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2024-09-06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精选8篇)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篇1

词汇研究新趋势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现代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词汇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词汇研究的新趋势,现代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应突破传统的窠臼,找准确有可比性的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显示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和数理语言学的特色.

作 者:张维友 ZHANG Wei-you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32(5)分类号:H03关键词:新趋势 词汇 英汉语 方法 内容 对比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篇2

一、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

1. 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使得校本地理课程开发成为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课程可开发的领域广, 实用性强, 地理教师大有作为。在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中可以作的研究有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性质、宗旨, 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评价等。

2. 校本地理教材研究

在完成了校本地理课程的开发以后, 往往需要选用或编写相应的校本地理教材, 因此, 校本地理教材就成为了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评价, 如教材的特色, 教材的缺点与不足等;二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 如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重难点分析、表述结构分析, 运用教材的基本策略,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三是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 如教材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表述等。

3. 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地理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 但任何一种地理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 都有其特定功能和适用范围, 因此, 地理教师必须探索符合学校实际, 具有校本性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既可以是创设, 即先提出理论假设, 设计实施方案, 再经过地理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而形成;或者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摸索, 再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和论证, 概括升华形成。也可以是改造, 即对现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吸收、消化、融合、加工而形成。在创设和改造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条件 (包括地域条件、教学设备条件、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 、学生特点和地理教师自身特点。

4. 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

“聚焦课堂的有效教学”、“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 也是前沿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 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 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地理校本研究必须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效能。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地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讨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自学辅导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发现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课堂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等。

二、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 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 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后练习和地理教学关系等进行反思。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微格教学、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阅读理论文献等。

2. 教学叙事

地理教学叙事是指地理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学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 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它具有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和感悟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叙事的构成要素是事件与主题。事件是地理教学叙事的核心。通过“事件”的叙述, 使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 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 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 使教学事件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主题是事件的焦点, 是概念的内涵, 是教学故事的意义逻辑, 是叙述文本的意义所在。它通过某种内在结构呈现出来, 为叙述展示了价值存在。

地理教师在撰写地理教学叙事的过程中, 一是要注意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 多方面搜集资料, 需要搜集的资料, 除了教师的观察和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外, 还包括学生的周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文件等。二是要用一个明确的主题将选用的材料连贯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是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描述。四是要注意对事件的分析和阐释。

3. 课例研究

地理教学课例是指在对一堂地理课进行实录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的阐释。它不等同于地理教学案例, 课例强调的是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描述加上简要的反思, 而案例强调和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

地理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实录加教学反思。其中, 教学实录既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 也可以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教学反思既可以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反思, 也可以对教学的总体进程进行整体反思。

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 一要注意选择的课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确实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能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二要注意较为详尽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 要把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三要注意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只有充分占有这些信息, 才能为自己的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段等打下基础。四要注意对照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课堂上的实际行为, 分析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把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

4. 案例研究

地理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 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地理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案例一般由标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几部分构成。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撰写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五个环节。

(1) 搜集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的搜集是案例编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应通过课堂实录和访谈等途径尽可能全面地去观察、了解、发现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 并及时捕捉。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中, 需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并与案例当事人建立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合作关系。

(2) 确定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是案例的灵魂和核心, 在案例的撰写中, 主题的确定尤为重要。要对搜集到的众多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分析, 寻找和提炼出案例主题。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 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内容;案例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 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案例中的矛盾冲突要明显、精彩;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 具有教育学意义;案例主题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地理教师可从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新教学原理的运用, 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新教学关系的处理, 新学习方法与过程的设计, 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运用或发现、了解学生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来确立主题。

(3) 介绍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地理教学案例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 描写教师遇到的难题。其次, 提供一些基本情况, 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第三, 具体、明确地叙述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等;第四, 介绍分析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包括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等。

(4) 描述案例事件

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 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 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撰写地理教学案例事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取舍, 凸显主题。在撰写案例事件时, 要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 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 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二是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教师的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要特别注意写好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为这一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此外, 还要注意情景的完整性和叙述的客观性。

(5) 撰写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是作者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 也可以从一个旁观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撰写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分析务必实事求是、论述需要突出重点、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要独到深入。

案例启示比案例分析更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 是通过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后, 教师受到的启发, 感到应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是有感而发, 是为了找出共性的东西, 引起人们的共鸣, 给人以启迪。

5. 行动研究

地理行动研究是指由地理教师独立或与专业研究者共同合作, 针对地理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 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 是反思的专业人员。地理行动研究有着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边行动边调整为基本存在形式;以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以地理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为理想境界。

按照行动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关系, 地理行动研究可以分为独立性地理行动研究、支持性地理行动研究和合作性地理行动研究三种类型。

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篇3

一、地理校本研究的内容

1.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得校本地理课程开发成为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课程可开发的领域广,实用性强,地理教师大有作为。在校本地理课程开发研究中可以作的研究有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性质、宗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

2.校本地理教材研究

在完成了校本地理课程的开发以后,往往需要选用或编写相应的校本地理教材,因此,校本地理教材就成为了地理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校本地理教材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评价,如教材的特色,教材的缺点与不足等;二是选用的校本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如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结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重难点分析、表述结构分析,运用教材的基本策略,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三是校本地理教材的编写,如教材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内容的表述等。

3.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地理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地理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特定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校本性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既可以是创设,即先提出理论假设,设计实施方案,再经过地理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而形成;或者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摸索,再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和论证,概括升华形成。也可以是改造,即对现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吸收、消化、融合、加工而形成。在创设和改造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条件(包括地域条件、教学设备条件、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学生特点和地理教师自身特点。

4.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

“聚焦课堂的有效教学”、“关注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前沿问题。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地理校本研究必须关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效能。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设计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地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讨论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自学辅导教学的有效I生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发现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新课程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地理课堂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等。

二、地理校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它具有批判性、自我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反思主要是对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地理课后练习和地理教学关系等进行反思。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微格教学、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阅读理论文献等。

2.教学叙事

地理教学叙事是指地理教师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学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它具有真实性、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和感悟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叙事的构成要素是事件与主题。事件是地理教学叙事的核心。通过“事件”的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学事件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主题是事件的焦点,是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故事的意义逻辑,是叙述文本的意义所在。它通过某种内在结构呈现出来,为叙述展示了价值存在。

地理教师在撰写地理教学叙事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多方面搜集资料,需要搜集的资料,除了教师的观察和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外,还包括学生的周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文件等。二是要用一个明确的主题将选用的材料连贯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是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对事件细节的关注和描述。四是要注意对事件的分析和阐释。

3.课例研究

地理教学课例是指在对一堂地理课进行实录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的阐释。它不等同于地理教学案例,课例强调的是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描述加上简要的反思,而案例强调和注重对课例的后续加工。

地理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为教学实录加教学反思。其中,教学实录既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截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教学反恩既可以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反思,也可以对教学的总体进程进行整体反思。

地理教师在运用地理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一要注意选择的课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确实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能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二要注意较为详尽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把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三要注意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只有充分占有这些信息,才能为自己的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段等打下基础。四要注意对照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课堂上的实际行为,分析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把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

4.案例研究

地理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地理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等特点。

地理教学案例一般由标题、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几部分构成。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撰写的一般步骤有如下五个环节。

(1)搜集案例素材

案例素材的搜集是案例编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应通过课堂实录和

访谈等途径尽可能全面地去观察、了解、发现课堂内外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捕捉。在案例素材的采集中,需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案例当事人建立较为亲密和融洽的合作关系。

(2)确定案例主题

案例主题是案例的灵魂和核心,在案例的撰写中,主题的确定尤为重要。要对搜集到的众多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和分析,寻找和提炼出案例主题。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的内容;案例主题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带来启示;案例中的矛盾冲突要明显、精彩;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具有教育学意义;案例主题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地理教师可从新课程理念、新教学观念、新教学原理的运用,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新教学关系的处理,新学习方法与过程的设计,心理规律、学习规律的运用或发现、了解学生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来确立主题。

(3)介绍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为了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地理教学案例背景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描写教师遇到的难题。其次,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隋况、教师情况等。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等;第四,介绍分析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包括的知坝点及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进行分析;对教学目标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4)描述案例事件

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撰写地理教学案例事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取舍,凸显主题。在撰写案例事件时。要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二是要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教师的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心理活动。要特别注意写好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此外,还要注意情景的完整性和叙述的客观陛。

(5)撰写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是作者对案例多角度的解读。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旁观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撰写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分析务必实事求是、论述需要突出重点、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要独到深入。

案例启示比案例分析更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是通过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后,教师受到的启发,感到应吸取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是有感而发,是为了找出共性的东西,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以启迪。

5.行动研究

地理行动研究是指由地理教师独立或与专业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地理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是反思的专业人员。地理行动研究有着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些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边行动边调整为基本存在形式;以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以地理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为理想境界。

按照行动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关系,地理行动研究可以分为独立性地理行动研究、支持性地理行动研究和合作性地理行动研究三种类型。

地理行动研究的程序是: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进行反思——表达——交流。

研究内容目标方法 篇4

(一)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表明:中国的希望在青年。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青年的成长带来巨大挑战。从国际形势看,大学生党员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情况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但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之一,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武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三)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提高高校学生党员自身成长的能力 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党员,又是学生。作为青年人,大学生党员渴望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他们对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表现出对政治、社会的批判精神和主体性的原则。但由于其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在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显得茫然,无所适从。因此,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使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和锻炼,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研究内容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党员存在问题

1.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弱化倾向”。

不少学生党员虽无不良表现,但各方面表现也不突出,与普通学生差异较小,弱化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党员的形象,不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以党员身份参与的活动较少,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不强;三是学生党员大都集中在三、四年级发展,而高年级的党员忙于实习找工作,党员的示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新党员缺乏吃苦奉献精神,滋生贪图享乐思想。

一些大学生在入党前各个方面积极要求上进,品学兼优,而在入党后,思想行为出现了个滑坡,认为自己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可以松口气了。时间长了,这些学生党员就会滋长贪图享乐、投机取巧的思想,过去的那种吃苦奉献精神逐渐被削弱。另外,部分学生党员老好人思想严重,缺乏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勇气。不少学生党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犯错误,洁身自好就行了,至于同学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校园中的不良现象等,那是自己力所不及的。如果向党组织和学校管理部门反映了,弄不好会遭到同学白眼,使自己被动,于是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3.个别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

由于社会现实和思想认识等因素,个别大学生党员把入党看成是一种筹码、跳板或某种通行证、优惠券。由于这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在入党前往往还能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入党后却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时,将个人利益突出在前,不密切联系群众,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少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不但不能密切联系群众,反而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同学傲慢,自觉高人一等。也有的大学生党员入党以后,精神意志消退,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怕吃苦,怕挑重担,有事躲着走,而有好处如评优评奖等时则抢着上。首先表现在选择入党积极分子方面,一些学生党支部没有严格地执行组织程序,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组织推优程序,在某些班级被个别辅导员点名指定所代替。

(二)党支部存在问题

1.学生党支部工作压力较大。

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他们忙于日常管理,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对党员队伍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一是低年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较多,但不能做到及时谈话和加强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二是对没有提出入党申请的学生缺少及时和正确的引导。三是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放松教育管理,缺乏严格要求。

2.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和活动效果欠佳。

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养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支部活动大都局限于学习党内文件,听专题报告,参加义务劳动和服务等。二是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的比较多,互相开展批评的比较少。比较重视党员发展计划的上报,而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养重视不够。

3.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抓得不够紧。

当前,普遍存在着党组织重视党员入党前的培养,而忽视入党后的经常性教育的现象,使培养发展与继续教育相互脱节,特别是新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方面很少有具体措施,致使一部分党员疏于教育、疏于学习、疏于管理,思想上、行动上成为自由人,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教育机制

1.要丰富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要注重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党员关心的问题,贴近大学生党员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路和语言,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如要注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需求和大学生党员群体特点和思想特征等方面,对他们在社会实践、爱心和责任心、创新等方面进行教育。

2.要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氛围。一是构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网络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管理带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网上党校,网上大学生党员信箱,网上党员在线咨询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时代性。二是构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模式,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3.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纪律严、作风正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工作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如定期对党课教师进行培训,并以此促使党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推进了学校党课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党校在大学生党员经

常性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实践机制

1.设立党员责任岗

可以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本校的特点设立具体的责任岗,如设立学习责任岗、安全责任岗、信息责任岗、宿舍责任岗等具体的岗位,明确学生党员在各类责任岗的职责,制定考核与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党员在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2.设立助学帮困岗

以学院(系)为单位,建立“三困”(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上有压力、心理上有障碍)学生资料,通过学生党员自荐和学生党支部推荐等方式,让学生党员与“三困”学生“1+1 助学帮困”。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帮助联系助学贷款,对其生活上多关心、照顾;对学习上有压力的同学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员与其结对,辅导、督促其学习,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心理上有障碍的同学,与其多谈心、交流、沟通,使其健康面对学习、生活。

3.设立社会实践岗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评价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有意识地让学生党员参与、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党性观念、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员的先进性。

(三)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的管理机制

1.要完善制度,保证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有章可循。

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程序,使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按章行事,使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对制度本身也要不断进行检验完善,如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要经常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2.要健全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

对大学生党员开展评议工作,应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党性,加强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发挥自身潜能为主要内容,坚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一是要确立考核标准,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二是建立全面、立体的考察制度。如开展学生党支部评议、党小组之间的互评、班集体评议、寝室成员评议和任课教师评议等。三是建立党群联系制度。通过信箱,邮箱、公标栏和宣传栏等加强党群联系,注重群众的反馈意见。

3.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网上党校更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党的理论培训;网上大学生党员信箱,可以更快捷地收集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网上党员在线咨询,可以较好地关怀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及个人生活状况,解答大学生党员的困惑,帮助大学生党员渡过思想或生活上的困难。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党员在经常性学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文献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的了解、掌握高校学生党员

经常性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现有研究情况。

(3)经验总结法

收费员管理内容与方法 篇5

收费员

准时到站,整理着装、自检,领取上岗物品。在值班站长的带领下,按指定路线列队上岗。

检查车道设备,发现问题上报监控中心,并做好记录。

向监控中心上报自己的姓名、道号、登录收费系统时间(使用电脑收费)。通知疏导员打开封道栏杆,进入收费状态。

收费员在收费过程中登记卡夹IC卡及及打票起止数。按相关规定收取通行费,将现金放入票箱。

按收费服务规范标准执行收费服务。具体标准如下:

 扬手示意。手指并拢,掌心朝向司机;手掌高度与视线垂直交界;动作要有定位感和节奏感。

 点头微笑。面向司机,眼神与微笑协调配合;点头动作自然得体,轻松大方; 微笑要甜美,有亲切感。

 热情问候。扭头向司机,使用文明用语; 保持微笑表情,自然大方;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 唱收唱付。必须唱收唱付;声音清晰,让司机听到。

 真诚道谢。眼神自然投向司机,辅以微笑表情;使用道谢用语;声音清晰,激情饱满。

 礼仪送客。手掌与部分手臂伸出窗外于壁亭;面部与上半身自然侧向司机;面带笑容,车离开手势自然收回。

 弃票加盖弃票章,放入弃票箱内。

 按指令关闭车道,整理票款、用品、登记IC卡及机打票数、清洁收费亭卫生。

 按指定路线列队回缴款室缴款,废票、残票、错票一起上交。 收费员整理票箱,补充票据。 听取收费班讲评,下班。 疏导员

 准时到站,整理着装,自检。 按值班站长指令整队上岗或转岗。 与上班疏导员交接,检查广场设施,发现问题报值班站长记录。 指挥疏导车辆,要有停车手势,不能出现有责砸车,协助收费员上岗。

 清理广场车道卫生,与下班疏导员交接班,设备问题报班长记录。 听取收费班讲评,下班。 值班站长

 准时到站,整理着装,自检。

 清点到站人员,检查着装、收费用品,安排收费工作,处理收费纠纷。

 列队上岗,班前布置,与上一班交接,检查各种设施,签认《值班站长交接班登记表》。

 协调收费过程,车道排车超过5辆时,应打开新的车道。 对收费站每班进行2次安全巡视并将情况及时反映至监控中心。 整理工作记录,与下班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安排人员下岗、缴款,检查交班、缴款情况。

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与写作方法 篇6

文昌华侨中学教研室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方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还是失范,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因此首先要反思我们自身的行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行为规范,率先垂范,借助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来教育感染学生。经常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是一位教师走向优秀和成熟的标志。

(二)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应作为反思的重要内容,如以人为本理念、自主合作理念、生成发展理念等。在反思中,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关注教学理念;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教学理念;揭示教与学的规律,创造教学理念。

(三)反思学习目标 要从教学实践中,看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得当,认知目标、人文目标是否全面,基础目标与发展目标是否协调统一,达成度如何,为今后制订学习目标提供参照。

(四)反思教材处理

课前已对教材做过钻研,并设计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会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会在内容的处理上有新的构想和调整,把它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参考,以更好地利用、挖掘、补充、开发课程资源。

(五)反思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活动。在反思中,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师生活动是否和谐,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所提问题与解答情况为何,自主、合作、探究状态怎样,教师素养反映得怎么样。通过反思,促进教与学的完善,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六)反思教学效果

高效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在反思中,要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质量并重,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情绪怎样。问题是什么,解决得怎样。学生是否在走着一条爱学、会学、善学之路。进而从学生身上审视自己的情感、态度、思维、知识、能力、策略、手段、方法等。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

(一)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二)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今后的教学吸取教训。

(三)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五)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三、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一)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二)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三)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四)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五)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六)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七)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循证影像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篇7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疾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然而临床医生的决策常常缺乏可靠的依据,因而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循证影像学(Evidence-Based Imaging,EBI)是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与影像学有关的问题时,从目前的证据中找到最新、最可靠的证据进行决策。

医生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快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作出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循证医学实践时由于患者共同参与决策,可以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通过实践循证医学,可以提高医疗设备检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可能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循证医学为医生、保险机构、药厂和政府提供了最好的决策依据。

1 循证影像学的概念

David Sackett对循证医学下的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1]。循证医学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应用所能找到的最新最好的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遇到的问题做出决策。

循证影像学是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生在做出与医学影像学有关的决策时,把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患者期望来制定方案。最佳医学影像学研究证据通常来自于基础的医学科学知识。

2 循证影像学研究的内容

循证影像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与影像学有关的所有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个方面。诊断主要有某种疾病的诊断方法选择,多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价和经济学评价等内容。

临床经济学评价是循证影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评价与医学影像学有关的干预措施的经济学效果,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临床经济学评价要解决的是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消费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消费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对相关的医学信息不太了解,所以患者的消费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另外,由于卫生服务提供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可能诱导需求,从而导致过度消费。

3 循证影像学的研究方法

3.1 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应该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性并有实际的临床意义,问题要尽量具体,通过检索文献便于回答。循证影像学主要包括怎样基于精确度、准确度、可行性、经济及安全等因素来选择和解释诊断性试验,以确定或排除某种诊断。近几年来,国内作者陆续发表了多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型医疗设备对某种疾病诊断价值的文章[2,3,4]。

3.2 检索文献

文献的检索包括电子数据库检索和手工检索,数据库检索具有快速、全面、准确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检索方法。国际上主要的医学数据库有MEDLINE、EMBASE、OVID等。Cochrane协作网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不断更新医疗卫生各领域防治措施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为医学决策提供帮助。Cochrane图书馆是Cochrane协作网的主要产品,被公认为是实践循证医学的最好临床证据源之一。目前Cochrane系统评价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等方面。

3.3 评价文献

证据的评价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对其真实性、重要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全面分析,力求找到目前最好、最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才能取得最佳的实践效果。证据内在真实性的评价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诊断的标准及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合适,研究结果的观测方法和指标是否正确,偏倚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是否良好,科研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否合理等。

诊断性试验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筛检、判断病情并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不但可以对一种诊断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也可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进行比较,最终使那些诊断价值高和成本—效益好的诊断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质量不高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据Reid等[5]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对1978~1993年发表的4种最有影响的英文期刊中的112篇临床诊断试验进行了评价,虽然这些高水平杂志中的诊断性试验的研究质量逐年提高,但是仍然不容乐观。刘荣波等[6]对《中华放射学杂志》进行了人工查阅,并根据国际公认标准对所发表的诊断性试验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影像学领域诊断性试验的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与国外的水平差距还很大。

在循证医学实践中,一般依据Cochrane协作网在2000年推荐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标准[7]对文献进行评价,按照证据的质量由高到低分为五级,具体分级标准见表1。

为了规范和提高诊断性试验研究的质量,国际上专门成立了由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制定了诊断性试验的国际通用标准,称为“诊断准确性研究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STARD)[8]。该标准可供诊断性试验的研究人员、编辑和临床医生使用,用于提高诊断性试验研究和报告的质量,使临床医生能够正确地判断诊断措施的真实性、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STARD是由25个项目组成,目的在于提高诊断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读者能够评价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研究结果推广应用的价值。

3.3 应用证据

应用证据必须结合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病人的意愿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医疗决策。临床医生在决策中必须评价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可接受程度,包括患者的病情、接受程度、经济承受能力、医疗条件、医生的知识技能等方面。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证据来自发达国家,所以要充分考虑到人种、国情、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差异,这些因素有时会对实践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以患者为中心是循证医学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最好的实践效果。

3.4 效果评价

通过评价实践后的效果,进一步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临床经验及医疗质量,这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实践的最终目的。

循证医学实践是临床医生接受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实践循证医学,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技能。

4 小结与展望

循证影像学实践就是医生利用与医学影像学有关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决策。证据来自于科学研究产生的新知识,循证医学是一场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实践活动。

我国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普遍偏低,在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大型医疗设备资源的浪费也十分严重,积极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对于提高我国临床研究的质量,合理有效地利用医学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和倡导循证医学实践活动,以保证循证医学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大量出现和进入临床应用,患者和国家承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一些新技术被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落后甚至无效的技术却在临床中继续使用。因而有必要大力倡导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决策。本文对循证影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希望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尽可能遵循这一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影像学,医学决策

参考文献

[1]Sackett DL,Straus SE,Richardson WS,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M].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

[2]Liu M,Guo YM,Guo XJ,et al.Evaluation of99mTc-MIBI scinti-mammor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breast cancer:a meta-analysis[J].Chinese J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05(5):536-542.

[3]张秋娟,郭佑民,张少娟,等.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1200-1204.

[4]Wang P,Guo YM,Liu M,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prostate cancer studies which use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s a diagnostic tool[J].Korean J Radiol,2008,9(5):432-438.

[5]Reid MC,Lachs MS,Feinstein AR.Use of methodological standards in diagnostic test research.Getting better but still not good[J].JAMA,1995,274(8):645-651.

[6]刘荣波,严志汉,张方方,等.我国影像学研究中诊断性试验现状的初步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67-570.

[7]Sackett DL,Straus SE,Richardson WS,et al.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2000.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篇8

【关键词】集团公司 内部会计控制

一、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内容

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应当涵盖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的全过程,它是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与核心,它规定了集团公司应该对哪些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

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第一,货币资金控制。集团公司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第二,实物资产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第三,对外投资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第四,工程项目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第五,采购与付款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合理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程序。第六,筹资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加强对筹资活动的会计控制。第七,销售与收款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在制定商品或劳务等的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第八,成本费用控制。集团公司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第九,担保控制。集团公司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

二、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五种职务。不相容职务之间实行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这五种职务之间应该实行如下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集团公司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与责任等内容。公司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的方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前者是对办理常规性业务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后者只涉及特定的经济业务处理的具体条件及有关具体人员,是对办理非常规性业务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与一般授权相比,特殊授权时效性较短,随着非常规性经济业务的消失而自行消失。

3、会计系统控制

为了保证能够反映及时、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集团公司要进行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集团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记录(或凭证)控制是会计系统控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内容有:凭证编号;复式记账;统一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政策;结账程序。

4、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要求集团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控制应该抓好以下环节:

第一,预算体系的建立,包括预算项目、标准和程序。第二,预算的编制和审定。企业财务负责人首先编制预算,然后经总经理审核,最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第三,预算指标的下达及有关负责人或部门的落实。第四,预算执行的授权。第五,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第六,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第七,预算业绩的考核。

5、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第一,限制接近,主要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直接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的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具体表现为:限制接近现金、限制接近其他易变现资产、限制接近存货。第二,定期盘点,指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第三,记录保护。企业应妥善保管各种文件资料,避免遭受以外损失或毁坏。第四,财产保险。通过资产投保来增加实物资产受损后补偿的程度或机会,从而保护企业的实物安全。第五,财产记录监控,建立资产个体档案,对资产的增减变动作及时、全面的记录,同时加强对财产的所有权证的管理。

6、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要求集团公司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集团公司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为防范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合同风险评估。

7、内部报告控制

为了满足集团管理人员日常控制的需要,应建立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及时提供经济业务方面的重要信息。内部报告控制要求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控制应按岗位,定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使之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工作报告制度。

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三、业务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设计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其具体业务控制系统的设计更是重中之重。通常在设计时遵循这样的一种思路,即从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出发,抓住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对其重点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地说,首先应该构造业务循环模型或设计出业务控制流程;其次,分析常见的业务弊端;再次,根据常见的业务弊端,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最后,针对关键控制点设计出相关的控制制度。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根据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确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其次,在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控制流程。再次,找出关键控制环节。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业务环节。最后,确定控制措施。此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以流程图或控制文本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示例

1、确定现金控制的目标

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财务制度,现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实现下列控制目标:首先,保证现金收支正确合法。其次,保证现金结算及时适当。再次,保证现金存储安全完整。最后,保证现金核算真实合规。集团公司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设计现金收支凭证和核算账表,如实记录现金收支业务,正确核算现金收支数额,监督并反映坐支、私分、私存和非法占用现金等违纪问题,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现金核算信息。

2、设计业务控制流程

现金业务主要由会计部门负责,同时还涉及集团公司管理、采购、销售等部门。结合现金收支和核算程序,其业务控制流程一般设计为以下一些环节:首先,授予权限。集团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规定或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作专门批示。其次,制取凭证。为了记录业务发生情况或结果、明确经办人的责任,所有发生现金收支业务,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收付现金的书面证明。第三,签审凭证。业务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必要时填清业务内容、用途,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章。第四,审核凭证。会计部门收到有关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后,由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分管会计负责进行审核。第五,编制记账凭证。分管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签章后通知办理现金收支事项。第六,收付现金。出纳人员复核收付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按凭证所开列金额收付现金,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第七,复核凭证。稽核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查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第八,登记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经过复核的收付款凭证,登记日记账。第九,登记明细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审签合格的收付凭证,登记相关明细分类账。第十,登记总账。总账会计编制总账记账凭证,经复核后登记总分类账现金科目。第十一,盘点现金。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结束后,结出现金日记账的收支和结余额,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相互核对。第十二,送存银行。对于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由出纳员登记现金送存簿后,及时送存银行,并收取现金送存回单。第十三,核对账簿。月末由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现金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及总账。第十四,清查库存现金。定期或不定期由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并同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

3、找出关键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

在上述控制流程中,主要应设置下列关键控制环节,并综合运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审批。现金收支业务必须事先得到审批。业务经办人员办理现金收支业务,须得到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经办人员须在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原始凭证,并签字盖章;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审核。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指定人员审查现金收支原始凭证。收付。出纳人员办理现金收付。出纳员复核现金收支记账凭证,按照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所列数额,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及私章。复核。稽核员复核现金收支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记账。出纳人员和分管会计人员分别记账。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收付凭证登记现金对应科目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人员登记总分类账。核对。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账账是否相符。清点。出纳员日清月结。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并与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发现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及时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清查。由财务部门主管、审计人员和稽核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清点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参考文献】

[1]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申富平、宋绍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3(4).

上一篇:以冬至为话题的高一作文800字下一篇:西藏2017年上半年房地产经纪人:企业经营观念之社会营销观念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