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节奏训练

2024-09-29

钢琴节奏训练(精选10篇)

钢琴节奏训练 篇1

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只要我们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从节奏入手,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础钢琴教学的开展会更加顺利。论文关键词:节奏教学,元素性,无限性,任意组合

这几句看似平常的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解读其中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元素音乐精髓所必需,也是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应该掌握的。

所谓元素性就是将音乐这种多因素集合的艺术还原成最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还原成,音高、音色、音强和音值等原始素材。不难看出,奥尔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学习难度。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技巧最难的艺术,特别是素有乐器之王称为的钢琴。如果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简化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用学生最熟悉的方法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的,也就必然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又不想学钢琴的现象。

元素性音乐是综合性的。应该包括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节奏读谱训练、技巧练习等等都可以将其还原为最初始的状态,用学生最熟悉、最简单的方法来学习。

这一线索,可以给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

节奏和人的生命有着本源的联系,“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才能,只要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2)无数的音乐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从节奏训练开始是一条捷径,可以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原因就在于它最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在自然界和人生活中,无不存在着各种节奏,这些都是音乐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一旦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按照节奏和声律的要求组合就是音乐艺术出现的时候。只要将音乐中的节奏还原成生活中的声音,变成学生所熟悉的,节奏训练就简单多了。行走、拍手、儿歌等学生熟悉的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为训练的手段,让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音乐、体验节奏,并以动作表现独特的音乐体验为基础,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激发想象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各方面的学习。音乐中的节奏组合是无限的、也是任意的,体会和掌握节奏组合的基本规律是训练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节奏组合的规律,有几个问题是其中的关键。

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节奏组合是矩阵的表现形态,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变量。如时值的分解,每一种都是新的变量,只要增加一种变量,其组合形态就呈现出倍数的增长。换句话说,一元一次方的组合形态为一,而二元二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四,三元二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八,三元三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十六,……。所谓任意的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准确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任何节奏的组合形态都是可以使用。可见,节奏组合的基本要求是合情,其次才是合理。

节奏的组合形式的时值关系是倍数,也就是倍加或是倍减。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惑,都是因为对节奏组合的倍数关系了解、认识不够充分所致。了解了组合的基本规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能够尽快掌握节奏练习的方法的思路。初学时,学生往往容易将节奏的速度和时值两者混淆,容易读的节奏谱不由自主地加快,而不易读的节奏谱又放慢了速度,很难体会到乐曲的整体速度,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练习初始就应该训练学生正确把握节奏的时值,使他们充分认识在单位拍中,不管是那种时值的音符构成,在一拍中它们所占用的时间是一样的。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他们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并逐步内化为内心的节奏感觉。

节奏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和人的生活最接近的是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其他的都可以看作是这三种音符的变体,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的节奏形态,都是时值的延长、音符时值的拆解和组合。如:用走、跑、快几个学生熟悉的字代表不同的节奏即形象又能够准确地表达乐谱的含义。

例: 2/4 走 走 ∣ 跑跑 走 ∣ 快快快快 快快快快 ∣ 跑跑 走 ‖

用学生熟悉的一二一走步训练形式,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四四拍的节拍感觉。这是训练的开始,也是训练时必须把握的一个问题。二拍、和四拍是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从学习走路开始对一二一就十分熟悉了,当然也就更容易掌握了。

训练时,要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内心节奏感的培养统一起来。钢琴演奏是身体的高度协调,包括思维和动作的协调、双手之间的协调等。有人形象地说,演奏器乐是二次反映,和人的一次反映有着明显的不同。训练伊始,就必须将学生思维和动作的协调性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如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声部,表现不同的音符时值。具体的做法可以采用脚代表基本节拍(四分音符或是按照具体的节拍形式约定),手或是用声音代表音符的具体组合形式,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应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需要注意的是,三拍子的教学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由三拍子组成的表现形式,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奥尔夫的节奏朗读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用儿歌朗读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提取其中的节奏基石。把儿歌的语言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从语言活动的组成、强弱、音高模式和节奏活动来学习的概念,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最自然的过程。

例:小小 饺 子 ∣ 两头 尖 尖 ∣ 两头 尖 尖 ∣ 像 小 船∣你吃 一大 碗 ∣ 我吃 一大 碗 ‖

艺术的民族性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音乐也有不同的节奏表现形式,这是节奏训练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随着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断提高,应该有意识将这一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逐步向学生传授,提高学生对音乐中节奏的理解,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从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声音的节奏化。由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与方式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欲求和审美标准。从自然界与生活中提取的节奏元素千差万别,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尽管音乐中的节奏繁复多样,其实都可以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还原成最初的基本元素。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不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增加教学的复杂性与难度就成为必然。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别。年龄越小认知能力水平和思维形式的形象化特点越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生活化、形象化要求也越高。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语言的生活化程度高度相关。音乐是非具象化艺术,专业化的教学语言对初学者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初学者来说,由于认知水平和思维形式所限,根本不可能准确理解。因此,只有学生最熟悉的、最生活化的语言和手段才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的。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训练基础后,要及时深化节奏的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模仿、表现出来,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利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同时,还可以将模仿、接龙、重组等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节奏训练引入教学,增加训练的音乐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简化教学难度,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形式从事教学工作是教师始终应该坚持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学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只有准确理解它的普适性和具体性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钢琴节奏训练 篇2

1. 节奏的含义

涅高兹曾说:“音乐是声音的过程, 是时间的艺术, 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瞬间, 它在时间上是进行着的。万物之出先有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广义的节奏意味着时间的匀称划分, 它包括和声的节奏, 音乐的脉动, 节拍, 乐句, 语气, 结构的安排, 速度, 乐段乐章等要素。

2. 节奏和节拍的区别

节奏不同于节拍, 节拍是节奏的局部情况, 是机械性的匀称。音乐的脉动有时不和节拍吻合, 有基本的节拍才有音乐的脉动。在音乐作品中, 节奏应当是演奏者对作品艺术形象理解之后的节奏, 是有依据的, 有情感的, 有逻辑性的, 这样才有可能演奏出真正的, 生动的, 富于情感的艺术性表演, 而机械的像节拍器一样的节奏只会使表演更加单调枯燥。

二、节奏的教学与训练

在弹奏任何音乐作品时, 首先要确立的就是节奏和速度。确定了节奏和速度, 也就确定了作品的基本风格, 所以要弹好一首钢琴作品, 节奏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1. 对基本节奏的训练

对初学者而言, 准确的掌握强弱拍,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切分音, 附点节奏是和必要的。可以利用节拍器来影响学生在内心建立正确的节奏感和基本的节奏观念。

对于节奏元素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什么是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切分音符, 附点音符, 三连音等。

要训练这些节奏元素可以应用一些教材来完成, 例如, 《汤普森》和《拜尔初级钢琴教程》, 这两本教材都对针对各种节奏元素进行练习和训练。

2. 对附点节奏的训练

附点节奏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 教师可以将正拍的“一, 二, 三, 四”读成“一哒, 二哒, 三哒, 四哒”的分拍, 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节奏概念。有时候, 学生会将附点音符弹得过快,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把单附点弹成双附点进行辅助练习。

3. 三连音的教学与训练

三连音的学习应该遵循“均衡”的这个原则, 通常学生容易把三连音弹成前十六分音符, 这主要是学生掌握不好三连音在四分音符中的比例造成的。我们可以把三连音当成6/8拍子的八分音符,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了。还有的学生常常把三连音的第三个音弹得过短, 使节奏很仓促, 这种情况只需把第三个音强调出来, 就可以改掉这种节奏上的错误了。

三、如何解决节奏的常见错误

学生在节奏方面常犯错误, 根源于学生没有用心去听钢琴的“歌唱声”, 即作品表达的音乐和情感。所以当音型比较密集, 进行略快时, 弹奏者就容易把“短” (时值较小) 的音符弹成快的, 反之, 音型不密集, 进行略慢时, 弹奏者就容易把“长” (时值略长) 的音符弹成慢的。而要解决这种错误, 首先就需要我们在弹奏作品时, 尽量把那些时值较小的音符保持足够的时间, 让每个音都好像难分难舍般。其次, 弹奏者需要理解作品的音乐性, 善于发掘音乐的歌唱性, 可以多听一些歌唱家, 小提琴家的表演, 感受音乐的魅力, 善于在旋律中把时值较小的音符弹得更动人, 更有表情, 而不是依据它们的时值错误的加快或减慢。

1. 混淆渐慢与渐弱, 渐强与渐快

如果没有特殊标注, 力度改变时速度不应随之变化而变化, 反之, 速度的改变也不应当引起力度的改变。不可把渐强 (crescendo) 和渐快 (accelerando) , 渐弱 (diminuendo) 和渐慢 (ritardando) 这些表情术语等同和混淆。渐强时, 音响逐渐增强, 移近。渐弱时, 音响逐渐减弱, 离开。当然, 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 也有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 这些表情作曲家通常都会标注。所以在弹奏作品时, 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曲谱, 参照作曲家的标注, 准确的表达情感。

2. 如何掌握复节奏?

掌握复节奏中的节拍, 就像掌握复调音乐中的声音一样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想要均匀的弹出二对三, 三对四, 11对7, 9对5等这些复杂的复节奏, 可以参照一下几点建议:第一, 当面对的是简单的复节奏, 例如, 二对三, 就可以用算术法来处理它们。即1/2和1/3的公分母是6, 如果不能一下子弹对的话, 那么对于简单的复节奏来说也不难计算出什么时候该弹哪个音符。第二, 遇到复杂的复节奏时, 建议学生左右手轮流弹奏复节奏的音型数次, 分解式的体会音型的节奏感。例如, 五连音的练习方法, 可以把它在内部分解成三连音, 然后再弹五连音。

3. 延长记号在节奏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从“音乐的时间上的逻辑性”来看, 延长记号在音乐的发展上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延长记号的作用1可以是作品的间歇, 停顿或者休止,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 音乐都不能终止, 演奏者应该利用延长记号使听众对作品更加陷入沉思, 更加回味和更多的想象, 决不能断了音乐的线条。

4. 其他技术问题对节奏的影响

弹奏者对某些并不复杂的节奏总是爱弹错, 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技术方面还没有过关, 也就是说, 技术上的困难阻碍了节奏的正确弹奏。因此, 弹好节奏的前提就是技术层面要过关, 只有技术方面的难题都解决了, 才能演奏出更正确、更好听的节奏。

结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内在的听觉来听音乐, 即需要用心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 从整体把握作品的概念, 才有可能使他们在节奏和速度方面与原作者取得一致, 而不是从物理的角度机械的听作品。一个有“节奏感”的音乐家宁可省略某些细节的东西, 而无论如何也不中断, 不让音乐断掉, 因为他们能感觉到音乐的过程, 能感觉到音乐的进行, 而不是死守着机械的节奏不放。

指导教师:朱廷丽

参考文献

[1]朱廷丽.西方钢琴艺术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

[2]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9月.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节奏特性 篇3

关键词:节奏 连奏 音乐风格

“节奏”是学习钢琴音乐最熟悉不过的字眼,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旋律,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特性,没有它,就象鱼儿离开了水,音乐就没有了生命力源泉。因此,节奏就是钢琴演奏的支柱和框架,在稳定节奏的基础上,才能尽情发挥它的不同特点,听出不同种类,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来。因而,节奏是我们掌握钢琴演奏技术手段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必经之路。

良好的音乐节奏是如何训练的?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俗话说:“理论加实践,万事皆顺利”。光有熟练的手指功夫,而对于理论却一无所知,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钢琴作品中的节奏种类繁多,需要掌握学习的真不少,在当一个乐曲中有多种节奏出现时,弹奏都就会一片茫然以至频频出错,此时此刻,就需要演奏中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了。因此必须牢记五线谱的位置和不同音符的时值,节奏是将杂乱的不同音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有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音乐特性。

如果是相同的节奏那还好弹奏,但出现了复杂的切分节奏,那就要严格节拍了,由于它有明显的“前短后长”的节奏特点,我们可以反复歌唱着弹奏,比如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中的第一个小节的“4”音就很短,而其后的“5”音却拖得很长,由于肖邦为大家表现的是一段轻松愉快的三拍子民族舞曲,而演奏者基础知识如果不扎实,错误地将“4”音加长,“5”音缩短的话,那就变成了木偶进行曲了。大大地改变了原先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由此可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相当重要。

二、进行不同节奏型的训练

钢琴节奏尤如万花筒一样能变化出层出不穷的各种各样的节奏来,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快,但无论如何变化,它的每一段都是属于同种节拍的,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不同节奏之间的公约数来形成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速度标记和节拍标记都有所改变,但核心的基本时值不变,这就为前后两段的衔接找到了共同的铺垫。

下面介绍不同节奏型的训练:

(一)十六分音符节奏的训练

比如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第一段十六分音符到八分音符的转换较多,控制好由快到慢的节奏,但核心时值不变,第二段八分音符到四分音符的转换,强调的是四分音符的主旋律,第三段又是欢快活泼的十六分节奏的出现,还是以两拍子为基础,由此看来,虽然乐曲的节拍速度在不停变化,但是主旋律还保留着歌曲的一贯性和完整性,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值变化。

(二)三连音节奏的训练

它常出现的错误是将第三个音弹得太短,这样会造成越来越快的“赶拍子”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稍强调一下后一个音,就可以纠正这种弹奏节拍上的错误。

(三)复节奏的训练

所谓复节奏就是“二对三”、“三对四”、“五对七”等等。钢琴作品中复节奏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自浪漫派以来,由于复节奏在节奏组合变化上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变化多端的节奏。

三、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功

扎实的钢琴技巧无疑会给演奏都带来许多好处,如果手指拙笨、不灵活,就会在乐曲的节奏、速度方面造成严重拖拍,导致节拍混乱,甚至影响音乐的艺术形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自卑,使他们更加缺乏自信心,对作品一片茫然。

解决钢琴技巧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断奏的训练。它是钢琴演奏都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弹奏方法,是要求每个音独立灵活地站立在琴键上,而手臂能够放松,常见的有以腕部为轴心的手腕断奏,以指关节为轴心的手指断奏和以肩部为轴心的大臂断奏。它们的共性是手掌和击键的手指各关节保持相对的紧张度,并且都是以轴心带动手的其余部分向下击键,从而借助键盘的反作用力向上弹起,从始到终都要求手臂保持放松状态。

(二)连奏的训练。它的含义是连贯地、不间断地奏出旋律的每个音,其特征是音与音更替的不间断生,即每次弹完一个音后手指保留在琴键上使音响得以延续到下一个音的弹奏动作发生时才放开前一个音,这样才能使长乐句具有连贯的歌唱性旋律。

连奏包括两种奏法:高抬指连贯奏法和手腕重量移动弹奏法。在钢琴奏鸣曲中出现的大量快速连奏时,所遇到的困难都可以采用高抬指连贯奏法进行慢速练习。

具体方法为:手掌以上自腕、肘、臂、肩完全放松,手掌呈自然放松的半弯曲状态,高抬起要弹的手指指尖与键盘呈90度直角,做预备弹下的姿势,接着手指快速击键,在下键同时借用键盘的反弹力放松全臂及已经落下的手指,将落下的手指保留在键盘上,以获得声音的自留效果,最后手指的击键和放开原有的保留在键盘上的手指以及高抬起下一个预备击键的手指。

这两种弹奏方法如何在钢琴作品中完善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学习过程。熟练掌握这两种技巧,使钢琴作品中的节奏特性更加明显,使音乐表现力更加完整。

总之,一首好的钢琴作品的节奏感除了包括以上三方面内容,还应研究每段时期的不同音乐风格,我们不能将朴素典雅的慢板巴赫风演奏成清新快板的莫扎特风格,或如贝多芬激烈的节奏变成温柔的肖邦风格等等,只有深入理解音乐思想主题,才能把钢琴作品中的节奏演绎得更加出神入化,使旋律更加突出艺术美感,音乐形象更加具体生动。客观方面,我们学好钢琴节奏,主观方面要联系音乐作品内容,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将音乐技能越来越好地呈现在观众们面前。

参考文献:

《节奏训练》音乐教案 篇4

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唱的没有强弱变化,不能打动听众,为了让幼儿对2/4拍的节奏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我设计了这次教学活动,但是单纯的说教会使幼儿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各种几何图形体、各种几何形体、本班幼儿和听课教师等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各种肢体活动在幼儿理解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强弱变化规律,达到寓教于乐的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图与物的规律变化等形式进行拍手活动,了解2/4拍节奏的强弱变化规律,并尝试性的利用强弱变化规律进行演唱。

2.利用肢体语言游戏性的学习巩固新知。

3.培养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幼儿在玩中学,达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寓教于乐的目的。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2.活动难点:利用各种肢体语言展示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声音,鼓励幼儿利用各种肢体制造不同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准备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游戏《拍手歌》

2.小朋友们最喜欢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然后再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圆形

1.这是什么图形?

2.如果老师想再出示一个圆老师应该出示什么圆呢?

3.如果老师把第一个圆拍的大点声,第二个小圆拍的小点声。谁来试试怎么拍?

(二)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沙包,并按上边的规律加以展示。

1.如果按上面的规律排列,接下来应出示什么样的沙包呢?

2.如果把大沙包拍的大声点,小正方形拍的小声点,我们应该怎么拍呢?

3.根据情况加以肯定与鼓励

(三)师生合作

1.谁愿意邀请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游戏呢?(请三到四名幼儿各请一位老师)

2.如果我们请一位老师站在第一位,第二个位置站幼儿,按照上面的排列规律,我们其他的人怎样排?

3.我们用拍手的形式怎样表示他们的排列规律?

4.好,对于参与活动的园长与老师我们应该说D--谢谢

(四)男女合作

1.现在老师邀请四名上课不搞小动作的男孩、四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女孩来前面进行有规律的排队,该怎样排呢?(可安按一男一女的规律排列)

2.如果站男孩的位置我拍的――大点声,站女孩的位置拍的―――小点声,那么谁愿意来帮助我呢?

3.请下面的小朋友一起来拍,并边拍边说出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

(五)肢体语言巩固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

1.我们可以用拍手的形式来制造大声小声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制造声音,来展示这个规律?

2.小朋友不仅能通过跺脚、拍腿、拍脸来反映这个规律,而且还能用牙齿、舌头、嘴唇制造声音来反应这个规律,为了奖励你们我们来玩个游戏。

(六)游戏:百宝箱

1.出示百宝箱,摸出一样宝贝并介绍宝贝名称,介绍玩法。

2.谁愿意利用这个宝贝来反映大声小声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呢?

3.很多小朋友早已对老师的宝贝垂涎三尺了,现在谁愿意从老师的百宝箱选一件宝贝一起合奏呢?(幼儿集体合奏)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个什么规律呢?

2. 尝试演唱歌曲

宝宝们对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掌握的相当好了,如果老师让你们用大声小声大声小声这个规律来尝试着唱支歌好吗?

好,现在我们边拍手边演唱――(选择孩子说出的一首2/4拍歌曲进行演唱)

3.小朋友唱的.越来越好,以后我们还要按照这个规律唱许多歌曲。现在我们要去户外活动对我们今天的客人说――再见!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个以2/4拍训练为主的节奏训练,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没出现2/4拍,也没出现强弱两个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大声小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所以没必要把那么高难的术语带到孩子身边!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当某人用余光瞟了一眼我的教学设计就会认为是科学领域的内容,其实不然。

这节课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新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更多的时候应倾向于此!

不足:

有一个刚入园的幼儿在老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制造声音反应这个规律呢?”他赶紧去拍肚皮,并且抢答说:“拍肚子。”让他去展示一下时,他却怎么也不肯。

改进: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篇5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感知 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理解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的应用 篇6

每一首歌曲都有他自己的背景以及创作灵魂,对于中职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歌曲所存在的背景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将背景的知识和资料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将歌曲中所包含的社会以及一些风土民情等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一首歌所包含的内容,只有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以后,才能够将音乐当中所体现出来的节奏与情感真正去进行感受。根据如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在中职教学当中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歌曲的背景知识充分的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节奏训练,也能够提升教学当中的效率,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例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这首歌曲的教学当中,要将歌曲中所表达的对于教师职业的尊敬以及光荣进行中心思想的考虑,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材当中的内容去进行探索,结合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所掌握的教师特点以及实际生活感受对这首歌进行自主的思考,同时教师主动带着学生去了解教师这个行业的来源以及发展,所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所能够体现的功能等情况,从而加深对于这首歌曲所能表达对象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们充分的去了解歌曲表达怎样的感情以及中心思想,让学生们从歌曲当中学习到尊重和热爱老师,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非常柔和,因此节奏训练要针对这种背景进行和缓或者是流畅的音乐节奏训练,在实际演唱中更能够体现出这首歌曲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声音,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教学当中的所有内容都是从生活当中去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无论是任何课程都需要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发现和探索,找出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对于中职音乐教学课程当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们学会去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感悟,在节奏训练当中,去深入到生活当中捕捉每种事物所发出来的声音,探索事物振动做存在的一种节奏感,增强生活当中的节奏训练,加强学生的.音律感,例如现在广场舞当中所选择的音乐节奏感非常的明显,同时整个韵律非常强但是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接触到的曲目去进行引导,比如生活当中还有一些鸟鸣或者是时钟转动的声音所传递出来的节奏,让学生们去仔细聆听这些声音,寻找存在的节奏自主地去加强节奏训练,以提高学生节奏训练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乐器的演奏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节奏 篇7

一、节奏与节拍

首先要明确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两者是同时并存的。在音乐的领域里,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是进行曲,然而有不少初学音乐的学生没有掌握好节奏节拍,在演奏中完全改变了作品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节拍器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

1. 注重节拍(音符的时值)。

在乐曲中的一些音,如果没弹够其时值,便匆匆接着弹下去,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

如八六拍:每小节六个八分音符,分为两个节奏组,每组三个八分音符,即三拍。问题常出现在有附点的四分音符上,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八六拍中,附点四分音符占三拍。而不少学生弹到这里只弹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就提前接下去弹了。这样,这一小节就变成了五拍,前半小节还是三拍,后半小节变成了两拍。这会导致演奏中节奏不均衡,好像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没换气又抢着说下去了。

2. 重视休止符的作用。

在有休止符的地方对其视而不见,一到休止符,就会把拍子抢过去,匆匆接着往下弹,这样整个乐曲的节拍都会错。从最基本的节拍角度来说,休止符都要占一定的节拍,不能将其忽略。休止符是音乐节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影响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

例如,一个乐曲最后一小节第三拍是休止符,其中一个二分音符占两拍,休止符占一拍,加起来正好三拍,但有的同学在弹完两拍的音后就紧接着弹下一小节。由于这一小节正好在这一乐段的末尾,虽只是少停了一拍,也没有弹错音,但是影响了全曲的完整性。

3. 节奏弹准确。

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渐强时把速度加快,减弱时速度也减慢,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了。

二、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我们就要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节奏特性,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这样就不能正确表达出作品的情感。我们要做到内心有节奏,首先就要感觉节奏。

要有节奏的强弱感,也就要说对每一小节内强拍弱拍的区分有感觉。

如: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写成的。左手部分以三个八分音符为一组,每小节分为两组,六拍的节奏特点,把船在水中左右摇摆着前进的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在弹奏时,把第一拍,也就是根音沉下去,作为一个重音,二三拍轻轻地弹过去,第四拍作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个小重量,然后五六拍再轻轻地弹。只要把这些力度安排好了,弹奏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感觉。

有些弹奏者过远地偏离原谱和作者的构思,是因为不够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风格特点,没有处理好乐曲的节奏。因此,在演奏中必须认真地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节奏特点,才能真正演奏好作品。

三、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的相互关系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演奏中出现的问题。

如:在多声部音乐中,如果说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后面的或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音还要轻得话,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它既失去了节奏特点,又失去了力度特点。

在散板中,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正确的强弱表现,就无法确定它的节奏具体可以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兼顾了,才能解决好演奏的问题。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要通过自己的内心体会来感受。要结合乐曲的情绪意境,就要选择适合的伴奏。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律动经常在较快速的段落和有规律的伴奏音型中得到更明确的体现。

例如,在八六拍子中,每小节分成两组,每组六个十六分音符。在淡雅、宁静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稳而美好地缓缓向前流动着,每六个音为一个律动。这六个音中,第一个音稍重一些,后五个音均匀柔和地贴近键盘弹过去。这时有一种对冬天里初雪到时产生的赞叹和憧憬。在这种感觉中,逐步体会律动的速度和意境。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活生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我们必须多听、多想、多体会,才能把律动感表现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足够的思考并感知这个整体,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演奏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正确的基本速度,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就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略为不同的速度,借以确定最慢到最快的速度变化幅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演奏前,最好先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比较。例如,在开始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目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可以改善演奏中速度不稳定的情况。

在音乐作品中,速度是否渐慢或渐快,是否回到原速,节奏是否清楚、稳定,这些都是对节奏感的考验。

总之,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虽然节奏是千变万化的,但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节奏,在弹奏过程中,只要抓住了这点,弹奏好整个乐曲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陶铸.钢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

[2]车尔尼.车尔尼练习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5.

[3]韩林申.钢琴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4.

节奏训练的形式和应用 篇8

一、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形式

利用生活中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音乐作品的许多节奏都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声音节奏提取出来的,训练中需要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节奏。比如,时钟的“滴答”声,上课时的打铃声等等。与此相似的声音都可以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利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学生从小都听到过的儿歌或歌谣是最能牢记的节奏,利用儿歌里的节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

运用速度的变化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在运动中长短变化和轻重变化的组织形式,所以有效的节奏训练必须与速度训练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节奏训练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模拟特性。节奏的快慢强弱可以模拟出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使得学生体会音乐模拟优势的同时,很好 感知音乐的魅力。节奏训练在提升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节奏教学中,学生会掌握几种常用音乐符号和拍号的意义及强弱规律,了解到小节组成与拍号的关系,增长音乐的常识。

二、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应用

(一)形象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形象化教学内容,运用直观的图片、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

1.看图识节奏。教师在图片上画出节奏的符号,让学生去认知,再跟着图片上符号有节奏地朗读出来,学生跟着教师生动的朗读。例如,教师将歌词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出来,然后让学生听着音乐的节奏,像朗读课文一样将歌词断句有节奏地读出来。

2.直观教学画节奏。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节奏画出来,比如,教学中的节奏2/4拍,教师就可以模仿指挥画出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节奏。看节奏读歌词。这样教学更直观,教师可以出示节奏图谱,让学生根据画好的节奏内容读歌词。

3.身体动作教学。直观的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自身感知节奏,学生听到有节奏感的音乐自然而然的跟随晃动身体,教师需要利用这种感受教学生认知节奏拍子,通过拍手、晃动等任何方式来感知节奏。

(二)创造型教学

节奏训练教学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运用节奏进行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利用乐器创作出自己的音乐。例如:在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歌曲《木瓜恰恰恰》时,模仿出吆喝贩卖时的叫喊,再加以切分节奏修饰,表现出小姑娘在贩卖木瓜时的快乐心情,熟悉切分节奏再来解析音乐就变得很容易。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好听的歌曲,下面我们来认真地听一遍。多媒体播放。

教师:歌曲播放完了,有谁能说出你对这首歌曲中什么地方的节奏印象深刻

学生:× × ×

教师:这样节奏就叫“切分音”,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媒体展示“切分音”理论知识,简单了解。

教师:下面同桌之间合作,互相拍一拍,来感受一下“切分音”节奏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我们要为这首歌作伴奏,下面小组同学打开工具袋,利用老师给的工具为这个曲子配上节奏。要有自己的特色。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歌曲《蓝色的雅特朗》时

教师:老师来播放一首动听的旋律,仔细听,多媒体播放《蓝色的雅特朗》录音

教师:播放完,谁能听出这首旋律的节奏?

学生:6/8拍的节奏

教师:下面跟随节奏摇晃身体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教师:跟随节奏用“LU”哼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动作表演

学生:跟随节奏的拍子拍手,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学生:小组编排,教师指导

教师:完成6/8拍的内容巩固。

通过上面这个案例,让学生结合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节奏对乐曲的重要性。

(三)模拟化教学

节奏带来音乐的模拟性,借此展开模拟教学模式。例如,分配学生打击乐、竖笛等乐器,学生通过歌曲的内容模拟出相关的声音,感受节奏的生动魅力。如,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的声音,然后学生利用乐器来模拟这些声音,并用节奏展现出来,最后教师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巩固节奏基础内容为主。

三、节奏训练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节奏训练要形象多样化

小学生年龄都较小,注意力维持尚短,所以经常变换训练方式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节奏训练中,把四分音符读成“走”,两个八分音符读“跑跑”,不仅贴近生活,还形象、生动。创造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方式,让学生保持高效的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身体各个部位拍击节奏。通过运动身体的部位,多感官的参与,既能身心愉快,又掌握了节奏的要领。

(二)节奏训练经常化

要使学生能掌握运用各种节奏,必须时常运用,反复训练。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每节课都进行节奏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但要持之以恒。可在课前进行节奏训练几分钟,也可在课后练习,课上也可以分组训练。经常这样训练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基础,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论文 篇9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标从把握节拍升级到寻找节拍带来的差异感,即不平衡感。具体来说,可以以传统节拍为参照,对比现代音乐中节拍的差异,重点体会节拍差异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和音乐感受变化,形成敏锐的辨识节拍的能力。(三)作品鉴赏,以节奏分析为基础形成现代音乐审美能力。作品鉴赏是节奏训练当中不可缺少的最终环节,形成独立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也是节奏训练的最终目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把当前较为流行的、节奏分析难度较高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寻找、掌握节奏为基础,进行音乐审美,体会音乐中传达的精神、内涵。通过作品鉴赏,使节奏感训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形成独立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节奏与音乐相伴相生,音乐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节奏训练。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认识到这一音乐教学基本原则,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训练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演奏、演唱能力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要重视基础训练,切忌“空中楼阁”式的节奏训练方式,那样不仅学生节奏感难以真正提升,最终也会给学生未来音乐能力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虽然现代一些音乐节奏较难把握,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节奏训练方式,把握“特殊音乐”的节奏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作者:季毅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德军.探究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10):284.

[2]陈天慧.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5,(09):122.

钢琴节奏训练 篇10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儿童教育家,他独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以及世界上70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人们公认“奥尔夫是为了孩子的音乐,是用于终身的音乐教育”。奥尔夫先生认为要奠定孩子未来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其音乐训练应依照音乐发展的进程进行,即以节奏为根本,逐渐建立对旋律、音感与即兴创作和欣赏。

二、奥尔夫音乐

鲜明而突出的节奏性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首要特色。奥尔夫先生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元素,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

奥尔夫的音乐通常具有明确的调式、调性,在那些调式性的乐章中,他常使大、小调轮番交替地出现。

奥尔夫特别爱用打击乐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必用打击乐器,除定音鼓外,常会使用四种以上,甚至是全部的打击乐器。

奥尔夫的音乐,以各种音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节奏为基础,对于其他各种音乐的要素,也都采用最基本得内容或方式.三、奥尔夫节奏练习方法

奥尔夫本人并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其教学法内容和方法的著作,他与凯特曼夫人合作的《学校音乐教材》不是按照儿童学习音乐的具体过程而编著的教科书,而是内容极其丰富、供教师选择的素材库。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凯特曼夫人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于1970年出版了《奥尔夫儿童教学法初步》。根据凯特曼夫人的总结,奥尔夫教学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语调节奏

通过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孩子认识音乐的节奏与曲调,并在孩子所熟悉的声调领域中练习,进而灵活运用于即兴创作。在奥尔夫音乐教材中,孩子们常开始学习下行小三度(如So、Mi)的旋律,唱出易学或常用的字词,籍以学习音乐中不同的节奏、音的强弱、旋律进行方向及速度的实际意义。然后再加入其它不同音程与节奏的群组模式,扩张认知的范围。

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并以此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和即兴演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即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1)拍腿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手拍左腿,符杆向上表示右手拍右腿,符杆同拍向上下,表示双手同时拍双腿。

(2)跺脚声势练习

符杆向下表示左脚跺地,符杆向上表示右脚跺地。(3)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孩子们将自己的身体当作一种乐器,做出肢体动作并发出声音,例如拍手、拍腿、跺脚等,这种可发出声音的肢体动作,连同非语言性的人声,通常又称作声势。配合发出声音的强弱、不同的节奏与人数参与的多寡,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演绎出一首多彩多姿的乐曲。旋律练习从节奏入手进行。在旋律练习中儿童主要要学会演奏奥尔夫音条乐器,并用它们来为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即兴演奏、歌唱律动、朗诵和“声势”进行伴奏。奥尔夫音条乐器主要包括低、中、高音木琴,低、中、高音钢片琴和中、高音钟琴,在伴奏中主要使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固定音型。除了音条乐器外,旋律练习还包括学习竖琴。

奥尔夫乐器包括:(1)人体乐器

捻指(相当于女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手(相当于低高音生声部的音色)拍腿(相当于男高音生声部的音色)跺脚(相当于男低音生声部的音色)(2)无固定音高的乐器 金属类:三角铁、撞钟、钹等

散响类:西斯特、串铃、腕铃、脚铃、领圈、沙锤等

木质类:单响类、双响类、响木、响板、摇板、梆子、木鱼、刮胡等 皮膜类:手鼓、双面鼓、班戈鼓、大鼓、小鼓、定音鼓等(3)有固定音高的乐器

音条乐器:钟琴、木琴、铝片琴等 其他旋律乐器:竖笛、大提琴、波尔动等 有时加入:玻璃杯、口哨等

(二)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音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法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相区别的是,动作在奥尔夫教学中不仅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学习的目的,它与音乐具有同等的意义。

1.动作训练

动作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我们现在给予孩子们空间活动的场地和大动作活动的机会太少了。除了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在主观。特别是少年期,年龄越大越少活动,其中社会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奥尔夫的动作训练是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这需要有大的空间,如果可能最好光脚——回归自然状态。身着适于运动的服装,这是基本条件和要求。

2.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

这是将各种动作在简单动作方式的基础上组合或变化节奏,以加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感受各种节奏型、节拍和速度的能力

3.动作游戏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4.即兴练习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在奥尔夫教学中并不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地相互联系起来,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另一项的准备或补充、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三)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1.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迫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2.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 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3.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4.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四、让奥尔夫音乐走进节奏

(一)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幼儿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的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物、植物等运动状态,如观察三种人(爷爷、爸爸、自己)走路的速度、姿态;让幼儿从自然声响中去发现节奏如:雷声、风声、下大雨、下小雨的声音;从日常语音中寻找节奏如:叹气声、咳嗽声、笑声等等。让幼儿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多给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让幼儿在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时。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作品的情感 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感受音乐的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节奏的掌握,可以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有规律的创编出节奏形式,并随着音乐旋律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幼儿接触的音乐常用2/

4、3/

4、4/4几种节拍,一般都采用游戏,欣赏等方式来引导教学思路,如“划小船”,“小青蛙”,“水仙花圆舞曲”,“军队进行曲”等教学,让幼儿以动作体现不同的节拍特点。

(三)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节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打击乐器更是训练节奏的好帮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达到乐器与乐曲的和谐统一,还以让小朋友学习与同伴协调合奏,相互关心,做到尽量与他人和谐统一。

(四)多给幼儿提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第一次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不告诉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上一篇:关于印发汛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下一篇:锅炉房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