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核算的优缺点(共7篇)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1
近几年来, 尤其是城市的住宅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产品和开发商热衷于开发的产品, 随着棚户区改造、大型厂矿的搬迁, 住宅小区的规模也由最初的几万平方米发展为现在的几十万平方米甚至更高, 住宅小区已不是单一的多层建筑而是由若干多层和高层建筑组合而成, 同时还建有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汽车库、部分商用房、幼儿园、敬老院等其他的配套设施及建筑。目前, 城市大型住宅小区集中消防系统普遍应用, 同时城市大型住宅小区集中消防系统有着优点的同时也有着缺点, 是设计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以下就城市大型住宅小区集中消防系统的设置要求及优缺点提出分析和观点。
一、大型住宅小区消防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3.5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1.3条 (条文说明) 都明确规定建筑群可共用消防水池和水泵房。所以住宅小区宜设集中的消防系统增压泵房和消防水池, 小区增压泵房、消防水池要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带, 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室外环形消防干管内压力的均衡。
2.消防水池的设置
首先, 消防水池容积的确定应按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最大的一幢建筑计算。同时需要设置消防水池的条件是: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 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管, 且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L/S这两个条件之一就必须设置消防水池。
3.高位水箱的设置要求
由于现今的市政给水压力只能满足一至五层建筑物的生活用水压力要求, 绝大多数的建筑物的给水系统达不到常高压, 消防系统独立于生活给水系统属于临时高压给水系统, 应设消防水箱或水塔, 消防水箱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建筑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水量, 并保证相应的水压要求。消防水箱容积不大于18立方米。
4.消防系统设备的要求
系统供水设备选型的要求, 选择本系统内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建筑, 要求压力最高的建筑, 这样才能满足本系统内每座建筑对消防水量、水压的不同要求。在设计中应注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3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6.5条规定: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时, 应设置减压设施;静水压力大于1.0MPa时, 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
5.室外消火栓管网的设置要求
为保证管网某段维修或发生故障时, 仍能保证火场用水, 小区内应设计为环形管网, 且每栋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进水管不少于两条。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直接与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密切相关, 因此要求布置成供水安全可靠性高的环状管网。
6.室外消火栓的设置要求
一是提供室外消防流量;二是满足消防水泵事故状态或消防水量不足时消防车向消防管网补水之用,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满足室外最大消防用水量。
7.消防系统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2.5条,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5.3条规定,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 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米。
二、小区集中消防系统的优点
它的应用减少了水泵房、水池, 高位水箱的数量, 首先是减少了一次性投入及其他的配套投资, 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其次节约了大量水泵房用地, 土地的使用率得到了提高, 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避免水的二次污染, 同时也减少了噪音的污染而且也使建筑的外观保证了效果;由于将各建筑的消防管理统一集中,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简化了物业管理的层次。
三、小区集中消防系统的实际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经验教训, 通过对牡丹江地区多个小区的设计, 总结如下:
1.从单体设计来说建筑平面布置对给排水设计影响极大, 有些建筑设计师对住宅的理解存在着误区, 设计片面追求较高的得房率, 公共部位的设计过于狭小, 公共部位里要安排电梯、楼梯、强弱电井、消火栓、消防立管、水表间、给水立管、电表间等,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既满足规范又对住户的影响最小, 住户入住后经常对消火栓等的位置时有抱怨。随着住户的不满意进而可能造成消防设施的人为破坏, 某些居民将门口的消火栓人为的改造为储物柜。
2.现行消防规范还规定, 消防水不能动用, 消防水池的水时间久了以后水质可能恶化, 而经常换水又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最好的方法是消防用水能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上取水, 但这牵涉到室外管网的条件以及各职能部门, 在某些发达沿海城市已有实行。笔者认为在城市供水较完善的大中型城市完全可以实行, 如能减少消防水池的设置, 而加大对市政消防供水能力的投资, 这将极大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
3.目前, 牡丹江地区很多新建小区由二类高层居住建筑和多层居住建筑、地下汽车库等组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规定:只有停车库超过10辆的地下汽车库需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果该小区有二路进水, 一般水量、水压均能满足地下汽车库自喷系统设计要求, 应视为常高压给水系统, 不需设高位消防水箱 (自喷用) 和自喷水泵。
4.在小区中消防水池储存了室内外的消防用水量, 而规范规定消防水池的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 随着住宅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 显然某些建筑会超出消防水池的保护范围, 而市政给水管网上的室外消火栓无法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这一点极易被忽视。这个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可增设一个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的消防水池或在集中泵房内设置室外消防专用泵, 通过水泵和室外管网来把消防水池的室外储水输送到小区的各处, 室外消火栓从此管网上接出, 在消火栓边设置启动室外消防泵的按钮。
5.目前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消火栓主泵的启动控制问题, 一般电气专业设定的水泵启动的确认信号为消火栓箱内带的消防泵启动按钮, 每个消防栓箱启动消防泵的按钮信号均要接至消火栓泵房, 但是现在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 控制距离越来越长, 可靠性相对降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地范围很大而带来的施工的接线问题以及线路的老化问题, 信号传输的衰减很大, 信号根本无法传到消防泵房, 很多建筑的消防泵启动按钮形同虚设, 给火灾发生时的及时补救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这个问题依笔者的看法可以改为类似于自动喷洒系统启动主泵的一个压力开关来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一旦火灾发生, 动用了消火栓枪以后, 管网内压力下降, 达到压力开关的设定值自动启动消火栓泵, 但这一观点还缺乏规范的有力支持。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2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融合
将会计集中核算功能融入国库集中支付, 是国际上和国内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已把政府公共会计核算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部分, 政府注重会计监督, 以保障和促进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有效运作和取得最大效益。在我国, 部分地区利用会计集中核算机构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点。实行了预算单位层次的零余额账户管理和单位经常性支出的财政直接支付, 相关尝试证明在操作层面上两种制度可以融合。在人力、物力、软硬件都已具备等诸多有利条件下, 两种制度的融合尤为必要。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 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建立专职的会计核算机构, 由专业化的会计人员, 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科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行政事业或其他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集中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制度。
一、国库库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相融合实现了两种制度的优势互补
1、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对会计事务的核算, 其核心是“集中核算”。主要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 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它只解决了资金划拨到预算单位后, 如何正确规范地核算以及使用效果的问题, 停留在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层面上。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势是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规范会计行为, 即只解决了资金划拨到预算单位后的收支管理问题。可是预算资金一经拨付给了部门和单位, 由各预算单位依据需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 结余的资金及其产生的利息则分散地停留在各预算的单位的银行帐户上, 形成了资金的沉淀, 需要财政支持的许多重要公共事业却由于国库资金不足无法兴办。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后, 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账户, 将预算单位暂时不需支出的财政性资金集中到财政单一账户, 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大量资金滞留在预算账户上的问题。
2、国库集中核算是一种国库管理制度它改进了财政拨款管理模式和方式, 但没有承担会计核算的任务, 没有承担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全面审核、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任务, 从而不能有效地约束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和铺张浪费行为。而会计核算弥补了这一不足。
3、会计集中核算制不具有财政管理职能, 也不具有核算单位的会计主体资格, 它只是一种会计核算制度, 不确定的法律定位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具有财政职能, 弥补了这一不足, 两者相互融合后, 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问题。因此,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相融合可以说是取长补短, 实现了两种制度的优势互补。
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国库集中支付主要对资金的拨付环节进行监督, 采用指标调节和控制方法, 按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 通过控制单位具体资金分类等明细指标, 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形式, 使用款单位“花钱不用钱”, 以此加强财政监督。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对资金具体使用进行监督, 通过规范会计手续, 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 以此来加强财政监督的。两者结合后, 使财政监督从分配环节延伸到使用环节再延伸到核算环节, 可以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支出, 使各预算单位支出的每笔资金, 从部门预算、指标资金使用的审核到最终去向都真实反映在一个中心帐面上, 都处在一个“中心”的监督之下, 实现了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程的全过程监控, 加强了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
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
1、实行国库集中核算制后, 资金的支付方式是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 根据各单位对所需资金的预算及提出的申请, 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 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账户。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有效解决了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 减少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 使预算资金能够便捷、快速、及时到位;同时, 将预算单位暂时不需支出的财政资金集中到财政单一账户。有利于政府有计划有组织调度和调剂资金,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 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 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两者结合后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管理, 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 使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四、两者的结合规范了预算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政府性资金管理制度, 其核心就是在预算单位支配预算权力不变的基础上规范预算支出管理, 也就是说预算单位必须按预算、按制度支出。在实际工作中, 单位在预算执行时随意性很大, 指标经常相互调剂使用, 假借项目名义用作用其他支出, 违反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 乃至经济犯罪现象屡有发生。在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配套措施及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还不可能完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初衷。而会计集中核算通过对预算单位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使单位的支出资金集中在单一账户上, 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及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户头、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 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 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两者相结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为及时准确地为各级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提供了保障
国库库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结合后各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 由国库支付中心统一办理结算与管理, 并统一编制财务报表。这样实现了核算方法与口径的一致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 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 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从而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大提高, 使所反映的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准确、全面, 通过各类报表和网络系统, 及时传送给各级领导,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使各级领导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更及时、更全面、更完整, 为国家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奠定了基础。
六、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抑制腐败行为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将资金直接划付到收款单位, 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 经费计划严格按预算项目下达, 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 加强了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使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流财政资金无可乘之机。从源头上堵住了一些专项资金被层层挤占、截留、挪用的漏洞, 从机制上预防了截留、挪用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虽然不改变单位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 但是, 单位每一笔收入、支出都受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 因此能有效地抑制传统分散的会计核算制下经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
通过集中收付和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每项收支的审核, 将所有部门和单位的财务账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 全部纳入依法治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提高了收入来源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规范了资金使用者的行为, 能够较好地杜绝不合理去了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 这样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从而促进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许俊飞.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会计师, 2009, (2)
[2]蒋琳玲.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之我见, 事业财会, 2004, (89)
[3]丁翠珍.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2009. (2)
[4]吴善玉, 于洪彬.国库集中支付理论框架与地方改革实际所遇问题的结合分析, 商业经济, 2009. (2)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3
一、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然性
会计集中核算在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会计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经过我国多年探索,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原来大量沉淀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集中到国库来,统一由政府调控,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原来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主要靠贷款。现在这部分资金有了来源,减少了大量的贷款利息支出。还可以将集中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行,实现保值增值。
2.减少了环节。原来资金要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支付到收款人,中间环节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根据用款计划把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资金的划转时间,进而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了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进行全程监控,财政资金怎么“花”,“花”到什么地方都一目了然。从根本上杜绝预算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加强了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
4.廉政建设水平也提高了。财政性资金层层下拨到预算单位,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堵住源头,从而提高了廉政建设水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环节的改革方向。但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有其自身不可忽视的优越性。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具有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功能延续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来,将其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个重要职能发挥作用,这样就能够完全有效地对行政事业的财政资金进行规范的控制、管理、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利条件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在资金支付环节上彻底改变了原来一贯实行的单位自行结算办法,单位对集中核算的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已经适应,思想观念已经更新,业务处理过程已经熟悉,这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的直接支付业务正常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单位零星支出实行授权支付较原来更具灵活性,单位更容易接受。
2.会计集中核算对纳入其管理范围的预算单位采取的“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统一在指定的商业银行重新开户,解决了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多头、重复的混乱问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规范化、精细化、科学的部门预算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关键工作是以部门预算指标为直接控制手段,我省的部门预算工作经多年的实施、完善,已完全符合国库集中支付要求。
4.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七八年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此项改革从当初的抵触、难以接受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三、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做法
财政国库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它包括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的设置、部门职责的调整、支付信息系统的建设等一系列需要进行的配套改革。因此,针对目前我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实际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可以成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协调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各方工作。
2、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过渡。两个制度融合后在人员方面可将现存的中心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员仍旧承担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员则承担正在试行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在机构设置方面可以在维持原核算部门不变,不打破现有集中核算格局的前提下,增设内部职能部门,如审核部门、支付部门、会计部门等。该运作办法,既可以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又充分利用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现有的人员、机构、网络和机制,通过会计和预算两大手段的有机融合,将目前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改造成一个集会计核算与监督、资金支付与结算、数据分析和预算执行为一体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体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越性。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工作的转换。首先,根据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重新赋予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限。有条件的单位恢复会计岗位,退回其会计凭证、会计档案。其次,将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移交“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成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第三,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财政支出按不同的支付主体和支出类型,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对工资支出、转移支出、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适用财政直接支付程序;对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适用财政授权支付程序。第四,把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线性”管理,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如实反映预算单位财务状况,对预算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控制,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4
一、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优点
(一) 有利于界定会计档案管理责任。
目前, 各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 (包括硬件配备) 参差不齐, 管理方式也五花八门,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隐患。另外, 移交会计档案, 工作量大, 手续繁琐, 特别是移交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很难在交接的当时妥善解决, 从而使日后会计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时, 难以在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之间界定责任。但如果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会计档案, 则上述问题都可避免。
(二) 有利于会计档案的安全保管。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会计工作机构, 仅保留一名报账员, 若将会计档案再退回各行政事业单位, 在当前各单位人员、用房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档案的安全难以保证。在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下, 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库房, 档案部门能严密保管会计档案, 做到“防火”、“防虫”、“防鼠”、“防尘”等“十防”, 这样一来, 既便于档案的库房管理, 又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完整。
(三) 有利于降低档案管理和利用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情况下, “中心”只须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 配备一名或数名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即可管理好所有零户管理单位的会计档案, 并且所有需利用会计档案的单位也只需到”中心”统一调档即可;而在会计档案分散由各单位保管的情况下, 各单位须配备与“中心”几近相同的人力和物质条件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调档工作必须到各单位才能进行, 因此, 两相比较, 不论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还是效率问题, 由“中心”统一管理会计档案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 有利于档案管理, 提高会计档案利用率。
依据《档案法》和有关档案条例, 可以将会计核算中心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移交到档案馆统一保存。档案人员既对各门类会计档案的存放位置、数量, 一目了然, 便于利用, 又能严格按照借阅制度办理借阅手续, 防止了档案的损坏、遗失和偷改。档案人员还可以通过对会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及时向领导出注意, 想办法。又可以为公安部门破获经济案件时提供重要的依据。还可以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给离退休人员补发工资, 需要提供原始凭证, 还有审计、财政部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 都需要通过查阅会计档案, 档案馆都会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 大大方便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率。
二、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会计核算中心不具有保管各单位会计档案的权利。
从会计档案资料的形成上来看, 会计档案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 当各核算单位将各种报销单据送到核算中心进行核销、报账后, 并不意味着因为其提供了服务, 这些报销过的单据连同核算中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就应该归核算中心所有了。
(二) 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在会计年度终结后, 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 期满之后, 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 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 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 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 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 不利于分清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原有管理模式下, 会计档案由行政事业单位一家独管, 所以也才有了“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 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 并办理登记手续。”也就是说, 如果本单位负责人不批准, 别人是不能查阅该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行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后, 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 (会计档案保管机构) 就有了市财政 (会计) 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被代理单位等多个“婆婆”, 他们之间的职责权限如何划分, 以谁为主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四) 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 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 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 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 使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针对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优缺点分析, 笔者认为, 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将会计档案交还原来单位, 由原来单位自行保管为好。在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下虽然提高了会计档案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成本, 但是它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存在责任不明、权属不清、管理脱节现象。为此, 要改变目前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现状, 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定期、有序地进行档案移交。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在会计年度之后, 根据工作需要, 可由会计核算中心适当保管一至二年, 期满以后, 或待审计部门对该单位财务活动例行年度审计完毕, 再由会计核算中心移交给各个核算单位保管。
摘要: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 会计档案由谁管理, 如何进行管理, 已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当前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将会计档案交还原来单位, 由原来单位自行保管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档案,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 篇5
一、传统分散会计核算的问题
在很长的时间内, 我国行政单位都实行会计分散核算, 会计管理与监督制约等方面的体制与机制都不够健全, 出现了很多受到人们重视的重大问题。在会计管理体制方面, 一些会计人员做假账和乱收乱罚, 甚至出现银行账户私设问题。在会计监督方面, 财政监督显现出比较大的滞后性, 实行的财务大检查和专项治理都是运动式的, 相关监督人员过于依赖这种监督形式, 每年花费在这上面的人力与财力都非常大, 还导致年年检查却屡禁不止的现象。一些会计人员的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会计职能的发挥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与制约, 无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社会经济的秩序也受到干扰, 国家利益、群众利益都受到损害, 甚至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众多问题的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对会计核算进行改革, 以期改变这些情况。
二、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所谓会计集中核算, 就是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通过专门方法对各项经济收支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关情况进行考核与计算, 从而对该资金运动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就是要将单位资金有效集中起来, 从而对资金进行强化的监督与管理, 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提高。会计集中核算不但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的加强与会计核算的有效规范, 还能够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一)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
1. 强化监督与减少不规范现象
会计集中核算实际上就是会计中心对资金进行统一核算, 可以实现事后会计监督向着事前与事中会计监督转变, 对每个单位的支出事项以及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确保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如果开支不合理, 则不予以报销, 票据不合格, 则不予以入账, 将有效的检查与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没有达到相关政策与规定的支出与凭证的相关单位必须进行及时纠正或者补办相关手续, 在得到了强化的管理手段下, 预算内的资金被乱支滥用的源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避免了一些单位对国家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腐败。
2.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 每个部门都会设报账会计, 对资产财务管理与报账工作进行负责。而会计核算中心则对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进行负责, 还能对审核、结算以及记账等相关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以及电算化等等, 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 避免机构臃肿, 提高核算效率。
3. 实现了财务资金统一管理的强化
在传统会计核算制度下存在的各部门与各单位开设的分散的银行账户都会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被取消, 从而实现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统一账户, 方便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进行统一调控与良好的监督使用。财政资金得以有效的统一管理, 有利于更加灵活地对资金进行调度,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从而增强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能力, 意义非常重大。
(二) 会计集中核算的弊
1. 财务管制与会计内部监督衰退
在会计集中核算下, 存在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计核算并没有和单位的财务管制进行有机相连, 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核算中心开展, 缺乏会计与出纳。即使单位依然存在财务管制这一职位, 却缺乏相关财务工作的有效性, 作业出现衰退现象, 报账的工作人员直接将两个原来可以互相制约的工作取而代之, 这对单位的工作与效益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2. 会计核算单位的责任主体缺乏明确性
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过程中, 会计业务的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相分离, 实际上就是财务审批和会计监督分离了, 导致核算权与会计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 使得会计责任主体资格也相应被改变。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 存在着核算中心这个中间人, 使得会计责任问题存在真空地带。一旦出现问题, 在被核算单位不承担会计责任的情况下, 会出现单位与中心对责任相互推诿的不良现象, 会导致会计资料、具体询问以及责任认定的难度增加, 不利于单位会计核算的健康发展。
3. 会计监督职能没有落到实处
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执行过程中, 会计人员需要兼顾几个单位的相关账务。但是有一些报账的工作人员会将登记好的手工账交到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手上, 让其将相关内容录进电脑, 使得核算中心发挥的作用只是电子记账, 无法明晰与审核每个单位实际的经济运行情况, 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会计的预算与解析也没有发挥作用。
4. 很难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与控制
原始凭证就是一种可以对经济业务与会计信息进行反映和判断的最基本会计资料, 必须对其进行审核与监督。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执行过程中, 在核算中心的职工无法参与、了解单位具体业务的初始情况, 对单位报账的判断根据就是手续的齐全与票据的有效性, 确认其是否能够报销。但是这些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真实性,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监控。
5. 物资管理与核算的不对接
在会计集中核算的执行过程中, 单位固定资源缺乏有效管制, 一些资本活动并没有及时被计入记账薄, 导致账实存在不相符的问题, 从而使得单位遭到固定资产的损失。核算中心会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管制, 但是单位自身却会对所用固定资产进行管制, 使得核算人员在登记固定资产时的所有根据都是发票, 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划分, 登记的账务与单位实际使用的实物都没有对应。
四、会计集中核算的改善对策
(一) 健全与完善内控的管理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建立健全与完善的内控制度, 对岗位职责进行界定, 从而明确会计人员的分工, 以达到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同时, 实行核算和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之间的相互分离, 从而有效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为会计核算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内部管制方面, 应该对内部业务进行规范, 完善相关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以实现合理规范的管理。
(二) 实现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的有效转变
会计核算中心必须更加重视对预算执行信息的相关反馈与有效控制, 而不仅是作为记账机构而存在, 从而对每个部门的用款进度进行严格控制。同时, 合理控制预算指标, 避免计划用款超预算, 对预算资金支付进行更强的事前控制, 实现事前与事中监督的有效延伸。
(三) 对内外监督与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
单位的财政部门需要对固资范围进行严格界定, 对其入账标准进行统一, 有利于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购置、处置与报废的制度进行完善, 从而实现固资核算的严格规范。另外, 会计核算中心需要进行不定期的盘点核实, 以实现账账相符与账实相符等目的。
五、结语
如今, 会计集中核算已经在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必须对其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 克服其弊端, 实现会计核算的良好转变, 促进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前, 我国政府部门在实行会计委派时, 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一个有效形式, 将行政单位的资金在取消分头核算和对应的银行账户后而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 从而对其进行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不但能够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有效提高, 还能对单位会计核算进行合理规范, 从而有效提高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践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弊端。文章主要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进行详细的分析, 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行政单位,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继红.刍议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及改进[J].交通财会, 2009 (08) .
[2]雷锦.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9) .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6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联系和区别
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当预算单位要支付劳务款或购买相关商品时, 预算单位要先提出申请, 然后经过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批后,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财务部门成立相应的会计核算中心, 主要为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会计核算业务, 会计核算中心不仅要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而且要行使相应的监督职责。两者的相同点如下:1.操作主体相同, 均为财政部门。2.承担对象一致, 均是行政事业单位。3.目标相同, 均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两者的区别如下:1.出现的时间、背景不同。国库集中支付是为了实现国库管理改革, 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节约经费, 预防腐败。2.涵盖的范围不同。国库集中支付包含了所有财政性资金支出, 而会计集中核算则主要是针对专项经费和公共经费。3.监督的对象不同。国库集中支付主要是监督国库资金的收支运行情况, 而会计集中核算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4.账户管理方式不同。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部门建立国库统一账户。5.资金支付方式不同, 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支付通过支付软件从国库统一账户上支付, 而会计集中核算则由核算中心开具银行支票进行支付。
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衔接的必要性
(一)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避免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对会计工作行为进行了一定的规范, 防止了腐败情况的出现。但是因为整体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存在多头财政拨付、财政资金挪用等情况。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离, 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预算对支出的约束性降低。而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结合起来, 能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增加了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 尤其是预算资金实现了分配和管理并重。
(二) 会计集中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为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力支持, 而会计集中核算中将核算、监督以及服务融为一体, 极大地满足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对各个专设部门的要求。如果单独进行国库集中支付, 将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撤销, 是一种倒退, 而单独进行会计集中核算, 会造成财政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必须要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结合起来。
三、如何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衔接
(一) 合理设置机构
将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改为财政国库支付中心, 保留原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部门, 增设一个国库支付部门, 其中会计核算部门的岗位必须要进行调整, 原来的核算会计、资金会计、复核会计等均要进行相关调整, 同时他们要兼任国库集中收付核算、资金会计等职务。原来的审核会计要进行各项资金支付业务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来的资金会计要进行所有资金的支付业务, 而国库支付部门则实施财政直接支付功能, 开展总预算的核算。后台会计依然要执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整体上实现会计核算、国库支付这两种职能。
(二)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 很多资金专户依然存在, 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 要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必须要解决这部分资金, 将各单位和财政部门内部的所有资金专户取消,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到该账户中, 收入直接上缴国库, 而支出也统一通过该账户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账户中。预算单位的账户可以直接用会计集中核算时开设的单一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预算单位的非财政性资金仍然可以通过原先设立的账户进行支付。在该体制内部逐渐取消备用金制度, 用单位公务卡代替。该财务账户体系的实施可以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 建立财政管理各类系统
1.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 将财政部门、银行、国库、预算单位等各主体之间的资金支付、清算、核算等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中, 实现网络化管理。2.要采用国库集中操作系统, 该系统具有计划、支付、总账管理等功能, 并将之与各种财务业务软件相融合, 实现无缝对接, 进行数据信息共享。3.要实现国库操作系统与会计核算软件的对接, 这样各种会计信息就能自动生成, 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量会进一步减少, 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效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四) 重视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要结合预算单位的收支情况确定, 既要保证收支平衡, 又要确保支付符合事业单位的情况, 预算编制的内容必须完整, 且项目要清楚, 秉着定额管理的原则, 对预算编制不断细化, 进行指标管理, 建立先进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为财政资金的支付打好基础。
(五) 规范相关操作程序
将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结合起来必须要以规范的程序为前提。1.规范收入操作程序。收入收缴方式有两种, 一种由缴款人 (单位) 按照规定将资金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另外一种是征收单位将收缴的收入汇总后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收缴的财政性资金必须要经过征收机关单位的审核之后, 缴款人 (单位) 通过开户银行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对当日的总缴入汇总后, 缴入国库单一账户。2.规范支出程序。财政资金的拨付要按照规定程序、按计划拨付。首先预算单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查询相关的指标和额度, 然后申请用款计划, 审核通过后, 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形成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 然后预算单位按照已经批复的用款计划, 提出支付申请, 支付中心审核通过之后, 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向代理银行发送支付指令, 最后代理银行核对准确后, 将资金支付到预算单位账户。
四、结语
总之, 将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结合起来, 是将两者的职能融合为一体的举措, 规范了财政支出, 要做到两者的有效衔接必须要从机构设置、账户设置、操作管理等方面入手, 将事后的监督变成事前的监督, 从而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素萍.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融合[J].江西煤炭科技, 2008 (03) .
[2]杨霞.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种制度的融合和探讨[J].经济生活文摘, 2012 (10) .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 篇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结合
作为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最初尝试,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规范财经秩序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等发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内在存在一些弊端与不足,如财政收支不透明以及财政资金沉淀等问题仍然存在。如果要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结合使用,以实现对所有财政资金的全过程与全方位的监督,达到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种制度的比较分析
1、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
(1)两种制度的内在原理与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主要是从会计管理的体制入手,通过集中管理会计业务来规范和监督预算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故它是会计管理改革的范畴。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是从预算管理的环节着手,通过改变传统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与程序以达到和实现财政监管的目的,故它是预算管理改革的范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财政资金的多层拨付和分散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低以及资金的安全隐患与腐败等问题。
(2)资金支付的轨迹有所不同。在最初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资金要先由国库统一拨付到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银行账户上,然后再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支付到相应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账户上;而在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资金将由财政直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相关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账户中,而无需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故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要相应撤销原先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银行账户,以保证国库集中支付的实现。
2、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1)两种制度都没有改变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与支配权。不管实行的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核准的年度部门预算都是由预算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需要来自行合理安排开支,财政部门仅仅行使监督职能。
(2)两种制度的实施主体基本一致。除少数地方外,两种制度都是由各级财政部门来负责实施。
(3)两种制度的相对客体一致。两种制度的相对客体都是财政资金运动以及各级预算单位与其直属机构的经济活动。
(4)两种制度实施的最终目标一致。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体制都是政府为了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管理,预防和治理腐败而进行的改革措施。二者实施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我国的财政管理水平,消除腐败行为,确保我国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两种制度结合运用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结合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可以解决和控制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的存在的乱花钱现象以及资金沉淀问题,同时还能够强化财政监督,促使财政的监督范围更加广泛。
第一,在资金监管方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以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政的监督范围,但仍有一部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很难对其实现财政监管。针对这种情况,若加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就能够实现对预算单位使用的全部资金的追踪与监控,并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与依法理财。
第二,在资产管理方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虽然达到了对资产购置环节进行监督与审查的目的,却未能实现对其资产丑常管理状况的控制。然而,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却可以实现对预算单位资产的分类管理与核算,并能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其资产的变化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
第三,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一般都是由财政部门来负责的,其会计专业化水平比较高,且会计基础工作也比较规范,故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同时,两种制度的合并进行,还有利于减少预算单位的专职会计人员,节约会计基础设施成本。
第四,在预算单位的经济行为方面,单纯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无法对其实现有效监督,然而如果同时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环节中的经常发生的非法票据弄虚作假以及滥发奖金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实现了对预算单位经济行为有效监督和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政监督水平的提高。
三、对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种制度结合运用的建议
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有机整合,需要在结合国家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正确认识两种制度,加快改革步伐
各地的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这两种制度,并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相关职能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建立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主的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此外,对原来已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行政单位,除其主要项目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外,其他项目仍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原先没有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单位,可以直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
2、两个“中心”应当并存运行
在合并运用两种制度时,对两个“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也应当并存运行。即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在保持原有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能,逐步实现向市财政支付中心的并轨。当然,也可以在保留部分会计中心人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基础上,让另一部分会计中心人员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职能,此时,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要负责集中支付业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具体的会计核算的业务。总之,要确保两种制度的结合运行,就必须首先确保两个“中心”的互相配合以及资源共享。此外,伴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应当逐步和加快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专业化。
3、建立与完善财政信息系统
伴随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安全、高效和快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人大等部门、代理银行以及政府采购部门与各预算单位一起纳入其中,以利于实现对财政资金预算的审核和数据的异地实时查询及其控制与分析统计等一系列的管理和监督。总之,建立与完善财政信息系统能够将政府监督与核算中的审核形成一本具有综合性的电子帐,既能实现远程化的数据管理,还能为政府资金的分配提供决策的便利。
4、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
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是政府财政有效控制预算单位并管好用活预算财政资金的两个重大手段,而预算的编制是其前提和基础。预算编制应当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在实现项目与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改革来具体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配套进行。
5、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风险和财产安全完整的有力保证。面对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也应当在财政内部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6、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
为确保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结合运行,政府国库支付局应当加大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的整体素质,确保其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合法性,以方便政府审计部门与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使用部门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等各项财政改革的要求。
四、结束语
通过文中对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制度在内在原理上的不相抵触以及最终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两种制度可以实现有机结合。因而,在当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我们要积极寻找两种制度的结合点,努力形成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线,以会计集中核算为补充的综合性财政监管体系,以促进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翔.会计集中核算制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4期
[2]、刘怡.关于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研究.会计之友,2008年23期
[3]、夏淑霞.将集中核算功能融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探讨.会计之友,2008年17期
【集中核算的优缺点】推荐阅读: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11-02
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论文05-19
电费集中核算的探索和研究07-16
集中核算07-06
集中电费核算05-13
财会集中核算05-31
集中核算制度05-25
数据核算集中系统08-04
集中核算制10-05
集中核算报账制度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