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共9篇)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篇1
一、风格特征
(一) 诗歌和音乐实现了良好的结合。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数量比较少, 一共只有33首, 但是其中的艺术内涵是很丰富的, 有的歌曲充满了幽默, 有的则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大多数的艺术歌曲都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它通过自己的直觉与灵感将诗人作品上升至新高度。比如, 《紫罗兰》就是诗歌和音乐结合的著名作品, 歌曲的风格比较含蓄, 歌词和音乐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搭配, 它在德国艺术歌曲史占据着重要位置。
(二) 风格不是固定的。莫扎特创作的各种艺术歌曲风格不是固定的, 具有多样化特点。比如, 《亲切的平静》就具有意大利风格, 选择意大利语进行演唱, 表达了创作者内心的平静与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这首歌的旋律优美, 且音乐线条比较流畅。另外, 《初春》、《游戏》、《渴望春天》 都是儿歌风格, 具有明朗欢快的特点, 《渴望春天》还是现在各国进行童声合唱的一个重要曲目。
(三) 运用了不同的语言。莫扎特创作的这些艺术歌曲, 演唱语言是不同的, 主要采用了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因为莫扎特生活的地理位置还有所属种族和时代等, 决定了其运用语言的多样。意大利是美声的发源地, 因此, 欧洲很多国家都利用这种风格进行创作, 而奥地利在地理位置上和意大利是接壤的, 因此, 也容易受其风俗影响。另外, 莫扎特在早前曾赴意大利进行学习与交流, 因此, 他对意大利音乐形式及音乐风格都比较了解, 加上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民族, 所以, 他在对德语诗歌谱曲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 创作的德语歌曲都体现了德国的民族精神及民间文化。
二、钢琴伴奏处理
(一) 在演奏过程中要重视呼吸, 并对调式和调性进行合理转换。在进行钢琴演奏的时候, 要对呼吸加以重视。对艺术歌曲来说, 歌词、人声和钢琴是相辅相成的, 人声声部及钢琴声部之间的合作是对歌曲灵魂进行表现的重要方式。 所以, 钢琴及人声在进行合作的时候, 要保证两者之间不分离, 确保两者呼吸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对莫扎特创作的各个艺术歌曲进行演奏的时候, 要保证钢琴呼吸及演唱呼吸之间的良好配合。比如, 在对《你们可知道》这首歌曲进行演奏的时候, 要利用缓慢的呼吸对音色进行处理, 前44小节都是讲述对于爱情的迷茫, 乐旬平缓交替, 之后要迅速换气, 在表达内心的失望和不安时, 采用和弦式旋律连接, 在对钢琴声部进行弹奏的时候, 要左手声部及右手声部具体对待, 最为困难的是同时利用左手手腕断奏与右手进行和弦连音。
另外, 莫扎特为了表达复杂情感利用大小调进行并置对比。比如, 对《在寂静的树林中》这一歌曲进行演奏的时候, 首先是降B大调, 描述安静画面, 而钢琴伴奏选择的是分解和弦和左手声部的四分音符。在17小节, 选择降E大调加以对比。而在20小节, 旋律又改为降A大调, 通过在钢琴声部中, 选择了平行小调f及声小调, 莫扎特利用不同的调及和声结构加以对比, 避免了歌曲的单调刻板。在钢琴伴奏时, 采用了很多的柱式和弦, 使宁静的画面透出一股不平静, 在质朴之中表现复杂感情, 调性的变化使得诗歌的不同情感得到了完美表达。
(二) 采用触键。在弹奏莫扎特作品时, 不但要与演唱者进行配合, 同时还要表现出其音色特点。其钢琴演奏讲求的是自然, 在触键的时候, 要保证腕部的柔软, 确保力度与强度的节制。莫扎特在钢琴演奏时反对炫技, 他的作品的弹奏技巧难度不高, 可是其声音控制却是比较难的。虽然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都比较积极乐观, 可是往往也传递一种悲郁与伤感的情感。他创作了很多细腻的表达内心感情的音乐, 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演奏的时候, 要求伴奏者对触键的方法和用力方式等进行考虑。在弹奏时, 要多多利用指尖触键, 确保关节支撑, 快速下键与收键, 手腕要保持放松。主旋律要和人声声部进行有效结合。
(三) 重视演奏速度与力度。莫扎特比较重视形式, 在对其作品进行伴奏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速度和力度的要求, 按谱记好音符时值。如果音符上面有延长记号, 要与演唱者进行配合, 若是没有, 不可随意发挥。如果演唱者的力度改变, 那么钢琴声部也要相应地对自己的音量进行调节, 确保配合良好。另外, 除了要重视力度之外, 还要关注速度。 要保证起速的合理, 弹奏过程中要保证速度平稳, 歌曲在改变风格及情绪时要保证速度变化得当。节奏是歌曲表达的灵魂, 若是没有把握好节奏, 那么就会使得音乐没有韵律, 使演唱者产生紧张感。在合作的时候, 伴奏者一定要结合演唱者的歌曲处理方式把握好伴奏的节奏, 保持相同的感觉, 体会歌曲的轻重缓急, 通过歌唱性触键及适中力度和节奏烘托歌曲旋律。莫扎特生活在古典乐派时期, 其作品节奏有的自己特点, 不能随便改变歌曲速度与力度。要对其艺术歌曲的速度进行把握, 虽然其中的速度标记是后人进行添加的, 可是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得出的, 因此, 在对其作品进行伴奏时, 需要有速度定量, 确保其稳定性和速度统一性。另外, 在力度上不可以盲目追求丰富的音乐, 需要把握分寸和限度。
(四) 重视对踏板的应用。在对其艺术歌曲进行伴奏的时候, 要重视连音踏板, 这种技巧应用得比较多。对于那些相距很大的音域及弦, 如果在手指范围内无法连接, 就要通过延音的方式, 确保连接成功, 同时也不会将断裂痕迹留下来。也就是说, 在对第一个音域及弦进行弹奏的时候, 要将踏板提起来之后快速踩下, 从而连接和弦, 之后重复上面的动作使和弦旋律保持连贯性。另外, 还可应用手指踏板法, 也就是说, 在不利用踏板或对其进行频繁更换的时候, 运用手指保持住音符, 从而造成一种不间断踏板之感。
(五) 对装饰音加以重视。对莫扎特作品进行研究发现, 倚音及回音还有涟音和颤音在乐谱中得以体现, 而装饰音是利用音符进行表达的。首先, 关于长倚音, 能够达到留音效果, 在对其进行弹奏的时候, 要和主要音符保持对分时值。 其次, 在对颤音进行弹奏的时候, 要保证手指轻巧且速度比较快, 放松手臂, 在指尖中转移力度, 在进行触键的过程中, 要避免僵硬紧张。与巴洛克时代相比, 莫扎特演奏作品的颤音比较自由, 演奏者可以依据作品对速度与数量进行选择。 再次, 波音奏法也是一个重要的伴奏方式, 比如, 在《来吧, 亲爱的齐特琴》这一作品中, 利用了三拍波音。在进行弹奏的过程中, 要重视手指触键, 保证快下快收, 弹奏比较干净且清晰音符, 在最后的时候, 手指还要在最高音上进行支撑。 在进行触键的过程中, 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力度移到高音上。 另外, 回音是音乐作品之中常见的装饰音。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艺术歌曲虽然并不是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和领域, 但是他为艺术歌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30多首作品中, 其创作风格给后世树立了标准。在对其艺术歌曲进行演奏的时候, 要掌握技巧与要领, 对歌曲之中的细节进行认真分析, 对各种题材和形式的具体表现方式进行研究。
摘要:莫扎特留给后世很多音乐文化经典, 而艺术歌曲数量虽然很少, 可是这些歌曲的风格多样, 且旋律优美, 具有独特的音乐形象及音乐语汇, 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些歌曲风格特征, 然后对钢琴伴奏具体的演奏处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莫扎特,艺术歌曲,风格特征,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1]陈艳.莫扎特的经文歌《欢呼圣体》及其演唱[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 (01) :72-80.
[2]彭小玲, 吴凡.歌唱与钢琴伴奏和谐统一的二度创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04) :113-116.
[3]唯民.莫扎特论——纪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J].音乐研究, 1991, (03) :22-33.
谈钢琴演奏的艺术风格 篇2
关键词:钢琴演奏;艺术风格;二度创作
巴洛克时期是古钢琴音乐创作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该时期的古钢琴作品是一种带有独特时代特色的音乐风格特征,它要求在演奏中应该重视各旋律线条的歌唱性,以及各声部层次的均衡性和音乐表现力的装饰性。演奏巴洛克作品的速度不必太快或太慢,乐谱上的速度术语只是相对的概念;力度也无需使用很大的力量,渐强或渐弱应该采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装饰音的弹法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装饰音应该从拍子上开始,颤音应该从上方二度音开始;踏板要慎用,不必踩的太深或太长,应该根据各声部的旋律线条来使用踏板,要保持各声部的清晰;触键要用指尖的位置,连奏要快而敏捷,断奏要力求轻巧,应该清晰地弹奏各声部线条的主题对比,完美地再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时期的钢琴作品是从巴洛克音乐基础上发展来的,然而,在演奏技术上又有了很大创新。演奏古典主义作品的速度要比巴洛克作品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体现在快板乐章与慢板乐章之间速度上的鲜明对比;力度可以运用不同的弹奏方式来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有的作品为了增强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力度对比,可以将手臂的力量运用到演奏之中,用以表现旋律的强弱变化和音乐矛盾的冲突;装饰音的弹法比较自由,不必像巴洛克时期那样严谨,可以根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来决定装饰音的速度和数量;踏板的运用真正是从古典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踏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乐句的连贯性,以及使声音获得饱满的演奏效果,演奏者使用踏板要注重和声织体、句法和音色的清晰度;触键与巴洛克时期的方法基本相同,用指尖位置触键以保证音色的灵巧和圆润,并且通过典雅、均匀、流畅的演奏来演绎古典主义音乐的高贵气质。
浪漫主义时期既是钢琴音乐创作的辉煌时期,也是钢琴演奏技术迅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果说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还保留着古典主义音乐的痕迹,那么中、晚期的浪漫主义作品则体现出作曲家对创作思想和美学理念的创新,增强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即兴性和炫技性,他们把钢琴演奏技术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演奏浪漫主义作品可以加入手臂的全部力量,甚至可以打破常规的指法模式,使钢琴演奏更具有戏剧性的效果。速度要比古典主义时期作品又有较大幅度的扩张;强弱力度的起伏变化也有很大的张力;注重多层次旋律线条的歌唱性与抒情性;踏板的使用更加复杂、细腻,增加了多种踏板的使用方法;演奏方法也多种多样,或是用指尖轻巧地演奏,或是用指腹抒情地演奏,或是用手臂强力地演奏等,由此开拓了钢琴演奏技术的新局面。
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虽是从浪漫主义音乐中孕育出来的,但是在钢琴演奏方法上则另辟蹊径,对手指的触键有着特殊要求。演奏印象主义作品的手指不必像弹奏巴洛克、古典主义作品那样用指尖位置触键,而是尽量用指腹部位轻柔地贴键演奏;强弱力度应该随着旋律整体结构的线条织体变化而转换;踏板应该根据和声色彩来变换而并非简单地以和弦、乐句为更换单位。特别是演奏德彪西的作品需要在弱音范围内做出无穷的音色层次,在钢琴弱音区pp、ppp、pppp的力度中,利用持续音踏板的余音振动和抚摸般的触键方法来营造出宁静致远、漂浮梦幻的音乐意境,但触键音色并非是模糊不清的,而是更需要弹奏出精确和清晰的音响效果,因此,演奏他的钢琴作品不仅需要在手指触键和踏板技术方面超越传统,而且需要在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心灵体验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特的演奏技术,才成就了迷人的印象主义音乐特质。
20世纪以来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该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局面,促进了钢琴演奏技术体系向多样化发展,使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术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演奏现代作品要冲破传统技术形态的局限,有些钢琴作品为了表现现代音乐中“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出现了手掌拍键、手肘压键、手臂滚键、手指刮奏、指尖拨弦等演奏方法,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演奏美学理念,现代钢琴作品已经难以归类出共性的演奏方法,这些五花八门的演奏方法从根本上扩展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应用范围,这对于现代钢琴演奏技术形态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篇3
一、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发展特点及关系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体裁之一。歌曲的歌词、旋律与钢琴伴奏以各自相对独立的线条同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共同揭示诗词蕴含的意义。
1. 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相伴发展
在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诞生之前, 声乐与钢琴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就早已产生了, 但是这些作品的表现都是以演唱为主, 钢琴伴奏只是用和声和节奏来衬托歌声。声乐与钢琴伴奏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 独唱歌曲已经发展到较为完美的艺术歌曲的表演形式, 这样也相应的赋予了钢琴伴奏更高的艺术使命。作曲家在创作一开始就把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整体的一部分来考虑, 在确定了诗的风格、品格、内含的情感和歌曲的调性、结构、主题、旋律与和声的要素之后, 根据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乐曲背景与和声运动的需要老考虑钢琴伴奏的织体。各种织体的原始素材经过作曲家的灵感发挥, 情感的倾注等精心构思后谱写的钢琴伴奏与整个诗词和声乐旋律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充分体现着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的奥妙之处。
2. 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关系
从1 9-2 0世纪, 英国、西班牙、美国、俄国、中国等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节奏和力度可以说是钢琴音乐的中心内容, 也是重要的音乐语言表现因素之一。节奏博动能使音乐在精密的节拍、节奏组织结构上极富有特点。钢琴伴奏的速度又是完成音乐审美的关键, 速度的变化能表现一定的艺术目的, 可以强化一种音乐美的动态感。而钢琴力度的变化可以表现及其细致人微的音响效果, 钢琴的力度和音色处理愈是敏锐、愈是细腻, 钢琴声音表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审美效果, 歌曲艺术的表现就越赋有艺术感染力, 会给审美者造成一种富有色彩的空间想象力和情感的记忆。
3. 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关系
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钢琴伴奏需要感情、艺术风格表现的投入, 在歌曲演唱中要与演唱者拧成一股劲, 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及内在的意境, 为演唱者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的氛围, 指导、帮助歌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在与演唱者的合作中, 伴奏部分主要是起衬托的作用, 这种衬托作用主要显示在织体和声与音色的变化等方面, 这在斯卡拉蒂、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钢琴伴奏在中外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伴奏是对歌曲的旋律、和声进行背景烘托和补充, 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以及风格特征起着强调扩展等不可低估的作用。
1.钢琴伴奏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家有赵元任、青主、黄自等。他们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了音乐中如诗的意境, 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使诗歌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妥帖。钢琴伴奏在其中以丰富的和声色彩和造型手法对歌曲进行了强调、补充及扩展。黄自的《踏雪寻梅》是一首风格明快、情绪活泼的艺术歌曲。它的钢琴伴奏音型比较简单, 左右手用带弹性的柱式音型, 特别是右手弱拍上加入的灵巧的倚音, 从侧面更增添了歌曲的灵性, 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应尚能的《我侬词》是采用元朝文人管道升所写的一首情感真挚动人的散词而创作的。歌曲旋律简练, 起伏动听。前半部的钢琴伴奏以起伏流畅的上行琶音和重复整和弦作为伴奏音型, 后半部则采用节奏感较强的等时值整和弦作为伴奏音型。
2.钢琴伴奏在德国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的艺术歌曲可分为早期、发展期和后期作品。早期的德国艺术歌曲开始摆脱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形成具有德国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莫扎特为歌德的诗而作的《紫罗兰》是早期艺术歌曲中最完美的创作之一。前半部的伴奏旋律与歌曲旋律是一致的, 着重描写紫罗兰可爱的形象和美好的愿望。后中部高潮的伴奏旋律更复杂、更密集, 推动了情绪的升涨, 并渲染了内心愿望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3.钢琴伴奏和艺术歌曲相互促进
首先是艺术歌曲的歌词都具备诗的品格:含蓄、深邃而有力度;其二, 艺术歌曲的旋律要应用音乐发展的各种技艺来深化拓展诗词所提供的格调与情感;其三,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区别于其它歌曲类型的一大重要特征。因此它要求钢琴部分不再是简单的伴奏, 而是要刻划出诗词中深刻的内涵, 使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形成总体的艺术构思, 去分析与处理诗词和音乐的韵律和意境, 寻找一切能赋予创作以生命力和趣味的因素, 较好的发展音乐, 并运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和完整的艺术作品。
三、怎样演奏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1.了解作品的风格
从时间上来讲, 作品的风格具有时间、时代的特征, 是历史性的产物。如古典主义时期的歌曲, 在音乐创作上较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 音乐多为平衡、精致、和谐、优美, 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念和内在的精神体验的情感。因此, 弹奏这类歌曲时, 手掌支撑要稳定, 指头要清晰, 少用、慎用踏板, 要注意旋律的断连性和声部的层次感。而浪漫主义时期的歌曲, 音乐创作已倾向于追求人性本质, 着重描绘内心的情感, 拓展想象力, 音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戏剧性、民族性。弹奏这类歌曲时, 需要注重内心感情的抒发, 以及和声、力度、伴奏织体等色彩的变化, 踏板使用多且变换丰富, 强调连奏。从地域上来讲, 它又具有空间、地域的特征, 是民族性的产物。如德国日尔曼民族的坚强、直着、严谨;西班牙吉普赛民族的热情、敢为、自由;中华民族的含蓄、儒雅、无私;法国的浪漫、飘逸等等。从作曲家方面来看, 由于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在选择题材、塑造音乐形象以及运用创作手法、音乐语言等方面, 他们都具有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伴奏者在触键、音色、速度、力度、句法、踏板等方面做相应、合理的调整。
2.理解作品的内涵
歌曲有直接从歌词了解作品含义的便利, 但还要进一步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作者的创作意图, 创作原素, 诗词的深刻内涵等等, 这样才能更贴切、深入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歌者演唱风格, 注意其情感变化和乐句间的换气方式, 内心倾情地唱出歌者声部, 与之共呼吸同歌唱, 方能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地与歌者共同述说人世间的真善美。从技术上来归纳, 首先要注意钢琴的弹奏音色、音量, 应随着伴奏对象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其次要以艺术指导的身份要求自己。即不断给伴奏对象以音准、节奏、连线以及呼吸换气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提示, 让演唱者的音乐表现更为到位、准确, 与伴奏的配合逐渐融洽。最后就是为歌唱者扬长避短。由于伴奏对象的技术能力、特点不尽相同, 为做好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尽可能地聆听演唱者的歌唱, 心随其同步走, 摸准其特点。最后, 要具有舞台演出的应变能力。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中, “歌”与“琴”能进入“忘我”境界, 达到配合默契。
3.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
一方面是钢琴演奏能力。很多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有相当难度和跨度的。如舒伯特作品《魔王》的伴奏需要演奏者有相当的演奏技巧才能达到作品的要求:右手持续快速的八度带和弦的演奏需要有良好的基本功, 松弛的手腕和坚挺手指, 否则只怕弹到一半就要偃旗息鼓了。另一方面是良好的协作能力。一个好的独奏演员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伴奏者, 因为伴奏者除了要弹好钢琴还要考虑与演唱者的默契配合, 尤其是当伴奏的旋律节奏与声乐部分的旋律节奏呈复调状或不规则对味状 (如三对二或四对三等) 是需要演奏者有很好的倾听能力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歌曲《假如你爱我》中就有很多地方伴奏是以副旋律的形式出现的, 此时伴奏者就应具备良好的多声部听觉能力。与演唱者情感交融, 融为一体, 这就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
参考文献
[1]刘聪韩编著《论钢琴伴奏》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2]于苏贤编著《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
[3]李斐岚编著《钢琴伴奏艺术纵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
[4]罗宪君编著《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篇4
关键词:《夕阳箫鼓》 演奏 艺术审美
第一段:江楼钟鼓
此段用散板的形式写成,先为由疏到密、由远而近的钟楼鼓声开场,鼓声醇和而温馨,在触键时一定要控制好下键的深度与速度,做好“实”与“虚”的音色变化。紧接第二小节是用钢琴模仿古筝的演奏,一串快速的下行的琶音好似江面上一闪而过的光波。第三小节则是全曲的主题动机,演奏时要突出双手的大指旋律,制造出空旷优美的意境。随后出场的则是左手的古筝与右手萧的合奏,演奏时,音乐的情绪也是从平静到激动再到安静。优美而流畅的旋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纯净的梦和月华的世界。
第二段:月上东山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主题旋律上移四度,而后又继续向上衍展,形成舒展上升的动感,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演奏时右手下键要到底,注意旋律线条走向,声音弹得也要略厚一些,但高声部的一串琶音则要弹 “远”。而左手下键要浅一些,有“摸”键之感,好似左手古筝低音与右手的箫声进行对话。
第三段:风回曲水
风回曲水的旋律又渐渐下旋,而后上升,左手快速流动的琶音好似流水宛转绕芳。右手三度、四度双音是独特的笙的和声,而后34小节的A长颤音将旋律引入第四段花影层台。
第四段:花影层台
旋律按五声音阶逐级下行模进,演奏时高音旋律下键要快一点,演奏出模仿琵琶的明亮颗粒性声音,而左手的琶音要弹得柔和,在音色上与右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39小节piu mosso开始一直到47小节,是该曲的第一次高潮,经过44小节一长串上行的琶音,45小节的sostenuto双手的旋律先后奏出,下键时声音要弹得厚而深,从而把该曲推到了一个高潮。它与前面表现的恬静意境呈现鲜明对比,大有风弄花影、花乱枝叠之姿。
第五段:水云深际
该段以左手模仿古琴的空旷的五度泛音开场,好似晚间远处传来的钟鼓声,右手也大量运用了古琴上的走音、抹音及哑键等演奏手法,生动的表现了江面涌动,从59小节开始的连绵不绝的装饰音,表现出水鸟一会在云间鸣叫、翱翔,一会儿在水浪中捕鱼嬉戏,音乐极其生动。触键时要弹出虚与实、近与远的音色变化。全曲环绕中心音(“商”音)的旋律展开,它与前几段按五声音阶下行模进的旋律形成对比。旋律的节奏也比前后两部分紧凑,更具有跳动、活泼的性格。同时,音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因素,它从低音区开始,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两个高音区之间。总的来讲,此段音乐左手先在低音区回旋,右手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音区音色的对比使人联想起天水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晚唱
此段在每一句的第三小节左手旋律部分以双音跳奏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木鱼的清脆敲击声,使本段旋律倍增幽默之感。而每句结尾好似江水的琶音,生动的把之前的歌声、木鱼声、水声融为一体。四小节为一组节奏型采用逐级下行模进。之后双手平行四度的演奏好似笛与萧的的完美配合,柔美的旋律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渔人们兴趣勃勃地归来。
第七段:洄澜拍岸
此段速度由慢起渐渐加快,生气勃勃的短句不断模进,如江水拍打沙岸掀起浪花。演奏时要把大臂的力量饱满的传到键盘里,音乐快速而热烈,乐句富有动力,坚强浑厚的旋律大有群舟竞归激起洄澜击拍江岸的艺术情境。
第八段:桡鸣远濑
以两小节为一组的节奏型,进行下行倾向模进,左手柔和的琶音演奏时要突出大指的旋律,此旋律与右手的颤音遥相呼应,此后双手配合演奏的六连音,要突出大指的旋律,下键时要把音色的明暗交替生动的演奏出来。
第九段:欸乃归舟
这一段是在中低音区迂回进行,方整和铿镪有力的节奏。旋律的递升和递降,速度的慢起而渐快,力度的由弱至强,把音乐推向高潮,成功地表现了波澜起伏之貌。速度的变化是演奏本段要注意的内容,特别是演奏到presto之处,颗粒性的声音好似《琵琶行》中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丝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该段的后半部分,进过三次旋律的加速,出现了拉宽节奏的主题旋律,左手浑厚的八度旋律,与右手快速奔跑的五声音阶琶音遥相呼应,随后将全曲推向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然后便转入尾声。
第十段:尾声
归舟远去,一片幽静。空旷的装饰音与右手的和铉,将该段的旋律引出。左手的主旋律与右手的琶音遥相呼应,演奏时注意音色的实虚变化,最终全曲在宁静中缓缓结束。
结语
夕阳箫鼓是一部带标题性的器乐作品,在这个总的标题下,描绘了“江山如此多娇”的一幅幅山水画,是一部优美的抒情诗,乐曲的小标题用诗的语言解释音乐,引导人们产生联想,这是改编者的再创造。同时他们在改编中又充分运用各种音乐手段更准确地表现小标题所提示的音乐内容,因而使这首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易解。其音乐表现手法特征有三点:
(一)由静而动,由动而静。
(二)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三)以景抒情,情寄于景。
动与静、远与近和景与情的结合,使整首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情境,引人入胜。
浅谈钢琴演奏的艺术美学价值 篇5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艺术,美学价值
钢琴演奏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与美学价值,钢琴演奏家要通过自身美学意识的审美体验来将钢琴作品中的美学内涵展示给听众,进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价值。
一、钢琴演奏的艺术美学价值的理论基础
(一)价值论美学。在价值论美学的范畴中,审美是生命意义及其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以人的生命为美学研究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合理的审美精神。
(二)音乐美学。音乐美学专门探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力与表现方式,创作、表演、欣赏以及音乐美和审美等,是音乐评论的一般原理,是钢琴演奏鉴赏和评论的基础原则,指导人们用美学的角度与态度来解决钢琴演奏中的问题,并探索钢琴演奏的艺术美学规律。
(三)艺术美学。艺术美也称为艺术哲学,主要研究审美本质与艺术本质的基础问题,并不断探索艺术与美的规律。演奏者只有将价值哲学理论与艺术观念融合到自身的美学意识与审美价值中,才能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地展示在艺术表演活动中。
二、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
(一)演奏者的美学素养是钢琴演奏的前提与基础。音乐的审美效能是音乐艺术魅力的源泉,能使人们获得强烈的美的享受。因此,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素养,深层次地发掘音乐作品中的美学内涵,并用恰如其分的情感来将音乐作品完整地展示给观众,体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
(二)美是钢琴演奏技术的核心要领。钢琴演奏的技术与音乐的美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技术要以美为核心要领,且要符合美学的原则和规律,按照音乐的规律将音符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进而实现一些新颖的音响配合。
(三)钢琴演奏的首要环节是领悟音乐作品的美学本质。音乐作品作为钢琴演奏的基础,若演奏者脱离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领悟,钢琴演奏就像脱水之鱼,毫无灵性可言。因此,钢琴演奏者要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个性美、结构美和形式美等各方面的美学本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演奏活动也只有在充分细致地分析了音乐作品的美学本质后,才能将其审美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带给听众美的精神享受。
三、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原则
(一)集本真性与创新性于一身的美学原则。钢琴演奏是一项高雅的音乐艺术,演奏者要深入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涵美学,通过二度创作将其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完美地展现,实现本真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本真性是指演奏者要遵循钢琴音乐作品的原有本质精神,忠实于作品的本真思想;创新性则是指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在遵循作品本质精神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与审美感受,并将其表现为自己的艺术个性化特征。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将作品中的本真思想深入加工形成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二度创作作品。
(二)集限定性与先进性于一身的美学原则。任何一部钢琴作品都是特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历史性鲜明,并具有时代的限定性。
钢琴作品的历史限定要求演奏者从历史的角度来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时代背景,深入解读作品中的历史思想和艺术价值,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作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化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进而为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集技艺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美学原则。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仅有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钢琴演奏的技术性,是演奏者将乐谱符号向现实艺术效果转换的过程,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生理操作技巧和心理认知能力;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则是指演奏者通过运用演奏技术将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演奏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审美与艺术素养。二者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
论钢琴演奏的技巧及艺术效果 篇6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色艺术,演奏技巧
钢琴是一件色彩可塑性很强、魅力无穷的乐器。不仅具有宽广、丰富的音域和音色, 还具有大幅度的音量和能同时演奏出多重音响的特性。它就像一个可以独自指挥与演奏的管弦乐队。这种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正是每个演奏家梦所追求优美的而富于变化的音色艺术。但是如何在钢琴上获得理想的音色艺术?这对教学的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理想的音色是指经过严格的训练, 掌握高超的弹奏技巧, 并在理解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弹奏出来的良好的声音效果。每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都能以美妙而独特的声音打动听众, 但使听众发生兴趣度、引起共鸣度、对美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都不同。不同情绪的音乐对人的感染如此之强烈, 作用如此之悬殊, 简直骇人听闻!我们除去演奏的速度、力度等因素之外, 产生这两种不同音乐效果的另一种重要因素便是钢琴演奏者对于钢琴音色的处理和运用。由此可见音色是钢琴不是描绘意境、情绪、还是揭示音乐内涵、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 更是检验弹奏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色彩感觉、艺术造诣的重要标准。
一、把握和分析作品的演奏风格。深刻领略作品内涵
弹奏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了解作品的演奏风格。克劳迪奥, 阿劳曾经说过:“每个作曲家所需的音质都不相同。艺术家对每个作曲家要求的音质要处理正确……声音是为解释曲子服务的。”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 唤起人们心中共鸣的是最美好的音色。而多样的音色在体现钢琴音乐作品风格与特色方面以及不同音乐流派与不同钢琴艺术特征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了解一件作品的风格就必须先具备了解中、外音乐史, 了解音乐发展史中各个时期各种流派以及各个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思想的特点等等各种基础知识。
自解放初期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作品。这其中不少成功之作是由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弹奏时通过模仿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 着力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神韵是弹奏者必须首要注意的问题。弹奏储望华根据华彦钧的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时, 需要以二胡的连绵柔和、曲调的幽柔、凄怨、愤懑。如泣如诉为凭借;弹奏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 则要表达出唢呐的粗犷嘹亮、热烈欢快的特点, 着力展示东方音乐的民族特色与地方风味是弹奏运用民间音调改编或创作的钢琴曲的基础。如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瞿维的《花鼓》, 丁善德的儿童组曲中的《节日舞》, 弹奏时表现出到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贺渌汀的《牧童短笛》, 则应发挥了竹笛那明亮圆润、怡然自得的歌唱的特点, 应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特点, 深刻领略作品内涵, 探索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性因素是要掌握获取理想音色的有效方法, 而这也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掌握科学的触键方法, 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变化是良好声音的基础和保证
品茗优秀的、或者说“专业”钢琴演奏的优劣。首先区别在每个音的发声是否建立在良好的触键之上。而良好集中的“音点”, 是产生良好的音质的保证。用手指尖端“点”上去的音就像芭蕾舞的足尖触地, 指尖与键盘基本成直角状。手指微勾的触键法, 发声透明而单薄、适宜弹跳跃性强、颗粒感强的作品。而用手指面多肉指垫部位, 自第二关节以下与键盘基本成锐角状的触键法, 发声柔和而丰富, 适宜弹奏抒情、浪漫的乐曲。力量较大的触键法音响强烈, 力量较小的触键法音响微弱;抬指较高的触键法音响洪亮, 较低的触键法音响或明晰或轻柔。往往一首乐曲要用以上多种触键法来表现乐曲的色彩。而不是孤立使用单一的触键方法。
如何掌握自然重量的运用与调节躯体的变化, 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 其次是指身体部分对手臂重量的补充和结合。这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在弹奏中不会使用重量弹奏, 声音必然就会单薄、浮浅和缺乏表现力。比如说身体与大臂过分的动作就不适合弹奏巴赫声部复杂的赋格曲、莫扎特轻快优美的奏鸣曲。如果此类作品身体的动作较小, 主要运用指尖触键, 则声音会显得透亮清晰。运用科学的触键方法及自然重量的运用和躯体的协调变化是影响和获得音色的重要因素。
三、发挥钢琴之所长。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的艺术功能
钢琴的踏板是音色和音响的调节器。因为钢琴是键盘乐器, 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 所以小槌子式的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然而踏板的运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一般的钢琴都有三种踏板, 分工不同。右踏板即强音踏板, 亦称延音踏板。它在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上的功能和机制原理是完全相同的。都起着保留、延续声音更丰满的作用。左踏板即弱音踏板, 亦称柔音踏板。它在三角钢琴和立式琴中的功能相同而结构不相同, 其作用是不仅能减轻音量, 同时还能改变音质, 使声音变得更柔和。暗淡。中踏板即钢琴中间的踏板, 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功能与结构却完全不同。中踏板在三角钢琴上称“延音踏板”。但在立式琴上不起保留音的作用, 只起大幅度减弱音量的作用。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一种高难度技巧, 正确巧妙地运用踏板可使弹奏增加丰富的音响色彩。使用延音踏板, 产生连贯的、浓厚的、洪亮的声音;使用弱音踏板, 产生朦胧的、暗淡的、轻柔的声音。踏板踩下的深浅对音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乐曲对音色、力度的具体要求, 可采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全踏板及抖动踏板。合理、慎重的试用踏板会使乐曲增辉添彩, 相反用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 造成音色浑浊、脏乱。在弹奏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 正确巧妙地使用, 方可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四、从练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内心歌唱、耳朵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一名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具备了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 才能胜任钢琴音乐的演奏条件。这其中自身的听辨能力和对音色的鉴赏能力的优劣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歌唱与听觉是相互联系的。演奏作品时, 内心歌唱要有丰富的感情、动人的音色、自然的语调和语气、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悠长的气息及合理的吸吸。只有内心歌唱完美了, 才能带动钢琴演奏, 使其声情并茂。另外音乐演奏中只有溶进了内心情感, 音乐才有生命活力, 弹出来的音色才会有灵性。演奏才能沁人心脾、引发共鸣。没有内心歌唱、没有呼吸、没有表情的音乐绝对是苍白无力的音乐。耳朵聆听即是运用听觉对音色进行鉴析和检验, 以修正不足, 从而获得正确的有情感的声音。弹奏单旋律时要听是否连贯清晰, 弹奏和弦时, 要听发出的和声是否响亮、整齐。此外, 右手旋律的波音是用来描绘水波声的。是否弹得像水波声, 手的触键一下去马上反映给听觉。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 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听觉的训练与激发内心歌唱是获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五、结语
浅谈钢琴演奏的艺术再创造过程 篇7
一、准确理解和认知作品
演奏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基础是作品。要想演奏好一首钢琴作品, 演奏者必须深刻理解作品。约瑟夫·霍夫曼曾说过:“只有细致地研究每一首乐曲, 才能找到其正确的概念与处理的答案……作曲家在写作时已经将他所知道的和所感觉到的一切酝酿在这乐曲之中……因为乐曲中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1]因此, 要真正诠释作曲家的理念, 准确理解和认知作品是演奏的第一步。
(一)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具体风格特征只有通过该作品所独具的音乐语言、结构形式和体裁, 以及富有独特性的表现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因此, 演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音乐语言的深入分析与研究, 在内心听觉中储备丰富多样的风格表象, 才能在演奏中准确清晰地体现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例如, 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 由于他早期曾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理论, 据说也听过莫扎特的课, 所以在他早期钢琴作品中都是严格按照古典作曲技法, 符合交响乐四个乐章的结构程式, 甚至有些作品与莫扎特有相似之处, 暗示着他与古典风格的某种联系。但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 社会及一生的动荡不安都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因此作品中充满了希望与绝望、理想与现实、欢乐与痛苦、意志与命运的矛盾斗争。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评论说:“在OP.2.NO.1乐章中一个音符也不像海顿和莫扎特, 它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2]
(二) 正确的读谱
读谱时要保证音符、节奏、节拍和表情记号的准确性。音符的准确性, 是对演奏者的基本要求。音符的排列构成旋律、和声等, 作曲家的音乐形象靠旋律来表现。同样, 节奏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 可以说是旋律的骨架、音乐的脉搏。在演奏中, 节奏合乎逻辑, 有组织、和谐、严谨而自如, 就不会影响作品完整性。节拍表示轻重交替的规律, 节奏感的建立首先就是要把节拍数清楚。
表情记号包括力度标记、踏板标记、延长标记、反复标记、高 (低) 八度标记、重音标记等, 还有很多表现符号如连线、跳音、顿音等等, 这些符号都是直接作用于音乐的分句、语气乃至风格的。通过这些提示, 我们能更加有依据地领会乐曲的力度布局、结构形成、逻辑联系。演奏者要深入到作品中去, 对已有的演奏提示进行准确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根据作品的总体基调对不同的演奏提示进行具体的分析, 从而达到应有的音响力度、音色变化及技法处理上的演奏要求。
二、清晰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演奏者在准确的理解和认知作品以后, 对作品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如乐句、乐段的大致布局, 声部之间的关系, 和声、支体等各方面的大致变化等, 但还未能准确把握作曲家所要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在这种情况下, 演奏者需要准确的把握作曲家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创作意境, 使之成为联系演奏者与音乐家的纽带和作品演奏的依据。
(一) 清晰的音乐形象对标新作品具有无比的感染力
如果演奏者对所弹奏的作品有足够准确地认识, 有较为清晰的音乐形象的把握, 那么他在演奏中就可以围绕这个形象做更多的变化, 产生更多的灵感。例如, 德彪西的《儿童园地》这首曲子给人的形象活泼可爱, 好似儿童在做着各种有趣游戏或与小动物们嬉戏的情景。演奏可据此设计一些儿童的表情、动作, 形象天真活泼, 神态幽默诙谐, 进而围绕这一主题做更多变化和细微的处理。若没有这一形象, 仅追求表面的优美动听和华丽技巧, 就会偏离音乐内涵, 或过于华丽, 或过于深刻, 或过于激情等, 导致音乐表情不当。
(二) 准确的意境将再现真实、感人、永恒的美
准确的意境塑造对再现作品的精髓至关重要, 它能带人回到作品的真实意境中去, 让人去体现曲中情、曲中意。不顾作品原意, 仅把作品音符弹出, 或毫无根据的任意发挥, 都无法让听众领会到真正的美感。如贝多芬的奏鸣曲《月光》, 第一乐章并非曲名表面所折射的舒缓、幽静、水波荡漾式的月光, 隐藏在背后的是一种巨大的悲痛。从贝多芬的传记可知, 当时他正陷入失恋的痛苦中。由于自己地位的卑微, 被对方家庭视为门不当户不对, 致使无法与所爱的人生活。第三乐章则更是充满着愤怒、申诉、抗争的情感, 有着疾风暴雨般的气势。而第二乐章, 李斯特把它比喻为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不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 就无法准确表现作品。
毋庸置疑, 演奏者对所演奏作品的音乐形象把握得越具体, 意境把握得越清楚, 传达给听众的音乐就越明确, 听众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被感染。所以, 作品音乐形象和作品意境的把握, 可被看作是作品生动表现的源泉和动力, 是钢琴演奏艺术再创造的重要环节。
三、反复练习和精心演奏
经过前两个阶段, 演奏者对作品有了准确的理解和认知, 对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意境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从而为钢琴演奏艺术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要完成创新, 还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最终的精心演奏。
一方面, 在这一阶段演奏者要通过不断地、反复地练习, 熟练掌握作品的音乐形象、演奏方法、演奏技巧。练习的过程是艰辛而又漫长的, 它贯穿于任何一位钢琴演奏家的艺术生活。所以, 长期的、艰苦的练习是成就一位钢琴家的关键。
另一方面, 精心的演奏是完成创新的最终步骤。演奏是演奏者审美及情感体验的表现阶段, 是将前两个阶段所获得技能施放出来的过程, 是一个从理性认识返回到感性认识的阶段。弦乐大师梅纽因曾说过:“音乐的确是多种因素的融合, 因为演奏音乐需要整个身体动作的协调, 包括所有的神经和肌肉。还需要智慧、创造力和灵感。”[3]可见, 钢琴演奏是一个高度系统的艺术活动, 成功的演奏决非偶然, 而是演奏者从生理到心理努力的结果。
结论
演奏者都必须经过以上三个阶段才能完成钢琴演奏艺术的再创造。理解和认知作品越准确, 塔底就越坚实;而第二阶段对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意境的把握, 将塔底的内容进行浓缩而生华成演奏者自身的技能及感受, 从而在演奏中表现出来。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步步升华, 最终完成钢琴演奏艺术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约瑟夫·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克里姆辽夫.《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篇8
一、舞台演奏的心理准备
钢琴演奏者在舞台演绎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积极心理的准备包括给自己明确的心理肯定、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心情,克服不自信、自我怀疑的消极心理,激发自身内在的演出欲望和创造热情。积极心理不局限于愉悦的范畴,如演奏者对自身已有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弹奏能力的自信,保持清醒的头脑、放松的状态和坦然的心,同样属于积极心理。要在舞台上呈现情感浓烈的作品,演奏者则应预备稳定的心情,加强对特定演奏作品的情绪经验的再认知和想象,预备舞台演绎充分的情绪感应和情感投入。此外,舞台演奏前的担忧情绪,是每位演奏者必须处理的问题。这种舞台演奏临近时的担忧心理表现为对演奏能否顺利与完整的担心、对背谱是否流利和完成的担心、对音乐表现是否准确和完美的担心等。因此,要克服各种舞台演绎前担忧的消极心理,演绎者的积极心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演奏者应当保持乐观自信,并保持平常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训练钢琴演绎的专注能力和投入能力,将羞涩紧张的压力和对舞台演奏未知状况的担忧,逐渐转化为高度的知觉活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期盼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内容和精神特质,展示演奏者自身的思维视角和演绎。
二、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
文化的融合就是民族渊源的融合,钢琴艺术传到中国之后,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为拓宽钢琴艺术题材内容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之源,充分显现了钢琴艺术与中国民族渊源的融合。另外,由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为钢琴家在创作中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例如,钢琴曲《苗族民歌钢琴小曲三十二首》中的《酒歌》四首,以舒展悠扬、亲切温柔为主,以深沉厚重、自由吟咏为辅,在悠扬美妙的演奏中表现苗族人民饮酒的场面;再如《祝酒》,也是通过激昂顿挫的钢琴曲去描述藏族人民的豪饮之情,彰显藏族人民的豪爽好客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宫威的《出围》,这首钢琴曲的表现特征主要是用有力的和弦、跳荡的节奏来绘声绘色地塑造出鄂伦春人纵马驰骋、出围狩猎时彪悍勇猛的劲头。
三、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当钢琴艺术刚刚被引进我国时,国人大多推崇国外的一些钢琴名家和钢琴名曲,并将之作为钢琴艺术学习的典范来推广。尤其是贝多芬、莫扎特、巴赫、海顿、李斯特、柴科夫斯基、肖邦等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钢琴名曲,简直被奉为钢琴界的代表。大凡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他们的曲目,并以能够熟练演奏这些曲目为骄傲。后来,随着国内钢琴艺术、钢琴曲创作、钢琴曲目的逐渐成熟,中国钢琴曲目也就融入了钢琴学习中,并成为必备学习曲目。尤其是由古典曲目改编而来的钢琴曲更是比较突出。随之,以中国古代曲目改编的钢琴曲成为钢琴文化推广的领头羊,并为该领域的文化推广开启了先河。
中国的钢琴艺术,同所有由外国引进来的西洋艺术一样,均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与独特的审美特征。而探讨总结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无疑对于中国钢琴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既具有理论启示价值,又具有实践指导作用。不管是音乐演出,还是日常的各种文化活动,优美的钢琴音乐总是以它清脆而富有魅力的音响带给我们以无限的愉悦和精神力量。
摘要:一场优秀的钢琴演奏,除了以演奏者自身优秀的弹奏技巧作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音乐思维作为引导,用音乐思维的引导让自己对所要弹奏的音乐的情感更深入地去理解,用音乐思维的引导让自己对所弹奏的音乐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更清楚,进而运用弹奏技巧更加自如地去演绎作品。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 篇9
一、对声乐演唱的铺垫
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体裁之一, 是由内涵深刻的歌词, 人声歌唱声部以及钢琴伴奏组成的艺术整体, 共同来塑造音乐形象, 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 钢琴伴奏部分与歌唱部分同样重要,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再创造。黎英海为艺术歌曲编配的钢琴伴奏音乐与声乐旋律融为一体, 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整个音乐的气氛被烘托和渲染, 使声乐的演唱者能随着钢琴伴奏的音乐, 融入到歌曲的内容中, 全身心地诠释艺术的角色。
谱例1:《杨白劳》
谱例1是黎英海为艺术歌曲《杨白劳》编配的钢琴伴奏片段。随着左手低音保持音的持续, 右手弹奏出充满了变化音的缓缓的旋律, 随后的震音和不断上行加强的和弦, 叙述了杨白劳因欠债无颜面对家亲的矛盾忐忑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段精彩的钢琴前奏, 把男中音演唱引领到作品想表达的内容中, 为之后的演唱铺垫了良好的歌唱氛围, 寥寥几笔的情绪描绘, 让演唱者顺着钢琴伴奏, 用歌声诠释杨白劳的经典形象。
谱例2:《小河淌水》
谱例2是黎英海为艺术歌曲《小河淌水》编配的钢琴伴奏片段。这段为后段演唱者的华彩乐段进行了铺垫。“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这一句中, 歌唱声部是切分节奏, 乐句本身的情绪充沛饱满, 作为烘托的钢琴伴奏就采用了自由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 给歌唱者留下自由的演唱空间。歌唱节奏的紧促上行和伴奏节奏的自由宽阔, 形成鲜明对比, 乐句中的“留白”部分, 给演唱者充分展示技巧, 抒发内心情感。此时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是轻松自如的, 音乐惬意且舒畅。像山间啾鸣的鸟儿应着溪涧的潺潺流水, 人声悠长的回荡在静谧的山间。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黎英海编配的钢琴伴奏音乐写作手法十分简炼, 与歌声浑然一体, 趣味横生,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对作品内容的表达
钢琴伴奏音乐的民族性主要是以创作的素材来体现, 对作曲家创作的这些作品, 必须由演奏来推广发扬。如何演奏好黎英海钢琴伴奏音乐, 传神地表达民族音乐的神韵, 仅靠创作的民族化是不能实现的, 除了演奏者需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外, 还必须了解作品,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民族风格, 对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等具有民族风格的织体进行分析, 使演奏者在头脑里形成音响概念, 从而在演奏中自然地加以表达。
(一) 形象的塑造
音乐艺术利用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具体的音乐语言来塑造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传达了作曲家的创作思想, 反映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音乐的形象是听觉的形象, 它的思维特点是通过艺术加工后的乐音, 运用旋律线的抑扬、节奏的顿挫、速度的缓急, 力度的强弱, 以及调性、音色、演奏法、多声部、曲式等表现手段, 加以集中概括, 形象化的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黎英海的钢琴伴奏音乐仿佛闻其声, 见其人, 十分传神, 用音乐语言描绘人物形象, 总能给人们带来生动的画面感。他的钢琴伴奏织体与艺术形象十分贴切, 对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诠释, 用不同的伴奏音型描绘出与歌曲吻合的艺术形象。
谱例3:《春晓》
例3是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的前奏。引子部分的前8小节, 钢琴描绘都是淡淡的色彩。低音声部的持续进行, 中音区和高音区间隔两个八度的相同旋律, 像春天越来越近的脚步声。随后低音声部运用降B羽单音持续进行, 中声部F角则运用切分节奏的持续, 像屋檐的落雨, 叮咚作响, 余音袅袅。中音区的音型似斜雨中的落花, 和着高音区的“鸟鸣声”, 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谱例4:《登鹳雀楼》
谱例4是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登鹳雀楼》的前奏, 前奏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小节, 但音乐中高山险峻的形象, 被左手激越的大跳音型, 结合连续的附点节奏,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随后, 和声上只用了两个降D徵和弦和降G宫和弦, 不仅明确了调性, 还以右手下行的琶音描述了黄河入海, 大江奔腾的音乐形象。
黎英海的钢琴伴奏通过精心刻画, 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角色以及不同时代经典的艺术形象。在他的作品中, 情绪内容变化丰富, 钢琴织体饱满, 力度对比性强, 使整个艺术形象与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这正是黎英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所在。
(二) 意境的表达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讲究“七律”, 强调艺术美感。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内涵深邃, 必须由语言性音乐来表达。音乐意境是作曲家借用可感的形象和音响来传达大脑思维所要表达的情感, 音乐形象与音乐内涵融合, 以音乐为载体抒发内心情感, 使抽象的艺术体现乐曲意境。钢琴伴奏强调音响艺术效果, 追求“音乐中有诗词的韵味, 诗词中有音乐的美感”。演奏者要遵循作曲家的意图, 应理解音乐内涵, 体会情感, 发挥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深化音乐形象塑造, 渲染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气氛。站在作品主人公的角度, 表现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 将技巧、文化、感知融合在一起, 强化音乐意境的表达。
《枫桥夜泊》古诗词艺术歌曲, 是黎英海领会作品意境创作而成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乐句随着优美的诗句切入主题, 深秋的江南郊外, 远处隐隐约约驶来一艘客船, 停靠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湖岸, 只有天上的星星和清冷的湖水与船中的游子作伴, 让人感到寂寞凄凉, 忧伤情感在乐曲中油然而生, 作品展现出主人公孤独凄惨的身影, 乐曲音符重重地撞击着作品人物孤独的心灵, 黎英海揣摩诗人的创作心机, 所描绘的是客居异乡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 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心境。作曲家采用动与静的创作手法表达音响意境, 极力挖掘古诗词韵味与艺术意境。《枫桥夜泊》这首作品景物描述与音乐形象情景交融, 作品背景与艺术形象吻合, 作品短小精悍, 内容生动有力,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创作手法独特, 其钢琴伴奏织体布局合理, “起、承、转、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的完美, 钢琴伴奏将整首作品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将作品描绘的像一幅画, 音乐的画面感使人身临其境, 意境悠远。
谱例5:《枫桥夜泊》
谱例5是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前奏。在低音声部以纯五度音程保持了三个小节, 并以此作为主题, 在全曲中多次出现。恰似低沉清远的钟声, 在静默的夜里, 由远及近的长鸣。这一段的声音描述, 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百无聊赖, 形单影只的寂寥。
谱例6:《枫桥夜泊》
谱例6中, 在钟声的背景下, 钢琴伴奏的高音声部以一连串九连音, 带出下文, 清脆的倚音, 像诗人带着愁思缓缓踱步到小溪边, 发现周遭的一切是如此清冷孤寂, 透着夜色的流水在桥下泛着波光, 星星点点, 潺潺流动。之后的九连音像霜华满天的雾气, 弥漫了整个夜空。
三、结束语
在黎英海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 诗歌、音乐、钢琴三者完美结合, 共同体现其艺术歌曲高超的艺术价值。钢琴伴奏的创作, 体现了艺术歌曲的灵魂所在。在钢琴伴奏的演奏上, 掌握并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 对歌曲进行本体分析, 掌握各种演奏的要素, 准确演奏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内涵, 将流动的音符演绎成有血有肉的、形象饱满的艺术精品, 从而与声乐演唱真正达到相互共融的艺术效果。
摘要:黎英海是中国著名作曲家, 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中,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乐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影响力。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具有丰富的艺术性, 歌曲的音乐之美需要通过精湛的演奏技巧表现。本文主要以黎英海几首经典艺术歌曲作品为切入点, 研究黎英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演奏特征, 以呈现黎英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色。
关键词:黎英海,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演奏特征
参考文献
[1]黎英海.继承与求索——中国民族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黎英海.春晓—黎英海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处理】推荐阅读:
钢琴演奏中的艺术个性11-14
钢琴演奏艺术09-15
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分析11-08
钢琴演奏中的听觉训练05-26
钢琴演奏中的心理训练09-28
钢琴演奏中的训练方法10-06
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及乐感演奏研讨论文05-22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07-23
中国古典音乐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研究09-03
双钢琴演奏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