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2024-05-31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共11篇)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1

高中学习计划书-高中学习计划书 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学习计划

【评语】:要论高中与初中,高中的知识则比初中深,上了高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那么简单和具体,高中是我们在思维上的一个飞跃,我们必须要抛弃以前的定向思维,而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正文】:

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

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

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我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预习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要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

径,老师传授的是经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我制定的听课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A)做好课前准备,即预习。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以及对探求知识的极大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师的合作者,学习的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在听取公式定理的同时充分理解、掌握老师的解题方法,学习思路。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即不能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

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谓语动词,时态,语态

日常教学中, 笔者发现, 高中生即使到了高三年级, 写作文时仍会经常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做阅读时面对一些稍长的句子就不知所措, 面对选择题, 也总是在模棱两可中徘徊, 以致在高考英语测试中丢失很多分数。究其原因, 对英语句子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缺陷, 对英语谓语动词把握的不好是根源所在。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程度一般的学生的学习, 也制约了程度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新课改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从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学生再墨守陈规, 必然会在英语学习中越落越远。因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 对高中谓语动词学习进行了一些新尝试。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谓语动词, 之前的定义大多是: 谓语动词指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动词, 可以是及物动词, 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关于谓语, 则是: 谓语是句子结构中在句法上和结构上受主语支配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弊端在于, 学生对谓语不太明确, 而谓语动词的表述又比较笼统, 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问题。况且现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英语还是语文, 基本不讲授语法, 学生对谓语动词的理解就更是难上加难, 不知从何下手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对谓语动词做如下定义也许更有利于高中生的理解学习: 所谓谓语动词, 就是英语中各种时态、语态的正确的、完整的动词形式。此表述较直观、简洁、准确地概括了高中阶段谓语动词的大部分情况, 同时鉴于高中生各个时态、语态基本学习完毕, 学生掌握此谓语动词的定义不是很难, 收效明显。

二、问题的剖析

我们知道, 如果学生知道谓语是什么, 他们基本也就知道了一个句子的意思了。所以, 传统关于谓语及谓语动词定义的表述, 在帮助学生的英语动词、句子学习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如果我们把谓语动词定义为如上所述, 学生把握谓语动词定义的三个方面之后, 就可以很轻松地理解句子, 并且能够写出正确的句子, 大大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提高其英语成绩。现实中, 高中生基本学习完了英语的时态、语态, 这又为其准确理解如上定义提供了保障。所以, 此谓语的定义有其现实基础及意义。此定义里谓语动词的意义有三个层面: 首先, 谓语动词是动词; 其次, 谓语动词涉及英语中的各种时态、语态; 最后, 谓语动词是正确的、完整的时态、语态的动词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详细阐述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 谓语动词是动词

这一点要求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同时就记准确词性, 这是学习谓语动词的前提。“迁移”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在学习语言时自觉不自觉会将自己所学的目标语同母语进行比较, 并产生迁移。学习中, 学生认识到汉语和英语的区别, 充分利用语言间的正向迁移, 尽量避免负迁移对其帮助会事半功倍。具体到谓语动词, 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 而英语中通常只有动词作谓语, 学生明确这一点后, 就会避免汉语知识的负“迁移”。这样, 就不会出现如下的错误句子了:

例 1: 误: I like her very much, because she very beautiful.

正: I like her very much, because she is very beautiful.

例 2: 误: I think I will very hard working.

正: I think I am hardworking.

正: I thinkhard.

说明: 英语中形容词不做谓语动词, 所以如果涉及形容词时,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be动词作谓语, 或换一种说法。

2. 谓语动词涉及英语中的各种时态、语态

时态、语态是动词的基本属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此已有基本的了解, 知道了其形式。英语的时态从动作发生的时间看, 无外乎过去、现在和将来 ( 还有一个过去将来) ; 语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再细分, 从动作所处的状态看, 时态又可以分为完成、一般、进行及完成进行。和时态的时间分类方式组合, 我们得到了高中阶段主要的16种时态。由此, 我们得到如下表格:

准确地记住这16种时态形式, 是理解谓语动词的关键一步, 在理解、写作句子时, 就会大大提高准确性。就不会出现如下错误的句子:

例 1. 误: I am graduated from Guangming Senior High School.

误: I have been graduated from Guangming Senior High School.

正: Ifrom Guangming Senior High School.

说明: 本例中如果学生明确一般过去时态, 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例 2. 误: I am work hard.

误: I am hardwork.

正: I will work hard.

正: I amg.

说明: 本例中如果学生明确一般将来时态或一般现在时态, 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例 3. 误: I am apply for the position of a translator.

正: Ithe position of a translator.

说明: 本例中如果学生明确现在进行时态或一般将来时态, 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英语的语态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学生明白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助动词be + 过去分词”, 并依据如上定义把它们整体看成是谓语动词后, 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不会出现如上例1中“am graduated”和“have been graduated”的错误了。碰到被动语态时, 谓语动词的掌握也就容易很多。

3. 谓语动词是正确的、完整的时态、语态的动词形式

所谓正确的、完整的动词形式, 即包含助动词在内的各种时态、语态的正确的、完整的动词形式。例如, 我们说现在进行时的一般形式是be + V ing, 那么把be + V - ing整体上叫做谓语动词。再如,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助动词be + 过去分词”构成的, 学生碰到包含“助动词be + 过去分词”的结构时, 把它们整体看成是谓语动词即可。这样, 学生在理解句子时就可以准确、省时, 在写作时也就能够很好的写句子了。

学生在写作句子时, 由于对各时态、语态的形式识记不准确, 就会出现错误。

例 1: 误: The instant free membership I still waiting.

正: Istillfor the instant free membership.

说明: 进行时态的正确的、完整的形式错误。

例 2: 误: Great changes take place in China since 1979.

正: Great changesin China since 1979.

说明: 时态运用的错误。

例 3: 误: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 place in China since 1979.

正: Great changesin China since 1979.

说明: 语态运用的错误。

三、谓语动词在学习中的应用

1. 谓语动词在单选、完形试题中的应用———语法知识的应用

本项除了考察谓语动词基本知识外, 还经常会和非谓语结合考察。明确谓语动词之后, 非谓语就会变得简单了。

例: Linda, make sure the tables____before the guests arrive.

[2010高考全国卷II, 单选15]

A. be setB. setC. are set D. are setting

说明: 本试题中, 判断出make sure加句子后, 学生就能知道“the tables___before the guests arrive”部分是个句子, 所以直接去选项中找谓语动词就可以了。通过谓语动词是英语中各种时态、语态的正确的、完整的动词形式的定义, 结合时态语态的知识, 能够准确判断出答案为C。

2. 谓语动词在阅读题中的应用———长难句的理解: 关注标点, 连词之外的谓语动词。

阅读中长难句的理解, 说到底还是谓语的把握。所以, 如果学生能够明确谓语动词的各种构成, 在阅读句子时会把句子看成整体, 而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词。这样可以提高其阅读的速度, 增强做题的准确性。

如果学生能较准确地知道谓语是什么, 他们也就知道了一个句子的意思了, 从而为其理解文章, 做习题提供了保障。例如:

例: The rest of the time is spent completing her tasks and writing reviews orestaurants at home in Tucson, Arizona.[2010高考全国卷II, 阅读B]

说明: 本句中, 找出谓语动词is spent后, 学生进一步想到spend的用法“spend time doing”, 可以快速确定本句谓语动词结构“is spent completing…and writing…”进而准确理解句子。

3. 谓语动词在写作中的应用———作文自查

作文写作完成之后, 学生对所写句子进行谓语动词的自查可以大大增加句子的正确率, 从而提高作文分数。

例 1: 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the entrance fee.

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 经常会出现类似上面的句子。如果学生明白了谓语动词, 就会知道are是动词, 这个普通的句子里是不能这样出现两个are的, 从而就能避免如上错误。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1. 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against the idea of the entrance fee.

2. 60% of the students are against the idea of the entrance fee. 类似的错误还有:

例 2: There are four people are shortsighted.

说明: “there be”的错误是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此类错误除了有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外, 谓语动词的知识欠缺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例 3: I’m not think so.

说明: 学生作文中也经常出现的另一个错误是be动词和其他动词在一起的错误使用。此类错误也有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谓语动词的知识欠缺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语

也许, 笔者的这种给谓语动词的定义并不是很准确,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该语法项目, 并能够在看到句子时自己做出正确的分析, 在写完作文后有针对性地做出简单的改正, 真正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拓展了学习的策略, 增强了自主性, 一定程度上其英语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刘兆义.高中新课程教与学·英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包天仁.实用英文文法详解.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6.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3

关键词:学讲计划;高中英语;小组合作

“学讲计划”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辅导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使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合作,进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讲方式的突出优势,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笔者结合实践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小组划分的合理性

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学生才能有分工、有合作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也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采用就近原则来进行分组,即将较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虽然方便了分组,却忽视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搭配问题,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的层次划分,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小组间力量的平衡,为小组间开展比赛和对抗打下基础。

另外,在小组划分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性格,将自制力强有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和自律性差、调皮的学生归于一组,使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引导者,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在学讲计划中,小组讨论是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首先,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供保证。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过程和任务。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過程中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论和研究。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合理地把握其合作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主动思考,并且又不过量地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进行谈论时,如果一个学生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其他三位同学应该做什么呢?要不要聆听、动笔记录?要不要及时补充?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当前“学讲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评价方式的复杂性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给教师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强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合作技能的掌握。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测试等多种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从而使学生对自我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另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小组整体的合作学习效果,更要将评价的对象缩小到小组的每个成员,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学讲计划”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广交流的合作学习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自主学習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习计划表 篇4

时间:2011-07-31 07:1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5次

语文:

1、早晚读要有计划。星期二晚读读语文词语手册上的内容,星期三早读和星期四晚读读文言文,星期五早读读读书笔记上的优美句子。

2、星期六晚上在博客上写一篇文章。

3、星期日早上做一套模拟题。

4、在老师上新的文言文课文之前,先自己做好翻译工作,先字词翻译,然后整段翻译。数学:

1、在老师没上新课之前预习,先看课文,然后看重难点手册,遇到不会的先做记号,等到晚自习数学老师值班的时候再问问题。在看重难点的时候,遇到新的公式再把这些公式摘到笔记本上,做好归纳总结工作。

2、上课的时候不做笔记,除非老师要我们记的,思路要跟着老师,遇到老师所讲的那道题,自己会了的,在脑中想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争取做这类题的时候提高做题速度。

3、在老师上完新课之后,认真独立的完成数学作业本。

4、抽一节晚自习的10分钟左右来温习今天数学新课上所学的知识点。

5、学完一章之后,抽一节晚自习再总的看下本章的内容。

英语:

1、充分利用早晚读时间。星期二早读和星期五晚读读背课文中的英语单词,星期三晚读读英语书本中的课文,星期四早读背新概念英语,星期六早读背课文单词。(附:如果觉得自己新单词和新课文掌握的不错了的话,就把读英语单词和新课文的时间用来背新概念英语,争取每天都背一篇新概念英语。)

2、利用中午就餐排队的时间背课外英语单词。

3、利用一节晚自习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每周2次)

4、星期六晚上入睡前和星期日早上睡醒后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

5、星期日早上在博客中写一篇英语作文。

化学:

1、在老师上新课之前预习,先看书本,然后看重难点手册,看重难点的时候把本节课新的化学方程式都摘到笔记本上,找规律,做好归纳总结工作。不懂的地方先做记号,等到老师上完新课之后再向同学请教。

2、在老师上完新课之后,先温习下这节课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独立认真完成化学作业本。

3、抽一节晚自习的5分钟的时间看下今天新课上化学的知识点。

4、每章结束之后,再总的看下这章的知识点,温习下这张总的化学方程式,避免记混了。

物理:

1、在老师上新课之前预习,先看书本,然后再看重难点手册,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到老师上完新课之后再向同学请教。看重难点的时候把新的公式摘到笔记本上。

2、抽一节晚自习的10分钟左右温习今天物理新课上所学的知识点。

3、如果觉得时间还很富裕的话,再做下物理练习。

4、学完一章之后,抽一节晚自习再总的看下本章的内容。

历史、政治:

1、在老师上新课之前,先自己预习,预习的时候要理解,难理解的地方反复看几遍。

2、在老师上完新课之后,再在当天背下本节课该背的知识点。

3、在做作业之前,先温习下这节课的内容后再做。

4、学完一章之后,抽一节晚自习再总的看下本章的内容。

地理:

1、预习,理解地理教科书。

2、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左书右图,图文并茂。

4、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理解消化。

高中学生的暑假学习计划 篇5

首先是在前几天便写完暑假作业,然后报一个物理补习班,其实高二的教材我都可以暂时先不借,当务之急是将高一的知识归纳梳理一遍,因为我有着很多没有弄懂的地方。比较庆幸的是我的英语成绩还算不错,并没有因此给整体成绩拖后腿,比较差的是物理和地理这两门科目,另外就是字迹较差的问题。在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后,我就可以想办法去解决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我决定每天都抄几遍课文,因为我觉得临摹字帖有些浪费时间,还不如多抄几遍课文,不但可以在抄写中锻炼一下自己,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课文。

物理这门科目我要进行恶补,其实我在初中的时候物理就很差,即便到了现在也是一样,虽然一直在补习,但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这与我对物理不感兴趣是有着一定关系的。暑假的时候每天我要抽出三小时的时间专门来学习物理,我还是觉得应该先补习一番初中物理,将这些理解清楚以后再复习高一的物理知识,我也不奢求再去学习高二的物理,目前我要做的便是将不牢固的基础重新打牢,否则的话,到了大二的时候会严重拖累我的整体成绩的。

地理这门科目的文字部分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比较令人费解的是我不会看图,也就是说我可以默写知识点,但是一看到地图我就头晕,我应该好好加强一下对经纬度的学习,我想之所以地理成绩不好应该就是栽在这上面了。所以有的时候我对地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或者说我没有那种立体三维的观念,就像是计算能力特别好的学生遇到几何类型的题目简直就像是遇到了天敌一般,对于如何证明还是个模糊的概念。每天我会抽出两小时学习地理,至于效果如何我就不敢保证了。

高中生最好的学习计划 篇6

高一高二要把基础学科打牢。在这个时期要把语数英学扎实些。在高三时期学好这三门很难,几乎不太可能用一年时间大幅度提高这三门中的一门或多门的成绩。因为我刚高考结束,对此深有体会。虽然有些同学(属于高一高二没认真学,高三来拼的那种)在高三很努力,成绩一度提高了,但到最后还是考的很不理想。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也提到语数英三门在高一高二要打好基础,高三冲击数学等内容,可见这样做的重要性。

虽然不知道你所在的省市考的语文是哪种类型,不过做了这么多高考试卷后,我觉的万变不离其宗:语基很重要(特别近几年部分省份回归教材趋势的意图很明显),在高一高二相当较轻松的时期要注意课本的内容,该背的背,该读的读,该记的记,不要欠账;在这段时间中做题要注意对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反思,培养好的思维方法,避免再次犯同一错误(在科技文方面尤为重要);做好笔记,摘录有用素材,言论...数学的话几大板块,一时间讲不完的。我的数学观就是多做,勤思,善问,不留不懂的知识点和习题。同样会有很多人轻视课本,这是通病。

不过高三还是会回归教材的,与其一知半解,不如先弄懂来。高一高二时期做的题其实对高考无实质性作用,但对数学思维的`开发至关重要,还会影响你的信心等一系列东西,对高三数学能否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高一高二要多做题,把面做广,做宽。注意总结和归纳。至于英语,单词是基础,首先要有词汇量。再者要懂语法,这样才能从阅读和完形中抓住有效信息。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7

一、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对邯郸市第二中学的高中生进行分层取样, 即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男女生各150份,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0份。在老师的配合下在班级内进行团体施测并当场收回。

(二) 研究工具

1.学习拖延行为的调查采用郑素瑾编制的《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2], 该问卷分为4个维度: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学习执行不足。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 得分越高拖延程度越高。2.学习动机行为的调查采用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MAAT) 》[3], 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学习动机过弱、学习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困扰、学习目标困扰。选A记1分, 选B记0分, 假如被试在某组中的得分在3分以上, 则可认定他们在相应的学习欲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越高, 则说明学习动机状况越差。

(三) 数据处理

通过分层取样, 在老师和各班班长的帮助下发放问卷, 主试当场回收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高中生学习拖延的差异比较

如表1, 三个不同年级高中生在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上存在显著差异, 故对这些因子进行事后检验。

如表2, 高三年级学生在该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年级。

如表3, 高三年级学生在学习状态不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年级。

如表4, 高三年级学生在该因子的得分上明显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

如表5, 各年级学生在拖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差异比较

如表6, 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高中生在学习动机量表上的均值比较和t检验的结果显示:非重点班在学习兴趣困扰因子上得分要明显高于重点班。

(三) 学习拖延与学习动机各维度间的相关统计

如表7, 学习拖延与学习动机总分呈现明显正相关, 在因子上除了学习执行不足与学习动机太强之间未见显著相关, 分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结论

1.高三年级在拖延总体和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两个因子上的拖延表现明显高于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在学习行为迟滞上的拖延表现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2.非重点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问题显著高于重点班。3.3学习拖延水平与学习动机状态在总体上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在因子上, 除了学习动机过强和学习执行不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外, 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陈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郑素瑾.中学生学习拖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学院, 2009.

[3]秀荣.高中生学习动机、自信心与学习责任心之间的相关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4]石美云.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行为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5]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周凌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1.

[7]孙超.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稳定性、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2.

[8]张亚玲.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0.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篇8

一、在高中历史学习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艰辛

在整个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在知识中汲取经验,通过对知识的内化,我们能透过一幅幅画面了解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高中历史中对于政治制度的建立有着明确的标注,老师在给我们讲解时,也将这部分作为了历史讲解的基础,从推陈出新的政治制度中,我们能了解到历史过程不仅仅是成功的经验,还有失败且惨痛的教训。社会环境以及条件变化推进了历史进程的发展,这一点,在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政治制度时体会的尤为突出。例如,在学习“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节课时,老师利用始皇帝史学历史向我们讲解了政治者承继和发展情况,让我们对大一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夺河套、修直道、开灵渠等措施,不断推进帝王统治。在学习之后,我们能通过历史的变迁的史学历程的改变,真正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艰辛。我们也对“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

二、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体会历史传承的责任

学习高中历史对于我们来说,要在历史事件中体会历史精神,也能更好地传承历史责任,这是作为中华儿女应该有的担当,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高中历史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且在讲解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我们能通过历史事件了解到,从南北朝一直到近代,国家统一以及加快实现民族的融合是中华民族一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并且,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认识了屈原、蔡伦、祖冲之、范仲淹、岳飞、郑和、李自成等等光辉的历史形象。通过鉴赏式的学习方式,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我国历史长河中民族优良传统的承接和延续,也能更好地铭记历史,从而提升民族认同感、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中华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课时,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犯的历史时刻,也通过历史的学习,更加体会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民族精神和生命一样重要,中华军民英勇不屈的精神也一直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在高中历史学系中感悟历史神奇的跨越

透过历史,我们能看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也能体会到人们辛勤工作以及不断奋斗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制度的不断创新,也实现了物质社会和精神社會的共赢。另外,我们在接触的历史事件中,能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凡是经济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和恶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跨越式进步和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历史的转折性改变,推动整个历史过程以及时代的变更。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我们原本比较模糊的认知逐渐清晰起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也了解了北伐战争、五次反围剿对于中国共产党涅槃重生的推动作用。正是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才磨砺出共产党人坚毅不拔以及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正是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学习,才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于新中国的重要价值。

四、在高中历史学习中认知历史结构的创新

我们通过学习高中历史,不仅深刻体会了历史传承下来的文明和精神,也充分地了解到,历史的发展也是一部文明创新史,只有保证创新,才能推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坚持和追求过程中,人类创新过程也在不断的更迭,利用智慧创造生活创造财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进步。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们更加能体会到创新发展对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利用生动的影像资源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制度建立的历程,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性时刻的神圣,也能透过情感的描述体会到当时人们摆脱黑暗,重见社会进步的感情。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认知,引导我们对祖国统一有了更加深入的价值认同。在对历史内容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中国政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共生结构。在历史中感悟创新的力量,也教会了我们要积极开拓思维,在建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真正体会为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时代责任感。

五、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积淀历史进程的智慧

高中历史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历史进程的回顾,而是通过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感悟。在学习中,我们被祖国历史文化中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体会另一种时代和社会形态的同时,也学会了用另一种思维模式和角度去分析问题。从文化中学习经验,从历史事件中吸收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国历史的真正要义,也就是俗话说的“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意义了。在学习中吸纳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指导现在的行为,或者是作为参考,这是我们高中生应该在学习高中历史中体会到,并且应用到学习中的事情。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过程中,我们透过资料能体会到港澳回归的庄严肃穆,能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是一代伟人超凡智慧的体现。

高中生活被各个学科充斥,我们通过数理化拓展学习的思维,通过语文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只有通过历史,我们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美好,而这正是在历史学习中最大的感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能有效的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意识,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有效吸收的同时,体会历史智慧带给中国发展的影响,我们透过中国文化体会到了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总而言之,学好高中历史,才能更加坚定我们的民族精神,提升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宿志高.浅谈“关键词”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问题,2016,22(02):133-134,65.

[2] 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历史教学,2014,29(08):35-39.

[3] 刘军.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浅析[J].历史教学,2013,25(07):5-8.

[4] 周云华,杨建亚.高效文化史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Ⅲ《辉煌灿烂的文学》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5,29(02):128-131.

[5] 何成刚.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J].学科教育,2014,29(01):13-18.

[6] 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育的现代化——围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反思[J].教育学报,2016,29(04):36-44.

高中生暑假学习计划表 篇9

高中生暑假学习计划表,高中生暑假每日时间安排

制定暑假计划表有哪些好处?

1、学习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你的学习,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3、学习计划表可以确保你不会浪费时间,使你有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4、学习计划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又可以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10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管你是初中升高中,还是已经是高一学生,高中三年有一个很详细的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什么时候看什么书,做什么考题可以制定一个很好的计划。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学习方式方面

1.你要找到学习的榜样,尤其在自己懒惰的时候,看看班级里的人,尤其是爱学习的人怎么做的,不要管那些耍得好又成绩好的人。

2.要善于发问,不要掩饰自己的无知,高中的课程的确需要智商。如果你真的不明白,请大胆发问,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准备几个本子,尤其是改错的本子,搜集你的错点,随时品味你的错点。这些关系着你的成绩。

4.每次考试后,无论是好坏,请学会总结。你会发现,其实你的错误就那几个。比如粗心,比如爱钻牛角尖,比如书写很不规范什么的。

5.早读要放开声音读,不管是英语还是语文,要争取完成比别人更

多的内容,这样你会占据优势。

6.体育课请适当锻炼,不要太注重学习,玩好了同样有助学习的,除非你确实觉得自己掉队太多。

7.可以和成绩好的同学或者你的科任老师交流下他们不会嘲笑你的,只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才会嘲笑你。他们会尝到恶果的。

对待科目方面

高一的同学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顺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

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从高一开始,理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扎扎实实,学什么做什么

高中的学习计划表 篇11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分化现象,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把握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缺乏学习策略的有效引导,学习积极性与实际效果存在极大反差。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尤为必要。下文,笔者结合物理概念教与学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物理概念学习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遵循认知规律,借巧法促识记

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积极把握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开展有效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先决条件。只有充分认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才更有针对性,才能为因材施教奠定必要的学情基础。

1.遵循认知规律

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概念更具有抽象性。但高中生在智力活动中的感觉、知觉、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方面能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具备学习概念的良好认知基础。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并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不仅学会掌握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领会概念中蕴含的物理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如,在必修一《运动的描述》单元中,学习物理学科的第一个概念——“机械运动”时,笔者先联系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启发他们阅读教材图例并进行讨论,再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现有的辅助资料认识了各种运动形式,从而得出结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按照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演绎方法,沿着学生讨论获得的学习成果,继续设置问题:“(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来,在这一过程中,你的发生了变化?(2)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和正在路上行驶的轿车有何不同呢?(3)如果说,天上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是根据什么呢?”教师结合这些问题指引学生开展发散性思考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最后,教师启发学生一起成功归纳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可见,学生在教师的巧引妙导之下经历了从已学经验到讨论学习、从演绎到归纳的思维活动过程,体验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进程,这些都是教师善于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求知心理的充分体现。

2.巧用识记策略

在物理概念学习中,识记能力是学生在把握物理概念文字符号中准确地感知、辨识有关信息,捕捉关键词、句式结构和主体等重要元素,并有效培养整体性联系的能力。它是物理概念学习中最浅层次的能力要求,也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借鉴了复述认知策略。例如,在必修一“相互作用”教学单元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了各种“奇特的力现象”,又学习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等关于“力”的知识之后,进入了第三课“摩擦力”的学习;此时,先结合设计好的“摩擦力”流程图,利用复述策略进行延伸拓展,引导他们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部分内容的多次复述中更好地识记“摩擦力”概念:“静摩擦力——依据物体的状态确定在0至Fm之间,它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滑动摩擦力——F=Fn,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复述,借助形象的“摩擦力”流程图,更进一步激发了识记的目的性,深化了概念识记活动,敏锐准确地提取了概念中的关键信息,保持了概念的稳定记忆。

另外,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识记物理概念时存在“先快后慢”的遗忘现象。为了促进学生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识记效果,笔者利用了重复策略指引他们巩固概念记忆效果。其中,有效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坚持做好“物理概念记忆手卡”,鼓励他们动手在卡片的正面写上主要物理概念的定义、字母符号和中文意义,而在背面写上物理概念所涉及的公式和公式的字母符号代表式,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闲余时间开展分散记忆。同时,启发他们每隔一些时间段就要做好回忆和自我小测,如果发现在哪个概念上回忆失败了,就在手卡上用红色笔做好标记,下一次回忆时要更加关注,有效提高回忆效率,促进对物理概念的学习。

二、搭建认知结构,深联系获新知

在高中物理概念学习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而且要紧密联系他们的知识经验、思维习惯和学习情感,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有益于认知发展的有效结构。当学生建立起符合自己学习特质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深入地把握概念的深层意义和内在联系,自由调节学习进程,不断获取新知,深度学习的意义就自然形成了。

1.巧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头脑中已形成的知识结构、面临物理新概念时所采取的加工方法有直接联系。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激发兴趣和迫切求知的时候,恰如其分地指引他们关联新旧知识,探求知识的内在规律,缕清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关系,就能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如在“直线运动”概念学习时,教师就利用了认知的群集策略,借助知识网络图对概念、特征及类别进行组织整理、归类,建立起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概念信息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在有机的概念体系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精加工获新知

高中物理概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需要教师有效指引学生找寻已学知识与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新概念的深化理解,更好地激励学生在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等过程中“生成”新知。在此,笔者经常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巧妙地通过类比和类化的方法,让学生在形象化的认知环境下积极探寻概念的深层内涵。如,在“加速度”概念的学习中,师生一起学习:“速度与加速度二者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甚至二者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加速度与速度二者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二者的方向关系决定了速度是增加或减少。”可是学生对这些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于是,教师设置了一个类比:“速度→箱子里的苹果总数;加速度→每一次放进箱子或从箱子里拿出的苹果数。”通过类比推理,学生理解了:加速度与速度二者的方向相同或相反,二者的方向关系决定了速度是增加或减少,这就好比向箱子里放进或拿出苹果,决定了箱子里的苹果是增加或是减少一样。加速度的大小影响的是速度的增减变化的快慢,这就好比每一次向箱子里放进苹果或从箱子里拿出苹果数目多少,影响了箱子里苹果数目增减变化的快慢,是一样的道理。在此,教师围绕“加速度”和“速度”这两个相似概念,将概念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借助形象的类比,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推理精加工,深化学生对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影响的关系的“生成”。笔者还利用类化的方法,积极把某些相近信息的不同物理概念有机整合在同一网络结构中,如在“比值定义法”学习中,将电容C=Q/U、电阻R=U/I、电场强度E=F/q、磁感应强度B=F/IL等物理量,或将速度V=S/t、加速度a=ΔV/Δt、角速度ω=Δθ/Δt、线速度v=ΔL/Δt等物理量进行类化概括,通过这些物理概念之间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把握,有利于在类化相似知识的网络结构中促进物理概念性知识的储存,获取更多新知识。

三、调控认知进程,激思维塑能力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讨论思考、经验分享、实验操作等学习行动,调节和控制概念的认知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完善能力结构。

1.问题单导学

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注重坚持以目标为驱动的学习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并在围绕概念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元认知策略,灵活设置问题单指引学生计划、监控、调节概念学习,促进学生计划学习、自主监控、自觉调节,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必修一“摩擦力”教学中,设置如下问题单:(1)制订计划:①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②针对摩擦力的概念,我已掌握了哪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开展摩擦力概念的学习有何作用?③如何计划更好地处理信息、学好概念?④是否还有其他有效办法?⑤我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教师在此利用了计划策略设计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捕捉概念中的关键信息,激发学生生成问题,学会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计划使学生学会了规划和预测自己的学习进程,促进了主动学习。(2)自主监控:①我是否坚持了学习计划?需要采用新计划吗?②我的学习目标改变了吗?目前的学习目标是什么?③我是否正在接近学习目标?(教师在此指引学生对学习进行追踪、自我审问,能让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增强警觉性,主动注意和修缮学习中出现的问题。)(3)自觉调节:①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法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②下次我该利用什么不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果做好自我检查,鼓励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调节、矫正后续的认知学习,教导他们使用更多的有效策略。)学生在问题单的设置指引下,不断修正和激励思维活动,逐步深化对新概念的感知、识记、理解,提高认知程度和学习能力。

2.激思维塑能力

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锻炼逻辑思维,养成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这是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突破点。如,在必修二“向心加速度”概念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概念的有序引入与探究推导,创造有利条件指引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讨论探究。教师围绕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展开推导,设计了如下探究环节:(1)建模型,激思维。先借助建立“一个物体以速率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模型(图略),接着启发学生应用假设思维:“假设经过Δt时间间隔,物体从A运动到B,转过的圆心角为Δθ,从而可以确定出物体一定时间Δt内在A、B两点的速度变化Δv”;(2)分析,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动态分析:“当A运动到B的时间Δt变得越小,物体转过的圆心角Δθ则越小”,从而归纳出速度变化Δv的方向;(3)提问题,建概念。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速度在变化,想一想,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如何变化呢?”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凭借已学的加速度定义、加速度大小与方向、速度变化方向等知识,很好地建立起了“向心加速度”概念。可见,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领略了有效的推导方法,而且体验了物理概念的推导探索过程,在活动中激活了创新思维,更强化了推理探究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富于严密逻辑性的学习推理过程。教师坚持应用有效策略,在优化概念教学的活动中促进学生有效识记、获得新知、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物理概念的同时,掌握应用学习策略的技巧,体验自主自觉的学习活动,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品味有“深度”的学习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理.“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策略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4(15).

上一篇:烟标文化赏析论文下一篇:中标公告简介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