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通用9篇)
第十一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篇1
第十一章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导语】
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完整、全面地揭示公司
资金运动的基本情况等经济信息。这些信息被提
供给公司内部管理者,尤其是公司外部股东、债
权人、潜在投资者、潜在交易对象、政府财税部
门等利益主体,帮助人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决策。
公司各方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平衡各主体之间利益冲
突的功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概
念和立法意义,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财务
会计报告的编制、验证和公示及公司利益的分配。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概念、立
法意义和公司利润分配制度。本章的学习难点是
股利分配方面对中小股东的保护问题。
第一节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概述
一、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概念
公司财务会计是指在会计法规、会计原则或者会计制度的指导下,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对公司的整个财务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定期提供公司财务信息的活动。
第一,财务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是编制和提供公司财务经营信息,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为有关利益主体提供公司财务经营信息。
第二,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系统、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公司资金运动信息。如实反映公司财务经营状况,这是维护公司各方相关主体利益的前提,在保护中小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方面尤为重要。
第三,与管理会计以公司内部管理层为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外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潜在的交易对方、政府财税机关等等。
第四,财务会计报表是在公司内部管理者领导下,由会计人员具体编制的。由于公司管理者与公司外部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很可能顺应公司管理者的意愿,而损害公司外部主体的利益。因此,许多国家的公司法都规定了公司财务会计行为与方法的基本原则。
二、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法律意义
公司本身的资合性质决定了资产运营关系到公司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潜在交易对方、公司职工及其他利益关系主体的利益。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直接受到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影响。
首先,对于股东来讲,建立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就成为股东了解公司财产运营状况,监督公司董事、经理行使职权,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对债权人来讲,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与公司财务状况有关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债权人更好地评估公司的信用,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损失。
第三,对于公司的职工来讲,公司职工将其人力资本投入公司,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分性,职工无法像资本所有者那样将风险分散。公司法原来规定的法定公益金制度因为实践中的违规操作,使得公司职工无法享受由此带来的好处,因此,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取消了强制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全社会观念的转变,公司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应由全社会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
第四,对于社会公众来讲,公司的潜在投资者、潜在的交易对方等作出投资
于公司或与公司进行交易的决定都依赖于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因此,公司法要求向社会募集股份的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对于公司管理者来讲,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应的审计活动有助于确保负责直接运营公司财产的管理者在财务方面谨慎行事,并符合财务纪律的最低标准,从而保护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公司职工等主体的基本利益。
最后,对于国家来讲,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制度使得国家财税部门得以切实监督和检查公司的财产运营状况,掌握公司盈亏情况,确保国家税收的及时足额征收,防止偷税、漏税、避税等现象的发生。
鉴于上述原因,为保护不同主体的利益,法律要求公司内部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体现了经济活动社会化带来的不同主体的利益在公司中的交汇和碰撞。
第二节公司财务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
二、损益表
三、财务状况变动表
四、财务情况说明书
五、利润分配表
六、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验证与公示
第三节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
一、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原则及分配顺序
二、公积金制度
三、公益金制度
四、股利及其分配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2.资本公积金
3.盈余公积金
4.股利
二、简答题
1.公司法规定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法律意义何在?
2.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如何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编制、审查验证与公示?
4.公司的税后利润如何进行分配?
5.简述我国公积金的分类。
6.公积金有何用途?
7.股利的分配方式有哪些?
8.试论述在股利分配政策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三、案例分析
从我国近年上市公司分红的总体情况看,现金分红公司数量正逐年扩大。1999年选择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还只有200余家;2000年,派现公司比例明显增多,有640余家上市公司选择了派现,不过,其中大部分公司是派现与送转并举。2
001年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申请,应当关注公司上市以来最近三年历次分红派息情况,特别是现金分红占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以及董事会对于不分配所陈述的理由。2001年单纯选择派现作为分配方式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70%,而单纯采取送转方式的仅有6家。两者所占比例形成了鲜明对比。下面是三个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
材料1:公司A2001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42亿元,净利润8.11亿元,每股收益达0.93元。但公司在现金分红上显得比较吝啬,每10股仅派0.25元(含税)。扣税之后,股东们进袋的现金所剩无几。
材料2:公司B2001年度将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红利2.8元(含税),共派发现金5.853亿元。这是公司B上市以来第三次大比例派现,累计派现额度已达16.933亿元,超过募集资金总量3亿多元。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大股东持股超过177000万股,分走其中的14.34亿元,流通股股东仅分得2.6亿元,可见得利最多的还是大股东。
材料3:上市公司C 2001年提出的送配预案是10派0.8元(含税),并拟发行不超过12亿元A股可转债。如果按此分配预案,公司今年将派发现金红利1亿元,不过与其拟实施的再融资方案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
1.2001年为什么上市公司突然钟情于现金分配呢?政策导向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有何影响?
2.在三个公司的现金分红方案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所获利是否均衡?
3.试分析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关系。
第十一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篇2
一、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规构成
1.会计法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立法程序颁布施行的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总规范。
2.会计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以国务院令公布的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会计法规。
3.会计规章。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由部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会计法规,制定会计规章。
(二)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1.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2.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实施有关具体办法或补充规定,但需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或备案。
(三)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本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主要承担以下会计责任:
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3.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4.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1.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3.各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5.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6.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7.各单位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必须进行财产清查,并对账实不符等问题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以保证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8.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保管和销毁。
(五)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第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第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第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第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应当明确。
(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权
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2.政府会计监督
政府会计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会计监督检查,依法作出检查结论及处理、处罚决定。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时,一般应于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实施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检查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并不得泄露在检查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1)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①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情况的检查。
②对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
③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
④对单位会计从业资格、任职资格情况的检查。
⑤对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情况实施的检查。
⑥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⑦对会计师事务所保持设立条件的检查。
⑧对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备案事项报备情况的检查。
⑨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的检查。
第十一章 意外作文 篇3
四人仓促的来到了现场,洛风伊和颜怨淑与其他成员会合,冷冰幽和轻音尘则在查看现场,希望找到些许蛛丝马迹。走着走着,忽然,轻音尘再次见到了夜影字母的刻痕,不由得气愤的跺了跺脚,殊不知,危险正在慢慢逼近。
忽然,所有人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不,准确的说,是周围的景物开始模糊起来。渐渐地,四处的楼房消失了,地上的尸体也消失了,只留下伊·U的成员们和冷冰幽一行人。“不好!是陷阱!”洛风伊这才意识到危险,而除了冷冰幽她们四个,其他伊·U成员们的脸,则变得扭曲起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当冷冰幽静静地说出这句话时,除了轻音尘,洛风伊和颜怨淑都不禁脸色大变:“那……那个电话……难不成……”“不用担心,应该是没事的,
”冷冰幽安慰道:“夜影的智商没有那么低,她们也应该是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没有见到你们两个之前,我想伊·U的人是不会这么轻易就屈服的。要我没猜错的话,你们两个在伊·U里的地位应该不低吧。”“不错。”洛风伊回答道。“我和小淑是伊·U的创始人,也是整个团队的领头人。”“那就错不了了,夜影的目标是你们。”冷冰幽说道。“不过,当务之急是先离开这个鬼地方。”
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篇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规划、指导、管理、协调、监督、服务职责,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第八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履行执法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说明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遵守执法程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篇5
一、选择题 的原则。
1、行政复议是()的活动。
5、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原则上采取A、行政监察机关B、行政机关()审查的办法。C、行政仲裁机关D、行政执法机关
三、名词解释
2、下列不是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是()。
1、行政复议: A、合法、及时原则B、便民原则C、公正、公开原则D、调解原则
3、复议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
A、法律地位平等B、只有复议权利相同
2、行政复议的范围: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C、只有复议义务相同D、权利义务表现对等
4、在行政复议中,第三人享有与()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A、申请人B、被申请人C、行政复议告知人D、行政复议代理人
5、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管辖。A、该派出机关B、设立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C、该派出机关的主管部门D、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6、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A、可以申请复议B、不得申请复议C、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D、撤消后再申请复议
7、行政复议的复议决定是以()的名义作出的。A、复议机构B、专职复议人员C、行政复议机关D、复议机关行政首长
8、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A、合法性B、合理性C、适当性D、合法性和合理性
9、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是()。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强制措施D、行政拘留
10、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不包括()。A、维持决定B、限制履行决定C、撤销决定D、替代旅行决定
二、填空题
1、行政复议是法定行政机关解决()的活动。
2、行政复议机关审查的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和()。
3、行政复议只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专门享有。
3、申请人:
4、行政复议机关:
5、行政复议申请: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2、行政复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论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
第十一章司法警察的警务保障 篇6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司法警察的警务保障的基本内容。
2、了解法律保障的基本规定。
3、掌握物质技术保障的内容。
4、掌握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
5、掌握生活保障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
1、领会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2、领会生活保障的基本内容。教学课时:
讲授2课时,学生学习2课时。
第一课时 法律保障
一、警务保障的概念
警务是指警察依法履行职务活动的简称,是指警察为实现国家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警务保障是指国家对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效地履行职责所给与的各种保障,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二、警务保障的特征
(一)全面性
全面性的要求就是以整体保障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统领局部,达到整体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统筹考虑,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上的最优化。
(二)动态性
警务活动必须随着社会治安形势、违法犯罪情况的变化而发展,这就决定着警务保障的内涵和标准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赋予其新的内容。
(三)层次性
警务保障要求在宏观层次上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安部的决定、指示,并在实际贯彻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微观层次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执行上级的各项决定,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四)有效性
警务保障要做到及时、持续、优质、高效。
警务保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生存和公安工作的发展。
三、警务法律保障概述
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权,执行治安行政事务,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侦查方法等均受法律保护。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人民警察的任务和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授予,并受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制约。
了解依法执行职务受命于国家,受制于法律,现阶段,要坚决遏制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坚决扭转少数地方治安混乱的局面.人民警察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并非属于个人的行为。而警察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种国家权力,具有崇高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
三、法律保障的内容
(一)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家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有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权、使用警械武器权、发布警察命令权、进入特定地点权、行政处罚权等。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利用手中的特权或某种特殊影响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施加压力和打击报复;禁止违法犯罪分子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而进行行凶报复以及诬告、陷害等。违者将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此项规定对于保障人民警察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司法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自行其事,遵守法律、法规,是“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其含义有:人警察依法执行的公务活动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其人身安全受法律特别保护。如果人民警察的人身受到伤害,国家给予优抚保证。但是,如果人民警察不是因为执行职务而受到人身伤害,就不属于本法所规定的保护范围。
(三)人民警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人民警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警令畅通。就是要求人民警察执行任务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目的是分清责任,从而保护依法执行决定和命令的人民警察,避免出现因执行命令而承担不应承担责任的现象,以消除人民警察的后顾之忧。
(四)排除干扰的保障
人民警察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授予,并受法律严格制约。实践表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难免遇到一些干扰,一是受到行政干涉执行职务的行为:二是利用人民警察的身份,实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的非警务活动。通过警察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能够受法律保护,从而排除干扰。
第二课时司法警察的物质技术保障
一、司法警察工作的基础设施保障 物质保障概念
物质保障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国家保证对警察物质,经费装备、基础设施技术方面的保障。物质保障即后勤保障,是警务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基本物质条件。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国家的警察职能。
因此其物质技术保障由国家提供。
二、物质保障的内容
(一)司法警察的经费保障
人民警察的经费必须由国家予以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是工作的物质前提,是警务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确保人民警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人民警察的基本的、必须的经费投入,应当明确并得到切实保证。
人民警察的经费保障,是人民警察工作的物质前提。人民警察的经费包括机关人员的行政经费以及购置装备、器材、进行必要的基础施建设所需的经费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37条规:“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
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是:收支脱钩,金额保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支出中的科目和渠道,都应当保证人民警察的经费,并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人民警察的经费。研究制定公安机关经费开支定额、装备配备等标准,并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予以保障。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公安机关每年给予适当补助,以弥补经费缺口,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地方财政予以配套支持。国家立项“两所”建设工程,安排专项国债资金,分专项补助中西部地区基层派出所、监管场所的建设费用。要以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统一物质保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避免管理中的一些人为的不良因素的干扰,是物质保障工作科学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要争取公安经费单列的政策.(三)司法警察的装备保障
人民警察的装备是指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物质技术设备。它是人民警察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条件。人民警察装备包括工作所必需经费;物资、技术装备和各种勤务劳动的必须装备。其中,物资、技术装备包括:武器、警械、被装以及用于从事领导指挥、侦查、治安、保卫、警卫、预审等各项工作的交通、通讯设施,各种化验、检测、鉴定等专门技术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档案资料设备,研制设备。
人民警察装备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所必需的专用设备,具有专用性、法律性和机密性,它与行政机关通用的物资技术设备不同。
(四)人民警察的专用品
人民警察的专用品主要包括: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证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制造、贩卖、持有和使用。严格管理和使用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1、人民警察警用标志。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警包括:制式服装、警微、警号、领章、肩微、肩章、证件及警车警灯等。
2、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是指人民警察的专用服装。根据季节的不同分为春秋装,夏装和冬装以及制式衬衣,民警着装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不得警服与便服混穿;不得歪戴警帽,不得披衣、敝怀,挽袖、卷裤腿;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或饰物;不得赤脚穿鞋或赤足;不得系扎围巾、染指甲、留长发、长指甲、不得染彩发、化浓装、戴首饰;男民警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剃光头或蓄胡须;女民警发辫不得过肩;除工作需要或眼部有严重伤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
3、警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逮捕、拘留、押解人犯和值勤、巡逻、处理治安事件及公务时,依法使用的警用器具,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警用警戒主要包括警绳、手烤、警棍,警笛、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警械。
4、警车及警灯。警车及警灯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用于执行紧急职务的机动车辆。警车及警灯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教机关、法院、检察院用于侦查,警卫、治安、交通管理的巡逻车、勘察车、护卫车、囚车以及其他执行职务的车辆。警灯、警报器使用:赶赴刑事、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现场;追捕在逃违法犯罪分子;追缉交通肇事逃逸人员和车辆;押解人犯或赶赴刑场;执行警卫、警械和治安、交通巡逻等任务。两辆警车列队行驶时,前车如使用警报器,后车不能再使用警报器。
第三课时 社会保障与生活保障
一、社会保障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所给予的支持和协助。即公民和组织有义务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们国家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安执法的对象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一)公民和社会组织支持、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是警察机关重要的执法保障。
人民警察的工作涉及到维护公民和组织对于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支持和协助,也正是维护了自身的根本利益。几十年以来,公安工作一直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在进行各项工作中,充分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以群众性治安保卫委员会为纽带,建立起了人民**专政的坚强柱石。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人民群众得支持,社会组织支持和协助,是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基础和保证。将公民和组织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规定为法定义务,可以为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得到公民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保障。
(二)保障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34、35条规定,公民和组织有义务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活动正常进行,是保障人民警察完成其任务的必要条件。在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过程中,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警察职权,履行警察职责,是社会组织及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一)公民和组织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必要性 结合国家性质和实际情况,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人民警察所承担的任务,决定了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行使警察职权,履行警察职责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加和支持。公安工作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使人民警察和代表人民利益的警察的各项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坚持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人民警察机关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使警务工作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公民和组织支持和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具体规定,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是法律所要求的内容。其支持和协助的主要内容:对遇有人民警察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需要,使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场地和建筑物时,应当允许人民警察优先使用;公民和组织配合人民警察做好日常治安保卫工作,主动向人民警察报告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遇有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维护国家巡逻和社会治安的活动时,公民应当主动交验身份证件,接受对物品的检查;在情况需要时,公民和组织就要主动协助、配合人民警察进入有关场所,包括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允许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确需查看或者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的,应当积极提供;在人民警察调查破案过程中,积极提供线索,如实提供罪犯的有关情况,配合人民警察抓捕罪犯,对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有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通过人民警察法,明确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保护律,主要是:一方面是指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对协助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公民和组织进行威胁和打击报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了,对公民和组织协助人民警察执行职务而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者补偿。
四、生活保障
人民警察的生活保障主要是指对人民警察的工资、福利、抚恤和优待保障。1.工资保障
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范畴,实行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根据人民警察的特点和实行公务员制度的要求,人民警察实行国家公务员工资与警衔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2.保险福利保障
我国人民警察的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人身保险(伤残保险和死亡保险)、疾病保险等。人民警察的福利是国家为解决人民警察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对人民警察所给予的经济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主要有福利费制度、探亲制度、困难补助制度、取暖补贴制度、交通费补贴制度和年休假制度。
3.抚恤优待保障
所谓“抚恤”,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和部队的官兵在职期间因公(执行公务)而受伤致残或死亡时,对其本人或者其家属给予金钱和物质上的补偿。抚恤除给予物质补偿外,一般还给予抚恤金。所谓优待,是指对国家规定的一些特殊对象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提供种种补贴、照顾和优先。
附:
第十四条司法警察死亡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家属可享受定期抚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夫、妻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但因读书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的;
(三)弟、妹未满18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其生前供养的。
第十五条革命烈士家属是孤老、孤儿的,应当增发定期抚恤金,其增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应享受定期抚恤金的20%。
领取定期抚恤金的对象户口迁移时,应当同时办理定期抚恤金转移手续。户口迁出地的民政机关负责发给当年的定期抚恤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机关凭转移手续,按本地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从第二年1月起发放。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死亡,停发定期抚恤金,另外加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十六条司法警察因公牺牲或病故,符合人事部、财政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暂行规定》条件的,由所在单位发给其遗属生活补助费。
第十七条在警务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司法警察死亡后,除按规定享受以上抚恤外,可增发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第十一章职业道德多选题 篇7
1、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ABCDE”的20字职业道德规范。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E、奉献社会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体主义为原则,把ABC作为着力点。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奉献社会
3、建(构)物消防员的职业守则内容有“ABCD”。消防特种行业从业人员除要遵守共同的职业道德基本行为规范外,还应该遵守本行业的特殊行为规范。
A、遵纪守法、文明礼貌B、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C、钻研业务、精益求精D、英勇顽强、团结合作
4、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ABCD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A、劳动纪律B、组织纪律C、财经纪律D、保密纪律
5、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是ABCD。
A、仪表端庄B、言行规范C、举止得体D、待人热情
6、C D是消防行业职业道德所倡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消防行业人员必须认真履行的基本道德义务。
A、遵纪守法B、英勇顽强C、爱岗敬业D、忠于职守
7、_AC_是对从业人员提出的业务技术水平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A、钻研业务B、忠于职守C、精益求精D、英勇顽强
8、英勇顽强具体表现为:_ABCD。
A、顽强拼搏B、勤学苦练C、机智勇敢D、敢打必胜
9、团结协作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的,AD,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1 篇8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贫富差距拉大的直接的结果: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7%。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二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映强烈。中央党校调查组对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和“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摘自《学问时报》第298期
材料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更为公平的社会。
——摘自《人民日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及其要点
四、材料分析题
答:(1)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篇9
第五十六条 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各司其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五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
(二)擅自占有、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的;
(三)擅自提供担保的;
(四)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的;
(五)未经政府授权,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土地、房屋等国有资产从事出租、出借活动的。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推荐阅读:
汽车专业英语第十一章11-22
采购管理第十一章12-08
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08-30
第十一章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09-04
【社会课件】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实施10-15
第十一章 对税务稽查的执法检查11-13
第十一章第二节发育 教学设计10-23
北师大初三物理第十一章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