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2024-09-06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精选10篇)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1

I have a relative who owns a tea plantation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aiwan. Once or twice a year I go to visit them for a holiday, and sometimes I help them collect tea leaves. A pound of tea is made of hundreds of dried tea leaves.The Plant they come from is a small evergreen tree. Usually my relatives trim the trees so that they are only about three feet tall. When they are three years old, the tree are ready for the first picking.Only the buds and the very young leaves are picked. Pickers carry baskets for the leaves as they walk along the rows. Picking is done several times a seas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ea. My relatives are busy all the year round.。

我有一个亲戚,他在台湾南部有一个茶园。一年一次或两次我去看望他们的假期,有时我帮助他们收集茶叶。一磅茶是由几百个干茶叶制成的。他们来自的植物是一棵常青树。通常我的亲戚修剪的树木,使他们只有大约三英尺高。当他们三岁时,这棵树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次采摘。只有芽和非常年轻的叶子被采摘。采摘携带篮子树叶当他们沿着排走。采摘做几次一个季节。有许多种茶。我的亲戚们都很忙。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2

1.中国英语的发展历程

(1)中国英语起源

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是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自鸦片战争以来,英语在中国的商界、上流社会及高等教育界开始流行。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 ,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 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 其中有不少已经融入英语之内。因此,中国英语的起源就是英国的侵略战争[1]。

(2)中国英语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已不再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更进一步推广至文化教育界、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大量的留学生被送往海外,留学生归国后也为英语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北京奥运会后,中国英语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同时,它将中国进一步推入世界,中国英语在此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进一步发展。

2.中国英语定义及现状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语法为标准,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能够顺利进行英语交际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或者中国味的)、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英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英语也在不断丰富,各个领域都有存在。尤其在政治方面,由于中国在全球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被外界关注,其中就会出现中国特色的英语。例如:Chinese socialis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社会主义新农村),free ouminds(解放思想),follow a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approach(实事求是),keep pace with the times(与时俱进),Chinese socialis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科学发展 观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等 ,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创造性产生的词汇,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性。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中国英语,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二、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中国文化是中国英语产生的基石, 中国英语的出现就是源于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推动,中国英语才得以产生且被大多数人接受; 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由于中国英语的使用,使得大量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词语、短剧、句子被国内外广泛流传,让中国文化迅速传播海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更大。

三、中国英语对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

1.新媒体有效传播

电视剧、电影历来就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能很好地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近几年,随着《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还珠格格》、《西游记》《红楼梦》《情深深雨蒙蒙 》《媳妇的美好时代》《汉武大帝》《王贵与安娜》《双面胶》《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武林外传》,特别是《甄嬛传》等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在国外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中国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媒介的作用, 让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被外国人了解和熟悉。通过中国英语的翻译,使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和说话习惯、一些称呼和穿戴的叫法,以及大量的具有中国地方性的语言穿插其中,让更多的外国人熟知。

2.网络传播

当今时代,网络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世界也由于因特网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谓的“地球村”。中国的一些网站是对国外开放的,中国的很多新闻都是通过一些中国在海外的网站及一些国外的网站传播的。他们有关注中国政治的,有关注中国民生的,有关注中国经济的,有关注中国文艺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就离不开中国英语,他们要想了解中国英语,就必须在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去解读。网络是中国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而中国英语相当于这个载体的动力系统。

3.书 籍传播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亦是文化繁荣载体。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从古到今出现了大量文学著作,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西游记》《阿Q正传》《射雕英雄传》《红高粱》,等等。这其中有关于中国哲学的、有关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有关于中国发展变化的等中国文化题材的著作[2],其中也不乏涉及中国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量翻译成英语等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4.文艺传播

说起文艺传播中国文化, 就应该追溯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其中放映了一部戏剧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The Butterfly Lovers蝴蝶恋人),从此拉开了中国文艺对世界的大门, 使中国文化得以向世界传播。近年来,随着京剧、中国歌曲、相声、小品、二人转等多种形式的中国艺术在海外的演出受到海外的热烈欢迎, 尤其是京剧。京剧讲述的几乎都是中国古代的故事,其中一些事情难以用英语形容, 因此可以使用很多中国英语来表现历史的人物和情节,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摘要:在对外交际中,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逐渐将中国文化和风俗融入其中,这就形成了中国英语。在与外国人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方面交流时,主要通过中国英语了解中国的事物与中国的文化。因此,中国英语被看做是中国文化传播海外的一种途径。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3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英语 传播途径

一、中国文化的传播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对于中国文化身份建构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认识到新时期全球文化的趋同融合,更要清醒地意识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抗给弱势文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引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尽力继承和发扬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向世界译介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保证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中国英语这一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的文化载体,虽然有时往往只是一个词,但其中浓烈的文化色彩能帮助我们从细微处出发,有效传播中国文化[1]。

二、中国英语——重要载体

“中国英语”这一说法是由葛传椝于1980年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首度提出的。葛传椝认为,尽管时代在变,说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我国所特有的概念需要表达,例如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这些译文表达形式不是中式英语(Chinglish),而是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2]。当然,对于中国英语的范畴、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等问题,学者们有着不少讨论。对于中国英语的定义,研究者亦众说纷纭,徐珺和霍跃红综合各家观点做出如下总结:(1)中国英语的使用对象是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国人;(2)中国英语的基础是规范英语;(3)中国英语用以表达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有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播[3]。

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笔者注: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式英语实质上是语用错误或不当),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意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的英译译文,必然带有显著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国英语自然成为重要的翻译产物,是译文里中国文化的生动体现和重要载体。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持续深入,近年来,中国英语得到外国民众的肯定和青睐,如英国卫报刊登《中国英语很有水平,不该取缔》;德国人奥利弗·瑞克盛赞中国英语为“英语词典和中国语法邂逅的美妙结晶”[4]。

三、汉英跨文化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中国是一个具有广博深厚的语言与文化积淀的国家,对于中国文化,很难用现存的西方英语较完整表达,因而海内外媒体英语报刊不断创新描述中国社会、文化和语言的英文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中华文明,即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填补词汇空白、文化空白和中国意念的空白,在规范英语的基础上借助汉语表达法、句法、修辞、篇章结构及认知方式,表达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饮食习惯、民族风情风貌、人文地理和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种种中国讲法。从翻译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理解和认知的差异,这些都必然反映到跨文化的语言交流中,中国英语必然会反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翻译,中国人每时每刻都在翻译、诠释、解读自己的文化与社会。中国英语在描述与翻译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事物和现象,表达中国独有的风俗、意念与语言艺术,填补汉英文中的文化及词汇空白,丰富英语语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英语大都集中表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外宣文献资料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表现在词汇层面的翻译主要手段是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热词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量汉语词汇融入了英语语言,与此同时,诸多的英语词汇在汉语语境里发生了语义变异。近年来,专家学者们热衷于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对于中国英语的研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四、结语

在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地位亟待相应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化,光靠理论研究远远不够,关键要落到实处,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必不可少。谨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识,通过异化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载体,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活动为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地位贡献力量,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是中国人民的主观诉求,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陳谱顺,李萌.中国文化传播使命下翻译中的中国英语小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

[3]徐珺,霍跃红.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

[4]陈小慰.翻译教学中“守土有责”意识的培养——中式英语遭追捧现象剖析[J].上海翻译,2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2015292

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篇4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tendency in china that tourism is growing 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made by some eperts,about 47% urban residents travel regularly,and 28% rural residents also make their tour across the survey also shows that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tourism,and will join the army in the future.

Facing tendency,we can’t help eploring some underlying factors that are the very first place,with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and therefore, most of them can afford to travel ’s more,it is believed that people now take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tourism, and regard it as a life addition,tourism facilities are becoming better and eample,transportation develops fast,and many scenic spots are available now.

Thoug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ourism,I personally believe that tourism should be playing a key role in our life.I also hope that our government will make policies to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tourists.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5

Tea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was growing in popularity. On the basis of Tang Dynasty, tea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deepen and formed a unique cultural grade. With the chang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ea culture began to flouris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 history, Yuan Dynasty was a plain Dynasty. But this dynasty ha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Puer tea. Yunnan Puer tea is a kind of tea with big leaves and is also made of the tea Qingqing of the most primitive tea species.

Tea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s been amazing,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sh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circulation area is also more prosperous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6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承载着传递民族文化内涵的职能,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说语言是形式, 那么文化则是内容。内容需要形式来展现, 而形式则需要内容来填充, 二者相辅相成。古德诺夫 (Ward.H.Goodenough) 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描述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因此,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一门语言, 必须要了解语言背后特定的文化背景, 因为离开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同时, 由于文化被看做语言的内容, 因此不同的文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形式, 因此, 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因素又会影响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 当语言与不同的文化相遇时, 其表现形式必然会因为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以此来显现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

2. 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在中国的本土化

在经济及政治全球化的环境下, 必然需要一种可以通用的语言供大家使用, 于是英语承担起了这个职能。可以说, 经济政治的全球化造就了英语的全球化, 英语成为了一门国际通用语, 被越来越多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 关于英语全球化问题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赞美之声, 代表人物有克里斯特尔、科兰、麦克尼尔以及麦克科拉姆, 他们认为英语全球化是英语以其本身的民主性以及重要人物的使用在全球传播。二是批评之声, 以帕尼库克以及菲利普森为代表。在他们看来, 英语的全球化体现的是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 或是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延伸, 最终结果是造成新的不平等的文化和政治。90年代末期, 关于英语全球化问题, 出现了较为现实的折中观念。有研究者认为在英语全球化过程中, 有两股力量在相互作用, 共同推进英语的发展变化。第一股是向心的趋同力, 第二股则是离心的变异力。前者可能的结果是形成具有统一规范的英语, 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逐渐缩小, 并最终消失。而后者会引起英语的本土化, 产生各种变体英语, 以此来传播各个地方的文化。两股力量的相互制衡影响着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进程。可以说, 英语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必须全面客观的审视它, 不能简单地加以论断。

在英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本土化趋势已经势不可挡。颜治强在《世界英语概论》中提到:“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且是英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 这几年人数经常保持在6, 000万以上”。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改变了过去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狭隘思想, 开始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国人迫切希望通过学习英语与西方进行交流, 然而在真正交流的时候却发现无法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文化, 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中国需要表达自己, 西方需要了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方式才能让中国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于是本土化的中国英语诞生了。例如:mahjong (麻将) , jiaozi (饺子) , paper tiger (纸老虎)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birds nest (燕窝) 等等, 这些由英语形式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中国英语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 而且正在发展壮大。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饮食文化、社会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等都独具特色。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中国英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让中国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3. 中国英语的定义

关于中国英语的定义, 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汪榕培 (1991) 将其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 (1993) 建议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 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 不受母语干扰, 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 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贾冠杰、向明友 (1997) 主张把中国英语正名为:操汉语的人们使用的,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高超 (2006) 则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描述中国英语。从广义上讲, 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 (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 使用的英语, 一方面包括英语的共核部分, 另一方面则包括中国本土化英语的特征;从狭义上讲, 它是带有典型中国特色, 用来表述中国社会文化的英语。

由此看出, 中国英语的定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成果的积累不断趋向于成熟。但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标准英语或规范英语为载体来表达中国特色文化。因此, 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 彝族地区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

国内外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 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也有很多学者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英语, 但仅仅是停留在对中国大众的、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层面, 很少有人去探究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国英语现象。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国英语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 同时有利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大约有700万人口, 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名第六。彝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值得广大学者去研究。随着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彝区, 希望能够揭开彝族文化神秘的面纱。彝族同胞也希望通过英语向外国游客表达自己的文化, 但却找不到关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 导致无法正常的交流。彝族地区急需本土化的英语。

彝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如宗教文化中的毕摩文化、饮食文化中的坨坨肉、转转酒、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特色、婚俗和丧葬习俗、火把节和彝族年等节日习俗、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等对外界来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火把节作为彝族特有的一个节日,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每年的彝族火把节都会吸引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对于不懂汉语的国外游客来说, 他们渴望通过英语来了解彝族火把节文化, 如果彝族同胞能够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火把节, 势必会提高游客的游览热情,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Torch festival”、“Yi people”作为彝族文化英语表达式的先驱, 为彝族地区中国英语的开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接下来还有漫长的旅程等待研究者们去完成。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彝族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需要与国际接轨。彝族人民要在世界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需要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彝族地区中国英语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5. 结束语

在多元文化理念取代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今天, 各个民族文化都有权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 我们应该在保持自己文化身份的同时谦虚谨慎地对待他者文化, 共同创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英语变体, 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 而以彝族文化为背景的中国英语在传播彝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很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只是对此做了一个较为浅薄的分析, 希望后面的学者继续去探索创新。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碰撞引起语言的再生及文化的再生。英语全球化的同时产生了所谓的“本土化”。中国英语诞生于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相碰撞的大环境中, 是传播中国本土文化的载体。随着英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其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产生所谓的本土化英语。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浅析彝族地区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 希望能为中国英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英语,本土文化,彝族,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陈晓燕.论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研究和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 (31) .

[2]付明霞, 孙焕珍, 王海涛.凉山彝族地区初中英语课程本土化调查与分析—基于三所中学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009.

[3]韩玉环, 赵咏梅.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教学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21.

[4]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 6 (15) .

[5]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05.

[6]李文中.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33) .

[7]施旭.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王丽.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失语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10 (26) .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浅析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西方文化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等极为详细,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却甚少提及,这种忽略母语文化介绍与传播的不良现状,将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充分重视。

1、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重要作用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需求,还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途径。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其实质应该是汉语和英语的双向交流,而不应该是英语的单项输入。如果中国的学生在学校了若干年的英语之后,仍然不能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那些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现象,那么,所谓的汉语和英语双向交流便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这无疑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不仅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要学习并掌握英语的语言及相关知识,而非运用英语来认知世界。这种特定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特定的思维模式,那便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夹杂着广泛的汉语,即中国式英语。由此可见,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国文化的正迁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第三,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大学英语教材选材丰富,内容多样,如果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介绍一下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并将其与中国特色文化相联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及把握。

2、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

首先,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单词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使词汇成为中国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非词汇莫属,它不仅是其赖以生存文化的真实反映,更加忠实的表现出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变化。所以,笔者认为,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词汇来发掘相应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效率,實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选取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阅读材料,以充实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材丰富多样,教师应该在重视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积极选取各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阅读资料,使学生在英语的学校过程中,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增进知识、拓展视野。

第三,大学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还要注重渗透于英语语言中的汉语文化的讲授。从英语传入中国并受到广泛的重视以来,英语和汉语不断交流、融合,产生碰撞,致使许多汉语的词汇与表达方式不断的融入英语,丰富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及英语文化。例如:功夫—kungfu,福娃—fuwa,纸老虎—paper tiger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包含汉语文化表达方式的讲授,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利用汉语知识来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

第四,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激发学生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提高其中国文化的修养。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内,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它不仅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形式,更是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表演、看电影、分组讨论以及改编话剧等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小结

总而言之,大学的英语课程担负着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使命。作为大学的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洪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以及学生英语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芳,王洪月.论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渗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5):200-201

[2]赵鹍.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73-74

[3]陈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8

柳晓江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 甘肃成县 742500)

摘要: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本土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本文从分析旅游英语特征入手,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聋哑”现象,并提出在旅游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加强本土文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英语特征;旅游文化教学;本土文化渗透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为适应其需要,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及相关的课程,旨在培养更多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旅游经济规律和旅游法律法规,熟悉导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面向旅游第一线的人才。我校于2005年给英语专业毕业班学生开设了旅游英语选修课。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中,旅游及旅游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应该越来越大,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讲解中国本土旅游文化知识是很必要的。因为没有旅游文化就没有旅游业。可以说旅游本土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1.旅游英语的特点

1.1 旅游英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

旅游英语有很强的应用性。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把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两个阶段,并把应用提高阶段分为专业英语阶段和高级英语阶段。在大学阶段,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用途英语既是接续关系,也是并列关系。而专门用途英语适用于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摆玉萍,2009)。旅游英语的教学是属于应用提高的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强调旅游文化知识的应用性是其本质要求。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量本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熟悉本专业的文体形式的基础之上,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英语的市场化倾向很明显。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增长,外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掌握与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知识之外,更应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旅游英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

1.2 旅游英语知识覆盖面广,文化底蕴厚

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极广,主要有三个知识覆盖面:一是历史文化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历史、宗教、地理、民族、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古建园林、旅游景点、历史典故等。二是与旅行游览相关方面的旅游常识,包括交通、货币、通讯、卫生、甚至法律常识、热点话题等。三是广泛的专业知识,包括客源市场的地理概况、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情、风土民俗、思维方式等。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旅游英语的学习者必须具有丰厚、广阔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才能在语言的实践中运用良好。在文化变迁中,那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因素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成为被人们认可,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而落后的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因素则会被慢慢抛弃(路王林,康月磊,2009)。中国本土旅游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精通是衡量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简介】柳晓江(„)

1.3 旅游英语要求有突出的口语表达能力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旅游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突出口语训练,这是由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要求所决定的。英语导游服务的特点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英语词汇之后,将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涉及到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问题用英语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相互交流和了解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强,要能用外语和外国旅游者交流中国本土文化,沟通思想,表达自如。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突出口语表达是教学的特殊要求。达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要交待清楚交际意图,可能的话,要注意交际者的文化期待(陈静,2009,pp.82-83)。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与表达只有在课堂与实践中刻苦练习才能获得并提高。组织实际的旅游,让学生参与模拟旅游活动,用英语组织与交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口语练习提高的好方法。

2.文化与教学

2.1 旅游文化与外语教学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如前所述,旅游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张立达,2009)。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用,是交际,但现在不少外语教材(如中学教材)只注重“有来”,只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不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出,对中国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却很少介绍,即所谓“无往”。学生学了这样的教材,对西方的事物和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对自己国家的东西却不会讲、说不清、道不明。张思中教授在与古一徵的对话中说: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包括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在外国人面前没有话说。教材不合国情是聋哑英语的主要原因。

2.2 旅游本土文化知识缺乏

许多年轻人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熟悉“复活节”的典故,知道莎士比亚的“悲喜剧”,但不知道“清明节”的神圣肃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七夕节”的爱情故事,当然,对孔子、孟子、《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了解就更少了。只注重学习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的表层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跟在他人后面行事。人们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单向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片面地理解和吸收目的语文化,对母语文化一直很少涉及,使母语文化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轻视和冲击。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笔者曾对本校师范毕业生(100人)进行了一次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抽样调查,试卷共10个题,试题涉及文化的各个层面,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内容,结果发现所有被试者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几乎无从着手,有的按字面意思翻译,有的只注意到语句通顺和语法的正确性,有的不知所云。正确率每题只有10%到15%。由此看来,高专师范生英语教育忽视了母语及本土文化的渗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知识这才是旅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3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通过英汉比较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教学,注重学习者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英汉比较思维模式差异,使学生认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参照得体、恰当的文化背景来进行交流。既然是交流,就要在吸收、认可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播我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把握“语际共性”,正确导入“中国英语”。所谓“语际共性”,是指英语和汉语之间所共有或应当共有的东西,它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层面。在这个意义上,绝大多数英语母语者所遵循的语言标准,可以被认为是构成这个“共性”的基础。所以在重视母语文化对中国学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英汉两门语言的语际共

5性的研究,只有这样,对母语影响的认识才能真正是全面的和辨证的。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同时,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和研究目的语文化,培养他们这两种文化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鼓励两种文化的互动,既要让学生学习外族文化知识,吸收和借鉴外族文化的精华,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输入和输出本土文化,让外族人了解中国本土文化的精髓。

2.4 侧重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向学习者进行本土文化信息输入

长期以来,我们除了在讲授英汉翻译技巧时强调中西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很少在教学中讲述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差异。可就文化而言,无论是母语文化,还是目的语文化,内容之广,包罗万象,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侧重于文化差异的主体介绍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如:跨文化交际学者胡文仲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文化训练法,比如,信息提供法和原因分析训练法。教师可以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等情况,通过做演讲、放录像、提供阅读材料、组织讨论等形式向学习者进行母语文化信息输入。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些反映我国文化与异文化冲突的事件,然后提供几种解释,要求学习者从中选出他认为合理的解释,最后再与正确的答案作比较并展开讨论。比如,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的意思是用黄色来表示。红色一词在英语国家是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用来代替革命,吉祥。同样绿色(green)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文化意义,在西方它可能被联想为“缺乏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代表新生和希望。另外,还应有意识地渗透被收入英语词汇的中国词汇,如:kow-tow(磕头),kungfu(功夫),tofu(豆腐),litchi(荔枝),chow mein(炒面)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进而自觉地上升到对主体文化与异族文化差异的认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5 利用网络优势,获得本土文化的中国表达法

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自从提出“地球村”概念以来,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新的中国英语词汇,作为一种文化补充资料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以提高文化兴趣,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告诉学生查看一些中国英语网页。让学生“进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BBS,e-mail等方式交网络笔友,对文化差异进行有益的探讨。

3.结束语

文化全球化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并存,互渗和互补的格局。由于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语言问题,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语言研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陈静,2009,pp.82-83)。旅游英语教学除了要注重其学科特点知识外,更要着重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只有这样,英语才能更加充分地显示其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促进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发展;才能根治中国本土文化“聋哑”症;才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具备“双语”的人才。

参考文献:

摆玉萍 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用途英语课程学生相对满意度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9(2):137.路王林 康月磊.论文化变迁对学校德育影响的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2):68.陈 静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际【J】.外国语,2009(2):82-83.张立达 旅游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旅游文化渗透【J】.锦州市教师进修学报,2009(5).66

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Liu Xiaojiang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 Xian, Gansu China 742500)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nsmitting of English culture, so how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is lack of study.This paper tend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deaf and dumb”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tries to enhance 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in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ourism English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ourism English characteristics;tourism culture teaching;Chinese culture permeation

柳晓江(1966.1),女,汉族,甘肃陇南,讲师,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学委员会成员,目前参加省级课题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策略认识、调查及反思”的研究;于2005年编写了校本选修课教材 “陇南旅游英语”“Tourism In Longnan”,并在英语系专业学生选修课中使用。2006年有论文在甘肃高师学报发行,2009年有两篇英语教学论文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行。邮编:742500 电话:0939-3641595 电子邮箱:lxg19660116@163.com 通讯地址: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Full name: Liu Xiaojiang(1966.1),female,han nationality

Academic title/degree: bachelor degree

Working place: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Research fiel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ost address: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Longnan, Gansu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9

鉴于最近有许多奋斗在考研路上的同学向我咨询,所以在此说说我去年考研的准备情况:

我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又下分文学、语言学、翻译和英语国家文化四个方向,初试科目就分方向了,这点大家注意下。我考的是英语国家文化方向,下面我分科说下我初试的准备情况。

政治,不建议报班。我9月以后开始准备。拿任何一本知识要点书(任汝芬序列一或是教育部指定的那个教材)看1-2遍就可以,然后就是做题巩固知识要点就行(只做选择题),建议大家做《命题人》那套题,比较难,但是挺有用。大题从12月下旬开始准备其实并不算晚,这个时候各个学校的《×××最后几套题》都相继出了,集中把各个机构的都背一下,尤其是各个机构重复的,再掌握一下答题技巧。其实我政治成绩不高,只有60多,好像是因为答太多了,老师看烦了。

英语专业的外语考试就是二外,我学的是德语。人大德语的指定教材是《新求精大学德语》初级1、2和中级,我这本书看的.晚,所以只看到初级2,中级没看。因为语法都在前两册了,着重看的初级2,人民大学出题还是很贴近教材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看这套书。德语的题型一般是选择、填空、完形、阅读、写作,但不是所有题型都会在同一张卷子出现,我考的这年还有10分的德国文化概况常识,但只要大家打好基础没有问题的。人大的阅读题不论是二外或是基础英语都喜欢出主观题,做的时候感觉不好,但是只要找到大概的答案要点,凭感觉组织一下语言,应该没问题的。(仅限德语参考)

基础英语,总体来说和专八差不多,甚至还要简单些。每年题型都有变化,但也就是单项、完形、阅读、翻译、改错、写作等,阅读还是喜欢出主观题,我这年做的是两篇阅读,一篇单选(10道)、一篇主观,篇幅不小,尤其是单选的。

下面说下专业课,英语国家文化指定的三本参考书是朱永涛的《英语国家文化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和王佐良的《欧洲文化入门》,考试题型只要是填空(20个左右)、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论文写作(会给一个话题,其实跟论述差不多)和翻译。这个专业课主要就是背了,琐碎的知识点挺重要,虽然分值不大,但是对基本功是一个锻炼,还要记拼写,因为没有选择题。大题记得时候要注意层次和条理,国家概况的重点在英美澳部分,大题主要在英美部分,推荐大家看星火的那本参考书。欧洲文化我感觉很重要,因为是西方文化的起源,建议大家把《欧洲文化入门》看1-2遍,先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背朱次g的《欧洲文化入门复习指南》就没问题了。

下面说一下复试。人大今年复试权重50%,是近几年最重的,而且差额复试比例是1:2,也就是说会刷掉一半的人。我初试分数高复试线30分左右,但自己感觉还是挺悬的,所以准备的时候格外紧张。其实大家注意,越紧张越坏事。下面说一下具体情况。

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又分专业课笔试和二外。我本来以为专业课笔试还跟初试的文化专业课差不多,结果太出乎我的意料的,考的也不能说是基础英语,就是考查一个作为学英语的人的基本素质,我考的这年题型有改错、给出首字母写出所给单词的反义词、国家首都、国家形容词、翻译和中文写作,这个不用准备,因为每年都不一样,考的就是一个考生最平常的状态。二外笔试简单,但似乎每年的情况也不一定。

面试也分专业课综合素质和二外面试。重点是专业课面试,老师问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希望大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面试前调整好精神,注意下最近时事,回答的时候把话说清楚就好,不放心的话可以自己准备些问题,这个在各种考研指导网上能查到,不再赘述。

二外面试要准备个自我介绍,考前拿本听力和口语的书练练就好,不用说太快,这个一般每个人差别都不大。

综上大概就是整个的情况了,但是人大一般要等复试结束后一周才发布拟录取名单,所以等待的过程十分纠结,我也难受了一周,感觉复试特别糟,但是结果还是让我喜出望外,所以希望大家以平常心面对。

希望这篇文章对与想考人大外语院的人有帮助!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篇10

本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测试和书面表达,以沈阳农业大学的63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大学生用英语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主题的能力,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必要能力,当前,我国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包括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中,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如某些带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表示中国特有事物和情况的词语的英语表达,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甚至我们可以说如今的英语教学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为了全面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掌握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现状,我们以沈阳农业大学的630名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不同专业、性别的学生进行对比差异分析,研究大学生用英语描述和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与主题的能力,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传播意识薄弱,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中国文化知识也很少。不过,学生对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方式和内容的想法很渴望,同时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渗透方式想法很丰富。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在学习内容上,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他们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兴趣很强烈,也意识到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各高校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是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有效地在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取得最好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效果。尽管新的教学大纲规定各高校应该适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但一般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本来就相对较少,英语课程每周只有四课时,英语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受教学大纲的约束以及各类考试的限制,教师授课所补充的主要还是西方文化,无暇顾及增加文化授课内容,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不甚了解,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就更无从谈起。长期以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导致理工类学生人文素养偏低、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可见进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大学生如果人文素质偏低,就可能唯利是图,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而且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面对目前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输入不平衡的现状,我们认为,首先多设置用英语讲授的中国文化课程。现在国内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的学校却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有关中国文化的选修课,但使用的是汉语教材,并且用汉语授课。这些课程的开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但并没有学到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全英文或者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中国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情境中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补充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素材,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补充到阅读教材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之类的英语材料可以设置到听说类教材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

为了体现对文化因素的重视,我们应该将中国文化知识融入现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上。对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要了解西方文化,更应该承担起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我们必须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把出现频率高的相关词汇和表达纳入大纲词汇表,这样可以从宏观上指导教学人员从各个方面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份量,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另外,教师应调整英语文化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亟待提高。重视母语文化的英语输入,除了让学习者掌握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等文化知识,在教学中还应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发扬中国的文化精髓。在教学模式上,应一改一直以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环境;在教学方法上,应不断更新形式,采用适合该教学没内容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补充中国文化特色词汇、风土人情及特色饮食文化、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英译、中西民俗文化对比、典型的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等。同时,建议必须花大力气进行中国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可以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设置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

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高校的师资问题,我们认为,在开始时可以通过外聘教师和专家进行授课,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后期做好师资储备。应该打破英语教育传统的只重西方文化输入的教学思维,树立中西文化并重的全新的理念,对其课程设置大力改革,以期尽快实现良性循环。而在改革教学体质、完善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推进科学合理教材的编写和普及,以及规范工具书的编撰工作。

参考文献:

[1] 廖华英;陈 凤,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7-71.

上一篇:小学语文之文学常识下一篇:空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