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2024-09-28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精选12篇)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1

一、什么是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遵循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规律, 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对钢琴演奏者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和发展。心理训练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他是钢琴演奏者希望具有的心理品质。在钢琴演奏的时候, 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奏状态, 演奏者要培养自己的心理状态, 从而具有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钢琴演奏中会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无疑是导致失败, 或不能正常发挥的根源, 在钢琴演奏中, 通常会出现如下几种心理障碍:过度紧张或兴奋而导致生理和心理障碍, 对自己的演奏缺乏自信, 演奏时精神分散, 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缺乏演奏欲望。

三、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一) 如何正确认识钢琴演奏。在钢琴演奏中如果失误了, 就不能进行再一次的演奏。而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希望成功, 因此, 在演奏中需要钢琴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同时也要具有熟练的弹奏程度。演奏的时候, 演奏者是要面对听众和考官的。钢琴演奏者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并且还要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表现力等等。因此, 在演奏的过程这些因素会影响演奏者演奏水平的发挥, 造成演奏者巨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演奏水平的发挥。

(二) 平时的练习中, 要准确无误, 完整统一, 做适应演奏的练习。一般情况下, 在平时的练习中, 演奏者可以重复, 错来可以重新再来。而为了适应实际演奏而进行的练习中, 演奏练习是在一首曲子练习成熟后, 要在演奏技巧上, 做到准确无误, 才能把正式的演奏达到最佳的成绩, 因此, 总体来说, 音乐的表现要完整统一、表现鲜明, 在正式弹奏的时候, 为了避免出现失误, 演奏者要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 不能在正式演奏的时候, 出现错误、打结以及停下来的现象。

(三) 训练学生的演奏心理, 提高学生的演奏适应能力。目前, 在钢琴教学中, 很多教师已经广发的使用了模拟真实的演奏环境, 对学生进行演奏心理训练。这种方法就像士兵进行临战心理训练一样, 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中, 对士兵进行模拟训练, 从而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而钢琴演奏舞台就像一个战场, 因此, 在模拟真实的演奏环境中, 教师可以放学生当众演奏, 训练学生的演奏心理, 同时, 为了模拟立体的演奏现场, 可以充分地利用舞台效果的录音和灯光等设备, 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奏适应能力, 取得演奏的最佳效果。

(四) 如何调动学生用脑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深度, 能够正确的观察、分析和理解事物, 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会用脑积极的正确思考。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 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观察, 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 认真的分析事物。而在对乐曲的反映中,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要就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并且在自己弹奏上, 要认真的把握和熟悉出现的问题。同时, 在乐曲的演奏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主动用脑, 要有独到的见解, 对自己的演奏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就有独到的创新能力。另外, 钢琴的演奏中, 演奏者不但要在心中仔细的琢磨, 也要认真的去感觉和体会。同时, 钢琴发出的声音是摸不到看不见的, 因此需要演奏者不断的体会和品尝, 从而使学生对乐曲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就能够通晓。

(五) 演奏者要创作热情, 不能让感情的强度和幅度失控。通过演奏音乐, 演奏者希望具有强烈的创造热情, 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才能感动自己, 才能演奏出有感染力的音乐, 感染到别人, 打动到别人。同时, 为了使表现的音乐内容能够适当和准确, 演奏者要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 不能让感情的强度和幅度失控。并且为了避免破坏音乐作品应有的美, 在演奏的过程中, 也不能使激情变成脱缰的野马。

综上所述, 为了使演奏能够得到成功, 在演奏的过程中, 学生要达到“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的境界, 排除一切杂念, 从而使自己的心理能够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中。因此,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钢琴训练的过程中, 心理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是艺术实践的需要, 只有依靠刻苦的练习, 才能达到时代的要求, 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并且, 为了使演奏者的演奏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演奏者要经过心理训练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理解分析心理训练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较好地把握心理训练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并更好的服务于演奏之中, 就能获得演奏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吴锦芬.当我走上舞台, 我就是国王——钢琴演奏心理管窥[M].福建艺术, 2003.

[2]李梅.融会和整合——浅谈心理研究与钢琴演奏的关系[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5.

[3]元畅.谈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 2007.

[4]隋艳红.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M].科技信息, 2007.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2

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突出的地位。不仅是知觉,任何其他一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从认知到情绪情感以至个性都离不开记忆的参与。记忆属于心理学范畴,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人们提出了两种记忆说,即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容纳有限的几个项目并保持短暂;长时记忆则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储存大量信息,因而又称永久记忆,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较为简单的节奏或旋律听记等联系便是属于短暂记忆的范畴,而比较复杂的大中型乐曲的演奏者则需要长时记忆来维持。

1、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中首先应该是读谱,读谱的正确与否,是乐曲舒畅练习演奏的前提。视觉记忆是视觉器官在大脑中留下的一种符号影像,其特点是具有相当突出的无序性、整体性和抽象性,它必须经过大脑的分析处理才能变成声音,继而产生生动的音乐形象。人们在演奏任何一首古典或者浪漫时期的钢琴作品时,首先需要看清楚乐谱为自己提供的拍号、谱号、音符、休止符、速度记号等,各种表情记号以及其他说明性符号等信息,才能进入有序的`深入分析和实际视奏,在反复看谱阅读的过程中,人们虽然处于无意识的记忆中,但也会潜移默化地集注乐曲各个段落的分布,印刷排版的顺序,乐曲的基本结构,段落中的情绪甚至某些音乐细节。这也就是所有的视觉记忆的部分。大多数有极好音乐素质的演奏家都具有这种背谱方法演奏时头脑就像有一本乐谱,乐谱中的所有符号都能清楚地映现出来。以至在弹奏中出现了哪些错音,之后都能全部想起来。在读谱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视觉记忆的积极方面,无疑对乐曲的快速记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演奏的预备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视觉记忆,使它真正地服务于乐曲的全方位准确记忆。

2、听觉记忆

听觉记忆是钢琴演奏中最可靠的裁判和督导。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第一个欣赏和评价音乐的人就是我们演奏者自己。音乐又是遗憾的艺术,任何演奏者都会在演出后对乐曲中某些段落或细节感到某种程度上的遗憾。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必然的结果。要想在演奏中及时修正正在弹奏失去控制的乐句,以及其他可能的错误表达,细心的倾听自己琴声发出的音乐史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听觉把感受到的声音重新反馈到大脑处理,得出的结果往往又是以新命令的形式及时的出发,指挥演奏中忙碌的双手更细致的控制演奏。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有种说法:在你开始演奏之前,其实音乐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在演奏者的内心音乐史自始自终在歌唱的,不论你是否在琴上。所以当有人问奈贝尔通常每天练多少小时的琴时候,仍然从内心听见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他们弹琴的音响,那不断追求理想境界的音响,已经深深印入内心记忆。有琴的时候,让音乐领着走进音乐的本质。

3、触觉记忆

触觉记忆放在钢琴的弹奏中也可以说是弹奏动作的记忆,指主要依靠动作重复形成的记忆。动作记忆有着保持长久,不依赖大脑过多思考的下意识动作等优点。良好、合理的动作记忆有赖于正确的指法编排和演奏习惯。不良的练习方法导致从头至尾的机械练习,直到乐曲能够顺手背出为止。这种记忆多半依赖人类小脑对动作的记忆,无法再短时间内记住所在的乐句,而只是依靠小脑指挥手臂与手指的下意识进行记忆。演奏动作进行无数次的重复,会由生疏变熟练,由有意识变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的动作的连续,也非常有助于记忆。不过在此我想说的是,动作记忆建立在下意识动作上,不应该成为背谱的最重要出发点。有的人从不依靠理性分析来背谱,而仅仅在不断重复的练习过程中,使肌肉产生“记忆”。靠肌肉的“全自动”动作来背谱,这种方法很容易出毛病,我们在背谱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科学的把它和其他记忆法结合起来运用。

4、逻辑记忆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研究 篇3

关键词:钢琴 演奏 心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182-03

钢琴演奏是一种较为高级的乐器演奏,不仅仅是单纯的手指肌肉的运动,它在演奏过程中涉及到了人类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例如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会产生想象、意象、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这个心理过程对于钢琴演奏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演奏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说学习好,演奏技术掌握全面并且表现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就能做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这些优秀的学生很有可能在许多考试或者是表演过程中,无法发挥出自己本身应该具备的技术水平。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上,钢琴演奏史一门需要时间来练习和磨合的艺术形式,要想取得理想中的高水平演奏效果,除了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和不间断的技能训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心理素质来支撑。

一、钢琴演奏和心理调控的相互关系

1.钢琴演奏需要的心理素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其实都是来自于心理活动的影响,也就是心理意识在作祟。对比起其他的乐器演奏艺术,钢琴的演奏需要演奏着掌握的激情更加复杂,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演奏者运用自己的演奏技巧,把钢琴演奏需要用到的节奏、旋律、和音色等相互融合起来,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本身的心理意识、心里直觉、心里感觉和心理意志,也相对影响了钢琴演奏出来的振动、共鸣、泛音、音波的長短高低等。钢琴表演的环境也比较固定,一般分为单人练习演奏和当众表演演奏状态,上文中提到有些学生在单人练习演奏过程中表现突出,但是在当众表演过程中则无法发挥出正常水平,这就是心理素质的原因,需要钢琴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2.心理因素对于钢琴演奏的影响

在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心理学的观点被众多师生认可,那就是在学习技巧的起步阶段,首先需要有意识的控制自身,做到了意识对自身的有效控制,那么技巧的动作也会变得准确无误,自身的意识控制在不断地练习中变得条件反射,那么当中演奏时的技巧也会帮助自身调控演奏心理。钢琴演奏史一门比较中世纪前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学习演奏的不同阶段,心理素质因素对于钢琴演奏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比如在学习的阶段中,学生们主要通过模仿来进行要领动作的形成,利用表象记忆动作来调整和控制动作,在这一个阶段有一部分演奏者再联系中过分注意动作,而忽略了演奏面对的音乐对象,这就是典型的心理紧张和演奏技巧没有准备好或者是没有形成完善的原因造成的。

二、钢琴演奏中容易出现的心理变化

1.自卑害怕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钢琴演奏者对于自身的演奏能力和演奏水平产生了怀疑而导致的,演奏者在此时容易为自己做出比正常水平还要偏低的评价,从而在演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形成和出现容易导致演奏者因为害怕别人也对自己产生否定二轻易放弃了自己,放任自己处在一种自卑的消极被动的不良情绪影响中。

2.胆怯心理

这主要是表现在公共场演奏过程中,也叫怯场现象,从进入场地开始就害怕失败和害怕遇见挫折,在演奏过程中心理变得胆小怕事,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钢琴表演。这种心理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钢琴演奏者对于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者是演奏态度有怀疑态度,产生杞人忧天的想法,容易在台上的演奏过程中出现胆怯心理。

3.情绪焦躁心理

这是一种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特殊的心理变化,首先演奏者本身对于演奏成功十分期待的,但是期待的同时也伴随着害怕这些期待落空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人往往性格比较自我,容易出现患得患失,大脑不能集中思考的现象。

三、钢琴演奏中心理调控的主要措施

1.技术方面

钢琴的演奏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演奏技巧,所以其中高难度的技术要求对于钢琴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状态要求非常之高,钢琴是一种比较高水准的指类运动艺术,钢琴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调动起全身心地协调性,才能满足演奏需要的协调度和灵敏度,例如在钢琴演奏中颤音是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技巧表演,非常容易发生失误,所以对于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所以只有演奏者本身积极提升演奏技术水平,才能避免在面对大众表演时出现技术性食物,保持演奏时身心状态的平稳,是降低紧张心理的重要举措,在演出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对于技术方面的担忧和焦虑,从而达到了身心平和的演奏状态。

2.心理方面

无论是学生身份还是演奏大师的身份,只要是身为钢琴的演奏者,那么一旦登台,就属于个人表演时间,同时也就面临着孤军奋战而紧张的局面,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而如果把这种紧张心理转化为适度的兴奋心理,则会对演出形成非常积极地正面影响。对于相对缺乏表演经验或者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一心理调节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针对这个情况,就需要教育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疏通,从日常的演奏训练中锻炼自身心理素质,争取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佳水平。

3.演奏者身体方面

钢琴演奏出了需要指力、体力劳动之外也同样需要脑力合作,属于该难度的技术活动,所以说身体也同样是引发心理紧张的重要因素,一曲复杂繁重的钢琴演奏曲目,需要有充沛的体力来保证,身体素质欠佳会严重影响演奏质量。钢琴凳之类的乐器学习和演奏,中间需要夜以继日的反复练习,例如小提琴演奏者的脖颈磨出了血,吉他演奏者的手指缠上了胶带,这些都是不断练习的结果,其中不管是精神方面还是身体方面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也是一个合格的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演奏保证。教师需要一到学生加强锻炼,猪种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在表演中事半功倍的克服心理压力,完成高质量演出。

nlc202309090037

4.面对突发事件

现场演奏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突发事件的干扰,而这又是外界因素不可越策和避免的,所以就需要演奏者本身具备较强的现场应对能力来快速调节自身心理,避免过程中出现不完美的现象。出现突发事件之后,演奏者需要保持处变不惊的状态,迅速完成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临危不乱才能高度集中的完成演奏,这也需要演奏者在平时多上台表演,练习针对干扰因素的自控能力,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5.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钢琴演奏者需要具备十足的自信心,才能在演出的时候感受到无形的力量支撑。钢琴教师可以在学生们日常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比如说多给出一些正面的评价,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自己也要激励自己,不断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同时自信心的培养也不能离开自身的演奏水平,对自己的演奏水平和技巧需要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让自己的自信心大幅度超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自信反而容易成为想象的泡沫。优秀的钢琴表演艺术家,在临场前都会把全部的精神集中在音乐表演上,不会产生任何的杂念。现场听到的想到的,都是自己要表现的音乐,这对于在演奏时稳定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6.积累整合演奏经验

平时尽可能多的开展艺術实践活动,从小舞台到大舞台,从实践中培养和锻炼演奏者的心理调控能力,在演出中演奏者集中注意力在钢琴的情感表达上,同时也容易吸引观众沉浸在欢快、悲哀、激昂的音乐曲调中。另外也需要熟悉舞台布置,例如灯光、观众席甚至是钢琴等,熟悉的环境也更加容易让演奏者放松心神。

7.启发音乐思维,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解决学生们各种心理问题,首先就是需要学生们对于钢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真正的爱上音乐,爱上钢琴的弹奏,自然而然会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当学生们对于每一个指法,每一个弹奏技巧都烂熟于心的时候,演奏者才不会感觉到紧张,他在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诉求,对于音乐之中美好旋律的向往。教师们在教导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还需要着重把音乐中蕴藏的故事和音乐背景告知学生,学生们在演奏该曲目的过程中,脑中更多的是思考乐曲中的创作意义,在旋律中寻找作曲者的情感,学生们把感情弹奏出来,观众也会随之收到音乐得感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播放一些著名钢琴演奏家的音乐会DVD、唱片给学生观看收听,增强学生们对于钢琴演奏的向往,激发起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建设自己成为优秀钢琴弹奏师的梦想,并鼓励他们向着梦想前进。

结语:

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工具,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变成行为出现,所以控制好心理的变化没就能做到控制自身言行的作用。心理变化的产生有很多因素影响,只有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客服心理状态的变化给钢琴演奏带来的影响,提升演奏者的演奏和心理素质。钢琴演奏和心理学之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有效控制心理活动对于钢琴演奏的影响,另外也需要教育者在钢琴演奏学习中建立一整套的心理分析方案,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学会自我调节,更好的完善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朱婷.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J]. 艺术教育,2008,02:83.

[2]段小伟.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J]. 艺术探索,2008,06:126-127+129+167.

[3]孙芬兰.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分析及调控[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144-146.

[4]于红.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调控[J]. 乐器,2011,09:48-49.

[5]曾艺.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调控[J]. 黄河之声,2015,17:86.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4

一、对学生自身演奏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1. 过度焦虑紧张

导致学生焦虑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对自身演奏技巧以及技术没有底或者未熟记演奏曲谱等。学生想要具备稳定心理,就应该获取高超演奏技能并且做好准备工作1。

2. 缺乏表现欲望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舞台演奏自信心的有效培养十分重要。为了消除或者是降低压力,就应该在学生训练以及表演过程中营造出一种相对展示自我以及轻松自由的演奏氛围,从而降低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其自由发挥出自身演奏水平。当学生顺利结束表演或者是成功通过考试之后,其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渴望进行再一次的演出。

3. 情绪的影响

自身情绪会对演奏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想要快速获得演奏效果,不可以仅进行动作以及技术的训练,学生情绪以及心理因素也会引发肌肉紧张或者是手指僵硬的问题,从而对弹奏速度造成影响。

二、训练以及培养学生良好演奏心理的措施

1. 激发学生钢琴演奏兴趣

大学钢琴老师需要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比较著名的一些钢琴演奏家,其中包括他们学习钢琴的历程,演奏时出现意外状况是如何巧妙应对的。同时,讲述整个钢琴发展史以及钢琴演奏的意义和作用、钢琴和别的乐器之间的不同之处,钢琴的美感或者是音色等。从而使学生越来越喜欢钢琴,并且把钢琴作为自己的朋友2。此外,让学生了解一些钢琴演奏家的故事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心、耐心以及恒心。

2.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教师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不可以只重视课本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等的讲解,这会削减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习氛围非常枯燥。钢琴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名家名曲,使学生处于心情放松状态,既可以改善学生心情,又能够增加学生所具有的钢琴乐感。也可以定期开展钢琴演奏比赛,让所有学生都演奏一曲,让大家一起赏析3。钢琴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并且耐心鼓励那些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依据学生性格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在和谐教学氛围里面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拥有良好心态,从而在舞台演奏中尽情发挥。

3. 学生通过练习提升演奏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有具备扎实演奏技巧,才可以在现场表演过程中正常发挥或者是超常发挥。否则自身技术水平较低,心理素质再好也无法呈现出优秀的表演。同时,只有在平常反复努力练习,强化自身演奏技能,才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获得一定的感悟,才可以在发生临场意外现象的时候做到不慌不忙以及迅速应变。所以,大学钢琴教学中,钢琴老师需要在提高学生记谱水平的同时加强演奏技巧以及方法方面的传授,从而减小学生舞台演奏时因为忘记曲谱而产生的心理紧张情绪,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所具有的平稳性以及熟练性。大量的练习对提升学生演奏信心非常有利,使其克服紧张情绪,增强应变能力。

4. 为学生提供实践表演机会

实践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现场演奏能力,摆脱心理因素的困扰。大学钢琴教师应该在学校里面开展各种钢琴汇演,保证所有学生均具有上台演奏的机会。同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表演感受并且提出意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者是社会钢琴演奏比赛和钢琴义务演出。此外,学生应该认真对待所有表演,在各类表演环境以及表演舞台上逐渐积累演奏经验以及提升应变能力4。通过不断的实践,强化舞台演奏心理,掌握控制演奏不良情绪的要领,克服焦躁或者是紧张心理。

5. 演奏前准备充分同时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学生必须合理利用进入舞台演奏前的那一段时间,千万不可以过度练习,应该适当练习。注重练习平时演奏训练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内容,从而减小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出错率。学生上台演奏前,不可以给自己施加过大压力,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是紧张心理,能够采取深呼吸的方式,使自己的心情逐渐安静下来,保证自己的呼吸和平常一样流畅自然。虽然比赛十分重要,可还是应该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采取自我呼吸调节以及自我心理暗示等手段让自己的心情处于放松状态,弹奏出的钢琴曲也会更加自然流畅。只要在舞台之上,就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确信自己可以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钢琴表演。

三、结语

学生想要给观众带来一场完美的钢琴表演,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同时还应该有平和的演奏心态以及较高心理抗压力,所以在日常学习以及训练过程中,必须在训练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演奏心理,提高自身忍耐力以及自信心。钢琴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舞台演奏心理方面的稳定性进行大力训练,确保学生在现场表演时做到平和自然以及不骄不躁。

注释

11.唐玲.钢琴教学中学生演奏心理的训练[J].媒体时代,2015(7):308.

22 .牛艺臻.浅议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126-127.

33 .曲丹.浅谈钢琴演奏心理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0(11):97-97.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5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的运动来实现的,是通过“心理”来控制的,钢琴演奏也不例外,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艺术中非常重要、关键的环节。本文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演奏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培养学生兴趣,克服学习中的畏惧心理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钢琴弹奏的先决条件,培养他们对钢琴弹奏的浓厚兴趣,对学习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对钢琴弹奏能否感兴趣,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加之鼓励和培养。钢琴弹奏中的纯技术、纯技巧练习是必要的,但我们要反对那种枯燥的、机械的、刻板的纯技术训练,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乐曲的形象、音乐美感的表现这方面来,使这些练习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教学过程中,教材要有趣多变,教学要活泼灵活,集听、看、想于一体。

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如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上舞台锻炼的机会等等,既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所必需,又是学生深化对钢琴演奏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另外,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如果长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会使学生反倒压抑和痛苦,从而缺乏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不是在于能够在学生的演奏中挑剔出千百处毛病,而是在于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已经掌握和还未掌握交界点,使学生在每次课后都满怀信心地找到自己继续前进的起跑点。我们在学习进程中始终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发展,使其无论在知识的获得和技巧的掌握上都取得圆满成功。

三、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获得成功信心

记不住曲子,不少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动摇学习信心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在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弹奏完整的曲子中获得成功感,进而消除学习中的畏难心理。一首曲子往往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成功。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常常感到诸多的不满意。有时是手指弹奏不灵活:有时力度掌握不好;有时是速度掌握不准,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生动的乐曲内容。这时千万不要气馁,要认真思索、分析。当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领会了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时,千万不能放松,同样要认真思索、分析,抓住那美妙的瞬间,把这种好的感觉记住,加以巩固、再记忆、再巩固、直至熟练。并且使这种好的感觉能在以后的练习中,尤其是在回课、演出中再现。

四、掌握练琴要领,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掌握要领,熟能生巧,这是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学生学习钢琴弹奏的最大障碍,一是不得要领,入门难,提高更难,二是练习不够,不能持之以恒。由此造成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钢琴弹奏这门艺术。对此,教学中既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弹奏钢琴的技术要领,特别是一些学生易于掌握的要点和方法,又要鼓励和督促学生多练习,并做到持之以恒。钢琴是多声部乐器,练习过程比较复杂和困难。只有在我们真正学会练琴,并能将钢琴中的各种奏法用起来得心应手,才能对演奏充满信心。这些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学生音乐心理与动作心理协调水平提高的过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其次克服马虎心理、分手练习;第三克服急躁心理、快慢结合练习;第四克服畏难心理、攻破重点难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

五、钢琴教学注重营造艺术氛围,调节学生心理情绪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在教授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的艺术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绪和自身反应的灵敏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世界中的愉悦效果,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并且通过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理解表现出来。这种环境不仅刺激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诱导的方法要求学生对作品做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以调动学生音乐情绪。当进行一个新曲目练习时,教师不光要提醒学生技术难点,而且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曲目的相关内容,如作曲者简介作曲时的背景,作曲者想要通过这首曲目表达的主题思想等等,让学生感受作曲者当时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思想,以便演奏时充分地表达出来。

六、多种形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和信心

钢琴学习进入真正地练习阶段,相当多的时间是花费在钢琴技能技巧的练习上,而大量重复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自信心和耐心,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学琴的热情。当学生意志消沉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放松一下进度让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活动,例如欣赏一会儿音乐会表演使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投入到美的享受之中;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室内音乐演奏会,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如果教师能掌握住学生心理,积极引导,那么学生学琴成绩就会上升;如果教的不得法,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丧失学琴热情。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在教课时不太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情绪,总是采用一成不变地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学琴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对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琴的热情,开拓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以上仅是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总结,为了更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有待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6

关键词:钢琴演奏 紧张心理 心理品质 钢琴演奏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48-01

一、过度紧张心理因素

既然论文题目写的是钢琴演奏中的过度紧张心理,故我们得弄清楚几个概念问题:什么是钢琴演奏?什么又是紧张心理?演奏是指用乐器当众表演技艺,顾名思义钢琴演奏就是用钢琴这种乐器当众表演技艺。 紧张心理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的加强,人的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大家都知道紧张是人们在做事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的心理现象,因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间万变的力量,因此紧张并不全是一种坏事。适当的紧张会令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块从而有利于我们很好地去完成演出。然而如果这种紧张持续的时间太长并且过于强烈则会陷入一种过度紧张状态,将会严重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破坏我们的钢琴演奏,因此说适当的紧张有利于钢琴演奏而过度紧张则会阻碍演奏的进行。

归纳总结造成演奏者在演奏中过度紧张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心理品质 、弹奏技术、舞台经验。

那么当我们面临着形成钢琴演奏过度紧张心理的三大因素时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找出了问题的所在,肯定也就有了解决它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一一攻破。

二、过度紧张心理的克服方法

(一)演奏心理的训练

钢琴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演奏心理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并能得心应手地在公开场合演奏,把乐曲的思想感情既符合原作的精神又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这里就钢琴教学中钢琴演奏心理训练方法作具体阐述。

1.良好的心理准备

首先明确目的,树立信心,这能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勇敢坚定地迎接各种挑战。其次良好的动机,动机别太强中等强烈为宜。最后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忍受技巧练习的枯燥与乏味,并善于控制与调节不同场合的紧张情绪。

2.认真读谱,准确背谱

谱面的技术要点包括:表情术语记号,节奏,节拍,曲式结构,和声与调性,语调与呼吸等等,这其中的一点一滴教学中都不能忽视。只有认真、严格地读谱才能确保演奏的准确性。读谱是演奏的最起始,因此老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钢琴演奏是一种舞台艺术,演奏者只有把谱子烂记于心了才能更好地体现音乐本身。背谱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是多么地至关重要,大多数演奏者来说他们通常采用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动作记忆这三种记忆方式来将乐谱储存到记忆中的,大家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攻克技术难关摆脱紧张束缚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钢琴演奏中娴熟的技艺才是赖以成功的基本保证,也是缓解和避免心理紧张的重要环节。

1.合适的位置

坐的位置不合适,演奏起来就不舒服,座位太高、太低、太远、太近,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力量的贯通,引起紧张和手的酸痛。演奏者在弹琴时座位的摆放要合适,一般把手自然放在键盘上,手腕与手臂基本持平略低于掌关节,两脚与肩同宽着地,背要挺直不能猫着腰。

2.正确的手型

我们可以体会这样一个动作,人的双手完全放松自然地垂在身体两侧,手这时呈半握球状自然弯曲,这就是正确的手型。

首先要使每个手指的第一关节都站住,其它关节自然凸出,手指独立地交替下键,把手臂重量传送到每个手指。第一关节软会影响手型,重量下不去同样引起紧张。所以在加强手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学会运用重量的弹奏技术;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到掌关节它是弹奏所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弹奏时就是由掌关节发力,挥动手指触键的,加强掌关节训练,使之独立、灵活、有暴发力。只有正确发挥掌关节的独立作用,才能使手指的弹奏动作灵活自如,而且有力。

3.自然的呼吸

大家都知道,歌曲演唱呼吸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舒展的呼吸是演奏顺利的保证,呼吸得当才能消除紧张。必须注意使呼吸的处理、乐句的划分以及旋律的情绪变化等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呼吸状态下从容而持久地进行演奏。

(三)积累演奏经验

首先在平时练习中,演奏者要把每次的练习看作是一场场演出认真地对待。平时可邀身边的人当作你的听众,进行演出模拟;其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或比赛,让自己身临其境,真刀真枪地磨炼,但每次演出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有目的地去锻炼,让自己在演奏水平上有所提高;最后还要注意临场偶发情况的处理,面对突发事件,演奏者应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平时可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听取别人的经验之谈,也可把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和老师同学探讨,当演奏中出现某些小错误时要镇定自如、稳住大局,把演奏坚持下去,将这些小错误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心理品质、弹奏技术、临场经验这三者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奏者说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它们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既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要训练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演奏的临场经验,摆脱过度紧张心理因素的束缚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由衷地表现音乐,用自己娴熟的技巧征服观众,用自己的情感来打动听众,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参考文献:

[1] [波兰]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 周海宏.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

钢琴演奏中的连奏训练 篇7

“连奏的方法是第一个音弹下去手指站稳,然后抬指弹下面的音,同时把力量转移过去,前一个手指离键。”(吴铁英等:《简明钢琴教学法》)

“连奏是在下一个音按键的刹那,前一音按键还持续一刹那。“(浅香淳等:《钢琴技巧的一切》)

“连奏的条件是发声的不间断性.新音的出现只表现在音频的变化上。为了实现连奏,就必须使新音尽可能不知不觉地发出声来,使它仿佛是偷偷地溜进旋律中来。”(迦特:《钢琴演奏技巧》)

以上所述,都说明连奏有四个密不可分的发音过程:发音、抬指、触键、转移。我认为这些都提得很好,仔细地说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的连奏的方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讲,这些理论不太好理解,更不容易做到。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再对连奏的方法做出更具体,更易懂的描述。

以下将结合谱例,介绍几种连奏训练的方法:

一、高抬指快触键

高抬指快触键就是手指抬高,快速下键,以获得饱满有力的声音。所谓的高抬是相对而言的,不是抬得越高越好。是指在抬一个手指时,其它手指不会被它的抬起而受到拉扯。这是一种自然地抬高,不需再加更多的力量。比如在抬三指时,四指可以跟着自然抬起,但如果三指过于使劲往高抬时,四指就会弯曲而向后拽,这就说明三指抬得太高了。高抬指快触键的弹奏方法对于初学者训练手指的机能,提高手指对键盘的把握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如车尔尼《8 4 9练习曲》第2 5首(谱例一).这是一首训练快速弹奏分解和弦音型的练习曲。曲中有重音记号的音都是要用5指弹的。而5指本身很弱,要弹重音不容易,所以我们用高抬指快触键的方法去弹奏,可以同时抬起3指和4指来帮5指发力。这样弹出的声音是强而不硬,富有弹性的。

谱例一:车尔尼《8 4 9练习曲》第2 5首

二、低抬指快下键

钢琴的发音原理告诉我们:每一个琴键都有一个发音点。从键面到发音点有一微小的距离。在实际弹奏中,第一个音触键时,第二个音准备,弹第二个音就要准备第三个音,此刻第一个音同时离键了。在连续演奏时,每个音都要有三个动作同时进行,这三个动作都要非常明确与清晰。手指要尽量贴键,动作缩小到从琴键的表面至发出声音的那个点,离键时又回到键面而不离开。这样,有助于把动作控制在最小的幅度,而弹出音质丰满,坚定有力的声音。在快速乐句,特别是弹相同音的连奏时,这种方法被大量运用。如车尔尼《2 9 9练习曲》第1 5首(谱例二)的前两小节都有几处需用同音换指弹出两个音。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弹此处时,会把两个音断开了,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是弹奏时,手指敏捷地准备、触键和离键,使人们听不到这两个音之间的间隔,和其他音一样的均匀,象军队的步伐那样整齐。左手伴奏跳音与连音分清楚,托住右手的旋律,两手协调,潇洒自如。

谱例二:车尔尼《2 9 9练习曲》第1 5首

三、高抬指慢触键

这种触键方式配合臂力的运用,能弹奏出深沉丰满的音色。刚开始练这种方法可能有些不适应,需放慢速度,耐心地去练。如肖邦《第一叙事曲》)(谱例三)。“这是一首充满豪迈的英雄气概,具有悲剧性音乐形象,反映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作品。第1一7小节是以朗诵性的音调,宽广的音域和沉重而洪亮的音响为特征的引子。”(钱仁康《肖邦叙事曲》)。为了充分表现这一特点,需用坚定的手指,沉重的臂力奏出第一个音,用高抬的手指结合臂力有控制地,有张力地,缓慢下键,奏出第二个音以及以后的音。在第3小节第一拍后半拍的“sol”音处,逐渐减低抬指高度,减小下键力量,使声音逐渐减弱,形成叹息和疑问般的音调。

谱例三:肖邦《第一叙事曲》

四、低抬指慢触键

低抬指慢触键配合多种份量的臂力能弹出多种力度、音色层次的声音效果。浪漫派作曲家如:门得尔松、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中,常会用到这种连奏的方法。如肖邦《夜曲》oP.9之一(谱例四),这是一首充满梦境般的甜蜜动人的夜曲,第1—3小节宜用此法。富有表情地弹奏出迷人的旋律。

谱例四:肖邦《夜曲》op.9之一

总之,根据钢琴的发音原理,击发力是必须的,只是在连奏中,应将这种击发力融合衔接起来,要求手指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训练时可选一些稍慢如歌的曲子,弹出通畅而集中的声音。同时,在手指移动时,体会指和腕的配合,以腕的转动使手指力量横向移动。注意穿指时不要提手腕,尽可能减少手指击弦之间的缝隙,使声音连贯。另外,演奏时还要培养内心对旋律线条的歌唱。我们要学会用耳朵的敏锐听觉,检查出发音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感觉,改进技巧。随着程度的加深,对连奏的要求就会越高.所以只有很好地掌握连奏的基本方法,才能去追求钢琴的歌唱性,才能用音乐来感染人,让钢琴发出令人难以忘怀,感人肺腑的歌唱性的声音来。

摘要:本文以弹出钢琴优美的歌唱性声音为目的,结合几位钢琴教育家的论述和自己的体会,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弹奏连音的多种方法,总结出了“高抬指快触键、低抬指快下键、高抬指慢触键、低抬指慢触键”等多种连音训练模式,力图为科学有效地进行钢琴基础训练提供更多更好的办法。

关键词:连奏,抬指,转移

参考文献

[1].吴元:《学习钢琴的途径》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

[2].钱仁康:《肖邦叙事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出版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华乐出版社,1997年出版

[5].[日]浅香淳等:《钢琴技巧的一切》邵曦强译全音乐出版社,1973年出版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研究 篇8

一.紧张来自于对心理和生理控制能力的缺乏

首先, 钢琴家应该明白所有的动作都来自于心理的付出, 即在做此动作时所需耗费的物质。这样一来, 就有必要形成新的神经冲力。正如被用完的电池需要充电一般, 心理也必须为未来的努力进行充电。电池的充电来自于发电机, 但是到底是什么在给神经细胞充电没有人知道。而神经细胞的营养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血液的供给, 以此推论, 用以提高血液状态的事物也同时是用以提高心理素质的事物。另外, 血液循环也必须被保持在最佳状态。

对于钢琴家或钢琴学生来说, 没有比长时间不休息、不运动和不深呼吸地练琴更愚蠢的浪费时间的方式了。出去兜一圈, 做一些深呼吸, 通常可以恢复神经的力量, 获得更大效率。为此, 把练琴的时间分为许多短小的间断比一个长段要好。

二.调整演出心态是克服紧张的重要因素

在弹奏时, 通常是害怕错音和忘谱导致那些缺乏经验的钢琴家紧张。而他对那些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其他事情却并不操心, 诸如音色是否从始至终精致, 触键是否美妙, 强弱对比是否有效和符合卡农对位中稳健的审美判断, 踏板是否踩得理想, 弹奏是否在乐句、段落、句子、插句、对比和高潮都有合理的分配, 以至整体结构轮廓展现得清晰无误。如果他在弹奏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认真严肃的思考, 那么也许根本就没有时间或意图来担忧他的准确性和背谱了。紧张通常发生在自我意识过度放大超过了弹奏者想要表达的艺术讯息意义的时候。

当然, 所有这些的前提是, 演奏者已经可以彻底驾驭这首乐曲。驾驭的能力是应对紧张的极佳良方。当一个钢琴家知道他能够把一个作品准确稳定地弹出, 并且不失美妙之感时, 他就不该担忧。如果他还是担忧, 那么他应该像关心他自己的神经一般去关心一下乐曲。

但是如果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心理方面, 我们总是会发现在他的深处是一个错误的, 更坦白地说是并不正大光明的心态在作祟。表演者害怕是因为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渴望来自听众的掌声和恭维。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 这些想法都不存在。当然, 如果听众听懂了他的演奏, 他会高兴, 他也同时会对成功和随之而来的事情而高兴。不管什么情况, 并不存在紧张的必要。表演者会带着使下一次演奏更加理想的态度诚实地、发自内心地挑剔他的表演, 没有比他自己更严峻公正的法官。

所以, 无论艺术家弹得好坏与否, 他总是会再进一步精益求精, 不管是用以保持他获得的优良水准还是在以后的表演中超越自己。于是, 表演者面对自己的弹奏时永远保持一个学生的心态, 而这正是他可能从事的一个最引人入胜的主题。无论大小, 表演者如何还有时间害怕呢?他要想的事情太多, 已经无暇顾及忧虑或神经。他给人演奏时不害怕, 不颤抖, 而是带着真诚的研究调査的精神。面对公众弹琴紧张的问题随之消失, 因为他的目的和所期待的回报都远远高于了立竿见影的掌声。

三.关于消除紧张的实际性技术建议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 也就是生理或技术角度, 大部分钢琴家的紧张是由在琴键上的大跳引起的。作品中的跳跃越多, 害怕错音的程度就越大, 于是他要借助于一丝不苟的练习来达到对跳跃的控制。但另一方面, 过于谨小慎微也是毒药, 他必须要拿得起放得下, 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这样可以获得想要的准确度, 而不会背包袱。

紧张同害怕的紧密关系对那些有近距离研究的人是一目了然的。每一个第一次打仗的士兵都是害怕的。如果有枪弹呼啸着从他头边飞过, 他仍然做到了坚守岗位, 那是因为不服从或逃离会同样给他带来死亡。只弯经过了反复的经历以后, 士兵才能学会在危险包围他时保持冷静。同样, 表演者也需要在舞台上反复地历练以获得忘掉听众存在的勇气。

不要小看了勇气这件事。如果要我概括所有想得到的用以获得坚韧神经控制的前提, 无论是智力、身体或道德方面, 我都会选择勇气这个词来使它具体化。无时无刻, 是勇气使得神经折服于毅力, 需要勇气来规律生活习惯, 需要勇气在旁人面前保持本色, 需要勇气拥有自己的艺术信念。勇气, 勇气, 勇气。

让我们用一点时间想一下对付紧张的明智办法。当然, 大家必须明白这种文章里的话是不足挂齿的, 只有一位训练有素的医生在面对高度神经崩溃的病患时才能给出相应的对策。但是, 我肯定有一些简单的事情是可以被控制的, 只要花费很少一些耐心和恒心就可获得这些治愈方法, 它们无疑可以帮助音乐家、老师和学生。

摘要:钢琴演奏行为依赖于大脑各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而紧张心理是直接影响演奏者心理状态和大脑对肌体控制的主要原因, 克服紧张心理是钢琴演奏的关键问题。

听觉训练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外部听觉,内心听觉,听觉培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好的听觉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妙, 无论是在歌唱中还是在乐器的演奏中我们都离不开听, 什么是听觉呢?从音乐层面来讲, 可以分为外部听觉和内心听觉。

(一) 外部听觉

外部听觉, 是人们听到声音后的生理反应, 就是音响对人听觉器官的刺激。当我们初次听到一首乐曲, 都会对音乐的节奏, 旋律的走向, 声音的色彩等产生忧伤、喜悦等这些情绪上的反应, 正是因为有了听觉才会有这些感觉, 而这种感觉就是音乐感觉。当我们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外部听觉。敏感的外部听觉, 对于学习钢琴来说, 是一种最基本的要求。

(二) 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不同于外部听觉, 一般的听觉是音响作用于人的身体器官, 从而产生直接的生理感受。而内心听觉是人对听到的音乐进行联想而产生的音乐形象, 我们通过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体会音乐传达的情感, 在冥想的状态下, 由自己的内心对音乐进行体会, 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的音乐感受, 并且以此来作为自己演奏的依托。

内心听觉是一种个人的内心音乐活动, 可以通过内心听觉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内心听觉对外部听觉不需要太多的依赖, 从而摆脱了对外部听觉的束缚。可以使演奏者充分的弹奏出自我内心的音乐形象。

学习钢琴的过程是音乐两种听觉相互帮助的一个过程。先去听演奏者弹奏的乐曲中节奏是否正确, 乐句是否连贯, 速度及力度是不是恰当, 表现手法是否符合作品要求, 这是演奏的最基本要求。再通过音乐的内心听觉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走进作曲家的生活, 理解和感悟作品, 在演奏的同时融入自我的感受以及理解, 对作品进行重新的创作。

一、听觉训练的特点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不重视听觉的训练, 是达不到学习目的。许多学生在弹奏的时候思维混乱, 光盯着谱子看, 耳朵里根本没有听到自己弹奏的乐曲, 对自己演奏的作品没有概念, 听觉是被动的, 听不到自己所弹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 我一直在给学生强调一点, 那就是你自己首先要听到自己弹奏的音乐。在钢琴听觉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对所弹奏的音乐要进行分析, 找到旋律的规律, 要清楚的、有目的地去听。充分的运用听觉器官, 将自己的听觉能力开发出来。

钢琴学习中听觉的训练, 不是简单的听音高, 也不仅就只用耳朵听, 只要生理正常, 所有人都可以听见声音。我们必须要将听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的音响, 有目的的与内心感受联系到一起, 这才是钢琴学习中音乐听觉训练要达到的最好效果。

二、训练听觉的方法

(一) 找旋律

在音乐作品中, 旋律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在演奏钢琴曲时, 怎样弹奏旋律是至关重要的, 弹奏时必须真正的听到自己所弹的每一个音。有很多作品的旋律线是很容易听到的, 这种旋律要能听见, 能唱出。有的乐曲在旋律或节奏的进行中作织体的填充, 在演奏时, 一定要注意旋律音之间的联系, 不能让这些伴奏织体隔断旋律线条。弹奏时务必要控制好隐藏旋律与织体之间的力度关系。

在钢琴作品中, 一个完整的乐句由左右手分别弹奏, 也是很多见的, 演奏的时候双手要协调, 两手过渡要自然, 认真听旋律线。要确保旋律演奏像单手弹奏时一样流畅自然。

和声性旋律很容易被和声音响所掩盖, 尤其是旋律在低音声部或中间声部时, 要明确听到弹奏的每一个旋律音, 这样旋律才能完整动听。

(二) 分声部

音乐作品中有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之分。在演奏主调音乐时, 除音乐的风格和音乐表情外, 还应该注意听旋律与伴奏之间的音响平衡关系。在作品进行过程中, 不失去各自的紧张度, 以声部平衡为基础, 保留不同的特点。假如我们在演奏时只突出主题声部, 不留意其他的声部, 结果必然会影响乐曲可听性。当一部作品声部复杂时, 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就是难点所在, 这就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听觉。必须听到各个声部, 由听觉监督每个声部的弹奏。钢琴作品有一个声音特点就是统一音色, 当几个声部在相同音区交替进行时, 如果声部处理不好, 就会产生听觉上的模糊和偏差, 从而造成声部听觉的混乱, 这时就要通过手指控制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和强弱, 避免由于演奏问题而造成的声部不清晰。

在复调作品中, 各声部都有各自独立的旋律线, 弹奏时首先要理清各声部旋律的走向, 听清楚每个声部的旋律行进和旋律语气。最好是分声部弹奏, 每个声部单独听, 然后再将其逐一叠加上去, 控制好各声部之间的强弱主次关系, 使每条旋律线都可以各自突出又完美融合。

(三) 辩和声

在钢琴演奏中敏锐的和声听觉也必不可少。因为和声变化对音乐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作品中和声的进行与色彩, 和声的紧张与松弛都是肯定的。和声色彩的变化, 经常代表乐段中的表情变化。某些和声进行还决定了旋律的语气, 和声音响从不协和到协和, 是音乐从斗争到缓和的过程, 这种过程经常会伴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等等。因此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对和声的变化非常敏锐, 听懂它代表的不同情绪, 将作品中的和声色彩充分表达出来。

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进行, 多是以织体的形式表现, 包括有柱式和弦, 琶音等等。在乐曲中出现分解和弦时, 其作品的表现就是这些和声的变化, 和声色彩多是隐没于旋律之中。由于分解织体, 会使很多演奏者对和声进行没有概念, 从而导致演奏时和弦之间没有关联性。这就需要多去听和声连接, 才能发现和声的内在联系。

此外, 还应该训练学生对各种音色的分辨能力。要求他们去听不同时期音乐家的作品, 充分了解每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多听不同音乐家的演奏。点点滴滴的累积, 慢慢学会去听在同一首作品中, 不同演奏者对音色处理上的区别。

三、听觉训练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演奏者和听众都需要通过听觉来欣赏音乐, 并鉴别其艺术效果的优劣。对于学习音乐, 尤其是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 训练出一双敏感度很高的耳朵是至关重要的。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那些由严谨的作曲技术手段创作而成的优秀作品, 都不是仅仅依靠演奏者盲目的弹奏就能够愉快胜任的。演奏者的一切演绎, 都是在审美听觉的控制下进行的。

在钢琴演奏时, 音乐外部听觉相当于监测器, 把弹奏的音响反馈给大脑并和音乐的内心听觉进行融合比较, 以此来指挥大脑和手指对演奏进行调整。当内心听觉指令正确时, 在练习中就会提高效率, 那么在演奏时就会得心应手。在平时练琴时, 就要做到用心倾听,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练琴效率, 也可以改善音乐听觉能力, 所以说听觉是钢琴演奏中重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 听觉在钢琴练习和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通过听觉训练, 用心去倾听去感受, 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 掌握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日积月累就会把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化为演奏者本身的音乐思维, 让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钢琴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参考文献

[1]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

[2]玛克恩德索著《美学与艺术理论》[M].汪启章、吴佩华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年1月

[3]周广仁著《基础.能力.修养》[P].原载于《全国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1991年。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 篇10

心理素质的好坏对钢琴演奏有直接的影响。在日常教学及演出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实例:在平常练习的非常熟练的曲目, 在考试或者正式演出时表现的差强人意, 远远不如平时在底下练习时的水平;一个具有很好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的演奏家, 只是由于心理障碍, 使得他一上台就出错, 甚至慌乱到不知所措的地步。有的学生可能平时并不突出, 自然条件一般, 音乐感觉尚可, 但上台却很稳, 发挥得较好;北京的一位8岁小学生的独奏音乐会, 中途舞台上一盏主要的照明灯突然熄灭, 工作人员紧急维修, 该学生若无其事, 全身心投入音乐中, 以其专注的演奏吸引了观众。以上这些现象说明, 钢琴演奏是项高强度的劳动, 它不但需要充沛的体力, 娴熟的技巧,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后者不仅仅对前者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且起者支配作用。

根据笔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几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积极的采取一些科学的方式培养心理素质还是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的。

情境刺激, 就习琴者而言, 简单讲, 就是指眼所见、耳所闻

导致习琴者过度紧张最常见的情境就是演出现场众多的观众、强烈的灯光、评委等。在情境刺激阶段控制情绪的主要途径在于弱化对情境刺激的感受强度。心理学研究指出, 同一感受系统 (如:演出时的视觉、听觉、触觉就构成一个感受系统) 受到刺激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将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 其结果是感受系统的感受性降低, 心理学将这一变化称为感觉的适应。根据这一原理,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在他人或公众面前表演的机会。比如,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开办以家人或同学、朋友等为听众的小型演奏会;或者可以在露天音乐广场、饭店、酒吧等公众场所进行适当的表演。通过这些方式, 使演奏者逐渐习惯在有较多人特别是陌生人旁观的情境下表演, 避免在正式或大型的演奏场所弹奏时感受到过于强烈的刺激导致过度紧张, 不知所措。就笔者的个人经验来看, 开“家庭演奏会”的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习琴者尤为有效, 特别是如果儿童和青少年能经常在这样较小规模的表演中受到表扬, 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增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的适应力。对于大学里的青年学生, 建议主科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办小型的“汇报演奏会”, 把本学期本阶段学习的内容, 弹奏的情况, 轮流表演。针对每位同学演奏的情况,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指出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进行讲评。这样一方面青年学生都有一比高低的心态, 大大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练琴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 能够反思自身, 提高自己。更大的作用是:经常有这样的训练, 熟悉了众人面前尤其是专业人士面前表演的氛围。有了这样的适应力, 也就是对于紧张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这样的话, 当面对考试或者上台表演的时候, 可以弱化紧张感, 有利于临场发挥。

正确认识自己, 做好充分的准备, 培养自信心

要对自己的水平有着全面, 正确的认识, 清楚的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平时练琴时就应该打好基本功, 扎扎实实的弹好每一个音符, 做好每一个细节, 对于自己的不足, 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大量的练习, 发现问题并且尽可能的解决问题。做到技术上能够胜任。切忌心存侥幸心理, 有的同学, 在曲目中的难点部分由于下的工夫不够拿不下来, 他没有积极的去对待这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只是想着到了考试的时候“混过去”。等真的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 这个难点就成了演奏时的“心理障碍”, 往往是考试中正常的紧张氛围加上自己的“心理障碍”造成的紧张因素, 到了弹到这个“鸿沟”的时候, 不但没有侥幸越过, 反而因为紧张卡住无法向后演奏了。因此, 必须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能保持沉稳自信的良好心态, 在考试中适当的紧张因素的刺激下, 思想集中, 不但会大大减少失误的几率, 甚至有时会超水平发挥。对于自己学习的作品, 除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 要多听多看大师演奏的资料, 要研究阅读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风格, 在演奏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克服了技术困难, 胜任演奏技术, 熟练掌握表演曲目, 把握好音乐内涵的基础上, 教师考前对学生的激励, 适时的表扬对于树立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可以在考试或者正式演奏前组织几次模拟考试, 对于他们每一次的进步, 演奏的成功做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 几次下来, 学生到了真正考试或舞台上演奏的时候, 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激励。这种自我暗示会使他们保持一种很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会保证他们的演奏成功。

综上所述,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所必须具备的。以上是笔者通过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如何更好的培养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 还需要广大师生结合心理学的知识, 不断的在演奏中体会和摸索, 还需要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在这个课题上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 篇11

【关键词】钢琴教学 心理分析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8-02

钢琴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况对教学工作和学习状况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对各种心理情况进行准确认知,并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心理疏导,使学生可以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钢琴演奏学习。

一、钢琴教学的心理分析

1.畏难心理

钢琴学习的难度较大,演奏能力的提升也是复杂的过程,此外,钢琴曲品种类别颇多,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各种艰难障碍,几乎每提升一个台阶都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因此,学生在反复的演奏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首先需要明确,钢琴教学中对畏难心理的疏导教育工作,比重复机械地练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些学生由于在演奏中暂时无法达到心理预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挫败感,从而面对钢琴演奏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于钢琴产生畏惧感,形成明显的钢琴学习畏难情绪。畏难情绪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产生自信心不足、逃避态度的问题,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

2.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具体表现为缺乏主见、自信,遇事无法独立地完成。钢琴教学中的一般性“一对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同时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容易导致教学形成钢琴教师单方向教学的弊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下降,学习方式被动,进步幅度低[1]。

3. 演奏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在正式演奏或者考试中,由于心理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无法发挥其正常水平,流畅地进行演奏。有些学生在正式演奏中可以顺利完成钢琴曲演奏,但是无法表达应有的艺术情感内涵。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演奏心理障碍而造成。一些学生演奏技术未达到应有标准,从而在演奏中信心不足,造成很大程度的演奏心理障碍[2]。同时,学生个性的差异会导致台上演奏表现的差异性,此外,演奏环境也会对演奏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各种临场因素会使学生在台上演奏时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中强调,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工作学习等活动。基于此原理,钢琴教学工作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与合理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钢琴弹奏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车尔尼599第49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曲的音阶特点运用形象化的比拟方式向学生讲解。该曲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音阶呈现快速且均匀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爬山运动做比喻,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音阶特点就如爬山一样,音阶上行就如同爬山,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音阶下行如同下山,需要呈逐渐变弱的趋势。在学生弹奏联系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弹奏这首曲子就是比谁能够保证稳定快速地爬山。通过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明白音阶弹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钢琴学习弹奏兴趣。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演奏观摩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和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激励,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以及自我肯定,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高[4]。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演奏者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作曲家倾注在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审视、感悟能力对钢琴曲进行演绎,挖掘钢琴曲中的深刻情感内涵并将这种无形的美感传递给观众。钢琴教学进程中,很多学生只能对乐谱进行熟练的弹奏,但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想象和创造,演奏中缺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艺术感染力的创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示范演绎和内涵讲述,为学生展示钢琴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在《百鸟朝凤》的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联想和创造。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鸟叫的模仿音,向学生展示乐曲演奏,通过手指演奏出各种精妙音色,从而表现出的百鸟争鸣的壮观画面。左右手弹奏的交替音型使乐曲渐快渐强,百鸟齐歌的场面则不断变得强烈,使钢琴曲中的高潮紧随,直到高潮过后,百鸟歌声渐息,轻慢的演奏表现出森林的寂静悠远,与之前的高潮相得益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百鸟齐鸣的鲜活画面,从而在弹奏中可以表现出生命的活力。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钢琴演奏。

3.训练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钢琴演奏和练习中,需要学生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保证保持优秀的演奏状态,注意力的集中可以使演奏者摆脱心理与外部的干扰,顺利进行演奏表演。心理活动中,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特性。心理活动中,人会进行具有指向性的选择活动,演奏者应该压制心理中自我怀疑、恐惧等意识,而选择积极导向的心理意识,从而保证演奏的正常发挥。同时,需要保证演奏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克服紧张心理。

注意力的训练,首先需要学生进行意志强化锻炼。学生需要通过自主调整与适应,不断增强对钢琴学习中所遇困难的应对心理素质,强化钢琴演奏学习中的意志力,是自己可以抗拒各种干扰因素[5]。同时,需要加强听力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接受、分辨能力。学生通过凝神仔细倾听乐曲,可以提升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性,切实排除干扰因素。

4.训练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教师需要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于缺乏自信心,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的学生,教师需要矫正学生消极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进行正面思考,在钢琴练习中需要对自身优点和进步做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逐步建立自信。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钢琴曲目难度过大会增强学生弹奏学习的困难程度,导致学生畏难心理等消极情绪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紧张,无法正确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可以调整学习曲目的难度,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同时,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切实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运用激励的方式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障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训练学生形成理智和谐的演奏状态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优秀的自我意识向导,演奏者需要保证良好的控制力和心理状态。钢琴演奏者需要保证情感与逻辑思维的并存,正确控制、组织演奏。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科学背谱,准确记忆,综合运用五官配合,进行协调记忆。在整体感知乐谱的基础上,结合弹奏练习与反复感悟乐谱的综合记忆方式,不断深入理解乐谱内涵,从而保证可以准确表现出乐谱的深刻含义。

教师对于学生的演奏需要耐心倾听,培养学生完整演奏的习惯。在演出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演奏自如感,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演奏欲望进行维持和保护,认真开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切实排除不必要的雜念,卸下心理负担进行演奏。

结束语

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观察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信心塑造等教学工作。切实激发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兴趣和演奏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爱萍.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及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2]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2012(03).

[3]徐小芳.钢琴慢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钢琴艺术,2013(05).

[4]蒋勤.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训练[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论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心理作用 篇12

一、教学中的心理作用研究

教学心理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众多心理现象,从而在探讨教育情景中教与学规律的一门科学。无论是为搞好钢琴教学,还是引导学生演绎作品意蕴,或是通过钢琴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除了专业教学知识外,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钢琴教学和练习中形成演奏技能

1.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从宏观上是指学校与教师将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具体到学习方面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能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量或能达到的学习程度。教学目标为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学习活动自始至终把教学目标贯穿其中。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点:第一,教学目标是学习方法选用的基础。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适当的学习方法。第二,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自我教学评价的根据。第三,教学目标可以指引学生学习,具有指引作用。学生对教学目标清楚之后,就会明白从哪个方向上努力,不盲目,给学生以动力。

2.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方法在现代钢琴教学过程中已不再适用,把心理教学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最终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尊重学生,找出适合教育学生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适合你的教育方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待学生,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去认识评价他们。

(二)钢琴课堂内的管理

教育管理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可接受性,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把以处分为主变为教育和表扬为主,注意发现典型,奖励先进。总之,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在关心与爱护的基础上。

1.钢琴课堂内师生融洽

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融洽联系。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挚友关系。学生要热情地支持老师讲好课、育好人,千方百计地给予配合;老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亲密无间、心理相容”的融洽气氛。

“钢琴之王”李斯特和他的学生们相处就很融洽。他们结伴到耶拿、埃尔富特和爱森纳赫远足,这些都显示出李斯特和他的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同寻常的友谊与伙伴关系。他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李斯特不仅是钢琴教师,而且是受人尊敬的领袖,他平等地对待着他的每一名学生。

2.钢琴课堂内环境管理

创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气氛。老师在抓好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应提倡和开展各种知识的讲座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要教育学生尊师重教,养成虚心学习的好习惯。为了形成学习热潮,要积极开展“比尊师、赛学习热情、看学习效果”的活动,以形成“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掌握科学”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上创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气氛。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繁重任务。实践证明,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治学态度和工作责任心。因此,要在教师中,大力开展为人师表的活动。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用自己在工作、学习、作风和仪表等方面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氛围。

二、演奏中的心理作用研究

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是相通的。因为我们教的主要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经验的老师更能理解学生演奏时的种种表现、帮助学生解脱心理负担。

(一)学生演奏中积极心理对演奏的影响

音乐应该是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奏过程表达出来,是其心理与作品内涵的融合。演奏者应当充分注重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的影响。通过对作品中每一个乐句、每一段音乐的欣赏,与整体音乐要求构成结合在一起,整体地理解这种深层次寓意,需要教师通过对每一个乐句、每一段音乐的音乐美去感受,进而指导学生与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产生心理共鸣。

1.学生良好演奏心理促进钢琴正确学习态度地形成

现今活跃在古典音乐乐坛上的钢琴家,诸如朗朗、李云迪等,他们具有良好的演奏心理,在演奏中能使内心保持平衡状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曾经说过:“我总是努力保持独立,不受听众的影响。如果听众理解我的演奏,我高兴;如果不理解,我绝对不能让他影响到自己,该怎样弹就照样弹下去。”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演奏心理。

2.学生良好性格促进钢琴学习的发展

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性格,它是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男性与女性在性格方面各不相同,就性格方面来分析,男性的演奏是张扬的、豪放的,而女性的演奏是内敛的、严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男性与女性性格方面的差异。所以对于女学生而言,教师要经常鼓励与欣赏她们,多给学生表演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满信心。女同学也不要有依赖心理。双钢琴中的第一钢琴和第二钢琴,四手联弹中的高声部和低声部学生弹时都要有主见,富于自信,配合时遇到问题时要先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女同学需要注意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要鼓励学生从每次演出中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演奏中不断完善和加强。演奏成功固然是好,如果演奏失败了,也要自我反思,自信地在下一次演奏中争取成功。总之,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才加工、锻炼成长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进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发展其智力与能力。

三、结语

钢琴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认识或认知的活动,二者构成有机的统一体,不可分离又相互联系。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教与学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失去了任何一方,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此,教师是教的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作用。所以,钢琴教师必须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在各自量体裁衣的基础上得到最好、最全面的发展,使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钢琴音乐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取得教学最佳效果。

摘要:由于钢琴的教学与演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相统一的结合过程,研究钢琴教学演奏中的心理作用能够起到优化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双重目的。

上一篇:图书馆员现状下一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