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4-06-01

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共4篇)

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渐包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者城郊村及其村民,在这个转轨与嬗变的进程中,将主要受到哪些影响?存在着哪些困惑?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和困惑?本文以××县城郊的××村为例,作一些初浅探析。

一、基本村情

××县××村隶属于县城所在地××街道,地处县城东南郊,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该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215人,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在县城打工以及店面出租。随着县城新城区××大道商住楼、汽运城和凤凰山公园等项目的陆续开工,该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耕地由最多时期的XX多亩,缩减至现在的7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其中有6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全部被征用,1300多人成为无地农民。

二、存在的困惑与影响

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中,××村大多已被不断扩大的城市包围,部分自然村实际上已经由郊区变成了市区,有的甚至已处在城市中心区域。失去了土地的××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正发生悄然变化村落社区化、村民市民化。但就目前而言,××村及其村民仅仅是实现了居住地域的变迁和身份的变化,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仍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的相关保障、服务工作也相对滞后。这种矛盾的现实,给××村及其村民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症状一:保障缺失,被征地村民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农民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其主要形式是土地保障、家庭保障。农民的养老方式也主要是土地养老、家庭养老、村集体福利养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村村民土地当初被征时,均是采取货币安置、自主就业的办法,没有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只是为少数完全无地的村民办理了农村低保。加上村民对土地征用补偿费缺少合理规划,没有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用在消费上(如大多数人把征地后的补偿费用于建房、供子女读书等),这些有限的征地补偿费一旦用完,他们今后的生活将逐步陷入困境。有的村民即使手头上还有部分补偿款,但由于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时间一长也将会面临困难,其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无土地、无资金、无生活保障的三无农民。

症状二:再就业难,被征地村民无地即失业

被征地村民在向非农就业转移过程中,除少数人能利用发展机遇自谋职业外,大多数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障碍,加上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在就业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实现新的就业。特别是40岁以上的失地村民,再就业难上加难。目前,××村的被征地村民大多数在城区从事建筑工地小工、搬运、蹬三轮车等重体力劳动。这部分村民看到土地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升值,而自己又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再加上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较为密切,很容易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上访和集体闹事。

症状三:管理难到位,违规乱建屡禁不止

城郊村一般都处于县城规划范围内,按有关规定是不允许村民私自建房的。特别是××村地处县城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核心范围内,对村民建房更是严格控制,所在街道办事处对符合建房条件、提出建房申请的村民,也只能采取压的办法,如××村最多的时候压了68户符合建本文文秘范文 房条件的建房申请。由于缺乏有效的疏导办法,村民违规突击建房、造成既成事实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都不拆除老宅基地,而是采取异地新建,导致该村一方面建房杂乱无序,另一方面大量老宅闲置、荒废。例如该村王家屋、新家屋村民小组内大量老祠堂、老房屋因无人居住成了危房,总面积达40亩。

症状四:文化差异,被征地村民难与城市文化相融

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较差、行为方式与城市环境格格不入等,城郊村农民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区边缘,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缺乏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一点在××村村民身上表现尤其突出,不少村民对城市管理中的一些制度法规、市民准则等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在社会交往上,仍奉行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交往方式;在生活习惯上,仍固守一些不文明、不卫生、不科学的陈规陋习。

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2

第一部分 城郊结合部违章建筑的現状

一是“多”。城南新区的库楼坝社区、城西的将军碑社区、城北的刘家咀社区等处处有违建,有的社区80%以上原住农转非居民乱搭乱建,根据近几年我局查处违章的统计,2002年至今,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违章建筑面积达43000多平方米,各类园区、开发用地规划到哪里、乱搭乱建现象就会迅速蔓延到哪里。

二是“快”。大多数乱搭乱建属于个体行为,其目的不是永久性居住,因而设计结构简单,建筑成本低廉,施工要求不高,几天之内就可以建成,且大多数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夜间搞突击行动,发现时已经建成。

三是“乱” 乱搭乱建都是违章户根据自身需要乱搭乱建的,根本不按规划建设,致使这些区域规划和宅基地管理出现严重关控局面。同时,由于这些建筑用于出租、开店和闲置骗取补偿费,使原本档次不高的村落变成杂乱的综合场所,敬老院片区等很多地方现在连人进出都困难,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是“杂”。从违章建筑行为人来看,有当地农转非居民,已有外来人口,从占地情况来看,有占用房前屋后空地,晒场院坝、行人通道的,甚至直接占用耕地的,从其类型来看有扩建、改建搭建三种,从其用途看,有因住房紧张而自用的、有用于家庭副业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出租获利和骗取补偿费的,从审批情况来看,有一小部分是县经依法批准、但由于规划控制等原因无法建造而擅自动工的;已有违规收费认罚代批的,绝大部分是未经批准的违法行为。

第二部分 违章建筑形成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

(一)城郊结合部和城中违章建筑的主要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一是为了获得房屋拆迁补偿。违章建筑大多数建在政府拟出让的或规划出让的土地开发用地范围内,按规定违章建筑是禁止给予拆迁补偿的,但由于少数开发商和拆迁部门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大多数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予补偿,受拆迁补偿与建筑成本之间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居民纷纷擅自建房,二是外来人口的涌入形成了租房热,外来人员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另一类是跟随子女伴读的父母,他们的落脚点大多是租借民房,出租房屋的供不应求,让许多居民意识到房屋出租有利可图,明知改建房违法。

2、规划政策限制。从1998年开始,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减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我县相继出台了一些控制居民建房的政策,对城市规划区内居民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和指标制约。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域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特别是已经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青年和住房特别困难的居民无条件申请住房用地,在县城达到婚龄的青年就地结婚的很多,嫁出去的很少,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买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村民就纷纷效仿。

3、法制观念淡薄。一些村(居)民干部对本村涉及土地的有关事务及矛盾,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全部上交国土、建设等部门,对本村(社区)内出现的违章建筑行为不管,任其泛滥,有的擅自批条子、做人情,有的甚至参加违章行为,赔偿的侥幸心理诱使,铤而走险,既然置土地、规划等法律法规于脑后,纷纷乱搭乱建,这样不但导致土地违法现象蔓延,而且使国家土地资产白白流失,粗略估算43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若按均价480元/㎡进行补偿政府直接损失2064万(这里面还不算政府修经济适用房的补贴),简接损失更多。

4、认识上的偏差。不少基层干部片面认为违章建筑能让老百姓多赚钱,能解决土地征收后大量失地农民的生活,使老百姓得益,是“扶贫”,因此违章建筑现象存在旁观思想,同时,不少干部认为如果组织力量把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不仅老百姓会反对,而且外来人员无出落身,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普遍存在为难情绪。有些基层干部对发生在本社区的违章建筑行为不反映,不汇报,相反还帮忙找门路想方设法帮助其达到建房目的。

5、工作合力不够。目前违章建筑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村级第一关往往没有把握好,已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镇一级在制止违章建筑行为中又缺乏管理权,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国土、城镇部门查处一起违章建筑案,从立案到申请法院强制拆除至少要三个月以上,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章建筑往往力不从心,法院实施强制拆除违章建筑周期过长不说执行效果也不尽人意,一方面教育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案件一旦积压就难以承受,这样违章建筑不能及时拆除,使得群众认为土地执法不严不力,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违章建筑的嚣张气焰。

(二)城市结合部和城中村违章建筑所带来的后果

1、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这些地方居民建房没有严格按规划实施,所以难免影响邻居和其他人的通风、采光、通行,而村级班子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解,从而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一部分村民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无法搭建房屋,心理上不平衡,猜疑基层干部从中拿了多少好处,指责他们无所作为,对于基层干部的违章建筑行为,群众意见更为强烈。所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激化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导火线。

2、增加城市管理难度。由于违章建筑选址随意,布局凌乱,结构简单,质量低劣,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部分居住点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火险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增加征地补偿难度。从长远看,这些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的违章建筑区域,会给今后土地开发利用中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征地拆迁成本,导致国用资产流失。

nlc202309081715

第三部分 治理和防范违章建筑对策与措施

对于这些城郊结合和城中村的违章建筑,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宜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尽快制止违章建设行为,又要强化管理,给确需建房的居民明确出路,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居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齐抓共管开展综合整治。违章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综合整治。一是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专门、长效的整治班子和队伍,从人员、编制、经费上予以保证(粗略估算以违章建筑政府直接损失的1.5%足以保障该组织的运转)建议全县人民政府带头,县级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参加,组织开展综合治理。二是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选择一个地区开展综合整治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在面上逐步推开。三是区别对待另类处理。根据年限,分清情况,逐步取缔。分期分批限期排除,对新搭建的违章建筑,当场直接拆除。

二、完善政策统筹安排村(居)民建房,一是以规划调整的方式加快规划区内的村(居)民集中区建设,促进村(居)民人口的相对集聚。二是不能一味地按西委发(2005)22号文件那样以不变的模式处理复杂多变的城市违章建筑,而要因地制宜的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居民建房向标准化、城市化方向发展。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区域界限,组织动员一列入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居民,到規划的居民集中区统建,联建公寓式住宅,政府在土地价档,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上给予优惠,既能改善急需建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又能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截断引发城市违章建筑的导火线,这项工作应该在晋城镇的刘家咀社区,府南社区、库楼坝社区,大桑蹬村、木角乡的将军碑社区、石板河村、常林乡的五里店村马上开展,否则一味的按西委发(2005)22文件进行严格控制、封堵,违章建筑将永无止境,违章建筑问题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明确职责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违章建筑管理监察网络,乡镇要把违章建筑管理监察工作列入社区和城郊结合部村级班子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村(居)干部把好源头关:城建、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查处各类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降低执法成本:公安、法院全力支持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肃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对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并坚决予以拆除。对私自卖地的村级组织,除了没收非法所得外,还应对主要负责人予以党纪、政纪处理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结:城市违章建筑是较为普遍又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本人深信:有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这个带普遍性又老大难的社会问题在我县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3

根据省农经处《开展财务公开“难点村”调研的通知》要求和全市农经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对我县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难点等情况开展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县财务公开和民主

管理工作阻碍大、难开展或公开欠真实、全面、准确、及时或民主管理不到位的村有10个,分别是**镇**村、**乡**村、**乡**村、**镇**村、**镇**村、**镇**村、**乡**村、**乡**村、**镇**村、**乡**村,占全县总村数的7.6%。

二、“难点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实施后,面向农民的税费任务已全面取消,村级经费基本上来源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群众没有了负担,财务公开大可不必那么认真,民主管理走走形式就行,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2、民主理财不到位。有些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其民主监督职能不实导致无法发挥,甚至于大多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为原任村支书、村主任,实施民主监督只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

3、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有些村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村支书、村主任收钱、管钱、用钱的现象,甚至村干部人人手中掌控现金,造成收入入账不及时、支出口子把不严,挥霍浪费、私分滥发、侵占挪用等现象时常发生,如此财务账目又怎好对群众公开,更怕接受民主监督。

4、非生产性开支尤其是招待费过大,不敢向群众公开。有些村一年到头除了认真做好迎来送往工作外,没有给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一年下来,光招待费一项就大大突破万元大关甚至超2万元大关,如此超标的开支项目怎么向群众公开,又如何向民主理财小组交待。

5、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公开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经商务工农民逐年增多,大多数会经营、懂管理的有识之士都走出家门到外面发展去了。由此一来,有些村的财会人员难免整体素质偏低,表现为文化程度高低不

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财经法纪观念不强、财会业务不够熟练、手续不全、数据不准、统计不实、记账随意、账目混乱等,进而影响到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

6、现金出赤字,怕公开。有些村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收入少入账、私设“小金库”等原因,造成现金年年赤字,有的赤字金额还不小,所以怕公开、拒监督。

7、债务不化解,不公开。有些村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债台高筑,新班子三年一届,往往是“新官不理旧事”,认为自己不再新增债务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何苦要节衣缩食去帮人家擦屁股,干脆就不公开。

8、财务交接手续不全,难公开。有些村由于数据不清、账目混乱,拖着不移交;或者自身债权未清,心愿未了,不肯移交;或者自己有把柄怕被人家抓着,要么就是抓住了人家的小辫子,心不甘、情不愿,拒绝移交,如此等等,使得财务难以公开。

三、“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难点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乡镇要加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明确责任,建立督办制度,加强工作督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二要切合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治理工作方案,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三要点面结合,以治理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2、建立责任制。各乡镇一要落实“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定验收标准,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二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公开不实或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为,切实把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难点村”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一要以去年年底的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组织领导上有新举措,在群众参与上有新拓展,在工作推进上有新成效,认真解决好“难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实行动态治理,即“难点村”出现一个就治理一个,出现二个就治理二个,每治理好一个再销号一个,如若出现反弹则重新治理;三要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存在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避免摆形式走过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四要积极创建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通过抓点示范,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树立新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4、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各乡镇要针对“难点村”村级组织不健全,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个别人说了

算,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滞后等情况,认真抓好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印发相关文件资料、组织座谈交流、开展集中整顿等途径,加强针对性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全面推进村两委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村两委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解剖以及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集中处理,引导村两委干部自觉摆正位置,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

四、“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6月1日至7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宣传引导,让广大村干部明白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从而增强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做实“难点村”难点情况的摸底调查,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夯实基础,确保治理到位;三要发动好群众,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信心、有秩序、有目标、有原则、有创意地参与建议、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督,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2、治理实施阶段(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只要是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形式科学,公开程序规范的意见,我们都要一一接纳并加以落实。对有违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者不太现实不太合理的意见,我们也要作出合理解释,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切实制定治理措施。要根据各“难点村”的不同症状,开出针对性强、能药到病除的“处方”,严禁千篇一律的现象存在,更不容许摆形式、走过场的行为出现,必须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效性;三是严格治理。要根据“处方”的针对性,严格“服药治病”,坚决杜绝不服、假服、半服等“偷税漏税”行为发生,应收到治理工作的真实效果;四是加强监督。要全程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时效性、“药”效性、实效性的监控,保证各“难点村”真正做到按“病”就“医”;五是防止反弹。各“难点村”的治理效果充分显现后,我们不能就此告一段落,还要加强回访,经常查查病愈的“难点村”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看看已经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反复发作的可能,问问是否新生了一些不良弊端,要保持警钟长鸣,防止“难点村”的难点病出现反弹。

3、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真总结“难点村”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及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阻碍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治理工作方案;二是深入推广“难点村” 的成功治理工作经验,大力推动 “后进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程,并形成文字资料以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同时报县局农经站。

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 篇4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乡以建设“产业大乡、经济强乡、文化名乡、和谐新乡”为目标,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提升三业一转(制种、蔬菜、畜乳三大支柱产业),实施三项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安居示范工程和先锋带富工程),建设三个园区(农业科技园、土地流转园、综合养殖园),强力推进“2+2”示范乡进程,加快我乡“产业大乡、经济强乡、文化名乡、和谐新乡”建设步伐,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跨越式发展。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现对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果园乡共6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3695户,13620人,耕地面积29778亩,人均耕地面积 2.2亩。近年来,我乡主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日光温室、精细蔬菜、规模养殖、高效制种、高效园区,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全区设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一是温室产业,果园乡党委、政府为了扬长避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菜篮子”工程的号召,先后经历了“政府投资打建、专业化布局打建、合作社组织打建和农户自发打建”四个发展阶段。经过历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建造高闸沟日光温室小区、原北闸沟日光温室小区、中所沟日光温室小区、原屯庄堡日光温室小区、西沟日光温室小区等;合计面积 1046 亩,日光温室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来自于日光温室种植,日光温

室产业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规模养殖,小坝沟综合养殖示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园区建设以乡党委“万元工程”为抓手,分猪鸡养殖区、肉羊养殖区、肉牛奶牛养殖区,和仓储加工区4个区。以探索农户集中居住后发展设施养殖、培育万元养殖户为重点,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畜种改良,科技服务”等措施,由村委会和合作社牵头,引进大场、大户先行投资,统一建设标准化圈舍,逐步引导农户由分散无序的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计划利用3年引进大场、大户40户,建设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打破村组界限入驻养殖农户60户以上,圈舍建筑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 1.2万平方米。三是高效制种产业。主要围绕以东方公司等制种公司,在果园沟村建成百亩高效制种小区一个,集中示范推广网室制种品种,尤其近两年来,网式制种面积稳中有增,农民种植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全乡网式制种面

积534.4亩(比上年增加92亩),全乡网式制种收入212.4万元。

(二)农副产品流通运输水平滞后。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我乡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方式、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农副产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导致渠道间成员的依赖关系呈现出多种形态,从而影响流通渠道的效率。总体来看,一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一些作为蔬菜产业的拳头产品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如洋葱、冬瓜,就今年来看,只是收回成本而已。二是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的区域特色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仍然是“小而全”。有的村组乃至农户,虽然蔬菜种植面积极大,但样样都种,样样都形不成规模,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本乡蔬菜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联接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企业与农民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四是科技

推广力度不大。蔬菜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落后于粮食,一些拳头产品,由于品种退化、栽培水平不高,导致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销售。

(三)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乏,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我乡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我乡土地流转涉及面广,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来看,主要是农户和农户之间、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和发包方之间的流转,截止目前全乡流转面积为3331亩(其中以租赁形式流转于各企业的是1402亩,农户之间转包的是829亩,以其它形式流转的1100亩),占农村耕地面积的11%,涉及农户726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19%。二是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它人,土地使用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乡村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组集体组织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三是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有所降低,其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荒地扩展到了耕地等整个农用地。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以龙头企业。

(1)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从调查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户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较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企业租赁开发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年,双方口头约定,没有协议的不在少数。在签订的书面合同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业主流转合同绕开农户与村社签定;有的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造成土地撂荒无法复耕等。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我乡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企业之间,多数以村内流转为主,向科研单位和村外人员流转不足10%。而且流转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仅有5户,不到流转面积总量的1%。总的来说,我乡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三是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形成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初土地流转时双方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完备,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流转的一方受利益驱动单方面撕毁合同;二是村集体组织当初为了完税或免税,组上为逃税把一部耕地未登记在册,有的耕地没通过农户的书面同意,将荒地、机动地、小农场户的承包地转包给第三方经营,这部分农户现在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而引发纠纷。

(四)水利设施资源配臵,我乡水利资源配臵除丁家闸和西沟村为河灌区,其余四个村均为井灌区,四个村共修建完善农田水利“U”型渠35公里,截止上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778亩。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广示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新打建的高校日光温室全部投入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充分对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通过多年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健康顺利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农民耕地分散承包经营成为制约产业化规模发展的瓶颈。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农户零散经营方式已然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上。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现行的土地依法流转,集约化效益及多种经营形式理解不深。因此,农户耕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化规模发展难度增大,成为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是影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短缺,温棚建设分散等因素,日光温室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有所欠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效益发挥。另外,2000年以前建造的1000余座一代日光温室规划设计滞后、温棚质量差、产量效益低导致规模优势不明显、全乡发展不平衡。

3、农副产品缺乏规模,流通能力低下。除我乡小坝沟村冬瓜及西沟村洋葱产业、啤酒花等规模较大的产业外,其余农副产品均为农户散种,销售主要靠城区各大超市、菜市场进行批发零售,缺乏大的种植面积及需求商,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导致接受新品种及种植模式推广困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户只注重短期利益,同时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合作社的运行规范程度也较低,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利用各种集会,“三下乡”活动等平台,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1、大力宣传《农民土地承包法》。使农民更深层次的了解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和各种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扭转体系等制度,搭建土地扭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依法流转,解决产业化规模发展土地难集中的瓶颈问题。

(二)争取资金,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副产业硬件设施。为提升我乡农副产品质量品质打好基础。

1、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

2、积极争取国家改造项目和农机补贴资金。

3、规范合作社,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保障措施

1、抓农民教育管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农民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增产,增加收入。

2、抓农产品生产设施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资金与自筹资金充分完善硬件设施狠抓蔬菜产量品质,为我乡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保证我乡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抓市场流通建设

以已形成的冬瓜、啤酒花、洋葱基地区域优势,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实力,讲诚信,高素质的流通经纪人,鼓励其创办服务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提高服务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4、抓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利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围绕产业发展开展优质服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五、建议

一是坚持发展与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调整农副产业结构,形成农副产品规模,拓展销售市场。

二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上一篇:包容800字议论文下一篇:毕业赠言:即将毕业,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