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近义词

2024-09-15

虔诚的近义词(精选11篇)

虔诚的近义词 篇1

虔诚的近义词是什么_用虔诚词语造句

虔诚

qián chéngㄑㄧㄢ@ ㄔㄥ@

目录1、基本解释

2、近义词

3、反义词

4、英文翻译

5、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

◎ 虔诚 qiánchéng

[pious;devout] 恭敬而有诚意

是个虔诚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诚的态度

近义词

忠诚、虔敬

反义词

亵渎

英文翻译

1.pious; devout; devoted

详细解释

恭敬而有诚意。 北周 庾信 《祀五帝歌》:“朱L{鼓罄虔诚,万物含养各长生。” 唐 杜荀鹤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之二:“贪残官吏虔诚],毒害商人沥胆过。”《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那船将次倾覆。满船的人尽皆恐惧,虔诚祷告江神,许愿保护。”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真挚的友谊》:“我脱下帽子,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 列宁 的墓室。”

用虔诚造句

你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他虔诚吗?”索恩追问。

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她是个真挚虔诚的姑娘。

可以看到虔诚的教徒在祈祷。

过分的虔诚是我们女人的丑行。

这是他最严肃,最虔诚的表情。

我还够得上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吗?

他记得柯蒂斯奥基夫是非常虔诚的。

记住,虔诚的祈祷一定是能给你安慰的。

我通情达理的程度不比你虔诚的程度差。

他那套无神论的议论激怒了虔诚的教徒。

“上帝保佑他的灵魂吧,”姑妈虔诚地说。

她很虔诚。

他还替我祷告了呢,虔诚得就跟个圣徒一样。

当天晚上,罗米拉尤的祷告比以往更加虔诚。

甘厄特一向是这种艺术的一个虔诚的实践者。

不过,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虔诚的近义词是什么_用虔诚词语造句]

虔诚的近义词 篇2

康作为第二代现代主义大师,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他一生苦苦追寻着自己的建筑理想, 虔诚而专注。本文分两部分, 主要内容是第一部分, 着意于探索康的个人建筑风格;第二部分, 重点探究风格形成原因。

2 建筑风格

康的建筑风格平实厚重而触人心弦, 充满神圣的气息, 兼具理性的秩序和严谨。他的建筑作品常常是在简单质朴的形体中, 呈现出永恒和典雅的空间感, 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具体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2.1 形式引发功能

现代主义强调“形式追随功能”, 康则强调“形式引起功能”。

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不过是概念上的不同。前者强调建筑要满足人在建筑空间里的基本物理需求和活动;后者着意于发掘建筑本源和精神, 回归人类活动对空间需求的源头。正如康所理解的学校开始于一个树下的人, 而如今学校的精神起源被遗忘, 以致教学空间僵化而无创意。建筑发展到现在, 空间模式化, 建筑师缺乏对空间本质的理解, 康希望从这种本质的理解中探索出一种理想形式, 一种规律, 比如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的“服务区和被服务区”, 这就是建筑内部不可分割的组合关系。在康的建筑理论中, 建筑本身及其存在的意义不再局限于物质, 而是被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当然这只是康的建筑理想, 因其在现实中常会阻碍建筑满足的基本需求功能。

2.2 对光的痴迷

“光明, 是所有存在的给予者”,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在康的设计中, 对神圣纯粹的光的追求是始终贯穿的。

光线之美, 在于光与影形成强烈的对比, 冲击着人的视觉和心灵。大多数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光线分布是均匀的。而在康的建筑中, 光线往往是处于中心, 对整个空间起到控制作用, 金贝尔美术馆拱顶流泻下的光, 经过反射照亮整个屋子, 柔和细腻, 神秘美好, 仿佛是神的殿堂;或者光在某一空间中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侧墙窄缝漏出的细细的光束, 强有力地将人的视线引向墙外的世界, 自由伸手即触却不可的的束缚感油然生起。

康说:“结构是光的创造者”, 在金贝尔美术馆中, 光的引入不再是简单的墙体开窗, 而是与建筑的构造相结合。“美术馆由16组拱顶覆盖, 中心处留出一条狭长的缝隙让自然光进入, 在遮光板上反射进入建筑内部, 经由混凝土再次反射, 最终被处理的十分柔和又不失纯粹的光线打在艺术作品上, 给艺术品增添些许神秘色彩。”

2.3对材料的尊重

“砖, 你想成为什么?”“我想成为拱。”

“可是拱很贵我们可以用混凝土来做拱。”

“可是我还是想成为拱。”

康的这个比喻不仅强调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的统一, 更是指出建筑师要理解材料的本质, 突出材料特点。要注意材料与结构统一与融合性, 使材料本身的优缺点得到充分的表现。

埃克塞特图书馆有着哥特建筑似的砖立面, 康在下面把墙体加厚, 并且把上面的窗间墙变窄, 清楚地描绘了不同立面的标高上荷载的不同。这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康所设计的建筑结构是在与建筑材料对话之后选定的, 上面的墙面变窄使得建筑结构受力情况更加清晰的展现。

康最得意的代表作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建筑材料主要为柚木和混凝土, 柚木的纹理和混凝土粗糙的裂痕, 不经处理直接暴露, 材料特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特质被凸显出来就彰显建造的过程, 从而证明了建筑存在的真实性。

2.4 强调秩序

康最初在宾大接受学院派建筑教育, 在成名之前曾到罗马参观学习, 古典建筑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而其建筑中遵循着各种不同的严格的秩序。

最普遍的秩序是服务区被服务区的严格区分, 这种以被服务空间为中心周围有服务空间围绕的秩序, 在理查德医学研究楼中, 得到充分体现。而在金贝尔艺术馆, 从拱顶流出的光则是控制整个建筑的中心, 保持着建筑的秩序;这种方式在埃克赛特图书馆更加明显, 图书馆由围绕中央大空间的双重区域所组成, 内圈是避免直接日照的藏书区, 外圈是为读者在自然光下阅读而设的区域, 自然光直接控制着整个建筑空间。另外康在建筑中大量运用纯粹的几何形, 建筑尺度保持着数学上一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耶鲁大学美术馆, 仅是楼梯间完整的三角形空间, 便可窥见建筑空间遵循的严谨秩序。

3 风格形成原因的研究

建筑师的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必然与其文化背景自身经历密不可分。

康在移居美国后, 生活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的第一代移民小社会中, 受到自然、宗教、音乐以及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学作品的熏陶。这些为他日后追寻建筑的本质, 思考建筑与人的哲学打下了基础, 也是其建筑融神性与思哲为一体的起源。而他在罗马生活的一年使他找到自己的方向, 向着理性与严谨出发, 将罗马遗迹的风采融入与现代建筑, 进一步增强了其建筑的纪念性。

4 结语

从康的建筑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 路易斯·康对建筑、对神的独特理解, 以及对于他所理解的建筑执着的追求, 他对建筑宗教般的虔诚。不盲从于时代, 逆着潮流而上, 追寻自我, 这条朝圣路是辛苦的孤独的, 但执着于自我信念的道路上, 前行的人也是幸福的, 更是幸运的。

参考文献

[1]路易斯•康.大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21-22

[2]戴维•B•布朗宁, 路易斯•康.在建筑的王国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265

虔诚的追忆 篇3

这块布的面积大约是4.4米×1.2米,它不是普通的亚麻布,它上面有一个模糊的人的全身影像,而这个人据说就是耶稣基督——这就是传说中耶稣遇难时用过的“裹尸布”。但是对于这块“裹尸布”的真伪,人们已争议多年。

据悉,最早发现这块布的是法国人。1356年左右,裹尸布在李莱城被公开,顿时引起整个基督世界的震动,因为布上的人影不仅容貌酷似传说中的基督,而且还有血迹。后来在宗教学者的研究之下,认定这块布是耶稣死于十字架之后,用来包裹其尸体的,因而留下了耶稣的身影。

中世纪的学者认为,裹尸布最早出现在中东,几经辗转才最终流至意大利,并一直保存在都灵市的大教堂内。由于这块布是基督教的圣物,意大利将之视为国宝。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开始对裹尸布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裹尸布的神秘性正一步步被揭开。

以前,巴勒斯坦是由犹太邦的封君统治的,定居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创立了他们的民族信仰——犹太教,耶和华被他们世世代代崇信为上帝。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有一个市镇叫拿撒勒,这里居住着一对夫妇——木匠约瑟和妻子玛利亚,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成为基督教领袖的耶稣。

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势力入侵巴勒斯坦,结束了犹太邦的统治。当时,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犹太教徒汇集的圣地,耶稣常去那里,得以了解巴勒斯坦和世界各地的情况,以便获得生动丰富的知识。

当时的犹太教内各种教派流行。控制正统教会的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是罗马统治者的帮凶,在犹太人民心目中,他们已成为反动、虚伪和腐化的同伙。罗马统治势力、傀儡封君和教会上层对犹太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征收重税,大批犹太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忍无可忍的人们揭竿而起,但是受到了统治者残酷的镇压。罗马的叙利亚总督把两千名起义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把三万犹太人掳掠并贩卖为奴。

耶稣同其他犹太人一样憎恨罗马统治者及其同伙撒都该派,揭发法利赛人的虚伪欺骗,斥责“瞎眼领路的”犹太社会的上层,鄙视有财有势的人。同时他生性慈爱,所以倡导人们除了爱上帝外,就是爱邻人如爱己。两三年后,他的言行几乎传遍了巴勒斯坦。追随他的,都是犹太社会的穷苦大众。他们把耶稣传扬的“天国近了”的话当做福音,许多人背井离乡,告别父母子女,跟随着、依傍着耶稣。

耶稣所指的“天国”,就是要求摆脱罗马帝国及其附庸势力的统治,让巴勒斯坦解放出来,重建繁华富强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国。他希望用宗教的热忱和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犹太人民为光明的前景而奋斗。所以在犹太人民的心目中,他既是宗教上的先知,是救世主,同时又是“大卫的子孙”——大卫王国王位的继承者。

但是犹太教的高级神甫并不这样想,他们担心耶稣的传教活动会影响他们的统治势力,于是便勾结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多对耶稣进行迫害,理由是耶稣是要在耶路撒冷另建一个奇异的王国而且自立为王。

大约公元33年3月末的一天,由于耶稣十二门徒中一个叫犹大的叛徒的出卖,耶稣被捕了。这也是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所反映的事件。而对敌人的审问,耶稣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他毫不隐瞒自己的信念,最后敌人拿他没办法,就按照当时处死“残民”的刑罚,把他与两个小偷一道钉死在十字架上,处死之前,耶稣还被嘲谑,戴上了用荆条编成的“王冠”。

当时,耶稣的忠诚门徒和亲人将他从十字架上卸下,即用一块长布蒙盖起来抬出刑场。悲痛的人们还将十字架的木块和铁钉等物收回,珍藏起来。据说,耶稣在死后三日又复活了,升天而去,并将复临人间,这也是复活节的来源。

时光荏苒,耶稣逝去已多年。有谁能够想到,一千九百多年前蒙盖过耶稣尸体的那块殓布,竟被虔诚的罗马基督教信徒精心保存到今天!

在意大利北部大城市都灵,又一座著名的杜奥莫教堂,这座教堂内有两件展品最为著名:一是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这幅画长七米,宽三点五米,与原作尺寸相同,绘制在一块大木板上。据说,卡洛·费利切在米兰目睹达·芬奇的原作后,十分喜爱,同时又担心壁画脱落损坏,于是令画家复制一幅,存放在皇宫,后由卡洛家人赠与杜奥莫教堂供人观赏。二就是教堂中珍藏的耶稣的“裹尸布”,它存放在圣殓堂祭台上的镀金木棺中。木棺平均二十五年才开封一次。1898年和1931年曾两次启封用于拍照。1978年为纪念殓布运到都灵400周年,特别开放了四十多天,来此观瞻者达数百万人。

据说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伦娜到耶路撒冷朝圣,得到不少耶稣遇难时的圣物,如耶稣受审时走过的石阶、十字架的碎木块以及蒙盖圣体的殓布等。1578年,米兰主教圣卡洛将他保存的硷布转移到杜奥莫教堂。

从19纪末就有学者试用科学方法鉴别这块亚麻布的真伪。20世纪70年代研究工作达到高潮,罗马著名画家、雕刻家费利教授为此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他验证“裹尸布”上留下的人形痕迹与耶稣当年受刑流血之处相应。此外在《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等圣书中,也都提到过包盖耶稣的殓布。但也有人提出:殓布上的痕迹是否由油漆、染料所致?是否由烘烤或加速局部老化而成?

尽管为数不少的科技界、文化界、宗教界人士对这块“裹尸布”的真实与否进行了长期的研讨,但至今仍然是个谜。

虔诚的心哲理故事 篇4

翌日,光藏被叫醒,禅师以温和的口气对他说:“也许你不知道我昨晚赶你走的原因。我现在告诉你,佛像是被人膜拜的,所以对被参拜的佛像,雕刻的人要有虔诚的心,才能雕塑出庄严的佛像,白天我看你汲水时,水都溢出桶外,虽是少量的水,但那都是福德因缘所赐与的,而你却毫不在乎。像这样不知惜福且轻易浪费的人,怎么能够雕刻佛像?”

光藏对此训示,颇为感动且钦敬不已,在深加反省后,终于入门为弟子,对佛像的雕刻,其技艺也独树一帜。

企业员工的执行力与虔诚心 篇5

企业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员工的执行力。执行力即落实上级工作意图或部署的能力,执行力强我们还经常褒扬为: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等;执行力弱常常被诉责为阳奉阴违、人浮于事、软弱涣散、事倍功半等。任何企业想要完成使命,实现共同愿景都需要精心培养,持续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增强员工的执行力说到底就是让员工工作起来心甘情愿激情满怀,困难面前奋勇当先无私奉献,危急关头智勇双全力挽狂澜。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域拜金、享乐、唯权、唯上等庸俗价值观喧嚣泛滥扰乱人心。面对公与私的利益冲突时离经叛逆、流弊众生,轻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贻误了工作危害了企业;重者欺上瞒下,败坏了风气,如此以来执行力便无从谈起了。

在一项任务或工作布置下来其落实、执行的进程快慢,以及最终能够执行到什么程度,固然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执行人思想上认同所要执行的任务,行为上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那么这项任务的执行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因此我们不妨以人为本,从培养虔诚心做起,努力营造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说到虔诚,词典里解释是谦恭而有诚意。这个词让我们联系到面壁九年的达摩,西天取经的玄奘等,他们的执著令人感叹,称得上是虔诚的典范。拥有一颗虔诚心的人他们的思想是无私高尚的,他们的胸怀理想坚韧不拔、全身忘我、自警自励。我们的企业需要这样的人,但并不缺少这样的人,只是我们需要的更多。

虔诚的近义词 篇6

2016年1月30日,青年小提琴家王之炅应邀参加2016中国·福州第三届国际音乐大师班活动,为榕城的爱乐者们献上了一场国际水准的听觉盛宴。笔者聆听了当晚的独奏音乐会,深深折服于演奏家卓越精湛的琴艺和冷静沉稳的演奏台风,以及小提琴与钢琴伴奏之间近乎完美的协作融合。

音乐会演奏了8首中外名曲,既有斯特拉文斯基的《意大利组曲》、贝多芬的《第五“春天”奏鸣曲》、福雷的《摇篮曲》等古典大师的经典作品,又有我国著名作曲家陈钢的《苗岭的早晨》、沙汉昆的《牧歌》这些脍炙人口的优秀曲目。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各国音乐不同风格的演绎,将小提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精致迷人的音乐特质生动地展现出来,让现场的每位听众都沉浸在每段旋律、每个音符的轻盈灵动之中。细腻绵长、活泼跳跃的琴声,陪伴我们度过一个深情而难忘的古典音乐之夜。

当晚音乐会演奏的每首作品都值得可圈可点,特别是《意大利组曲》、《苗岭的早晨》、《牧歌》、《卡门幻想曲》这四首乐曲,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音乐印象。现场时时响起的热烈掌声,也证实了听众对演奏家的欣赏与喜爱。

开场的《意大利组曲》是一部“古组曲”风格的作品,内中包含六个风格各异的乐章。相比斯特拉文斯基以往“怎么难听就怎么写”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倒显得出奇的优美动听。尽管各乐章写得都很有音乐性,但却不容易表现得好。演奏家虽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但她更注重乐句的整体结构和旋律线条,这种演绎方式让人感受到一股文雅的抒情性和一气呵成的歌唱感。她的演奏,融热情与理智于一体,充满了迷人的音乐魅力与个性,在听似直接、明了且有一丝俏皮的音乐风格下,常常掩饰着一份深刻的情感表达。

上半场音乐会在贝多芬《第五“春天”奏鸣曲》温暖柔和的音色中结束。尽管只演奏了两部作品,但演奏家那既富有穿透力,又不失甜美、温润的漂亮音色,激发起听众对她音乐素养的兴趣。她的音乐修养,不仅表现在精致利落的发音、戏剧性对比的音乐张力、娴熟而完整的技术技巧等方面,还表现在她落落大方、成熟稳重的台风,以及她与钢琴伴奏之间完美融合的音乐对话上。聆听这美妙动人的琴声,感受着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美好与感动,这种和谐的共鸣尤为珍贵。

经过上半场的热身,下半场的音乐气氛更为高涨。中外曲目的演绎无不建立在对乐曲情感的深度把握和对技术技巧的全面掌握上。两首中国作品《苗岭的早晨》和《牧歌》的演奏,让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

作曲家陈钢的《苗岭的早晨》改编自同名口笛曲。该曲音乐风格轻巧灵动,清丽婉转,欢快自在的旋律和错落紧密的节奏将乐曲活泼的音乐性格精致地刻画出来。演奏家综合应用左右手配合技术,成功表现了高把位的滑音、泛音、颤音、同音换指等高难度技巧,在钢琴伴奏的协作下,生动模拟了林中鸟叫的各种声响,描绘出一片百鸟晨鸣的热闹场景,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朝阳初升的清新怀抱中。这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音乐感染力不禁令人赞叹、佩服。

如果说《苗岭的早晨》展现的是大自然充满活力的晨起景致,那么作曲家沙汉昆的《牧歌》描述的则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状态——和谐、安宁、沉静。演奏家的二度创作,让该曲呈现出令人流连忘返的音响效果。温和圆润的发音,细腻柔美的揉弦,粘连流畅的运弓,再加上绵延不绝、气息悠长的乐句划分,将大草原辽阔无际的角色形象鲜明地塑造出来,让听众沉醉在柔软舒展、沁人心脾的音响中想象着美丽如画的草原风光。演奏家对乐曲情感内涵和民族风格的理解,远超出了我的音乐预判。她在弓段、弓速、弓量、揉弦等方面的合理运用与分配,让人体验到的不仅是宽广舒缓的饱满音色,更多的是浓浓的长调民歌风味和对壮美草原的热爱。

终曲以德国作曲家瓦克斯曼的《卡门幻想曲》为当晚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该曲根据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音乐改编而成,融入了钢琴的火热炽烈和小提琴的温柔缠绵,充满吉普赛风格和炫丽色彩,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要求极高,只有演奏家才能很好地掌握它。

钢琴伴奏一开始就以强烈的节奏和斗牛士主题音乐渲染了该曲热闹欢腾的凯旋气氛。钢琴声一停下,小提琴就爆发出一个气势恢宏、快速上下行音阶式走句的长大引子。这个气势宏大的开场白,运用了小提琴高把位快速换弦换把和高把位滑音等华丽技巧,最后在平静的单音中结束了该序奏。

当钢琴以左手奏出著名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小提琴则立即演绎出那首著名的唱段“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洒脱有力的三连音节奏和持续下行的半音音调极具诱惑力,将女主人公卡门奔放不羁、华丽飘逸又活泼轻佻的性格特点生动地刻画出来。紧接着,小提琴以柔弱的力度奏出一段缓慢而厚实的旋律,温柔的内心开始深沉地歌唱。随后钢琴先奏出著名的塞吉迪亚舞曲旋律,小提琴重复该曲调,并展开了热烈的双音、拨奏、和声、泛音、颤音等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最后小提琴先用泛音轻柔地奏出著名的吉普赛舞曲主题,钢琴随后重复了该旋律。演奏家将这段华彩曲调的音乐情绪处理得爽朗、大气。直率粗犷的拨弦、泼辣野气的滑奏、热情洋溢的震音,女主人公卡门欢快狂放的音乐形象由此获得升华。尾声阶段,尖锐的戏剧冲突和艰深的演奏技巧都达到了极致,辉煌的颤音和洒脱的滑音过后,是沉静有力的拨奏声,终止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全曲。

音乐会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每回想起这次独奏音乐会,笔者心里始终充满了向往和感动。正如演奏家所说,她首先是一位倾听者,倾听着借由自己的双手传递出来的音乐,然后才是一位表演者或创作者,体会着自己参与其中的音乐思考、想象、创造与快乐。演奏家虔诚而真实的个性化表达以及她与钢琴伴奏之间浑然天成的协作配合,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美妙的音响感受和音乐的欣赏价值,还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这种在音乐中感悟到的自然纯真、和谐安宁、宽广包容、激动狂热等各种生命状态的心灵体验,才是最美好而宝贵的。

参考文献

[1]胡越菲.王之炅:爱音乐,也爱阅读[J].音乐爱好者,2012,04:14-16.

[2]李严欢.“炅”然不同的琴韵[J].音乐爱好者,2005,11:34-35.

[3]孟建军.小提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J].乐器,2007,03:56-57.

[4]王之炅.邂逅哈农库特[J].音乐爱好者,2012,01:39.

[5]王之炅.斯拉特金:我能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J].音乐爱好者,2013,12:24-25.

父亲:虔诚的老人 篇7

1945年东北光复后,出关的八路军与父亲所在的东北抗日联军合编,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原八路军中有一支队伍是渤海回民支队,合编后番号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我家是回族,父亲就调到了回民支队。

1946年春,父亲将母亲和弟弟安置好,把我带到了部队。就这样,我随父亲去了哈尔滨。

我穿军装,吃军粮,却没有军籍,直到1946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在联欢会上,司令员刘震寰一眼瞥见了我,问父亲:“小鬼几岁了?”

父亲没回答,却对我说:“告诉首长,多大了?”

我说:“周岁11。”

我个头儿猛,十三四岁的人也没我长得高。刘司令员大概以为我报小了岁数,又问我:“属什么的?”

“属猪。”我没假思索地回答。

听了我的回答,司令员哈哈大笑:“好嘛,你爸爸是大猪,你是小猪。”(我父亲比我大两轮)司令员回头对父亲说:“小鬼个头不小,也还机灵,让他到宣传队去吧!”

从这一天起,我正式成了一名军人。

我给父亲提意见

回民支队有个老规矩,每到年终,各部门都要召开一次民主大会。按照惯例,我们政治部所属单位在一起开。那天到的人很齐,政委、政治部主任、科长、队长、协理员、司务长,凡是有官衔的领导,全都衣冠整齐地端坐在会场一角,每个人都表情严肃地拿个笔记本,一笔一笔记下战士和下级对自己的批评。那一天,差不多每个人都发了言。

这是我参军后第一次参加民主大会,总觉得上自政委、主任,下至科长、队长,对我都特别关心,倍加呵护,想不出他们还有什么缺点。想来想去,猛然想到了我父亲,于是我举起了手:

“我给我父亲高龙波同志提个意见,他有特别严重的家长作风,很像军阀,见了面就训斥我,态度生硬,还说‘老子跟儿子讲什么民主?’再说他在司令部,我在政治部,他也管不着我呀!”

听完我的发言,满屋子的人顿时哄堂大笑。不过,政治部主任李子华没有笑,他很重视我的发言,肯定了我勇于批评的精神,还当场表态,一定把我的批评如实转达给司令部的高龙波同志。

“小高给老高提意见”的佳话,顿时传遍了全支队。父亲得知我在民主大会上出了他的“洋相”,扬言要好好教训教训“这愣小子”。

听说父亲要教训我,政治部李子华主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父亲说:“老高同志,你这话有打击报复之嫌啊,就为这句话,你也得向小高同志道歉。”

带兵打仗的父亲,多多少少总有些长官意识,他一时拉不下面子给我道歉。过了几天,父亲带着他的通讯员上政治部办事,特地到宣传队来看我。父亲故作轻松地说:“没啥事,小刘想跟你一起照张相,我请客,我作陪。”一听说照相,我高兴了,上照相馆用玻璃底版照相,在当时,那可是件很奢侈的事。我很感动,父亲以这种婉转的方式,表示了他的歉意。

“深儿啊,我能不了解你吗?”

1950年父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归国转业到国家民委。我因身体有病,1951年转业到沈阳。我热爱文学,从战场转移到文场,1956年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青年文学创作大会。年轻的我不曾料到文学也会如同战争,也会有中弹倒下的时候。

1957年我因为6首短诗被划成“右派”,当时父亲的一位战友就在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当领导,我恳求父亲向他说明一下我的情况,为我主持公道。过了好久父亲才回我一封短信,除了说些别的事情,真正回答我的只有两句话,一是相信组织,相信群众;二是共产党员不可以搞非组织活动。结果我成了那五十五万分之一。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了。父亲作为回族干部调到宁夏去了,转年我也作为“回族右派”发配到宁夏。我和父亲同住在一个城市,有一段时间还住在一起。他关心我吃,关心我喝,关心我的身体,可是就不关心我的情绪,不关心我的政治生命,对我1957年的不幸,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安慰的话,更不必说同情了。我有时咄咄逼人地问他:“难道你也认为你的儿子是右派?”他半天也不回答我,最多说一句:“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吧!”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最正直的人,最宽容的人,最富有同情心的人。难道他变了吗?变得竟然连自己的儿子是黑是白也不清楚了?自此我和父亲有了隔阂,很少同他讲话,我们中间仿佛隔着一座常年不融的冰山。

尽管父亲如此虔诚谨慎,尽管他较早地离开了领导岗位回归平民生活,可是他并没逃脱掉那场“大革命”,在他诸多罪状中,“包庇同情右派儿子”是最可怕、也是最能让人相信的罪行了。他已多年患高血压病,挨过了历次政治运动,可是却再也挨不过这场“大革命”了。1967年8月,在一次参加《红旗》杂志社召开的调查会议归来的夜晚,他突发脑溢血,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带着一肚子委屈离开了这个世界。

过了很久,我清理父亲的遗物,在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如下记载:“深儿呀,爸爸对不起你。在你最需要我的理解时,我多次让你失望。这是因为:第一我作为一个党员,只能服从组织的决定,不能说与党组织不一样的话;第二我咬着牙,忍着痛苦,不对你说半句同情的话,是怕你会因为我的同情更觉着委屈,使你思想上增加不健康的情绪。其实我能不了解你吗,孩子!你是吃共产党的奶长大的呀……”

我再也读不下去了,眼泪夺眶而出。多好的党员!多好的父亲!后来我在一首《想念父亲》的诗中写道:

……一生都在梦境中寻觅生活/几十年没背叛发过誓的信仰/你把汗珠埋进春天的泥土/秋天回报你的却是/不敢回憶又很难忘记的荒唐/你从高位上走了下来/平民生活也没给你几许舒畅/你太相信别人的宣言了 /也不会在逃避灾难时说谎/你宽恕别人,别人并没有宽恕你/你原谅别人,别人可不把你原谅/希望你离开尘世就忘记尘世吧/别再为尘世的事儿挂肚牵肠/……

我无法评价我的父亲,只能说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人。

(责编:辛娅)

我们要需要一颗虔诚的心作文 篇8

一家至公司的总裁,在接受时,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只回答两个字“诚信”。我要将它虔诚的放在心中,成为心灵的契约。

正由于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别之歌;诚信是侠客永恒的旋律,正由于有了仍是山盟的执着,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成为缠绵的绝唱;正由于有了为民富国强的信念,才弹出了崇洁尚廉之歌。

春天杨柳依依,我留一片最嫩的,夏天大雨倾盆,我捧一滴最多情的,秋天枫叶飘飘,我采一片最火红的.,冬天白雪纷飞,我采一朵最圣洁的。可见诚信是人生的底线,也是一切成功之本,拥有诚信,才能让让世界更锦绣。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拥有诚信,就像雄鹰拥有了锐眼,只有内心注满诚信,别人才会容纳你,生活也会更美好。

虔诚:马春阳对文学的态度 篇9

生性乐观开朗的马春阳,自因被老画家顾伯逵及江苏文艺界同行戏誉为“三杆子”之故——是由于家境贫寒,他自幼就拿起放鸭的竹杆子为富人放鸭;稍大些投身革命打游击,他拿起枪杆子;解放了,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写下不少通俗文艺宣传材料。幸运的是,上级领导从他的这些略显稚拙,却不乏真诚的作品中,发现其中蕴藏着的难能可贵的文学创作的潜能,鼓励他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从生活出发进行文学创作。马春阳就这样拿起了笔杆子,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无论是碰到何种困难和困惑,都没有放弃,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在马春阳这位出身于贫苦农家的作家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与那个时代的许多从基层脱颖而出的工农作家一样,当作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热爱与追求,而是因为党的号召,时代的需要。因此,虔诚地为党唱赞歌,就成了他们文学创作的主旋律和终身不变的主题。这种虔诚几乎不带个人的功利成分,真的完全出自内心。正因如此,我认为,包括马春阳在内的那一批工农作家创作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所包涵的史料价值要高于文学价值。时至今日,再读这些作品,我们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有了反思历史的依据和可能。即如在马春阳所写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方针,特别是我国农村解放后所经历的漫长曲折的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作者笔下的当年苏北里下河地区农村解放后数十年,尤其是某些历史阶段在错误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的现实生活,既可看到解放初期农民翻身成了土地主人后的喜悦,又看到走互助合作道路渴望早日富裕起来的强烈愿望,也看到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以及学大寨运动的民无宁日……这些作品有点像已经发黄的黑白老照片,真实地记录着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身影,又有点像得到妥善保存的胶木老唱片,打开后依然可以辨听出有点嘶哑,却不乏真诚的歌声。

试读《三九姑娘》。两个哥哥舍不得妹妹,特意约好一道在兴化城聚合,准备合资为小妹买一件新衣裳。可是,妹妹到了百货公司后,却一眼看中一架紫金山牌闹钟,立即放弃买新衣裳,缠着哥哥改买闹钟。原来这个一心为集体的好姑娘,每天早起喊人上工,全靠看天上的“乌儿星”,有了闹钟,从此就可以准确掌握时间了。哪个年轻姑娘不爱美?可是,三九姑娘连穿一件新衣也要哥哥资助。而在新衣即将买下时,她却又宁可不穿新衣服,也要买一架用于集体的闹钟。比之三九姑娘,《最后的时刻》中的生产队长顾仁山的经历与命运,更让我们的心绪难以平静。这位一心想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生产队长,正当壮年,不幸的是,他经上海大医院确诊身患不治之症,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生死面前,顾仁山考虑再三,下定决心:“与其躺在床上死,不如倒在场上亡”,他毅然决定放弃治疗返回家乡,让自己的生命为家乡作最后的燃烧。此前,公社领导特批他400元治病,回乡后,他将余下的342元立即交还生产队会计入账,舍不得多花集体的一分钱。这些让今天年轻人不可理解,还可能当作荒诞故事的事实,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普通农民身上。当年马春阳饱含敬意写下的这些人物那些事,其最初的创作意图是在歌颂,但他却于不经意间绘制了一幅幅当年农村的真实画面留给后人品味。这些作品让我们首先清晰地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党的始终不渝的虔诚。另一方面,从作者的真实描绘中也不难领悟到,农村的繁荣发展需要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引。否则,所造成的将只能是苦难与折腾。

工农作家因其在特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生活中长大,他们不可能自幼饱读诗书,因此,就当一名作家来说,其文学基础和能量的准备有点不够充分。但是,一旦在党的关怀与培养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们就会自觉地以百倍的努力和勤奋拼命追赶,以实际行动印证勤能补拙这条生活真理。他们与生俱来就有的长处和优势,即对现实生活的超乎常人的熟悉与理解,便会得到充分的运用与发挥,并且大大地弥补了原先文学功底有所欠缺的不足。渐渐地随着他们对文学创作理解的加深,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就慢慢地从最初的本色写作中,逐渐升华为提炼生活,更深刻地表现生活。这时,他们除了继续用文学对党作虔诚的歌颂,更在自己的创作中,同样以虔诚的态度赞美他们熟悉得如兄弟姐妹般的人民群众。读马春阳那些书写苏北里下河地区父老乡亲的现实生活的作品,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总是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农村兄弟姐妹们的一举一动,他欣赏乡亲们蕴藏于憨厚朴实外表内的美好的心灵。他善于用看起来很“土”,其实是不施粉黛的纯真自然的文字进行叙述。读他的作品,如在河边垂柳下听老农边叭哒叭哒地吸着自制的旱烟,边兴致勃勃地向来访者说着家长里短。其提炼自农民日常口语中的富于幽默感、充满智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俯拾皆是,信手拈来。像农妇韦赛英夸她那个身为县委书记,却严于律己的丈夫,自述乍从农村来到城市,一下子不适应,必须勤俭过日子:

……住在城里……时间一长,便有了问题。一是闲得难过,二是经济发生了恐慌。过去嘛,我在乡下,忙忙自留地,有菜吃;养养老母鸡,生蛋买盐。如今呢,开门七件事,连吃水用水都得花钱。钱从哪儿来?天上不掉,地上不冒,全靠他的低工资,每月五六十块,顾头不着,顾尾不着,更何况他是个硬汉,不吃碗外饭,不用袋外钱,收入不多,我只得针尖上削铁,一钱剖作两钱用(《韦赛英夸夫》)……

马春阳还长于从生活中精选一些能准确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情节与细节,如三九姑娘缠着哥哥买闹钟;如生产队长顾仁山主动退还看病款,正是这些来自生活的让人心动的情节与细节,让马春阳笔下的众多人物长留在读者的脑海中久久难忘。由此,我想起《楚辞·卜居》中的一段话:“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不妨说,许多工农作家的作品因其对现实生活的了如指掌和准确把握,大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水准,增强了文学再现生活的美感与魅力,也给更多非工农出身的作家以深刻启示:要想写出好作品,除了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尽可能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样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扎根生活的土壤,并不断从人民群众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这样,方能保持长久的旺盛的创作生命力。

在江苏文学界,马春阳是名副其实的老作家。从他1961年调省搞专业创作算起,迄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其中虽经两下三上省城,断断续续仅当八年专业创作员,但自调离省作家协会后,去任他职的时间里,照旧笔耕不辍,所以他已经出版了十多种作品集。加上他主编的报纸、杂志、书籍,堆在一起也称得上著作等身了。五十年文坛变幻,五十年风雨沧桑,即便在“文革”动乱期间,马春阳也从未放下手中的笔。这位至今仍憨厚朴实得像庄稼汉的老人,有一副令人羡慕的好身骨,年近九十了,除了耳朵有点背,思维仍然敏捷,声若洪钟,健步如飞。我与他多次交谈中,清楚地感觉到他决无青史留名的野心,他也从不奢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经典永留人间,当然更不是为了稿费,但他就是热爱文学创作。他至今没有学会电脑写作,最多把钢笔换成时下流行的形形色色的名目繁多的圆珠笔,所写的字也因年老有些变形,但他就是不停地写,顽强地写,而且是快乐地写。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努力用手中的笔为他所处的时代留影,为他所赞赏的先进人物造像,他是真心实意地为党唱赞歌。作为一名老作家、老党员,他目睹当今不良的党风、社会风气忧心如焚,还责无旁贷地以笔作武器去进行谴责与抗争。

清迈:神佛小城,恬静中的虔诚 篇10

泰北玫瑰

清迈,位于泰国北部,这里繁花似锦,绚烂多姿,被人称为“泰北玫瑰”。Chiang Mai,泰语中,是“新都城”的意思。而这座古老的“新都城”,其实也已经有了700多年的历史。据说14、15世纪,清迈是泰国、缅甸边界显赫一时的兰纳王朝的故都。而在那是,清迈还只是地图的一角,一座方方正正的小城,从东面走到西面,从南边走到北边,悠闲的漫步也只需花半个小时左右。1556年,缅甸人攻陷清迈,之后经历了长达200年的缅甸人统治时期,因此缅甸的文化、宗教、建筑、语言和烹饪都对清迈有很大的影响。直到1775年,在拍亚纳达信(Phaya Taksin)带领下,泰国人重新夺回清迈,随后达信任命南邦公国的首领,Chao Kavila为北泰国的总督,在Kavila任内,清迈成了重要的地区贸易中心,成为了现在泰国的第二大城市。

现如今的清迈,面积已不再是当年那方方正正的小城,早已经容纳不下当地的居民和外来的游客,城区不断向外扩,当年的古城已经演变成新城的中心,只有那几处残桓断壁、坚固的城门以及微波粼粼的护城河还在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

对于清迈的初步印象,老实说,其实很一般。我想象中的清迈,应该更是古色古香,被原始森林包围着的,视线间,可以看见高耸屹立的庙宇。导致初见清迈,顿时有点遗憾。但是,当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时候,会慢慢发现这座小城的底蕴和魅力。它是一朵需要人耐心雕琢的玫瑰,散发着迷人典雅的气质。为了更好的感受清迈的一花一木,感受当地人们生活的气息,我打算用双脚在小城里游荡,流连漫步在清迈的大街小巷之间,拜访一座挨着一座的寺庙庭院,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穿梭在古城街道间的小巧简陋的嘟嘟车和红色双皮条。在小街上肆意打量着清迈,累了就找个小店坐一下,喝一杯咖啡或果汁,聊聊天,不用步履匆匆,不用着急赶路,悠闲慵懒才是这座小城的主旋律。与泰国许多地方一样,清迈的城区,同样充斥着泰王的个人崇拜风气,无论是政府部门的门口,还是一些街道马路,尽是王的头像。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的货币泰铢,也是以现泰王的头像为封面的……

沐浴佛光下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90%的人都信仰佛教。泰国历史上的国王全都崇尚佛教,而兰纳王朝的国王们更视佛祖为天神。在清迈的大街小巷里,最多的便是寺庙和佛堂。每走几分钟,就能遇见一个寺庙。佛像慈祥,佛堂金碧辉煌,只要你有一颗虔诚向善之心,双手合十,便众生平等。你就能感受,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街头巷尾,都有佛的气息,每个角落仿佛都是洁净和善,即便独自一人行走在街上,你也不会感到孤独,惧怕。

漫步在古城里,只要抬头一看,就能看到高耸的佛塔金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蓬荜生辉却透着沧桑古朴的气质。相传19世纪晚期,移居到清迈的柚木商人建起了许多禅式和缅甸式的寺院,这些众多的寺院完全的被保留下来。

虽然面积只有曼谷的七分之一,却坐拥300多座庙宇,其中121座在市区境内,几乎和曼谷寺庙一样多。所以久而久之,清迈有了另一个别称,“庙宇之城”。自第一位国王建造了最早的ChiangMan寺之后,历代国王都要大兴土木建设寺庙以显示自己的虔诚。由此清迈才有了诸如WatPhraSingh、WatPhanTao、WatPhrathatDoiSuthep等等众多的庙宇殿堂。那些寺庙密集地散布在街巷角落,在你一转身、一回首、一投足之间闯进你的眼帘,或高或矮的屋檐、或浓或重的色彩、或雕梁或画柱,总能在第一时间勾住你的神思,让你在亦步亦趋间探个究竟。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是世故还是单纯,只要你一心向善,虔诚面佛,在此景下,内心便自会感到舒适、安宁和平和。如若你恰是信仰佛祖的人,可以献上一束青荷,一支金烛,许下自己的心愿或对家人的祝福,听禅师的谆谆教诲。哪怕不行佛礼,不愿跪拜,也可以脱下鞋子,停下脚步,在佛堂的金檐下,随意的坐着,观摩祈福的人们,感受他们的虔诚,体会那份平静和放松。

寺庙门外便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红尘和净土,只是一墙之隔,就如同泰国男子出家和还俗,出世和入世,也只在一个转念之间。在泰国,每一个男子在自己的一生中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年龄和时间不限,出家最短的时间也要三天,而经过三个月入寺修行的男子,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

玩艺术的小城

在清迈这座小城里,有很多玩艺术的人。或许正是清迈的那份恬美温婉,悠闲安静的气质吸引了一大批的艺术家,他们乐意在这里消磨时光。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各种类型的画店,地摊上也有铺着各式他们的画作,尤其是在帕辛寺前面的那条大街上。无意间闯进一家卖木雕的的小店,被里面各种手工雕琢精致的小象所吸引,驻足品味,一时完全忘了时间,但是并没有像国内一样,会有人跑过来向你介绍,这这里,你完全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打扰。

nlc202309051210

之后再去了几家小店,就算是在地摊前停下脚步,店主人就那样悠闲地坐在那里,或全神贯注地在创作新的作品,也许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将这些画卖掉,但那种不急不忙,总让人觉得有很大玩的成分。

到了周末夜市,你就能看到长长一排的艺术摊儿,除了卖画的,还有现场做泥塑的,买木雕的,以及一些手工制品。可别小看这里,这里绝对卧虎藏龙,隐藏了不少高手,他们没有了艺术家们的清高,并不嫌弃和民间艺人一起练摊。夜市中间,你还能看到盛装的舞者,或者穿着学生制服的歌手,他们自己带着乐器和扩音设备现场开唱,非常好听。

告别清迈,突然想到曾看到一首诗,觉得描绘得甚是恰当。它不大不小,炎热中有清凉;微笑中有慈悲,美丽中有自在;不繁嚣,不冷清,不急迫,不浮躁,我爱这恬静中的闲情。突然能理解邓丽君,为什么会如此情迷这么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城。在前往pai的路上,闭上双眼,回味在清迈那处处透露出的美,流恋那份清恬。

清迈著名的寺庙

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

位于清迈古城的中央,寺里有一座恢宏巨大的四方形兰纳式神圣佛塔,又名大佛塔寺庙,始建于1411年,高近80米。据说16世纪清迈曾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佛塔的尖顶一夜之间塌毁。也有人说是1775年,达信(Taksin)从缅甸人手中重新夺回清迈城时,佛塔倒在了炮火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政府曾出资重建佛塔,但尖顶却没法完成,因为没人确切知道原先佛塔的上部结构是什么模样,所以现在所见的是平顶的佛塔。佛塔的四面雕有精致的护塔灵蛇,蛇身则随着阶梯而上,但这些也是后来修复重建的。塔身上有6座大象雕塑,原来的大象雕塑大多已毁坏,现在其中五座是重新雕刻的水泥制品,右边的一座缺了耳朵和象鼻的是保留下来的原作。位于入口处的橡胶树,据说,此树的命运与清迈的命运息息相关,树倒则清迈也将陷入灾难。

帕辛寺(Wat Phra Singh)

帕辛寺是清迈城内最大的一座寺庙,也是清迈历史最悠久、香火最旺的寺院,由明莱王朝的帕邀王(Pa Yo)1345年兴建,用于供奉其父亲狮佛帕辛(Phar Singh)的骨灰。放置狮佛帕辛(Phar Singh)佛像的神殿于1385年到1400年之间竣工,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神殿建筑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细腻精致、华丽辉煌,是最具代表性的兰纳王朝寺庙建筑,被认为是泰国北部传统艺术的最高水平。

双龙寺(Wat Phrathat DoiSuthep)

双龙寺位于素贴山的山顶,建于1383年,又称‘舍利子佛寺’。称为双龙寺是因为寺门外石阶两侧各雕有一条长达500米的巨龙,十分壮观。称为舍利子佛寺是因为寺内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金塔,据说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故被视为圣地。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这是清迈所有寺庙里最金碧辉煌的庙宇,贴了很多金箔,不仅庙宇建得漂亮,围着走一圈,有很多美丽的花架和大树交错点缀四周,美得很有层次。

虔诚朝拜,你却不是我的仓央 篇11

林小雅浪漫到什么程度呢?

男朋友胡元是这样形容的:约会要讲究场合,没档次的地方不去;周末安排个两人活动不能事先告知,说保密的约会才有惊喜;有时候胡元浪漫地表示几朵玫瑰,林小雅也非要他说出个浪漫的理由来,一朵玫瑰代表啥,十朵玫瑰又有什么说头,名目不可谓不繁琐;就连吃个饭也有很多讲究,林小雅喜欢优雅的西餐,胡元却喜欢东北乱炖!

最近更是闹得不可开交,原因还是出在林小雅身上,网上不知何时开始流行仓央的诗,当林小雅近乎痴迷地念着“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时,平生对文学没有喜好的胡元的头差点爆掉,实在受不了林小雅的矫情,忍无可忍地争执起来。

胡元骂林小雅假小资假浪漫,林小雅还击胡元小市民世俗又市侩,胡元说林小雅你再这样下去咱俩没得过,你去找你的仓央!林小雅毫无畏惧地仰了仰头,找就找,你以为全世界就你一个男人吗!

吵完之后,林小雅心下不平,竭尽所能地想将他培养成浪漫种子,可胡元不是这个品种,种不出浪漫来,张嘴便是吵,如今吵也吵到了极致,骂也骂得累了,她决定冷静一下。

没哪个女人会为一个逝去的人丢掉爱情。这一点,林小雅明白。

还是决定原谅胡元,可是,让她想不到的是,旧伤可愈,新伤难免,带胡元去参加一个姐妹的生日宴会,对方男友送上玫瑰的同时,送了一首热辣辣的情诗,明明是仓央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却硬被胡元笑话成了“出家人”!那场面,丢人极了,林小雅也终于忍不住了,指名道姓地告诉胡元,胡元,你何时背得了仓央的诗,再何时来见我!

胡元本就一个粗人,一年连小说都读不了几个字,赶鸭子上架地逼他颂诗,自然不成,尽管后来想方设法地用一顿浪漫的烛光餐解决了“危难”,可林小雅至此对胡元彻底失去了兴趣。

恋人之间没了兴趣,怕这爱情走不了多远。

仓央说“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多浪漫的诗句啊,林小雅的心动了,抛下胡元,拿上家当,直奔西藏。

和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还是缘

西藏。布达拉宫。万里苍茫。

林小雅站在宫堡前有了一种膜拜的心情,心里默念起仓央,闭目在经殿香雾中,仿佛真的听到了仓央颂经的真言,字字声声,忽远忽近,心中一惊,怕自己入了魔,强睁开眼,却瞥见一个男子站在自己面前,眼光迷离,肤色黝黑,嘴里还念念有词,你,你……

顺着男子的目光看下去,林小雅这才注意到,自己踩着了对方的长袍。

长袍,狐帽,一身褐色肌肤,大大的眼睛迷离成了一汪水,林小雅浪漫地想起一句诗名:别看我水一样的眼睛,你会迷失的。

是的,迷失。就如同第一次听到仓央的诗,林小雅第一次见到藏族小伙,且如此帅,帅得令她不能呼吸。

对不起,对不起。林小雅连连抱歉,却终是忘了抬脚,直到对方以鳖脚的普通话再次恳求说,你的脚……

收脚,抬头,微笑,一系列动作下来,干净利落。直到对方转身走出老远,林小雅依然没回过神儿来,看一眼正上方的佛祖,心中忐忑,是传说中的仓央转世了吗?

那一夜,林小雅住进离布达拉宫不远的假日酒店,坐在灯火如昼的咖啡厅里,浪漫地回忆着白天那一幕,男子的眼神迷离得令她迷失,竟然失眠。听着不远处传来的传颂声,林小雅感觉自己成了仓央,这一夜不为参悟,只为寻找一个人的气息。

暮色四合,四周安静极了。林小雅黯然起身,上楼,拐角处,却与一个人撞了满怀,她惊讶地发现,对方竟然是白天相遇的男子,對方亦是一脸吃惊,吐出的仍然是,你,你……

这时候的林小雅完全没了白天的慌乱,痴痴地笑了,说,我叫林小雅,你呢?

男子抿下嘴唇,汉语依然鳖脚,我叫呢玛,在这里……

对方腼腆得如一小男生,林小雅笑着打住他的话,说,你好。

她想他一定是这里的服务生吧,这样年轻,思想百般的人儿就在身边,人在对面却不知,这是何等的浪漫呀,仓央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这次第,怎是一个美景了得!

林小雅伸了手出去,握住尚在迟疑的对方,很用力。

仓央说,和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还是缘。

她不问,也不许呢玛问,浪漫就够。

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

林小雅付给呢玛一笔钱,她说,我需要一个当地导游,你正合适,请个假,带我玩吧。

其实,带着呢玛去哪里不重要,风景也成了虚设,她只想和呢玛在一起。

呢玛似乎对她也有好感,大大的眼睛虽然一直迷离着,却始终很殷勤,走路为她挡风沙,坐下为她倒奶茶,就连开门提包这样的小事也一并做了。

林小雅仿佛置身于虚幻。

一身藏装的呢玛,满脸忧郁气质,那么年轻,却事事做得无比妥帖,最让她感觉浪漫的是,大碗的酥油茶上来之后,呢玛总是细心地将热气吹去,再送到自己面前,体贴如情人。

情人。这个词蹿出脑海的时候,林小雅的心跳得厉害,到西藏已经第二天,忘记了胡元,忘记了仓央,眼里溢满的皆是呢玛。

呢玛,哦,呢玛,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林小雅近乎呓语。

呢玛贴上身来,轻语着回,太阳,太阳。

四目相对,林小雅将呢玛映进眼睛里,心里,激动得不可自抑,仓央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她不想失去拥有这份浪漫的资格。

呢玛,哦,太阳。林小雅拂一把额头乱发,藏地阳光太毒辣,有些晕,眼疾手快的呢玛顺势扶住她,低沉地问,不舒服?要不要看医生?

林小雅在心里笑,这个傻傻的男子,明知良医就在眼前,手一偏,点他的额头,我累了,回去吧。

进到房间,林小雅只觉得心咚咚跳,26载人生,自己只有过胡元一个男朋友,虽说此次来带着决绝,可真要和呢玛发生点什么,依然有些矛盾。闻着呢玛身上的酥油味儿,林小雅心乱得不成样子,不停地问自己,是太爱仓央?还是太爱西藏这片土地?是喜欢上了呢玛本人,还是喜欢上了和仓央相像的一种感觉?心跳得厉害。

呢玛的手何时抚上她的肩,林小雅毫无察觉,只觉得春风抚面一般,庸懒得舒服,刺激异常,明知道走到这一步是自己“蓄谋”已久的,可真要走下去,心里有些忐忑。呢玛的手是阳光赐予的褐色,身上沾染着高原的诱惑,即使在氧气正常的房间里,林小雅还是失了氧,抗拒着,又等待着。

呢玛的呼吸也越来越沉重,眼神迷离得厉害,越靠近越看不清他的内心。是的,看不到内心。林小雅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毫不犹豫地问,你喜欢我吗?

呢玛没回应,手停下来,呼吸恢复正常,诺诺地坐回去,林小雅的心一点点下沉,记得跟胡元在一起时,自己没开口,对方便满嘴地说爱你爱你。如今,就算是一夜情,她想要的也必是两情相悦,就算他不是仓央,至少也应该很浪漫地说一声爱你,哪怕是哄自己呢。

空气沉闷下来,两人僵持着坐在原地,再未动。直到胡元的电话从小城打来,尽管突兀,可林小雅还是像抓着了救命稻草,迅速接起来,那头的胡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林小雅在他的关切询问里,一点点,流下泪来,再转回头来时,呢玛已经离开。

没有什么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林小雅决定提前离开,去前台结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还好,入住时多交了三天的定金,只是,那点钱连张回程机票都买不到。

钱包是何时丢的?明明呢玛一直紧握着的。林小雅边哭边给胡元打电话,说包丢了,让他迅速打款过来,这一切被前台小姐看在眼里,对方用熟练的汉语问她,林小姐,我看到你的包被你男朋友带走了,昨天他下楼来正好撞上我,说要去买东西……

他不是这里的服务生么?住哪里?林小雅记起什么,仿佛抓住了线索。

前台小姐笑了,他倒经常到这里来,不过看样子是陪客人……一般不常留。

说到客人时,小姐面笑皮不笑,表情暧昧,这让林小雅的脸也跟着发热,这才明白,呢玛根本不是宾馆的服务生,相遇是偶然,骗自己是必然。

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虔诚朝拜,却换回一个地地道道的骗子,不是及时打住,失去的又何止是钱包!林小雅想骂人!什么狗屁浪漫,害人精!什么仓央什么情诗,全是神话,现实如此血淋淋。

还好,胡元依然在。他还是不懂得浪漫,打来钱时免不了责备林小雅几句,可这一次,林小雅没还击,不论胡元骂什么,自己都认了,这世间什么样的浪漫都比不过现实真实,没有什么浪漫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而这颗心,在胡元那里,危难时,他还在,这就够了。

离开时,西藏的天是阴的,没有一丝阳光,林小雅不争气地再次想起呢玛,心隐隐难受,记起仓央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这才释然。

登机前胡元发信息问,去哪家西餐厅吃饭?林小雅想也没想便回复,东北三鲜。

上一篇:突发性治安事件预案下一篇:超市销售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