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

2024-11-03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共9篇)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 篇1

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盘点教学活动成败得失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积累教学研究论文撰写素材的过程.那么,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又如何将教学反思的内容撰写成教研论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多年来的一些实践经验, 供同行参考.

1 教学内容的反思

1.1 理论反思

理论反思是指由教育理论中的某一个论述, 引发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思考.2005年, 我在学校阅览室浏览时, 看到一篇关于悟性的文章, 引发了我对本门学科教学方法的反思, 撰写论文《例谈数学教学中悟性的培养》, 该文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8期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理论反思的重点是寻求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同时,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学实践, 又为教学实践服务.

1.2 教材反思

教材反思可以从教材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教材特点的分析可以运用对比的思路, 即比较新老教材的不同点.特别是在新老教材更新换代的时候, 此类文章撰写的灵感最容易被激发.正值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 的使用, 我仔细比较了新老版本的异同点, 发现新教材比较注重数学源自生活, 针对这一特点, 结合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摸奖的事例, 撰文《摸奖与概率》, 该文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学生数学》2003年8月的关注新教材栏目上.如果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反思的习惯和教学随感的积累, 那么这样的文章是写不好的.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可以积沙成塔, 演绎成文.

1.3 教法反思

教法反思的重点是为什么用这种教法, 这种教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哪些缺憾, 如何弥补这种教法的不足等.如2003年11月笔者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 结合本市评比的一些实际情况, 笔者总结了抛物线引课的7种方式, 结合教育理论, 对比7种教法, 分析其中优劣, 撰文《例说抛物线的引课》, 该文发表于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1-2期合刊上.

1.4 学法反思

教学过程的始终必须贯穿学法的指导, 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但是, 把学法指导的内容系统归纳, 撰写成文的意识, 大家可能还比较缺乏.其实, 这类文章撰写的难度并不大, 只要选准切入口, 归纳全面, 说法新颖, 定能成功.记得在高考解答题中引入实际应用问题的起步阶段, 我发现说题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很有用, 经过分析大量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法, 总结出了“通览全题, 说题目要素;剖板字句, 说题目条件;形成思路, 说解题步骤”的论文《让学生学会说题》, 于2001年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通讯》上.学法指导的文章, 取材广泛, 知识的理解方法、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的点拨方法都有文章可做.近年来, 这方面的文章我写了不少, 相关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每一个章节, 如《一图统一六题》、《三角函数中的“三兄弟”》、《审题思考与解题设计》等等.

1.5 试题反思

试题反思可以是对命题趋向的探究, 这类反思的着重点, 不在于试题如何解答, 而在于试题体现了什么思想, 好在哪里, 今后考试中还会不会出现.今年7月份, 我在《高考数语英》上发表的《模拟高考新题型 分析高考新题型》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写成的.试题的反思可以是对试题特点的评述.如分析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的立体几何题, 发现这一年的高考比较注重类比思想的考查, 经过深入思考, 分析比较, 撰文《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类比探究》, 该文发表于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新高考》2005年第1-2期合刊上.试题反思还可以是对解题方法及要点的归纳总结.我在2004年苏州大学的《中学教学月刊》上发表的《高教数学解题失误的“八道防线”》就属于这一类文章.试题反思要把握两个字, 一个是“新”, 要反思就反思最新的;另一个是“快”.如2006年希望杯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后, 我立即着手分析试题, 写出的4篇文章中有2篇, 即《一道“希望杯”赛题的推广及应用》, 《联想一道赛题, 培养创新意识》分别在数理天地的2006年第7期和第10期上发表;另有一篇题为《一道赛题的多种解法》的论文发表于天津师范大学的《中等数学》2006年第11期上.应该说绝大多数一线教师, 无论是知识功底还是文字水平, 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只要抓住试题反思的三个角度——命题研究、试题特点、解题方法, 认准两个字——新、快, 我想写出这类文章是不成问题的.

2 教研论文的撰写

2.1 注意积累素材

想写论文但不知从何下手, 主要原因之一是素材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注意积累素材十分必要.素材积累的途径之一是自己的阅读卡片.将平时阅读过的报刊等的精华内容摘录下来, 以便到时为你所用.二是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平时教学的点滴思考, 点滴感受都是宝贵的财富, 不能让他从你的笔下悄悄溜走, 不能因为你一时的疏忽而白白浪费.2003年, 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后, 在总结各位选手引课案例的基础上撰文《例谈案例选编的原则》, 该文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数学通讯》2004年第13期上, 在总结杭州陈洁老师说课内容的基础上撰文《三个臭皮匠真能顶个诸葛亮》, 该文发表在《数学大世界》2004年第7—8期上.通过类比, 撰文《三人行必有我师》, 发表在《数学通讯》2004年第7期上.

2.2 学会提取素材

一篇文章用哪些素材, 是需要精心考虑的.首先, 最好用自己的素材, 自己的感受最深切, 当然特殊情况也可以用资料上的, 用别人的.其次, 要考虑到素材与你所写内容的相关性.

2005年, 在总结论文写作经验时, 我列举了从4个方面提取素材: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 提取素材;从学生的提问和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信息, 提取素材;从各类书刊中获得信息, 提取素材;从学术活动和会议中获得信息, 提取素材.这样取材就有了代表性和针对性.该文题为《寻找、参考、反思——我撰写教研论文的经历》, 发表在曲阜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杂志》2006年第2期上, 同年7月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刊用.

2.3 学会确定标题

要使自己的文章标题出新出彩, 关键是多琢磨.如各类刊物上关于审题和解题方面的文章很多, 怎样选取这类文章的标题, 确实是一个难点.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研究》2003年第8期上的《审题思考与解题设计》.题目定得言简意赅.不仅大标题精彩, 而且小标题也定得很有诗意.如:审题思考的三“性”——明确目的性, 提高准确性和注意隐含性;解题设计的四“原则”——熟悉化原则, 简单化原则, 具体化原则和和谐化原则.

2.4 学会博采众长

一是博他人之长, 吸取他人文章的立意、构思和行文.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对于这一说法, 我不赞成.博他人之长与照搬照抄是有本质区别的.二是要学习引用技巧.在这方面的研究我还不到家, 平时比较喜欢用一种“融入性”的引用.如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数学教育》2006年第4期上的《双曲线引入设计例说》一文中, 开始, 我就引用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的一段话:“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呼唤着反思型教师, 21世纪的教育呼唤着科研型教师.愿我们一线教师能着眼课程标准, 营造活力课堂, 开展教学反思, 用多实践、常动脑、勤动笔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 篇2

⒈教学前的反思

我校每天早晨7:30-8:00是复案的规定时间,用于每日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⒉教学中的反思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的发展。校长、教导处、学科指导小组的领导及老师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帮助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⒊教学后的反思

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闪光点,及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制定出计划,举行研讨课活动,教科室、教导处邀请区教研员、专家参与课堂调研,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二、“教学反思”的要求与手段

要求:每月各教研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或校内研究课,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教学诊评反思为桥梁,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反思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个人教学反思要及时记录下来,每人每月最少两份教学反思,每份反思不少于五百字。

⒈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求;

⒉学校要定期作课堂教学指导报告,提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立项,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用好班集体日志,撰写学生评语 篇3

回顾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内事务的处理,都是建立在对事情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不少优秀班主任的学期评语,让学生觉得准确、真诚,从而极大地促发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信服以及自身改进的愿望。班主任是如何了解这些信息的呢?通过及时找学生谈话、平时的观察等。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班集体日志将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消息。要想让班集体日志真正发挥作用,学生的记录必须完整而且系统。

班集体日志,一方面它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行使班集体管理权利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给每个学生建立的独立的学生档案,在该记录中体现他们的观察、观点以及思考。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班集体事务日志和教学日志,前者记录班集体的活动、事件和各种计划、感悟等,后者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察、疑问、关于某个问题的假设以及解决的思路等,也可以记录课堂上的重要问题或者其他学生的突出表现、意外事件等。

班集体日志中,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为改善学生学习、促进班集体管理提供积极的参考和指导。要求学生尽量具体地观察,“记我所做,做我所记”,以便在这些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和问题。例如,要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姓名、行为、解决过程等;还要记下该事件的影响、持续了多久、行为的强度等。详细的描述有助于记录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平静下来,参与到有建设性的班集体活动中来。当然了,要鼓励记录者写下自己的感想或者计划采取的措施,然后接受班上所有成员的监督和评价。

班主任通过日志,了解青少年文化,了解高中生的想法和观念,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实力,等等,从而用最经济的时间做好班集体日常事务,从而为给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撰写一个总评打下基础。恰当的评语,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倍受鼓舞,并且对继续进步充满了渴望;而不妥的评语,则让学生倍受打击,或者消极懈怠。那么,怎么结合班集体日志,撰写好评语,给学生和家长更大的促动呢?需要从三个层面考虑。

一是“用语”借鉴班集体日志,学习学生的表达方式。评语用语要具体、生动、新鲜,不要随便地写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做事踏实”、“一个学期以来,整体表现良好”等老掉牙的说法。评语要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具体描绘,或截取一个师生学习的片段进行深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师实实在在的了解、关注和关心。这些,在班集体日志上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体现,可供参考。

二是“用进”激励行为习惯。生物学上“用进废退”的“用进”,是指经常使用则会进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在这里,指要使用促进的方式撰写评语。要多鼓励,少批评。记得一个段子,是这样说教师写评语的:“句式是‘虽然……但是……,不管写了多少‘虽然,家长看的只是‘但是。”评语,不仅仅是写给学生看的,也是写给家长甚至亲戚朋友看的;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同时又是敏感的。撰写评语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充分肯定或者表扬,或者给他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并认为他一定能行,这些会让学生立志成为你写的那个人,让学生受益终生。哪怕你对学生是有意见和建议的,也可以当着学生面写评语并做一定教导,或者在之后再做交流。这一次,要尽量地友善,充满激励。可以借助班集体日志中学生的作为,进而充分向家长展示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明白改进之后将会有多么巨大的进步,因为事实和具体,必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触动。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篇4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 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 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变一课时为二课时。课后的反思写着:本节课用了2课时, 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溢水杯, 猜想、验证,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 难点得以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师演示一节课完成, 学生的收获更多。事实说明,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学习, 而不能急于求成, 特别是遇到难点, 学生的感性认识比教师讲解更重要。像这样把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提高理论水平。即使是成功的一节课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它进行系统回顾、梳理, 并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 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例如:在《光的反射》备课时, 由于器材的限制, 只能采用演示实验。但课后写着:本节由于器材的局限性, 无法做分组实验, 把“光的反射定律”硬灌到学生脑中, 是一堂失败的课。对学生十分不利, 今后应多研究实验, 摸索分组的器材如何收集和改进, 方为负责任的做法。又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反思:有的组只验证了摩擦力与粗糙度的关系, 没有验证与压力的关系, 说明实验前这部分学生只猜想到粗糙度, 有关教师引导不到位, 如何进行探究前的引导, 今后要多思索。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为今后的教学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写教学灵感与困惑

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篇5

日志记录时间:

20140219实习动员

20140220上午从武汉到达宜昌,下午安全教育

20140221开始跟班实习

20140311返校。

内容要求记载全面,内容丰富,页面要记录详细,不能应付了事,甚至出现一页纸只写一句话,完全是应付差事的情况,如果出现类似情况,要求重新填写,或实习成绩不及格。

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实习内容(题目):

尿素生产

地点:

宜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尿素分公司

格式要求:

首先要有目录。要事先留下写目录的页面。

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⒈ 概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对公司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实际上是要求对公司的情况要有了解。然后是对尿素及合成氨市场需求、生产工艺的介绍,主要是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工艺路线,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及工艺路线。

⒉ 实习报告正文:主要是各个工段的任务、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的说明,工艺流程要求既有文字叙述,又要有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主要设备及设备参数,将文字叙述与工艺流程图结合起来,将工艺与实现工艺要求的设备结合起来。工段包括所有实验的工段,即:变换、脱硫、脱碳、PSA、精制、甲醇,压缩、合成、尿素,各个工段要按生产的工艺顺序来撰写,组织。这样撰写的报告逻辑性条理性比较清楚。工艺流程图要求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工艺流程图要绘制规范,比例恰当,整洁清楚美观,不能徒手绘制。

⒊ 最后是实习总结。

时间要求:

20140313前上交日志及实习报告。

浅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篇6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目的, 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分析性地记录下来。例如, “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的难点, 备课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变一课时为二课时。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写到:本节课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溢水杯, 猜想、验证,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 F浮=G排这个难点得以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师演示一节课完成, 学生的收获更多。事实说明, 课堂上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学习, 不能急于求成, 特别是难点, 学生的感性认识比教师的讲解更重要。像这样把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即使是成功的一节课, 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它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并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 会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例如, 在《光的反射》备课时, 由于器材的限制, 只能采用演示实验。我在课后写到:本节由于器材的局限性, 无法做分组实验, 把“光的反射定律”硬灌到学生脑中, 是一堂失败的课。对学生十分不利, 今后应多研究实验, 摸索分组的器材如何收集和改进, 方为负责任的做法。又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反思:有的组只验证了摩擦力与粗糙度的关系, 没有验证与压力的关系, 说明实验前这部分学生只猜想到与粗糙度有关, 这是教师引导不到位的原因。对于如何进行探究前的引导, 今后要多思索。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为今后的教学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二、写教学灵感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若不及时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中, 虚像是教学中的难点, 课本这样定义: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许多学生不理解, 这时我想到了能成实像的投影仪。把物体投到光屏上, 能清楚地看到有光线到达光屏, 如果把光线挡住, 像就看不到了。最后再与学生在平面镜中的像作对比,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诸如此类的教学灵感日积月累, 便成为教师的智慧, 能更好地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然而现实中, 无论教师如何努力, 课堂上难免存在缺陷和不尽人意的地方, 因此, 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 要先记下来。如“平面镜成像”课后的反思:凸透镜成像中对成像规律的探究, 要有指导性, 应指导到什么程度, 值得深思!学生要从实验中找出F与2F的分界点不容易, 若不指出, 学生实验陷入盲目;若指出, 探究的成分是否减少了?又如“惯性”的反思:学生认为, 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要不要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教师把这些问题记下来, 在集体备课时和其他教师讨论, 或从教学参考中注意同行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策略, 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 篇7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内容及特征

教学日志指授课教师把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获得的教学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为自己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提供第一手材料。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日志, 反思、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内容, 使其系统化、理论化, 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 实现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 促进职业成长。

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 而是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进行归纳与总结生成的。它包括描述性和思考性两大类,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补充, 它们往往相互交叉、共同使用。描述性的教学日志指教师对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发现的问题和个人的感受等做出的陈述性记录。诸如:一堂课讲完后回顾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反应情况、学习场景等。思考性教学日志指教师对事情的反思, 包括:学生能学到什么、师生互动情况、课堂上发生的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教研过程中个人的困惑、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讲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及原因、反思后要采取的补救措施和改进意见等。

教学日志具有即时性、经常性、客观性、评价性和反思性等特征。教学日志的即时性和经常性特征主要是指教师对相关的教育事件、个人感想和认识、评价与反思及时地记录下来, 而且要坚持经常记, 只有这样才会循序渐进地了解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境、实施过程、个人认识和取得的进步。教学日志的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实事求是地记录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既要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又要记录教学中存在的疏漏失误之处。教学日志的评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把教学设计、专业技能、课堂管理、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教学后的反思等全部记录下来为客观的自我评价提供最宝贵的一线材料和广阔的空间。教学日志的反思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是记录和反思广大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自我认识与评价, 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己教学过程的目的。

二、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及特征

反思型教师是指对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手段等具有独特的审视眼光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育主导者。反思型教师从多重角度分析教育体制、教育目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以及课程原理, 并利用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不断重估和改变其教学行为和环境, 检验其教学假设、教育目标和教学价值。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反思型教师的研究, 概括起来, 反思型教师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 反思型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他们能够对课堂中的信息和问题积极地、深入地、连续不断地研究与思考, 不满足于现状, 不断追求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施教与管理课堂的方法, 善于收集已有问题的信息并按着适当的标准权衡其价值, 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第二, 反思型教师应该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他们不受传统观点的影响, 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 敢于对权威挑战, 反对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授课, 主张个性文化的解放、教师自我的解放和教育体制的解放。第三, 反思型教师应该具有批判反思能力。他们能够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学行为转到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目的、课程原理和教学观念上。

三、教学日志是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的重要途径

1.教学日志有助于英语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英语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 因为语言的学习需要有合适的语言环境, 这就要求他们审时度势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完成这个任务, 英语教师就要不断地撰写教学日志, 并通过对教学日志地归纳与总结, 积极地、坚持不懈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考虑自身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能够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并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创新思维和教学, 有效地促进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形成。而反思意识的形成有助于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具备过硬的教育和科研能力, 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型英语教师的必要条件。

2. 对教学日志的回顾与反思有助于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

教学日志的特征决定了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记录进行经常性的回顾和反思。譬如某个教师对某一堂英语课上某个同学的语音和语调做过评价和描述, 而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又对同一同学做了相关描述, 那么这位教师就可以通过回顾先前的记录, 来反思前后两次学生的发音差异从而得出这个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因此, 对教学日志进行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英语教师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辩证地审视自己不同阶段的教学, 反思学生和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向反思型英语教师过渡和发展。

3. 教学日志创设了教学与科研的平台, 有利于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

教学日志提供的是教学的一线资料, 内容丰富、详实、生动。英语教师把反思后的新观点、新启发和新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并进行概括与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成为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资源。这一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过程开拓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使他们的教学与科研达到了有效整合。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利用自己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科研资料, 把关注和反思的教学问题撰写成课题项目, 并成功获得了立项。总之, 英语教师写教学日志的过程, 既是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过程, 也是提高其反思性教学能力、促使反思型英语教师形成的过程。

4. 教学日志创造了英语交流平台, 促进反思型英语教师的培养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所学语言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在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 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与专家和同事之间的交流。教学日志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凸显英语学科特点的工具, 它既能使英语教师总结和创新, 又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实际上教学日志已经成为了教师交流与沟通的有效载体。例如:当英语教师教研组举行研讨活动时, 他们中有些人会宣读自己的教学日志, 与同事交流和分享其中归纳总结的一些创新看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同事又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反馈给他们, 通过这个反复的过程促使英语教师积极地反思与重构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推进他们向反思型英语教师转变。

5. 观摩同行教学、开展日志交流, 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要善于对同行教学观摩, 分析其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与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对照, 从中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和模仿, 同时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以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课下再彼此交换意见, 共同反思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共同发展。英语教师可以不断对观摩和讨论记录下来的反馈素材加以归纳、整理和研究, 添加到自己的教学日志中丰富日志的内容, 触发自己的反思性思维。这一行动不仅能够促使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而且能把其他教师的创新观点加以归纳和整理后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总之, 英语教师撰写教学日志, 无论是自己的教学记录还是对其他教师的反馈建议, 都可以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而培养自己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 逐渐向一名合格的反思型英语教师演变。

英语教师作为教学反思的主体, 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去记录教学中的每一个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并且不断地去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教学记录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可以说, 教学日志是英语教师自我反思的关键素材, 也是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布鲁克菲尔德.批判性反思教师ABC.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赵恕敏.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科学, 2009 (2) .

写好英语教学日志,开展反思教学 篇8

英语教学日志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如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课堂表现,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与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 教师对一定的教学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教育教学原理的分析等等。

英语教学日志, 教师不必每天都写。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针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有选择、有思考地进行描述或陈述。教师可以针对一节课中出现的某个问题进行反思, 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 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并学会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单元或章节进行反思。据此, 我们把教学日志的类型划分为: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和专题型的教学反思。

一、一节课的反思

在教学日志中, 教师对自己刚刚讲过的一节课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可以包括教师对这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和疑难困惑之处的反思。实际上, 这是教师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一些感觉、印象和认识由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 由感性转化为理性。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和疑难困惑之处可以出现在许多方面, 如讲练的比例是否得当, 对教学难点的分解是否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水平, 突出教学重点的教学手段选用得是否合理, 教学是否会过度游戏化、趣味化而失去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现象, 辅助教学手段的选用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对一节课的失败之处进行反思, 有助于教师从中找出失败的“根源”, 帮助教师想方设法从“根源”进行分析, 并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概括时, 教学效果似乎不如预期的好, 教师就需要反思其中的原因。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脚手架”不合适, 还是课文的主题不是非常的突出, 学生概括起来有困难。再遇到类似的课文, 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教材, 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概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如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教师对引导学生如何对课文的大意进行概括的策略训练不足。如果是这样,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是否需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对这节课的疑难困惑之处进行反思, 有助于教师从中理清思路, 减少下一步教学的盲目性。如教师试图运用英语解释一个教学难点:You can never be t oo car ef ul when cr ossi ng t he st r eet.这个教学难点是否被化解了, 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无法通过一些检查手段得知这些教学信息。针对这个问题, 下一节课该如何处理, 教师需要通过反思, 找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二、一个单元的反思

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大多是按照单元 (unit) 或按照章节 (chapt er) 进行设计, 每个单元或章节都有一个主题, 单元或章节内的各个内容板块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组织和安排。教师需要对与单元或章节中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设计, 对其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进行统一的规划。

对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进行反思通常发生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 教师需要对整个单元的外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情况, 对整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布与讲解安排的情况, 讲解这些重点和难点的前后顺序安排情况, 在讲解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先行组织者的情况, 对构成单元教学的每一节课以及这些课之间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的情况等都需要进行反思。

三、专题反思

在对一节课和一个单元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教师会积累一定的反思经验, 会在经常出现并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对这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整合, 形成研究专题;然后针对这些研究专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比如在不同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全面发展最有利。

这样的专题反思和研究, 源于教学实践, 又用于教学实践, 容易让教师看到教学研究的成果。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教师能够把一些感性的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 把对问题形成的一些表面的、肤浅的感觉, 转化为对问题本质的深入探讨, 从中发现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反思日志的撰写论文 篇9

最先提出“反思”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家Dewey(1933)。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反思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内在改变。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高翔和王蔷(2003)指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变革可带来教师的发展,而卓有成效的变革必须要依赖反思的过程。此外,美国心理学家Posn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进行批判、调整和重构,才能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个人教育哲学。

由上所述,教师的反思能力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师教育而言,经验是任何培训活动无法超越和取代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国内外用于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策略中,反思日记被广泛采用。正如叶澜(1999:25)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反思日志,指教师将自己教学实践的某个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反思日记是把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并通过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反思日记,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理论上,反思日志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诸如“英语教师对于写反思日志的方法是否践行”“通过写反思日志,他们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如何更好地发挥反思日志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这些问题,不但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教师反思日志的分析,探讨了教师反思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借鉴意义。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望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及专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素材取自7位大学英语教师自2010年3月至7月间所撰写的教学反思日志,共计60篇。在获得本研究标本之前,笔者对反思日志的篇数、内容并没有进行控制,因此这样获得的数据更具真实性和随机性。另外,反思日志均针对同一个班级,因此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比对性。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作者还对这7位教师进行了交流访谈,作为本研究的辅助材料。

三、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总体反思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受试的7位教师共撰写反思日志60篇,其中最多完成10篇,最少完成6篇。反思的频率,按照16个教学周(即4个月)为参照,最多每月撰写2.5次,最少每月1.5次。根据魏宁(2005)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有关教师反思研究课题的调查,教师一般一个月完成1-2篇反思日记,即半年6-12篇左右。因此,本校参与调查的教师撰写的反思日志数量已经达到平均数,说明他们都初步具备了基本的反思意识。但是,这些数量对于具有高度反思意识的教师来说还相差甚远,有待提高。由此推断,绝大多数老师的反思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反思还没有成为一种践行的教学习惯,反思意识有待加强。

(二)反思分布时间

从各位老师撰写反思日志的时间上来看,5月是高峰期,共计20篇;4月次之,共计16篇;3月和6月略少,均为10篇;而7月最少,只有4篇。

(三)反思内容

反思内容历来是反思课题的重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诠释。本研究根据赵昌木(2004)提出的反思内容,即信念系统、知识系统、教学实践和背景因素四个宏观方面,从教学技能等八个微观方面对反思日志进行了细致分析。分析得出,教学技能的反思数量最多,占66.67%;教学评价次之,占60%;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位于第三、四位,分别占58.33%和50%;而目前尚未有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反思。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0~5年)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5~10年)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10~20年)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鉴于本研究中教学技能反思数量居多,由此可知本校英语教师多属新手型教师。

(四)反思水平

Van Manen(1977)根据反思水平把反思分为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三个水平,反思层次呈递增趋势,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不断发展。即教师首先进行技术性反思,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性反思,进而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师主体性一步步得到提升。在技术性反思阶段,教师主要根据外部权威,如专家、研究者和政府等所制定的规范和标准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理解性反思水平主要指教师的价值观和信念,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和心理,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批判性反思是指社会的、道德的和政治的度向。处于这一水平的教师在反思时能够考虑道德、伦理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如图2所示,技术性反思占60.23%,理解性反思占31.25%,批判性反思占8.52%,可见,本研究的反思水平从“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批判性反思”的比例呈递减趋势,教师更多地进行技术性反思,而缺乏批判性反思。

(五)反思过程

赵明仁(2009:58)提出了一个教学反思过程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是“识别问题—描述—诠释分析—行动”,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识别教学中困惑或惊奇的现象,然后详细描述教学情境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诠释现象中的意义,最后把概念化的理论付诸行动。通过对本研究中60篇反思日志的分析,笔者发现大约96.7%都是从发现并识别问题开始,并适当进行了描述,进而加以分析,提出了可能性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3.3%进行了追踪实践,将先前提出的假设方案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四、研究结果

通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本研究中60篇反思日志的分析,并结合对7位教师的访谈,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从反思分布时间来看,3月学期初和6、7月学期末,教师反思量较少,分别为10篇和4篇;而4、5月学期中段反思明显增多,分别为16篇和20篇。受访教师T1表示,学期初忙于去了解学生和准备课程,暂时没有发现太大问题。而随着课程的深入,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反思也越来越多,到了学期末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值得反思的问题也非常少。由此可见,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反思时间,基本与本课程的时间设置和教学规律相一致。

从反思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围绕着教学技能展开。在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谈到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授课内容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所接受。至于一些课堂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他们没有过多考虑,也从未尝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T2如是说:“如果学生上课积极性高,问题回答又基本正确,我认为这堂课是成功的。”教师T3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我一直认为教学主要是经验上的问题。”受试的7名教师中,有5位工作不到5年,属于新手型教师,因此反思日志主要是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没有涉及教育科研方面。另外,在反思的内容上还很肤浅,不够全面。这表明专家型教师比较缺乏,其教育科研能力还处于低级阶段。

从反思水平来看,本研究的反思水平从“技术性反思—理解性反思—批判性反思”呈递减趋势,分别为60.23%、31.25%、8.52%。技术性反思占支配地位,这与国际教育专家提出的反思水平正好相反。在访谈中,很多教师提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务处相关规定进行授课、考试及评价,他们多关注课程本身,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动性。教师T1在访谈中提到:“我的反思基本局限于课堂出现的表象,我极少和学生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没有站到社会、政治、经济的高度去审视这些问题。”过多的技术性反思将导致教师遵循教学常规照本宣科,而缺乏对教学信念、学生思维以及教学行为的后果与替代方案等进行慎重思考。因此,如何指导教师从技术性反思到批判性反思逐步过渡,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反思内容来看,大部分老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并加以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反思后即止,没有延续性,更没有付诸实践检验,因此必将导致效率低下,问题得不到实际性的解决。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教学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总之,本研究中的受试教师已经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能够认识到反思和撰写反思日志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反思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而且尚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反思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有待加强。

五、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以学生为本”和反思教学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再加上有先进的反思方法指导,教师的反思能力必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获得显著的提高。

(一)内省法

教师以撰写反思日志为契机进行内省。王俊菊和朱耀云(2008)研究了某大学英语教师所撰写的104篇教学日志后发现,教学日志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和身份建构和智慧情志的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取得螺旋式进步。王群珉(2003)认为,教学日志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反思空间,有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内化新信息。通过撰写反思日志,教师的教学信念将经历一个从自我否定到反思再到重建的一个内省过程。自我反思是来自于内心的真正意愿,是积极主动的改变,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动力所在。

笔者建议教师每周撰写一到两篇教学反思日志,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及)时反思。教师不但要进行课后反思,也要进行课前和课中反思。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反思交流会,共同探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的成果及经验,也可以让反思案例比较成功的教师进行示范,推广经验,从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总结性报告。

总之,通过撰写反思日志,有助于教师形成一定的反思意识,逐渐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并最终将这种反思经验内化,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勇于质疑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信念,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开放、探究、反思型教师。

(二)课堂观察及集体讨论法

个人内省的方法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割裂了个人和集体的联系,忽略了合作的作用,易使教师的反思限于狭隘、主观和片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10)建议要多开展同事间的反思对话交流活动,同事间的讨论被认为是教学反思的最有效的形式。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限于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而且,日志法是教师“孤立地探究”的封闭式反思的集中体现,正如安富海(2010)在研究中所说,“孤立地探究”是大多数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他们尽量避免将教学中的实质性问题主动暴露出来以寻求他人帮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相隔离且不相互依赖。这种封闭的教师文化,排斥开放与合作,阻碍了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是对日志法的很好补充。教师通过录音、录像或是笔记的方式记录课堂过程,然后进行集体观摩、集体评课,共同查找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这样教师个体就可以跳出自我感觉的圈子,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发现问题。通过集思广益,与其他老师共同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

撰写日志法和课堂观察及集体讨论法,都是从教师的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而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是从学生的角度对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东西进行调查研究,是对前面几种反思方法的有效补充。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课程的设置、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到学生的意见和需求。由于问卷调查的普遍性,教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一些态度和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访谈既可以是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师师访谈,教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认识,获取反思建议和想法,对自省是有效的补充。师生访谈,可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某个或某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个人加集体,内省加经验,问卷加访谈,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之,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加强教师对反思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反思对促进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反思之路。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但是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改变,更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发展观的践行。

六、结论

毋庸置疑,撰写教学反思日志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有效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还要尝试公开化、群体性、开放性反思,探索多样化的反思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用写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评价、录像、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只有将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内省和讨论相结合,才能发挥反思的最大效能。

上一篇:基因C型下一篇:集中核算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