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2024-10-01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精选8篇)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篇1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篇2

在英语高考中, 阅读理解题通常占40分或50分, 是整份试卷中比重最大的, 可以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情况决定了考生英语成绩的高低, 教师和考生都应充分认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考试说明》指出,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中一个重要的能力是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在九级语言技能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应“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按课标要求允许有3%左右的生词量, 而这些生词往往是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取得高分的绊脚石。词义猜测题已成为近年来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 而且试题增加了对短语意思及句意猜测的考查, 需在较为复杂的句式中通过上下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突出考查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它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水平, 还考查考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为例, 有12份高考卷中出现了阅读猜测题, 有的试卷甚至出现了两题 (见下表) 。学生必须具有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及判断句意的能力, 才能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

二、猜测题题目设计分析

1. 猜测题题干设计

单词或短语猜测题的设问方式常为: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probably means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probably mean?

The word/phrase can best be replaced by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take the place of the underlined word?

The underlined word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

如果是要求考生猜测画线部分指代的是什么, 它的设问方式则为:

The underlined part refers to.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fer to?

而句意猜测题的设问方式常为:

By the underlined part, the writer means that____.

2. 猜测题考题设计思路

猜测题的理解障碍主要有三种:

(1) 熟词新义。考查考生能否对某一熟词的多个意义项进行选择和理解。如辽宁卷第67题:The word“address”in the first line probably means.对于address这词, 很多考生知道它名词的用法, 意思为“地址”;作为动词, 它可以解释为“称呼, 发表演说, 写地址, 解决”等多层含义。在此处, 根据上下文, 它解释为“解决”, 而不是考生较为熟悉的发表演说、写地址等意思。

(2) 新词 (短语或句义) 猜测。考查考生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词在文本中的意思的猜测和理解。如湖南卷第67题考查divergence和重庆卷第56题考查dilapidated, 这两个单词许多考生完全不认识, 只能依靠上下文语境和有关线索来猜测。除了考查新单词外, 还设计了对短语意思的猜测题, 如全国大纲卷第56题考查on cloud nine, 江西卷第67题考查drawing on, 浙江卷第42题考查near miss和天津卷第49题考查shared a word。此外, 浙江卷第57题还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By“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 the writer means thatthey all____.

(3) 指代猜测。文章为了行文连贯, 有时会用一些指代词, 此类考题考查考生能否根据上下文来判断画线部分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如四川卷第49题:The underlined part“its idea”in paragraph 3refers to the idea of____;辽宁卷第65题:“That sale”in paragraph 4refers to____;全国新课标卷第64题:What does the word“residents”in paragraph 1probably refer to?这三题分别考查考生对“its”, “that”和“residents”的理解。

三、猜测题的解题技巧

做猜测题时, 在利用上下文语境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语篇中标示的各种逻辑关系 (比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例证关系、并列关系等) 及对语篇连贯起标示作用的话语标记语 (Discourse marker) 所提供的线索来解题。下面以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卷为例来谈谈猜测题的解题技巧 (画线的为所考查的部分) 。

1. 定义解释法

在写文章时, 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常常对一些关键词进行定义, 或在关键词后面进行解释或说明。这些解释或说明从形式上来看, 可能是短语, 也可能是句子;从句子功能来看, 可能是定语从句, 也可能是同位语从句。因此, 在做相关猜测题时, 要善于利用这些表示定义或解释的话语标记语来猜测相关词义。这些话语标记语有:be, be called, mean, stand for, be known as, refer to, that is,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等。以辽宁卷第67题为例:

【相关句子】The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seek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the homeless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t is a network of offices, some of which provide food and houses for the homeless population, and some of which fight for the passing of laws that would give every American the right to a place to call home.

【解析】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无家可归者联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在第一句话后面, 进一步介绍了它的工作内容:它是一个多部门相互配合的系统, 有的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宿, 有的为争取通过让每一个美国人有住房权的法律而努力。从后面作者的解释, 我们可以轻易地排除干扰项talk about和write to;而选项fight for意思不全面, 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也可以排除;选项 (B) deal with符合要求, 说明这个联盟是一个旨在解决无家可归者需求的组织。

2. 举例证明法

为了让某一词语或句子意思更明确, 作者常常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和证实问题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常用的词有:in other words, that is, that is to say等。另外,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在某些冷僻的词后举一个例子, 使该词具体易懂, 用such as, like,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including等例证性词语来作引导, 举例说明前面较难理解的名词。以江西卷第73题为例:

【相关句子】Knowledge or techniques have been acquired through exploration.The techniques may have medical applications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ngth or quality of our lives.We have already benefited from other spin-offs including improvement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satellites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in communication system.Even non-stick pans and mirrored sunglasses are by-products (副产品)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space industry!

【解析】“通过探索我们获得技术和知识。这些技术可能会被应用于医疗领域从而延长生命的长度, 提高生活的质量。”接着, 作者用including来举例说明我们已经获益于航天工业的spin-offs, 包括地震预警、卫星天气预报和通信系统等领域的进步, 甚至不粘锅和镜像太阳镜都是航天工业的副产品。从此处可以看出, spin-offs应该是类似副产品的意思, 即科技发展中意外带来的东西, 所以选项 (C) unexpected benefits应为正确答案。

3. 同义替换法

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某一个词, 作者常常在语篇中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含义, 特别是在一些冷僻的词后面, 作者会用一些读者比较熟悉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同义替换法可以为我们猜测词义提供明显的线索, 一些常见的表示同义的信号词有or, similarly等。以湖南卷第67题为例:

【相关句子】The divergence of the two species took place around the time of the divergence of Asian elephants and woolly mammoths.

There has long been debat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at the two might be separate species, but this is the most convincing scientific evidence so far that they are indeed different species.

【解析】从下文可以看出, 虽然科学界长期就有两种大象是不同种类的争论, 但这是迄今为止它们是不同种类的最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这里作者用了separate和different两个形容词来说明两种大象是不同种类的, 也就是说画线部分divergence的意思是“不同”, 与separate和different是同一意思。此处画线部分是名词, 所以separate或different的名词形式应该是正确答案, 即选项 (C) separation。

4. 转折对比法

在写作中, 作者有时通过语篇中语义转折和对比关系的话语标记语来提示读者后面出现的词与前面出现的词意义上是不一致的, 有时可能是一对意思完全相反的反义词, 这时只要把握了其中的一个词, 就不难猜测出另外一个词的意思。文章中表示转折和对比关系的话语标记语有:and, or, but, however, while, on the contrary, unlike, rather than, instead of, otherwise, although, whereas等。以陕西卷第58题为例:

【相关句子】GM companies tell farmers that they will make good profits by saving money on pesticides.“The promise was that you could use less chemicals and boost production.But neither is true, ”said Bill Christison.

【解析】“转基因公司告诉农民他们可以节省买杀虫剂的费用, 以此来获得更多利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杀虫剂用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说and前后的意思应该是相对的, 杀虫剂少用了, 但产量反而会增加, 这是他们的承诺, 因此boost的意思是增加。

5. 因果关系法

在语篇中, 作者为了语句连贯, 常用一些连词来表示句与句之间的不同逻辑关系, 标志性词语如because, so, therefore, so that, so/such...that...等体现的就是前后句子的逻辑因果关系。because和since是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so,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s a result后是表示结果的;so/such...that...的句型里, that是引导结果状语从句的。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表示因果关系的信号词来猜测词义。以重庆卷第56题为例:

【相关句子】To water his flowers, he used twobuckets.One was a shiny and new bucket.The other was a very old and dilapidated one, which had seen manyyears of service, but was now past its best.

The old bucket felt very ashamed because of its holes.

【解析】文中提到“他”用两个桶浇水, 一个是新的, 另一个是旧的。后文又提到这个旧桶因为有洞而感到羞愧。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桶不仅是旧的, 而且是破的, 因此, 画线部分dilapidated的意思应为 (C) worn-out。

6. 上下语境法

要很好地理解一个单词或短语, 离不开它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要理解一个句子, 更离不开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线索。以浙江卷第57题为例:

【相关句子】Even our fathers dropped their tools and joined us.Our mothers took their turn, laughing like schoolgirls.I think we were all beside ourselves.Parents forgot their duty and their dignity;children forgot their everyday fights and little jealousies.

【解析】此处画线部分前面说甚至我们的父亲们扔掉他们的工具, 加入到我们放风筝的行列里来, 母亲们也变了, 笑得像学校女生;画线部分后面又说父母们放下了他们的责任和面子, 孩子们忘了他们每日的争吵与嫉妒。可以看出, 画线部分的前后语境都表现了父母们和孩子们非常开心快乐。因此, 画线部分的意思应为: (B) went wild with joy, 即欣喜若狂。

7. 特定指代法

通常情况下, 英语忌讳实词重复, 而避免重复的方法之一就是用限定词或代词, 常见的有:this, that, these, those, its, their, his, her, your, my等。其中, 指示代词this可指较近的人或物, 而that可指较远的人或物;同时, this和that都可指已提到过的人或物。遇到此类题, 一定要弄清楚是近指还是远指。如果指示代词被用来指已提到过的人或物, 这个代词前面的内容通常为答案。如果在从句中出现物主代词, 它所限定的内容通常可在主句中找到。以辽宁卷第65题为例:

【相关句子】In 1903, a doctor in Detroit bought the first car from the company.That sale was the beginning of Herry Ford’s dream.

【解析】因句子较简单, 可以清楚地看出画线部分That sale (那次购买) 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1903年, 一位底特律的医生从福特公司买了第一辆车。因此, 很容易就可以选定答案为 (C) the selling of a car to a Detroit doctor。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严明贵.如何利用话语标记语推测英语词义[J].英语知识, 2011 (8) .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篇3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高考散文阅读试题,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其次,我们要明辨试题类型,遵循答题程序

类型一:考查“是什么”。主要包括“说说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某某词或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题对策为:

1.掌握语句的特点。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寻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或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和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2.理解本义,内引外联。词语或句子的本义,即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可先将词语的词典义、句子的浅层意义把握准确,然后联系语境对其本义进行引申。

类型二:考查“怎么写”。主要包括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等。答题对策为:

1.明确谋篇布局的方法。散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联想、象征、白描、细节渲染、反语、烘托、对比等。

2.掌握基本的答题程序。考查文章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得出谋篇布局或思路层次的特点。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散文的结构层次主要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出结构层次,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其方法通常是从综合归纳各段内容入手,有主句的文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其次,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一般是:①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②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类型三:考查“为什么”。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尾为何要这样处理等。答题对策为:

1.掌握写作技巧的作用。散文的结构手法有伏笔、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其作用为: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上启下,首尾呼应,深化主旨,卒章显志,等等。

2.遵循基本的答题程序。首先指出题目中的内容使用了什么写法(用术语),其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所在,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高考数学客观题的解题技巧浅谈 篇4

高考数学客观题的解题技巧浅谈

作者:谢广喜

来源:《新高考·高三数学》2013年第08期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篇5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阅读理解中的猜词题介绍了几种做题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猜词题 猜词义 做题方法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生词。这时,也不必立即翻阅字典。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根据前后词、句子、以及相关信息推测、判断生词的词义。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中,我们经常碰到猜测词义的题型。在做这类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 根据解释猜词义

在文章中,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对一些重要的概念、难懂的术语或词汇等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明确的解释。这些解释提供的信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比较容易地猜出词义。

1、根据定义猜测词义

如果句子或段落是生词的定义,理解句子或段落本身就是词语的含义。例如:The rooster is the national emblem of France thanks to a wordplay: the Latin word 其实是对coq解释,因此两者的意思都为cock。

2、根据同位语、定语猜测词义

虽然同位语、定语不如定义那样严谨、详细,但是提供的信息足以使阅读者猜出生词词义。例如,同位语in fact, only about 80 ocelots, an endangered wild cat, exist in the U.S.today.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an endangered wild cat是ocelot 的同位语,也不难看出ocelot的意思。在构成同位关系的两部分之间多用逗号连接,有时也使用破折号、冒号、分号、引号和括号等。又如Towards the evening, there comes the grand of the opening day ,an extremely exciting horserace.从an exciting horserace ,towards the evening ,of the opening day 等判断,应该是首日的最后一场的压台戏出场了。需要注意的是:同位语前还常有or, similarly,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 or other, say i.e.等副词或短语出现。在定语从句There small …中,根据从句which make whisky 可以判断distillery 是a place where wine is made。

3、根据举例猜测词义

恰当的举例能够提供猜测生词的重要线索,例如:his family took him ,as a boy, hunting and fishing trips and so made him know early the kinds of courage and endurance, which were later shown in his stories.句中“courage ”和“endurance(忍耐)”是生词的实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猜出virtues的大致词义“good quality(美德)”。

二 根据上下文内在关系猜词义

根据上下文内在关系猜词义是指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判断相关信息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推断生词词义或大致义域。这也是在完型填空题中常用的方法。

1、根据上下文的情景猜测词义

如:But Portam didn’t find modeling very interesting and instead tried to gain a … …”我们根据上文“…tried to gain a career in acting”说明追求表演有了结果,所以debut应该是“首次登台表演”的意思。再如Lack of parent willpower may contribute more to exercising or overeating,根据more…than under-exercising or overeating 等语境可判断“juvenile obesity” 意为”childhood overweight”。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有对两个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性的描述,我们可以根据生词或难词的反义或近义关系的词进行猜测。例如:Another suggestion for 根据famous brands 可以轻易给generic items(一般商品)下定义。

3、根据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在句子或段落种,若两个事物、现象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 推知生词词义。例如: The survey also show … …elements which are ——magnesium, copper, calcium, iron and zinc.我们根据上文 “…after a study revealed that unscientific ways of feeding babies and a lack of trace elements are the two biggest threats to youngsters’ health.”可以看出这“五种元素”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是重要的。所以crucial 的意思应和important接近。

4、根据同义词的替代关系猜测词义

在句子或段落中,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词语,根据语言环境推断生词词义。例如:tens of thousands of tourists visit New York every year.The tourists come to see buildings应该是skyscrapers的同义词,有替代关系。

三 根据外部相关因素猜词语

外部相关因素是指篇章(句子或段落)以外的其他知识。我们在依靠分析篇章的上下文内在关系无法猜出词义时,就需要运用生活经验和普通常识来确定词义。例如:Book lovers of all ages say the best thing about winter is cuddling up under a blanket with a warm drink in one hand and a good novel in the other.从under a blanket可以常识性地得出“看书” 的状态应该是躺着,所以应选择“to lie close and comfortably” 选项。又如:One night, six of us decided to borrow bikes from the hotel 根据six of us和only three bikes,在联系到double的本义 “双”,就可以判断“double up” 意思为“to share a bike” 即两人合骑一辆自行车。我们还可以依靠构词法方面的知识,从生词(派生词或复合词)本身猜测词义,即根据派生词的前缀后缀,或根据复合词的各部分的意思猜测词义等。

总之,利用各种已知信息进行推测、判断词义是一项重要的做阅读理解题,乃至完型填空题的方法,也是我们平时阅读文章时运用的常用技能。我们可以灵活地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解题方法,排除生词的障碍,顺利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阅读速度,以及做出相关的题型。

参考文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梁大鹏王俊杰 :《收获季节(英语)》,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介绍 篇6

河北辛集中学 张彦军

一、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现以近几年高考全国卷I为例,谈谈阅读理解题的选材及命题特点。

1.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的比例虽呈上升趋势,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仍占很大比重。

2.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突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论说体和应用体等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静予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3.适当降低读速及难度要求,提高试题的信息含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总体呈回落趋势,比如,2006年全国卷I的读速略有降低,但近年来阅读速率要求均在50---57wpm之间;难度系数适当降低,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4.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

阅读材料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许多考生通常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读懂。

二、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 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命题人员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一般而言,答案项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选用原文中的词句;(2)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3)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4)答案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旬的解释;(5)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6)使用原文的上下义结构,如用“科学”涵盖“计算机、航天、发明、电子”等概念。

干扰项的设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张冠李戴

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或者题干问的是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到选项中去。

以2006年全国卷I第60题“The author planned to stop at Oklahoma City______.”为例。此题乍看C项“to pay at the cash register”和D项“to have more gas for his car”都对,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While I Was standing in line at the cash register,I said hello to an older couple who were also paying for gas”。很明显作者是停下来付款加油时,偶遇一对老夫妇并问好,似乎选项C和D本身都没错,但题干问的是“作者计划在俄克拉荷马市逗留的原因”,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题干,就会误选C项或D项。正确选项应为A项“to visit a friend”。

2.偷梁换柱

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

以2006年全国卷I第57题“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_______.”为例。此题乍看应选B项“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especially they would much rather be at home in bed than walking around outside”.殊不知选项中加了“all day”,使意思绝对化了。正确选项应为D项“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考生若注意不到此细节的变化,势必造成失分。

3.无中生有

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以2006年全国卷Ⅰ第67题“We may infer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at______.”为例。干扰项C项“English courses are necessary for foreign students”就是这种情况,而正确答案应为A项“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used”。解答这类考题时考生还应注意问题中有无“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之类的限定语。

4.以偏概全

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替整体。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不合理关联就是表层理解与深层理解相混淆。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中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往往是文章直接表述的结论;深层理解则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后得出的结论。

例如,2006年北京卷第73题“What did Loftus find out from her research?”的正确答案为B项“People Can be led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false.”。而误选C项“People tend to forget their childhood experiences.”的考生显然是根据文中“it came up with an account of their early childhood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ers then changed this detail into a manufactured memory through leading questions”的信息得出的,但它只不过是表层信息,其对原文信息的转述并不全面。

不准确概括是指不能准确地按题目要求概括或提取文中的表层或深层信息。

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9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______.”的正确答案为D项“Life after retirement”。干扰项A项“Learning to paint in later life”与C项“An artist turned teacher”极具迷惑性,但它们只是文章中的某个细节信息。考生如果不清楚细节信息与短文主题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犯概括不准确的错误。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总体思路是:单句人手。语篇突破,着眼整体,归纳推断。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顺序(P=Passage,Q=Question):(1)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这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其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但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考生往往阅读速度较慢,因此难以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内容。

(2)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比较适用于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

P—Q—P方式或Q—P—Q方式的采用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常用的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

1.正选法与排除法

正选法即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正面选择最佳答案。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则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

(1)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误否)——是否有依据?(虚否?)——是否以偏概全(偏否?)”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请看2006年广东卷第64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orking class? A.They are often employed as skilled and semi-skilled workers.B.They are often offered jobs with high incomes.C.They are often considered lazy and dishonest.D.They are often exploited by the public.此题为事实细节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由文章第一段第一、二句 “Members of the working class have blue-collar jobs.They are construction workers, truck drivers, mechanics, steel workers, electricians, and the like.” 可知,蓝领阶层的薪水不高这个事实,据此先排除B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respectable and hard working and they look down upon members of the „lower‟ class, whom they often consider to be lazy, dishonest, and too ready to exploit public assistance.”可知,蓝领阶层是受人尊敬的、勤劳的群体,他们看不起那些懒惰、欺诈别人、依靠别人捐款生活的阶层,故排除C、D两项,正确答案为A项。

2.定位法与跳读法

定位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即定位),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义转换),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跳读法即根据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跳读原文,并找到相关的句子(有时可能是几个句子)或段落,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等,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请看2006年湖南卷第71题:

…When she was still in her early 30s, publishing essays in such important magazines as Partisan Review, she appeared as the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al life, trying hard to follow every new development in literature, film and art.With great effort and serious judgment, Sontag walked at the latest edges of world culture.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1 means Sontag _____________.A.was a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al life B.developed world literature,film and art C.published many essays about world culture

D.kept pace with the newest development of world culture

解答本题可以用定位法。与题干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上一句“she appeared as the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al life,trying hard to follow every new development in literature, film and art”。许多考生误选了A项,他们忽略了原文中出现的“appeared as”,意为“似乎,好像”,增加了句意的不确定性。故D项为最佳答案。

3.画图与列表法

画图法就是以时间、地点、事件或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关于文章主题和细节的图示的方法。请看2006年浙江卷第48题:

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A.In order of time.B.In order of frequency.C.In order of preference.D.In order of importance.在解答此题时考生只要列一个表(见下表),按短文叙事的顺序展开故事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Paragraph 1 Paragraph 2 Paragraph 3 Paragraph 4

look into the mirror have breakfast prepare children‟s trip to space drive the car to work

另外,有些文章的信息点可能较为分散,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此时考生若能恰当运用列

表的方法也会将难题化解。请看2006年安徽卷第61题:

What Elizabeth Taylor and Velvet Brown had in common was that they were both________.A.popular all their fives B.famous actresses

C.successful when very young D.rich and kind-hearted

根据文章内容,考生可以列出以下四个相同的信息点(见下表):

Information 1 When she started in National Velvet--the story of Velvet Brown, a young girl who wins first place in a famous home race.(短文首句)

Information 2 Her acting in National Velvet is still considered the best by a child actress.(第一段末句)

Information 3 After her success as a child star, Taylor had no trouble moving into adult roles and won twice for Best Actress.(第二段)

Information 4 Like Velvet Brown in National Velvet, she has been lucky: she has beauty, fame and wealth.(末段第二句)

Conclusion They were both successful when very young.通过此表,考生可以清楚地得出本题的答案为C项。

4.概括法与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据所读材料概括文章主题、要点、标题和中心思想等;而推理法则指根据所读材料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个细节的信息和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考生在运用推理法时首先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然后再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和加工,由表及里,由浅人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对文章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此时切忌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请看2006年浙江卷第55题:

According to White, why were the women surveyed more likely to use old computers? A.Most office workers use old computers.B.They do some of their work with computers.C.Dealing with new equipment can cause anxiety.D.They are easier to be satisfied with new technology.文章最后两段提到,接受调查的三个国家的妇女更有可能使用旧电脑,而英国比法国和德国使用up—to-date computers的人更多,最后一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continually having to deal with new technology can also be a source of worry…the frequent change of equipment is also, or could be,a main cause of dissatisfaction”。由此可以推断,不断更新的技术也会使人产生焦虑,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所以被调查的妇女更喜欢使用旧电脑。

5.常识法与背景法

常识法是考生利用已有的常识进行识别和判断的方法。背景法与常识法相似,指考生充分运用所读材料的信息答题。请看2006年安徽卷第69题:

To cover a small piece of burning wood with a basin in order to stop the fire is all example of____________.A.separating the fire B.reducing the heat C.removing the fuel D.cutting off the oxygen 本题为一道常识题,考生根据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可知,燃烧要具备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这有助于理解第二段首句“Since fuel, oxygen and heat must be present in order for fire to exist, one or more of these things must be removed or reduced to extinguish a fire”的意思;另外,通过第三段内容“Another method of extinguishing fire is by cutting off the oxygen.This is usually done by covering the fire with sand, steam or some other things.”可以推断出:用cover的方法来灭火属于cutting off the oxygen的范畴。

四、备考建议

1.理解与速度

考生要处理好理解与速度的关系。答题时要力求情绪平稳,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影响理解的准确性;不要拘泥于一词一句的理解;不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比较好的阅读方法是边看边想边理解。遇到生词或看不懂的地方先做个记号,继续看下去,因为一些疑难点往往会在下文中得到解决。

关于阅读速度,难度中等的文章应为每分钟60个单词左右;难度较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汇量20%的材料,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70个单词左右。一般来说,“超纲”而又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都会用中文标出词义。只有保证了阅读的速度才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复读及答题的任务。

2.阅读训练方式

在训练方式方面要力求多样化。常见的阅读训练方式有:掠读、寻读、精读和泛读等。在掠读、寻读时要掌握查阅的技巧。查阅时考生应迅速找到某一特定信息在短文中的位置,并以这个位置为中心,扩展到上文和下文,寻求正确答案。考生要学会用扫视的方法寻找信息。扫视时,眼睛要纵向而不是横向移动。运用扫视来扩大视觉范围能帮助考生又快又准确地捕捉到想要查找的信息。

考生应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式,调整阅读速度,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3.生词处理

考生在阅读时一定会碰上生词或记不清楚的词汇。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生词前后词汇的意思或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猜测生词。例如:

The old man put on his spectacles and began to read.根据句子后部分began to read可以猜出spectacle的意思为„“眼镜”。

(2)根据语法知识和标点符号来猜测生词。例如:

They will b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6 a.m.---next week.此句两个破折号之间的部分表明night shift是“夜班”的意思。

(3)根据说明词义的定语从句来猜测生词。例如:

The type of meter is called multi-meter, which is used to measure electricity.从上句中的定语从句可以推断出multi-meter是“万能表”的意思。

(4)根据已知事实细节来猜测生词。例如:

The family had just moved and the young woman was feeling a little melancholy on that Sunday in May.After all, it was Mother‟s day and 800 miles separated her from her parents in another state far away.根据上下文的陈述,“刚刚搬家,远离父母,正好是星期天,又是母亲节,而两代人却天各一方”等事实,可以推断出年轻妻子当时忧郁、伤感的心情,并由此猜测出生词melancholy的意思。

(5)学会只猜测生词的大概意思,而不必追求其准确含义。例如:

The Asian gibbon, like other apes, i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 in trees.在这句话中,考生只要猜出自gibbon是apes(类人猿)的一种就行了,毋须知道其准确意思。

(6)运用构词法判断生词的词义,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技巧。考生可以通过已知的 词缀(包括前缀和后缀)和词根就能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单词telescope由前缀tele(意思是far)和scope(意思是instrument for seeing or observing)构成,整个单词的意思是“望远镜”。为了熟练使用构词法知识猜测生词,考生在平时应多积累词缀以及词根方面的知识。

4.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和推测

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既迅速又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利用信号词预测非常重要。信号词可以揭示句子内在关系或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见下表)。特别是在快速阅读时,它能帮助考生预测文章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部分信号词及其所预示的信息

信号词 预示的信息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although等 信号词引出的内容是与上文相反的论述,或作者不同的观点

similarly, equally,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in other words等 下文与前面所讲内容相同或相似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 具体例证,说明上文中的论点

for one thing, on the other hand等 下文还有另外一方面

in a word, in short等 后面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

actually, in fact, the point is …, a study survey found/ showed/proved that …等 后面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和强调的内容或观点

此外,在利用信号词进行预测时,考生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1)遇到预示前后内容相同或相近,或者补充说明的信号词时,可以适当加快阅读速度,或借此推测生词的词义。

(2)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实词可以帮助考生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3)出现代词I, we, my, our, 转折词but, however, yet,情态动词must, should, ought to, 连词although, though。其后所述内容与刚提到的内容相反,或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号词时,要放慢阅读速度,因为其附近的信息往往是命题和答题的主要线索或依据。

参考书目: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篇7

・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常见题型 篇8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超实用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1.明确全文主旨。通过“题目、开头、结尾”三位一体找文章的主旨。另外还要注意题目、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和有主旨倾向的重要句子。

2.审清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问的是什么)

3.注意研究关键语句。

4.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上一篇:校园模仿秀大赛的策划书下一篇:顺德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