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2024-08-25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精选10篇)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1

民大校发〔2013〕153号

关于印发《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专业奖学 金、优秀学生干部及单项奖评选办法》(修订)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

《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及单项奖评选办法》(修订)已经于2013年5月22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民族大学

2013年5月29日

主管校领导审批→确定最终名单

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

(一)评选对象

学校全日制本科在校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在籍注 册学生干部。

(二)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遵纪守法,道德品质优良,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学习成绩良好;

3.热心学校和集体的工作,积极完成学校、院系和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并以身作则、成绩显著;

4.工作能力强,密切联系、热心帮助和善于团结同学,能深入了解和及时反映同学的思想、学习和心理情况,能转达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在班级(社团)同学中口碑较好、威信较高;

5.肯于吃苦、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较高的奉献精神。

(三)具体要求

1.担任班级及以上学生干部时间至少满一年,在学生工作中表现突出者;

2.上学年所修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不低于70分; 3.上学年所修各门课程单科考试成绩不低于65分;

4.相关职能部门推荐的优秀学生干部应同时征求学生所在学院(系)意见;

5.学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各自根据评选比例推荐初审名单。

(四)评选程序

个人申请→班级或社团评比推荐→学院(系)或职能部门初审→学生处复审并公示→主管校领导审批→确定最终名单

三、单项奖评选

(一)评选对象

(四)单项奖,奖励金额为300元,评选比例不限。

五、附则

(一)各类评优都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真实”的原则进行,班委会、团支部要积极组织,班导师、辅导员要认真指导,学院(系)要严格把关,确保评优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二)在上一学年内因违纪受处分者(以处分时间为准),无参评资格。

(三)学校根据各学院(系)参评学生总数按照比例下达评选名额。各学院(系)可根据本学院(系)实际情况按照专业或年级人数分配名额,但分配后累加的总名额数不得超过学校下达的评选名额总数。

(四)本办法所涉及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均为算术平均分。

(五)校级学生干部是指校学生会、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成员 以及学校正式下文规定具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资格的各类校级社团成员。

(六)获奖学生相关材料装入其本人档案。

(七)每学年9月底完成申报工作,10月底完成上学年各项评奖工作。毕业生评奖工作在每年5-6月进行。

(八)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及单项奖评选办法》(民大校发〔2009〕346号)同时废止。

(九)本办法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2

一、天津地区《日本文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教学现状

笔者对天津市16所开设专业日语的高校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调查,各学校日语专业几乎都把《日本文化》课设为必修课,每周2学时。虽开设学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第五学期之后,开设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学习,仅用36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被反复论证,但是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文化的学习仍然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当前的日语教育仍然严重地倾向于苦练“听、说、读、写、译”的外语基本功。笔者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增加《日本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时间。

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文化》的相关教材逐渐增多,天津地区高校《日本文化》课程,其中大部分学校没有指定教材。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授课教师自行整理的材料,一部分内容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属于文化概况范畴,与以往的《日本概况》涉及的范畴有重叠。另外一些教材中涉及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比如日本人的自然观、勤劳意识、中流意识、集团主义、等,但是相对来说篇幅较小,读过之后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而属于文化内的思考方式、行动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相对更是少之又少。文化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外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其中文化内的知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对文化内部有更多地了解才能克服偏见,突破自身文化的局限。所以现有的日本文化课程,对日语专业学生具体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在与日本人交往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日本茶道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已有五百年的悠久历史,既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其内容丰富,几乎将日本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同时又接受到禅文化的影响,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具有极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了解了日本茶道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日本文化知识,较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还可以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寻求形成这种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学生在学习日本茶道文化时,茶道专家使用多媒体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讲授日本茶道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茶室示范点茶等茶艺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地道的点茶仪式,真正体会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精深之处之外,在学习日语语言时也更能贴近地道的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更加能融会贯通。所以本科日语专业开设日本茶道文化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笔者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日语专业《日本文化》课程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依托日语语言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日本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和日本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现象,具体通过茶道实践等专题性授课项目,让学生了解日本风俗民情等日本文化,从而把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挖掘日本文化内涵,探讨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规律。通过对文化现象的解析,揭示日本人行动模式的文化根源,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理解,为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备充分的文化知识积累。此课程是提高日语专业学生专业修养的科目,通过学习和接触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加深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行为模式的理解。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日本茶道文化》课程设置的思考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于2010年3月建成了日本茶道研究实践中心,日本茶道的一大宗派“里千家”,在此设立了茶室“风韵庵”。该中心以茶道文化为主题,日本茶道最具代表性的流派里千家在我校设立了茶室“风韵庵”,这是继天津商业大学、南开大学之后开设的第三家茶室。其建筑布局严格遵循日本茶室风格,风炉、茶壶、茶盒、茶勺、茶巾等茶具,一应俱全,注重每一个细节与茶道精神的统一融合。日本茶道研究实践中心除了为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日本茶道》课程之外,还开设了面向我校33个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日本茶道文化》,学生社团及茶道里千家同好会每周在此进行茶道练习。中心还定期举办面向天津市民的日本茶道文化体验课程。此外,“第十届日语教育研究大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大型活动的茶道表演及奉茶活动也在此举办。

(一)课程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显在的日本茶道的历史及一般特征、茶道精神、茶道的文化礼仪及茶道的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介绍。以及日本地道的茶艺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自点茶、奉茶等实践课程形式,真正体会“和,敬,清,寂”茶道四谛。茶道,顾名思义,似乎是讲喝茶之道。其实不然。日本的茶道并不仅仅着眼于喝茶,而重在喝茶过程中诸多礼仪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说,茶道是一种精神修养之道。因此,进行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具、献茶人的着装以及喝茶的程序都与此有密切的关联。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日本茶道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涉及面广泛的课程。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逐步形成为“教学+实践+社团活动+交流”四结合的方式,利用茶室条件,探索“多媒体教学和动手实践、茶道社团活动及交流实践”所实现的更好效果,使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1.多媒体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课件内容和素材上要做精心准备。在课程中,茶道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在多个方面:茶艺表演、茶诗歌、茶歌舞、茶画、茶书法、茶音乐等等。在学习了一小节理论文字方面的内容后,可播放一些茶道音乐或展示一些与茶道有关的电子图片、茶画等。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优势,黑板、图片、实物适时选用,以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实践活动

日本茶道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茶艺观摩及实际操作上。包括点茶、奉茶等茶道礼仪程式。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开展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3.社团及交流活动

我校自茶道课程开设以来,经过3年多的培育和发展,以茶道文化的普及为目的成立了“茶道社”,该社团成员来自英语、日语、欧语、教育技术与信息、国际交流等多个学院,现已达到50余人,成员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每周进行两次实践活动,熟练茶道技艺。且为我校举办茶道展示交流会100余场,其中比较大型的活动包括“第十届日语教育研究大会”“第九届东亚茶文化专题研讨会”,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已经毕业的社团成员中有的考入日本知名大学研究生,有的进入跨国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们通过学习日本茶道实践课程,学习茶道精神的内涵,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在日语语言能力、团结协作、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考量学习情况,学生的作业可以是一次现场茶艺表演,也可以是一篇学习心得或小论文,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茶艺比赛等。另外,也可以考虑采取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比如理论知识采用试卷测评的方式进行,所得分数的百分比纳人该课程的总分,实践操作环节的考核可以设置评茶、选茶、泡茶、茶道、茶艺等内容,每个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例设置,充分考察学生是否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每个环节都应该是给分点,考察学生对茶艺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茶道文化的熏陶能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四、结语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3

关于重新修订印发

《贵州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的精神,为更好地吸纳优质生源,优化生源结构,学校对《贵州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审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贵州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贵 州 大 学

2015年7月9日

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5年7月9日印发

附件:

贵州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我校部分学科专业的生源质量,吸纳优质生源,优化生源结构,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贵州大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奖励对象为2014年秋季起新招收的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新生。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人事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和考生来源为在职人员的研究生不能参与申请新生奖学金。

原则上申请休学、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不纳入新生奖学金的评定范围。

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第四条 学校每年从研究生学费、学校自筹经费中,单列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专项经费。

第二章 奖励标准与条件

第五条 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与评定条件:

(一)奖励标准及比例

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10000元/生,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为8000元/生,奖励比例为新生总数的40%。

(二)评定条件

1.博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定条件:招生单位根据考生报考材料、笔试成绩、面试表现等综合评定。

2.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定条件:本科教育背景较好的“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及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不超出奖励总比例的前提下,可奖励初试和复试成绩优秀的一志愿考生。

第六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取消研究生新生奖学金参评资格:

(一)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注册手续;

(二)经查实在入学考试报名材料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

(三)入学后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行为;

(四)因各种原因取消入学资格。

第三章 评定程序

第七条 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定时间为每年9月。由研究生管理处根据评选条件确定获奖名单,提交学校学生评优评奖委员会审定。

第八条 获奖名单须在全校范围内公示3个工作日。对研究生新生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学生评优评奖委员会提出申诉,委员会应及时研究并予以答复。

第九条 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的发放

学校学生评优评奖委员会确定获奖名单后,由研究生管理处报送主管校领导批准印发公文,同时将获奖名单报送学校财务处,奖学金由财务处向获奖研究生一次性发放。

第十条 在职人员隐瞒在职身份参评或已获评的,将给予相应处分并追缴已发奖金。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校学生评优评奖委员会授权研究生管理处负责解释。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4

校学位字„2009‟3号

关于印发《安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教高[2009]5号)要求,结合我校办学实际,现对《安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试行)》进行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是在自考类学生申请学位的外语水平及申请年限上作了调整,自考类学生申请学士学位须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成人学士学位外语统考且成绩合格,申请时间由毕业后两年调整为一年,且只有一次机会;另将函授类学生申请学位的课程平均成绩由75分调整为70分,由两门以上课程补考不授学位调整为四门以上课程补考不授学位。现将安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细则》的施行时间为2009年6月1日,但考虑到成人教育学生的切身利益,经与省教育厅学位委员会协商,09年6月及以前毕业的自考类学生学位申请仍按照修订前的条件执行。

各部门、各单位要利用本次修订机会,向广大成人教育学生积极宣传,保证每一位成教学生都能了解成人学士学位评审的程序和条件。

特此通知。

安徽师范大学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安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

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暂行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88)学位012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教高[2009]5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授予对象

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国家承认其学历的各种办学形式(含脱产、业余、函授、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培养的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第二条 授予机构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 学术水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的要求执行,即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担负专门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四条 申请时间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应当贯彻“择优授予”的原则。学位申请者必须在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后的一年内,向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提出学位申请(只有一次申请学位的机会)。

第五条 申请条件

(一)脱产、业余、函授类

1、在学习期间,无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为;

2、在学习期间,未受到严重警告以上(含严重警告)处分;

3、在学习期间,未受到所在单位行政处分;

4、未因学业原因受到留、降级学籍处理;

5、在学期间未出现累计有四门以上课程经补考后及格;

6、在学期间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总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7、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良好(含良好)以上;

8、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省统一考试(以下简称成人学士学位外语统考)成绩合格;

9、参加本校组织的两门专业主干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

(二)自学考试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良好(含良好)以上;

3、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成人学士学位外语统考成绩合格;

4、高等教育师范类自学考试还须参加本校组织的两门专业主干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

第六条 工作程序

(一)凡符合申请条件的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可向校继续教育学院提出授予学士学位的书面申请,继续教育学院对照条件向校学士学位办公室提出择优推荐者名单,同时提交思想政治表现及全部课程的考试考核成绩、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或复印件、英语合格证等相关档案材料。

(二)校学士学位办公室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后将相关材料交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

(三)校学士学位办公室将有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复审认定合格的申请者名单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经审批通过者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未通过者不再补授学士学位。

学位申请者和推荐部门在申请、推荐、受理、审核、授予过程中,凡有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出,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严肃处理,直至撤销已授予的学士学位。

第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自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原《安徽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试行)》及有关成人学位授予文件同时废止执行。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5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管理对象为学校所有在校本科生(留学生除外)。

第二章 奖学金类别

1、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出资设立,用于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在校学生。国家奖学金是目前我校的奖学金中奖金额度和规格最高的奖学金。

2、上海市奖学金

上海市奖学金是由上海市政府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7〕35号)精神出资设立,为激励本市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在校学生。目前上海市奖学金的奖金额度与国家奖学金等同。

3、专项奖学金

专项奖学金是由企事业单位、个人及社会团体等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相关协议进行捐助设立的。各个专项奖学金的奖励对象通常会指定专业和年级,并且要求学生学习勤奋、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专项奖学金的各个奖项奖金额度不等。

4、优秀奖学金 优秀奖学金是由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旨在激励学习勤奋、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在校学生。共分A、B、C三个等级,优秀奖学金是目前我校奖学金中覆盖面最广、总奖金金额最高的奖学金。

5、新生奖学金

1、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考总分(不含各类加分)名列该省市自治区第一名且被我校录取者,可获得人民币2万元新生优秀奖学金;名列第2-10名且被我校录取者,可获得人民币1万元新生优秀奖学金;名列第10-20名且被我校录取者,可获得人民币5000元新生优秀奖学金;

2、保送生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申请奖学金:A、凡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五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且免试保送我校者,可获得人民币20000元奖学金;B、凡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且免试保送我校者,可获得人民币10000元奖学金。

第三章 奖学金经费来源及管理

1、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奖学金经费的来源包括:国家和上海市拨款;学校按一定比例从收取学费中提取的资金;国内外社会各界捐助等。

2、本科生奖学金由财务处根据“分类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3、本科生各类奖学金,由财务处根据教务处提供的获奖学生名单,以银行转账方式发放。

第四章 奖学金评定条件

一、奖学金参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学习认真刻苦,热爱所学专业,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表现突出;

5、积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

6、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7、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热心班级工作。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奖学金参评资格

1、参与邪教等非法组织或活动者;

2、上一学年受社会治安处分者;

3、出现不良诚信记录者;

4、无特殊情况,一学期选修课程少于15学分者;

5、有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考核不及格;

6、体育(身体残疾、疾病等特殊原因除外)、寝室卫生考核不达标者;

7、受到各类处分或院、校通报批评者;

8、退学试读或休学之后返校学习者;

9、其他教务处可视为应取消评选资格的情况。

三、特殊情况声明

1、其他学年出现不符合以上评选条件的情况,不影响评奖当学年的奖学金评选;

2、同一评奖学年内,优秀奖学金可与其他奖学金兼得,但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原则上只能获得一项,由学生在院(系)内自主申请,经审核合格者给予奖励;

3、到外校交流的学生返校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相应转换,以转换后课程参与当年评比;

4、转专业的学生不参与原院(系)专项奖学金评选,其他类别的奖学金仍在原院(系)参评;

5、院(系)直接与公司签订协议的专项奖学金,具体评定由各院(系)自主执行,但奖项名称和相关内容报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备案。

第五章 奖学金评选流程

1、奖学金评审工作在每个学年9月份启动;

2、学校根据各奖学金管理条例发通知到院(系),通知包括:奖学金种类、评定名额、评定方法、起止时间、获奖条件、评审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等,同时发各类奖学金申请表。

3、由符合条件的学生本人填写奖学金申请表,在本院(系)内申请奖学金。

4、院(系)评审委员会依据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总学积分×70%+综合素质成绩×30%。

Σ(所选课程考试成绩×该课程学分)

总学积分 =

——————————————

所选课程总学分

综合素质成绩:综合素质基本应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8%+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7%+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6%+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3%+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3%+技能培训及其他×3%,由院(系)统一组织进行。

确定获得各类、各级奖学金的初步名单,张榜公示,并报上海交通大学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批。

5、经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在校奖学金管理网站上公示获奖学生名单,公示一周。

6、学生个人对奖学金初评结果有异议者,可在本单位初评结果公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本单位评审小组提出申诉,评审小组应在接受申诉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如学生对本单位评审小组答复仍有异议,可在评审小组答复后3个工作日内向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起申诉,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在接受申诉后3个工作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综合审查后做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校领导批准,通知学生本人及所在单位。此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7、学期末学校根据奖学金获奖名单,发放奖金并颁发奖学金荣誉证书,获奖记录记入学生综合评价记录单。

第六章 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1、学校学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讨论和决定有关学生奖学金的重要事项和问题,制定全校性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审批全校性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2、学校设立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学校主管负责人任主任,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校教育基金会、研究生院、医学院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任委员。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秘书长。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秘书长由教务处主管副处长担任。

3、各院(系、所、中心)成立学生奖学金评审小组,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任组长,评审小组由5-7人组成,院(系、所、中心)党政领导、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班主任代表等应为评审小组成员。

第七章 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奖学金管理办法一并终止执行。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的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4 年 12 月 3 日

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的方案

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资助方式不够完善,现有各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存在着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多头申报项目、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突出,不能完全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完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4〕11号) 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 一) 总体目标。

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统筹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更加聚焦国家目标,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更加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充分发挥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 二) 基本原则。

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政府各部门要简政放权,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对中央财政各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科学布局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完善项目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超前部署,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围绕重大任务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机制。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升级,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

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积极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解决好“越位”和“缺位” 问题。发挥好市场配置技术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突出成果导向,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普惠性政策和引导性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公开和痕迹管理。除涉密项目外,所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营造遵循科学规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

二、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 一) 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管理部际联席会议 ( 以下简称联席会议) 制度,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布局与设置、重点任务和指南、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专业机构的遴选择优等事项。在此基础上,财政部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配置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预算。各相关部门做好产业和行业政策、规划、标准与科研工作的衔接,充分发挥在提出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以及任务组织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的积极作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 布局和重点专项设置等重大事项,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报国务院,特别重大事项报党中央。

( 二) 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

将现有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等改造成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由专业机构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各方面提出的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加快制定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规定专业机构应当具备相关科技领域的项目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制定章程,按照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接受委托,开展工作。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督、评价和动态调整,确保其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和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工作。项目评审专家应当从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选取。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 三) 发挥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 的作用。

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由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为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参考; 对制定统一的项目评审规则、建设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规范专业机构的项目评审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接受联席会议委托,对特别重大的科技项目组织开展评审。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要与学术咨询机构、协会、学会等开展有效合作,不断提高咨询意见的质量。

( 四) 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

科技部、财政部要对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统一组织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实行“黑名单”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对科技计 划( 专项、基金等) 的绩效评估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择优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结果作为中央财政予以支持的重要依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承担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任务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科研成果评价监督制度,强化责任; 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 五)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科技部、财政部要根据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结果以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动态调整意见。完成预期目标或达到设定时限的,应当自动终止; 确有必要延续实施的,或新设立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以及重点专项的,由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建议。上述意见和建议经联席会议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 六) 完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要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对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并主动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分散在各相关部门、尚未纳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信息要尽快纳入,已结题的项目要及时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报告系统。未按规定提交并纳入的,不得申请中央财政资助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项目。

三、优化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布局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规律,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

( 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 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

( 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 四)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 基金) 。

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 五) 基地和人才专项。

优化布局,支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科研工作,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上述五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要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中央财政要加大对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央级科研机构和高校自主开展科研活动的稳定支持。

四、整合现有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本次优化整合工作针对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不包括对中央级科研机构和高校实行稳定支持的专项资金。通过撤、并、转等方式按照新的五个类别对现有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进行整合,大幅减少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数量。

( 一) 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遵循研发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将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进行整合归并,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 二) 分类整合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 基金) 。

按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需求,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管理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科技部管理的政策引导类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共同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支持科技创新的部分,以及其他引导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 ( 基金) ,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并进行分类整合,避免交叉重复,并切实发挥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域,形成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政府引导的支持方式。政府要通过间接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支持科技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真正发展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三) 调整优化基地和人才专项。

对科技部管理的国家 ( 重点) 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改革委管理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合理归并,进一步优化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完善评价机制,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相互衔接。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程度,盘活存量资源,鼓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和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实现跨机构、跨地区的开放运行和共享。相关人才计划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相互之间的衔接。在此基础上调整相关财政专项资金。

( 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聚焦调整力度,准确把握技术路线和方向,更加聚焦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强化组织推进机制,控制专项数量,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加注重与其他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分工与衔接,避免重复部署、重复投入。

( 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要聚焦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注重交叉学科,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加大资助力度,向国家重点研究领域输送创新知识和人才团队。

( 六) 支持某一产业或领域发展的专项资金。

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和领域发展,其中有关支持技术研发的内容,要纳入优化整合后的国家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体系,根据产业和领域发展需求,由中央财政科技预算统筹支持。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要逐步纳入中央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支持科技创新。

五、方案实施进度和工作要求

( 一) 明确时间节点,积极稳妥推进实施。

优化整合工作按照整体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

2014年,启动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初步建成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在完善跨部门查重机制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按照新的五个类别进行优化整合,并在关系国计民生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先行组织5 - 10个重点专项进行试点,在2015年财政预算中体现。

2015 - 2016年,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要求和“十三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推进各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的优化整合,对原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技计划 ( 专项、资金等) ,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基本完成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按照新的五个类别进行优化整合的工作,改革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和组织实施方式; 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实现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安排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建成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向社会开放。

2017年,经过三年的改革过渡期,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运行,不再保留优化整合之前的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经费渠道,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修订或制定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和资金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各项目承担单位和专业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依法合规开展科研活动和管理业务。

( 二) 统一思想,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科技计划 ( 专项、基金等) 管理改革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任务重,难度大。科技部、财政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率先改革,作出表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配合,主动改革,以“钉钉子” 的精神共 同做好本 方案的落 实工作。

( 三) 协同推进相关工作。

加快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加强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经济、政府采购、考核等政策的相互衔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 加快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评价制度,创造鼓励潜心科研的环境条件;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推动符合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 将技术标准纳入产业和经济政策中,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创新的倒逼机制; 将科技创新活动政府采购纳入科技计划,积极利用首购、订购等政府采购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军工和民口科技资源的互动共享,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7

中企政职[2001]53号

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

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定工作,根据中办、国办及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精神,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中央企业工委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中央企业工委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央企业工委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2001年12月31日

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办发〔1990〕8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若干规定》(中宣发文〔1990〕8号)和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的意见》(企政职〔1993〕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以下简称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评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的评定范围:

一、企业中专职从事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指企业党委(党组)的负责人,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研究室、统战部等部门和纪委中直接从事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专职党总支、党支部书记,编制在行政序列的宣传(宣教)部门中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企业工会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指工会负责人,宣传、组织、研究、女工等部门中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企业共青团组织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企业所属中、高等院校中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企业中以主要精力直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非专职人员。

二、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的评定:

1、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满或有抵触表现的;

2、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犯有错误,受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以上处分不满两年的;

3、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调动,不承担组织分配的任务,不履行岗位职责,经教育仍未改正的;

4、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谎报工作成绩,剽窃他人成果及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

5、在评定工作中搞不正之风,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6、受劳动教养和刑事处分的。

三、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属于评定范围:

1、已办离退休手续或已经达到离退休年龄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延长离退休年龄者;

2、停薪留职或已调离本单位者。

四、已立案审查但未作出结论的,暂不参加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的评定。

第三条 申报高级政工师的条件:

一、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优良传统及国内外有关的新情况、新经验有较深的研究,具有比较系统的历史、教育、法律等知识,有比较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思想品德优良,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三、具有较强的研究、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起草或主持起草过三篇以上重要报告、文章,在省、部级以上报刊独立发表过两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或出版过专着;

四、能组织、指导完成重要的综合性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并有突出的工作实绩;

五、1979年1月1日(含)以后参加工作的,必须参加所在地组织的相应级别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并成绩合格;

六、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政工师职务五年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十年;双学位、研究生班毕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担任政工师职务五年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政工师二年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二年可申报高级政工师。

第四条 破格评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条件

对少数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资历条件,但工作成绩显着,贡献突出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破格评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

破格申报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应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一、二、三、四、五款,同时还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一、在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总结出新的经验,在本行业或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企业系统乃至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对所在企业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起了主要作用;

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对所有破格申报的人员,都要认真听取所在单位和部门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作为评定的重要参考。

第五条 对取得其它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调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人员,如本人要求申报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应先转评成政工师,满一年后可申报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在申报评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时,其原有其它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资历可连续计算。

第六条 中央企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评审组织的设立,按《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高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七条 本办法未规定事宜,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办发〔1990〕8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若干规定》(中宣发文〔1990〕8号)和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的意见》(企政职〔1993〕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各中央企业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8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标准

写作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本科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也是对本科生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一次的重要训练和检验。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6000到12000字。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二、写作毕业论文的态度和要求

1、每位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论文,培养和坚持优良的学风,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按时写出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发现类似的情节,论文一律不予通过,即不能毕业。

2、学生应选择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最好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兴趣相关的题目,这样便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论文应力求有作者自己的创见和观点。写成一篇有深度、有分析、材料丰富、可靠,经科学加工的文章,不是对一般事物的简单叙述和介绍,也不是别人观点和材料的堆积。

4、论文应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5、论文中所用引文、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包括被引用的文章、著作的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出版社、刊物名称、期号,出版日期。

6、论文字数:6000---12000字左右,不宜过少或过多。

7、上交的论文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格式和份数打印,字迹工整清洁。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步骤

1、选准题目。学生选题时,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题目。一篇论文的题目不能做得太大,不要做因条件限制难以搜集资料、难以调查研究、难以完成的题目。

2、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3、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流和非主流的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为写作参考方便,应将主要内容摘抄或复印成卡片,集中使用,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某种资料时,花费很多时间重新查找。多数题目的研究和写作,都需要作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即使是一片纯理论性文章也应调查了解社会上对相关理论及观点的认识。

4、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

5、撰写提纲,并递交导师审定。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6、进行写作,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论文简要。

写作中重要注意确立所要论述的论点,特别是通过调查写出的材料型论文更要注意论点的提炼。论文的总体结构应分成三部分:引论(总论)、本论(分论)、结论(总论)。引论是论文的开头,提出问题,表明观点,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本论是全文的主体,就是通过论据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观点进行论证。论述的方法可以穿插使用举例论证法、因果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批驳论证法等;结论是论文的结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设性意见或者某种理论的概括。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论据可以是事实,可以是道理,再进行分析说明一个新的道理,这就是论证的方法。

7、将论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导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直到导师定稿为止。

8、将论文按规定的规格和份数打印成稿,按中心规定时间交稿。

四、论文文本格式

1、一律用宋体四号字,A4一页格式纸打印,字迹清楚工整,不得大于或小于此规格。

2、论文前面附一页300—500字左右的论文简要和3—6个关键词。论文封皮由中心统一提供。

3、论文一律在左边装订成册。顺序为(1)封皮;(2)论文评定纸;(3)论文简要和关键词;(4)目录;

(5)论文正文;(6)参考文献。

4、注意,在正文写作中,如果需要引用他人的著作时,请务必采用当页脚注的形式。

五、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

论文成绩根据导师评定成绩和答辩委员会给定的答辩成绩,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务办公室综合以后,确定最后成绩,记入成绩册。一般情况下,综合成绩以上述两个成绩的平均分为准;如果在答辩中证明论文主要不是本人撰写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应以答辩成绩为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相当于85分以上)、良好(相当于75-84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具体评定标准是:

1.优秀

(1)论文选题好,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并能紧密地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独特的见解和鲜明的创新;

(2)材料典型真实,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3)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晰、规范;

(4)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全面,比较深刻,并有所发挥,口语清晰、流利。

2.良好

(1)论文选题较好,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材料真实具体,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材料的分析较充分,比较有说服力,但不够透彻;

(3)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字准确;

(4)在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中肯,口语比较清晰。

3.及格

(1)论文选题一般,基本上做到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独立完成,但内容不充实,缺乏自己见解;

(2)材料较具体,初步掌握了调查研究的方法,能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

(3)文章有条理,但结构有缺陷;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做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4)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图表基本正确,无重大数据错误;

(5)在答辩中回答问题尚清楚,经提示后能修正错误。

4.不及格

凡论文,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者,一律以不及格论:

(1)文章的观点有严重错误;

(2)有论点而无论据,或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

(3)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

(4)缺乏实际调查资料,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

(5)由他人代写

(6)在答辩中回答问题有原则性错误,经提示不能及时纠正。

六: 论文答辩

① 原则上凡是申请学位者,应进行论文答辩。

② 由3名(或以上)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对论文作者逐个进行答辩。

③ 答辩者首先向答辩委员会汇报:(1)撰写本文的目的意义;(2)论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3)本人的创见,创新。

④ 答辩委员会成员围绕论文有关内容提问,一般不超过三个问题。答辩者可稍做准备,逐题回答。⑤ 答辩委员会记录答辩情况,写出答辩评语,并评定答辩成绩。

七、论文成绩

根据导师评定成绩和答辩委员会给定的答辩成绩,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务办公室综合以后,确定最后成绩,记入成绩册。一般情况下,综合成绩以上述两个成绩的平均分为准;如果在答辩中证明论文主要不是本人撰写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应以答辩成绩为准。

八、联系办法

1、导师确定后,中心通知到学员本人。同学请根据自己选题以及我们发放的导师联络表与导师自行联系。

2、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学生本人直接与导师联系。学生应按导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阶段的论文撰写工

作。

深圳柏泰培训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9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英语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 其英语水平需达到一定高度。河北农业大学作为河北省重点农业类院校, 其学生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 是英语教师们亟待调查的课题。调查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水平, 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 可以为英语老师们教学提供参考, 找出教学重点, 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目的, 本课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进行了研究: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调查, 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调查,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策略是英语学习的手段, 学习策略运用与否及运用的不同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文化背景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 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学生英语听力和写作水平是学生使用英语能力的体现。

2. 调查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四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验的方式, 在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中选取农林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300人左右, 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利用SPSS进行分析。

3. 调查结果

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调查是从学习策略的分类和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对策略的运用两方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较多地运用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 而对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记忆策略和社会策略使用较少;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也不相同, 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种类较多, 使用频率也相对较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一些西方的习俗, 生活习惯, 交际方式还缺乏一些必要的了解;部分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但是大学英语课堂显然没有满足这方面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自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意义;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还存在一些盲点。

听力水平调查是从学生对自己听力水平认识、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对语言学习难度的认识、听力练习程度以及心理因素几个方面展开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听力水平一般或较差、97%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很难;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听力目的是提高英语成绩, 而非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近90%的学生花费在英语听力练习上的时间很少, 甚至每周不到一个小时;一半多的学生对英语水平差而影响英语总体成绩表示担忧。

大学英语写作水平调查旨在反映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现状, 调查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调查问卷发现学生运用单词能力相对较差;对很多词汇的意义掌握不全面, 对具体搭配使用的掌握更含含糊糊, 模棱两可;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准确或者不扎实, 以至于经常出现各种语法错误, 无法正确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生在语篇建构过程中的衔接手段欠缺;英语写作过程中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

4. 分析及对策

Oxford (1989) 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语言学习策略的适当使用能够提高语言的熟练程度, 整体的语言水平, 各项具体的语言技能以及语言学习成就。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在学习策略上侧重于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 说明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能够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 他们有要学好英语的良好初衷, 并且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去指定学习计划。而对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记忆策略和社会策略较少使用说明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自信心不足, 对学习有恐惧焦虑感;学生对于所学到的东西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 缺少语言学习所必需的交际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多鼓励学生, 使其培养学生自信心, 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词汇、阅读、听力及口语的提高, 而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为了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 对其文化的了解、认识是必需的步骤。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背景还较欠缺, 学生有这方面的兴趣, 这是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讲课中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的掌握, 应多增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总体而言, 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听力水平还较低。学生对自己的听力能力没有信心,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 而仅仅为了“过关”考虑, 同时对听力投入的时间很少。针对这些问题, 老师在做听力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帮学生树立信心;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练习听力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其更自觉地加强英语听力练习。

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某种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的写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单词的内涵及运用理解不够透彻、语法掌握不牢固、句子及段落衔接不到位、而更严重的是写作中仍然存在汉语表达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 要求其打好坚固的词汇和语法基础, 多读多听多背, 培养英语思维方式。

5. 结语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四个方面的调查, 发现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水平均亟待提高: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听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欠缺, 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加以解决,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摘要: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了解学生学习现状, 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水平, 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的调查研究, 力图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水平,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水平,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友红外语学习焦虑、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3].贾秋雁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0)

[4].周凤鸣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英语学习, 2000, (10) .

中央民族大学 关于印发《本科生专业奖学 篇10

河海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我校学生是指在本校正式注册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本办法所涉及的奖学金及荣誉称号主要指校级及以上层面的。

第二章 评审机构

第三条 学校成立“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学校主管校领导任主任,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条 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

1、制定和修改学校学生奖励办法;

2、讨论和决定奖学金奖项的设立;

3、讨论和决定学生荣誉称号奖项的设立;

4、讨论和决定学生奖学金和荣誉称号评选工作的重要事项;

5、审批学校学生奖励名单。

第五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学校学生奖励的日常管理工作;

2、提请评审委员会讨论修订各类评审办法;

3、提请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有关评审的重大事项;

4、提请评审委员会审批学校学生奖励名单;

5、执行评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第六条 院评审机构及组成:

各院成立“院学生奖励评审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评审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学生奖励工作。评审小组由院分管领导任组长,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教师代表、班

导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为评审小组成员。

第三章 设置及类别

第七条 本科生奖学金主要包括:

1、学校设立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其中优秀学生奖学金包括学业优秀奖学金、学业进步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等;

2、政府及社会捐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严恺奖学金、严恺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项奖学金、徐芝纶力学奖学金、钱家欢岩土工程奖学金、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工程教育奖学金、费孝通奖学金、章梓雄流体力学奖学金、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奖学金、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等。

第八条 荣誉称号包括:

1、河海大学优秀学生;

2、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3、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4、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

第四章 评审条件

第九条 获得以上任何一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2、自觉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管理制度,品行端正,举止文明;

3、学习勤奋,团结同学,乐于奉献,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一、二年级体育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良好以上;

5、积极参加文化艺术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6、积极参加校园公益服务活动,每学年参加活动时间不少于20小时,校园公益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校园爱心服务工作、朋辈辅导工作、校级志愿服务活动等,其组织工作由各学院开展,服务时间认定工作由有关单位负责。

第十条 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同时获得“校长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校四年期间,每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2、每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之一(其中至少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一次),且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科技文化竞赛较好名次;

3、在校四年期间,至少有三个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之一(其中至少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一次),且至少获得一次省级以上(含省级)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学年平均绩点(必修课和限选课)在年级专业排名前30%(以下排名均指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年平均绩点排名);

2、参加学科竞赛或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较好名次或成绩优良者;

3、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较宽,一门或多门主干课程成绩排名领先,获任课教师推荐者。

第十二条 获得学业进步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本学年的学习绩点比前一学年的学习绩点上升0.5;

2、本学年的班级排名比前一学年的班级排名上升10个名次。第十三条 获得精神文明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模范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在集体中起到表率作用者;

2、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勇于同不良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受到社会或学校表彰,有重大社会影响及贡献者;

3、积极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在完成申请奖学金必须达到的义务工作时间的基础上,表现突出,为学校、院系赢得荣誉者;

4、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班风建设、社区文明建设和朋辈辅导活动),表现突出,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党团组织表彰者;

5、积极组织或参加理论学习小组、形势政策学习活动,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有关思想政治、形势政策方面论文者。

第十四条 获得科技创新奖学金必须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

论文者;

2、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并取得国家专利者;

3、参加校级(含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并获得名次者;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学术活动,教学改革活动,成绩突出并得到相关领域或主办单位认可者。

第十五条 获得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评选对象为校院两级学生组织或学生社团(包括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公寓自管会等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校外的社会工作;班级、年级干部;

2、学习刻苦,成绩良好,学习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

3、担任各级学生组织干部一学年及以上;

4、有良好的学生干部修养,以身作则,有奉献精神,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大胆工作,讲究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方面,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或地市级奖励;被国家级、省级或地市级媒体公开发表;被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采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者。

第十六条 获得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必须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演出,表现优秀,为学校赢得荣誉者;

2、参加校级运动会,获个人冠亚军、团体比赛冠亚军者;

3、积极参加学校文艺演出,表现优秀,并获主办单位奖励者;

4、积极参与院(系)文体活动,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做出较大贡献者。第十七条 获得国家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参评学年学习成绩平均绩点排名必须在本专业前10% ;

2、优先考虑在学院或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学校或校级以上奖励的同学;

3、优先考虑曾发表过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科技论文或参与过学院老师科研项目的同学;

4、优先考虑曾参与学校创新项目或者各类创新比赛并获校级或校级以上奖励的同学。

第十八条 获得严恺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专业技术及相关知识,在科— 4 —

研方面有较高水平或突出成果;

2、优先推荐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SCI、EI、22种CSSCI刊源等署名为河海大学)者。

第十九条 获得严恺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项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本科生在评选学年内,所学课程学分绩点在4.0以上;

2、优先推荐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SCI、EI、22种CSSCI刊源及相当于三大检索论文、署名为河海大学)者,并可适当降低成绩要求。

第二十条 获得徐芝纶力学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本科生在评选学年内,所学课程学分绩点在4.0以上,力学类课程单科成绩在90分以上;

2、优先推荐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SCI、EI、22种CSSCI刊源及相当于三大检索论文、署名为河海大学)者,并可适当降低成绩要求。

第二十一条 获得钱家欢岩土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2、优先推荐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3、优先推荐家庭生活困难者。

第二十二条 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必须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科研上有创新、取得显著成果者。

第二十三条 获得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工程教育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评学年所有成绩平均绩点排名必须在本专业前5%;

2、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专项奖学金;

3、参与过科研方面工作或发表过学术论文。

第二十四条 获得费孝通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基本理论扎实,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排名前5%;

2、实践动手能力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第二十五条 章梓雄流体力学奖学金参评对象必须为水文、环工、给排水、水工、热动、农水、港航、海洋、力学等9个专业的三年级学生。

第二十六条 获得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奖学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专业技术及相关知识;

2、优先推荐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SCI、EI、22种CSSCI刊源及相当于三大检索论文)者。

第二十七条 获得潘家铮水电奖学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水利水电专业、学习成绩优异,上学年成绩平均绩点在专业排名前5%;

2、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宽的专业技术及相关知识,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3、优先推荐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以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者。第二十八条 获得河海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至少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和精神文明奖学金或者是至少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和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的学生;

2、按照奖学金赋分体系,获奖总分值名列前茅者。

第二十九条 获得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评选内获得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2、至少兼获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和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中的一项;

3、获任职部门推荐;

4、按照奖学金赋分体系,获奖总分值名列前茅者。

第五章 评选与表彰

第三十条 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程序

1、评选工作应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使评比工作真正达到鼓励先进、奖优促学、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目的;评选工作在学生工作处的组织协调下,由各学院具体实施。

2、奖学金及荣誉称号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和个人事迹材料,经学院组织评审,将评选结果公示后,报学校审核批准。

第三十一条 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比例

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比例及人数按教育部规定执行,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为每人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人5000元;学业优秀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20%,奖学金金额为每人1000元;学业进步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10%,奖学金金额为每人500元;精神文明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10%,奖学金金额为每人500元、科技创新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5%,奖学金金额为每人— 6 —

400元、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5%,奖学金金额为每人400元、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获奖比例不超过当学年该院系本科生人数的5%,奖学金金额为每人400元;其他社会捐立奖学金根据奖学金评定办法制定获奖金额及比例。

第三十二条 学校对获得上述奖学金或荣誉称号的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予以表彰:

1、颁发表彰文件;

2、颁发获奖证书或荣誉证书;

3、学校召开表彰大会;

4、向其毕业中学寄发喜报。

第六章 申 诉

第三十三条 学生个人或集体对评选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学生工作处提起书面申诉。学生工作处应在接受学生书面申诉后3个工作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经过综合审查后做出处理意见,报校主管领导批准后,将处理结果通知申诉方及其所在单位。此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其他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附件2:

河海大学国家奖学金评选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90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遵照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国家奖学金指导原则,着重用于奖励我校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三条

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具体要求如下:

(1)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为我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本科学生,且上学年学习成绩平均绩点排名必须达到本专业前10%。

(2)参与学校创新项目或者各类创新比赛并获校级或校级以上奖励者优先考虑。(3)在学院或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学校或校级以上奖励者优先考虑。

第四条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三章 标准和比例

第五条

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第六条 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分配根据国家下达给学校的名额数,按照各院学生— 8 — 的比例分配至各学院。名额分配时对水利类、地质类等艰苦专业适当倾斜。

第四章 评选办法

第七条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并按以下程序执行:

1、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国家奖学金申请表》;

2、由学生所在班级或年级进行评议后提交辅导员;

3、各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的学生进行初评,按学校分配名额的1.2倍评出候选人,并将候选人名单及推荐材料在学院内公示三天,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4、将在学院内公示后无异议的候选人名单(含排序)报学生工作处;

5、由学校对各学院上报的学生进行审核,按国家下达的实际名额等额评出国家奖学金的最终获奖学生;

6、将最终获奖学生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再次公示,再次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确保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7、由学校按要求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报教育部备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八条 本细则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九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3: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河海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奖学金)包含如下奖项:学业优秀奖学金、学业进步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

以上奖学金可以兼得。

第三条 评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工作重心在学院(系),主管部门可直接奖励为学校争得荣誉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

第四条 学校核定各院优秀学生奖学金总额并下拔给学院。学院评选奖学金时,应全面核算,不得突破总额。

第五条 学校原则上只规定优秀学生奖学金申报的基本条件。

各学院应根据第二、三章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院奖学金具体评选细则。各院(系)评选细则应经学生工作处审核,方可以文件形式颁布执行。

第六条 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⒈审核奖学金评选细则和赋分体系;⒉评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3.受理学生关于奖学金评选的申诉。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

在奖项评选学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奖学金评选:

1、未办理学籍注册手续者。

2、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

3、必修课程(含限选课)有不及格者。

第八条 申请以上奖学金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2、自觉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管理制度,品行端正,举止文明;

3、学习勤奋,团结同学,乐于奉献,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一、二年级体育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良好以上;

5、积极参加文化艺术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6、积极参加校园公益服务活动,每学年参加活动时间不少于20小时,校园公益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校园爱心服务工作、朋辈辅导工作、校级志愿服务活动等,其组织工作由各学院开展,服务时间认定工作由有关单位负责。

第九条

学业优秀奖学金

1、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学年平均绩点(必修课和限选课)在年级专业排名前30%(以下排名均指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年平均绩点排名)。

2、参加学科竞赛或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较好名次或成绩优良者。

3、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较宽,一门或多门主干课程成绩排名领先,获任课教师推荐者。

第十条 学业进步奖学金

1、本学年的学习绩点比前一学年的学习绩点上升0.5;

2、本学年的班级排名比前一学年的班级排名上升10个名次。第十一条

精神文明奖学金

1、模范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在集体中起到表率作用者;

2、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勇于同不良行为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受到社会或学校表彰,有重大社会影响及贡献者;

3、积极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在完成申请奖学金必须达到的义务工作时间的基础上,表现突出,为学校、院系赢得荣誉者;

4、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班风建设、社区文明建设和朋辈辅导活动),表现突出,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党团组织表彰者;

5、积极组织或参加理论学习小组、形势政策学习活动,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有关思想政治、形势政策方面论文者。

第十二条

科技创新奖学金

1、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

2、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并取得国家专利者。

3、参加校级(含校级)以上科技竞赛,并获得名次者。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学术活动,教学改革活动,成绩突出并得到相关领域或主办单位认可者。

第十三条 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1、在社会实践中,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获校级(含校级)以上奖励;被国内外公开发表刊物采用;被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采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者。

2、担任党团组织干部,能较好地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绩显著者。

3、担任班级、年级干部,以身作则,工作积极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者。

4、担任校院两级学生组织负责人或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积极组织参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成绩显著者。

5、担任学生社区干部,模范发挥“三自作用”,成绩显著者。第十四条

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

1、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演出,表现优秀,为学校赢得荣誉者。

2、参加校级运动会,获个人冠亚军、团体比赛冠亚军者。

3、积极参加学校文艺演出,表现优秀,并获主办单位奖励者。

4、积极参与院(系)文体活动,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做出较大贡献者。

第三章 评选标准和比例

第十五条 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标准和比例

1、学业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20%。

2、学业进步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5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10%。

3、精神文明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5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10%。

4、科技创新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5、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6、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00元。获奖学生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专业人数的5%。

各院(系)应按照本院情况,明确评选要求,并赋予获奖学生相应分值。此分值,既是奖学金评选依据,又是“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评选依据。

第十六条 科技创新奖学金或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获奖人数不足额者,学院可在不突破奖学金总额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其他奖学金评选人数,但不能降低相应奖学金的评选要求,也不能增减奖励金额。

第四章 评选程序

第十七条

奖学金评选实行公开申报和组织推荐的原则。

第十八条

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工作在每学年初进行,每学年评选一次。毕业班学生的奖学金按学期评选,第一学期奖学金在第二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评选,第二学期的奖学金由学校掌握,集中用于表彰优秀毕业生和开展文明离校等活动。

学院(系)奖学金评选小组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向全体学生公布奖学金评选细则及程序,并动员、组织学生开展申报工作。

第十九条

评选开始后的三周内学院(系)按评选要求完成审核、汇总工作,并将初评结果在院(系)范围内公示三天。公示无异议后,将名单和有关材料按要求报送学生工作处备案。

第二十条

学生对奖学金申报资格审核或评选结果有异议者,应在学院和学校公

示期间内向本院(系)奖学金评选小组提出书面申诉。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应在接到申诉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学生做出书面答复。

学生如对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答复仍有异议,可在收到院(系)奖学金评选小组答复后的三天内向“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诉。办公室应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后的3个工作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提出处理建议,经评审委员会批准后,将处理结果由学生所在院(系)通知学生本人。此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学生在上述规定日期后提出的申诉,院(系)奖学金评选小组和“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可以不予受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4:

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河海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为增强个人和集体荣誉感,学校设立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荣誉称号可以兼得。

第三条

荣誉称号评审的工作重心在学院(系),主管部门可直接授予为学校争得荣誉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荣誉称号。

第四条 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⒈制定、完善荣誉称号评选细则;⒉审核评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3.受理荣誉称号评选的申诉。

第五条 荣誉称号评选实行公开申报、组织推荐、综合考核、规范管理的原则。第六条 依据本细则评出的荣誉称号是学生申报省级和全国同类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学校重要专项奖学金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章 优秀学生的申报条件

第七条 优秀学生从评选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学生中产生,评选比例不超过学生人数的10%(以下学生人数均不含当年新入学的学生),并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至少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和精神文明奖学金或者是至少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和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的学生;

2、按照奖学金赋分体系,获奖总分值名列前茅者。

第三章 优秀学生干部的申报条件

第八条

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比例为学生干部人数的10%,评选范围为:

1、学生党支部委员(含学生社区党支部)、校团委学生委员、院分团委委员、团总支委员和班团支委;

2、学生会、学生科协、社团联合会的部长及以上干部;

3、“1442工程”班委;

4、班委、年级委;

5、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部长及以上干部;

6、学生社区层长及以上干部;

7、新疆民族学生“三自”小组成员。

以上学生干部评定内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学年。

第九条

优秀学生干部申报条件除须符合第八条的任职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1、评选内获得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2、至少兼获学业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和艺术体育优秀奖学金中的一项;

3、获任职部门推荐;

4、按照奖学金赋分体系,获奖总分值名列前茅者。

第四章 优秀学生标兵的评选

第十条

优秀学生标兵从优秀学生中择优产生,各学院根据申报学生在五项奖学金中排名情况分别进行赋分,五项赋分之和为该生申报优秀学生标兵的依据。评选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评选比例不超过学生人数的3%。

第五章 评选程序

第十一条 评选工作在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结束后启动。

第十二条 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申报相应荣誉称号,接受班级、院(系)评议。院(系)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提出审核意见,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备案。

第十三条 对荣誉称号评选结果有异议者,应在学院公示期间内向院(系)提— 16 —

出书面申诉。院(系)应在接到申诉后的3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个人如对院(系)答复仍有异议,可在收到院(系)答复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学生工作处提出书面申诉。学生工作处应在接到书面申诉后的3个工作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批准后,将处理结果通知所在院(系),并由院(系)通知有关个人。此处理意见为最终处理意见。

第十四条 本人档案。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六章 奖 励

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学校将发文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记入学生第七章 附 则

本细则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5:

河海大学西部创业奖学金评选细则

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倡导毕业生到国家急需的地区建功立业,为祖国西部水利、水电事业贡献聪明才智,根据教育部要求和《河海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河海大学西部创业奖学金”颁发给符合相关条件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申报条件

凡我校正式注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定向生除外),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按规定程序申报:

1、立志为西部建设贡献才智,并于当年学校举行毕业典礼前一周内已签订到西部艰苦行业就业协议的毕业生;

2、家庭经济困难或到水利水电单位就业的优先考虑;

3、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异者优先考虑。有以下情况者,不参与评选:

1、在校期间违反国家法律,受到司法部门处理者;

2、第四学年内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者;

3、未能取得毕业证书者。

三、奖励等级

根据去西部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情况,奖励分以下四个等级:

1、特等奖:奖励人民币5000元;

2、一等奖:奖励人民币2000元;

3、二等奖:奖励人民币1000元;

4、三等奖:奖励人民币500元。

四、奖励比例

学校根据工作情况,确定奖学金额度。

五、评选程序

1、学生填写《河海大学西部创业奖学金申报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评议,经全院公示后,报学校审定;

2、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就业去向及学院意见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名单全校公示;

3、名单公示无异议后,经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审批后公布。

六、享受奖学金但因故不能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应将奖学金退回学校后方能重新派遣。

七、表彰办法

学校在每年召开本科生毕业典礼时进行全校表彰。

八、本细则所指“西部”原则上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内蒙古、云南、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新疆和西藏等地区。

九、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在学生奖学金中列支。

十、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附件6:

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细则

为表彰、奖励我校综合素质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毕业班学生,激励在校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根据《河海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及荣誉称号评选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学校设立“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用于表彰奖励我校应届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

第二条 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记入学生个人档案,并在毕业典礼上进行表彰和颁发“校长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奖励金额为4000元人民币。

第三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均可自愿申报参加“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学校可直接提名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为学校争得殊荣的学生为“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候选人。

第四条 “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由学生工作处负责。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模范遵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管理制度,品行端正,举止文明。学习勤奋,团结同学,乐于奉献,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公益活动。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第六条 创新能力强,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成绩优秀。

第七条 鼓励毕业生到水利、水电和交通等国家重点工程单位、大型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工作。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评选。

第八条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校四年期间,每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2、每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之一(其中至少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一次),且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科技文化竞赛较好名次;

3、在校四年期间,至少有三个学年均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之一(其中至少获得“优秀学生标兵”一次),且至少获得一次省级以上(含省级)荣誉称号。

第三章 获奖比例及评选程序

第九条

“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一般不超过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第十条

“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于学生毕业前的一个月内进行。第十一条 “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程序:

1、学生工作处下发评选工作文件;

2、学院动员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进行申报;

3、学生自愿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填写《“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评选登记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院(系)奖励评审委员会(小组)初选,并在本院(系)范围内公示三天。公示期满后,各院(系)将候选人名单及相关证明材料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报学生工作处;

4、学生工作处将候选人名单及有关材料审核汇总后提交“河海大学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审定,确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发奖学金。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依程序撤销“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并收回所发奖学金。

1、对待毕业、就业态度不端正者;

2、在离校期间不能发挥表率作用,并造成不良影响者。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上一篇:对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后的反思下一篇:结果导向的职业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