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通用10篇)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特值法代入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 ×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 ×c 】 重点强调 除法:除法性质:a ÷b ÷c=a÷(b×c)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
限小数。第三单元平均数
15、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和÷个数)平均数处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是所有数都要参加计算——包括0.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6、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在省略乘号的时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7、a ×a 可以写作a ·a 或a 2,a 2读作a 的平方。2a表示a+a 化简求值
18、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的作用: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数量关系式:
(1)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3)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5)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6)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7)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8)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检验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4、公式: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变式: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4)三角形:面积=底×高÷2 变式: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S=ah÷2(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变式: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字母公式: S=(a+b)h ÷2
2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大于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画高
2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7、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剪拼
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 整理与提高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0 5
0
0 1
前2位表示省
第3位表
第4位
最后2位
(直辖市、自治区)
示邮区
表示县(市)
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位3
0 5 1
7 8 0 3 0 1
0 0 1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36、时间的计算 直接相加减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2
一、视频制作:操作、感悟、表达训练, 积累经验
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理解基本概念, 积累学习经验, 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准备。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直观形象的案例、丰富的操作感悟、规范的语言表达练习是微视频制作的基本内容要素。作为低年级学生的自学材料, 微视频的制作应更加关注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 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微视频的时长在3分钟左右为宜。同时, 学生的课前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因此视频内容的选择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以“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为例, 教材编排了“停车场”这一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将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视频, 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指导初步认识和理解“从左往右数, 从右往左数”以及“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 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动作进行思维。因此,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抽象的讲解还不足以使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里的智力活动。操作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不仅必要, 而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和训练的形式。通过视频指导学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 根据提示摆一摆, 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本教学内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课前检测:汇报、练习、操作, 把握学情
一般而言, 教师是通过学生自学后的网络讨论和交流、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来实现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的检测, 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度。
学生对视频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与教师的预期存在着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检测情况适时地对教学进行调整, 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巩固和训练, 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偏差。课前检测可以以口头汇报、书面练习和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展开。“口头汇报”活动以“通过微视频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开放的提问形式来展开, 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空间。
“综合练习”以书面形式出示, 用以具体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留在纸面上, 作为课堂讨论的有效学材。在“几个和第几个”的课前检测中,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
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较少而产生的对检测题理解方面的困难, 笔者安排了一位识字较多的学生读题, 并让读题的学生说一说“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吗”, 引导学生对“从左往右”“从右往左”和第 (3) 题中基数“三”的关注。学生对第 (3) 题的解答出错率最高, 大部分学生无法按要求准确圈出糖果, 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本课学习的负影响。可以选取圈错的学生练习进行集体讨论:“他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最后以“我们应该感谢S同学, 他又一次提醒我们, 读题要仔细, 不仅要看清楚数的方向, 还要看清楚是‘几个’还是‘第几个’”,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注。
采用操作活动形式进行检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还是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中, 笔者设计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戏。游戏以学生动手摆糖果、取糖果的活动形式展开。学生每人准备红、黄、绿、蓝、紫五块糖果, 先让学生根据PPT的文字提示摆糖果 (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体重点强调“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 , 然后根据教师的指令取出相应的糖果, 如:“从左往右数, 第三块”, “从右往左, 取两块”……
课前检测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鉴别, 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诊断。现场检测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 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根据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和在家长帮助下的操作活动而设计的口头汇报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精简概括;综合练习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而精确的定位;动手操作既是学习经验的唤起, 又是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的练习与考查。
三、课堂教学:对话、探究、合作学习, 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微视频的学习, 学生已经积累了“数”的经验, 掌握了从不同方向数数的方法, 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初步建立了基数与序数的概念。对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对相关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相关经验有了适当的积累,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就有了方向, 猜测就有了依据, 学生更容易掌控课堂学习的方向, 奠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几个和第几个”一课的课堂学习阶段, 笔者设计了“猜猜我有几块糖”这一拓展应用活动。
活动以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通过“摆”“画”和“算”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较弱, 因此, 教师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摆一摆’, 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 还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 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既为学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 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发挥空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成。”“翻转课堂”以视频学习的形式, 为学生课堂对话和生成提供了经验基础和话语体系, 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导课堂。对话、交流、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凡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留在课外, 凡是需要集体讨论、可以通过同伴讨论互助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是“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依据。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3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亲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活动导入:
将两条半透明色的长方形色带交叉叠放(宽度不同)
思考:1)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
2)观察交叠部分图形边的特征。
2、新授:
探究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学生操作活动
(2)展示学生交叠出的不同情况
(3)交流交叠部分图形边的特点
(4)揭示定义: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
(5)出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板书课题)
(6)跟进练习:判断下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7)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法
探究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还有什么特征?
(2)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学生动手验证猜想(P61 试一试①)
(4)学生交流验证方法
(5)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
探究三:透明色带交叠还可能出现的情况(P60 例2)
(1)将两条长方形透明色带交叉叠放(宽度不同)重点探讨垂直交叠的情况。
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小结:邻边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
(2)将两条长方形透明色带交叉叠放(宽度相同)重点探讨垂直交叠的情况
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小结:邻边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形。
探究四:探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观察表格中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2)用图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师特殊的长方形。
跟进练习:辨析:“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3、巩固练习
(1)猜图形
1)出示被两张纸遮挡的四边形。
师:现在你能确定它是什么图形了吗?
(2)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4、小结作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下词语解释[范文] 篇5
勤奋自学成大器
鹅毛大雪:形容雪下得很大很猛。
火冒三丈:形容愤怒到极点,怒气特别大。训斥:用严厉的话语教训斥责一个人
琢磨:1.琢和打磨[玉石] 2.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3.思考;研究 寒冬腊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全然不顾:完全不顾及其它事物。比喻一般指专心地做某事。
挥汗如雨:挥下的汗像下雨一样,形容汗水多.光彩夺目: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其中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光芒四射: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也比喻声势显赫。
1、鲁迅与时间
遗产:是某人在临走时用口或子留下的家财,财富 繁忙:事情多,没有空闲 任务或者工作多
凌晨:1.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天快亮的时候 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勤勉:努力不懈;勤劳不懈勤勉好学努力不懈 懒散: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
悔恨:对某件事又后悔又带恨。悔恨也是一种情感倾向,悔恨某些过往的人或事。
虚度年华:虚度一生无所事事,浪费了青春美好时光。白白地度过年岁。
2、失去的一天
任务:交派的工作任务观点担。
绿阴如盖:绿叶长得十分茂盛,层层叠叠,像盖子一样遮盖着,阳光几乎无法透过
嬉戏:游戏、玩耍。
丢失:1.失掉;遗失 2.遗失的事实或情况
出色:1.杰出;出类拔萃 2.在结构、制作、设计或表现方式上高人一等的
馋涎欲滴: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红。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3、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为非作歹:做种种坏事
横行不法: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挫折:1.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 2.遭到失败
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4、科学奇才霍金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威胁:用武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威逼胁迫。用威力使人服从。依赖:倚靠 锤炼:1.用铁锤击打使变成要求的形状 2.锻炼;磨炼 3.反复琢磨研究 超常:不同寻常,超出一般。惊叹:惊奇赞叹
静思默想:安静地思索,仔细地考虑、回味,慢慢的想。
业绩: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重大的成就
钦佩:高度敬重
6.火烧云
霞光:日光照射在云霞上所反映出来的光彩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红彤彤:1.亦作“红通通”。形容很红。2.象征革命。模糊:1.轮廓模糊不清 2.强调难以辨认 凶猛:[气势、力量] 凶恶强大
威武:1.威力强大,有气势 2.权势压力 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沉静:深沉平静
8、荷兰的花
显露:明显表露
执著:即执着。佛教指专心注意人世间事物而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罕见:很少发生或出现的;时间或空间相隔很长的;稀少的 小心翼翼:形容很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艳丽:鲜艳华丽
凌空:1.高架在空中 2.从天空通过 3.高升到天空,耸立空中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9、叙利亚的卖水人
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干燥:1.缺乏水分 2.空洞无味 3.干涩,不甜润 4.喻困难;拮据
装饰:1.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 2.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驻足而观:常指人(们)被某些事情所吸引,而停下脚步观看正在发生的事情。
抗拒:抵抗并拒绝 柔美:柔和美好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笑口常开:指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10、冰城
尽人皆知:人人都知道。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枝繁叶茂: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盛茂密.或比喻家族人丁兴旺,后代子孙多.劈波斩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汗流浃背: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眼花缭乱:纷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21课
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三年五载:形容很长的时间。
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腰酸腿疼:形容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秉烛夜游:旧时比喻及时行乐。有喜有忧:既有快乐又有忧愁。
22课
究竟:结果;原委。
醒目:明显突出,引人注目。行驶:谓车船行进。撒腿:放开脚步。
根深叶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热情好客:非常热诚、大方地接待和款待客人或陌生人。注视:集中目光看:注视着远方。纯洁:纯正清白。
23课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关注:关心重视.头疼脑热:泛指一般的小病或小灾小难。遗憾:因未能称心如愿而惋惜.弥补:补偿,赔偿。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雨过天晴: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遮风挡雨:遮挡风雨,比喻起保护作用。毫无愧色:一点都没有感到惭愧。
24课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颤抖: 颤动;发抖。慌乱:慌张而混乱。解释:分析说明。鼓励:激发,勉励。舒展:安适;舒适。轻盈:轻柔秀丽。
撒娇:仗着受人宠爱故意作态。
25课
祝贺:庆贺。
儒雅:学问深湛,气度雍容。
乔迁之喜: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流露: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歉意:抱歉的心意。沉吟:深思吟味。
千恩万谢:再三感谢。形容万分感激的心情。拜托:敬辞,托人办事。询问:打听,发问。
举手之劳: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27课
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为难:作对或刁难。周密:周到细密。
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毫不犹豫:形容做事非常果断,丝毫没有迟疑。改革: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品德:品质道德,侧重指道德。
推荐: 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
28课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诅咒:原指祈求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和谐:和睦协调。
抱歉:请求原谅,对不起。打搅:心或注意力。
介意:在意;把令人不高兴的事存留于心中 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
天方夜谭: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割舍:丢开;舍弃。
29课
酷爱:极其爱好;非常热爱。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万般无奈:实在无可奈何。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吆喝:大声喊叫。
烙印:烫在人、动物或器物上的火印。多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30课
激励:激发鼓励。
唠叨: 闲聊或漫无目的地说个不停。身躯:身体,身材。永生:永久生存。
自白:把自己的意图说明白;自我吹嘘。高贵:高尚可贵,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乞求:请求别人给予。
毒性拷打:指审问时打犯人。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32课
奴隶:完全听命于某种具有支配力量的影响的人;不能自主的人。铁栅栏:
绊倒: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脚而摔倒。
锁链: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俘房:
残杀:杀戮;杀害。报仇:报复仇恨。
连滚带爬: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34课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水泄不通: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巡察:巡行察访;巡视。
隐约可见:模模糊糊的,但基本上能看见 悦耳动听:声音很好听,听着很舒服。哀伤凄婉:悲哀而婉转。对策:对付的策略或办法。感染:传染。
千古佳话:被人们长期流传下来传颂的好事迹或故事。
35课
严肃:庄敬;庄重;使人感到敬畏。大概:大致内容或情况。盘旋:逗留,徘徊。援助:支援;帮助 唯一:只有一个。庄严:庄重而严肃。
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静悄悄的,很安静。惋惜: 表示同情、可惜。
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可以形容具体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事物:宝贵文物。
36课
熟悉:知道得清楚。喜悦:欢乐;快活。
留恋之情:不愿意忍舍弃或离开的感情。
松柏常青:松树和柏树常年郁郁葱葱,比喻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情绪热烈。甜蜜蜜:形容感到美好、愉快。稚气:孩童的气质、神态。
37课
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妨碍: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遥远:辽远;长远。绞尽脑汁:费尽脑筋。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38课
北风呼呼:北风吹,指风大。慰藉: 安慰;抚慰。
扫荡:扫除涤荡;泛指彻底清除。威力:使人畏服的强大力量。丰富:种类多,数量大。
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真切:清晰确实。
39课
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虚报:不真实地报告。
昧心:违心,违背本意;欺心,违背良心(做坏事)。差错: 错误;过失。蛊惑:使人心意迷惑。境界:边界,疆界。接触:碰上;挨上。
40课
世界纪录:世界纪录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学科或项目中最好的成绩。爆发:突然发作;突然发生。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痛快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坚定:意志坚强,不动摇。沉稳:稳重,不浮躁。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6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不少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吧。给大家说说,你看了哪些童话?
(《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板书:35一颗小豌豆
(1)齐读课题,正音:豌(wān)
(2)辨字组词:碗
腕()
豌()
3师:在小豌豆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学习课文。
二小组学习,读通课文
1预习课文要求:
(1)以小组形式,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
(2)选择有效方式,理解词语。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反馈:
(1)读好这几句话,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投影出示)
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豌豆也慢慢地变黄了,它们长大了,长得结实了。
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春天来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美呀!
这一天,小姑娘真是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2)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豌豆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那粒飞进窗台上裂缝里去的小豌豆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成长、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投影出示)
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1)齐读句子。
(2)对这句话提提问题。
(它做了什么好事?为什么给别人做好事,就高兴了?)
2师:小豌豆做了什么好事呢?请轻声阅读课文的第11~19小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她能站起来了。)
3师:小豌豆是如何治好小姑娘的病的?再次默读第11~19小节,完成阅读新体验2的填空练习。
(1)小组合作
小豌豆 小姑娘
长出新叶 心里很高兴
往上爬藤 把床移到窗边,看得更清楚
猛劲儿长 脸色好多了,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
开花了 站了起来,身体好了
(2)交流
(3)师:小豌豆用他乐观的态度,充满生机的活力,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真是了不起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19小节。请一位女生读小姑娘的话。
(读小姑娘的话时,注意语气有递进感,要读出变化。)
4(出示句子)
(1)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
五颗豌豆滴溜溜一齐滚了出来。
(2)指名读两句话,区别:“一起、一齐”的不同含义。
(3)选择一个造句。
5师: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治好了小姑娘的病。(出示)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
师: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呢?
(1)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2)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
6师:五颗豌豆各有去处,最小的一颗豌豆说只要能给大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欣赏完了这个童话,你同意小豌豆的说法吗?
四拓展练习
小男孩把小豌豆当子弹打了出去,其它四颗小豌豆命运会怎样?选择其中一个,续编一个豌豆的故事。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7
一、关于催化剂概念的表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37页关于催化剂的概念, 第五行“这种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反应速率”中的“增大”, 我认为表述为“改变”更为妥当。因为催化剂包括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同样称为催化剂。湘教版教材上册114页和人教版教材上册38页对催化剂的表述均较严谨。
二、关于二氧化碳状态变化的叙述
固体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 在常压下, 温度高于-78℃时, 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显然, 这种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上称为“升华”。而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41页二氧化碳状态变化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中的“气化”应改为“升华”更为妥当。因为“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理现象。原句的表述虽然使用了“气化”而非“汽化”, 但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湘教版教材上册39页和人教版教材上册115页对此内容的表述均无疑义。
三、关于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述
20℃时, 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如出一辙地转载、复制和沿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258页附录四也毫无例外。笔者认为对碳酸的挥发性有待推敲、商榷。据调查和分析, 挥发性酸是指逸出溶液后还保留酸分子形式的酸, 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而碳酸逸出溶液的气体是CO2而不是H2CO3, 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 笔者认为严格说来, H2CO3是不稳定性酸并不是挥发性酸。
四、关于氯化钠的形成的微观图示的描述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Na+) ,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Cl-) , 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成了氯化钠。但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9页图3-16对此过程的微观描述显示:构成氯化钠的钠离子明显比钠原子小。这是对的, 因为根据原子、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知:电子层数越多, 粒子的半径越大。而构成氯化钠的氯离子应大于氯原子, 这是因为当粒子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 核外电子数不同时, 核外电子数越多, 粒子的半径就越大。因为在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相同的前提下, 核外电子数越多, 电子与电子间的斥力逐渐增大, 结果导致粒子半径不断增大。因此, 氯离子应大于氯原子。但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9页图3-16对此过程的微观描述显示:氯原子与氯离子大小相等。这一点运用化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笔者建议将此微观图示加以修正。
五、关于原子的客观存在的描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6页图3-12, 据本教材介绍, 这是国际上借助扫描隧道技术在铜的表面上镶嵌48个铁原子, 并将其排列成一个圆形图像。教材中取用该图像是借以说明原子的客观存在及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笔者所不解的是, 为什么要在铜的表面上镶嵌48个铁原子而不是铜原子呢?而湘教版教材上册61页图3-11恰恰取用了同样的这个图像, 却注释为“STM观察到的48个铜原子的图像”, 这个注释与本人的想法一致。但这究竟是两幅图还是一幅图?该图像中到底是铁原子还是铜原子?这些似乎与运用该图像的用意无关紧要, 但基于科学的求真、求实的严谨性, 归属于一个确凿的注释显得很有必要。
六、关于元素周期表示例的阐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49页附录四和下册259页附录五出现了两次元素周期表。表中以氧为例, 说明了每小格代表的元素、元素符号及相关数字的含义。但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出现了差错。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与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所在的表格背景不一致。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所标识的是金属元素的颜色, 而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因此, 应将示例中表格的背景颜色由深蓝色改为淡蓝色为宜。
七、关于中和反应中的“中和”的表述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也就是说, 中和反应的反应物要求是一酸一碱。但沪教版教材有两处在运用“中和”这一化学术语时稍显随意, 忽略了对中和反应概念的顾及而缺乏学科术语的严谨性。第一处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46页附录二最后一段倒数第三行:“如不慎将较多量的酸 (或碱) 液泼在实验台上, 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或稀醋酸) 中和……”中的“中和”笔者认为欠妥。因为, 酸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是酸和盐发生反应, 因此不是中和反应。第二处是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204页练习与实践栏目中的第5题:“蒸馒头、炸油条常要用小苏打 (NaHCO3) 或纯碱, 它既可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又能起发泡作用。怎样用化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本题中也使用了“中和”这一化学术语。同样, 题目中所涉及的“小苏打 (NaHCO3) ”和“纯碱”均属于盐, 它们和酸反应不能断定为中和反应。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两处“中和”术语的运用均有待推敲商讨。
八、关于物质或溶液颜色的图示描述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下册第154页图6-3中的第二支试管内盛装的是硫酸铜溶液。教材中所显示的颜色为绿色, 这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际颜色为蓝色不一致。该图的用意在于介绍三种带有特殊颜色的溶液。因此, 颜色的真实、匹配很重要。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60页图3-3a中第三个烧杯颜色改为红色更为客观。
九、关于铁生锈数据的统计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上册第126页第一行“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 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一句中的“十分之一”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8页最后一段第三至第五行所述的“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不相吻合。而九年级化学湘教版教材下册第50页第一自然段第一至第二行对此内容的叙述则为25%~40%。如果上述三个数据都是可靠的话, 那么原因应该在于数据统计的时间不同。因此, 笔者查阅并考证了上述三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时间, 分别为人教版2006年出版, 湘教版2008年出版, 沪教版2008年4月修订出版。基于此, 沪教版的“十分之一”仍有待考究。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8
整堂课的教学,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文本的把握较到位,所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明白作者的意图,懂得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
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说话训练,尤其是在领会了课文中心之后,紧密结合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请学生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是怎么想、怎么做,从而感到心安理得的。这个设计将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心的理解。虽然学生说得不够流利、完整,不能完全将心中的所感全部呈现出,但至少促使他们回想活动的意义,可能从活动初的懵懵懂懂,无知无觉到学习课文后开始感知付出和得到是同等的快乐,帮助他人同样是快乐的,慢慢地使学生能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付出,享受心安理得,体验奉献的快乐,从而起到实践指导作用。我想这才是学习本课真正目的所在。
其次,本课的教学始终抓住题眼“心安理得”进行,明白作者在经历的三件事中的心理历程。围绕“每人的付出和得到是什么?他们心安理得吗?”
的问题展开,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使学生了解了作者由起初得到鲜花时惊愕、意外,到得到前房客的帮助后因无法说谢谢而感到遗憾,并也学着他的样子为以后的房客提供方便来弥补遗憾,再接着看着登山后的夫妇自然将竹制手杖留下给后来的登山者,自己也自觉地将雨衣抖干、叠好留给后来者,这一系列的举动展现了作者由得到时不安到付出时心安的极大转变。通过围绕“心安理得”的话题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也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意识,学着做,同时也解决了对课题的理解。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9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知识点: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技能点: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
一、氛围激趣
1、彩屏显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插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二、导读感知
1、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信念”一词的解释是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桥梁。掌握了这个词的含义后,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不感到困难了。)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是为了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空间去领悟,学会主动学习。之所以不在一开始就提问“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是为了避免抽象而不至于造成一定的难度。)
3、梳理信息。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收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1)默读、搜集、筛选。
试着让学生用词语概括居里夫人思想、行为特点。如: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板书)
(2)归纳、整理、分类。
①思想观念 ②工作态度 ③环境要求(板书)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
三、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最有感触的或该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抑或从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受到启发;或被“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品味句子的哲理后再归纳语言富有哲理的特点。)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参考: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并非易事。
②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③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一位从事……而且是一个小孩。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教师订正)
四、当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掌握词语:坚忍不拔 闲暇 奢望 蹂躏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2、思考题:
(1)“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观念“指什么?
(3)“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梦想家”中“讲究现实的人”指什么?文中“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4)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五、课堂小结
读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过去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观念 不图财富 环境要求 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 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教学后记】
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深受感染,大获感悟,用心灵静静体会到伟大的人格。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已然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 篇10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编码】推荐阅读: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10-02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8-31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09-02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专题12-04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04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10-16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09-06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和容积05-29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07-07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