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蒙氏教育

2024-09-14

纯正蒙氏教育(精选8篇)

纯正蒙氏教育 篇1

在年底工作忙、任务重的情况下,军区专门抽出时间开展这次 “学习法律法规、纯正部队风气”的教育整顿,我认为很有必要。开展这次教育整顿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委机关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完成好调整改革、老兵复员、新兵补退、士官的选改这些关系到大家切身利益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下面,我把这次教育整顿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谈谈这次教育整顿的认识

扎实开展“学习法律法规、纯正部队风气”的教育整顿,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党性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固本奠基之策。在面临年底工作任务繁重的形势下,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做为师级领导机关干部不适时机的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更为重要。本人能积极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法规和党的管理规定学习,并能指导下属搞好警示教育,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练好自身内功,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二、谈谈这次教育的收获

通过这次教育整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提高了依法从严办公的意识。在教育中通过对《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决定》的学习,认识到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应用,才能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了解掌握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平时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次专门抽出5天时间,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北京军区预防干部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进行逐章逐条的学习,加深了对这些规定的理解。三是提高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深刻的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件,特别是剖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故案件,给自己敲响了警钟,端正思想作风,提高了克已奉公,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维护好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谈谈今后的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带领本科人员严格遵守党员管理各种规定,凡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并在工作中教育管理好部属,不利用职务和工和之便谋取私利,违法违纪;不参加可能影响公务的宴请、不受礼、不送礼远离“三条高压线”。带领全科人员振奋工作精神,加强作风纪律、党性观念和依法办公能力建设,确保我科年终工作任务~完成。

纯正蒙氏教育 篇2

关键词:蒙特梭利,幼儿音乐教育

玛利亚·蒙台梭利( Maria Motessori,1870———1952) 是继福禄贝尔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创立了闻名于世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她于189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仅被聘为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师,就是这份工作促使蒙台梭利对教育萌发了热忱,也是她献身儿童教育的起点。1907年,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一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习的新型学校,命名为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受聘照管这所学校。她制定了一套教材、教具和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教育实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一、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设置音乐教具区域

蒙台梭利认为,“任何教育计划的施行,首要的是给儿童提供安全、真实且适合儿童大小的环境,以激发儿童发展他自己的进步”,教师要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提供 “实境、实物, 尽可能让孩子使用 ‘真’的东西”。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创设真实自然的音乐教学情境。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的幼儿音乐教学情不但有利于诱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发展,达到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目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必须是一种激发他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环境。郎朗曾说过,他对钢琴的兴趣起源是动画片 《猫和老鼠》中猫的一段弹琴的片段。在幼儿园里,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音乐,短时期不可能期望他们演奏的很好,或给他们设置简单的乐器,例如奥尔夫乐器中的打击乐器。

二、尊重孩子———摒弃奖惩制度

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控制儿童的手段,是利用外在力量控制的方法去抑制儿童的行为。蒙特梭利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奖惩对儿童不但无用,反而摧残了儿童萌芽的自尊心。不但无法协助幼儿改善自己的行为,而且会误导幼儿的价值观。因此,蒙特梭利教学采取尊重儿童的方式,培养儿童正在萌芽的自尊感和自控力。蒙特梭利认为: 儿童在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之后,需要老师的肯定,以确保自己努力方向的正确,但自信心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一旦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足够的信心,他感兴趣的就是学习和工作本身而不是是否得到别人的赞扬。

目前我们的幼儿教学总是把奖励和表扬孩子作为一个法宝,许多孩子变得十分在意别人的赞扬和奖励,若是得到赞许就沾粘自喜,受到批评或得不到奖励是就失去意志力和自信心。而根据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真正自信的学生不会把表扬和奖励看成是唯一的前进动力,因为吸引他的是音乐本身和他学习音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持久的对音乐学习保持热情。

三、激发兴趣———让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

让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也是调动孩子兴趣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为孩子选择图文并茂的歌曲,吸引孩子视觉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孩子给歌谱里的图画填上美丽的色彩。有时甚至让孩子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总之,让孩子的绘画和创作的才能融入在音乐学习当中,让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成为一种多元智能发展的途径,孩子们也就不觉得枯燥了。例如,在幼儿音乐课中,当老师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时,孩子们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拿着彩笔给画种涂色; 甚至有些年龄大点的小朋友可以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

四、自由创作的最好方式———音乐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 老师应协助孩子获得自由,避免限制孩子自发性的活动受到压抑或干涉,孩子必须自由活动才能真正表现自己。而音乐活动就是孩子自由表现、自由创造的最好方式。让儿童从小接受美好的音乐教育,在敏感期熏陶音乐,培养高情商的儿童,这也就是我们在蒙氏教育背景下开展音乐教育的理念。在蒙氏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应以持续发展幼儿的整体性为目标并以情感教育为基本点。

五、敏感期熏陶音乐———培养高情商的儿童

林格在 《改变孩子一生的多元智能》中提到: 3岁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蒙特梭利认为,关键期它能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能愉快地学习所有事务,对所有事情都充满活力和激情。在儿童期,特别是4一6岁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发展的关键期,音乐能力的发展规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我们能给孩子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够为今后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从做中学———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做

奥尔夫说过: “音乐教育应开始于做”。这与蒙氏的理念不谋而合,动作表现既能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在蒙氏教育背景下,直接性、体验性、发现性、创造性成为幼儿学习的集中特征,一系列物化操作材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 “教” 的色彩,转而由 “教学具”引领幼儿自主学习,同时也让幼儿能在这种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作为独立学习个体的存在感和自豪感,这对于幼儿的人格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做中学,这与杜威提出的教育理念也非常相符。蒙特梭利所期望的,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更深入的理解,以及通过教育来促使儿童的生命,开放出更加灿烂圆满的花朵。强调做中学习,操作中学习,主张自我学习,主张顺应儿童心理及需求,主要通过对儿童天性的领悟和顺乎天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蒙台梭利著.发现孩子[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 篇3

早教,百里挑一不容易

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操心孩子的成长。可能你的案头已放了不少育儿书籍,如《早教革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婴幼儿的科学养育》等;可能你读过不少诸如“如何培养优秀孩子?专家给家长的120条建议”这样的文字;甚至可能你早早地就开始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了。时下比较受家长们青睐的机构有金宝贝、东方爱婴、赢在起点、天才宝贝、红黄蓝亲子等,社会上也涌现出不少有名的私人幼儿园,如李跃儿的巴学园、孙瑞雪的儿童之家……很多早教机构都会在宣传中提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以让家长们认可教育的专业性。而且蒙氏教育不光在国内吸引了众多的家长,在国外幼教领域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当当妈: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当当出生,至今我钻研幼教已有些时日了。在北美,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打开电话黄页都可发现大量蒙氏学校,而很多蒙氏学校更是跻身全美topschools,是家长的首选,因为蒙氏教育培养出的小孩学业成绩较好。

蒙氏教孩子做事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每天都会用充满美感的动作自然而有条理地做事,孩子从旁看到,自然而然地模仿。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蒙氏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

现实情况是,无论哪一种早教课程,花费都并不便宜。但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少家长逐渐认同了这种贵族式早教,愿意花上200-300元/小时,让孩子在里面哪怕仅仅是玩游戏。这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也是21世纪00后们的幸运。但是,面对纷繁的早教机构,你真的懂其中的奥秘吗?早教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上海林女士:

我的儿子在幼儿园读的是美式幼儿园,玩乐、游戏与开心是主题,没有像公立幼儿园那样很小就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学前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部分知识。

儿子很快乐,但自从上一年级以来就让我很头痛。每天晚上做作业都很不情愿,慢吞吞地。我觉得自己的孩子属于不笨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现在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都搞到十一点,有时甚至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的时候不老实,坐不定,老师经常点名批评。

我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打小孩子,现在终于明白了,有时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面对林女士的困惑,不少家长则认为:很多公立或者私立幼儿园都让孩子提前去吸收本应小学一二年级才学习的知识,所以这些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很轻松了。而从以游戏、玩乐、启发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所以最初表现并不出色。但家长们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孩子一样也会很优秀,甚至超越提前学习的孩子。

武汉王女士:

我个人还是推崇学龄前孩子以玩为主,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老师尤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多家长容易走极端,以为给孩子自由,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自由,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我的理解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放手让孩子自由。

对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在游戏玩乐中快乐成长,不少家长将眼光瞄准了蒙氏教育。然而,早教机构中的蒙氏教育成分到底有多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北京蓝女士:

蒙氏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一些改变。孩子上这种班,最主要是看老师有没有经验,光是嘴上说没有用。一个正规的蒙氏教育的老师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幼儿园其实都不具备资格,拉大旗做虎皮而已。孩子上了这样的班,还会助长攀比的习气。

北京寥女士:

我觉得选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好,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自己没事的时候看一些蒙氏教育的书,孩子上普通幼儿园,我自己在家里进行蒙氏教育,我觉得效果很好。

武汉徐女士:

我知道的也不多,好像早期蒙氏教育是为盲人设计的,都是些形状、珠子之类的小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性,例如让宝宝把某一形状放到固定的空格里去。现在打着“蒙氏教育”旗号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很多,在收费上比一般教育机构要高些,有时候真是难以选择。

蒙氏教育,别让噱头“蒙”住你的眼

作为未经注册的非法组织,位于青岛的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于2013年10月25日被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很多家长此时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直追捧的蒙氏教育,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国字号”蒙台梭利协会被取缔,贵族化的蒙氏教育被蒙上阴霾,这种代表着新理念的教育模式是否值得推崇备受争议。

近年来,虽然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应用实践中得到了积极的推广。但实际上,对于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蒙氏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据调查,不少幼儿园和早教中心所开设的蒙氏教育班很多只是其宣传噱头,教育方式与传统蒙氏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是借着“蒙氏”头衔吸引更多眼光罢了。一些机构由于师资培训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氏教育的理念领悟肤浅,教学方法流于表面,简单模仿、生搬硬套蒙氏教育理念,照搬照套使用蒙氏教具,并不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实际教学效果堪忧。在这些教育机构里,各式“纯蒙”、“半蒙”课程教育鱼龙混杂,足以“蒙”住家长们的眼。

周女士:

我周末都会送3岁的宝宝去参加蒙氏早教班。我只知道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应该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至于蒙氏教育的各种理念和课程,我自己其实也不大明白。

nlc202309042049

田田妈:

我对蒙氏的了解也不算多,但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真正的蒙氏教育并不普及,如果很普遍,我们择园不会这么痛苦。因为”蒙氏”到中国被商业化了。蒙氏数学、蒙氏感观、蒙氏礼仪被幼儿园、早教机构当成了一门门独立的课程去学了!而蒙氏的精髓:”以孩子为中心”却完全被忽略了。商业化只让人们关注孩子从这些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孩子人格构建时所需要的引导。

露露妈:

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的蒙氏教师是必须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的。你想,咱们家长对着自家的一个宝贝,有时候尚且搞不定,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宝贝,做到完全的耐心,是何其的不容易。所以别期待三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那种班真的是蒙氏,因为做不到关注;也别相信早教机构一周一节的蒙氏课,因为相处时间短,她不可能做到了解你的孩子。

知识链接

蒙台梭利教育法,究竟是怎样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一个世纪前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较好的幼教方法。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务、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

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蒙氏教育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蒙氏教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

和传统教育通过书本授课不同,蒙氏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也不需要教材书本,只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一般情况下,蒙氏教育机构都会采用128件的基础配套设施。但这样的教具规模对于倚靠丰富教具教学的蒙氏教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具之所以经典,是每一项教具除了单一的教学目的外,还可以实现多重教育目的。

在蒙氏教育机构,我们能看到,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孩子们可以在屋子里自由走动,任意从架子上拿取自己感兴趣的用具,以自己的节奏、兴趣对不同领域进行认识学习。但大多数机构的蒙氏教具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要么没有充分利用教具,要么过分依赖教具。教育人士提出,并非有了蒙氏教具就可以开展蒙氏教学,蒙氏教具存在程序化操作中教师理解偏差、生硬等问题,如过分强调规则意识和独立性,强调幼儿的专注、同伴间的不打扰和教具操作、摆放规范;在五感训练中单一地认识事物但忽视了情感体验,教具成为了呆板的玩具。孩子们这种看似独立在玩的学习方式,其实需要老师精心引导,否则教师完全居于观察者位置,造成指导不够;局限还在于要求教具须多样、变化,否则儿童用不了几天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但一套专业化、环保的蒙氏教具往往需要上万元,很多机构资金投入并没有那么多。

如何让蒙氏教具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出应有的帮助作用,或许,这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蒙氏教师努力的方向。

蒙氏教育档 篇4

蒙氏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在近一个世纪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源于西方的人文精神和民主传统,因而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传统的烙印。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是指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方法的固有模式,特别是在东方儒家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幼儿教育的教学体系。早教观念:蒙氏教育以自我人性化为动机的自由学习原理;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不能顾及)儿童的个性发展。教学中心:蒙氏教育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根据儿童生命和心智成长的内在需要进行启发和引导,儿童自我学习、了解问题与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主,儿童失去了自我发展、自我总结、自我认知的过程。班组编制:蒙氏教育混龄编组,促进大小孩子的共同发展;传统教育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班组,一般分成大、中、小班。上课形式:蒙氏教育不同形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根据自身内在潜力而进行选择;传统教育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团体的形式上课。上课内容:蒙氏教育在同一时间追求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发展速度;传统教育同一时间必须学习和研究同一科目和主题。时间要求:蒙氏教育允许儿童做长时间的、有价值的专注;传统教育用课程表和固定时间来管制儿童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蒙氏教育直接同环境接触,通过大量的成系统的教具和众多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孩子各得其所,通过感官体验学习知识;传统教育教具简单,教师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孩子学习,感官体验少。儿童敏感期:蒙氏教育根据儿童的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忽视孩子的敏感期,延缓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教学效果:蒙氏教育1)独立性、进取心、自律性、创造性强;2)上学后,数学绝对优秀;3)能为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统教育则不能肯定

蒙氏教育理论 篇5

“活动、活动、活动,我请你把这个思想当管径和指南;作为关键,他给你解释了儿童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他给你指出应该遵循的道路。”

——玛利亚·蒙台梭利

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儿童的“工作”同时为其发展作准备。工作能使儿童手脑并用,工作能培养儿童独立、勇敢、自信的品质。“通过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大,儿童满足其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是并行成长,相互依赖的。”

儿童工作遵循这自然法则,有:

1、秩序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

(1)遵守活动秩序(社会秩序);

(2)遵守工作秩序(工具操作秩序)。

2、独立法则:儿童要求独立工作,排斥成人给予过多的帮助。

(1)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不请人帮助;

(2)生活中独立成长。

3、自由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要求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自由的确定工作时间。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

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教师如何给予自由:行为上的自由,在意志上不控制幼儿;心灵上的自由,互动式的尊重,体验自由快乐。体现在孩子充分意识到规则的必要后,法子内心的自我约束。

简历规则上的自由:

(1)不可以伤害他人与自己

(2)不破坏物品

(3)不可以随便打扰别人

(4)不做粗野行为

(5)规位

4、准信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非常投入,专心致志。

5、重复练习法则:立儿童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发展需要的工作,能一边又一遍的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内在的工作周期。

蒙氏教育试题答案 篇6

一、填空题:

1、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协调)、(专心)、(独立)、(秩序)。

2、儿童工作所遵循的自然法则:(秩序法则)、(独立法则)、(自由法则)、(专心法则)、(重复练习法则)。

3、蒙台梭利环境的三要素有:(环境)、(孩子)、(成人)。

4、蒙台梭利以教具呈现的内容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

5、蒙氏教具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辨识)、(发音

二、选择题:

1、蒙氏工作周期最理想状态是多长时间?

(C)A、1小时

B、1.5小时

C、3小时

D、2小时

2、下列属于日常生活区的教具是?(A)A、五指抓

B、嗅觉瓶

C、数棒

D、纺锤棒箱

3、下列不属于科学文化教育的是?(D)A、地理

B、历史

C、生物

D、数学

4、一个小工作周期的时间是?(C)A、一天的蒙氏时间 B、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C、完成一份教具操作的时间 D、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5、2岁—4岁属于儿童的哪一个敏感期?(D)A、动作敏感期

B、语言敏感期 C、细节敏感期

D、秩序敏感期

三、判断题: 1、8周---8岁属于动作敏感期

(×)

2、蒙台梭利教具具有目标孤立的特性

(√)

3、蒙台梭利中自由的概念是指身体上的自由

(×)

4、蒙氏教具是指蒙氏教室中用具的总称

(√)

5、蒙氏教具并没有错误控制的热点

(×)

四、问答题:

1、区域活动与蒙氏教学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答:

1、相同点:①

材料自主选择

工作都是动手操作

2、不同点:①

蒙氏教具需要示范

蒙氏教具更加精致

蒙氏教具更加吸引孩子

2、怎样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答:

1、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和平教育。

2、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对生命的教育。

3、蒙台梭利教育是美的教育。

纯正蒙氏教育 篇7

一、“精炼”孩子的感觉

案例:混龄区域活动开始了, 录音机中正播放优美的钢琴曲。中班和小班的小朋友在蒙氏线上进行走线游戏。彤彤走到小妹妹子怡面前, 拉起子怡的小手自我介绍:“小妹妹我叫彤彤, 你叫什么名字呀?”子怡看到姐姐邀请她, 高声地回答:“姐姐, 我叫子怡。”彤彤说:“我们两个一起做游戏好吗?”子怡高兴地跟紧了姐姐在蒙氏线上走线。

走线游戏——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这种蒙氏所特有的走线游戏, 培养了小朋友优雅的气质。在本案例中, 教师在小朋友走线的基础上, 采用了异龄幼儿自我选择和自我介绍的方式, 不仅达到了异龄伙伴初步的交流, 更体现了教师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让他们自主活动的原则。

案例:在混龄区域活动中, 姐姐笑笑带领妹妹佳佳开展“图形宝宝”的游戏。笑笑拿起一个三角形, 对佳佳说:“这是三角形。”佳佳接着说:“这是三角形。”随后, 笑笑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沿着三角形的边描摹了一圈, 递给佳佳重复做一遍。佳佳伸出两个手指慢慢地描摹了一圈。随后, 笑笑带着佳佳把所有的图形都认识和描摹了一遍。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3~6岁的孩子有特别的肌肉敏锐性。本案例中, 笑笑带了佳佳用手沿着实物外形描画, 这种蒙氏所特有的“立体敏锐感”使图形认知变得更容易。同样, 蒙台梭利非常主张混龄教育, 她认为异龄幼儿相互学习获得的互动效应往往超越于大人对孩子的教育。

二、间接干预, 等待成长

案例:宝宝和哥哥成成来到了数学区域, 他们开展数豆游戏。宝宝非常迅速地将豆豆分成了红豆、黑豆和绿豆。宝宝先数红豆, 然后配了7的点卡, 接着他开始数黑豆, 给黑豆配了8的点卡, 最后数绿豆了, 可找了好久没找到点卡, (其实宝宝把9颗绿豆数成了8颗绿豆) , 成成哥哥也帮宝宝数数, 也数成了8个, 他们发现只有一张8的点卡, 成成嘀咕道:“我们不会数错吧。”他带了宝宝重新开始数绿豆, 终于发现数错了。随后, 两个小朋友齐心协力将物数配对游戏做好了。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 虽然大孩子能对小孩子的行为进行一些纠正, 但遇到辩解不清的问题时, 大孩子也无能为力。这时教师提供具有“控制错误”功能的材料可以给孩子许多的帮助。在本案例中异龄幼儿将不同的豆分类并用点卡的形式表示豆的数量。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相对应 (只有一份) 的实物和点卡, 幼儿在操作中当遇到多数和少数的情况时“控制错误”达到了自查的目的。这些材料通常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孩子是否犯了错误。即使是不在同一年龄层的异龄幼儿, 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材料, 并很快建立改正错误的概念, 这样会使孩子走上不断完善的道路。

案例:混龄班的小朋友在开展“看谁滚的远”的活动中, 心心拿了一个球在砂纸上滚, 姐姐琳琳拿了球在木板上滚, 心心的球首先到达了终点, 他高兴极了。琳琳疑惑地看着球:“我的木板平平的, 应该是我先到呀。”琳琳不服气地说:“我们重来。”两个小朋友又重新一起扔球, 两个人都说自己先到, 互不相让。两人吵着吵着把球、木板、布扔得到处都是。我发现这个情况, 轻轻地捡起地上的物品放回箩筐里, 认真地看着他们的眼睛说:“玩玩具要安静, 物品要放到原来的地方, 懂了吗?”两个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知道自己错了, 重新拿起小球, 非常友好地重新开始比赛。

当幼儿在混龄活动中, 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行为指导。案例中, 教师针对小朋友的行为没有大声地训斥, 而是适当地运用动作提醒幼儿, 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 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另外, 教师还可采用直观正确、具有时效性的语言提示。

三、借助内在力量, 达到自主学习

案例:主题混龄区域《美丽的春天》在小二班开始了, 弟弟聪聪和姐姐嘉云开展“毛毛虫”的活动。游戏做完了, 他们来到柜子前换操作材料。姐姐嘉云说:“小弟弟, 刚才放在这儿的毛毛虫, 现在怎么不见啦?”聪聪也很迷惑:“对呀, 刚才是我们的毛毛虫放在这儿的, 现在怎么放了其他东西呢?”两个小朋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 小二班的洋洋来了, 他非常熟练地端起柜子里的托盘放到了另一个地方, 然后端起嘉云手中的托盘放在了柜子里, 他非常自豪地介绍说:“姐姐你看, 这个托盘上有个苹果贴花纸, 柜子上也有一个苹果贴花纸, 它们应该放在一起。”嘉云仔细地看了看, 真的找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幼儿营造学习的环境。蒙台梭利对教室设置是比较讲究的, 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我们在混龄区域活动中, 将活动室整体规划为数学区、语言区、手工区、科学区、音乐区。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每个活动区域贴有大小标志, 以小朋友手拉手的剪纸方式呈现, 引导幼儿知道可以有几对小朋友进入区域。在本案例中, 教师将操作材料都放在托盘内, 托盘上和柜子上贴有相对应的小图案, 方便不熟悉环境的异龄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能自觉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 创设有序环境可以使幼儿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活动出乎意料的好。小朋友做的每一件事瞬间都合乎我们的期望:他们非常和谐地相处在一起, 也没有任何的意外发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

案例:在混龄区域活动《我的故事》开展二十五分钟后, 许多小朋友出现了心情浮躁的现象:烈烈虽然和哥哥一起编小辫子, 但做一会儿就去看看其他小朋友;菲菲一边摆放五官一边逗弄边上的小朋友……不仅如此, 场面也非常的吵闹:小椅子发出了噪音、摆放东西发出了很重的声音。看到这些情况, 我赶紧播放一段音乐, 当小朋友听到音乐时放下手中的游戏, 围坐在老师周围。我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小朋友贴在另一个小朋友的心口听心跳声, 小朋友听得非常的入神。接着, 我继续邀请小朋友开展活动, 很明显他们开始逐渐改变自己:他们手拉手轻轻地走路, 放置物品在桌上也很小心, 各种吵闹声和心情浮躁的现象都没有了。实践表明, 小朋友对于这种“寂静”非常感兴趣, 蒙氏的“宁静之课”可以加强孩子的专注力。此案例在听听猜猜过程中, 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 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他们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安静。

纯正蒙氏教育 篇8

一、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蒙特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智慧与能力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的。秩序是各种物品与环境的关系,即每一种物品在环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幼儿天生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和追求(即敏感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特点创设有序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积极投入,形成有序活动的良好习惯。

1.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环境

蒙氏教育理论对教室的布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根据我园房间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将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以便减少幼儿活动时的互相干扰。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例如,生活区有喂小动物吃食物、夹乒乓球比赛、给娃娃穿鞋等所需的多种操作材料;语言区除了有幼儿看的图书,可供幼儿讲述故事的背景板和人物、动物指偶,故事拼图,还增加了一个有声玩具,可以让幼儿合作讲述、创编故事。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区规则,使幼儿自觉形成有序的行为习惯

布置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各个区域,然后带领幼儿共同制定入区规则并张贴在区角明显的位置。如“商店”里的物品玩后要放回原处,图书看完后要放好……为了加强幼儿的自律意识,我们设计了各种进入区域的标志牌,让幼儿挂牌进区。为了让幼儿养成游戏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柜子及活动材料上都贴上了相应的小图案,方便幼儿在活动结束时将材料有序地放回原位。同时,我们在区域内巧妙地根据地毯上的拼图做标志,提醒幼儿有序就座,避免了幼儿在活动中拥挤在一起、互相干扰。久而久之,幼儿不但在活动区中学会了遵守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自我控制游戏让幼儿养成有序安静的入区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既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如,写论文之前会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写作思路的顺畅。蒙氏教育理论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教育理论的特色之一。

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开展活动,在幼儿进区前,我们运用蒙氏教育理论的走线活动和肃静练习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走线游戏——这是蒙特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走线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状态。为增加走线游戏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着盘子、手持装着珠子的汤匙、平举的胳膊上放着沙包……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为幼儿进入区域后专心活动做好准备。

听听猜猜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我们有意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小溪的流水声、刮风声,让幼儿静静聆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听听猜猜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吹气娃娃游戏——让幼儿在优美轻柔的音乐中,模仿为吹气娃娃吹气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的腹式呼吸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对自己心境的控制。

实践表明,在做过各种自我控制的游戏后再进入活动区学习或玩游戏,幼儿往往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实现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深入地了解幼儿;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揣测他们的思维方式,即使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缺乏经验,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在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时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

1.语言提示

语言提示的方法因简捷、方便而经常被采用。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示语的艺术性。提示语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言语代替负向言语,如告诉幼儿“不要吵”,不如告诉幼儿玩玩具时要安静,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表演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作暗示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粉红塔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我悄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的积木时,我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了我对它的珍惜。我的举动影响了幼儿,在以后的操作中,再也没有出现幼儿乱扔积木的现象。

3.材料调整

当幼儿违反常规时,作为教师,我们都该首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幼儿不去遵守规则,是幼儿忘记了,是幼儿的自制力不够,还是材料等其他因素干扰了幼儿?如结构区的幼儿在活动中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玩具也被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材料太小、太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对材料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让他们改掉以往的不良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

在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巩固良好的常规。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说“你把珠珠穿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说“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如果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通过讨论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让幼儿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里的活动空间会因此变得比较小……这样,幼儿除了有更强的参与感,还能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自觉遵守。

上一篇:我为党建献计策下一篇:养殖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