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2024-08-08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精选7篇)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篇1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宋初以来的浮靡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欧阳修的散文具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独特风格。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新唐书》等。

2.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列宁曾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有《临川先生文集》。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与康有为共同领导了“戊戌变法”。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著有《饮冰室合集》。

4.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赴南京求学,接受达尔文先进化思想。1902年赴日留学,其间弃医从文,开始创作和译著活动。1918年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创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小说集;《野草》、《朝花夕拾》等散文集。

5.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主要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另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

6.朱光潜,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重要译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等。

7.培根。佛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曾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曾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被后世奉为经典,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并称“韩柳”。柳宗元的作品集为《柳河东集》。

10.宗臣,字子相,明代“后七子”之一。其散文成就最高。(《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

11.侯方域,明代清初的诗文作家。参加过“复社”,与权奸魏忠贤进行过斗争。有《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马伶传》,是一篇人物传记)

12.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1919年9月,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两个家庭》。冰心的作品,以散文见长。早期作品除了表达爱国思想之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文笔清丽,意蕴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冰心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等。

13.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学者。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致观察或深入体会,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散文集有《毁灭》、《踪迹》、《背影》等。

14.郁达夫,现代著名作家。在留日期间,他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一起组织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30年以后,又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团体。郁达夫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他的散文以纪游和感怀身世为主,作品集有《达夫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等三种。(《故都的秋》选自其散文集《闲书》,写于1934年,是一篇游记散文。

1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曾任《小说月报》主编。1921年与叶绍钧、周作人、郑振译等发起成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茅盾”是其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所用的笔名。茅盾创作丰富,长篇小说有《蚀》、《虹》、《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春蚕》等。其中《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光辉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白杨礼赞》和《风景谈》是其散文中德精品。(《香市》收入散文集《画匣子》,是一篇记事散文。16.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处女作是《灭亡》,代表作是《家》。此外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小说。巴金的散文集有《生之忏悔》、《旅途随记》、《静夜的悲剧》等。(《艾尔克的灯光》选自其散文集《龙·虎·狗》)

17.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的作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湘西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点。(《箱子岩》,是一篇游记)18.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供11首。19.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今存二十多首,大都用乐府诗题表现新的内容。诗歌的风格苍凉悲壮。

20.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紫(今江西九江)人。41岁时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归隐。他是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情真意切,格调清新,有朴素、平淡、自然的特点。(《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

21.王昌龄,字少伯,长安(西安)人。盛唐边塞诗人。以擅长七言绝句而著称,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号称“七绝圣手”.22.王维,字摩诘。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王维之语。(《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山水诗)

2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24.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哀微的急剧变化的时代。“安史之乱”中,他与普通百姓一样,颠沛流离,其诗作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充满了深切同情,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意识,被誉为“诗史”。杜甫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诗风格多样,尤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诗集》,组诗“三吏”“三别”。

25.岑参,因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陈“岑高”。他的边塞诗描绘了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歌颂了边防将士英勇献身的精神,感情真切,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格调高昂激越。作品集为《岑嘉州集》。

26.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中唐诗坛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他的诗歌声调优美,形象性强,并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著称于世。

2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 生。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特别是他的无题诗,意境朦胧,含蓄多情,对后世影响很大。李商隐最擅长的诗歌体裁是七律和七绝。

28.陆游,字务观,世称陆放翁。他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人,现存九千三百多诗。他的词和散文也有较高的成就。有《渭南文集》和《剑南诗稿》。

29.郭沫若,原名开贞,曾用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1914年赴日留学。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在日本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出版了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新诗集《女神》。(《炉中煤》写于1920年初当时作者虽然身在日本,却深受五四运动的鼓舞,关注祖国命运,渴望报效祖国。诗人在《创造十年·学生时代》一书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首诗后来收入郭沫若1921年8月出版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中。

30.闻一多,原名家骅,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同年正式加入“新月社”提倡新诗“三美”的理论,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928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死水》,参加编辑《新月》。(《发现》发表于1927年的上海《时事新报·学灯》,署名“屠龙”,后收入诗集《死水》。

31.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是新月社的骨干。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爱眉小札》等。(《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新月》,后收入《猛虎集》,该诗是徐志摩抒情诗中德代表作。康桥通译剑桥。)

32.艾青,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在狱中写下了成名大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旷野》、《他死在第二次》、《火把》、《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艾青的诗以自由体见长,讲究散文美。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诗坛泰斗之美誉。

33.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成名之作是短篇故事集《猎人笔记》,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是《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至70年代“社会历史编年史”。(《门 》是一篇散文诗,选自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作品《散文诗集》)

34.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南朝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其词作存于《南唐二主词》。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等。

35.柳永,原名柳三变,福建崇安仁。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词人。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柳永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柳永的词以铺叙见长,善于用通俗的语言传情状物,雅俗共赏,流传很广。诗集有《乐章集》。(《八声甘州》是词调名,为慢词。

36.苏轼,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后人称为“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苏轼的诗词文赋无所不精,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苏轼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词、豪放词。)

3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他的词多慷慨悲愤之气,与苏轼并称“苏辛”。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水龙吟》是词牌名,属于长调。)

38.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散曲集名为《东篱乐府》。(《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宫调名是越调,被誉为“秋思之祖”)

39.曹雪芹,名,字梦脘,号雪琴。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共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4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多幕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而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风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艺术成就和高,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断魂枪》)41.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其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菲菲小姐》,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都是其代表作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以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舒展自如、自成一体而饮誉世界,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米龙老爹》于1883年发表于《高卢人日报》)

42.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与法国作家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色龙》、《万卡》、《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等。契诃夫的戏剧名作有《三姊妹》、《樱桃园》等。(《苦恼》)

43.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自觉为小人物立言,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44.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人。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源出于唐朝元稹的小说《会真记》,剧本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杂剧的体制规定一折戏里只能有一个角色演唱,其他角色只有道白。《长亭送别》一折由旦角崔莺莺演唱。)

45.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于1900年完成了轰动文坛的四幕话剧《雷雨》,不久又完成了《日出》和《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的卓越地位。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又有《蜕变》《北京人》《家》等问世。解放后创作了《胆剑篇》《王昭君》等。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欧洲通称戏剧。话剧的艺术手段便于更直接逼真的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国早期话剧曾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大量传入我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为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大师洪深提议定为话剧。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篇2

一、呈现的必要性

鲁迅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 现在就诗论诗, 或者也可以说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 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七) 》) 是的, 作为读者, 特别是作为学生, 想要真正读懂课文, 应该要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 所以很难全面、深刻地了解作者及其身后的丰富广阔的文化背景, 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输入。比如教授《紫藤萝瀑布》和《老王》这两篇文章时, 如果不对“文化大革命”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 学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文中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的关系”这样的话, 不能体会老王和“我”之间这份真情的可贵, 也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之难能可贵。再如《桃花源记》《石壕吏》《出师表》等古代大家的名作, 还反映了特定的时代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 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可见,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 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的呈现是必要的。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来探究文章的主旨。

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1.开门见山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比较常用的呈现方式就是开门见山, 即在讲授新课之前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如余映潮老师在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 把作者介绍放在开头, 但他采用的是第三人称, 设计比较别致。然后由学生齐读, 看似平常, 却在全员参与的状态下给了学生较多的信息, 而诗歌的背景介绍巧妙地与诗歌朗诵联系在一起, 出现得非常自然。正如清人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所说:“当于吟咏之时, 先揣知作者当日所处境遇, 然后以我之心, 求无相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或得或丧, 若存若亡。”

2.有的放矢

这种呈现方式比较新颖, 在当前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运用。教师这样安排, 往往是出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因为对于某些课文来说, 如果一开始就呈现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不深, 如果在理解课文碰到难题时再呈现出来,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讲授《老王》时, 是这样处理的:在学生们理解了老王这个人物以后, 重点讨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时, 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王是不幸的人, 那请问作者是个幸运者吗?”这样很自然地插入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作为教师, 我们都知道, 作者在那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但这点对于初二学生而言是不可理解的。此时引出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可谓独具匠心, 让学生明白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作者并不比老王“幸运”。

最初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 笔者采用的是传统的呈现手法, 但这样的呈现比较生硬, 效果不是很好。所以, 在以后的教学中, 笔者把作者简介放在了分析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温晴”时。因为文中分别拿北京、伦敦、热带和济南比, 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作者首先想到拿北京和济南比, 有什么原因?”然后就引出了作者老舍的简介。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作者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 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 文中所蕴涵的感情也就可见一斑了。所以, 笔者认为这样的作者简介更为自然、更为有效。

3.画龙点睛

这种呈现方式往往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潮和结尾部分,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一位教师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在上课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 把重点放在探“闲”上, 用“苏轼自比‘闲人’, 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 导出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学生看到这些介绍, 自然眼睛一亮。教师用这样一种方式, 让学生了解到了全面的苏轼、立体的苏轼。更重要的是, 教师很好地向学生传递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不论遇到何种风雨, 都要豁达地对待, 苏轼如此, 我们更应该如此。

4.贯穿全文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呈现方式, 不但介绍了作者和背景, 还能作为文本阅读的线索, 贯穿始终。

一位教师在讲授《湖心亭看雪》时, 在课的开头出示《〈西湖梦寻〉自序》中的一段话:“余生不辰,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 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 而梦中之西湖, 未尝一日别余也。”再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喜爱西湖, 引入文本。在疏通课文、明确文中记叙的事情之后, 出示张岱《西湖总记》中的一段话:“杭人游湖, 亵之矣, 在春夏则热闹之, 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 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 至雨雪则寂寥矣。”然后让学生看第一段, 思考:张岱游湖和当时的旁人有什么不同?经过分析, 再问学生:“从这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张岱?”最后, 在分析了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后, 出示《〈陶庵梦忆〉自序》中的一段话:“陶庵国破家亡, 无所归止, 披发入山, 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 如毒药猛兽, 愕窒不敢与接……因想余生平, 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 总成一梦。” 教师虽然没有更多地介绍张岱生平, 但还是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满腹雅趣、特立独行的张岱。

三、呈现的针对性

一篇文章中是否需要呈现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要根据文章体裁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从文体角度来说, 一般情况下, 文学作品需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而在科技作品和议论文中往往不需要涉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有这样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有很多文学作品, 如果不了解其作者和背景, 学生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其主旨。例如,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 人民生活宁静和乐, 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那就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他深感痛苦和不满, 但是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又根本不可能, 因而“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空想。

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胡明道老师在讲授《童趣》一文时, 没有介绍作者和背景, 只在导入中提到了“它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在自己的作品《闲情记趣》里回忆的童年趣事”。这样的安排与她对“如何用好这篇教材”的思考有关。胡老师认为:“如果在教学本文过程中, 能让学生在体认作者‘情趣’的基础上, 与作者发生心灵沟通, 不仅感动于作者产生情趣的想象‘能力’, 更感动于作者充盈于生活、生命中的情趣‘意识’。让已被课业负担、名次包袱压抑得麻木了的心灵得到激活, 积极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情趣, 那么, 本文将产生它的最大价值。”

作为老师, 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在学生与作者对话的基础上进入文本, 这样才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呈现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要适时、灵活, 并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 语文出版社。

巧用作者简介,让语文课更入味 篇3

关键词:作者简介;背景;语文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5-01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事例》一书中,在讲到“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时,提供了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夕在北京第三十五中的听课点评。温家宝总理在听语文课《芦花荡》时,认为教师的缺点是“开始没把作者的简要情况给同学们介绍。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温总理的听课点评,不禁让我重新思考文本教学中,对于作者简介的处理。如何巧用作者简介,让语文课更入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就以下三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巧抓时机,适时渗透

一堂课,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如一场戏,一部电影,一篇小说,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是一个整体,我们不可把作者简介单纯地割裂开来,且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只要能科学合理,能配合我们的教学节奏,能最后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它是可以创造性的富于变化的。

如诗词散文小说等文体的作者简介,它关系着对文章的进一步的理解,选择恰当的时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教授《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可以抓住一个“痴”字作为教学的切入口,选择 “观其痴行——赏其痴景——解其痴情”这样的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感受张岱在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这样的时间、环境下,所描绘的天人合一的奇景,能够欣赏到如此奇景的必定是一个奇人,那么有着这样闲情雅趣、性格清高孤傲的张岱,到底是何许人也?课上到这里,就和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有了关系,学生自然说不上来或者知道的不完整,抓住这一时机,于学生兴趣正浓时介绍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课文《湖心亭看雪》就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湖心亭看雪》一文字里行间都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在了解了作者生平和背景之后,学生就不难理解“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这样寄托了深沉故国之思的语句。选择恰当的时机介绍作者,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达到了向课外的延伸效果。

二、斟酌用量,有所侧重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那么应该怎样去介绍,是详还是略。每个作家的人生都充满了精彩,在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我们又往往不能巨细靡遗地将其介绍完整,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斟酌用量,从课文整体出发,寻找其教学环节与作家介绍之间的契合点,使得语文课更能体现出整体性,也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比如:笔者在教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就侧重介绍他的创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之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从这样详细地介绍中可见,《陋室铭》并非是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更是愤世嫉俗之作。这样有所侧重的介绍,视野开阔,角度新颖,重点突出,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特色点缀,锦上添花

对于有些作者生平中的一些事迹、言行可给以绘声绘色的描绘渲染,以突出其人格的伟大,情操的高尚,给学生以思想上的教育,精神上的感染。通过抓取作者人生的特色,突出作者的人物形象。对于提升文本教学的语文味,更有锦上添花之效。

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介绍胡适时,教师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重点抓住他人生轨迹中重要的一笔:是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学者。若用多媒体展示,则可将35这个数字重点圈划出来。从这简单的数字中,我们看到了胡适先生不简单的人生,也初步感受到了他的母亲的慈母和严师身份的内涵。

黄厚江老师说:“语文教材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因素和审美因素。”作为传道授业者,要巧用作家简介这一环节,让语文课更有文化味,以它为载体,带领学生饱吮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乳汁,得到丰富的审美滋补。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 王世堪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4] 王荣生,韩雪屏.语言知识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篇4

何立伟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在此之前曾经从事诗歌创作,所以后来的小说中诗意比较浓厚。他的短篇小说主要有《石匠留下的歌》、《小城无故事》、《小站》、《萧萧落叶》、《搬家》、《滋味》、《白色鸟》等。其中,《白色鸟》一篇曾经荣获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被选入人教版‘长春版初一教材,为他带来广泛赞誉。他的部分作品结集为《小城无故事》,1986年由作家出版列入著名的“文学星丛书”第一辑出版。中篇小说主要有《花非花》、《跟爱情开开玩笑》、《天堂之歌》、《老康开始旅行》、《北方落雪,南方落雪》等,另有中短篇小说集《天下的小事》、《老康开始旅行》、《老何的女人》。长篇小说有《你在哪里》,《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何立伟先后获文学奖励十余种。何立伟是多才多艺之人,有过十多年的画漫画的经历,著有《何立伟漫画与戏语》、《失眠的星光》、《情文情画》等漫画集。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非常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罗大里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已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被选入初中生课本的有《不会叫的狗》等。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篇5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虐民,反对掠夺战争,重视后天教化和环境对人和影响。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的论辩的手法,并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代表作《孟子》,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共同编箸的。2.《秋水》,庄周,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庄子是老子这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承认事物的相对性,但又否认事物的差别。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相会是庄周自箸,“外篇”

十五、杂篇十一是他的门人和后学所作。本文是以对话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同时多采用排反诘等修辞手法。3.《论毅力》,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光绪举人,他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曾主办《时务报》,推动了维新运动,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他的箸作丰富,文章流畅,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有《饮冰室合集》 4.《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反对宋初以来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政用、事信、言文。”在散文,诗词方面他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说理顺畅,抒情委婉,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5.《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教育家。箸作编为《蔡元培全集》。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兼容并包。

6.《容忍与自由》,胡适,初名嗣糜,字适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学者,思想家。宣扬民主、科学,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进观念与戏剧改良》等文章,率先从事白话新诗与文学史的写作,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哲学史、文学史、古典小说和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都有重大成果,作品有《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

7.《咬文嚼字》,朱光潜,我国安徽人,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理论家,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文美史学》等。理论集有《谈文学》《谈美书简》。

8.《吃饭》,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人。长篇小说有《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小说和散都具有机的风格。

9.《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奖。发表于1930年。

10.《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5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在政治上,反对侵略战争,倡导和平主义。代表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论教育》等。

1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原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等,记录了战国初期到六国灭亡共240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所编,全书列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记叙生动,推理透辟,写人传神,笔调夸张,善于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对西汉以来史传文和议论文和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

12.《垓下之围》,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终生杰作《太史公书》后称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它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对后代都有极深刻的影响,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张中丞传后叙》,韩愈,字退之,河南人,自称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

14.《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和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故称“韩柳”。他的作品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加以揭露和批判,说理透辟,笔锋犀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代表作有《柳河东集》。

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到删削定稿,均为自己致动笔,代表作有《司马文正公集》。

16.《前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绘画、书法也有很高造诣,代表作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17.《先妣事略》,归有光,字熙蒲,号震川,江苏人。明代优秀散文家,主张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他的散文长于记叙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情感,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

18.《马伶传》,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河南人。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代表作有《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19.《西湖七月半》,张贷,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人,文学作品以小品见长,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风土民情和过去的生活,常常于追忆往昔的繁华中流露对明王朝的缅怀,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0.《秋夜》,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4月,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话《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21.《香市》,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人,长篇小说有《蚀》,《腐蚀》,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面貌,长篇小说《子夜》,更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革命现实主义巨箸。散文集有《风景谈》《白杨礼赞》,有《茅盾文学集》。

22.《爱尔克的灯光》,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人,他的处女作《灭亡》,又陆续出版了《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散文集有《生之忏悔》《旅途随笔》《静夜的悲剧》,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意境清新,语言流畅。

23.《纪念傅雷》,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字蛰存,浙江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灯下集》《待旦集》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将军底头》,专箸《唐诗百话》《水经注碑录》《北山集古录》《词学名词释义》等。24.《哭小弟》,宗璞,原名冯钟璞,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小说《红豆》《三花石》散文集《丁香集》等。25.《都江堰》,余秋雨,浙江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和散文集《文化苦旅》等。

26.《我与地坛》史铁生,河北人,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篇小说《原罪.宿命》散文集有《自言自语》,作品以关切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27.《蚂蚁大战》,亨利。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他以散文为主,一般都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写,最有名的作品有《瓦尔登湖》。

28.《蒹葭》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后称为“诗经”,全书分为三部分,风,雅,颂。它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的手法,意蕴含蓄,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创作传统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

29.《湘夫人》选自《九歌》屈原,名平,伟大的诗人。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在学习楚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这种新的诗歌形式。

30.《陌上桑》选自《汉乐府》,乐府,原为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予以配乐,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31.《饮酒》,陶渊明,字元亮,名潜,江西人。代表作《陶渊明集》。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写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32.《行路难》李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具有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33.《秋兴八首》杜甫,字子美,河南人,盛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其内容的深厚博大,表现手法的蕴藉沉著,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杜少陵集》。34.《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香山居士,唐代杰出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在艺术上,以平易晓畅著称,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三千多首,为唐人之冠。35.《早雁》,杜牧,字牧之,陕西人。他的诗赋古文皆工,诗歌尤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雄豪健峭,骨气遒劲,有《樊川集》。

36.《虞美人》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蓬居士,五代时南唐最后的一君主,史称李后主。他的词作直率天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感情真实,直抒胸臆,与其父李璟之词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37.《八声甘州》,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著名婉约词人,世称柳七,又称柳屯田,福建人,他的词多写繁华及青楼生活,尤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词集名《乐章集》。38.《鹧鸪天》,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浙江人,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题材丰富,风格婉约,豪放兼善,长于融化前人成句,用韵严格,音律谐美,有《东山词》。

39.《声声慢》,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前期词主要描写她出嫁后的闺阁生活,内容比较狭窄,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多写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流露出故国之思和昔盛今衰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词风沉衰凄苦,代表作有《漱玉词》。40.《摸鱼儿》,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因为两宋豪放词派由苏轼开创,而由辛弃疾继承,发展,故后人往往以“苏辛”并称,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41.《一句话》,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多亦,湖北人。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主张新诗应达到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1923年出版了诗集《红烛》,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杂志。同年出版了《死水》,有《闻一多全集》,他的作品大量运用隐喻的手法,以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美,强化了诗高昂的激情。

42.《再别康桥》,徐志摩,原名徐章,浙江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歌多表现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也有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诗作,后期诗歌多表现理想破灭后的彷徨、感伤和空虚情绪,他的诗形象性强,比喻贴切,音节和谐,语言清新,形式也比较多样,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另有散文集《爱眉小札》。

43.《雨巷》,戴望舒,浙江人,原名戴朝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早期的诗歌追求朦胧的审美情趣,以哀怨感伤的格调见长,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后期诗歌充满激情,爱憎分明,如《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44.《祖国哇,我亲爱的祖国》,舒婷,原名龚佩瑜,曾用名龚书舒婷,福建人,当代著名诗人,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露珠里的“诗想”》等,本课作品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诗集《双桅船》获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45.《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匈牙利人,革命家,主要作品有《给贵族老爷们》和《民族之歌》,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抒情之王”,长诗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战斗一生,抒情一生,坎坷一生。

46.《婴宁》,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人。他的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为《蒲松龄集》,《聊斋志异》近500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的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47.《宝黛吵架》,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现实主义家,本文选自《红楼梦》别名《石头记》《金玉缘》《金陵十二钗》,全书共120回。

48.《断魂枪》,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作品题材广泛,多描写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表现出对下层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49.《哦,香雪》,铁凝,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红屋顶》《麦秸垛》和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等。本篇文章获得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50.《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晓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儿童文学集《金桥》等。

51.《苦恼》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代表有短篇小说《万卡》《草原》《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带小狗的女人》,他与莫泊桑齐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戏剧《三姊妹》《樱桃园》等。

52.《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他的小说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刘如意制作

作者简介 篇6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与“五四”运动,曾经参与发起“中国新诗社”和创办《诗》月刊,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抗战胜利后参加反蒋反美斗争,拒领美国救济粮,死于贫病交加中。主要作品有诗歌《雪朝》和《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等。其散文文笔清新,风格淡雅,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之先河。

2、冰心(199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女作家、翻译家。青年时

就读于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等。其散文清丽优美,被称为“冰心体”。

3、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920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为新文化的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移居上海,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者和旗帜。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4、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社

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参与发起复社、创造社等文学团体。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作甚多,内容涉及诗歌、散文、戏剧、评论等。后收入《郭沫若全集》。

5、矛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1916年毕

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务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

6、巴金(1940---)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当代作家。1920年在成都

外经专门学校学外语。1923年到南京大学求学。1927年去法国求学。1928年回到上海,从事编辑和创作。1934年到北京任《文化》季刊编委。同年秋东渡日本,次年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

7、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1913年赴日本留

学,1921年与郭沫若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并编辑刊物。1927年定居上海,曾参加“左翼”。1933年迁居杭州,抗战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主要作品有

小说《沉沦》、《她是一个弱女子》,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8、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中国现代作家。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1917年入燕京大学学习。1921年与矛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1927年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灵雨》。

9、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15年先后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大、清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23年发起成立新月社,“新月派”主要诗人,先后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和上海《新月》月刊。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

10、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画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后游学日本。1922年归国,先后在山海、浙江等地任教,并开始创作漫画。抗战期间在广西、贵州、重庆等地任教。1949年定居上海。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市美协主席、市文联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随笔》,另有艺术论著、画集多种。

11、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1910年起先后在美国康乃馨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以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而著名。1928年后历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赴美,后迁居台湾。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诗集《尝试集》,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

12、梁秋实(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秋实,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祖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任教东南大学,并编辑《新月》等刊物,1949年迁居台湾。著作甚丰,主要作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秋室杂文》,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等。

13、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家。1916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先后赴美、法、德等国留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地教书。1936年去美国教书。1954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杂文集《剪佛集》、《大荒集》、《我的话》,散文集《欧美风语》、《林语堂散文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14、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著名红学者。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次年到杭州第一师范学院执教。“五四”时期先后加入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新文学团体。1922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任北大教授。195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诗集《冬夜》,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文学论集《红楼梦研究》等。

15、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山东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革期间受迫害自尽。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散文集《济南的冬天》等。

16、叶圣陶(1894年—1988),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早年在家乡读小学、中学。1912年起在上海、江苏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五四”运动时期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创办《诗》月刊。1923年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46年在上海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日常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城中》,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小记十篇》等。

17、陆蠡(1908年—1942),笔名陆敏,六角等,浙江天台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后在杭州中学等学校任教。1932年起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1938年创办《少年读物》杂志。抗战期间,留守上海坚持工作。1942年惨遭日本杀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另有译著多部。

18、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中国现代女作家。幼年丧母。1929年入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学习,接触“五四”新文学。1930年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1936年赴日本。1940年与端木 良同抵香港。1942年在香港病逝。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集《鲁迅先生记》、《回忆鲁迅先生》等。

19、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时期参与创办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公里日报》主编及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10月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堂》,专著《文学大纲》等。

20、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后先后在上海中国公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求学。1935年毕业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1947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还乡杂记》等。

2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当代作家、学者。1917年厕身行伍。1923年到上海任教。1931年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曾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小说《边

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22、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民俗学家。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院,后到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学习。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两年后回国,在杭州、桂林等地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40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著作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话》,诗集《海滨的二月》,以及多种民俗研究著作。

23、丁玲(1904—1986),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1923年进上海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抗战期间到延安,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文艺界多种重要领导职务。1955年后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文革”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散文多篇。

24、三毛(1944—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重庆,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幼年随父母到台湾。12岁入台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但只读了一年半,之后在家闭门独居7年。20岁入台湾文化大学学习。两年后到西班牙、德国、美国学习。后回台任教,之后赴撒哈拉,与西班牙人荷西结婚。6年后荷西溺水身亡。三毛返台任教于文化大学。1991年1月自缢。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及多部剧本、译作等。

25、孙犁(1913—2002),中国现当代作家。河北安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1936年到安新县小学教书,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任晋察冀通讯社和《晋察冀日报》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1945年会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小说《芦花荡》、《荷花淀》和《铁木前传》,散文集《晚华集》、《耕堂散文》等。

26、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中国当代作家。早年丧父,1929年岁舅父到哈尔滨。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曾辗转于西北各地和华北抗日根据地,从事文艺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以新华社记者身份赴前线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赴朝鲜前线采访。之后主要从事外事工作。“文革”期间受迫害而死。主要作品有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27、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河南唐河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女作家。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历任政务院宗教事务处、中国文联干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编辑。之后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退休。她勤于文学创作,尤以散文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我是谁》、《南渡记》,散文《西湖漫笔》等。

28、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中国当代作家。1964年入商洛镇初级中学学习。1975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和《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山地请》、《野火集》,长篇小说《浮躁》、《废都》以及散文集《月迹》等。

29、王蒙(1934--),祖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小学习,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历任北京东四区团委副书记、新疆文联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部长等职。在小说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小说集《深的湖》、《冬雨》等。

30、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1943年从昆明西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人中学国文教员们和历史博物馆职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北京京剧院工作,并执编《北京文艺》、《民间文学》、等刊物。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邂逅集》、《汪曾祺自选集》及一些京剧剧本。

31、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中国当代学者,散文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文艺理论集《戏剧理论史稿》、《文艺创造工程》,散文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32、季羡林(1911--),山东临清人,中国当代语言学者、文学翻译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次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在印度和中亚语言、历史和文化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主要著作有评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译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33、余光中(1928--),中国台湾当代诗人,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1947年后就

高中语文作者简介 篇7

一、材料和方法

首先, 对新闻出版广电局2014第一批认定的福建省学术期刊名单进行总计, 总共有113种。属于是由高校主办或主管的学报共48种, 每个高校情况不一, 有的高校出版4本或5本学术期刊, 比如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有5本学术期刊, 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和《外国语言文学》共5本;有的高校出版2本, 比如闽南师范大学, 分别为《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 》;也有的是综合刊, 只有1本, 比如武夷学院只有《武夷学院学报》1本。

其次, 对于这48种学报, 以抽取2015年第1期学报为对比分析资料, 对作者简介刊载的情况进行统计, 当然, 这里还有一个小的范围界定, 兼于学报的作者群主要是高校老师, 所以统计对比也是以此为对比资料, 也就是说, 是对比分析的学报发表高校老师的文章, 在“作者简介”这一栏中内容的对比分析。统计项目分别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以及电子邮箱, 等9项指标进行了统计, 出现1项标志就视为该刊选用了该项标志, 计算各项所占构成比。

二、“作者简介”内容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 这48种期刊, 除个别期刊外, 几乎都刊登作者简介, 刊登率为92%, 作者简介的内容也侧重于作者基本信息的介绍, 包括姓名, 性别, 出生年和研究方向, 而对于电子邮箱, 学术交流方面则有所忽视, 这一问题值得关注和加强, 因为, 作者简介的内容一个是应用价值另外一个是学术交流功能, 两者不可或缺, 而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联系, 电子邮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再者也方便学报编辑找寻审稿专家。因此, 应在作者简介一栏中补充作者的电子邮箱, 而福建省这48中学报刊登电子邮箱的比率还不到30%, 也是“作者简介”刊载率较低的。这一功能不应忽视, 要加强和完善。

三、“作者简介”写作规范的探讨

从学术期刊设立“作者简介”栏的作用和目的来看, “作者简介”栏的内容应重点突出作者的基本信息, 特别是作者的专业信息和联络信息[2], 我们可以一一来探讨这几个内容的作用以及有没有设置的必要性。首要的一个前提是“作者简介”这一栏应该设置, 作为科学技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学术期刊,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 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 应该刊登作者简介。[3]那么刊登的具体内容应该有哪些?又该如何来写和规范呢?

1.作者姓名, 应该保留。作者姓名是作者最基本信息, 作者署名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应该编辑作者姓名。

2.性别, 出生年是否保留, 有待商榷。保留可更加完善作者的基本信息, 也有利于学报对科研论文性别、年龄层次统计的分析, 但也有人提出, 是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作者的隐私权, 与文章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此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发给作者, 征求作者的意见。作者个人倾向要保留, 因为有利于对科研论文统计的分析。至于说到隐私权, 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 [4]在作者简介这一栏中, 写出性别和出生年, 就认定侵犯作者的隐私权, 未免牵强。当然, 该不该刊登,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商榷。

3.民族, 籍贯应该删去。民族, 籍贯问题, 对于科研论文地区分布的统计已无实际意义, 因为一般人填写的籍贯大多是自己的祖籍, 而当今社会人才流动非常普遍, 也有些甚至几代人都不曾在那里生活过, 所以这一项可以省去。[2]

4.学历, 职称应该保留。学历、职称保留, 有利于反映学报的水平, 实力和学报作者群的特点。但也有专家建议删去, 认为这与文章内容无关, 但与学报工作有关, 有利于学报科研成果的统计和分析。因此, 应该保留。

5.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必修保留。原因是, 作者的研究方向, 有利于编辑选择和筛选审稿专家;有利于学报建立科学有效的专家审稿库, 另外, 是否选择一个专业对口的审稿专家, 对文章的审稿结果也有影响。在学报实际工作过程中, 有时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专家, 审稿结果不够专业, 有的作者也会对审稿结果有意见, 引起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随着审稿人的年龄, 职称和研究方向的变化, 编辑选择审稿人时也应作相应的调整。[7]因此, 研究方向应该保留。通过统计可以看出, 有大约58%的学报有刊登研究方向, 因而应补充。对于电子邮箱的刊登, 48种学报只有不到30%的学报有刊登, 这就弱化了学报学术交流的功能。有关研究统计, 国外的学术期刊更注重在作者简介中介绍作者的电子邮箱, 其原因有可能与光盘版导向有关, 最主要的而是由于我国学术论文刊登出来后, 同行间的交流不如国外频繁, 众所周知, 国外的学术交流已蔚然成风, 一篇论文刊登以后, 短时间内会有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向作者索要资料, 或请教问题。[3]因此, 应把作者的电子邮箱加进去, 切实发挥学报“作者简介”的学术交流功能。

四、结语

作者简介的意义和价值不应忽视, 对作者、读者和编辑有不可小觑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对福建省48种学术期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都强调对作者基本信息的介绍, 而弱化学术交流的功能。因而, 建议学报今后在“作者简介”著录的格式和内容采用时, 有几个必备要素要有, 主要包括:作者姓名, 主要研究方向和电子邮箱、而学历、职称最好要有, 至于籍贯、性别可不用写。这样即维护了作者的隐私权也有利于保护作者公平发表成果的权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编辑委员会.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试行) [S].1999-01-20.

[2]韦吉锋.试论学术期刊规范对“作者简介“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22.

[3]周仁惠.国内外学术期刊刊登作者简介情况对比分析[J].编辑学报, 2007 (6) :421.

[4]辛钧志.科技期刊作者简介的编排[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1 (6) :490.

[5]乔文龙.关于学术期刊刊载论文“作者简介“栏内容的探讨[J].编辑学报, 2001 (增刊) :33.

[6]马奋华.“作者简介”应有助于科技期刊遴选审稿专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 (4) :557.

上一篇:家具市场调查报告下一篇:长大的感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