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中国梦导学案

2024-07-12

共圆中国梦导学案(共7篇)

共圆中国梦导学案 篇1

班级姓名主备人:李晓静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老师寄语:

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把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学习重点: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难点:

激发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课前预习】

一、说明文

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有助要到次要„„)(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递进式。

5.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作引用、作诠释等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严密。在准确的前提下,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平实、生动)

二、作者介绍:

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疏通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括号前的汉字注音

残sǔn()推chóng()xiáo()河匀称()弧()形拱()桥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在当地取得所需要的材料。

【课内探究】

一、检查预习

 常见说明方法:

 常见说明顺序:  说明文语言特点  说明文结构:

二、朗读全文,自主学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呢?结合原文语句加以说明。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是。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出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后,以最著名的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具体说明,请同学们朗读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段。找出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的语句。

2、中国石拱桥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了赵州桥和卢沟桥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两座桥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共性,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来介绍呢?

3、写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

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若把下边句子中加线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

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

长的石桥。

2、文章哪些地方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2、读小列文中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试问这是什么说明顺序?()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

桥从未出过事。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

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议读课文最后两段,可以发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桥梁事业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课后提升】

1、参照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以《笔》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说明文。

2、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相关篇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写出读书摘要: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点: 说明顺序:

运用的说明方法:(例句+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导学教案 篇2

首先,在文本附近引入一个新的课程 1.导入新课程

学生,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历史,一个辉煌的国度,她有无数的纪念碑,雄伟的古建筑艺术,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宝塔,道教等,(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特点,使中国的建筑独立于世界森林的建设?今天我们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这是中国建筑的永恒魅力的共同之处。(黑板主题)。2.接近作者(多媒体演示,省略)

清除目标(多媒体呈现)

①。了解文章的特点和写作结构,阐明文本层次的结构。

②。了解建筑的文字特点的一些独特的讨论,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③。研究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在叙事或辩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学习。

二,阅读文本的整体感觉

初步的看法

【问题】文本主要是关于中国建筑的特点,那么什么是中国建筑?

【学生活动】自由阅读文字,思考 答案。

【老师】拨打第一段寻找。

作者首先指出,中国建筑系统是独一无二的,而从地理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来对两者进行简要描述。地理分布广阔,不限于中国,几乎覆盖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北到蒙古。历史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公元前1500年,系统已基本形成并保留到现代,在3500年不断改进。这种识别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观点的宏观观点,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构成了这篇小论文的独特视角。

三,自我梳理结构清晰

[问题集]作者总结了一些中国建筑特色?请分别找出。

学生的活动被讨论和回答

【教师点】注意从三个方面总结

综合答案

作者总结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A),(b)解释中国建筑的整体特征。

(A)讲三维构图,单 该建筑基本上由基础的三个主要部分,主体(房子)和屋顶组成。

(2)平面布置,房屋由建筑社区组成,围绕轴对称,主要房屋南,整个建筑有从室外空间的主人。

(3)至(5)解释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C)从中国建筑的结构的整体描述。

(D)解释括号的作用。

(E)解释升力,升力作用,即为了形成斜坡或表面的屋顶。

(6)至(9)介绍了中国建筑,色彩,装饰等外观的特点

(6)屋顶介绍。

(7)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点。

(8)介绍中国建筑装饰部分。

(9)展示了中国建筑在木材使用中的装饰特点,填补了中国建筑的装饰特色。

四,思考讨论重点

【问题设置】 笔者写了九个中国建筑的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和回答。

【老师】

声明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利 喜欢的特点。由于对象的描述的不同特性,顺序是不同的。顺序的描述很常见: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综合答案

作者按照九个特征的高阶泛化顺序,将逻辑总的后的第一点,第一高手后,从结构特点到装饰特点,简洁简洁。一些最显着的最重要的最大胆的和其他修饰符的突出特征将被定义。这部分是文本的主要部分,从建筑平台的下部,房屋本身的中部和屋顶的上翼形延伸,主要组成作为第一点的基本特征,以及然后从结构原理,电梯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特点,以及屋顶,颜色,部件和材料,装饰特点,做出了明确的介绍,规则很清楚。

笔者总结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色,而不是普通钢笔,而是根据重要性或描述程度的难度集中,主要特点是:(b)平面布局,显示中国庭院文化4)括号,中国建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6)屋顶,建筑物的斜坡;(3)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7)颜色,大胆使用红色和漆画作为中国建筑的独特特征。

五,合作探索突破难度

【问题设置】

如何理解作者对中国建筑的语法

你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种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翻译性?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沟通,然后每个小组找一个代表讨论讨论的结果。

【老师】考虑使用修辞。

综合答案

这是一个隐喻性的陈述,用语法的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所谓中国建筑“语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和遵循法国的实践,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基地到屋顶,有一定的规律,它具有约束力但也有其灵活性,体现在混凝土建筑中,既显示了中国风格的建筑具有独特的个性。

这也是使用语言和文学作为比喻。各种国家建筑的功能或主要属性是一致和连贯的,但表现形式是非常不同的,类似于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义,语言 类型不一样。所谓的可翻译性是指所有种族建筑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并且可以通过其不同形式的表达来解释。

六,探讨写作写作是指天津

【问题设置】

中国建筑的特点基本上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生动描绘了形象,又理论层次的解读,文章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复杂和混乱,系统。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全文,思考沟通。

【教师】掌握教学顺序。

综合答案

作者按照九个特征的高阶泛化顺序,将逻辑总的后的第一点,第一高手后,从结构特点到装饰特点,简洁简洁。一些最显着的最重要的最大胆的和其他修饰符的突出特征将被定义。这部分是文本的主要部分,从建筑底下,房子本身的中间和屋顶的上翼形延伸,主要组成作为第一点的基本特征,然后依次从结构原理,电梯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特征,颜色,部件和材料,规则很清楚。使用科学的解释顺序写这篇文章,我们写文字提供一个启示。

七,课堂总结强化重点 这一课不仅能够学习中国建筑的科学知识,而且还从严谨的表达方式中学习描述秩序??和合理描述文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感受心中的激情强烈的民族感情和优雅独特的美学境界。

八,课堂实践考试成绩

(A)阅读以下内容,完成7至9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词汇和语法?归根结底,它们是在长期建设活动的实践中积累的成千上万年的经验,这些规则和实践被世代相传的工作人员所普遍认可和接受。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性成果的总和。它不是一次性的创作,它是整个国家和产品的当地物质和精神条件。

这种建筑形式,由这种语法和词汇组织,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被他们认可和喜爱,虽然它最初是从木材结构生产,但他们迅速跨越的材料 限制,同样适用于砌体建筑,以显示这些建筑的性质,表达情感表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木结构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常常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中使用。这种发展方式,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甚至埃及和两个河流盆地的建筑都完全一样,区别在于这些系统长期抛弃了木材,完全代表砖石材为主要材料。在中国,由于早期创造了梁结构的先进科学结构,它发展到了高水平的艺术和技术,因此虽然发展砌体,但木框架也被用作主要的结构方法。是真正为我们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在各国的建筑物之间提出一个可翻译的问题。

像语言和文学一样,对于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甚至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使用自己的词汇和语法来处理它们。简单,如基地,栏杆,台阶等,解决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很多人 家庭创造了许多形式的不同的篮子,栏杆和台阶。例如,Jehol Putrah的一个窗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窗口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以自己的形式,这样的话。另一个例子是天坛黄琼琼和罗马的布兰普顿设计的圆亭,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文章的同一类型。另一个例子是罗马凯旋门和玻璃塔,北京,巴黎,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中国表,是同样的性质,同样的治疗城市点缀。许多例子说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建筑实践,它们是由各种建筑,如文学作品和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写的流行文章。

7.简要分析第四段的选择是如何使用描述方法。8.你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国家建筑之间的可翻译性? 9.以下语句中的正确两个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不同建筑实践是不同的,它完全取决于建筑理念的主人的设计。B.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建筑形式的古典建筑系统,最初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的。C.中国建筑通常采用木材的形式,西方建筑通常采用砖石结构,表明这两栋建筑采取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为了更好地解释建筑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作者巧妙地使用语言和文学作为例子。E.Jetrup河的窗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窗口中使用的词汇和语法是完全不同的,这证明了各民族的建筑有自己的风格。

【参考答案】

与语言和文学一样,对于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甚至表达相同的情绪,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间,每个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词汇”和“语法”来处理他们的类比简单地与基本,栏杆,步骤等相同。要解决的问题基本相同,但许多国家已经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的篮子,栏杆和台阶。在示例中进行比较

8.作者比较了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表明中国的建筑是国家和世界。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天坛和由巴黎的一些纪念柱和我们的中国手表设计的拉曼图塔的罗马馆的祭坛,具有相同的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说明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

它是智慧的产物和创造的结果。它不是一次性的创造,它是整个国家和地方在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众所周知,不同的国家,不同时间的建筑实践和建筑主人不一定有关系。C,中国建筑与欧洲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甚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系统是完全一样的,区别是这些系统已经长期抛弃木材,完全被砖石主 材料。看到这两栋建筑是从木结构的开始。〦项目,例如河流热河普陀一个窗户,无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窗户“内容”完全一样,但每个都有不同的“词汇”和“文字”,用自己的形式这样的“讲出。可见,虽然形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

共圆中国梦导学案 篇3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601 第六课第1课时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学习目标]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知识目标: 记忆党的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展示中共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自学质疑]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党的执政方式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问题设计]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的风起云涌,到戊戌变法的潮起潮落,再到辛亥革命的一波三折,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都未能完成救国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材料二: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试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 1 页

(共 2 页)河曲中学预习案(2015版)

高一政治

必修2

ZZB20601

3.阅读课本P64的问题探究,思考“你从上述事实中感悟到了什么?”

阅读课本P65,思考: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从罗阳、沈浩和郑培民的事迹看,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当好人民公仆、时代先锋?

[课堂检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2.党的指导思想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4.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一回事。

5.加强党的领导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课堂小结] 根据本课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反馈]

第 2 页

共圆中国梦导学案 篇4

1.掌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2.探究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墁地( )     接榫( )    瓦当( )  戗兽( )      穹宇( )      柁墩( )

额枋( )      房檩( )      切削( )  椽子( )      水榭( )      翚(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fú( )员     fú( )射     一fù( )对联     匍fú( )

纯cuì( ) 憔cuì( ) 荟cuì( )     cù( )然

点zhuì( )   拾duō( )    chuò( )茗      chuò( )学

miǎn( )甸   沉miǎn( )   miǎn( )怀      miǎn( )腆

房lǐn( )    仓lǐn( )     遗zhǐ( )    福zhǐ( )

【反馈矫正】

1.màn sǔn dāng qiàng qióng tuó fāng lǐn xiāo chuán  xiè huī

2.幅/辐/副/匐 粹/悴/萃/猝 缀/掇/啜/辍 缅/湎/愐/腼 廪/檩 址/祉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明确说明方法。

【探究活动】

探究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内涵、说明方法。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在文中找区位,然后找到关键的词语进行概括,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作对比、作诠释、列数字、列图表、摹状态、引名言等,注意区分。

【讨论明确】

(1)个体建筑构成: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作诠释)

(2)群体建筑构成: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举例子 打比方)

(3)结构方法: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4)斗拱: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列图表 举例子 摹状貌 下定义)

(5)举折、举架: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下定义 摹状貌)

(6)屋顶的装饰作用: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作比较 引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举例子 作比较)

(8)部件的装饰作用: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子)

(9)建筑材料的装饰: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

要点二:探究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探究活动】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间属于一家的关系。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4)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教师释疑】

运用比喻,是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之一。“中国建筑的‘文法’”、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都是比喻的说法,重点要找到本体,然后说明要表达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本题通过对文中精彩比喻的赏析,体会比喻说明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把复杂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明白的特征。

【讨论明确】

1.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可译性”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 (1)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2)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3)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4)热河普陀拉的窗子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一般读者都没有见过,三言两句说不清,作者把窗子比喻成“一句话”,“内容”则是比喻窗子的功用, “词汇”比喻窗子的形式,这便简明形象地说明二者虽然形式不同,但解决的问题相同。

【课堂提升】

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答案】 D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C.(五)举折,鲸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

D.屋顶及色彩。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五)不是重点,重点除A、B、D之外还有(四)斗拱。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答案】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案】 打比方 举例子

(3)第②段中“同一体裁的文章”比喻的是什么?

【答案】 性质相同的建筑

(4)结合全文思考: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基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形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

惜缘

共圆中国梦导学案 篇5

教材篇目

《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单元目标

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2.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1.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复习掌握分析古诗主旨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字音

御宇yù回眸móu粉黛dài

姊妹zǐ鼙鼓pí霓裳nícháng

城阙què云栈zhàn萦纡yíngyū

马嵬wéi临邛qióng仙袂mèi

玉簟秋diàn凝睇dì巨擘bò

眇眇miǎo骋望chěng潺chányuán

水裔yì江皋gāo踯躅zhízhú

柏森森bǎi绸缪chóumóu思悄然qiǎo

静悄悄qiāo千乘shèng乘风归去chéng

号哭háo喊号子hào载歌载舞zài

一年半载zǎi

二、字形

度春xiāo宵无闲xiá暇

三顾频fán烦渔阳pí鼙鼓

珠bó箔银屏qiān搴汀洲兮

修qì葺wǎng罔薜荔

长cháng使英雄泪满襟

瓜洲zhōu渡雁zì字回时

三、词语

1北嫖鲇锞渲屑拥愠捎锸褂玫恼误。

(1)我们应该长风破浪,勇往直前。(√)

(2)这个小女孩既聪明又可爱,真是天生丽质。(√)

(3)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

(4)老师三顾茅庐,了解小芳的家庭情况。(×)

(5)远处放炮开山的声音真是石破天惊。(×)

2苯馐途渲屑拥愕淖帧

(1)姊妹弟兄皆列土

(2)东望都门信马归

(3)耿耿星河欲曙天

(4)其中绰约多仙子

(5)登白兮骋望

(6)鸟何萃兮中

(7)夕济兮西

(8)时不可兮骤得

(9)疏石兰兮为芳

(10)罾何为兮木上

3敝赋鱿铝屑拥愦实暮义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

(1)可怜光彩生门户。

(2)雪肤花貌参差是

(3)举杯断绝歌路难

四、名言名句

1.解释下面的句子。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2)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1)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6)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7),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8)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9),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0),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1)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2),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3)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14)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5)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16),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17)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18),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19)丞相祠堂何处寻?。,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20),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21),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

(22)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23)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五、素材集成

1.素材: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应用提示:生死相离,两界茫茫,李隆基和杨玉环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爱情悲剧。然而他们那份对爱情的执著、坚定,即使阴阳相隔,仍然燃起了永不泯灭的烈火。适用范围:信念。

2.素材: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

应用提示: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中不平。鲍照出身寒微,“身第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他以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兴,用平地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的出身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适用范围:出身与人生。

3.素材: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应用提示:刘备为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诗人杜甫处于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之际,爱国之心使其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统一。适用范围: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4.素材: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应用提示:报恩、士为知己者死、愚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呕心沥血,耿耿忠心,开济两朝耗尽了他生命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浓缩了他生命的全部。一代智圣诸葛亮,大业未竟身先去,忠肝义胆真英豪!

5.素材: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应用提示:“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给予高度评价。垂暮之年的陆游忧心忡忡,北望中原,不禁泣泪沾襟。想想自己空以卫国柱石自许却早已“鬓先斑”,不禁羡慕起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适用范围:理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6.素材: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应用提示:当勾践胜吴归来时,已把昔日的屈辱与苦难忘得一干二净,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胜利化为乌有。喻示人们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应忘记失败的教训,不断反思自己,检省自己,方能使事业长盛不衰。适用范围:“昨天、今天、明天”,记忆,时间,“胜不骄、败不馁”,反思,失败与成功,“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7.素材: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

应用提示:面对门阀制度的阻碍,鲍照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并未消沉,而是发出“安能行叹复坐愁”的呼声,喻示在逆境中不应发愁,应自我宽解,心胸宽阔。适用范围:自强不息、面对逆境、心态。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解读】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情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考查方式为默写,具体考查类型有三种:

1备出标题或开头一句,要求学生默写全篇内容。如(广东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2备出上句或下句,让考生填写下句或上句。如(全国卷Ⅰ)子曰:“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有鸟道,。

3碧峁┨囟ㄓ锞常让考生填写相关古代名句。如(20湖北卷)古代诗人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①”;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②”;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③”;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④”。

此题型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复习时注意以下几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意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④要留意具体语境、语句顺序、语句出处;⑤注意审题看清要求。

【考题例析】

1.(高考北京卷)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莫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鹏之徒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

○4衔远山,吞长江,,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5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6,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参考答案】(1)春服既成浴乎沂(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庶竭弩钝攮除奸凶(4)浩浩汤汤朝晖夕阴(5)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6)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

【试题分析】要养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2.(20山东潍坊月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2)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黍离》)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苏洵《六国论》)

(4)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及解析

(1)不耻下问惟有饮者留其名

(2)江月何年初照人东篱把酒黄昏后

(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善假于物也似诉平生不得志

诗歌的主旨

【考点解读】

对诗歌的主旨的考查,体现在“分析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上,往往和作者的感情结合在一起。题型有:①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②某句描写与主题的关系;③几种观点你同意哪种,简要分析等等。

【考题例析】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答案:(1)(3分)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到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和分析结构布局的能力。

【解析】在近几年全国卷的同一考点的题型中,这种设问是非常新颖的,但难度并不大。解答时,重在审清题干要点。抓住“渐向暝(慢慢变得昏暗,已是薄暮时分)”、“更深”,便不难发现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待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雁无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情更进一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全词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除此之外,都是情景相生,要注意抓住情与景连结、相融的词语,如:“阴、暝、凄冷、寂静”,这几个词语既描写了景物,渲染了氛围,也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另外,抓住意象,也是解题的关键点,如:“雁(影)”、“(孤)灯”,前者表现羁旅漂泊的境况,后者表现孤独凄苦的感情。

【定点训练】

一、名言名句

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

(2),秋雨梧桐叶落时。

(3)在天愿作比翼鸟,。,。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5)心非木石岂无感?。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

(8),御宇多年求不得。

(9),与佳期兮夕张。

(10)丞相祠堂何处寻?。,。,。,。(杜甫《蜀相》)

(11)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2)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3)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

(14)越王勾践破吴归,。宫女如花满春殿,。(李白《越中览古》)

(15)帝子降兮北渚,。,。,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二、字词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逼渲写略级嘞勺哟略迹好篮们嵊的样子

B钡前踪獬彝骋望:奔驰远望

C蹦窈屋唾庵休停壕奂

D毕济兮西涛蹋何髅嫠边

3.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柁道筚馕帷

B边ㄞ≠饧日

C毙烈拈官庖┓

D本裴阽唾獠⒂

4.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组是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雪映花貌参差是

③金屋妆成娇侍夜

④回眸一笑百媚生

⑤安能行叹复坐愁

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A雹佗B雹冖C雹佗D雹茛

三、阅读鉴赏

5.(2011年天津二中三测)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6.请比较下面两诗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8.(2011重庆三中测试)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2011年山东日照一中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11.根据你对诗词鉴赏考点的理解,试对《一剪梅》命制两道题交给同桌做一做。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公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2.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答:

13.如何理解“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答:

14.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答:①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

②引用王维诗句的作用:

15.文章是写李清照崇高人物的,写祥林嫂、杜十娘、秋瑾这些女性各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

三、

2.(1)封爵赐邑(2)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行(3)天色微明的样子(4)美好轻盈的样子(5)纵目远望(6)聚集(7)西面水边(8)轻易,一下子(9)散布(10)渔网

3.(1)这里是“可爱,可羡”,今义是怜悯

(2)这里是“差不多”,今义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3)这里是“停止”,今义为“隔断或没有消息”

四、

1甭

2保1)目眇眇兮愁予

(2)六宫粉黛无颜色

(3)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4)仙乐风飘处处闻

(5)落叶满阶红不扫

(6)圣主朝朝暮暮情

(7)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8)回看血泪相和流

(9)搴汀洲兮杜若

(10)鸟何萃兮中

(11)夜半无人私语时

(12)天长地久有时尽

(13)遗余兮澧浦

(1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聊逍遥兮容与

(16)玉容寂寞泪阑干

(17)镜中衰鬓已先斑千载谁堪伯仲间

(18)袅袅兮秋风

(19)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20)春宵苦短日高起

(21)缓歌慢舞凝丝竹

(22)太液芙蓉未央柳

(23)在地愿为连理枝

【定点训练】

一、1.(1)六宫粉黛无颜色

(2)春风桃李花开夜

(3)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吞声踯躅不敢言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早岁那知世事艰楼船夜雪瓜洲渡

(8)汉皇重色思倾国

(9)登白兮骋望

(10)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雁字回时

(12)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战士还家尽锦衣只今惟有鹧鸪飞

(15)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二、

2.B(纵目远望)

3.A(“罔”通“网”)

4.C(①这里是“可爱,可羡”,今义是怜悯。②这里是“差不多”,今义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三、

5.(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6.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一写越王勾践,一写吴王夫差,表现两大敌对势力首领的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7.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8.(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9.(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0.(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11.提示:主要从诗歌主旨和表现方法方面出题。

四、12.(6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1)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2)追求人格超俗和爱情之尊;(3)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3保6分)在封建社会,女人应依附男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而李清照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前一句4分,后一句2分)

14保4分)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待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5.与祥林嫂对比,表现李清照对现实的关注;与杜十娘相比,显出李清照的坚忍、执著;与秋瑾对照,表现她们在人格追求上的相知相遇。

共圆中国梦 篇6

在召开十八大会议时,总书记提起过“中国梦”,新闻里、电视时、报纸上、老师口中便出现了中国梦这个词汇,我不理解,中国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上网查阅资料后我知道了:‘中国梦’不仅仅是十八大中习近平提到的词,还是全中国人的梦想,十三亿人的梦想,‘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发展事业上的复兴路,是中国人民的愿望。

每个人只要有梦想,才有前途,有前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就了事业,干出了成绩,才能为中国的复兴路增加一份微弱的力量。

可是我的梦想又与“中国梦”有什么关系呢?我知道了,我一个人的梦想虽小,但是十三亿兄弟姐妹们的力量,梦想的力量很大,一个人的梦想和全中国“中国梦”与每个人的梦想都有联系。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当一名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里像张丽莉那样的老师,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在书香中长大,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我知道,梦想不是光想就可以的,要成大事,就要付出勤劳的汗水,辛苦的努力,才能梦想成真。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就要从现在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以德为先,先学会怎样做人,长大才能教出品德优秀的学生。

“中国梦,——我的梦。”要实现我的梦想就要从现在努力,铺起前途的道路,让我们共圆中——国——梦!

学校:东城一小

班级:五二班

姓名:李依嘉

中国梦,让我们共圆 篇7

药学院1202班赵会

虽然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我们却有着一位共同的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她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峥嵘岁月,却依旧容颜不老;她曾无数次遭到外敌入侵,却依旧傲然屹立。

在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或大或小,这个梦都是那样的虔诚和神圣!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梦想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这千千万万的梦,彼此交织、延伸,演绎成我们这个伟大的中国梦。

都知中国梦,那么到底何为“中国梦”?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这样来定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我知道这个梦想活跃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因为这个梦想,记录着奋斗的历程;因为这个梦想,镌刻着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个梦想,传递着不竭的动力。多少次风风雨雨的洗礼,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期盼,凝结成这个足以撼动人心的中国梦。

在风雷激荡、翻天覆地的20世纪,坚强的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如此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翻开摞摞发黄的历史,看着那时伤痕累累的中国,叹息不已。我们不会忘记,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迫割让了香港,99年后才收回;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在日本人的逼迫下,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宝岛台湾;我们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我们不会忘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使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不仅如此,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人民只能眼睁睁的目睹这一切发生。那时的中国犹如一只羔

羊,任人宰割。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全世界将为之撼动。的确,中国这只雄狮并未一直睡去。有好长一段时间,她一直沉默。然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终于,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她爆发了!中华民族簇拥着镰刀斧头的旗帜,经过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伴随着08奥运、世博、亚运等的成功举办,世界人民充分认识了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至此,这条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终于腾飞!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历史发展变迁的全景展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提到中国梦,许多人会联想到“美国梦”,有的人甚至会把中国梦简单地等同于“美国梦”。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根本的不同。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与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所以,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梦的根本。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中国梦的支柱。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要实现中国梦,需要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携手,为香港澳门的发展和繁荣,为两岸三地的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共同开创新的前程。我们都是构筑中国梦的一砖一瓦。

上一篇:述职报告写作应注意问题下一篇:关于改变自己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