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2024-06-22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精选9篇)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篇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已经走进学生课堂, 成为音乐课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 学习钢琴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 使思维变得灵活, 长期弹钢琴能使人培养专注的精神和勤奋的学习精神, 练习钢琴演奏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枯燥乏味的过程, 技巧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学生和音乐教师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钢琴教学目标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演奏的技巧, 更是要他们在弹奏的同时领略音乐的内涵, 在教学中要将“弹奏”与“音乐”相融合, 使钢琴教学升华到弹奏技巧与音乐教育相融合的境界。如何灵活地将钢琴技巧运用到教学中,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是教学的硬性要求

钢琴的基本技巧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过硬的钢琴技巧是高质量演奏的必备条件, 要想通过钢琴演奏, 充分地表达出演奏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情感, 扎实过硬的弹奏技巧是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加强目的性教育, 应使学生理解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技巧学习目标, 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地自主训练, 将技巧学习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在钢琴教学中, 音乐教师针对弹奏技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使学生掌握扎实基本功

首先, 准备工作要充分。钢琴演奏基本功的训练应先从最基本的坐姿开始, 当学生一坐到钢琴上去, 音乐教师就必须注意他的坐姿, 要做到重心稳定。开始弹钢琴的时候, 身体的重心要靠臀部和脚来支撑, 坐姿要以自然端正, 手臂不能僵硬、紧张, 或者过于松懈, 这样才有利于弹奏。我国著名的钢琴家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里指出:“演奏者应坐在琴用由内到外方式, 即各院、系实验室首先向本院系学生开放, 逐渐扩大至对其他院系学生开放;也可采用由表及里方式, 即首先开放基础部分, 再向深入部分发展;还可采用层次式的开放方式, 即按照使用群体的不同层次决定不同的开放层次。开放式实验室不仅可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不受干扰的工作环境, 而且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

4. 开放式实验室的使用

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把教学任务计划下达到学生手中, 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在某一规定时间内完成, 并将任务执行结果上报。实验室作为一类资源也应该是有偿使用的, 即教学任务之外使用采取有偿使用方式。有偿使用方式各种各样, 有付款方式、有参加某些管理工作方式、有担任助手方式, 等等。

5.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指导教师队伍5.1建设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开放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的数量和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 凳的三分之一宽度的位置上。”[1]钢琴在弹奏时一般可根据需要, 身体进行左右倾斜、自动调整, 而一部分人经常坐满凳子弹钢琴, 并感觉这样很舒服, 但这是一种不良的演奏习惯, 因为弹琴是一种高度集中, 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 不论是练琴或演奏, 弹奏者都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 学生自从开始接触钢琴的那天, 就必须注意手型的正确性。弹钢琴要求双手放松、手腕要柔软、手呈半圆形状, 呈空握球状态, 手指稍向内弯, 手腕与琴键键面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手型, 指掌关节与第一、五指指关节的站立是关键。最末端的关节, 即手指的第一关节, 从演奏训练开始就要培养站立能力, 要求自然地站好, 不能让关节塌进去。如若手指第一关节站立不好, 想弹出来集中、厚实和富有变化力的声音是不可能的。每个手指有不同的长度, 手型要与之相匹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 学生在身体放松、高度协调的状态下进行演奏的同时, 音乐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 观察、分析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巧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 及时采用有效方法与措施, 纠正与指导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巧错误, 使学生形成正确、熟练的钢琴演奏的“手的正确定型”, 为学生控制、操作键盘, 轻松自如地表现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要夯实乐理基础知识。正确的读谱是演奏一首乐曲的最基本的条件, 如何连谱都读不了, 就根本弹不了钢琴。[2]提到正确的读谱, 很多人认为只是音高、节奏的正确与否。实际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 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表现, 以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和概括。如:音乐术语提示了乐曲是欢快或是抒情的, 是快板、行板还是慢板, 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作品风格把握;同时, 力度标记, 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乐曲的最终效果受到不同的速度和力度的直接影响,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演奏作品时要把握不同的速度要求, 尽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本身含意。概而述之, 演奏的技巧是以音乐的基本功能否扎实为基础的, 二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的。此外, 在教学活动中, 音乐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音乐文化方面的广义知识。例如讲到外国的音乐作品, 可以讲解一下那个国家的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国家的发展历史, 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全面的知识。

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而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经验。建设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开放正常、顺利、高效进行的保证。因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 并通过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5.2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开放型实验往往是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广更复杂, 仪器在学生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更多。这给实验指导教师的管理维护、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开放型实验中指导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往往放弃休息时间。因此, 实验指导教师的待遇必须得到提高, 学校应适当增加工作量补贴,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 投入开放型实验的指导工作。

(二) 使学生掌握演奏的基本技巧

1. 音阶的演奏技巧

弹奏音阶除了五个手指的互相独立之外, 最重要的是音阶的流畅、连贯、均匀、有颗粒和质感。上行与下行的弹奏过程中, 要能做到听不出换指的蛛丝马迹, 就像我们生有很多手指一样, 拇指能上下、左右活动, 而二、三、四、五指只能上下活动, 而不能左右活动。所以, 我们要发挥拇指左右活动的能力。依靠拇指的左右活动把大串的音连接起来, 具体做法是:拇指弹完自己的音, 当二指弹下一个音时, 拇指尖就必须已经悄悄地钻进二指的后面, 这样, 拇指就很自然地不流露出任何痕迹地抵达了下一个音的位置上, 音阶就能保持声音平均。终其原因, 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拇指的提前、预约工作。拇指的提前准备工作做为弹奏音阶的重有动作, 在教学中, 一定要让学生时刻注意到, 并把这种动作培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使学生从有意识的要求变成下意识的自然习惯, 不用思考就能做得很好, 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2. 弹奏的基本技巧

所有的正确弹奏方法都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教授正确的弹奏法最为重要。钢琴最基本的弹奏方法有:连音、非连音、跳音奏法三种。其中非连音奏法, 初学者在训练好坐姿与手型后, 接下来就是进行非连音练习, 在练习中要注意在弹非连音时是先将手臂慢慢提起, 略高于键盘, 手自然下垂, 手指自然弯曲, 然后手臂缓慢地自然落下, 将弹奏的手指轻轻按在琴上, 指端站立好, 掌关节不能有塌陷, 手指的末端关节亦不能凹进去。在进行非连音练习时, 如果学生领悟不通会则会出现“砸琴”的现象, 此时音乐教师应当把非连音进行时力量的出发点讲通, 例如在第一个提起动作时应是大臂带动小臂, 落下应是手臂慢慢的自然落下, 通过这些训练达到最终目的。非连音有时类似于断奏, 两者整合为同一个弹奏的概念。跳音弹奏技术, 钢琴音乐除了有连音和非连音弹奏以外还可以用跳音来表达。从弹奏方法上来区分有各种不同的跳音:有用手臂力量弹奏的跳音, 也有用手腕力量弹奏的跳音, 更有用手指力量弹奏的跳音, 用不同的奏法将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连音奏法, 连音奏法对于手指独立性的要求更高, 一些学生在弹连奏时常常会造成第二个音弹下去时第一个音还没有完全放开。出现这样的情况, 终其原因, 一是力量没有完全掌握, 二是手指的独立性还不够。连音奏法的关键是力量能够随心所欲地移动。弹奏每个音的时候, 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外的手指上。应能感觉到音进行的倾向, 每弹完一个音的同时, 手指要保留微小的重量在键底, 把它当作第二个音的支点。教师在教学中, 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连音、非连音、跳音等基本技巧的练习, 这些是学生掌握钢琴技巧的灵魂。

3. 准确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音乐的脉搏。[3]每一种音乐的进行, 首先在于节奏的作用。节奏的脉动无时无刻不穿插在音乐当中。其中, 节拍的训练中,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拍子搞清楚, 二要拍子数准确, 三要速度统一。在教学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数拍子, 打拍子的习惯。有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进行训练。当然, 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 不能夸大它的教学作用。从本质上来讲, 还是要学生拥有拍子的准确概念和感觉。而后进行的节奏的训练过程, 在训练学生数准拍子之后, 教师进一步要做的就是训练学生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数着拍子, 但他并没有去感觉节奏的分组、节奏的特性, 这样的音乐学习是没有效果的。钢琴老师要使学生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有人说“音乐感是与生俱来的”, 意思是说有些人一生来就是音乐感好, 有天赋, 天生就是学音乐的好材料, 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 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认为, 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 使他们逐步提高对音乐理解感受和表现的能力, 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钢琴技巧的教学, 首先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钢琴是一种西洋乐器, 钢琴背后的文化也来自于区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对音乐文化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将其传授给学生, 增强文化底蕴和自身的音乐素养, 从而有利于钢琴技巧的学习。

(一) 演奏心理训练

钢琴的演奏心里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过程中发生的。如演奏的欲望, 动机, 感情、记忆、想象, 应变心理, 临场状态, 等等。可以说每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现象。钢琴演奏和其它的表演艺术同样是时间的艺术, 其特点是演奏者日常练习的效果要在演奏的刹那间完整的、有创造性地表演出来。[4]在现实的教学中, 有的学生由于紧张而失去正常的演奏状态, 思维混乱, 不能完整的表现音乐。而有的学生记谱记得非常好, 但就是从演奏中表达不出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及感情。因此, 演奏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必须具备几个心理条件, 一是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由于经常得不到预期的演奏效果, 会使学生失去演奏的自信心, 必须有达到演奏良好效果充分的准备。二是积累并凝聚演奏的审美完型心理结构。要注意从外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和艺术的素养, 使学生的头脑储存更多的音乐的审美信息。同时还要要注意培养学生艺术创造的个性。鼓励学生去发挥心理的主观能动作用, 自觉地去选择、组织、创造作品的完美“完型”。三要具有较强的应变的能力。练习感觉与竞技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点在竞技性运动员和表演艺术的演奏者是有相同性的,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缩小差距。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容易紧张, 有的学生在演奏中过于兴奋, 有的人在演奏中又过分压抑。音乐教师针对这些问题, 在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 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在学习演奏音乐作品之前, 一定要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 准备工作做好了, 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学会表现音乐。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内心情感体验的再现, 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内在的感情和含义, 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 在钢琴教学中, 音乐教师应主动向学生讲授作者生活的年代背景、生活状况、作品产生原因等, 使学生对作品的相关情况及作曲家的创作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理解音乐作品。同时, 教会学生倾听是感受音乐作品风格的最佳路径。首先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自己的音乐, 努力去辨析自己演奏的音乐是否优美, 仔细感受声音的层次和质地的变化。其次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不同演奏家的精美绝伦的演奏, 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 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使学生在音乐作品背景把握的基础上, 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感觉, 为其在正式演奏的时候更准确、细致、全面地表现音乐做好准备工作。

(三) 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

音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部分就是旋律, 要表现好旋律, 首先要准确地找到旋律的动向和形态。[5]人的声音是自然界所有声音中最原生态、最自然、最具感染力的声音, 演唱的旋律效果会比乐器演奏的旋律效果更具动态性和感染力。因此, 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辅以演唱手段, 尽量做到使演奏的呼吸适当、强弱变化自然、音色优美如真人歌唱一样, 使作品中的音乐性表达更加鲜明。因为只有这样, 学生演奏的音乐才会更天然、流畅, 使演奏更具歌唱性, 才能掌握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四) 合理丰富的想象

想象, 从心理学层面上看, 是人头脑中对记忆、表象, 分析、综合加工创造, 进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而钢琴演奏是再现音乐家生活场景、民族风格、思想等想象的全过程。因此,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选择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演奏, 引导并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来表现音乐, 使音乐更加形象化。这样做, 有利于音乐技巧的传授的同时, 又会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钢琴演奏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总之, 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应将钢琴的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完美地结合。钢琴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音乐艺术素质教育过

普通高校小教专业公共音乐课教学探讨

杜贞瑶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山东东营

摘要:本文从普通高校小教专业公共音乐教学的视角, 分析了小教专业学生的身上承担着祖国未来教育重任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小教专业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等综合的艺术素质为己任, 才能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校小教专业公共音乐课教学

在普通高校的众多专业中, 小教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专业, 普通高校教育专业分为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比较专业, 不属于我们所谓的公共音乐教育的范畴, 所以, 在这里提及的小教专业指的是小学教育 (数学、语文、英语等专业) 的学生。正因为有了“教育”二字, 就决定了他们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他们将来面临的是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 作为准小学教师, 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理念、性格品质等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教育对象。因此, 公共音乐课对于这些小教专业的学生们来说, 关键是要激发他们情感的发展, 提高审美素质, 造就多方面优秀品格, 从而形成更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本人, 更会随着他们走向工作岗位, 传播到更多孩子的身上、心上。

对于小教专业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公共音乐课中充分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让他们在弥漫着情感的音乐活动中, 获得体验, 丰富感情, 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 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为了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们要首先要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并且要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 兼收并取世界各国的多元音乐文化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先。当我们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 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的潜能为己任, 以丰富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教育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人为每个人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质, 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他曾说:“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 对于一切, 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 而是精神的探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的精辟论述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教育的本质。总之,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逐渐地把音乐教育的关注点从“音乐”转向了“人”。我国新的课程观也已经从“学科本位”转向了“人本位”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关注学习者的态度、兴趣和需要, 重视学习过程程, 而在音乐课堂中钢琴技巧的正确运用又是教师教授钢琴的基本保障。要提高钢琴演奏教学的效果, 必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弹奏技巧, 充分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 并辅以演唱等形式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 而后依托丰富的想象力再现作曲家的思想形态、民族风格、生活场景等, 从而全面提高钢琴演奏能力。

和个人经历的联系, 强调课程对学习者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不能从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出发来评价学生, 而应该走进千差万别的学生世界,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强势和弱势, 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在发掘优势领域的同时, 帮助他们向弱势领域渗透, 从而使他们在弱势领域也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比如, 有的学生擅长歌唱, 却不善于识谱。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在学习好唱歌的基础上, 逐步地学习乐理知识、视唱知识, 最终使学生在识谱方面也得到完善的学习。

作为教师,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我们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而努力。这样等到我们的学生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将会继续支持着他们为下一代服务。

2.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渐频繁, 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音乐, 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 无疑应该走到这股潮流的最前端。音乐教育也应该顺应这种趋势。我们在公共音乐教育中, 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用宽容且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与世界接轨。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鉴赏能力,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我国最新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 理解多元文化”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课题, 要求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 还应该以开阔的视野, 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音乐价值观, 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我国有56个民族, 学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这对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闭关自守”, 盲目地排斥国外的音乐文化。我们应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大胆兼容、吸收、消化外来的优秀音乐和先进的音乐教育模式。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 重点在于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加深他们的社会体验, 使他们尊重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要使学生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全面的认识。作为教师, 我们要带领学生欣赏和聆听那些能够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 让学生从中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当这些准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 他们也会以发展、和谐、合作的态度去对待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传统。

参考文献

[1]王红平.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滁州学院学报, 2004, (4) .

[2]张海彬.高师钢琴教学中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 .

[3]邓昆.谈钢琴教学的基本技能与训练[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4]党劲.钢琴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克服[J].平原大学学报, 2002, (3) .

[5]文琳.试论钢琴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与定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

钢琴学习与钢琴弹奏技巧分析 篇2

关键词:钢琴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分析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门融合了体能、智能为一体的实践操作性的艺术创造活动,这就要求作为钢琴演奏者,必须同时具备在技术、心理、生理以及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协调和掌控能力。而对于钢琴的学习以及钢琴弹奏技巧的分析,重点涉及演奏的技术训练、表演、心理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才能不断提升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技术水平。

1 钢琴演奏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钢琴演奏者,应在演奏技巧、乐感、注意事项及钢琴音色方面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钢琴作为乐器中唯一能够与整个交响乐相呼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那么其基础科目的学习尤为关键,同时对演奏的技术要点的掌握才能在实际的演奏中发挥出一流的钢琴演奏水平。钢琴演奏的手型控制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在实际演奏训练中也利于纠正和校正,但手腕技巧的难度则较大,在实际钢琴学习中只有熟练掌握技术要点,扎实训练,才能达到钢琴演奏的最佳艺术效果。

2 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

学习钢琴,其弹奏的正确姿势是有具体要求和标准的。通常弹奏钢琴时,需要在自然、放松的同时达到坐姿、脚支点和于支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这样才能让手真正地把力量协调运用在弹奏钢琴的过程,并在放松的状态下通过身体利用力度来准确把握弹奏音乐的各个敏锐点,充分发挥出钢琴演奏的技巧,自如地表现出钢琴艺术的价值。通过协调平衡好三个重力支点,才能让弹奏者与钢琴之间的距离、手和脚的位置确立正确的弹奏姿势。此时琴凳的高度也尤为重要,根据需要调节好与手、脚相协调的高度,琴凳高度也是极大影响弹奏姿势是否正确的重要因素。在弹奏时若需要更大的力度时,那么此时可利用座位为支点,通过躯干的倾向来传送出身体的重力。反之则在弹奏需要减弱力度时撤回重力。所以弹奏钢琴的坐姿应确保身体可进行自由灵活的倾向,这直接关系到钢琴弹奏的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

3 钢琴弹奏的技巧分析

3.1 钢琴弹奏乐感的形成

事实上,人对艺术所表现出的感觉,并非是在理性和逻辑化的推理分析下形成的,仅仅是通过个人极为自然且在某一瞬间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情况下所作出的一个行为表现。对于“天赋”而言,是一种对艺术有“先天性”的感觉,包括“本能”和“天资”,属于一种潜在意识的行为。而另外一种则称之为理性的乐感,这种乐感即是在后天教育学习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先天性的乐感是通过想象音乐的具体形态,从而逐渐转化为内心倾听的音乐符号,这样即可不断为音乐的审美和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乐感本身是一种个人的体会和感觉,不可言传,但这种乐感的形成是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过程,积极从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提取艺术的真理。而作为钢琴艺术的技巧学习,必须要求演奏者培养自身对音乐艺术的乐感,不断为自己在钢琴弹奏艺术中激发艺术天赋。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奏者的演奏从被动逐渐转化为主动,更好地在钢琴弹奏艺术中把握和变现艺术本质。

3.2 力量的运用

钢琴演奏作为一项有着极强技术性的艺术活动,技术是对演奏者弹奏能力评价的首要参考依据。因此钢琴演奏者弹奏的水平高低主要是通过技术来体现,而且技术也是钢琴弹奏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要素。任何一位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的演奏,都需要通过技术的不断训练才能传达出作品本身所需要传达的内在情感和意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艺术中,弹奏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离不开手触键时所运用的各种力量、力度、触键方法等。生理学角度把人的上肢划分为手、前臂、大臂、肘部、腰部等多个独立活动的部分,这些部分是学习钢琴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力量来掌握弹奏的基本技能的重要因素,弹奏时力的运用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决定所弹奏的最终效果。弹奏钢琴时协调整个运动的力量之源是腰部,这也即是所谓人的驱动,腰部最为关键,它在人体行走、端坐时起到了平衡、协调身体的作用,发力时则主要通过大脑指挥的力量储备。在钢琴演奏中也会遇到乐谱所规定的力度,如f,ff,fff等,这些记号都是对力的强烈程度的表现,而这些弹奏力度的发力点也是来自腰部。因此钢琴弹奏中力量的运用至关重要。

3.3 触键方法

正确的触键方式才能获得美妙的音色。部分业余钢琴爱好者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弹奏技术,但因为他们认为触感只是对钢琴演奏艺术完美的一种保证,并没有重视触键方式,使得强奏时出现的声音生硬、死板,弱奏时声音“虚”。所以在钢琴弹奏时,除了弹奏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保证弹奏出来的声音的悦耳。通过灵活、柔软的双手在肩部和背部的协调作用下,直到接触键盘的指尖为止才能产生悦耳动听的钢琴声音。因此,钢琴所产生的悦耳声音汇集了不同力度、各种时值声音在相互融合、对比和碰撞的复杂过程。进行钢琴的声音练习,必须在练习作品、练习音乐及其基本要素时才具有实际的效果,并同时结合钢琴弹奏的技术练习。通过这样正确的基础学习和训练,才能不断提高钢琴弹奏的技能水平。

3.4 具备良好的心理操作技能

演奏技巧的练习有着诸多不同的方法,且不同的弹奏学习者有着不同的方法。钢琴弹奏技巧的学习,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最终效果。心理操作技能作为钢琴技巧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起到了“心理能力”支配作用,通过这种心理操作技能对整个演奏起到了“操作”的功能。演奏者的演奏是在大脑思维对形体动作的控制下而完成,也即是说演奏者外在的表现是通过内在的思想予以控制,这种内在心理功能所起到的作用能对人的思维发展起到掌控的作用。钢琴弹奏学习的所有技术和技巧都储存于人的大脑中,若要确保对弹奏技术的学习达到相应地弹奏质量和效果,那么作为演奏者则必须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才能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由于钢琴弹奏的整个过程不具备绝对的自由,而只要在意一个动作都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肌肉产生紧张感。倘若演奏技巧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肌肉的紧张感更加强烈。这其实属于正常现象,也正是这种现象才会更加凸显出在演奏动作中的实用性和简练性对缓解演奏紧张压力的重要性作用,所以钢琴弹奏技巧,要求弹奏者要具备平静、自然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自如的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4 结语

钢琴演奏是音乐实践的一项艺术创造性活动,并通过这种钢琴的演绎,传达音乐作品的精神和内涵,从内向外的将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塑造出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美好享受。而通过钢琴的学习和钢琴弹奏技巧的分析,要求演奏者通过钢琴把自身的情感表达传递给受众,并从这种弹奏技巧的学习中不断掌握和传承钢琴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杨丹.钢琴学习与钢琴弹奏技巧[J].赤子,2015,15(11):87.

[2]程超.钢琴弹奏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5,14(7):100-101.

论钢琴演奏中的几种重要弹奏技巧 篇3

钢琴演奏技巧对我们进行钢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其原因在于正确的技巧及其运用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误使用技巧非但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演奏,还有可能出现物理损伤。我们在学琴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各类演奏技巧的作用不尽相同,训练方法也有所差异,不同技巧有所侧重,能帮助我们达到不同的效果。那么在这么多技巧中,最重要的几种是哪些,如何进行训练,怎样使用,分别可以帮助演奏者达到什么效果,如何避免物理损伤等问题就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自18世纪以来钢琴得到了巨大发展。首先,体现在硬件上。由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发展到现代钢琴,钢琴性能和表现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表现力的提升带来的影响很多,其中关于钢琴技巧方面就有了许多音乐家对其进行探讨。有的是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教学经验,有的是学术型研究。总而言之,这些研究著作对于人们更好的演奏钢琴大有裨益。其次,体现在受众面上。18世纪以前音乐大都在上层贵族和教会中使用,人数有限,对于钢琴发展的促进也是有限的,因此这一阶段钢琴各方面进展都比较缓慢。但18世纪以来,音乐开始进入中产阶级家庭,学习钢琴的人数大大增多,人口基数大出现杰出音乐家的几率也随之增大,因而极大促进了钢琴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于钢琴的著作,其中不乏对钢琴技巧的研究,相当一部分的著作即使到了21世纪也依然受用。钢琴毕竟是西方乐器,在西方发展的时间要远大于在中国发展的时间,所以对于钢琴的研究方面西方自然比我们要透彻。值得欣慰的是我国自20世纪中叶以来,也出现了不少极其优秀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等,这些音乐家具有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潮流,推动了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当然在钢琴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学者、音乐家通过消化吸收大量文献资料著书立说或是直接翻译优秀外文文献等,帮助广大音乐爱好者更加了解钢琴演奏,向国人介绍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了解西方的音乐理念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国内的钢琴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更为深远的有利影响。

演奏技巧多种多样,但在不同时期的侧重不同。众所周知,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分为几个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而钢琴演奏的成熟是从古典主义时期开始的,此时期倾向于手指技巧,要求演奏作品要清晰不含糊、追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颗粒性、手指要有力、弹奏要均匀。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手指技巧依然重要,但更追求情感的作用,这时需要靠手腕、手臂甚至整个躯体来糅合技巧和情感,最主要的是靠手腕带动手指演奏以表达情感。而到了20世纪音乐最为复杂,多种侧重都存在,这里不作展开。

总的来说,钢琴技巧大致可以分为具象的手指技巧、手腕技巧、踏板技巧以及抽象的情感和耳朵运用。这些技巧在不同的作品中还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需要我们融会贯通。其前提是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分项训练,牢牢掌握了每种技巧。

手指技巧,顾名思义是指双手十指的技巧,如高抬指、低抬指、音阶、琶音、颤音、震音以及触键方式等等。

一、高抬指

手指独立性是首要因素。只有手指相互之间独立,才能具有较强的掌控力,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弹出我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而每个人的手部构造存在差异,针对大部分人来说,手指的独立性可通过高抬指进行训练,如慢速双手弹奏哈农,将需要弹奏的手指尽最大努力高抬,其他手指紧贴在琴键上,然后尽全力快速下键,每个音都是如此。这样的训练通过高抬手指打开掌关节,使手指与琴键具有一定距离,利用重力加速度可使手指有力触键。同时也需要配合手腕来协调动作,手腕处于放松状态才能保证手指的灵活而不僵直。左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由于天生独立性较差,在高抬时可用其他手指(中指或无名指)微抬加以辅助,直至能够独立高抬。

还有一小部分人的手部构造比较特别,如拇指弯曲会连带食指,食指弯曲连带中指,中指弯曲连带无名指,无名指弯曲连带中指,无名指弯曲连带小指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问题,有的具有上述其中一种,有的则具有几种。那么我们的训练方法就要针对不同构造进行改变,否则同样的方法对所有人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手部肌能损伤。据调查,拇指连带占比最少,小指连带占比最多。手指存在连带现象的人不能与不存在此现象的进行同样的训练,否则容易造成肌腱疲劳、损伤、发炎,如常见的腱鞘炎。

拇指连带的人在演奏音阶时发音往往不均匀,不能很好的进行手指衔接以及无法精准控制力度。很多老师未能注意到手部构造的问题,建议学生针对弱势手指加强高抬指训练。而事实上拇指连带的人应当避免高强度的拇指高抬指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加上时常打开虎口进行拉伸,使肌腱放松,慢慢独立起来,并要学习善于运用手腕来带动手指。而小指连带的人在使用四指五指进行演奏时,往往不够独立,力度不够,声音软绵绵缺乏颗粒感,且在快速弹奏时容易含糊不清晰。这种情况同拇指连带的训练方法类似,不能进行高强度的高抬指训练,需要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虽然缓慢,但能在避免肌能损伤的同时,使手指相对独立。

二、低抬指

高抬指固然重要,但低抬指也同样重要。我们会发现,当学琴进入到中高阶段时,演奏速度不再像初级阶段那样缓慢了,大部分作品要求的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练习曲、奏鸣曲快板乐章等。弹奏这些快速作品时,我们会发现高抬指已不能满足快速行进的需要了,因为手指抬高再降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使用高抬指无法帮助我们拿下速度较快的作品。这时候就需要将手指高度降低演奏,减少手指抬起的时间,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速度达到疾风骤雨般效果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低指触键。

低指是指手指离琴键距离较近或是紧贴琴键演奏。低指训练可以更好的凝聚手指的力量,而根据力度、触键方式不同既可以发出坚实有质感的声音,也可以发出如歌、悠远的声音,还能发出清脆不黏连的音色。

三、音阶、琶音、颤音等常用技巧

(一)音阶的演奏

演奏音阶强调十指发音均匀、快速下键、颗粒性强清晰不含糊,换指自然、双手整齐发声。这就对手指的功力要求很高了,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除了基本功之外还存在一些小窍门能够帮助我们更为轻松地演奏。比如有些学生总是换指太过明显,通常是因为手腕上下起伏过大,手肘上下翻飞,这种情况只要在换指时用手腕往音阶前进的方向稍稍拉动,帮助大指换指,同时注意手腕起伏不要太大,手肘保持小幅度动作就能将换指的两个音过渡的非常自然了;有些学生发音不均匀,不够清晰,这时可以恰当的速度将音阶中的十六分音符变为前附点或后附点进行训练等。

(二)琶音的演奏

琶音最重要的是清晰、颗粒、找准位置、换指自然。可借鉴音阶的训练方法,换指使用手腕帮忙,可将十六分音符加上小附点进行训练,先以较慢的速度再逐渐加速,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加练习,这样手指才对移动位置有记忆,快速弹奏的时候才能找准位置不会出错。

(三)颤音的演奏

不管是双音颤音还是单音颤音,其难点都在于不能均匀快速地长时间颤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颤音就像是噩梦,怎么也弹不好,但其实只要掌握了窍门多进行训练就能很好的演奏颤音了。颤音虽然是手指上的技巧,但它也需要手腕来帮忙。在此提供两种练习方法:1.手腕上下移动的方法。将颤音分组,每组的第一个音手腕稍下降,然后再回到原来位置,第二组也是如此。运用手腕能够很好的缓解手掌、小臂的压力,能够轻松演奏出清晰颗粒的颤音。2.手腕左右摆动。弹奏颤音时以演奏手指的中间部位为轴心左右快速摆动手腕,这样也能缓解肌肉紧张达到较好的效果。

手指的各种技巧都需要演奏者在平时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每一次完美的诠释都是练习的累积,同时要注意适度原则,谨防肌能损伤,以免过犹不及。

四、触键方式

触键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音色,掌握了不同的方式就能帮我们更好的演奏。主要有触键面积、触键高度、触键力度和触键速度等方面的不同。说到触键方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手掌的构造。手指有三个关节,分别是第一关节、第二关节、第三关节(也就是掌关节),触键方式的不同需要这三个关节协同运作才得以实现。

(一)触键面积

在演奏中可使用指尖到指腹进行演奏,不同方式不同大小的接触面产生不同音色。当第一指关节弯曲掌关节突出,手掌呈半球状时,指尖接触琴键,这时的受力面积小,力量能够很好的集中,此时奏出的声音是明亮、干脆、通透、颗粒的。著名钢琴家霍格沃茨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演奏快速音阶时,手腕略低然后在指尖触键后有一个快速往琴的方向抠的倾向,这样能够发出独立、干脆不黏连的音色,快速进行时能够听得清每一个音而且坚实不飘忽;当第一指关节稍伸直的时候,手掌呈椭圆半球状,这时的发音相对柔和一些,力度也相对渐弱;当第一指关节几乎伸平,掌关节下降采用指腹触键时,受力面积增大,力量分散,手腕略低于键盘然后手腕驱动指腹向内侧稍移动,能够奏出悠远连贯、优美如歌的音色。

不同时期偏爱的触键有所不同。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多用指尖触键,强调轻灵、果断的效果。而浪漫主义时期和印象派偏爱用指腹部位进行触键,表达特定的氛围。尤其是印象派喜用放弃第三关节支撑的方式来获得朦胧迷幻的氛围。

(二)触键高度

触键高度影响触键力度,高抬指和低抬指其作用、效果等在前文已说明,在此不做赘述。总之,演奏曲目要求明亮、响亮、颗粒音色可增加高度,要求歌唱、柔和可降低高度。

(三)触键速度和力度

触键速度越快,音色越明亮越干脆,速度越慢越轻柔;触键力度越大越响亮,越能表现激动情绪,力度越小越能表现安静、朦胧的气氛。

摘要:技巧对于钢琴演奏至关重要,它能影响奏出的音色,能左右演奏的成功。想要弹好钢琴,必须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研究,必须牢牢掌握它,将技巧作为工具灵活运用,才以演绎出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因此,掌握钢琴技巧是演奏好钢琴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训练,音色

参考文献

[1]白晓南.钢琴踏板技巧及运用探讨.教育战线.

[2]杜泰航.论钢琴演奏技巧的多样性.钢琴艺术,2003,05.

[3]彭珂.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音色的关系探究.音乐时空,2015,09.

[4]杨建琴.钢琴演奏技巧中情感运用的重要作用.大众文艺,2015,02.

浅谈钢琴弹奏中的紧张及手腕放松 篇4

钢琴弹奏紧张有心理方面的障碍和技术与方法上的问题。

1.心理方面的障碍

曲目较难造成的紧张。遇到曲目较难,技术上有负担,或快速跑动的乐句多,心里立刻紧张起来。随之小肌肉紧张、僵硬、肩膀收紧、耸起,致使手臂的重量不能通过手指下到琴键。这时候就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弹奏技术上优势,增强学生能够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指出乐谱中的难点,分析学生自身的欠缺,提出解决难点措施。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心理上消除紧张、放松下来。如果只讲放松,而不教给学生克服紧张的方法,这对于悟性较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成问题,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不得要领,也就消除不了心理障碍。

2.技术与方法上的问题

首先,手型不正确会造成紧张,有些学生心理并没有障碍,但是因为手型不正确或手指软从而缺乏承受重量的支撑力,这时要求学生放松,也松不下来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手型作支撑点,即使手臂的重量放下了,也不能顺利达到指尖。如果要弹快速跑动的乐句,或要求速度、力度,而学生手指站不住,势必要用手腕或小臂压,造成小臂肌肉紧张,时间一长就会感到酸痛。

其次,手指基本功不过关、掌关节不独立,不灵活、呼吸不自然都会造成手腕紧张。

技术与方法上造成的紧张必须让手腕完全放松下来,手腕放松是钢琴弹奏状态中关键的环节。如尼古拉耶夫给钢琴谈奏时手的状态作的一个明确的定义:“手不应该像木棒那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那样松软,它应该像弹簧那样有弹性。”也就是说,钢琴演奏中手的放松问题,是运动中的放松,而不是惰性的放松。钢琴弹奏亦是如此,弹奏者整只手从肩关节到手腕都完全放松,不能僵硬,也不能有一处麻痹松懈,弹奏的整个状态应是积极的、轻松自然的。

钢琴技巧是通过手指、手腕、手臂等各个部分科学的、严格的训练而获得的。

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是钢琴技巧和音乐的途径,而掌握技术只有通过练习来实现。有了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获得表达情感的手段。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如果说,钢琴技巧训练主要分为手指和手腕两部分的话,那么弹奏的决定因素是手指。因为它直接与键盘接触而发声,因而加强手指独立性的训练,使指尖力量集中,并能很好地控制键盘,这是完全必要的。只有手指训练好才能弹出既清晰又明亮的声音。但只有手指良好的触键,而手腕过于坚硬,则发音会干涩、单薄。相反,如果只有手腕的松弛而没有手指的独立性,声音也会缺乏颗粒性而含糊不清。因而,钢琴的良好触键必须是手指独立、手腕松弛灵活及整个手臂重量互相协调作用的结果。声音的效果与弹奏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在基本功练习中,必须重视手指与手腕的训练。每一个想学好钢琴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发出好的声音,怎样训练好的基本功。但弹琴放松是必要条件。有了手腕的放松、胳膊的放松、身体的放松等条件,才能弹奏出好的、动听的乐曲。

初学者在学习《哈农》、音阶、琶音的时候,首先会历经慢速——快速——慢速这样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钢琴技术的基础。学生每次上课时必然得到教师在音乐技术上具体的指导,每次老师所留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安排的,学生在课后必须对回课时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认真练习。音乐技术的提高是从对旧功课的改进中得到的,因为旧功课中有新目标。如果不认真改正缺点,只练新功课,常此下去不可能有进步。课下常听到有些学生探讨自己的弹琴速度该如何提高、怎样才能放松、如何运用手腕等问题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也没效果。一些学生为此失去信心,甚至还有了放弃钢琴学习的念头。老师应该在此时鼓励学生,告诉他们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再坚持一下,掌握好学习要领,坚持不懈,任何辛苦的付出都会有很好的收获。这样,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因此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腕、臂、肩及整个上身应注重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

钢琴演奏中,放松是对紧张而言的。它的最高体现是自然。通俗的说就是在手指落键后,应立刻找到放松的感觉。如果手指还保持在键盘上,但指间部位的肌肉及手臂已经处于弹性状态了,而不是死压在键盘上,这就是放松。指尖只要恢复到把琴键保持在键盘的底上就够了。因此,只有很好的、全面的掌握基本演奏方法,弹奏技巧才能提高。钢琴的音色是比较优美动听的,它常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老师应教导学生要有好的手形并加以保持,同时掌握正确坐姿。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放松并可以弹奏出钢琴的自然音色。伟大的钢琴家亨利·涅高兹,把弹奏的整只手形象地比做一座“吊桥”。“桥”的一端固定在肩关节上而另一端则固定在接触键盘的手指上。“桥身”灵活而富有弹性,它的支柱牢固、稳定。当“桥身”向上、下、左、右摆动旋转时,按住琴键的手指却始终不放开。这样可获得良好的松弛感。只要指尖触键正确、稳定、有把握,那么,弹奏者的整个手的动作就是非常灵活的,就会富有弹性。

钢琴弹奏的过程就是从紧张——放松——紧张的过程,要自然的放松就要一丝不苟的练习,认真练并知道自己在弹什么。其次,慢速练习。当曲速放慢时,这种从“紧——松——紧”的过程也就拉长了,这时也可以体会放松的感觉。在训练过程中,手腕不可高于手掌,因为这样弹出的音必是轻飘、模糊,缺乏颗粒感的。还有时,在乐曲练习中,有的弹奏者花费好长时间也没有效果,还会感到手僵硬而不灵活。有的人手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动,但是一到变化转折的地方就不适应,不是减速就是托拍或者弹错音,这也是学习钢琴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根本原因就都是因为手腕完全不知道如何运动,就好像铁板一样没有灵活性,弹奏者不懂得用放松手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技术也就无法得到发展。

3.解决手腕放松问题

要解决手腕放松问题,就是要明确手腕的一些主要活动方向。在乐曲弹奏中,一般使用手腕的主要动作有三种:上下动作;左右动作;上下左右综合动作。

“落滚”动作的练习,可使手臂、手腕与手指协调一致。僵硬的手腕往往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的活动得到解决,变得柔韧。“落滚”式的动作由整个手臂协调带动上下运动,比如在两个音的小连线时,弹第一个音之前,手腕结合手臂先提起来,把手指带动起来,然后指尖冲键盘落下去,一发出声音手立刻放松,并一直保持正确的手形,在琴键上停一会儿再根据音符的时值弹第二个音。“落滚式”的上下动作可以使手腕变得灵活、柔和、自如,弹出的音乐也更加优美、丰满。对僵硬的手来说,这种方式经过理解和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它只是手腕的一种动作,多用于弹奏柔和及歌唱性的旋律,而在弹奏轻快活泼的音乐时不适宜。所以说,合理、合宜运用手腕的动作,可以避免因手腕扭动过多而带来不良的 影响。

手腕左右动作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动作。简单的道理是,每一个手指弹的时候,手腕必须左右调节位置,以使手指处于最有利于弹奏的位置。涅高兹把手指比喻为在前方作战的士兵,把臂、腕、身体喻为大后方对前方的支援。根据这一比喻,我们可以体会到腕臂的主动积极配合和调节的重要性。不少学生在弹琴时完全不知道手腕应左右灵活、左右调节。而是单靠手指孤军奋战,去弹一些较复杂或多变的位置。手指在没有任何配合和支援的情况下即便竭尽全力,但还是力不能及。手臂想要配合手指必须通过手腕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关键在于手腕的合理调节。而手腕原则在于每个手指弹奏时要让手指处于基本直对着键盘的方向。这种角度和方向最容易把手臂上传下来的重量自然地送进键盘去。如果手指在每个音上能自如地接受到自然的重量,手指将变得轻松、自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手腕左右非常灵活,随时作微调。这种微调在开始时需要人为地通过脑子指挥而有意识地去做到,但是,慢慢的养成习惯就能自如地去控制了。这种动作对手小的学生更为必需。有的学生手很小,但非常灵活、机敏,能把手指放入任何不顺利的位置,这关键就在于他们善于调节。手腕的左右灵活对手小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因为他们不用手腕去帮忙,有些开张位置是难以完成的。手大的学生因为不用太多调节便能够得着开张的位置,就不太注意手腕的左右调节,时间长了手就比较僵硬。所以,对手大的学生同样也进行手腕左右动作的训练,这样对弹琴的协调、技术的发展都有长远益处。

在手腕的上下和左右动作的综合动作中,常见的是手腕圆圈式的动作,一般用于一些规律性分组的技术性段落。如四个音一组或六个音一组等同类织体的十六分音符,像《车尔尼299》的第六首,就是每拍四个音符,根据音的高低和手的左右位置,打一个手腕的扁圆圈动作。这个好像是划一个圆圈的手腕的动作,即是手腕的上下和左右结合来完成的。当拇指弹时,因为是重音位置,因此手腕往上左动,并处于低的位置。第二个音到四指,手腕立刻向右挪动过去,在第二个音到第四个音手指从右往左动,并作一个弧形的波动,从而到第二组再做同样的动作,循环往复。只有这样的解决方法才能使弹奏质量得到改进,使技术得到提高。但是,特别提出一点,手腕圆圈式动作只是一个特定的解决手腕僵硬的一种手段,而不能作为弹奏快速乐曲时采用的方法,那样弹奏速度是上不去的。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篇5

手臂分为上臂和下臂, 手臂是和肩部的骨骼相连的, 肩部的骨骼由锁骨和肩脾骨组成, 而两者又是独立的、互不相连的, 只有锁骨和胸骨连在一起, 肩脾骨和胸骨连在一起, 经过肌肉等相互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上臂只有一块脑骨, 它的上端有一个半球形小头, 与肩关节的半球形小头相接, 就形成了一个活动最自由的关节, 可向各个方向活动, 它可对下臂、手腕、手掌、手指的方向有最准确的控制。但它不适合做独立的积极的活动。脑骨的动作与锁骨和肩脾骨紧密相连, 在弹奏时, 胧骨的积极移位会影响动作的准确性, 所以弹奏时尽量不要耸肩, 耸肩容易造成肌肉紧张而影响动作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下臂由两块骨骼组成:挠骨和尺骨, 有“鹰嘴窝”的是尺骨而挠骨没有, 尺骨的“鹰嘴窝”与肪骨下端的圆柱形小头相连, 而挠骨与腕骨连结, 挠骨和尺骨又是相互转动的, 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弹奏音阶的过程中手臂的任务是重量的补充、动作的统一, 还有姿势、方向的变换。

二、在音阶弹奏中手腕、手掌的工作

手腕由八块形状大小不同的小骨组成, 它是连接下臂与手掌之间的桥梁, 它们分为两行一行四块, 它们的生理结构使手只能在一定幅度下活动。我们的手腕就只能上下、左右和绕圈而且幅度受一定限制, 而手掌骨就和每一个手指骨连接。另一端和手腕骨相连。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手腕是手臂的直接延续, 加上手腕可以左右、上下的活动这就为音阶的弹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手腕不动, 单靠手指并在快速音阶中是不可能使音阶平稳的。从一个八度C大调的音阶来看, 我们通常分为两个动作, 这是由音阶序列反复交替决定的。

随着速度的加快手指在手腕的协调和帮助下使音色更加圆润统一, 手指、手腕总是倾向于音阶的弹奏方向。在慢速弹奏中配合动作则在第一位, 而手腕的倾斜感就不明显。

三、在音阶弹奏中拇指的工作

在音阶的弹奏中拇指的活动量是很大的, 它的基底关节和掌部、腕部距离最近, 但由于它不能向其它手指一样轻松的纵向弹奏就给音阶的弹奏带来了一定困难, 在音阶中由于手指的特点, 每三个、四个音就必须有一次变换手指和手臂的移动。使其采取新的姿势, 而这一过程的转换就在拇指上过渡, 这会使音阶受到一定的阻碍造成力度不均匀、拍点不明确, 所以根据拇指的生理特点应采用斜向侧向动作触键, 并且要经过科学长期的训练。手指在实际的弹奏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斜向动作。在弹奏的过程中要解决平稳弹奏, 就必须使拇指在手腕、手臂的配合下, 拇指做斜向挥动, 就像是用桨划船一样, 形成一个统一动作,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平稳的音响效果。在音阶的弹奏中, 由于手指自身的特点与音阶序列的组织关系, 这就要求拇指在弹奏之前必须做提前准备, 也就是穿越手指与跨越手指的准备。在外向音阶的进行中拇指应提前置于手掌下面, 速度要敏捷、放松、自然、准确。在内向音阶的进行中拇指无需做这样的准备, 但是必须尽可能的积极挥动。其余手指在跨越手指的同时拇指应置于手掌之中, 在跨越手指的同时拇指应迅速到达应该弹奏的琴键上。

四、慢速音阶与快速音阶

在音阶的弹奏中手指挥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慢速弹音阶的弹奏过程中手指的挥动也必须借助和快速时完全相对应的动作来完成, 也就是手指的下键、离键要迅速, 挥动的幅度随着速度的减慢而增大。在外向音阶中, 拇指的挥动需要分成两个部份, 准备和弹奏, 如果单使拇指在外向音阶中自由挥动, 不做任何准备的话, 就会忽略准备工作的神经支配, 使音阶的平稳和速度受到阻碍。在内向音阶中拇指可以同其余手指一样进行适宜的自由挥动, 但也必须以大幅度的伸展为这次挥动做准备, 而拇指的生理特点又决定它必须从侧面弹奏, 也就是斜向挥动。在音阶的慢速练习中手臂的移动是不可能均匀的, 因为有节制的弹奏是同时进行的, 因此在慢速练习中每一个八度也可分为手臂的两次移动。但在慢速音阶练习中不会抹杀对音阶的平稳和统一的要求, 手臂在准备工作中的统一感也没有减弱, 但在快速音阶中这种准备动作是不明显的, 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整个手指、手臂和拇指的统一动作。在慢速音阶练习中, 在姿势变换时, 手臂和拇指的动作是统一的也是同时完成的, 如果动作不能同时, 就会使拇指、手臂变得僵硬, 从而迫使拇指紧压琴键, 这样就破坏了动作的统一性, 也使拇指变得消极并妨碍了快速音阶的弹奏, 造成错误的神经支配。因此, 手臂与拇指的动作协调统一, 是音阶弹奏加速的统一性的保证, 也是拇指最大积极性的保证。慢速练习中应当充分发挥手指的积极性, 手臂的重量补充应当在手指积极主动的牵引下完成。手臂同时有控制琴键反冲力的作用, 手臂的重量补充有利于发音的坚韧有力。

在音阶的练习过程中哪怕是进度很快的学琴者来说, 也应首先分手练习, 循序渐进慢速和快速弹奏交替进行。这样有利于音的均匀准确。也更容易找到手的动作统一感, 使弹奏中有更多注意力使手臂手指的统一动作干净利落。在初级阶段, 音阶的弹奏应该只按照一个方向进行, 逐步反复交替的练习, (上行或下行) 。在完全掌握了同一方向的音阶最快速度的弹奏以后, 再把上行、下行、同向、反向统一在一起练习, 快速音阶的慢速练习最好在学习的中期与海顿、莫扎特奏鸣曲一起进行。

摘要:音阶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是重要的技巧形式之一, 音阶的弹奏是一项复杂的生理运动, 要求整个身体进行统一的动作。文章从手腕、手掌、拇指及音阶的速度等方面就如何弹奏出圆滑、坚实、纯净的音阶进行探析。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阶,弹奏,技巧

参考文献

[1]郭林:《论灵感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及其激发途径》, 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篇6

关键词:钢琴演奏,弹奏技能,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是弹奏技能和心理素质训练,而这两个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钢琴演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以及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心态会影响到钢琴演奏质量,教师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培养方法锻炼学生的弹奏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钢琴演奏教学中弹奏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读谱和背谱训练

读谱和背谱是培养学生弹奏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技能训练环节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谱和背谱训练,帮助学生打好钢琴演奏的基础。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读谱概念和读谱、背谱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读谱、背谱概念和习惯。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弹奏技能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弹奏基础的学生,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读谱、背谱训练,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弹奏技能训练,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防止出现弹奏指法错误、识谱错误、机械性背谱等问题,为弹奏技能的提升打下良好的根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反复训练和积极学习,进而掌握全面的乐谱知识,提升弹奏技能。

(二)加强技术难关的突破训练

读谱和背谱是训练学生弹奏技能的基础,而技术难关的突破训练则是提高学生弹奏技能的关键,如果没有弹奏技术的支持,钢琴演奏就不复存在。在钢琴演奏训练中,教师要承担起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尽可能的锻炼和完善学生的演奏技术,促使学生演奏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技术难题,让学生熟练应用弹奏技术,提高钢琴演奏成效。因此,在弹奏技能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和技术难题的攻克训练,让学生经历刻苦练习和技术磨练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必须向学生强调技术难题必须要正面面对和科学对待,一味回避或者依靠一时热情都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找到它们演奏技术训练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三)提高音乐分析和处理能力

良好的钢琴弹奏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对琴谱知识和弹奏技术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具备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把握和感知能力,即音乐分析和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演奏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演奏中,真正掌握弹奏技能。因此,教师在钢琴演奏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作品整体概念和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深入分析和处理音乐作品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深层次的对弹奏技能有一个全面掌握。而且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只有掌握音乐分析和处理能力才能够逐步实现钢琴弹奏技能学习的迁移和拓展,让学生从对钢琴演奏的感性认识升华到音乐审美和塑造层次。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一)采用差异性方法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形成既与先天因素有关,也与后天因素相关,也因此形成了学生不同的心理素质。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演奏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素质培养训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性格内向,心理素质较差,课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提升训练。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并利用范奏提升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另外,教师要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逐渐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树立弹奏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课上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强但是心理浮躁和学习不踏实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这类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正确的钢琴演奏观

良好的钢琴演奏观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的形成十分重要。钢琴演奏观是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通过有意识的学习、科学的训练和教师着重的培养而形成的一种良好的钢琴演奏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演奏观时,首先要让学生激发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并在演奏中投入热情和激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身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变成对一种炙热的情感,对钢琴演奏的无线热爱和向往。最后,学生要将钢琴弹奏转化成一种追求和支柱,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钢琴演奏观,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活动,演奏者在舞台上的心理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演奏水平。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较多的实践训练,在演奏时就会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况,其心理素质也得不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时,要从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和机会着手,在实践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演奏环境,实现演奏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篇7

在钢琴弹奏的诸多技术当中, “放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无论是清晰、流畅、均匀、快速的弹奏, 还是歌唱、跳跃的弹奏, 都是手指和琴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正确、良好的放松状态是技术掌握和提高的根本, 没有放松就没有手指的灵活运动, 在不会放松的状态下, 会感到手指僵硬、疲劳甚至酸痛, 及大地限制技术的发挥, 使音乐变得生硬而黯淡无光。然而,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在钢琴的弹奏中, 如果手指和手臂过分“放松”, 即因放松而变成松懈, 则弹不出明亮、清晰的旋律, 要想弹奏出像珍珠一样闪光的音符, 像小溪流水亦或是惊涛骇浪的旋律, 就必须调节好手指、手臂及身体的各个部位。任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这是矛盾的统一体。在钢琴的技术训练中, 最重要的要数“放松”与“紧张”这一矛盾体。

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最多的是“放松”, 因为无论学生处在哪个学习阶段, 为了达到演奏效果, 都需要流畅的音符和优美的旋律。但在要求学生“放松”的同时, 教师往往忽视了另一个问题, 适度而有调节的紧张。这个“紧张”并不是指躯体或手臂过分用力导致的僵硬, 而是指躯体的一种内在力量, 积极的、兴奋的、协调的身体状态。我们知道放松一般分为静态放松和动态放松。静态放松是呈持续状态的放松, 像人在熟睡时的状态;动态放松是指瞬间的、局部的, 是完整动作当中的一个“间歇”, 其行为目的不是为了停止, 而是为了准备再动, 在钢琴弹奏中所指的“放松”就是动态放松。钢琴教育家赵晓生曾说过:“钢琴演奏中, 手臂中的三个大关节必须放松才能通畅, 而三个小关节不能松, 要鼓起”。即, 腕、肘、肩这三大关节不能因紧张而阻止和隔断来自整个身体及内心的力量和情绪, 而手掌的三个关节却不能松, 要鼓起是因为指尖接触钢琴键的一瞬间需要有一定的、适度的力量才能把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由此可见, 钢琴弹奏的任何时候都是“放松”与“紧张”并存的。过于紧张会导致僵硬, 过于放松则会造成懈怠。如何把握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说明。

一、身体的状态

钢琴弹奏中, 身体的状态是基础, 要充分放松, 更要积极准备。弹琴是把身体各部位的力量通过肩、肘、腕传送到指尖, 这一目标决定演奏者不能将身体全部重量松懈地放在琴凳上而毫无准备。身体要处于积极兴奋的待命状态中, 像运动场上蓄势待发的运动员, 身体中的每一部分都兴奋地指向同一目标, 只要大脑下达命令, 力量马上会通过肩、肘、腕的“放松”冲到指尖, 而指尖则是通过掌关节和两个指关节的相对“紧张” (鼓起来) 而作用到钢琴键上, 从而弹出所需要的声音。身体的“放松”和“紧张”不是外部的形态决定的, 是内在的、协调的、带有情绪色彩的一种感觉, 要把握好这种感觉必须反复练习, 在实践中体会。

二、手的状态

俄国钢琴教育家涅高滋说:“手是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 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作者。”无论什么作品, 均匀的、流畅的、明朗的、歌唱的弹奏, 都是手指和琴键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首先要有良好的手型, 这就需要一定的紧张度, 否则手就会趴在琴键上, 失去弹奏的姿态。而手指在必须具备独立功能的同时, 还需要具有支撑力量。即, 手指必须能够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 从而表现不同层次的力度。在钢琴弹奏中, 我们常常忽视了很轻的声音, 弹奏越轻柔的声音越需要手指的支撑, 激情有力的声音不是手指或是手臂生硬的砸下去, 轻柔的声音也不是手指和手臂松懈地摸出来, 这就要体会“松”与“紧”在手指间的自然转换, 只有具备这种能力, 才能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旋律的色彩。

三、手腕的状态

手腕是手指与身体连接的桥梁, 是传输力量的必经之路, 当手指弹奏时, 必须用手腕进行左右调节, 使手指处于最舒适的弹奏位置, 从而有利于手臂重量的传输。我们在弹琴时, 发力总是瞬间完成的, 如果手腕完全放松, 会导致手腕的瘫软、力量的流失和分散, 发出的声音虚而无力, 黯淡无光;如果手腕过于坚挺, 力量毫无节制地冲下去, 所发出的声音必定是生硬的、刺耳的, 会极大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所以手腕的状态应该像弹簧一样, 既要承担上面下来的力量, 有适当的紧张感, 要十分有弹性, 就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 柔顺地把力量传送过去, 同时手腕的弹性可以消除反作用力所产生的震动, 从而使旋律具有表现力并可以延绵不断地进行下去。

四、肘部状态

肘部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弹奏时, 如果肘关节贴近身体, 就不能有效地随着手指的移动转移重心, 手臂力量就无法通过各个手指, 继而影响到乐句的连贯与音色的处理。肘部的下坠也是弹奏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弹奏强音时用力下压肘部, 认为这样才能弹出强音, 但事实上, 下坠的肘部, 因不能把力量正常输送到指尖, 导致手指和钢琴键无法建立良好关系, 反而不能把有力量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因此, 在钢琴弹奏中, 肘应该像轻盈飞翔的大雁翅膀那样柔顺、舒展。

五、手臂状态

在钢琴弹奏中, 手臂可以传送整个上体的重量, 而手臂自然重量的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先让手臂完全自然放松的垂下去, 犹如垂挂的物体, 可以随意晃动, 然后把自然重量运用到弹奏中。手臂下落时, 手指要站立支撑, 即指关节鼓起来并站稳。手臂在向前推动时, 伴有肘部的适当外展, 指尖支撑住, 肘部在向外展时手腕随着向左右、向上下似画圈样移动, 当手臂回拉时, 手指第一关节像钩子一样牢牢勾住琴键, 腕部跟着往下移动, 同时肘部收回。这一练习也可以解决肩部区域的紧张。手臂像输送身体力量的管道, 如果因紧张而堵塞, 那么, 在弹奏中手指将会与身体分开, 就像没有油的汽车一样, 无法行驶。

总之, 钢琴弹奏中的“放松”与“紧张”, 虽然矛盾却无法彼此分离。在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把握的基本原则是“紧而不僵, 松而不懈”。其关键是掌握好“松”与“紧”尺度并做好转换。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放松”而忽视了“紧张”, 要通过对比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让学生最终做到松紧有度, 游刃有余地运用自身力量, 完成音乐表现的任务。

摘要: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最多的要求就是放松, 没有放松就没有手指的灵活运动, 但在要求“放松”的同时, 又要求适度而有调节的紧张。“放松”与“紧张”这一矛盾体, 在钢琴的技术训练中,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中职钢琴教学中弹奏技术解析 篇8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弹奏技术

钢琴弹奏不仅是一种表演手段, 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钢琴演奏蕴含着作曲者内心真实的复杂情感及思想活动。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弹奏实现乐曲作者与演奏者、观众的沟通和交流, 并在情感上达到共鸣。钢琴弹奏的过程, 并不是单纯的敲击键盘弹奏音符, 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演奏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控制弹奏力度, 才能为钢琴弹奏创造出富含血肉与灵魂的意境。因此, 弹奏技术在钢琴乐曲演奏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由于学制所限, 教师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技术技巧, 并具有一定艺术视野和音乐素质的专业人才呢?采取积极有效的弹奏教学技术尤为重要。

我们来谈谈中职钢琴教学中学生需掌握的几项基本知识。

一、掌握自主的读谱能力

想要熟练掌握钢琴的弹奏技巧, 首先应该具备自主的读谱能力。正确的读谱不仅要掌握正确的音符和节奏, 还要熟练掌握琴谱上的重要标记。这些标记直接影响学生对乐曲的内涵、乐曲的表现力和乐曲风格的处理能力。因此, 在钢琴弹奏技巧的练习上不能将琴谱上的音符标记单纯地看做符号骨架, 而要学会将灵性和生命赋予琴谱。教师在钢琴弹奏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读谱练习,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读谱能力。

标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音乐术语

主要指乐曲的情绪、乐曲的表情、音乐的性质和音乐的速度等。这些方面影响着学生对演奏作品风格的把握程度。

(二) 具体的力度标记

具体的力度标记关系到乐曲弹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力。

(三) 不同的速度变化

速度有放宽、减慢、渐弱、加快和逐渐加快等。速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乐曲弹奏的整体效果。

二、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

钢琴弹奏练习过程中, 乐理基础知识是提升弹奏技术的重要条件。乐理知识不仅包括最基本的音阶, 还包括节奏的稳定性、识谱速度、乐曲的调性、音乐术语, 音乐家的特点、音乐作品的风格等。学生若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 在弹奏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 或者是“盲目模仿”, 不能灵活运用, 其结果就变成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 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因此, 学生如果具备了一定的乐理知识, 会让教师的授课过程变得轻松易懂, 也会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曲式、音乐欣赏和触键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的音乐知识会日趋深厚, 不断增强音乐的审美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并形成真正的音乐兴趣。

三、掌握基本弹奏技术

钢琴基本弹奏技术包括手方面的技术和钢琴曲的织体结构方面的技术。

(一) 手方面的技术

从手臂分类, 钢琴的基本技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手指技术、手腕技术和手臂技术。

1. 手指技术

手指技术是钢琴弹奏中最重要的领域。手指能力是指每个手指能够独立活动并且灵活有力, 在弹奏上则是清晰度、均匀度和流畅度的体现。因此, 手指能力对于手指本身的积极挥动和将手臂力量传递给琴键都具有重要意义。手指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根关节练习, 即手指关节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2) 手指能力练习, 即通过音阶、哈农等“快下放松”的练习方法来专门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能力。 (3) 手指快速练习。随着速度的加快, 手指的动作要逐渐缩小, 即手指动作要精简、节约, 这种弹法我们称之为要“贴键”。 (4) 均匀度练习, 即要听声音是否均匀, 速度是否平均, 更要不断强化慢练和弱指训练。 (5) 流畅度练习, 流畅度是综合性的要求。要求手指、手臂和手腕的协调配合, 这样既能感受到乐曲节奏的分组和律动, 又能体现出音乐的感情和感觉。

2. 手腕、手臂技术

钢琴弹奏不只是手指在运动, 手腕和手臂技术也是重要的环节。在弹奏时, 手腕是保证手指纵横自如地弹奏的关键部位, 手腕的训练要富有弹性和韧性。手腕有三种活动方向:上下动作、左右动作、上下和左右结合的综合动作。同时, 手臂控制着手和整个胳膊的作用, 不仅传输力量, 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手臂的运动要快速、灵敏, 并控制好身体的力度, 尤其在弹奏八度或者和弦的时候。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才具有沉气、饱满和颗粒感。因此, 在弹奏时, 手臂要积极地配合手腕并把手腕调动起来。手臂也只有通过手腕才能积极地配合手指。

(二) 钢琴曲的织体结构方面的技术

从钢琴曲的织体结构分类, 钢琴弹奏基本技术包括单音技术、八度技术、和弦技术、其他特定形态的技术四个方面。

1. 单音技术

指弹奏一个个单音音符, 并将其连接的技术性钢琴织体的技术。单音技术主要为手指技术。在整个手臂中, 手指是弹奏单音最为关键性的部位。单音技术主要包括音阶与琶音、颤音、重复音和其他无统一模式的单音织体几种类型。

2. 八度技术

指同时弹下两个相互距离为八度之同音的技术。八度技术弹奏最为关键的部位是手腕, 主要靠手腕的弹力来演奏。八度的弹奏技巧一是只用手腕, 二是手臂和手腕配合来完成。因此, 八度弹奏时既要求手腕灵活、有力、有弹性, 还要求手掌、手指坚硬有力, 这样触键时才能组成一个稳固的架子, 能够支撑住来自手腕的力量, 并能够使手腕的力量集中传递到琴键上。

3. 和弦技术

指弹奏由几个互为一定音程关系的音组成和弦的技术。和弦技术的关键部位是臂膊、手腕、手指三个部位, 是臂膊、手腕、手指共同运动的弹奏技术。在钢琴弹奏中, 要求手指在触键时合奏出的和弦音在同一时间发出声音, 同时手指的下键动作也必须整齐合一, 这是和弦弹奏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在和弦弹奏中, 手指要挺立并始终保持支撑性, 手腕和臂膊要放松, 这样手臂才能在提腕和落键过程中一起一落, 形成上软下硬、上轻下重的状态, 才能使弹奏力量传达到指尖并沉落于琴键, 弹出的音才能饱满和扎实。

4. 其他特定形态的技术

指上述几种常见的钢琴织体形态以外的其他钢琴织体。例如单手双三度、三六度和弦、分解八度和分解和弦等。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钢琴弹奏的基本练习方法就是“慢练”。慢练就好比“放大镜”, 它能够将乐曲中的细节扩大化, 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反馈下及时调整和修正问题, 掌握指序的规律, 并真正达到声部层次的立体感。同时, “慢练”还能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技术难点, 让学生的内在感觉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得到变化, 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弹奏技巧。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节奏、速度和触键方式来重复弹奏, 这样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也能让基本练习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弹奏技巧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触键、声音变化和节奏上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这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提炼技术难点的练习, 从而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出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钢琴弹奏技术的练习是一项枯燥和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对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制状况而言, 要想使学生的弹奏技术得到稳步提升就要从基本训练抓起, 培养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钢琴弹奏技术和掌握钢琴演奏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史雪燕.中职钢琴教学中节奏及力度的训练技巧解析[J].科学中国人, 2016 (21) .

[2]李莉.中职钢琴教学中节奏及力度的训练技巧解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5 (2) .

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技巧 篇9

关键词:基础钢琴,弹奏课程,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我国致力于全面实行素质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口号, 从培育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养出发, 来贯彻和落实现代化钢琴人才的培养策略。基于此, 为了提升高校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在创新教学改革的目标下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优化工作, 发挥更具实践性的钢琴教学效用, 来全面开展细致化、创意化的基础钢琴弹奏课程教学改革, 从而促进各个高校基础钢琴弹奏课程实现综合化与全面化的发展目标。

一、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重要意义

从钢琴艺术的角度来看, 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更多的是注重对高校学生钢琴基本能力的训练, 站在运用车尼尔练习曲与钢琴基础课程的角度下, 来提出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来完善当前实行的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设计方案, 目的是满足各大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础钢琴弹奏课程教学工作作为各大高校艺术专业设置的重点教学课程,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各大院校内部的基础钢琴弹奏课程应该大力实行教学改革。从钢琴基础教程与车尼尔练习曲入手, 发挥基础钢琴的教学引导性与入门性, 这样才能全面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才能落实在高效与科学的钢琴教育标准基础之上。

二、钢琴课程创新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 深刻明确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使各大高校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基础钢琴课程的培育目的和培育宗旨。教师在进行钢琴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该使具体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通过结合更具入门性质的钢琴教材比如车尼尔的“三大梯度”教材599、849、299, 以此来有效引导高校学生对基础钢琴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降低学生学习钢琴练习曲弹奏的难度。

(二)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气息为目的, 在基础钢琴弹奏课程中创新设计“弹奏钢琴基础课程一到四册中的代表作”教学模块, 来带动学生积极地深入了解每册钢琴基础教程中不同钢琴演奏家的代表作品。因为在钢琴基础教程中钢琴练习曲的难度相对来说更适合刚入门的学生, 比如一册中的《太阳出来》《士兵进行曲》以及二册中的《小托卡塔》《北风吹》等。这样通过利用该教学模块引导学生对不同钢琴演奏练习曲进行深入感悟和认知, 不仅能够从钢琴演奏作品中感受到基本的演奏技巧, 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对钢琴基础性弹奏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

(三) 在基础钢琴弹奏课程中加入“多版本”的演奏元素, 以此来更加多元化地培育高校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多元风格和扎实技巧。在开展基础钢琴弹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加入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元素, 比如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曲风喜好的多元化音乐元素, 以此来通过更加全面和多角度的钢琴音乐艺术氛围, 带领众多学生学习更具专业化和包容化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比如车尼尔299中的快速练习曲中有非常适合学生入门弹奏的练习曲, 更是完美地展现了正宗奥地利维也纳的钢琴弹奏风格。

(四) 教师可以在基础钢琴课程中设计“自由拓展”环节, 通过为学生演奏不同风格、不同流向的钢琴演奏曲,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由拓展和思考, 在自我原创的基础上开发自己喜爱、适合和追崇的钢琴演奏音乐。在创新教学设计环境的作用下, 积极鼓励每位学生对每首钢琴音乐作品演奏进行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改编。通过挑选钢琴基础教程一到四册中的基础型钢琴练习曲, 从而在外国钢琴曲中适当地加入自己民族的民俗音乐元素, 或者将不同戏曲元素融合在钢琴演奏曲中, 实现不同领域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比如, 可以选取钢琴基础教程三册中的《威尼斯船歌》, 让学生自我开拓和自我想象, 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练习弹奏《威尼斯船歌》时适当地加入民族元素, 形成具有钢琴弹奏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 对于高校基础钢琴弹奏课程教学工作来说,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可以在结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条件下开展更为具象化的教学内容。以上围绕高校基础钢琴弹奏的具体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展开分析, 为促进高校钢琴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与健康化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向阳, 刘琉.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文山师专音乐系钢琴教学的思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2) :78-81.

[2]郭立红.钢琴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探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46-149.

上一篇:介观系统下一篇: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