提出了含区间参数的TOPSIS算法, 并通过数例证明该算法可有效解决产品组合问题。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 叶涛锋、韩文民等 (2004) 将TA的核心概念“产销率”与智能算法相结合, 进行产品组合决策研究。王军强 (2006) 基于TA, 用免疫算法和仿真建模进行研究。王军强和孙树栋等 (2011) 应用免疫算法和TA建立了能力受限产品组合优化的数学模型IA_TOC_Ⅲ, 并得出了能力受限模型优化解的特征。胡忠义等 (2014) 针对多约束产品组合问题, 提出基于PSO的Memetic算法。通过对算法在小大规模算例中的测试, 发现该算法在小规模问题中优于许多已有算法, 且能在相对较短地时间内更有效地解决较大规模产品组合问题。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基于TA的产品组合算法研究发现, 虽然算法涉及的产品规模增大、约束资源数量更多、应用环境也愈发广泛, 但大部分算法还停留在假设和理论层面, 仅通过算例证明其有效性, 而实际应用到企业生产中的并不多见。只有将这些先进的算法和企业产品组合决策切实融合, 才更能发现其利弊, 并真正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固其市场地位、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摘要:产品组合是有效产出会计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为企业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全新视角和方法。文章介绍了有效产出会计的基本原理, 并对现有基于有效产出会计的产品组合基本算法与综合算法进行汇总研究, 同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有效产出会计,产品组合决策,算法
参考文献
[1]Goldratt, E.M.The Goal (2nd education) [M].New York:North River Press, 1986.
[2]Hsu T C, Chung S H.The TOCbased algorithm for solving product mix problems[J].Production Planning&Control, 1998 (01) .
[3]Onwubolu G C.Tabu search-based algorithm for the TOC Product mix deci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1 (10) .
[4]Mishra N, Prakash, Tiwari M K, et al.Hybrid tabu-simulated annealing based approach to solve multi-constraint product mix decision problem[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02) .
[5]叶涛锋, 韩文民.基于瓶颈的产品组合决策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02) .
[6]王军强.基于约束理论的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6.
[7]王军强, 孙树栋, 李翌辉.考虑外包能力拓展的TOC产品组合优化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2) .
[8]刘海燕.基于约束理论 (TOC) 的产品组合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 2008.
【产品会计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农业在产品会计处理10-24
产品技术总监职责06-16
产品策划经理岗位的职责08-12
app产品经理职责08-14
产品经理的职责和定位08-13
产品内勤岗位说明书08-16
互联网产品经理职责08-27
产品测试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职责07-01
林产品管理站职责10-04
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