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通用9篇)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篇1
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
●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这一点应当加以肯定,但是,它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
●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的利益之争,中国应当在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尽可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多的利益,并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制定中国会计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顺势而为的态度,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实现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中国会计标准的最终目的是贯彻、执行会计标准,因此执行问题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个制定得再好、再完美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会计标准,如果难以执行或者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不是一个最好的会计标准或者难以达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初衷,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当强化会计监管。
一、会计标准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内在要求
近二十多年来,不仅我国国内因执行坚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整个世界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乃至革命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正在日新月异的、超越国界的技术革新和互联网经济的支持下呈日益加速之势,这些会计环境变化方面的新动向,对会计的发展方向和会计标准的制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经济日益全球化要求会计标准国际化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及其令人瞠目的交易量和影响力,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意无意地纳入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欧洲统一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联盟等的建设,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已经在区域层面上向经济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发展是难以想像的;同样,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产生影响,如最近美国、日本的经济衰退,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前几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等都变成了世界性的重要事件,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企业从事对外贸易,需要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来评价其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信状况;企业到海外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债券,需要向投资者或者债权人提供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相应地,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有国际会计准则,但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制定的,并没有强制的约束力,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有自己的会计标准,这些会计标准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比如,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发现公司按照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的,而按照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是亏损的.。显然,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去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海洋石油等在海外上市,实际上已经碰到了类似的问题。这就好比在国际交往中,大家都说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语言,任何交流都必须通过翻译,这显然会对国际间的深入交流产生障碍,增加交易成本。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毫无疑问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自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的各个参与者也对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企业从事对外贸易,需要通过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来评价其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信状况;企业到海
[1][2][3][4]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篇2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市场经济地位
一、我国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 特别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如果要想最大程度的避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真正成为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竞争合作的重要力量, 就必须要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中。与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保障了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商业贸易交流, 甚至政府、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 减少对外贸易的损失,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
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显著提高,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周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各国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但这同时也打破了国际经贸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 引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甚至忧虑, 采取了一系列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设置种种壁垒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诉诸各种反倾销诉讼使中国企业在出口中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而中国企业在应诉中的成功率却很低, 主要原因是我国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多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 有助于提升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 防范经营风险
跨国公司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介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助于将外资引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国作于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 一直保持较高的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 对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游资的吸引也越来越大, 趋同则有利于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 引进更多外资。
(三) 有助于减轻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机构资本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 相当数量的有毒资产和不良贷款还有待消化。全球金融体系修复和改革尚需时日, 国际金融危机拖延了我国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的步伐,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还很多。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 总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经济主体, 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和监督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为经济主体实现其目标服务。因此, 必须注重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促进我国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进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化的措施建议
(一) 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国际事务
会计准则国际化实质上是各国利益的协调过程, 从国际互动方面讲, 为了减轻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所承担的负面经济后果, 使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体现国家意志, 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 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 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发言权, 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或者修订国际会计准则时, 能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和正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情况, 更多的关注我国的特殊会计问题, 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 降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成本。
(二) 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
要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应尽快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 只有活跃的市场, 才能促进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方式的恰当运用。我国不属于直接采用国际准则而是与之趋同的国家, 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 虽然我国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但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开始显现, 需要对会计准则公允价值问题作出回应。
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存在诸多问题, 其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可操作性、盈余管理、税收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就十分强烈, 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通过发展证券市场, 分散股权结构,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等措施, 可以促使有效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 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冯淑萍指出中国会计准则将与国际趋同[EB/OL].http://www1.jrj.com.cn/NewsRead/Detail.asp?NewsID=517375.html, 2009.
[2]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287288/2009114_xu981912274514119002.html, 2009.
[3]盖地, 刘慧凤.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J].会计研究, 2004, (3) :22-26.
[4]刘玉廷.就《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征求意见稿) 》答记者问.[EB/OL].www.hnczt.gov.cn.html, 2009.
浅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篇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国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背景
1.新会计准则的颁布。21世纪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
2.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具体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确定了实质性控制成为确定合并报表范围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接轨,及时揭示和披露交易决策的相关信息,引导衍生工具的有效运作,提高金融信息可比性和透明度。
3.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科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客观基础,而经济的全球化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使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成为必然,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成为必然,在这种大的发展形势下,逐步把会计国家化引向国际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资本市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所赖以生存的“基地”,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制约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而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又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强化剂。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多年以来,资本市场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正在不断地完善,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2.资本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一方面,在不断地制定和颁发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修订已发布的具体准则;另一方面,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然而各自的详简程度都不同,规范的对象一致但有关规范口径有出入,这会造成使企业无所适从的情况。
3.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会计准则最终是靠会计人员来执行的,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定位。我国会计人员存在最大问题是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现成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统一会计制度对各行业主要的经济业务部作出了会计处理示范,这样固然为广大会计人员减少了工作上的难度,但不可否认也在无形中束缚了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统一会计制度的负面作用。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和统一会计制度不尽相同,除需要会计人员熟知有关规定以外,还需要会计人员作出独立的职业判断,并据以进行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汲取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4.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上迈出了较大步伐,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为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1.積极参与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首先,我国应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IFRS制定中的影响力;其次,我国应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IFRS的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同时,还应积极向IASB介绍并推荐中国在准则制定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与IASB的工作项目进行广泛合作。
2.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提高我国准则制定水平
(1)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能否做到结构合理,实施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指导功能发挥得如何。从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看,尚无类似的理论框架。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只是对具体会计准则的目标、基本假设和基本准则的一种简单阐释,基本会计准则只是理论框架的一个雏形,其功能远不及西方国家的理论框架。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仍有必要建立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完善和评价现颁布的会计准则。
(2)增强会计准则应用的可操作性。新准则以原则为导向制定,这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发展阶段和会计人员的知识经验积累少、职业判断能力差等环境因素不相适应,造成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时无所适从。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新准则在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上不应偏颇,应该均衡,尤其目前发展阶段更要侧重于规则导向。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制定并下发相关准则操作指南(或讲解),提供职业判断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细则等,以提高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准则执行机制
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必须信赖于特定制度条件下相关部门的互动、沟通和共同演进。因此,我们应当全面梳理与新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需要修改的法律法规,财政部应建议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修订,使得新准则与法律、法规能相互协调,确保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
4.加强对会计职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及教育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篇4
根据联合国调查发现,全球有95%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这一比例更高。目前,我国大陆的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截至,我国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总额已达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8.6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因此,长久以来制约其发展的中小企业会计问题一直是管理当局关注的领域。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及其矛盾
(一)中小企业及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特性
中小企业可通过会计角度和企业规模角度两个层面进行界定。从会计角度出发,中小企业一般是指没有公众受托责任且需向外界提供通用财务报表的企业。从企业规模考虑,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并且,不同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不一样,在此不一一赘述。
同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会计具有以下特性:
1.中小企业会计目标体现决策有用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见,大型企业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结合。而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大企业的特征:权益资本构成单一、所有权经营权合一、经营规模小等,产生管理层受托责任的情形极少,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目标应体现为决策有用观。
2.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特殊性
管理主体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主体一般与产权主体相同,即业主对会计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内容方面,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内容较为简单;管理方法应用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使得一些较为专业和复杂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受到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会计领域的两个主要矛盾
第一,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与其会计信息披露不合理存在矛盾。
由于会计目标的不一致,使得一般会计准则之于中小企业就好像一双特大码的鞋子,如果强制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执行,对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且会造成会计超载、信息失真等众多问题,不仅会使编制财务报表的中小企业叫苦不迭,而且报表的信息使用者也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市场监管失效。
第二,会计信息国际化需求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滞后的矛盾。
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媒介作用将更加突出。根据WT0规则要求,我国市场将更加开放、改革将更加深人、决策将更加透明。尤其是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别、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普遍享受国名待遇,并按照国际惯例从事生产和交易。中小企业需要走出国门时,需要面对重新整理财务报表、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压力和不便。而由此造成的国际市场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妨碍了国际市场的信息使用者例如跨国公司母公司、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即时便捷地获得信息,另一方面也局限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它们无法提供简明可靠的会计信息,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
因此,制定一套单一的高质量、可理解和可执行的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可谓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借鉴价值
(一)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
近年来,各国都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作为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者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为制定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最佳选择。对此,IASB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于2000年7月日内瓦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稿。9月,ISAR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各国专家围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指导思想、必要性基本框架、中小企业的分层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取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J
2002年10月,ISAR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9次会议上,主要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工作组针对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综合考虑其他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标准的基础,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普遍意义的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最终IASB取得了重大突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定出一套全球通用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IFRSFORSMES),并于7月发布该准则。
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IFRSFORSMES)是一套为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而制定的独立准则,相对国际会计准则完整版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其规范约只有完整版的10%,需要披露的事项从3000项缩减到300项。在制定过程中,IASB“以原则为基础”,旨在使全球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与IFRS接轨,让会计处理标准化,同时基于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提供信息使用者易于理解且可信赖的财务报表,使之能在统一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能够最大化的适应各国本土国情。
(二)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从2000年开始提出构想到20正式发布,IASB在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向全球广泛征求意见。IASB成员囊括了执业审计师、财务报表编制者、使用者、学术权威,还成立了由40位专家组成的准则制定小组,为IASB提供建议。此外,IAS还举行了50多场圆桌会议和研讨会以获取直接的反馈意见。准则草案也经过了20多个国家100多家中小企业的试点。同时,IASB还设置了三年一次的修订,以便使之更加完善。所以,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和完整性。
同时,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也具有极高的适用度和针对性。原因如下:
1.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是为广大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准则。其大量减少了财务报告中没有必要披露的项目多达90%。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数种会计处理方法中,只要求企业采用较为简单的一种,例如准则提出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折旧模型,会计处理方法的简化降低了对财务工作者的要求。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于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3.4%的受访者认为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已将会计处理简化且适合用于中小企业。29.3%受访者认为将减轻财务报导负担;21.2%受访者认为采用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能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取得更具比较性的财务报表。
2.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能够有效应对会计国际化的趋势。众所周知,会计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单纯的区域协调已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日趋迫切的国际化需求。依照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财务报表中提供具有高质量、透明、可比的信息。举一个例子来说,在中小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上,大陆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要求核算其资产减值损失。这既无法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正确了解企业资产信息,同时又和国际上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组、商誉等减值以及可回收金额等指标给出了具体的确认、计量、披露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还能够增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使中小企业会计处理与国际接轨,满足会计信息国际化的需求。
三、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对制定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借鉴意义
参考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原则,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时需遵循以下要求:
1.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中小企业遵循准则带来的未来收益应该大于所投人的成本。具体来说,该准则的制定必须在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减轻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之同进行平衡。据IASB统计,全球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5%以上,它们对高质量、易理解和可执行的会计准则有强烈的需求,但却受制于实施完整版IFRS的纷繁复杂。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应有助于中小企业降低会计准则遵循成本、提升融资能力。
2.实现强制性原则。强制性原则是指符合条件的主体如果已经选择了该准则,就必须完全遵循该准则,不允许主体选择对某些事项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对其他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比如说,如果合并集团中的子公司选择了按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则必须完全执行该准则,绝不允许混合使用企业国会计准则。
3.达到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制定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应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性和目标,有选择性地简化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原则性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满足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如每股收益信息和分部报告信息的披露,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并没有必要披露这些信息。在不改变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对列报和披露原则进行有选择性的简化,从而使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4.满足可比性原则。因为中小企业现在以及今后都将面向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应注意保证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可比性。
会计标准国际化若干理论的研究 篇5
摘要: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会计标准国际化方面已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内的会计标准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这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是未来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课题。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的利益之争,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标准 国际化 含义 思考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一方面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我国在会计制度改革时,考虑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及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改革的力度相当大,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最新成果,做到了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改革后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基本实现。下面主要就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化博弈 篇6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演化博弈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据统计,目前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但这是否意味着2011年将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的终极,此后各国围绕财务报告准则的利益之争将会终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成为唯一而稳定的协调组织,我国2011年后也将严格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并完全通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参与会计协调,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个协调的、动态的、多维的和不断演化的过程。曲晓辉(2001)提出,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系统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的。世界各国由于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会计环境大相径庭,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由此而导致趋同的成本很高,过程也很漫长(冯淑萍,2003)。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趋同的“相互承认”、“大国主宰”、“国际趋同”和“趋同后的等效” 四个不同机制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进一步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和角色转换提出建议。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化
博弈分析与经典博弈一样,演化博弈也必须存在一个博弈框架。这个博弈框架主要指博弈的结构和规则,所不同的是演化博弈总是在特定的博弈结构和规则下进行的,特定的技术和制度条件决定了特定的博弈结构和规则。
(一)相互承认机制
回到会计国际趋同的初始状态,即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双边会计相互承认机制的研究。一种情况是如果相互承认机制是以否定掉了会计国别之间的差异为前提,那么会计准则“本国特色”将被消除,这很难被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大国所接受。正如在IASC的发展过程中,有人提出过多重确认法,即如果A 国公司投资于B 国公司, 而B 国公司也投资于A 国公司,那么,AB 两国分别承认对方的会计准则。这一协调方法的提出,立即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大国的反对。因为,美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关系,如果都采取多重确认法,那么这种会计协调就等于零。因为,他们是两个会计方法基本截然不同的国家,多重承认是无效的,也不会有成果的。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互相承认机制保留因政治、法治和经济环境所引起的国别间的会计准则差异,那么盲目的认同必将导致各国为争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利益而机会主义行为泛滥。通过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当国际资本市场上存在多套不同的会计准则,而因为文化、政治、法治等因素的差异,一国很难对另一国的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监管时,则无法有效避免各国放松本国监管的本能冲动的。参与博弈的各方都会意识到在对方严格监管自律而自己放松监管时所获得的巨大好处,以及对方放松监管而己方严格监管自律时将蒙受的损失,因而最终形成的是博弈双方都选择放松监管的纳什均衡。即使是在短期内能够维持脆弱的互相承认平衡状态,机会主义或其他因素也会很快将此不稳定的均衡状态破坏掉。
(二)大国主导机制
上述博弈分析是基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参与国实力相当、特征相同,但这很难贴近现实。通过经典的“智猪博弈”模型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大国与处于绝对劣势的小国之间的博弈分析,我们发现,要想通过大国来主导制定公平、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不可能的。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改组为例,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 个理事中,尚有4 个理事(马来西亚1 个席位、墨西哥1 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 个席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 个席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但是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共14 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1 个席位,大部分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占了7 个席位),发展中国家声音微弱。即使是为了广泛听取世界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意见和建议而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在其总共49 个席位中,美国就占了10 席。
可以预料,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点和内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标准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当然根据演化博弈的思想,现实中的博弈双方间的博弈行为是不断深化和协调的,欧美之间也并非时时行动一致“美化”和“欧化”之争,会将双方重新带回到国际趋同选择的双边博弈状态,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将会带来另一方行动的改变,并最终影响着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和利益分配格局。而且,大国的垄断博弈均衡也会随大国内部的博弈局势变化而变化。
(三)国际趋同机制
演化博弈范式推动传统博弈论向前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引入突变机制将传统的纳什均衡精炼为演化稳定均衡。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一个既定的创新突变机制来看待,结合演化思想,国际资本市场各参与国就会计准则趋同的博弈最终结果是,参与各方都会选择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策略,这一均衡的实现是路径依赖的而且具有累积和加速效应,即当参与趋同的国家越多,其收益的累积效应就越大,而不参与趋同的损失累积效应也会越大,均衡实现的稳定性就会越强,与其他均衡的竞争性也就越强。这一点与现实是相符的,IASC 1973年成立时的会员代表为9 个国家、16 个会计职业团体,到2000年底改组为IASB时的会员代表迅速扩大为112 个国家、153 个会计职业组织。
演化博弈范式推动传统博弈论向前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引入选择机制和扩散机制建构复制者动态模型。在欧洲,欧共体颁布的第4 号、第7 号指令 就是这一模式的具体阐述。在北美, 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三个国家的会计师协会也制定过二至三个会计合作方案,充分体现了会计准则区域性统一的发展趋向。另外, 南美以及东南亚各国也在积极地朝着会计准则区域协同的方向发展。所以,会计准则的区域协调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至少可以成为国际协调机制出现缺陷时的一种替代选择机制和权力重新分配的代理机制。
(四)趋同后的等效机制
演化博弈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否定“终结”的思想。由于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完全趋同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趋同只是基础,等效才是目的。按照欧盟委员会于2007 年12 月发布的“关于建立认可第三国证券发行者采用的会计准则等效的机制规则”正式对会计准则等效所作的定义,即如果投资者根据以第三国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和根据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对证券发行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相似判断,并且很可能会做出相同的投资决定,那么就可以认为第三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效。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这种“等效承认”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演化的更高一阶段,是以趋同的国际会计准则为“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的。
同样,等效机制其实也是对趋同机制的一种替代,使参与各方的博弈又回归到双边环境下,只是博弈的平台是搭建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之上。从经典的对等博弈来看,等效认同机制可能首先会在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发达国家内部进行。同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的利益保护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欧洲统一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会计的区域协调不断发展,相信会计准则的等效机制也会在区域协调机制中不断扩散。
三、启示与建议
关于上述四种机制的“创新”、“选择”、“扩散”、“替代”的关系,按照演化博弈思想,创新是多样性的生成机制,为会计国际趋同提供了不断向前演进的动力,而选择则是多样性减弱的机制,它通过某种标准来判断各种演化机制的适应性,选择适应性高的演化机制,淘汰适应性低的演化机制。参与者明智的选择策略,是其对社会经济环境良好的判断能力的集中体现。
扩散描述了创新是如何被复制和采用的过程,所谓扩散是指创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段时间后被社会成员知道、接受和采用的过程。当然,扩散过程会受发起成员和跟随成员能力大小的影响,也受到路径依赖的约束。当前会计国际趋同已经进入等效机制协调阶段,如何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合作,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将是会计国际趋同新的历史阶段下,我国参与国际趋同机制进行“策略先行”选择的又一次机遇。它既有利于我国顺应会计国际协调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提升会计国际趋同演进中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会计 研究, 2003(12)。
[2]黄凯南。演化博弈与演化经济学[J].经济研究,2009(2)。
[3]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 篇7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问题,对策
引言
就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国际融资、国际投资的发展不断加快,会计国际化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会计就是一种技术方法,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反映与管理,其在每一个国家中的应用范围均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相似性。现阶段,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管理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而言差距较大,因此应当充分重视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对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建立一个适应中国基本国情,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会计规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实现,促进中国会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与必然性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态势,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已基本上形成,而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国家,必然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入国际市场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趋向于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会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中国会计在行为准则、行为理念等多个方面应标准化。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的建设逐渐加深,其发展呈现一个日益加强的趋势,例如,现阶段中国沪深交易所已经有了诸多上市公司,还有很多注册地在其他国家的中资公司,而且均已成功上市;同时,中国多家企业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等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中的融资规模逐渐扩大,因此中国企业应当根据国际惯例向国际债权人、投资者提供一个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债权人、投资者等相关者的利益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保证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管效果,所以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必然走向国际化。
一个国家的会计发展格局,主要由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决定。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会计准则由最初几项简单的准则逐步延伸为一个较为健全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诸多心血。中国自1986年就已经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事业发展的基准,大力推动会计改革;中国财政部门从2001年起陆续制定了一批具体会计准则,并于2006年就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重新发布,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进行着完善与修订,对于修改较多的准则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完全是重新制订。在会计要素定义、关联方披露、资产减值、核算基本原则以及收入确认等多个方面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当前,中国财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会计准则》在各个方面逐渐趋同于国际惯例,重要方面基本上与之一致。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
(一)国际协调不一致
现阶段,与国际惯例相比较而言,中国会计制度以及实务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会计事业与西方会计事业的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育因素。教育状况、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实务; 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普遍高于中国教育水平,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而中国属于发展国家, 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较大,因此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且中国新的会计制度、准则的实施时间较短,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处理方式。同时,中国在研究西方会计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导致中国国际会计教育水平偏低。(2)经济因素。会计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经济,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均会受到中国政府的过度干预。(3)政治因素。会计模式主要由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决定。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主要以公有制为主,因此会计事业的发展会受到政府行为的巨大影响,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主要以私有制为主,所以维护资本者的权益、私有财产是会计体系的基本要求。(4)法律因素。会计事业的发展会受到法律环境的直接影响,会计体制主要根据法律进行制定。
(二)盲目照搬国外经验,会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中国会计从业人员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时,容易出现盲目照搬现象,例如,会计从业人员在一些会计交易事项上,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翻译成中文应用,并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导致会计准则在借鉴、应用的过程中,一些内容与中国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只能依靠疑难解答、规定补充等一系列形式进行弥补。同时,中国会计国际化需要充分考虑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是否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中国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教育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以此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而且会计专业人才的数量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会计国际化造成了阻碍;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初,中国通过高级会计技术职称考试的会计专业人员大约有10万人,而注册会计师行业30多万从业人员中大约有9.5万执业注册会计师,而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会计教育工作人员大约在1万人左右,由此可见中国专业会计人员较少,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中国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国际协调的参与,构建健全的会计概念框架
会计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当、经济背景类似的国家合作,通过与这些国家开展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地位,以此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改组之后对自身提出的高标准技术任职资格条件,中国应当针对性地培养国际会计专家,重视经过国际会计准则、内容的专家会计人员,组织实务界、学术界的相关人员一同对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以加强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具有的发言权, 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处的地位,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充分重视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从而找到一个有效解决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方法,且此解决方法在国际上均认可,以此降低中国会计国际化协调过程中的成本。
中国还未建立一个健全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对于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国在会计环境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应当重视建立一个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符合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还要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协调,以此简化会计协调的过程,确保会计协调的顺利进行。同时,中国企业应当重视企业管理层及时、真实、充分公开财务信息意识的增强,使企业管理层能够真正意识到企业质量提高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政府部门也应当给予证监会更多的监管权力,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行为。
(二)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重视国际会计人才 的培育
在促进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充分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与实际发展情况,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时严禁盲目照搬。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均不同,造成会计方法与会计原则的适用性也不完全相同。会计准则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中国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以中国会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国际化,更不可忽略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特色,应当正确处理中国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基本国情、特色之间的关系,借鉴与吸收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中有价值的成分,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目前急需9万名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因此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应当充分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强,强化会计教育改革,提升会计教育整体水平,在会计教学方法、会计教材、会计教育组织形式等一系列方面应当逐渐趋向于国际化。截至目前,国际会计准则新体系已经产生,中国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将国际会计准则当作会计教学与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教学国际化并不仅仅只是对国际会计准则条文进行重述,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国际会计准则所蕴含的理念与原理的讲述上,这些理念、原理要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就中国国内会计教育而言,不仅要完善高等教育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与会计专业人员培育模式,加强注册会计人员社会责任、职业操守以及专业技能等一系列方面的培养,还要重视会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会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例如,中国财政部门制定并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所提及的要求,从2010—2020年期间,培养一支乐于奉献、富于创新、规模宏大、高素质以及结构优化的会计人才队伍,巩固中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
结语
浅析国际会计协调现状及问题 篇8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 协调 差异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各国经济的运行方式逐渐趋向于一致。由于会计对经济利益的分割和体现作用是独特的,使得世界各国都在利用会计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又由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背景的不一样,又使得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区别。这在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消除会计之间的现实差异,来促进其一致性,从而提高国际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为资本的合理配置、市场风险的降低和资本的筹集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持。
二、国际会计协调的概述
首先,国际会计协调并不是国际会计的标准化过程,而是使各国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逐渐靠拢的一个过程。其次,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达到可比性与可理解性是国际会计协调的目的。再次,国际会计协调世界各国参与并共同协商出来的结果,它是建议性的不是强求性的。
(一)推行国际会计协调依据的原则
缩减和消除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是国际会计协调的主要任务,这就决定推行会计协调时依据的原则应包括:首先是协调合作,应基于各国互相协调的基础上对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选择和调整,从而达成共识。其次是求同存异,应立足在各个国家现存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的,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准则。最后是统一性与选择性并存,统一是基本要求,但由于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可以依据某一要求,针对某些会计业务制定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二)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
国际会计协调不是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一些机构或者组织促进其发展的,这些机构包括:国际性政府间机构如: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专家工作组;区域性国家联盟如:欧洲联盟;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如: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民间性国际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以及区域性会计师联合会。
(三)国际会计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国际经济交流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交易双方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一致性需求加强。国际资本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范围内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的存在差异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对信息有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网络会计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
三、国际会计协调面临的障碍
近年来,虽然国际会计协调参与者不断努力实现国际会计协调,但是国际会计协调进步的步伐有些滞缓,主要原因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阻力和障碍。这些阻力和障碍主要有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的不同
经济因素具体包括一个国家财政能力的大小、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是否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经济运行方式有效与否等诸多方面。各国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不同程度上受其自身经济因素的影响。纵观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会计准则是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完善起来的。比如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因此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为了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并在服务于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经营能力有限很难去进行国际协调。所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影响会计准则发展甚至是国际协调的重要因素。
(二)广泛的财务信息使用群体使得信息需求各异
不同的使用群体需要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而提供的信息不同就会造成会计协调的障碍。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受到了国家广泛的调节、干预和计划,使得企业国有化成分占很大比重,银行成为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的主要依靠,这种经济体制环境决定了其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状况,并注重保护和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私有制企业占据绝对优势,虽然股份有限公司在数量上占少数,但是在各类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中占了较大比例,证券交易市场极为发达,这种经济体制环境影响了投资者和债权人日常经济决策,其中尤其是注重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成为美国会计制度的主要目标。
(三)争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制度。这些国家企图尽自己最大可能去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甚至全球的经济。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情况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想拥有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而联合国想通过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来增进和保证发展中国家利益和管制发达国家。这就产生了分歧。总而言之,这就产生了分歧参与者都力图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发挥其作用,从而影响了会计准则协调的进程。
四、解决国际会计协调问题的主要途径
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鉴于以上国际会计协调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分析,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以促进国际会计协调的快速发展。
(一)加强国际会计教育
培养熟知国际会计的高层次的人才。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会计行业的认识、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理解与判断以及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能力受到会计教育水平的高低、职业者专业能力的高低的严重影响。加强会计人员日常学习比如国际会计、国际税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以及西方会计等的机会,提高职业会计团体的能力,从而为遵循国际会计准则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术指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疏通工作等。
(二)加强单边协调、双边协调和多边协调
单边协调,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或影响的情况下,一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而主动采取的协调活动。双边协调,是指两个国家会计制度的之间协调,通过沟通与协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对于单边协调,双边协调能够十分好地推进两国之间在诸多方面达成一样的意见,仅靠单边协调和双边协调还是会存在问题,有可能会产生新的会计区别所以还应加强地区多边协调,采纳不一样的协调办法,尽力向某一既定方向靠拢,以达到各国能够承受的规范。
(三)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协调
通过各国专业组织机构在各国间经过协调、商讨和共同努力,确立能适应各国实际情况的会计实务规范,缩小各国之间的差异,使会计和财务报告趋于标准化。比如欧盟组织制定发布一些“法令”、“指令”和“推荐书”,在各个成员国内进行会计协调,积极参与新会计策略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会计协调是建议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和减少会计国家化现象,建立和增强会计国际化的特征。要想促进国际会计协调发展,需要通过各国的努力和协商来实现。国际会计协调需要一个过程,这要求各方能通力合作,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吴海波.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J].集体经济·财务管理,2010(28).
[2]靳春霞.对会计协调的认识与思考[J].当代财经,2012(1).
[3]唐梦.国际会计协调之我见[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1).
国际金融框架与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篇9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持续高涨和一系列的国际危机相继爆发,使得人们感到,国际实务方面的重大缺陷既了国际金融框架和全球市场体系的规范、效率、安全和稳定,也影响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为了改善国际会计实务,有必要在和国际金融框架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充分重视、积极研究和尽快解决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金融框架中的实务权威性和实际约束力。
一、国际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意义和作用
现有国际金融框架的资源基础是国际金融资本,其资本实力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而且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市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不是联合国,而是控制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西方七国集团的首脑会议。东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处于国际金融框架的决策高峰的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于10月发出了要求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承认国际会计准则的呼吁。
会计直接承担了管理和监督微观经济实体的有关重要职责,因而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全球化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影响。经济和金融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在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也就是在适应和满足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和金融业务的实际要求的曲折和进步中发展。与其他的国际经济活动相比,国际金融活动更为突出和集中地体现资本运动、资本化和资本运动全球化的实质性要求,更加需要准确、真实、可靠、可比的会计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运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金融的发展对于国际会计的发展有更为直接的需求,是国际会计发展的更为直接的推动力。国际会计可以一方面减少国际经济生活和国际金融活动的风险和曲折,一方面促进国际经济运行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和效益,从而保障和促进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全球统一的资本市场,需要资本运动的全球化和跨国性资本所有权个人化的有机结合。没有国际会计准则,或者是只有准则而没有实务权威性和实际约束力,这样的有机结合就没有基础,更不可能形成全球统一、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国际会计信息系统。于是,一个全球统一、高效率、低成本、资金容量和流量空前巨大的资本市场也就难以出现。
跨国性和国际性的微观经济实体集团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国际会计对于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以及其框架体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其业已发生的积极影响在于达成和促进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活动中的财务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为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中的投资、贸易和信贷建立信用基础并提供决策信息,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规范、效率、安全和稳定。
但是,由于美元具有的世界货币主导地位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美国会计准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举足轻重。而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金融业务和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则缺乏权威有效的保障,在实际中主要依靠各国的跨国公司和自愿采纳,实务权威性较为有限。会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缺乏国际公认和统一有效的原则和标准,使得会计信息跨越国境的处理成本提高,传递效率与内涵清晰度降低,不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分割状态和统合难点
的国际资本市场,实际上不是一种高度有机统一的国际市场,而是由各自为大并吸收外国公司上市的各国资本市场所组成的一种国际拼板市场,存在着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统一的一些重要裂缝。例如,公司要得到和保持在外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资格,必须向该资本市场呈交根据该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这种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制度,以遵守东道国会计准则作为各国资本市场的跨国准入条件,在实际上分割了国际资本市场,从而也限制了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效率。全球统一准入条件等市场管理基本制度的国际资本市场始终未能出现,以这样的资本市场为基础并服务于全球化经济的国际金融框架也尚未形成,除了还有其他的复杂原因之外,国际会计准则的实务权威性不足以统一或取代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各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制度和标准不衔接,市场准入条件尚未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障碍。
由于欧洲包括伦敦在内的国际金融市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得到恢复与发展,加上近二、三十年来美元的地位逐渐发生微妙变化,发展家的国际金融市场陆续形成、逐渐成长,国际会计准则应运而生,逐步发展。近一两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的实务权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距离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基本要求还有差距。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要真正地上一个台阶,首先要看美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与此对应,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具有全球统一的实务权威性,首先有待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与接纳。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在美国发生资本市场会计危机之前完成的机构、制度和准则的大幅度调整,仍未能达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基金会对于会计准则质量的要求。而且,从美国有关方面的角度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在质量上明显低于美国会计准则。从表面上看去,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水准似乎才是美国资本市场承认国际会计准则的实务权威,从而进一步统一准入条件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对外开放的前提。
引人注目的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两年实行调整并大幅度靠拢美国会计准则的同时,美国有关方面为了巩固和更好地发挥美国会计准则在本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关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公开大讨论。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加强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力度的一些建议,却未能说服美国国会。不久之后,从安然公司与安达信会计公司涉嫌串通的假帐事件,到世界通信公司似乎瞒过了安达信会计公司的假帐事件,一系列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使资本市场会计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华尔街股市指数在这一次资本市场会计危机的高潮中持续下落,美国经济衰退后的复苏,在经济基本面状态似乎良好的情况下,却面临着再次衰退的直接威胁。在野的`民主党为此发难,执政的共和党开始担心由此造成中期选举的失利。为了应对这一场资本市场会计危机,美国政府和国会不得不采取应急和减灾措施,加快推出对公司会计业务加强监管的公司会计监督法,并抓紧动用刑法严惩造假舞弊有关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发动了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影响最深远的美国商业行为改革”。与此同时,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美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已经成为维护和稳定美国资本市场的一项迫切议程。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际金融框架和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明确,大家在质疑和思考这种资本市场会计危机的发生原因和整治措施的同时,一方面越来越看清:国际会计准则继续发展并取得实务权威性,是资本市场全球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一方面又不得不担心:国际会计准则是否比各国的会计准则更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防范市场会计危机。
三、国际框架与国际准则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
国际金融框架与国际会计准则,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但是却又相辅相成的专业领域。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强了国际金融框架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密切联系。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实务权威和普遍遵守,前提是要有国际金融框架的自愿接纳、正式承认,并且需要形成有效的保障。在国际金融方面,人们非常重视国际金融框架的变化、调整和进步。在会计学方面,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发布、实施和修改。本文认为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还有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走向。
国际会计业务活动的,必须适应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运动的客观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相比较,国际会计业务活动的发展是一种国际经济生活中而然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本身当然也要反映国际经济、国际金融乃至国际资本运动的自然和客观需要。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必须体现为一种具有国际公认性的专业,而这种国际公认性必须依赖于其制定和发布机构本身在人员构成、资金来源和工作程序等方面公认的国际独立性、国际专业水平和国际透明度,因而必然是一种因素及国际和各国的人为因素更多的事态发展。总之,国际会计的发展服务于国际金融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则更为明显地受制于国际金融框架的发展,而国际金融框架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也必须要有国际会计信息服务的支持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专业保障。这样一种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逐步接纳和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历史过程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四、资本终将确定自己在国际金融框架中的会计信息标准
美国会计原则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力,依赖于美元和美国资本市场对于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和世界贸易的影响力。反过来说,美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实务权威性,同时也维护了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元的国际强势地位。合起来看,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国会计准则这三个支柱,支撑着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强势地位。这种三柱支撑的强势地位,形式上显然比依靠强势货币的单一支撑更为稳定。但是在实质上,人们已经在这次美国资本市场会计危机中首次看到了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同时摇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财务会计基金会在国际活动中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在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从无暇一顾转为积极参与。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得到长足的恢复、进步和发展,发展家的发展和新兴资本市场的兴起,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全面瓦解,使跨国投资、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的统一潜力得以进一步发挥,各国经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既合作又竞争、以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前景进一步明朗。美元、欧元和日元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制已现雏形,美元地位的相对下降,美国资本市场日益感受到来自伦敦、东京和法兰克福的竞争压力。然而,综合美方处理资本市场会计危机的能力和表现,及其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近年来改革的重大影响,又说明了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和美国会计准则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分别在国际货币体制、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会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应当看到的是,在加强金融安全合作和加强国际金融框架建设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保险监管国际协会和金融稳定论坛等几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近几年来积极和密切的协商,已经于3月26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金融稳定论坛第三次会议上,明确地将国际会计准则列为关键的的国际金融准则之一。金融稳定论坛是一个国际论坛,不同于国际合作的决策机构,对于国际金融框架并没有实际约束力。但是,其表态向世人展示了论坛成员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立场。对此,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作出了积极的回应,重新调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大幅度修改和加强了原有的国际会计准则,并且通过国际会计发展论坛去探讨国际金融框架。
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会计组织的这一呼应姿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历史潮流,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同。其中,美国财政部已于6月25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的主要国际金融准则之一、与本国的有关准则对照列入自己的互联网页。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关是证券交易委员会而不是财政部,该部这一动作对于美国资本市场没有实际约束力,因而既不代表、也不预示美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但是可以视为美方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表示的一种肯定态度和积极姿态。与美方的态度相比欧洲方面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更为积极,业已通过欧盟的法律程序,决定从开始在资本市场上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财务报表。
以上情况和分析说明,国际舆论公认国际会计准则属于国际金融准则的范围之内,从而是构成和运行国际金融框架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国际金融框架是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的经济环境。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能否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框架的要求,从而得到必要的支持,则取决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框架的发展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市场会计危机爆发以来的美元走势疲软、美国市场恐慌和美国经济衰退压力增大等情况说明,美方从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战略角度,似有必要重新考虑对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框架和国际会计准则提供新的更大的实际支持。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推荐阅读:
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化博弈的论文10-22
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变革10-22
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06-02
会计准则问题思考10-08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问题10-02
新会计准则几个问题06-18
会计准则的性质05-27
会计准则的实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