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107

2024-11-04

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107(精选3篇)

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107 篇1

佛山市南海区面积1073.8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6个镇,50个社区居委会,242村民委员

会。2006年户籍人口113.04万,流动人口110.79万。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

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特别是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

导意见》后,我区积极探索适合南海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三级共

建”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发挥区、镇、村三级的力量和镇级医院的作用,从政策、体制和监

管各方面保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区规划的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已完成了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工作。我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政府坚持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原

则,把构建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向市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各级

政府的责任来抓紧抓好。2007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区、农村医疗保健网点,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程。努力构建全民享有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体

系”的新目标。

一是明确责任,保证落实。在通过反复调研的基础上,今年6月,区政府又正式发出《关于

区镇村三级共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基本

原则、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要求。强调区、镇、村“三级共建、以镇为主”的建设和管

理责任;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落实到各镇街,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镇街领

导干部工作成绩的依据。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保

耀。

二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做好全区社区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我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设立了按5000-10000人一个社

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区卫生局会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广泛征求意见与论证的基础

上,确定全区共规划设置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7年完成50%,2008年全面建成并投

入使用。

三是保证经费。区政府规定,对每个按标准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其

中:新建、改建类给予每站30万元补助;改造完善类给予每站10万元补助),补助经费由

区、镇(街道)财政各负责50%。社区卫生信息网建设和维护费用由区财政承担。预计今

后两年区、镇(街)、村各需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经费7000多万元,保证全区社区卫生

服务站按较高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体制保证,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运行

为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公益性质,收到“服务人民、保障健康、奉献社会”的效果,我区

选择了由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模式,从体制上确保社区

卫生服务工作的长期、持续和健康地运行。各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负起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的主要责任,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

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财、物、业务和药品纳入镇级医院实行统一的管理。并规定各镇

医院每年必须从业务总收入中按1.5-2.0%的比例提取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社区卫

生服务站的正常运营。这一体制充分显示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一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由各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其业务流程、服务项目、医药收费、人、财、物等进行管理。减少了乱收费等不规范的现

象发生,将医药费用控制在较低水平。

二是得到更好的技术保证。对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上下交流使用,医

院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到社区工作,社区医生又可以轮流到医院进修学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

站与医院之间较易实现“双向转诊”,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质量。

三是有效地解决运营经费的问题。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同一个镇有时会碰

到各站经营状况盈亏不一的问题。一体化管理可以实行站与站之间的资金统筹调配使用,从

而确保经济状况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正常运行。

三、创新机制,使社区卫生服务惠及百姓

近两年来,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我区积极探索和尝试

如何引导村民“小病在社区”的就医方法。这方面收效较好的是“平洲模式”。该模式按照

“院村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办法,由平洲医院与村委会签订“村民门

诊医疗保障基金合作协议”,村委会每年划定一定专项医疗报销费用,用于村民的门诊医疗,凡到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村民,其门诊费用可凭发票即时在村委派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报销点按一定比例报销。如果全年的医疗费用超出商议的定额,则由村委会和医院按比例

共同承担超支部分。协议的签订,既促使医院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减少医

药费用支出,又使村民感到看病方便、实惠可靠,实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看

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一做法,价格低廉、服务优质,吸引了大部分村民,目前已在桂城

平洲惠及3万多村民。

据2006年全年统计,平洲医院管辖下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诊总人次为8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每处方费用为30.66元,而同

期南海区平均每处方费用为54元。

“平洲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我区

今后在全区推广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四、强化监管,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区政府、区卫生局分别制定了《关

于加强我区镇级公立医院管理的意见》、《佛山市南海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规定(试行)》、《南海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验收标

准》、《南海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考核标准(试行)》等规范文件,强化了区卫生局对社区

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作用,坚决阻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承包行为,依法查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违规违法行为。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标准和日常运作规范,依法加强对医院、社区卫

生服务站、技术人员、大型设备、卫生技术应用等服务要素的准入和管理;强调社区卫生服

务站必须建立一定的技术管理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

与此同时,我区制订了严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准入和提高标准。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必须是具有医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并通过培训的人员。

目前,我区镇级医务人员已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只有60多人。计划各镇(街)医院

到201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全科医学培训率达80%以上。以后每年有30%以上的在岗医护人员得到系统的全科医学知识轮训。同时,我区镇级医院建立了医院医生派驻社

区卫生服务站轮岗、晋升前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一年以上的制度,大力培训和充实全

科医生、中医生和中西医结合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由区卫生局成立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组,定期对社

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检查、监督,考核指标包括机构设置、服务内容(医疗、预防、保健、健

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档案)、居民满意度等项目,将考核情况与年度经济补

助和奖励挂钩,以激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医疗安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提高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发展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既要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全区农村群众提供最

基本的医疗保障,又要积极开展多功能、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为我区在疾病控制、卫生

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等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6年我区疾病控制与社区卫生全面结合开展,使全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98.25%,计划免疫 “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7%以上。外来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成为我区计划免疫管理

工作的一大亮点;结核病、麻风病、性病等管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病防治实现了“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全区精神病人监护率90%。初步建立全区慢性非传染性疾

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9%,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98.45%,住院分娩率100%,妇幼保健各项管理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计划免疫门诊建设方面,全区已建成了12间示范门诊、5间规范门诊,并将计划免疫门

诊建设延伸到社区,加强镇级医院以外接种点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已有7个社区卫生

服务站或医院下伸点先后建成规范化的接种点,使计划免疫工作深入社区,有效保证了接种质量。

我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了镇级卫生监督分所的整合和独立

运作。初步搭建起村级卫生协管员网络,丹灶、大沥、九江等镇配备了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

102名,这些地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全面进入社区,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三级卫生监督体系。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全面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及各种防病知识宣传,群众防病意识不断增强,我区被授予“全国亿

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称号,罗村街道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街道”

称号。今年,我区的桂城街道平南村被广东省卫生厅定为 “广东省社区健康教育与控烟工

作试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99.1%村通过了“省卫生村”的验收,基本实现了“镇镇卫生镇、村

村卫生村”的目标。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政府为农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载体,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形式,是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由于我区开展这项工作还在起

步阶段,各方面的工作离先进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问题仍需要继续努力和探讨。

随着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的不断充实,我区将不断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

我区从“村村卫生村”向“村村健康村”目标的迈进,建成高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高效能的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和高水平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让南海区居民享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

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107 篇2

1 建立心理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组织机构是搞好基层官兵心理卫生服务的可靠保证。首先, 注重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组织建设, 建立由党委机关统一领导, 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心理服务领导小组, 并逐步形成以政工干部和卫生干部为骨干、政治工作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相结合的心理服务组织体系。其次, 注重打造心理卫生服务骨干队伍。针对雷达部队驻地偏远、人员分散、专业心理卫生人员少的特点, 我们选送心理卫生骨干进修学习, 学成归来后组织基层心理骨干轮训, 重点培训心理教育、测试、疏导、训练、治疗等常规心理卫生服务技术, 着力提高基层心理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 使他们会分析官兵常见心理现象, 会解决常见心理问题, 会采取常规心理维护措施。经常组织卫生队心理卫生骨干深入基层小点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巡诊, 对基层小点心理卫生骨干进行指导帮带。适时组织心理卫生服务研究会议, 分析基层心理卫生服务典型案例, 研究心理卫生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纠正心理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 建立健全考评奖惩机制。把基层心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中, 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落实职责制度较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 增强了基层做好官兵心理工作的积极性。

2 健全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制度

通过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方式, 形成“测试、咨询、训练、疏导、反馈”五位一体的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制度, 增强心理卫生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官兵心理档案, 随人员的调动而调动, 把官兵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官兵的思想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医生的建议记录入档, 为进行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坚持从新兵入伍开始, 就将其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建立心理状况、个性特点、能力特征等内容的心理档案, 并登记家族病史和本人过去精神健康状况, 由卫生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对执行重大任务或思想不稳定的官兵适时进行心理测试或疏导, 并将结果及时录入档案。

3 拓宽心理卫生服务渠道

采用电话热线、网络课堂、板报宣传栏、资料图书室、下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 把心理卫生服务渗透到部队生活和训练中, 增强实效性。注重把心理卫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布署, 做到既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 又解决官兵有倾向性的心理问题。注重把心理咨询与官兵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 引导其正确看待挫折, 构建健康向上的心态,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正确处理困难问题。注重把心理素质训练与部队日常训练相结合, 培养官兵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的心理素质, 提高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 开展网上心理课堂、网上心理测评、网上心理咨询, 增强心理卫生服务的趣味性、时效性、保密性。

4 深化心理卫生服务

佛山市南海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做法107 篇3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是佛山市颇具规模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由南海区政府投资兴建的集保健、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非营利性国立妇儿专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本项目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桂平路,为南海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拟扩建建筑面积为220 00平方米.区内地形起伏不大,基本平整。

2 基本布置

该工程基本布置:一楼职工饭堂,二楼门诊专区,三楼体检专区,四楼供应区,五楼产房区,六楼产前区,七楼新生儿区,八、九楼妇科,十楼高级爱婴区,十一楼高级月子区,十二、十三楼行政区,建筑高度为4 9.9米。其中六至十楼平面的基本布置为病房开间尺寸,是方便日后医疗条件改革而对楼层功能的改变。楼层设置三个疏散口,其中东西两楼梯均配置了消防电梯,日常兼配医疗洁梯,污梯功能。

该工程甲方的设计任务书中提及用地面积约1 7 0 0平方米,设计的使用面积约为2 0 0 0 0平方米,故初定建筑层数为1 3层,设了3个疏散楼梯分别位于建筑有左,中,右方,考虑到医院使用功能多样,且每天的人流量也大,在建筑有左,右两侧设一消防电梯,并且其中一个兼用洁梯,一个兼用污梯,使进出医院的洁物,污物得以分流,从而减少二次污染的隐患。

3 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卫生服务环境的优劣是衡量医疗质量及病人满意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医院环境不仅是医院形象的具体展现,而且,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医院环境具有美学功能古希腊大学者毕达格拉斯提出“美在形式”,认为美在于物质的比例、对称、和谐等外在形式规则。医学的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外部特定的形式反映出决定外部形式的内部结构与特定功能。而医院环境作为美的形式的客体,将环境的美作用于主体感觉器官,激发主体的审美活动,进而在情感上产生与客体的美契合的倾向,美感的产生就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优美的医院环境具有一种非介入性的、非药物的、不可思议的治疗心身疾病、恢复和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2)良好的医院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优质的医疗环境可以使患者产生并保持愉悦的心境,满足患者各种医疗、护理、生理及精神舒适的需要。

4 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门诊设计

门厅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病人心态情绪最多暴露的就诊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让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能感到亲切、方便、舒适、信任的愉快感观。

4.2 住院部设计

患者因病住院,希望能远离外界的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在多人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能更好的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4.3 医技部设计

由于医院的使用功能复杂,专业性强,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医院功能的复杂要求。

4.4 交通流的划分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病人就医流线的便捷及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一般的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将来的变化发展留有余地。外部交通的解决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和尝试,调整,该工程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妇产、传染、核磁共震门诊等与常规门诊分设,单独留出就诊“绿色通道”。

(2)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楼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流和车流分别利用不同的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3)在门诊楼中,从大厅处按照导流图所示,以不同的颜色和箭头标识在走道地面或墙角上指向各检查科室位置,以减少患者家属往返路程。

(4)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流,将停车场放入地下。

(5)流出医护人员单独的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6)洁污流线还有明确的区分,中间配三个客梯主要是考虑医院是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

另外,在该工程中还考虑到楼梯及室外使用的多是孕妇和儿童,故在室外设置了坡道,楼梯踏步采用了300×150的步宽和步高。

4.5 医院要以人为本的设计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和装备是由多方面体现的。诸如建筑选址、设计风格、整体布局、医疗流程、环境绿化、色调装饰、照明、噪音、空气洁净度、车辆管理、通讯抢救、现代化医疗设备和管理设施等。

4.6 绿化原则

医院建筑充分起到协调社会、人与环境关系的高情感和人情味的作用。

4.7 良好的医院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优质的医疗环境可以使患者产生并保持愉悦的心境,满足患者各种医疗、护理、生理及精神舒适的需要。环境是病人医疗过程的第一印象。为患者创建一个难忘的医疗环境本身就是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并且是吸引、挽留患者的积极因素。

5 工程楼层功能分析

(1)一层为设备层,作为一座十三层的主楼,供电,供水,换新风,等等,都有不少的机械设备,且这些设备的体积,重量都比较大,故设在一层,减少楼板的荷载。

(2)二、三层为门诊部,设置了独立的诊室,也设了一个大空间的候诊大厅,使得人多时也不显得局束,更设计了一条连廊连接门诊大楼和住院部,使这两幢建筑物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3)四、六楼为产前区,五楼为产房区,这样两层夹中间一层的做法是为了方便孕妇在临盘时能快速抵达产房区,也为五楼的产房腾出了不少空间做家属等候及家属谈话区,其外挂的一条走廊更是使医生与家属的行动流线得以分开,保证了内部的运作不受外界的干扰。

(4)七楼为新生儿区,也是设计最重要最困难的一节,在左边设置了重症鉴护室,和一系列的治疗光疗室,右边为普通病房,使患重症的病人能集中治疗。

(5)八、九层为爱婴区,该区容纳的主要是婴儿及母亲,并设置了一个婴儿游泳按摩室,使父母能看着刚出生婴儿,并且每间房都向走廊开窗,更大地提高了走廊的采光通风。

(6)十层为高级爱婴区,十一层为高级月子区,主要是把卫生间向中间移,使得房间更大地面向室外,采用落地窗的做法更体现出医院与从不同的的气派。

(7)十二、十三层为行政区,把行政区设置在楼层顶部,是为了保证行政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扰,保证行政工作有轶序地进行,卫生间前移的做法更是使办公空间更具合理性。

6 结语

上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教学反思下一篇:教育学演讲稿--从等级分班制看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