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2024-11-19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共12篇)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1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即将结束本资助培训。本次培训先后学习公修课6门,专业课5门,共计11门功课。经过网络视频的学习,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通过与同行们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善待自己。

学习《教师认知问题的自我调适》,让我懂得:要正确进行自我认识,给自己定好位置,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学习《教师情感问题的自我调适》,让我明白: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当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管理情绪,驾驭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学习《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让我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而关爱学生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学习《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让我明白: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教书育人就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学习《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让我懂得:教师的伟大和崇高就在于能在甘于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于能够守住一份清贫而拥有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

这些公修课的学习让我又重新认识自己,从心理和道德上完善了自己,提升了一个境界。

专业课更让我学到很多很多„„

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合作学习,试着去运用摸索,真正看到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既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让我知道了探究学习,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的主要技能的方法,运用所学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展现暂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设计的创新,不仅要教学模式要新,教学方法要新,教学手段要新,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理念要新,有了创新的意识才会有创新的行为。

历史对学生来讲本是一门不太重要的学科,如何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确应该根据学科性质,从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等各方面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2

2013年1月9日“国培计划 (2012) ”———海南省中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总结活动在海口举行, 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吴一凡副主任出席。活动分汇报课及总结两部分进行。参加活动的还有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陈建科长、林白洁老师及该项目的生物、历史学科75名学员。

1月9日上午, 历史学员由吴一凡副主任带队在海南省国兴中学上汇报课, 其中初中历史汇报课由海南省文昌中学卢金菊老师展示, 高中汇报课由乐东县黄流中学王卓老师展示, 该项目41名历史班学员参加活动。生物学员则由陈建科长带队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上汇报课, 两节课均为初中生物课, 分别由海南省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吴玉英老师、海南国兴中学王康传老师展示, 34名生物班学员参加活动。四节课均受到好评。活动同时邀请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向红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坚副教授参加, 课后在两位副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议课, 学员们都感到受益良多。

2013年1月9日下午, 两个班的学员一起集中在海口美京海景酒店总结汇报, 汇报活动由吴一凡副书记主持, 生物班学员庄翠霞、黄照经、羊茂, 历史班学员王颖、宋委代表班级小组从不同角度做了汇报。学员们普遍感到15天的高端培训让他们收获丰厚, 衷心感谢国培!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师培训 国培计划 新课程改革

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初中历史教师培训不仅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地区没有重视新课改和教师培训,即便对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培训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因此,针对如何实施有效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探讨出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1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观念呈现滞后性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观念,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样,初中历史教师培训也应该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师培训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培训的内容、方式等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满足教师的差异性需求。然而现实上许多教师培训者依然以自上而下、一刀切等传统的教师培训理念来实施教师培训,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违背的。

(2)培训方式上表现出单调性

与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相比,新课程教师培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倡导平等参与。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形式本身就是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种培训方式对培训者和受训教师双方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实际中仍是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虽然有些培训也幵展了一些其他形式,但多数都流于表面,实效性不强,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场观摩、小组讨论等培训形式无法实施。

(3)培训内容单一、陈旧

新课程教师培训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培训、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在培训实践中应该将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有机结合。但调查发现,有些地方仍然以通识性培训为主,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单一的培训内容已经使教师培训越来越表现出它的疲急性与落后性。还有部分地区的教师培训重学科培训,轻通识性培训,使新课程培训成为了单纯的“教材培训”。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对其教学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知识信息,然而在培训中呈现给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基于培训者的研究兴趣和提供能力,由培训者安排自认为受训教师应该掌握的观念、理论和知识,并进行灌输教学,忽视了受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4)培训师资缺乏认定

我国有些地区的优质培训资源仍然比较落后,表现为能够胜任新课程培训的高水平培训队伍薄弱。虽然在目前的培训系统中,大部分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教师尽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自身的观念陈旧,教育理论素养不高;一些教师有一定的学养,但教学研究能力不够,少有成果;一些教师对教育一线的情况知之甚少,往往隔靴搔痒;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和新教育手段运用很不适应……而这些教师本身的学习修养又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办法,师资队伍建设的计划性不强,相较于国外严格的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2针对问题提出的实施理念

2.1更新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理念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引入新理念。新课程的教师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更新观念:一是坚持面向实践,二是着眼深层建构,三是强调参与互动,四是注重专业发展,五是依托基层学校。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调查,认为新课程改革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即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理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

(1)对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工作的再认识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习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思想转变;第三,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学习,深入研究,深刻反思,大胆实践。培训者应该将培养专家型教师作为追求和从事的事业。学校也必须意识到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对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是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基地。

(2)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初中历史教师培训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新课程教师培训具有鲜明的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不再是培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资源。培训者和受训教师要平等地进行民主的探讨和讨论,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参与性。

(3)以科学的方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参与教师培训的培训者应该深入教学第一线,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培训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培养广大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教学实践的能力。在培训活动幵始前,培训机构应该对受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设立恰当的培训目标,挑选合适的培训内容,制定有操作性的培训模式等。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还应该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并对学员进行跟踪评价。

2.2确立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目标

在确立新课程教师培训的目标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改革与培训”的关系,即弄清楚“培训初中历史教师使其适应以后的历史课程改革”还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如果历史课程改革先于培训活动而发生,则该培训活动是特殊情况下的教师培训,具有适时性的特征。但以长远眼光来看,它的目的在于树立初中历史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参与历史课程改革的程度。前者具有短期性应急之需的特点,后者具有长效性的特点,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本次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培训活动既是特殊背景下的应急培训,又是一般情况下的初中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志强,靳玉乐.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4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学习,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培训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都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传统的历史课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往往只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在个体思维上的差异从而导致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的添鸭式教育不仅只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而且还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对教师所讲是“听而不闻,学而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则是:死记硬背硬后的生搬硬套,最终的结果则是学生对本科目从没有兴趣到厌恶。

改变过去教师为主,学生主辅的添鸭式教学。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知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治史的相关理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基本史学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形成等过程,培养学生读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电影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小老师,就某一个专题的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

教学的一切活动以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新时期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立现代历史教育观,追踪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深化和拓宽学科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在利用时教师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利用课程资源,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历史内容离学生很遥远,学生学习不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搜集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加以利用,学生就会感兴趣,就乐意去学。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北师大版本,课本内容容量不是太大,却知识含盖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不把历史课当一回事,这就更加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教师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理解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课堂听课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历史预习工作呢?

一、指导学生预习每单元的开篇前言

每一单元的标题下都有一个本单元前言。在前言中不只是交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交代了本单元的历史线索和主要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中国史部分单元前言中又加入了关于世界大势的叙述,更让学生能够了解同时期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单元预习可以设计一个单元预习学案,让学生在每单元开始之前预习总结本单元主要知识结构与框架,并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指导学生注重看教材每课的导入框和开头的引言

北师大版初中教材每课的篇首都有一段简短学习导言,它虽然很短,但里面有知识介绍,有精典问题,且语言概括、精炼,本课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前精读这篇导言,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同时在预习中也要思考其中的问题以备在课堂上思考回答。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具体理解该段导言,学生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学生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三、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正文内容及其中配上的图表

课文的正文分大字和小字两种不同字体,当然大字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而小字部分则是对大字内容的补充与扩展,这些小字史料的引入为学生的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学习素材,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小字部分也要重视。

现行教材中图表数量明显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以预习中也要重视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后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和“活动建议”

课本后的“每课一得”会让学生知道许多在教材中和现实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历史术语、名词和概念,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补充课本知识,深入拓展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水平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阅读”不只提供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史料,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预习这些史料与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自我测评”中的问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练习,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活动建议”是学习本课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如何利用课本内容进行设计,也能起到整合课本内容,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作用。

国培计划初中历史培训感想 篇6

——国培计划(2017)甘肃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初中历史)2017年12月,我有幸来到古城西安,在陕师大这个高等学府进行培训,开班至今,收获良多,感谢徐赐成、丁慧芸等来自各地的学者为我带来新理念和方法上的启示,下面浅谈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一.要全力以赴,也要讲求方式方法

初为人师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些彷徨,面对各种能够意外情况,常常感觉到不知所措。级内有不同种类的孩子,有调皮的、散漫的、家庭离异的、住校的、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面对孩子们上课不认真、不交作业、早恋、成绩差等各种情况,我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好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我以为全力以赴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听了徐赐成老师的报告后,我明白了只要讲究方式方法,就能把事情做好。

我所在的是一所新建学校,生源不是很好。在这里,每个班四十几人不到十人在真正的学习,喜欢学习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如果不是老师紧盯着就不会按时的完成学习任务。就算是老师紧盯着他们也是应付了事,要么胡乱的写上,要么抄别人的,有的甚至都不应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是一方面,还有它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育人。学校是一个人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同时又是对他影响相当大的地方。所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还有如何成为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的性格等各方面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吓唬住,有的可以通过表扬的方式激励他,有的需要用激将法,有的需要我们平等的与他们交流,等等。要想教育好他们,我们就要像医生一样,给他们对症下药。否则,达不到我你们的目标。有的学生贫的不行,你教育他,他还想教育你呢,真的是你说他一句,他反驳两句,到最后你说的他啥都没听进去,根本一点教育效果都没有,而教师本身也是神疲力尽,让他们气的不行。而教育方法的得来需要我们真正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用心的思考,不断的学习他人的有效教育方法,并做到不断的总结与改进。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材功。方法用对了,学生就会按你的想法来,否则,一旦师生关系紧张起来,你就很难再去对他进行教育,有的学生甚至会影响到班上其他同学,会有部分学生慢慢的跟他靠近,慢慢的管理的任务就会越累越大,而且也越累越难以管理。可见教育学生讲究方方法是多么重要。

教育学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方式方法的得来需要我们真正的了解学生,用心思考。

二.向自己要成果,而不是向学生要成绩

在培训中,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谈到教学教法经验方面,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的同时还要有热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其他方面。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喜好,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探究个明白知道,并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知识层面要学而精,精而广,广而深,指导学生探究神秘的世界。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如果学生成绩不理想,应该多问自己原因,多思考自己的教育成果,而不是苛责学生。

三.教育要适应社会变化

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做出相应的变革,教育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知识。终身学习观念的提出,也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治史的相关理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史学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历史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成果的形成等过程,培养学生读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能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7

关键词:衔接,思维能力,整体教育观

高一历史难教, 是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的共识。学生不知朝代歌, 中国历史顺序颠倒;不会把公元前多少年换算成公历纪年;不知古代西周与希腊是奴隶社会;思维能力缺乏, 读不懂题干, 语言组织能力欠缺;上课一听就懂, 下课一做就错。成绩大起大落, 情绪迷茫苦闷, 对历史失去信心。不一而足, 这些都是高一学生的现状。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中。

高一上半年, 学生基本上是靠初中的积累进行学习, 所以初中时期的知识储备至关重要, 而历史在初中是个什么情况呢, 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初中, 历史学科并未受重视。由于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 所以在初中学校, 虽开设历史课但处于边缘化地位, 甚至有些学校就不开设历史课或没有专业历史教师, 由其他科教师兼任, 授课内容基本上是划书和抄题以备中考之用。如此教学使得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很难构建史实体系, 更不用谈历史思维和历史基本概念的培养了。初中积累不够, 高中难以为继, 听得懂, 背不过, 做不会, 失去兴趣, 偏科在所难免, 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难, 教师授课难。

要想改变高一历史甚至是高中历史的困境, 笔者认为最好先从初中改革, 形成初中高中的整体教学观, 这样才能使初高中更好的衔接。

首先, 初中教育部门要有整体观, 改变观念, 加强重视。受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社会以及教育领导机构往往忽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重理轻文”, 把历史做为“副科”处理, 尤其是中考历史开卷考试, 更助长了这种形势。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观念, 重视历史的思想教育功能,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中面对的是中考, 相对来说压力要小一些, 正可以利用初中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本思维训练, 只有承认了历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视它的作用, 减少功利色彩, 才能为社会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 也为学生的下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教育领导机构首先要做出改变, 从制度层面上重视历史学科, 比如取消中考历史的开卷考试, 实行闭卷, 从根本上扭转初中的教学倾向。各初中学校也要增加历史学科课时, 重视历史教学。

其次,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要有整体观, 强化初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初中课改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但历史的知识性内容被减弱, 在高中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提起某个重要历史事件而学生一脸茫然, 因为他们在初中就没学过,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河北省高中历史教材是人民版, 其特点一是面面俱到, 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人民版教材的编写是建立在初中历史知识详尽的基础上的, 结果初中历史多有删减。特点二是专题化、专业化, 人民版教材注重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 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 这应该是建立在在初中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的前提下, 结果初中历史只是划书, 基本思维何谈培养。这两点也许是初高中历史最大的脱节。

初中历史课改降低了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 强调知识的传授, 但重要的历史知识分散在几个单元中, 再结合各初中的实际授课情况, 实际上初中历史既减少了思维培养也弱化了基础知识的记忆。所以要改变初中历史教学大纲, 强化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 加大历史的知识量, 以量促质, 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

最后, 初中教师要有整体观。作为初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初中、中考, 要有大历史教学观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加强授课, 既要“授之以鱼”, 也要“授之以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 为学生在高中的提升搭建平台。

初中历史为通史框架, 力图讲清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 注重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考查基础知识, 但实际情况是“老师教, 学生听, 考试翻书”。如此, 学生连“被动记忆”都做不到, 理解更谈不上。而高中历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被动记忆”肯定不行, “主动记忆”也只是前提, “思维理解”才是正道。从教学要求上看, 初高中至少有两阶断层, 高中时间紧, 任务重, 要想在三年内构建这三阶学习要求自然力不从心。

所以初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初中的成长, 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今后发展, 注重初高中的差异, 丰富自己, 提高教学高度, 关注初高中的衔接, 要改变与高中教师“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勤于交流, 共同合作, 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和思维培养两大功能, 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 整体看待初高中历史。

综上所述, 初中到高中是学生的转折期, 不仅是人生的抉择, 而且是思维的发展成熟。如果说初中是学生思维的奠基期, 则高一是学生思维转折的关键期, 高中历史难教正是这种转折不能顺利完成的外在表现。近些年的高考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审题、立意、解析到组织答案无不体现此点要求。而每年的文综, 学生反映尤其历史难做, 事实也是如此, 文综三科中历史得分率最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其中固然有高中历史教师的原因, 但初中应该也难辞其咎, 初中的历史教学无法为高中完成奠基, 尽管经过高中三年的思维训练, 根基不稳, 效果大打折扣。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 篇8

第一个收获:组织观念有所增强

远程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它关系数万教师专业的成长,关乎课程改革的进行,关涉国民素质的提升。 远程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前期准备中呕心沥血,在培训进行时栉风沐雨。 受其感染,对于远教中心安排的任务,我们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完成: 7月25日网上注册;8月3确定辅导计划;8月5日开通学科博客;8月22日组建教研qq群;8月30日发布考核试题;9月18日拍摄评课沙龙;11月1日完成简报编制;11月15日作业批改完毕;11月30日,上报优秀名单;今天,向中心领导汇报工作,与各位师友分享快乐。

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

第二个收获:业务水平有所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培训工作的效果,我们以创新的态度来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尽可能地回复每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发动学员一起讨论,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力图促成多向交流。

今年的培训主题是“评好课”,但相关理论、具体案例都太单薄,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共编制了20期简报。为此,我们全方位收集学员的素材,从提出的困惑到发出的感慨,从讨论的问题到完成的作业,我们都及时筛选、整理。对于较好的资源,我们还会给每一位作者发去选用通知,以为感谢,也是激励。 我们向部分积极分子电话约稿,请他们提供的优质稿件。 我们还把简报及优质文章,发到中国历史课程网上,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传播。

拍摄视频,远教中心特别给力,让我们几人好好地秀了一把。为了做到散而不漫,我们先行圈定评议视角:学生学习中的互动、教师教学中的呈现、课程性质中的内容、课堂文化中的创新。只是,首次拍摄,兴奋而且紧张,以至于我们没能亮出招牌,摆好pose。

筹建博客时,吴云驾老师给这个网络小屋起了个文雅的名字:“‘徽’当临绝顶”。此名义有三重:(1)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这是我们的底线; (2)登上安徽中学历史教育的峰顶,应是我们的志向; (3)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创造自己的辉煌,这是我们的信心。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提升了水平。

第三个收获:学习愿望更加浓烈

若要辅导他人,必先辅导自己。参训教师可能会把我们当作“加油站”、“补给点”、“服务区”、“修理厂”,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

工作之余,我们挤出时间,或在家读书,或外出求学。彭江龙、吴云驾两位老师到了北国南疆、黄海之滨,进行教育考察,沈为慧与赵剑峰则参加了全国历史学会的上海年会。

年会期间,聆听知名学者讲座,我们领略到了知识的多彩,体会到了历史的智慧。观摩特级教师献课,我们感受到了名师深厚的学养,分享到了他们阅读的快乐。参加教育沙龙活动,我们目睹了激烈的交锋,亲历了智慧的碰撞。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读书的广度决定知识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认识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而不爱读书的老师,更是没有希望的老师。 关于教师的成长方向,学会的理事长赵亚夫教授认为:“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行路的教师,是圣人;能够带领学生寻路的教师,是贤人;能够拉着学生走上正路的教师,是好人;迫使学生按图索骥的教师,是蠢人。” 我们暗下决心:立足好人,景仰圣人,追逐贤人,不做蠢人。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渴望学习。

第四个收获:结识一批同道中人

培训中,我们主动与态度认真、进取心强,有理想、有追求的学员联系,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畅谈教学感受。并先后请繁昌的李应平、来安的朱述山、灵璧的陈树志、宿松的朱旭南、安庆的何凌、天长的陈万民等老师,梳理出自己的成长足迹。 同行为朋,同志为友。这些朋友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体验,感染着大家,也鼓舞着我们。

砀山县铁路中学的王安建老师酷爱阅读,他的体会是: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内涵;与书同行,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书同行,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与书同行,可以完善我们的事业。 “多一份书香,人生就多一份渊博、多一份深邃、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书香,前程就多一份亮丽、多一份坦荡、多一份辉煌”。

灵璧一中的陈树志老师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写道:“在我从教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主要是得益于师友的指导与启迪。他们是我前行中的路标与航灯,是我成长中的支柱与靠山。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精彩的生活、精彩的事业、精彩的人生,我也坚信每一种精彩的背后都有许多无法诉诸文字的体验。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选择哪条路,需要借助高人的智慧。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与大师对话,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也许,他们的成果还不够多,但是,他们徜徉书海,笔耕不辍;也许,他们的名气还不够大,但是,他们激情满怀,自强不息。我们心中充满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了的同道中人。

第五个收获:成立历史教师沙龙

培训结束后,我们与部分朋友进行了沟通,最后决定: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组织一次联谊活动。

xx年12月18日,联谊活动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举行。与会者提出了几个质朴但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走到哪了?我们要到哪去?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活动虽然短暂,但这几个问题撬动了大家的观念,引发了会上的热议以及会后的深思淮北市烈山区教研室的许寒秋老师在活动小结中写道:“回想为教的十几年,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程序性生活,虽无抱怨,但兴致不高。学生评价不错,领导给予肯定,自我感觉蛮好。特别是评上中教高级以后,便觉得万事大吉,一切ok。 现在想想: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历史教育吗?难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吗?”

固镇县新马桥中学的肖祥龙老师感慨万分:“想想自己的今天,确实为俗事所困扰,一直走不出去,达不到更高的层次。自己那颗不服输的心还在吗?会后,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要干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应该舍弃什么?”

亳州一中的谭伟弘老师叩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还有多远?”阜阳市城郊中学的黄文明老师,进行了自我剖析:“我们乐于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魅力而怠慢了课堂的‘主人’,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历史学科,根本没有想到,对象其实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没有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始终不愿、也不敢让课堂自然‘生成’,我们一直沉湎于阶级史观不能自拔,我们一直认为教科书的铅字就是金科玉律,我们一直原地踏步、不愿更新知识,我们早已满足于充任一个‘知道份子’。 现在才知道,我是多么无知……”

砀山二中的郭光勇老师在活动感想中写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需要怎样的历程?这的确难以回答。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 曾经认为自己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很准确,内容很熟悉,理解很到位,讲起课来也是妙趣横生;曾经认为自己的年龄在悄悄地增长,知识的积累也在慢慢地充溢;曾经认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高、很好……所有的感觉好像就是,自己已经成长到位了。但是,好像又并非如此。当自己在备课中遇到难题时,才发现还有很多的疑问隐藏在教材里;当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发问时,才发现学生涉猎的知识真的很宽、很泛。和年轻的同事共同研讨,才发现他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观察的视角是那么新颖。但是,自己往往又凭借年龄的‘优势’,对抗着学习,抵制着进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认为: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一个不学习、不思考的人,他的课堂永远不可能精彩,甚至算不上合格。 我们不敢奢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也不敢宣称自己的课堂“一定精彩”,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沦为“不学无术的庸才”,也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都不精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提高学养,那就是对教育的不尊重,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涡阳一中袁超文老师的话掷地有声。 学习无止境,年龄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心境还在;地区不是障碍,只要学习的愿望还在。40岁还在成长,60岁我还年轻!

涡阳四中的孙孝利老师希望“自己能一直努力着、进步着。” 淮北市实验高中的王九红老师表示:“我要进步!追赶同道者的脚步!”同时渴望能“有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心。”阜阳市城郊中学的何学保老师提出:“专家引领是必须的,专业阅读是必须的,交流合作是必须的,活动载体也是必须的!”

既然与会者有学习的愿望、进步的要求,我们决定乘势而动,发起成立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舞台。 xx年12月18日晚,“高中历史教师沙龙”正式成立。

历史学科教师培训总结 篇9

今天,我们为期两天的暑期远程研修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次研修我们高中历史课程团队一共有54名学员。专家团队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李海英老师,海南中学—解爱群老师,海口实验中学—许敏老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伍海云老师(特聘技术专家)。在各位专家、班委、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本次研修任务。

本次远程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业数103。虽然研修结束在即,可远程研修平台上的热情还在延续,精彩层出不穷,数据不断攀升。本次研修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内容

xx年暑期海南省新课改历史教师远程研修的内容一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相关学习资源和视频;第二部分,作业提交,每位学员要求提交两份作业;第三部分,全体学员在线研讨。另,学员可以根据学习资源和视频提交相关附加作业。

二、研修的过程

本次研修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每位学员收获确实颇多。本次研修按照课改有关要求,学员们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分析,形成个人的研修思想,并通过提交作业、发表评论和在线研讨等方式,形成互动,从而达到经验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献、资源共享等等目的。从信息平台上所呈现的一篇篇作业和一条条评论,都体现了学员们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热情、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通过这次研修,不仅使学员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教师,他们提交的作业,设计课堂的开阔思路值得大家去学习。通过这次研修也使我们明白在教学的路上“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10

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要求中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进行革命传统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评述”等。这些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观察能力、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实际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一、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将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跨时空的有机类比与联系,掌握历史基本规律和认识方法,为学生历史意识的产生奠定基础。

如教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单元中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子目时,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局势和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当时中国革命不能一味模仿俄国革命攻打城市,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最终使中国走向革命的伟大道路, 是中国及至全世界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同时联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 也是人类又一伟大创举,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外,还需有改革创新的胸怀,学习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当前改革开放意义的认识

二、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历史教学不是单纯的传递历史知识,而在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的责任。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入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采用有关图片和数据说明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刻领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认识达赖一伙藏独势力种种破坏国家安定团结、违背藏族人民意愿的罪恶行径和最终失败的下场。

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内涵和爱国主义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每一节课中。抓住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使学生从具体的史实,尤其是从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身上,体会到爱国的情感,受到切实的教育。

再如学生的忧患意识的培养也是历史科学的特点决定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特征。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专门的讨论会,讨论“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使学生认识国家落后,人民贫穷,科技得不到发展,抵抗外来侵略能力就弱,就要挨打。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富强靠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评析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中也提出:“能够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理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评析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落脚点。

怎样培养学生具有审视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历史意识呢?我认为学习历史绝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历史时代、人物、地名和事件等单纯的知识点上,因为历史教学不单纯是历史知识点的传递,而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对历史人物评价,以及与对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历史意识。如在教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有名的三次革命运动的课文时,每节课可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按层次对领导人物、主要目的、革命性质、革命作用和最后的结果进行了解分析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次革命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进行的,代表的是官僚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救国救民方案是行不通的,所以导致最终的失败。再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为何能战胜装备精良有美国做后盾的国民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史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

四、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现行历史新教材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科学和思想意识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是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社会状况和发展方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还要关注教材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索”、“自由阅读卡”等栏目,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历史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

除了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如开展“寻找历史遗迹”“请老红军讲革命”“听老八路讲抗战”等。平日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每天的日历,想一想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纪念日、节庆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等,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方式了解这些日子的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和意义,将得到的资料写成短文日记。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借阅活动”“展评活动”等,让学生互相交流体会、传阅短文日记,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思考历史、学习历史的习惯。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11

市初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在美丽的深海举行。我非常有幸参加会

议,能够有机会倾听各位历史骨干教师对历史教材的精辟剖析和对历

史课堂教学方法的精彩设计。这次会议对我来说,那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参加会议,我感到自己对历史教材的处理有了更深地把握,对历

史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广阔地认识。下面我就参加这次

会议的收获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紧扣课标,落实课标

每位历史骨干教师在剖析教材时,都很好地做到了紧扣课标,围绕课标要求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灵活多样地练习题去落实课标,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市的“三五X”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范老师在进行教材剖析时,还把识记、掌握、理解等课标上的关键词作了详细的解读,使我感到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环节完善

聆听每位历史骨干教师的讲解,可发现她们的教学设计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在导入新课时,大都采用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授课中,或采用多媒体的影像资料,或采用展览馆的形式,或采用角色模拟表演,或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教

学方法来完成课标规定的任务。而且每位骨干教师都把教学环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使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环环相扣,非常完善,充分贯彻了我们市“三五X”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看出她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这一点是我需要向她们认真学习的。

三、以史为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每位历史骨干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都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我们历史学科所肩负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目的。

四、活动课形式丰富多彩

这次会议,另一个对我感触很深的就是每位骨干教师对于活动课的设计都非常精彩。有的老师采用编历史小故事的方式,有的老师采取让学生搞调查 的方式,有的老师采用模拟时事报道的形式,还有的老师设计了我是小导游等新颖多样形式来上好活动课。对于活动课,以前我大多时候都不上,而参加了这次会议后,对于活动课我以后不但要上,而且要和他们一样上的精彩生动。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 篇12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名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已成为历史。他们所了解的历史多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或通过父辈的讲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用讨论法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重点掌握廊坊大捷和八国知识与能力目

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过程与方法目

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

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情感态度与价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值观目标

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2.《辛丑条约》。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策略与 设计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用讨论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法分析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一、1、请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来讨论

1、同学们结合《马关条约》为学生创设情导入一下“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的内容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景,点燃激情,新课 族危机空前严重?[投影显示《马关条约》 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以调动学生的5分的主要内容:]强调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学习积极性。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2、同学们从表格中看列强瓜学会用表格表

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认示历史知识的师生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识到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 方法, 互动 2、请学生看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简表:列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通过对比,加,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深对所学内容合作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的理解记忆。

探究 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 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为了调动学生30分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发生的。

从而引出第5课。的学习积极

2、学生看书找出有关义和团性,充分发挥

二、2、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导入框和第一目下面的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然学生的主体作师生内容,从中找出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后回答:

互的信息。

用。

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义有利于学生加动,3、教师讲述义和团的由来:是在义和拳的基和团运动的发展从1900年深对对义和团合作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的形成和性质探究 社的一种。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义和拳先在 地区。的理解。

师生山东冠县一带展开,赵三多领导民众攻打当

3、学生仔细倾听故事:义和有利于学生独互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团的由来。

立思考,充分动,此后不久,义和团。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4、学生回答:由英、美、俄、发挥学生的主合作开始北上,进入直隶,并且不断向北发展,日、法、德、意、奥八国军体作用。

探究 进入京津地区。

队组成。司令是英国海军司培养学生有选

择地提取有效[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帝国令西摩尔。

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于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的历史信息、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反过。

帝爱国运动。

处理信息及分

5、学生简述在廊坊阻击战的析概括问题的4、教师引导学生看书,然后回答八国联军是同时,集结在大沽口外的各能力和突破难由哪些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教师请同学们简述廊坊阻击战的经过。

国舰队夺取了大沽炮台,天点的能力。

津门户洞开。八国联军攻占通过精心巧妙

5、教师引导学生把天津和北京失陷的过程简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的问题设计,述一遍。

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将抽象问题直

6、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睬,8月中旬,攻占北京。观化。

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培养学生正确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逃。的情感和价值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

6、学生回忆,讨论,然后回观。使学生的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答问题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思想得到升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华。

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

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创设情境,激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发学生学习兴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趣。

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城。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妥培养学生有选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协。

择地提取有效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

7、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的历史信息、天罪行。

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处理信息及分

7、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彩色字内容。使学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析概括问题的生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笔血债。认识清王朝的腐败能力。的一笔笔血债。认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增强学生的自 无以复加的地步。

8、学生看视频加深一下八国主学习能力和

8、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再来加深一下八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理解问题的能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请同学们讨行。学生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力

论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洗刷掉这段耻辱的历史。吃史。

9、学生看书后然后复述。

9、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

10、学生讨论后回答。

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看后,先把主要部分复述下来。

10、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然后教师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把《辛丑条约》的危害总结一下。

课堂 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小结

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2分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和荷兰军队。B.曾在廊坊遇到顽强阻击。

布置C.攻占北京后进行烧杀抢掠。D.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作业

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3分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

3.如果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居住有大量的北京市民。D.驻扎有大量军队。

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5、《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课后延伸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4.5亿两白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板书2.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廊坊大捷

设计

3.天津的失陷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2.《辛丑条约》的影响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反思 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今后努力方向。

上一篇:教室保洁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课时《鸟的天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