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经济

2024-10-04

免费经济(共11篇)

免费经济 篇1

摘要:互联网经济激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使相当多的传统媒体的经营陷入困境,尤其是平面媒体受到的影响更大。“免费经济学”为传统媒体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日本经济新闻》创造性地运用“免费经济学”,在进行大数据运用的基础上,制定了“免费+收费”的策略,使之成为传统财经媒体在新时代的成功者。“免费经济学”可以为传统财经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发展提供借鉴。在当前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财经媒体也可以从“免费经济学”理论出发,制定合适的策略,增强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关键词:免费经济学,互联网,财经媒体,大数据

近二十年的互联网浪潮冲击着以报纸、杂志为首的传统媒体。其中,在传统上,财经媒体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企业、政府和各种机构,从财经媒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然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财经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人转而从互联网去寻找经济信息。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时代的“免费”理念和营销方式,使诸多坚守传统经营方式的财经媒体陷入困境。在互联网时代,研究传统财经媒体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走出困境,发展出新的营销方式,求得生存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免费经济学理论出发,以日本的一份财经类专业报纸 《日本经济新闻》的数字业务开展为例,证明笔者所提出的假设:在互联网环境下,财经媒体可以通过“免费”策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本文选取《日本经济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财经新闻对日本以及世界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也在日本造就了若干世界知名的财经媒体。同时,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向来是比较传统的,作为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一个国家,日本传统财经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冲突。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经济新闻》在日本的传统财经媒体中异军突起,比较成功地采用了“免费经济学”的策略,利用互联网工具变劣势为优势,成为传统财经媒体中转型成功的典型,这不能不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 作为一个经济和互联网均迅速发展的国家,中国的财经媒体也可以从《日本经济新闻》的发展策略中,寻找到启示。

一、“免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传统财经媒体

“免费经济学”(Freeconomics) 是一种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1]“免费经济学”的兴起是由数字时代的科技进步来推动的。 《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著书《免费》率先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新学科。

根据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随后又被英特尔首席执行官David House纠正为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从而引出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益,电脑芯片的价格也会随着芯片性能的提高一倍而下降为一半,而网络宽带和存储器的价格下降速度更快。互联网的作用就是将三者融合在一起,在科技的三重作用下加速价格下降的趋势。同时根据伯特兰德的竞争理论,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某样东西成为了这一媒介所承载的内容,那么其成本就不可避免地趋零化。

免费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甚至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吉利刀片所采取的赠送剃须刀,之后通过出售其耗材刀片赚钱这一免费的经典案例。而现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买一赠一、内有赠品、免费送货、免费试用,这些林林总总的免费活动归根到底都建立在“交叉补贴”的基础上。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1.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

2.用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

3.付费人群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

克里斯·安德森将免费的模式归纳为以下四种:

1.直接交叉补贴(买一赠一)

2.三方市场(电视广告)

3.免费加收费模式(软件试用)

4.非货币市场(礼品经济、劳动交换、盗版)

传统财经媒体并非采用“免费经济学”的擅长者。由于传统财经媒体采用的是纸质阅读的方式,从功能、形态上讲,如果不借助于互联网,传统财经媒体很难采用“免费经济学”去进行经营,从既往的经验上看,一般都是靠给订阅用户赠送小礼品、进行抽奖,或者与广告客户合作,组织某些免费活动,将部分成本由广告客户承担的方式来实现免费的功能, 但是这些免费行为是很有限的,并且由于并不借助于互联网,因此充其量只能说是小部分免费行为,还谈不上是对“免费经济学”的运用。由于工具的限制,传统财经媒体并没有办法将“免费经济学”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另外地,传统财经媒体的广告业务也受到互联网媒体 (包括互联网财经媒体) 的侵蚀,大量的广告流向新媒体,这使传统财经媒体既受到互联网的极大冲击,在坚守传统经营方式的情况下,也难以运用“免费经济学”来抢占客户群,提升经济效益。也就是说, 虽然存在着“免费经济学”的理论工具,但是若媒介工具不更新,传统财经媒体也难以利用这种理论工具来走出困境。那么,就必须借助于互联网这一新的工具来运用“免费经济学”,使之能够变成财经媒体的机遇。

二、“免费经济学”思维下传统财经媒体的发展机遇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浪潮冲击下,传统媒体是否只能坐以待毙呢?从诞生之初就以免费模式大行其道的广播和电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一直处在其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近年来被互联网抢去不少广告商,但通过多元化经营似乎已经找到了应对策略。而受到互联网浪潮冲击最大的平面媒体的情况如何呢?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平面媒体的收入下滑严重,经营陷入困境。而年轻世代对平面媒体的阅读量也比中老年人要少,这似乎使平面媒体在面对互联网的“免费”浪潮时都显得深陷困境。为了应对这种困境,不少平面媒体采用了各种策略,试图走出困境。那么,传统的平面媒体有没有可能反而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免费经济学”来作为走出困境的工具呢?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搜索了运用“免费经济学”的平面媒体的案例,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

互联网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使“互联网思维”成为新时代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强调各种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强调企业、用户、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强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联系。“免费经济学”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对互联网思维的经营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免费经济学”不仅实行特定内容的免费,而且需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让财经媒体知晓用户需要了解什么财经信息,这样才能采用灵活的经营策略,这些都需要对用户群体的基本情况和偏好等进行了解才可能较好地实现,各种信息的互联互通、交叉聚集,本身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结果。要善于运用“免费经济学”,就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资源和工具,而这给财经媒体提供了超越传统的机遇。

通过检索发现,日本的一家财经类专业报纸———《日本经济新闻》通过采用“免费经济学”的策略,不仅没有陷入困境,甚至取得了优异的业绩。作为日本发行量首位的财经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的数字业务的迅速展开令其在同行中继续领跑,甚至在数字业务领域取得的规模及收益已经远超发行量在其之上的综合性报纸。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免费经济学”的冲击下,传统的平面媒体并非必然处于坐以待毙的地位,如果能够善于利用互联网,也是有通过利用“免费经济学”的策略来走出困境的可能的。由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在互联网环境下,财经媒体可以通过“免费”策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三、《日本经济新闻》的免费策略分析

日本人对阅读的热爱在全世界是出名的,而日本的报纸在全世界范围看来都非常不可思议的存在。日本所发行的 《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包揽了全世界报纸发行量排行的前三名,2013年下半年发行量(仅晨刊)分别为987万、754万与335万份。[2]但即使是在日本,纸质报纸的发行量正逐年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13年日本报纸发行量总量为4700万部(晨刊 + 夕刊为一部),较上年减少78万部,下降率为1.6% ,较10年前下降12% 。[3]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挽回纸质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损失,使企业继续能够生存成为各家报社的当务之急,大家普遍着眼的便是纸质报纸的“电子版”发行。

(一)以《日本经济新闻》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本文所想重点研究的案例是 《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 《日本经济新闻》在日本全国性报纸发行量中排行第四,2013年下半年发行量(仅晨刊)为277万份。《日本经济新闻》目前数字业务的运营模式是“免费 + 收费”,也就是《免费》一书中所提及的,为众多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普通产品的同时,为少数消费者提供付费的专业产品。而选择《日本经济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如下:

1.《日本经济新闻》的付费电子版用户已超过33万,为日本第一

这个数字对于212万的免费电子版用户来说虽然只为16%[4](2014年1月17日公布数据),但已经跃居全世界付费电子报纸订阅量的第四位(2013年统计),当仁不让地成为日本的第一位(2013年统计)。全世界付费电子报纸订阅量前三位分别是美国《纽约时报》113万,美国《华尔街日报》 90万,英国《金融时报》33万。可以说《日本经济新闻》已经在付费电子版上成功逆袭,成为日本报业中的翘楚。紧随其后的是综合类报纸《朝日新闻》,付费电子版用户为10万,而其他日本报业巨头均未发表其付费电子版用户数量,可见数量并不乐观。

2.《日本经济新闻》为日本电子付费报纸“始祖”

《日本经济新闻》 开设电子付费版的时间为2010年3月,在日本报业中是最早的,同时其所实行的“免费 + 付费” 模式也是最成功的。

3.《日本经济新闻》其财经类专业性定位

与综合类报纸的定位不同,日本经济新闻的受众更多的是社会中坚层,消费能力和对专业性咨询资讯的需求都是最突出的,且在公司的各岗位上有相当的决策执行能力。[5]而 《日本经济新闻》的电子付费版更适合这批精英人士的阅读习惯,因此其订阅人数才能从各大综合类报纸中异军突起。

(二)《日本经济新闻》的“免费+收费”模式

通常而言,一家网站会遵循“5% ”定律,也就是说5% 的付费用户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在免费加收费模式中,这就意味着在20个网站用户中,有一个是付费用户,其他19个都是免费得到服务的。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转下去,是因为给那19个人提供服务的成本是相当低的,可以看作是零。[6]与《免费》书中所总结的5% 收费模式所对比,《日本经济新闻》拥有16% 的电子付费会员,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所以其电子版的运营不仅使网站正常运营,还反补了其纸质发行母体报社,这从其2013年全年业绩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日本经济新闻社在其今年3月发表了2013年业绩报告,显示其报社的全年纯利润为95亿日元,较前年增长43.9% ;其中电子版报纸所带来的“数字收益”较前年增长34.8% ;报社全年营业额约1698亿,较上年度减少1.2% 。[7]从中不难发现,发行电子版的收益增长极大地支撑了报社母体的利润增长,使其利润增长率也成为日本报业中的翘楚。

那么《日本经济新闻》究竟是如何使用“免费”策略完成逆袭的呢。下表列出了其为众多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普通产品,与为少数消费者提供付费的专业产品区别。

可以看出,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日本经济新闻》采取的策略就是,先通过免费吸引用户,但免费用户可以阅读的内容有限,如果想阅读其独家深度报道,而非简短新闻的话,便需要向其付费成为会员。同时《日本经济新闻》还为其现有纸质订阅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只需要另外加付每月1000日元即可成为其电子版付费版会员。在报刊发行量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逐步培养老用户转变阅读习惯,有效地留住老用户, 并积极拓展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用户。

与传统纸质订阅客户不同,针对每名新增的付费电子用户,报社所需要支出的成本是相当少的,在互联网时代,这一成本几乎可以说是免费的。所以即使电子版付费用户目前只占总体电子版用户数量的16% ,都可以绰绰有余地维持其网站的正常运营,并取得年收益增长34.8% 的好成绩。

(三)大数据客户信息的采集与利用

作为报社来说,掌握订阅客户信息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纸质报纸的订阅大多都是以家庭或机构为单位,所以其真实受众数量往往大于订阅客户数量,并且超出部分的受众对报社来说是面目模糊的,这也是传统媒体的通病。但电子版的出现却为报社带来了转机,《日本经济新闻》充分利用了提供“免费”服务的契机,彻底掌握了其所有用户的信息, 并对这大数据的客户信息进行利用。

1.采集数据

由于《日本经济新闻》的网站不向非会员提供阅读全文的功能,而通过注册免费的普通会员就可以获得大部分新闻快讯的全文阅读功能,所以从2010年3月其开展数字业务至今已累积了212万电子版注册用户。与一般网站注册所不同,《日本经济新闻》要求用户提供非常详尽的个人信息,其中较常规的为:邮箱、密码、生日、性别。而在国内网站中不太常见的则包括:真实姓名、居住地、职业、行业、职务、行政级别、公司人员规模、《日本经济新闻》订阅情况,以上内容均必须填写。另外还有更详细的选填内容,包括:公司名称、所属部门、公司地址、公司电话、年收入。可见《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对用户信息的精准要求。而这些数据的采集也为其进一步的业务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2.利用数据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针对其1394名电子版用户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其受众具有的特性为:

(1)集中于大东京都市圈且熟悉智能终端

其中,男女比例8:2;51.4% 居住在关东1都6县的大东京都市圈 内 ;67.1% 拥有智能终端 ;65.5% 为30~60岁 ; 47.9% 拥有独栋住宅、23.8% 拥有公寓住宅;57.2% 表示会有意无意关注广告。

(2)活跃于业务一线的金融相关从业者

其中,68.7% 拥有主任以上职务;公司规模在1000人以上占42% 。

(3)享受生活的“聪明消费者”

其中,家庭储蓄1000万日元以上为38.1% ,家庭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为31.9% ;56.6% 持有国内股票,27.4% 持有投资信托金融产品。

(4)对自身及孩子的教育投资非常热心

其中,53% 正在学习外语,50.6% 进行专业进修;71.7% 有让孩子留学的打算。

在此基础上,《日本经济新闻》就可以向广告商提供针对电子版细分用户群投放的精准广告。根据目前其所公开的资料显示,根据广告客户需求,可提供的细分受众类型如下表:

(四)用户的免费心理

为什么这么多用户会选择《日本经济新闻》的免费电子版呢?即使只收取非常廉价的费用,比如一块钱,消费者的脑子里面马上就会竖起一面小旗,会去思考掏这份钱究竟值不值得。但如果某件商品价格是零的话,消费者脑子里就不会竖起这面小旗子,做决定的时候也会觉得非常轻松。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概念:“心智交易成本”。这指的是思考的收费成本。我们会泛滥,这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必要去动脑子思考的话,我们都不愿意动脑筋,因此我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最不需要费脑子的东西。[8]所以“免费”能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出购买的决定,使更多人决定要尝试某件新商品。作为商家来说虽然放弃了一部分直接收入,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尝试者。

这在《日本经济新闻》的案例中也是如此。首先其电子版业务用“免费”吸引了221万的注册用户,随后其中33万用户在尝试之后决定购买其收费业务。如果没有“免费”的尝试在先,可能也不能吸引到如此多的收费用户。这正是很好地利用了用户的免费心理。

四、“免费经济学”:财经媒体提升竞争力的新思路

“免费经济学”为财经媒体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并非一切的免费营销行为都可以视为对“免费经济学”的运用。 按照安德森的理论,“免费经济学”的兴起是由数字时代的科技进步来推动的。数字时代使“免费经济学”真正地成为可能,并且得以大规模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强调一些信息的互联互通,“互联网 +”的产业应用使互联网思维得以广泛地产业化。在互联网思维的驱动下,“免费经济学”得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 等工具进行广泛地运用。财经媒体作为一种财经类的信息媒介,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抱残守缺,则很可能呈现继续衰落之势。随着习惯于纸质媒介的老一代的读者的逐渐减少,熟悉互联网阅读的年轻一代,就将加速远离传媒财经媒体,届时,传统财经媒体的衰亡就是必然的了。数字时代的“免费经济学”是使财经媒体得以“起死回生”的理论工具,借助数字时代“免费经济学”的理论阐释, 财经媒体的经营者应当意识到,“免费经济学”是切合于这个新时代的理论工具,也是能够解释数字时代的经营策略的理论工具,应当利用这一理论工具来具体地制定财经媒体的经营策略,进行经营方式上的创新。《日本经济新闻》在这一方面已经创造了一个典范,可以为传统财经媒体的转型提供启示。

美国《时代周刊》已经放弃出版纸质周刊,全部改为线上阅读。全球报业似乎也在经历着寒冬,发行量节节下挫,似乎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能再也不会手捧实物的报纸阅读了。但科技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免费经济学”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对《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案例分析,证明了之前的假设:在互联网环境下,财经媒体可以通过“免费”策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数字业务”已经成为《日本经济新闻》的盈利新增长点。《日本财经新闻》通过运用“免费 + 收费”的模式, 通过对大数据客户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工具创新了运用手段,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不仅避免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反而转危为机,提升了竞争力。

虽然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还没有类似的平面媒体进行电子付费版的尝试,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的以“免费” 吸引用户,并以高品质的内容及服务吸引部分付费用户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改变最有可能发生在财经类的专业媒体,因为其用户最适应新媒体的阅读方式,也是最愿意尝试新产品的人群。不过,财经媒体应当善于运用互联网这一重要工具的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挖掘,利用提供“免费”服务的契机,善于采集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免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可行的经营策略。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行“互联网 +”的经济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同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财经媒体不仅有很多新闻富矿可以挖掘,而且随着互联网消费群体的扩大,只要采取合适的经营策略,财经媒体是完全可以在这个新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因此,我国的财经媒体应当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借鉴“免费经济学”的思路,并且借鉴外国财经媒体的经验,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增强财经媒体的竞争力。

免费经济 篇2

官网:

业的人数。在英国RAE研究质量评估中,牛津大学经济专业获得5*,该学员的授课老师大多是在各自学术领域里的世界级权威人物。

牛津大学经济专业所学的知识范围很广,适用与很多职业,如金融机构、工商业组织、公共服务、出版业和教育业等等。该院所开设的学习课程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数据理论、工业经济学、工业增长与竞争、金融市场和制度、金融经济学等等。

360教育集团英国部(http:///)金牌留学顾问周睿老师介绍说,牛津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里颇有建树。该院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至少见一次面,将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导师会对此进行评论,提问,论文质量也会作为毕业成绩的一部分。此外,该院还会不定期组织许多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来自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

学员就业领域

国际金融机构、贸易机构及政府机构;金融研究所等

基本入学要求

具有高中毕业文凭且高中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

IELTS6.5或TOEFL600(语言成绩没有达到要求者可先进行语言课程学习)

“免费经济时代”钱从哪来? 篇3

完全竞争市场模式

在网络经济中, 电子邮件市场基本上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电子邮件服务是边际成本为零的服务, 增加一个信箱并不会增加成本。随着信箱数量的扩大, 平均成本将逐渐趋于零。因此, 在完全竞争的电子邮件市场上提供免费服务, 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现在很多网站既提供免费电子信箱, 又提供收费电子信箱。但是, 与前者相比, 后者的功能更强大, 更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这就使得收费电子信箱市场成为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凭借自己独特的、别具一格的产品和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市场, 使其产品和服务的均衡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同时, 由于各网站的电子邮件服务具有不可完全替代性, 消费者愿意为这种多样性服务支付较高的报酬。此时,电子邮件收费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例如,在大力发展免费邮箱用户的同时, 网易也大力开拓收费邮箱市场。目前, 网易VIP收费邮箱的用户主要集中于政府、机关、电信、新闻媒体、高校师生以及公司白领员工中, 也包括很多中小企业用户。网易邮箱以提供很大的存储空间, 能够支持POP3、SMTP协议, 并且可以通过GPRS、WAP、SMS等方式借助移动设备收发邮件, 提供增值的杀毒服务、邮件到达提醒等强大功能而获得业界及网民的认可。

新产品,免费圈市场

在网络经济中, 网络产品或服务多为经验产品, 不经使用无法判断其质量的高低和性能的好坏。因此, 为了迅速引起人们的兴趣, 继而锁定客户, 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或服务, 以达到“赢者通吃”的目的, 厂商有必要在新产品问世时暂时免费, 待占领市场后再行收费。此外, 新产品模式还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即转移成本增大、注意力经济和平均成本递减。其中, 转移成本增大和注意力经济是需求方面的因素, 平均成本递减是供给方面的因素。

1.转移成本增大

客户因选择新产品或新厂商必须付出的代价, 可称之为转移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 网络经济使转移成本增大, 从而产生锁定现象。顾客锁定是网络经济的规律, 因为信息是在一个由多种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系统中存储、控制和流通的, 并且使用特定的系统需要专门的训练。例如, 从苹果计算机转移到英特尔计算机不但牵涉到新硬件, 还会牵涉到新软件, 而且客户为了能使用软件和硬件而获取的知识也需要更新。免费提供产品或服务, 会使客户在面临新的选择时必须支付昂贵的转移成本。即使该厂商后来采用了收费模式, 原有客户也会因不愿重新学习或因对该厂商的信赖以及形成的亲密关系而被锁定。其他厂商如果想要插手其中, 就必须对客户的转移成本进行补偿。这就大大提高了竞争的门槛。

2.注意力经济

吸引客户注意力成为网络经济中致富的关键。为了让客户关注自己提供的新产品或服务并产生购买欲望, 厂商通常需要支出大量的“注意成本”, 如广告费用、免费赠送、折扣、付费购买信息、付费吸引客户等, 免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免费在功能上与广告并没有多大差别, 即都是为了吸引客户的注意, 只是其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更具震撼力而已。从本质上说, 免费是一种最具渗透力的广告。在网络经济中之所以流行免费, 是因为注意力的稀缺使得传统的广告已不足以打动人心。

在网络经济中, 厂商不仅仅需要让新产品或服务迅速引起市场的注意, 而且还希望能长期吸引客户的眼球, 使自己成为市场关注的中心。众所周知, 企业部分产品的免费常常是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收费紧密结合的。这是因为在网络经济中产品与产品之间或产品与服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如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驱动器和控制卡、录像机和录像带、手机和通讯服务等, 都存在着互补性, 它们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因此, 免费可以促使互补性产品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从本质上说, 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免费, 只不过是为具有巨大盈利前景的互补性产品或服务支付注意成本罢了。例如, 厂商赠送软件是为了推销个人电脑, 赠送手机是为了推销无线电话服务, 提供免费电子信箱是为了增加网上广告或扩大网上商店业务。

3.平均成本递减

在网络经济中, 很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曲线与传统经济不大相同。第一种是边际成本为零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 如网上报刊、网上书籍、网上音乐等。其总成本的大小仅取决于初始成本,平均成本持续下降并趋于零。第二种是边际成本不变但数值却很小的软件类产品。其总成本主要取决于初始成本, 而平均成本也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受任何限制, 而需求则是关键, 是市场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因此, 市场先行者愿意将其产品价格迅速降低甚至于免费, 以促进产品主流化的进程, 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在拥有庞大客户群的基础上, 厂商有能力以极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使后来者毫无招架之力。

网络效应模式

凡是依赖于网络效应的产品或服务, 在网络的形成阶段需要免费。所谓网络效应, 是指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该网络用户的数量。用户数量越大, 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即一种产品越是受到人们的欢迎, 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越高, 需求量也就越大。

在网络经济中, 产品或服务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所在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网络效应的强弱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起着决定性影响。微软操作系统软件之所以能占据垄断地位, 就是因为它拥有一个不断扩大的客户网。网络效应模式受临界容量和建立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因素之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无论是从临界容量的角度还是从建立标准的角度来考虑, 都是把能否构造一个强大的网络、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正反馈循环看成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这里, 为免费而付出的代价是建立庞大的网络、产生强烈的网络效应所必不可少的, 因而可命名为“网络成本” 。

nlc202309090128

1.临界容量

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或服务, 大多经历三个阶段, 即启动阶段、起飞阶段和饱和阶段。在启动阶段时, 产品或服务的曲线是平坦的, 然后随着正反馈的作用在起飞阶段急速上升, 最后随着饱和的出现再次趋向平坦。在缓慢增长的启动阶段与收益递增的起飞阶段之间, 存在着一个转折点, 即用户数量的临界值, 它被称之为临界容量。也就是说,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有一个最低限度,

小于这个最低限度,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是不经济的, 甚至会经常亏损。冲破这个最低限度, 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就会高速增长, 并且具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因此, 有些厂商在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时, 就会不顾出现巨额赤字的危险而降价或免费。其实, 在网络经济中, 对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不是孤立、分阶段进行的, 而是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作为核算基础的。通过产品或服务的降价或免费, 企业可以快速、顺利地进入起飞阶段, 在以丰厚的利润补偿启动阶段的亏损之后, 还会有大量剩余。反之, 如果企业因害怕亏损而不愿支付巨额注意成本, 就可能永远达不到临界容量, 其产品就会被市场抛弃, 企业就会在正反馈作用下迅速走向没落。

2.建立标准

在网络经济中, 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谁建立了一个拥有众多追随者的标准, 谁就塑造了一个网络, 并成为这个网络的核心, 从中获得较多的利益。谁建立的标准得到的认同越普遍, 谁塑造的网络就越强大, 获得的网络价值就越高, 网络的扩张速度就越快, 网络效应就越强烈, 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 并能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锁定更多的追随者, 免费提供部分产品和技术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选择。

社会共享模式

与上述三种免费模式不同, 社会共享模式不是由厂商提供, 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自愿提供免费的一种模式。

第二代互联网的出现, 融合了互联、共享和实时更新技术,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把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不仅是全球化的, 而且是即时的。网上的大多数信息都是由自愿者提供的, 无数人编写各种网络服务程序、发布各个领域的相关信息。他们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创造精神, 并乐于让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从博客、维基百科到开放源代码技术, 互联网正在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法则———社会共享, 这大大加速了知识的积累、传播和创造。

不过, 社会共享模式已经出现商业化的萌芽。

在网络经济中, 对于边际成本为零、同质无差别的产品或服务来说, 免费几乎是必然的。网络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的经济。为了吸引客户注意力、产生锁定效应, 以最终达到“赢者通吃”的局面, 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的厂商, 往往把免费当作一种竞争的利器;免费是厂商构建一个庞大的网络、迅速扩张网络并使之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此外, 千百万普通人通过免费分享社会知识、进行相互交流, 提升人类智慧。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将免费现象划分为四种模式, 这只是为了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更加方便。这些免费模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密不可分的。例如, 第一种免费模式之所以在经济上可行, 是因为将免费视作提高网站知名度、销售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注意成本”。又如, 综合性网站免费提供电子信箱和信息内容, 既考虑到边际效用递减, 又考虑到注意力经济, 还考虑到网络效应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 厂商常常需要回答一些令人困惑的重大问题, 即哪些产品和服务应该免费, 作为聚集人气的源泉? 哪些产品和服务应该收费, 作为盈利的源泉? 是否可以使部分或全部产品从免费走向收费? 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必须作如下判断:厂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差别性? 厂商是否还需要继续支付注意成本和网络成本? 具体来说, 可以参考的标准是:(1)你提供的产品或技术是否具有足够的差异性? (2)你提供的产品或技术是否已经引起市场足够的注意? (3)你赖以生存的网络是否已经庞大到足以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4)你赖以生存的网络是否已经达到即将起飞的临界容量? (5)你提供的产品或技术是否对网络有着很大的依赖性? (6)你是否拥有具有互补性的高附加价值的商品或服务? (7)你是否拥有“赢者通吃”的野心? 如果前四个问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为“是”, 或后三个问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为“否” , 你就可以立即收费, 不必有任何犹豫。否则, 你就应该继续免费, 也不必有任何犹豫。

免费经济 篇4

一、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

(一)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 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的商品。 (1) “私人产品是一旦被某个人消费, 其他人就不可能再消费和从中获得效用的物品和服务。” (2) “混合产品是指不完全具有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性质, 又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具有这两种物品性质的物品和服务。” (3) 中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社会福利,形成对社会的正外部性。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当受教育者规模没有达到均衡点之前,中职教育不具有竞争性;当受教育者规模超过均衡点,其就具有竞争性。

(二)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 (4) 中职教育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 但其会产生正外部效应,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为人才培养功能和国民经济促进功能。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职教育能够改变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全体国民都可以免费地获得。

(三)部分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依据

中职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可以通过收费等方式实现排他。由于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政府财政必须给中职教育补贴。不同的时期,中职教育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强度不同。计划经济主导的时期,中等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由国家计划分配,收益归属国家,个人收益不明显,中职教育实行免费。

二、中职教育的福利效应

(一)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中职教育实施免费,能够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国民心目中占具着主导地位。中职教育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从事技能型工作。从获得的收益和发展前景看,中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不被国民看好。并且,随着受过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的充足,中职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弱化。“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的收益率不高和毕业生深造空间狭小,导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些困境。中职教育免费通过降低入学的经济约束条件,提高个人收益率,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政府需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财政供给。中职教育收取学费,其实质是中职教育的成本由学生、家长和政府分担。受中职教育个人收益率和就业后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中职教育招生困难,学生规模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学生和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的总量受规模的限制,难以回收。中职教育实行免费,其本质是政府分担了学生和家长承担的教育成本,中职教育财政供给必然会增大,这样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中,中职教育具有将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具有改善劳动力结构的功能。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扩大中职学生的招生规模,有助于中等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开展,有助于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培训。中职教育一旦免费,就可很好地鼓励人们积极接受中职教育,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不入流,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中职教育免费破解了市场经济的失灵,建立和维护了良好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免费使中职教育规模扩大,增强了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四)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

实行中职教育免费为科学技术教育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改善我国劳动力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增加不利人群的收入,保障国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充分调动不利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摘要:中职教育免费已经成为国策, 部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福利效应。

关键词:中职教育免费,理论依据,福利效应

注释

1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 等译) .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8.

2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94.

3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15.

免费经济 篇5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家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也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1.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取代,要么一损俱损。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要求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就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密不可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麻烦不断,一度曾面临严重危机。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拥有 广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美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因而,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仍迅速发展。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出口为美国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边贸易至少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上百万个工作岗位。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着两国间的接触、对话不断发展,双方搁置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元首频繁互访,并设立首脑热线,及时就全球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中美两国还在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2.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

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剥削与控制,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首先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过去南方对北方的单向依赖已变成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彼此都认识到,只有保持南北双方和谐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得以健康地运行。双方都在处理南北关系时表现出务实性和灵活性,放弃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南方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国家之间要求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呼声很高。从消极方面看:(1)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无国界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出让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协调和仲裁机构去实行。从理论上看,主权让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对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是,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单方面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在发生危机时又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承担风险的概率。东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钻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发的,这本身就是出让主权的结果。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急援助贷款,又是以发展中国家出让主权,放弃亚洲发展模式为条件的。有的东南亚国家把这一模式称为“新殖民主义”。所以,南北关系的实质依然是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2)扩大了南北两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市场经济就是实力经济,其成果按实力分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由于经济实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悬殊。因此,随着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的资料显示,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全球还有1亿人每天在挨饿,15亿人上不起学。(3)使南南合作面临挑战。七八十年代,在77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南方国家组织的主导下,南南合作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视为南方国家摆脱北方的经济控制,走上自主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乏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上存在互补性的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戏规则”的制订。这又要求首先加强南南合作。

3.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各个国家,特别是弱国、小国,都希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一个国家又往往力不从心,于是有着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国家就通过区域内国家的联合,通过地区经济一体化来加强争夺市场份额的能力。近年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增多,60年代只有9个,70年代发展到28个,80年代有32个,到1997年达107个,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有的还参与了多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4.对国家主权构成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带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对民族国家主权的挑战。国家主权受到的冲击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在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和安全领域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美国学者约翰〃纽豪斯: “民族国家对于处理日常生活来说是太大了,而对于处理国际事务来说又是太小了”。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进程,民族国家在经济、社会方面让渡一部分主权势在必行。5.加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多个经济中心,而世界经济多中心化(多极化)——铸就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关系走向全面依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6.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免费和被免费 篇6

尽管磕磕绊绊,但重大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已确定将继续实施。

在交通运输部节后发布的一篇新闻通稿中,宣布称这一政策国庆期间其免收费65.4亿元,“首战告捷”,“总体运行平稳”,接下来将“及早部署明年春节假期的免费通行工作”。

这个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设立的部委,在长假期间表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例如,该部10月3日发布紧急通知,对符合免费政策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不再采取发卡措施,被认为是缓解假期高速拥堵的关键举措之一。

各地在免费方案实施中的表现也令人欣慰。国务院早在8月初即发布了免费方案的实施通知,但一直到9月中旬,各省才陆续发布实施细则,且在这些细则中,有些关于车辆认定的标准不同,有些关于机场高速是否收费不同,有些则普通公路与高速的免费起终点界定不同,着实让人为车主们捏了一把汗。但从节后反馈来看,对有关争议,各地基本均“酌情处理”,未产生太大的乱子。

一切都正如国务院通知中所要求的,“把好事办好”。但仅凭一纸行政命令,真的可以让这件“好事”成为常态吗?沉默的少数

作为大广高速河北某服务区的一名汽车维修工,46岁的孙树新现在真的厌倦了这份工作。整个国庆长假,服务区所有人员都必须上岗,老板还有一个要求:“必须零投诉。零举报”。但这也比对清洁工的要求容易多了。清洁工老曹整个8天长假期间,都猫着腰围着停在服务区的私家车转悠,因为老板要求“地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个烟头,一个空瓶子”。

该服务区所在地的交警也几乎都集中到这里来了,大队长亲自带队,尽管车辆寥寥无几,但每来一辆车,都有两三个警察指挥停车,蔚为壮观。

但怕什么还是来什么。10月3日,果然有人打电话说,自己离服务区5公里没油了,要孙树新送点汽油过去。孙说,服务区规定不准出车。对方说,那我就投诉了。孙赶紧说,别别,我给您送去。

回到服务区,孙树新看见车主们投过来的异样眼神,心里一直想说一句话:“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纯粹的打工仔啊,没有因为学雷锋多拿一分钱。”

孙树新并不是唯一“被学雷锋”的高速公路业者。在山东的莒县服务区,就设置了多达13个,免费开水供应点。这个数据来自中国公路网署名“日东宣”的一则报道,报道说,国庆期间,包括莒县服务区在内的整个日照管理处,除添置了鲜花6000盆外,还免费提供数千份旅游地图,以及维修工具、急救药品、热水等,全体工作人员假日无休,实行满员上岗。

记者没有查询到莒县服务区的所有者,但找到一篇《中外公路》2010年的报道,里面说,日照市汇源集团董事长孙永光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承包菖县服务区,但截至发稿,记者没能联系到这位猪肉销售员出身的民营企业家。

没有资料显示这些免费的服务、鲜花和药品、开水由谁买单。在中国,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既有国营,也有民营,但民营居多。例如,公开报道称,山西省目前的27个服务区有25个是由河北和浙江的投资者承包,他们中间很多是层层转包,即便有政府的相关补贴,也无从领取。

紧急停止发卡也造就了不少“雷锋”。例如,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10月8日报道。在当地,假期过半之时,对免费通行的车辆发卡改变为不发卡,造成了部分高速路通行卡的流失。而据新华网江西频道也报道,不发卡措施执行以来,江西高速公路非免费车辆逃费现象严重,仅昌九高速公路南昌北收费站就发生30余起非免费车逃费行为。

交通部的行政命令,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一度负债累累、锱铢必较的高速公路业者,一夜之间变得“大方”起来。据《河南商报》报道,在河南,此前一度存在引发全国媒体质疑的“高速公路超时费”,也在国庆期间免收。而和孙树新一样,做了“好事”的高速公路运营方,对此也保持了沉默。

黄金天花板

从此次黄金周景区的集体降价,也可以窥探到政府部门在“黄金周”问题上的两难处境。

国庆前夕,发改委公布两批共174家降价景区名单,发改委价格司环境处副处长吴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景区降低一定幅度的门票价格以后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源,完全可以弥补因为景区降价而导致的门票收入的损失,还有可能因此而受益。

但事与愿违,尽管客流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45%不等,黄山旅游、峨眉山A、丽江旅游、桂林旅游等老牌旅游股仍一路下跌。随着数万游客滞留华山的新闻爆出,人们仿佛突然发现。南京中山陵接待游客竟然会超标10倍,而故宫早在2007年,就已经超出了最佳接待量。

“黄金周”的提法,其实是在2000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家旅游局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的。这份部门文件的基本要点,是鉴于1999年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黄金周”,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有关部门配合解决。

但《意见》也特别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拉动内需”。从数据来看,黄金周的火爆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曲线高度重合。黄金周创收,从1999年的2800万人次、141亿元,到今年的3.62亿人次、1800亿元,而中国旅游产业收入,也从当年的2000多亿,增长到2011年的1.93万亿。

但早在2006年,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就已经发现,黄金周旅游收入年增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量的比值,在2000年达到顶点后逐年下降,唯一的问题,是黄金周的天花板究竟何时到来。

关于黄金周的另一种观点,是1999年提出黄金周时正逢亚洲金融危机,这被认为是一种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张家界某景区负责人张林(化名)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不认为当时是旅游业繁荣让中国一枝独秀,而是反过来。

但具体到每个省,情况又有所不同。例如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广东、陕西等旅游大省,都在不同场合提出过要恢复五一黄金周。广东还为此专门启动了一个“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张觉得,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何各省在抵触高速免费的情况下,又接受了这一安排。“这次黄金周的免费,它就是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旅游业的一次大规模促销。但景区的规则是,价格永远不是唯一的杀手锏。”张说道。张家界当地50多个景点中,列入降价景点名单的仅有大庸府城一处,在国庆前,当地62家旅行社甚至集体宣誓“坚决不搞任何形式的降价竞争”。

令人惊讶的是,自驾车游客似乎对此并不在意。据中新社报道,国庆假日期间,共有4万余台自驾车进入张家界景区,而在此前的数个黄金周里,张家界接待最多的自驾车辆也只是1.2万台。

这意味着免费与否,甚至黄金周的存废,都与整个旅游业的走向无关。这与美林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得到的结论类似。该报告认为,强劲的旅游数据能够支撑经济软着陆的观点,消费向休闲方面转变也是这个经济体中新的需求。

CNBC网站则认为,以大规模交通拥堵为标志,中国又迎来一年一度的黄金周。然而,堵塞的道路至少暗示着,这个经济体在短时间内可以避免硬着陆。拥堵讲述了官方数据不能表达的含义:尽管GDP增速放缓、股价下滑,中国消费者仍在假日集中消费,人们对经济仍然充满信心。

免费经济 篇7

免费的研究目前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免费商品, 免费顾客和免费经济模式。首先, Aderson 2009从免费商品的角度开创了免费经济学的研究。克里斯·安德森 (2009) 提出, 新型“免费”, 即零成本, 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 右口袋进的营销伎俩。某些商品打着免费的标语, 实则赠品的成本已经包含在总价里, 然而某件不收费的产品或服务, 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另一样付费商品的兴趣, 是因为世界就是一个“交叉补贴”的舞台, 体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实质。用付费的产品补贴免费产品, 用日后付费补贴当前消费, 付费人群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1]。其次, 免费顾客是免费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Gupta&Mela (2008) 免费顾客是支付很少或不支付费用而由第三方付费者 (如顾客或企业) 补贴的客户。最后, 免费经济模式是免费经济学理论的实践应用。克里斯·安德森 (2009) 在《免费》一书中提到了免费的主要模式。 (1) 直接交叉补贴; (2) 三方市场; (3) 免费加收费模式; (4) 非货币市场[1]。尽管在理论与实践领域, 探讨完全免费理论和方法的学者越来越多, 但对基于免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来研究如何吸引顾客而的分析还比较有限, 而免费研究的基础是消费者为什么会受免费的吸引, 免费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所以免费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如何吸引免费顾客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1 免费的吸引力

1.1 免费对消费者的致命吸引力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 (2010) 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 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的观点, 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在他实验的免费的代价中, 免费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认为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 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物品大大高于它的真正价值, 因为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 免费的真正诱惑力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 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 于是, 如果选择, 我们会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2]。

免费消除了消费者的矛盾心理。人们往往期望花最少钱, 得到最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几乎是大众消费者普遍心理弱点, 这种心理主要来源其经济条件的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的矛盾[3]。免费能消除对我们影响巨大的矛盾, 从而诱发了我们兴奋的身体和情绪状态, 也不管免费产品是否有价值, 是否对自己有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餐饮企业都对套餐内的饮料实行免费续杯, 消费者一听到免费喝个够就马上蜂拥而至, 殊不知其实所谓免费续杯只是吸引他们过来消费的手段, 给你免费续杯饮料你又能续的了多少杯呢?也都是一两杯就喝不下了。

免费降低了消费者的付款的痛苦。在企业传递价值过程中, 免费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心理屏障, 因为免费让他们觉得没有任何损失, 人们不需要再承受付款时的那种纠结和痛苦, 也不需要担心上当受骗;所以看到免费的东西, 即使消费者本来不感兴趣, 也会去拿。

免费引发消费者俱损的本能。免费对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惧怕损失的本能。某个商场实行免费促销, 从商场经过的人都会走过去围观和排队, 免费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别人免费获得的东西而自己没有的多么吃亏的事情。所以队伍越来越长, 这都是人们心里那种害怕损失的心理在作祟。所有的产品一旦冠上“免费”的光环, 就会变得很有吸引力, 免费的力量是强大的, 它给人一种情绪上的冲动和心理上的压力, 免费让消费者不需要付出就能够获得占有产品的良好感觉, 也因为没有见花钱, 消费者不需要担心有所损失。

1.2 免费让消费者改变选择

免费让消费者忘记产品的坏处。丹·艾瑞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 免费最大的问题就是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 并引导我们做出不明智的选择[2]。消费者对大多数交易都能感受到好处和坏处, 不过当某件商品或服务免费时, 就会立刻忘记它的坏处[3]。在两种产品之间选择时, 消费者经常会选择免费的产品或附加有免费服务的产品, 甚至那种产品可能不是消费者最想要的。如消费者本来想需要质量好的带花纹的白色袜子, 最后买回来的可能的是打特价的便宜的普通白色袜子;消费者可能需要的是旅行车, 可因为小轿车免费更换机油, 所以选择小轿车等。

免费超出消费者的预期。对消费者而言, 相对于产品或服务的实用功能来说, 主观上的认知和感知才是真正的价值, 即通常所说的“消费者买的不是商品, 而是一种个人期望、感受”。免费能超出消费者的预期, 很容易的吸引消费者。

1.3 免费让消费者愿意等待

有些产品免费, 但是可能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因为产品一经免费就会引起大量的人气, 人多则会造成拥挤, 那么消费者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排队, 需要忍受人多引起的更多的恶劣环境, 如拥挤等。但是在免费面前, 消费者看到的更多的是免费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而忽略免费带来的其他成本的增加。现在很多省市免费开放了很多公园, 博物馆, 儿童游乐场等。这些场所免费开放后, 经常会人满为患, 尽管这样, 人们还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排队进入这些免费场所, 而不愿进入需付费的场所, 尽管所需的钱并不多, 而且不需排队。

2 实体店的特点分析

开设成本高。对于实体店来说, 在经营成本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各种各样的费用必不可少, 店面铺租、店面装修、水电费、雇佣员工费等等。

购物面对面。消费者到实体店购物一般都是可以直接对产品进行体验考查的, 这种购物形式可以给消费者一种真实感, 消费者不需要担心买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而且在付款方面实体店是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服务方式更加贴近消费者。相对于网店, 实体店的服务则是由驻店的服务人员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服务, 是通过语言, 动作来跟消费者进行沟通的, 通过服务人员热情的态度, 亲和的形象给顾客留下一种舒适的印象。而且售后服务方面, 实体店有时候是提供免费上门的售后服务。

地域局限性。网店可以说是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 所以顾客群体就比较大;实体店的地域局限性非常明显, 一间门店的开设, 只能是在某个城市, 某个街道, 消费群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销售区域比较小。

口碑传递。实体店如果做的好的话, 门店的形象会提高, 有些顾客会成为忠诚客户, 通过他们的口碑将实体店介绍给更多的人, 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店光顾, 对门店的销售有很大的帮助。

3 基于免费的吸引力的实体店免费策略研究

实体店与网店相比成本很高, 不能实施大部分产品免费, 但是实体店能面对面与客户沟通, 客户能实体接触到产品。实体店主要面向的客户可能是周边区域的消费者, 那么只要吸引了其中一部分, 就可通过口碑传给其他人。为吸引人气, 可实施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3.1 实施免费策略吸引顾客

免费价格策略。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获得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 即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包含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而顾客总成本包括顾客为购买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支付货币成本[4]。实体店铺不可能为消费者减少货币成本, 所以在免费的应用上要结合实体店的特点和优势来提高消费者的总价值或减少消费者的其它成本。如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免费的产品使用培训服务等来提高消费者获得的服务价值, 减少其时间精力成本, 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如可以给予消费者一些免费的产品, 如免费的试用装, 免费的产品体验服务等让渡价值来吸引人气。

限制免费策略。制产品型号, 限制产品等级, 限制购买时机等。如开店当天免费赠送;如60天免费, 之后收费等先吸引顾客上门。限定某种产品型号, 产品等级免费等先吸引客户;限定某种特征免费, 而另外特征不免费。如小孩免费, 大人不免费等来吸引家庭客户的光顾。

交叉补贴策略。即根据互补产品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综合定价, 用赢利产品的利润补贴销售免费产品而带来的损失, 从而更大化地促进赢利产品的销售[5]。实体店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特征实施交叉补贴策略, 如通信公司可能免费送你一台iphone, 但是你必须使用他们的通信套餐, 而通信套餐才是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如纯净水供应商免费送你一台饮水机, 但你要购买他们的桶装水, 桶装水才是他们的利润来源。

替代式免费。指的是向特定的顾客群体提供免费的商品、服务或体验, 并吸引对这部分顾客群体感兴趣的品牌来投放广告, 广告收入部分作为成本再投入, 部分作为盈利。替代式免费是一种典型的“双赢”甚至“多赢”策略[5]。比如百度对消费者实施免费来吸引大量的人气, 进而吸引企业来做广告, 以此来赚钱利润。实体店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替代式免费策略。如饮食店可考虑吸引酒和饮料企业来投资。

3.2 实施免费策略让消费者改变选择

消费者往往是不理性的, 免费对其有致命的吸引力, 所以如果把免费的商品和非免费的商品放在一起, 消费者肯定会受到免费的吸引。所以商家如果想促销哪款产品, 只需给这款产品实施免费策略, 并和非免费商品摆放着一起。当然实体店的成本高, 不可能真正的给商品免费, 可以给商品捆绑一些免费的产品或服务, 或实施交叉补贴等策略, 让消费者感觉到这款产品比其他种类的产品便宜。

3.3 实施免费策略让消费者愿意等待

免费对消费者有致命的吸引力, 消费者会为了免费的东西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等待。那么在实体店中可采取限定时间, 限定名次等免费策略。如一家新开的蛋糕店, 先宣传告知消费者本店什么时候免费领取商品, 到了指定的时间, 则出现一大批等着领取免费蛋糕的顾客。如国美新开一分店, 就会推出前100名免费领取某一礼品, 就会有很多顾客一大早就排队等候。

4 免费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吸引消费者是手段, 不是目的。实体店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忠诚, 所以实体店必须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 服务, 让被吸引进来的消费者满意。消费者最恨欺骗, 如果企业实施“免费”, 就不应再向消费者额外收钱。如果这种实施有条件限制, 商家就应该提前向告知消费者。而且实体店由于成本高, 所以不能总是靠实施产品免费来吸引消费者, 免费只是手段, 吸引了消费者后如何维持才是实体店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 (升级版) [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

[3]何坊.成瘾模式:可怕的商业智慧[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3.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谈谈免费 篇8

一方面, 在今天的中国, 我们很缺乏信任, 我们不相信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因此大多人对免费有先天的恐惧感。另一方面, 一般情况下免费服务、免费产品难以为继, 只可能成为一种营销手段。免费试吃、免费试尝都是阶段性的。

在现实生活中, 哪怕送一瓶水, 你服务的用户越多, 你的边际成本是上升的。哪怕这个水就是免费罐装的, 它还有一个瓶子的费用, 还有物流的费用。这就在说在现实生活中, 互联网有一个特点, 上面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是虚拟、数字化的, 有可能你的研发成本是固定的, 大家可以免费下载、免费访问。这时候你会发现, 比如说你做了一个东西, 花了1万块钱, 如果有1万个人用, 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成本是1块钱。如果有1亿个人用呢?你会发现你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 有了1个亿的用户之后, 无论是做增值服务, 还是做广告, 每个人有一个UP值, 相当于每个用户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给你贡献的收入, 它会超过每个人分摊的成本。这就使得互联网上免费的模式不仅可行, 而且可持续, 甚至有可能会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免费在互联网上并不是骗局, 而且很多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免费的基础上。因为一旦你推出免费的产品, 它的品质甚至还要超过那些收费产品的时候, 它给用户带来体验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它就是一种最有利的广告, 它超过所有的广告和行销手段。

同时, 互联网上免费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互联网的颠覆和破坏, 破坏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又建立了新的价值体系。当年360刚做的时候, 我们是不懂安全的一帮人。有的时候我感觉互联网的人跟我有一点像, 就像一个蛮牛冲进了瓷器店, 或者说乱拳打死老师傅。我们不懂安全的游戏规则, 我们冲进来觉得安全这个东西每个人都需要, 那么多的木马、病毒、欺诈网站, 大家还花钱交保护费, 这肯定不对, 应该免费干。

当时我们也是在探索。你说我当时就高瞻远瞩地想清楚了以后的商业模式吗?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成功之后会给大家做这样的宣讲, 你就会觉得他如何高瞻远瞩, 运筹帷幄。这种神人不是我们这种人能学习的。实话说, 当时我们也不清楚。当时就觉得免费可能是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点。有的时候你跟用户讲技术好, 用户听不懂。你跟用户讲东西好, 用户不试用的话怎么知道你的东西好?我们就决定了永久免费, 终身免费。

今天对很多人来说, 如果你要拥抱互联网, 我希望大家重新思考一下, 你是不是真正的将用户至上写成了企业的标语, 你真心地想用户是什么。哪怕现在还不向你付钱的人, 你哪怕给他做一点有利的事情。

免费 篇9

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 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 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免费经营也赚钱 篇10

张怡芳的“免费健身中心”推出后,很快就得到了众多健身爱好者的追捧,纷纷前来签约。合约签多了,健身房如何解决呢?张怡芳并不是自己建个健身房,而是先对签约顾客的居住地进行归类,然后与顾客就近的健身房老板联系,从他们那里以远低于每月30美元的批量优惠价格购来会员卡,分发给签约顾客。这样,在健身房健身的顾客不用付钱,只有那些违约未来健身的顾客,才需付钱。

张怡芳这种经营模式的奥秘就在于“玩”的是“借鸡生蛋”的“空手道”。由于张怡芳根本不用支付健身房器械的维护成本,因此只要有一个签约的顾客在一个月内有一次违约,其违约的“罚款”就足够抵消张怡芳向健身房购买一张会员卡的成本。更何况时间一长,违约的人数和次数总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于是违约金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健身合约”的账户。

这一经营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性所固有的“功利性”会让人们“不计后果”,对眼前“立刻能得到的好处”产生巨大的冲动,而人的这种冲动正是商家引导消费应牢牢抓住的潜在要素。然而,眼下有许多经营者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做“赔钱”生意的胆魄和勇气。他们在经营中总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从消费者兜里掏钱,却不肯为消费者赔上哪怕一点点本钱。有的经营者甚至连一根绳子、几分钱一个的塑料袋都不肯为消费者免费提供。这些经营者看似为了节约成本而精打细算,实际上无形中拉大了与消费者情感上的距离,久而久之只能是自断财路。

怎样经营“免费午餐”? 篇11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在现实生活中, 各类免费产品、免费服务以及免费体验却常常出现。你可以在卖场里免费品尝到各种饮料和饼干;也可以拿着美容机构派发的体验券享受一次免费的SPA;2005年, 巨人公司的《征途》网络游戏正式上线便采用免费运营的模式;2009年底, 奇虎公司宣布推出“双引擎版360杀毒软件”永久免费使用的举措。

众多商家开始尝试“免费营销”, 这种营销手段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在这个被“免费”所萦绕的时代, 企业如何使用免费营销的策略?又该如何使免费营销真正有效?

口碑的力量

免费的东西谁都喜欢, 可商家推出“免费大餐”是需要成本的, 这样看来好像并不划算。其实,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免费策略的感召下, 必然会带来消费者的增加, 品牌信息的传播面也将越来越广, 品牌关注度也会因此得到提高。美国零售领域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消费者背后潜藏250人左右的消费规模”。商家拥有一个吸引眼球的免费策略, 往往能引起很多消费者的关注, 消费者通过免费体验获得价值并将自己的体验传播出去, 进而在消费者人群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这就是免费营销的模式, 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之后慢慢获得收益。

某斯诺克俱乐部, 为了提高知名度, 经常免费举行比赛。因为比赛的所有环节都是免费的, 结果吸引了大量的斯诺克爱好者参与。参加完比赛后, 斯诺克爱好者们都感受到了这家俱乐部的专业水准和舒适环境, 俱乐部还向他们赠送了一定数额的免费体验卡, 于是俱乐部便精准锁定了这些客户, 当然这些人在品尝完免费体验的甜头之后, 基本上都成了俱乐部的付费会员。

四种策略

免费的东西人人都喜欢, 所以很容易传播出去, 这正是免费营销策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免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通过免费最终使企业获得利益是该营销模式成功的关键。使用免费营销策略会使企业付出巨大代价,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免费营销, 因此在运用这一策略的时候, 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免费营销策略。笔者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免费营销策略。

1、全免费

全免费营销策略, 指产品从购买、使用和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全部实行免费。搜狐网2006年推出“名人博客”, 经过将近四年多的发展, 搜狐博客目前的日访问量达一亿多人次。虽然博客是免费的, 但如此巨大的访问量为搜狐网的其它增值服务创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广告收入和无线业务的收入。

2、部分免费

部分免费营销策略, 也叫限制免费策略, 是指设定一些限定条件对产品实行部分免费。根据“免费经济学”的首创者克里斯·安德森的观点, 部分免费营销策略有两种具体的方式。

(1) 限定时间。如瑞星公司在推出09版杀毒软件的时候, 使用的就是限定时间的免费营销策略, 用户可以从瑞星公司网站下载09版杀毒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免费使用90天, 过了3个月的免费使用期后, 消费者则需要购买一个合法的序列号来“激活”你的杀毒软件。该策略的优势是容易实现, 市场侵蚀的风险性小,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费者不愿意试用的缺点, 因为消费者知道免费试用期满后是要收费的。

(2) 限定特征。比如女士免费, 男士收费。娱乐场所经常采用这种免费策略, 一对情侣光顾娱乐场所, 通过对女性免门票或其他费用来吸引女性消费者的更多关注, 其目的是为了带来消费能力强的男性消费者。这种免费策略的关键在于既要能吸引免费的顾客, 又要能吸引更多的非免费顾客进行消费。

3、捆绑式免费

捆绑式免费营销策略, 指购买某产品或者服务时赠送其他产品, 该免费策略有利于企业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捆绑式免费的实质是交叉补贴策略:根据互补产品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行综合定价, 用赢利产品的利润补贴销售免费产品而带来的损失, 从而更大化地促进赢利产品的销售。著名竞争专家迈克尔·波特把免费产品称之为副产品, 赢利产品称之为主产品。

吸油烟机长时间使用后, 在油网及机体内会存积大量的油污, 影响吸油烟效果。因此樱花早在1978年便设计了双层油网免拆洗吸油烟机, 并宣称吸油烟机进入“免拆洗”时代, 同时推出了“永久免费送油网”的贴心服务, 每年将新的油网免费送到消费者家中, 以此促进吸油烟机的销售。在这个案例中, 油网为副产品, 吸油烟机为主产品。其实, 樱花吸油烟机昂贵的价格早已使其提供免费油网来促销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苹果公司的iPod能在全球热卖, 得益于其用副产品免费提供音乐下载来进行促销;纯净水供应商免费送一台饮水机放在你办公室里, 但你一定要购买他们的桶装水;爱普生的打印机最便宜一款才几百元人民币, 但打印碳粉和墨盒的销售才是这家公司的最主要利润来源。

4、替代式免费

替代式免费是指向特定的顾客群体提供免费的商品、服务或体验, 并吸引对这部分顾客群体感兴趣的品牌来投放广告, 广告收入部分作为成本再投入, 部分作为盈利。替代式免费是一种典型的“双赢”甚至“多赢”策略。

比如英国著名的男性周刊《Shor t Li st》就是使用免费发行的方式出版, 结果取得巨大的收益。《ShortList》将目标读者定位在18岁至35岁的都市男性, 内容覆盖了他们所感兴趣的汽车、足球、音乐、旅游等, 由于定位准确并且开发了有效的投递途径, 吸引了大量固定的广告商投放, 2009年其广告收入超过8000万英磅。

美国“厕所大王”在美国为市民免费提供700多个移动厕所, 然后在厕所墙壁上张贴各种广告, 市民免费使用自然聚集相当多的眼球, 使用者也理解商家的用心, 很乐意接受这种广告形式。使用者、提供者、广告客户, 三方皆大欢喜。

四大要诀

1、洞察需求

免费营销要善于洞察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已经体现出来的需求, 潜在需求则是指尚未表现出来的需求, 这种需求可以通过营销刺激和市场行为引导进而转化为现实需求。LaudaMotion公司在奥地利和德国向顾客免费出租带有广告的Smart汽车, 只要在规定的时间段租借, 顾客不需要支付任何车资, 条件就是驾驶者需要每天至少行使30公里。通过这种方式, 车身广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 租车者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这项免费营销的策略能够实施的前提是顾客有对Smart汽车使用的需求。

2、创造价值

免费只是营销手段, 能赚钱才是硬道理。《免费经济学》一书的作者特劳斯认为:免费营销的本质在于如何免费并同时赢利, 只有当免费的过程本身能够创造新价值, 同时, 免费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部分的分享到这份新创造的价值时, 真正的免费才可行。从2003年起, 杭州市政府免费开放西湖景区, 不再以任何形式收取门票。不收门票, 收益何来?实施“免费西湖”后的2004年, 杭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12万人次, 同比增长9.24%, 实现旅游收入387.63亿元, 同比增长26.98%。杭州市政府这项免费不但没有造成亏损, 反而实现了赢利。因为不收取任何门票, 去西湖旅游的人自然就多了, 由此带来的餐饮、住宿、购物的收入自然会增加。

3、有效传播

免费营销归根结底是靠口碑传播的。要想成功地实施免费营销, 必须保证企业所提供的免费产品或者服务值得消费者关注, 同时具有人际传播的价值。很多时候, 并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的问题, 而是企业没有将产品中具有传播价值的功能、特色提炼出来。比如脑白金, 它有100多种功能, 估计没有几个消费者搞得懂, 记得清, 这种信息自然就没有传播价值了。而“送礼就送脑白金”, 却抓住了产品传播价值的核心, 再配合狂轰乱炸的广告攻势, 无形中让脑白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4、真正免费

上一篇: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下一篇:创新构想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