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精选9篇)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篇1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一、落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四、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现阶段还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失误、查漏补缺上。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识的覆盖面。
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复习时仔细看看,边看边思考,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错误有没有重犯。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学好高中生物的四步走
①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③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④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如何打好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 篇2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 从初一打好基础学习方法参考
★ 初中英语写作文技巧
★ 写好简历需遵寻20条原则
★ 初中英语中考作文技巧
★ 初中英语作文辅导技巧
★ 初中英语学习顺口溜
★ 《写作基础》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基础的谚语
★ 《会计基础》学习计划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篇3
编辑:合肥昂立高中英语
每年的高考临近,接到家长和学生的求救的热线,很多都是这样反映:很快就高考了,但是孩子英语成绩一直提高不了,怎么办呢?我们带着遗憾但是全力挽救的心态一一为学生和家长排忧解难。其实语言的学习需要积累的,临时抱佛脚达不到从根本解决英语学习成绩差得结果。合肥昂立教育高中英语辅导教研部老师提醒:英语学习,务必提早养成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冲刺高三:英语学习如何在高一打好基础,做好以下几点:
高
一、高二的基础积累——减轻高三英语的学习压力,重视对错题的钻研和复习。从高一开始面对大量的练习题,整理一个错题本,要做到错过的题目不再错,逐步提高效率,从早就为高三学习做铺垫。客观理性的看到阶段性成绩。英语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平时测验还是各种模拟考试还是哪个年级考试,都不能全面地反映复习情况,所以学生要从备战高考的角度,看待测验考试成绩,不要随意打乱复习节奏。练习、复习尽量做到难度适中。英语学习词汇、语法、句型等等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难度的习题去练习。当然,可以提早学习下个阶段的课程,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高三阶段英语学习方法:
每天进行英语听力训练
高三第一学期以专项复习的形式复习英语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第二学期则主要进行综合模拟练习训练。各专项复习方法不同,一些专项的复习应该贯穿始终,打好基本功。所以,每天适量的听力训练非常必要。
有重点的复习语法点
复习语法应抓重点、难点和考点,不宜面面俱到。传统的语法复习往往会涉及所有的语法项目,如词类中的名词、冠词、数词、介词等等。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中的语法部分,从分值上来说,只有16分,另一方面,从所考查的语法点来看,主要集中在非谓语动词和从句两项,其他涉及的语法点均属于基础知识点,不偏不难不怪。因此,在复习语法专项时,可以大胆地舍弃某些语法项目,把重点放在非谓语动词和从句两项上。
保质保量的阅读理解练习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直接的途径自然是阅读,“我们并不提倡题海战术,关键是学生必须真正理解所做过的阅读理解练习。”尤其是做错的题目,一定要理解为什么选正确答案。在吃透每一题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会逐步提升。
翻译需要通过反复实战练习
翻译部分可以从词汇和句型两个角度展开,平时要多积累词汇用法和常用句型。和阅读理解一样,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是通过“实战操作”实现的,也就是要自己动手写。此外,还要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如主谓是否一致、时态是否一致、人称是否一致等。实际上,改错练习也是提高书写能力的好方法。
打好网吧经营基础:开业前的建议 篇4
网吧要开好、要赢利,就得在投入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当把开业前8大建议做到了,你的网吧也就离赚钱
不远了。
21世纪是造就老板的世纪,开家网吧、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成了许多人的梦想。然而,网吧怎么开?可不是一念之间就能搞定的,其中大有学问。遗憾的是,目前不少中小型网吧的经营管理仍然停留在照搬模仿的初级阶段,缺乏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经营成效并未达到最佳状态。网吧开业需要研究和探讨,我们
提出网吧八个方面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网吧选址很重要
开网吧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网吧所在地人口情况,附近聚集的单位性质、工作性质,本区域消费能力、习惯,有无同类网吧,若有要调查其生意好坏。越深入了解上网目标群体,在网吧定位时便越能投其需要与喜好。对于转让的网吧切勿轻率接手。平时细心观察,有时便会发现有的网吧上经常都写着转让二字,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说明都没赚到钱。相反有的网吧几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这说明该网吧有生意可做,有钱可赚,其选择是正确的。一般来讲,开网吧之前的市场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网吧周围环境如何
环境的好环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网吧周围环境状况。另一种含义指网吧所处位置繁华程度。一般来讲,网吧若处在车站附近、商业区域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高校附近或同行集中的一条街上,这类开网吧环境应该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另外,三叉路口、拐角的位置较好,坡路上、偏僻角落、楼屋高的地方位置欠
佳。
2、条件是否方便
顾客到网吧后,停车是否方便;从其他地段到网吧乘车是否方便等。交通条件方便与否对网吧的上座率有
很大影响。
3、设施对网吧是否有利有的网吧虽然开在城区干道旁,但干道两边的栅栏,却使生意大受影响。因此在选择临街铺面时,要充分注意这点。如何选择呢?典型街道有两种:一种是只有车道和人行道,车辆在道路行驶,视线很自然能扫到街两边铺面;行人在街边行走,很自然进入网吧。但街道宽度若超过30米,则有时反而不聚人气。据调查研究,街道为25米宽,最易形成人气和顾客潮。另一种典型街道:车道、自行车和人行道分别被隔开,其实这是一种封闭的交通,选择这种位置开网吧也不太好。
4、务区域人口情况
一般来讲,开网吧位置附近人口越多,越密集越好。目前很多大中城市都相对集中形成了各种区域,比如商业区、旅游区,大学区等,在不同区域开网吧应注意分析这种情况。
5、标顾客收入水准
在富人聚集的地段开设商务网吧、高档休闲网吧便是瞅准了目标顾客高收入这一特点。城市周边建设的各种商业别墅群或有档次的小区,都是富人聚集的地方。
影响开网吧位置的因素很多,因素也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偏僻小街道的网吧生意年年兴隆,而有的繁华地段的网吧经营艰难,这正应了一句哲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位置的好环,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生意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网吧位置,还与网吧经营内容、经营方式、服务、形象、营销均有密切关系。
二、打好网吧经营基础
网吧经营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1、吧经营的“一个中心”
网吧经营的中心是市场,是目标顾客。网吧必须关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展工作。网吧以市场为中心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不能靠主观臆测进行经营,而要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目的的开展网吧经营活动。
2、吧经营的“两个基本点” 网吧行业有时竞争还是非常残酷的,网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首先练好内功,把网吧内部各方面的工作管理好、协调好,才能增强经营实力,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及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上很下工夫。这是网吧经营的两个基本点。
网吧服务是时尚前卫的,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网民消费者与提供服务的员工接触也是多层面和广泛的。没有一流的员工,就不会有一流的服务;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客人。员工是网吧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培育和造就具备良好素质,丰富知识,娴熟技能,规范礼仪,诚信商业道德和热忱工作态度的员
工队伍是网吧经营最根本的工作。
托福阅读备考怎样打好基础 篇5
词汇是托福阅读高分基础
想要看懂托福阅读考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词汇问题。如果你觉得托福阅读文章中有很多生词导致你文章无法理解,或者发现自己必须要一个一个词看才能看懂,那么你在托福词汇 方面可能就存在一定的积累不足了,因为这两个都属于词汇问题。特别是生词很多的情况,小编的看法是先努力提升词汇量,托福词汇量不到考试要求的至少60%你看阅读会很吃力,效果也非常差。
而很多同学其实词汇量还是可以的,但问题就出在看文章词汇懂,但是需要挨个字看的。这类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词汇不够熟悉,需要反应时间,解决办法依旧是回顾背单词。不过单词和阅读可以同步学习。另一个原因是你的“反应堆”意群不够大,这需要在阅读中来训练,扩大自己的反映意群。反映意群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举例来说:
Although her early theatrical career had included stints as anactress, she was not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storytelling or expressingemotions through dance; the drama of her dancing emanated from her visualeffect s. 你看那些诸如she was not primarily interested in可能是连起来看的。但在专业名词比较多的段落、或者词汇比较难的段落里你也许就会变成挨个字得看,这就是反映意群不够大所造成的。
理解能力够用做题速度正确率才有保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托福阅读中遇到过这类问题,那就是明明每个词都认识,但是看整篇文章却混乱不堪不知所言?整理不出每段的段落大意?无法认识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关系?觉得作者怎么说着说着突然插一句别的? 这些其实都属于考生在托福阅读的理解归纳上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考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把握了整体逻辑脉络,我们才能够理解文章做题,并且在之后的输出写作中也更具有逻辑性、更加流畅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增强托福阅读的理解归纳能力,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精读。每篇文章看完做完题、甚至分析完错题后并不是就此结束了。考生需要查阅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并且进行总结。先对阅读文章中的每个句子做总结。用中文总结这句说的是什么。然后扩大到整个段落的总结。由细到粗由小到大,由句子到全文的理解。这种方式锻炼下来大家会自然理解整篇文章,理解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在之后的阅读中也就能够边读边总结理解了。
不同题型解题技巧要熟练掌握
托福阅读中题型众多,而不同题型必然要使用用针对性的不同方法才能高效高质地解题。托福虽是一门考查综合英语能力的考试,但它终究是一门考试,而但凡考试就肯定会有应试技巧。很多同学面对托福阅读虽然以花费更多时间的笨办法来做对题目,但往往在技巧上缺乏那么一点的“捅破窗户纸”,这就导致部分题目解题过程中出现本可避免的失误。而想要练好托福阅读做题技巧,考生需要做好这两步:
1、识别题型:抓住关键词和特色标志。考生只有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题型,才能更有效率地使用对应的解题技巧来见招拆招,托福阅读考试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通用解题技巧,如果有那么这个技巧的解题效率一定不是最优的或者实用性值得商榷,及时分辨题型并运用针对性技巧来做题才是最高效率的托福阅读解题思路。
2、掌握方法:先牢记,再多用。光看是肯定没用的,而且非常容易忘记,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使用才能真正的掌握。很多写在纸上的技巧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使用下来却并能真正发挥效果,这就需要大家通过实际练习来不断磨合,结合自身的做题思路方式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技巧,也只有这样你的做题技巧才算掌握到位而不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的样子货。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六大阅读策略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1:两分钟预读
花上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的题目;掌握第一段的内容大义;阅读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这个能比较快地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个一定的了解。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2:利用题干关键词
先读题干,划出题干的关键词; 利用划出的关键词迅速找到对应的文章中的相应内容;通过阅读文章的相关内容回归题干找出正确选项(或者通过排除法来找出正确选项)。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3:快速阅读
因为托福阅读的篇幅很长,所以考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快速地阅读。最好能做到用余光来覆盖信息;从而了解每一段的大意和作者的用意,而不是一字一字地阅读每一个单词的含义。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4:利用上下文来猜测生词
考生要在备考时掌握托福考试的核心词汇、高频词汇。但是托福阅读的篇幅长,词汇量也比较大,考生在考试时难免会遇到生词。这个时候要学会利用上下文把生词融入到语境中进行理解。从而猜测生词的意思。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5:做出推论
考生们要学会定位找出文章的逻辑细节,也就是论据;然后利用各种结构指示词和文章的主题来判断这些细节的作用。
托福考试阅读技巧6:概述总结
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找出观点;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注意文章是如何对观点进行展开的,通常是一个主要观点有3个中心点支持(一个段落一个中心点),而每个段落的中心点又会有2-4个要点支持。
托福备考经验:阅读如何化长为短
1. 长句子
俗话说得好,世上本没有长难句,修饰成分多了便有了长难句。面对一个难以理解的长句子,我们首先去反应一个问题,这个句子的生词多不多?如果有较多不认识的生词,那么先从单词的查漏补缺开始做起。然而本文的重点不是单词的记忆,而是面对单词基本都认识,句子还是不理解或者读不下去的问题该怎么办。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句子的语法结构你是否能够明析,能否快速判断出句子的主干和细节。接下来我们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A few art collectors Tames Bowdoin of Boston, William Byrd of Virginia, and the Aliens and Hamiltons of Philadelphia introduced European art traditions to those colonists privileged to visit their galleries,especially aspiring artists,and established 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the idea of the value of art and the need for institutions devoted to its encouragement.
这个句子的单词难度比较适中,但是句子本身的难度并不小。原因在于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我们来对它进行庖丁解牛。
A few art collectors introduced European art traditions to those colonistsand established 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the idea and the need.
红色部分划出了这个句子的核心主干(即主谓宾),间隔很大,支离破碎。注意后半部分嵌入了倒装句established 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the idea and the need,establish是及物动词,后面却加了介词in,说明此处有倒装,还原正常语序应是established the idea and the need in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倒装出现的意义在于idea和need在原句中的后置定语(即蓝色划线部分)太长,为了防止头重脚轻。
原句中绿色部分是人名的并列,也是本句主语art collectors的同位语。紫色部分是colonists的非谓语动词后置定语,黄色部分是插入语用来进一步解释art collectors。
综上所述,本句运用了多种语法结构(并列,倒装,同位语,后置定语,插入语)把主干部分分割得支离破碎,如果对这些语法结构不熟悉的同学肯定会一下子摸不着头脑。而如果能够尽最大努力把握其用法,那么对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翻译:几位艺术收藏家(此处省略几位艺术家名字)将欧洲艺术传统介绍给那些被特许参观他们画廊的殖民者,尤其是有抱负的艺术家们,并在他们各自的社区建立了艺术具有价值的观念和致力于鼓励其发展的机构的需要。
2. 长文章
说完句子结构,下面来说说段落和文章结构的重要性。面对比较长的段落和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抓住重点信息,做对题目,那么对文章的行文套路要有非常清晰的把握。下面以一篇OG真题文章Nineteenth-Century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段落为例来讲解。
In some ways the social makeup of the two parties was similar. To be competitive in winning votes, Whigs and Democrats both had to have significant support among farmers, the largest group in society, and workers. Neither party could win an election by appealing exclusively to the rich or the poor. The Whigs, however, enjoyed disproportionate strength among the business and commercial classes. Whigs appealed to planters who needed credit to finance their cotton and rice trade in the world market, to farmers who were eager to sell their surpluses, and to workers who wished to improve themselves. Democrats attracted farmers isolated from the market or uncomfortable with it, workers alienated from the emerging industrial system, and rising entrepreneurs who wanted to break monopolies and open the economy to newcomers like themselves. The Whigs were strongest in the towns, cities, and those rural areas that wer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market economy, whereas Democrats dominated areas of semisubsistence farming that were more isolated and languishing economically.
对于这种较长的段落,如何快速辨别段落内部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是理解的关键。[一般来说,段落的主题常出现的位置在段首和段尾,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段落内部出现转折,那么要注意转折后的内容与前面相反而且是重点。]
这个段落,首句在讲两个党派的社会组成是相似的,接着的第二三句出现了both、neither表示“都”、“都不”,提出了两点相似之处。第四句出现了关键性的however,而该句以及接下来的句子主语也发生了转变,都变为两个党派的其中一个。那么,可以推断出however之后的内容与前面相反,所以段落的主题落在了Democrats和Whigs社会组成的不同之处。
托福备考经验:如何背单词
1.背单词
在备考阶段初期,背单词是绕不开的一件事,然而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考生往往也会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一提到背单词的时候,我们就直接把“背单词”等同于“背词汇书”。实际上,单词的积累过程是自然地对词汇认知的过程,真正有效的积累词汇是通过长期的使用积累。而在考试备考过程中,迫于时间、精力等种.种因素,大多数人选择考前集中突击词汇,我们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短时间内突破词汇量大量积累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一点必须清楚:词汇认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输入和输出使用实现,词汇书是出于短时间内满足考试需求的需要。
其次,如果真的要背词汇书,什么样的词汇书比较好呢?选择词汇书时,我们可以掌握几个原则或者说判断标准,以便我们可以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来判断一本词汇书是否靠谱。
第一个要关心词汇书的词源,词汇那么多,到底要哪些单词,是谁说了算?其实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什么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真题才是最有力的说明,也就是说,以考试真题为词源,才不会浪费宝贵时间和精力背错单词,以托福为例,通过对历年真题和 TPO 模考进行科学统计,我们发现考试中的高频词数量大概在 5000 上下(刨除中考高词汇和四级词汇)。
第二个要关心词汇书的释义,在托福官方指南上说到“一个单词会多个释义,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只有一个意思是被使用的“,面对这种情况,背准单词的释义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单词的释义必须是在考试中常出现的释义,而不是某个大牛或者教师拍脑袋想出来的释义。
再者,在背单词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靠谱的背诵计划和方法。因为无论是所谓的”词根词缀”还是“联想记忆”只能算是起到辅助作用,背单词的根本原则和方法:高频率重复,单次消耗时间短,重复周期短,重复次数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合理规划重复周期;“去熟取生”的重复法则;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结合。说简单点,就是死记硬背,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
总结与推荐:词汇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出国学习,积累词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词源和释义是判断选择一本词汇书的重要标准;背单词要有科学的方法,最简单的”重复“可能也是最有效的。这里推荐一本托福单词书给大家:《猴哥托福词频蓝宝书》,80%的出国党都在用。
2.搞定语法
大家推荐的语法书和语法资料很多,在这里我只是想从实用的角度提醒一下:语法作为语言使用的规则,与其抱着一本语法书死背概念和用法,不如从实际使用出发,输入角度(读和听)哪些语法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输出角度(说和写)哪些语法点容易出问题。
举个栗子:
在阅读句子的时候,可以着重训练区分句中的修饰性成分(句子成分,从句),学会把复杂的句子拆成简单的去理解;在写句子的时候,面对我们写出来的简单句子,如何对主干进行修饰(从时间、情态、语序的角度)。
托福阅读备考之把握句间的因果关系
托福官方指南的第37页明确写出了阅读部分考生需要掌握的四大结构,他们分别是:
? classification
? comparison/contrast
? cause/effect
? problem/solution
以最后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为例来感受下官方指南上的要求是如何体现在托福考试的练习题中的。
官方放出的练习题中有一篇讲到“罗马军队对不列颠的影响”。其倒数第二题为一道句子插入题。被插入句是这样的:“One solution was to keep them busy as sources of labor.”这句话的开头“solution”一词暗示着前文定会提到需要解决的”problem ”,而这一线索也成为答对这道题的关键。这类题目背后的考点本质上就是对句间关系的把握。正所谓题型在变,关系不变。
所以,本文以官方指南为基础,结合真实考试要求,重点分析阅读考试中三大句间关系,希望对正在备考中的学子们有所启发。
句间关系1——因果关系
(涉及的托福阅读题型有:细节题/修辞目的题/推理题/句子插入题)
因果关系在整个托福阅读中的出镜频率非常高;曾有一个统计,在托福给出的官方练习题中,细节题中考察到因果关系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所以,无论是从考试的角度,还是提高阅读力本身,掌握因果关系在句子之间的体现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很多学生们非常熟悉的一篇文章“The origin of theaters”为例。有一道细节题问到考生为什么人们会逐渐放弃当时的“rituals”;在定位词出现的句子中,我们会非常容易看到句子开头有一个短语叫做“as a result ”;根据题目要求,答案的出处应该就在前一句话中。而只要能够认识“detached“这个单词,考生还是能比较顺利地选出正确答案。
类似于“as a result ”这样具有因果关系提示的词组还有很多,写作的时候也能派上用场,所以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踏实地做好积累。比如“attribute X to Y”这个短语在官方练习题中就出现过三次,并且都是决定考生是否能读懂文章的必备词汇。
同理,在推理题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常见的因果关联词找到推理的方向;官方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推理题会“给出一个结论,让考生推理结论产生的原因”。
在官方练习题中一篇名为”The extinctions of dinosaurs ”的文章里就有一道非常典型的推理题,根据段落最后一句话句首的“So”,考生可以讲解题的突破口锁定在前一句话中。当然,推理题本质上不同于细节题,还需要在文章给出的基础之上做适当地引申。当然,推理题也会让考生们去推文中的某些信息带来的影响,但是考察“推结果”没有“推原因”的比例高,所以在备考的时候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因果关系更是在修辞目的题中有着明显的出题规律。考生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一个段落中交代“原因”?无外乎就是为了给对应的事情一个解释。反之,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结果”,也是为了告诉读者相关事情带来的影响。此外,有个不可不忽视地信号,在最新放出的官方练习题中,因果关系在修辞目的题中的体现越来越含蓄,这无疑是暗示考生,未来的考试中不一定会出现明确的关联词,但仍然考察的是因果关系。最后,让我们来看三个句子。
例句1
There is a good reason for this.
例句2
This explains their relatively low densities.
例句3
Consequently, the idea that the Ir in the boundary clay came from microscopic meteorites cannot be accepted.
这三句话都是典型的句子插入题的题干句。因为这些句子丝毫没有提及任何新的信息,都是在重复或者为上下文提供过渡。例如,例句1中的因果关系提醒考生,这句话的前一句必须是结果;同时,这句话的后一句是对应的原因。这样,我们在把句子代入文章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同理,例句2和例句3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
打好阅读基础,赢得考研英语高分 篇6
我们的考研英语试卷,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英语知识运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完形填空,占十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而其中有包括三部分,第一题是我们的传统阅读,一篇文章后面五道题,共40分,第二题叫新题型,五个空共十分,第三题是翻译,共十分;第三部分是写作,大小作文共30分。那么我们分析一下,便知在英语试卷上,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那么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型中,传统阅读又是最大得分点。所以在考研英语复习方面,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也是取得考研英语高分的制胜法宝。那么这个传统阅读题怎么才能得高分呢?首先,我们应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了解传统阅读题的性质才行。要做好传统阅读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这个是需要考生在复习期间打好基础的,不要等到看阅读文章的时候让太多的生词变成你阅读的障碍。其次便是语法基础,因为我们知道,考研阅读文章里有很多的长难句,也就是说,复杂句很多,一句话里会包含很多的语法现象,只有有一定的语法基础,才能保证读懂整个句子。综上所述,单词量和语法是做好传统阅读题的基础,所以考生们一定要在复习进入真题阶段之前,打好词汇语法关。
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们会发现有些生词并不能对阅读产生障碍,而且有的`人可能所有单词都认识,可是后面的题还是做不对,而有的人虽然单词量有限,但是依然能做对后面的题目。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答题技巧的问题,而且这个答题技巧也是取得传统阅读高分的必备点睛之笔。
考研政治 打好基础才能稳步前进 篇7
考研政治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考研政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大,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才能更好地进行复习。那么现阶段,同学们该如何进行复习呢?基础阶段,全面抓重点
政治理论试题多,覆盖面广,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复习,特别是早期复习,对考试大纲列出的考查知识点一定要都复习到,不能心存侥幸,去押几道题。开始复习时,考生们一定要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知识范围,对所有课程内容一部分一部分、一章一章地学习。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掌握,深入复习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各门课程本身的重点问题。特别是新增知识点中紧密结合实际的一些热点问题,这在复习后期,需要格外注意。
工具书是考研复习的必要辅助,要想在初级阶段牢固掌握政治理论,几本好的参考书是必须的,一般政治理论的`复习,必须要配备一本政治大纲解析和一本试题型的资料。一本正规的政治大纲解析基本囊括了五门课程的所有重点和基本内容,所以,大家要想复习好理论,这样的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试题资料则可以检验大家政治理论的复习效果。
多做练习,训练思维
有的同学平时这方面做的不够,所以选择题失错分很严重!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其实仔细研究历年政治真题,会发现很多选择题可以触类旁通,多做练习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错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古人云“凡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知识点都掌握透了,就可以不做习题和做练习,可以拿做练习的时间去训练英语了。结果在考场上吃了很多亏,而且是大亏!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尤其是多项选择题,平时做多了习题,可以训练自己的“题感”!
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对考研政治各个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重要方式、重要事件及其时间、地点,重要人物及其观点等,都需要加强记忆,而且记忆要准确。但要以理解为基础,死记硬背往往是短暂的,不牢固的。理解愈深,记忆愈牢。
全面复习,即把《大纲》规定的“考查要点”的内容都要一句一段弄懂、弄清楚。重点深入,即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某些重要原理、公式,以及重要事件、重要文献和著作、重要会议和决策的内容、意义或经验教训,以及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等等。在联系实际方面,要注意社会热点、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实际问题。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篇8
根本解决办法是多读
从长远来看,解决阅读速度不快的根本办法是多读。阅读速读提高不上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生还不习惯英语到自己语言的理解,需要一个切换理解的时间。比如看到一个词,要先想到这个词的意思,然后理解整句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就是需要熟练,不断地接触英语相关的资料,在不断地阅读中多理解,即使不是精读也要试图理解一片文章的大概和基本逻辑,经过联系使中间这个切换时间越来越短,最后达到完全不需要切换的语言感觉。短期来看,针对新GRE考试可以尝试多做笔记,用自己熟悉的符号记录或者标注各种语言的重要信息,这样做题时候回文定位会省事很多。
提高细节把握能力
GRE阅读速度提高了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阅读的感觉不好,细节重点抓不住。不少同学做题时可以大概理解一片文章讲的是什么,但是对于一些细节,和关键问题还是理解模糊或者无法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些长难句的困难,面对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子无所适从,建议长难句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专门针对性的长难句教材,比如杨鹏老师的长难句材料,各种语法点总结的很好,很有针对性。还有就是针对一些专业词汇做特殊的记忆,比如考生不常见的地质学、气象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词汇。
思路不适应要积累阅读量
对于思路上不太适应GRE逻辑思维的同学,平时可以多注意积累其他方面的阅读量,哪怕是中文文章的,尝试理解那些有一定逻辑难度的文章,这样可以跳过语言这一环,直接训练自己的思路。对于GRE阅读的考试,哪怕是整个GRE考试的备考来说,都会发现背景知识越丰富,得到的帮助会更多。
时间充分可以精读练习
对于备考时间比较充裕的考生可以尝试将阅读文章做完题之后精读,把每一个句子的意思都搞懂,都能翻译出来,不会的单词去查。这这个过程可以发现自己在语法和背景知识方面的漏洞,然后再去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
GRE阅读题目解析:蚂蚁用真菌创造菜园
Some attine ants carry vegetation into their nests and add fungal material, thereby creating “gardens” in which fungal food for the ants grow. Because the ants play the behaviorally active role, it seems compelling to say that they cultivate and control the passive fungi. But even if that is true, the symbiotic association has existed for so long that cultivar traits may have evolved in the fungi that benefit the fungi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ants. Furthermore, many microorganisms have developed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to manipulate th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their symbiotic animals. It is not implausible, therefore, that the ants’ fungi have evolved 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schemes that alter ant behavior to serve the fungus’ reproductive interests, possibly even compromising the reproductive interests for the ant hosts.
1. The passage points ou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notion that some attine ants cultivate and control fungus?
A. The ants play the behaviorally active roles in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 The ants purposefully carry vegetation into their nests for their own consumption.
C. Fungus is physiologically a passive substance.
D. Other organisms are able to manipulate their symbiotic partners.
E. The 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ungus are subject to ant influence.
2.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appears, the word “manipulate” most nearly means
A. influence
B. oversee
C. coerce
D. deceive
E. outmaneuver
1
Some attine ants carry vegetation into their nests and add fungal material, thereby creating “gardens” in which fungal food for the ants grow.
一些 A 蚁把植物带回巢穴,再加入真菌材料,于是创造出一个生产真菌的 “ 菜园 ” 供养蚁群。
(attine ants 没查到比较准确的译法,也许可以译作 “ 真菌培育蚁 ”,也许指的就是 “ 切叶蚁 ”,待定。)
2
Because the ants play the behaviorally active role, it seems compelling to say that they cultivate and control the passive fungi.
因为蚁的是这一行为的主动方,说它们种植和控制被动的真菌似乎比较有说服力。
3
But even if that is true, the symbiotic association has existed for so long that cultivar traits may have evolved in the fungi that benefit the fungi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ants.
但即便这是真的,这种共生关系也存在了如此久,以至于被栽种的真菌可能已经进化出一些对自己有利,对蚁未必有利的遗传特征。
(cultivar 栽种品种
trait 遗传特征)
4
Furthermore, many microorganisms have developed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to manipulate th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their symbiotic animals.
此外,许多微生物都发展出复杂的机制,操纵与之共生的动物的生理机能和行为。
5
It is not implausible, therefore, that the ants’ fungi have evolved 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schemes that alter ant behavior to serve the fungus’ reproductive interests, possibly even compromising the reproductive interests for the ant hosts.
因此,有可能蚁栽种的真菌,已经进化出化学和生理策略,改变蚁的行为,为真菌的生殖利益服务,甚至可能危害到了宿主蚁的生殖利益。
1. The passage points ou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notion that some attine ants cultivate and control fungus?
A. The ants play the behaviorally active roles in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 The ants purposefully carry vegetation into their nests for their own consumption.
C. Fungus is physiologically a passive substance.
D. Other organisms are able to manipulate their symbiotic partners.
E. The 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fungus are subject to ant influence.
选 A
文章开始提出了一种现象,蚂蚁和蘑菇共生。
关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蚂蚁种蘑菇;一种是蘑菇控制蚂蚁。
题目问我们第一种解释的根据,定位句 2,Because the ants play the behaviorally active role,选 A 。
2.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appears, the word “manipulate” most nearly means
A. influence
B. oversee
C. coerce
D. deceive
E. outmaneuver
选 A
influence 影响,支配
oversee 监督,监视
coerce 强制,逼迫
deceive 欺骗,误导
outmaneuver 以计谋、智力取胜(对手)
GRE阅读题目解析:英国文学传记
P45
The editors of the essay collection Romantic biography tell us repeatedly that biography is an invention of the Romantic period in British literature (late eighteenth and early nineteenth centuries), yet we are never shown that process of invention motion. Hazlitt, the most prominent example of the Romantic biographer, is almost invisible. The Romantic period was not just the period in which biography was invented---or, rather, the period in which some of its informing principles were invented, since biography could just as easily be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candalous memoirs that formed part of the pre-Romantic culture of the novel. It was also the period in which biography, through its sheer ubiquity, became an object of major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within British culture.
1. The passage mentions the “scandalous memoirs ” that were written prior to the Romantic period primarily in order to
A. indicate an alternative account of the origins of biography
B. compare these memoirs to Romantic biography
C. explain how biography became ubiquitous in British culture
D question th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accorded to biography
E. suggest that biographies were not as popular as memoirs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biography attained great significance within British culture during the Romantic period because biographies
A. were associated with scandal
B. were easy to read and comprehend
C. were so widespread in Britain at the time
D. challenged conventional British ideologies
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P45
1
The editors of the essay collection Romantic biography tell us repeatedly that biography is an invention of the Romantic period in British literature (late eighteenth and early nineteenth centuries), yet we are never shown that process of invention motion.
文集 R B 的编辑们一再告诉我们,传记是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早期)的独创,却从未向我们展示创造的过程。
(我推测 Romantic biography 是个 typo,应写作 Romantic Biography,是书名;如果 biography 小写无误,则 Romantic biography 指的是 浪漫主义时期的传记,那么关于这一主题的文集,应该写为 essay collection(s) of / about / concerning (the) Romantic biographies。
翻译采取了第一种理解。)
2
Hazlitt, the most prominent example of the Romantic biographer, is almost invisible.
H,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传记作家的代表,几乎无人知晓。
3
The Romantic period was not just the period in which biography was invented -- or, rather, the period in which some of its informing principles were invented, since biography could just as easily be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candalous memoirs that formed part of the pre-Romantic culture of the novel.
浪漫主义时期并非传记文体被创造的时期,—— 更确切地说,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些原则被确立的时期,因为传记据称起源于 scandlous memoirs,后者是 前浪漫主义 时期小说文化的一部分。
(scandalous memoirs 意会吧,没查到权威或公认的译法)
4
It was also the period in which biography, through its sheer ubiquity, became an object of major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within British culture.
也正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传记作品通过普及式的传播,成为英国文化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
(sheer 十足的,完全的
ubiquity 无所不在
object 直译,应取 “(受关注、欣赏等)的对象、客体 ”,或理解为 “ … 的目标 ” 。意译跳跃比较大。)
1. The passage mentions the ”scandalous memoirs ” that were written prior to the Romantic period primarily in order to
A. indicate an alternative account of the origins of biography
B. compare these memoirs to Romantic biography
C. explain how biography became ubiquitous in British culture
D question the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accorded to biography
E. suggest that biographies were not as popular as memoirs
选 A
scandalous memoirs 出现在句 3:
The Romantic period was not just the period in which biography was invented -- or, rather, the period in which some of its informing principles were invented, since biography could just as easily be said to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candalous memoirs that formed part of the pre-Romantic culture of the novel.
文章前三句,一直围绕着 Romantic biography 的来源,句 1 出现的编辑们 editors 说,biography is an invention of the Romantic period in British literature,但作者认为他们一直拿不出证据,we are never shown that process of invention motion,可推测作者的态度。
综合句 3,给出了另一种说法,an alternative account 。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biography attained great significance within British culture during the Romantic period because biographies
A. were associated with scandal
B. were easy to read and comprehend
C. were so widespread in Britain at the time
D. challenged conventional British ideologies
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选 C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篇9
作者:朱珊珊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
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 “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
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从而理解生物,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高二高三阶段,要以拓展学生的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内容适当扩展一些课外知。
总之,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作为
教师,应加强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诱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结语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推荐阅读:
初一数学如何打好基础12-20
高中如何学好语文的方法01-30
高中学科要如何高效的学习05-17
农村高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08-08
高中化学如何学习高中化学好的学习方法12-22
如何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07-29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效率01-06
高中生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06-10
高中政治如何教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