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谈诚信

2024-10-02

孔子谈诚信(通用10篇)

孔子谈诚信 篇1

孔子谈诚信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有信用(有译为:对国家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去掉一项,三者之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又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二者之中先去掉谁?”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有译为:百姓对国家没有信心,国家难以立足。)”据媒体报道,今后上海大学的学生求职手中多了一份“砝码”,这就是由上海人才服务中心印制的“职前诚信报告”。该报告把学生的职前诚信情况完全记录在案,而且“报告”采用了印制人民币专用的防伪技术。汕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但现在,因为汕头人在近几年的商务活动中一些人干尽了坑蒙拐骗的勾当,严重地损坏了汕头人和产品的形象。外人看来,汕头人是没有诚信的,我的一个亲

戚从上海出差回来,说 上海有些商店门口挂着“此店无汕货”的牌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什么讲诚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诚信不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或为人处事的底线,同样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名片,如果你失去了诚信,别人就会把你的“名片”扔掉,不与你交往,这样你就失去了发展的机遇。读一读:全聚德做事的几个数字可供参考:烤鸭出炉后5分钟之内必须给客人端上桌:一只鸭子必须片90片以上;荷叶饼宽15厘米、长17厘米的规格丝毫不能差,靠着这些,全聚德走过了130多年历史,成为中国饮食业第一品牌。同仁堂有一副著名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在这副对联下,同仁堂从一个家族企业成长到拥有两个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集团,从一家普通药店成长为“国药第一品牌”。2001年9月,一项北京市民购药去向的调查显示,同仁堂以绝对优势高居北京各药店榜首,成为北京商业信誉最好的药店。举例说一说我们班上诚实守信的人和事。诚信很重要,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视“诚信”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诸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假广告,说话不算数,承诺不兑现读一读:一个在日本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不讲“诚信”,在日本餐馆打工―――洗盘子时,不按规定“每个洗七遍”,而是“计上心头”,每个少洗两遍,结果被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以至该留学生被逐出餐馆,再也找不到打工的单位,甚至房东要求他退房,学校要求他退学,他只得换个城市,一切重新开始,他告诫人们说:“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

如何做到诚信? 诚信有两个标准: 一是一个人在独处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不会弄虚作假; 二是一个人在具备了造假、失信的各种条件而无人制约时,仍然能坚持原则,内不伪于心,外不欺于人。做到了这两点,才是真正的诚信。

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生活点滴做到真正的诚信。对家长、老师、同学的诚信,对人以诚相待,讲信用,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人。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自觉而严格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学习中追求务实的学风,勤学好问,考试绝不作假等等。请你欣赏人以诚为先,信以诚为 本,诚以德为源。谁拥有 了诚信,就等于和微笑、掌声与胜利联姻;谁违背了诚信,就注定和苦涩、孤独与失败同行。诚信,人类不可缺少的品质;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不讲诚信的人,将会是社会的败类像过街老鼠那样.人见人厌,人人喊打。这对你又有什么启示?失信的代价 诚信的真谛 就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短期利益。* * * * * * * * * * * * * * * * 何谓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上述对你有何启示? 守 信 的 回 报 *

孔子谈诚信 篇2

第一, 强调诚信在道德伦理方面的重要性——信乃修身处世之基石。首先孔子将“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孔子说:“予以四教:文, 行, 忠, 信。” (《论语·述而》) 他还将信与恭、宽、敏、惠共同列为“仁”的五种美德, 并且认为诚信是君子完美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缺之不可, 他说:“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言必行, 行必果”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

因此, 孔子非常重视弟子们的诚信教育, 他反复叮嘱弟子要“主忠信” (反四见:《学而》、《子罕》、《颜渊》、《卫灵公》) , “谨而信” (《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道, 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与人和谐相处。他说: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 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 就好比车子缺失了关键的部件, 哪怕是在本乡本土也寸步难行;只要为人诚实守信, 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即使身处蛮貊之邦也能畅行无阻。

孔子对诚信的重视, 还可以从他与弟子表述志向的对话中体现出来:“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孔子将朋友的信任作为其人生志向之一, 可见诚信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第二, 强调诚信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性——信乃立国安邦之根本。孔子认为, 信, 不仅是人修身养性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还是从政治国之道。孔子在回答子贡如何治理国家时说, 治理国家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 “信”是最关键的, 其地位甚至高于粮食和军队, 他说,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一个国家即使具备充足的军队和粮食, 而治国者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那这样的国家很难生存下去。

孔子还将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他说:“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信则民任焉。” (《论语·尧曰》) 孔子认为治国者处理国事应该严谨认真, 诚实无欺, 这样就可取信于民。“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倘若在上位的讲究信用, 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老百姓也会纷纷效仿, 没有人敢不说真话了。如果君民一心, 彼此信任, 再辅之以宽政、法制, “则四方之民, 襁负其子而至矣” (《论语·子路》) , “四方之政行焉” (《论语·尧曰》) , “天下之民归心焉” (同上) 。

孔子阐述以信治国之道, 形式精炼, 意义深远。孔门弟子子夏深受其影响, 认为当权者要役使人民, 臣属要进谏君主, 必须以取得信任作基础, 他说:“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後谏;未信, 则以为谤己也。” (《论语·子张》)

第三, 孔子详细论述了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言必信, 行必果”。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认为做人应效仿古之君子谨言慎行, 不轻易允诺。倘若夸夸其谈, 言行不一, 就会失信于人, 他说:“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

孔子主张做人应以诚信约束自己, 以行不符言为耻, 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 所以, 对于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负责任,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子路》) 同时, 他还告诫弟子“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这样就可以恪守诺言, 言副其行了。

孔子还特别表扬了弟子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 (《论语·颜渊》) 赞扬他因为诚实的态度和直率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反之, 孔子认为轻诺者必寡信, 非常反感那些花言巧语, 伪善少德的人, 并狠狠的痛斥这些“巧言令色”之徒:

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巧言乱德。小不忍, 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论语·阳货》)

同时, 孔子认为仅具备诚信的品德还不行, 如果不和学习结合起来, 就会产生流弊:“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论语·阳货》) 由此可见, 孔子在启发弟子们修养诚信品质的同时, 还特别强调了学习对于涵养德行的重要性。

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 其弟子在修身处世中亦非常重视个人诚信品质的培养。如曾子就把诚实守信作为每日省察自己的主要内容,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他还说:“正颜色, 斯近信笑。” (《论语·泰伯》) 认为要从内心修养出发, 端正自己的容貌, 显示出诚意, 以取信于人。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虽极力推崇诚信, 却并非“愚信”, 他将“信”分为小信和大信。孔子说:“君子贞而不凉。”“凉”即小信, 他认为君子处事持守正道, 而不拘于小节, 不能只讲信用, 却不问是非曲直, 违背了大道。他的弟子有子也说:“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认为信约只有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 诺言才可兑现, 不合乎道义的信约可以不遵守。可见, 孔子的诚信观不是顽固呆板的,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

两千年来,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核心精神,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功不可没。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 特别推崇“诚信”, 他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诚信思想的意义与规范, 为中华民族诚信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诚信,孔子,道德,治国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 1985。

[3]来可泓:论语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仰望孔子 学习诚信 篇3

诚信是儒家最核心的理念之一,有关其记载在儒家的书籍中颇多。《论语》一书中,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四教:文、行、忠、信,当中的“信”即是诚信。虽然在《论语》中,孔子对诚信的阐述非常简单,但不可否认诚信是孔子十分重视的品德。戴圣在《礼记·儒行》说“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可见诚信在儒家思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大教授于丹在她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写道:“诚信是试金石,验证着人品的高下。”一个有修养的人,必定会有诚信。诚信之人在生活中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赖,因为成功的关键都掌握在诚信者手中。一名事业有成的商人之所以那么成功,是因为他的诚信,顾客才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购买产品,甚至帮他免费宣传,使生意越来越好。孔子也是因为生活中处处表现诚信,才会受弟子们的敬重。孔子以他的诚信流芳百世,至今他的精神依然为人们所仰望。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诚信,在生活中好好应用诚信。

但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里,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惜典当自己的诚信。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不肯用功,却想得到好成绩,坐享其成,于是冒着被记过的风险,用尽方法来作弊;也有些商人瞒着自己的顾客卖“黑心”产品,危害群众。以上的这些人有诚信吗?《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们做任何事情时应当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诚信,不然,自己的名声就会因此受损,遭到所有人的蔑视。因此,如果世人肯向孔子学习诚信之道,世上就没有欺诈,没有人深受其害;如果世人肯不再欺骗,世人之间就不再会互相猜忌,天下就会和谐、太平。

有些人以玩笑的名义,抱着侥幸的心态,以为玩弄诚信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结果搞得自己不再有信誉,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得不到别人的肯定,落的悲惨的下场。

这让我想起一则故事:一名留学法国的大学生在法国半工半读时,发现法国车站与他国的不同,不设检票口,没有检票员,因而沾沾自喜,此后抱着侥幸的心态常常逃票。有时也会因被发现逃票而感到愧疚,之后却故萌复态。大学毕业后,他到公司应征,却每每遭到拒绝。他对此事深惑不解,直到其中一个公司告诉他受拒是因为逃票受罚的记录。从逃票记录显示他没有诚信,而诚信是每个公司所重视的。这时的他才感到懊悔,为什么当初自己要把诚信当做玩笑。

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得知,缺乏诚信会成为成功的绊脚石。正如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各大企业都将诚信当作聘请员工的首要条件。所以,世人应该谨记,学习孔子,学习他的诚信,这样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舞台中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为自己及国家争光。

然而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所说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实践的。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认识了不少朋友。若他言而无信,岂会受朋友的敬重?我们与朋友之间应当坦诚相对,说过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才能互相信任、互相了解。倘若交朋友时不应用孔子的诚信之道,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渐渐被周围人疏远,知心朋友将会越来越少。

要治理一个国家,该国领袖也需要讲诚信。一个国家想做到诚信,应该如何呢?一是清廉反腐,二是秉公执法。这不禁令我想起薛福成《猫捕雀》中的一句话:“乃有凭权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如果那些国家的领袖肯学习孔子的诚信,那么领袖就不会眼巴巴看着人民因贫困而吃不饱,穿不暖,自己的口袋却越来越饱胀。西方著名哲学家吉诺曾提出:“信任是国家唯一的支撑物,也是国家稳定的维持物。”如果国家领袖不肯像孔子那样表现出诚信,那么只会越来越不得民心,政府倒台将会是迟早的事。

看过《论语》一书,孔子不仅在强调“信”字时表现出他的诚信,在他的其他学说中也表现出诚信。孔子提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其实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孔子说那句话时,已经贵为弟子们敬仰的老师,也是所有人眼中的圣贤,但面对浩瀚的宇宙,孔子深知自己所知道的事其实是非常少的。孔子选择不以自己作为贤人的身份卖弄学问,反而诚实的告诉别人自己会些什么,不会些什么。相比一些人硬要咬文嚼字、班门弄斧,孔子的这番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诚信好比人们心中的一把锁,每个人都必须坚守着这把锁。一旦锁被撬开了,里面的东西便会一扫而空,一夜之间将会一无所有。因此,我们应该仰望孔子,向他学习诚信,以免自己的信誉遭受破坏。诚信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基础,唯有学习孔子,诚实不欺,才会打造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

孔子有关诚信的名言 篇4

2)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廲哉?人焉廲哉?”——<为政>

3)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

6) 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7)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8)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9)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1)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12)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13) 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14)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浅谈孔子的论文 篇5

关键词:孔子;真美善;中和之美;人格美

美学思想产生于西方,最初以哲学形式或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比中国古典美学有更加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也更为复杂丰富。传入中国后,美学由最初的味觉扩充到个人主观的各种官能感受,后又向人类的经济生活、伦理生活、精神生活乃至艺术领域扩展。以孔子为代表建立的儒家文化对美学的提升起了积极作用,他更加注重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东西,将从精神、理性方面得到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作为审美对象。日本学者笠元仲二认为,中国人最初的美的观念始于味觉,美字的最早含义也是指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朱立元教授在《美学》中引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观点:“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

1真美善统一

真美善是哲学讨论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赏评的重要标准。真实性是文学赏评中一个重要的标准,而文学的“美”“善”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文学作品中的“真”,主要表现在真实地再现和真实地表现上,这相当于通常探讨生活、艺术的真实问题。真实再现,即文艺作品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即文艺作品真实地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诗真实地再现生活,孔子说诗“可以观”,郑玄理解为“观风俗之盛衰”(何晏注《论语集注》),朱熹理解为“考见得失”(《论语集注》),杨伯峻理解为“可以提高观察力”(《论语译注》)。那么诗如何做到这些呢?孔子认为诗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孔子在《礼记表计》中说:“情欲信,辞欲巧。”《易乾文言》里引用“孔子的话说:‘修辞立其诚。’这个‘诚’就是真实的意思,修辞要注重事实”〔2〕。孔颖达在《礼记正义》里将其理解为“情貌欲得信实,言辞欲得和顺美好”。文学作品既要抒发真情实感,也要使用美的形式技巧。由此看出,孔子对文艺创作所要求的是真与美的统一。另外,孔子在他的表述中包含着一些与“真”相同或相近的内涵。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邢昞解为“言尽忠诚不欺于物,行唯敦厚而常谨敬”(《论语注疏》)。其中的“忠信”即忠诚不欺,“笃敬”即敦厚谨敬,含有“真”义。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贞”是言行一致的“大信”,包含有“真”义。杨伯峻认为,“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此外孔子还说“修辞立其诚”(《易乾卦文言》),孔颖达理解为“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周易正义》)。由此可知,孔子所说的忠、信、贞、笃、敬、诚等概念包含有“真”义,这既有孔子对人的修身的“真”、文艺真实表现生活的“真”,又有对文艺作品要求作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真”。在儒家重视伦理的哲学思想中,孔子所说的“真”是与“善”密切联系的。李玉芝在《文学与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一书中表示:“最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以人的至善为前提,或表现人的至善的愿望、精神,或表现自然物为人欣赏的形状、本质。”〔3〕43孔子《论语》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则是追求善的最好证明。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里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如有周公之才之美”(《泰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50(《雍也》)。此外,孔子提倡“文以载道”,即要求文章以传播道德为美,以追求善为美,这与康德“真美善”的美学思想有相似之处。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8(《为政》),即是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总结,就是“思想主旨纯正无邪”,足见他对于艺术做出的伦理道德的要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4〕22(《八佾》)孔安国指出:“《韶》,舜乐名也。谓以圣德受禅,故曰尽善也。《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尽善也。”〔4〕49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否认事物外在的声色之美,还强调了善的作用。孔子除了不否认声色美,还不否认雕琢美,教导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4〕6。中国古代文论关于“真”的赏评标准,从讲究“言辞真”“情志真”“事物真”到重视艺术真,孔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以孔子为代表建立的美学体系中,他实现了真美善的统一。其真善美统一的美学思想可概括为:文艺应以真为基础,以善为主要衡量标准,以美为外观。

2“中和”之美

“中和”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之一。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5〕6《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3〕199“中”是适中折中,“和”是平和融合。朱立元教授引用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观点:“天地之美恶,在两和之处,二中之所来归而遂其为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这里“中和”超出伦理意义而具有哲学高度和美学意义。孔子所说的“中和”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5〕122“过犹不及”〔5〕96,将“中和”提高到了形而上学程度。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中和”实质是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即辩证地把握和处理艺术内部的各种对立因素,使之彼此制约而又相互依存、渗透,任何一方都无“过”或“不及”,从而使文艺整体达到一种适当、淳朴的理想境界。孔子提出的“中和”之美具有此类美学意义,它主要表现为“思无邪”“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美学思想。首先,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杨伯峻认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6〕11“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駉篇》,原句中的“思”为句首语气词,并无实意,“无邪”是对牧马人放牧时神情专注的样子的描写,并无其他的意思。“孔子在此借用‘思无邪’概括《诗经》的特征,认为《诗经》各篇都符合儒家政治、伦理和审美的标准。从艺术角度看,孔子的‘思无邪’体现了中和之美的思想。”〔7〕44这里实际上是对“思无邪”思想的延伸和发挥,即要求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要不偏不倚、纯正无邪、无过不及。其次,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朱熹《论语集注》解释为:“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要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4〕47“文质彬彬”是用于衡量和判断人的标准,后被推演开来用作艺术作品,尤其是评判文学作品,要求文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果只偏重于形式就显得虚浮,“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4〕106。由此可见,孔子重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二者比肩、缺一不可。再次,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释为:“《关雎》这一乐章,欢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情。”〔4〕21孔安国释为:“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8〕45此观点以中庸之道为基础,强调真正美的、有益于人的文艺作品,其感情表现应当适度,不能过于放肆,否则就有害无益。因此孔子主张“临哀不伤”〔4〕22。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这一思想不仅奠定了儒家文化的美学基础,还将儒家文化的理想美推到了极致,并对后世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的宫殿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象、中国书法不肥不瘦的章法、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等均源于此思想。

3理想的人格美

中国文化重视伦理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伦理道德入手,围绕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展开。孔子认为,外界的万事万物都含有人格的意蕴,无不与自己的性情相通。如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4〕184孔子将君子的过错比作日蚀月蚀,犯了过错人人都能看到,改了过错人人都能敬仰。然而,儒家的审美,实质上并不强调对所谓美的事物的欣赏,而是强调从外界事物中感受到人格理想,对自己人格或人格理想的欣赏。在《论语》中孔子塑造了具有理想人格美的君子形象,君子集智慧、勇敢、清心寡欲、多才多艺于一身,是德才兼备的人。孔子认为以人为本的道德美是首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外在美,他说:“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4〕84(《乡党》)因为人的外形缺陷是容易看得出的,而内在美却是不易察觉的。因此君子应具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美好品质。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48(《雍也》)孔子认为,聪明人喜欢流动的水,有仁之人喜欢稳重的山;聪明人性好动,仁者性好静;聪明人比较快乐,仁者比较长寿。这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品质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智者还是仁者,他们不是因为山水的形态如何美而喜欢,更重要的是因为山的特点是重而不迁、山至川流。他们可以从山水中看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去了解万事万物,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局限在某一范围内。此外,孔子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八佾》)〔4〕16,“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4〕19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4〕1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等。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指出,“中国美学异于西方美学的许多特征主要由儒家的美学思想所铸成”〔9〕65,“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应追溯的先秦孔学……孔子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9〕270。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儒家创始人和中国古典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孔子,其关心现实、服务政治的文艺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他把文艺思想、美学思想与伦理学、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最终奠定了以情感与理智、个人与社会、文与质和谐统一为核心的儒家古代文学评判思想体系。当代学者应该吸收其理论和思想的精华,培养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卫霞.孔子文论思想主要内容试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李玉芝.文学与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4〕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何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何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谈孔子的作文高三1500字 篇6

夫子你说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应该就是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称得上是自我鉴定。从中可以味出,你的生活极简单,也艰难。你吃粗粮,喝冷水,弯起手臂当枕头。但你的心态却极好,不慕富有,不图尊贵,竟然把富贵看的如浮云一般淡。的确是圣人心态,令我佩服。

有人不识你的真面目,就向子路打探,看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可能是子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子路不对。你知道后,便是责备子路,说:“你怎么不回答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里的“乐以忘忧”不就是夫子孜孜以求的安贫乐道的境界吗!几乎等同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安贫乐道,不仅是孔子终生践行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教育弟子的主要理念。

你最得意的学生颜回,生活很困难,但学问极高,更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践行者。自然,你对他的赞誉也有别,与众不同。你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你的第一高徒,他能和你一样,以义为乐,安贫乐道,难怪你要连连称赞了。可以想见,在颜回夭亡之后,你该是多么的伤心了。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声名远扬。有从政的,有经商的,有教书授徒的……而如颜回般安于贫乐道者寥寥。足见安贫乐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之后,两千多年来,它成为儒家倡导的一种至高境界,而真正身体力行的却是少之又少。

想想也是,滚滚红尘迷俗眼,繁华奢侈人人羡。富足的物质生活的确诱人,华堂高屋,锦衣玉食,娇妻美妾,鬟女娈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谁还肯瓢饮箪食,陋巷安贫?多的是纷纷扰扰,狗苟蝇营;虞诈于官场,浮沉于商海;眼中尽是灯红酒绿,何曾有心中桃源。贫已置于身外,人人尽嫌;道已高悬天外,可望难及。悲哉,道也!

至此,安贫乐道已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光环。

其实,物质固然重要,精神更不可偏废。安贫乐道,应该成为世人的精神向往。人的一生,难免浮浮沉沉,潮起潮落。高峰之上,自不必说;低谷之中,如何得过?因此说,人可以不安贫,但绝不可不乐道。让道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向往,那么置身滚滚红尘,眼也不会迷离;挺立风口浪尖,我自岿然不动。

以孔子思想谈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篇7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我国儒学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1984年美国学术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998年全世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宣言的最后一句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到2500多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思想营养。”这些都说明了孔子思想影响的巨大和孔子学研究的重要,现在已形成世界性的孔子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以“安”为特征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要实行大同社会,必须做到以天下为公,选拔贤人尊重能人,讲究诚信,构建和平)。

孔子的治国方针是“以德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前者可比喻为“以马鞭驭马”后者比喻这“以缰绳驭马”。

孔子的治国手段:(励行仁、义、礼)实行大同社会,以德治国就必须努力实行“仁、义、礼”三种手段。

仁者爱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ang,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残废)者皆有所养”。翻译:所以,人不仅只尊敬他的父母,只喜爱他的儿女。人要有爱人之心,使天下的老年人能够养老,壮年人有工作,少年人有人抚育,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残废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存的物资环境。

“仁”的五条标准:“恭、宽、信、敏、惠。恭则下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翻译: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群众,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会使唤别人。

义者,循理。“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翻译:如果君子只有勇敢而无信义,就会制造混乱;小人只有勇敢而无信义,就会偷盗。“义能引导人们趋向正路,义又能遏止人们误入歧途。义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法宝。

礼者,规范。规范制度,行为。

行为的五条标准:温、良、恭、谦、让。(温和、善良、恭敬、谦虚、退让)。

行为的四种细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不符合礼(规范)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孔子的人格是“内仁外礼”即内心仁爱,行为规范。

孔子的品德标准是:

仁,爱人;

义,循理;

礼,规范;

智,知人;

信,诚信;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部分。我认为,山区国有企业,应从倡导“四热爱”入手,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要从倡导热爱自己的企业入手,构建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要始终保持企业和谐、健康、协调发展。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唤起和激励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职工的进取心、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命运决定职工的命运,爱企业就是爱自己。我们倡导每一位职工坚定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自觉做到爱企、护企、建企,把企业利益定位于自身的最高利益。二是要从倡导热爱自己的岗位入手,构建企业文化

我们的企业要重视大力营造敬业氛围,形成人人爱岗的职业道德风尚。首先是热爱本职工作,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主动、勤奋地学习技能,才会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尽心竭力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要练就过硬的工作本领。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是对职工的基本要求。三是工作中追求卓越,坚持高标准,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立足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使工作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提倡“四多

四少”,即:在工作中要多一份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份责任,少一点推诿;多一份努力,少一点懈怠;多一份严谨,少一点随意。三是要从倡导热爱自己同事入手,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内部团结和谐至关重要。必须倡导企业职工人人以友好善良态度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同心协力、和睦融合、友善相待的工作环境。在与人交往时,承认差异,不求全责备,多看优点,正确对待同事,顾全大局,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矛盾,共创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在同事之间开展的“比思想,看谁觉悟高;比学习,看谁进步快;比业务,看谁能力强;比工作,看谁干劲足;比贡献,看谁成绩大;比纪律,看谁工作作风好”的竞赛活动,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

四是要从倡导热爱自己的客户入手,构建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有强有力的亲和力,要情满客户,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真诚服务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我们要从客户最急、最难、最希望解决的事情抓起,树立起“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价值观念。认真贯彻落实《服务承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自觉做到服务态度端正、服务行为规范、服务纪律严明、服务语言文明;主动把知情权、参与权、评判权交给客户,对各类损害客户利益、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要严加追究和处理,形成牢固的“外举内查,外奖内罚,以外促内”的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营业窗口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做到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清晰,让客户满意,不断提高企业服务品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一、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抓好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等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

1、改革干部管理,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

岗位管理,取消聘干工作。

2、建立绩效考核优先制度,实行公开竞聘制度,实现管理人员能上

能下。

3、建立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岗位工资制度,制定岗位薪酬体系,废除以身份定岗位工资的传统做法。

4、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加强企业经营者收入的管理,切

实提高一线职工收入水平。

5、规范职工的管理,完善职工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职

工的后顾之忧,逐步缩小同岗位不同用工形式的待遇差距。

6、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员工岗位管理制度,执行上岗、待岗、下岗的内部循环,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二、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1、开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以科学理论武装职工。从加强思想

引导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职工交家底,讲事实,引

导和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

关系调整,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

2、继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集思广益,使合理化建议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3、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构筑职工读书平台,引导职工读好书,营造读书求知

氛围。

4、提高职工素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学习知识、学技术、学技能为

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的职业技术复合型职

工。

5、建立长期公开的信息交流通道,收集职工的意见,明确承诺答复

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6、推进送温暖工程,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工作。开展职工

孔子谈诚信 篇8

教育学原理专业

王团

2005154 [摘要]

孔子礼学源于关系人类存在的意义上的古礼,它是对濒临崩坏的古礼的承继,又是中华礼文化得以形成并传衍久远的端绪。“礼”思想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很崇拜周礼,主张“复礼”、“为国以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治秩序。孔子提出的“复礼” 的办法是“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关键词] 孔子;克己复礼;正名;中

一、“礼”的起源

古代所谓礼,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仪式,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在自然经济关系统治之下,在社会经济生活停滞之下,庄园(封建领主庄园)流行着一种传统观念,一种惯例,作为决定当地习俗的标准。此种习俗调节庄园经济的内部秩序和农民与领主之间的关系。(柯·明斯基《封建主义》)”,张仲实译本,第三产业5页)这种调节封建领主庄园秩序与关系的惯例习俗,包括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就即是礼。周礼即是周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它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详尽的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权利与义务方面的统一性、平等性和对所有成员共同的约束性是他的基本原则。由于它以氏族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的纽带,在其形成与世代沿袭过程中,周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征就通过“周礼”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区别周族与其他氏族的外在标志。“周礼”是西周以来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它是用来维护奴隶制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孔子对当时的礼治思想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礼”思想。晋国女叔齐说:“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左传》昭公五年)可见礼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论语》中谈到“礼”达七十四次,主要是赞美和弘扬周公所奠定的周礼。孔子认为礼作为规范社会结构和人们行为的基本制度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将来也会永远存在下去,礼治是永恒的。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他回顾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认为殷礼是以夏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的,周礼是以殷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的。由此推论,继周的一代也必须以周礼为基础而有所损益。这样一步一步地推下去,虽百世也是可以预知的。因此,孔子对西周社会统治的井然有序表现出极强的向往之情,“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他的这种向往是对奴隶贵族统治辉煌时期的依恋、,是对奴隶贵族统治鼎盛时期的追寻。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又说:“好直不好学,起蔽也绞”(《论语·阳货》),这都是说学“礼”的重要性。

二、“礼”的内涵

(1)“克己复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西周建立起来的礼治秩序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的情况是,“周室衰,礼法隳”,王室衰微,礼法败坏。而诸侯也是贵族世卿专权,如齐之田氏,晋之六卿,鲁之三家。正所谓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即孔子所谓的 “礼崩乐坏”。目睹这种种现象,与礼治下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对照,孔子非常气愤。当孔子听说鲁国三位权臣祭祀祖先唱着 “雍”来撤除祭物时,就斥责道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三家之堂”(《论语·八佾》)。而当听说季平子竟然比照天子的标准,“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更加气愤,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面对当时如此不堪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复礼就是回归于“礼”。当时不仅社会下层的人不照“礼”行事而“犯上作乱”,即使社会上层的人也不照礼行事。孔丘认为,其所以不照礼行事,因为人们都愿意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求,照着自己的欲求行事。所以复礼必须“克己”。“克”就是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能“克己”自然就复礼了。“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一回事。

“复礼”运用到家庭关系中,就是要维护西周“亲亲”的宗法制度。孔子认为,周礼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尊与亲亲。尊尊即尊贵,是维护等级制的原则,它规定人民服从贵族特权。孔子礼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名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藉以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即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识远近、知上下、使之长幼有序,做到“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礼记·大传》)。《礼记 ·哀公问》说,“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这就是礼的根本作用。

(2)“正名”的理论

为了维护周礼的尊严,为了贯彻亲亲尊尊的原则,孔子又提出了“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行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正名”就是整顿有些人特别是在位的人与他的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论和行动,“正名”是维护礼的重要主张。孔子认为,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确定各人与其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所以说“名之必可行也,言之必可行也。”而所谓刑罚,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如果礼治制度遭到破坏,“名不正”,就会使“礼乐不兴”,“刑罚不中”,造成“民无所措手足”。在当时的社会大转变中,“礼崩乐坏”,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他认为,必须是有棱的酒杯,才可以叫做觚,如果没有棱,就不是觚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正是周礼遭到破坏的写照。正名就是改变这种状况,按照礼的要求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谨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也就是“齐之以礼”。事实上为君,为臣,为父,为子的人都合乎为君为臣为父为子之道,这就是“天下有道”。

(3)“中”的理论

“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其”就是“两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其中”就是“两端”的“中”。就是要确确实实地抓住“两端”的“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孔子又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去告诉他。”其实还是折中主义。

孔子所说的“两端”,是没有斗争的、静止的两个方面。他所说的“中”,就是要永远保持统一体的平衡,不使发生质的变化,他的这些观点是形而上学反辨证法的观点。在当时孔子称之为“天下无道”的时代,奴隶社会已经垮台了,旧的平衡已经失去了,周礼已经崩坏了。孔子还妄想要恢复旧的平衡,要复礼,他宣扬“中”,以之作为礼的根据和“复礼”的理由。

“中”的具体规定就是礼,即是周礼。“师也过,商也不及”(《论语·先进》)意思是说,子产对于老百姓,宽的太过,严则不及。过和不及都是错误的。只有中才是正确的。可是怎样决定那个中呢?孔子以“礼”作为“中”的具体规定。这也是“中”作为“礼”的理论根据。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1 论语译注[M]1 北京:中华书局,19801

浅谈会计诚信 篇9

【摘要】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纲要》 明确将 诚 信 作 为 重 要 部 分 之 一,充 分 说 明 了 诚信 的重 要 性。在 市 场 日 趋激烈的今天,会计领域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重 塑 会 计 诚 信 已 成 为 会 计 界 普 遍 关 心 的 问 题。重 塑 会 计 诚 信,有 力 地 遏制会计行业的造假行为已经 越来越紧迫。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启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诚信;内涵;意义;缺失;重塑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会计诚信”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 会 计 工 作,精益 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 正 的 原 则,不 屈 从 和 迎 合 任 何 压 力 与 不 合 理 要 求,不 提 供 虚假 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

会计诚信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浅谈企业诚信 篇10

摘要:中国是个诚信古国,先人们早就教导说“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是要求建立个人的诚信观念。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尺——“信、知、勇”三个条件中,“信”放在首位,足见“立信”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

诚信

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各个企业为了谋求出路,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都在迫不及待地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努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诚信企业形象,包括进行各种认证、加入各种“信得过”协会、以及各种企业形象的宣传等等。但是,这些具体的做法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如何才能建立深远的企业诚信形象?这还要从诚信形象的根本——形成员工的同向思维入手。诚信文化说到底还是思维领域的社会价值观,解决好诚信文化的植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炼诚信文化的“真”。对员工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哪怕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也要坚持诚信的通行。以人为本的诚信文化重塑,要考虑人的需求层次,坚持走团结所有人、带动所有人的策略。

一、企业诚信文化

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能让我们打开市场,扩大经营份额。特别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由过去的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企业与客户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要发展,只能在顾客消费者认为是可靠可信的基础下,才能得到丰富的收益与回报。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让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上层领导与下层领导,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同样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下,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缺乏互信。企业整体就会失去战斗力与凝聚力,所以一个企业的品牌非常重要,但是诚信的价值永远高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如果企业没有诚信,品牌从何而来。如果企业仅仅靠那些弄虚作假,满天过海的欺诈手段是不可能让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的.企业的品牌最终会毁于一旦直至企业倒闭.就是能做出品牌也是“昙花一现”。

二、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

1、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假货经济体系,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2008年9月,由媒体率先曝光而后真相大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甚至惊愕世界。仅仅初步统计,三鹿有毒奶粉就造成了3名婴幼儿死亡,多达3万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在随后进一步的检测中发现: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不乏享有免检待遇的著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

2、企业之间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其一,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相互违约、不履行合同、相互欠债、赖账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企业之间“三角债”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企业正常现金流转的困难,甚至导致一部分企业因债务危机而破产。由于缺乏诚信,我国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合同交易只占经济交易总量的30%,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其二,企业的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商家虚假促销、利用合同诈骗、民间融资诈骗、假冒外资诈骗等。与以往相比,商家的欺诈手法愈来愈高明、愈来愈隐蔽。

3、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银企关系陷入信用危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是合作与服务的关系,双方真诚合作可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然而,一些企业在与银行交往过程中却缺乏诚信,在发展顺利时,高估自己的企业价值,以求从金融机构获取高额的贷款额度。在遇到危机时,那些失信企业则通过不规范破产、承包、租赁、多头开户等方法,千方百计逃避债务,致使多家银行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给银行以及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4、企业发布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扰乱市场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诚信问题。据2004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显示,在全国抽查的157家企业中,有152家企业存在虚报利润现象,占被抽查企业的98.7%。2001年的有关调查显示。88%的调查对象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持不信任态度。“琼民源”、“银广厦”、“郑百文”等,均是失信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造成股价大幅波动、扰乱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

5、偷税、漏税、骗税等屡禁不止,企业失信于国家。据推算,我国每年由于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不法经济活动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约为1000亿左右。个人所得税主要由工薪阶层承缴。据测算,我国高收入群体每年漏缴个人所得税的总额约在100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国家每年损失约在2000亿元以上。(二)企业诚信缺失所产生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三、企业诚信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性(一)诚信缺失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

1、诚信缺失影响企业信用的发展,增加了交易成本。

由于企业间缺乏诚信,正常的信用遭到破坏,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也被极大地削弱,企业间赊销、预付等交易方式难以正常进行。目前,企业间的交易方式更多地采用现金交易,相互不授予信用;有的企业甚至采用以货易货的交易方式,严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诚信缺失将使企业品牌建设更加困难。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代表企业的形象、质量和信誉。企业品牌建设应以诚实为基础,否则品牌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优秀的品牌都是靠良好的诚信记录堆积起来的,如海尔、同仁堂等。未来企业间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诚信的较量。同时,已经知名的品牌一旦失信于消费者,也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在这次毒奶粉事件中,三鹿品牌已被市场无情地抛弃,蒙牛、伊利、光明等著名品牌则遭到严重打击,其股价遭“腰斩”,损失惨重。

(二)诚信缺失影响我国企业的社会效益 诚信缺失有损中国企业的声誉

第一,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有的企业以次充好,甚至将假冒伪劣商品卖到国外,损害国外消费者利益,败坏中国企业的声誉,损害中国商品的形象。

第二,从社会而言,企业诚信缺失为整个社会树立了“坏孩子”的榜样。若不能有效根治此行为,失信难免会突破企业的边界而向社会蔓延,从而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危及社会的稳定。

四、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和建议(一)重塑企业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的建立应结合时势特点,适时调整诚信文化的着重点。一段时期,我们以质量求信誉,不注重市场占有率,不把品牌推向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酒再香,闻到酒香的也就是那几个村子,不会形成市场的认同;同样,只是一味的注重拓展市场而不关注质量的提升和产品的更新,也不能使企业走得更深远,前期出现的传销业就是这样的例证。不同的时期,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有所不同,企业要根据员工的价值取向,结合市场导向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只有从人的思维认同角度去建立企业的文化,才能谋求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质量要素是建立诚信的前提。过硬的质量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体现。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作保证,再冠冕堂皇的信誉证明都是虚伪的。

(2)服务要素是建立诚信的体现。服务作为产品的附加属性,是企业对社会的承诺。服务市场是企业的最终目的。顾客对品牌的满意程度在很多的场合是取决于企业的服务态度。

(3)制度要素是建立诚信的保证。建立企业诚信制度,用诚信指导和约束企业市场行为,并且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建立和爱护自己的诚信。制度是警钟和镜子,时时提醒、时时反映员工的行为。

在前期要素策划的同时,就必须要将诚信理念渗入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细节。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法,使诚信文化广泛深入开展,为建立真正有实效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二)创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议

1.坚守企业诚信经营理念,创建企业诚信文化。

(1)必须形成全体员工的诚信度。员工的诚信是企业诚信的基本,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员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实事求是地汇报每一项工作,不虚报、不浮夸,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坚决杜绝好大喜功的做法,亏就是亏,粉饰太平到最后危害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每一位员工在出现工作失误时,首先要承认失职,然后再找问题查原因。不要存侥幸心理或者推诿他人的想法。通过建立和使用自身的诚信,在企业内部形成所有员工的诚信等级,并把诚信等级作为评判员工的依据,让他们尝到诚实守信的甜头,以及失信的苦头,才能使他们将诚信变为自觉的行动,进而形成全员的诚信度。

(2)围绕诚信文化开展团队活动。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围绕诚信文化的形成展开学习、讨论、竞争,注重加强诚信文化的附着力。做好活动的策划,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聘请专家学者来企业规划指导。有意识地为诚信企业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在各团队之间开展诚信等级的评比,加强和相关方的联系,让相关方对团队的日常诚信进行评比监督。建立诚信计划(方案),提交主管部门。团队内部建立各职能人员的诚信计划,形成整个团队的诚信宣言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在各级部门树立星级诚信模范,大张旗鼓地推动诚信环境建设。创造企业诚信文化,首先,企业主要经营者应起表率作企业主要经营者应起表率作用,确定牢固的诚信观念,且身体力行,其次,要加强对普通员工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再次,企业应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将企业的诚信文化展现给社会,树立良好的信誉度。

上一篇:儿子婚礼致辞下一篇:转岗申请书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