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2024-06-08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精选11篇)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篇1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

课的研讨活动。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13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 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

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14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13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

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

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敏慈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敏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

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 “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

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

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

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分,综合实践每节分,音、体、美、地方每节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一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

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

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篇2

一、本色课堂的构建

小学本色课堂注重儿童本身的天性, 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可以将“ 本色”理解为尊重教师的付出、尊重学生的本性,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引导,使其掌握知识,感受探索的喜悦。 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本色课堂的内涵。

在教师方面, 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向学生有效传递知识,另一方面则应陪伴学生成长。 一名受过专业训练,拥有扎实教育学和心理学功底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语文课堂上使自己化身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设计者。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受“ 教参”以及“ 权威”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融入学生自己的感受。

在学生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稚嫩的,也是个性鲜明的。 每一名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需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种种表现给予理解。 在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个体差异,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视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思考和探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审美的乐趣。

二、教学案例

这里以笔者对于古诗《 画》 的教学( 片段) 为例。 课堂上,笔者首先展示一幅画,请学生说出画的内容。 学生回答说:有山、有水、有花、有鸟。

笔者继续发问:假若让你把画的内容“ 说”给另外一个人,该如何说呢? 有学生举手说:巍峨的山,茫茫的水,魅力的花,调皮的鸟。 师:假若规定不许说具体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画的内容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此时教师展示《 画》 这首诗,学生纷纷说,画里的内容很逼真, 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啊! 笔者继续引导,《 还珠格格》 形容香妃很香,没有提过“ 香”字,只说“ 蝴蝶围着她飞”。 有学生举手说,如果一个人很臭,可以说“ 有苍蝇围着它”。 此时的学生自主精神已被唤醒,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内容逐步展示出来,引导大家思考和记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认定目标 导学模式 激励学生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特点。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又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之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的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启动认定,粗知目标。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发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随着新课的进行,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简要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四、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

小学语文的语言文字训练由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五个方面构成,教材又编排为不同课型。阅读和作文是最基本的训练和课型。人教版教材的教师用书对汉语拼音和各种识字课型的教学步骤提示得比较具体,本身就可作为达标模式,可以不再另行构建。所以,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举例如下。

(1)阅读“三读”达标模式。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讨论—历练”的语文教学过程观点,总结雁塔区教改经验,我们提出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是:“自读·感知—讲读·理解—练读·运用”,简称“三读”达标模式。(2)作文“一五三”达标模式。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根据多年作文教改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五三”作文达标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一个核心:教学目标。五步程序:①写前准备;②独立试写;③质疑评议;④矫正练习;⑤总结评价。三个始终:①情感培养渗透始终;②因材施教体现始终;③反馈矫正贯穿始终。(3)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我们提出的练习课“三步”达标模式是:“独立试作—评议指导—矫正练习”。这几种模式均可供参考。很明显,阅读和作文教学总要把学习一篇课文或完成一次作文练习分配到几节课中进行。那么,阅读“三读”模式和作文“一五三”模式就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安排到几节课中。这就是分段达标。

五、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步进行的,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选,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东四沟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篇4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督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始进行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努力打造: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自主的、有效的课堂;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校又在努力探索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五要素教学模式。

我们所追求的合作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是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优化高效的;是和谐民主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基本途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时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寻求科学的发展方式,促进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我校合作学习分三段进行,高段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空间与时间较大,教师充当合作者,进行参与学习;中段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继而放

手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教师由扶到放;低段教学中,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合作学习的参与面较少,先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的扶多放少。构建新模式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宰、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就是重建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主要特征,以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为理想追求的课堂。我们遵循以下原则:①先学后教: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习首先从学生的自我尝试开始,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疑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教会的教师不教。教师要以学定教,因学而导,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的效率。②先组后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要先在小组内进行,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班级交流。先小组后班级,既保证人人参与,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伙伴的作用(这一环节高段教学中常用)。③先练后导:让知识化作智慧,让规律形成技能,就要加强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根据练的结果和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引导,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技能的强化和智慧的转化。

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我们的课堂结构是: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1、课前自主预习:要求教师先预备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将有所锻炼,有所收获;其次,大多

数学生对一些基础问题可以自己解决,课堂上可以带着他们各自的疑点和难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思考、解决问题;而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及早的把握住教学的主方向,做到精讲点拔,有的放矢。课前自主预习是五要素的基础,督促每一个学生按照要求做好预习。

2、课中合作探究:在全面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的基础上,一是把教材知识精心设计成基础性、思考性、探究性问题作为提问的内容,二是由学生亮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展开思考讨论。把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质疑问难、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维。思考回答时教师对学生及时给予引导、鼓励、表扬。注重双基训练中要重视课堂的生成性,做到师生互相质疑,互相研讨,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动性。

3、注重双基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及点拨。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共性的疑点、难点,教师进行精讲,讲解要力争做到引导点拨,简洁透彻,准确无误。

4、重视拓展延伸: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的形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深化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创的见解,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课后练习要分层次,要有基础性习题,思维性、迁移性习题,应用性、发散性习题。力求数量适度、难易适度、体现梯度,最大限度

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5、实现当堂检测:通过部分典型性、针对性强的练习进行当堂训练和达标检测,重在检查学习效果,了解目标达成情况。当堂训练要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实践,循序渐进。当堂达标检测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最好能充分运用展台及时投影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进行及时评讲矫正。一、五要素模式新课堂呈现新的态势

通过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发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多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训斥少了,表扬多了;教师讲的少了,学生交流多了。课堂上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质疑、喜于参与、乐于展示、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在新课堂标准的引领下,我校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于别人的见解,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因学定教”、“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新概念;“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成为教师新词汇;“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成为课堂新景观;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倾向;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学生成

长的新方式,师生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一种新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师生交往文化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1)课前准备更充分(2)问题设计更具有效性(3)练习设计更具针对性(4)教学方法更趋多样性(5)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按五要素新课堂模式的要求进行了卓有实效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办学水平,促进了教师发展。

同时在研究活动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当中推进的差异较大,一部分教师仍没有摆脱“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从课堂的效率看,教学中还存有一些无效的环节,教学时间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理想。

(1)从学生的课堂状态看,仍有不少学生积极性不够高,主体性不够强,参与面不够广,合作的机会不够多,合作的质量不是太高。

(2)从课堂教学评价看,如何进一步提高互评、自评、学生评价的实效,真正帮助教师学生的成长。教学模式本身只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活动框架,提示一条思路,并不是

可供教师机械模仿或模拟的样板。在选择与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才能,善于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班级学生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大胆地进行改造。构成教学模式的各种教学变量、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的排列、组合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打造合理有效的数学课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五要素教学模式是我校在汲取众多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校的经验、特点、实际以及学生的素质、特点、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套符合主体性理念的教与学互动模式。作为本校的教师都需要好好学习五要素教学模式,将之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篇5

品社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题,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品社课的教学要凸显它们的社会实践性。

一导入新课,出示问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学生在思考求知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其中,及时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密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捕捉现实生活中反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具有价值意义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体验社会生活,感受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二运用材料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

活动前要有明确的要求,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有选择地加入到小组学习中,收集学生活动的情况,及时启发引导。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把课堂营造成一个民主、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放下架子与他们一起探求、发现真理、开创师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引导学生对深灰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综合各种知识,来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鼓励他们敢于否定,勇于辩论,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缠到他们在师生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做到语言精练,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布置实践,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实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凌河小学

吴继贤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凌河小学

刘凤云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凌河小学

郑春娟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凌河小学

戴旭葵

小学品社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凌河小学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篇6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我校教育工作能持续、优质、高效地向前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必须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认为通过构建校内的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范围内出现的学习共同体,是有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教师、主管领导等)构成的教、研、训一体的组织。

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成人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年级备课组、艺友小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遵循异质组合,以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为目标指向,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整合。

1、年级学科备课组

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学习共同体。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教师之间的差异就是教学资源,差异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于是,在更多的非正式教研活动时间里,鼓励教师频繁交流、对话,更大范围的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

2、艺友小组

利用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立体网络,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互学关系,实现个体间的有效链接。艺友小组的建立,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组员间根据各自的特长、优势及不足,共同商议确立“协作内容”和“协作目标”,学校对艺友小组提出一些明确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备课、上课指导活动,小组定时间、定内容,学校统一安排调整活动次序。每次活动前要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把问题放在备课、上课活动中进行解决,并取得效果。“艺友小组”的建立,拉近了教师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把专业成长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相连接,有封闭、保守、自私走向开放、交流、真诚、合作、共赢。

3、学科教研组

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和现实的差距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我校学科教研组的构建,就是全体教师可以参与的一个民主、开放的讨论、研究领域,从而使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师模式、教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4、课题组

研究同一课题的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所以,课题组是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不同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教师在互不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援形式,它为学习这种社会协商性活动提供良好环境。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二、以问题研究为载体,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

建立并保障学习共同体的健康良性运转,目的就在于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问题引领”,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其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通过研究能为教师排疑解惑,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让教师真正对研究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即研究、研究即培训、教学及培训”,实现真正的“教、研、训”一体化。一边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寻找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找问题,从问题着手搞研究,以便利用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解决问题。

1、个性问题利用年级备课组和艺友小组个别解决。

由于教师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存在着许多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随时都可能遇到疑难问题,而在课后也可能对上课过程产生许多疑虑。这些问题如何随时解决?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相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请教或探讨,或利用“艺友小组”活动,两个人共同备课,分别上课、听课、反思、改进,让问题在实践当中得到解决。我们看到了同伴互助后的可喜效果,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教师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2、共性问题利用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解决。

面对新课程改革,有许多问题摆在了所有课改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面前。这些问题只有所有教研组成员参与实践与反思方能得以解决。于是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立典型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通过反复实践,我们将学科教研组的问题研究活动过程总结归纳为“四环九步”问题研究“绿色生态圈”。“四环九步”分别指:第一环:提出问题(征集问题、确立问题);第二环:制定策略(学习思考、集体研讨);第三环:实践验证(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评议);第四环:总结提高(个人反思、提炼升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反复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在解决就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教师成为了真正的“实践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不断增长实践智慧,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3、科研专题由课题组研究解决。

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解决教学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积极承担关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篇7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涵义与意义

所谓的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其主体学习地位,并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作为基础,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致力于平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高。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学校教育方式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因此,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力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其知识技能,同时在一种更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激发其创新能力,培养其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竞争氛围,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英语新课改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环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将互动合作、自主探究作为理解、掌握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进行词汇讲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提问,如果学生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给予其他学生判定与改正的权利,如问:“Is her answer right or wrong? Who can help her? Do you have other an-swers?”这样,所有学生都会被充分调动,进而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答案,并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之中。

2. 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具有爱玩的天性,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互动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Communication的游戏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身份与角色,并在课堂上进行形象的交流与活动。通过不同角色人物的扮演,学生会产生继续参与游戏的兴趣与热情,并通过不同的角色来进行相关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丰富基本知识,并掌握一定量的相关词汇,最终有效提升英语水平与能力。

3. 灵活应用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充分立足于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例如教学Story time环节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播放杨利伟等宇航员的照片或相关短片,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刺激,使学生充满热情 ;再适度向 学生提问 :“Do you know his name? What does he do...”;然后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与讨论:“Do you have a dream of being an astronaut?Do you know other astronauts?”

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思考,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此外,互动教学模式还应延伸至学生的课外领域。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不管教学内容与方式多么的丰富多彩,课堂的互动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在课外组织一些具有浓厚色彩的活动,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主题,如开展英语角、英语活动周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

一、改变传统师生角色定位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定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出来,将被动状态转为主动,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具有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要负责授课,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必须保证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习主体性,老师要尽量忽视学生和自己间的阶级性,以免给学生造成压力,否则学生也就不敢开口,达不到互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语文的授课之中,有时可以不将文章中心思想等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经过适当的讨论,自己将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总结出来,教师也如同不知道答案一样地加入讨论之中。由于联系之前所学,以及教师引导,还有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使得课堂学习不但轻松愉快,还锻炼了其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上,不要用机械的框框、统一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活动,禁锢学生的思维。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意识,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和科学认识相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自主意识重托发展创造空间。

三、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呆板,学生积极性低,参与度自然也不高。为了加强师生互动,就必须创新教学形式,增设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课堂表演、创建学习小组、开办语文竞赛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的剧情演绎出来,让他们身临其境,体会主人公的心境历程;还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开办语文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竞争环境中自发学习语文知识。

四、在文学作品中互动参与,必将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主动参与引导,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小说与戏剧文学特别注重形象性,是体现师生互动参与精神的重要内容。在讲《药》时,可让学生分析人物对话的特点,总结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利用现场对话和讨论的方式分析人物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对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产生兴趣,也就更易掌握语文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教学中理解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在语文课堂上实行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师生间的合作性原则。互动模式具有集体活动,交往学习的特征,因而它自始至终强调合作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可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自我对象化”。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教学对象——学生的位置,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明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水平,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最易使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从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三是“对象自我化”。即教师把教学对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他们会怎样调节学生学习需要,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具体到一篇课文,他们会如何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他们会讲授哪些问题。

在新课程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篇9

第一,在小学开展创新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相信学生人人能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

第二,我们所建构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由于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营建了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的空间大,用来学习的资源很丰富;二是模式的“四维”以学生为本,按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突出了“活动化”、“全息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并时时承认其创新成果,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构建模式但不“模式化”,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生成特征,建立了可以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四是所提出的“四创”目标切合小学生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加强学生学习与创新规律的研究,建立创新型教师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是深化创新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小学语文情景模式教学研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互动情景;信息;帮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利用灵活的方法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让小学生全面认识写作学习,才能推动小学语文作文进步。情景,就是在无形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而创设的教学氛围与情境。而互动情景,则需要学生的参与,以学生互动的形式推进小学作文教学趣味性提升。

1借助信息技术,推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推动作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化,有利于作文教学效果的丰富。作文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利用音乐与表演活动,让小学生从内到外地喜爱上作文学习,感受到作文的鲜明与生动,才能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与情感认知。结合信息技术去构建作文互动情景,让小学生与写作主题积极互动。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主要作文学习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图画的故事情境,利用信息技术给小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作品,创设互动情境。像看图写话学习中的图画描写得小学生们欢度儿童节的场景,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促进小学生融入到写作的图画之中,让小学生的情感得以迸发,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的提高。

2利用游戏活动,推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形式。利用游戏活动向小学生直接传递与作文学习相关的素质,有利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小学的年龄较小,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深度不足,生活经历较少,这也是小学生写作材料不足的原因。针对小学生缺少写作素材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互动交流,从中寻找与积累有用的素材。在首次实施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给学生示范。比如在以“我的妈妈”的写作题目时,教师可以玩“我的妈妈不一样”的游戏。当游戏刚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外貌开始说起。假如第一位小学生说“我的妈妈有一双大眼睛”,接下来的学生就不能说同样的句子,可以说“我的妈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或者其它。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前十句,之后组织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循环实施游戏。在游戏中,小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想自己的妈妈,组织语言与写作素材。在游戏之后给学生时间去写作,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与思路。

3利用友情唤醒,推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

同学,是小学生作文学习中的重要伙伴。利用互动情景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小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小学生的年龄虽小,但他们的个人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小学生每天都在过着精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在写作时,很多小学生不能将作文主题与自己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多积累在头脑中的写作素材没有得到调动。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动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友情唤醒,帮助学生发现潜在的写作素材。比如在以“我最爱的校园”为主题写作时,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互动去创设情景,去情景中帮助他人开发写作资源。教师让学生在心中想出三个自己最喜欢校园的三个点,并对三点进行排序,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些学生说自己最喜欢学校的图书馆,听到学生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图书馆,在听到同学的分享之后,有可能想到自己在图书馆读到过自己喜爱的书,在互动情景中唤醒自己的记忆,解决教学难题。

4利用协助合作,推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全面发展的今天,话题作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作文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考试的重要题型。话题作文的要求较广泛,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主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话题作文可能是一个难题,很多小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他们往往更喜欢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情景,组织学生协助合作,让小学生们一起审题,从而从一个主题中开发出丰富的写作题目。比如“李林也来参加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针对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会让部分小学生摸不着头脑。组织小学生讨论,有人说主题,有人评价,能够规范小学生的作文学习行为与思维。

5利用摘抄交流,推行作文互动情景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摘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获取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学生的摘抄本是自己的学习资源,很少与外人分享。利用作文互动情景教学活动实施教学,需要学生相互分享写作学习资源。组织小学生在作文学习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摘抄,通过观摩与评比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摘抄品质,才能促进小学生有能力应对更多的作文题目。在分享摘抄资源时,教师要利用互动与讨论,在互动情景中帮助小学生去除同类摘抄,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提高作文水平。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作文互动情景推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学习意愿的提升,更能让小学生的语言素质大大提高。积极去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小学生真实生活,利用互动情境给小学生更多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写作。

作者:李英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荣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黑河学刊,2011,12:136-137.

[2]关洪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01:88.

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篇11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小学生这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在快乐舒适的放松环境中的学习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单板课堂教育。小学作文教学任务重,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的新模式,既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能塑造小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多种成功教学模式,从身边的实际出发,总结归纳,将快乐作文教学模式融入到日常小学作文教学中。

一、以趣为引,积累素材之乐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讲,语文作文写作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缺乏有趣的写作素材,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更别谈写好作文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获取丰富有趣的写作素材,为良好的语文作文写作奠定好基础。

1.从书本中提取素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中包含着众多的知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阅读。对于社会经验缺少、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书本是获得作文写作的一个巨大素材库。在平时的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荐相应的恰当的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本,使学生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巩固学生的作文写作基础。

2.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生活是一本书,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事务,需要我们细心体验翻阅。在日常写作素材的收集中,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书本上的作文写作素材,却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库。孩子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最多、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务,我们在小学生作文写作阶段将生活内容融入写作材料中,既省去了多余的烦心,对孩子的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巨大的帮助。例如,对于作文题目《我最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素材收集来讲,老师和家长不要单纯的将书本上的小动物知识强加给孩子,而应该抽出时间带孩子认识和接触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孩子喜爱的小动物动物,使孩子真切的接触到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相关知识,在和动物嬉戏玩闹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喜爱小动物的印象。这样,孩子在作文写作时就能愉快的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多种方法,懂得写作之乐

写作方法多种多样,写作效果不尽相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写作。

1.寻找“差异化快乐”写作方法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征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在培养孩子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差异化写作能力,让孩子在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快乐的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例如对于同一作文主题的写作任务,有的孩子擅长写实,有的孩子擅长抒情,还有的孩子擅长叙事,这时我们对于这几个孩子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分开来培养指导,对于擅长写实的孩子就应该在写实作文题材上进行拓展培养,对于擅长抒情的孩子就应该在抒情写作上进行拓展培养,而对于擅长叙事的孩子就应该在叙事写作上进行拓展培养。

2.体会快乐写作过程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我们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学会耐心对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过程中快乐。现代社会往往趋于对最终结果的追求,而对于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却慢慢遗忘。在小学作文写作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耐心的、细心的将作文写作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感受到作文写作中的乐趣与美好。

三、情景交融,体会情感之乐

情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连接着人与人之间最柔软的地方。学会写作,首先应该学会思考所写作文想要传达的感情。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作文写作时,应当从作文想要表达的情感处出发,帮助学生分析体会作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抒发心中的情感、提升写作的水平,培养良好的作文写作能力。例如,在写作《我最尊敬的人》这一作文时,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从巨大的作文素材库中提取最尊敬的人的信息,将为什么是最尊敬的人的原因列举出来,在作文写作时,运用语言词汇描述出令人尊敬的事情,将学生心中的尊敬之情抒发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作文中想要流露的浓浓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体味到情感交流的快乐愉悦之情。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单元复习教案下一篇:爱·香味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