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共8篇)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1
监督意见书(餐饮摊贩类)
()第 号
被监督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 址:
联系电话: 监督意见:经检查,你单位有以下 项不合格项目,需在 日内整改完毕。
1、向拟经营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经营地点,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餐饮摊贩备案相关手续。
2、在明显位置悬挂或者张贴经营证明、备案证明、健康证明。
3、在批准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从事经营活动;
4、用于食品经营的工具、用具、容器、设施等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防止污染,并不得与其他用具混用;
5、销售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应当配备防蝇、防尘、保洁设施;
6、食品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清洁;
7、从业人员应当取得有效的健康证明,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8、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索取相关票据。
9、应当具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餐饮加工和废弃物收集设施。
10、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或者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集中消毒餐饮具。
11、在规定经营时间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场地,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当事人签收:
(公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备注:本意见书一式两联,第一联留存卷宗备查,第二联交被监督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
食品安全监督意见书 篇2
生
行
政
执
法
文
书
编号:
卫生监督意见书
被监督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
址
联系电话
监督意见:
为保障2010年我市在校学生健康权益,预防大型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各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预防工作。在此期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证所采购食品原料能安全用于食品制作。肉类采购要保证所采购肉类来自正规肉类供应厂家;米、面、食用油、各类调味品采购要确认所采购食品未超出食品保质期,由正规厂家生产(卫生许可证号、QS标志、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蔬菜类采购必须保证蔬菜新鲜无腐败。
二、建议所有食品采购都定点采购,采购时还应向供应商索取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采购回来后所有食品要入台账登记。
三、加强餐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在硬件设施欠缺的情况下配备大件餐具配备消毒桶和消毒药品用于浸泡消毒,洁净餐具必须摆放在密闭且配备有活动门的保洁柜中。
四、加强厨房环境卫生管理。厨房内部铺设易清洗材料,及时清理工作案台、灶台、下水道的食物残渣,完善防虫蝇、防尘、防鼠设施,残漏处及时补缺。
五、每餐制作的每种食品必须留样不少于100克冷冻保存48小时以上。
六、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应急预案,设置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
七、根据大型传染病流行规律,本春夏季可能会出现H1N1流行的第二个高峰期,各校要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发现群体性发热的情况要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补充意见:
被监督人: 河源市卫生监督所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3
(征求意见稿,2015年8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食品经营,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网络食品经营,是指通过互联网销售食品(含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的经营活动。
第四条(监管主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业原则)从事网络食品交易应当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遵守商业道德和公序良俗,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社会共治)互联网食品监督管理,应当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部门协作,鼓励举报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的作用,促进社会共治。
第二章
网络食品经营者的义务
第七条(基本要求)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 2 案凭证的,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办理许可或者备案的除外。
网络食品经营范围应当与其许可或者备案范围一致。
网络食品经营者不得委托他人从事网络食品经营。第八条(销售条件)网络食品经营者可以通过自行设立网站从事网络食品经营,也可以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从事网络食品经营。
自行设立网站从事网络食品经营,除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网上查询、订单生成、合同签订、网上支付等交易服务功能;
(二)建立交易安全管理制度,实现食品交易全程可追溯;
(三)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
(四)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度。
第九条(主体信息公示)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将自行设立网站或者所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网址、IP地址,书面告知原颁发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相关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画面清晰,容易辨识。
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等信息发生变更的,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在信息变更被核准后及时在其网站首页以及网络食品信息发布页面进行更新。
第十条(食品信息发布)发布的网络食品信息应当合法有效,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作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一)发布的食品名称、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地址或者产地、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信息应当与销售食品的标签或标识一致;
(二)食品质量认证标志、食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明标志等应当真实有效;
(三)对在贮存、运输、食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当予以充分的说明和提示。
第十一条(进货查验)网络食品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并在网络食品信息发布页面的醒目位置公示该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销货记录义务,建立进货和销售电子台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购买)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销)货日期等内容。
第十二条(配送要求)销售有保鲜、保温、冷藏或者冰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食品采取保证食品安全的储运措施,或委托具备相应储运能力的企业进行储运。
第十三条(出具凭证)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销售凭证;征得消费者同意的,可以以电子化形式出具。电子化的销售凭证,可以作为处理消费投诉的依据。
第十四条(记录留存)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留存完整有效的供货企业资质证明文件、购销凭证等信息,保证食 6 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记录、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不得少于两年。
第十五条(保密义务)未经消费者同意,网络食品经营者不得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第十六条(召回义务)网络食品经营者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食品,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召回等措施。
第十七条(配合检查)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在信息查询、数据提取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十八条(无理由退货)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根据销售食品的性质,在交易时与消费者确认并达成是否无理由 7 退货的协议,未提醒消费者确认的,消费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无理由退货。
第十九条(协商和解制度)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网络食品交易纠纷协商和解制度,向消费者公布并提供地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等信息,依法妥善解决食品交易纠纷。
第三章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
第二十条(一般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根据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建立并执行经营主体审查登记、销售食品信息审核、平台内交易管理规则、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十一条(主体准入审查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的食品经营者资质进行审查,并及时核实更新经营者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等内容。
个人通过网络销售自产食用农产品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其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登记,并及时核实更新。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在其平台经营的食品经营者档案,审查并记录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物流提供者资质等信息。
第二十二条(食品经营日常检查报告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检查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管理人员,对平台内销售的食品及 9 信息进行检查,对虚假信息、夸大宣传、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以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向其提供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服务。
第二十三条(信息数据证据保存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审查、记录、保存在其平台上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
平台内经营者的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信息记录保存时间从经营者在平台内结束经营活动之日起不少于两年,交易记录等其他信息记录备份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不得少于两年。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网络食品交易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应当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第二十四条(协助监管执法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及时接收、处理和报告食品安全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内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采取措施制止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召回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食品,应当及时采取停止销售、协助召回等措施。
第二十六条(引入第三方认证)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网络食品交易主体身份认证、质量安全认证、食品抽检评价、信用评价、信息化管理等专业服务,提高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十七条(民事赔偿义务)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要求赔偿。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入网食品经营者追偿。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其承诺。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入网食品经营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或未依本办法履行审查义务的,依法与该入网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八条(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并执行消费纠纷解决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鼓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建立消费预赔金制度。
第二十九条(配合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销售信息查询、数据提取、停止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十条(平台自身经营的义务)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自身从事网络食品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食 13 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并遵守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
第四章
网络食品经营活动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行政管辖)网络食品交易违法行为由网络食品经营者经营许可、备案所在地或者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不能确认网络食品经营者所在地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经调查后能够确定管辖地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未经许可或者备案从事网络食品经营的,由其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三十二条(技术监管)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网络食品交易活动日常监管。
第三十三条(国家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全国网络食品经营信息监测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食品经营信息监测系统和统一监测、分级处理工作机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监测发现的涉嫌违法行为的信息,通过网络涉嫌违法案件查办机制,转送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第三十四条(地方职责)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食品违法案件查处结果及时汇总,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网络食品监督执法工作。
第三十五条(联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网络信息主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等合作,实现监管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强化行政处罚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第三十六条(执法职权)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法的网络食品经营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当事人涉嫌从事违法网络食品经营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其涉嫌从事违法网络食品经营行为的相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的交易数据、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三十七条(证据确认)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网络食品交易活动的技术监测记录资料,可以作为电子数据证据对违法的网络食品经营者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措施。
第五章
第三十八条
法律责任
网络食品经营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从事食品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在限定期限内拒不改正的,依法移送电信主管部门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在限定期限内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移送电信主管部门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通过网络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属于本办法调整范围。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4
2011年4月19日
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2011年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大力度,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高效廉洁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以不断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食品药品监管形势的需要,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实现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认真搞好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
把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用结合,讲求实效,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需要。
(一)着重加强执行力、凝聚力建设。围绕学习型机关建设,着重加强干部队伍执行力和凝聚力素质的提升,更好地适应职能调整、监管任务增加的新形势。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内部交流、业务考试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团队意识、政务礼仪、办公自动化、公共服务和沟通协调能力、正确应对媒体、公共突发事件急管理等培训活动。同时,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的各项指示和要求,统一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必然要求,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争创一流佳绩,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
(二)搞好政策法规的学习。结合监管法规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和单位内人员实际,进一步搞好与监管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规定的学习培训,特别安排做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新颁布的《餐饮服务许可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打下坚实基础。
(三)重点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搞好相关文件的学习,加强思想作风整顿,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考核机制,促进全员作风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防患于未然,使大家自觉做到知荣辱,明廉耻,珍惜政治前途,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继续搞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全体干部职工不仅要搞好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同时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知识的学习提高,努
力建造一支复合型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本着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要求,抓好业务知识、基础知识和监管实务的学习,重点解决部分人员存在的业务工作不够熟练、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标准质量低等问题。
(五)继续抓好学历教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职工参加各级党校进修和系统培训,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倡导在职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并积极为干部职工学习创造好的条件。
(六)要完善培训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规范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情况登记,将干部职工培训成绩及表现录入干部职工培训档案,作为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
二、以提升管理相对人的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培训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培训好管理相对人,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以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继续搞好新办药品经营企业人员和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对新办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是针对个别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在验收记录、养护记录、票据以及不良反应等上存在对药品管理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填写不规范
等问题,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药品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从非药品和药品之间的区别、假劣药品的定义和处罚措施、药品批号、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等注意事项深入细致的进行讲解。切实提高药品从业人员对假劣药品的认知度,使假劣药品无处藏身,净化药品市场,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是继续做好技能培训和药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教育内容,确保药品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和效果达到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药品从业人员道德和素质。
三、以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工作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
教育培训必须本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节约费用、提高效能的原则,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管理。为确保培训质量和便于管理,对管理相对人的培训必须统一内容、教材和证件,不乱印教材、乱发证件和乱收费。对培训合格的要由市局发给统一制作的《上岗证》、《培训证书》或《培训卡片》。对本局干部职工的培训成绩,要作为考核、任职资格的依据;对管理相对人的培训成绩,作为获得从业资格或保留执业资格的依据。严格遵守培训费用收取规定,对确需收费的,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和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不自定标准收费,更不坐收坐支。狠抓培训质量,防止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健全教育培训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培训事项,建立考勤考核以及请销假等制度,努力做到培训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落实。不断探索教育培训好的做法和经验,把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推向新的水平。
四、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为目的,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
附件:2011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安排意见表
附件: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5
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卫监督食便函〔2010〕37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从卫生部网站http://。
附件:1.《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 篇6
(沪府办〔201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是政府有关委、办、局: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订的《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订的<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府办〔2012〕6号)同时废止。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月16日
附件: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
《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食品摊贩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摊贩经营行为,以及对食品摊贩实施综合规划、信息登记、公示和食品经营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叁条(区、县人民政府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塬则和“总量控制、疏堵结合、稳步推进、属地管理、有序监管”的要求,明确所在地相应的食品摊贩固定经营场所,并可采取措施,鼓励食品摊贩集中配送、规范经营,引导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区(县)人民政府可以会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依法划定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划定的临时区域(点)为便民临时性公益场地,不得扰民及影响安全、交通、市容环境等。
第四条(部门职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划定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内的食品摊贩的经营活动实施指导和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划定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以外,占用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营食品、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依法查处。
绿化和市容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区域(点)的餐厨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以及市容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食品摊贩的信息登记和管理、公示卡的发放工作,将食品摊贩的登记信息通报所在地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绿化市容管理等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对食品摊贩经营的联合执法和从业人员的免费教育培训。同时加强食品摊贩临时区域(点)的巡查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在划定的食品摊贩经营场所设置标志牌,明确食品摊贩规范经营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营品种和经营方式的管理,满足市民要求,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为划定的食品摊贩临时区域(点)提供与经营业态相适应的必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第六条(食品摊贩管理的社会参与和行业自律)
鼓励信用记录良好的食品经营企业或社会专业机构积极参与食品摊贩的管理,为集中交易的食品摊贩经营场所提供食品安全保障服务。
鼓励食品行业协会加强食品摊贩行业自律,引导食品摊贩依法经营。
第七条(食品摊贩的责任)
食品摊贩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标準,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和市容环境整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食品摊贩应当在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按照登记的食品经营范围,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第八条(信息登记)
食品摊贩在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前,应当向经营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供下列信息和材料,作出食品安全责任承诺,并取得《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
(一)食品摊贩经营信息登记表;
(二)户籍或本市居住证明、摊主身份证件以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叁)在划定的临时区域(点)、规定的时段,从事经登记的食品经营活动的书面承诺。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划定的临时区域(点)的摊位实际可容纳数,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塬则和先后顺序,对食品摊贩提交的登记信息予以受理登记,并在指定的机构查实登记信息后,发放《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
第九条(信息变更)
食品摊贩如需变更登记信息及《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记载信息的,应当到经营场所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登记变更手续。
前款所称的信息,包括食品摊贩信息登记申请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经营范围、经营品种、食品从业人员信息。
第十条(公示卡保管)
食品摊贩不得转让、涂改、出租、出借《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
第十一条(食品摊贩的经营条件和要求)
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应当符合《实施办法》第叁十四条、第叁十五条、第叁十六条的规定和下列经营要求:
(一)按照登记表所登记的事项从事经营活动;
(二)悬挂《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叁)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準和要求的餐具、饮具;
(四)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培训;
(五)现场需进行食品或工具、容器清洗的,应设置具有给排水条件的清洁设施或设备,污水排放应不影响周边环境;
(六)餐厨废弃物和餐厨废弃油脂应存放在专用加盖或者密闭容器中,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七)食品摊贩摊位与开放式厕所、倒粪池、化粪池、污水池、垃圾场(站)等污染源直线距离应在25米以上。
禁止食品摊贩在距离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口100米范围内设摊经营。
第十二条(禁止性规定)
食品摊贩不得经营《实施办法》第十叁条、第叁十七条规定禁止经营的食品和下列食品:
(一)凉拌菜、色拉等生食类食品;
(二)不经加热处理的改刀熟食、现榨饮料、现制乳制品和裱花蛋糕。
第十叁条(食品摊贩违法行为的查处)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调辖区内相关部门发现辖区内的食品摊贩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通报相关行政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对食品摊贩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抄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通报具有管辖权的行政部门;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第十四条(食品摊贩的综合整治)
区(县)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非临时区域(点)和固定时段从事食品摊贩活动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食品摊贩经营行为。
对于食品摊贩存在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转让、涂改、出借、出租《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3个月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或者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社会影响等情形的,相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并收回《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
第十五条(制定实施意见)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意见。
第十六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附件:
1、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
2、上海市食品摊贩食品经营信息登记表
3、上海市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公示卡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7
集美区贯彻《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切实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生鲜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充分认识生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办法》的各项规定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生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分工协作,切实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一)工作重点
重点商品是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等商品。
重点部位是辖区各农贸市场和村镇的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等。
严格执行与生鲜食品安全有关的各项标准,构建生鲜食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品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农业、质监、卫生和市场开办单位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对生鲜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安全标准。
(二)部门分工和主要职责
根据分工协作的原则,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区的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并完善生鲜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要加大对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大局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打击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农业行业管理工作。发布有关生鲜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其他农业投入品的检测信息,整治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查处违禁农业投入品及药物残留超标;负责对基地和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会同工商部门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超市、集贸市场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实施。
环保部门应当会同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组织对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大气、土壤、水等生产环境进行重金属、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发布生鲜食品生产场所的环境监测信息。
工商部门负责生鲜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负责生鲜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注册,严把生鲜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组织生鲜食品流通领域质量抽检,督促市场建设开办单位、生鲜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履行责任,做好生鲜食品的检测检疫;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生鲜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实施对餐饮业、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集体食堂卫生责任制度;实施学校等单位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公安部门负责对相关职能部门移送的构成犯罪的制售假冒伪劣生鲜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依法查处,并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生鲜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
经贸部门负责生鲜食品流通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指导。对生猪定点屠宰进行监管,积极实施牛、羊、家禽的集中屠宰和规范屠宰,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积极推行生鲜食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品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现代化运销方式,加快城市农贸市场改超市和农贸市场室内化改造的步伐。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的日常管理和在学生中普及生鲜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重点做好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食堂的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堂的卫生责任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建立和完善食堂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各相关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尽快制定贯彻落实《办法》和本意见的工作方案,并报区放心食品办备案。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机制。
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直接关系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各部门要充实基层执法队伍力量,加强监督,严肃法纪。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切实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条件,保证办公办案和监督抽查等经费。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生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影响生鲜食品安全状况不好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要按照责任追究制度予以追究。对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害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行业自律,尽快启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食品安全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配合市里有关部门制定生鲜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与发布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收集与发布的范围、渠道、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生鲜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做到信息收集全面、汇总及时、传递迅速、分析整理高效。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按期报告和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五、加大查处力度,继续抓好放心食品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4]43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切实抓好食品放心工程,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受理工作。对群众的举报和投诉,要建立首问负责制,认真记录、及时查处。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案件或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由区放心食品办牵头组织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六、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各有关部门要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充分报道加强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继续揭露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跟踪报道政府及执法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报道重视质量、讲求信誉的典型,推介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按照工作部署,于9月份再次组织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突出以生鲜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使《厦门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更为广泛地进家入户。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 篇8
公
告
(第38号)
《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5年7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7月31日
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
(2015年7月31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以下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简单,生产加工传统、特色食品的生产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食品摊贩,是指商品交易市场或者固定店铺以外,在划定或者临时指定区域内摆摊设点,销售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或者现场制售食品的经营者。
第三条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自觉遵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生产的食品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生产销售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奖励、资金资助、场地租金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统一规划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作坊实行集中管理。
第七条
鼓励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组建行业协会或者加入相关食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作用。
第二章
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
第八条
食品小作坊实行登记管理。食品小作坊在生产加工前应当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申请登记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加工场所,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有相应的生产设备、设施以及卫生防护设施;
(三)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三)主要食品原料清单和生产工艺流程;
(四)拟生产的食品品种说明;
(五)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与安全情况说明。
第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发证前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被公示的申请人和食品小作坊有异议的,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异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核实有关情况,对于异议成立的不予登记;异议不成立或者无异议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不予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说明理由。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被吊销的,其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办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第十条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应当载明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经营者姓名、生产经营食品的种类等信息。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登记部门提出延续申请;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照新申请登记证办理。
登记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时,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变更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食品小作坊停业时,应当在停业五日前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二条
食品小作坊不得生产登记证载明的品种范围外的食品。
食品小作坊应当在明显位置张挂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食品小作坊向商场超市、集体食堂和大型餐饮服务企业销售生产的食品,应当提供登记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来源明确、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五)包装的容器和材料清洁、无毒、无害,符合卫生要求和食品用包装材料标准,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不得循环使用;
(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四条
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乳制品、罐头制品等食品;
(二)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土榨花生油等食用油;
(五)使用酒精勾兑的酒类;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禁止生产的其他食品。
前款规定以外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不得使用下列原料:
(一)超过保质期食品、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原料;
(二)废弃食用油脂及其制品;
(三)非食品原料、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食品添加剂;
(四)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五)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六)非食品级原辅料、助剂以及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
(七)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
第十六条
食品小作坊应当建立进货(原辅材料)、销售台账,食品召回和销毁记录。相关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七条
食品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应当有包装和标签,标签应当包括: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或者配料表,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登记证号码、联系方式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对难以包装和标识的食品,应当在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中予以明确。
销售食品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清晰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小作坊的名称或者标志及联系方式等。
第三章
食品摊贩经营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方便群众生活、合理布局的原则,统筹规划,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和确定经营时段。划定的区域应当符合城市或者乡镇规划的要求。
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不得划定为食品摊贩经营活动区域。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在划定区域外,根据食品摊贩就地发展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在不影响安全、交通、市容环保等情况下,在城市非主干道两侧临时指定一定路段、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域、路段和时段的规划设置、摊位数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食品摊贩实行登记管理。取得食品摊贩登记卡的,无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即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食品摊贩登记工作,并将登记的食品摊贩信息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申请食品摊贩登记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二)拟经营食品类别以及食品原料来源的说明;
(三)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明。
食品摊贩登记卡的有效期不超过一年,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登记部门提出延续申请。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照新申请登记卡办理。
原登记部门应当根据申请,在食品摊贩登记卡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划定区域摊贩、临时指定区域摊贩登记申请时,根据划定区域的摊位实际可容纳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予以安排,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食品摊贩应当在其摊位明显位置张挂食品摊贩登记卡。
食品摊贩登记卡不得转让、出租、出借。
第二十四条
食品摊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具备相应的制售食品的设备、设施以及防尘、防蝇等卫生防护设施;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四)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清洁、无毒、无害,符合卫生要求和食品用包装材料标准,应当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不得回收或者循环使用;餐具、饮具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
(五)销售散装食品的,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清晰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六)提供即食食品的,应当根据食品的种类设置相应的加热、保温或者冷藏设备;
(七)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时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八)遵守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时清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第二十五条 食品摊贩不得经营下列食品:
(一)冷荤凉菜、生食海产品、发酵酒以外的散装酒;
(二)不经复热处理的改刀熟食、现制乳制品、冷加工食品;
(三)国家和省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其他食品。
前款所称“改刀熟食”,是指烧卤熟肉产品再行切开销售的食品。
第二十六条
食品摊贩应当履行下列食品安全责任:
(一)不得经营来源不明的食品;
(二)不得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原料制作食品;
(三)发现食品或者食品原料有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四)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七条
食品摊贩应当保存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票据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
第二十八条
食品摊贩经营不得擅自扩大面积、变更经营种类、时间、地点。
摊贩经营不得影响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居民正常生活、教学和单位工作秩序,并遵守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摊贩划定、临时指定区域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引导食品摊贩逐步进入商品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简化办证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食品摊贩提供便利服务。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应当包括食品的抽样检验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监督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纳入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综合治理,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跨地区食品安全执法协作,及时通报信息,实施案件协查和证据互认,对重点、疑难案件可以实施联合执法。
第三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巡查、抽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三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动态信息和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对消费者反映较多和本地区消费量大的食品,应当重点抽样检验。
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支付相关费用;不得向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
第三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工作,确定食品安全信息员,发现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通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配合处理。
第三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从业人员进行免费食品安全培训,督促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第三十七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向食品小作坊查验、索取有效证照及相关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集中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场地出租者发现无证生产或者生产行为与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不符,以及有涉嫌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违法活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第三十九条
食品小作坊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摊贩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生产经营和通知情况。
食品小作坊发现食品或者食品原料有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和抽样检验。
第四十条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处置,及时救治,并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防止事故扩大,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调查。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不得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不得回流入食品加工、经营等环节。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聘请公众代表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箱地址、单位地址或者举报电话等,接受咨询、投诉、举报。
对咨询、投诉、举报的核实和处理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并保存。受理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十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省或者本地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四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信用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证照颁发和场地使用情况、依法经营情况、执法检查中违法行为的查处、食品监督检验检测合格与不合格等信用事项。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信用记录情况。
第四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的信用记录等情况,实行诚信分类分级管理。
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多次违法或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名单,增加对其监督检查和抽检频次,并可以责令其定期报告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情况。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和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生产食品小作坊登记证载明的品种范围外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货值超过一万元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小作坊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食品小作坊生产活动不符合生产规范要求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的食品货值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一万元以上的,并处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小作坊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食品小作坊未建立生产台账记录,或者违反包装要求,或者违反有关义务性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食品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的包装、标识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摊贩经营禁止经营的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摊贩不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食品、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未按照规定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经营;拒不停止经营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对违法生产的食品小作坊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违法经营的食品摊贩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未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理废弃物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废弃物回流入食品加工、经营等环节,情节严重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小作坊被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被吊销食品摊贩登记卡的,其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食品小作坊或者食品摊贩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登记卡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登记卡。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小作坊或者食品摊贩拒绝、阻挠、干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登记部门吊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或者食品摊贩登记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五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职责的;
(二)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抽查时违反规定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者接到相关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后,不及时处理、报告、查处,或者推诿的;
(四)监督检查、监督抽查时违法收取费用,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获取其他利益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食品摊贩监督意见书】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08-16
流动食品摊贩07-18
食品生产监督意见书09-23
崇尔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意见07-04
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07-20
流动摊贩管理策略研究05-19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07-1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07-13
食品监督检测09-25
食品药品监督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