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2024-10-21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精选8篇)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1

一、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菏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叶酸增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免费服务。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16年全镇目标人群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率达到85%,2020年达到90%以上。3、2016年全镇叶酸服用率达到90%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叶酸服用率达到95%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5%以上。

4、建立健全全镇产前筛查网络,2016年全镇产前筛查率达到92%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82%以上;2020年全镇产前筛查率达到95%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0%以上。

5、建立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2016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逐步普及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眼病等筛查。

6、不断完善出生缺陷儿康复与救治体系,逐步将符合规定的出生缺陷疾病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出生缺陷儿的医疗保障水平。

7、建立贫困出生缺陷儿救助机制,依法将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

8、建立健全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做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救治工作相互衔接。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咨询指导。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孕前优生指导,指导育龄人员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培养健康行为,育龄人员应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医疗保健机构发现育龄人员有遗传病家族史,分娩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儿,或者存在其他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应当主动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分娩过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妇女准备再次妊娠的,夫妻双方应接受咨询检查。经检查确认不宜生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指导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并将情况书面报告所属街道卫生计生办。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及时了解本辖县育龄人员婚育情况,向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报送有关信息,协助做好婚前卫生指导和孕前医疗保健服务工作。

2.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镇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向公众公布获取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为育龄人员建立婚前、孕前保健档案,加强医疗保健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办理结婚登记的育龄人员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引导其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县妇幼保健所应当按照婚前、孕前保健规范和规定的检查项目为育龄人员提供优质检查服务,出具医学检查证明,建立保健档案;检查发现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3.做好叶酸增补项目。乡镇妇幼保健所应当做好叶酸增补的组织工作。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按照规定为孕前3个月至孕初3个月的妇女增补叶酸,提倡科学服用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建立服务信息台账,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到本机构进行孕前医学检查、未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增补叶酸的备孕、孕初妇女增补叶酸并建立台账。

4.加大出生缺陷高风险因素防控力度。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出生缺陷防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种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加强育龄妇女劳动保护,避免待孕和在孕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用人单位应落实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和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劳动保护政策。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得安排女职工孕期从事禁忌的劳动,避免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县环境保护局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固体废物、噪音等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四)落实二级预防措施,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

1.落实孕期保健。建立乡镇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孕产妇信息管理,强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指导、督促本辖县的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筛查,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要积极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开办孕妇学校,做好围产期保健系统培训,提供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孕期保健服务;为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档案,对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孕妇,应当专案管理,重点监护。

2.开展产前筛查服务。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应为孕妇提供产前筛查优质服务,指导怀孕10—24周的孕妇至少接受1次以上产前筛查(血清学筛查和系统超声筛查),逐步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对产前筛查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3.做好高危孕妇产前诊断。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产前诊断:

(1)产前筛查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

(2)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3)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患儿的;

(4)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5)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产前诊断确认胎儿异常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处理意见书面告知孕妇或者其家属;确认有严重缺陷的,应告知孕妇及时终止妊娠。

4.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在孕产妇孕早期时为其提供1次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和相关咨询随访服务,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五)加强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致残率 1.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

全镇进一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先天性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疾病进行免费筛查,开展串联质谱技术48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提高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率。医疗保健机构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前,应当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并经其签字同意。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异常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进行确诊、治疗。

2.加强缺陷儿童干预治疗工作

全镇有关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康复科室建设,为出生缺陷儿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便利条件。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做好缺陷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康复,将听力障碍、脑瘫、智力障碍等儿童信息及时提供给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组织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适配辅助器具,帮助其恢复基本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开展缺陷儿童的治疗、干预和康复工作。

3.建立出生缺陷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县民政局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县财政局应当按政策要求为贫困听力障碍、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提供训练补贴,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四)健全信息监测体系

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制定监测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和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趋势。要加强对辖县医疗机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组织对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志愿者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医疗保健机构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应当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和基础信息登记表,及时报县妇幼保健所,并做好转诊服务工作。要建立部门监测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定期做好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质量管理,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对综合防治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科学调整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和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五)完善综合防治体系

全镇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包括妇幼健康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在内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听力、视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筛查以及诊断和治疗康复等技术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健全筛查、诊断、康复、随访和管理等服务有效衔接机制,确保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效果。辖县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遵守相关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应当依法严格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制度。

(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学科建设

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相关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提高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研究,加大支撑力度,促进出生缺陷防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转化应用。

(七)保障措施

1、强化宣传教育。全镇应组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并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县民政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婚姻登记、生育证办理、生育保险办理场所和社县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居民活动中心向公众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妇女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育龄人员学习出生缺陷防治知识。

2、强化工作举措。乡镇绩效考核办要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县财政局要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相关部门按原有渠道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乡镇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高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能力和诊断治疗、出生缺陷儿康复治疗能力。

3、强化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社会共治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出生缺陷共同治理防控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投入、监督和管理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制度,共同协调解决出生缺陷工作具体问题,落实部门责任。通过政府倡导,健康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自觉履行优生优育的义务,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监测信息体系。建立县级妇幼监测平台,健全全镇妇幼信息监测网络,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构建以助产医疗机构和人群监测相结合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强化出生缺陷数据的分析、利用和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健全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根据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及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成立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不断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三级预防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和数据评估。

4、强化责任落实。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个乡村带头人参与,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乡镇卫生院宣传部应当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公益宣传,积极鼓励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免费刊播出生缺陷防治公益广告和宣传节目。县民政局在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中,做好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医学检查。依法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利用福利彩票基金,为贫困出生缺陷儿提供基金救助。县财政局应当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将出生缺陷防治经费列入预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加强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将出生缺陷儿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县农业林业水利局应当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农户开展安全种养,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产品安全消费的宣传工作和农村环境整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出生缺陷防治的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组织对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志愿者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健全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开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县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大气、土壤、水源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水、气、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对孕产妇用药和涉及出生缺陷防治的药品、器械进行质量监督,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监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通过加快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深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减轻或杜绝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县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安排出生缺陷残疾儿童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基本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县妇女联合会、县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办要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作为卫生计生指标纳入对相关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5、强化实施考核。要加强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制度。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组织领导、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和项目实施等方面衡量各地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每年进行1—2次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督导考核,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6、强化责任追究。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业务的;违反卫生计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不按照规定的项目种类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的;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应当发现胎儿存在明显出生缺陷而未发现的;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和相关当事人员予以处罚:对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职责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用人单位未按照《山东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女职工孕期从事禁忌的劳动、有毒有害作业的;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照《女职工劳动特别保护规定》予以处罚,对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环境保护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和育龄人群生殖健康需求,指导地方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探索规范化管理模式,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指导原则

1、坚持工作方针。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坚持 “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2、明确功能定位。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应当加强内部业务规划,规范科室设置,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3、合理规划设置。省、市、县三级原则上均应当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辖区常住人口数、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合理设置,建设规模适度。按照《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3〕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保证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项工作落实。

4、优化整合资源。各省(区、市)要根据《指导意见》,按照“省选设、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方式,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职责整合,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

(二)落实功能任务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并承担辖区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

1、妇幼健康服务。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中心,以必要的临床诊疗技术为支撑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孕产保健主要包括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服务等;儿童保健主要包括新生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卫生、五官保健、儿童康复、儿童常见病诊治和中医儿童保健等;妇女保健主要包括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心理卫生、营养、乳腺保健、妇女常见病诊治、生殖保健和中医妇女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和人员培训等。

2、辖区业务管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妇幼健康工作业务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组织对辖区内提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监督考核等,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辖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适宜保健技术开发和推广。负责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业务指导。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职能提供服务并实行上下联动、分级管理。县区级侧重辖区管理、人群服务和基层指导;地市级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承担妇幼保健技术分中心任务;省级除承担妇幼保健技术中心任务外,还应当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信息分析利用、技术推广及对下级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评价等工作。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与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技术协作机制。

(三)优化服务模式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安全、便捷、温馨服务,体现妇幼保健特色,提高卫生服务绩效。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按照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原则,打通临床部和保健部分别设置的部门格局,按照服务人群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业务部门主要包括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各部依据所承担的职能设置相应的业务科室,各相关科室间应当加强功能衔接与合作,具体要求参照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相关要求。其他相关管理和保障部门设置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要求。

在实现基本功能任务的基础上,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优势领域加强妇幼保健专科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和技术服务,促进妇幼保健学科发展。

(四)加强工作保障

各地应当根据当地常住人口数、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承担的功能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员、床位和设备配备,保障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具备与其职责任务相符合的业务用房、床位设置和设备配置。尤其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向卫生技术人员倾斜,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

(五)强化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基层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工作例会、信息管理、危重孕产妇评审、孕产妇死亡评审、儿童死亡评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质量定期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制度。

2、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完善人员聘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强化业务人员轮岗制度,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内,设置相应岗位专职负责辖区管理工作,建立辖区管理人员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定期轮岗机制,并纳入绩效考核。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建立以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服务质量及安全、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开展机构内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将辖区妇幼健康工作指标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4、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网络,提升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当将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纳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和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5、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加强诊疗活动质量监管,纳入医疗服务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完善、细化质量管理及评价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保证服务质量及安全。

6、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实施监督与管理,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监督评价和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人口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妇幼保健院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于2016年8月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管理领导小组,加大与妇联、民政、卫生、财政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领导亲自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制订了免费婚检管理制度,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的技术领导小组,加强对婚检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婚检机构也制定落实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选择医德好、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医务人员承担婚检工作,确保婚检质量。由管理技术小组定期调度、考核免费婚检工作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医院双百考核,与工资奖惩挂钩。

2、宣传到位,提高认识。婚前医学检查是一项有利于家庭和谐、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县于8月4日举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启动仪式,县人大、政协、妇联、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在启动仪式上,我院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共悬挂横幅2条、制作版面2块、发布电视图文广告1条。同时,还编印了《婚前健康关爱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等宣传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普及婚前健康知识。通过宣传使未婚青年男女充分认识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婚检率。

二是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专门设置宣传栏。专栏以开栏语、婚检的重要性、婚检的内容方法地点、如何配合医生进行婚检、传染性疾病与婚姻、遗传性疾病与婚姻等30个专题向广大群众进行系统的婚检知识宣传,配备相关宣传资料,方便群众索取阅读。

三是在利用“三八”妇女节、艾滋病宣传日等节日,开展3场免费婚检宣传活动,活动发放了婚检宣传资料2000多份,现场咨询120人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免费婚检的意义和有关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免费婚检氛围,调动了广大适婚青年免费婚检的积极性。

四是举办各种各样的免费婚检宣传咨询活动,在县妇幼保健院举办了“新婚夫妇学习班”,讲述有关性保健和性教育;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优生优育等知识,参加学习的新婚夫妇共1860人,发放了婚检宣传资料2000多份,现场咨询1200人次。通过教育,启发和引导了群众婚检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婚育新人对婚检的认识从对自己负责提高到对婚姻负责、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自觉实行婚检。

(二)细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医院严把婚检质量关,婚检人员全部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婚检人员认真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婚检质量标准,遵守《岗位服务规范》,做到服务细致、热情,切实保护受检者的隐私权,受到了新婚青年的一致好评。

为提高婚检率,方便登记人员,我院在婚姻登记处设有采血点,在婚姻登记现场即可完成咨询、登记、抽血等免费婚检项目,享受婚姻登记“一条龙”服务。同时为保证患者的隐私,设有专职人员,对查出疾病的人员及时进行通知,建议复查和治疗,并提出了相应的医学意见,切实保障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近来,我们在推动免费婚检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为提高我县人口素质作出更大努力,推动我县的婚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的通知》(人口科技发〔201x〕33号)文件精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使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育龄夫妇(含流动人口)都能享受到良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主要目标如下:

1.优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生育病残儿的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服务率达100%。

2.2016年将目标人群由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扩大到包括城镇人口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2016年,与妇幼保健完善好孕前、孕中、孕后期优生监测网络,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3.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城乡一体、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树立“大人口”工作意识,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一级预防是积极、主动、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人口计生系统在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中,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要以一级预防为主,以计划怀孕夫妇为主要服务对象,把优生指导服务落实到怀孕前,从源头抓起,从一般人群做起,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二)科学规范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普及预防知识,规范开展优生检查,正确进行咨询指导,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三)知情自愿原则。在项目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尊重、自愿、知情的原则,维护群众选择的权利,科学指导群众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愿积极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四)严格保密原则。在项目试点工作中要注重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对受检者个人信息要增强保密意识,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的各项信息要严格保密,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免费服务原则。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的规定,试点工作期间免费为我县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提供一次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如果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后未按计划怀孕,或怀孕后出现流产、死胎、死产再次准备怀孕时,应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中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健康检查。

四、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享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标人群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农村夫妇;

2.夫妇一方或双方为农村人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3.夫妇至少一方具备本地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

(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

五、服务机构

(一)县级:县计生局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县计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咨询指导、13项医学检查项目及风险评估等服务。

(二)乡级:配合县计生服务站开展相关服务,主要承担健康教育、采集基本信息、病史询问、一般人群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任务。

(三)村级:收集辖区内计划怀孕的夫妇信息,协助县乡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自愿到乡所、县站接受咨询和检查、收集报告早孕及妊娠结局信息。

六、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积极筹备(一)全面宣传发动

6月上旬在全县上下掀起宣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热潮,县计生局要召开项目实施的专项工作会议,利用电视、报刊和政府、计生网站,开设专栏。各乡镇要召开动员会,利用服务车走村串户进行大宣传、大发动,宣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的政策、目的、意义、优生优育知识等,提高干部群众对试点工作的认识,提高群众参与和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积极性。县计生局要在6月20日以前完成、乡镇要在6月30日以前完成并上交宣传总结和相关记录、活动照片等。具体做到:

1.成立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安排部署工作。2.提供优生健康教育资料,印发优生健康宣传单、优生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手册、优生知识读本等。3.组织一次优生知识调查问卷。

4.县、乡两级设置优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程图。

5.县、乡两级每季度开展一次公众咨询活动。6.播放优生健康教育音像制品(在服务检查中心)、录制孕前优生宣传磁带。(二)切实抓好组织培训

认真抓好乡镇、村级计生干部以及目标人群的培训。县计生局要在7月10日以前完成、乡镇要在7月20日以前完成并上交培训总结和相关记录、活动照片等。具体做到: 1.县计生局成立健康教育促进小组,定期组织举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培训班,全面宣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政策、目的、意义、优生优育知识等,提高群众对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度,引导群众自觉接受孕前健康检查服务。

2.6月中旬,县计生局组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县服务站工作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技术员。

培训内容: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相关文件精神;②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 ③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规范。

3.乡镇组织对村计生专干及育龄夫妇培训。

培训内容:①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的好处;②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③孕前优生科普知识讲座。

4.宣传培训具体工作要求:所有的活动必须有详细的文书资料记载,具体包括:①优生知识讲座记录表;②计划怀孕夫妇签到表。

(三)部门联合,提高力度

与卫生部门联合,积极向目标人群发放叶酸增补剂,做好叶酸发放登记;与民政部门联合,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咨询室,免费发放《优生健康大礼包》,引导群众自愿参加优生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四)精心组织,积极筹备

县计生服务站12月中旬前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准备工作,具体做到:

1.科室规划:主要做好咨询指导室、男女性诊室、检验室、档案室、人口学校等重点科室的准备工作。

2.设备配备:按要求结合实际购置电脑、检验仪器等必需设备。

3.人员调配:合理安排好妇产科医师、电脑录入人员、检验人员、后勤人员,做到人员定岗、责任到人。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确定目标人群

调查摸底,确定目标人群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目标人群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至少一方为农村居民户籍),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主要包括四类人群:初婚准备生育的夫妇;再婚符合政策准备生育的夫妇;符合政策准备生育二孩的夫妇;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准备再生育的夫妇。

村专干负责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收集上报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并认真填写计划怀孕及已怀孕人群摸底登记表,调查摸底人群必须达到计划怀孕人群的90%以上,登记完后及时反馈到乡镇,并动员其到乡计生服务站接受孕前优生咨询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目标人群参加优生健康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自愿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第三阶段:孕前检查,追踪随访 县计生服务站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体业务工作,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出具风险评估建议告知书(三联,服务对象、乡镇和县站各一联)和对高风险人群直接送达、面对面咨询指导。具体完成以下7种表格要求的工作任务,并认真填写。(1)优生知识讲座记录表(2)知情同意书(3)技术服务记录册

(4)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5)早孕随访记录表(6)妊娠结局记录表(7)出生缺陷儿登记表

第四阶段:资料汇总,评估总结

按照国家试点工作规范的要求,县计生局对各乡镇试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并作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将所有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记录文书,包括《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情同意书》、《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技术服务记录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早孕随访记录表》、《妊娠结局记录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表》均由县计生服务站统一装订,严格保管。做好接受省、市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两手抓。要切实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探索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

(二)加强培训指导。为保证项目质量,成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专家指导组,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县计生服务站要设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心,按规定配备人员和设备,各乡镇服务所要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县计生服务站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培训、指导乡镇服务所工作。县计生局要积极组织县、乡技术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和交流,做好全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规范服务标准。县、乡服务站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工作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优生检查制度、职责、标准规范,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宣传培训、统一统计报表、统一建立数据库。要履行告知程序,签定夫妇同意书。做好转诊、检查、咨询、随访各环节的衔接,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简化工作程序,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透明度,把工作做精做细,争取群众理解,待孕对象参与。(四)落实经费保障,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规范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县财政要将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局、县计生局要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五)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各单位和乡镇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计划怀孕夫妇参检率达到符合政策目标人群的90%以上,并将早孕随访、妊娠结果等情况及时向县计生局、县计生服务站反馈报告,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各乡镇、村、相关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产前筛查

一、产前筛查诊疗技术规范

诊疗常规的核心是让进行产前检查的所有孕妇均有机会作产前筛查,并对产前筛查的 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根据医疗原则处理需要进一步作产前诊断的病例。具体内容包括:

1.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宣传,对其说明产前筛查的意义、目的,让进行筛查的孕妇均有机会 进行知情选择接受产前筛查。

2.建议所有小于 35 岁的孕 15-20 周的孕妇做产前筛查;大于 35 岁的孕妇(大于 35 岁系指 预产期时 35 岁)及高位孕妇做细胞遗传学检查。

3.对要做产前筛查的孕妇,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掌握问诊方法。(1)详细询问孕妇的年龄、末次月经、体重、是否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是否为多胎妊娠,是否吸烟,异常妊娠史,前胎是否是 21-三体、18-三体等。

4.咨询医生根据掌握的妇产科学、遗传学、优生学等知识对遗传咨询做出科学的解答。(1)整个遗传咨询过程中,咨询医生只需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后果向病人进行陈述,由病 人自行选择采取的措施。(2)必须使筛查者清楚筛查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3)医生应该确定被筛查孕妇的年龄、孕周(必要时 B 超确诊胎龄)等病史后开出产前筛 查送检单。

5.对筛查结果的解释与临床处理原则:

(1)对筛查结果为 21-三体、18-三体高风险孕妇,医生应告知孕妇其结果只说明胎儿患这 两种先天异常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确诊。建议其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染色体病。

(2)对于年龄≥35 岁的高龄孕妇,即使做了筛查且是低风险,医生也应告之产前筛查和产 前诊断的区别,给孕妇提供选择细胞遗传学检查的机会。

(3)对于 NTD 高风险孕妇,应建议 B 超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可能性。

(4)对筛查阴性或低风险的孕妇应告知其结果只说明孕妇胎儿患某一先天缺陷的可能性很 小,但不是绝对排除。

6.下列孕妇应该直接做产前诊断:

(1)35 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2)产前筛查结果属高危人群。

(3)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4)产前筛查怀疑胎儿患染色体病的孕妇。

(5)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6)孕妇可能为某种 X 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7)其他,如曾有不良孕产史者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史。7.对建议做产前胎儿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孕妇,主治医生应向孕妇说明有关手术(羊膜腔穿 刺术,脐血采集等)的诊断价值与风险,让孕妇知情选择,对同意进行产前胎儿细胞遗传学 检查的孕妇,应请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有关手术的技术规范(羊膜腔穿刺术技术规范,脐血采集技术规范等)对其进行相应检查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验,对无禁忌症者,开出 《胎儿染色体检查申请单》。

8.从事产前筛查人员在产前筛查系列工作中必须抱着对孕妇负责的精神,注重保护被服务 对象的隐私,耐心、详细地向咨询者阐明科学道理,尽可能使他们接受医学指导意见。

9.对疑难或有疑难病例的处理意见,应提交产前诊断中心专家组讨论决定。

二、针对性检查

针对性检查宜在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基础上,针对胎儿、孕妇特殊问题进行特定目的的检查。如心血管系统有疑问应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母体血清筛查发现甲胎蛋白持续增高 的孕妇进行针对性超声波检查以降低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

三、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应具备从事产前筛查技术要求的资质和相应条件、专业能力和经验,熟悉产前筛查工作 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严格按照有关各专业流程和方案工作。非本机构人员不得在本机构从事 产前筛查技术;

2、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基本条件和技术规范要求,不以 权谋私。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筛查技术,不得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3、保证所有筛查病例能落实后续诊断。应当向有指征的孕妇提供产前诊断信息并建议进行 产前诊断,向有指征的对象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4、所有进行产前筛查的病例应在本机构内实施。实施产前筛查必须符合保密、知情和自愿 的原则,签定知情同意书并登记备案。

5、对所有产前筛查应保证资料的完整和进行追随踪。

6、尊重病员的陷私权,对实施产前筛查的所有病例予以保密。

7、不得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技术。

四、检验科工作要求

1、检验科采血时按无菌操作常规,用静脉穿刺术取孕妇静脉血2~3ml,收集于真空干燥采血管中,置室温下(18~28℃)约0.5-2小时,待其凝集后迅速分离得到血清,并分装至离心管内,在离心管上及时贴上注明患者姓名产前筛查专用标签,同时在申请单右上角贴上对应标签,血清标本在4~8℃的环境下保存。各采血点应按照行业标准规定以血清形式运送标本。

2、我院产前筛查血清标本自2011年7月1日起,由南京迪安医学检测中心物流部门统一负责转运,物流部门将按规定时间至各采血点收集血清标本。各单位检验科务必按规范要求进行采血、分离血清、贮存,并做好血清标本的交接工作。

新生儿疾病筛查

一、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尽早发现我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降低儿童智障和听力残疾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2016年,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8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50%。

(二)具体目标

1.当年出生的3000例新生儿开展两种遗传代谢病(PKU和CH)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德江县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任务数分别为1200、1050、750例﹔其余出生的新生儿纳入本县合医报销。

2.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可向残联申请救助。3.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晓率达60%以上。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对象、时间 1.项目范围:全县15个乡镇 2.项目对象:全县新生儿。3.项目时间:2016年1-12月。

(二)项目内容

1.建立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组织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广泛开展社会动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标语等途径,开展项目相关政策和新生儿健康知识宣传,重点宣传项目对象、疾病危害、免费政策、筛查无伤害、确诊补助等知识,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暂不具备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产科医护人员须对本单位接生的新生儿家长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由本县听力筛查机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地段保健科、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的同时,要负责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的宣教工作,告知未及时接受听力障碍筛查的婴儿到本地听力障碍筛查机构接受筛查,并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中相应的栏目中。4.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对筛查机构人员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初筛和复筛、转诊、转介、诊断、追访、信息管理等专题培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5.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初筛、复筛、转诊、转介、追访、信息管理等工作。

6.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我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免费救治,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纳入国家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康复救助。

7.开展质量控制与评估。组织专业技术小组开展项目督导和效果评估,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情况,并对有关筛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新生儿疾病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具体实施、监督指导,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2.成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包括经费管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监督指导、信息收集、报送。3.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为卫计局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并按照项目统一要求,为项目培训、健康教育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二)机构职责

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人员配置、检测设备购置、工作场地条件(设置听力筛查室)、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职责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有关规定执行,科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范填报有关报告单、转诊单、登记册等。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采血机构:规范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保存和相关信息采集及宣传,并将血片定期送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对机构内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每月、每季上报月报表和季度报表至县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

2.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新筛办):县新筛办设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项目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审核血片,及时将合格血片信息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信息系统》,将血片标本递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检验;负责辖区内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可疑阳性病例召回、阳性患儿随访、确诊患儿转介残联救助以及业务培训、健康教育、监督指导等工作;每月每季收集、汇总采血机构和听力筛查机构上报的月报表及季度报表,并上报至市级项目管理办公室。3.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开展听力初筛(签订知情同意书)、复筛、转诊、追访和将确诊患儿转介到项目办等工作;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基本信息的登记、统计、整理和分析,每月、每季向县项目管理办公室上报月报表和季度报表(含筛查人数、阳性患儿数等);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4.对确诊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儿童,县项目办将确诊儿童信息及时转介到本县残联,以便永久性听力障碍小儿能及时获得及时救治。

(三)技术操作流程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流程。

家属签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后,助产医疗机构采集出生72小时、充分哺乳的新生儿足跟血制作合格血片、阴干保存并采集相关信息;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筛办)定期收集、审核血片、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信息系统》,邮寄合格血片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分中心)检测,筛查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至各县。

对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可疑阳性儿童,由县新筛办和采血医院及时告知婴儿家长,并召回婴儿复采血片送检确诊或到指定医院检查确诊。确诊结果由省新筛中心(分中心)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县新筛办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低患儿,进行专案管理、随访,指导家长规范治疗、干预。同时,按月和季度汇总、统计上报筛查、确诊及治疗信息。

2.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家属签署“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听力筛查机构对出生48小时的院内或新生儿期内的院外新生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或漏筛者应告知家属在婴儿出生后42天内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双耳复筛,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告知家属在婴儿满3月再次进行复筛;满3月复筛仍未通过者,填写“转诊单”并告知儿童家长于婴儿出生后3月龄内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有条件的医疗结构应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筛查,未通过者或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应将初筛及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详细记录,并在“听力筛查结果登记册”中登记。我县转介省级确诊检查的儿童,并告知儿童家长携带报告单、疾病证明书、转介登记表、发票等资料到我县新筛项目办登记、报销。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及时将永久性听力障碍患儿转介到县残联给予康复干预(听力障碍儿童转介登记表三处签字,传真一份给确诊机构),以便患儿能获得相关康复补助。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对确诊儿童每半年随访1次至6岁。

(四)信息管理

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当做好项目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审核,并按月和季度报送上级项目办。

1.月报表:各新筛机构每月2日前上报县新筛办,县新筛办每月3日前上报市级。

2.季报表:各新筛机构4月2日、7月2日、10月2日、次年1月2日前上报县新筛办,县新筛办4月5日、7月5日、10月5日、次年1月5日前上报市级。

四、经费使用管理

(一)经费使用

中央财政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每个新生儿补助120元。其中,新生儿代谢病筛查限价收费50元/例,听力筛查限价收费55元/例,其他15元 /例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听力筛查可疑阳性儿童听力障碍确诊等。

1.新生儿代谢病筛查(50元/例):农村户籍新生儿两种遗传代谢病(PKU和CH)的筛查补助,具体为采血机构9元/例,县新筛办6元/例,筛查中心(分中心)35元/例。以上补助标准包括不合格血片复采、可疑阳性复采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项目任务外按物价收费标准执行。

2.新生儿听力筛查(55元/例):用于农村户籍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出院前初次筛查和初筛不通过儿童42天复筛、满42天复筛仍未通过儿童满3月的复筛。在任务数内全部免费,项目任务数外,在新农合中报销。

3.余下经费使用(15元/例,下拨到我县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启动及培训、项目督导、质量控制、资料印刷、宣传动员和满三月小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到确诊机构检查费用的报销。

(二)经费管理:筛查任务数范围内,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标准,不得超标准或重复收费,筛查费用实行年终结算制。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确诊患儿救助

1.小儿满三月听力筛查仍未通过者,转诊到听力筛查确诊机构的检查费用(规定的检查项目),实行全部报销。2.中央财政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开展听力干预和康复工作提供补助资金,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县残联申请国家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3.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儿童苯丙酮尿症免费救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黔卫生计生发〔2014〕32号)文件精神,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按规定给予补助。

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孕产妇系统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内容及管理职责,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残疾儿童发生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孕产期系统管理内容

1、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

孕早期(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孕妇妊娠大于16周者进行产科检查一次。

孕中、晚期:产前检查一般在孕16-18周开始,孕28前每月产检一次,孕 28周-36周每半月一次,孕36周后每7-10天产检一次。整个孕期产检次数城市不少于8次、农村不少于5次,高危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产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左右各访视一次,共三次,高危产妇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如产妇额外需要增加访视次数,可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收费标准。

2、保健服务内容

孕早期:做到在孕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测量基础血压;确定妊娠大小;进行血尿常规、血型、血糖、白带常规、肝功能(包括HBsAg)、梅毒筛查、HIV检测等辅助检查。进行高危因素的初筛选及登记,发现妊娠禁忌症和严重合并症者,及时处理。开展孕早期的卫生宣教及指导,如妊娠反应、先兆流产症状的识别和预防;如何避免孕早期接触致畸物质、避免病毒感染等。

孕中、晚期:按“孕产妇保健册”规定内容进行产前检查、高危筛选及评定,及时处理妊娠期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重度高危孕妇及时转诊,并落实专人追踪、随访。产前检查复诊要求:测量孕妇体重、血压、尿蛋白;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孕妇的特殊情况(孕30周后询问胎动计数);检查胎位、听胎心;了解胎先露入盆等情况;测量宫高及腹围,绘制妊娠图,判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检查下肢水肿情况等。孕中晚期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化验各一次,必要时进行B超、胎儿心电监护等检查。

孕妇孕15周-19周建议参加产前筛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动员进行产前诊断,并做好追踪及随访。对具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直接进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⑪35周岁以上高龄孕妇; ⑫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⑬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⑭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可疑畸形的;

⑮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严重缺陷婴儿的。

开展孕期的卫生、营养指导;家庭自我监护;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阴道分娩的好处;临产前的准备与临产症状的识别;母乳喂养知识等宣教。

分娩期:积极预防产时并发症的发生;实行母婴同室,开展产后半小时内早吸吮、肌肤接触工作;鼓励按需喂养。依法进行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在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发现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和分娩出生缺陷儿应按规定上报各类监测报表和个案表等资料。

分娩后:产后一月内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保健医师上门进行产后访视。访视内容应包括产妇的血压、乳房、子宫复旧、会阴或腹部伤口等情况;新生儿测体重、检查皮肤黄疸及脐部、臀部等情况,并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开展产后营养、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方法及婴儿抚触等指导、进行产妇心理疏导。

产后42天:产妇及婴儿应到妇幼保健机构或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产妇化验血常规,测量血压,评价产妇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避孕知情选择指导。

二、孕产期系统管理程序

1、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1)杭州市户口的已婚妇女怀孕后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户口在原籍婚嫁到杭州的孕妇到男方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

(2)在杭部队现役军人孕妇,可以凭军人证到部队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3)流动人口妇女怀孕后持本人身份证到现住地的街道(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2、产前检查

建册后,无高危因素和高危评定为无特殊标记A级的孕妇杭州主城区孕24周前、农村孕30周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达到规定孕周后孕妇转至助产技术服务单位继续进行产前检查,直至分娩。建卡后孕妇如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建卡单位应开出委托书,将并“孕产妇保健册”交由孕妇带至接收单位进行产前检查,并做好追踪及随访工作。

严格按照《杭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进行高危孕妇的筛选、追踪、随访,并做好登记。高危孕妇按评分级别及时转至相对应的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及治疗。转出单位必须做好追踪、随访、登记、结案工作。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院落实好本地区的孕24-32周孕妇的县级水平高危筛查工作,并保证筛查质量。

3、产后保健

杭州城区医院在孕妇分娩出院时将“孕产妇保健册”交由产妇家属,在出院后三天内送至产后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访视。主城区访视单位每季交换一次代访单和“孕产妇保健册”。县(市)及萧山、余杭区的产妇产后访视管理按原有的方法进行。

产后42天,产妇携带婴儿一起到妇幼保健机构或产后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建立儿童系统管理档案。各县(市)及萧山、余杭区的产妇及婴儿按原规定进行检查。

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职责

(一)一级医疗机构及有责任地段的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1、及早掌握地段内的孕妇情况,为本辖区户口和居住在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孕妇及时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并作好登记,进行规定孕周内的产前检查服务,并按《杭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进行高危筛查及管理。

对本市户籍但非本辖区的孕妇,应动员去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及管理,并将有关信息报告辖区妇幼保健院或孕妇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院。

在杭州市居住一年以上(按暂住证)的外省和本省户籍孕妇按本地户籍管理;居住一年以内的本省户籍孕妇动员去原籍建册,并及时(25天内)将孕妇情况反馈给该孕妇户籍地的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由原籍管理,做好登记。如为居住一年以内的本省户籍孕妇建立了孕册,则按本地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产后访视结束后将孕册及时返回户籍地的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做好备案。居住一年以内外省籍孕妇按流动人口管理。

2、进行产后三次访视及产后42天的母婴健康检查。收集“孕产妇保健册”,统计分析资料,定期上报卫生统计报表。对收集的非辖区内所建的孕册及产后访视代访单,及时上交辖区妇幼保健院。定期参加辖区召开的工作例会。

3、负责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二)依法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1、开展规定孕周内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服务,直至分娩。接受基层高危转、会诊,并做好追踪、随访、登记工作,并按要求填写《孕产妇保健册》。发现孕妇无《孕产妇保健册》,应及时嘱咐孕妇去所辖地建立保健册。对不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孕产妇于入院24小时内报告医院所在辖区的计划生育部门,并做好登记。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完整地填写“产时至出院前情况”记录。产妇出院时《孕产妇保健册》交产妇家属带回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保健门诊,落实产后访视。

2、按规定进行产时信息的录入、传输及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发放按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启用管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4]319号)文件执行,坚决落实由助产单位直接签发《出生医学证明》。开展孕产妇、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做好HIV阳性孕产妇的干预和个案报告。负责规定区域内的孕妇县级水平高危筛查,并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3、服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及指导,依法上报各类卫生统计及监测个案、报表。

4、发现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上报所辖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并配合做好孕产妇死亡调查工作,提供孕产妇死亡病历复印件。

(三)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负责辖区内围产保健工作的组织协调、质量控制,以及妇幼卫生各项监测和统计信息的汇总、上报等工作。配合市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2

1. 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原则

地方医学院校主要职能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 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之路,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尽力以地方为依托, 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 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尊重所有学生发展的权利,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 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创造,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个性发展就是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提升, 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3. 实践实训的全程性原则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能力为先, 十分注重实践和实训, 因此, 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搭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平台。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 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大学几年的实践训练, 课内课外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以巩固和检验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 实践教学必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加强校府间合作,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地方医学人才用人机制的对接, 协同培养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免费医学定向生专科培养体系构建内容

1. 坚持需求导向,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案

制定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应体现区域性和行业性。相关医学院校必须以培养区域和行业所需的医学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 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准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充分考虑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二是专业设置应体现应用性。在专业建设上既要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市场的用人需求, 针对性地设置应用型专业。三是课程设计应体现复合性。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应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精选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包括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四是教学过程应体现实践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突出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坚持“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职能, 优化系列课程结构模块

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 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主要按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理念, 设置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群, 分为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及素质扩展类5个课程模块。人文社科类和公共基础类2个课程模块, 以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 实施通识教育, 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数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以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为主要目标, 包括各专业基础学科的课程, 重点增加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及社区常见病诊疗技术等课程, 适度增加临床流行病与传染病学课程的学习;专业类课程模块以拓宽专业口径和增强专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 改设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科学, 增设中医诊断学等农村及社区卫生工作适用课程。课内实践教学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课外实践活动,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 包括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同时, 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尽可能多地增设全科医学课程, 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 相应增加农村医生亟需的课程, 如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健康教育、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保健学等课程。

3. 坚持人才质量至上, 完善教学管理与学生事务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方面, 医学院校应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同行听课,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学分制管理。推行成长导生制、导师制等,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服务。可改革学籍管理制度, 允许学生用创新学分、考证学分替代专业任选课学分, 允许学生用大学生科研立项发表的省级以上论文替代毕业论文。建立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达标免修制、分层教学制, 逐步取消补考、建立学分重修制。鼓励支持教学单位根据市场导向、岗位需求、学生情况、专业特点在规范相关程序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 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根据定向生的特点, 必须对他们思想正确引导, 充分认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对象变为服务对象, 实现由权力管理到管理服务的转变,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千方百计为学生成才服务。

三、免费医学定向生专科培养体系的实践——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从2006年起, 赣南医学院在江西省率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分三年为江西省赣州市订单式培养了300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毕业生均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借鉴三年制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2010年起, 赣南医学院又对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以“农村 (社区) 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 科学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赣州市农村社区卫生队伍现状和农村 (社区) 卫生服务岗位要求的调研, 将三年制定向免费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 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疗, 疑难病症的转诊治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立志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的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以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 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在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 赣南医学院在遵循“突出专业主干课, 减少公共必修课, 适当压缩医学基础课, 增设农村社区全科医学必修课”的原则下, 通过精简、整合增设等方式对原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突出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该校还在赣州各区县范围内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为定向医学生以后在乡村服务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 为扩大定向医学生的视野, 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赣南医学院还开设了选修课, 包括医学新进展、边缘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 学院还将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型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 共同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课内实践教学, 以培养定向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主要包括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基本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等。

3. 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为搭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平台, 强化临床实践能力, 学校构建了“以学校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为基础、以附属医院为业务指导、以县级医院为实践基地主体、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辐射”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其次在赣州各区县范围内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 为定向医学生以后在乡村服务做好充分准备;第三, 开展临床专业课, 以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职业道德、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外科小手术、常用护理等为主要内容, 缩短理论到实践的磨合期;第四, 规范带教行为, 学院制定了加强临床带教管理的系列规定, 对临床教学各环节进行背靠背的评估, 评估和当年科室的绩效及教学评估挂钩;第五, 实行基础和临床导师制, 制定跟师学习考核办法, 加强临床指导;第六, 强化技能训练, 学院兴建临床模拟实验室, 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人人过关。

4.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 创新管理体系

首先, 做好入学教育。学生入校后, 由学工处、各学院负责人与定向医学生班级专门开展入学教育, 着重讲述定向医学生与其他医学生的区别、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就业去向、工作服务对象、生活待遇以及自身的定位和优惠政策;编制《学子成才导航》, 教育定向医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夯实专业基础, 树立起“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理念, 真正培养成为“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全科医生。其次, 启动预警机制, 掌握定向医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状况。第三, 学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人文讲坛, 注重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心理、伦理教育。第四, 根植苏区文化励成才。赣南医学院把红色苏区精神作为得天独厚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邀请革命老前辈来校讲故事、深入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等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理念;积极开展“红心永向党”等征文、演讲比赛, 把班级建成学习苏区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 坚定定向生扎根农村卫生一线的信念。

摘要: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作为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的专科培养阶段, 自2010年在全国各医学院校实施以来, 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尤其是赣南医学院成熟的三年制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体系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专科,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3

关键词:免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根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为了更好落实这一重大举措,医学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免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免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免费医学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免费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免费医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家实施免费医学教育是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是服务于民的一项惠民政策,大部分免费医学生刻苦钻研,珍惜学习机会,立志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积极性不高

1.1.1 国家对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解除了免费医学生的上大学主要费用,免费医学生没有经济担忧,对于大学期间各种奖、助学金等学习激励措施、机制不感兴趣,没有竞争的学习意识。

1.1.2 学生入学前,已经和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使免费医学生无就业压力,严重影响了免费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

1.1.3 《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业协议》中明确规定:乙方一经取得毕业资格即服从甲方安排,到甲方指定的乡镇卫生院(或乡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6年,这就意味着免费医学生在毕业前和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升学考试,导致免费医学生没有进一步升学考研的长远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所以学习动力不足。

1.2基层就业观念淡薄 我国基层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滞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简陋、科研设备落后、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实施免费医学生培养教育的目的是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但相当一部分免费医学生来自农村,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盯着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一味追求高待遇的岗位,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工作;部分免费医学生为城镇户口,没有在农村生活经历,一提到农村就“谈虎色变”,怕脏、怕苦、怕累;部分免费医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不支持子女到农村就业,缺乏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没有树立面向基层、深入基层和扎根基层的意识,基层就业观念淡薄。

1.3职业素质不高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务工作者直接掌握人的生命权,这是医疗职业和其它职业最大的区别。“具有职业素质的临床医生能够把工作中一切思维和动作都变成下意识的、正确的、自然流畅的行动,该想到的自热而然想到,该做到的自然而然做到。”[1]我国的医学教育存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职业素质教育的状况,从而导致一些医学生缺乏职业素质。部分医学生简单地认为医生就是看病,忽略了操作技能素質和人文素质都是医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1.4自信心不足 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报考免费医学教育是出于对医学的热爱,愿意到基层就业,愿意为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也有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而选择免费医学教育,更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高考分数偏低而不得不选择该专业。国家和学校对免费医学生设置的专业培养方案、学习目标、培养计划、就业去向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政策性规定,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区别;免费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跟普通的医学生享受各种奖、助学金外,还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每月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上述各种因素均造成部分免费医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误认为外界对他们有误会与猜疑,会另眼相,造成不少免费医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自卑心理过强,自信心严重不足。

2 践行“大医精诚”校训,积极做好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免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定位,为本地区及周边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了数万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促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免费医学生培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优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践行“大医精诚”校训,积极做好免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

2.1 以“两课”课堂教学为核心,培养免费医学生“下得去” “两课”课堂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巨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要始终把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作为免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免费医学生赴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粤东会馆等地参观,建立免费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革命精神,让免费医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积极性,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而努力奋斗,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下得去”奠定思想基础。endprint

2.2 以提升职业素质为手段,让免费医学生“用得上” 职业素质是医护人员医德医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质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医学发展、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影响。大学期间培养免费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免费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关系他们将来是否能“下得去,用得上”,学校应不定期对免费医学生进行“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等医疗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组织免费医疗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并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狠抓“用得上”的临床技能操作,真正为学生下到基层,做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打好基础。

2.3 以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纽带,让免费医学生“留得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对免费医学生开展一系列基层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免费医学生基层实践教育长效机制。

2.3.1 建立基层卫生院实践活动基地。医学院校与有定向生源招生县份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践活动基地,这些基层医院为免费医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免费医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基层卫生院的义诊、疾病预防、常见病调研、农村卫生政策宣传和村民健康建档等工作,让他们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开展的工作,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3.2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号召所有免费医学生参与大学生职业认识田野调查,利用暑期期间调研当地基层医疗状况,采访乡镇卫生院,了解基层医疗实践,提出解决对策,并形成调查报告。

2.3.3 组织免费医学生开展团支部团日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走进基层,走村入户,为村民特别是困难群众进行义诊,宣传医疗卫生知识,为他们带去温暖和爱心,同时,让免费医学生了解农村,了解基层医疗,增进免费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增强免费医学生扎根基层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他们以后真正“留得住”做好充分的准备。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免费医学生“有作为” 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3]免费医学生中的“免费”使部分学生十分敏感,时刻都在刻意回避这个头衔,加之入校前鉴订的“免费协议”,使他们认为自己鉴了“卖身契”。学校要针对免费医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结合专业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免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促进免费医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免费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和挫折,为以后在基层工作“有作为”提供过硬的心理素质。

医生医德医风和专业技能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免费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庞大群体,其思想道德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民族地区医学院校要积极做好免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大医精诚”校训,真正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优秀全科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庚.现代医学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临床医学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全国医生,2011,(13):1511.

[2] 李红.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2).

江西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 篇4

(国家项目)

江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协议书

甲方:

(县、市、区卫生计生委)

乙方:

(学生姓名)

(家长或监护人姓名)考生身份证号码:

丙方:

(培养学校)

根据国家和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有关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甲、乙、丙三方达成以下协议。

一、协议签订的前提

第一条

乙方为本省参加高考且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热爱祖国,品行良好,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有志于从事农村卫生事业;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甲方和丙方经审核,认为乙方符合定向培养条件,同意录取乙方为定向医学生。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

根据定向培养工作的要求,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配合招生部门将乙方录取到培养学校。待乙方医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后安排到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工作,工作时间不少于6年(含规培时间)。

第三条

负责考生政治思想、招考资格审查,确保生源质量。第四条

定期向丙方了解乙方在校受教育的情况,关心乙方的学习和生活。

第五条

保证乙方毕业后享受省卫生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西省关于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卫人字〔2010〕6号)中明确规定的政策待遇。

第六条

在乙方服务期间,负责对其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考生本人及家长(监护人)必须按省教育厅2018年招生计划所列院校和定向专业填报志愿,同时签署本协议书。

第八条

享受赣卫人字〔2010〕6号文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每年财政部门拨付8000元培养经费,共拨付五年。

第九条

在校学习期间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十条

在校学习期间因身体状况、学习能力、违法乱纪或意外事故等原因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等,将终止或取消协议,责任自负。

第十一条

毕业后不履行合同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视为自动放弃分配资格,不得向组织提出其他分配要求,同时须承担以下违约责任:①退还全额培养经费,缴入国库;②不予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③不予办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注册;④6年内不转递毕业生档案;⑤全省县级及以上事业单位6年内不予入编录用。

第十二条

毕业时同意将本人的档案、毕业证和报到证等全部档案资料由丙方交给甲方,并按时到甲方报到。

第十三条

本协议签订时,应由考生本人及家长(监护人)共同签署。

四、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根据招生计划和招生规定,负责招生录取工作。第十五条

将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的本协议书一份寄送甲方,一份留存,一份存入定向医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六条

负责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录取资格、政治表现、身体状况的复查,对不符合录取标准的按规定取消录取资格。

第十七条

根据培养目标,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工作。定期向甲方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八条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对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并按赣卫人字〔2010〕6号文件规定将乙方的档案、毕业证和报到证等全部档案资料交给甲方。

第十九条

协助甲方督促乙方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义务,未经甲方同意,不得为乙方出具出国证明、转学等手续资料。

五、附则

第二十条

本协议未尽事宜,凡属国家及相关部门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事宜三方协商解决,三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一条

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方、丙方盖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乙方签字后生效。

甲 方(盖章): 乙 方(签字): 丙 方(盖章):

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5

自从强制婚检的取消,我县婚检率逐年下降,在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民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我院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婚育中心,实现结婚男、女的婚前医学检查、结婚登记的一条龙服务。婚检率逐年上升。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婚检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结婚登记21144人,婚前检查20166人,全县婚检率95%。检出疾病1334人,检出乙肝1246人,梅毒 3人(待复查7人),义眼3人,贫血59人,小儿麻痹10人,唇裂1人,智障4人,先天性聋哑8人。未检测出患严重遗传性疾病及精神病人。

二、检查内容与标准:

1、登记室按照相关身份证明登记,无差错发生。

2、疾病诊断准确有据,病名规范有序,与异常正确区分。

3、检查表书写符合要求,无缺项、涂改,辅助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4、婚检证明书写正确,项目齐全,医学指导意见科学正确。

5、体检表及证明有主检医师审核、签名。

6、各种登记本填写及时,正确、内容完善。

7、宣记时可同时进行宣教,形式多样化,效果好。定期进行宣教效果评估,有记录。

8、咨询有记录,解释准确。

9、坚持无菌观念,用具消毒、污物处理合格。

三、检查方法和时间。

1、定期检查各种表格、登记本。

2、访问婚检者采用发证前后随机口试、抽查或问卷调查方式。

3、婚保科人员每天对当日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错误。当日工作完结。

4、单位成立领导小组,定期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评议、分析。

四、影响婚育疾病的医学指导意见与建议

在影响婚育疾病的总数人中,没有不适合生育的人。对以上这些人群均进行了婚育指导,建议采取长期避孕措施和配偶防护措施,治疗后再进行相关复查,正常后再结婚。

根据以上分析,我县婚检率虽明显提高,但离上级考核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还需在组织、服务等方面作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1、加强婚检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的氛围。探索多部门协调合作机制,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强调孕前婚检的重要性、必要性,组织群众参与孕前婚检的宣传与讨论,进一步提高婚检意识。

2、建立更加紧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现在的婚前医学中心处在杞县妇幼保健院东4楼,与民政部门相邻,方便登记的新人进行婚检。医学意见:

我院婚前检验科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在“医学意见”栏内注明:

(1)双方为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如发现一方或双方患有重度、极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婚姻意识能力;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有攻击危害行为的,注明“建议不宜结婚”。

(2)发现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疾病的,注明“建议不宜生育”。(3)发现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或其他医学上认为应暂缓结婚的疾病时,注明“建议暂缓结婚”;对于婚检发现的可能会终生传染的不在发病期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出具婚前检查医学意见时,应向受检者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及采取其他医学措施的意见。若受检者坚持结婚,应充分尊重受检双方的意愿,注明“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4)未发现前款第(1)、(2)、(3)类情况,为婚检时法定允许结婚的情形,注明“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

在出具任何一种医学意见时,婚检医师都会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进行指导。

五、强化婚检知识宣传,设立窗口科学“导婚”

充分发挥妇幼保健院业务优势,自婚检工作启动以来,县妇幼保健院先后5次深入基层开展婚育知识巡回宣传,发放优生宣传资料1万份免费发送给新婚对象。同时县妇幼保健院指派专人在县婚姻登记处设立宣传窗口,实行科学“导婚”,引导群众参加婚检,效果显著。此外,还开展了二维码,送礼品的活动。凡是参与婚检的人,都可以进行扫描本单位的二维码,关注一下,即可领取精美的玻璃杯一套。这不仅是一项比较有寓意的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前来登记的新人对婚前免费检查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六、强化婚检服务质量,小小礼物让婚检更神圣 婚检中心医生全天候值班,争取半小时婚检结束,凡婚检对象我们承诺一周内通知化验结果。婚检结果为对象保密,对婚检结果我们安排专人为婚检对象“一对一”反馈,充分保护群众的稳私权。除此之外,我院在新人登记时送的精美玻璃杯也寓意幸福快乐一辈子,作为婚检对象婚检的永久见证,让参加婚检对象倍感亲切,拉近了医院与婚检对象距离。

婚前医学检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认真做好卫生,保健遗传病,传染病的知识指导为我县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稳定进一步作出贡献。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6

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9-04-21

浙财教字〔2009〕51号

各市、县(市)财政局、人口计生局、卫生局: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意见》(浙政发〔2008〕82号)精神,我们制定了《浙江省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中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们。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浙江省卫生厅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浙江省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

优生检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意见》(浙政发〔2008〕8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以下简称“两免”)专项资金,是指各级财政专项安排用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两免”专项资金由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分担,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宁波市实施“两免”所需资金由宁波市解决。

第二章 享受免费检查的对象和项目

第四条免费检查对象。常住人口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享受免费检查:

1.在我省登记结婚的男女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

2.在我省领取《生殖健康服务证》的待孕妇女进行孕前优生检测的。

第五条免费检查项目设置。在省确定基本的“两免”检查项目外,各地也可根据实际确定再增加“两免”检查项目,新增检查项目所需经费自行解决。

各地可参照省定“两免”检查项目结算指导价,根据实际确定具体的“两免”检查经费结算标准。

第三章 “两免”专项资金管理

第六条 “两免”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

(一)县级人口计生、卫生部门应及时将下年度“两免”检查的预测人数报同级财政部门,同时报市级人口计生、卫生等有关部门。市级人口计生、卫生部门审核汇总后在每年的8月31日前报省人口计生委和省卫生厅。

(二)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根据同级人口计生、卫生部门提供的检查预测人数及经费结算标准,将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七条 “两免”经费实行省与市县分担。省财政按地区实行分类补助(补助系数详见附1)。

第八条 “两免”专项资金的结算

(一)承担“两免”检查任务的机构应严格按检查业务规范(由省人口计生委、省卫生厅另行制定)进行检查,对每位检查对象进行登记(格式见附2),每年将“两免”检查汇总表(格式见附3)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在年度终了后10日内将“两免”检查汇总表报省财政厅。

(二)省财政厅在年度终了后50天内,根据各地上报的实际检查人数、省定结算指导价及补助系数计算、下达省补资金。

第九条 “两免”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地应按照当地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及时将经费拨付到承担“两免”检查任务的机构。

第十条

各级财政、人口计生、卫生部门和承担“两免”检查任务的机构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两免”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四章 “两免”专项资金的监督和评价

第十一条

“两免”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工作由县级以上财政、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组织,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两免”专项资金和完善“两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两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接受财政、人口计生、卫生、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承担“两免”检查任务的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检查职责、骗取专项资金的,应收回其专项资金,取消其检查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第十三条 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两免”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1.计生“两免”经费省财政补助系数表

2-1.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对象花名册(略)

2-2.参加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对象花名册(略)

3.参加“两免”检查人数汇总表(略)附1:

计生“两免”经费省财政补助系数表

市县 省财政补助系数

市县

杭州市(含所属区)16% 金华市(含所属区)桐庐县 48% 武义县 淳安县 72% 浦江县 建德市 48% 磐安县 富阳市 32% 兰溪市 临安市

48% 义乌市 温州市(含所属区)16% 东阳市 洞头县 72% 永康市

永嘉县 72% 衢州市(含所属区)平阳县 64% 常山县 苍南县 72% 开化县 文成县 80% 龙游县 泰顺县 80% 江山市

瑞安市 16% 舟山市(含所属区)乐清市

16% 岱山县 嘉兴市(含所属区)16% 嵊泗县

嘉善县 32% 台州市(含所属区)海盐县 32% 玉环县 海宁市 32% 三门县平湖市 32% 天台县 桐乡市

32% 仙居县 湖州市(含所属区)16% 温岭市 德清县 32% 临海市

长兴县 32% 丽水市(含所属区)安吉县

64% 青田县 绍兴市(含所属区)16% 缙云县 绍兴县 16% 遂昌县 新昌县 48% 松阳县 诸暨市 32% 云和县 上虞市 32% 庆元县 嵊州市 48%

景宁县

龙泉市

主题词:计划生育 资金

管理

办法 通知

省财政补助系数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7

1 工作措施

1.1 免费婚检对象与内容

凡准备登记结婚的男女凭“免费婚检卡”接受婚前免费医学检查。此卡原则上按结婚统计口径, 自愿申领, 由村 (社区) 计划生育服务员签字核发, 并加盖村 (社区) 的印章。采用国家卫生部统一格式, 由浙江省卫生厅基妇处印制的浙江省《婚前医学检查表》, 根据《婚前保健工作规范》的统一要求, 逐项认真执行。由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书的专业男女婚检医师实施婚前检查, 负责婚检表的规范书写和登记, 对检查结果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并对婚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免费婚检的项目内容有: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梅毒筛选、艾滋病筛选、胸部X线透视以及婚前卫生指导和咨询。

1.2 加强婚前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

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 市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充分发挥业务管理与指导的龙头作用, 认真履行职能, 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在第一时间编制、印发了《湖州市婚前保健工作手册》, 通过组织定点婚检机构人员培训、召开妇幼保健工作季会及主检医生例会、下基层现场调研和督导等方式, 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法律法规, 明确了职责。工作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报表月报制, 便于中心动态掌握现况。中心还组织督导与考核,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1.3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开创服务新格局

各县区结合实际精心组织, 密切部门间协作, 加强宣传, 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1]。长兴县、德清县在《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推行婚前免费医学检查的意见》颁布前就已开展或启动免费婚检工作, 为全市免费婚检工作开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安吉县虽起步较晚, 但在县政府高度重视下, 以文件形式明确部门职责, 明确了财政拨付免费婚检的费用标准, 使免费婚检工作及时跟进。目前三县均实行婚姻登记与婚前医学检查一站式服务。吴兴区实行由定点婚前医学检查机构 (市妇幼保健院) 派医务人员长期驻守婚姻登记窗口, 与新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与发动, 织里镇部分计划生育服务人员 (例如织里大港村、增圩村、孟乡港村) , 不但将“免费婚检卡”发放到群众手中, 而且陪同婚姻登记与婚前检查;南浔区结合区域特点, 为方便群众, 在南浔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婚检单位的基础上, 又通过申请, 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市妇幼保健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考核与验收, 增加了菱湖人民医院作为婚检定点单位。

1.4 多形式健康教育提高自愿婚检意识

一是利用服务网络, 各级通过系列主题活动, 例如文艺演出和文艺下乡, 举办减少出生缺陷宣传周、生殖健康宣传周, 深入社区讲座等, 宣传婚育保健知识;二是利用服务窗口, 主要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的健康宣传栏, 医务人员在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台, 婚检定点机构开辟健康宣教区, 进行宣传、动员与健康教育;三是利用新闻媒体, 向广大群众宣传免费婚检政策措施、对优生优育的意义等。

1.5 优化服务流程兼顾行业规范要求

各婚检定点的医疗机构注重服务场所的建设, 积极为准新人们创造温馨、人性化的氛围, 同时加强培训, 提高婚检工作人员素质, 通过改进服务流程, 创新工作机制, 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各机构还在遵循卫生部婚检医学检查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处理好尊重受检者意愿与收集完备婚检档案之间的矛盾。针对目前婚检中普遍出现的服务对象对检查报告结果、婚姻健康证明掉以轻心的现象, 在充分履行告知的情况下, 各机构还对未及时来拿取婚检证明的人实行电话通知、寄挂号信或联系婚登窗口等形式告知, 充分体现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价值和服务人员的负责精神。

2 成效

2008年, 全市结婚登记人数为34 696人,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人数为14 428, 婚检率41.58%, 2009年的登记人数为41 974人, 接受检查人数为34 617, 婚检率82.47%, 而2004-2007年的婚检率分别为0.7%、3.73%、6.04%和13.30%, 提高显著。

各类疾病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 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5 375例, 其中湖州妇保院婚检点确诊接受专家咨询的有:梅毒23例 (男、女) 、乙肝21例、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3例、先天愚型1例、先天性无阴道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肺结核2例、先天性聋哑2例、性反转1例、癫痫3例、先天性智力低下9例、强迫症1例。

多数个案受检者来院时均隐瞒病史, 但经过婚检医生细致检查, 部分疾病还通过染色体检测确诊, 这一部分人群在婚前、孕前得到很好地干预, 有效降低了出生人口缺陷。2008年围产儿数23 053人, 出生缺陷数478人, 出生缺陷率为207.35/万, 2009年围产儿数23 918人, 出生缺陷数428人, 出生缺陷率为178.94/万。

3 对策

3.1 加大宣传动员的覆盖面

目前仍有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存在, 机关公务员 (尤其是新闻媒体、检察院、办证窗口相关部门等) 及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的部分人员等抵触情绪也比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有:认为单位每年有体检, 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熟悉、了解免费婚检的相关信息, 认为窗口的宣传动员属强制;自知患某些疾病而竭力回避婚检。对此, 各相关部门应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 落实基层单位的宣传任务, 扩大基层的发动、教育面, 使每位适龄青年都能充分认识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 自觉接受婚检。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党组织、工会、团委, 积极倡导青年党员、共青团员发挥模范带头及表率作用, 自愿选择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指导, 提高婚前检查率。各业务单位尤其要注重对在校学生和单位适婚人群的前移性健康教育 (包括生殖健康) , 同时针对单位不同的体检项目和人群, 加大婚前医学检查与普通健康检查差别的宣传。村 (社区) 计划生育服务员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尽量把“免费婚检卡”提前发放到每位准备登记的青年人手上, 使他们能有充分地时间和思想准备, 及时接受免费婚检服务。婚姻登记部门在婚姻登记时应提醒新婚人员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3.2 婚前保健与孕前保健结合

婚前保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防线, 孕前保健既是婚前保健的延续, 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2]。免费婚检者事实婚姻比例较大, 且妊娠率较高。多例的事实婚姻表明, 婚前检查变成了婚后检查, 使婚检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而通过婚检可以发现潜在的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 特别是乙肝、梅毒等传染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如在婚前进行明确诊断, 积极治疗, 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对防止夫妻间相互传染和阻断母婴传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事实婚姻妊娠 (包括未婚先孕) 者, 缺乏性卫生、生殖健康知识, 在毫无生理及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怀孕, 给优生优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下一代的健康埋下隐患。利用婚前保健时机进行孕前医学干预,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先天缺陷的发生[3]。2009年5月1日起, 湖州市在免费婚检的基础上对所有新婚女青年增加了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项的检查, 将孕前保健内容纳入到免费婚检中, 二者相结合, 互相补充, 进一步提高了免费婚检率和孕前检查率, 达到了优生的目的。

3.3 强化培训, 提高婚前保健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素质

婚前检查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涉及到临床各科。从事婚检的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婚前保健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咨询技能。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全科知识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疾病检出率, 提高医务人员对婚前保健指导和咨询能力。同时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医生责任感, 改变服务态度, 优化服务质量, 切切实实做好婚前保健工作[4]。

参考文献

[1]杨玉坤, 徐娟, 冯素娥, 等.自愿婚检新形势下提高婚检率的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 :303-304.

[2]张雪丽.婚前与孕前检查相结合以加强优生工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3) :1727-1727.

[3]黄咏梅, 程利南.婚前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 (6) :504-506.

医学免费翻译软件 篇8

关键词:发展 稳定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47-01

根据我市农村卫生人员素质较低,人才匮乏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快农村的卫生人才培养。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帮助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省从2010年起,分3年招录160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和1000名检验、放射、公共卫生专业医学专科生,定向培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赣南医学院地处赣南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环境的原因,赣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县级及广大农村、边远山区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赣南医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免费医学定向生,计划连续三年开展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但是,有些定向生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定向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2)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3)对基层服务的信念还不是很坚定。在择业的心理上,目前发现医学定向生还比较迷茫心理,尽管保证编制和工作薪酬,但是还是存在待遇低、发展空间不大的事实。他们有些人到毕业时又不想去,但迫于无奈只能按照协议下去工作,所以,在他(她)们踏上工作岗位时可能会无法安心、踏实地工作。医学定向生在职业期待上存在一定的强迫性和消极性。因此,对于免费医学定向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 要提高定向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道德文化素质

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1.2 专业素质

主要是指定向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1.3 心理素质

主要指定向生应有的健康心素质,比如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2 提高定向生的适应能力

大学教育目标不仅是要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他(她)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想让他们在农村能够很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好定向生的适应能力呢?

(1)要让定向生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每件事。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每天都要面对患者,患者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让定向生们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2)要多培养定向生的自信心,有着良好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3)多让定向生们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合作,又要相互竞争。这种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3 要培养定向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在农村,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艰苦,这就需要定向生具有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可以多组织他(她)们进行三下乡及一些义诊活动。

4 增强定向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对于定向生我们更应该培养他(她)们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采取从以下措施。

4.1 向定向生弘扬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的深化和发展,蕴涵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坚定信念”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求真务实”是苏区精神的精髓所在,“一心为民”是苏区精神的本质内涵,“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向将要下基层、下农村的免费医学定向生弘扬苏区精神,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以及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4.2 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1)以高年级带低年级。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经历中去感受成功的荣誉、体会自己的价值,体验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2)感恩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培养这种情感,并拥有着一颗感恩的心;(3)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并加强职业责任感。

4.3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指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4.4 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

任何个性的发展都避免不了地受着社会的制约。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上一篇:客户忠诚度论文下一篇:礼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