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2024-08-08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精选8篇)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1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序言: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是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重点子课题,2013年4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摘要:

阅读能力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师从小学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自信心。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输入量,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语言的特点。根据了解和观察,发现以下问题:学生没有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不敢自己尝试读出单词;阅读时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够得心应手。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英语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研究,帮助学生得到阅读乐趣,获取学习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关键字:

小学英语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经过一年来,我同课题组成员一起开展了关于《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的问题研究,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为首要任务,形成了一套有效地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技巧。在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现就我们课题组如何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反思不足。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锻炼学生思维,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会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拓展一定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异国文化。

3.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意义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因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有助于学习者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内涵。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阅读能力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小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研究价值: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度体现课内外、学科间的联系;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4.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我们是以开发和利用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把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结合起来,以寻求落实新理念、高标准、新内容、新方法的可操作性。本课题有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比传统教法可以更快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假设2: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假设3:英语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假设4:英语阅读策略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读了之后能自己提出问题,并你能正确的解答问题;或者能正确的解答别人设计的问题。阅读能力包括了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能力是指从单词、句子开始的纯英文识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题时的一种阅读、理解的技能。3.有效策略

有效策略是指能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其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初步具备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互动。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又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限制,英语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如许多学生只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特别是英语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许多教师都忽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去学习英语、使用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游离于生活实践之外,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技、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章兼中 “培养人文精神 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年第2期

4.张孔仪:“西方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5.张 孔:“给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的基本条件”《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6.潘海燕,“英语阅读笫略与阅读理解相关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年;

7.钱珍娣,“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第”,《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

8.岑张潮,“刍议培养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年;

9.沈琴,“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

10.韦志成主编《现代阅读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二)理论基础

1.《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发展学用能力 2.语言学习研究成果

小学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是输出,但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3.教育心理学理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言语运动在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默读时,也往往伴随着言语运动器官的潜在发音动作。因此,阅读是与言语运动器官的发音动作相互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发音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4.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是所有其他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阅读能力与其它技能交互作用,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同时也为更高的语言成就铺平道路。因此,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首要的,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的阅读技巧中,人们最常用的有三种:扫读(skimming)法、跳读(scanning)法、细读(close-reading)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刚刚起步,比较有名上海曾经进行过类似研究,不过他们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较高,如初中毕业就可以基本看懂原版英文刊物。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小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学习阅读。阅读作业室里摆放着大量适合适合各种层次学生阅读的书本,环境布置也营造出适合儿童读书的氛围。纵观国内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指导阅读主要不是在帮学生读懂理解文章,而是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以及对阅读困难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努力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生动、活泼、交流、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创新思想的培养等基本素质。

基于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假设,核心概念,研究背景以及理论基础等的分析,我们决定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层次、有侧重的方案: 三年级教授学生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及常见的单词拼读规律,使学生掌握方法,培养学生自己拼读单词的习惯和能力。

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词汇学习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五、六年级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以及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2.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英语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方法、课内外阅读情况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微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4.文献法:用文献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研究材料,梳理归纳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所作的实证研究成果,初步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四)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 课题初立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

1.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

2.由王淑艳老师负责查找资料,学习有关教育专家们已经成功地研究出的多种可行的阅读学习策略。

3.学习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由高萍萍老师负责推荐研究的书目,方便课题组成员的查阅。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此阶段为课题研究主要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教学全过程,并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同时搞好资料收集工作。

1.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此项工作由丁纪芬老师负责。分析本校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等。2.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此项工作由袁欣欣老师负责。

3.袁欣欣老师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4.举行阅读竞赛。袁欣欣辅导学生写英语作文。

5.总结摸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方法、模式及途径。第三阶段:课题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1.收集师生教学成果。由文春玲老师负责。2.袁欣欣老师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3.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4.形成成果报告。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一年,实践证明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巩固和扩大,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意识。

三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英语知识极为有限,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很少出示单词。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不能够将单词的形与义联系起来了,表现出只认图片不认单词的现象。

在行动研究期间,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日常板书处理,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对学生的认读训练。比如在学习单词时教师每节课都将单词板书于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将单词的音、形和义联系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看单词做事情的活动,看单词画图画,将单词与图片连线等,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习惯。在一个单元学习的最后,让学生看单词画形状,填颜色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养成阅读习惯。学生在完成这样的练习时会有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在书中寻找答案,而不要直接读出单词。在学习新单词的时候,教师也有意识的在学完单词后设计让学生将单词卡片与图片放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读意识。近l/2 的学生自己在家跟读录音复习英语时,能够打开书边看边读了。同时教师在板书单词时,有近1/3 的学生能够迅速读出单词,这为进一步的阅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准备。小学中年级段的学生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必要的知识基础,此时他们需要有进一步的阅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英语课程标准也对学生提出了读和写的要求:

读:能认读所学单词;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的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

读和写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必须要有词汇的支持,如果学生连词汇都不会,那么,就根本无法完成读写的训练。因此说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我们将词汇教学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的指导,使其掌握记忆规律,积极探询单词间存在的联系,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归类记忆、对比记忆、联想记忆等,这样有效的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还注意了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而不应单独讲解词汇。猜词悟义使英语词汇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不要见到不会的单词就束手无策。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遇到这样的单词教师则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词汇学习的同时,能够形成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认知策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运用三段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它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记忆、综合、判断、推理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理解、接受书面信息的交际过程。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因此小学高年级应侧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及训练。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将阅读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前活动:(Pre-reading)在这一阶段教师通常要适当介绍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结构和词汇的了解等。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是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的,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

第二阶段: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文段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训练学生跳读能力(scannring)、略读能力(skimming)、查读能力等。此时教师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而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或操纵教学的决定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把阅读策略的训练细化到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每一次阅读都对学生有帮助。我们教师有效的利用教材后面提供的小短文或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短文中检索信息,猜词悟义,完成理解练习。结合学生所反映出的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述相同的意思,并用不同的人称转述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第三阶段: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印象高级阶段,即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判断性、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反馈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个复杂的过程,兴趣是动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与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四)培养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的快慢是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提高正确率的前提下,要加快阅读速度,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首先,我们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个单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读,这样做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的蠕动或低声诵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据专家研究发现,正确的默读,速度可以比出声阅读快三倍左右。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扩大视幅,减少回视。为了让学生边看书边读书,有的教师往往让学生用手指着书读书,殊不知这样做是不好的,这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连贯理解。为提到阅读的效率,要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迅速的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以避免频频回视,重复阅读等不良现象。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采取了限时阅读的练习。提供给学生阅读材料后,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的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从而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习惯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小学期间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故事书籍、报刊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教师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现场评比,以激励学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利用书籍、报刊阅读材料进行学习,互相促进。

(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于学生扫清了词汇障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意义,在应试中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获得更好的成绩。英文阅读活动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每位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孩子词汇量猛增,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热心的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

五、分析和讨论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重点是对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喜欢的课型、能否积极回答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发现:(一)对学生学习兴趣趋向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后要从兴趣入手,继续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热爱学习的好品质。继续保持

(二)学生比较喜欢词汇课和对话课。

70%以上的学生喜欢词汇课和对话课,他们感觉词汇课和对话课比较有趣,不到30%的学生喜欢阅读课,他们感觉阅读课比较枯燥。

(三)课外阅读方面,只有40%的孩子喜欢并经常选择适合自己课外读物看,60%的孩子只是偶尔读一些课外读物。

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词汇掌握上不均衡。学生没有阅读匀惯。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听和说,不注意看文字。有很多学生可以熟练的“读”或背课文和对话,但如果从文中拿出一个单词让学生认读,学生却不认识。这说明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的看单词,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仍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学习动机,去接受并乐于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英语教学中。另外要指导好他们的课外书籍阅读,特别是诱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他们爱阅读,爱英语,爱表达,爱创造。

(四)对学生感觉学习英语困难的问题进行调查显示。

大多数同学感觉阅读理解比较困难,做题时失分比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即使是符合拼读规律的单词,有一大部分学生也不敢自己尝试按照拼读规律读出单词,而是等着老师教。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时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遇到生词就产生放弃的心理,不肯根据上下文尝试着猜测词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与复习,他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少数学生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进一步反映出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由于学生对词汇与句子结构熟悉程度较差,使大脑注意力较长时间停留在理解的过程中,迟迟无法获取句子语义,以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由于学生不能够熟练的进行句型转换,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常常不能够得心应手

(六)关于喜欢老师用怎样的方式上课方面。

7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做到宽容、微笑,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40%的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运用PPT等现代教学设施,丰富他们的知识。

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1.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语言的基础,就如同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的扩展。正如wilkins 所说,在语言交际中,没有语法只能传递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将没:有信息可传递。有的学生由于词汇量小,看不懂课文,听不懂录音及教师的讲授,因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单词的发音与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拦路虎。此外,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比较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一教育原则,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听说,而忽略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读写能力不如听说能力。2.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几乎每句话都要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因此在现有知识基础上,他们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外阅读或甚至是课内的练习,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3.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回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

由于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不久我们将把各年级的练习整理、汇编成册,同时为不同的年级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有几个困惑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在课外坚持自觉地利用网络或故事书籍报刊等的学习资源?从学习数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韧性不够,学生课外学习,离开了教师面对面的督促;缺少了语言应用环境和集体学习环境的激励、促进作用,要坚持每天课外学习需要极大的毅力,而小学生往往缺乏这样的毅力。

2.学习环境的建设问题。英文故事书籍与报刊印刷精美,但往往订阅价钱也比较高,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也无法大量订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学习。

六、建议

(一)继续深化课堂改革,探求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模式,让阅读训练渗入每堂课的教学中。

(二)收集更多有用的阅读资料,并在学校班级中建立良好的阅读平台,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英语阅读气氛。

(三)探索一套阅读评价制度,让阅读训练更为规范化,系统化。

(四)继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科研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英语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我校在阅读教学课题实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阅读材料的丰富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我们今后还需要在原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研究,不断探寻更好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对取得的现有成果进行推广和使用。附录:

时光飞逝,经过短短一年的摸索、研究和浅显的自我总结,课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已经进入了课题研究总报告阶段。欣喜之余,回首走过的这短短一年,有迷茫、有彷徨、有探索、有发现、有挫折、有成功,诸多艰辛历历在目。在一年的课题研究期间,我亲历了研究课题所要走过的每一步: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制定计划、具体实施、调查研究、分析讨论、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困惑过,但是更多的是从中收获惊喜、成功和成果。而且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重要锻炼。在课题研究期间,不乏有识之士,鼎力相助。一年的课题研究,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自己表示深切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感谢县教育局教科室的领导大力支持、悉心关照、精心指点、及时部署,把握方向、化解疑难为顺利完成研究保驾护航。感谢专家对课题研究理论上的指导,为我们解疑答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技术上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研究工作的热心关怀和有效指导,创造环境,发展空间,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要感谢对于我的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同事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勤思善行、上下求索,做好每一件事,完善各环节,调动学生、带动同行,为更好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坚实基础。没有他们在工作中的热情帮助,我想研究工作也不会如此顺利完成。我们深知,这是一次很不完美的尝试。我们的探索、尝试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领导不吝赐教,我们将虚心接受、继续努力,相信我们会以更大的干劲,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今后的每一项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研究总报告

临沭县教师进修附属小学

袁 欣 欣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2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育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 还要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 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阅读教学课型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 让学生获取高质量的阅读效果———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并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因此, 研究运用多样化的阅读课型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形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特色, 很值得我们去进行实验探究。

2012年8月, 我校作为实验学校参加了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课题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研究中,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 认真学习课题教程, 形成了完整的阅读课型教学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实验方法

(一) 实验对象

选定2015届9班作为实验班级。

(二) 实验时间

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 (共5个学期) 。

(三) 实验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练习跟进法, 将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10种基本课型与综合课型、自创课型贯穿于整个实验阶段, 并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实验教程 (七年级—九年级)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本课题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促使教师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课型, 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摸索阅读理解的规律、知识点, 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教研中心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组织学习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做好课题实验的常规工作。我认真阅读课题相关文章、书籍, 准时参加全区课题会议, 并做好摘录, 选定实验班, 进而制定实验方案, 拟写课题实验前测表, 制定课题实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第一, 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课型研究前测, 把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半期考试成绩填入前测表, 以全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基础积累得分、阅读理解得分以及作文得分的情况, 便于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 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每学期都到实验班级或实验学校进行教学观摩, 总结行之有效的阅读课型教学方式。在本校, 我学习了李××老师、陈××老师、简××老师、高××老师等的阅读课型模式;接着, 到遵义市七中、遵义市一中、遵义市九中、遵义市十九中等学校进行语文阅读课型教学观摩活动。

第三, 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实践。我上背读课型《论语六则》、讲读课型《樵夫, 别砍那棵树》、析读课型《海燕》、演读课型《强项令》及《日出》、赏读课型《诗词五首》、演讲课型《我有一个梦想》等, 对于课题指导书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教师实施篇) 》中提到的10种基本课型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像抄读、写读、背读等课型更是常态化了, 而朗读课型和诵读课型不但用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 还用这些课型的理念来指导学生参加朗诵比赛;讲读课型也是这样, 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对于自创课型, 我结合实验班学生思维活跃且敢想敢说的特点, 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如实物进课堂, 看了说, 说了再学的新课型———实物教学课型《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第四, 充分利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实验教程) 》, 每进入一个新的年级, 就及时指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归纳阅读知识要点, 下课练习做阅读理解题, 并讲解核对, 有效训练学生的答题模式,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答题技巧, 更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题得分。学期结束, 让学生写阅读课型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的期末测试卷进行分析, 从各个细致的阅读得分点详细填写阅读课型前测表、后测表。

第五, 在教学中, 我不断渗透阅读课型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既注重阅读题的得分率, 也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 实验班的学生不但整理了自己的作文集, 有的学生的作文还投稿并发表在了报纸和杂志上。

第六, 课题实验期间, 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及对于前测表、后测表数据的分析, 我认真写好每学期的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实践反思, 认真整理好课题实验的各种资料, 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验结果

(一) 成果展示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课题实验, 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

首先是实验班2015届9班的语文成绩在实验一年后, 就在全年级中位列第一名, 在全区也名列前茅。

然后是我在实验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背读课型的特点撰写的《论语六则教学设计》获2013 年省级教学设计三等奖, 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初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兴趣导入有效性初探》荣获2014 年省级论文二等奖。同时, 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读比赛获全区二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获全区第一名和遵义市第二名。此外, 2014年6月我校举办第一届教师命题比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 (实验教程) 》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很多典型题的命题思路、解题技巧以及答题模式我都熟记于心, 因此这次比赛我获得了全校第一名。

(二) 成绩对比

红花岗区2013年、2014年期末考试统考成绩。

这是红花岗区2013年1月统一考试成绩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 实验班未参加课题实验前, 语文积累分得分率不到70%, 得分率较低, 参加课题实验半年后, 在基础积累上得分明显上升, 得分率达到了74.3%, 这说明中学语文阅读课型中的朗读课型、背读课型、抄读课型、赏读课型效果显著,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从红花岗区2014 年8 月统考成绩的抽样调查数据来看, 实验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说明阅读课型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学生可以通过这项实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报告中提供的两组数据, 已经可以充分展示出中学语文阅读课型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五、结语

经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型模式已经构建起来, 阅读教学过程得到了优化, 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学生更好地把握了阅读理解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体而言, 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阅读课型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有一种课型———分析课, 每篇课文都是采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 单一的课型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阅读课型的实验让老师以创新的态度去构建课型, 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第二, 阅读课型改变了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学生从原来的盲目答题转变为依据答题模式组织语句完整答题, 有了系统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答题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

第三, 阅读课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思考、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会读到会写, 语文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

六、课题实验反思

近三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的课题实验, 虽然收获很多,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 教师的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 自创课型较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 参与实验的教师大多也只是使用最基本的阅读教学课型, 很少主动设计新的课型。

第二, 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待提高。使用阅读课型教学, 有的课型会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 语文的工具性十分明显, 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性,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 阅读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设计授课形式,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语文学科课外的阅读也非常重要, 学生能否多读多理解多思考, 也是当下教师面临的难题。可见,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课内。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的课题研究结束了, 尽管在课题实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 我仍将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摘要:阅读是人类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 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抓课堂阅读教学。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时, 构建课堂阅读教学的新课型,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型而言,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发现较为系统的研究理论体系和系列操作程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与教师阅读教学采用的课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学语文阅读课型课题的研究, 是结合学科特点, 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形成新颖的教学模式、常态化的基本课型。实验证明, 运用阅读教学课型开展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教会学生读懂文章,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3

关键词:阅读训练;写作指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9-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在这四种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近几年来,在济南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中,单纯对读写两项能力的考察分值为55分,约占试卷总分的46%。可见阅读和写作应该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

根据克拉申(Krashen)“输入假说”和斯万(Swain)“输出假说”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的输出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后生成新信息能力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基本是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或重视阅读而忽视写作。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是在临考之前给学生提供几篇与考试题型相似的练习进行突击性地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试卷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本人得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放弃写作,此项得分为零。2.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十分有限。3.写作中问题过多,主要包括:时态混用,词汇贫乏,拼写有误,汉式英语,逻辑错误,句式单一,缺少衔接等。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具有保送资格的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其英语教学水平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具有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品牌优势,我校2010年9月份制定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发展计划(2010-2014)》。在《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其中研究“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流程”(以下简称“读写一体教学流程”)就是此次教改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有幸被选为承担课改任务的教师之一,并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存了必要的原始数据。

“读写一体教学流程”模式就是在对课本现有阅读篇章进行充分地阅读训练之后,加入对篇章的复述环节,提炼出文章中的实用字词句,并指导学生分析把握篇章结构。之后紧接着提供相关写作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写作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词、句、篇多维度上都有据可依,从而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水平的目的。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教材(2007年第4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教材中长篇阅读文章题目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1.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预测文章主旨,通过略读(skimming)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利用扫读(scanning)判断所给观点的正误,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及短语的意思,了解文章细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意图。

2.从阅读到写作进行过渡性训练。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复述,提炼重难点生词和短语,将重点词组和句子翻译成汉语,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连词,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句式结构,根据文章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造句。

3.对专题写作进行讨论。教师将写作主题和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和思维脑图的形式进行发散思维,并将相关写作论点、事实、遣词用句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4.进行独立写作任务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看法,将写作主题整理成文。教师给学生设定特定的时间,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单独指导,答疑解惑。写作完成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阅读修改,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最终每组选出一名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朗读修改后的作文,并有教师进行小结点评,同学们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以上教学活动需要2-3个课时。利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内长篇文章的阅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指导,提高了写作效率;另外,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必要的写作技能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文章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将写作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实现读写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这种模式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希望本人的研究能为更多一线英语教师提供数据,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共同探讨中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金秋,彭 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2] 李 伟,英语写作练习和阅读课教学[J]. 安阳大学学报,2002,3.

[3] 戴军熔,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2.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篇4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与研究意义

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和谈话调查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我校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以讲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的大量讲解挤占了学生阅读、接触文本的时间。《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批注式阅读课题的研究,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课题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规律,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其成果汇报如下:

1、批注式阅读教学概念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2、在什么地方作批注和批注什么:(1)什么地方批注:

①给词作批注,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它能让我想到了……

②做修辞方法批注。比喻句。批注模式: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来写,这样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句。批注模式: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当做人来写,这样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批注模式:这样写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③为句子作批注。方法①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方法②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已有的知识谈一谈)批注模式:从这个句子我想到了……

(2)批注什么: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②.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③.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时常记下这些宝贵的思维火花,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以提高。

④.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3、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 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作好批注,学生对预习课文十分专注,这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精读课文作了有力的铺垫。(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范进中举》第九段有一句话“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好几十回”中的“扯”把屠户的形象写的入木三分。为此,我要求学生对“扯“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数量方面:“次数多,反复动作”;心理上:“想巴结,想讨好 ”;态度方面:“殷勤、逢迎、执着 ”;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拉长音”人物评价: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屠户前倨后恭的丑陋形象,又对“扯”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深入全面,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后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喂,出来》,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

内心情感的:“人类是多么可悲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是自我毁灭啊”;有的写生活感受:“我们村的环境就是垃圾围村了,照此发展,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注社会、告诫世人的:“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抓手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策略二: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法”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

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预习步骤 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①.读通课文(写什么)○(圈)标在课文生字中。()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给生字组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想想文章写了什么。②.读懂课文

(怎样写)‖、/(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或“•”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③、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指导学生给课外读物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这本书中令你最(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等。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这些读书心得。

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哪些词语用得巧妙,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写法值得总结。通过作文赏析课,交流这些习作心得。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

事实上,批注在语文课堂中并不鲜见。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作批注,往往是才开始几分钟,学生连文本都还没有读完,就开始汇报了。没有细致地读,自然没有高质量的批。结果教师只得自己讲授,批注成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给学生创设多样的批注平台,采取多样的批注形式外,给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也很重要。

三、课题研究收获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2、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80人;调查时间:2012年10月。

奎中七八年级学生批注式自主阅读现状调查(实验后统计)题目

A

B

C

D 1.现在,你在学习新

A.经常预习B.偶尔预习C.经常不预

课前经常做批注

(94%)(6%)习(0%)

吗?

2.你课前批注的原因A.自己已养

B.老师要求C.家长要求

是什成良好习惯

(10%)(2%)

么?(88%)3.你有时没及时完成A.老师没布B.老师不检C.不知怎样D.不想预课前批注的原因是

置(34%)查(29%)预习(14%)习(11%)

什么?(可多选)

A.重要,对B.有点重4.你觉得课前批注C.不知道

学习帮助很要,有一定重要吗?(0%)

大(86%)帮助(14%)

A.读通课B.读懂课C、读透课文,完成简文,赏析词文,做深层5.你都怎样完成批单符号批句,理清结次批注;质

注?(可多选)注,了解主构,做简要疑问难;体

要内容。文字批注。会主题。(100%)(91%)

(82%)

6.现在预习还经常需A.一般不B.还经常

要老师指导吗? 需要老师指需要(7%)

导(93%)

7、课堂中,针对老

C.看到别人师讲课的重要内容,A.会自觉做B.需要老师D.经常不做

做了也跟着你会主动做批注批注(87%)提醒(7%)(0%)

做(6%)

吗?

8.你对自己的预习态A.认真对B.度怎样评价?

C.为任务草般

草了事(0%)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1、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

待(77%)(23%)

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2、在批注式阅读中,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案例,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重意轻文”现象

在指导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一些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这些批注方法中,只有欣赏法指向了“文”,其余均指向“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几种,所以在批注理解和汇报交流中,就对作者表达的意思,内心的情感着力过多,而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却关注不够,出现“重意轻文”的现象。2.关照整体不足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的着眼点会在一词一句一段上,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批注本来是在“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语),但这里容易出现的这个“味儿”却仅是一草一叶的,缺乏整体的关照,便不深不浓。若教师再不加以引导,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就是一些文本的散点,极易导致理解上的肢离破碎。丁培忠老师生前一直倡导,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3.深入细部不够

学生的自主批注是一种精读,要求潜心默想,沉入到字里行间去涵泳。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是边读边批注,对某处有所感悟就开始写,记录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对句、段的总体、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对词语的批注。即便是对词语进行批注,也只是浅层次的,未经过多思考与深入理解的。如对“端详”一词,学生的批注有“看”、“认真地看”、“欣赏地看”,距离“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正确理解还存在着差距。要沉入文本,潜入到语言的深处与细部,就必须通过对词语蕴含的精细寓意的理解来达到。这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加强的。4.缺少质疑环节

缺少质疑,其实是阅读教学长期来的一个基本现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掌握着课堂的提问权,学生习惯了答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尽管将“质疑法”作为一种批注方法总结出来,但在实践中,学生的质疑批注从量上和质上都不理想。这说明学生还不具备质疑的能力,而质疑又是通向深度阅读、独立思考的主要途径。

五、今后的设想

(1)、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注重学生个案研究。

(2)、继续完善教师教学步骤、环节,继续探索培养学生批注阅读能力评价措施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5

立项号 2020XKT--XXYW05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 负责人 XXX 负责人 所在单位 XX 镇 XX 小学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本人的不懈努力,我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在我对小课题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研究的内容(一)摸清学生阅读现状。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随机对三至六年级的 18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也愿意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课外读物的层面较窄,他们不能正确地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读物,比较偏爱流行元素较多的庸俗漫画; 2、学生课内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较低,有待持续培养与进一步提高; 3、学生在家中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大于课外阅读时间。

4、学生阅读习惯差,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我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并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阅读理论或教育理论书籍,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理论素养。

(三)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发起“我爱读书”活动。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利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读书的作用,让每块黑板都会说话,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各年级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大书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主要是图书馆整班借阅。另外,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大量阅读完之后,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书本,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并且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原价赔偿。

3、评选“阅读之星” 每个班级后面都有一块大黑板。这块黑板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可以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呈现出来,评选阅读之星并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表扬阅读之星,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四)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老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会读书不仅

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己阅读。

1、以疑激趣

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可以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2、课后延伸

现有的教材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在教学后作为拓展延伸的材料,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补充。如教学《杨氏之子》之后,对于文言文,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我就推荐孩子们看《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后,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传》。这样,课内和课外有效的进行了衔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每周一诗 经典诵读

结合我校实际,以及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开展了“每周一诗,经典诵读”活动。将六个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结合学生实际,编辑诵读教材。每周一早读教师指导,背诵经典诗词。并且学校组织不定期抽查,评选优秀诵读班级。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二,我们的收获。

(一)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自课题立项至今,学校图书馆共出借图书达 1000 余本,学生平均每人 10 本以上,其中最多的学生共读书 20 余本。学生将课余时间利用了起来,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发了师生之间的阅读互动。

课题组老师在阅读方面积极探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平时,老师们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

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三)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语文补充阅读材料,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四)学生爱上了读书。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效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以读促写,从好词佳句的积累,到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着。同时,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老师兢兢业业、研究课题半年多来由于尚属于实验研究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思路(二)、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研讨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立足点及方法,虽然我们课题组成员也探索了一些方法与策略,但都是肤浅的。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研讨出更为深入、有效的整合策略与方法。

(三)、时间和精力不足; 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每天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驱,坐到书桌前面对科研时总是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不可能像专家那样有专门的时间来搞科研。关于这方面我会自己想办法找时间来克服困难。

(四)、经验不足; 研究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还是缺乏经验,比如,如何从一大堆调查问卷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数据统计的问题。尤其是简答题。又比如,到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都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最后的成果到底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才算最好,反思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思路:

(一)、放开让学生去凭兴趣去读,允许一部分同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二)、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又时间去阅读。

(三)、利用开家长会和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每位教师继续坚持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

我校领导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和支持,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一定会顺利结题。

能否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此栏请课题负责人填写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6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深度阅读:

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理解文本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能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及即能对文本加进个性化的、合理的理解、感受或推测。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走出文本,深悟、深思出教材背后所隐藏的意义世界,进而更加有效地阅读感知。深度阅读指导:

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停留在对个别字词和文章表层及片面信息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把握住文章中的深层实质内涵,并能进行深度感悟。阅读层次: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简单划分为两个层次: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阅读的表层理解是指仅停留在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层面上。而深层理解,则是指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感悟出文章背后所蕴涵的意义。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具有双层结构,即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在国外,研究者们对学生阅读理解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如: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指导模式。他认为阅读从字母的解码开始,而后是词、短语和句子的加工,最后达到获取文章的意义。古德曼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指导模式又强调在阅读中预期那些没有看到的东西的能力最重要,即深度的阅读。在国内,莱州市的张赵辉老师提出了“层进式”阅读教学结构。他指出:研读文章,要先通过全篇,得其大体;再重点研读,品其精华;最后还得通览全文,悟其所以。这样方能透彻阅读文本。而安徽的陈运琰遵循思维的由“疑”到“无疑”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四层次”质疑教学法研究,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联想质疑。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效率。所有这些使我们对深度阅读指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他们多数研究者只是强调了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的结果,而不注重对学生如何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策略研究。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学生深度阅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研究价值:

1、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利于改变目前阅读教学浮躁的风气,使阅读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 能力全面有效的提高,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语文深入阅读教学的实施,使阅读更深入地走向文本、生本。

2、探索出深入阅读指导的方法、手段,形成教学的策略。

3、确立学生深入阅读的评价标准、原则。

4、以培养学生深入阅读能力为契机,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内容:

1、学生阅读层次的现状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3、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4、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5、深度阅读评价标准、原则研究。研究重点:

1、深度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2、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及影响因素,促进师生对深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学生深度阅读进行系统探索与指导,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与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研究过程:

(一)、研究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学习该课题当前已有成果、调查学生深度阅读现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组成人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2007年1月-2008年7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引导学生了解“深度阅读”的内涵;广泛搜集有关深度阅读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文献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相关因素,提出深度阅读指导的策略、方法、原则、内容;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级进行深度阅读指导;边实践探索边自我总结,提炼出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 2 情况修改、调整研究的策略。

(三)、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制定深入阅读的评价的标准或原则,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调查目前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了解师生对深入阅读的认识状况,为研究找准起点。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解决进行深度阅读指导的方法或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形成一套理论与操作体系。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深度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深度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指导思想。

2、深度阅读指导研究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同时,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同步提高,促使教师形成个性化语文教学风格。

3、深度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创新之处:

1、深度阅读教学研究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研究思想,开拓了阅读教学研究的思路。

2、对深度阅读的本质进行系统研究,丰富了阅读教学研究的内涵。

3、通过研究,形成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能力:

参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是一批基本功扎实、富有吃苦、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群体。其中有六位高级教师,三位一级教师。一人获省科研优质课一等奖,三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五人获县优质课一等奖。有 “学科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 ”、“ 教坛新秀 ”。如既是高级教师又是校教科室主任刘燕老师和县教学骨干教师王锦玉主任参与本课题,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参与研究的教师中有五人参与或主持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仅省、市级论文发表就20余篇。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地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主持人曾参与研究过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本课题又是在我校前几年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再深化、再提升、再总结。我校不少语文教师在 语文阅读指导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前期的研究还仅局限于个人化、单打性、分散型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对我校阅读实践活动进行深化研究与反思总结,我们经全体语文教师讨论后确立了该课题为研究方向。我们又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同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反复、认真地研究课题方案,商讨课题研究计划,并数次邀请专家指导、修改。现已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保障条件: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7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束缚,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课状态,设计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准备。

二、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于2014年11月10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当场发放58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58份,所有参与的学生均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访谈以个人的形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找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了解,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四、调查问卷结果

你的性别是:□男 □女(男生6人,女生52人),你所在的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全部为大二学生)

( )1.你觉得英语阅读重要吗?

( )2.你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程度?

( )3.你平时阅读的动机是什么?

( )4.你进行课外阅读练习的频率是?

( )5.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

( )6.你的英语阅读资料通常来自哪里?

( )7.你觉得对你所读的文章有收获吗?

( )8.当你阅读遇到生词时,

( )9.你阅读时会涉及不同的题材?

( )10.目前,你提高阅读能力主要途径是:

( )11.进行阅读练习时,你会:

( )12.你认为英语阅读中的难点是(可多选):

( )13.你希望上一节怎样的英语阅读课?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向我们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学习状态。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个班19%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43%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因此平时由于老师要求才偶尔阅读。 17%的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巧妙运用阅读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差;受母语干扰严重,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等各种问题。阅读理解水平是随着学生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通过学生的留言,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上一节能发挥主观作用,老师引导的阅读课。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以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传授并让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词句, 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自己课堂的有点与不足,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英语阅读课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通过该问卷给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英语阅读,调查问卷,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钟丽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阅读课程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6):103-106.

英语阅读课题中期报告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外阅读;英语阅读报告;监督方法

学者严文庆(2005)提出,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阅读是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输入方式。黄源深(2006)提出,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大量阅读。并认为,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由此看来,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高校英语阅读课来说,阅读的作用就更不言而喻了。由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新生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英语读书报告的定义及特点

学者李梅英和吕勤(2002)曾提出了“以写促读”的教学新观念,其意思是教师要通过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靠学生的书面阅读报告。阅读报告就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完成了老师规定的书本材料,以及他们对该书的内容的理解有多少。读书报告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相关信息的描述(information)。第二部分是这本书的一个内容梗概(summary)。第三部分是读者对这本书内容的一个评价(comments)。

二、“笔阅”书面读书报告是教师监督学生课外阅读的间接手段

笔者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书面读书报告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基本相同,因为书本内容和作者信息是肯定的,在写的时候是无法有所创新的。那么老师在批改时重点应放在每一位学生读书报告团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对这本书内容的看法、观点及评价部分。

1.书面“评”——扮好学生的朋友。在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进行评阅时,要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这个角色。书面批改时,老师着重看学生读书报告最后的comments部分,这一部分老师应让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读了这本书以后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其内容有学生对文章的故事内容的评价,对文章的写作特色的评价,包括一些经典的句段的摘抄以及评价,还有对故事所体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评价和对其中的写作手法及其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等。

2.课堂“评”——扮好老师的角色。课堂上扮好写作老师的角色。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讲时,要实事求是分层次地对学生阅读报告进行讲评。

对于写的最好的同学的文章可以点名表扬并将全文作为范文在全班念,或是在全班传阅,这样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会为此增强极大的信心和兴趣,以后每一篇读书报告就会越写越有兴趣,并会越写越好。

与之相比,稍次一点的同学的文章全文不是很理想,但个别局部还不错的同学的报告,可以将其中精彩的段落、句子、思想的亮点找出来在班上点名并念一下,对有进步的同学更应点名表扬以资鼓励。

3.学生“互评”——扮好裁判员的角色。学生作文可在学生中相互评阅,或是在课堂上让全班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老师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讨论。此时老师要当好公正的裁判员的角色,便于学生今后讨论的开展。

三、口头“评”读书报告是教师监督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手段

老师在对学生读书报告进行“笔阅”的同时,为了避免有些不自学的同学会摘抄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名著的读书报告,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与你进行面对面的口头读书汇报。你可以让他在脱稿的情况下,你提问,他回答。你也可以就书中故事的某一个情节,某一个段落,某一个主人公让他随便谈谈自己的看法:你也可以选一些经典名句或关键词,让他来解释在文章中的意思和作用;当然,针对作者的信息或背景,你也可以让他来描述一下,这样就是他去抄人家的话,也会迫使他去背或记某些重要的东西,甚至于会让他觉得自己课外不去认真阅读,是过不了关的。只要按这种直接而严厉的监督方式进行下去的话,他们会认真对待课外阅读的。

四、将读书报告成绩纳入学期成绩考核是最有力的监测手段

首先,在这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把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报告成绩按期末成绩的10-15%记入成绩单。当然,一是要看学生是不是按量完成。本学期,规定的8本书是不是已经完成,这是考核最起码的一方面。另外就是学生是否按质完成,那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学生阅读报告进行检测时要做好记录便于期末备查。

其次,在期末考试时,阅读老师在试卷上,一定要有体现本学期做阅读报告的相关内容的试题,至少有5分的题是有关平时阅读报告的。在学生对自己期末成绩分数十分关心的情况下,这种监督对他们是最有力的,并更会迫使他们认真去阅读和写读书报告。

众所周知,如何有效监督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是很多从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老师们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着提出并分析了对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监督的三种手段。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笔者更进一步向各位同行学习。

参考文献:

[1]严文庆-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J]外语界,2 005,(1).

[2]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J].外语界,2006,(4)

[3]李梅英·吕勤以写促读,山东外语教学,2002,(6)

上一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安排下一篇:职场励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