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公共交通(精选5篇)
免费公共交通 篇1
2011年2月, 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 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三馆”免费开放, 意味着普通公民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这对于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都是大有裨益的。“三馆”的免费开放, 也意味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教育, 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普通民众心里, 图书馆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意义, 而免费开放图书馆等“三馆”, 让公共图书馆与民众有“亲密”接触, 是让图书馆回归公众, 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的双重需要。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实现无障碍免费开放,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张试纸”, 其最具深远的意义还在于, 通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标本”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一个示范。这个示范的意义在于政府责任的加大, 政府向公众提供公益性产品的义不容辞, 引领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向完全的公益性转变。
首先, 从中国图书馆人的角度讲, 免费开放是图书馆人一直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 因为只有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的精神内核才有得以体现的平台。其次, 从读者的角度讲,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 其本身就承担有消除社会信息鸿沟, 体现社会公平的责任。免费开放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 特别使一些弱势群体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 会有更多的读者受到图书馆的影响, 从而对图书馆学科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最后, 从社会的角度讲,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在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以满足的情况下, 会对精神方面提出更高的需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更多的人希望在精神层面来满足和充实自己,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也是与民众的这一要求相吻合的, 利于我们的社会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作用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道德水平, 不管于个人还是于这个社会, 这些看得见的好处是不言而喻。作为公共资源, 公共图书馆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属地盘, 而是全民的财富, 全面免费开放, 既是公民应当享受的平等, 也是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职能回归”, 图书馆免费开放会对全民阅读起到促进作用。以吉林市图书馆为例, 在其每天到馆的读者中, 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 他们来图书馆更多的是进行自我学习, 同时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充实自己。图书馆所提供的良好氛围和服务是其他社会场所所代替不了的。
3 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盘活图书馆网点。
如何盘活中小城市特别是一些县乡级的图书馆网点, 增加大城市的图书馆网点都应该是“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配套工程。
3.2 面对多类型多层次读者。
如何面对免费开放后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 其中尤其是知识层次较低的读者群的涌入, 也考验着管理方的能力。如何协调一些知识层次较低的读者与普通读者的关系, 怎样同时保证两者的阅读权利都是应该考虑的内容。
3.3 开展有效的经营策略。
有效的经营策略也必不可少。比如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图书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由于读者数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书损坏率增加和丢失等问题。
4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应对措施
面对免费开放条件下图书馆设施陈旧、管理水平滞后等诸多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应从加强管理职能、打造服务理念、统筹安排基础设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入手, 以应对目前所面临的新挑战。
4.1 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实施首问责任制就是要把人性化服务贯穿在整个图书馆服务的始终, 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服务中突出无私奉献和仁爱之心。免费开放条件下的公共图书馆, 应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馆员要破除数年来一贯遵循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等条条框框式的工作习惯, 用换位思考来面对读者, 尽一切可能满足读者合理要求;对于规章之外的要求, 要给予富有人情味的关注,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有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
4.2 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 对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馆员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达到博学多识、触类旁通。馆员只有通过自身学习、不断提高, 才能及时解决服务工作中的疑点、难点, 为读者排忧解难, 才能对读者提出的问题做出快速准确的解答。
4.3 加强免费开放宣传。
为适应免费开放的新要求, 公共图书馆要立足本馆实际, 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在设施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读者须知等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增强吸引力。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扩大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 吸引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 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用。
4.4 改善硬件设施。
从硬件上要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全面扩容, 在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高标准、高质量推行免费开放工作。如添置书架、更换阅览桌椅、更换场地标识牌和管理制度牌, 购置绿色植物装点和美化阅读环境等, 充分体现图书馆服务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为读者营造赏心悦目、舒适怡人的良好环境。
4.5 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公共文化机构进入“免费时代”, 进入文化场所的人流量必然大幅增加, 带来安全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 公共图书馆要未雨绸缪, 提早准备应对。如在馆内走廊、过道内摆放座椅, 设置等候排队设施;制定详备的安全预案, 分工细化, 责任落实到人;完善安全疏散示意图, 加强电梯运行管理;更新和添置消防器材, 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确保万无一失。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 将从原来单一角度地收藏、办展、借阅, 变成与公众进行文化、艺术双向互动交流的场所, 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覃连娇.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07 (12) .
[2]全勤.推进图书馆公益服务全面实行免费开放[J].图书馆建设, 2008 (3) .
[3]李铁, 杨红.读者为中心馆员为根本[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1) .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刍议 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免费开放政策 政策评估
中图分类号: G252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049-05
Evaluation of Free Public Library Policy
Abstrac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free policy of public library, which is mentioned in the document of "On promoting free opening of national art gallery, public libraries and cultural center (station)". This document is issued jointly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n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of evaluating the free policy of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ubject, the standard and the metho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ublic policy.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free policy; policy evaluation
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具体目标: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同时,《意见》还提出了取消原有部分收费项目、限期收回出租设施、降低非基本服务收费、完善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免费开放的宣传六大举措;以及加强组织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加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加强监管,建立评估体系六大保障机制。之后,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并对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分担原则和补助标准进行了明确。《意见》是我国政府在制度层面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政府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决心和信心[1]。免费向社会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的体现。《意见》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全面推进免费开放提出了要求,进行了部署,吹响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集结号”,开启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新时代。本文所指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是《意见》中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相关内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公共政策,国家层面一定会制定相应配套支持政策,然而各地落实政策的力度如何?实施的效果如何?会不会形成免费开放的“形式化”、“政绩化”、“表面化”现象……,这些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才能确定。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的意义
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并以此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2]。
免费服务一直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宣言》和《公共图书馆指南》都强调:所有公众都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信仰、语言、能力、经济和就业状况或教育程度的限制[3]。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出台是公共图书馆价值的回归,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首先为日后相关公共图书馆政策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及流程提供参考;其次能为图书采访、收藏、组织、借阅和图书推介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土壤;第三是可以丰富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定律,如图书馆五定律;第四是可以促进中国公共图书馆模式创新;第五是能深化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第六是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权利和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深入研究。
同时,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评估能有效检验政策执行的效果,包括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规定免费开放的内容、具体举措和保障机制是否得以有效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政策的预期目标。其次,通过评估可以为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个全国性的政策,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连续的动态过程,由于地区和文化差异,以及环境的变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评估可以发现这种政策偏差,为日后政策的完善提供依据。第三是通过评估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需要不断努力和投入,如何才能保障财力和物力的持续投入,投入多少才是合理,通过政策评估就可以有效确定政策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第四是通过政策评估能明确政策责任,政策的实施涉及部门很多,包括图书馆、文化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等,如何才能确定各方的责任,通过对政策实施效果和效益的评估来判断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与不足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明确政策相关主体的责任,为明确决策和执行中责任提供现实依据。第五是政策评估将是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免费时代通过评估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不可或缺。第六是政策评估有助于政策运行民主化,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通过政策评估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读者)参与政策实施,采集各方意见,使政策运行能够真正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助于政策运行的民主化。
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系统
一项公共政策评估系统一般是由政策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政策评估主体是指那些从事公共政策评估的组织或个人,政策评估标准是政策评估的基本依据和准绳,评估方法指评估主体在政策评估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和技术。本文从政策评估系统的角度构建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主体、标准和方法。
2.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主体
依据不同的标准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公共政策评估主体进行多种分类,比如,根据组织化程度,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政策评估主体;根据其与政府的关系,可分为官方的、半官方的与非官方的政策评估主体,或非独立的、半独立的与独立的政策评估主体。但在政策评估实践中,最基本的还是将其划分为政策评估组织与政策评估个体以及内部评估主体与外部评估主体。内部评估主体由政府行政部门内部的人员或机构组成,一般被称为“局内人”,外部评估主体由行政机构以外的组织或个人组成,一般被称为“局外人”。在政策评估系统中,政策评估主体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应当审慎挑选合格的评估者。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涉及面非常广,因此评估主体必须多元化,以克服单一评估主体身份和角度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主体系统应该由图书馆、社会公众(读者)、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监察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专业评估组织组成(见图1)。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一线执行主体,是政策“局内人”,在有限的资源和人员基础上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对他们可能是一种挑战,免费开放政策的执行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利益,因此,他们对政策的接受和执行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公众(读者)既是免费开放的受益者,又是免费开放的监督者,属于局外人,社会公众应当监督在免费开放中的政策责任是否完成,政策是否增加经费投入,以及图书馆是否真正做到免费开放。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既是政策的实施者也是政策的监督者,也是 “局内人”,他们要落实政策规定相关职责,比如资金投入、宣传和人员配置等,又要监督图书馆是否有效利用配置的各种资源落实政策。监察机构主要是人大政协,他们具有监督政策执行职责,他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社会组织可以是当地读者协会和图书馆行业等组织(如各地图书馆学会/其他社会公共部门),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专业评估组织主要是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他们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专业评估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其观点和看法不受政府利益和本位主义影响,能更好地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性。
2.2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标准
政策评估标准既是政策评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策评估的基本依据,只有参照一定的标准才能对公共政策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评估是寻求、论证、确定和校正政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从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开始的。标准的不同选择、排列和组合会直接影响评估结论及其合理性、可靠性程度。关于政策评估标准,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萨茨曼较早地概括出政策评估的五项标准:效果、效果的充分性、效率、工作量和执行过程。这五项标准实际上都是政策评估的技术标准。20世纪70年代末期,鲍斯特在《公共项目分析:应用方法》中提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七项政策评估标准:效能、效率、充分性、适当性、公平性、反应度和执行能力。20世纪90年代,邓恩提出了六项政策评估标准: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适宜性。
参考国内外政策评估的经典标准,遵循公平公正则、事实与价值统一、可操作性、简明扼要以及量化比较等原则,结合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标准应该包括政策效率、政策效果,政策效应。政策效率标准主要衡量政策的产出和政策投入的对比关系以及政策的行政效率,由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显然不能用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率去衡量,更多应从行政效率角度去衡量,也就政策执行主体多大程度执行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规定的基本内容,具体举措和保障措施。依据《意见》的相关内容,政策效率标准的具体指标可以是场地免费实现程度,基本服务免费实现程度、非基本服务收费降低程度、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程度等指标,通过政策行政效率的评估可以明确地方执行政策的程度,进行政绩考核。政策效果标准就是对实际的效果与预期值进行比较,是一种相对判断,政策效果应反映政策受体在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取得的利益(含负面利益)。因为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是服务的场所,图书馆员是对读者实施服务的主体,而读者是服务的对象,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免费开放政策将对三者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本文将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作为政策受体,尽管这里所指的图书馆并不是人。政策对图书馆的影响效果可以用图书利用率、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设备的利用率,图书馆服务增加量(包括接待读者人数、新增办证数、外借图书量、新增参考咨询量等)、图书毁损率(含丢失的图书)、设备的折旧率等来因素衡量,通过对图书馆政策效果的评估可以为经费的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政策对馆员影响效果可以人均工作增加量、收入增加量和工作积极性等因素来衡量,短期内免费开放政策对馆员更多的表现为负面的影响,因为免费开放导致工作量的增加,收入减少,导致消极工作态度,影响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政策的效果,因此,评估必须高度重视对馆员的负面影响,为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政策对读者影响效果可以用资源的可获得性、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服务满意度等因素来衡量,免费开放能提高整体的资源可获得性、服务的可获性,但是可能会降低读者个人的获得性,进而影响整体的满意度,因此,通过对读者影响效果评估可以为图书馆增加资源和人力提供依据。政策效应标准主要是对政策受体间接的相关社会影响的衡量,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对相联系的社会公平性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相关效应作用,这是一种不可量化的综合作用结果。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可以采用公平性、适宜性、社会回应性指标来衡量。政策的公平性是政策成本和效益在不同集团之间是否等量分配,虽然《意见》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惠民政策,然而如果图书馆免费开放没有深度执行,只是简单地打开图书馆大门提供基本的免费服务,仍然会造成利益的不均等,比如远离图书馆的读者仍可能无法获得政策的“惠泽”,因此这项指标仍具有重要衡量价值。适宜性是指所需结果(目标)是否真正有或者值得去做,显然,免费开放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民服务是其价值所在,但是中国的公共图书书馆免费开放仍处在起步阶段,受到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不能只兼顾公平,而忽略效率。回应性是指政策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特定集团的需要、偏好或观念。显然,《意见》是顺应民意的政策,但是免费开放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支出,能否持续获得地方的投入还可能是个未知数,另外,虽然公共图书馆已经免费开放了,但是读者阅读习惯(比如阅读趋向电子化)发生了改变,假如公共图书馆服务跟不上,读者也未必会增加到馆的次数和借阅的次数,因此,回应性将是衡量政策社会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以上设计的评估标准和设计指标,本文在这里构建一个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的参考指标体系(见表1)。
2.3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策评估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评估方法选择的成功,因此,评估方法对于政策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策评估方法一般分为定性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以及综合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时,评估者具有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了政策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的质量,主要的定性评估方法有整体评估方法、层次评估方法、价值分析法、专家评估法、对象评估法、自我评估法等。定量评估方法是指用数学语言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描述,主要的定量评估方法有统计抽样法、社会指标法、社会实验法、过程对比法、成本分析法等。政策综合评估方法就是对公共政策定性绩效和定量绩效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DEA、模糊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等[4]。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所得的评估结果差异很大,尤其是政策的复杂性导致了评估方法选择的困难,只有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分析评估结果,才能够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论。依据针对性、适用性、经济性和操作性的原则,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评估既有定量评估又有定性评估,单一的方法难于实现有效评估,在此构建一个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体,多种方法配合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方法体系(见图2)。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指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它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评价的结果为集合,用一个模糊集合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事物的模糊状况;第二,适用于定性指标的定量评价;第三,评价结果具有唯一性。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定性指标评估首先采用自我评估法、对象评估法、专家评估法进行综合评分,也就是图书馆、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影响和实现的预期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社会大众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对政策作用于自身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组织专业评估机构、监察机构、社会组织等成员审定各项关于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纪录,观察其实施执行情况,对政策对象和以前的政策参与者进行调查,与政策实施人员及其工作人员交换意见,对政策整体成效进行评价。自我评估、对象评估和专家评估采用具体评估方法则是综合评分法,也就是将各种不可加的指标实际值运用指标分数转换形式转换成可加的评价分数值,用以比较和排序。综合评分法既可以是等级评分法和百分比评分法。等级评分法通常将评定结果分为5个等级,满分为5分,这5个等级分别为: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劣(1分)。百分比评分法是按照一定标准给各指标确定相对百分值。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定量指标可以采用过程对比法来评估,过程对比法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它以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效果为评估对象,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它将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定政策,提出政策建议的一种分析思路,因其概括了政策评估的基本特点和本质要求,而被称之为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过程对比法主要包括“始—终”、“始—中”以及“有—无”对比。定量指标通过过程对比后仍然需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模糊化处理,即转化为与定性指标统一标准的无量纲的综合评价分。
定量和定性指标经过处理后,转为综合评价矩阵R,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按照AHP法,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各指标权重向量集W,最后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值:Z=W*RT,依据综合评价值来判定政策执行的整体效果。
3 结语
中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仍有很多路的要走,虽然《意见》的出台从国家意志的层面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步伐,但是离已经有几百年免费开放历史的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依据的政策评估将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完善的重要一环。同时,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惠民政策,我们国家也将会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政策效果的评估,建立评估的标准、方法和流程等,促使各方贯彻落实政策,不断完善调整政策。笔者希望本文构建的政策评估系统能为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评估或者其他图书馆政策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对相关的学术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和平.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国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水平[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193):4-9.
[2]贠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4-55,57-58,211-213.
[3]余胜,吴晞.免费开放:理论追寻、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193):10-17.
[4]黄青玉.公共政策评估方法述评[D]:厦门:厦门大学,2009:17-19.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问题探讨 篇3
目前,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办证免费、图书期刊免费借阅、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自修室免费开放、免费流动借阅、免费存包等一系列免费服务, 这些举措使图书馆回归到公益性的本质, 也为更多喜欢读书、渴望读书和希望从书籍中带来知识和享受阅读的人带来福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既是读书人之幸, 更是教育之幸和民生之幸。
一、免费开放使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 资金缺口。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 原来需要收取的验证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和图书续借费等都要取消, 但办理借阅证还是要收取一部分押金, 其目的是保证图书可以安全、有效地周转, 免受损坏和丢失, 让更多读者能享受到公共资源。如果要保证原来的服务项目不变, 就意味着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成本较以前会有明显增加。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由财政预算拨款, 这部分钱除了用于职工工资发放和购置图书外所剩无几, 以前可以通过收费弥补的缺口, 在实行免费开放后, 会给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带来新的挑战。
2. 工作量增加。
图书馆免费服务后, 前来办证借阅图书的读者大幅增加, 尤其是双休日, 办理图书证的人会排起长队。借阅量的急剧上升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读者的出现会使现有的馆舍拥挤不堪, 现有的文献资源会空前短缺, 随之而来的是采书、编书和存书等工作量的加大, 以及水电等各项维持费的增加。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让图书馆有充足的购书经费, 以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保证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知识创新, 推动社会进步, 保障人民享受文化权益。
二、免费开放对图书馆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1. 丰富文献资源的类型。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平等地免费开放, 其意义不仅是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更重要的是要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尊重知识的风气, 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推动社会进步。在购书经费得到保障的情况下, 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要求, 为读者提供报纸、期刊、图书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 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文化水平读者的阅读需求。
2.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首先, 要进行素质范畴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 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善于积累爱岗敬业精神, 按照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以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其次, 进行实用性强的专业培训, 使非专业图书馆人员由外行变为内行, 同时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更新, 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和高水平的工作效率, 通过学习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来沟通和读者的感情, 加速信息传递, 以便能使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最好的效果。最后, 图书馆员应成为阅读的模范。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能够成为读者阅读需求的引导者, 如, 热心帮助读者进行需求分析, 为读者选出最适合的书籍, 帮助读者节省选书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提高其阅读效率。优秀的图书馆员绝不只是书库的守门人, 而是知识大门的引领者。
3. 公共图书馆负有向全民宣传民族先进文化, 促进全民提高综合素质的使命。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后, 公众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仍不太了解, 有的甚至把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混为一谈, 对公共图书馆可以免费让广大市民看报纸、阅读期刊、免费借阅图书等措施觉得不可思议。这说明公共图书馆平时在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够, 以至于很多人不清楚图书馆的真正职能和作用。《意见》出台后, 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专门介绍图书馆的特色、建筑平面分布格局、馆藏、借还书制度, 以及数据库的使用、开放的时间等信息的画册, 深入人员集中的地方免费发放, 让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有所了解, 真正做到利民惠民。图书馆还要经常组织举办大型读者活动、专题展览和讲座, 以此作为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切入点, 让读者积极参加。
4. 为了方便读者, 公共图书馆管理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 让读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移动图书馆统一的检索平台, 实现馆藏目录、电子期刊、电子书、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获取。可以建立一个和读者沟通的平台, 让读者了可以在上面提出自己对图书馆的看法、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推荐购买的书目, 以及和别的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的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三、结论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 篇4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历程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 历史上有名的有西周的盟府、宋朝的崇文院、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但这些并非公共图书馆。直到1998年国家图书馆进行改革, 取消对读者办证的所有限制, 只要提供身份证都能办理国家图书馆的借书证。这标志着国家图书馆面向所有读者开放。2008年国家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面免费, 之后,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也先后免费向社会开放。2011年年底,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 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社会价值
公共图书馆是最好的社会教育学校, 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标志。公共图书馆不只是借书读报的地方, 更是一种教育制度, 一种生活方式, 是知识和信息的再分配。免费进入公共图书馆, 可以使社会底层通过免费获取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在贫富差异的社会中,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平等免费的社会空间。公共图书馆让公众在阅读中得到幸福和快乐, 在学习中提升信息素养,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一种全面协调的和谐平衡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助推的作用, 并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面临的问题和和解决方案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这一历史性的文化惠民措施, 受到了热烈的欢呼和赞扬, , 点燃了更多因为收费而被阻挡在图书馆门外的市民和外来民工的读书热情, 给大多数人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机会, 同时也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 如何让图书馆真正回归公众, 吸引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
一是向公众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免费开放, 更多的人来读书了, 文献资源保障力度不能完全跟上, 品种严重不足, 在加大采买的同时, 可以欢迎公众捐出图书, 例如孩子上大学了, 那么其小时候的不少图书就可以捐出来;有人工作改行了或者退休了, 可能不少专业书愿意捐出来。图书馆建立电脑数据库记录捐赠者的资料和赠书册数, 定期公布, 让捐书人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奉献, 让读书人知道自己享受了谁的奉献, 这样日积月累也会解决一部分文献不足问题。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针对读者量突增, 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补充的情况, 图书馆可以在读者中招募志愿者或义工, 让他们整理书架, 另外定期对读者进行入馆程序的免费培训、网上图书馆查询培训、受损书的展览教育活动等, 慢慢引导读者有序的配合图书馆工作。
针对免费后服务情况, 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 , 如聘请先进馆的同志介绍工作经验, 组织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外出参观学习, 积极改进和提高免费后的服务质量。
三是培养民众的阅读习惯。
和谐社会应该强化国民阅读意识, 提高个人乃至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而公共图书馆是公民免费获得这种信息的重要阵地, 这都要求图书馆在公民行使这些权利的时候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可以从开放时间、办理证件、选购书刊、安排场地、举办活动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服务, 搭理合情合理, 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精神。如举办故事创作比赛班、公开讲座系列、戏曲导赏、举办展览、开展展览书籍介绍、儿童故事时间、阅读计划活动、读者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下, 通过提高免费资源图书收藏量和提供人性化的读者服务, 鼓励国民从噼噼啪啪的麻将馆中走出, 从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中走出, 引导孩子们不热衷“上网吧”, 而是青睬“图书馆”, 形成一股想读书、能读书、爱读书的读书氛围, 长远来看, 必将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是在合理的管理制度下, 不断地对免费之后的服务细化, 以期让所有公众都能享受到服务。
图书馆免费开放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结合公共文化事业特点和本地本单位实际, 整合业务流程, 合理调配资源, 改善服务效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方式和手段。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充满教育性的向全社会男女老少, 各行各业的宣传和推广服务活动。加大投入, 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扩展到每一个社区、甚至每一个人, 要想方设法, 诚心诚意, 把工作深入基层, 流动到基层, 才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市民素质。
面对图书馆的免费大潮, 应冷静应对, 先量力而行, 要有计划、有规律、有步骤、有对策地逐步实行减免缓政策, 如改造设施、积极修订管理制度、改进服务方式、对读者进行公德教育等等, 既不降低服务质量, 还要保证机器设备完好, 以至达到最终的全部免费服务, 使公共图书馆真正回归本色, 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图书馆。
摘要: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义重大, 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还应该进一步创新。公共图书馆要寻找一种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服务模式, 寻找一种能够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工作方式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模式,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少明.走向免费服务.《图书馆》.
[2]曹雪梅.《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大趋势下的两大课题》.《图书馆工作研究》.
[3]孟广均.开放, 平等, 免费, 多元化, 个性化, 教育性.《图书情报工作》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 篇5
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问题
目前, 公共图书馆的所有运行经费都是由政府的财政拨付, 包括人员工资及图书、报刊、电子、视听文献的采购费用。以我馆为例, 免费开放后, 免去了办证的工本费, 实行免证阅览、免费借阅、免费自学、分层管理、一卡通行, 并增加了图书证的借书册数, 随之而来的就是读者到馆量激增、图书流通量加快、设施设备高负荷运行, 以及图书、报刊和视听文献资料高利用率带来的高损耗, 都导致了图书馆运行费用地加大, 也增加了图书馆资源更新、维护等费用的支出。
1.2 文献供需矛盾问题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 读者到馆量和图书流通量都将成倍增长, 文献采购资金的保障、文献采购采购的周期、文献采购的复本量、文献上架的周期, 办理外借手续等待时间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同时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后, 上网人数激增, 有限的设备无法完全满足读者地需要。
1.3 管理问题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以后, 到馆读者增多, 需求更加广泛, 在工作人员数量未增加的情况下, 服务强度加大, 特别是一线服务窗口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管理难度也相应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在馆舍空间不变的情况下, 读者量的加大也会造成设施设备及资源有限带来的矛盾。以我馆为例, 设读者坐席800个, 在节假日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 随着读者量的剧增, 读者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一些读者的不文明行为也影响到原本安静的阅读环境, 也给其他读者带来不便。
2 应对措施及建议
2.1 图书馆经费保障
在保证财政拨款的前提下, 还应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来筹措资金, 以解决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问题, 扶持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想办法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如企业赞助、社会集资、个人捐赠等, 实行多元化办馆机制, 真正解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经费问题。
2.2 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 对图书馆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是:到馆读者量增加了, 读者服务需求大了。提高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可以细化规范工作程序, 让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步骤清晰, 目标明确;增设友情提示用语, 对读者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 畅通读者反映问题发表意见的通道;对读者服务热情周到,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解决供需矛盾, 我馆加大图书、报刊文献的采购量, 缩短文献的采编、上架周期, 加强日常书刊的架位管理;调整办证押金额;适度提高借书证借出的册数;引入RFID自助借还系统, 由读者自助办理借还手续, 工作人员协助指导, 大大的缩短了读者借还图书的时间。
2.3 加强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事业, 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下, 若要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仅靠几名图书馆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共图书馆中, 志愿者一直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课程都是由志愿者提供的。它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并能将这些资源精准地运用在日常的管理中,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国公共图书馆虽然也有志愿者, 但志愿者的不稳定性、志愿服务的内容简单化等一系列问题始终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有待进一步规范。我馆几年来一直在摸索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每年都会在假期招募志愿者参与读者服务, 补充到一线服务窗口, 做一些辅助性的服务工作, 如:指导读者使用自助借还系统、图书检索、指引读者借书以及咨询服务等,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志愿者服务工作。
2.4 强化延伸服务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 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为社会各阶层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从而缓解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读者量剧增的现实问题, 应强化延伸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我馆从实际出发, 开拓服务新领域, 推出服务新模式, 确保图书馆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2010-2011年在社区、学校、军营新建4个分馆, 图书流动站10个, 流动图书7000多册;盲人图书室提供电话预约, 主动为盲人读者上门送书, 并免费为他们代购盲人用品, 为无条件购买电脑的盲人读者免费提供电脑租借服务, 组织各类培训, 如:读屏软件、盲人设备使用、电脑、盲人英语培训班等;举办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 如: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等, 举办“秦图讲座”, 搭建公益文化平台, 每周六、日的上午都为市民免费举办公益讲座, 两年来共举办公益讲座近200次, 其中以“天开海岳秦皇岛”为代表的秦皇岛乡土文化专题讲座在听众中反响强烈。
2.5 培养读者高质量的阅读习惯
公共图书馆虽然实现了免费开放, 但要培养全民高质量的阅读习惯还是个长期的过程。据调查, 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不足5本, 而美国人是25本、日本人是40本、以色列人是64本。而我国读者阅读最多的书籍都集中在供消遣的穿越、玄幻、武侠、言情等小说。我馆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 为此, 推出新书书目推荐, 定期推荐最新的图书书目, 引导读者多看书、看好书。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共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文化普及与文明传播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公益性价值, 是惠及大众的好事, 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S
摘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 公共图书馆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公益性
参考文献
[1]杜春娥.基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考[J].科技广场, 2011 (4) .
【免费公共交通】推荐阅读:
免费开放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05-14
中央补助地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16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免费07-04
公共交通信息06-08
公共交通体系08-04
公共交通站点08-23
城区公共交通08-30
公共交通网络09-07
公共交通枢纽10-02
公共交通站台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