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中学会作文

2024-09-26

在成长中学会作文(精选12篇)

在成长中学会作文 篇1

在成长中学会感恩作文

作文一:在成长中学会感恩

泰戈尔说过:“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当我们带着千分之一的幸运哇哇大哭地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应该感谢上帝的公平无私;当我们迈着稚嫩的步伐依依呀呀地喊着“爸爸妈妈”时,应该感谢父母的精心呵护与照料;当我们背着书包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唐诗、九九乘法表时,应该感谢老师的淳淳教导;当我们渐渐长大,带着叛逆不羁的性格与父母对抗时,应该感谢他们的包容与理解;当我们有各类或喜或悲的烦恼时,应该感谢知心好友的倾听;当我们………

他们的爱是没有回报的付出!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的美丽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几个字,她早已不再记得那个男孩和那杯热牛奶。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的付出绝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此时的我们还在他们臂膀之下,虽不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能否在父母劳累时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递上一番问候与安慰……这只是些微乎其微的举动,却能让父母体会到我们的关心。

古往今来,无数伟人都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当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仍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毛泽东主席也同样在佳节给恩师送去祝福。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亲朋、好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放开心胸,让那霏霏细雨洗刷心中污渍,让那片感恩的净土越发明亮!学会感恩,因为这会让生活更充实,让世界更美丽!

作文二:在成长中学会感恩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生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鱼儿感恩江河,因为江河让它畅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养育之情、老师们的教诲之恩、同学朋友们的关爱伴我走过一段段漫漫的人生征途。

当我呱呱落地,第一眼看到了给予我生命,又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视我如生命的你们。因为我,你们时而喜悦,时而忧虑,时而困惑,甚至有时因生气而出手,我曾无知的为此抱怨,但过后我懂得了慢慢“享受”,因为我知道,你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倾注着对我无私的爱。当我生病时,是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我烦恼时,是你们敞开心扉,陪我一起走过最黑暗的日子;当我失败时,是你们给予我希望,放飞我的梦想!

后来,我长大了,第一次踏进校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您那慈祥的目光、阳光般的笑容,让我倍感亲切。是您把我从一个咿呀学语、一无所知的孩童培养成蒙学初开的小学生;是您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真善美,明白了假恶丑。您那赏识的眼神,您那善意的提醒,您那谆谆教诲,都让我铭记于心,让我懂得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当我遇到困难时,你们那一张张纯真而熟悉的笑脸,总会出现在我面前,是你们与我一起共度难关。平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昨天还发誓谁也不理谁,今天便好的如胶似漆,连日记的内容也是心知肚明。在打打闹闹中度过,在开开心心中成长,对每一次美好的记忆都感恩于心,永远珍藏。

悄悄打开历史的长卷,精忠报国的.岳飞、振兴中华的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一个个万古留芳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那精美绝伦的古代瓷器,史无前例的四大发明,举世无双的宋代造船,无不蕴含了先人的智慧;到现在,祖国人民实现了飞天梦想,奥运健儿再创辉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雄起!我为自己生长在和平的时代而骄傲,为自己生长在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段美好的时光中,我感受到了平凡中的美丽。细细品味走过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平淡的生活总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享受生活,回报生活。在成长中,我领悟到了感恩的真谛。

作文三:在成长中学会感恩

记得上初一的时候,每次星期天回到家中把作业写完,便会看电视,很少帮妈妈做家务活。

整天无忧无虑,只管自己开心,不顾及爸爸妈妈的感受,爸爸有事忍不住就说我。转眼我上了初二,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每天都帮助妈妈做家务活,我觉得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于是,我就想跟妈妈学做饭,我本来就很讨厌做饭,再加上妈妈的娇惯,切菜都会切到手,爸爸知道后不想让我学,但是我还是坚持要学好,就这样每天在妈妈做饭的时候,我就在一旁认真的学着,很快我就学会了,我觉得好开心,终于可以为他们多做些事,帮他们减轻负担。正好有一次我看爸爸妈妈没有回来,心想这次就为他们做一次饭。当妈妈回到家中,她以为我又在玩,可这次我没有,我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饭。爸爸看到居然什么话都没说,我还以为自己这样做还不够好,结果在晚上睡觉时,我朦胧中听到爸爸在跟妈妈说我懂事了,而且说完还很开心。虽然我没做太多的事,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爸爸已经觉得很好了。

回想以前的我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的功劳,是他们把我从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抚养成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做错事从来都不指责我,所以我也要学会关心照顾父母,给与他们快乐,懂得为他们排忧解难,不总是让爸爸妈妈为我操心。

作文四:在成长中学会感恩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维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对生活、对世界、对身边熟悉和陌生的人、对我们的朋友和对手,真的要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精彩的生活。

在成长中学会感恩,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它是一笔财富,经历了它,会让我们精神富有,终生享用。逆境砺炼心志,教会我们体味真诚,体味人生,让我们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其实,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感恩的心。想想我们得到过的爱,哪怕它并不多;想想亲人、朋友,甚至是不相干的人为我们做过的事,哪怕它只是举手之劳;想想早晨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空气,想想拂过我们额前发丝的调皮的风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会平和面对动荡不安,积极应付挫折困难,于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风雨中体会到幸福。

在成长中学会作文 篇2

一、先设存在, 假设探究

先假设结论存在, 根据假设的条件展开一系列的探究, 论证.最后得出与定理 (公理) 或与已知条件一致的结论, 从而解决问题.同时, 在探究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加深、掌握了反证法.

二、以数引路, 直接探究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 以数字为突破口、结论为探究目标, 深入浅出地探究, 使得问题容易浮出水面, 显山露角.同时让学生学懂数学中的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例1 (1) 已知动圆C过点A (-2, 0) 且与圆M: (x-2) 2+y2=64相内切, 求动圆C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2) 设直线y=kx+m (其中k, m∈Z) 与 (1) 中所求轨迹交于不同的两点B, D, 与双曲线undefined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问: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向量undefined 若存在, 指出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分析 易得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由直线方程与动圆圆心方程化简整理得到 (3+4k2) 2+8kmx+4m2-48=0.设B (x1, y2) , D (x2, y1) , 由韦达定理和根的判别式以及向量条件得到m=0或k=0.当k=0时, 由两个判别式大于0的条件可以得到m取值为-3, -2, -1, 0, 1, 2, 3.同理可知, 当m=0时, k取值为-1, 0, 1.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9条.利用数字特征, 分类讨论, 得出结果.

三、以图为工具, 形象探究

根据图形非常准确的特点, 抓住点、线、面在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及特征, 大胆推测探究, 从而得出意想不到的与题意非常吻合的结论出来.同时, 学生学会了看图、分析图.

例2 设b>0, 椭圆方程为undefined, 抛物线方程为x2=8 (y-b) .如图所示, 过点F (0, b+2) 作x轴的平行线, 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G, 已知抛物线在点G的切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F1. (1) 求满足条件的椭圆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2) 设A, 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 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指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点, 并说明理由 (不必具体求出这些点的坐标) .

分析 易得所求的椭圆方程及抛物线方程分别为undefined和x2=8 (y-1) .

∵过A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P,

∴以∠PAB为直角的Rt△ABP只有一个.

同理以∠PBA为直角的Rt△ABP只有一个;若以∠APB为直角, 设P点的坐标为undefined, 则A, B坐标分别为

undefined

得undefined

关于x2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解, ∴x有两解, 即以∠APB为直角的Rt△ABP有两个, 因此抛物线上共存在4个点使△ABP为直角三角形.这就是充分利用图像的准确性形象得出三角形的个数.

四、数形结合, 有效探究

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使问题复杂变为简单, 抽象变为形象, 数形结合, 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 如图, 在组合体中, ABCD-A1B1C1D1是一个长方体, P-ABCD是一个四棱锥.AB=2, BC=3, 点P∈平面CC1D1D且undefined.问:若AA1=a, 当a为何值时, PC//平面AB1D.

分析 当a=2时, PC//平面AB1D.

当a=2时, 四边形CC1D1D是正方形, ∴∠C1DC=45°.

而∠PDC=45°, ∴∠PDC1=90°, ∴C1D⊥PD.

而PC⊥PD, C1D与PC在同一个平面内, ∴PC//C1D.

而C1D⊂面AB1C1D, ∴PC//面AB1C1D,

∴PC//平面AB1D.

探究题型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考查的内容, 所谓不懂探究就不会创新.让学生在数学中会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 了解和深化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加强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卫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在苦难中学会成长 篇3

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女孩葵花和哑巴青铜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成为一家人,从七岁到十二岁两人相伴成长,一起去经历成长的磨炼。看着青铜和葵花五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经历苦难,一起慢慢成长,我真是无限感动……

读着他们的故事,我才明白人生的道路总会有一些坎坷,会经历一些磨难。无论是遇到天灾人祸,还是心灵的打击,不少人几乎难以承受,一蹶不振,甚至被彻底击垮。而那些强者,却把困苦当作磨炼自己的好机会,依靠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最终度过难关。

我不由得想起海伦•凯勒。她的一生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啊。两岁的时候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成了一个又聋又哑的可怜人。可是她没有因此绝望,相反,她凭借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最终获得了不凡的成就,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书里的青铜和葵花又是怎样面对苦难的呢?那一年蝗虫突然来袭,田里的庄稼毁于一旦。村里人陷入了饥荒,年老的奶奶一下子卧床不起,全家人都一筹莫展。年幼的青铜和葵花居然主动挑起家里生活的重担。坚强的葵花作出了勇敢的决定,她要一个人只身去江南采银杏。作为同龄人,我敬佩她的勇气和智慧,而两个好朋友在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坚毅、果敢和友爱,更让我感动。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的一生也许只有经历了大苦大难,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带给全中国人多大的灾难,而那些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令人敬佩。救人小英雄林浩,“敬礼娃娃”郎铮……他们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行为写下了对“坚强”的理解,在绝境中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勇敢面对。他们在危难中不计个人安危,救助他人,面对失去亲人,身体残疾的痛苦,挺起“不屈的脊梁”。我相信,等到他们长大,一定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是的,成长就是学会面对,有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灾难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爷为什么这样不公,而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苦难,绝不放弃希望。想想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吧,海伦、贝多芬……他们之所以受到后人的景仰,就是因为他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决不低头、勇往直前、坚韧无比的品格。我们应该把苦难当作磨炼自己品质的好机会,在克服困难、争取胜利中学会成长。

在成长中学会承担责任作文 篇4

是啊,我们长大了,羽翼渐渐丰满,慢慢学会飞翔。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付出学会飞翔的艰辛与努力。例如,我们的作业变多了,书写要求变高了,甚至要上补习班,做题。

那什么才是成长呢?有人说,成长是年龄的增加。有人说,成长是心灵的成熟。有人说,成长是阅历的丰富,还有人说,成长是智慧的增长。也有人说,成长是责任的负重。我想,成长会让你对这世界有全新的了解。比如,刚出生时,只有亲情伴我们左右,无私的为我们付出。上学后,我们认识了友情,它给我们快乐与温暖。以后,我们又将遇到爱情,它带领我们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么说吧,你三岁时,有陌生人给你吃糖,你会毫不犹豫的接过来,可现在,你还会吃吗?

说到这,我就要提到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了-—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成长就毫无意义,只是肉体上的增大而已。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壮年的小伙子蹒跚地向你走来,含糊不清地和你说话,你会怎么想?智慧,他会让你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写字,学会欣赏,拥有智慧,你可以为别人指点迷津,拥有智慧,你可以冷静地对待成败得失,拥有智慧,你可以分清善恶美丑。而如果没有智慧,所有人都将是行尸走肉。

可成长不仅仅是智慧,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标志——责任。长大了,自然要负责任,比如,打碎了花瓶要承认错误,这就是责任。爸爸妈妈照顾你,你照顾弟弟妹妹,这也是责任。如果不用负责任,你将流落街头,因为没有人会对你负责任。罪犯也会逍遥法外,因为他不需要为自己的罪行负责任。所以,我们越大,需要负的责任就越多。责任,不仅是成长的标志,也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一座桥。但怎么负责任呢?很简单,只要将自己的事办好,承担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你就做到了负责任。

在成长中学会作文 篇5

精心照料下的雏菊因突然失去了他人的照顾而陷入困境,而此时的它却出乎意料地找到生存的途径,是逆境给予了其动力,这只娇嫩的小生命才学会了跨越坎坷,更坚韧地成长!

逆境是上天赋予你的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超越自我的方式。“卧薪尝胆,三千越加可吞吴”那就是当年越王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对于身处绝路上的自己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一种力量的储蓄,一种潜能的发挥。越王的最后胜利是从逆境的道路中艰难走出来的。他一个人战胜了痛苦的逆境。于是,成功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法国的画家约翰。法郎索亚。米勒曾因一幅画也卖不出去而陷入贫穷与绝望的困苦之中。而他对美的表达与渴望使他挥起手中的画笔,在困难与坎坷面前勾勒出一幅幅绚烂夺目的画面!倘若在逆境中,他知难而退,畏缩不前,那将永远不会诞生一幅幅旷世的不朽之作!

华中师大在军训中学会成长 篇6

成长

今日,桂花开始飘香。

今时,我们决定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亦或是大雨倾盆,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好。军训,正是带给我们这些美好的最好契机。

不得不承认,军训很累人。我说除了累还是累,哥哥曾说,只有品尝过酸甜苦辣的大学才是完美的大学,只有经历风雨洗礼的人生才是无憾的人生。细细想来,其实该是如此。虽然军训很苦,但我还能感受到跳跃在胸膛里的`那股热情;虽然酸痛侵袭全身,但我还能体会到年轻不屈的倔强;虽然疲惫的身躯得不到依靠,但我还能轻嗅到金桂的芳香。

单调的黑色签字笔勾画出高中三年的成长足迹,而大学,我们看见了五彩笔渲染了我的画纸。尽管经历过高考的战斗,但我们依旧无法振翅高飞,所以,我们需要成长,于是,军训用它的严酷教会我们用坚持铸成丰满的羽翼,用汗水灌溉稚嫩的心田,用不屈唱响嘹亮的成长曲。

听,号角划破长空,墨绿之下,桂香之中,秋风在呢喃,我们在歌唱。怀揣梦想的希望,我们伫立在青春的战场,一个个踌躇满志,随风肆意地吹,任雨疯狂地淋,任炎日暴烈地晒,只为我们的口号能够响彻云霄,只为搏击的心能够扬起生命的风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了收获成长的力量,我们不惧苦难。

此时,花香洋溢华师。

此时,我们收获成长。

在翻转中学会自学 篇7

“面包主要是淀粉做成的,它属于哪一类营养物质?”

“……”

“谁看了昨晚发到QQ群的视频?!”

望着举起的寥寥几只手,我的心如刀割一般地疼痛。难道辛辛苦苦准备的视频就这样轻易地被学生忽略掉了?难道我昨天的千叮咛万嘱咐就这样被当作了耳旁风?

“你!站起来!说,为什么不看?!”心里的愤怒已经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了,不甘心的我还是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老师,妈妈怕我玩,不让开电脑。”

“老师,我,我做完作业都10点了,就忘了。”

“你呢?看了视频为什么还不回答问题?”我转向了举手的同学。

“老师,我看了一点没看懂啊。”

“老师,我确实看了,但是……”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翻转实践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接下来的课堂已经无法按照既定流程往下进行,只能草草收场。

从那时候开始,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翻转课堂中保证学生自学完成率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种家校翻转来说,如果学生不能在课前顺利完成自学,接下来的课堂内化活动根本无法开展,更别提拓展提升了。当然,对于这些已经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成长了六年的初一孩子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喂着吃饭,现在突然要自己去找食物吃,别扭的不仅是他们,还有他们背后的家长。在家校翻转中,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过程无法被教师掌控。如果学生没有强大的自控力和自主学习动机导向,很快就会被网络中纷乱嘈杂的不良信息所影响,甚至堕落。我的翻转磕磕绊绊地进行了一个学期,虽然学生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表现不错,但学生较弱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暑假来了,从图书馆抱回一摞摞书,下载了一篇篇论文,报名了北大翻转教学法的慕课,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渐渐,我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翻转课堂对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这正好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机会。虽然翻转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但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9月,新的一批孩子被交到了我手上。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我在开学第一天就下发了调查问卷来调查学生家里的电脑和网络情况,确保学生在家有观看视频的网络环境。同时,向家长发放了自己录制的介绍翻转课堂的微课,向家长介绍生物学科即将全面开展的翻转教学,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除了介绍一些生物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以外,还讲了本学期的课堂变革,提到了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锻炼自己,主动求知,做学习的主人。另外,我还告诉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每一分努力都会作为评价的依据,老师更关注和鼓励踏实努力的同学。

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学生基本能按时完成自学。但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学习效率不是太高,看视频的效果不理想。通过对学生课前数据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同时也发现自学内容对他们的现有能力来说难度较高。看来是手放得太快了,忽略了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翻转课堂的实践初期还是要牵着孩子走的,从简单的开始,等孩子们慢慢适应。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又拿出几节课专门针对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并且在每次的任务单中重点标明学习的具体步骤,同时通过QQ群跟家长沟通学生在家庭完成自学的情况。虽然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总能给我惊喜,大部分孩子的自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可是我仍然对他们的自学能力存有疑虑,在自学内容的选择上,只把相对来说容易掌握的内容放在里面。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翻转中的我越来越忙碌。每节课前分析教材,精心准备视频,精选自测题,设计任务,上传到云端。学生完成任务后,我还要通过云端的数据分析学生的自学效果,确立课堂教学重难点,然后设计相对应的课堂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事情繁多杂乱。再加上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问题”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干预才能保证他们自学任务的完成,漫漫长路上,我一刻也不敢停歇……

皮球也有泄气的一天。由于长时间从事繁重工作,加上精神压力过大,终于把我累倒了并进了医院。医生建议休息治疗一周。我非常犹豫,因另一名生物老师也在病中,生物学科教师紧缺,很可能这一周无法安排代课教师。可如果我继续坚持工作,嗓子无法讲话,上课效果也不会好,这样下去势必会耽误教学进度。怎么办呢?突然,我灵光一闪:“翻转课堂可以解决学生缺课的问题,是不是同样可以解决教师缺课呢?”

说干就干,我把这一周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视频和任务上传至云平台,按原教学进度发放,疑问解决用QQ群和平台的论坛。“每节课的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都给学生,他们能掌握吗?”我有点担心,但我还是在每次的自测题里面又增加了一些灵活性较强、难度较高的中考题。

第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的班级QQ群的图标不停地闪动着。

“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今天代课老师上课,同学们都快睡着了。”一条信息闪出来。原来学校还是安排了代课教师,我心中暗喜。可是听到课堂的表现,我又有点生气,“为什么呢?”这些孩子,有代课教师都不好好学习。

“代课老师讲的内容我们已经在云课堂里学会了,再讲一遍好无聊哎!”学生说出了心里的感受。孩子们居然完成了课前自学任务!我心里突然被另外一种欣喜占据了。呵呵,看来孩子们已经适应翻转课堂了。

“代课老师要教自己的班,还要给你们上课,很辛苦,你们要感谢她哦!”这时候还是要适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谢归感谢,可她讲的那些自己学就能学会了啊。”

“真的都学会了?那我下周回去可就直接考试了。”

“老师放心吧,绝对不让您失望!”

看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自信啊,将信将疑的我翻开了云端数据查看。果然,这节课的十道自测题中有九道的正确率都在90%以上,其中还有一半是难度较高的中考题。再后来的几节课,学生的自学任务完成得都不错。但是因为教师紧缺,学校没能再安排代课教师。接下来的几天真的要靠他们自己了,我心里说不出有多担心。一周后,我在忐忑不安中休完了病假回到学校,我立刻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周内容的综合检测。出人预料的是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大超过他们之前的期中考试。这一事实打消了我长久以来的顾虑,也让刚刚病愈的我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更加有信心了。

点评

引导的艺术

时下,在翻转课堂的热潮中,当我们在谈论翻转课堂的时候,我们在说些什么呢?相当一部分教师常常热衷于讨论教学视频的制作,因为他们缺乏这样的技术和经验;另外一些教师则在为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绞尽脑汁,因为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但本篇翻转故事的作者孔老师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殚精竭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孔老师不得已放手让学生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在磨炼中体会成长 篇8

最美风景

下午1:40第一节课,是特岗教师李婧的四年级英语课,主要讲授“时间的询问与表述”。只见她淡定自若,娴熟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学生对答踊跃,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第二节,是一年级的语文识字课。教师历改始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段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入情入境地开展教学,扎扎实实地引领孩子们识字、写字、组词,并随时走下讲台纠正学生的坐姿与书写习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活而有序。两位老师教态大方,发音纯正,讲授与操练交替进行,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灵动激情,让人印象深刻。

之后,是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原本鸦雀无声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200余名学生仿佛在瞬间撒遍了楼前的各个角落,而全校15名教职员工此时也“倾巢出动”。打腰鼓的、吹口风琴的、转呼啦圈的、跳花样绳的、做篮球操的……每个项目均有一位教师统领,自成方队,有序进行。刘校长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咱校的大课间活动已坚持多年,每个项目都是根据教师不同的特长设定。”他指了指前方正在施工的一大片荒地:“等学校的运动场建好后,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大课间活动项目,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快乐幸福。”我发现,在操场上“指点江山”的,除了三位年轻的特岗女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老年男性教师,难怪她们被称之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终于,在各自安顿好学生之后,她们青春四溢、笑意盈盈地坐在我的面前。随着交谈的不断深入,她们的生活轨迹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历改,201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同年来到韩旺小学,教一年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与她同年来校的李婧,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英语系,主要担任四个年级的英语教学。半年前才分配来校的新乡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生赵倩,目前负责一年级数学教学,并兼授全校的美术课。

收获成长

聊到自己的特岗教师生活,“孤独”“责任”是她们默契度最高的词语。历改回忆说,刚到学校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加上远离亲人、生活单调带来的孤独感以及跨专业教学带来的不适应,尽管已有思想准备,但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由于韩旺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200余名学生有190人寄宿,其中留守儿童40余人。多年来,学校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因治理有方、效果显著,被授予“河南省示范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但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个荣誉,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平时,她们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参与到寄宿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的管理之中。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钟从督促学生起床吃早餐开始,一直到晚上8:20查完寝室,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可以说,除了上课,陪学生吃、住、上早晚自习,身兼数职已经成为她们生活的常态。历改说,有一次,班上一位学生生病,大小便弄脏了棉裤,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迟迟赶不到。她就把这位学生领到宿舍,洗净棉裤并烤干给学生穿上。这对一个尚未婚育的女性来说确非易事。听李婧谈起,她和历改原来嗓音清亮高亢,但半年过后都变得嘶哑起来,失声也是常有的事。历改笑着说:“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教师责任的重大,也让我变得更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

与历改的感性、细腻略有不同,李婧的成长似乎更多地来自她对教学中一些细节的捕捉。有一次期末考试出现一道选择题,只要听说过《愤怒的小鸟》这款风靡全球的电子游戏,就可轻而易举地找出答案。但她的学生几乎无人答对。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认为这正体现出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其实,乡村的孩子也很聪明,只是因为成长条件的不足,导致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上英语课时,很多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汉堡包和‘平安夜。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拓展和延伸,我有责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

一直在旁边聆听很少插话的赵倩,眸子明亮清澈,看起来更像一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我问她来当特岗教师有什么感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幸运!很幸福!”可谁能想到,当初她是由妈妈陪着来学校报到的,上厕所也必须有人相伴,看到暮色中的群山还会害怕……就是这样一个娇弱的姑娘,半年后不仅适应了独处,还独当一面地承担了多项工作。当她向我介绍教学楼两侧由她绘制的巨幅壁画时,一脸的灿烂和自豪!

不忘初心

显然,三位城市姑娘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半年前,她们与学生一起搬进了新的宿舍楼,每个人都拥有了一间带卫生间的“闺房”。为此,她们心怀感恩。她们一再强调:正是因为有学校领导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支持、老教师们无私奉献的感召与言传身教、孩子们及当地乡亲于无声处的温暖,才让她们很快调整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觉醒与专业成长。因为没有更多的业余文化生活,反而让她们静下心来,抽空读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及教师生活。她们告诉我:当了两年特岗教师,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择偶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谈及未来的打算,她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当一名教师一直是她们的梦想。在韩旺小学的这段时间,她们参加了不少市教育局组织的师德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经常性的岗位培训,也近距离地观摩过一些名师的课,这些不仅使她们更加领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让她们意识到自己与名师大家的差距。将来,无论是留下还是另有选择,她们一定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内外兼修,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做一名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好教师。

【后记】

生活中学会成长作文800字 篇9

——题记

看着蓝色课桌上,躺着的满分数学试卷,使我陷入了沉思。

锋芒挫缩

教室外烈日炎炎,无情的炙烤着教室,些许同学闭上了沉重的双眼,哇!梦里真美。

一次数学测验的试卷批改完毕,同学们正等待着发试卷。“嘭——”伴随着开门声传入耳里的是一声疲倦声:“上课。”只见同学们猛的一下睁大双眼,紧张的盯着老师手里的试卷。而我,只是在脑海里幻想着试卷发下后,同学们的羡慕、老师的欣慰以及家人夸耀的情形。

“蔡韵涵,79分!”我显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分数重重的击打着我的心,仿佛能看见它正站在纸上嘲笑着我。我的心砰砰直跳,“不可能啊!会不会是有人偷偷改了试卷?”我拿着试卷仓皇失措的回到位上,顿时,老师、同学的目光使我羞愧难当。

浪子回头

“蔡韵涵,来一下来我办公室。”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我忐忑不安地站在老师面前,迎接“狂风暴雨”的到来。不料,老师竟异常平静,还拿出一张椅子让我坐下。微笑的对我说:“蔡韵涵呀,你可是我们班甚至学校的尖子生,可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骄傲,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次的分数,你自己觉得怎么样呢……”

回家后,我脑子里一遍遍“重播”着老师那精炼的话语,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之想到了解决的方案。很快,数学就像空气一样,迅速充满了我的生活,在家中学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

重振旗鼓

期末考试如期到来,我决心一洗前耻。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至始至终都紧盯着试卷,仔细思考,认真答题。理所应当,我给今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此,我对“长大”一词有了完美的诠释:它不是指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长高、而是指能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在感受中学会作文800字 篇10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感受,面对不同的事情,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些来自不同的力量,让我学会了感受是人生中的一个个起点,它使我们变得成熟,富有责任感,它在无时无刻地在改变着我们。

年幼无知的我,总喜欢跟家里人起争执。记得有一次,我跟家里的人又闹矛盾了,一气之下,就躲到一处荒山野岭去了。我原本以为他们并不在乎我,也生怕他们找到我。

快到黄昏时,家里的`人知道我还没有回家的时候,就四处找我,一边找一边喊,喊到喉咙都哑了。突然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我耳朵:“早知道跟你吵架会导致这样,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和你吵的。”因为母亲的一句话,我不能自已,眼泪“哗”的一声就流了下来。于是我从树林里边跑了出来。当他们看见我的时候,急忙冲上来牢牢地抱住了我。瞬间,我愣住了,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拥抱是多么温暖,多么真诚啊!我后悔了,真的后悔了,我千不该万不该跟家人玩“捉迷藏”,害得他们个个心惊胆战。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因为这一次的任性无知,让我感受到这无比温暖的爱,也感受到了每一颗真诚的心。也因为这次无知,让我知道了,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它让我懂得了珍惜。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句句的语言,都不足以赞美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老师的怨恨,以为他们要我们学习,做作业是在为难我们,从来没有为老师着想过。

记得我刚上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同学们个个都排斥我,我当时真是不知如何是好。我也想过这件事与我本身也是有关系的,谁叫我不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当老师知道了,并没有责怪我,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与人之间是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谊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自己得先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老师短短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开始自责,开始惭愧,自己怎么就不能理解老师一直以来无私的爱呢。

在整理中学会学习 篇11

人们常说,“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但在基层学校调研中,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以重复作业来巩固学习”的“知识为本”的学习。是老师们不知道“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吗?不是。是我们缺少对教学习惯的反思,缺少对学习本质的理解,缺少培育学生学习力的办法,缺少淡泊功利、着眼长远的心态。今年二月我们来到温州市实验小学,调研了解他们所开展的“整理课”探索。此时我们眼前一亮。这是一项我们期待的,指向学生学会学习的成功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整理课”的产生与发展

(一)朴素意图的“整理课”

2002年9月,在温州市实验小学建校初期,白莉莉校长提出“让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务一样整理自己的学业”的朴实想法,而后“整理课”便进入学校的功课表中。学校每周开设三节“整理课”。当时的目标是:养成良好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一个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者。他们一方面强调整理与作业的结合,帮助学生日日清、月月清;另一方面又将“整理课”与兴趣活动课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学校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以答疑的形式出现在“整理课”上,鼓励学生重视自学,提出问题。

这一措施的意图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实际运作下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教师对待“整理课”较为随意,“整理课”常被当做练习课、作业课、辅导课:有的“整理课”甚至“沦落”为课堂的“尾巴”,教师把课堂上来不及讲的内容,移到“整理课”上来讲完;有些教师对“整理课”敷衍应付,发了作业本后就离开教室……

(二)课程化的“整理课”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老师们没有认真思考这一措施的真正意义,是大家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于是2006年,白莉莉校长在学校论坛上发起了关于“整理课”的研讨,短短4个月时间,论坛文字将近10万字。同时,学校举行多次“整理课”研讨会,研讨“整理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实施操作的困难与原因。通过这些研讨,大家渐渐形成了共识,并把“整理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探索主要有以下特点:(1)把“整理课”视作一门校本课程,关注其课程性质和定位,“整理课”有了自己的学科规范和基本课型,与自学课、作业课、学科课等也划清了界限;(2)把学习策略、元策略列入为课程目标,在学业复习、整理和行为习惯培养之间确立了中观目标;(3)重视关于“整理课”的研讨,提高教师对“整理课”的理解和行为能力;(4)加强“整理课”教学的行政督导工作。

在数次面向市内外教师的公开教学活动后,学校逐渐形成了关于整理课的判断标准,并撰写了《学校整理课教学指导纲要》。整理课成为温州市实验小学的一门校本课程。

(三)意在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的“整理课”

2008年下半年开始,学校关于“整理课”的研究渐从关注”课”的性质和实践形式,转向为关注“整理课”目标的实现。学校提出了“整理课”探索的四个目标:(1)学生知道在整理课中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基本消除“假整理”和“不会整理”的现象;(2)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能够判断自己的整理行为是否有效,学生的元策略能力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培养;(3)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整理行为进行及时、合适的策略指导;(4)教师能正确把握“整理课”和学科课程的联系,通过整理课形成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改善学科课程的教学,共同着力于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探索的发展历程看,从规定时段的作业整理,到指向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其实这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整理课”的操作要素

分析温州实验小学的“整理课”探索,可以筛理出以下操作要素: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规划学习能力的目标序列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本质上是由内因决定的,个体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此中的作用主要是因势利导。教师要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该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要求与学习能力的发展目标,了解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矛盾,本着“从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教学指导纲要》中,他们就制定了六年一贯,区别要求的教学目标,这是“整理课”实践的重要基础。

(二)借助任务提纲的“导航”,科学落实及时复习环节

学校将日常课时从40分钟压缩至35分钟,腾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将每周一、三、五下午的第三节课设置为“整理课”。这一规定时段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复习。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提供“整理提示单”(复习的任务提纲)。学生会按提纲逐门整理复习。学业整理完成的同学可随时出去参加课外兴趣活动。这一环节的要点在于教师提供的复习的任务提纲。正是这一学习“导航”,帮助学生渐渐建立起符合学科特点的学习习惯。以下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复习导航”。

这样的复习与很多学生通常的复习是不一样的。及时复习应该包括两种行为:一是课后作业,二是知识整理和思考。目前孩子们往往是忙不迭地去做作业,只有少数学生会在完成作业后的空隙,有整理思考环节。这其实是我们不提倡的。温州市实验小学在开设整理课的初期,也是以帮助学生清作业为主要任务的,但在今天的整理课上,教师原则上不让学生做作业,而是强调作业前的思考和梳理。这其实要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这也是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探索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所在。

(三)关注预习指导,指向本质的学习能力

在一本教师自己设计,题为“好习惯从这里开始”的学生学习整理本中,除了有关于如何复习的“导航”外,还有各学科如何预习的一些要求。这说明,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在解决学生复习问题的同时,已较为前瞻地关注学生的预习环节。以下是“预习导航”的几个例子。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学会预习要比学会复习更重要。今天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太多未必重要的复习任务,挤占了学生们必需的预习时间”。学生学习能力的本质反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预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人们长期忽视预习,或者对有效坚持的预习一筹莫展的时候,温州市实验小学在“整理课”实践中自觉地重视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规律的必然,也反映了他们的研究是真实的思考和行动。这很可能是“整理课”教学改革未来的发展点。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体验的疏导,克服情绪因素对学

生学习生活的干扰

真实的学习生活不是刻板的、风平浪静的。孩子们的体验与情绪常常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在目前教师聚焦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大气候下,许多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蛛丝马迹”却被忽视了。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为某些同学学习成绩的“急坠”而倍感意外。这其实应该归因于,功利背景下教师工作视野有一个致命的盲区。温州市实验小学在“整理课”中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心情的整理”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所要克服的就是消极体验与情绪可能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学生整理本上的一些记录。有孩子写道:“我今天真高兴,数学老师太好了。”又有学生写道:“今天很郁闷,我四节课的课间都没有得到休息,终于最后一个课间能得到休息了。”第三个孩子说:“今天很高兴,老师给我调了个新同学,我很愿意和他同桌。但是我斜对角的那个人看着很不舒服。怎么让他走,我真的很想让他走,但是我又不是校长。”我们也看到教师用红笔写道:“你应该学会接纳。”这种心情的宣泄与对话是保证孩子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五)个别化的呈现问题与求答过程,交流其实是更深层的主动学习

在整理课的现场,柯主任记录下了一个具体的场景:

铃声响起,学生自主梳理开始。下午3:25,一学生在黑板左下角的信息栏上写了一个1,然后学生和老师走出教室,5分钟后学生回到教室擦去了信息栏上的1。这时,又有一个学生在信息栏上写了一个“S”,于是数学老师又跟这位同学走出教室。于是看到了一批学生跟老师在教室外面对话,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按照约定,学生可通过这个信息栏呈现自己还未完全消化的学习问题,发出求助信号,教师或同学会予以响应,并通过两两交流的形式帮助他解决。这种机制显然是照顾个体差异的做法,但同时,孩子在表述问题或阐述解答的过程中,经历了另一种形式,也是意义更深刻的学习,并体现了自主求索的精神。这应该也是“整理课”一个重要的操作要素。

三、“整理课”的教育启示

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探索完全缘于朴素的教育实践,但在这一朴素实践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启示。

(一)有指导的自修课,客观而辩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应该如何认识“整理课”?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门“校本课程”,有些学者建议将此纳入“国家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对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更确切的概括应该是“有指导的自修课”。其创新的核心是教学论意义的创新,是配合国家课程实施的教与学的务实形式。如果一定要挖掘其课程论的创新意义的话,那应该定位于“学习指导”课程的一种变式。

自修课应是较为常见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但这也是当前“缩水”比较严重的一类课。很多教师出于善良动机,占自修课为补习课、测验课或试卷讲评课。在此现象的背后是因为教师们容易高估自己在影响学生学习成效中的作用,低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正是因为老师执权不松,在时间与空间上竞相挤占,在方法策略上缺乏指导所导致的。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正是一个在“众人皆醉”的背景下,惟我独醒的坚持。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是一句非常泛用的褒语。凡夸奖教师教育教学得当,都必然借用此语。然而,这其实是教育教学的一个较高的“境界”。“有指导的自修课”比较辩证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它也为这种精神的客观实现提供了样例。

(二)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比课堂形态更重要。要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决策

“整理课”的真正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元认知”。具体体现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来增强学习的自主意识,在学会学习决策的过程中,一个只是沉浸在学习活动中的孩子,与一个懂得学习决策的孩子,肯定是两个不同水平的孩子。从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看,学会学习,有较强的学习决策能力肯定要比具体知识的掌握要重要。所以,实施“整理课”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行为有没有产生变化,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正在建立之中。

在温州市实验小学关于整理课的评价标准中,有这样的一个要求:

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整理课的全过程(有没有“假整理”或不会整理):是否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整理(是机械的、被动整理,还是有策略、主动的整理),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表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是一时所为,还是训练有素),是否每一个学生都彬彬有礼(学业、认知和行为是否脱节)。

这其实也是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

(三)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教师科学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并不是一个教授过程所能解决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简单加强,反过来可能抑制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因为,这种能力是在一个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历练与体悟的。当然完全听凭学生摸索,可能代价较高,教师的适时指导与指导方式是其中的关键因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是一个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活动,但教师通过预设的“导航”和临机的指点来进行指导。

学生的自主探索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基本整理任务的完成,二是个别化的问题求答。在这一过程中,既包含了学生自主求索的行动,又体现了教师尊重差异的指导。这种差异性是学习指导活动必需的重要属性。

教师的科学指导主要通过“导航的内化”、学科课堂的引导、小专题的策略训练以及评价的改变来实现。我们还欣喜地发现,不同班级的“整理本”以及学习指导要求,往往都还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做法。这体现了教师对自己班级的了解,同时也包含了他对学习指导的理解和跟进性措施。学校告诉老师们,整理课组织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教学形式是否在为目的(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服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各班的学习指导都各具特色的原因吧。

(四)重视教师的综合意识,强调教师要基于学科,超越学科

在温州市实验小学关于整理课的评价标准中,还有一个要求:

要看教师在“整理课”中的作用,是学科教师还是整理课的教师。具体看,整理内容的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有所选择,是否学科协调好),是否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不只是解答学生的问题)进行了指导,上课时是否把重点放在对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关注和指导。

这其实是对教师“角色惯性”的挑战。目前教师的学科分工过于清晰,教师业绩评价也过于聚焦在学科教学成绩,这使得教师的学科意识日益加强,而综合意识却日渐薄弱。这一格局对于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比中学要大。所以,白校长从“整理课”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在论坛讨论中强调教师综合意识的培养。这要求教师既关注学科本身的东西,同时更有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角度的关注。从学校的实践看,

培养教师的综合意识,强调基于学科又高于学科的角度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现实意义与前瞻价值的,这对其他的小学(包括中学)都是很好的借鉴。

四、推广“整理课”的建议

温州市实验小学的“整理课”实践无疑是针对教学时弊的积极改进。在这经历了数年探索和积累的成果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就推广这一教学改革,我们有以下建议:

(一)从“学习指导”的视野来构建学校课程或地方课程

自古以来,人们十分注重对为学之道、读书之法的总结。在现代教育教学发展中,“加强学习科学研究,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的探索也有数十年的积累。除了高校学者从学习策略与学习心理学方向的专业研究及应用外,基础教育领域致力于学习指导活动的课程化与系统化的探索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力量。

温州市实验小学“整理课”的本质是学习过程的改进,如果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发展与推广的话,它首先应该属于“学习指导”领域。曲阜师范大学的李如密教授曾撰文综述了学习指导的基本模式,他将教师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规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模式分为:以课程为载体的系统传授模式、通过讲座进行专题辅导的模式、通过学习规程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规程模式、和针对学习问题的咨询诊疗模式等。“整理课”其实部分兼容了上述模式的合理因素,并有其独特的,强调学生在自主整理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的学习指导思路。

如果要从课程化的角度来推广“整理课”,就需要更完全面地把握当前学习指导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现状,扬长避短地规划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方式。

(二)推广“整理课”,切忌像学科课堂教学研究一样来研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艺术

如果我们过多地用“‘整理课教学”来描述这项教学改革的话,老师们便容易用自己习惯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来研磨一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这在“整理课”探索中,可能是忌讳的。因为“整理课”的关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临机的帮助。过多的教师设计容易喧宾夺主。

我们不主张在“整理课”中装太多的东西,不主张将“整理课”的内容与环节设计得太严密。学校的推广性要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该阶段学生学习规律的理解以及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规则的研讨交流;二是“整理课”的整体要求与主要原则。至于“整理课”的具体实施,应由各班教师转化为自己的操作方案。在这个问题上,温州实验小学把握得很好。因为,他们是在自己的实践中生发、琢磨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的。而许多移植式的推广应用,常常缺乏先期实践的“土壤”,而容易停留在“仿形效颦”,而未能学得真精神。

(三)要借整理课来促进教师教学理解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触及学习机制的变革

在“整理课”实践的初期,我们可能是在其他课的教学结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让“整理课”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整理课”所蕴涵的教学思想得以持续贯彻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学生是如何实现学习”的假设就有了变化。我们通常的课堂教学应该以怎样的“转身”来和“整理课”达成协同?“整理课”的出现,特别是重视预习指导的“整理课”的出现,特别是那些“学习导航”已基本内化为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后,我们必然要触及一天中其他六节课的变革。

在细致观察中学会运用想象 篇12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 数不清的星星围绕在她身边。院里的大柳树上, 知了还在一个劲地叫着, 仿佛在诉说这烦人的闷热。一丝风也没有。虽然已是深夜, 可比白天也凉快不了多少。

这位同学想写一下夏夜的热。大家能对这段话提提意见吗?

生1:第一句话好像有语病。有个成语叫“月朗星稀”呀, 没有月亮的夜晚星星才多呢!

生2:我知道知了在天黑时一般是不叫的。怎么在这里都“已经是深夜”了, 知了还在叫个不停呢?

生3:语言不太生动, 就那样有什么写什么, 没有任何的修饰。

生4:写的太直白了, 读起来一点味道也没有, 像是一杯白开水。

师:这个片段的作者因为对生活观察得不够细致, 所以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语句的生动性上, 做得也不太好。同学们, 你留心过夏天皓月当空的夜吗?那就请帮忙修改一下这个片段, 让它变得“漂亮”一点好吗?

(三分钟后, 学生修改完毕。)

生1:我想这写月亮的第一句话应该好好地修改一下。夏夜里的皓月多美啊, 怎么只用“圆圆的”这样一个词呢!

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生1:从月亮的颜色、月光以及月光下的景物等各个角度去写。我是这样写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浩渺的夜空中, 皎洁的月光缓缓流泻, 泼洒在大地上。这月光是一种透明、澄亮的白, 似水, 但少了几分温柔清幽, 仿佛是太阳的余威。这一方小小的院子里, 一切都清晰可见, 你甚至可以找到一块调皮的小石头。

生2:我来写写知了。忽然记起辛弃疾的词“清风半夜鸣蝉”, 那该是一副多么诗意的画!同是皓月当空, 稼轩的夜里, 有凉风习习, 我的夜里只剩下热浪涌动。白日里聒噪不停的知了此刻变得声息俱无, 连羽翅也不敢扑闪一下。莫非它们也惧怕了这闷热的夜?

师:古人的词也用上了。还真是有一股浓浓的诗意在你的语段里呢!

生3:路旁的大柳树静静地立着, 柳条儿就那样拘拘束束地垂着, 连柳叶儿也懒得翻一下身子。唉, 一丝儿风也没有!怪不得这潇洒的柳枝失去了往日婀娜的舞姿了呢!

师:好一串拟人手法!把一株大柳树生生地写活了!

生4:已是深夜了, 一切还是浸泡在这恼人的热中。不知天上仙人的居所会不会“高处不胜寒”?看那月旁缀着的一两颗亮星, 可是他们的庭院中挂起的灯笼, 或许他们正在聆听嫦娥的仙乐, 人间的烦热, 竟没有感受到一丝一毫。何时我也能到仙界一游, 躲避一下这挥之不散、驱之不走的闷热呢?

师:真是不错, 还想到了天上的仙人。大家的生花妙笔将夏夜的热展现了出来。这样一经修改, 使原本平淡的语段立刻鲜活生动了。老师注意到, 写同样的事物, 有人写出来味同嚼蜡, 有人却写得活色生香。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让语句“漂亮”一点呢?

(学生思考、交流。)

生1:首先得仔细观察, 要写得合情合理, 不能抓来什么写什么, 更不能犯常识性错误。

生2:要尽量使用一点技巧, 比如比喻啦, 拟人啦这些修辞手法。

生3: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从各个角度去写, 别老在一个点上打转转。

生4:适当的时候发挥一点想象, 可以使语言更多姿多彩!刚才我就学习了《天上的街市》里的方法。

生5:要从细节入手。细致入微的描写往往可以让作文一下生动起来。老师不是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嘛! (众生笑)

师:还真有不少写作经验。老师从大家刚刚修改的片段中总结出来一条, “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中学会想象” (板书) , 这也是一种好方法。我们这就来练练这种方法。

什么是想象呢?

陆游有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由于听见淅淅沥沥的春雨, 联想到开放的杏花, 再联想到卖杏花之人。而我们在鉴赏时, 也该从诗歌所绘的形象中联想到那缠缠绵绵的春雨, 枝头尚带露珠的娇艳的杏花, 更可以想象到小巷里卖花女子清新的装束及清脆的叫卖声。再进一步想象到春天的美丽不可言语, 于是一股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 你也不自觉地置身于那个古代的春天了。这就是想象的妙处, 否则我们感受不到诗中的美。写作也是一样。

你看, 只要你能这样去想, 并能把想到的写出来, 你就会运用想象的。做一个练习好不好?如果一片叶子从树上掉下来, 你会想到什么?

生1:秋天来了, 天变冷了, 树叶黄了, 所以掉了。 (学生笑)

生2:她离开枝头, 想要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

生3:这是万千树叶中的一个娇小姐, 秋风乍起, 其他叶子还在观赏秋景的时候, 她身子单薄, 耐不住冷, 一跺脚, 翻了一个跟头, 就落到地上了! (学生又笑)

生4:她于枝头矗立。春的萌动, 夏的热烈, 秋的沉着———这一切使她看尽了繁华。终于, 厌倦了, 想要落叶归根, 归于宁静和平淡了。于是, 一个阴雨缠绵的秋日里, 她与秋风跳完了最后一支舞, 翩然而下, 微笑地沉睡于大地母亲的怀抱! (众生鼓掌)

师:大家写得越来越好了。想象就是这样奇妙, 可以把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得兴味盎然。敢不敢再迎接一个挑战? (学生大声地:敢!) 请你细致观察, 发挥想象, 写一个片段。

(拿出准备好的细长透明玻璃杯和一撮茶叶, 将开水注入杯中, 学生观察茶叶的变化情况。十分钟后, 学生展示创作。)

生1:或许你时常醉心于茶的清香, 但你可曾想过, 这清香源于茶叶对痛苦的承受?

遥想在当年明媚的阳光下, 它们于山间枝头随着柔风轻盈快乐地舞蹈。自从得到一只纤手的青睐后, 噩梦便开始了。几番炮制, 原本光鲜碧嫩的躯体变得干瘪丑陋。而今, 它们又被抛入一只细长的玻璃杯中。还没等呻吟几声, 滚烫的开水就劈头盖脸地打在身上。它们在水中痛苦地翻腾着, 身体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扯宽。绿色的血液从肌肤间慢慢渗出来, 将折磨自己的沸水渲染成生命的绿。

渐渐地, 仿佛血液已流尽, 再也没有了奋力挣扎的念头。水的力量使每一片倔强的茶叶变得柔软起来。它们有的慢慢浮到水面上去透一口气, 有的悠悠落到杯底去享受片刻的安闲。一分钟的沉默后, 就有源于生命的茶香飘散出来, 拂过鼻尖, 钻进内心深处, 让你萌生出一种先品为快的欲望。

(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真是视角独特呀!让本无生命的茶叶一下子注入了生命的血液, 泡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生2:午后, 沐着慵懒的阳光, 沏一杯茶来喝。算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空间, 让心灵顺便来次深呼吸。

欢快的热水奏着叮咚的乐曲徐徐注入那只美丽透明的玻璃杯, 心中竟有了股莫名的喜悦和感动。看那茶叶吧, 僵直硬挺的身体在瞬间温柔舒展开来, 如一只出壳的蝶, 缓缓张开飞翔的翅膀。它在这有限的空间中上下翻飞, 身后伴着一抹微绿的黄。然后, 厌了, 倦了。或是驻足于杯底, 仰望舞出的醇香;或是立身于水面, 俯视洒下的清幽。仿佛一个生命, 在初生时历尽艰辛, 长大后于繁华尘世中奋进、辉煌, 最后将一切掩入寂静的历史, 只留下一片芬芳。

窗外的阳光斜射过玻璃杯, 折射出一缕昏黄, 好美。那些静默的茶叶们, 早将自己化作了满屋的茶香。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其余学生展示略。)

上一篇:座谈记要汇报下一篇:三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