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论文(共9篇)
教学随、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论文 篇1
教学随笔
杜小娟
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语篇型语法填空备考思路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动词(谓语/非谓语)给出动词的原形,根据句子结构的需要给出其适当的形式。填动词形式,首先抓住主谓结构,确定主句,剩下的部分,如有连词,则是句子,仍然有主谓结构,否则就用非谓语;是谓语就思考时态,语态,主谓一致,是非谓语就看主动被动,有否先后关系。即:给出动词基本形态,填写词性词形转化(转为名词、形容词),或填写谓语部分,可能需要填写两个或三个词,或是填写非谓语动词;
二、给出形容词,需要填写比较级、最高级,或词性词形转化,转化为副词,或是填写反义词(前缀);
三、给出副词,填写比较级、最高级,或是填写反义词;
四、不给提示词,主要填写介词、连词、冠词和代词。
有提示词:考查 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无提示词:考查 冠词 介词 连词 代词
形容词顺序的: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
五、英语语法填空固定规律为两类:
一类是纯空格题:填入的词必须为虚词(冠词、代词、介词、连词)。
二类是给定词的适当形式:填入的词必须要跟给定的词想关联。
纯空格题的固定规律:1.在句子中,“______+名词”结构,首先考虑名词是否有冠词或归属性物主代词,如果没有,那么考虑填冠词。如果有,那么考虑and,or,but并列连词是否可以,这三词前后的形式一致、词性相同。否则考虑介词,因为只有介词才可以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和一个名词构成“介词短语”的形式成为动词或句子的状语。
2.在句子中,“句子,_____+句子”的结构(逗号可有可无),首先考虑wh-words作为各种从句出现的情况,看句子是否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常考察的也就是名从、定从,偶尔会出现状从。如果这些都不合适,再考虑四大连词and,or,but,so,前后俩句子能否构成并列、选择、转折和因果的逻辑关系。(and和or还有个小考点:否定和疑问句中or代替and。)
给定词的固定规律:原则上不会填入原形,除非考察“建议类”动词的从句中省略“should”的虚拟语气。一共考察四类(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
1.给动词:首先考虑动词是否是句子的谓语动词,如果是,那么请考虑谓语动词的适当形式(注意四类助动词do类、have类、will类和be类)分别构成不同的时态语态情态语气和主谓一致。如果不能做谓语动词,再考虑非谓语动词三种形式:to do不定式,doing动名词,doing现在分词和done过去分词。非谓语还不行,那么就要考虑变形了,一般的变形动词向名词变形居多。
2.给名词:首先要考虑名词的单复数问题,再考虑变形,一般向形容词变。
3.形容词、副词:首先考虑比较级和最高级,注意标志词汇than,a little,much等,再考虑两者词性间互换。
固定规律是这样,但是每一个题型之间,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判断句子的谓语动词啊,如果判断名词填在空里合不合适呀,都涉及到基础语法。
关于改错题固定规律,原则基本不变,一个小短文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动词,其次是名词,再次是形容词副词混用,再有比较难搞的题就是逻辑关系,考得难了容易很难,简单了容易很简单,也是有如上一套“解题算法”的。
历年经验总结,英语考试,除了词义不知道,那么在语法上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考察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的,这一点是核心考法,英汉求同存异。
语法填空教学反思
杜小娟
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体验。做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发展,还要不断更新理念,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一个知识渊博,敢于创新,有责任心,有爱心,为学生所喜欢的人民教师。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和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学习,不断汲取各家专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现就高考语法填空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语法填空又称为开放式语篇填空,这一题型的测试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英语语言学家布朗的语篇分析理论等,从语法的句子结构与语法形式、词汇的本义和转义以及前后缀的变化、语境语篇的线索以及标志词等方面测试学生的整体语篇能力。下面是我对讲解语法填空的反思与感悟。
一、在讲解语法填空的题型特点时,可事先查阅好专家对于英语语法填空的分析以及自己在一线十多年的经验。筛选部分作为自己教学的材料。
语法填空同时具有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两种题型的特点。单项选择侧重于考查学生在英语简单句中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法填空则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篇章中的意义, 更加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
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一样, 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在语篇语境中的运用能力。但是两种题型又有所不同。从考查的内容看, 完形填空仅侧重考查词汇在语篇、语境中的运用过程;语法填空则除侧重考查词汇外, 更侧重考查功能语法, 即侧重于考查英语词汇在篇章中的交际功能。
二、语法填空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 理解大意
学生应该迅速地浏览全文, 以便了解全文主旨。学生应该特别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通常文章会在首句给出一个提纲挈领或提供背景信息的句子, 在尾句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 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特别是涉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的词句;另外, 学生应该从文章的逻辑结构、上下文联系中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尝试填空, 突破难点
学生答题时应该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兼顾语法和意义。
首先, 通过通读全文, 先填出一些表示文章转折和承接的连词和副词, 如and, but, however, besides, first, second, then, later, finally 等。其次, 学生遇到代词填空时, 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例如: 当在文中出现并列连词and, or, rather than, not only...but also..., not...but..., either...or, neither...nor...等时, 学生应该注意它们所暗示的前后句中的两个平行结构。再次, 学生还应该学会“句子结构的语法性”, 学会考虑名词的可数、不可数, 单复数及名词前面的冠词, 动词的时态、语态, 非谓语动词, 主谓一致等问题。同时, 学生也应注意平时多积累单词构词法知识。
最后, 学生还必须学会分析句子结构, 区分各种复合句, 包括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 掌握相应复合句的引导词用法, 重视固定搭配, 特别是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和一些常用句型。3.再读检查, 修正错误 填好各空后, 再将文章复读一遍, 把已经填好的答案放在整篇文章中来检查。如果前后有矛盾或者句子不通顺, 证明有可能出现错误, 这时候就要重新予以考虑。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树立自信,乐观,机智的教师形象,用自己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感召学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适时给学生以激励。注意自己的鼓励语言要具体,不要空乏。充分备课,备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做一个有心的人,关注细节。以上是我的总结和反思。通过教学,我深知自己的不足。高中教学,教学相长。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借鉴和总结,在集体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
心得体会
杜小娟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填空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难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避免只注重英语语法规则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 «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英语题型进行了新的调整,从2014年开始,新课标高考全国卷以语法填空题代替单句型语言知识题。语法填空题相对于单项选择题而言,更加注重语境的使用和文章内容的结合。
一、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1)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的把握,语法填空题的内容常常以小短文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泛的语境,学生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语境和英语语法知识进行作答,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2)注重语法形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语法填空题作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阅题干。其次要理解和掌握整篇文章内容和意思。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填空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每一个填空题的填词都要符合语境,并且语法形式要书写正确。(3)注意填词类型的区分语法填空题的词语有实义词和功能词两种类型。实义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实义词的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括号内所给词语的正确形式的应用。功能词填空题主要包括代词、介词、连词等。代词主要针对人称代词的考查。介词则针对词组的固定搭配。连词则考查学生对句子是从句还是并列句的判断。
二、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教学策略(1)重视基础教学,夯实英语语法知识ꎮ一座大楼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基础不好,大楼难以成型。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学好英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基本的语法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动词过去式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形式各类短语的习惯性搭配;动词的名词形式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才能在语法填空题的解题中得心应手;而对于这些基础语法知识的教学,教师要认真而且全面地总结知识点;并积极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为学生提升英语语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2)注重单词的记忆和书写,语法填空题的要求相比填空题而言更加严格,它不仅注重语法知识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在词语或者短语的拼写上必须准确无误。尤其对于一些词语的变换上必须准确掌握比如动词perform其名词形式为performance如若平日不加以记忆和总结.在练习或者考试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单词的背诵和记忆。还要注重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单词变化形式的掌握,尤其针对一些动名词变化和动词过去式变化形式必须要求做到书写正确。(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增强语感,熟能生巧,在英语语法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语感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英语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之上,加上平时大量的朗读文章,二者缺一不可。[4]没有英语基本的语法知识构成,没办法进行有效的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量,不足以形成强烈的语境和语感,所以,平时的朗读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多听英文的演讲和对话,增加语境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良好的语感。这样在做语法填空题时就变得得心应手。(4)引导学生进行语法填空题的练习。语法填空题是英语教学改革后的一种新题型,它主要针对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题型新颖,难度也增加了,在英语考试中的比重也很大。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语法填空题知识结构的讲解和分析。针对题型特点为学生准备习题加以练习,增加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将近些年的高考真题和各个精英高中的模拟题拿来讲解和练习。学生也要积极总结,在做语法填空题时:结合语境、认真阅读和思考、细心作答。将语法、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合理运用到答题当中。
总之,语法语法填空这对于学生来说要求更高,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考查更加细致。而对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教学的要求也更加全面。教师要认真讲解语法基础知识,督促学生进行词汇的记忆,夯实基础,加强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加语境的分析,从而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语篇填空教学
杜小娟
【摘 要】本文从近几年高考考生在应对语法填空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从题型特点、解题方法和训练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希望越来越多的高中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语法,最终提高学生对语法填空这种题型的应试能力。
【关键词】新题型;语法填空题;语篇 词汇 教学策略
“语法填空题”是其中的新题型之一,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英语语法填空题正确率,一直是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结合 一节“语法填空题复习课”,探讨在高考中,此题型究竟考什么,是如何考的。在明确高 考考点,领会命题角度,把握命题趋势的情 况下,有的放矢地复习和练习。
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教学的理念
1.教学目的及大纲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题英语考试大纲说明,该题型要遵循选 拔性考试的规律与要求,贯彻普通高中新课 程的理念,反映本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 求,考查考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 理解程度,注重考查考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 语言知识的能力。同时,考纲中还要求考生 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 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 获取相关信息。
2.命题特点
第一,考查篇章理解,以往的“单项选择” 题是通过一个较为简短的题干,提供一个可 依据的小语境。而新题型“语法填空”是以 一篇短文为载体,提供的是一个较大的语境,这无疑给了考生一个更大和更为完整的思维 空间,由此,考查理解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即从题干理解到篇章理解。
第二,考查语法判断。在围绕文章主题 进行细节理解的时候,对各小题必须进行语 法判断,因为所填词语(单词或词组)既要 意思和逻辑正确(符合语境),又必须语法 正确(符合词法和句法规律)。
第三,填词分两种类型。填实义词—— 用括号里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填功能 词——空后没给词,而填空缺词,使逻辑正确,结构完整,语气恰当,行文连贯。
面对新 的题 型、新 的考法,教 师在平时 的 教学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让学 生了解语法填 空题的命题形式 在高考英语 卷 中,语 法 填空题 被放 在第 三部 分 “英 语知识运用”中的第二节,共 1O小题,每小题 1.5分。在 一 篇 200词左右 的语 言材料 中留 出 lO个 空 白,部分 空 白的后 面给出单词 的基本形式,要 求考生 根据上下 文填 写空白处所需的内容(不多于 3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 的正确形式(由于广西第一次使用此题型,为了降低难 度,2015考试大纲说 明中该题每空只需要填一个词)。这道题 的命题 形式有 两种 : 第 一种形 式是 提供单 词原 形,主要 提供 的是 动 词、形容词、名词 三大类,也就是 实词,考 生需 要根 据语 境写 出正确的词形,一般 有 3个小题。第 二种形 式是纯空格形 式,考生需 要根据语 境在 每 个空格处 填入 一个合 适 的词,这类题 大约 有 7小 题,主 要考查虚词,如连词、介词、代词、冠词等。另外,语法填空题 虽 然不像 单 选题 那样 考语 法,但 也会相应地有一定的语法考点。从考试说明的样题和近两年 的高考 题来 看,实 词 以动词、形 容词、副 词、代 词 为主,其 中动词 又是 重 中之重 ;虚词 以介词、冠 词为 主。而句法方面 主要考 查复 合句 的引 导词,如 名词 性从 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二、在训练 中传授学生解题的方法 从语法填空 的语法 考查 内容 及题 目的设 计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此题考 查 的都 是最基 本 的语 法知 识,没有 往 年单选题 中的难 题 和陷 阱题。但 是 要想让 学 生在此 题 中拿 到高分,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还需要传 授一定 的方法 技巧,并让学生进行一定 的训练。语 法填空 题 的命 题 思路是 “突 出语 篇,强 调运 用 ”,它不仅充分体 现了语言测试 的交际性 原则,也很好 地体 现了高 中英语课程改革 的教 学理念,与课 程标准所 提 出 的英语课程 的性质完全 吻合。因此,在做 此题 时可以用 解 答第一节 中的完形填空题 的方 法,做到一 读、二填、三 验证。
1.一 读 ”指 的是快 速通 读全 文。快速 通读 全文 的 目 的是把 握其 大意,为下一 步填空 做好语 义上 的准备,因 为语义决定着空 白处 应填 一个 什么 意思 的词语 并采 用 什么样 的语法形式。2.“二填” “二填”指的是边读边填。在 通读全 文、基本 了解 文 章大意之后,就可 以动手填 空了。填空 的过 程是一 个判 断空 白处应填词语 的语 义(已给 出词语 的除外)和 正确 的语法形式的思维过程。遇 到一时不懂得 填什 么的空,先跳过去,等检查验证这个步骤时再仔细对付,不必要 也不能花太多 的时 间停 留在一个单词上。3.“三 验 证 ” “三验 证”指 的是再 次 阅 读验 证,复 查,解 决难 点。即把所有答案填进短文并进行通读,以最后确定答案。
三、提高 学生做好语法填 空题 的相关能 力 无论哪种题 型,要想 取得 高 分,教 师 在教 学 中都要 给学生 以足够 的训练量。为了做好这 道语法 填空题,积 累词汇是关键,同时要加强对 学生语篇 逻辑分 析能力 和 精 细阅读 能力 的培养。在教 学 中,教 师可 以从 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以便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积 累词 汇,掌握 固定搭配 填 空,就是要 求考 生填 入单 词,这也 是考 查考 生 的 语言输出能力的一种形式,这就要求考生重视基础词汇 的拼写,做到拼写规范、准确,特别要 准确掌 握词性 的变 化规律。因此,在词 汇方 面,教 师应 加强 监督 学 生 的记 忆,可以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切不可采用“放 羊式 ”的 管理方 式,毕 竟,许 多学 生还 是 缺乏主动性 的。对 于 常用 的、易错 的词,教 师可 以通 过 归类等 方法 帮助 学生进行 记忆,并注 意定期 复习,不 断 巩 固。对于一些 特殊单 词,如不 规则 动词 过去 式、过 去 分词 的变化形 式,名 词、形 容词、副词、否定 等 的构词 规 则等 等,更要 强调 记忆,教 师可 以通过 练习对 学生进 行 检验。另外,语法填空题也常考查考 生对习惯 用语 和一些 固定句式掌握 的熟练程度,所 以教 师在教学 中要特 别强 调一 些常用的习惯用语和句 型,引导学 生要 注意积 累习语、短语,对固定搭配 了然于 心,对典 型句式做 到脱 口而 出的程度。
2.了解 语法功能,提 高语篇理解能力 语法填空题主要是考查考 生 的语法运用 能力,这 就 要 求考 生要 全面、系统地 掌握语 法,了解语 法 的主要 功 能,做 到准确 分析 句子 结构 和句 子成 分。所 以,我们平时要 注意用浅显 的语 言 帮助学 生 概括 一些 语法 功能 的 考法,如给 出动词 的话,就应 充分考 虑它 的时态、语态 的 变化 等,还要 让学 生记住 副词 修饰 形容 词、形 容词修 饰 名词或代词等。对于句法,教 师要让 学生熟 悉不 同复合 句的结构,懂得 准确运用 各种 引导 词。如“it is+ 强调 部分”,后面用 的引 导词往 往是 that等等。掌 握 了这些 基本 的语 法知识,答题 时才 有充分 的依 据,不 至 于张冠 李戴。语法填空题 的另外 一大 特点 是在语 篇 中考 查语 法 知识,因此,准确 理解 短文语 义是 做好语 法 填空题 的前 提。而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在 教学 中,除 了课 本 方面 的 阅读训 练外,教 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中等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精读,研究 文 章 的词汇运 用、文 章结 构等,同时还 可 以适 当利 用 完 形填空题 的文章进行 精读、细读,强化语 篇意识。
3.改编课 文材料,训练语法填空技能 在 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试 题 的语 法填 空训练 外,在 每个单 元的教学 中,我都融 人 了语 法填 空的训练,训练学 生的解题 技能。下面就谈谈 我的做法。在把 文章的篇章结构学完后,我经 常采取 提问 的方 式让学 生 回答 问题,然后把学生 的 回答 串编成 一篇语 法 填空式 的短文,用 PPT的形 式呈现 出来,让 学生 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设 置题 目时,虽然不 一定是 1O个空,但 要充分 考虑高考题型 的考点,比如在讲解 Book 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时,在讲解答案时,我特别指出副词 deadly修饰形容词 infectious,once决定 attend 的时态,还有被动语态 should be examined和 were cured,并列词 and连接的 suggested,还有代词 its的来由,固定短语 linked to和固定句型 SO⋯ that,it seemed that。通过点评,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懂得语法填空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当然,除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师还可以用其他 的方式改 编文 章给学 生做训 练。经过长期 训 练,相 信学 生的解题 能力 定会 大大提高。面对新 的考题,我想每个 教师都 会竭尽 所能 去钻研 教学方 法和解 题技巧。但是无论 如何,我们 需要 知道语 法和词 汇不是 孤立的语言项 目,语 法和词 汇知识 的学习要和真实的交 际场景和语篇运 用 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四、教学评价及策略 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并 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方法不 仅方便、快捷,还极大地实现了课堂以练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但参照新的“语法填 空题”思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 师则不该抱着句子不放,而应让学生对语篇 作更深入的反思,去面对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自我超越。
教学反思:此题型中,不外乎把握几点: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结合语境,试填空格; 重读全文,解决难题。只要教师本着这一原则,就能让学生有目的地针对各个重要考点进行 归纳与训练。
教师在备考上还应向学生强调:1.不断记忆,积累词汇 其实语法填空题对单词提出了比以前更 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考生认识单词,还要 求能写出一些单词。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不断 地记忆单词,不断地积累词汇,千方百计地 把词汇量提高上去。考试时才能随心所欲地 写出单词,填出固定搭配。
2.夯实基础,学好语法 英语的基础知识琐碎繁杂,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掌握的,它要求学生平时多听,多读,多记,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还要坚定不移 地加强语法的学习,尤其是长句、难句、复 杂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为综合能力的 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3.大声朗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语段或词句的感受 能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在做 语法填空题时又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娴熟语 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听,多读,尤其是大声朗读犹为重 要。在早读或晚读时间,抛开顾忌,放开喉咙,大声朗读,对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 通过朗读能够多背诵一些课文是再好不过的 了。语感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逐步形成了。4.坚持不懈,多做练习语法填空是一种新题型,考生在前几年 都不曾练过的,但是高考中又占了总分的十 分之一,非常重要。因此,要求考生在考前 一段时间要大量练习这种题型,不断练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高考时才能处变不惊,轻松应对。
当然,教师设计练习时不能太容易,否 则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但也不能太难,否 则会使学生感到完成此题型是一件高不可攀 的事,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同时,教师在 讲解技巧时,应善于挖掘多种情景,类型的 讲解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完成“语法填空题”技巧,既 强调信息的输入,又强调信息的选择、组织、储存和运用。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还为学生创造了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邵艳.湖北高考题型完成句子考生常 见错误解析 [J].考试周刊,2011 年 47 期
[2] 司武兵.如何在英语高考新题型“任 务型读写”中提高得分 [J].青苹果,2009 年 Z1 期
[3] 崔艳秋.新课改下解析高中英语教学 中任务型阅读探析 [J].文理导航(中旬),2011 年 08 期 [ 参 考 文 献 ]
[4]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责任 编辑 周侯辰)
教学随、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论文 篇2
一、找准切入点, 让练笔有空间
1.结合情节空白进行练笔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东方人的情感往往是含蓄的, 在文本中自然也会留下很多空白, 给读者带来想象空间。对此, 教师要做到深挖教材, 及时发现与文本内容密切相关的“空白处”,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主动练笔。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 作者更多的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写的, 至于爱因斯坦, 就省略了很多笔墨, 留有空白。教师可以围绕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以前, 爱因斯坦从来不注意着装, 现在听了小女孩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后来爱因斯坦还精心打扮, 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甚至心理, 感受爱因斯坦心中富有童趣的一面。
2.结合文章结尾进行续写
在教材中, 许多文章都在结尾处戛然而止,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针对阅读指向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更要关注文章结尾, 尽可能从结尾出发, 引导学生续写, 为学生搭建练笔平台, 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为例, 在结尾处, 作者只写了外国学生向徐悲鸿道歉, 没有写徐悲鸿的态度、语言等。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 不仅能让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了解徐悲鸿, 还丰富了他们的练笔内容。
3.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练笔
教材中的插图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这些插图不仅仅起着装饰作用, 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插图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描述插图内容, 或结合插图加深对文本中写景、写人部分的理解, 同时, 可以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练笔。
同样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的教学为例, 课文中有一幅奔马图,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说说这幅画是谁的作品, 也可以引导学生谈谈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说说这幅图与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 等等。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练笔思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深挖技巧, 让练笔有迁移
1.仿写句子
词语、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要真正践行阅读指向写作, 最恰当的方法就是从句子开始, 让学生学会模仿, 进而学会写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 善于从文本中撷取优美句子, 供学生借鉴。
例如, 《鸟语》一课结尾有这样几句话:“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 让学生进行仿写:“从__那里, 我____。”让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魅力, 并通过训练将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素材, 运用到习作中去。
2.仿写段落
“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技巧。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能及时发现精彩段落,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以及模仿等方法, 学习精彩段落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 从而掌握习作规律, 最终灵活运用。
如《云雀的心愿》一课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 让学生尝试寻找这段话的中心句, 以及文章从哪几个层面写了森林蓄水的功能。答案自然很容易找到。但是在此处, 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总分结构, 然后让学生模仿, 可以以“课间活动真热闹呀……”或者“早上集市的人真多呀……”开头, 进行仿写。
3.仿写篇章
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外, 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习篇章的结构布局。因而, 教师要善于从大处着眼, 从整篇课文入手,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特点进行随文练笔。
如教学《田园诗情》一课,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感知, 从“荷兰, 是水之国, 花之国, 也是牧场之国”一句入手, 让学生在课文中具体分析, 哪里写了荷兰的水, 哪里写了荷兰的花, 哪里写了荷兰的牧场, 其中哪一部分是重点描写, 等等。既而引导学生仿写自己的校园, 让他们思考:写哪几部分, 重点写什么,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 等等。这样, 有了例子, 学生的习作不仅有内容、有顺序, 他们还能在模仿中创新, 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三、点评提升, 让练笔有实效
1.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评价往往以教师为主,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然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也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从而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元对话。具体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学生自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随文练笔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边读边改, 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二是生生互评。当学生自己修改后, 可以请同桌或者小组成员进行修改。三是师生共评。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推荐的习作, 进行全班点评。
2.由模糊向清晰转变
教师应根据随文练笔的实际, 一方面扣住“随文”进行点评,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习作实际水平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习作是否符合训练要求。随文练笔不是异想天开, 而是结合阅读文本进行的, 重点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作者意图以及情感方面的理解。当然, 还需要评价练笔是否切合训练要求, 是否仿照例文进行。二是评价表述是否具体。这需要从学生的习作出发, 看看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得是否正确, 或者句子之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以及整个片段训练中层次是否清晰, 等等。
3.由简单向丰富转变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批评, 也可以是一种指导、一种赞美、一种牵引。在随文练笔中, 教师的评价要多样化, 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 可以从课文内容理解的角度进行, 也可以从学生借鉴文本思路方面进行, 等等。评价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即时评价。这是根据随文练笔特点进行的, 相对而言, 内容比较简单, 形式比较随意。二是展示欣赏。对此, 最好的办法就是展示, 对于学生来说, 自己的写作能在同学面前展示也很自豪。笔者就曾在教室里专门开辟一块地方, 供学生展评, 另外还定期出班报, 让学生体验一下自己的习作被刊登出来的那种幸福感。
教学随“情”而舞动 篇3
[舞动片段一]
T:What do you like?
S1:I like running.
S2:I like...
T:I like singing. I can sing “Pingtai”
Let me show you how to sing “Pingtai”, OK?
(师唱评台)
T: Do you like it? Can you sing?
Ss: Yes, we do. But we can’t sing.
T: What can you do?
S3: I can dance.
T: OK, can you show us how to dance?
(生跳舞)
T: Great. What can you do?
S4: I can ...
T: Can you show us how to ...?
(生表演)
T:Well done.
[舞动片段二]
看师出示的图片
T: What shape is the kite?
S: It’s a square.
T: What shape is the bag?
S: It’s a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the sun?
S: It’s a circle.
T: What are they?
S: They are shapes. (点题)
(出示一些物品图片)
T:Let’s talk what shape are they, OK?
[舞动片段三]
T: Let’s watch cartoons.(出示问题,读题)
(1)What lesson are Miss Li and her students having?
(2)What is Miss Li doing?
(3)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
在学生观看卡通后,一起来寻找答案,师将答案图形并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This is an Art lesson.
___________ is teaching her about _________ .
The ___________ are learning how to draw __________.
[案例评析]
这是苏派名师朱红娜课堂教学的三个片段,朱老师的整节课,信息量非常大,教学设计非常巧妙,环节衔接非常的自然,新旧知识过渡无痕无迹,重难点教学有序有层。“教学如水,课堂如酒”,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朱老师,一点也不为过,这堂课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想可以用“情”来归纳:
一、情趣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情趣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
朱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课堂刚开始,朱老师就和学生亲切对话,在对话中,朱老师提到自己能唱评台,问学生想不想听,当学生大声回答想时,立马并大方地唱起了评台,学生一下子就被朱老师折服了。这个简单的一唱,可以说一举三得:(1)赢得了学生的关注;(2) 暗示学生,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 尽管大方地表现;(3)为下面的教学 Show us how to... 做了提前铺设。朱老师以情引趣,以趣促知,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为朱老师一开头的情趣教学,调整和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整节课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努力学习的催化剂。教学中,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乐学情感,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朱老师的整节课堂上,朱老师都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朱老师整整一节课,都面带着微笑;当朱老师提出要求时,都带着询问的口气;当学生大方地表演后,朱老师能发自内心地夸奖;当学生回答对问题后,朱老师能由衷地发出赞赏。
正是朱老师的每一个肯定,消除了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正是朱老师的每一个鼓励,带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我想这正是“亲其师,必信其道”的充分体现吧。
三、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学习的世界里,可以让学生有比较真实的感觉。布鲁姆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在这节课堂上,朱老师以动人的图片创设了很多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在情景中学以致用,特别是在课文复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图文并茂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特别是那么长的英语课文,想要让学生一下子记住是比较难的,而且学生会有抗拒心理,可是在朱老师的课堂上,复述课文却一点也不难。我想朱老师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可以正确牢固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总之,这堂成功的英语课,给学生打好了学习图形的基础,成功地让学生掌握了关于不同图形的一些知识点。我想这堂课最珍贵的就在于,朱老师将“情”赋予了教学,让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心理压力地遨游在英语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努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随英语而舞动吧!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篇4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1、一个物理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快乐的学习时光”。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物理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学物理。“让物理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物理离他们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精选 篇5
反思学生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赏识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的教学素材。如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后,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按照课本活动题的提示准备材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的模型。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模型。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和我的作品所选的材料都是书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学生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他选用海绵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标注出等高线,另外配有一块厚玻璃板,当把玻璃板压在海绵模型上时,立体的模型马上变成一个平面,一条条等高线清晰地显示出来。多有创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线地形图的难点化解了。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无尽的能量,教师要相信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反思课堂精彩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成功的东西体现出来,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恰当生动的举例等。将这些成功的东西及时记录,日积月累,并把它们归纳处理,提升形成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有好处。如在讲世界地理国家部分时,我尝试在每节课总结时,将整节课内容用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很感兴趣而且使所学内容重点突出,易于掌握。如“中东”一节我总结的顺口溜是:两洋五海结三洲,淡水匮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异大,战争频繁百姓忧。学生不仅对此兴趣浓厚,乐于接受,在我的带动下,他们也纷纷尝试自己编写。如一名学生学完“日本”一节后编写以下顺口溜 :地狭人稠多山国 ,海岸曲折富良港。资源贫乏靠进口,贸易发达经济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他们学习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 篇6
临高二中王圣格 565976
“教学反思”四个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作为教师个人研究教育教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动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所以我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后行的过程。如果我们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和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和情况后如何进行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儿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教学后反思:
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小策略 篇7
一、问题发现
一直以来, 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困扰着我: 一篇300 字的习作, 个别学困生得有20 多处字词使用错误, 即使是优生也会有几处同音代替、笔画缺失或增添。反思我们的教学, 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讲授、练习, 教得辛辛苦苦, 学生也反复抄写, 学得勤勤恳恳。为什么字词的回生率和错误率却高居不下呢?
二、问题症结
一次和学生聊天, 我无意中了解到他们最不爱上的就是识字课, 因为没意思。再回头审视我的课堂, 一节课的时间识记10 多个生字, 每一个字识记流程都是: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字形的, 然后扩词、造句, 指导书写。机械化、程序化、枯燥乏味, 学生当然失去兴趣。表面上学得热热闹闹, 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唤起学生的深层记忆。而且脱离了语言环境, 只注重生字本身音、形、义的掌握, 忽视了运用, 致使学生在实践中出现同音代替、错别字现象。
三、问题解决
( 一) 对策与方案设计
我决定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方法, 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 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 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真正喜欢识字, 感受识字乐趣。
( 二) 方案实施策略
1. 多读少讲。低年级课文以生动有趣的诗歌、童话等体裁为主, 简明易懂, 读起来朗朗上口。针对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朗读, 我的想法是: 课文能读通顺了, 说明生字会认了, 课文读得有感情了, 说明字义理解了。这样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 就把生字的字音、字义解决了, 分散了识字任务。
2. 趣味识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在心理学上叫做内驱力, 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趣味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
( 1) 字源识字。通过古人造合体象形字的思维方式去识字。如“保”, 婴儿出生, 十分娇嫩, 如何保护, 实非易事。古人就用一个人伸出一只手抱住背上的婴儿来表示这个“保”字, () 随着字的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子, 利用电脑的演示激发学生对字的兴趣, 感悟汉字的美妙及古人的智慧。
( 2) 想象识字。根据汉字的形状, 发挥想象, 用图画去表示字形, 提高识字效率。如像一间屋子里一个人正坐在凳子上写字, 根据这一联想, 快速识字。
( 3) 动作演示识字。如“跃”, 它的本义就是脚高高抬起, 跨过某样事物, 而右边的“夭”字正好像一个人跃起的样子, 可让学生做一个跃的动作, 体会这个字的音形义。
( 4) 创编故事识字。根据字的音形义, 合理想象, 编出故事情节来。再如, “保”, 从前有一个人, ( 单人旁) 他十分爱护花草树木 ( 木) , 每天用盆 ( 口) 给小树浇水, 在他的保护之下, 小树健康成长。
( 5) 顺口溜识字。如“歌”, 哥哥 ( 哥) 一人 ( 人) 家中 ( 刀字头) 坐, 我给哥哥唱支歌。
3. 口说和手写结合。
( 1) 写前说。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揣摩写法, 再说说这个字的结构, 运笔方法, 写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并且让学生积极进行规律总结。使学生懂得规律、掌握方法、形成技巧。
( 2) 写后说。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说自己写的字, 讲为什么要这样写, 哪里成功, 哪里不足; 二是说别人的字, 品评他人的字的时候也提醒了自己, 让学生各抒己见, 发表独到见解。
4. 综合运用。识了字, 就要用, 用多了, 用熟了, 就能生巧。比如, 在教学完“乐、歌、活、保、护、新、写”等几个字后, 让学生展开联想, 运用其中的几个字说一段话。例如: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木, 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新年到了, 我真快乐, 我给大家唱支歌, 这首歌是我自己写的。我要提醒人们保护我们的地球,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三)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我发现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强了, 特别是字源识字, 孩子们感觉很神奇, 当看到汉字一步步演变的过程, 都不由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加深了记忆, 提高了识字效率。
四、反思讨论
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 这个行动小策略的确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也需要不断复现字词及大量的巩固练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字词。
摘要: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 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汉字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 注意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 提倡在词中、句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这种做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便于儿童从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分散识字,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斯霞.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02) :1-5.
[2]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
教学随、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论文 篇8
【关键词】 语文 随堂练笔 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79-02
小时候,觉得桥梁建设者有神奇的魔力,能在滔滔江水之上架设飞虹,连通天堑;读书的时候,才知道建设者们是把桥梁分设为若干个预制件,利用吊臂或潮汐的力量,在大江之上,如砌积木一般,把预制件组合成桥梁。工作的时候,看到面对单元习作时苦思冥想的学生,我想,能不能用架设桥梁的方法,为学生搭设通往习作彼岸的大桥呢?
人教版教材以导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等的内容组织单元,我们尝试把单元习作看作一架桥梁,把它分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通过一次次结合教材的有目标、有计划的随堂练笔,让学生突破一个个写作难点——或写作手法的运用,或写作主题的表现、或写作素材的积累,或写作能力的巩固。随堂练笔不是无中生有、孤立地提出的,而是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结合课文中可利用的写作秘妙、要掌握的写作技巧,考虑学生已有的习作能力,综合设计的随堂练笔。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为例。本单元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组织教材,选编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课文。单元习作内容为:“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色,写一篇习作,突出它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希望让读者读过之后能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观潮》记叙了钱塘江观潮的盛况,描绘了作者目睹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形象地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描绘潮水的汹涌澎湃、雷霆万钧。此时可安排本单元第一次随堂练笔,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说说校园的清晨,或者黄昏的景色。通过对比描写,表现出学校由宁静到热闹,或者由热闹而宁静的景色变化,并于课后完成练笔。练笔要求是:一按一定顺序写,二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学生介绍了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也介绍了其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学习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行文特点——每个自然段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某一方面特点,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总起句。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手法么?随后进行本单元的第二次练笔:写校园或记忆中的一处景物。要求一、写出景物二、三方面特点,每一特点独立成段,要有总起句。二、可以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
《鸟的天堂》记叙了巴金先生两次游赏小鸟天堂的迥异经历,在描写第二次游览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出了鸟儿的自由可爱,也写出了它们天堂般的生活。课堂上,可安排修改第一篇练笔——在校园的景色变化中整体景色场面是怎样的?有没有特别精彩的人或景色值得特写?自己改改,相互读读,并于课后抄正练笔。
《火烧云》教学完毕,丰富了语言积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成单元习作了。如此,当学生面对单元习作时,他们应该拥有了足够的资源来建造一架飞虹,跨越到成功习作的彼岸。学生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描绘景物的变化;可以用特点叠加的方式,描绘一处景物的秀丽和精彩;也可以通过对比描写、点面描写展现景物不同时刻、不同方面的风姿。选材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另选题材重起炉灶,力有不逮者可以在现有练笔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加以完善。行文所需要的语言积累也会在平时的练笔交流中得以丰富、得以积累。
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整合单元随堂练笔,推进单元习作教学一些操作原则。
一、以突破单元习作难点为目标,组织练笔,碎步快走、少食多餐
一篇文章总有不少的写作训练点,可结合插图想象,可补充文章留白,可仿写文笔精妙处……练笔设计方法各异、途径多样。但为什么写这个,不写那个,选择的标准是能不能突破本单元习作的难点。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我们在设计随堂练笔的时候,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散乱的、随性的随堂练笔设计,犹如向不同方向奔跑的骏马,无论多么用力,学生写作能力这辆马车依然纹丝不动。有目的、有梯度的随堂练笔设计,才能握指成拳,突破难关。
如《鸟的天堂》中,老舍先生运用了点面描写、动静态描写、对比描写等的写作手法,随堂练笔中应该以什么作为目标呢?根据单元习作的目标要求,及与前后课文表达手法的比较,最后我们选择“点面描写”作为练笔目标。因为第一次练笔已有对比描写的渗透,这一次通过修改,为文段丰富“点面描写”为练笔的主要目的,也为丰富单元习作时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打下基础。
二、以发现作者写作秘妙为追求,解读文本,适时适度、准确深刻
宗白华先生认为:“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形式如人的面容躯体,承载着内容和涵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作者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技巧是文章最大的秘密。抓住文本的写作技巧,不但能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写什么”,体会文本“怎么写”,领悟作者“为什么写”的过程获得阅读的愉悦;更能令学生外化这个阅读的过程,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习其中的言语精华,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迁移自己的语言应用,提高自己的言语能力。如此,教学才能如有源之水,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得以丰润起来。同时,这也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从作者、编者、读者各个角度去解读文本,力求准确而适度。
如《火烧云》,其写作特色更多的体现在多彩的语言和对晚霞变化的描写上。教学练笔中,也应该紧扣色彩的缤纷和变化的自然做文章,不只是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可以的了。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要求明确,指导有效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的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一定帮助下,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可以解决的,最终达到高于原有水平的发展区域。为此教师应不断地了解学生总体的现有发展区,教学目标应设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通过一次次实践任务,通过一次次有效引导,让学生不断跃起,去摘取空中力所能及的果实。所以,语文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味文本的语言特色,如含义隽永深刻的词句;如与学段要求相符合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修辞描写。
随堂练笔是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一部分,除指导学生习得各种写作手法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品质、语言感受和语言法则。如低年级要求学生写完整的话;中年级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写话,继而能具体的、准确的写话;力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做到如王尚文所言:“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准,写得美。”
如所示例的“大自然的魅力”单元,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学习构段的任务中,适度提出以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段落和篇章的布局是合适的,在学生习得以时间先后描写校园晨昏变化后,提出对变化中的景物进行点面描写,亦应该是适度的。在显性的写作手法训练之外,培养学生的隐形语感更重要。一次次的跳跃,一次次的努力,让学生不断地尝新,亦不断尝试成长的滋味。
四、重视学生的互动,先说后写,能者为范
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有感 篇9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针对随文识字教学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我也有了新的体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教材的编排上看,识字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中识字,一是随文识字。识字教学的原则是“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因此,教材课后的生字表列出两类生字,一类是要求认识的,一类是要求会写的
低年级的阅读课文,大约需要学习有十几个生字。教师很重视识字过程,一般的处理过程是,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生字。然后自学生字,再全班交流。但是生字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我发现,有些老师在检测生字的过程,非常的“精细”。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然后启发学生识记生字(主要从字形入手,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有的还要求辨析相近字),理解字义,接着要学生依字组词,拓展词语。个别词语还要求说话。一节课下来,大约用30分钟,还不包括写字指导。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尊重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但是识字教学真的需要这样样的繁琐吗?别忘了,阅读教学还有另个任务——学文。如果识字教学用了那么时间,什么时候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凭心而论,这样识字教学,确实扎实,识字教学密度大,可是也造成顾此失彼的弊端。
会认的字仅仅要求认识,也就是说在这里认识,换个语言环境也认识。认识是为了扫清读文的障碍,是为学文打基础的。那么是否有必要对生字“细致”的分析呢?我认为大部分生字是靠整体认读,如果,非得要把生字嚼细,必然加重识字教学负担。其实也没有必要,识字不是靠一时集中的效率,是在不断反复认读中记忆和理解的,课文读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有的老师见生字就分析字形,然后组词造句的做法,是在浪费课堂的资源。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每个生字各有侧重,有的字音是重点,有的字形是重点,有的字义是重点,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认知有个充分的估计,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这样做就优化了识字过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我结合查阅资料及教研交流,总结出: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1、寓识于读,即:在随文识字中,要注意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汉语拼音,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
2、寓解于读。汉字的表义性,决定字义教学的实质是词义教学。寓理解字义于语意之中,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义。
3、观察临写。随文识字中一个相对集中的识字,目的在于巩固识字成果。“寓识于读、寓解于读、观察临写”既扫清了阅读道路上的“拦路虎”,又借助汉语拼音这个“拐棍”及朗读掌握了生字,理解了字(词)义,还通过老师的提醒、示范、指导强化了写字训练,可以说是立体识字。
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老师范读,同学相互教读(借助拼音),多次复现,读准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在学生读生字时,要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直观演示,理解字义。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要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注意音形义的联系。在此环节中可适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在识字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可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的识字。如:实物演示:适时直观的物体演示,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者形体演示让学生运用肢体动作生动活泼地记忆生字等
【教学随、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论文】推荐阅读: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随谈06-15
文科生物教学的体会教学反思10-15
中学政治教学反思论文11-07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1-29
教学反思和业务心得09-09
教学在反思中提高论文10-20
教师成长需要教学反思论文06-16
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论文09-30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11-03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论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