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2024-08-02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共8篇)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1

《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运用

经验体会

涟水县高沟中学 王治天

2003年我们学校申报了淮安市教育教学“十五”课题《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04年我们启动课题实施计划,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我们课题组同志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今年3月刚刚结题。

在课题结题会议上,来自市县教研室的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很感兴趣,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县教研室陈主任当即决定在高沟中学举行“涟水县初中课题成果展示暨阅读与写作教学观摩”活动。活动当天,与会的各学校领导和老师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们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并与我们进行了有价值的交流,我校徐青松老师为前来观摩的领导和老师献上了一节精彩的作文指导课,教研室苏主任和嵇峰老师对课题研究和作文教学做了指导性发言,课题组成员王治天老师就课题研究过程和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与到会老师做了交流发言。

王治天的发言中谈到了课题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而且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介绍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具体做法:

在兴趣阅读方面:

1、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兴趣阅读的课外阅读条件、机会。(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如初三语文九下《往事之七》一文,她是作家冰心写的,她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耐人寻味。要想体会她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从另一方面,《往事之七》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

(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作文,多少学生对它朝思暮想,多少学生为它伤透了脑筋。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师讲,学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阅读量后,学生才能悟出来。因而,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学生的习作练习要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优秀作文誊写出来,装订成册,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特别好的学生习作向外投稿,既鼓励作者,又鞭策读者。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活动,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明显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光靠老师机械的教育是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的。我们通过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了阅读写作的良性氛围,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1)举办“图书展览会”。

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祖国的忘我精神的鼓 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启发阅读兴趣,为学生写作做潜移默化的影响。

(2)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和网络教室功能,开设读书课。

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由专人负责,创设阅读氛围。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网络教室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多器官感受,多方位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3)订阅报刊、设立“图书角”。

实验班级尽量人手一本《中华活页文选》或《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设立“图书角”,集中学生老师手中的优秀书籍,培养学生爱书、读书、用书的意识和行为。

(4)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各班在黑板报上开辟“每周一诗”(初三年级起改为“每周两诗”)、“名言警句”等栏目,定期定时更换,由课代表带学生阅读、背诵。黑板一侧开设“好词佳句”栏,内容可有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轮流提供。

(5)开展“读书讨论会”。

在班里举办读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可以从知识、能力等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正如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俩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实际上,这也是把个体阅读纳入群体阅读的一种努力。选择能引起朗读兴趣,又有不同看法的著作,如一些古典作品,确定书籍后,出好讨论题,讨论前,每个学生读完并写出感想、体会,作为会上主要发言。由于学生对文学作品有自己“年龄化”的理解,相互间有很多可以交流的东西,气氛往往很热烈,老师再做些点拨指导,效果就非常好了。

3、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我们在实验过程前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比例不是太多;花在读书方面的时间较少,课余时间大部分用在看电视或上网;课外阅读名著的同学少得惊人;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阅读随意性大有很大的片面性。在做了调查后,我们探索出这几个途径: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只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好处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的书籍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1)写读书笔记: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回过来再有效地激发阅读写作兴趣的有效办法是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班级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2)朗读、背诵法。朗读能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背诵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3)比较细读法。所谓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是熟悉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兴趣写作方面:

1、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2005年初二(1)班里有个叫王涛的学生,最怕写作文,每次作文能躲则躲,逼急了就抄袭一篇应付老师,考试时常常就是把阅读选文往作文格子里抄。第二学期春天来了的时候,课题研究组赵士春老师带他走出教室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回来后要求他写几句话。他一会儿就写出来了:“春天来了,我看到校园里的很多花开了,小草长起来了,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显然这是一种初浅的观察,这时,赵老师并不和他谈如何构思等问题,而是指导他如何有顺序地细心观察,学会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并要求他独自再次“寻觅”。过了一天,他又交来作业:“春天来了,校门口的迎春花开得最早,朵朵黄色的小花竞相开放,煞是热闹„„教学楼前花圃里的小草才刚刚伸出两三片叶子,手摸上去柔软柔软的„„”竟然有两页作文纸近600字,赵老师极力表扬了他,并且十分确切的告诉他“写作文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一次彻底消除了他的畏惧心理。这以后,他常常喜欢观察事物,对作文不再“叫苦”了,一些考场命题作文也往往能应付。2006年,在赵士春老师指导下他获得联想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读写能力。(1)、读写结合课

即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积累、生成、掌握一些精要有用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这种课型的基本框架是:

●精择“蓝本”。精选在写法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范例。

●品读揣摩。精研典型文本,认真揣摩其观察、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特色。●归纳特色。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归纳材料的特色,确定仿写点。●仿说发散。学生抓住重点,尝试仿说。教师适时点拨,下水示范。

●互动完善。师生、生生针对仿说情况进行评议、补充,完善仿写思路。●个性仿写。学生进行独立仿写实践,强调做到有仿有创。

我们还将典型文本作为习作资源。即努力拓展典型文本的可开发、可利用、可创造空间,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练笔形式,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为一体。这一课型的基本步骤是:

●精研文本。读懂读透文本,确定练笔方向。

●设境置疑。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催生练笔心向。

●个性抒写。根据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不同练笔要求进行个性化笔述。

例如在教《鼎湖山听泉》后让学生当导游,要求写出鼎湖山的导游词。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不但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情趣盎然。

(2)、习作指导课

在记叙文写作的指导上,我们采取:

●激需激趣,体验生活。精心设计导语、故事、活动、游戏等,拨动学生心弦,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个体思忆,再现生活。采用多种手段,打开学生记忆窗口,再现生活细节。●互动完善,思考生活。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宽材路和思 路。

●导写释惑,构思立意。坚持典型引路,教师视情况适时下水示范,帮助学生排除习作障碍。

●笔述成文,记录生活。我们对学生强调准确、充分、有文采的表达,力求达到辞能达意、意溢于言表。

在想象文写作指导上,我们采取:

●设境激趣,引发想象。我们用音乐、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创设适合的意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有想象。

●点拨拓思,自主想象。“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在学生思考想象遇到困难,在表达上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师的作用就需要体现了。老师的确当点拨对学生的进一步想象和表达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完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几个同学间的交流有利于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更加完美。

●汇报交流,评选奇想。互动交流,相互启发,以“评选奇想”为激励手段,点燃学生个性化想象的火花。

●个性表达,抒写想象。现代社会讲究创新,突出个性。在作文方面同样如此,我们对于主题思想健康积极、想象奇特、表达特别的习作,会大力鼓励,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在鼓励之下会出现文坛奇才。

在应用文写作指导上,我们采取:

●明确用途,初识文体。列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文体,带给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比较,归纳特点。将新文体与其它文体加以比较,研究、归纳出格式、行文、用语诸方面的特点。

●设置情境,呈现需求。设置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化应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应用文练笔机会。

●点拨互动,拓宽思路。重点:规范格式,拓展内容。●草拟提纲,笔述成文。

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采取六个步骤:

●题意回顾。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和评判标准。

●佳作推介。由教师或学生自由推介、展示佳作或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片断,供全班赏析。

●范改引路。择取典型习作或片断,师生合作进行示范性修改,并归纳出习作修改方法。

●自改互改。在确立批改标准之后,我们在教师批改之外还设立了自改和互改两个方式,统一批改要求,统一批改尺度。力求通过批改找到进一步改善作文的方法。

●对照赏析。将原作与修改后的习作对照,感受进步,增强习作自信。●总结延伸。

3、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学习的压力下学生对社会了解的较少,在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笔下无物,“没什么可写的”,主要是选材问题。应该从选择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身边的事写起,因为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而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注 重通过社会采风,假期实践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力求摆脱作文题目和要求给学生的束缚,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放开学生手脚,让其在纸上自由挥洒。在作文题目上我们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多设置话题作文;其次设置作文题目的多选一;然后对实验班级学生提倡写随笔,减少对学生随笔的统一要求,如命题、字数、文体等。

4、规范开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一定时:严格把作文课的时间用在作文教学上,不得移做他用。(2)、四统一:统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统一制定初一到初三的作文课题目;统一制定初一到初三的作文教案;统一评改要求。

(3)将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和老师批改相结合。变全批全改为典型批改;变一次批改为多次批改;变精批细改为多批少改;变一人“独裁”为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变“蛋中找骨”为“云中觅月”;变“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多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使学生乐写。

5、搭建平台,展示成果,促进学生读写兴趣的提高。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展示活动使学生分享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写”变成现在的“我要写、我乐写”。

(1)、利用墙壁,开辟展示平台:我们利用教室走廊外的展示台,为学生开辟展示平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艺的广阔空间。

(2)、编辑作文集:作文集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延伸,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了一块新天地。我们将学生个人的、班级的、学校的作文编辑成册,为学生带来喜悦和自豪定会带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3)、发表文章,体验创作成功:一方面通过校内发表,例如,通过学校的广播站宣读学生优秀作品,在校报上发表,另一方面向社会的语文报刊投,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4)、开展各类校园文学活动:学校开展作文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在课题成果的研究和推广运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收获:

1、全体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研组内人人比先进,学先进,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近五年来,教研组成员中获县级以上综合表彰共有5人次(市级优秀教师1人次、县级优秀教师4人次)。

2、教学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及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各位成员勤于撰写教学、教研论文、案例等。近五年来,获县级以上优课表彰8人次。获省级论文课件评比奖励4人次,县市级46人次。

3、在各位语文老师的努力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语文能力取得较大提高。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喜人,近三年,在县级以上各类语文相关竞赛中,约有50人次获奖。在最近的一次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我校参赛的八名同学中有常娥、陈露、刘晓庆三位同学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4、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以前高涨不少,语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穷极无聊的“催眠大法”。学生都说现在的语文课好懂、有趣。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比以 前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从开始的迷茫、畏惧到后来的不怕困难努力向上,再到课题结题后的激动喜悦。这个心理过程给每个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们真正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课题研究的成功让我们掌握了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有信心有组织地再次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再次品尝教学研究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县初中课题成果展示暨阅读与写作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的举行,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借这次课题结题和现场观摩活动的东风,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2

1. 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如果我们将语言的学习比喻成一种输入, 想要将语言的输入最有成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 我们就必须在输入语言的同时进行语言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口头的交流以及书面的写作。英语写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记忆英语课上学习的内容, 并且通过写作, 我们的英语知识会得到不断的内化和巩固, 能够为英语技能全面的发展创造出条件, 能够锻炼学生们单词拼写、单句翻译、连词成句, 以及写作的能力。

在Go For It教材当中, 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涉及到写作任务, 而且,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每周一篇的写作练习,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话题新颖、题材不一的作文题目, 确保学生们能够满怀热情地去完成写作练习。比如,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 有一个话题是:Meeting Friends, 在这堂课结束之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个关于问候、介绍的生活情景写作。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记忆, 同时又锻炼了学会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并且有可能会对学生们的日常交际产生有益的帮助。

2. 英语写作培养策略

2.1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们的词汇训练。学生们不仅要牢记单词的拼写及含义, 还要尽最大努力展开联想, 掌握一些同音、同义或者是反义词汇, 熟练地掌握词类的派生、转换和合成等, 尤其是熟悉一些英语中经常出现的地道的表达方式, 如“luckydog”等等。在新目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当中, 都有一个部分是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语言, 一方面循环强化了学生们之前学习的词汇, 一方面为新语言知识提供了操练的机会。

2.2加强句型的转换能力

语言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 语言质量包括单词拼写和词汇运用, 同时句型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句子作为书面语篇最为基础的单位, 在写作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使用正确的句子, 还应该注重句式多样化。所以,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基础的句型, 把写作任务和句型、词汇、语法紧密结合起来, 精讲多练, 让学生们能够灵活地掌握不同类型的造句形式, 进而产生出倒装句、复合句、感叹句和强调句等特殊句式。如:Our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She held a book in her hand.教师可以教学生们利用复合结构来提升句子质量, 转变成:Our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in her hand.

2.3提升文章的衔接水平

英文写作的两大要求是准确和连贯, 在英语写作中, 每一个句子都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常用的衔接方法包括并列法、省略化、定语化、平行句等等, 在英文写作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环境的特点, 尊重不同地区的表达习惯, 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这样才能够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

3. 英语写作评价策略

教师最常使用的评价策略就是给出分数等级, 再附加评语的形式, 这种程式化的简单评价缺乏指导性, 并没有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实现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些有效的评价策略。

3.1关注学生差异, 促进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教师要承认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 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学生的闪光点, 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多层次地构建知识体系。

3.2重视写作过程, 关注学生进步

评价最好在整个的语言学习和写作过程中进行。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们的求知过程, 探究的方式和努力的程度, 帮助学生们制定科学的方法, 不仅仅对作品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合理评价, 力求将英语写作评价转化成一种透过作品了解学生们学习动态的过程, 及时地发现并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使学生们获得成就感, 增强其写作的信心。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篇3

关键词:思维模式;语篇差异;语境理论;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59-02

一、引言

听、说、读、写、译是中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五项英语基本技能,其中写作能力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在中国高校的各种英语考试试卷中写作部分分量越来越重。然而,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一直以来处于较低水平,原因有很多。比如,词汇层面上表现为词汇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语法层面上表现为语法知识不扎实、经常出现非常低级语法错误。这些问题是中国学生写作过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在实际英语写作和练习中,学生往往过多地关注语言知识层面的问题。不可否认,英语语言知识是英语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良好的语言知识并不能确保英语水平的提高。实际上这些语言知识上的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但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是他们的语篇思维模式。受汉语语境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使用了汉语式的语篇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导致他们英语写作能力一直难以较大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主要是研究语境理论对英语写作的重要作用,旨在探索出英语写作的新思路,从而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英汉语篇差异

思维模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英汉民族因文化不同,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正是由于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英汉语篇发展模式差别很大。英语语篇总是首先陈述语篇中心意思,然后再分点说明。语篇中的意思以有序的顺序清晰地相互联系。而汉语语篇通常以“意合法”来表达中心思想,语篇中句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标记。比如:

例1:Far more striking than any changes in the kinds of work done by women in the U.S.A labor force is the shift of wives and mothers from household activities to the world of paid employment.Emphasis on the new work of women, however,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obscure an equally important fact. Today, as always,most of the time and effort of American wives is devoted to their resposibilities within the home and the family circle. This is true even of those who are in the labor force…

分析:该英语语篇中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都与前一句中心意思相关。第一句点出本语篇的中心主题,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递进,整个语篇一句衔接一句,层层展开。

例2:History will probably record the diminutive Deng Xiaoping as a towering figure in the 20th-century China. As Chinas paramount leader since 1979, he has led the country out of the Maoist pit onto a road of reform that has improved the livelihood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and has made China a stronger, more respectable nation.Deng is a better balancer and compromiser than any of his contemporaries, and for the most part has avoided serious convulsions.

分析:第一句是该语篇的主题句,接下的拓展句都是为这一主题句服务的。

例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源远流长、雄威奇险的黄河景象的生动写照。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全长五千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彦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九个省区,到山东注入渤海。

分析:该语篇第一句是引用唐朝诗人的诗,第二句是对黄河的描述。两句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明显的标记。

例4:我国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战国以前有关烹饪养生的知识和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阐述了中国古代烹饪在原料技术、膳食结构、饮食制度和方法,以及味与健康的关系。随着中国人近年来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饮食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分析:该语篇中第一句主要是对“黄帝内经”描述,而第二句看上去与第一句没有太大联系。两句主要是通过“意合法”联系起来。

三、语境理论

1923年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了“情景语境”,并把它应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和和理解中。1935年,他又提出“文化语境”,首次用清晰的概念术语概括了语境,并将其应用于他的研究中,使语境从朦胧的意识状态变成清晰的理论思想。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思(Firth)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他认为言语同人类的社交活动是仅仅联系在一起的,与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把语言中各个有意义的方面同非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弗思认为,语言既有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非语言因素构成的“情景的上下文”。

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指语言的上下文,如一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的上段或下段,也涉及语音、语法、词组、句子、段落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学家朱跃将语境划分为:语音语境、词汇语境、句内语境、话语语境、语法语境和情景语境。话语语境主要指至少两个句子以上,在交际中的使用连贯的、并对语义解释产生影响的信息。

van Dijk从认知的视角研究语境,他将语境概念定义为心智模式,即:“语境不是一些客观的社会情景,而是基于参与社会经验主观建构起来的关于这些情景中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属性,也就是“心理模式”。心智模式是van Dijk从认知的视角出发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式,正是通过详细讨论这一心智模式的种种模式。van Dijk认为是心智模式使语篇的连贯成为可能。语篇通常总是不完整、不清晰的,因语篇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就假定接受者已经知道某种语境知识。

语境线索模式认为,意义是由语境线索触发与之相连的语境知识框架,两者相互作用,经由交际者加工而获得的。由这个模式可以反推意义的建构过程,即交际中的意义是由语言形式或非语言形式的线索构成线索链而最终框定并建构。从宏观上讲,语篇线索链框定了语篇文本的整体结构和意义,这样的语境线索被称为宏观语境线索,它们具体体现为与体裁相连的语篇结构特征,以及表现作者写作思路的种种语言现象和特征,如英文文章中常见的主题句(thesis statement)、过渡句(transition)等。宏观语境线索的运用和建构也是写作者在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关键,是写作者向读者有效传递意义的技巧和手段,以及引导读者准确把握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也可以说是写作者有意识地为读者设下的通往语篇整体意义的路标。

四、语境与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的过程是意义构建的过程。然而在英语写作练习中,中国学生往往过多地关注语言知识层面上的问题,过多地关注表达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而忽视了对语篇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由于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常常将母语的思维模式带到英语写作中。这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中总是体现出汉语的思维方式。

语境线索模式所提示的意义构建过程,特别是宏观语境线索对语篇整体意义的把握和操控作用,可以向英语学习者强调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篇章谋篇布局和整体规划是整体语篇是否符合文化中的语篇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

语篇的意义是由诸多语境线索链勾勒出来的。宏观上表现为能勾勒文章主体框架、能表示文章主题的句子或体现主题的事件的叙述,如:主题句、过渡句等显性的语境线索。

宏观语境线索的构建则可以使创作的语篇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思路符合逻辑,实现创作的目的,并使谋篇布局能达到最佳修辞效果,符合该语篇所代表的文化思维模式。

在实际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第一、详细了解英汉思维模式差异。通过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思维模式差异,使自己对英汉模式差异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差异意识。

第二、多分析英汉语篇实例。通过大量分析英汉语篇实例可以使自己明晰英汉语篇差异的具体体现。

第三、系统学习语境理论知识。语境理论知识,尤其是宏观语境线索模式理论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中建构宏观语境线索,从宏观上使语篇内容紧扣主题、表达思路符合逻辑,实现创作的目的,并使谋篇布局能达到最佳修辞效果,符合该语篇所代表的文化思维模式。

总之,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导致英汉语篇差异很大。因此,在英语写作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差异。语境线索模式揭示了意义构建规律,学生在实际英语写作过程中应很好地把握意义建构的规律,从而提升自身谋篇布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兴华.英汉语篇跨文化修辞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王江涛,李旭,余浩.三大名师英语六级历年真题超详解及复习指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周淑萍.语境研究—传统与创新[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5]史秀菊.语境与言语得体性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4

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

课题研究报告即课题成果报告,包括实证性研究报告和文献性研究报告。其中,实证性研究报告又包括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报告等五中形式。

一、标题

反映课题研究的实质,具体、简洁、鲜明、确切。可以直接用课题名称;也可以另立标题,将原研究课题的标题作为副标题。

二、署名

在标题下署名,并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署名,一方面是表明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则表明作者文责自负。

三、引言

对研究方案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对研究方案的重复)。因此,要求简单明了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问题的提出(从实际出发讲问题);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理论依据;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引言应开门见山,有吸引力,篇幅不宜太长。

四、方法与过程

一般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的时间顺序和进展情况一一展开,强调亮点,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有关名词的解释;

2、实验对象的选择和组合、实验措施及无关变量的控制(针对理工科而言);

3、概述研究过程及主要做法;

4、研究的主要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应该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以便别人能够按照这些介绍去重复实验。

五、结果(成效)与结论

对课题研究所取得实际工作成效统计、分析处理后的结果,以及由此而推导出的结论。

这一部分是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必须依据事实和数据严谨地提出结论,归纳出规律性东西。

六、分析和讨论

研究者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思考,对结论产生的原因所做的理论解释或对结论的质疑提出对策等。

这一部分可在根据方案中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事实、围绕主题词加以深入的论述,并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注意理论与研究相结合。

七、附录

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包括主要参考文献(讲究档次);原始资料;测量工具(工科类)。

可以说,标题、引言和方法过程为课题研究的情况汇报,与研究方案中的内容有部分相同之处;结果与结论、分析与讨论、附录为研究结果的分析,这是研究报告不同于研究方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必须包括上述内容。有时可以合并一些项目撰写,如有的研究报告就是分三部分写的,即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结果与分析、小结。

八、其他注意事项

1、要理清思路。课题研究报告的写作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最关键和首要的工作是要理清思路。要了解研究报告格式所要求的思路,并将格式的各个项目与自己的研究工作建立对应关系,回顾和确立课题研究的假设与依据、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关系的确立能有效地帮助作者迅速理清思路。

2、充分占有资料。在写作课题研究报告之前,要尽可能地了解和占有材料。这些材料包括: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材料、课题研究的效果材料、课题研究的参考材料以及原来写作的课题研究的文件材料等。能否全面地占有材料,关系到课题研究报告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3、要加强思考。在理清思路和占有材料之后、动笔写作之前还要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加强思考。这一步不同于理清思路,它的重点是对研究过程的资料进行条分缕析、抽象概括和提炼,将一些好的做法原则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深化原有的理论认识。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学习心得 篇5

范县第一小学 张亚红

论文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论文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写论文一般经过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论文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论文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论文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论文,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为撰写论文时提供有用的资料。

二、格式与写法

论文的要求是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论文的格式相对多样,一般都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论文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其写法多样,不管怎样,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三、注意事项

由于论文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 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⒉ 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 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用文献要忠于文献内容。由于论文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研究 篇6

一、通过阅读批注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对文学的阅读,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体悟到人性的真善美,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思维变得更为开阔和灵活。把这些体验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头脑,写作就是语文教学的腿脚,只有有了头脑的指挥,腿脚才能够自由灵活地行走,有了腿脚的支撑,头脑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行走得更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批注,写出自己对所阅读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世界名著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批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文中的比较有感触的语言进行记录,抒发一下对这些语言的想法,这些语言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等等。有的比较优美的句子,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标注,说出他们优美在什么地方,然后根据这些句子优美的关键所在进行仿写。对文中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有没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的看法是和作者的保持一致,还是和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其性格有变化没有?这些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批注。经过这样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通过写作的不足确定阅读内容

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不但增加阅读量、储备较多的语文知识和经典语句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写作也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在哪些内容方面增加阅读量,以弥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写作题目是《理想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议论体裁的写作题目,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写完同样一个题目都不是问题。但是想要写好这样一个题目,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题目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语言积累,想要把这个作文写出亮点、写成高质量是不可能的。学生在写作这篇作文的时候,需要从这几个方面付出努力。语文教师做完这些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查漏补缺,发现自己语言储备不足的,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阅读一些名言警句和优美的散文;发现自己的结构方面不足的,就可以多阅读一些结构比较严谨的议论文;发现自己整体布局不好的,可以阅读一些布局比较好的小说之类的文章。这样通过写作的过程在知识储备方面的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不但能提高写作质量,也能平衡阅读书目的类别,让写作和阅读相互补充。

三、通过读写结合促进双方共赢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同样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两者之间的结合,让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到人情的真、善、美,也能看到人性贪婪、自私的一面。通过阅读,学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知。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世界的认知大多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通过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弥补学生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这些认知对学生的写作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有韵味,体现更多的人生的哲理。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阅读的过程,通过对自己写作作品的阅读和同学优秀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过程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写作过程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测过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了解,明确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案。

四、总结

小学写作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87-0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希望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发现素材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宝库。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作为学生,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因为孩子们认为作文要写就写大事,对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不重视。鉴于这样,老师一要引导学生多体会每天生活中的乐趣。如"每日一忆"的写作训练,想想什么事可以挑选出来写;二要多发现,不要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让学生知道只要对自己值得记或有教育意义的事都可以写出来。

二、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仅仅滞留于封闭的课堂,学生的思路是无法打开的,我们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写作的需要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我曾组织过演讲比赛、小队即兴写作比赛、小组板报比赛;曾带领学生们参观学校、观察花草形态。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

在平时教师要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宜地进行表扬鼓励。对优等生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别出心裁的选材等,教师应该加以鼓励。特别是对差生,哪怕用正确了几个标点符号、几个成语等,也要适当表扬鼓励。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加浓。记得班中曾经有一位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有一次在进行习作训练时,他写的《家乡的杏子》一文,让我大惊所叹,不管是选材还是语言运用等,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从这以后,我发现这位学生的写作兴趣似乎更浓郁了,写作的劲头也更大了,期末考试中的写作部分还得了优秀,不仅学生本身还是作为教师的我,彼此都感到欣慰和高兴。

三、抓住学生内心感受,弘扬个性,鼓励自主表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他们与同伴交往中,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在家庭中,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词补充题目,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就借此作文机会,尽量表达出来,实话实说,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想写啥就写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早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说,只是不敢面对老师。批改作文时,我被同学们的恳切、真诚、坦然所感动。有的写道:"老师,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请您不要在同学面前公布分数,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有的写道:"老师,我很苦恼。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为了买彩票的事吵架,我伤心极了……"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老师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想说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同时,要追求个性化,还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这种想象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让他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写作也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8

靖宇县第七中学孙平刘丽娟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写作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的力气没少费,学生也感觉很累,可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研究,我们觉得,中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较低,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抓不住作文规律。

2、材料贫乏,没的可写。

3、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成文。

4、抄袭现象严重。

5、作文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讲评的“三环节”作文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7年根据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效果,初步形成了“作文讨论课”、“作文评改课”等作文教学课型,并建立了“学生作文档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积累素材、选择材料、语言表达、限时作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研究此项课题,旨在通过对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来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研究方法、被试的选取:

(1)研究方法:实验法。

(2)被试:我校初

一、初三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的过程:

(一)对以往作文教学模式的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一定的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在提出这一课题之前,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在网上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归纳一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判文、讲评作文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作文前的准备活动,学生的思路没打开,就盲目去写,因此,很难把文章写好。另外,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判文上,而忽视了写文之前的指导和写作规律的,因此,力气没少费,却事倍功半。

2、大运动量训练模式。这种方法,“涸泽而渔”,把学生作文的激情和文思彻底毁灭,无异于揠苗助长。

3、“套路”作文法。有的老师,想走捷径,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一些程式化的作文套路,甚至包括怎样开头,中间用什么话过渡,最后怎样结尾。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抽象干瘪,缺乏生气。

4、“因文设题”法。长期以来,初中作文课采用的写作训练模式都是用文章范例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体系。就是用一套文选教材来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表面看,这种写作训练模式理论结合实际,似乎比前几种写作训练模式有些进步,但实际上,这无异于让学生照虎画猫。初中生尚处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而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之作,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好看,但够不着,越看这些名作,越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拿不出手。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发展。

近几年,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一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

1、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补充教材:《作文》:按文体,分年级,分单元安排训练内容;片段练习与整篇作文结合;把作文知识穿插在单元训练之中。每个学期六至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训练要点、训练指导、训练题目、引路范文。

2、“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法:《北京教育丛书》·《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概论》把作文分成:‘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

3、“四段九步”作文法

4、“四定六步”作文法:定时、定量、定格、定性;六步:作文指导、学生作文、批阅作文、作文评改、学生自改、写作心得(郑尚洲)。

5、农村中学四步作文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

6、九步训练作文教学法:即讲、听、说、记、思、仿、写、改、评。

7、“三课型、四课时、五步骤”作文模型教学。

8、中学作文教学“四步法”:即观察以取材,摘抄以炼句,练口以激趣,感悟以构思。

9、八步十六字作文程序:即初作、议改、阅批、导评、复作、批改、品尝评优。

(二)各阶段研究情况:

1、课前准备阶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课上,学生提起笔却没的可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可供作文的材料。课前准备阶段,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和积累作文的有关材料。准备的方法:

(1)短期准备:提前一星期公布作文题目,让学生准备材料;

(2)长期准备:平时,指导学生写日记、随笔和观察笔记。

在建材料库的过程中,还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整理在材料簿里。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可根据需要随时查找。实践证明,建材料库是帮助同学们解决“无的可写”的好办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这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也获得了多数语文老师的肯定。

2、课上讨论阶段

作文讨论课,就是针对某作文题目,发动学生从审题、选材、组材、详略、确立中心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

由此,我们认识到:以前学生提起作文就发愁,并不是学生不爱作文,而是不会作文。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让学生明白怎样写文,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程老师的作文课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就能激发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

极性,从而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我校课题组的老师在改革实验过程中,都体会到了这一点。

3、学生写作阶段

综合讨论课上同学们对某作文题的意见和自己的理解,列作文提纲(训练一个阶段后,可打腹稿),按规定开始写作。写作阶段,当堂作文与课下作文相结合。

4、作文评价阶段

以前我们上作文讲评课时,教师先把学生的作文归类,然后找出各类例文到课堂上去读,并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缺点,告诉学生怎样去修改。还有的老师把作文课上成了表扬与批评课,对好的作文及作者大力表扬,对不好的作文及作者进行批评甚至挖苦。这些做法,不但起不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还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写情绪。

上作文评价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评价中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评价课上,我们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具体作法是:

(1)学生分组阅文

把全班 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循环阅读其他组的四篇作文,每人按自己的理解给作文按 A、B、C、D(由好到差的顺序),评出等级,填写在《作文评价表》(见文后附1)上。

(2)小组讨论

小组内对四篇作文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在《作文评价表》上填写每篇作文的评价意见。

(3)班内讨论

各小组长,对所评文章发表评价意见,然后推选全班得A等最多的一篇作文,让作者在课堂上朗读。朗读后学生自由发言,谈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修改。在发言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去感悟自己的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最差的文章拿到班内去讨论、分析,指出那些地方存在问题,怎样去克服,也可以,但最好不提作者的姓名,由别人代读为好,以免挫伤该生的自尊心。

(4)总结规律,扩展作文层面。

在评价课结束前,总结这次作文的规律,进而扩展学生作文的层面,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例:写人的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要反映某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怎样去反映?人不离事,要通过事的记叙来反映。写什么事,怎样写,结构怎么安排?怎样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什么技巧来写等等。都可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从中找到作文的规律性。

扩展作文的层面,是指在归纳总结出某篇作文的规律性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能够在该类作文上有较大的突破,写作的水平跃到一个新的台阶。

5、学生修改阶段

根据评改课上同学们的意见和老师的总结,修改此篇作文。

上一篇: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下一篇:2017-2018学年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