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的核算

2024-08-05

长期投资的核算(精选12篇)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1

1 投资的简单成本法

对于投资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般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之分。实际上投资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存在, 除了长期股权投资之外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在核算时实际上也是使用成本法。但同样是成本法, 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间也存在着区别:短期投资采用的是简单成本法, 而长期投资则使用复杂成本法。

所谓简单成本法, 是指无论在投资时是溢价、折价还是平价, 都不单独分开核算, 而是总括核算所发生的投资成本, 并且不按期预提利息收益。而复杂成本法则是指, 当投资发生溢价或折价时, 要对溢价和折价部分单独分开核算, 也就是反映出在投资的成本里, 用于支付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是多少, 并且要按期预提利息收益, 并且摊销相应的溢价或折价。

例1:思语公司于2005年1月1日购入慧琴公司发行的面值为100元、3年期、年利率8%、每半年计息一次,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100张, 共发生买价、手续费、佣金等投资成本计10 600元。则:

1.1 若思语公司购买该债券是准备进行短期投资, 也就是随时准备转让, 那就用简单成本法:

(1) 借:短期投资———债券投资 (慧琴公司) 10600

贷:银行存款10600

假设2005年4月3日以11000元价格转让, 则:

(2) 借:银行存款11000

贷:短期投资———债券投资 (慧琴公司) 10600投资收益400

1.2 若思语公司购买该债券是准备进行长期投资, 也就是准备持有1年以上甚至到期, 那就用复杂成本法:

(1) 借:长期债权投资———面值10000

长期债权投资———溢价600贷:银行存款10600

每半年计算利息, 并摊销相应溢价:利息额=10000×8%÷2=400 (元) ;溢价摊销额=600÷3÷2=100 (元) 。则:

(2) 借:长期债权投资———利息400

贷:长期债权投资———溢价100投资收益300

在持有债券的3年中, 该笔会计分录共需做6次。到期满收回投资本息时:

(3) 借:银行存款12400

贷:长期债权投资———面值10000长期债权投资———利息2400

两者比较可以看出, 在简单成本法下, “短期投资———债券投资”账户核算的就是投资成本10600元, 不需要将面值、溢价或折价分开核算, 也就不需要按期摊销溢价或折价, 也不必按期预计利息收益。而在复杂成本法下, “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下, 需要将投资成本10600元分为“面值”10000元和“溢价”600元, 且需要将溢价在债券持有期内按一定方法进行摊销, 而且还要按期预计利息收益。之所以如此区分, 是因为短期投资期限短, 当证券市场行情有利或企业需要资金时准备随时变现, 采用简单成本法方便、实用;而长期投资持有期限较长, 且一般不准备随时变现, 故采用复杂成本法合理、实际。

2 成本法与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之分, 一般而言, 当持有被投资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上 (含20%) 或虽在20%以下但实质上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力时, 采用权益法核算, 反之则采用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时,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反映的是投资的成本;在权益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则是反映占被投资企业的权益。这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方法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该项资产的数额是有差异的, 同时, 采用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是投资所能分得的利润或股利, 而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却是投资后占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的相应份额, 所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核算在损益表上所反映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在成本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就是核算投资成本10000万元, 确认的投资收益就是将要收到的利润或股利40万元。而在权益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则核算占慧琴公司权益的数额:2004年1月1日, 该账户借方金额10000万元, 占慧琴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份额 (股东权益) 100000万元的10%;2004年12月31日, 慧琴公司实现税后利润2000万元, 思语公司认为其10%部分是本公司的投资创造的, 故确认200万元的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增加到10200万元, 恰恰占慧琴公司此时股东权益102000万元的10%;到2005年2月5日慧琴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拿出400万元向全体股东发放股利时,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方记40万元使得该账户又减少到10160万元, 还是占慧琴公司此时股东权益101600万元的10%。所以, 在权益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总是反映占被投资企业权益额的多少。另外, 其确认的投资收益是被投资企业慧琴公司实现税后利润2000万元的10%, 即200万元, 而非成本法下所确认的收到的股利40万元。这样处理的经济意义在于:慧琴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 思语公司将10%确认为投资收益, 在确认的200万元的投资收益中, 有40万员以股利的形式收回, 还有160万元留在慧琴公司作为对慧琴公司的追加投资, 所以“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从最初的10000万元变为最后的10160万元。

3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 现行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的核算采用的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严格来讲, 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不是一种核算方法, 而是一种对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 或者说是一种期末的价值调整方法。正如前述, 短期投资采用的实际上是简单的成本法。对应的长期投资期末价值的调整方法是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试想, 如果把短期投资核算方法说成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那么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是不是就要说成是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了?核算方法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采用的方法, 而期末价值调整方法一般是在每年的年末或每半年末计价调整一次。企业日常的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等都是每年或每半年计提调整一次。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及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都是期末价值调整的方法, 为何名称不一致呢?仔细推敲, 概因短期投资往往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的投资, 其他的联营投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几乎不会存在。有价证券有现成的市价, 而核算时又采用的是简单成本法, “短期投资”账户核算的就是投资成本, 所以用成本和市价比较真是再方便和合理不过。而长期投资除了有价证券投资之外, 还会有联营投资等其他形式, 这些其他形式的投资并没有现成的市价, 而且核算时既有成本法也有权益法, 导致“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账户有的反映成本, 有的反映占被投资企业的权益, 故将此时的调整方法称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更为合理恰当。

摘要:投资会计核算的成本法中, 短期投资采用简单成本法, 而长期投资采用的是复杂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在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认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并非投资会计的核算方法, 而是期末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收益确认时间是权责发生制, 而短期投资实质上却是现金制。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Robert S Kaplan&Anthony A Atkinson.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M].3rd ed.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1998.

[2]汤云为, 储一昀等.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2

成本法是企业在购入作为长期投资的股票时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长期投资的成本入账,在该股票持有期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以成本反映的投资金额始终保持不变。股票投资上取得的股利作为投资收益而不影响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导致了企业期末净资产价值的增加,或发生了亏损导致了净资产价值的减少也丝毫不影响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所反映的成本金额,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3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粉饰财务报表;识别舞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企业对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可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其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有控制权或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持有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本文仅从股权比例的设置方面分析如何识别长期股权投资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

成本法与权益法在核算中的重要区别在于:企业对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因被投资方的经营盈亏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要根据被投资方的经营盈亏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方在投资成本相同、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果相同情况下,因长期股权资核算方法不同会对投资方产生截然不同的经营成果。以下通过具体案例予以说明:

A公司对B公司在2013年初进行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占B公司的股权比例55%;A公司对C公司在2013年初也进行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也为1000万元,占C公司股权比例的25%。B公司和C公司在2013年度均实现净利润300万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权投资》 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50%的采用权益法核算,占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50%(不包括50%)以上的及20%(不包括20%)以下的采用成本法核算。依此规定,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B公司2013年度的经营成果不确认投资收益;而A公司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C公司2013年度的经营成果确认75万元投资收益,使A公司在2013年度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加75万元。

相反,如果B公司和C公司在2013年度均亏损300万元,A公司持有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仍然不变,而对持有中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75万元的投资亏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A公司以相同的投资成本投资两个经营成果相同的企业,对自身的影响却截然不同。当前很多公司为了粉饰经营业绩,根据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同,调整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比例,为调节自身利润创造空间,主要方式如下:

1.对盈利能力强、经营状况稳定、经营业绩逐年上升的被投资企业,投资方会通过运作采用权益法核算

由于被投资企业盈利能力强、经营状况稳定,投资方虽有能力取得被投资企业51%及以上的控股权,却更愿意取得49%的股权,因为49%的持股比例对投资方的地位没有影响,在股东众多的情况下,投资方仍是被投资企业的最大股东,但在会计核算上,对长期股权投资却可采用权益法,将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确认为自身的投资收益,增加投资方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2.对经营状况差、连年亏损的被投资企业,投资方会通过运作采用成本法核算

由于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必须确认投资收益,对经营状况差、亏损的被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为负数,会影响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很多企业作为投资方,对于已持有并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往往增加投资比例达到被投资企业股本50%(不包括50%)以上,或减少投资比例达到被投资企业股本20%(不包括20%)以下,将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以成本法核算,这样即使被投资企业亏损额巨大,投资方也不确认投资亏损,不减少投资方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实际上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潜亏。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合理呢?

首先,了解并取得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资料,确定是否存在近几年连续亏损的情况并了解亏损额近几年增减趋势,对于近几年连续亏損的情况,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已存在减值,在成本法的核算下,因为不确认投资亏损,不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形成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潜亏,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通常情况下,投资方为了虚增资产,往往不计提长期股资的减值准备。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方采用了权益法,就会确认投资亏损,使资产额得到真实反映。

其次,了解投资方长期股权投资中投资成本的增减变化,并结合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判断投资方是否存在人为调整投资比例的行为。对于被投资企业经营出现亏损而投资方转让或减少投资,降低投资比例并将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潜亏的可能性非常大,投资方的资产就会形成虚增,造成财务舞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于被投资企业盈利能力逐年提高或由亏损转为盈利的情况下,投资方降低投资比例,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每年即可确认投资收益,对于这种做法,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规并未禁止,也是企业作为投资方成功运作长期股权投资比例,增加自身经营多成果的成功做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篇4

(一)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时发生的审计费等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对未来事项作出约定且购买日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 也应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三) 以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入账价值的确定, 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同。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 成本法

在成本法下,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股权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以后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除此之外,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 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 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由于我国企业当年实现的盈余一般在下年度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 通常情况下, 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是由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 一般不作为当期投资收益, 而作为投资成本收回处理。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有部分是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配, 则仍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当年的投资收益。

[例1]甲公司2006年1月1日以800000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 购买过程中另支付相关税费20000元。乙公司为一家上市的中小企业, 其股权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价格, 且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甲企业在取得投资以后, 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及利润分配情况如下:

注:乙公司2006年分配的利润属于对其2005年及以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1) 2006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8020000

贷:银行存款8020000

(2) 2006年从乙公司取得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800000

(3) 2007年从乙公司取得股利时:

应冲减投资成本金额= (8000000+15000000) ×10%-10000000×10%-800000

=500000 (元)

当年实际分得的现金股利=15000000×10%=1500000 (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500000-500000=1000000 (元)

借:银行存款1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

投资收益1000000

(二) 权益法

在权益法下, 企业进行投资时, 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应按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在期末, 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 首先, 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然后, 根据调整后的净利润确定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 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进行利润分配时, 应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 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 应当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2]A公司2006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股票100000股, 每股面值10元, 市价12元。A公司的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40%, 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相等。2006年B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 2007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 2007年B公司全年净亏损5000000元, 200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 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投资成本) 1200000

贷:银行存款1200000

(2) 2006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240000

贷:投资收益240000

(3) 2006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B公司”账户的账面余额

=1200000+240000=1240000 (元)

(4) 2007年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B公司1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120000

宣告分派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投资成本) ”账户的账面余额

1200000+240000-120000=1320000 (元)

(5) 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资收益13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1320000

(6) 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投资成本) ”账户的账面余额为零, 未确认亏损=5000000×40%-1320000=680000 (元)

(7) 2008年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 A公司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账户账面价值=2000000×40%-680000=12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120000

贷:投资收益120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一)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长期投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 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 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继后期间, 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 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不作为投资收益;超过投资单位账面价值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 确认为当期损益。 (2)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从而形成企业合并的, 应当改为成本法核算, 并进行追溯调整。若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 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有差额的计入当期损益;若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 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二) 成本法转权益法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 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 应当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2)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 应当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为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以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其他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二)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会计网校编:《新企业会计准精读精讲》,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5

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1)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2)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采用权益法核算:(1)取得时: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营业外收入(差额)(2)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成本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做相反的分录)(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或借记)——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6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新旧会计准则;比较

1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是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在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上与1998年6月24日颁布、2001年1月18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其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规范范围的变化

旧投资准则规范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1.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不同

旧准则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初始计量按照是否是由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合并形成和非合并形成两种,而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在合并日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按其差额调整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方在购买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3成本法和权益法应用范围的变化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由于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企业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取消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规定,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木法核算;短期投资和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核算。另外,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初始确认和减值的处理差别很大。

2新旧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比较

旧投资准则最早发布于1998年6月,2001年1月,财政部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订,明确了一些基本概念,对投资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更加严谨、规范。但旧准则下的长期股权会计核算方法与新准则相比,存在以下问题:

2.1投资的入账价值存在问题

旧投资准则的投资计价以投资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减少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又使得企业投资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背离。因为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账面价值,很难准确反映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的权益,尤其那些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的资产,其经济价值与账面价值可能相去甚远,导致投资账面价值无法反映其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权益。另外,《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出售、联营和股份经营应当以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确认母公司在股份公司中的股权份额。可以看出,不同的制度规定造成同样一项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在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中的入账价值不一致。这不仅给会计和审计实务带来了困难,而且使得企业投资价值偏离其实际价值。

2.2成本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按照旧投资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除追加、减少、收回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发放清算性股利以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也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换句话说,即使被投资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只要未对利润进行分配,投资企业就不可以记录投资收益。显然,企业可能因未收到股利而低估投资报酬率,对企业进行投资分析不利。

2.3权益法核算下存在的问题

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往往难以确定,具体表现在:①投资企业投资时,所能取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数据只可能是以前期末的数据,即历史数据,而不是投资时的数据,若按这一历史数据进行会计处理,易于操作,但不符合实际。②假定投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能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当日的相关数据,其应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份额能够确定,则此时投资企业需要区分其所享有的份额,即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投资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所实现的净利润的分配额。这个“区分”的过程较为烦琐,甚至无法真正“区分”清楚,因为净利润是一个动态数据,其实现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在投资损益确认方面,权益法下无论被投资单位是否分配股利,投资企业都要按持股比例、持股时间和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控制范围下,被投资企业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要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予以抵销,对损益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即投资比例在20%—50%之间时,被投资企业并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会计报表直接列报账面记录的投资收益额,就无法真正反映投资企业实际的投资效益,另外,股权报资差额的确认违背了初始投资成本的概念,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会计处理不也符合实际,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旧投资准则规定计算并摊销,必然导致未来有关各期的投资收益相应增加或减少,而这仅仅是以前交易会计处理结果的抵销处

理,并不是当期发生的损益,因此,不能直接用投资收益的数据进行投资效果判断。

2.4期末减值核算存在的问题

准则规定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主观性明显,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判断标准难以把握等等,例如,近年来,南方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与南方证券关系紧密的股东却作出了不同的反应。上海汽车和首创股份同为南方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各持10.41%的股份,但是从2003年年报看,上海汽车对此项长期投资计提了100%的准备,而首创股份却仅计提了15%的投资减值准备,差距之大,其可靠性令人怀疑。

而针对上述问题,新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作了补充与修订,规范初始成本计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取消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减值准备确认后不允许转回等等,进一步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使得更加能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3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建议

执行“新准则”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和核算方法上变化都较大,产生的影响也很大,从单个报表来看,对于公司的投资如果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企业取得盈利情况下。投资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将减少。在旧准则中,对股权投资差额要进行摊销,将影响损益;新准则下的股权投资差额相当于商誉,不摊销,但可能计提减值,这种不同处理,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影响。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后,旧准则在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新准则规定不能转回,这将使企业利润减少。企业执行新准则后,应对原有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和计量,并在财务系统中对会计科目重新设置,以满足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规范的需要。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短期证券投资时,按照旧准则,只要报告期末没有出售,即使账面实现了盈利也不能体现为当期收益,而新准则将短期证券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就能肢解计人当期收益,反映在报表上,增加当期利润。执行新准则后,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将增加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当期的损益。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探究 篇7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依据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在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一种方法。企业在会计实务中涉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时,应分别以下列原则进行处理。

1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1 增资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应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2 减资

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的———应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因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以及减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追溯调整。所谓追溯是指假设一开始就采用新的方法。

笔者认为这里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因增资或减资而造成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不属于政策变更,但要采取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调整与政策变更并不是等同的两个事项,并不是所有的政策变更均采用追溯调整法,也不是采用了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事项都是政策变更。这是所有会计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增资与减资已经使投资业务发生的本质的变化,政策变更要求必须是针对同一交易或事项采取了与原有政策不一致的处理方法才能判断为政策变更。同时还有:

(1)追溯调整时分录中涉及到利润表账户时,均应换成留存收益(盈余公积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的是追加投资年度期初留存收益。

(2)对于增资的情况:2008年1月1日投资比例为10%,2009年7月1日追加投资20%,此时的持股比例达到30%,在进行追溯调整时,调整2009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额仅限于2008年实现的利润、其他权益变动、分配股利等的调整,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相关业务调整,涉及到损益的可以直接对应损益类科目,不需要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科目处理。

(3)若为增资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追溯调整时除了需要调整被投资方损益变动影响的金额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权益变动引起的变动金额。即两次投资之间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公有变动,这个变动可以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因损益变动引起的,另一部分是其他权益变动引起的。在追溯调整时这两部分变动均需要考虑调整。

(4)若为减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出售日与最初购买日之间,被投资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只追溯调整损益变动影响的金额,而其他权益变动引起的变动是不需要追溯调整的,原因是减资时是在原有投资的基础上出售一部分投资,其他的权益变动不应该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这是新准则规定的比较特殊的核算方法,需要特别注意(假定资本公积账面价值无增减变动)。

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例题:

【例1】A公司于20×7年2月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取得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4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08年1月10日,A公司又以1 8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的股权后,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08年1月10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18 000 000。贷:银行存款,18 000 000。(3)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700万元,其中与原持有比例相对应的部分为900万元,新增股权的成本为1 800万元。(3)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9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40(8400×10%)万元之间的差额6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12 000-8 4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36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90万元(9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7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务处理为:如果分开处理,则应是:借:长期股权投资,900 000。贷:盈余公积,90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10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2 70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700 000。如果合并处理,则应是:借:长期股权投资,3 60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700 000。盈余公积,90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10 000。(4)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800万元,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440万元(12 000×12%)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减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例题:

【例2】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8年1月6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20%的股权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5 4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24 000万元。A公司原取得对B公司6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3 500万元(假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净利润7 500万元。假设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在出售20%的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B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1)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54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30 000000(90 000 000×20%/60%)。投资收益,24 000 000。(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600(6 000-13 500×40%)万元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取得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为4 200[(24 000-135 00)×40%]万元,其中3 000(7 500×40%)万元为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减资时其他权益变动1 200万元不需要追溯调整。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30 000 000。贷:盈余公积,3 000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 000 000。

2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2.1 增资

因追加投资等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的———应将权益法改为成本法。(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笔者提醒注意: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成本法不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2.2 减资

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将权益法改为成本法。(不作追溯调整)

【例3】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因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06年10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出售以后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转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 8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3 900万元,损益调整为900万元,出售取得价款2 700万元。

甲公司确认处置损益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7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24 000 000。投资收益,3 000000。处置投资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400万元,其中包括投资成本1 950万元,原确认的损益调整450万元。假定在转换时被投资单位的账面未分配利润为900万元,则甲公司未来期间自乙公司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分配原未分配利润900万元的金额,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超过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再做一个补充的分录(如果考虑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科目)就比较容易理解: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 400。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 950。乙公司(损益调整),450。

浅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改进 篇8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第一次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一项具体准则出现。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到初始计量再到后续计量等, 新准则都给予了相关的规定。

(一)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 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方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的投资。

2. 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3. 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4.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 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该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其中企业合并下又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进行分别计量。

(三)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针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四类核算内容, 其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有两类: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子公司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有两类: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的几点缺陷

(一) 长期股权投资内涵的不明了性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内涵式定义, 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给出具体的文字性说明, 而是采取了列举法说明了四类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准则中也特别强调:重大影响以下、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由此可见, 现行会计准则将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以外的长期股权投资一分为二, 若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则归入金融工具准则;若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归入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本文认为这点有待商榷。

为何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以外的长期股权投资需要根据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来进行区别对待, 这样规定的依据是什么, 现行情况下依然这样做有没有其实际价值, 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论证研究。

(二) 会计信息处理不对称性

准则规定, 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该部分差额体现为投资企业在购入该项投资过程中通过作价体现出的与所取得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商誉, 该部分差额在后续计量中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即差额部分不作任何会计处理;当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交易双方在作价过程中转让方对投资企业给予的让步或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给予投资企业的无偿的经济利益流入, 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损益, 即差额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 对于同一事项的正反两方面准则规定了两种不同性质的、不对称性的处理方式是不符合常理的。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 承认它是商誉的体现, 但是并不允许该部分在账面上反映, 这显然违反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及内容完整性给予了明确的要求, 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的这部分却做出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不对称性的规范要求显然违背了这一点。

(三)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定义的模糊性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这一定义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可是大家对该定义中的“参与合并”的理解却不同, 换句话说, 我国会计准则虽然定义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是未对其定义中的“参与合并”这一名词给予明确的说明解释以致大家对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分歧, 进而导致相关会计处理的不同。下面就此以案例进行分析。

H公司直接拥有S公司100%的股权, 直接拥有A公司40%的股权, S公司也直接拥有A公司15%的股权, 另有一个无关第三方L拥有A公司35%的股权。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H公司间接控制了A公司55%的股份, 是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果S公司向无关第三方L购买其所持有的35%的股份, 那么在收购完成后, 对于S公司而言, 由于持有A公司50%的股份而实现了对A公司的企业合并。针对这一案例, 在现行的会计工作中在不同企业层面上将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处理结果:

第一, 在H公司层面上, 在交易发生前已经间接控制了A公司, 那么在H公司的合并报表中, 根据规定, 收购原属于无关第三方持有的股份属于“企业自其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的股权”的交易, 所支付的合并对价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在合并报表中A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H公司之前取得A公司控制权的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 并且合并对价与按照新取得的股权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A公司在就交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商誉列式。第二, 在S公司的层面上, 如果将“参与合并的企业”理解为合并方与被合并方, 那么由于S公司和A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到H公司的最终控制, 假设这一控制在合并前后都不是暂时的, 那么S公司完成的企业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S公司支付的合并对价和合并取得的A公司的净资产均按账面价值计量。取得的A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 (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 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主要在于对“参与合并这一概念的理解的不清晰所致。如果将“参与合并的企业”理解为购买方、出售方和被购买方, 那么上述母公司对同一交易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就可以避免了。

三、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改进建议

(一) 完善相关定义的界定

1. 针对上文中缺陷的分析, 可以了解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四类范围式界定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从而使很多会计人员在面临具体的工作时因无据可依而产生盲目性。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应该对“长期股权投资”这一名词给予明确的定义式规定及解释。

2. 合并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何谓“参与合并”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性规范限制, 以致在现实情况中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进行理解做账, 从而导致了会计行业的复杂性、模糊不明了性及不一致性。这些都不利于会计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故而鉴于此, 我国应该根据这一漏洞对“参与合并”这一关键词做出更进一步详实的规范解释, 以解决上文中针对此问题出现的两种不同会计处理的尴尬局面。

(二) 长期股权投资相关信息的披露

长期股权投资相关会计工作的处理仅仅依靠会计准则规定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定, 以便规范公告书等信息的披露内容, 尤其是对于合并预案及合并公告书中模拟合并报表的编制、合并采用的会计方法及其依据、合并双方未来的盈利预测、会计报表追溯调整的性质及结果等内容的披露要有明确的规定。

(三) 增设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明细科目

在长期股权投资中, 商誉和投资受赠利得都是得到承认的, 故而应该给予明确的账务处理以使信息使用者明了。

1. 增设“长期股权投资—商誉”明细科目

案例1: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支付410万元取得乙公司40%的股权, 对乙公司有重大影响。投资时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 款项已经以银行存款支付。甲乙双方无关联关系。

针对此项业务投资方甲公司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单位:万元, 下同) :

根据准则规定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410万元大于其在乙公司应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400万元, 差额为10万元。此10万元当作是商誉但是不单独做相关的商誉确认的会计分录处理。但是, 如果按照本文所述的改进的措施则应该作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科目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如下:

改进后的方法增设了第二步的会计分录, 在增设之后可以看出长期股权投的账面价值并没有发生变换, 只是明确地将商誉反映出来, 从而使管理者能够更加清楚明了的发现投资方的投资价值, 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经营政策和管理方法。

2. 增设“营业外收入—投资受赠利得”明细科目

案例2:甲公司2012年1月1日, 以380万元购入乙公司40%的股权, 并对乙公司有重大影响, 购买时乙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 款项已经以银行存款方式支付。甲乙双方无关联关系。

根据我国准则规定, 投资方甲公司所作会计分录如下:

如果根据改进后的方法, 投资方甲公司应根据此项业务确认投资受赠利得, 所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改进后的方法对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均进行了调整, 两者保持一致增强了会计处理逻辑性、对称性, 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和会计信息使用者解读的明了性。

四、结语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针对上述提出的我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缺陷的改进方法更加强调及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可理解性和相关性的原则。相关定义的明确性、明细科目的增设等等能够详实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有利于相关会计人员实际操作和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在核算范围界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内涵界定、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等方面给予了相关的说明规定, 但是根据现阶段会计实际操作情况看尚有待完善之处。文章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在内涵、会计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并对这些问题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便能够对财会工作人员及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理解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准则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企业合并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我国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研究——谈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使用 (D) .广州:中山大学, 2008.

长期投资的核算 篇9

但是, 新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 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广大财务人员对新准则大部分内容的理解、运用至今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新准则不但其文字叙述洋不洋中不中、冗长、读起来晦涩难懂, 而且其对相关经济业务事项核算的规定与以前的准则比, 更是超智商般的繁杂难懂。比如, 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新准则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两个准则进行了规范。请问全国有几位财务人员能从“企业合并”字面上理解其为“长期股权投资”。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标题上理解, 此准则应该是专规范“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但是, 财务人员如果仅仅看《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是没有能力完整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 还需要看明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新准则不但弄失了以前相关业务清晰的核算勾稽关系, 在对同一业务核算, 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居然用不同的标准。比如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 个别报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而与个别报表同时提供的合并报表却采用所谓的公允价值计量。请问, 为什么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不用同一计量标准?这样的规定, “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何以体现?广大财务人员在编制母公司个别报表时采用历史成本, 编制合并报表时要象黄牛般工作将其调整转换为公允价值 (所谓的公允价值能公允吗?在何处去寻觅公允价值?其可操作性在哪里?) , “重要性”原则何以体现?这样的调整, 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呢?财务专业人员弄不懂的, 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 广大投资者又有几人能懂, 能使用报表?

新准则的编排混乱, 朝令夕改般频频修改, 致财务人员莫衷一是, 苦不堪言。比如, 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新准则用了两个相距遥远的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进行了规范。20077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准则, 仅财政部就分别于2007年11月、2008年6月、2009年11月、2010年7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一年一度发布的《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XX年年报监管工作的通知》和《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等等对新准则进行不间断的修补。比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发生的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 如会计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等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本文笔者在此注明这其实就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 但2010年7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对此修改了, 将上述直接相关费用于费用发生的当期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财务人员对此只有囫囵吞枣、疲于应付。

我们不妨来以《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的1个例子和《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会计》试题》来轻描淡写地剖析一下, 体味新准则的相关规定。

20X7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6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 投资当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 有商誉100万元。20X7年1月1日至20X8年12月31日, 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75万元, 其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 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25万元。

20X9年1月8日, 甲公司转让乙公司60%的股权, 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 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 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20X9年1月8日, 即甲公司丧失对乙公司的控制权日, 乙公司剩余4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 并不考虑其他因素[2]。

甲公司在其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分别如下[3]:

(1) 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

(1) 确认部分股权处置收益

(2) 对剩余股权该按权益法核算

经过上述调整后,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 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70 (60×40%+30) 万元。

(2)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 (480+320) -675+25=150万元。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

(1) 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全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

(2) 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收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

(3) 从资本公积转出与剩余股权对应的原计入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10万元, 重新分类转入投资收益:

20X1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会计》试题中的单项选择题:

20X1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8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20X1年1月1日至20X2年12月31日期间, 乙公司以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实现的净利润为50万元 (未分配现金股利) , 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20万元, 除上述外, 乙公司无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20X3年1月1日, 甲公司转让所持有乙公司70%的股权, 取得转让款项700万元;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转让后, 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 不考虑其他因素, 回答下列两小题。

(1) 甲公司因转让乙公司70%股权在20X3年度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是 () 。

A、91万元

B、111万元

C、140万元

D、160万元

【答案】:C

(2) 甲公司因转让乙公司70%股权在20X3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是 () 。

A、91万元

B、111万元

C、140万元

D、150万元

【答案】:D

合并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 (700+300) - (800+50+20) +20=150 (万元) 。

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产生投资收益300-261=39万元;计入权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产生的当期投资收益20×30%=6万元;调整处置部分股权产生的收益之归属期减少当期投资收益50×70%=35万元。长期股权投资300万元 (按公允价值计量) 。

从以上两个权威准则般的例子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同时提供的甲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 对乙公司剩余部分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金额是不一致的。在个别报表中, 第一个例子对乙公司剩余部分的长期权投资为270万元, 第二个例子是261万元;在合并报表中, 第一个例子对乙公司剩余部分的长期权投资为320万元, 第二个例子是300万元。

问题是, 在同一时点, 对同一投资业务剩余股权的核算, 为什么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会是两个不同的数据?为什么个别报表采用的是历史成本, 合并报表采用的是公允价值 (姑且假设广大财务人员比较容易获得相关业务的公允价值) ?

对个别报表中, 按权益法核算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 广大财务人员不难理解的, 勾稽关系也比较清楚。即如果没有商誉 (或者溢价) , 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就是被投资单位个别报表中: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但是, 对合并报表中, 按权益法核算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 广大财务人员是非常难理解的。如果非得理解是按公允价值调整, 那么为什么个别报表不按公允价值调整?为什么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不用同样的价值计价?为何不体现“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而且在现实工作中, 财务人员要获取所谓的公允价值, 可以说是天方夜谈。根本没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其次, 财务人员工作量是成倍的增加, 因为, 要用公允价值核算合并报表, 用历史成本核算个别报表。如果某个公司, 对外投资几十家上百家, 财务人员核算量可想而知。最关键的是, 这样核算结果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作用何在?广大财务人员费力依葫芦画瓢, 却百思不得其解。

笔者认为合并财务报表对上述业务的核算应该采用与个别财务报表一致的核算原则才是合理的, 体现了会计基本原则。恳请相关专家组不要坐在办公室写准则, 朝令夕改 (下转第21页) (上接第56页) 准则, 广大财务人员经不起这样折腾。这样下去财务人员不可能编制出有什么质量的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 人民出版社, 第1页。

[2]《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82、83页。

谈小企业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篇10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对于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持有、处置等三个方面作出规范。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会计核算

(1)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 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1】2月1日, 某小企业向A公司投资20万元 (含2万元已经发放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 , 连同手续费用1万元, 一并付款。会计处理如下:

(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例2】某小企业以设备一台, 原价30万元, 累计折旧8万元, 评估价为25万元, 向B公司投资, 另付手续费用1万元, 以支票付款。会计处理如下:

(二)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的会计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3】接【例2】该小企业持有B公司股份10%。次年末, B公司宣告分配现金红利2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二)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核算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处置价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4】接【例1】, 2月10日, 该小企业收到A公司分配的现金红利2万元。次年末, 该小企业转让上述股权, 收款18.5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1) 收到现金红利

(2) 转让股权:

二、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核算

长期债券投资, 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 (在一年以上, 下同) 持有的债券性投资。对于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核算,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长期债券投资的购买、溢折价摊销、处置或到期收回等几个方面作出规范。本文拟从上述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长期债券投资购买的会计核算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 小企业的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 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成本。

【例5】某小企业1月3日, 购入甲公司3年债券100张, 面值100元, 年利率10%, 按年付息, 到期还本。支付价款11300元 (含上年利息1000元) 。会计处理如下:

若支付款项为10700元 (含上年1000元未付利息) 呢?会计处理如下:

(二)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的会计核算

长期债券投资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应收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1)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 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收入应当确认为应收利息, 不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按规定, 小企业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例6】仍以上题为例, 小企业年末计算债券利息。会计处理如下:

(1) 溢价分录:

(2) 折价分录:

(2) 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 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收入应当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

【例7】仍以上题为例, 该小企业所持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年末计算债券利息。会计处理如下:

(1) 溢价分录:

(2) 折价分录:

(三) 长期债券投资处置或到期收回的会计核算

长期债券投资到期, 小企业收回长期债券投资, 应当冲减其账面余额。处置长期债券投资, 处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 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例8】接【例5】, 某小企业12月3日, 将购入的甲公司3年债券100张, 面值100元, 年利率10%, 按年付息, 到期还本的债券投资转让。1月10日, 已经收取上年债券利息1000元, 转让时收款12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小企业长期债券投资符合本准则第十条所列条件之一的, 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 作为长期债券投资损失。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 同时冲减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余额。

【例9】接【例5】, 某小企业12月3日, 将购入的甲公司3年债券100张, 面值100元, 年利率10%, 按年付息, 支付款项为10700元 (含上年1000元未付利息) 。12月10日, 甲公司宣告破产, 持有的债券只收回5000元部分本金。会计处理如下:

(1) 购买分录。见【例6】

(2) 收回部分债券款:

摘要:长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本文对小企业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与长期债券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分别以举例方式加以阐述, 旨在帮助会计人员学好用好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

关键词: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4;

[2]中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1。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 (2011)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1.12;

长期借款会计核算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长期借款;借款费用;应付利息;应计利息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一般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改扩建工程、对外投资等方面。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应按照规定办理借款手续,支付借款利息,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借款。

一、长期借款的分类

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分期偿还本息的长期借款。对于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1.单利。就是只按本金来计算利息,产生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

2.复利法。是根据本金和前期利息之和计算本期利息,既要计算本金的利息,又要计算利息的利息。本利和=本金×(1+利息)n(式中n为计算期数)。按照国际惯例,长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按复利法计算。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经常根据借贷双方的约定,采用单利法计算利息。

本文主要针对长期借款分次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情况,阐述了具体的核算方法,重点指出长期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二、长期借款的借款费用处理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长期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损益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费用化,即将发生的借款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发生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应付债券”等账户。二是资本化,即将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购建成本或生产成本。费用发生时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应付债券”等账户。

三、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包括取得长期借款、发生利息、归还借款等环节。企业应设置“长期借款—本金”、“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应付利息”、“财务费用”等科目。长期借款的利息主要有两种支付方式: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1.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在这种支付方式下,每期发生的借款利息应该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账户。例如:大明公司某年1月1日为构建固定资产,从市工商银行借入二年期借款60万元,该借款合同约定利率为年利5%,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借款当即全部投入由于固定资产构建项目,构建的固定资产于第一年末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的账务处理为:(1)借入款项存入银行时:借:银行存款60000;贷:长期借款──本金600000。(2)第一年末计提利息时:因为借款当即全部投入由于固定资产构建项目,所以该年的借款费用应该资本化,记入“在建工程”。借:在建工程30000;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3000(60万×5%)。(3)第二年末计提利息时:因为构建的固定资产已于第一年末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所以此时借款费用应该费用化。借:财务费用30000;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30000。(4)借款到期,还本付息时:借:长期借款──本金600000──应计利息60000;贷:银行存款660000。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在这种支付方式下,每期发生的借款利息应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应付利息”账户。如果将前面案例的支付方式改成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则每年末计提、支付利息时的会计处理就会有变化:(1)计提利息时: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30000;贷:应付利息3000。(2)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3000;贷:银行存款3000。

由于长期借款的使用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企业除了要遵守有关的贷款规定、编制借款计划并要有不同形式的担保外,还应监督借款的使用、按期支付长期借款的利息以及按规定的期限归还借款本金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难点探析 篇1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和具体准则,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包括: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子公司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合营企业投资;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联营企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其中对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 其余则使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二、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确认和计量

根据新准则, 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指, 合并前合并企业与被合并企业同属于一个企业集团, 同受一个母公司的控制。假定A公司为合并方, B公司为被合并方, P公司为双方的母公司。合并前后各方的关系见下图1。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指, 合并前购买方与被购买方不存在关联关系。同样, 假定A公司为合并方, B公司为被合并方, C公司为B公司的其他控股方, 合并前后的各方关系见下图2。

从图1可见, A公司与B公司在合并前同属一企业集团受关联关系影响, 交易价格可能丧失公允。故准则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以合并前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同时也不确认资产让渡的损益;从图2可见, 因为合并前购买方A公司与被购买方B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交易价格相对公允。故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同时确认资产让渡损益。

三、权益法下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调整

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 按照资产的流向, 分为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具体可见下图3。

(一) 顺流交易下未实现内部损益调整

顺流交易, 资产从投资企业流向被投资企业;逆流交易, 则是相反。期末, 如果内部交易的资产未能向第三方销售或转让, 则该内部交易损益实质并未实现, 应当予以抵销。

例: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购得乙公司30%股份, 能够对乙企业实施重大影响, 假设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未存在重大差异。本年4月1日, 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存货一批, 该批存货账面价值50万元, 销售价格为100万元, 年末, 该批存货尚未向第三方销售。乙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可知, 在本交易中, 甲公司收益为50万元, 因未对外销售, 该收益没有完全实现, 按照持股比例, 未实现收益金额为: (100-50) ×30%=15万元, 应当进行调整。此交易可理解为甲公司从乙公司获得利润分配。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如果甲公司存在子公司, 就必须与其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 针对上述与乙公司的内部交易, 也需要编制合并抵销分录, 对上述分录 (2) 进行调整:

显然, 甲乙公司不是母子关系, 不需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但通过比较分录 (4) 和分录 (5) , 主要差别在于贷方科目。由于乙公司不在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内, 不能直接冲减存货成本, 而视作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提前收回。

如果将来该批存货实现销售, 应当确认交易收益。即将上述分录 (2) 反向转回。

(二) 逆流交易下未实现内部损益调整

例:甲公司于2010年1月1日购得乙公司30%股份, 能够对乙企业实施重大影响, 假设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未存在重大差异。本年4月1日, 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存货一批, 该批存货账面价值50万元, 销售价格为100万元, 年末, 该批存货尚未向第三方销售。乙公司2010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可知, 乙公司当年实现的1000万元利润中, 包括50万元的存货销售利润, 甲公司应按照所占权益比例予以调整。故编制分录如下:

将分录 (5) 与分录 (4) 进行对比, 由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属于乙公司的报表项目, 不在甲公司的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内, 因此, 对应项目以投资收益取代, 以区别于母子公司关系。

如果将来存货实现对外销售, 再将分录 (2) 反向转回。

四、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有两种原因:即投资比例上升;投资比例下降。如图4所示:

(一) 对原投资点的追溯调整

对原投资点的追溯调整, 需要将投资成本与对方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份额进行对比: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可变现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份额, 该差额为商誉, 不需账务处理;反之该差额应当记入留存收益, 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增资引起的从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换, 必须综合考虑两个投资点的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以确定是否记入商誉或确认损益。例如: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1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 2010年3月1日增加投资180万元获取乙公司20%的股权, 增资日乙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考虑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之间的差额, 原投资点的差额为20万元, 再次投资点的差额为-60万元, 两个投资点综合进行考虑, 共计为-40万元, 应当确认损益40万元。

(二) 对原投资点至二次投资 (减资) 点之间追溯调整

增资引起的从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对于被投资单位由损益变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按照本企业所占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及留存收益 (或投资收益) ;对于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按照本企业所占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对于除以上原因造成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 按照本企业所占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及资本公积。

因减资引起的从成本法向权益法转换, 其处理方法与增资情形类似。但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公允价值变动, 只需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部分, 不需考虑由资产评估等原因引起的并未在对方报表上体现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增资, 初始投资成本不仅需要考虑原投资点, 还需考虑二次投资点, 必须保证两个投资点上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所占份额具有可比性;而减资情形, 原投资点即为初始投资成本确认点, 从原投资点到减资点只需按照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即可。

与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重新划分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 加强了成本法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地位;将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重新进行分类, 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两种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方法各有不同;权益法的初始计量, 围绕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无论是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还是投资损益的调整, 都力图使投资成本的账面价值体现对方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享有份额;为减少关联关系的影响, 准则也作了特别规定:譬如,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以对价的公允价值入账, 不考虑交易损益。又如, 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中, 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的必须编制调整分录等。

摘要:本文梳理了长期股权投资主要难点问题, 并一一进行讨论, 意图促进实务处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难点分析

参考文献

[1]毛圆圆, 尉京红.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变化分析〔J〕.会计之友, 2007 (8) .

上一篇:关注优秀生心理健康下一篇:再生金属电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