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课程感悟

2024-09-25

领导力课程感悟(通用8篇)

领导力课程感悟 篇1

课程感悟领导力中的“平衡”艺术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越的领导力》这本书中提出:管理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项综合了各个领域、涉及到了多个层次方面的艺术。稻盛和夫也曾说过:最高层次的领导,最后不是简单的领导力的修养了,而是不断的涉猎各个方面,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修养(原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这个意思)。

对于两位大师的经验总结,我不禁有些疑惑:如果按照两位大师所说,那么领导艺术的精髓在哪呢?这个问题在我实习过程中一直纠缠着我。直到有一天,我一边工作,一边拜读了卡莉·菲奥莉娜的自传《勇敢抉择》,我感觉我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用她的一句话说就是:“我最相信平衡。平衡时一种艺术,老的领导艺术已经不起作用了。”

说起卡莉·菲奥莉娜,她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女性。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她毕业于马里兰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原来是修读中世纪历史和哲学),但是后来却出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虽然06年被迫辞职)。在我读到她所说的那段话的时候,我认为,领导的艺术,其实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从宏观上看,企业其实是投资者—客户—员工利益的结合体,而领导,即是平衡这三者之间关系“老好人”,领导的作用,就是平衡好这三者的利益关系、主次关系等等。这不禁引发了我更多的关于“平衡”的思考。结合我的实习经验,我收获了很多思考结果。

首先,平衡是什么?广义地说,平衡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涵义:对于世界,平衡即是和平;对于国家,平衡即是稳定;对于家庭,平衡即是和睦;对于个人,平衡即是健康。对于企业来说平衡是什么呢?个人认为,对于企业,平衡就是一个良心的循环和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得从平衡在企业中的几个特点说起。

在实习的单位,我负责是招聘方面的工作。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原因,每天我都会面对大量的人员入职及离职。我观察到,在一个团队的磨合期过了之后,这个团队会进入一种高效的运状态,我们可以把这种状态视为一种平衡。之后,若有人员进出,则这个状态就会被打破,于是,整个团队会再次进入一个新的磨合期。这种情况在公司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且不先去评价这个过程的优劣,但从这个“磨合期—平衡状态—人员进出—新的磨合期”这个过程来讲,我发现了平衡的第一个特点——平衡是动态的。静止的平衡只是存在某一小段时间,相对于企业漫长的寿命来讲,这个时间段不值一提。当然,我这样总结并非只是针对我所在的企业,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团队中,各个成员相互磨合形成一个平衡;企业里,各个团队之间相互磨合达到某种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无法去用具体的量衡量,这就是平衡的第二个特点——平衡是模糊的。不仅平衡时各种力的大小、方向等无法测量,力的作用方和反作用方同样无法去衡量。简单来讲,企业达到某种平衡,是各个团队,多种因素共同合作产生的结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临近年关,公司会组织年会。而年会的组织方虽然是行政部,但是,在节目的筛选,就得靠市场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的报名;年会的资料准备需要和采购部沟通;年会的费用需要和财务部、资金管理部沟通等等。我们将“年会”视为一个平衡,那么,达到这个平衡,就是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当中,谁出了力,出了多少力,造成了什么结果,都是无法用具体的量取衡量的。

我在高中的时候,理科很好,我认为物理中有一句话可以引申到对平衡的描述中:静止是相对的。同样,平衡也是相对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而这一点,在我实习的过程中,也深有感触。

平衡的最后一个特点,我还是想借用物理学当中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社会就是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不停进行下去的大碰撞——所有的反应都会往熵增大的方向发展。在物理上,熵值越大,物质越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也是如此。平衡事实上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企业会向着这个状态不停的发展下去。虽然有句古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且作为一名招聘专员,我也知道适量的人员流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是若是员工对企业足够忠诚,那么企业只会发生内部的岗位调动,和对外的人员入职,而不会出现人员流失。

关于平衡,我讲到了很多,这和本文所提到的领导力有什么关系呢?领导其实就做两件事:一是建立和维护平衡,二是引导平衡向着前进的方向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认为,领导的艺术,其精髓就是平衡的艺术。那么如何进行平衡管理呢?

《礼记·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应用在现代社会,虽然不至于达到平天下的高度,但是也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领导力的提升,从自我平衡管理开始。

为什么我会得出这样结论呢?首先,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具体化。从人性的角度看,一方面,人有天生的惰性,这是由自然决定的——熵值越大越稳定;另一方面,人又需要不断的去为生存挣扎奋斗——求生是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讲,人是矛盾的,而两种极端情况都不允许在人的身上体现——人不可能不工作,也不可能不停的工作。所以,自古就有“劳逸结合”这个词语存在——而这就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寻求休息与劳碌的平衡点,是人能够长期发展的一个前提,也是一个领导者进行平衡领导的开始。

其次,人是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和争斗的大环境里的。几个人组成了家庭,几十个到几万个人组成了企业,几百万到几亿个人组成了国家;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存在无数的利益纠纷和矛盾。王家卫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矛盾。人处在这个大环境当中,不可能独善其身,而矛盾本身不可能全部被消灭,所以,寻求“解决”矛盾的最合理的办法,是寻求达到各个矛盾之间平衡,换一种说法,叫“共赢”。这个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作为一个领导者,身处在这个波折动荡的大环境,如何寻求本身所代表的利益单位和周围利益单位的平衡,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还是按照我在前文中提到的“熵”理论,熵值越大越稳定——而自然往往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发展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这个关系的制约下,其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数量都不可能超过某个限度——不管是上限还是下限,一旦超过了或低于了某个数量限制,那么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灭亡。这也是为什么政府、科学家呼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再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氢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它一般会与氧气进行反映,生成水这种比氢气和氧气要稳定的多的物质。这个过程,能量以光、热的形式散发了出去。而要想将水重新变成氢气和氧气,则需要进行电解。自然系统也好,人文系统也罢,都逃不开这个天地间至高的铁律。回到我刚才所说的,即便没有人站出来进行组织,社会也将往这样一个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想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为平衡的建立添砖加瓦推波助澜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说,在天性的驱使下,在环境的逼迫下,在自然的推动下,进行自我管理,寻求自身、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的平衡,是提升领导力的一种必然的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中,“寻求平衡”是方法,提升领导力才是目的。

回到我之前所说,“自我管理”,都需要管理哪些内容?怎样去管理?衡量是否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显然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因此在这里不多做深入的探索,只做简单的介绍。不过,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人是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的,其中包括人的人生、财富、事业等等。而领导者首先作为个体,其个体的平衡是平衡领导的开始。能在个体的人生、财富、事业等方面取得平衡,才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领导者对组织的平衡领导得以成功的一个个体前提,就是领导者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能够保持平衡。否则,领导者自身将成为影响甚至破坏组织平衡的一个动荡因素,甚至可能是决定因素。也就是说,领导者必须先致力于个体整合,以达到自我平衡境界。

我们再回头来看刚才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作为个体,所牵扯到的,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内,包括健康、家庭、事业;外,则是指人际关系。而这所有的几个方面中,健康,我将其列在首要位置。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都来源于最健康的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04年巴解组织的首脑阿拉法特的身体状况总是能够成为半岛、BBC、CNN的头条新闻,也正是人们关注着这个巴勒斯坦人民的领导者到底还有没有能力在以色列的猛烈攻势下平稳地掌控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郭梓文的事业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从番禺名人跃升入《福布斯中国100富人榜》,其中重要因素除了善于学习、理念超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健康的身体。当然,如何做到建健康,怎样保持健康,怎样才算健康,这几个问题在其他的地方大家会找到专业的答案,我不做过多的描述。

在人生的天平上,事业和家庭总是天平两头最重的砝码,家庭的不幸很可能拖住事业的后腿;而事业的失利,也会对家庭的幸福投下阴影。经营事业需要足够的自信和巨大的勇气,经营家庭也需要温柔的爱心和认真的付出,平衡这二者是一门艺术。

家庭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一个幸福的成功者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持者,组织或组织成员也期待着领导者有一个相得益彰的家庭生活:在每一次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除了候选人必须向公众展现自己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乃至哲学等方面的各种见解之外,候选人的妻子也必须频繁在公众之前露面,已取得公众对领导者具有相得益彰的家庭生活的信赖,相信领导者能够免却后顾之忧,领导这个国家继续发展。克林顿在大选中的一句话“选择了我,你们就等于有了两个总统”,对其取得当年大选胜利大有助益。

同样,事业更需要我们耐心栽培。对工作的目标执着,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让外现为工作的“他者”与外现为兴趣的“我者”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这是被社会公认为成功人士所共有的特征。毕加索曾说过:“我工作时,觉得舒服自在;无所事事或谈天说地,令我困倦。”或许我们都不像毕加索,但是我们仍可以尽力找出能令我们兴奋的事来,把许多游戏时的方式带到工作中。马克·吐温说过:“成功的秘诀是把工作视为休闲。”这似乎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工作态度。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对于领导者来讲更是如此。

说完了“内因”,我们再来看看“外因”——人际关系。

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的丢盔弃甲、仓皇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他的大将赵子龙七进七出曹军大营,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当他把阿斗交给刘备时,刘备却将孩子往地上一摔:“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在现在看来,刘备这一番话固然有演戏的成分(侯宝林大师在《歪批三国》中曾笑称,刘备胳膊长,这“摔”实际上是“放”),但效果显然好的不得了:赵子龙感到自己在刘备心中的位置比阿斗还重要,从而激发了为刘备打天下的热情。

在这里我们显然不是为了批判刘备。他不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的曹操,更比不上“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然而他确能网罗一大批能人志士为其打天下,作为一个只会哭的君主,他的人际关系是无与伦比的。似刚才说到的“假摔”,刘备不但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感情投资”,而且方法独到,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

平衡的人际关系是领导者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要素很多,但交际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正如卡耐基的成功公式“成功=85%交际能力+15%专业能力”,人气是事业的保证,有人则有事业;没有人脉则一切都完了。也就是说成功意味着别人的参与,如果你把事业看成自己的,则你的事业将不会有发展。

在美国新泽西的默里·希尔德,坐落着世界上最顶尖的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大都是毕业于名校,拥有很高的智商。但是,在他们工作几年后,彼此却都拉开了距离,有的人十分成功,而有的人却表现平平。是什么因素使得这种差距产生,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事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感情的长期积累。这种现象也可以被比喻为“感情账户”。感情账户首先应该存入的是信赖;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其实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诚信,诚恳正直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是一项重要存款。似前文提到的刘备假摔事件,这就是一项重要的感情投资。(在这里我也想说一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类似于投入产出式的“感情账户”的存在,使现在的友情越来越不纯粹。真正的朋友都是无用的。)

(关于更多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问题,这里也不做专业的描述。我只是将其成果拿来,作为论据论证我的观点。若是想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通过其他的渠道可以找到更专业的回答。)

自我管理给了领导力的提升一个良好的开端,继续提升领导力的方法,结合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我将其定位在“沟通”。即是说:领导力的提升,关键在沟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哈佛商学院教授查尔斯·E·贝克也曾提到:“要解决团队沟通的障碍,不仅要提升个人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改善团队的沟通机制和文化。” 的确,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合作和协调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合作和协调都是建立在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的,这种了解、信任和支持的程度归根结底又依赖于成员之间的沟通情况,因此,沟通时影响群体潜力发挥的最基本因素。要做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沟通。所谓善于沟通,必须是条有来有往的双向通道,才能收效。

而关于沟通,我认为:沟通的前提是建立沟通同步,而亲和感是建立沟通同步的基础。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倾向于将自己归入某个群体,以此来获得归属感。亲和感的建立就是基于这个基础,也即是通过一切可能的信息,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很相像,我们是同一类人。这点,在我实习单位的销售人员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们总是通过不经意的几个问题或几个举动,迅速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然后建立良好的沟通通道,以此来取得对方的信任,最终达成交易。

那么沟通同步是指什么呢?沟通同步,就是在沟通模式中,沟通双方的状态是在同一状态,双方的关注区域处于相同区域。这个问题已经涉及专业的领域,故不做深入探讨。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跨部门沟通。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跨部门沟通有五项基本作业。第一、要制定目标。每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制定目标:他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这些目标在每一领域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他把这些目标告诉那些同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以便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制定目标是进行平衡:在组织成果同一个人信奉的原则的实现之间进行平衡,在组织的当前需要同未来需要之间进行平衡,在所要达到的目标同现有条件之间进行平衡。第二、从事组织工作。一定意义上说,领导者所从事的就是组织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项活动、决策和关系,他对工作进行分类,把工作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活动,又进一步把这些活动划分成各项可以管理的作业。他把这些单位和作业组合成为一个组织结构。第三、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工作。人们工作是出于不同的原因,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社会地位,有人为了得到别人的欣赏,也有人是为了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发展。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晰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确保员工尽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简而言之,激励就是鼓舞和指导员工取得好绩效。组织要培训员工,为他们提供有挑战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励他们在工作中追求优异。更为重要的是,身为领导者,一定要相信员工并公平地对待他们。第四、建立绩效衡量标准。组织要建立衡量标准。而衡量标准对于整个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至关重要。管理者对成就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他把这些衡量的意义和结果通报给他的下级、上级和同级。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来促使实现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第五,培养他人(包括自己)。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这种培养的方向决定着人——既作为人,又作为一种资源——能否变得更富活力,或最终完全失去活力。领导者是否按正确的方向来培养其下属,是否帮助他们成长并成为更高大和更丰富的人,将直接决定着他本人是否得到发展,是成长还是萎缩,是更丰富还是更贫乏,是进步还是退步。

退回一步,人作为一个系统人的能量的大小,跟他与外界的交换成正比,即他与外界的交换越多,他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在团队组织中间,沟通十分重要。

再退回一步,我们去看看沟通的本质。沟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同的与人进行思想、利益交换,以此来使双方的做法、观点等处在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平衡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用比较长的篇幅介绍沟通,而不介绍平衡的原因。因为沟通的本质,同时也是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某种平衡。

退回到原点,领导的艺术在于平衡,那么,领导者如何进行平衡管理? 首先要说的就是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平衡处理。按照时间管理的法则,事情按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分为ABCD四类,合理分配对待每种事件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归根到底,还是平衡。在这里,我想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查尔斯·史瓦在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问埃菲· 利提出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你告诉我,如何才能够在工作时间内做好更多的事情,我将支付给你任何合理的顾问费。”

埃菲· 利的建议是将每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写下来,并且按照重要性予以排列,从走进办公室开始首先去做你认为最重要的工作,直到完成。即使任何一项工作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就坚持去做。因为用这种程序都无法完成重要的工作,其他方法也不可能完成。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的习惯,并介绍给你的下属。

几个星期后,史瓦寄给了埃菲· 利一张支票,面值25000美元。并且还告诉他自己已经从中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

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的代价来换埃菲·利的一个建议呢?史瓦回答:“这个建议并不简单。正是由于埃菲· 利的指点,我和我的下属才养成了先做重要事情的习惯。”

据说就是因为埃菲·利的那几句箴言,使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

错综复杂的事件,领导者时有面对。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各种事件的轻重缓急实现平衡处理。同理,在进行平衡管理的时候,我曾就“平衡管理”与实习公司大领导进行了一次沟通。在谈话结束之后,我颇有收获。

他向我讲解了一些平衡管理的技巧。

一、用精神平衡物质。我实习的单位薪资水平差距巨大,人员流动极高,但在人来人往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员工,守着微薄的收入,却做着不菲的贡献,对于他们而言,钱已经是次要的,能在这里工作才是主要的。究其原因,我发现在她们物质相对贫乏的同时,他们收获了无比的精神财富,比如快乐,比如充实。这不是她们的本意,却是公司的操作。

二、用小舍平衡大得。舍、得,这是很多人都看不透的两个字。这两个字说起来,颇有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感觉。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拳手收回来是为了更快的打出去。今年实习单位的效益下滑,但是公司仍然顶着人员和财务的压力,不断地扩张店铺的规模、数量。开始的时候我有些不理解,后来领导只用“市场”两个字,就将我的疑惑一扫而光。

三、用情商平衡智商。说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也用了刘备的例子。刘备的智商显然不及曹、孙,但是他的情商却是几个君主中最高的。三顾茅庐也好、假摔也罢,无不是他的高情商在帮助他笼络人心,为己所用。(当然,他的继承者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没有继承他的高情商,还继承了他的低智商)

三、用分权相互制衡。这里,领导特别强调了“三分平衡法”,类似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事物虽然一分为二,但不要忽视中间力量;如果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将事物一分为三,争取中间力量,以少数平衡多数。“三分平衡法的关键是掌握于主动权”,他特别强调。

四、两手制人、循序渐进。所谓帝王之道,恩威并施。说白了,就是打一棒子给一个枣。在这里,还存在一个棒子和枣子哪个先给的问题。领导说,对于正面激励的员工,先给枣子,再打棒子;对于负面惩罚的员工,先打棒子再给枣子,这样的效果最好。当然,这个过程旷日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他强调的是“平衡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的是一种微妙的领悟和一种基于心灵的感应才能运用自如,而不是用一堆复杂的模型公式进行计算就能够得出某个确定结果的东西”。

到此,我相信我已经给了“如何进行平衡管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

领导力课程感悟 篇2

一、明确宗旨, 和乐教育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班额教学更是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和课程设置下大部分学生学得非常“累”。我们认为学校只有首先从课程设置上遵循了学生发展的共性规律, 关注他们存在的个性差异, 学生才能做到“乐学”、“善学”。

五和小学是一所开办于2013年的公办学校。处在全国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 该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课程改革该走什么路子、如何建立课程体系等, 是学校建校之初的关键问题。根据以上教育现实和我校的地域及人文特点, 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 和乐共进”的办学理念, 明确了以“和文化”建设为中心, 将“和谐治校”、“和善明德”、“和乐益智”、“和美健体”、“和睦相处”作为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中心思想, 办“和乐教育”的策略。

“和文化”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核心, 其精髓是“和而不同”, 将其应用于学校教育中正好顺应了儿童发展的规律, 兼顾了儿童发展的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因此, 我校将“和而不同”作为学校的核心课程观, 以“和文化”为引领, 吸收传统文化之精髓, 融合现代文明发展之成果, 围绕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养, 探索构建“和乐教育”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但“和而不同”。

二、设定目标, 全面发展

我们办学的总目标是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深化课程改革, 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 丰富学生的生活, 涵养学生的性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同时, 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来凸显办学特色, 拓展教师的发展空间。

1. 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推进学校以“和文化”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点鲜明的五和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创新校本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 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构建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提升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等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发展个性特长,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具备现代素养与国际视野。

3.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 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 并且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者型教师,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科学架构, 和乐体系

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 国家和地方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全员教育, 虽然在主要课程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系统性, 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且部分课程相互重叠, 内容设置也有欠妥当之处。故此我校在不背离国家和地方课程总目标的情况下, 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

我校计划将学校课程系统构建为三大领域, 即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隐性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 包含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和部分校本基础性课程, 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国家和地方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特色课程是为了彰显学校特色, 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拓宽学生知识面,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各种课程。隐性课程则主要是学校依据办学理念打造的人文“软”文化氛围和校园“硬”文化资源, 旨在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

我校初步搭建的课程建构模型如下:

四、合理实施, 和而不同

根据课改精神, 我校将系统评估国家和地方课程对学生各类素养指标提升的影响力, 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 内容予以适当调整;另外结合我校办学理念、自身资源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一些课程, 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逐步形成我校“和乐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深圳市义务教育课程 (实验) 计划》进行部分调整, 并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

1. 基础课程系统整合, 扎实推进。

在基础型课程教学实施中积极探索“和乐益智”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通过加强教材整合、分层教学实施、注重训练方式优化、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个别引领学生辅导、加强质量监控保障等措施, 保障基础型课程的扎实推进。加强课程的基础性, 精简共性的基础, 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 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 使基础学习得以切实的落实, 以提高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教学效率, 夯实基础, 做到高效优质。

2. 特色课程因地制宜, 量身定制。

特色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载体。特色型课程的建设要以学校特色文化为核心, 依托社会、家庭、学校等区域优势资源,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求, 进行个性化定制。五和小学“和而不同”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和文化”, 学校特色型课程将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分别是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区域特色课程、国际素养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

3. 隐性课程文化引领, “软硬”兼施。

隐性课程就是指校园文化课程, 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我校将着力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打造学校的“软硬文化”课程。精神文化将以“人文和谐”为主, 通过不断开发多种活动课程来推动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学校创办初期将以“和衷共济”为旗帜团结各方力量共谋学校有序发展, 中期以“和气致祥”为向导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学校高效发展, 后期以“和而不同”为目标引领学校和谐发展。我校倡导团结合作、文明有礼、和而不同的精神文化, 将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沉淀培养全体师生的儒雅气质。

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将以“环境和谐”为主, 凸现学校“和文化”建设特色。计划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划分为: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学生个性特长展示区, “和文化”主题活动区等功能区域。

4. 综合统筹以生为本, 分类实施。

“以生为本”、“和而不同”是我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 因此综合以上三类课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将自上而下的安排必修课程, 自下而上的筹设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学习的公共课程, 直接编排进学校课程总表全面实施;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的个性课程, 学校将会依据《五和小学学生兴趣与特长调查》的结果按年龄或学习水平层次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 保障实施效果。

(1) 我校计划开设的必修类课程主要包括:

1语言与文化类课程:语文、英语、阅读与影视作品欣赏;

2生活与创新类课程: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创客实践活动 (将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创客中心课程整合) ;

3艺术类课程:音乐、民族器乐 (葫芦丝) 、美术、书法;

4体育与健康类课程:体育、篮球、武术、心理健康与自我防护、游戏与趣味活动;

5道德与修养类课程:公共道德与社会实践活动、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华十德、节日与主题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一日行为常规与文明礼仪操;

6主题活动类课程:读书节、感恩节、科技节、体育节、合唱节、艺术节、节日主题活动、环保主题活动、安全应急与自我防护主题活动等。

(2) 我校计划开设的选修类课程主要包括:

1“和乐益智”类课程:文学欣赏与写作、英语口语与演讲、奥数、智力七巧板、动漫、机器人、环保制作、小小发明家、课本剧、我是主持人、游戏、影视欣赏、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跳棋、五子棋、军棋等。

2“和美健体”类课程:合唱、舞蹈、书法、水彩画、国画、色粉画、手工制作、民族器乐、管弦乐、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健美操、跆拳道、田径、跳绳、园艺、茶道等。

五、多元评价, 和谐成长

国家和地方基础性课程的评价主要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 有其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我校也会针对一些弊端调整评价方式。这里所要阐述的主要是校本特色课程的评价。我校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要从师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程度, 创造性地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 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 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 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 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施展才能, 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校本课程的评价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诊断问题与调整方向, 搭建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从宏观上来看要总体分析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判断学生综合素养是否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将借助深圳市教育局与北师大联合打造的“阳光评价体系”专家组对学校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评测, 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力求学校“和乐”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保障学生和谐成长。

从GE到波音:我的领导力感悟 篇3

我的成长经历挺复杂的。1944年出生在福建,没多久就去了上海。1949年,又从上海到香港,后来又去了印度尼西亚。在上海,我已经上过幼儿园丁,跑到香港又念了一遍;到印度尼西亚我开始念小四,其实在香港已经念过小五了。语言是最大的问题,在上海我说上海话,在香港要说广东话,到了印度尼西亚又得说英语,还要学习拉丁语和法语,我小小的头脑里充满了各种语言,真是苦不堪言。在那样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我连什么时候能把书念完都不知道。

现在60多岁了,有时还会想起幼时的彷徨失措,那些不愉快就像丛林中的晨雾,若隐若现,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幼时的经历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时刻在变动中。心智与精神气质与人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重要的是能否将坏事情变成好事情。

不要做只提出问题的人

1967年,我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毕业,进入印尼的一个家族企业,后来又回美国进入艾默生电气公司,然后是GE的工程部门。我知道GE的风格是“思想轻松一点,步子快一点,充分自信,想好了就去做”,不过我也发现,公司里有的人对自己的上司抱有过高的期望,总是期待来自上司的直接指令。我的导师告诉我,”永远不要做只是提出问题的人,要做给出答案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次,公司聘请了一家咨询公司帮助制定策略。对西方企业来说,很多时候聘请咨询公司并不是因为外部力量有多么高明,而是按照咨询公司的研究方案来操作,就不会有人犯错了。我对老板说,我能不能跟着咨询师们学习一下,看看他们到底在研究些什么,怎么研究的。老板说。既然你有兴趣,就跟着他们的流程走一遍吧。我于是和咨询师一起调研,旁听他们的讨论。他们都是些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家伙,时常会讲出一些新鲜的管理学名词来,让我这样一个工科出身的技术人员感到新奇。

终于到了提交报告的那天。那是一个下午,咨询公司的代表自信满满地提交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及策略报告,依旧是那么风度翩翩。他们的态度会让人觉得,他们是专业主义的化身,他们提出的药方是经过细致论证的,你非相信不可,毫无疑问,他们陈述得很好,我的老板频频点头,看样子已经被说服了。

我翻看了报告,发现他们采用的数据是片面的,结论有失公正(全部数据其实都附在报告后面)。我认为他们是故意的,因为已经有了先人为主的认识,结论该怎样,其实早就有了答案,要做的只是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数据,其他一概不管。等对方报告完毕,我找到老板对他说:“斯蒂夫,数据与结论不相符!”我指出哪些数据和结论存在矛盾,同时提出了我的结论。斯蒂夫不能立即表态,毕竟这是公司花大价钱请来的咨询公司。他很明智,打了个电话给咨询公司总裁,对电话那头说:“我们发现你的数据与结论不一致,我给你一个礼拜时间,重新提交一份报告。”一个礼拜以后,咨询公司重新提交了一份报告,结论与我的完全一样。

之后,凡是涉及公司的策略制定,斯蒂夫都会让我参与,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了,开始关注企业战略方面的事情,由此也开始了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型。很多时候,人的作为是在偶然情境下发生的,当我鼓起勇气向老板说出我的看法时,并未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如果错了,我可能会失去工作。幸运的是,我不只是提出了质疑,还根据工程和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辨别了哪些是真实有用的数据,哪些是不可靠的数据,指出了数据和结论的矛盾之处。

很多人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都会向他的上司提出来,这本无可厚非。但提出问题时最好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会怎么处理?这样就可能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结果是让老板知道你不是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提出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这或许正是下层人员“领导力”的体现。

从“工具”到“领导”

说到“领导力”,我认为它是一个被庸俗化了的词汇。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眼前那一块,这个人就不是领导。相应地,一味倡导这种作为的企业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领导者。

任何公司分配工作都不会面面俱到、完美元缺。想让项目顺利推进,就必须鼓励员工的自主性,将他们的责权略为拓宽。如果每个人只负责眼前那一部分,一些中间环节势必会遗漏,如果大家只考虑自己的工作进展,就不会有人想到大局。因此,所谓“人人都有领导力”,其实是指人面对大局时的所作所为。组织中的普通人如果不想仅仅沦为机器的一部分,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主动改变一些事情。

我曾经负责将GE在美国的一家工厂关停,整体搬迁到墨西哥去(墨西哥华雷斯制造厂),那时手下有一名副手,任务是拆除美国工厂的部分设备,将这些设备统一装箱。这是一个有大局观的副手,不但想着将硬件更好地转运过去,还想着如何将设备的使用技巧也一并转移过去。拆解设备前,他从墨西哥工厂召来两名工程师,教他们操作设备,让他们记录拆解过程,看着拆卸人员一起将设备搬出装好。等到墨西哥工厂开机调试,他负责的部分没有出一点问题,其他部分则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有了问题,生产部门指责工程部门,认为是工程部门设备拆卸工作没有做好,工程部门反唇相讥,认为生产方面的问题他们根本就管不着。相比之下,我这位副手做得实在太好了,虽然做的很多事情似乎不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他能看见整体性的工作,无形中成了一个项目的领导者。他后来多次升职,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执行者是工具,能否从“工具”变成“领导”,就看你做事情是从大局出发还是从小处着眼。

领导力大师们喜欢说:“leadership is action,not position!”(领导力来自行动而不是位置),这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振奋。就像禅机一样,见惯了的人觉得没有什么,细细揣摩才能发现机锋所在。我认为这句话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形成一种好的心胸与格局,自然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与其他人合作好。

这位下属对我触动很大。以后我对下一层管理人员提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聘人时,必须聘用比自己能干的人。因为不招比自己能干的人,下属今后又怎么能够帮助你成功?

招到最好的人才,让他们自由发展,最后他们可能还是会离开。但上级看到你这样做,会认为你很有自信心,能够培养人才。由此我想到CE的另外一位同事。他只

是医疗部门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在GE内部讲授有关领导力的培训课程。他一直住在一个城市里,从不曾想过离开去别的地方。他对事业没有特别的野心,只希望生活安定。很多属下后来的职位都超过了他。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千,因为他能够放手让人参与。替你出谋划策,替你想透问题,事情做成了却是你的功劳。我到纽约克劳顿村接受培训时,其他人对我说,他的课你一定要好好听。我于是仔细去听了。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他说:“属下干出事情来,如果不计他们的功劳而计你的功劳,要你这样的领导有何用?”

等到我有机会升级做一个地区的总裁(GE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地区总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这句话。多数情况下,你升级做了别人的老板,可能是因为你的工作做得更好,或者你比部下更懂业务,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有权力对部下指手画脚,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干,不应该那样干。唯一令人为难但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如果属下确实干不好。你要找一个能够干得好的人来代替他。

波音的精髓

2002年,我离开工作了22年的GE,进入波音公司,很快发现两家公司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波音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一方面领导者需要带领团队以绝对有纪律的方式开展工作,如生产、服务、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把最新的技术融入到产品中去。这两方面其实存在矛盾。本来波音787型飞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就要交付(拖延两年多,终于在2009年12月15日首次试飞成功),一再延迟表明公司承担了太多的东西。就像顶级的运动员。强弱只在细微的差别,波音过于自信了。没有料到这架飞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不单是技术,还有组成、供应链和人才培养。

对波音来说,稳度比速度重要得多,领导者不能随意拍板。我开始适应波音的步调,推动一些事情。例如,授权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的客机改货机项目,就是我们向总部提出的动议,这也是波音第一次将改装747飞机的项目放在美国以外。很多人认为卖飞机只是国家与国家间的事情,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即使你在韩国卖飞机,也要非常了解韩国航空公司领导者的思想及技术人员的需求,了解航空公司想要在哪些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想法,清楚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知道如何去配合,同时也懂得美国企业的内在需求。

做好领导工作的感悟 篇4

做一名称职胜任的领导,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为人、谋事和做事等关键点上提高能力素质。谋求进步发展。

一、为人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怎样为人,就工作环境而言,重要的是“三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上级。这个问题多数人都处理得比较好。在这方面。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当好一名称职的副职。要注意三点:一要围绕全局尽心尽力做好分管工作。这是当好副职的基本要求。二要摆正位不错位,干到位不越位。这是当好副职需把握的重点。三要做到“三多三少”,就是“多出力少出面。多谋略少决断,多补台少表白”。这是当好副职的一个重要准则。更是一种思想境界。

正确对待同级。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好处理。一要互相支持补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全都垮台。”这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法则二要互相协调配合。要从全局利益出发,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形成合力。这是合作共事的一个基本要求。蔓要互相理解谅解。要彼此珍惜在一起共事的缘分,重感情、讲风格。这是精诚团结的一个重要基础特别是在出现矛盾和问题时,一定要“善解人意”、“换位思考”,还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因为一个单位领导同志相互之间的信任、理解、友谊和谅解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能否成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特别是要珍视与同级、相关部门以及友邻单位的合作关系,许多难题往往是由于不沟通、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的。因此,无论在那里工作,对有关的部门和同志都注意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这样,往往得到的支持和友谊也就多一些,遇到问题解决就快一些。

正确对待下级。这个问题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讲都是比较难的课题因为领导对部属既有权力,也有义务,但更多的是责任。一是要育人管人。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搞好教育管理,方法要求很多,能否达到效果需要注意三点:要注重结合。教育管理一定要结合实际,讲政治与抓业务结合。讲管理与抓作风结合,坚持思想领先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发挥好渗透、服务、保证作用。要注重感情,感情是基础,缺少了感情基础,抓教育就成了苍白的说教,抓管理就成了生硬的约束。讲感情。最重要的是对部属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平等待人、热情帮助。要注重实效,教育管理应有必要的形式。但关键是要看实际效果,在针对性、及时性、扎实性、有效性上下工夫。二是要容人助人。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团队。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喜人之功、容人之过、解人之难、成人之美。相比较而言,容人助人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更重要一个是容人,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如果不能容人、团结人,你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行。只有具备容人的胸怀、团结人的能力,才能带领部属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第二是助人,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也是领导应尽的义务,应有的情操。

从一定意义上讲,助人既是帮助别人,实际也在帮助自己,同时也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三是要识人用人这是反映一名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胆略魄力的集中体现。选拔任用人才有不少标准,集中起来是德才兼备。关键是如何识别。

我认为要在实践中识别,要依靠群众识别。主要是看能否做到在情况变动时经得起各种考验,在遇到困难时有信心有办法解决,在群体中能作好表率,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这样的人就是可用之才。如果说识人不易。用人就更难。重要的是领导一定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情、用才之意,做到出于公心、不徇私情,大胆举才、敢负责任,用人不疑、委以重任。这样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得到部属的敬佩和拥护,才能营造一种比学赶帮、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谋事要统筹全局、求真务实,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决策

《孙子兵法》有句名言:“将者,智、信、f

二、敢、严也。”这里讲的“将者”就是领导,孙子认为领导应该具备的五大要素,把“智”放在第一位,说明领导要有高智商,能谋略,会谋事。具体来讲。谋事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立足全局,着眼发展。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观察和分析形势,谋划和统筹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筹划事关单位长远建设的根本大计,审时度势,梳理工作,抓住重点,带动全盘。大人批评小孩吃饭没有“吃相”。叫“吃

一、夹

二、看三”。这种对小孩“吃法”的戏言,正是体现了领导工作要做到立足全局。做好手中的、抓住重要的、谋划长远的工作方法如果各位领导抓工作都能做到“吃

一、夹

二、看三”,就会始终驾驭全局、科学计划、分步实施、取得实效,把握主动权。

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功要把群众中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关键在发扬民主。领导一定要增强“群众观念”,谋大事做决策一定要走群众路线。真诚地征求群众的各种意见,善于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这样不仅能增强部属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而且能强化部属的“主人翁意识”。由此产生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和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正是每个单位领导所企盼的我还有个习惯,研究处理问题把握“四个步骤”:一是询查,仔细搞清有关情况和原因,防止遗漏:二是商讨,请有关领导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比较选优:三是质疑,鼓励大家在决策前多提反对意见,论证其正确性;四是坚持。一旦作出决定就要坚决执行,即使有些偏差,也要在执行中调整完善。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决定。因为一个缺乏主见、朝令夕改的领导,就会失去信任、有令不行、误时误事。

求真务实,科学决策。坚持求真务实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在参与研究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敢于坚持真理,善于联系实际,在结合上做文章。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充分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二是广泛听取意见,注重专家论证;三是反复权衡分析,做出正确判断;四是搞好统筹兼顾,形成科学决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实地、查实情、得真知。

三、做事要认真负责、真抓实千,创造出优异的工作业绩。

作为领导干部就应“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否则就会既不负责任,又愧对历史。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真正做到认真负责,就是可信之人、有用之才。因为坚持做到认真负责,既可使人的能力更大,也可弥补能力之不足。要做到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具体讲就是要把握好“三性”:

一是进取性。一个有作为的领导必定有强烈的锐意进取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困难面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每当遇有大事难事时,我们常讲这么几句话:一是“有志者事竟成”;二是“人生能有几回搏”:三是“把难题当课题,把风险当机遇”;四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五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务求必成”。可以说,进取性是一个领导做好工作、带好队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是创造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现在有一种现象,表面上的“不折不扣”贯彻上级指示,以传达代替贯彻,以会议表明落实,实际上是消极怠工的最好方法。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工作目的不明,说是对上级负责。实际在应付上级,缺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既不愿做认真周密的思考研究,又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落实工作这就是表面“不折不扣”和实质“消极怠工”的关系要想创造性地开展T作,就必须根据上级的指示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提出创新、管用、可行的贯彻意见和措施,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见成效。这样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单位才有新的起色。

三是实效性。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统一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工作落实。衡量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领导做事的态度和作风。因此,领导做事一定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这样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成为大家放心的人。通过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取得部属的好感与信任,从而增强自信、树立威信,增强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乔泰阳.做好领导工作的几点感悟政工研究文摘.2009年第4期

前言开发你的领导潜能

第一篇卓越领导的统驭技巧影响他人赢得合作的领导艺术 第1章善用赞美和欣赏 第2章委婉地批评员工 第3章先谈自己的错误 第4章不要命令员工 第5章给员工保留面子 第6章称赞员工的细微进步 第7章学会给人送高帽子

第8章鼓励使员工的错误更容易改正 第9章使员工乐意接受你的建议

第二篇卓越领导的沟通技巧完美沟通赢得爱戴的领导艺术 第1章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 第2章微笑待人

第3章牢记别人的名字

第4章做一个善于倾听的领导 第5章谈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第6章永远尊重别人 第7章不要过于责备他人

第三篇卓越领导的说服技巧展现自我赢得赞同的领导艺术 第1章永远不要与人争论 第2章避免树敌招怨

第3章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4章展现友善的态度 第5章向苏格拉底学习第6章处理抱怨的灵丹妙药 第7章如何获得你想要的合作 第8章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 第9章发挥同情的威力

第10章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第四篇卓越领导的工作技巧快乐工作享受人生的领导艺术 第1章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 第2章充分过好今天

第3章不要让忧虑缩短你的生命 第4章解除忧虑的良方

第5章如何减少生意上50%的忧虑 第6章树立积极的心态 第7章不要担心别人的批评 第8章常保充沛活力的妙方

第五篇卓越领导的口才技巧克服恐惧当众演讲的领导艺术 第1章领导口才的基本技巧 第2章满怀自信地展现口才 第3章简单实用的演讲方法 第4章赋予演讲生命力 第5章与听众融为一体 第6章激励性演讲技巧 第7章说服性演讲技巧 第8章即兴演讲技巧

第9章培养良好的演讲态度 第10章在实践中应用

作为一个领导者,务必向最高标准看齐。我将领导力的基本要素归纳出34条,只要你用心去领会,用行动去实践,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一、全方位的楷模

1.通晓全情;

2.身先士卒;

3.全面并详细地了解即将发生的事情;

4.亲临现场;

5.树立个人威信;

6.沟通、解释、授权的能力;

7.确保授权得到彻底地执行。

二、弹性化的驾驭

真正的领导者是领而导之。他是导师、引导者、榜样。他能进行调控、裁决并做出决定。但是,不管他做多少事,就是不能只知道指挥。在领导过程中,要保持“要求”与“引导”之间的弹性化。

三、敏锐的洞察力

成功的领导者不仅知道如何分派任务,而且也知道如何选拔未来的领导者。衡量未来的领导者是否合格,是否具备领导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在活动中考察将要提拔的候选人,盯住善于思考,能够调配人力、物力、有责任心并能完成任务的人。

四、奉献精神

成功的领导者不一定是个工作狂,但他一定要做到对待工作责无旁贷。一项真正的事来需要怀抱使命感,并投入毕生的精力。使命感能铸就伟大的奉献精神。

五、必胜的心态

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都可以用销售量、收入、利润、产量等来衡量一个领导者。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成功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达成成功的必胜心态,是一种保证成功的必胜心态。

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是很正常的、合理的。但是,这不是结论,应该把挫折看作是通往胜利道路上的考验。

六、果断

要认识到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差别。战略是一个总体的、全面的计划,它包括目标。虞术是贯彻战略的方法,包括逐步达成总目标和分目标。制定总体战略时要坚定不移,但在制定战术时要机动灵活。这种以不变应对万变的领导方法,不但有助于确保组织目标与方向的一致性,而且还可以确保对具体问题与负面影响作出反应和判断,一旦机会出现就可以充分利用。

七、主动出击

很多领导者习惯于把军事上的防御方法使用于商战中,而不知道主动出击。常言道,最好的进攻也就是最有效的防御。为了不给你的竞争对手提供牵制你的任何机会。防守的姿态往往会带来惊慌失措和士气的崩溃。直面问题、抢占市场、攻击对手,你将一帆风顺,士气大振。

八、决策能力

领导艺术通常表现在怎样把握时机选择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机会最容易在等待“完备”的条件时错过。

九、坚定信念

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如果你想推动事业顺利发展,必须排除一切阻碍发展的借口。借口永远是成功的绊脚石。

十、不断学习

领导者不仅要阅读领导学专家的著作,更要阅读企业领导实干家的著作。补充知识是战胜未来,战用对手的唯一方法。阅读的目的不是照本宣冬,而是扩大自己在战略与战术方面的眼界,更快、更有效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碰到问题时惊慌失措。

十一、始终要有备用计划

强而有力的领导者都注重计划,这是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如果只制定单一计划并死守这个计划,无论这个计划多么严密,都有失误的可能。要想在多变的世事中发展下去并获得成功,就需要有备用方案。

十二、高瞻远瞩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设法处于最有利的地位,要把竞争者推到不利的位置,但绝不能采取卑劣手段,要讲究公平竞争,这样做有助于你巩固地位。不要目光短浅、只盯住既定目标,这样会错失沿途遇到的良机。领导者要信心十足地树立目标,确保任务全部完成。制定目标要全面彻底,强有力的领导者不会错过机会,也绝不会因为目光短浅而不注意到全局。

十三、反应灵活

反应灵活在任何时间都是一个重要的素质。环境很少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不能对变化做出反应或是没有及时预见到变化,往往会付出高额的代价,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也不要任意改变进程,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找到完成任何的最有效方法。把这些方法确定为标准,然后尽可能的坚持贯彻这个系统。

十四、了解部属

随时注意并关心下属的情绪状态,因为你是“领导者”,不要只以为收到的报告及其他情报都是真实的。提醒工作伙伴照顾好自己,避免过分劳累,在这方面你要拿出自己的诚恳建议,超负荷工作是得不偿失的。

十五,勇敢

作为领导者,要准确无误地确定“高地”在什么位置,并且要抢占它、坚守它。这个“高地”可能是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市场优势在必行、买方或卖方的特殊关系。对你来说,无论是什么优势,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抢占它,并坚守它。

十六、分析能力

领导者要尽可能研究竞争对手的全部情况。不必总是到处去收集“绝密”信息。

1.从公开信息开始研究竞争对手,往往会带来额外的信息资源。

2.从书籍、报刊和互联网上搜集、整理、过滤信息。

3.注意辨别真伪信息,在竞争环境中,要随时留意竞争对手的行动,寻找弱点并攻击其弱点。

十七、行动要大于计划

许多领导者自以为是伟大的谋略家,并为其组织制定广泛的发展计划。思路开阔和有雄心有抱负,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牺牲了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影响组绢的有效运行,那就不值得了。千万不要因为考虑远大的战略问题而疏忽了身边需要实现战术的现实环境。如果不能按照计划执行,即使再完美的计划也等于零。

十八、要追踪结果

大多数高级领导者都自以为是谋略家,不是检察员或督导者。事实上必须两者都是。如果不能及时执行,或是执行不够严格,那么命令和指令就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紧紧追踪到结果上来,要以结果为导向。

十九、重视人才

大多数领导者侧重办公环境及生产设备的优劣程度。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们就什么都不是,因此要始终把人才放在首位。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建立一支强大的团队,这才是领导者应当最优先考虑的大事。

二十、团队精神

领导者必须带领下级管理人员朝着同一目标奋斗,这并不是要打击个人创新精神,而是要在共同目标方面同心同德,任何人的不和谐音调和不同意见,都要服从于这个总体目标。

二十一、提供一个独立创造的空间

领导者要鼓励和奖赏个人创造的重要表现。领导者的工作主要是培养、激励、塑造出这样的人:部属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当你说要做什么的时候,他能够准确地领会你的意思,让你非常放心。

二十二、尊重部属

对待部属要尊重和关心,两者都是非常必要的。工作突出的部属要给予公开表扬,需要批评下级管理时,不要在其他下级的面前。

二十三、信任部属

卓越的领导艺术,是领导人心的艺术,要注意保持与部属之间的微妙关系。要尽可能减轻部属执行的风险,承诺成功的荣誉归他们,失败的责任由自己来承担。同时还要有很大的勇气信任部属,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执行自己分派的任务。

自信与自大之间只有一道很微妙的界限,发布命令但不要伤害对方部属的信任,也不要伤害与部属的密切工作关系。

十四、激励部属

优秀的领导者往往会深入基层,他不会感性地从外部强加指挥,而是去激发部属的最大潜能,是让部属自己改变,不是强迫别人去改变。

二十五、表扬部属

强有力的领导者会发现并公开表扬业绩优秀者,这对提高效率和质量很关键。这种方式既提升了业绩和士气,又能全面激励部属取得更佳的成绩。及时、公开的表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领导艺术。

二十六、确保既定目标有意义

成功的领导者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团队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他们将集中全部的力量去达成公司目标,而且不让任何负面效应烦扰自己和部属。领导者的主动出击精神很宝贵,但是无意义的进攻,就不仅仅是无益了,还会浪费资源,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十七、有效沟通

不要与直接下属之间安排一层助理,要建立直接、高效的双向联系。门户开放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如果你制造了一种疏远和高高在上的氛围,部属将不会与你进行交流,而你就只能获得虚假信息。信息在任何企业中,都是唯一最有价值的商品。

二十八、发挥会议的作用

大多数商业机构会议频繁,但很少利用会议交换真正有用的信息。鼓励有想法、有见解、有异议的部属在会议上交换意见。

二十九、公众演说的能力

要培养当众讲话的机敏能力,特别是即兴演讲。条理清楚,组织得当和生动活泼的发言,对良好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练习你的公众演说能力,使自己的公众演说能力达到职业演说家的水平。

十、关心部属

卓尔不群的领导者从不贿赂部属,但是要不断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需求。通过进一步的保障措施,使部属们觉得得到了足够的补偿——不仅在工资方面的补偿,而且还要体现在有助于工作和生活质量的舒适程度方面。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发明创造、公司凝聚力、员工的忠诚度便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回报。

十一、劳逸结果

连续工作或者说是疲劳作战,并不意味着效率高。高效率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工作,是有效的管理资源。要清楚何时采取行动、何时休息、何时准备。不要滥用宝贵的人力资源,不要维持表面上的紧张工作局面,要以理想的工作效果为宗旨。

十二、随机应变

规章制度,经验方法和圣哲忠告都是不错的,但你只能把他们当作一个指南,在直接行动中你要做好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这需要勇气和良好的判断力。这是区别真正的领导者和惟“规定”是从的管理者的标准。

十三、冒险精神

多数的领导者对冒险精神不感兴趣,但是不大胆,就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胆量大的风险无疑是很高的,因为失败的代价也是很大的,然而,如果不大胆,也会付出很高的代价,因为你失去了很多良机。杰出的领导者既要胆大又要心细。

十四、最大差异化

领导力课程感悟 篇5

第一部,要谱好坚定党的全面领导“前奏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华民族一路砥砺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发展的引领者、掌舵者,我们要坚定脚步,永远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牢中国共产党这个“定盘星”“压舱石”,永远拥护我们的“月亮”。

第二部,要谱好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协奏曲”。“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党的全面领导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是总揽全局,高度组织调动,长远谋划、决策和执行的,而不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我们要坚持、完善和贯彻党的全面领导的各项制度,渗透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一套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第三部,要谱好执行党的全面领导“进行曲”。“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制度方针只有落到实处方能显成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要完善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从行动上跟党走。首先我们要坚定党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自身的本领,涵养“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奋斗激情,勇做“排头兵”,善做“多面手”。此外,我们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决纠正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现象,加强监督,让党的各项制度真正落地生根。

领导力课程感悟 篇6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对推动解决当前干部考核工作和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励引导广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具有重要意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德。

全面考核领导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重点了解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尊党章、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等情况。考核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重点了解坚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情况。

二是能。

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过程中的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和组织领导能力等情况。

三是勤。

全面考核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重点了解发扬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坚持“三严三实”,勤

勉敬业、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紧抓快办,锐意进取、敢于担当,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情况。

四是绩。

全面考核领导干部坚持正确政绩观,履职尽责完成日常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考验的情况和实际成效考核党委(党组)书记的工作实绩,首先看抓党建工作的成效,考核领导班子其他党员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应当加抓党建工作的权重。

五是廉。

全面考核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政治责任,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秉公用权,树立良好家风,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反对“四风”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等情况。

干部考核要旗鲜明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必须综合运用平时考核、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实现干部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把关作用,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把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追责问责等紧密结合起来,最限度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决不能以简单的测评打分、某项工作业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评价,防止弄作

假、阿识奉承之辈有可趁之机,成为有损形象的“病树”“垃圾”“蛀虫”。

【篇二】

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23日在京召开,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干部考核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推动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要积极组织学习《条例》,提高广大干部的学习力和积极性。认真学习总则,明确自己的政治思想方向,明确考核工作坚持的原则,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健全干部考核机制。抓好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促进干部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一致,从而达到满意的实效。党员干部是人民的领头人,新时代的先锋队伍,提高

党员干部的学习力是这个时代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条例》是对党员干部考核的标准,是提高党员工作效率的标尺,学好、学透《条例》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贯彻《干部考核条例》,要须聚焦考用结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综合研判作为前置环节,经过综合分析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区分优良中差,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对干部容错纠错。对把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让政治立场坚定、有担当、有作为、做实事、出实效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以最大程度调度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篇三】

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23日在京召开,就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作出要求。笔者认为,要抓好干部考核具体实施的关键,在于考核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考核结果的准确运用和对考核监督工作。

干部考核要把坚持政治标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注重了解干部在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考核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干部考核要坚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坚持量化标准和量化分析,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工作特点和岗位职责制定专门考核评价的量化指标,以及科学的量化分析指标;在比较量化指标同时,还要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不简单的唯数字论,真正作到突出重点,考核个性化、评价精准化,为选好用好干部夯实基础。

干部考核要健全干部考评数据积累。做好日常考核、专项考核的结合,注意收集积累、动态跟踪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和历史考评数据,建立健全干部日常考评档案。要坚持从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重大工作任务执行中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干部情况,切实掌握干部的鲜活材料和最新变化,为加强干部队伍考核提供支持。

干部考核要坚持考核结果的准确运用。要坚持考用结合、以用促考,必须坚持干部考核评价成为干部任免的“硬杠杠”。让干部考核评价成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要让考核结果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得到检验。要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真正让考核结果

成为奖勤罚懒、赏优罚劣的钢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的标准和依据,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干部考核还要强化对实施考核部门的监督,组织部门在严格落实考察责任的同时,还要强化对下级部门指导检查,保证考核工作规范严谨。同时,在符合制度规定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监督工作,切实提高干部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篇四】

近日,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会上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坚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要求,开好新时代干部考核“指挥车”,强化精准考核、日常考核以及考核结果作用,激励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用好精准考核“导航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干部考核亦如此。然而,当前干部考核仍或多或少存在“一张方子治百病”的问题,考核干部的“精准度”不高。对此,要切实将精准考核贯彻落实到考核全过程,推动干部考核紧贴工作现实、反映干部实际。正所

谓,术业有专攻,考核有侧重。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干部,要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差异化,不能“一套衣服大家穿”,要根据岗位不同,量体裁衣,科学设定符合所在岗位的考核标准;不能“一把尺子大家用”,要清晰认识到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之间“帅与将”的区别,在考核侧重点上做到有所区分,让“掌舵的”和“划桨的”都能得到相适宜的考核;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要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络,根据不同时期提出契合当下的“德能勤绩廉”标准。

把好日常考核“方向盘”。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同样,考核干部是否称职,若是只看“期末成绩”,很可能就会出现“一俊遮百丑”的问题,从而导致考察失真、用人失误。所以,对干部的考核既要看一时,更要看一贯,打破以往“不提拔不考核、不换届不考核、不到年底不考核”的“老行情”,坚持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建立平时考核工作档案,由“节点考核”向“日常考核”延伸,保证考核的频次和时间,持续跟踪跟进,实时动态考核识别干部,全面掌握干部情况,避免“一考定终身”。

踩好奖优罚劣“离合器”。考核只有在考核结果被充分运用后,才能体现价值、得到检验,如果长期只“考”不“用”,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考核优劣都“一视同

仁”,长此以往,干部考核便会失去其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沦为干部眼中的“过场秀”。因而,要强化考用结合,把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评优评先、问责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佳的干部予以批评教育,切实解决“考用两张皮”的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要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篇五】

10月23日,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抓好干部考核条例的贯彻落实,以高质量干部考核,激励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对于提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中心大局,树立考核风向标杆。“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考核用人是标杆,“考”是前提,“用”是关键,考核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为

了有效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营造讲政治、有担当、勇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始终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大局,全覆盖建立考核纪实档案,坚持基层导向和实干导向考核选用干部,鲜明地树立从干事创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和提拔重实干、重实绩干部的用人风向标杆。

确保客观公正,多面考核科学激励。“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抓好干部考核,就必须要客观公正、考准考实、从严要求,突出“实”字和“真”两字。要注重多侧面、多渠道考核干部,提高干部考核的层次性和准确性,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让考核融入日常、见于平常、抓在经常。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民主测评等多种考核手段来察德辨才,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给予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展示舞台,切实以科学的考核结果激励干部的实干斗志、激发干部的干事动力、汇聚干部的发展能量。

坚持奖优罚劣,激起真抓实干热潮。“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要建好建强激励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考核制度的科学、规范和实效。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并

重,引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突出奋斗实干导向,积极树立宣传敢于冒风险、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典型事例,给予优者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激励,让干事者虽辛苦,但心里不苦,干有劲头,更有奔头,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同时及时对“劣者”进行问责追责,让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以“下”倒逼其奋斗实干。

领导力课程感悟 篇7

然而, 由于没有现成模式可参照, 加之理论知识不足, 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程有减缓迹象。因此,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 应该真正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职责, 引领教师实现课程改革的科学发展。

一、课程领导是校长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课改的出发点是实施素质教育,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我省率先成为新课改的第一批试验区, 整体推进课程改革, 其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不应该牺牲学生的快乐, 不能让不合理的竞争损坏学生身心健康。”时至今日, 儋州一中校长提出的这个问题, 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每所学校的教师、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 如果简单化地比较考试结果, 那么可能痛苦的人比幸福的人多。因此, 学校通过对课程的领导、规划、建设、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建构起符合每所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是我们每一位校长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提法赋予了学校一定的权力, 改变了学校总是课程执行被动者的角色, 要求各中小学校校长要更加关注课程管理。因而有些校长就担心抓课程管理, 落实三级课程的开设可能影响考试成绩, 对课程改革有畏难甚至抵触情绪。这实际上是形而上学、机械主义的观点, 把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对立, 而没有看成是辩证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本质来理解, 学校的教学活动就是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文昌中学郑副校长提到“实行新课程和高考成绩不矛盾”, 这是每个人都要有的共识。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 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加以认真实施, 不会降低高考成绩, 是实践中得来的体会。要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也要实施好国家课程。但如何行使好这种权利, 对于校长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聚焦课堂、关注质量, 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课程绝不等于课堂、科目, 也不单纯指教师讲授的学科和几节课的安排。思考问题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没有课程化的培养目标, 办学理念无法落实;没有特色的课程, 办学特色无从体现。具体说, 大到学校的总体布局, 小到教师的课堂教学, 甚至教师批评或表扬学生的用词, 都关乎课程理念的实施。教育部最新制定了高中校长的专业标准有六大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对照这六大标准, 一些问题要引起学校领导重视———

1. 校长对学校整体发展缺乏科学规划。

有些校长制定了学校三年、五年规划, 但是那个规划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把握了学校的定位?作为一校之长, 办学中没有正确的理念、良好的思路, 在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等方面还存在糊涂的认识, 即使有规划, 也只能是复制粘贴了他人、他校的内容, 极可能不符合本校师生的共同意愿和需求, 这也是学校办不出特色的根本原因。

2. 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绝不只是植树、种花。

很多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有的学校种花、种菜, 让墙体会说话。但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光是外在的, 最核心的建设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3. 校长缺乏提升课程领导的自我发展需求。

目前, 国家尚未建立起与现在课改目的、要求相匹配的校长工作业绩评价机制, 海南有些高中课程实施中突出的问题是选修课程开设不足, 开设随意。在2014年全省课程实施抽查中, 由于一些校长的功利思想, 致使学校超量安排考试科目课时, 挤占非考试科目现象仍有存在。如果说学校能像海南侨中那样在高三还开设艺术课程, 海口一中在高三还继续开设体育艺术课程, 学生会获益匪浅, 不仅能持续提升学校美育效果, 还能使学生的应考压力在艺术鉴赏中得到释放。

4. 不能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很多校长远离课堂, 缺少专业水准, 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说课程实施的主角是教师, 但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靠校长的引领和指导。现在, 还有相当数量的校长把自己定位在“行政管理”上, 形和影都不在教学上, 有些校长不上课、不听课、不会评课, 远离教学一线, 业务能力与高中校长的水准有很大差距。

5. 不注重优化内部管理。

校长自身的管理能力、管理作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旨在要求学校依照法律法规自主办学, 行政部门做行政监督。校长要处理好学校、政府、社会, 包括服务对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关系。

目前, 各地的党政部门对教育的支持都是空前的, 需要每位校长积极寻找适合学校的外部力量。同时发挥学校的内部力量, 让学校成为所在地区的窗口, 培养人才的基地。

三、校长该如何提高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是组织学校多种资源协同运作, 以实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一种团队力量。这里所指的校长课程领导力, 不仅仅是指校长本人, 还应该包括整个校领导班子。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学校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 而这一过程, 应该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双赢、专业能力共同提高的过程。

1. 引领教师关注课程实施, 提高课程实施力。

课程改革只有引起学校层面的变化, 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意义。校长要把听课和分析课当做重要的工作,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专业权威离不开这一点。校长要贴近教学、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作风;要致力于引领教师的专业生涯以一种课程再造者与研究者的生命状态与课程实施共成长。

同时要加强课程与教学计划任务的落实。校长必须把精力放在课程和教学中, 要满足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 同时还要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 梳理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 创造性地实施好国家课程, 也就是逐步推动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还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准确把握课程发展的脉络, 在领导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

2. 加强对学校课程与教学计划的领导, 提高课程规划力。

校长一方面要执行好国家课程, 满足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国家课程体制下, 围绕学生需要和学校特点, 渗透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理念,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 开发本校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前面所提部分学校不严格执行规定的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等, 都是课程领导力薄弱的表现。要消除这些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实施要求的现象, 校长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 统筹校内外各种资源, 根据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原则, 开齐开足计划课程。同时,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 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学校课程与教学计划。校长要引领教师:一是课程计划的校本化设计;二是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三是课程内容的校本化开发。确保校本化的课程体系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3. 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 提高课程组织力。

课程实施不是学校和教师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 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校长提高课程领导力, 关键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学生发展和教育思想之间寻求平衡点, 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和开发力。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 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 分析教学动态, 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 带领教师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并从实践层面 (教什么) 、技术层面 (怎么教) 、价值层面 (为什么) 做出引领, 充分引导和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技能。

4. 要关注基础和教学新常态, 提高课程发展力。

儋州思源学校校长指出海南思源学校的生源基础都较差, 质量提升有个过程。这的确是客观实际, 是要面对的问题, 是我们基础的基础性工作。省教育厅梳理高考成绩, 不是为了给大家排队, 是为了用这些结果反馈指导教学。校长要关注的是基础教学, 不要好高骛远, 要夯实根基。有些学校一味地赶教学进度, 把学生推着往前走。这样做可能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课程领导力, 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课程领导的问题, 而从深层次思考, 是一个学校的文化问题。学校有什么样的文化, 就有什么样的课程领导, 就有什么样的课程领导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功夫在诗外”, 需要不断提升所有成员的文化素养。

最近, 我在读一本书, 其内容介绍的是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书中提出“知识图谱”的概念:如果孩子在基础阶段学习中, 对于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 在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再遇到此类问题时, 仍会难以自我跨越这个难点。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如果孩子基础打牢了, 即使就读高职、高专或应用型本科, 或者直接走向社会, 他也会有很好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现在学校的教学是在固定时间、地点, 让全体学生接受固定的形式完成。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课堂教学需不需要变, 怎么变?“翻转课堂”中有值得思考借鉴的价值思想。就如有的学校让孩子先看视频学习, 再进行课堂小组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形式, 可能使很多孩子对这样接受知识更感兴趣, 这些都是关注课程实施阶段要思考的问题。

四、要为高考制度改革做好课程准备

省教育厅将要制定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政策, 学校要提前做好准备, 着手考虑未来几年实施新方案的资源、条件、师资队伍的需求。根据目前高考改革的动向, 唯有开足开齐课程才能准备充分。高考改革既能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又能让高校更好地选拔人才, 使“人人成才”不沦为一句空话。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 是不分层次的, 是金字塔型的。校长要有这种胸怀和气魄———为每个孩子的成才搭建平台。省教育厅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讨中, 怎么让综合素质评价、加分政策、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更合理, 大家要共同关注, 齐心协力使新课改朝着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方向前行。

综上所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在课程建设上, 提高办学水平的突破点在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篇8

课程能否有效实施、科学实施、高效实施,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与专业能力,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提升的平台,还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实施策略。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南宁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三中)在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说——深入对话

对话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提高与自身、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能力,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基础。

“说”是发现问题的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说“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说“教学内容”、说“教学方法”、说解决问题的“依据”,“说”得清,证明教师对课程具有明确的认识,对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有系统的把握,在提升课程实施行为方面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际上,南宁三中对教师的“说”不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为教师提供了“说”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话能力的提升。

(一)开设“真·爱”讲堂,提供交流平台

每个学期,在全校教师学习大会上,南宁三中都开设有“真·爱”讲堂,邀请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这对于“说”的教师而言,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锻炼,因为面对身边熟悉的同事,教师“说”的是最真实且感悟最深的事物,所以对于提高教师的“说理”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015年,南宁三中有10位教师走上了“真·爱”讲堂,这些教师说的每一个教育故事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而且提高了“说”的能力,如特级教师梁惠红的教育故事《教书,是一种修行》、全国模范教师杨泰金的《成长中感悟,年华中坚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梁东旺的《以教师职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等。

(二)提供讲学机会,丰富教育思想

南宁三中利用本校作为广西基础教育窗口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外出讲学,不断凝炼观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专业能力和影响力,使能“说”会“道”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梯。

目前,南宁三中教师在全市、全区、全国讲学、上示范课有400人次,其中,在区内80多个市、县、学校作经验交流,《问题导学的理论与实践》《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从研究身边的问题做起》《提升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认识与实践》《大数据下教学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讲究规则”与“注重创造”》《“读懂”学生与精心“磨课”》等学术报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深受同行赞誉。

(三)创新教研模式,鼓励轮值主讲

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南宁三中注重开展教研活动,尤其注重“主题式教研”,即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要确定一个主题,组内教师轮流主讲,其余教师进行讨论、补充。这样,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研活动中锻炼“说”的能力。

二、做——实践研究

“做中学”是最好的教育。中学教师理论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开展实践研究能够快速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这也是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抓手。“做”能够让教师对事物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由幻想变成现实,从而收获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是教师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根本。

南宁三中将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的重点放在“设立标准,执行标准”上,使“做”具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路径,同时还对如何“做”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即:“做前”决心第一,结果第二;“做中”完成第一,完美第二;“做后”胜利第一,经验第二。近年来,南宁三中在教育创新实践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与狠抓落实“先做再说”的制度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以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高考前怎样鼓励学生

研究对象:学习成绩无太大起伏的学生

高三这一年,这些学生学习成绩波动都不大,没有明显的进步,也没有被其他同学赶超,但都对高考缺乏信心。

过去,很多教师会给予这些学生安慰性的鼓励,对他们说:“没关系!人生的轨迹都是以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有波峰也有谷底,考试也一样,这次你考得不好,认真总结,下次可能就考好了。”可是到了下一回考试,学生会跑来问:“老师,按照您的波峰理论,我这次模拟考试应该考得好还是考得不好?怎样才能确保我在高考时达到波峰的状态?”老师顿时被学生问住了。

围绕这个问题,教师们展开了讨论,认真思考对策。一位老师给出了一个十分有创意的解决办法——“裙摆效应原理”解读法。裙摆效应原理是指一条短裙,经过不断接长裙摆,只要衔接的宽窄面合适,最终都能够接成一条很好的长裙。长裙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好比舞蹈演员,只要扭动腰身,裙子就会飞扬起来。对于多次考试成绩波动不大的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变化曲线图,犹如将短裙合理地接成了长裙。当他们走进考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监考员,对高考存在的期待以及些许紧张,会令其精神高度集中,就像舞蹈演员在跳舞时瞬间爆发舞技一样,高考中常常能够发挥更高水平,因此,一定要让他们坚定信念。

当教师向全体学生、家长解读这个指导策略时,学生们在淡定之余,对高考也充满了信心,这也成为了高考备考指导的重要经验。可见,立足于“做”,是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研究的核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教师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路径。

三、写——收获成果

nlc202309082050

写作使人精确。教师通过写作,学会了总结、反思和提炼观点,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从高屋建瓴的高度去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这是教师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关键。

南宁三中十分注重将教师的实践研究上升为理论成果,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科研工作思路,围绕常规教研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让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学有所获”。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听报告时要领会一种观念,思考一个问题,写一篇心得体会;听课时学他人之长,学习“怎么教”,思考他人对教学的理解力,寻找“亮点”,思考他人对课程的看法;在评课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学习他人是如何组织课堂“对话”的,观察他人是否营造了“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具有独立思维的空间,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这样做,能够将在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的收获都记录下来,形成理论文章,如此长期积累,对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和提高课程领导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还鼓励教师写微型教育案例,因为教育案例隐藏着教育智慧,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捷径。

例如,南宁三中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项目《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思考、研究、创新得出的成果,从某个方面来看,也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积累。

2009年,南宁三中教师代表在大连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问题导学”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问题导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2010年,在全国中小学“问题导学”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问题导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索和生命力》的报告。此后,教师们撰写的一系列关于“问题导学”的教学理论文章在报刊杂志上陆续得以发表,如《基于“问题导学”的“反函数”教学设计与心得》《“问题导学”下的活动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下的方法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下的习题课教学模式》《“问题导学”下的讲评课教学模式》等。这些文章阐述了“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教学理论及各种教学模式,涉及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探究课等课型。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们结合日常教学,开展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案例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如《“问题导学”教学法习题课课例评析》《“问题导学”教学法讲评课课例评析》《“问题导学”教学法方法课课例评析》等。

与此同时,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南宁三中特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在杂志上发表了主题为“高中新课改,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专栏文章,从勇于创新、精心“磨课”、“读懂”学生、更新观念等方面阐述了目前高中教师需要具备的课改理念及需要掌握的教学策略。此外,南宁三中开展的课题研究《南宁三中“实践型”德育的探索与实践》已被列为广西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预期成果共出版7本专著,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有《真爱泉源——南宁三中校园文化》《敦品善行——南宁三中主题班会》《润物无声——南宁三中课程育德》《桃李春晖——南宁三中班主任工作案例》《大爱无疆——南宁三中社会实践》《弘毅志远——南宁三中国旗下讲话》《励学笃行——南宁三中社团文化》。

“写”成为了南宁三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写”,教师的学术素养与专业化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引领学校课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坚持“说·做·写”实践研究的做法,也成为了学校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抓手。

(责编欧孔群)

上一篇:北京2018年上半年建筑施工安全员试题下一篇:关于教师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