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5年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2024-09-06

小学语文5年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共12篇)

小学语文5年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

《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片段教学预案(实战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娘的无私付出,从而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叫亲人吗?对,对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习惯上称他们为亲人,比如妈妈、叔叔、姨姨等。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也会互称亲人,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是的,可能他们是患难之交,可能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要回国了,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们要把每一个字都写得端端正正。(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两遍。

2、大家读得很认真!会读书的同学一读完课文就会想说点什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书的第一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3、你说,你读出了震撼;你说,你读出了感动;你再来,你觉得难以置信。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就行,大家说得都很好!

4、这部分课文里有许多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现在请大家选几个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多读几遍。

5、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6、大家才练了几遍,就能读得这么好,真不赖!老师也想读一遍课文了,行吗?不过给大家一个任务,听完老师的朗读之后,你们要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可以吗?

7、范读。(由于时间关系,只要范读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就行了。)

8、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吧。是的,讲了大娘的三件事情,分别是洗补衣服,送打糕和救伤员。(板书)

三、精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关键词来提问,来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从每一件事情中找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词语,来说说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2、谁来说第一件事?

你抓住的关键词是“几天几夜”。(板书)真好!说说你的体会吧。是啊,一天不睡觉已经很累了,而大娘那么大的年纪,却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你从中读出了大娘的艰辛和劳累。请坐,还有吗?

3、现在来看第二件事。你来,你认为“雪中送炭”很关键。(板书)你要提问: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爱提问是会读书的表现,谁来帮助他?

一个本义,一个比喻义。你明白了吗?哦,你还要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大娘是“雪中送炭”?

这个问题太棒了!思考一下,谁再来帮助他?

回答得不错!形象一点儿来说,“雪中”具体指什么?对了,三天三夜饿着肚子打仗,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啊!对,所以说是“雪中”;那么“炭”又是指什么?是的,而且还是在枪林弹雨中来送,多么危险啊!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大娘她们对志愿军巨大的帮助和无私的奉献。

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自己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呢?请男同学们来试一试。

4、第三件事。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唯一”,非常好!(板书)说说你的理解。

是的,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只剩下小孙孙一个人,这就叫作“唯一”。可是现在,为了救伤员,连这唯一的亲人都失去了,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啊 因为在大娘的眼里,谁比谁更重要?是啊,志愿军伤员比自己的小孙孙更重要。

5、大娘对志愿军这么深厚的情谊,志愿军永远也不会忘怀,书上是怎么写的?来,齐读一遍。再来读一次,好好体会体会。

四、练习,角色置换运用语言,丰富积累。

1、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令人感动,其实,志愿军为了朝鲜人民也做出了同样多的牺牲,请大家想象一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

是啊,大家说得很好。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受累受伤只是小事,流血牺牲都是家常便饭。但是,为了朝鲜人民,战士们无怨无悔。可见,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无比深厚,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3、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难道只有志愿军战士在倾诉吗?没错,大娘她也要表达自己的心声。现在就以这三件事为例,请大家选一件事情,以大娘的口吻向志愿军进行离别的诉说,先与同桌练一练,待会请几位大娘来试一试。

小结:大家说得多么感人啊!现在我们终于明白,这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真是比山高比海深啊!让我们以感激、感动的心情,再一起读一遍课文吧。

五、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回去以后好好自学后面的内容,明天再来向老师汇报。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

几天几夜

送打糕

雪中送炭

胜似亲人

救伤员

唯 一

注:由于这是实战型的教案,我把许多老师要重复学生的话都写下来了,所以内容显得有些多,其实还有一些大家可以自己发挥的我都没有写出来。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各位朋友应有自己的主张,在阅读的时候用拿来主义去糟取菁,这样会更好一些。但我认为基本的步骤与方法就是这些了,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语文5年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2

《再见了, 亲人》字字珠玑, 感人至深, 但文章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甚少。因此, 教学要紧紧抓住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感情主线, 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体验、想象, 落实听、说、读、写训练,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下面, 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一、导入——观察画面情初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 这两幅图描绘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 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 含着泪, 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 亲人!”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再读课题。)

(设计理念:“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老师借助图画, 深情述说, 导入进一步的阅读。)

二、品味———潜心会文情真切

1.默读课文, 认真品味语言, 想一想文中的谁深深感动了你?画出相关词句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教学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读、圈画、批注等多种自主学习方式, 独立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 特别是对描写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无私付出的句子有进一步的感悟, 为下文的集体交流做了铺垫。)

2.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 进行弹性设计, 作以下预设。)

第一板块:当学生说到“被大娘的事迹所感动”时———

(1) 围绕“大娘,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 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呀?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 永远不会”这一语段, 品味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的内涵, 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大娘母子般的深情。

(2) 理解重点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在您的帮助下, 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可是您在回去的途中, 就累得晕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 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 敌机来了, 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 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 房子被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你从句中哪些字词感受到了大娘为救志愿军战士忘我无私的伟大品格?抓住“冒着”、“穿过”、“丢下”、“唯一”等词语深入品味。

(3) 引读:是啊, 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 却胜似我们的母亲。因此, 在离别的一刻, 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 (生接读) “您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过渡:大娘, 您就是我们的“亲人”, 就是我们的母亲!文中还有谁也同样深深打动了你?

第二板块:当学生说到“被小金花的事迹所感动”时———

(1) 默读句子:“小金花, 不要哭了, 擦干眼泪, 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 唱不起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从中感悟志愿军战士与小金花之间父女般的真情, 体味亲人生死离别的悲伤。

(2)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 你却把脚一跺, 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 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 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抓矛盾之处引导深入体会:小金花在什么情况下没哭?在什么情况下却哭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好好读一读, 相信你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小金花。你会问什么?小金花又会如何回答呢? (通过引导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自动质疑、自主解答, 体会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 对志愿军的情是多么真切, 对比是多么的强烈!

(3) 引读:刚强的小金花, 在失去妈妈的一刻, 她没有哭, 但在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 她却哭了, 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 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 深情地说—— (生接读) “可是今天,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过渡:刚强的小金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其实, 大婶也同样打动了每一个同学的心。

第三板块:当学生说到“被大嫂的事迹所感动”时———

(1) 默读反问句:“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不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深入体会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姐弟”深情, 大嫂的爱是付出的爱, 无悔的爱。

(2) 出示句子:“那是1952年的春天, 金达莱开满山野的时候,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 就挎着小篮子上山去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 您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 您倒在血泊里……”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读到这里, 你仿佛看到了——

(1) 那是一个晨光熹微的早晨, 大嫂……

(2)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 大嫂……

(3) 那是一个月上山冈的夜晚, 大嫂……

借助想象,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大嫂为了志愿军战士不惜身处险地、无私奉献的品质。

(设计理念:新课改强调“以学定教”。此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 这样既有巧妙的预设, 又不会错过精彩的生成, 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此外, 三个板块的教学在方法上各有侧重, “大娘”这一板块主要以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为主;“小金花”这一板块通过抓矛盾之处, 引导学生与人物进行对话, 加深理解;“大嫂”这一板块则紧扣一个“挖光”, 引导学生分时段进行想象。教学方式的不同, 可以避免单调,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有兴趣。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 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情感体验不断升华。)

三、倾诉———角色互换情更浓

1.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太多太多, 那志愿军又为朝鲜人民付出了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或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找到答案吗?

2. (出示下列句子: (1) 五次战役的时候, 由于敌机封锁, 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 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2)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 被敌人抓住了, 关在一所小房子里, 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3) 1952年的春天, 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 我们缺少野菜……) 交流: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是啊, 1950年10月25日, 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 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他们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生死与共, 有14万志愿军战士常眠于朝鲜土地上, 其中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 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朝鲜人民的家园, 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4.此时此刻, 分别就在眼前, 大娘、小金花或大嫂她们又会说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 任选一个写一写。

(设计理念:将“写”挤进语文课堂, 一个“挤”字, 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中写的不易, 但只有真正将“写”挤进课堂,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高效, 才能实现“减负”的目标。课文以志愿军的身份来写, 对朝鲜人民的语言描写较少, 此处对朝鲜人民语言的“补白”, 可以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从而更深地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内涵。)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绵延

1.师:从同学们深情的阅读和文字表达中, 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因此, 在分手的时候, 他们握着手说……就要上火车了, 他们挥着手说……已经上火车了, 战士们还从窗户里探出身子说……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时, 他们还在心里深情地呼唤…… (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

2.全文总结:亲人的概念穿越时空, 跨越国界, 世代相传,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处处是真情, 处处是亲人。

3.引向生活:2000年10月, 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 一批志愿军老战士再次来到了朝鲜, 他们的见面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 (学生交流。)

《再见了,亲人》教学一得 篇3

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亲人”展开。全文六个自然段,一、二、三自然段分别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后三个自然段,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前三自然段按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自成段落,讲述了三个典型人物的四件感人故事,在写法、结构上基本相同。教学时我们设计了“三环节”阅读教学结构,即: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拓展深化。其中,感悟交流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着重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首先,“感悟”要精选凭借,优化程序

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可围绕课题“亲人”,把“四件感人故事”作为主要训练凭借。这样处理有如下好处:第一,让学生懂得中朝两国人民 “比山高比海深”的战斗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主旨。在把握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中介,通过自主探究领悟课文内容,可培养学习兴趣,感悟学习方法。第二,“四件感人故事”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后,通过整合,抓住的主要问题线索,以此为训练凭借,便于学生合作与交流,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脉络。第三,“四件感人故事”只是“例子”,可适度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探究性学习获取大量信息,结合广泛的史实资料深化对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的认识。

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六步逐层深入感悟课文内容。①明确理解语言文字的目标;②回顾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场面;③结合具体事例深入领悟中朝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④回到依依惜别场面,体会“心永远在一起”;⑤感情朗读,体会中朝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⑥领悟学习“围绕中心来写”的方法。这样,从告别的场面进入,把追述的难以忘怀的往事放在大场面、大背景中去理解,再回到大场面中来,学生经历了以境引情、以事明理、以理激情的认识过程。

其次,“交流”要适时引导、精当点拨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点拨至关重要。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理解结果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使语文能力在相互“交流”以及潜移默化的“悟”中提高。

1.讨论交流中教师的引导或提供思考线索,或讲解升华。就这篇课文而言,教师备课时可在如下方面下些功夫:第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自主探究要解决的重点,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二,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的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归并成一个或几个有容量、有难度的问题,如:(1)“亲人”指什么人?文中谁称谁为亲人?中朝两国人民为什么互称亲人?(2)志愿军离朝回国时,朝鲜人民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感悟“难以离别”)(3)为什么说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文章中具体叙写了哪几件事?(感悟“难以忘怀”)。这些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可有效保证自学的时间和空间。第三,由于文章内容时代背景远,加之体裁所限,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依依惜别的历史画面,为理解“中朝人民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这一中心内容做铺垫。

2.学生表述理解过程时,教师点拨要适时、精当。如:理解“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这一中心内容时,要帮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要抓住如下四个要点:①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为与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吃不上饭的志愿军送饭,大娘却昏倒路旁;②为了掩护志愿军伤员,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孙;③为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了;④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双腿。可见,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情感升华。比如,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以“读”为突破口,把“读”作为升华情感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积累语言。

总之,感悟交流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习过程,只有师生、生生互动,才能抓住动情之处,品味生动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从浓郁的文字、洋溢的情感中体味和学习“语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 篇4

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一:说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

四:说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是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总结出适合武校的教学方法,望大家笑纳。

{一}字

1读

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

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

{二}词

1讲解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

{三}句

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

{四}段

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五}篇

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抓重点语句,创景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故事导入法:

在讲之前告诉学生:1950年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侵略朝鲜,目的是侵吞朝鲜后跨过鸭绿江来侵略我们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下令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曲去支援朝鲜,于是出现了本课描写的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朝归国的感人场面。

2情景教学法

比如在讲大娘在冒死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时候所用的几个动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地感受‘冒”“穿’动词,想象当时硝烟弥漫的大娘是怎样去送打糕的,体会中朝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

3观察想象法

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密切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特别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对本课两幅插图的描写: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从而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即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也就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主题。

五说教案

再见了亲人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 篇5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来写的,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加以渗透呢?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设计的重点。

一、知情并重,体会情感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理的有机融合,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因此,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

1.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把你深受感动的情节划下来,重点体会,并作批注。

3.你能体会到体会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在入情入境的品读中“披文以入情”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二、逆向求真,拓展真情

本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另辟路径,它没有直接写出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宏大场面liuxue86.com,而是侧重于志愿军战士追忆朝鲜人民可歌可泣的事迹。文章为了突出“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中心。

在讲读时如果忽略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流血牺牲的场面追述,或只是粗略地泛泛讲解,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对理解中心无益,甚至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鉴于此认识,我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部分后,又追加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什么甘愿为了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挖掘文中蕴藏的志愿军战士们对朝鲜人民做出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讲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通过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们了解到在朝鲜这片沃土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官兵的鲜血。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个题目重在加深对中心的认识上,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就是亲人。

三、以读激情,对比引共鸣

对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都是老师应多花点精力,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用读激起共鸣。

《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有所感悟之后,我注意指导学生们读出语气。特别是反问句,及最后临别时的依依不舍,我适时地安排了一些句式的对比阅读,启动学生思维,激发朗读情感,用读让学生真正地如临其境,真正地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

四、抓共性,领悟布局谋篇之妙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词语解释 篇6

【暂时】表示短时间内。例句:因为整修地下管道,车辆暂时停止通行。

【忘怀】忘记。例:老师慈母般的教导,我永远不会忘怀。

【心血】心思和精力。例: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王老师耗费了许多心血。

【战役】役:战争。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进行的大规模的连续的几个战斗。例: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刚强】 刚:硬、坚强。(性格、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或不屈眼于恶势力。例:刘胡兰意志刚强,视死如归。

【封锁】封:封闭。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例:尖刀连越过封锁线,插向敌人的后方。

【情谊】 谊:交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爱护的感情和友谊。例: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噩耗】 噩:凶恶惊人的。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去的消息。例: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传来,大家都伤心地哭了。

【血泊】泊:湖。大滩的血。

【代价】 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付出相当的物力或精力。例:我们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金达莱】朝鲜常见的一种花,在我国称杜鹃花,也称映山红。

【雪中送炭】下雪天,送炭给人家,生火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持。例:“希望工程”的捐款送到失学孩子手中,真好比是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归:走向。尽:灭亡。一块死去或毁灭。例:他奋不顾身地冲进敌群,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深情厚谊】 深厚的情谊。例: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对军队的深情厚谊。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阻击战】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斗。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小学语文5年下《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小章淑勇)

[1] [2] 下一页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触摸历史, 走近文本

(教师动情讲述)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炮轰中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

四、初步感知,走进文本

预习汇报 寻找主要人物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你能不能说一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朝鲜人民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前交流,知道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生:没有)既然如此,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大娘是志愿军战士的亲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为此,您再回去的路上,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师:由于这件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为了给志愿军送吃的大娘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她要穿过硝烟,可能会被敌人的炮弹打中。体现了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大娘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什么是雪中送炭?(下雪时给别人送炭取暖)后来泛指,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师: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雪是指三天三夜不吃东西的情境,炭是指打糕)

大娘的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同学们,理解”唯一”吗?

生: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

再没有第二个……

师:“唯一”说明了什么?

生:大娘的亲人只有孙子一个人

大娘除了孙子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师:“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就意味着什么?

生:大娘今后将孤独一人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要独自承受

感觉生活没有了快乐……

师: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让学生读这段话,抓住“背起”“ 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出示句子“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师: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生:大娘给战士们做棉衣。

前线的伤员太多,大娘就帮护士给战士包扎伤口。

寒冷的冬天,她给战士们把被子盖好。

给战士们熬粥喝。

……

师: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由读 展示读 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八年来”“多少”“多少”感受大娘的含辛茹苦,默默奉献。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语言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大娘?

生:关怀体贴的大娘

无私奉献的大娘

情深似海的大娘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娘

情谊比山高比海深的大娘……

师: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师: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深深的感念。)把这句话转为陈述句,再来体会一下感情,你有什么感受?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9

《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

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4、发挥学生想象能力:

在学习完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后,让学生思考:在分别时,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5、切实注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实验稿)》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布置,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更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作业布置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满足学生渴望自主,渴望知识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的需求。布置的三道实践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道完成,这也正体现了小学语文作业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

设计流程:

一、音乐渲染,引入情境

1、出示纪录片: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赴朝鲜的情境。简介时代背景。(播《志愿军战歌》)

2、检查预习:

⑴ 交流搜集的资料,增强对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了解,为学文做好铺垫。

⑵ 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

二、运用图画,再现情境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实物投影课文插图):

⑴ 引读:

是呀,在分别的时刻有许多朝鲜亲人赶来为志愿军送行,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赶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志愿军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 自由轻声读这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词句。结合背景资料和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

⑶ 个别读重点词句:

理解朝鲜大娘爱护志愿军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唯一的亲人,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谊。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默读二、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词语“噩耗”、“同归于尽”。领悟句子“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⑶ 启发想象:

在分别时,大娘、小金花、大嫂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引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作为“引语”

,诱发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怀着这样的感情接读课文。播放火车启动声的录音,配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画面,顿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朗读起来声情并茂。)

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见,此时,他们心中唯有希望──(学生接读课文)。

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四、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1、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为大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

2、布置作业:从以下语文实践活动中任选一项:

⑴ 班里一位同学转学走了。请你模仿第一自然段,代他以《再见了,母校》为题,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片断作文。

⑵ 诵诗:

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斗争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请找一首有感情地朗读。

⑶ 推荐描写抗美援朝的书:《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千里江山》、《凯歌声中话友谊》。

教学反思: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中采用典型事例和典型场面突出中心思想,多种句式交替使用的方法,使文章情感波澜起伏,是一篇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课文。由于时空距离大,学生对抗美援朝时代景景缺乏认识,加上句式复杂,因而对理解课文内含的丰富感情,难分难舍的送别情景,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难于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运用一般的讲读法,效果不好。我根据叙事抒情的散文的特点,采用“以读激情、想象悟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

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两分钟预备通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

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

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例如:学生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建议,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不足:

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通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篇11

我把“亲人”这个题眼放到课前谈话里完成。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进行了诗歌和美词的积累。各位老师还指出我在品读大娘的两个故事时,问题有些绕,应该精简,还要有层次性。于是在教学第一个故事“送大糕”时,我就重点指导“雪中送炭”。先理解词义,再谈谈生活中雪中送炭的事,再体会大娘“冒死”送打糕,最后说说大娘送的仅仅还是打糕吗?还是什么?在教学第二个故事“失孙孙”时重点指导“唯一”。同样也是先理解词义;然后创设情境,在敌机来袭时,大娘可能会怎么想;再追问“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当时来得及这么想吗”,揪出“丢和背”这两个词来丰富“唯一”的内涵。

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当大娘回去救小孙孙时,她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我们可以想象,大娘当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对于这个环节,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学学大娘,哭着呼喊自己的小孙孙,但是几次试教下来,换来的都是哄堂大笑。所以就干脆不要了,只是引导学生说说“痛哭流涕、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对于第四个环节“举一反三,自学2段”,原本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劝慰——回忆——抒情”加深印象,为下面的练笔做铺垫。但在实际教学中,显得这个环节很苍白无力,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显得更适合“略读课文”的教学。

再见了亲人片断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离别的车站》,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对,赵薇的《离别的车站》。你们有在车站送别亲朋好友的经历吗?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是啊,大家在送别自己的亲朋好友时,都是依依不舍的。(出示课文两幅插图)1950年,我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看大屏幕,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5、看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请最后一排的那位男生说

6、小结:你理解得对,亲人一般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课文中的亲人,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称彼此为亲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几方面(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章主要写哪些亲人?

3、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写上批注。开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出示生字。

(1)教抽读生词,阿妈妮(nī)、友谊(yi)等生字读音。(2)辨析字形:战役

硝烟

雪中送炭

4.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亲人?(教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大娘这部分内容。文中哪一段写大娘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你认为是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比较两句话,哪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他认为是起到强调的作用,大家认同吗?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能不能把这种强调的感觉读出来。读出来了吗?大家就像他这样读!

3、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啊!

⑴齐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老师,我读懂了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的,说明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你回答得很完整!想像下当你饿得饥肠辘辘时,一位大娘给你送来了好吃的,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她说这句话(满怀感激)。谁来满怀感激地读一读。请中间这排那位戴眼镜的女生来读。你觉得她读得好不好?(如果你认可她的读法,请你一起读;有没有谁要向她发出挑战的?)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老师我从两个字中体会出来的:一个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个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师:你的理解很有深度。唯一是什么意思?是啊,为了救伤员,大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大娘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四)拓展延伸

1、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来写一写

2、汇报反馈

(生1:大娘,您快回去吧!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生2:大娘,您跟我回中国吧!您已经没有亲人了,我就是您的亲人!)

(五)、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你们都是热心的好孩子!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 凝成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

我的片断教学到这里结束,谢谢!

(六)作业。

1、.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

胜似__________。

2、搜集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事迹。附:板书

14、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大 嫂

深情厚谊

上一篇:初二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洗煤厂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