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共3篇)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 篇1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法建设过程中,注重体现出“人文关怀”,对弱者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当下私法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国际私法建设,要注重把握“人文关怀”这一永恒主题,能够将人文精神贯彻落实到私法建设当中,更好地对弱者进行关怀,切实维护他们的利益。本文在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问题的研究,注重从当下国际私法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人文关怀如何在私法建设中进行有效体现。
关键词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国际私法 弱者利益 保护
作者简介:陈昊文,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007-02
从现阶段国际私法发展角度来看,人文精神的有效体现,成为国际私法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人文关怀应该在国际私法建设中进行体现。国际私法建设中弱者利益的保护,注重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上个世纪30年代,david f cavers提出了“规则选择”和“结果选择”这一观点,认为在进行私法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公平的价值取向,并能够使之成为国际私法建设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弱者利益保护问题,在当下私法建设中具有重要影响,它有效地体现出了法律建设的公平正义,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法律建设的内涵。我国国际私法建设中,要注重发扬人文精神,并能够有效地体现出“人文关怀”这一特征。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私法建设时,就需要考虑到弱者利益保护这一重要问题。
一、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进行国际私法建设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私法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体现出弱者利益保护观点的重要一环。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的永恒主题,这与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人文精神的核心注重对人性特点的考虑,对人权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在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建设中弱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人文”这一角度出发,把握“人文”的内在含义。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人格、个性、生存以及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很大程度上,“人文”本身具备人性的特征,这样一来,在进行私法建设时,就必须将人文精神与私法建设进行紧密结合,突出私法建设中“私”的内涵。国际私法建设,注重更好地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的关系,从而对人的价值进行实现。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层次的内容,它包括了人类精神层次的追求,但也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现实立足点。国际私法建设,需要将人文将神作为其底蕴,能够更好地推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人文精神应该是国际私法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从法律角度,更好地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
二、从国际私法建设原则角度分析弱者利益的人文关怀
国际私法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对人自身进行关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使法律建设能够为人类更好地进行服务。国际私法要注重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之,人文关怀在国际私法中对弱者权益的保护,要注重更好地满足个性群体的需要,能够使法律更具“人情味”。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国际私法建设对弱者利益的保护,要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突出“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国际私法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发展国际私法过程中,“有利原则”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了国际私法建设能否对弱者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有利原则”体现在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受害者等方面,这些原则体现出了“政府利益分析说”中的相关观点。
同时,“有利原则”也体现出了扶弱抑强的发展观点,从而有效地实现一种利益平衡。“有利原则”在国际私法建设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现代法律发展特点,在对这一原则应用时,要注重对“有利原则”进行细化处理,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真正发挥“有利原则”的作用。
(二)利用“强制性规范”更好地突出弱者利益保护原则
“强制性规范”注重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弱者权益进行较好的保护,与“有利原则”中的扶弱抑强观点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进行国际私法设置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别,表现出了“国家化”这一发展特征。法律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别问题,在对某些问题处理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法国学者弗朗西斯卡吉斯提出了“直接适用的法”这一观点,注重为弱者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空间。
我国学者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强制性规范”这一说法。所谓的“强制性规范”,主要是指在法律中对某些规定予以直接适用。关于“强制性规范”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英国的法律条文中看出:当立法者或是司法者想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司法保护时,可以将其直接纳入“强制性规范”中。“强制性规范”注重强化对弱者的有效保护,能够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人文关怀在国际私法建设中对弱者利益保护时,可以对“强制性规范”进行有效适用。
(三)注重对公共秩序保留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公共秩序保留问题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法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种有效制度措施,能够对国家当事人进行较好的保护,包括在了弱者利益保护范畴内。例如当外国法律危及到了民商事案件中弱者的利益时,可以利用公共秩序保留问题对当事人权益进行较好的维护。公共秩序保留问题从两个方面体现出了对弱者利益的人文关怀,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能够将特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看作是弱者,对不利于保护弱者的外国法进行使用,可以对这一法律进行排除;其次,法院在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具有自由裁量权,并且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对涉外的民商事法律关系进行相应的判断和裁决。
三、国际私法冲突层面对弱者利益的人文关怀分析
在对涉外案件处理过程中,若是本国法律与国外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对弱者利益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当下国际私法建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当国际私法冲突时,在对弱者利益进行人文关怀时,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对弱者利益进行保护过程中,从人文关怀角度来看,在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时,得到了较好地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直接影响到了国际私法建设的效果。由于地域性差别,导致各国法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存在“不平等”的问题。如何利用国际私法对这种不平等问题进行解决,更好地对弱者进行人文关怀,成为当下国际私法建设考虑的一个关键点。在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内容:
1.适用消费者居所地法:
国际私法利用特殊的标准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权益进行衡量,并对“弱者”身份进行有效地确立。当事人“弱者”身份确定后,会根据特殊身份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维护,从而有利于弱者实现自身的权益。各国在立法过程中,会对“消费合同”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区分,这就需要从国际角度,对消费关系的财产性特征进行明确,从而在发生消费纠纷过程中,有效地对“弱者”权益进行维护。
2.适应消费者居住地法的限制:
消费关系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利益受损时,较难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利用国际私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就需要对处于强势地位的“强者”进行抑制,更好地维护弱者利益。消费关系涉及到了个人利益,对个人利益的关怀,直接关系到了国际经济秩序。对破坏消费平衡的“强者”,必须对其予以限制,能够更好地维护弱者利益。
(二)保护弱者原则在其他方面的体现
人文关怀在国际私法建设中对弱者利益保护的体现,还涉及到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保护妇女的立法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
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过程中,要注重对法律关系主体进行区别对待,从雇佣关系来看,经济地位上的强者对弱者采取了一种支配。
这样一来,在进行雇佣劳动过程中,会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实现双方各自的责任。劳动合同在设置过程中,更多地“偏袒”于雇主,为了较好的实现平衡,就需要对被雇佣者予以一定的法律倾斜,使其利益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在对劳动者利益保护时,国际私法会采取特殊的衡量标准,对当事人的地位进行衡量,从而对社会弱者身份进行有效认定,并予以相应的保护。
2.保护妇女的立法:
婚姻关系中,妇女往往处于弱势一方,这样一来,在进行国际私法制定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人文关怀”,将妇女所为“弱者”,需要对妇女的权益进行更好地保护。在家庭关系中,妇女在体能以及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在进行保护过程中,需要追求法律平衡,所以将妇女以“弱者利益”进行保护。
四、结语
国际私法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对纠纷进行较好地解决,但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需要对“弱者利益保护”这一问题进行慎重考虑。国际私法要坚持人文关怀,能够从人文精神角度,去进行国际私法建设。同时,私法的发展以及运行,也要立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能够使法学更好地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入手,对客观规律进行较好的把握。
这一过程中,国际私法建设时,要注重对弱者进行人文关怀,能够对弱者的权益进行较好的维护,从而对当事人双方的权益进行保护。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 篇2
关键词:国际私法,弱者利益,保护原则
一、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特点
在国际私法中,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将国际私法的基本精神展示了出来。国家私法的基本精神能够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来, 而且, 国际私法主要是对涉外民商的关系进行调整, 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所以, 最重要的是对人的保护, 弱者利益原则的保护正反应了这一价值。第二, 带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国际私法中, 适用性体现在各个分支, 比如涉外婚姻家庭领域以及涉外合同法律关系等, 并且在具体的制度上也有所体现, 就好比公共秩序。第三, 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国际私法中, 虽然涉外民商事件的关系一直在变化, 但是其核心内容不会变化, 也就是要保证平等保护和特殊保护之间的平衡, 确保稳定性。弱者本身就是一个变动的个体, 但是对于弱者的利益保护原则来说,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从而保证了国际私法中的人文情怀。
二、国际私法中保护弱者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从维护社会制度的角度出发, 在国际司法中提出弱者利益保护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弱者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对弱者进行利益的保护, 就是充分考虑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群体的利益, 在经过冲突规范的指引, 在法律上面对弱者有一定的帮助, 并且倾向于弱者的一方, 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平。弱者利益保护不仅能够体现人文情怀, 还能实现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第二, 通过展示弱者利益保护原则, 可以使弱者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法可依的情况, 突破原有的保护主义, 使弱者能够不分国家、不分性别, 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从而使各个国家之间和公民之间实现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的往来, 保障国家的发展; 第三, 弱者利益保护是实现国际私法价值的途径。在国际私法的理论和立法中实行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并没有偏离传统国际私法的轨道, 而是将国际私法的价值体现出来, 包括了国际私法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将国际私法的活法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德国的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曾经说过: 在国际司法中, 每一种法规都体现了其价值的存在, 拥有特定的权利和价值。而且, 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的价值产生讨论, 在法律中双方是继续要履行保护职责的, 如果一方违约, 那么对债权人的赔偿是有益的。在国际司法中, 实行弱者利益保护原则, 是非常适应公平的价值取向和正义观的。
三、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体现
在国际私法中, 无论是私法的基本制度还是选择方法, 都有弱者利益保护原则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强制性规则直接并且有力的保护弱者的利益
国家当中的民事交往越来越频繁, 导致更多的利益需要被保护, 因此, 国家就采用了强制性的手段来防止外国家的应用, 将冲突规范统一涉外民事关系的局面打破, 体现了形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完美结合。随着强制性规则的逐渐产生和完善, 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更是起着极大的作用。
( 二) 限制当事人的思想, 体现弱者保护思想
在国际私法的合同法中, 是允许当事人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支配的, 这是一般的做法。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 一些消费者、受雇人或者是投保人, 都是在商家、雇佣人和保险人的限制下的, 因此是处在比较劣势的位置。要想保护弱者的利益, 就要在特殊的合同中体现出思想限制的条款, 这样的条款在一些国家的国际私法中均有体现。比如, 在瑞士的国际私法中, 就规定了消费合同只有在消费者习惯居住地才会有效, 保险合同在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在投保人或者是被保险人的习惯居住地才会产生法律效应。
( 三) 在保护弱者利益时, 有力原则是最有力的工具
所谓的有力原则, 就是一个扶弱抑强的利益平衡原则, 也就是说在在进行法律的选择时, 要选择有利于保护弱者利益的法律, 它体现了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有力原则精细化就是最密切联系原则, 利用具体的连接工具, 在众多的法律中, 选择与保护弱者利益有关的法律, 对弱者实行有效的保护。在国际私法中倡导和推广有力原则, 不仅对在民商事件中的弱者权益进行了保护, 也体现了国际私法的公平公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国际私法弱者利益保护的原则, 不仅适应时代的需求, 还有利于促进社会民主法治化进程, 适应国际私法的发展形式。在我国的《法律适用法》中, 为了适应国际的发展, 在制定冲突法中体现了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促进了我国立法的进步。因此, 国际私法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不仅在纸面上被不断提出, 也被应用到实践的司法中, 使保护弱者利益的法律得到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胜蓝.论国际私法弱者利益保护的原则[J].法制与社会, 2012, 22:10-11+15.
[2]袁发强.我国国际私法中弱者保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 2014, 06:98-106.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 篇3
关键词:人文;国际私法;弱者;实质公平
现代國际私法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充分表现出人文关怀和实质公平价值取向。在现代社会,人文关怀和实质公平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指导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的一种重要原则,是立法者制订国际私法规则和法官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重要考虑因素,这一点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这一命题,既是对国际私法的理论审视,是对国际私法的本源思考,也是对国际私法的终极关怀。对国际私法的应然性考察,使我们更加关心国际私法的内在精神,能够突破其作为具体部门法的局限,放眼更为广阔的理性世界。
一、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的永恒主题
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的精神底蕴,是国际私法生成和推进的动力之源。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国际私法的观念和思想,而国际私法的观念和思想又铸成国际私法制度。法的价值包含着人类关于法律问题的良好价值追求。它所追求的平等、正义等都是人类善良愿望和美好追求的集中反映。国际私法作为一种制度实体,它不是强加于社会的,而是社会内部的自然生长,但它的根须必须牢固扎在人文精神的土壤里。在人文精神滋养下生长出来的国际私法,注定要以关怀人类自己作为最终归宿。国际私法追求的总体目标是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客观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走向——从人的丢失到人的发现,从束缚人到解放人,从对人的忽视到对人的关怀的基本路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伦理,即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必须绝对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国际私法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国际私法的构建应贯穿人文精神。从国际私法与人文精神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本源,国际私法是它的派生之物,国际私法生成依赖人文精神的支撑;另一方面,国际私法不仅对人文精神具有“反哺”的作用,催生人文精神的新生,而且国际私法最终必须蕴涵文人精神,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保护弱者利益是国际私法人文关怀的体现
保护弱者利益是国际私法人文关怀的体现。现代社会以抽象人格、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无身份区别保护为一般原则,弱者身份的提出,是这种一般原则的例外。这种例外的产生并在法律规范中得以体现,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保护弱者是人类高度文明在法律上的显像,是法律规范人性化的反映。国际私法对弱者保护,是国际私法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国际私法层面上的“弱者”是指在涉外民商事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不利地位的当事人。这种弱势地位或者不利地位可能表现在当事人的经济地位方面,也可能表现在当事人的知识、技能、技术和信息方面。无论在那一方面,处于弱势或不利地位的当事人都可能被欺诈、胁迫,以致合法的民商事权利受到侵害。私法上的保护弱者,指法律不是借助抽象人格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一体保护,而是根据人所处的具体社会关系,界定其居于弱者地位,再由法律予以特殊或倾斜性的保护。
三、现代国际私法人文关怀在弱者保护中的精髓是实质公平
公平是人文关怀的第一需要,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是法治的基本精神宗旨和目的要素。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私法领域,奉行人之生而平等的法律格言。国际私法与公平有着天然的联系,公平是国际私法的逻辑前提,国际私法是公平的客观要求,公平因国际私法的产生和发展而得以保障、发展。国际私法关系的复杂性,使我们不得不认识到传统国际私法规范的不足,特别是在当事人之间存在悬殊地位差异的时候,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国际私法规则来进行调整。否则难以实现法律公平、平等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保护弱者利益的法律规范就承担了这样任务。为了对这种表面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的情况有所矫正,法律需要对弱者进行保护,以体现法律价值取向的人文关怀,体现真正的公平。重视对个体给予特殊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国际私法中已经初露端倪,并日益增长,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正处于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的转变过程之中。
四、国际私法原则和制度层面对弱者利益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这是国际私法的基本精神。国际私法应为人服务,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顺应人的理性发展,保障人的安全、自由、平等和全面进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应始终贯穿于国际私法之中。国际私法的人文关怀是国际私法尊重人权和人性在现代各国国际私法制度中体现出来的新趋势。国际私法对弱者保护的人文关怀,通过国际私法中的“有利原则”,公共秩序保留以及直接适用强制性规范等原则和制度得以落实。
“有利原则”是指适用于有利弱者的法律,它是国际私法对弱者保护的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该原则已经越来越成为保护弱者利益的有力工具。“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受害者”等立法规定已随处可见。“有利原则”的倡导和在国际私法中的逐步推广运用,为国际民商事案件中弱者保护自身权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和便利的途径。法官在运用该原则时,不能不考虑弱者保护的时代潮流。
直接适用强制性规范则使弱者利益保护的人文关怀更加直接和有力,从国际私法的发展来说,打破冲突规范一统涉外民事关系领域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强制性规范是从积极的方面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强制性规范的产生和日益完善,对于强化弱者利益保护,尤其是消费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私法在保护弱者方面的保护闸,其实质是保护内国的国家及当事人的利益,包括弱者利益。但通常来说,其象征性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由于公共秩序只能以例外的方式加以运用,且其适用标准也非常模糊。因此,通过公共秩序保留保护弱者虽然是一种很好的理想,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目前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国际私法的根本任务是力求达成国际民商事纠纷的较为公正的结果。保护弱者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是其人文关怀的体现。国际私法的重构必须贯彻人文精神,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是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然包括着基于社会实质公平和正义对弱者的倾斜性保护。这种保护不仅意味着应尽可能全面地为现实中的弱者提供畅通无阻的法律救济途径,而且意味通过法律救济途径,弱者能及时地获得无论在保护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足以弥补其劣势的救济。
参考文献:
[1]谭岳奇.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现代国际私法的价值转换和发展取向思考[A].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第二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吕岩峰.中国国际私法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前瞻[EBPOL].
[3]周永坤.法学方法理念的革新[A].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序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姚建宗.法治的人文关怀[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齐文琦(199~ ),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研究】推荐阅读: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09-16
设计中的人文关怀10-02
人文关怀在细节中闪光08-18
政治教学与人文关怀09-28
麻醉医生与人文关怀11-25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09-30
英语课堂中的人文关怀10-13
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12-20
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01-01
旅游规划与人文关怀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