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科建设

2024-08-01

强化学科建设(共8篇)

强化学科建设 篇1

强化学科建设 倡导先进文化 努力推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届职代会第九次会议暨二〇〇九年医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孟雄

(二〇〇九年一月九日)

(讨论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年度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二〇〇八年工作回顾

二○○八年,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按照第六届第七次职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建院,使医院发展出现新一轮腾飞,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高,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绩

1、齐心协力,高歌猛进创佳绩

元至12月完成门急诊67.8万人次,同比增长4.87%;出院人次4.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82%;病床平均利用率91.1%;手术台次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完成业务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9.2%,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同时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节支300万元目标。增加职工收入1526万元,增长幅度达22.38%。

医院荣获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称号,荣获荆州市“工资福利先进单位称号”;肿瘤科荣获湖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儿科荣获荆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张继恩同志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李勤同志荣获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湖北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杨继元同志荣获荆州市“5·1”劳动奖章,徐莉同志荣获荆州市“巾帼英雄标兵”称号。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从工作量到业务收入,从绝对值到增长幅度,各项指标均刷新了历史记录,精神文明获得可喜丰收,在医院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绩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这是医院规模扩增、专科发展、科学管理与环境改善的结晶,是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硕果,它必将进一步坚定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励精图治,发展学科建品牌

(1)确立目标,重奖功臣,确保学科建设见实效

医院认定长期坚定不移地发展专科建设是强院兴院的必由之路,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学科建设2008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学科发展目标,推进学科向科教研转型,提出多学科协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营造出浓厚的科技兴院氛围。

修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专科建设年度考核细则”,组织院级重点专科评审,遴选了15个院级重点专科加以建设。对全院专科建设进行年初评估、年底结账,出资50万元,重奖科研、教学、业绩全面达标的优秀科室和学科带头人,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进步。

(2)发挥优势,大力投入,铸就专科专病新靓点

充分发挥传统强势科室的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耳鼻咽喉科、眼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业绩大幅增长。大力扶持心胸外科,购置人工心肺机,选派人员培训进修,成功实施荆州市首次“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更新购置1.5磁共振成像设备、血液透析机、彩超等设备近2千万元,为临床业务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设疼痛专科病区,成立肛肠外科、小儿与血管外科,发展特色专科,满足就医需求;成立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实施多学科协作,广泛开展无痛内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开设住院部超声室,超声介入治疗发展迅速。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一批新的品牌专科与特色专科。

(3)院校合作,协力共建,拓展教学科研新平台

抓好教学医院内涵建设,按照教学骨干外出轮训方案完成教学骨干教学进修工作,增强带教人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查房质量,高质量完成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积极推进医院科研工作,全年获得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1项、血吸虫专项基金项目1项、充分利用院校资源,通过长江大学获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2项,获得荆州市第五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项目经费均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按照《新业务新技术管理办法》,对2008年度立项的62项新业务新技术进行立项审查、中期评估、结题评价,确保其安全高效开展。经验收,28项完成并达到项目设计目标,填补医院技术空白,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同心同德,持续改进创优质

(1)巩固三级优秀医院成果,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为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坚持质量督查不放松、每月通报讲问题,不断检查、评价、反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针对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终末质量控制,优化病历质控管理体系。在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期督导检查中,我院建立的医疗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在全省护理质量专项检查中,我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工作水平及服务体系建设均得到评审专家一致肯定。

以奥运为契机,开展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为主题的“迎奥运,保平安”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全面培训、严格考核、结果公示等形式,在全院树立了“比质量,重安全”的良好风气,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树立医院质量安全品牌。

(2)开展合理用药专项整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针对临床科室抗菌药品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医院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全面核查药品分级使用的规范性,抽查大额医疗费用患者用药合理性,每月公示,奖惩兑现。

通过下功夫动真格,规范了抗菌药品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降低了患者不合理药品支出,全年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7%,减轻了病人负担,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3)着力改善就医诊疗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品质

调整门诊科室布局,在现有条件下完成门诊专业分区,畅通患者就诊流程;全面实现一医一患一诊室的目标,患者隐私权得到保障;增设候诊区域,减少患者拥堵;分流住院超声检查患者,增设划价收费窗口,实行门诊财务、药剂弹性排班,缓解了病人排长队现象。

发挥支助中心功能,全方位服务住院患者,让患者和家属时刻感受医院的人文关怀;深化护理星级评价,举行优质服务主题竞赛,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竞赛,提高护理服务美誉度;加大医患沟通力度,规范沟通形式和内容,评价沟通效果,充分尊重患者权益;坚持周末健康大讲堂,宣教健康知识,坚持义诊下乡村,送医送药到田间,坚持移动课堂入乡镇,传播医疗新理念,此举得到患者欢迎和社会好评。

4、创新机制,推进管理促发展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筑员工进步平台

科学规划,制定未来五年医院人才发展战略,构建学科合理梯队;筑巢引凤,招聘博士2人,硕士23人;积极培育院内拔尖人才,选送3人定向委培攻读博士,12人参加在职博士学习;提高高学历人才待遇,考核发放博士津贴。讨论通过《关于员工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暂行规定》,维护医院与员工双方合法权益,辞退6名两次执业考试不合格的医护人员;落实《劳动合同法》,按法规解聘临时用工近300人。

制定医技、护理、行管后勤一线人员的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要求,通过综合评价工作质量、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核心部门、骨干员工给予嘉奖,让优秀的员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快乐工作,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初步构架出岗位建功管理新机制。

(2)调整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全面提升综合效益

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考评机制,积极调控经管政策导向,加大医疗服务质量和专科建设指标的权重系数,引导科室抓好内涵建设与质量控制,增强综合实力。

完善一系列物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药品耗材比例,强化高值耗材管理,全程监控,材料成本增长低于收入增长三个百分点,改善经济收入结构;建立大中型设备使用档案及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客观分析评价投入产出比,公示评价结果;扩大院内招标采购管理的覆盖面,节约200余万元;门诊各科室实行成本核算,消灭管理死角;落实能源管理办法,在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水电费、行政开支与去年持平。

严格执行物价标准,优化收费结构;调整挂号费、诊查费及特需病房收费标准,全年创收近百万元。强化审计部门职能,对物资采购、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等审减金额110余万元;审计科室二级分配,发挥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利益。

(3)理顺后勤物业管理机制,创建保障服务品牌

成立后勤“110”,制定工作流程,畅通支持保障绿色通道,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后勤服务的三项制度,每周工作通报、每月后勤物业协调、每季临床医技沟通,全方位提升保障能力,创建后勤服务新品牌。

进一步推进物业社会化管理,对社会化项目制定标准,严格考核,扣减兑现,确保服务专业性和及时性;医院食堂引进公司化管理,宿舍区实施电网改造,增设门禁系统,院内车辆停放更加规范,使医院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新了后勤服务方法,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5、挖掘历史,秉承传统倡新风

(1)启动“五个一”工程,提炼人文精神

以迎接院庆六十周年为契机,策划“五个一”文化建设工程,即编纂一部《一医院志》、拍摄一部《纪实影片》、编印一本《文化手册》、编印一本《纪念画册》、筹建一个“院史展馆”,提炼传统人文精神,彰显先进医院文化,增强爱院意识,弘扬一医精神,促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

(2)开展评优表模活动,营造人文氛围

开展“科技创新先进科室”、“十佳管理干部”、“十佳医生、十佳护士”竞赛评选,评选医院先进模范人物,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供境内外学习考察机会,让优秀人才充分享受医院发展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学习模范、赶超先进、自我进取的文化氛围。

(3)丰富群体文化生活,传递人文气息

为庆祝国际护士节,医院在健康休闲广场举办《天使之夜》露天晚会,将颁奖活动与贯彻学习《护士条例》以及“祈福奥运、喜迎圣火”的活动相结合。同时还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创优质服务展天使风采”普通话演讲赛、“第四届夕阳红”强生之夜重阳节晚会、“庆八

一、迎奥运”消夏纳凉电影晚会等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个隆重热烈的节日氛围,充分展示了一医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6、坚持宗旨,文明建设塑形象(1)真抓实干,力创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创建工作是医院确定的2008年六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党建精神文明工作的主要载体,全院上下全力以赴,将创建工作与年度工作目标、科室综合目标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加强班子建设,完善院务公开,建立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品牌,美化医院环境,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通过开展建设“三型”医院主题活动,强化“纪律、作风、效率”,反对自由主义,提高执行力,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强化教育,促进行业作风建设

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行业作风教育常抓不懈,廉政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真抓实干,制定《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免去三名违纪中层干部的职务;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宣讲“两高”司法解释;建立医德医风建设网络体系,完善《医德医风考核评价标准》,解决服务投诉20余次,收集服务改进意见24项,逐步落实,患者满意度达97%。

(3)落实责任,突出医院公益性

今年全国卫生应急任务繁多,从冰冻灾害到四川地震,从手足口病到毒奶粉事件,从防范美坠星到迎接奥运圣火,医院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手足口病流行以及婴幼儿结石群发期间,无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生;汶川大地震后我院6名急救司机及2名医务人员先后参加荆州市赴川紧急救援,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受到了卫生部和卫生厅的表彰;广大医务人员纷纷爱心捐助,向灾区捐献20余万元,交纳特殊党费24100元,体现出一医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总结成绩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现实中面临的困难:

1、部分工作未能完成,一是门诊量和业务量指标没有达到年初目标;二是未能完成省级重点专科创建任务;三是虽经多方努力,由于国家政策原因,修建职工宿舍的方案未能通过;四是因为指标原因,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没有评审。

2、医院专科建设虽有进步,但整体实力不突出,尚存在差距;部分学科带头人主动性不够,科研意识不强,学科发展动力不足;

3、国家卫生体制改革及地方医保政策中对医院不利因素,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4、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虽然明显提高,但主动性、创新性工作不够,管理水平和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团结奋斗、奉献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实现医院全面、高速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伟业绩。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向全院干部职工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地感谢!向一贯关心和支持医院发展建设的上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二、二〇〇九年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二〇〇九年工作总体思路是:积极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持续创新医院管理,促进医院科学健康发展,巩固我院在省内同级医院中的领先地位。

总体目标:

完成门急诊诊疗7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医院收入突破3.6亿元。

重点工作:

1、全面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高质量通过省厅检查;全面推进单病种质控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完善学科发展机制,重点投入5~6个专科,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3、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大庆活动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4、动工修建肿瘤大楼,打造肿瘤医院品牌;

5、实施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效率;

6、创建无痛医院;

7、成立美容医院;

8、职工分配水平与医院效益同步增长。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狠抓学科发展,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竞争力

按照“强化意识,完善机制,搭建平台,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工作思想,举全院之力强力推进专科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医院工作的核心之一,全院上下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各学科带头人必须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带领团队开拓创新,不断提高。

1、全力以赴,推出学科持续发展新举措

按照分层分类协调发展原则,在巩固2008年专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包括省级重点专科在内的5~6个代表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专业,确定学科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将其建设成为省内同级医院中学术地位、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服务质量最有影响的品牌学科。

对于其他专业发展,我们将按照《医院专科发展规划》细化2009年度各专业建设计划,继续执行《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科主任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加大考核力度,跟踪学科建设进度,每季度通报业绩,在2008年只奖不罚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奖惩措施,促进专科建设全面发展。

2009年是湖北省第三轮重点专科评审年度,所有年度评审目录内专科必须提高认识、尽早着手、认真筹备,寻找短板,不断改进,确保在评审中脱颖而出。

2、携手共建,合力拓展医疗科教新领域

与长江大学合作共建临床中心实验室,构筑学科发展基础平台。在长江大学临床分子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投入设备、人员、资金,开展医学基础与临床科学研究项目,为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争在创新性科研项目上取得突破。

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教研室职能,增强临床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加强研究生带教工作,高质量完成我院第一批面向全国招收的7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为进一步申请博士点授权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加大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工作力度,落实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兑现奖惩措施,鼓励多学科合作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全面推动医院学科群建设。

3、打开视野,创新现代医疗技术新品牌

加大肿瘤专科建设力度,一是改善肿瘤患者住院环境,修建一万余平方米的肿瘤大楼,力争在年内动工,明年投入使用;二是加强肿瘤相关专业的技术联合,规范肿瘤诊断、治疗、康复流程,解决制约肿瘤疾病规范化、系统化诊疗的瓶颈问题,全面提高肿瘤患者诊疗质量;三是加大肿瘤诊断、治疗设备投入,争取今年完成肿瘤早期诊断设备的购置、调试和使用,为广大市民带来健康福音。

创建“无痛医院”,让病人在没有痛苦和恐惧的环境下就诊、检查和治疗,提供给病人全新的医疗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无痛内窥镜检查(胃镜、肠镜、宫腔镜、阴道镜、膀胱镜、纤支镜、ERCP)、围手术期无痛技术、慢性疼痛治疗等八个项目入手,因地制宜,落实规章制度、技术方案、操作流程,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大力打造“无痛医院”新品牌。

为更好地发展医学整形美容事业,创新运作机制,扩大专业规模,更新医疗设备,拓展技术范围,健全医疗美容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医学美容专科水平,满足社会人群个性化服务需求。

(二)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现代化医院的生命力

以进一步深化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努力做好急诊急救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抗菌素合理使用和青年医师岗位技能培训竞赛五方面工作,落实院感管理职责,完善医疗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1、继续深化管理年活动,完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卫生部及省卫生厅提出的2008年度管理年活动方案,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有关要求和年度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加强医院管理,通过自查自纠,不断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医院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力争在省厅组织的各项检查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三级优秀医院风采。

持续做好基础质量管理工作,以青年医师、护士岗位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抓好“三基”培训工作。制定并落实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以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加强基本功训练,力争在全国、全省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继续深入加强合理使用抗菌素管理,分级使用抗菌素,提高病原学检测率;加强院感管理,落实各级院感管理人员职责,规范院感控制方法,改善院感控制条件,杜绝院感事故发生。

2、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为突破口,规范医疗全流程,加强单病种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依照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15种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从患者入院开始进入标准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与护理服务内容,执行医疗文书要求,评价医疗效果,力求让患者满意。

完善并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做到“就诊入院、术前术后、病情变化、患者出院”这四个重点环节的有效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加强对医疗过程监控,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完善医疗风险评价机制,对高风险患者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完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强化门诊急诊管理,畅通诊疗救护绿色通道

强化总院门诊人员管理责任,实施分科包干、分片负责的管理办法,各科室主任要切实承担起门诊管理任务,将本专科门诊管理的好坏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与科主任考核挂钩。推进门诊信息化管理,完成门诊医师工作站建设,引进一卡通管理模式,条件合适的科室配置叫号系统,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升级优化,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解决看病难问题。分院门诊要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扩大病人就诊率,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革新医院急诊急救模式,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一体化管理,解决院前急救质量不高、ICU功能发挥不充分、急救通道不畅通的问题,有效地发挥我院在荆州市急诊急救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优化管理机制,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推动力

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步伐,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升级改造医院网络系统,以现代化信息管理为手段,创新行政办公、临床医疗和后勤保障管理,推进医院管理模式变革。

1、定编定岗,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围绕省市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要求,加快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实施定岗、定编,按照管理、技术、工勤进行分类,遵循各级人员职称比例要求,定职、定责,建立岗位考核体系,推行岗位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岗位、考核、薪酬系统管理体系。

按照医院五年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配合医院专科建设要求,院内培养与外院引进并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办法和标准,建立人才梯队,实行动态管理,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落实员工培训计划,建立不同类别、不同阶段人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素质与能力。

2、考核聘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聘后管理,干部任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强化干部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落实《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层干部问责制》、《干部聘后管理补充规定》等“三项制度”,加强对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到位、不作为和过失行为要进行问责和诫勉谈话,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淘汰,管理人员定期轮换岗位,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流动的机制,使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中层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学习与培训,发挥管理才能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医院将有计划地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培训,从管理基础到管理实践,全方位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素质与能力。

3、改良手段,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对我院已经使用八年的HIS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换代,更新部分硬件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全成本核算子系统和LIS系统、HIS系统全面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链接畅通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建立高水平的医院管理平台。

由于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变化,我们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新网络平台作用。要适应门诊流程的巨大变化,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门诊工作站建设任务,把门诊服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现代化医院的源动力

医疗体制改革试行方案预计在今年元月推出,09年医院经济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变数,我们要积极应对,把医院经营好,管理好。

1、完善医疗保险与市场营销运作机制 城镇居民医保的逐步推行,国家和地方对医疗投入的增加,为医院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医疗费用适度控制势在必行。必须加强与医保、合医管理部门协作,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争取有利政策;必须实施病种管理,提供合适的医疗技术手段,严格监管药品耗材的合理使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市场变化,转变营销观念,调整营销模式,加大品牌营销、技术营销的力度,加快“患者关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完善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程序、经营系统、激励制度,将工作业绩、管理成本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快解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履行社会服务功能。

2、完善资产管理与成本核算调控机制

进一步健全并落实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加大控制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使成本意识深入到医院工作的每一环节。一是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将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任期责任制;三是论证大型设备投入产出,购置设备必须承诺设备效益,对设备闲置的科室再次申购予以限制;四是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优化和完善招投标流程,加大对中标后执行情况的监控力度;五是严格控制药品、耗材、试剂比例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监控高值耗材领取、使用、费用回收情况;六是实施行政后勤成本核算,降低行政开支和水、电、气、能源支出。七是多部门协作,降低手术室运行成本。

3、完善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机制

强化综合目标考核,落实综合目标责任制,增加工作量考核权重,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加大对病人收治量的奖励,引入医疗风险系数、技术系数和资本投入概念,使分配趋向公平,创造条件实行医生系列和护士系列的分别考核,行管后勤科室打破大锅饭,建立定岗定薪的分配机制。

加大二级分配指导和监督力度,引导科室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在护理岗位进行绩效改革尝试,护理岗位绩效分配由护理部按照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进行二次分配。

(五)推进文化建设,增强现代化医院的凝聚力

以文化兴发展,以党建促发展,以廉政保发展,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医院可持续发展。

1、着力建设医院文化,弘扬优秀人文传统

2009年为“医院文化年”,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作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今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完成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成立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组建文化建设办公室;二是制定医院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今年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完成“五个一”工程,将医院宗旨、精神、理念等价值观进行挖掘、总结、提炼和升华,并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让每一员工认可,让广大市民感知。

今年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活动是办好医院“六十周年”庆典,将庆典活动办出一医人的风采。按照“隆重热烈、勤俭节约”的指导思想,落实庆典各项安排与要求。同时举办好以国际学术交流会为主轴的系列学术活动,并将国际学术交流会办成一项学术地位高、生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术年会,成为体现医院学术地位和对外交流实力的盛会。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医疗行业作风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核心,为医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坚持党委委员(院领导)深入科室制度、院长热线、职工留言版等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规范组织生活着手,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把广大干部职工凝聚到医院党委的周围,确保医院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以“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营造廉洁文化环境、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为工作目标,把反商业贿赂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化为工作重点,推进行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大行风廉政建设责任区的督导与考核力度,与科室绩效考核、中层干部考核、各级各类人员考核挂钩,将监督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对科室二级分配和高值材料使用的监控,做好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价,严肃查处损害患者利益与医院形象的违纪违规行为,强化行业作风;三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民主决策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

3、深化优质服务模式,倡导人文和谐新风

进一步打造“一二三四五”服务品牌,把医疗服务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服务设施到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进就诊环境,完善儿童乐园、肿瘤患者康复活动室等患者休闲场所建设;二是流程管理到位,通过门诊信息化改造,以服务患者为中心,设计就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三是医患沟通到位,加强医患、护患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战胜病魔;四是服务病人到位,以病人服务中心为平台,做到服务病人及时、专业、热情、耐心,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继续开展“评先表模”活动,推行精英文化,弘扬正气,表彰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的英模、在科研教学上硕果累累的典型、在后勤保障上无私奉献的先进、在医院管理上勇于创新的精英;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老干、民主党派作用,深化节日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新年迎春、五月采风、八月战歌、中秋咏月、冬雪掠影等文化精品活动;打造人文关怀品牌,做好走访慰问、扶贫帮困等“五必访”工作,开展百岁华诞庆寿、整生集体祝寿等爱心工作,切实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全面完成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今年是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大庆,六十年来,我们几代一医人栉风沐雨,和衷共济,顽强拼搏,一路高歌,在荆楚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更为之奋发。2009年我们将开启医院发展历程的新纪元,背负先驱者的期望,从这里再次出发,昂首阔步,跨越一座又一座事业的巅峰,继续书写一医新的辉煌。

让我们紧紧团结在院党委周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面完成2009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强化学科建设 篇2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医院,建设

科技创新引领人类不断前行,科技创新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技术革新方式,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科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发展也是世界各国不断努力的主要方向,因此促使自然科学基金的应运而生。自然科学基金是为鼓励自然科学创新与发展而设立的基金项目,对科学发展与科学进步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目前已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爱尔兰科学基金、捷克科学基金、欧洲科学基金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自然科学基金。

1基金获资助情况

1.1基本情况

目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分为九七三与八六三项目,八六三是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计划,适用范围较广,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审批环节及经费的申请流程较为简便,经费金额大多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之间。九七三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四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成称为九七三计划,九七三的科研项目申请难度较高,需经过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同时对科研人员的年龄及技术水平具有较高限制,同时项目经费最低几千万起底,最高可至上亿,因此九七三是国家扶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最具权威性的发展项目。

1.2特点

在两次的增长过程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管理初步实现了:从局部学术带头人的突出作用过渡到整体科研氛围的营建;从单个项目的培植过渡到以集群优势培育。在2004--200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几位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凭借自身的科研实力突围而出,他们之中有的是在国内长期从事肿瘤或干细胞研究中成长起来的,有的是从海外归来的高级人才,他们早期无论是对牛命科学前沿的把握或者是将海外已有基础的项目嫁接,都迅速带来了多个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并得到基金委的认同,但是项目集中分布在千细胞、肿瘤、RNA干扰、皮肤和骨科等领域。2007年后,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进~步深化,打破了原本项目多集中在少数学术带头人的局面,在医院有效的科研管理措施下,许多工作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其所在领域的优势,积极申报项目,并获得了可喜成绩,不仅原有的几个方向得到加强,并且在心血管、急诊、神经、妇产/生殖、麻醉、影像学、风湿、消化、康复和整形等均取得较大,为医院带来新的一轮科研立项的快速增长。而多位学术带头人在同家级大项目中也捷报频频,“国家自然重点”、“中日韩A3前瞻研究计划项目”、“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牵头国家“973”,“863”重大专项项目和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也有突出成绩。

2主要举措

2.1医疗科研项目是具有团队意识的专项小组项目,需通过多人协同完成,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支撑一个科研项目,因此在进行科研前,需对人员进行明确的划分,将工作主体科研项目主要目标相结合,明确分工,制定相关规定,使得科研进行的井然有序,并不断的扶持青年医疗科研人员,所扶持的对象必须是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的青年,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需重担扶持,作为科研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扶持青年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具有推进作用,因此扶持具有良好科研背景的青年对医疗科研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既往也有许多从其他院校或海外引进的人才,但是所进行的科研工作往往较难有持续性的进展,并且不能带动周围医疗工作者的参与,其中没有良好的科研氛围是主要原因。在综合医院中医疗和教学任务都非常繁重,如果没有合理的压力,是很难促进广大医疗工作者参与科研工作,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与研究工作。然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医院着重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院内评审,公平的竞争机制。历年的省级,厅级或者教育部的基金都有院内评审机制,医院聘请多位专家参与到院内基金的评审,成绩公榜,从排名上看,名次充分体现了实力优先,排名靠前的多数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或是原有科研工作的延续,正是这样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广大医疗工作者意识到,希望在科研工作上有一席之地,只能靠实力拼搏。重视立项,提高申报标书的质量。支持重点学科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扶持相对弱势的学科建立特色项目,在科研管理方面,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目前医院所具有的科研基础极为薄弱,与国际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因此自然科学基金为鼓励创新型研究,邀请海外院校的相关专家进行讲学,并组织相关的科研活动,同时不断提高相关医疗人员的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撰写水平,使得医疗工作者能够了解招标的动态,同时对相关的研究领域进行汇报,有效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对的科研准备工作,标书撰写是科研经费审查的首要工作目标,将基金的申报工作前移,以增加科研项目的竞争力,使科研项目能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支持。

2.3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用于鼓励自然科学创新的项目经费及奖金,因此在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中,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流程,并提高对科学创新项目的审核力度,同时为防止经费私用,需对科学项目经费作表格式统计,并对资金流向进行严密监视,派专人监督与管理,将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汇报,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工作人员需对科学基金项目做深度监督,以防止科学项目的停滞,杜绝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浪费现象,自然科学基金的发放需经过严格的审查流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失。

3结论

科学发展与进步随之带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在当前的自然环境下,医学科研研究成果为人类发展带来希望与曙光,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极大的鼓舞了医疗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对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需有关部门格外重视,不断加强监督与管理力度,优化现有的经费资金供应机制,完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与流程,医疗发展是维持人类社会平衡稳定发展的一剂良药,因而自然科学基金应对医疗科研发展加大关注力度,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及预料器材先进程度得到显著提升,为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来贵,潘一山,梁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5(3).

[2]徐海滔,魏海龙.对医院申报科研课题的几点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9).

强化育人导向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篇3

关键词: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学科文化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流学科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建构是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契合当代中华民族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明晰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中的方位,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育人导向,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坚持把学科文化贯穿学科建设始终。

一、明晰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的方位

学科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制高点。当代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象牙塔”,大学的创新与先锋作用远比传授知识与文化继承更富有战略意义。克拉克·科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描绘:纽曼时代(19世纪以前)的大学是一个“村落”,弗兰斯纳的大学(19世纪中叶)是一个“市镇”,而他所处的当代大学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在这所大学城中谁在科技创新、人文关怀以及为社会服务诸方面走在前面,谁就抢占了发展制高点。而科技创新、人文关怀和社会服务的主体是大学人,依托则是学科。

學科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落脚点。大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知识的产生、传承、创新与应用,都是围绕学科进行的。因此,学科是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找准学科这一落脚点。教育家张楚廷教授说,大学的建设实际上主要落在学科建设上,谈学科建设,那主要是从科学意义和学术意义上说的;从严格的教育学意义说,那就落在专业建设上。可以说一流的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批或相当数量的一流学科),就是要有一流的专业。

学科是高水平大学竞争的聚焦点。高校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学科的竞争,学科是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首先,学科是高校实现四大功能的支撑点。建设高水平大学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传承高水平的优秀文化,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科建设。其次,学科是师资队伍的整合器。没有学科的教师队伍不能称为学科梯队,没有学科的研究队伍不能称为科研团队,必须把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建立在学科上,这样才能使它具有学术上的凝聚力。可以说,学科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基。

二、强化学科建设的育人导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学科建设水平的试金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就越能吸引更多高层次的拔尖人才加盟,学科的师资队伍就越强,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就越高。从高等教育发展史看,尽管学科建设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科技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其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根本使命始终未变。因此,学科建设必须把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强化学科建设的育人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足学科特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没有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学科,很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根据学科特点,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和科研工作,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设置陈旧、专业类型少、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等问题,要紧紧围绕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建本学科优势专业和跨学科新兴专业,准确定位专业建设目标,制订科学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一级学科层面统筹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验室和实验基地,设立人才培养实验区,开展卓越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借力学科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和科研是学科育人的两大支柱,学科教学必须以科研为基础,学科建设要通过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离不开科研的支撑。因此,实现科研和教学的融合,是提高学科育人质量的关键。要发挥学科建设独特的育人优势,必须紧扣学科发展方向,将教学建设纳入学科建设之中,挖掘科研中的教育因子,把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将课程建设特别是教材纳入学科建设。一流的课程和教材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高水平老师都擅于及时将研究的前沿知识变成课程。要重点打造优势课程群、重点学科课程群,建设一批优质的校本课程、名师名家课程、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营养”。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推进科研与教学融合。教师只有持续开展科学研究,才能洞察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产出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准确把握所授课程的核心要义和学科前沿。要出台奖励考核等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和特色教学项目,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三是运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成果、新方法,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依托学科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学生专业素质不高、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等现象比较严重。从学科建设的视阈破解这一难题,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第一,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权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创新活动。第二,加强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实验室等学科基地的硬件建设,扩大学科基地对学生开放的范围、时间和覆盖面,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使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第三,配齐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尤其要突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与培养,保证扎实有效的实践教学。第四,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创立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和实训实习基地;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等。endprint

三、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着力点

学科建设的内在核心要素包括学科理念、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工作条件等。以学科发展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就是要从这四个内在核心要素上着力。

第一,学科理念是学科建设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科建设的方向对了,蹄疾而步稳;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所以说,学科理念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学科理念很重要,因为他们是大学和学科的灵魂人物,并实际主导着学校的学科发展。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三类“教育家”:一种是政客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做这个,办那个。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有思想、敢创新的人。推进学科建设,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切实担当,不仅要有好的思想,还要敢于创新,更关键的是执行。在学科理念上,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高屋建瓴、脚踏实地;既要结合学校优良传统,又要尊重学科内在规律,还要引领时代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则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心投入,确保学科建设驰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第二,学科规划是学科建设的引擎。学科规划是学校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学科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学科规劃。规划学科建设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瞄准一流。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表明,一流的大学必先有一流的学科,一所大学完全可以凭借一个或几个一流的学科跻身世界先进大学的行列。二是协同创新。从校内、校际和国际三个层次加快推进多元协同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和资源界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调整,推进与其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资源共享,并切实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三是完善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绩效,完善学科评价体系。

第三,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人才,要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不可或缺。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可见,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真正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关心人才,才能够聚集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

第四,工作条件是学科建设的保障。一是经费投入。要逐步实现学科经费投入重心由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以软实力建设和学术性建设为重转变,在保障条件建设投入的同时,合理提高学科梯队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提高学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资源共享。要本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创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教学科研设备设施及资源的共享机制,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信息化建设。要开发学科建设管理系统,将学科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成果等信息在学科建设管理系统中予以公布,以加强对学科建设运行过程的监控。

四、坚持把学科文化贯穿学科建设始终

学科具有文化特质。学科文化不仅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也影响着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科前沿的演进,更是汇聚师资、培养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学科文化是学科建设的灵魂,是学科建设之本。因此,要注重学科文化建设,将其贯穿于一流学科建设的始终。建设学科文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学科建设理念。学科建设的“本”是人才。在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人才,这里的人才既包括人才队伍,也包括人才培养。大学老师一方面要牢记教书育人的本职,充分依托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有“学科立校”的意识,做好科研。科研既要能“顶天”又要能“立地”,既要能“经世”又要能“致用”,从而推动学术的繁荣与进步。

二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学科发展路径。加州大学原校长田长霖强调,“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突破……然后,其他学科也自然地跟上来”。这就是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高校首先要加强一流学科建设,通过一流学科的示范和牵引作用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是“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学科梯队意识。雅斯贝尔斯说:“在大学里,精神生活的物质是一种学者之间以制度为纽带的、有章可循的合作。”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学生处于一种共生合作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一方面要倡导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真正发挥主心骨作用,带好头,示好范,尊重梯队成员,尊重师生,充分调动学科梯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梯队成员和师生也要尊重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互相尊重、合作共事、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尤其是学科带头人,要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要有识才的眼光、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才尽其用。就像香港科大前校长孔宪铎先生所说的,大学的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要能够延揽天下人才,并使其快乐工作。要健全学科带头人能上能下制度,既确保学科带头人权利,更赋予其重大责任。

四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学科管理方法。学科管理有其特殊性。有学者认为,学科管理应该借助先哲老子的智慧,“为无为,则无不治”,将科研管理的有形之手变为无形之手。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就要尽可能减少管理部门的干预,改变学科管理的行政化取向,真正树立为教学、为科研服务的意识。

强化班组建设-1[模版] 篇4

海安分公司现有班组14个,其中驾驶班组9个,五星服务班组2个,汽车维修班组2个,快件班组1各,分别归属分公司4个三级单位。在2009年集团公司班组建设评比中,班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沿阵地,抓好班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展翅腾飞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安分公司在上级工会组织和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始终把班组建设管理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安全和服务这一中心工作,狠抓班组建设管理,努力提高班组长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班组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从工作群体向工作团队的转变,使班组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加强建设组织领导,构建班组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形成共识。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单位,又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分公司的各项工作和目标最终要靠班组去实施和完成。班组的执行力、创新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公司的发展。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班组建设,把促进班组健康发展作为分公司固本强基的长效机制来抓。充分利用各种安全专题会研究部署班组建设工作。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工作要求,引导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搞好班组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分公司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其他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班组建设领导组,做到了“三个明确”:明确抓班组建设是通过上下联动、分层管理、加强引导、强化指导、逐级落实;明确加强班组建设,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性 1

和创造性,依靠广大职工搞好班组建设;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关键在领导,在文化引航。分公司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班组建设工作例会,各单位坚持每旬召开一次班组建设总结交流会,定期交流研究、分析、解决班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措施,通过总结改进,协调交流,确保班组建设的健康开展。

二是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制度建设是分公司班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分公司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制定完善车队、客运站、修理厂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班组安全员岗位职责等,围绕每日安全工作,以精细化安全管理为目标,使广大员工在生产安全经营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三是严格考核,强化奖惩。班组建设既要制度约束,又要严格考核。分公司建立严格的班组建设考核机制,明确班组管理职责,完善分公司班组建设检查评比和奖惩激励机制。从分公司到各三级单位、站队厂到班组、个人,建立逐级分解、层层落实、一抓到底的考核标准和办法,一月一考核、半年一初评、全年一总评,形成班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各班组安全状况、生产情况和基础工作等情况综合考评。凡被评为安全优秀班的班组,分公司都给以及时奖励,实践证明,班组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班组人员荣誉感、责任感的加强,有效地促进班组凝聚力的加强,有效地促进班组竞争意识和竞争技能的提高。

二、完善激励机制,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注重培养,严格选拔。班组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班组长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班组建设成效,决定着分公司安全生产。分公司建立健全了班组长选拔培养机制,严格程序,严格标准,班组长

选拔坚持从品质好、素质高、能力强、的职工中选拔。真正把那些思想好、技术精、作风正、能力强、敢管善抓的职工选拔到班组长的岗位上,并对选上的班组长进行三个月的跟踪考核,实行试用双向选择,试用期间对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存在不足和问题及时指教,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担好班组的领头羊。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生产就无法保障,工作任务就无法完成。分公司把教育培训作为班组建设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有计划对班组长进行充电,加强班组长培训教育。不断对班组长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培训教育,认真学习单位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为天”思想。班组是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分公司重点围绕提高班组职工岗位现场操作能力,结合集团公司全年开展的六大系列活动,制定班组全年安全培训计划,确定阶段性培训目标和培训措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好各 〃岗位技能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车队班组根据各阶段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事故和违章情况,每月制作安全课件组织对驾驶员进行电教化教育培训,通过讲身边的事,论身边的人,图文并茂使班组集中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分公司还结合集团公司举办的飞鹤杯节油大赛活动,对驾驶员进行了节油操作技能和爱车例保的培训,积极组织驾驶员参加节油比赛,荣获节油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结合集团公司开展的“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职工中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良好风气,造就一支品德优良、技能精湛、素质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提高了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激发活力,稳定队伍。引导好、发挥好、维护好班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搞好班组建设的核心。分公司首先在政治上给予班组长关心,每年分公司都从班组长中优先选拔优秀人员送县组织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培训学习,在职务的提升上,分公司优先把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突出贡献,而且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精、能力强的班组长纳入管理人员。在荣誉上适时推荐突出贡献的班组长为分公司劳动模范组织参加集团公司的外出旅游活动,增强广大班组长的事业心和荣誉感,使班组长队伍永远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和战斗力,促进班组建设的不断攀升。

三、创建班组安全文化,增强班组建设活力

班组不仅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层组织,而且是涵盖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技术创新、民主管理、团队建设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性单元。近年来分公司用文化管理安全,引导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新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班组成员安全意识,确保班组安全生产。

一是抓好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分公司每个班组围绕全年开展的六大安全系列竞赛活动,每次都将每个活动竞赛主题、目标和要求制成安全小报形式发放到每位职工对进行宣传组织大家进行学习,结合安康杯十个一活动的开展分公司举行网上安全考试活动,安全签名活动、举行我为安全献一计、安全警示语征集、安全摄影比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激情,使职工到处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

二是抓好亲情教育,营造温馨环境。分公司坚持带着感情抓班组安全,以友情、亲情、爱情唤起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建立驾驶员家属亲情联系卡片。每月定期组织召开驾驶员家属座谈会,向家属通报驾

驶员安全生产、生活情况把驾驶员违章违规行为及时通告家属,让“枕边风”吹醒驾驶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共同监督驾驶员做好安全行车工作。第二关心职工,夏季高温天气分公司工会还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员工送安全毛巾、送饮料把关爱、亲情溶入安全教育之中,使员工感受到员工之家的温暖,用真情筑起安全的防线。

三是抓好安全警示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分公司把每月集团公司通报的违章以及GPS抓拍的违章对及时通报到违法当事人,对违法人员进行一对一安全谈话教育,教育驾驶员杜绝违章行为,确保安全行车,对发生的每一起事故分公司都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教训及时打印成人人皆知形式发放到每一位职工,让每一位职工从中吸取教训,引起警觉。车队还将警示语制成小卡片形式张贴在车辆方向盘上时刻提醒驾驶员不忘安全生产,让安全文化延伸到班组现场和岗位、车厢,为消除广大职工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城市管理建设宜居 篇5

——政协++市委员会关于城市管理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载体功能逐步完善,同时也给城市市容管理带来了日益增多的新问题、新压力。为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发挥城市综合效益,为人民提供整洁美观、功能完备、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市管理现状

通过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我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市亮化、园林绿化、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城区街道干净整洁,平整易行,主干道两侧绿树成荫,主干道晚上路灯光彩照人,并向小街巷延伸,昌盛街、胜利路、四明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以公益广告为主题的墙体彩绘,使市区容貌焕然一新。摊点乱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得到初步遏制,摊区归市、坐商归店的有序商业市场逐步形成。居民区整齐美观,有专人管理,广场、公园风景宜人,设施齐全。尤其是近三年共投资1042.18万元,全市城区新增绿化面积89.12公顷,全城绿化面积达到259.86公顷,达16.24%,在我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城、城市容貌“燕赵杯”检查金奖、河北省第四届人居环境奖、+++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银奖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省市级园林备选城市,可以说我市总体上外观齐、视觉亮,感觉好,品位高,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初步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部门和群众把城市管理当作城管一家的事,或者只是打击占道经营,维护城市卫生等小事,没有把城市管理提高到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来认识,对于城管在方便人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强化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宣传不够,造成有的群众理解、部门支持配合不积极,投入不足,影响城市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2、政策法规不健全。城市管理缺乏详细可行的法律规范,涉及到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及与其他部门职能衔接等事项的法律法规或没有,或过于笼统泛化,可操作性差,或弹性太强,不便于执行和依法管理,易造成管理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时由于执法主体不同造成宽严不一,引发群众不满。

3、部分市民素质不高。由于部分市民缺乏城市生活的公共道德,习惯性随地乱丢果皮、吐痰、随意破坏街道、广场、公园等地的公共设施;歌厅使用音响设备音量过高夜间大型车辆速度过快产生巨大噪音,歌厅使用音响设备音量过高,影响居民休息,部分居民、商店、使用音响设备音量过

大,破坏城市形象。

4、城市功能不完备,影响城市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功能不完备,小区绿化普遍不达标,按照评选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30%,我市还差220.14公顷。居民区缺乏购物点、社区诊所、小型菜市场等服务场所,垃圾转运站、城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数量不足。公路设计质量不高与水电暖、通讯、电视、网络等脱节,造成部分路面年年挖,部分道路年年架线,且部分单位在道路或便道砖上施工后,不进行恢复或不按要求保质保量地恢复原样,致使便道和绿地损坏严重,且寻找各种方式,逃避处罚,尤其是绿地被损坏后,因为需要一定的生长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原样,破坏了城市景观。

5、占道经营管理难。占道经营管理难是困扰我国多数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有的是部分城区没有适合的市场,而居民又有需求,自发而成;有的是由于管理不严,造成商贩逐渐扩大范围,侵占道路。

6、城市牛皮癣治理难度较大。由于部分小商贩和非法经营者违法通过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三乱”形式发布广告形成的城市“牛皮癣”影响市容,这也是困扰全国多数城市的通病。

7、城市管理人员及配套资金不足。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范围随之扩大,人员经费均需增加,部分基础设施由于建设较早,已不能满足当前需要,需改造或更新,城管部门许多设施设备陈旧、车辆、工具严重超龄,耗

损严重,维修费用高,急需更新,需大量资金投入。

三、对城市管理的建议

由于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政策法规性较强,需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强化,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整洁美观、功能完备、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城市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地方政府的执政水平,直接展示城市市容市貌和形象,直接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直接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事关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和吸引力,服务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给予关注和支持。

2、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管理。组织城管局、法律界人士、市民代表、工商企业界代表、公安、工商、法院、街道、居委会等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的联合工作小组,共同商讨制定完备、科学性、可操作性、易遵守和执行、与其他部门职能相衔接的城市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城管执法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使城市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素质。通过电台、新++、广播电台、广场和社区宣传栏、街头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生活公共道德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内容,教

育居民自觉维护城区公共卫生和秩序,配合城市管理和执法,形成文明生活的浓厚氛围。加大城管执法管理力度,减少部分居民随地丢垃圾、随意破坏路灯、绿地等市政设施,随意在户外写画等行为的发生;依法查处商店、歌厅使用音响过量,限制大型车辆夜间速度,为居民创造宁静的工作、休闲和休息环境,把++建设成为一个文明美丽和谐宜居的城市。

4、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和改造规划的制定中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前期充分吸收城市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业户的意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功能的影响,按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超前设计,预留出绿化用地及购物点、社区诊所、小型菜市场等服务场所,垃圾转运站、城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用地或配套建好。并严格遵守《城乡规划法》保持规划的稳定性,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随意决策对城市功能的不良影响。公路建设规划建立与水电暖、通讯、电视、网络等部门的联系机制,全盘考虑,一次建好布好相关设施,避免一条路年年挖、各种线年年架情况,对于不参与初次规划设计而后需改造的,要先交城市改造保证金,把破坏的设施修复后再返还。

5、疏堵结合,依法治理占道经营。对于部分城区居民确实需要的小型菜市场等,设法解决占地问题,对无法解决的,要合理规划出部分空间和时间,加强管理,使其仅限于便道,避免占据交通主干道,影响通行。对擅自扩大占地范围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迫使其退离主干道。

6、部门联动,逐步消除城市“牛皮癣”。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治理城市“牛皮癣”,一方面在广场、市场和部分小区内开辟免费或低收费的广告发布栏,使一些合法的小广告有发布的渠道。另一方面对不按规定发布的广告,尤其是办假证和其他非法活动的小广告,要求工商、公安、通讯、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尽快查处,一是核实小广告发布者的电话等联系方式,一经查实,要求其清理自身及部分区域的小广告,并依法处罚。二对于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立即将其手机、电话等停机,并由保洁员清除各自责任区内的小广告。三是发动小区内居民自觉清理小广告,使其无容身之处。

强化建设诚信经营 篇6

努力打造技术型福彩站点

东平县37092301号投注站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你们好,我是东平县37092301号福彩投注站销售员,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畅谈交流感到非常荣幸。我是2007年8月开始从事福利彩票销售工作的,虽然我涉足彩票销售行业相对较晚,但自建站以来,得到了市县福彩中心和管理员马涛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6年多的时间里,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建设,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努力打造技术型福彩站点,彩票销售保持了良好的业绩。6年来电脑彩票累计销售1500余万元,即开型刮刮乐销售100多万元,2010年获得山东省“百强投注站”.2011年泰安市“优秀投注站”.2012年泰安市“十强投注站”和多年的“五星级投注站”等荣誉称号.本人有幸参加了“走进双色球”观摩活动,“五星级站点”培训等活动,个人并获得“山东省爱心大使”荣誉称号。之所以取得较好的业绩,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强化建设,打造舒适的购彩场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给彩民创造一个舒适的购彩环境,必须强化福彩投注站的软硬件的建设。刚接过投注站的时候,投注站的小铁屋坐落在菜市场的头

上,那里又脏又臭,交通堵塞,夏天酷暑难耐,鼠蝇成群,冬天滴水成冰,寒冷难忍,哪里坐的住彩民。后来虽租赁了房屋,但一年一换,居无定所,哪里又拉的住彩民。为了改善这些被动的条件,2009年果断出资,买了门头房,结合“五星级”投注站的建设,大张旗鼓的进行了规范化的改造,安装了亚克力门头标识、LED显示屏、进行了门面装饰、内墙粉刷、瓷砖铺地、集成吊顶、铝塑板形象墙、添加了号码走势图、开奖公告栏、投注金额速查表、销售桌、投注桌椅、即开票展示柜、彩票回收箱、投注方式栏、中奖彩票展示栏、即开票展示栏、公益栏、提示栏、销售员准则栏、空调、上网电脑、POS机、饮水机、电视机、报架、雨伞架等设备。条件的改善,使投注站窗明几净,冬暖夏凉,成为广大彩民休闲购彩的最佳场所。硬件的建设固然能吸引住彩民,但真正能留住彩民的靠的却是软件的建设和服务,为了更好地帮助彩民提高中奖概率,投注站内贴满了很多福彩数据和购彩技巧,让彩民随时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并把自己研究的推荐号码张贴,供彩民参考。

二、靠诚信、服务赢得彩民

投注站是福彩销售的重要窗口,诚信、热情的服务是优秀投注站的成功法宝。

在经营中我站始终坚持以诚感人,以信赢人的经营理念。结合诚信含义我制定了自己的服务宗旨:“购不购彩态度一样--耐心解释,购多购少热情一样--笑脸相迎,新老彩民感情一样--相互交流,电话来人购彩一样--信誉至上。”这些宗旨我们不是放在嘴上,而是落实在每一个销售细节。

在彩票的销售过程中,靠诚信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一次,一彩民打电话买3D,由于临近关机,打的又多,忙中出乱,打错一注八倍的号码,恰好开出这个号码,我二话没说,自己掏出八千元给了彩民。这个彩民知道后,很感动,几年来,他每天都在我的店里买彩票,成了最忠实的彩民和朋友。

在彩票销售过程中,不分男女老少,我们都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对不常来买彩的咨询者做到有问必答,礼貌周到;不管是只问不买,还是问了半天只买一注的,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平时有许多彩民有事无事常来投注站转一转、坐一坐,只要有空,我就跟他们聊天,一起探讨、分析,相互交流买彩经验,时间一长,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情谊。彩票不仅把我们和彩民们连在了一起,而且更把我们和福利彩票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打造技术型福彩站点彩票就是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积极参加市福彩中心组织的各项培训课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经营思路更加宽广。与此同时,我还经常与彩友沟通交流,刻苦钻研各款票种的游戏规则和选号技巧。如此一来,彩友觉得站主业务熟、技能高、服务又好,久而久之到这里的彩友就多。在彩民眼里,销售彩票的销售员是否是“专家”型福彩通很关键。他提的问题你都能解答,彩民就信服你,人气自然就来。如果有的不会解答甚至一问三不知,肯定不会留住彩民。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站点的中奖率?其实是我们每个同行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彩票的销售业绩,也直接影响着投注站的中奖率。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彩票销售人员,除了做好宣传和营销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更多的投注技巧和选号经验,给广大彩民当好一个合格的参谋,做到与彩民的真实需求同步。不但要熟练的掌握彩票知识,还应该懂得电脑操作,熟悉专业知识和网络知识,做到与彩票市场发展同步。只有不断地扩大视野,才能够适时地给彩民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才能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才能与彩民进行最好的沟通,才能为彩民提供最新的信息,想方设法提高彩民的中奖率。

自我的投注站成立以来,我不仅把经营站点当成了我谋生的一种职业,更是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一项事业,每天坚持分析号码走势,查阅有关资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彩民提供最可能、最需要的号码,以供彩民做选号参考。在长期帮助彩民选号、推荐号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最新的投注技巧,积累了一定的选号经验,也使很多彩民因此受惠,尝受了或多或少中奖的快乐。我站福彩“3D”几乎每天都有彩民中奖,我在投注站墙上整齐地张贴的上千张中奖样票就是最好的宣传和例证。渐渐地投注站打出了名气,吸引了更多彩民前来投注。逐渐形成了站点销量节节攀高,彩民中奖天天增多的良性循环。每当看到彩民中奖后的幸福和快乐的表情,听到彩民对我站点的感谢和真诚祝福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以上是我在彩票销售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虽然和许多优秀的投注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是真心地热爱

应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篇7

一.丰富的香山文化, 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 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 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 有效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 古称香山, 自南宋绍兴二十二年 (1152) 置县至今, 已有近860年的历史。在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浓郁的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众多的文人雅士、俊杰先贤, 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 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香山文化”。她的内容极其丰富, 具有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相类似的包容性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开风气之先, 这是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特点;三是开拓创新。香山文化发展这么多年, 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 始终坚持开拓和创新。时至今日, 香山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依然繁荣,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飞跃与发展。而且在发掘香山文化精髓、融会现代精神的基础上, 提炼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 这八个字凝练了香山历史文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双重意念。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认同性。面对“香山文化”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要将其引入校园, 就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继承和弘扬“香山文化”, 用“香山文化”来沐浴学生茁壮成长, 让学生去传承与弘扬, 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使香山文化成为中山一中学生人生历程中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家园。事实上, 中山一中学生一直“浸泡”在香山文化的土壤和氛围之中, 接受着香山文化的滋养和陶冶;香山文化深入中山人 (当然包括中山一中师生) 的骨髓,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一中师生的言行举止乃至整个价值取向, 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成为我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例如:在学习上, 学校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对香山文化进行宣传外, 中山市乡土教材《阅读中山》人手一册, 作为学习香山文化的必读文本, 在阅读课上阅读。语文教师定时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从香山到中山》, 既了解历史, 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香山文化的内涵加以创新, 使它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阅读观看以后, 结合写作课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并组织学生讨论。在活动中去体会香山文化, 宣传香山文化, 实践香山文化。而一年一度的中山读书月活动, 中山一中的学生以香山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读书摄影大赛、民间书信征集、演讲比赛、方言大比拼等各种方式参与其中。这些“引进来”“走出去”的各种措施和活动形式, 不仅使丰富而优质的香山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且使校园文化建设深深打上香山文化的烙印, 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 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校园文化唯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对教职工和学生都会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不可能给教职工和学生以亲切感和认同感。一所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有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家长才会努力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

中山一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学校, 积淀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学校以“面向全体学生, 追求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为办学理念, 努力建设“教师爱学生, 敬业善教;学生尊师长, 乐学会学”的良好校风, 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绅士风度和大国民风范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特色, 即“以优质教学为主体, 科普教育和艺术教育两翼齐飞”。文化积淀为传统, 升华为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学校为了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借助语文学科, 学校成立了演讲社、新叶文学社, 并由新叶文学社承办《新叶》校刊, 该校刊在2010年12月于成都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 脱颖而出, 力拔头筹, 荣获“最佳社团刊特等奖”。同时获得单项奖的有:编辑一等奖, 最佳组稿奖, 最佳版面奖, 优秀栏目奖。此外, 还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内外”学生广播电视站, 学生记者社等。由这些社团定期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社会热点辩论赛、文学沙龙等活动, 使整个校园处处有文化, 时时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 发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广大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繁荣校园文化、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鲜明的办学特色推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 各种活动异彩纷呈;校园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两翼”更硬, 飞得更高, 二者彼此砥砺, 共同促进, 互为前提和观照, 使中山一中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多样的活动形式, 搭建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师生为主体, 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因此, 多种多样的活动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开展多种活动旨在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 形成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锻炼发展师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从而营造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的心理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又是行为主体, 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多种技能, 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 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因而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而且, 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 各得其所, 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 变禁绝式为诱导式, 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条件, 让学生自己组织, 主动参与, 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完善功能,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 最终要让学生达到生活上自理, 行为上自律, 管理上自治, 思想上自教, 实践上自炼的标准。

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 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 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 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 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圈, 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 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 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 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 越想越伤心”了, 从而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展示搭建了平台。

发挥技术优势 强化能力建设 篇8

广东省质检中心在“质量和安全年”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软硬实力,努力创建高水平的质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监督管理、企业创新发展、产品质量提高”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王勇局长指出,质检工作要有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有服务意识,努力增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有效性。

4月下旬,广东省质监局赖天生局长在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调研时提出,新时期广东省的质监工作要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能,要实现五个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树立大质量意识,从管产品向管企业转变,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从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提高监管有效性,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增强监管前瞻性,技术机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增强监管支撑能力。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紧紧围绕王勇局长的指示精神和广东省质监局提出的“五个转变”工作要求,从大局出发,以服务为本,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强化能力建设,努力创建高水平的质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质量和安全年”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服务平台。

为职能部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创建高水平的质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首先就要当好政府职能部门的得力助手,要以其先进的技术检测手段,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质量安全信息,为政府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

广东省质检中心长期承担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质监局,以及广东省公安、消防、工商、经贸、建设等部门下达和委托的各类监督抽查任务,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和行政执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国家认监委指定的CC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约的实验室,中心每年都承担了大量的产品质量CCC认证及产品质量自愿认证的检测和工厂检查业务。中心积极承担国家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交办的相关任务,并被列为国家首批玩具召回指定检验机构。

2008年3月,由广东省政府和省质监局投人专项资金在该中心建立的持久l生有机毒害物质(POPs)检测和科研实验室,通过了CNAS的认可,正式对外承接委托检验业务。该项目为2008年的供奥生产加工食品检验以及应对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工作提供了高端的检测技术服务,并以高效准确的检验结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

今年3月,中心与广东省局投诉中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广东省法院司法委托管理及产品质量诉讼与鉴定培训班,为来自广东省司法系统的120多名学员就产品质量鉴定的技术流程和典型案例分析作了专题介绍。这一创新的服务工作方式,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产业集群提供科学的技术服务

创建高水平的质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还要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地方的支柱产业及产业集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其先进的检测资源和能力,为企业的生产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协助产业集群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和市场竞争力,广东省质检中心积极尝试与产业集群地的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2006年3月,中心与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合作建设的顺德分中心正式落成启用。顺德分中心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国家质检中心共有4个,分别是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涂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国家机械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检测业务覆盖家具、食品、涂料、化工、纺织、机械等项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质最全的现代化、集约化检测与认证基地之一。顺德基地的共建模式开创了质检技术机构与地方政府成功合作的先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莞基地、中山古镇分部、佛山容桂分部、佛山均安分部也先后成立。这些检测基地均设立在产业集群地,直接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提供全方位的质检技术服务,为广东省“以质取胜”产业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心每年根据广东各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举办或参与组织一系列的企业质量管理研讨会、专项产品质量分析会、标准宣贯会和专业培训班。这些会议和培训针对企业实际,帮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的工厂检查机构之一,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产品检测和工厂检查的经验及技术优势,中心于2002年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一一广东中诚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诚认证中心一方面接受企业申NISO 9000、ISO 14000、OHSMS 18000管理体系认证,并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颁发相关认证证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东省质检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正确的检验方法以及培训检验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

广东省质检中心是国内最早与国际权威试验与认证机构开展合作的检测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心就代理了德国VDE、意大利IMQ、英国BSI等10多家国外著名认证及检测机构在华的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和产品检测工作,为广东省产品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创建高水平的质检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必须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基础。能力建设是质检技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质检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才能为政府、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过26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产品检验、工厂检查、校准、认证、标准制修订等较强的综合技术能力和实力。该中心的检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分别满足国际标准ISO/IEC 17025和ISO/IEC 17020的要求,取得近1700项国际和国家认可的资质。作为国际CB实验室,中心能按国际标准出具10大类产品共131个标准的CB检测报告,出具的检测报告为国际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认可。此外,中心积极推进和参与CNCA、CNAS及IFM组织的能力验证,在能力验证活动中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实验室的检验能力水平。

上一篇:护士简单的400字自我介绍下一篇: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