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2024-05-19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共8篇)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篇1

摘要:钢琴演奏技巧中踏板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钢琴演奏中复杂的踏板技巧, 我们只有认真地去对待, 细心地去研究, 再加上刻苦的练习才能更正确、合理地安排运用以便把音乐作品表现得丰富多彩, 使我们的演奏更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踏板

在钢琴演奏中, 无论是日常的演奏, 还是音乐会的演奏都离不开踏板, 尤其是在现代钢琴技法中, 能够很好的掌握并合理使用踏板尤为重要。钢琴家、教育家鲁宾斯坦曾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踏板的运用技巧 , 因为它是钢琴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正确、合理地安排运用踏板 , 就能把音乐作品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 富有魅力。反之 , 则会带来消极后果 , 破坏音乐形象。也就是说, 踏板运用的好坏, 直接影响弹奏的色彩变化和风格。

我们都知道, 使用踏板的目的是使音响得到装饰, 能够更加优美动听。此外, 在我看来, 踏板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略为减少一点钢琴声音中的那种干巴巴的, 不持续的缺点。因此, 当你用慢速度弹奏单声部旋律性很强的乐句时, 你可以在旋律的每一个音上用踏板, 借以赋予它较多的歌唱性和比较丰富的音色。目前, 有好多演奏者在使用踏板时为了省力, 右脚一踩下去, 就一直不起来了, 把所有的音符混在一起无理的滥用, 导致音响浑浊不清。还有的学生演奏技巧虽然很高, 但却不会用踏板, 随意加入踏板, 泛音加大后使演奏技巧大打折扣。学生应该习惯于不是用脚拍打踏板, 要主意不是把整个脚掌放在踏板上, 而只是用脚掌的一部分轻轻地踏。必须让学生想到、细致认真的、准时地踩踏板, 会使音响发生极其细腻的, 具有很深意义的变化。只有亲自试验若干次, 才能够琢磨体会出所希望的音响效果。

无论是频繁使用踏板还是不会使用踏板的演奏者, 都应该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精确演绎不同的音乐作品的踏板使用方法。所以必须向学生表明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使用踏板的方法。因为每一首钢琴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 而且同期的作品有时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比如, 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时, 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右踏板。弹奏巴赫时, 我个人认为应该用些踏板, 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如果用数字来统计的话, 在我所弹奏的用踏板的音乐中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用四分之一踏板的, 而只有百分之二十或者更少的音乐中用全踏板。与巴洛克时期风格反差较大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两者时期不同, 对声音的要求也不同。浪漫主义时期喜欢华丽的色彩, 复杂的音乐音型, 大段的语句变化, 处处都需要用持续的、频繁的使用踏板。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肖邦、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的乐曲中大概说不出的哪一首中脚是没碰到踏板的, 就是要经常用它, 而且用得合情合理——这才是规则。

在弹奏一首作品之前, 最提前想好自己的脚如何安放。例如, 在开始弹贝多芬的d小调奏鸣曲时, 脚应该不由自主地比手还早一些放到踏板上去, 这样的踏板可以称之为“预备”的踏板, 这些动作有时甚至是不自觉的。

踏板还有一个最主要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就能掌握的性能, 那就是它可以随着踩下去的深浅成都而发生不同的作用。也就是会有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的说法, 而且它们之间还可能有一些层次。如果半踏板运用得当, 一个非常有经验的钢琴家差不多就可以得到用第三个踏板所获得的声音效果。也就是说, 一些“低沉”的音通过踏板而得到延长, 而同时另外一些比较“亮”的高音不受踏板的影响, 听上去完全是透明的。低音由于踏板而继续响着, 同时由于换用半踏板, 高音区中的音都非常干净、透明;意思就是对于高音区来说, 踏板是更换的, 而对于低声部来说, 踏板却始终保持不换, 低声部中的一个音或一些音不断发出声音, 像是不是用脚而是用手指在保持它们。

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学生们在运用踏板时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更换不够快, 不会运用踏板的最轻的“一抹”, 这在肖邦、李斯特、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作品中, 总体说来都在很多情况中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有整段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等十分短促的乐句里, 如果想要把音符听得很清楚的话, 采用半踏板或者四分之一踏板就刚刚好。有些教师不合理地要求学生在和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为旋律中的每个音更换踏板, 这种处理方法非常“机械化”, 会产生“打嗝”踏板。这种踏板在古典作家或者浪漫主义作家乐曲的版本里是绝对找不出的。

总之, 踏板在钢琴演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学生们在大多数练习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踏板。因为踏板起到连接音符的效果, 经过踏板的使用, 可以将两个音紧密地连接起来, 学生尤其在对其作品视奏期, 对踏板产生依赖性, 从而忽略音的本质, 所以在初期不应使用踏板。等到对作品娴熟的时候, 再合理运用踏板, 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

参考文献

[1]魏聪雯, 孙精诚主编.钢琴弹奏指引[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8:31.

[2]李嘉禄著.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45-47.

[3][美]约瑟夫.班诺维英著, 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M].

[4]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1999, (2) :139.

[5]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170-173.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篇2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1、钢琴的声音原理与特点

2、手指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3、演奏技术中的创新性训练 3.1、科学性的重复性训练 3.2、提炼技术难点的训练

3.3、在演奏中运用歌唱性的技能训练 3.4、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慢速练习

4、良好的心理因素是体现完美音乐技能的有力保障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音乐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这件乐器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为人类呼唤出了许许多多的制作师、作曲家和演奏家。制作师们把钢琴的性能和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伟大的作曲家与演奏家们则将自己融入到这件具有广博包容精神的乐器中,以激情、心血甚至生命谱写和演绎了三百年的沧海桑田。三百年来,钢琴作品在演奏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创造出千百种丰富的音响世界。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几乎留下了历代每一位作曲大师耕耘的足迹。在一部完整的乐器艺术史中,正是因为有了演奏家和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肖邦„„等演奏家与作曲家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使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得以流传,历代大师们的不同风格的高超演奏技艺和他们的风采,深深地打动着亿万人的心,从而更加确立了钢琴在乐器王国中的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钢琴的演奏之道;如何将音乐与钢琴演奏完美的结合,成为人们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钢琴这件起源于欧洲的乐器己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钢琴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钢琴艺术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与教育家,为我国的钢琴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钢琴大师,他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音乐天赋,再加上精湛的演奏技巧,使他们的演奏艺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钢琴艺术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赞许和认可。

一、钢琴的声音原理与特点

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首先,钢琴是唯一的可与整个交响乐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其次,钢琴的音域囊括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间全部音域.钢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雄浑,嘹亮,光辉,铿锵的音响;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合弦以及四五声部的复调.钢琴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在乐器中的特殊地位.。

钢琴的声音特点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音色除乐器本身的结构与弦之外,首先取决于槌毡的质量及其裹制方法。黑尔姆霍尔茨证明,裹毡的发法对缒与弦的接触时间有关系。接触时间越长,下方泛音就越突出。下方泛音可使音色较柔和,而上方泛音使音色尖锐,刺耳。为了使音色柔和,钢琴技师必须使毡槌的设计达到槌与弦保持尽可能持久接触。这一点由于毡槌采用硬度不同的毡层裹制,做到了槌子的毡层越往外越软。这么一来就使毡槌在击弦时,用坚硬的核心把柔软的毡层挤向琴弦,然后才离开。

2、强度与毡槌速度成正比。毡槌敲击琴弦时一不手琴键的控制。因为断联之后,琴键与毡槌即失却联系。这时在站槌运动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就是速度。

3、泛音的数量与速度成正比,(就是说,声音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音色变化一致)。

4、在弹奏的一刹那,毡槌的速度决定与下键的速度,如果演奏者欲提高发音的强度,则必须给予下键更快的速度。

5、奏出的音越强,消失得越快,较弱的音则相反。

6、高上方泛音比低上方泛音消失得慢。就是说,声音拖得越长,其音色就越“纤细”。

从钢琴弹奏的原理上看,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弹跳音、弹连奏就特别能显示钢琴的优势。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弹奏的声音清晰、流畅、均匀。钢琴音域的宽广,音色的优美,表现力极其丰富,能演奏和声复调,能胜任重奏、独奏、以及与大型交响乐队进行协奏,并能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弹奏出高难度的曲目。

二、手指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手指技巧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手指技巧是钢琴弹奏中最重要的领域,手指的工作不仅对手指本身的积极挥动有意义,而且对于把手臂的力量传递给琴键也有意义。”手指技巧是钢琴弹奏技能发展的基础。要想使钢琴演奏达到更高的水平,就要让手指能适应钢琴弹奏和掌握高超的钢琴技术,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技巧中灵活自如的表现。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钢琴家,熟练、精湛的演奏技能是成功的前提,要能像电脑控制一般准确无误地演奏:飞如风、动如雷、飘如云、轻如烟。所以说,钢琴学习,透彻的技术知识和精湛的技能至关重要。

三、演奏技术中理智的、科学的创新性训练

对于演奏来说其中的技术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能力的获得只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形成,尤其是“机

械性的练习”更是不可避免。但技术练习应该是一种引人入胜的、有创造性的学习。对于善于钻研的人来说,通过实践能掌握理智的、富有创造性的练习方法。从创造性的角度讲,那些基本练习比演奏一首作品更加重要而具有意义。著名钢琴教育家里赫特说:“我从不把技术训练与艺术创作分割开来,因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演奏者来说,各种专门的技术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既要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等,又要练习艺术作品中的复杂的技术难点。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运用理智而科学的创新方法掌握典型的、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和组合是很有必要的。

1、科学的重复性练习

在钢琴弹奏中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可以找到演奏作品中的关键技巧,巩固以往发现的重要因素提高手指的快速、灵敏度,使已有的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提高其熟练程度。这种重复练习方法的前提是创新性的重复,而非拷贝式的模仿。如:《哈农手指练习》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触键来弹奏;利用自己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使基本练习变得更加有效。如:《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法,特别是双保持音练习,连续的、不出错的练习,提高演奏者的手指的控制力,掌握更高、更好的技巧。

2、提炼技术难点的练习

通过一定程度的演奏技巧训练使演奏者能够获得触键发音、声音变化、节奏把握上的驾驭能力,从而能随心所欲的表达出个人心中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的技术动作表达出的声音己经与一定的音乐内容相

结合:如演奏优美连绵的旋律需用柔和歌唱的声音,而幽默欢快的音乐特点则由短促而富于弹性的跳音来表现,音乐作品当中的分句与呼吸就由手腕的技术动作来承担。如斯卡拉蒂的作品是为古钢琴演奏的,风格古朴、轻巧、明亮,要求触键精巧而有弹性,节奏富有动力又准确。演奏者可以运用作品来进行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训练,既掌握了古典风格又解决了手指弱、节奏不准确的技术难题。我们必须根据作曲家的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内容来做这方面的训练。如莫扎特奏鸣曲中的跑句,它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节奏韵律,同时又体现了德国古典音乐的风格,明朗而典雅。

3、在演奏中运用歌唱性的技能练习

音乐其实就是等于歌唱。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手指的触键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是具有一定的美感,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有审美感觉在其中,这样的音乐就是赋予歌唱性的。要强化歌唱性,强化技术要服从音乐的理念。在演奏时发自内心的歌唱,能表达出演奏者最真挚的情感和全身心的投入,将音乐融入演奏者的呼吸中,最终达到完全自由地表达心中所理解的音乐;将钢琴作为身体的延伸,而不是需要征服的物体。由于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演奏者要学会用音乐来“说话”,乐曲中的旋律就是构成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优美的乐曲之所以能够打动听众是因为它有抑扬顿挫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节奏,.构成了声音之间的对比和时间延伸性的对比,.表现出丰富的音乐形象。乐曲的演奏如同诗歌朗诵须注意其“语气”的运用,它是音乐声音形

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4、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慢速练习

俗话所得好:“欲速则不达”,这条适合于万物的真理在钢琴演奏技术练习中同样适用。“慢练”是指根据演奏作品的难易程度将演奏速度减慢豹一种练习方法,决不是演奏技术与艺术上的心理懈怠与情绪的散漫。通过“慢练”能够解决视奏作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掌握旋音型的特点和指序的规律;使左右手声部的配合更加完美,真正达到声部层次的立体感。更重要的是能解决演奏中的技术难点,以熟练掌握演奏技术,慢速是快速的基础。循序渐进的慢速练习能使演奏者的内在感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如:车尔尼的《快速练习曲》(QP.299),《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oP.74o)等。通过练习曲练习,将技巧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

四、良好的心理因素是体现完美音乐技能的有利保障

良好的心理操作技能是乐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演奏中“心”的概念,包含着情与理两方面的内容.钢琴演奏的情感需要从心出发,一定要发自内心。同时,钢琴演奏的控制,布局,安排,却又必须用心去思考.演奏者在演奏时流露出来的热情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的,不应该是虚假的,因此要用心去体察音乐,使内心的感受与音乐完全融为一体.只有做到这一点,演奏中的热情才会具有生命的价值.我们在演奏时,不能气浮,不能急躁.气浮容易忘谱,性急容易赶节奏,急躁容易出错,但一定要有热情,激情,唯有平静而不受干扰,又富有激情才能演奏出完美的乐章.结语:音乐是人类精神的表现,它与当时的文艺,社会和科学的动态,跟作者个人的经历和信念都有关系。任何艺术作品总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演奏者应该准确的分析各个作曲家的个性创作特点;使自己的演奏技巧符合创作者的风格。演奏者要能够通过钢琴把自身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在演奏中注入内心的感受。只有深刻透彻的掌握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才能领悟各种音乐风格的创作特征和作曲家的思维方式;才能准确的反映音乐的本质。谈钢琴演奏中的基本弹奏方式

怎样才能学好钢琴基础技术?哪种演奏方法比较科学?这些是每一个学钢琴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钢琴的弹奏技术细分起来可以很多,但最基本的演奏技术可归为非连音奏法、连音奏法、跳音奏法三种。这三种基本弹奏技术不属于纯技术、纯方法,而是表现音乐和弹奏技术兼而有之的演奏方法。学习钢琴的人,首先应该从理论上理解这三种基础技术的含义。

一“非连音奏法、连音奏法、跳音奏法”的含义

非连音奏法(non legato)又称断奏,是指弹奏时,音与音之间不连接,触键后,手指的力量一般不保留在键底,音值弹足后,手指就立即离开琴键,抬起后,再去弹下一音的奏法。

1.非连音奏法是钢琴弹奏 中最简单、最自然、最基本的弹奏方法。它运用自然重量弹奏,音与音之间断开,不相连接。发出来 的声音结实饱满,清晰通透、富有颗粒性。

2.连音奏法(Legato)是指音与音之间相连贯,没有缝隙又不重叠的奏

法,简称连奏。第一音弹奏后要等第二音下键,发出音响后,方能离键。连奏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演奏法,同时也是最复杂多变的演奏技术。它是弹奏的核心,钢琴乐曲中的绝大部分都要运用连音弹奏。像说话一样,将旋律分成乐句,用一根横的圆弧线“一”把音符组成长句、短句,表达出乐曲的内容。

3。跳音奏法(Staccato)简称跳奏。它与非连音奏法中的断奏训练有相同之处,都要求音与音之间要断开。所不同的是跳音的每一音都有弹下去反弹起来的快速下键、快速离键动作。但是,学习钢琴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理解阶段,而是要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动作及演奏方法。

二、如何掌握“连音奏法、跳音奏法"的基本动作及演奏方法(一)连音奏法

连音的动作视乐句的长短而定,每一句的第一个音要求手臂的重量 自然落到正在弹奏的手指指端。弹奏每一个音的时候,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不能断开(断开即成断奏),直到重量移至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发出音响后,手臂才可做”提起来”的动作,这个动作我们又可称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呼吸动作。钢琴家柯托介绍一种弹奏连音的方法 :手指先行到达即将弹奏的键上,然后把手腕的重量运送过去。拉赫玛 尼诺 夫介绍另一种 弹法:把指尖到肘部当成一个整体,指尖受手腕和肘部 的引领,顺着旋律的走向划 出半 圆线,这样,由旋律的第一音至末一音的连贯就会十分完整,像一条弧线。

(二)跳音奏法

跳音奏法的手部动作可分为手腕跳音、手指跳音、手臂跳音三种。在弹奏手腕跳音的时候,掌关节向身体方 向收拢,然后快速击键,并在触到键之后立刻反弹起来,回到原先位置。手指跳音则在快速弹奏中运用,一般用在轻盈纤细 的片断中,运用时,使指尖向里轻勾,仿佛轻轻拭去键上一个小小的污点。手臂跳音是以肘部为支点,将整个前臂、肘、腕形成一个整体而跳动。手掌在触键的一瞬有个抓键似的动作,使发音更为集中。这方法适合于速度不快,音量较大的跳音。

综合而言,演奏跳音的技术动作要点是:

1.触键快、离键快、触键时间短处;

2.指尖特别牢靠;

3.指触面最小。

掌握上述三种基础技术在钢琴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琴者不仅要在初学阶段熟练掌握这三种基础技术,而且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根本性练习加以强化,这样,钢琴技术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如何进行基础技术的常规训练

(一)非连音奏法的练习

非连音奏法练习前要学生将简单的旋律唱出来,形成音的概念,不让学生一开始就走入机械动作的误区,扼杀了音乐的旋律。训练可从单音开始,逐渐到双音,再至和弦。在练习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非连音奏法的记号,不同的记号表示各种“非 连音”不同程度的“片刻”。

在一条横线下加小点称为半断音即带一点连贯意味的断音;而在弧线下带点的记号称为半连音,即带一点断开意味的连音。这两种音都是介于跳音与连音之间的效果,弹奏方法也很相近,用水平状态把 手指 自下往上提起。所不同的是,半断音发音的起奏点是带有强音意味的。而半连音在一个连奏的乐句中,有时只是表示让某一些音略为分开而 已。音符上仅一横的记号,称为保持音(Tenuto),它在键上逗留的时间是百分之一百,但又不与下一个音融合。它的弹法与前两者相似,微小的区别是,可以让手指在上升前更往键的底部做一小小的推动动作。

(二)连音奏法的练习

弹连音时,像唱歌一样,有小句,有大句,歌唱时是一口气唱一句,弹琴时是一个力量弹一句。初学连奏时必须将 自己所弹的乐曲唱一遍,看看有几句话,需要几个手臂的落、起动作来完成全曲的乐句,养成 良好的读谱习惯。由于是初学连奏,最好从两个音的连奏和三个音的连奏开始弹奏。两个音的连奏,第一个音与非连音奏法相同。弹奏前手臂要自然抬起,带动肘、腕、指尖对向键盘,然后手臂重量 自然落下,力沉到正在弹奏的手指指端(手腕必须放松),弹第二个音时将第一个音的重量转移过去,待琴键发出声音后,再用手臂带动腕,将手指轻轻提起。三个音一组的连音弹奏与两个音相 同,只是第一个音下键后要将重量转移给第二个音,第二个音转移给第三个音发出音响后,方可做“提起来”的动作。如:布格缪勒的练习曲作品 100号<钢琴音阶25曲>第十首<娇嫩的花>和第十一首<鹊鸽鸟>

是很好的训练两音和三音,甚至多音的连奏练习。这些乐曲曲调优美或者活泼,音乐形象鲜明,能激发弹奏者兴趣,更好理解连奏的音乐表现,尽快掌握连奏的弹法。

(三)跳音奏法的练习

跳奏的记号是在音符符头的上方或下方有一圆点“·”或三角“1.r”为标志,离键反弹的速度根据跳音记号而定,如音符上标有圆点,只能弹原音符时值的 1/2时间;如音符上标有三角,只能弹原音符的 1/4时间,这种跳奏要求手指反弹离键速度更快更敏捷。如:布格缪勒练习曲作品 100号第九首 <行猎>。

显然,这些常规训练对于钢琴基础技术的掌握是很有帮助的。钢琴演奏艺术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深不可测。学习钢琴弹奏好 比较造一座宏伟的大厦,需要打好基础技术。所 以,在钢琴入 门阶段,学琴者必须重视掌握一系列的基础技术如非连奏、连奏奏、跳奏。弹奏时肘部、前臂、腕、掌连成一个整体,抬起上臂,带动前臂,使整个手臂力量集中在指尖,沉落琴键。这种奏法用途很广,浪漫派以后的钢琴音乐用得更多。二是前臂断奏。不必抬起手臂,只须挥动肘部以下的部分即可。通常用来奏音量并不要求很强的片段,一般多用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特别在 巴赫时代的乐谱中无须什么记号,演奏者们也几乎都会自动地把那些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奏成这种断音。非连音奏法的动作过程都包括手臂“掉下来”、“提起来”两个动作,具体要求是 :

1.弹奏前肩、臂、腕放松,手自然呈半圆形置于腿 上。

2.手臂(大臂)自然向上抬,并带起肘、腕,手指指端朝下对 向键盘。

3.手臂松弛地垂落,将需要弹奏的手指落到琴键上,手指牢牢地站立,指第一关节要稳固,手型保持,有力地支撑住肩、臂传下来的全部重量。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篇3

一、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的表达方式与艺术特色

1、人文素养的艺术魅力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人文素养的传递, 是突出在各项综合指标的效果中, 最主要的就是在道德品质、思维意识、生活表达等方面的涵养, 因此, 在演奏者形成的自我素质体现中, 主要的就是在价值体现、道德标准、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指标, 通过演奏者对歌曲本身特色以及人文特征的了解, 形成演奏过程中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 在演奏者人文素养的融入过程中, 可以全面提升演奏以及演奏者的个人素养、审美价值观念、艺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结合演奏者的文化生活态度、社会背景等相关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魅力, 这样能全面实现钢琴演奏中人文素养的整体功能。

2、人文素养培育的表达方式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要突出人文素养的表达与应用方式。其中, 在结合演奏者的个人素质的基础上, 突出对演奏者在美学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意识、音乐表达能力等综合知识的培养, 让演奏者形成对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的融入性演奏。这样, 在演奏的过程中, 可以将不同曲目、不同风格的歌曲表达出不一样的艺术特色, 并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奏风格的形成中展示演奏者综合性的人文素养。因此, 在整个表达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演奏者人文知识的培育, 不断加强对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学习练习, 提升个性化的文学素养, 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的培育中, 不断发挥出演奏者在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的运用, 注重在平常的训练中增强演奏者的想象力训练, 通过多元化的人性化知识培育, 强化演奏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提升三观理念, 在培养个性化表演情操的基础上, 形成演奏者丰富的阅历以及强大的经验, 在演奏者传达出来。

二、乐感表达与培养在钢琴演奏中的功能运用

1、乐感培育的有效性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 乐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形成能力, 在培养的过程中, 也是在不断训练、反复培训等基础上表达出来的, 尤其是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综合性乐感能力的传递中, 通过乐感表达的演奏方式, 可以激活演奏者内心的表演力, 形成一股强大的综合力量。其中, 在对钢琴曲谱进行演奏的过程中, 可以对曲谱的综合结构、乐感表达、旋律线条等形成多样化的综合表达, 并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 对于旋律的变化、乐句的长短、节奏的缓慢变化等, 形成直接的效果模式。因此, 通过这些乐感的表达, 可以形成更加和谐的表达模式, 在整个技术控制的过程中, 对于每一个钢琴演奏中的段落表达有一种层次感, 更加增强整个表演的全面化。

2、乐感培育与形成方式

在钢琴演奏的乐感培育中, 要注重循序渐进与坚持的原则, 在逐渐掌握各种乐曲曲风以及训练技巧的基础上, 通过对钢琴艺术表达有不断积累的视觉表现模式, 因此, 在培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表演者天赋的引导, 也要注重对乐感语言、曲风、旋律的引导。在演奏的过程中, 通过对钢琴演奏中曲子的结构方式、谱写方式、词曲表达方式、符号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采取积极的延伸演奏模式, 平时参与钢琴演奏会, 多聆听, 反复倾听, 熟悉钢琴的每一个键的综合功能, 在构建良好心态与理性演奏的基础上, 全面实现乐感培育的优化设计, 才能更好的培育出乐感的形成。

三、演奏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整体表达方式

1、音乐表达中的熟练程度

通过钢琴演奏的技巧化运用, 在具体演奏的过程中, 可以将声音、手指、形态、神态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 产生在演奏中舞台效应、形象效应、演奏效应等多方面的综合魅力。因此, 在演奏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演奏手指弹法的控制, 尤其是在弹奏方式、触键方式、连音、短音、高音一级在五指连弹等方式的表达, 并注重在音阶、和弦、双音等多要求的表达技巧, 注重提升演奏的速度、控制好演奏的气息、增强好演奏的进度, 并加强在伴奏、合奏等方面的演奏训练, 这样, 能形成系统化的演奏技巧训练, 对于提升整个演奏的综合效益都有很大的帮助。

2、演奏中的技巧运用

在艺术技巧的实现中, 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演奏技能, 在平时的训练中, 加强学生技术关键性的培养中, 注重学生在手指的独立、手腕手臂的运用, 以及在双音、震音、装饰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并在技巧的实现中, 还要对钢琴演奏中的触键、节奏、节拍等, 这些, 都涉及到整个技术的运用, 这里, 我们可以从整个钢琴演奏的乐谱进行探索。在钢琴演奏的乐谱中, 是作曲家精神思想的集中体现, 也是表达思想情感与音乐形象的一个重要防护, 在认识五线谱的基础上, 对乐谱的主题表达形成整体的诠释。

四、结语

因此,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要实现人文素养、乐感培育、演奏技巧三个方面的综合培育训练, 突出强调演奏者在自我素质提升的过程中, 围绕演奏技巧, 道德水准、基本功训练、乐感培育等能力, 突出在舞台演奏中的实际综合模式, 强调在钢琴演奏中技巧性运用与演奏表演的综合效应, 对于提升钢琴演奏的整体功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广抒;;舞台演奏中焦虑心理的调控[J];大舞台;2012年08期

[2]武蕾;;谈器乐演奏中如何克服“怯场”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3]潘汉超;;高师钢琴即兴伴奏与编配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文学教育 (中) ;2010年04期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篇4

一、加强对作品的审美感知, 多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

音乐是情感性的艺术, 钢琴艺术作为音乐艺术一种, 情感体现必不可少。情感是钢琴演奏的灵魂,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只有演奏者融入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才更有利于实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 离不开演奏者对作品的审美感知, 要使演奏者获取审美感知,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多倾听职业钢琴演奏家的音像资料, 尤其是钢琴大师二度创作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艺术感染力较强, 而且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情感。尤其是对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 如果我们对其情感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能够加深演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二是要多倾听同行的演奏, 与职业钢琴演奏家的音像资料相比较, 同行的演奏水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 同行演奏的“现场感”能够提升演奏者情感体验, 使演奏者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在钢琴演奏中, 联想和想象好似审美的载体, 是审美感知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 演奏者只有发挥联想和想象, 才能在指端更好的表现作者的情感, 形成情感体现。例如, “钢琴画家”德彪西, 其钢琴演奏的音乐旋律富有意境, 具有朦胧、闪烁之美。通过他的作品, 演奏者可以联想到盎然生机的自然美景。在感知体验的同时, 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钢琴演奏者感知后的理性分析, 可以提升其理性认识,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有利于演奏者体验作品情感。文化素质和生活经历, 对于钢琴演奏中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重要, 演奏者应该多听音乐会以及同行的演奏, 多体验生活, 多浏览不同风格的曲目, 在倾听中揣摩、体会创作情感, 通过自身的理性分析, 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做好技巧的安排与把握, 多种多样的技巧相互配合

钢琴表演以抒发情感为目的, 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活动, 它以乐器演奏为表现媒介, 通过演奏形成的琴声表达其情感。也就是说, 钢琴演奏是运用演奏技巧来“说话”, 在钢琴演奏中, 做好技巧的安排与把握十分重要。众所周知,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 它不仅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的特点, 还具有可独奏、可与其他乐器合奏特征, 可见, 钢琴演奏技巧熟练是钢琴演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要想熟练的掌握演奏技巧, 靠的是勤学苦练, 训练自身不同风格的乐曲演奏。钢琴演奏技巧是丰富多彩的, 有连奏、断奏、颤音、波音、回音、震音、装饰音等特性奏法, 还有五指组合练习, 技巧的选择一定要匹配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唤起情感的共鸣。在钢琴演奏中, 要使曲谱具有鲜活的生命情感, 需要多种多样技巧相互配合。只有做好周密的安排, 演奏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 演奏者才会胸有成竹。例如, 莫扎特的钢琴曲被誉为“永恒的阳光”, 乐曲不仅闪耀着自在的欢乐, 而且优美淳朴、明朗乐观, 充满着真挚的温暖。莫扎特的钢琴曲情感的表达就需要娴熟的技巧, 快而短的断音, 表现心境的跳音, 手腕在琴键上行云流水的滑动, 这些技巧的巧妙安排, 可以将作品中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 钢琴的“歌唱性”技巧不容忽视, 通过各种技巧的有效整合, 可以使钢琴演奏的美学特征更加突出, 表现出充满情感的“歌唱性”。

三、重视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有效整合多种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的艺术个性, 是演奏者个性的诠释, 这种个性的诠释, 离不开对乐曲作品的独特理解。每个钢琴演奏者的艺术造诣、文化修养、性格特征都有所不同,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所以, 同一首钢琴作品, 不同的演奏者, 其理解和认识都会有所不同, 换句话说, 就算是同一首曲目, 同一演奏者, 如果演奏的时间与地点不同, 同时, 有不同的乐器配合, 也可能形成不同的演奏效果。因此, 钢琴演奏家, 要结合自身对于作品的情感体验, 有效整合多种演奏技巧, 重视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要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给观众带来较高的艺术享受。当然, 艺术个性要尊重原作, 不能够曲解作曲家的意图, 在解读作品的时候, 在不脱离作品本义的范围内, 通过联想与想象, 体现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乐谱是演奏的基础, 在演奏的过程中, 钢琴演奏者在追求个性与创造的同时, 要重视原作品的内涵, 演奏者的艺术个性, 不能够背离作品原本的美学追求。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 一定要多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史,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艺术个性的形成过程中, 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技巧, 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这些, 结合作曲家的创作特点, 有效整合多种演奏技巧, 将情感与技巧相融合, 才能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

四、结语

一个优秀的演奏者, 要能够将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融入多种演奏技巧之中, 有效整合各种技巧, 然后, 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 重视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挖掘乐曲的风格特征, 通过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提高钢琴作品的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丽娜.情感运用在钢琴演奏技巧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10, 01.

[2]廖誉翀.浅谈钢琴演奏中的二度创造——情感的表达[J].音乐大观, 2013, 08.

浅谈钢琴学习中的演奏技巧 篇5

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 可以用一个“啊”表现出几种情感:赞美的“啊”、疑问的“啊”、威胁的“啊”、惊奇的“啊”、痛苦的“啊”、快乐的“啊”等等。当然语言中的“啊”比起一个单音, 有它优越的地方。单音不仅灵活运用在表演复调音乐或明确表达和声、旋律和伴奏过程中, 更主要的是单音的变化具有透视功能。音乐中的这种透视对耳朵来说就象绘画中的透视对眼睛一样是实实在在的。大家知道, 视觉透视和听觉透视是完全一样的, 区别在于感受的生理器官不同。名家的表演往往使人联想起一幅层次分明、背景深远的名画:近景的人物呼之欲出, 而远景是苍山和浮云。用一个单音可以研究钢琴巨大的力度变化的整个范围, 并且这一个音可以用不同的手指弹出, 弹的时候可以用踏板或者不用。此外, 还可以把它弹成一个很长的音, 直到它保持的声音完全消逝为止, 然后也可以弹得短一些, 直到不能再短为止。

如果弹琴的人富于想象力, 那他用这一个音就能表达许多感情色彩:温柔、大胆、愤怒、孤单、空虚、寂寞等等, 当然这时他要想到这个音是有它的“承前”和“启后”作用, 而不是孤立的一个音。

2 音阶练习

音阶练习时手不能只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而是要在键盘上下左右的任何距离移动, 拇指的任务和其它手指的任务须有机结合。拇指的下移与其它手指的上移应不同于一般的音阶练习, 音阶分化为两个要素, 一个是不完全的五指练习1-2-3或2-3-4;另一个是位置的移动, 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

3 弹奏颤音的技巧

单音之后, 依次是2-5个音的练习, 进而就可以研究《通往艺术之阶梯》 (克列门蒂) 中最前面两首极其有用的练习曲了。两个音的多次重复就能形成颤音, 颤音用两个基本上相反的方法来练习。第一个方法:只用手指来弹, 手指渐缓抬起, 而手部则完全平静, 自然地保持不动 (不能僵硬) 从pp开始弹, 直到可能有的f要用缓慢速度到可能有的要用快速度。用所有的手指弹 (1-2、2-3、3-4、4-5, 也可以1-3、2-4、3-5、1-4、3-1、4-1, 也可以1-4-3-2等等) , 可以只弹白键、黑键或黑白并用等等, 并且慢速、快速均可以弹。在非连奏时, 使手指略微抬起, 要感觉到它们自如轻微的挥动。另外, 也要练习在弹奏的时候手指完全不离开琴键。这样的颤音运用踏板在某些乐曲 (如肖邦的夜曲) 中是非常悦耳的。第二种方法和上述方法恰好相反, 最大限度地利用手腕和前臂的迅速颤抖, 当颤音很强的时候, 特别适宜采取这一方法, 但在其它情况下也可以采用, 因为它比第一种方法综合运用得要多。

4 多样化的双音练习

不同音程的双音之间区别很大, 弹奏的方法也大不相同。我们常常和八度技术打交道而八度技术对很多人, 特别是手比较小的练习者来说, 困难很大, 极容易在弹奏快速和强声 (f) 或极强 (ff) 时出错音。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手腕不由自主的压紧, 引起肌肉紧张, 应设法以小而精确的动作在用力最不紧张、最节约的情况下, 求得期望的效果。开始时可以比指定的速度和力度慢些、弱些。首先只考虑到准确性, 考虑到毫无紧张地完成一切。

关于弹奏八度, 最重要的是从小指的指尖经过手掌到拇指的指尖形成一个牢固的“环”或“半环”时, 整个手指必须呈圆顶形, 手腕要比掌骨低。做到这一点, 手小的人更困难。手小的人在弹八度时 (尤其是f时) 迫不得已的, 把手腕抬得比骨掌高出许多, 把弹八度的两个手指的支持建立在手腕上, 而不是建立在上述的“环”上。拇指和小指的支持力建立在手腕上与建立在“环上”所弹出的音色是区别很大的。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练习时, 最好的方法是用第五指 (小指) 练习比较困难的八度片段, 拇指则保持八度的距离而悬空在键盘上方, 用小指练好八度, 然后只用拇指弹奏反复练习, 那么整段八度的演奏就会变得很轻松。

5 和弦的弹奏技巧

在弹和弦时, 正像弹三度和六度时一样要点在于所有的音必须绝对同时响出。要做到在某些情况下多音的力度完全均匀, 而在另种情况下不能某一音比较强而突出。多弹些类似的练习曲, 成功的先决条件仍然是手部放松手指非常集中。初弹和弦序列时用轻巧的半断奏法来弹, 逐渐过度到要求较强的音响和较快速度的短小乐曲, 或是练习和练习曲, 因为这些都是比较困难而又会积累较多的经验。

6 踏板运用的技巧

论述钢琴演奏技巧不能不谈踏板。踏板的运用是钢琴的一个美妙而独特的特点, 是演奏者最有力的感染人的手法。

踏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略为减少一点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那些干巴巴的不持续的音的缺点。当用慢速度弹奏单声部旋律性很强的乐句时, 可以在旋律的每一个音上用踏板, 借以赋予它较强的歌唱性和比较丰富的音色。当踏下右踏板时, 所有制音器都会离开琴弦, 而在键盘上弹出的没一个音能引起上方泛音和下方泛音, 它们使乐音得到了丰富, 如果没有踏板这些是不会发生的。经常用踏板, 而且用得合情合理, 这就是原则。踏板与钢琴的其它性能一样, 也是它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踏板有一个最主要的, 原非所有的人都能一下子就掌握的性能, 那就是它可随着踩踏的深浅程度而产生不同作用。说的简单些, 有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 还可能分层次更多些。如果半踏板和三分之一踏板运用得当, 一些音 (通常是比较低沉的音) 通过踏板而得到延音, 而另外一些比较轻快的高音则不受影响。因此, 它对不同音高的音起不同的作用。低音由于踏板而继续响着, 同时由于换用半踏板, 高音区中的一切都非常干净、透明。对于高音区来说, 踏板是更换的 (按照和弦及旋律音等等而更换) 。而对于低声部来说踏板都始终保持不换, 低声部中的一个音或一些音不断发出声音, 仿佛不是用脚而是用手指在保持它的。由于踏板的这些卓越性能, 我们才有可能非常准确地弹奏那些如果不用踏板就得用“三只手”才能正确弹出的音乐来。因此运用踏板的多层次性, 在某些作品的演奏中是十分重要的。

7 手指远距离转移的技巧

即所谓的“跳跃”“、跳进”技巧。在键盘上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琴键构成的线条, 而准确性则决定于注意力、机敏、意志力和训练。弹准遥远的音符所需要的训练和整个心理状态是极其相似的。特别要集中注意力和身心完全放松, 合理协调动作和严格辨别声音。在和弦“跳进”时最容易出现杂音, 只要把手指做一个小小的朝里的动作, 并且在任意情况下也不从侧面来按键, 杂音是可以避免的。无论跳进的距离多么急剧, 手都应该像只老鹰骤然冲向猎物, 抓到它以后就飞开了。如果手像一块石头一样毫无声息地掉下来, 杂音的感觉就非常明显。

结语

钢琴演奏技巧只是代表艺术中的物质方面。任何钢琴演奏者无不追求高度熟练与复杂的技术以求得精湛的演奏效果。但只凭技巧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技巧好象放在抽屉里的工具, 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是毫无意义的, 什么时候和怎样去运用这些工具的那种艺术直觉和本能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正像打开抽屉找所需要的工具一样。因此, 演奏技巧与音乐欣赏的有机结合, 才能使钢琴演奏艺术真正称之为艺术, 并演奏出美妙无比和震撼人心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拉尔夫.内维姆, 吴源渊.双钢琴比赛在意大利[J].钢琴艺术, 2008, 4.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技术和技巧 篇6

中国钢琴艺术理论家魏廷格指出“严重地说 (二者) 不是一回事。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比如手指运动是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比如在乐曲的演奏中, 恰当、巧妙的运用技术, 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等。所以, 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 但没有技术肯定谈不上技巧。”

还有一些理论研究者, 在著述中把钢琴弹奏分为技术性技巧和音乐性技巧, 这样的划分, 便于钢琴学习者正确的理解技术、技巧的训练, 对于钢琴教学的研究向着科学化、纵深化的道路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看待钢琴弹奏的技术

1. 钢琴弹奏技术具有相对的独立意义

钢琴弹奏技术既从属于音乐表现, 又从属于运动科学的操作手段的条件。首先, 手指的能力和技术, 是钢琴弹奏中最根本和技术的技术, 手指的能力是只每个手指是否有独立活动的能力, 在具有独立性的基础上是否灵活和有力。表现在弹奏上则为声音的清晰度、均匀度和流畅度。其次, 以为钢琴家还要具备“运动员”的素质。运动员的五项基本素质:速度、灵敏、力量、持久与柔顺, 对钢琴家来说, 同样十分重要。最后, 要成功地发挥弹奏技术, 还要以来于全身动作的协调一致。

钢琴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技术为表演目的的炫技大使, 钢琴的弹奏技术本身就体现可观赏性、竞技性, 可见钢琴的弹奏技术本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钢琴弹奏技术对于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是一种力与美的结合, 也是理性与感性相辅相成的最高境界。完美的音乐表达, 需要完善的技术;音乐的变化, 节奏的脉动及音乐中各种生命力的战线以来高超的技术来完成。钢琴弹奏的技术训练是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中极为根本的一环, 是表达个人个性与人格特制, 并使音乐多彩而具有说服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钢琴, 这件可与整个交响乐团相比拟的独奏乐器, 音域包括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的全部音域, 能发出ppp极若到fff极强的音量, 宽广的键盘位置, 所做的技术组合的复杂不逊于任何一个舞蹈家的动作组合, 尤其要求手指在键盘上走、跑、转等工作, 所展示的动作速度和力度堪比任何体育项目比赛。如果没有精湛的弹奏技术就不能充分展示钢琴演奏艺术。

3. 钢琴弹奏技术具有科学性

就钢琴弹奏来讲, 技术就表现音乐内涵的基础, 技术能力主要指弹奏时指、腕、臂的协调灵活动作, 它遵从身体运动的规律, 有相对固定的训练指标来衡量, 比如动作的速度、力度、准确性等等。弹奏的技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训练。钢琴演奏发的发展历程 (从手指派到重力派再到二者结合的弹奏法) , 手指的训练即技术训练还要必然服从于运动训练、科学原理, 向着高度精湛、准确和快速有力的方向发展, 逐步形成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运动体系。这都说明了手指弹奏技术向着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二正确看待钢琴弹奏中的技巧

1. 艺术表现情感的拱形原则是钢琴弹奏技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把音乐上人的感情生活联系起来, 认为乐调能反映人的性情。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达, 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 而且还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 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人性和兴高采烈, 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骄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 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三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可以说, 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 为了表达音乐中的内涵, 在钢琴演奏中注入大量的感情因素是必然的。

2. 钢琴弹奏的技巧是技术与情感的结合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不赋予情感的音乐就无法生动, 钢琴演奏传达的是音乐的内涵和低云, 而不仅仅是音符, 正如钢琴大师约翰·布朗宁 (John Browning) 所说:“技法与你能很快弹奏不同的音阶全然无关, 它是创造许多不同的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技法的最高理解。”但是技术是表现音乐内涵与底蕴的基础支持, 比如, 一段优美的旋律需要内心的歌唱感和手指的连贯动作再加上手臂的合理运用, 才能体现内在的气息流动和语气的抑扬顿挫, 一道亮丽的音响色彩的塑造需要敏捷细腻的指触和多曾声部的合理融合, 一段铿锵的节奏的展示需要指力、重力与节拍在激情引导下的持续迸发。

钢琴演奏已成为演奏者生理运动节奏和主观心理的结合, 演奏者将内心的乐音动态通过准确的手指运动反应转化为活生生的音响动态, 让音乐自内心经由手指的技术而正确的表达。钢琴演奏艺术是音乐素材的积累为前提, 以智慧为手段, 以情感的体验为特征的精神产物, 是演奏者巧妙地运用弹奏技术, 表现一定音乐性情绪的能力, 是弹奏技术与情感的结合。

3. 钢琴弹奏技巧要符合音乐的本质内容

当我们在演奏过程中达到了感情与理智的统一时, 就符合了音乐表演中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 所谓真实性, 是对音乐原作的忠实再现。音乐创作是第一个创造过程, 而音乐表演是第二个创造过程。因此, 在这个二度创作中, 演奏者不能一切都重新创造, 只能独特地实现在音乐作品中潜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必须理智地看到作曲家的意图、思想, 掌握他的风格、写作手法, 用理性的头脑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 是进行二度创造的基础, 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然而, 我们也不能把乐谱作为唯一的依据, 把音乐表演的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谱弹奏显然是不够的。钢琴演奏作为二度创造, 在客观理性的研究作品的同时, 我们必须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相结合, 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赋予音符以声明, 才能圆满完成演奏的艺术使命。亨利·伍德说:“人们能够给演奏者提出的唯一劝告是:在盲从地依附不适当的标记和那种过于自由的偏高作曲家的明显意图之间, 寻找一种巧妙和平衡。”

纵贯本世纪的钢琴大师, 李赫特、霍洛维兹、古尔德, 无一不是奉行感情与理智相统一的美学原则的。这样的演奏才是力求真与美的交融, 力求它们的高度和谐的综合。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钢琴弹奏技术和技巧同时存在于钢琴演奏的能力中, 相辅相成, 互为条件, 唯一不可。这要求钢琴教师从一开始钢琴弹奏的训练就是要重视而者的完美结合、不可偏颇。但二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技术是可见的, 是有限的;而技巧却是无形, 又是无限的。正如钢琴大师阿莉西亚·德·拉罗恰 (A l i c i a d e larraha) 所说:“只有在纯粹的机械之外, 你才能把握技术 (技巧) 的真实含义。那是音响、解释、音色和音调, 是一个乐句和乐段的处理, 是重要曲调和旋律, 是音乐的感念”。总而言之, 机械意义上的技术对你丝毫无补。你必须知道的是: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弹奏的这首乐曲, 应该以什么样的技巧来处理。因此, 手指技术的发展提高必须以技巧的需要为准绳。技巧的发展也必须以技术的精湛为保证。技巧带动技术的提高, 有限的技术上运用无限的音乐达到钢琴表现丰富音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

[2] 费鲁乔·布索尼.钢琴家守则

[3] 王乃禾著.钢琴的弹奏与教学

论钢琴演奏中的几种重要弹奏技巧 篇7

钢琴演奏技巧对我们进行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其原因在于正确的技巧及其运用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误使用技巧非但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演奏,还有可能出现物理损伤。我们在学琴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各类演奏技巧的作用不尽相同,训练方法也有所差异,不同技巧有所侧重,能帮助我们达到不同的效果。那么在这么多技巧中,最重要的几种是哪些,如何进行训练,怎样使用,分别可以帮助演奏者达到什么效果,如何避免物理损伤等问题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自18世纪以来钢琴得到了巨大发展。首先,体现在硬件上。由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发展到现代钢琴,钢琴性能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表现力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很多,其中关于钢琴技巧方面就有了许多音乐家对其进行探讨。有的是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有的是学术型研究。总而言之,这些研究著作对于人们更好的演奏钢琴大有裨益。其次,体现在受众面上。18世纪以前音乐大都在上层贵族和教会中使用,人数有限,对于钢琴发展的促进也是有限的,因此这一阶段钢琴各方面进展都比较缓慢。但18世纪以来,音乐开始进入中产阶级家庭,学习钢琴的人数大大增多,人口基数大出现杰出音乐家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因而极大促进了钢琴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于钢琴的著作,其中不乏对钢琴技巧的研究,相当一部分的著作即使到了21世纪也依然受用。钢琴毕竟是西方乐器,在西方发展的时间要远大于在中国发展的时间,所以对于钢琴的研究方面西方自然比我们要透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自20世纪中叶以来,也出现了不少极其优秀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等,这些音乐家具有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潮流,推动了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当然在钢琴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学者、音乐家通过消化吸收大量文献资料著书立说或是直接翻译优秀外文文献等,帮助广大音乐爱好者更加了解钢琴演奏,向国人介绍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了解西方的音乐理念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国内的钢琴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更为深远的有利影响。

演奏技巧多种多样,但在不同时期的侧重不同。众所周知,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分为几个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而钢琴演奏的成熟是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的,此时期倾向于手指技巧,要求演奏作品要清晰不含糊、追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颗粒性、手指要有力、弹奏要均匀。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手指技巧依然重要,但更追求情感的作用,这时需要靠手腕、手臂甚至整个躯体来糅合技巧和情感,最主要的是靠手腕带动手指演奏以表达情感。而到了20世纪音乐最为复杂,多种侧重都存在,这里不作展开。

总的来说,钢琴技巧大致可以分为具象的手指技巧、手腕技巧、踏板技巧以及抽象的情感和耳朵运用。这些技巧在不同的作品中还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需要我们融会贯通。其前提是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分项训练,牢牢掌握了每种技巧。

手指技巧,顾名思义是指双手十指的技巧,如高抬指、低抬指、音阶、琶音、颤音、震音以及触键方式等等。

一、高抬指

手指独立性是首要因素。只有手指相互之间独立,才能具有较强的掌控力,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弹出我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而每个人的手部构造存在差异,针对大部分人来说,手指的独立性可通过高抬指进行训练,如慢速双手弹奏哈农,将需要弹奏的手指尽最大努力高抬,其他手指紧贴在琴键上,然后尽全力快速下键,每个音都是如此。这样的训练通过高抬手指打开掌关节,使手指与琴键具有一定距离,利用重力加速度可使手指有力触键。同时也需要配合手腕来协调动作,手腕处于放松状态才能保证手指的灵活而不僵直。左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由于天生独立性较差,在高抬时可用其他手指(中指或无名指)微抬加以辅助,直至能够独立高抬。

还有一小部分人的手部构造比较特别,如拇指弯曲会连带食指,食指弯曲连带中指,中指弯曲连带无名指,无名指弯曲连带中指,无名指弯曲连带小指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问题,有的具有上述其中一种,有的则具有几种。那么我们的训练方法就要针对不同构造进行改变,否则同样的方法对所有人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手部肌能损伤。据调查,拇指连带占比最少,小指连带占比最多。手指存在连带现象的人不能与不存在此现象的进行同样的训练,否则容易造成肌腱疲劳、损伤、发炎,如常见的腱鞘炎。

拇指连带的人在演奏音阶时发音往往不均匀,不能很好的进行手指衔接以及无法精准控制力度。很多老师未能注意到手部构造的问题,建议学生针对弱势手指加强高抬指训练。而事实上拇指连带的人应当避免高强度的拇指高抬指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加上时常打开虎口进行拉伸,使肌腱放松,慢慢独立起来,并要学习善于运用手腕来带动手指。而小指连带的人在使用四指五指进行演奏时,往往不够独立,力度不够,声音软绵绵缺乏颗粒感,且在快速弹奏时容易含糊不清晰。这种情况同拇指连带的训练方法类似,不能进行高强度的高抬指训练,需要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虽然缓慢,但能在避免肌能损伤的同时,使手指相对独立。

二、低抬指

高抬指固然重要,但低抬指也同样重要。我们会发现,当学琴进入到中高阶段时,演奏速度不再像初级阶段那样缓慢了,大部分作品要求的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练习曲、奏鸣曲快板乐章等。弹奏这些快速作品时,我们会发现高抬指已不能满足快速行进的需要了,因为手指抬高再降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使用高抬指无法帮助我们拿下速度较快的作品。这时候就需要将手指高度降低演奏,减少手指抬起的时间,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速度达到疾风骤雨般效果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低指触键。

低指是指手指离琴键距离较近或是紧贴琴键演奏。低指训练可以更好的凝聚手指的力量,而根据力度、触键方式不同既可以发出坚实有质感的声音,也可以发出如歌、悠远的声音,还能发出清脆不黏连的音色。

三、音阶、琶音、颤音等常用技巧

(一)音阶的演奏

演奏音阶强调十指发音均匀、快速下键、颗粒性强清晰不含糊,换指自然、双手整齐发声。这就对手指的功力要求很高了,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除了基本功之外还存在一些小窍门能够帮助我们更为轻松地演奏。比如有些学生总是换指太过明显,通常是因为手腕上下起伏过大,手肘上下翻飞,这种情况只要在换指时用手腕往音阶前进的方向稍稍拉动,帮助大指换指,同时注意手腕起伏不要太大,手肘保持小幅度动作就能将换指的两个音过渡的非常自然了;有些学生发音不均匀,不够清晰,这时可以恰当的速度将音阶中的十六分音符变为前附点或后附点进行训练等。

(二)琶音的演奏

琶音最重要的是清晰、颗粒、找准位置、换指自然。可借鉴音阶的训练方法,换指使用手腕帮忙,可将十六分音符加上小附点进行训练,先以较慢的速度再逐渐加速,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加练习,这样手指才对移动位置有记忆,快速弹奏的时候才能找准位置不会出错。

(三)颤音的演奏

不管是双音颤音还是单音颤音,其难点都在于不能均匀快速地长时间颤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颤音就像是噩梦,怎么也弹不好,但其实只要掌握了窍门多进行训练就能很好的演奏颤音了。颤音虽然是手指上的技巧,但它也需要手腕来帮忙。在此提供两种练习方法:1.手腕上下移动的方法。将颤音分组,每组的第一个音手腕稍下降,然后再回到原来位置,第二组也是如此。运用手腕能够很好的缓解手掌、小臂的压力,能够轻松演奏出清晰颗粒的颤音。2.手腕左右摆动。弹奏颤音时以演奏手指的中间部位为轴心左右快速摆动手腕,这样也能缓解肌肉紧张达到较好的效果。

手指的各种技巧都需要演奏者在平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每一次完美的诠释都是练习的累积,同时要注意适度原则,谨防肌能损伤,以免过犹不及。

四、触键方式

触键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音色,掌握了不同的方式就能帮我们更好的演奏。主要有触键面积、触键高度、触键力度和触键速度等方面的不同。说到触键方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手掌的构造。手指有三个关节,分别是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第三关节(也就是掌关节),触键方式的不同需要这三个关节协同运作才得以实现。

(一)触键面积

在演奏中可使用指尖到指腹进行演奏,不同方式不同大小的接触面产生不同音色。当第一指关节弯曲掌关节突出,手掌呈半球状时,指尖接触琴键,这时的受力面积小,力量能够很好的集中,此时奏出的声音是明亮、干脆、通透、颗粒的。著名钢琴家霍格沃茨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演奏快速音阶时,手腕略低然后在指尖触键后有一个快速往琴的方向抠的倾向,这样能够发出独立、干脆不黏连的音色,快速进行时能够听得清每一个音而且坚实不飘忽;当第一指关节稍伸直的时候,手掌呈椭圆半球状,这时的发音相对柔和一些,力度也相对渐弱;当第一指关节几乎伸平,掌关节下降采用指腹触键时,受力面积增大,力量分散,手腕略低于键盘然后手腕驱动指腹向内侧稍移动,能够奏出悠远连贯、优美如歌的音色。

不同时期偏爱的触键有所不同。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多用指尖触键,强调轻灵、果断的效果。而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派偏爱用指腹部位进行触键,表达特定的氛围。尤其是印象派喜用放弃第三关节支撑的方式来获得朦胧迷幻的氛围。

(二)触键高度

触键高度影响触键力度,高抬指和低抬指其作用、效果等在前文已说明,在此不做赘述。总之,演奏曲目要求明亮、响亮、颗粒音色可增加高度,要求歌唱、柔和可降低高度。

(三)触键速度和力度

触键速度越快,音色越明亮越干脆,速度越慢越轻柔;触键力度越大越响亮,越能表现激动情绪,力度越小越能表现安静、朦胧的气氛。

摘要:技巧对于钢琴演奏至关重要,它能影响奏出的音色,能左右演奏的成功。想要弹好钢琴,必须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研究,必须牢牢掌握它,将技巧作为工具灵活运用,才以演绎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因此,掌握钢琴技巧是演奏好钢琴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训练,音色

参考文献

[1]白晓南.钢琴踏板技巧及运用探讨.教育战线.

[2]杜泰航.论钢琴演奏技巧的多样性.钢琴艺术,2003,05.

[3]彭珂.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音色的关系探究.音乐时空,2015,09.

[4]杨建琴.钢琴演奏技巧中情感运用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2015,02.

钢琴演奏中八度技巧 篇8

一、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发展特点及关系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体裁之一。歌曲的歌词、旋律与钢琴伴奏以各自相对独立的线条同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共同揭示诗词蕴含的意义。

1. 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相伴发展

在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诞生之前, 声乐与钢琴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就早已产生了, 但是这些作品的表现都是以演唱为主, 钢琴伴奏只是用和声和节奏来衬托歌声。声乐与钢琴伴奏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 独唱歌曲已经发展到较为完美的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 这样也相应的赋予了钢琴伴奏更高的艺术使命。作曲家在创作一开始就把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 在确定了诗的风格、品格、内含的情感和歌曲的调性、结构、主题、旋律与和声的要素之后, 根据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乐曲背景与和声运动的需要老考虑钢琴伴奏的织体。各种织体的原始素材经过作曲家的灵感发挥, 情感的倾注等精心构思后谱写的钢琴伴奏与整个诗词和声乐旋律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充分体现着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奥妙之处。

2. 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从1 9-2 0世纪, 英国、西班牙、美国、俄国、中国等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节奏和力度可以说是钢琴音乐的中心内容, 也是重要的音乐语言表现因素之一。节奏博动能使音乐在精密的节拍、节奏组织结构上极富有特点。钢琴伴奏的速度又是完成音乐审美的关键, 速度的变化能表现一定的艺术目的, 可以强化一种音乐美的动态感。而钢琴力度的变化可以表现及其细致人微的音响效果, 钢琴的力度和音色处理愈是敏锐、愈是细腻, 钢琴声音表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审美效果, 歌曲艺术的表现就越赋有艺术感染力, 会给审美者造成一种富有色彩的空间想象力和情感的记忆。

3. 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关系

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钢琴伴奏需要感情、艺术风格表现的投入, 在歌曲演唱中要与演唱者拧成一股劲, 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及内在的意境, 为演唱者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的氛围, 指导、帮助歌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在与演唱者的合作中, 伴奏部分主要是起衬托的作用, 这种衬托作用主要显示在织体和声与音色的变化等方面, 这在斯卡拉蒂、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钢琴伴奏在中外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伴奏是对歌曲的旋律、和声进行背景烘托和补充, 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以及风格特征起着强调扩展等不可低估的作用。

1.钢琴伴奏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家有赵元任、青主、黄自等。他们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了音乐中如诗的意境, 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使诗歌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妥帖。钢琴伴奏在其中以丰富的和声色彩和造型手法对歌曲进行了强调、补充及扩展。黄自的《踏雪寻梅》是一首风格明快、情绪活泼的艺术歌曲。它的钢琴伴奏音型比较简单, 左右手用带弹性的柱式音型, 特别是右手弱拍上加入的灵巧的倚音, 从侧面更增添了歌曲的灵性, 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应尚能的《我侬词》是采用元朝文人管道升所写的一首情感真挚动人的散词而创作的。歌曲旋律简练, 起伏动听。前半部的钢琴伴奏以起伏流畅的上行琶音和重复整和弦作为伴奏音型, 后半部则采用节奏感较强的等时值整和弦作为伴奏音型。

2.钢琴伴奏在德国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的艺术歌曲可分为早期、发展期和后期作品。早期的德国艺术歌曲开始摆脱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形成具有德国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莫扎特为歌德的诗而作的《紫罗兰》是早期艺术歌曲中最完美的创作之一。前半部的伴奏旋律与歌曲旋律是一致的, 着重描写紫罗兰可爱的形象和美好的愿望。后中部高潮的伴奏旋律更复杂、更密集, 推动了情绪的升涨, 并渲染了内心愿望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3.钢琴伴奏和艺术歌曲相互促进

首先是艺术歌曲的歌词都具备诗的品格:含蓄、深邃而有力度;其二, 艺术歌曲的旋律要应用音乐发展的各种技艺来深化拓展诗词所提供的格调与情感;其三,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区别于其它歌曲类型的一大重要特征。因此它要求钢琴部分不再是简单的伴奏, 而是要刻划出诗词中深刻的内涵, 使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形成总体的艺术构思, 去分析与处理诗词和音乐的韵律和意境, 寻找一切能赋予创作以生命力和趣味的因素, 较好的发展音乐, 并运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和完整的艺术作品。

三、怎样演奏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1.了解作品的风格

从时间上来讲, 作品的风格具有时间、时代的特征, 是历史性的产物。如古典主义时期的歌曲, 在音乐创作上较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 音乐多为平衡、精致、和谐、优美, 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念和内在的精神体验的情感。因此, 弹奏这类歌曲时, 手掌支撑要稳定, 指头要清晰, 少用、慎用踏板, 要注意旋律的断连性和声部的层次感。而浪漫主义时期的歌曲, 音乐创作已倾向于追求人性本质, 着重描绘内心的情感, 拓展想象力, 音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戏剧性、民族性。弹奏这类歌曲时, 需要注重内心感情的抒发, 以及和声、力度、伴奏织体等色彩的变化, 踏板使用多且变换丰富, 强调连奏。从地域上来讲, 它又具有空间、地域的特征, 是民族性的产物。如德国日尔曼民族的坚强、直着、严谨;西班牙吉普赛民族的热情、敢为、自由;中华民族的含蓄、儒雅、无私;法国的浪漫、飘逸等等。从作曲家方面来看, 由于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在选择题材、塑造音乐形象以及运用创作手法、音乐语言等方面, 他们都具有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伴奏者在触键、音色、速度、力度、句法、踏板等方面做相应、合理的调整。

2.理解作品的内涵

歌曲有直接从歌词了解作品含义的便利, 但还要进一步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作者的创作意图, 创作原素, 诗词的深刻内涵等等, 这样才能更贴切、深入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歌者演唱风格, 注意其情感变化和乐句间的换气方式, 内心倾情地唱出歌者声部, 与之共呼吸同歌唱, 方能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地与歌者共同述说人世间的真善美。从技术上来归纳, 首先要注意钢琴的弹奏音色、音量, 应随着伴奏对象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其次要以艺术指导的身份要求自己。即不断给伴奏对象以音准、节奏、连线以及呼吸换气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提示, 让演唱者的音乐表现更为到位、准确, 与伴奏的配合逐渐融洽。最后就是为歌唱者扬长避短。由于伴奏对象的技术能力、特点不尽相同, 为做好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尽可能地聆听演唱者的歌唱, 心随其同步走, 摸准其特点。最后, 要具有舞台演出的应变能力。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中, “歌”与“琴”能进入“忘我”境界, 达到配合默契。

3.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

一方面是钢琴演奏能力。很多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有相当难度和跨度的。如舒伯特作品《魔王》的伴奏需要演奏者有相当的演奏技巧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右手持续快速的八度带和弦的演奏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功, 松弛的手腕和坚挺手指, 否则只怕弹到一半就要偃旗息鼓了。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协作能力。一个好的独奏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伴奏者, 因为伴奏者除了要弹好钢琴还要考虑与演唱者的默契配合, 尤其是当伴奏的旋律节奏与声乐部分的旋律节奏呈复调状或不规则对味状 (如三对二或四对三等) 是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倾听能力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歌曲《假如你爱我》中就有很多地方伴奏是以副旋律的形式出现的, 此时伴奏者就应具备良好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与演唱者情感交融, 融为一体, 这就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

参考文献

[1]刘聪韩编著《论钢琴伴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

[3]李斐岚编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4]罗宪君编著《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

上一篇:数控下一篇:英语教学两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