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验课作文

2024-05-26

上实验课作文(共14篇)

上实验课作文 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养成教育,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提升中学化学“有效教学”上, 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实践性和启发性发挥着独特作用。“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教学支出,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化学实验的作用, 不仅仅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更注重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的探索过程, 学生才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可见, 上好化学实验课, 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成为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当前,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要着重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实验制度的改进。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被动获取“新知”, 落脚点在于“有利于”掌握知识;而新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全过程,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方法、增长能力, 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 再从科学走向社会, 落在“培养探索乐趣、理解科学真谛”上。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化学实验强调技能的熟练, 结论在前, 实验在后, 只重动手、不重动脑;有的将应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 或根据详细的步骤进行;教师依据结果接近结论的程度评价实验。新课程则把化学实验的注意力放在探究上, 把技能训练和培养有机结合, 使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和研究方法,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改革实验制度, 由原先任课教师定时、统一组织、做指定实验的封闭式管理变成任课教师组织或学生直接申请, 随时到实验室探究的开放式运作。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探究的功能, 为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素养提供平台。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 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 必须深入学生实际,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 精心设计实验课, 着力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氛围,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对症下药, 纠正错误的做法, 帮助学生解决做实验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成功的喜悦。

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有很强的规范性, 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规程是一项必须坚持进行的重点教学工作, 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并形成习惯, 单靠几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不能完成的。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在长期训练、反复巩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课前要提要求, 课中要多检查, 课后要多总结。指导中既应重视使学生明确每一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 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 更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不能代替学生操作, 如需要教师示范, 示范后也要求学生重做, 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示范。演示实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极其重要作用。因此, 演示实验不仅要实现实验本身要求达到的学术目的, 还要通过教师的演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育人目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榜样。在演示实验教学时, 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 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实验时教师要充满自信, 遇事不惊, 神情泰然自若。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 整洁、美观的演示, 给学生以美感的示范。

加强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填写指导。实验前细致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让学生清楚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上课时, 把预习报告单做“入场券”, 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做实验, 这样做起实验来快而有效。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 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 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 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加强实验要求检查。每次学生实验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有针对性检查, 促使学生养成遵守要求的良好习惯。如操作是否规范, 药品用量是否适宜, 废液废物是否倒在指定容器, 实验完毕是否将实验桌清理整洁, 仪器是否洗涤干净。通过检查, 耐心指导, 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动手习惯。习惯是力量的积累, 更是能量的储蓄备。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到培养成功的人格品质, 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多观察指导、多培养扶植,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小江.“改进实验教学, 发挥实验探究功能”.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3, (4) .

把物理实验课真正上“好” 篇2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动手能力; 自主实验; 观察和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55-001

目前我们物理实验教学,课改前后主要存在两种实验教学方式:一种是教师讲实验,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去完成,这种实验课缺少问题情境的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种是在当前课改的热潮下,要求充分放开让学生自由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步骤自己设计,结论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教师不包办。两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更谈不上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了。

针对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现象,我认为要想真正让物理实验课有效,应当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充满兴趣

实验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新奇的实验,有趣的物理故事,调动学生实验欲望。在教学中,这种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这些都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学习大气压时先演示易拉罐中倒入热水,然后倒掉,用橡皮泥封住口,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学生看的目瞪口呆,想了解大气压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心中充满好奇,学习的热情很高。再如研究压力压强时,教师事先让男女生分别准备好一块木板,一盒大头针,男女生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谁在木板上按下的大头针多,教师事先把男生的一盒大头针去掉尖,其比赛结果必然是男生输了。男生不服气,教师启发学生找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以及设计影响压强的因素实验就水到渠成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没有必要实验的引入,给学生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学生是无法提出猜想及设计合理实验步骤。但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二、教师要变传统“讲实验”为学生“做实验”

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实验、模仿实验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式”探究实验,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学生要以研究者的心态投入到研究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水平,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给出实验课题,提出实验目的,对实验做必要提示和引导,做必要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去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处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组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做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这种“小组式”实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以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组的完成情况和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点,如果指导不到位,学生将会无事可做,如在研究液体压强规律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书上的三个小实验自己完成,然后说出看到的实验现象和能得出什么结论,结果教师让学生回答时,几乎没有一位回答出来,答问非所答。再者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例如学生完成液体压强分组实验时,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规律,任务交代下去后,各小组内分工不明确,课堂上乱糟糟,学生都想动手,结果学生只图热闹,二十分钟过去后,没有一组完成实验任务。这就是教师指导不到位,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使用,实验过程中每组任务不具体,再者实验任务很重,所以完成不了任务,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实验内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充分的准备。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教师也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口头陈述。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不要凑数据,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四、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对于容易产生误差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然后分组按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物质密度,学生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方案一先测量空杯质量,然后把液体倒入烧杯,再测总质量。方案二先把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后,再测烧杯质量。让全班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几组按方案一实验,右边的几组按方案二实验,最后比较实验的结果。分析误差较大的一组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确定最佳的方案是方案二,这样的实验安排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法,记忆更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误差分析能力的提高。

总之,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好的物理实验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实验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物理实验课真正上“好”,上的有效。

参考文献:

[1]物理新课程标准

课堂上的实验 篇3

水端来了,老师冲我们笑笑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吧!”啊,实验?一听说做实验,同学们都欢呼雀跃,那可是自然课才有的啊,可学校由于设备不齐全,我们一次实验都没做过。今天老师要做憋气实验?

实验就要开始了,只见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玻璃杯,又拿出一张薄薄的纸片。哦!原来老师要做这个实验啊!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实验我在书上看过,但没有亲自试验过,老师今天能成功吗?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将杯子放入水中装满水,然后用纸片盖在玻璃杯上,接着拿起杯子一书按住纸片,另一只手托住玻璃杯,缓缓地把杯子转动三百六十度。便问:“老师如果把手从纸片上移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水会冲破白纸,流出来”叶佳炜不假思索地说。“谁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你把手放开纸是不会被水冲开的,水也不会流出来。”我胸有成竹地说。“怎么可能!”顿时全班同学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到底哪位同学说得对呢?我们看看实验结果。”张老师说。大家屏住呼吸,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老师轻轻地把手放开,惊心动魄的时候来临了.等老师把手放开时,奇迹出现了,纸居然牢牢的被吸在杯子上.大家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

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欢呼雀跃.成功了!纸还是被牢牢地吸在玻璃杯上面,咦?小小的纸片,能托住满满的一杯水呢?同学们个个都迷惑不解.

经过老师的解释,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杯子外的大气压大于杯子里水的大气压,所以杯子里的水才不会倒出来。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篇4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伽利略的相关信息,作个简单的书面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2、学生自己动手做文中提到的有关“摆动”和“球体自由落地”的实验,并

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把握好语文课的本质,加强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伽利略的情况。

2、师结合学生回答因势利导:听了这番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伽利略很伟大)这么伟大的人物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3、师板书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文中生词。下列词语要想方设法去理解:权威 异端 制裁 教条

(2)、读流畅,难读的地方可停下来反复读一读。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怎样,你能给文章另取一个题目吗?(此问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及章节安排。)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走过场。要提醒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生质疑。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1、点名读课文第153页第四节,引出一个话题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此题旨在两点:其一是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其二是通过找句子来提高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2、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作出如下板书: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

1、在完成第一个话题后,教师因势利导一:伽利略除了从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们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有关他的信息,划出相关的语句。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一个什么词来说?(权威)(此题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2、因势利导二:

伽利略敢对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捧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其后果如何呢?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概括一下这些压力来处自于哪些方面。对人物的语言要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家庭 社会 同行

(此题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以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能在下一阶段深刻地领会伽利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信念的精神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3、因势利导三:

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们会如何围攻伽利略呢?伽利略又会如何反驳呢?能否当堂写出一个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呢?在写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刻画。

(此题一方面在话题作文的情景下训练了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伽利略坚持信念、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在情感上再次打下基础,以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4、师在黑板上画一铁锤简图,以板书引出话题:面对压力,伽利略勇敢地拿起一把铁锤去打烂它,这是一把刻着什么名字的铁锤呢?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勇气 信念(形象简洁的板书加深了学生 对文章的理解。)

5、师再一次设计情境,创设话题: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着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呢?他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在场的所有人呢?试着写一个即兴演讲稿。

(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篇5

1、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

2、实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3、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情示标

1、走近“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科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qí do(祈祷) 卷zhì(帙) 妥xié(协) 威xié(胁) hè hè(赫赫)英名

解释下列词语: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二、自主学习,引导思考

1、浏览全文,想一想文中主要介绍了伽利略的哪些方面的事情或哪些时期的经历?

2、默读文章8~12段,想一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孩童、求学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哪些科学家的“伟人细胞”。

3、人物传记通常是依什么来安排内容的顺序的?而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好吗?为什么?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赏析“斜塔上的实验”写作特色

1、精读文章第三部分(13~19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一事写得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位科学家栩栩如生,吸引读者?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欲扬先抑,层层铺垫(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场面描写,渲染氛围(4)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相结合。

(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伽利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哪些精神)

师明确: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结合探究练习二

四、探究发现,创新运用

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要怎样才能有创新精神?

五、巩固练习,反馈评价

拓展延伸,积累为科学献身者素材

1、了解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遭受的磨难。

2、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看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勇于献身。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一、发现摆的规律 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孩童求学时代 崇尚科学、甘于奉献

上实验课作文 篇6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指导的有效性,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 使实验能有目的、有效地开展, 从而达到实验的预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一、实验课运用学案导学的理由

初中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有时实验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原因之一:学生来到实验室, 看到实验材料 (羊心、羊肾和羊关节等) 后, 会很兴奋, 对实验的目的, 特别是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怎样完成实验任务考虑甚少。加之课本中有关实验的具体操作要求交待不清晰。例如:观察肾门, 教材只讲到辨别肾门处的管道它们分别是什么?但对于用什么方法辨别, 才能将这三条管道区分开并没加以有说明, 给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课的任务带来不少困难。实验课上讲如何做好实验, 大多学生听不进去, 此时学生已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开始做实验。原因之二:实验课上一位教师同时辅导40位学生, 指导不能细致具体。实验课的时间有限, 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而不能教师一遍遍地指导学生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 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尽可能多地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为学生提供一份实验课指导学案, 是保障实验课质量、训练观察技能的好做法。

二、学案编写的内容

1. 体现科学方法的落实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是初中第一学期生物课本中学习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第二学期才做一系列观察实验, 理论与实践脱节。强化科学方法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成为编写学案的重要内容。例如:初一第一学期课本中介绍到“应用观察法要:目的明确、计划详细、过程有序、步骤条理清楚、记录详实准确, 态度客观、认真仔细。”生物实验观察课的学案中明确了对实验材料观察的顺序, 首先从外形到内部;其次从宏观到微观, 安排了课本没有要求的显微镜下的切片的微观观察, 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结构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也使加强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 注重观察技能的训练

首先学生在初中第一学期获得了有关观察法的初步知识和间接经验, 为进行本学期的观察、培养观察技能奠定理论基础。其次, 反复进行观察实践训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反复地、不断地进行观察训练, 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方法, 培养技能。”使学生完成从“模仿操作——意控操作——熟练操作——创新操作”的技能培养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实验对象,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选择恰当的观察工具很重要。教材中有关“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的实验指导中讲到“用解剖刀将肾脏纵剖为前后两半”。教师在预实验中发现肾脏较软用解剖剪来操作解剖效果更好, 可节约解剖时间, 增加观察时间。对于肾脏外形的观察学案中提示学生辨认肾门处这几条管道的方法为用弯头镊子从管口探入呈喇叭状、外窄内宽的是输尿管, 为学生清晰观察肾门扫清了障碍。

三、学案导学案例

四、实验课运用学案导学的体会

学案弥补教材中实验过程交待较粗的不足。使用学案导学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时间, 学生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利于观察技能的训练;教师可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点, 满场飞的现象大大降低;体现分层次教学。实验课的质量提高。

摘要:观察技能是指使用观察法获得研究对象信息、资料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使用学案导学在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方面有较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案导学,观察技能

参考文献

上实验课作文 篇7

关键词:实验课;培养;动手能力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方式的现状

1.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指导过细

教师秉承为学生负责的心态会在课前将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妥当,同时会做好详细的教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跟着做。这样的方法的确妥当,却缺失了实验课的能动性和学生主动思考的环节,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也浪费了教师的一片苦心。

2.教师越俎代庖

爱迪生发明灯泡试验了千余次才成功,但因为现在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实验失败之后教师通常会直接将实验帮学生做下去,并不是指出错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记住实验结果体会其中玄妙。

3.教师重视实验现象和结论

教师在平时教学实验中忽略了锻炼学生分析现象与结论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这样就浪费了实验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训练。

4.实验设置偏于成人化

现在的科学课实验,很多实验要求的器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接触到,我们科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所以实验的存在一定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逐步专业化

1.教师要透彻理解和分析实验现象,提升个人实验研究能力

学生在没有接触实验之前有自己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一般都是并不科学的,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他们不太科学的认知,向科学的道路上引导。这样就需要教师对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有着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还能举一反三。提高教师理解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的演示并进行讨论,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形成文字形式,仔细研究。

2.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实验过程,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实验需要很多准备和步骤,教师需要思考的就是哪些实验器材最合适;如何将试验循序渐进地演示给学生;每一个步骤之间的连接和效果;这些实验是否能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疑惑并解释清楚要体现的知识。比如在上“我们周围的材料”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我们的课堂搬到外面。如,田间地头、商店里面、社区或者是孩子们的娱乐场所,让学生可以在逛街玩耍的时候观察服装店做衣服的料、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娱乐场地的活动器材。教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去观察,并及时答疑解惑,这样长期坚持,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必能得到提升,教学能力和知识造诣上也会有提高。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悠悠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最重视的就是“礼”和“孝”。在我们的认知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师恩大于天”这样的古语都让现在的学生仰望教师的威严。我们不是要消灭这种尊师重师的理念,而是要强调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例如,在科教版3年级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准备不同周期生长的植物,让学生自己观察不同周期植物之間的生长情况,然后提出设问,为什么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不一样,是阳光的照射不够?还是因为它们的“生日”不一样?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将这些结论进行简单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容易,学生也更有动力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认真思考和认真动手做实验,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真正做到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4.教师要自己动手做实验器材

一个实验教师做过很多次,但只有自己动手做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实验的真谛,同时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在做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角度看实验,这样在教学上会更轻松,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以上四点是对实验的硬件设施的要求,最后一点要求教师们的情感提升,教师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现在的实验偏成人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做一个桥梁,沟通学生和实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实验的乐趣和大自然的奇妙。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性教育课程。教师始终是维系课堂的重要载体,所以提高师资力量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最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景武.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3).

[2]刘格林.浅议科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中心小学)

和谐德育实验总结13-14上 篇8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蒙军利

本学期我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的课题研究,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教学中,坚持渗透德育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与我的德育相结合,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与智育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的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

二、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德育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各学科那些生动的教学案例,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积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品德。

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斜塔上的实验》说课稿 篇9

 

本节课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斜塔上的实验》,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学习科学家那种勇于创新的精神。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关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生平传记的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时、学生时的情况。但文中人物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相距较远,加之学生对这类文体也不太感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便成为我选择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首先,我将本文定位在当作美文来学,阅读教学的要义就是通过课文的阅读,体会语句的丰富内涵,达到对文本深层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如何让“语言美和精神美”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展示。便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教学内容时,便有所取舍,由点入面,重点引导学生去探究伽利略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那部分内容,意在和学生一起通过课文的阅读、语言的探究、情感的体验、智慧的碰撞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即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其次,在教学流程的设置上以精读一篇文章,学到一点方法,体会一种精神为主导思想。具体环节如下:

1、语言激趣,实验切题,人物简介,引入文题,展示目标。

2、速读浏览,把握主干。

3、确定重点,出示问题,探究阅读,人物评析,小结归纳。

4、延伸课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第三,为了利于形成独立的板块,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氛围和思维空间。课时设定为一课时,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者适当予以点拔、引导,帮助和引领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一切知识的习得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着意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说”的机会,在个人对文本的感悟上,结合小组和全班同学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达到情感体验的共鸣,知识火花的碰撞,借此触类旁通,以方法引导学习,以能力凸显思维,以智慧张扬个性,拥有个人对文本的个性的感悟和共性的理解。

 

 

 

 

沈远成:

1、教学环节、教学语言

2、结构安排

3、目标设置

4、细节改动:

导入环节:实验让学生去做,做完后,问两个球怎么一起落地?

课件设置:表现了伽利略——不完整,“表现”可放在第二行上

问“书看完后,可以讨论,可有三个就可,为了节约时间,三人就可

教者引导学生这样长的文章,怎样读?

选择斜塔上的实验原因应让三个学生叙述,原因清楚

展示读书卡片,两个人太少,应让学生看到对于卡片的制作可以有多种方法,

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学生说过一点后,再交流不好,

可以让学生先交流,再说,时间的设置要注意。

 

马主任:

语文老师要用两条腿走路,要做好反思工作。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上,课改课要有可改的地方,课应是质朴大方,自然。

三维目标不宜刻意地追求,在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

怎样强化,我们是一种习得,应该让过程和方法放大一点。

围绕真实,

1、导入新课。

读书文摘卡放在前面,做为导入,阅读《斜塔上的实验》课文,做一个代表自己水平的读书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表演的味要少一点。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课前做读书卡,检查预习,展示文本阅读的背景。

拓展延伸:淡化一下,学语文,学文本,一切东西要在课堂上展示。

哪些问题作为语文课上的探讨?带两句。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真实,对孩子,要真实。

对词、对句的评价比较苍白,要全身心地参与。

阅读教学强调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要读进去。好多学生不动笔。

素养这个词用得特别多,养成强调过程性的问题,在语文课里让学生有所得,从学生的细微习惯做起,是否动笔。

读书的姿态要注意。

学生读书不够,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卡片后,学生完成文本与情感的嫁接,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再一次沉下来认真读书,对文章内容的再次阅读,老师指导下。

伽利略成功的原因的些,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

细读课文,于别人忽略处找关键,内因,外因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和整合。

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本,价值在从课文中找出来。

课文有几点,找几点。

在语文课上强调个性,每走一步回头看看,走了几步再看看,走了一段再看。

语文教师的个性要张扬。

课堂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阅读要少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老师的评价泛化,教师的评价庸俗化,

对伽利略成功的条件:(探究)

1、内因:

2、外因: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读书笔记

怎样的人

成功条件

方法点拔

投影:

阅读的背景资料:

方法的点拔(让学生用笔记下来)

世界上历时“最久”的实验 篇10

上世纪20年代,为了向学生展示固体也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澳大利亚昆州大学物理系教授帕奈尔进行了一项沥青滴落实验。沥青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式,是一种常用于防水的粘性材料,粘度是水的2300亿倍,固体可以抗击锤子的敲打而不变形。但是一个漏斗就可以让固体沥青流动起来。

试验中,研究人员把沥青放入玻璃漏斗中,通过挤压作用,已经固化的沥青还会像液体一样向下流动,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沥青流动得有多慢呢?澳洲大陆由于板块漂移作用,每年会向北移动约6厘米,而沥青固化流动的速度要比地球板块运动还要慢10倍。

物理学家梅斯通在帕奈尔去世后接手保管工作,此前沥青已经滴落了5滴。梅斯通本可以见证3次这一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但天意弄人,梅斯通阴差阳错地错过了三次转瞬即逝的滴落瞬间,直至去世也没能看到守候数十载的实验成果。

据悉,1977年梅斯通在沥青即将滴落的时候整整守候了它一个周末,而偏偏沥青却在他筋疲力尽回到家的时候掉落了下来。1988年的时候一滴沥青接近滴落状态,而梅斯通离开房间仅5分钟去喝了杯咖啡就再次错过了这难得的一瞬间。2000年的时候,为了完整记录沥青滴落的瞬间,梅斯通安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这样即使自己当时远在英国,也能够看到并记录下沥青滴落的瞬间。然而,热带风暴造成当时停电20分钟,等电力恢复的时候,梅斯通等待了逾10年之久的沥青已经滑落。日前,第九滴沥青终于再次滴落了,但梅斯通教授却再也看不到它坠落的瞬间。去年8月,梅斯通教授因为中风去世,享年78岁。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在食品上的用途 篇11

在开发和设计新产品、寻找新配方的同时, 研发人员比较容易忽视更改配方或工艺对产品中腐败微生物的影响。当他们替换或减少添加剂的成分, 如降低盐、糖分的含量, 或者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时, 一切微环境的改变都可能使腐败甚至致病的食源微生物有机可乘, 从而影响产品的货架期和安全性。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为您提供宝贵、可靠的信息, 使产品达到预期要求, 迎接市场中新的挑战。

为何选用挑战实验

微生物的挑战性实验是模拟食品在加工、运输和后续的再加工过程中被污染时发生的情况。挑战性实验可以帮助食品从业人员了解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及生产过程中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的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在国外被很多食品企业、酒店餐饮、食品零售业等广泛的使用, 近些年来在国内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尽管研究的项目和解决的问题可能不同, 但食品企业或零售商选择挑战性实验的初衷都是为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挑战性实验可以帮助生产者了解产品在可能含有潜在危害的致病食源微生物时的安全性, 也可以帮助了解一个新配方是否具有抑制致病微生物或细菌毒素的功能。

一般来说, 食物依靠自身物理和化学条件 (如酸碱度、盐份和水分含量等) 以及可添加的添加剂和防腐剂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达到延长保质期的效果。但在更改选用原料和配方时 (如降低盐份或提高酸度) , 产品中微生物生存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一些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屏障被降低, 这就可能促使细菌繁殖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性。即使对于一些生产工艺和配方可以完全消除和抑制微生物的产品,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后续二次加工或者分装零售时产品安全性问题。挑战性实验可以提供的具体信息有:合理的产品货架期, 以及改变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或方法时对食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实验所得的数据也可以帮助食品企业确定生产环节中关键的控制点 (CCP) , 以及设定最终的产品微生物标准和要求。

何时选用挑战实验

何时采用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取决于对产品被腐败或者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容易程度的综合评估, 比如产品可能受到污染的途径、产品自身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水分活度和酸碱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杀菌能力。除此之外产品的种类、运输储藏条件、配方和包装也是决定是否需要微生物挑战性实验的因素。通常情况下, 存放在冷藏或者室温温度下的, 容易受腐败或者致病微生物影响的食品常被用于挑战性实验。其中包括各种在常温下销售的含有调味肉、蔬菜或者奶酪夹心的面包和糕点, 在常温储存销售的调味品、沙拉酱和糖果, 需要冷藏的即食食品例如熟食肉类和熏鱼、果汁饮料和各种色拉, 使用新的防腐剂、添加剂的产品, 和使用新的包装材料或方法 (如真空和气调保鲜) 的产品。另外,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生产工艺和设定的CCP点, 为生产或者卫生清洁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挑战实验通常被用来帮助研究产品货架期、验证生产过程的杀菌能力和决定产品运输、储藏、销售的温度。下列情况可以考虑微生物挑战实验:产品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货架期, 或者发现产品不能达到既定的货架期, 希望验证新的包装材料或者储藏温度是否能延长货架期达到预定的时间范围;又比如产品在再加工或者后续分装零售过程中比较容易意外被致病菌污染, 研究产品本身的条件 (如酸碱度、水份活度、防腐剂和盐份等) 能否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还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后就会失去抑制病菌的能力;以往的记录还表明某种特定的致病菌对产品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如单增李斯特菌较易污染冷藏熟食) , 那么生产工艺或者设定的CCP点能否杀死特定的致病菌, 或者内部的清洁标准能否防止产品的被污染。除此之外, 挑战性实验还可以用来验证所使用的清洁杀菌用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抑菌效果。

如何执行挑战性实验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的设计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参照美国食品微生物标准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for Foods) 的建议, 需要由有经验的食品微生物学家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总体的评估。设计的人员需掌握扎实的食品微生物学知识, 如致病菌和食品种类的关系、食品中的微生物生态, 以及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存活的因素。除此之外, 他们还需要了解食品生产工艺和加工条件参数改变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

挑战性实验设计的难度在于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方案, 设计人员必须根据产品的种类、生产的工艺、运输和后续加工的条件、储藏的温度, 以及可能污染的途径等对于不同产品给出特定的方案和选择恰当的致病或腐败食原菌。

执行挑战性实验的实验室也需经过国家或者机构组织的认证, 实验室必须符合ISO17025导则。另外, 实验的操作人员需要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和一定的经验来完成实验中各种分析步骤, 并且能独立的完成微生物无菌操作。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能会导致不正确的实验结果, 错误的实验方法, 或者不恰当的测试微生物而使实验数据对产品和生产企业没有用途。最后, 在实验结束后需有经验的食品微生物学家对实验进行总体评估, 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阐明。例如, 在决定一个配方是否对某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时, 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实验最初和最终致病菌的数量来判断, 而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决定致病菌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抑制作用还只是实验时取样和分析时的差异。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可以为食品从业人员提供产品安全和质量保证的有效信息, 可以帮助更多地了解产品的微生物特性, 包括生产工艺的杀菌效果、产品配方或者本身的性状对腐败和致病食原菌的抑制效果、企业的卫生和清洁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的防止污染效果、以及产品的货架期。目前的食品安全, 特别是微生物方面往往过多地依赖于最后的成品检测, 而检测只是微生物安全控制的后续部分。实际上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在最初选料、制定配方、选择工艺、设计CCP点和设计卫生清洁方案的时候就应该相应的展开。在这些环节中选用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产品的微生物安全状况, 更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

关于实力可

上实验课作文 篇12

1、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劳动制度,并认真的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照执行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条款、文件,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利益,关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项政治学习活动,做好学习笔记。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补充自己,拓宽知识面,加速知识更新。

2、在教学中,有计划、有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根据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注重参阅各种杂志、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每节课的质量。定期进行学科考查,认真及时批改试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身作则。

3、本学期按新的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全部配齐理化生实验仪器,因此要求实验员在做好实验室常规工作的同时,组织实验员对新购进的仪器要及时进行上账、入柜,要做到以下几点:

物清:确切掌握物资的品种、数量、质量、存放地点,做到准确无误。

帐清:及时登帐,准确核实,帐物相符,各类帐卡整齐清楚。

标志清:仓库编号标志,货架编码。

4、新建通用技术实验室,并按最新的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全部配齐必修中必配的仪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认真管理通用技术仪器库和实验室。

5、对在施工中毁坏的理化实验室及语音室桌、凳、设备进行了维修。

6、做好我校局域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及时解决网络和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出现的各种问题。

7、为新装修的东侧教学楼和实验楼安装网络设备、布网线和电话线。

8、改造西侧高二教学楼班级多媒体,解决了笔记本电脑接投影仪显示不出来的问题;维修了高三教学楼所有班级多媒体。

9、我校及其它单位在礼堂举行的各种讲座、会议及文体活动中负责音响和灯光工作,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10、在我校的各项活动中,进行照相和录像。

11、做好公文接收工作,下载、打印教育局网络平台上的文件,实 验 组 2010年12月28日

2010—2011学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上实验课作文 篇13

重应用

求实效

我们以“办好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总体目标,创造性运用国家、省制定的各类办学标准,我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与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紧密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深化紧密结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指标均处于山东省一类水平。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建设好实验室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严格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坚持标准、合理配置”的原则,大力建设科学、规范、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验室。

二、聚焦课改,使用好中小学实验室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落着点是要确保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确保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严格按照“建用同步、以用促建”的原则,不遗余力地保障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引导学校开齐开足实验课。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宁可用烂,不可放坏”,要求所有科学教师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注明实验形式和周次,开足开齐实验课,纠正教师“完全用多媒体模

面发展三项规定》,明确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小学每天15:20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

三、完善机制,管理好学实验室

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所,“三分是建,七分是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我们不断完善标准化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最大限度的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充分发挥效用。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我们多次召开会议,成立了教育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的制定、装备经费的使用管理、装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新产品应用的推广、教师装备使用技能的培训、装备使用绩效评估等各项工作。

上实验课作文 篇14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建造了垃圾卫生填埋场, 但是, 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是导致二次污染的污染源, 渗滤液的有效处理已经成为当今填埋场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1]。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 由于城市垃圾本身含有大量水分, 在进行生物转化过程中以渗滤水的形式渗滤出来, 同时在降雨过程中垃圾填埋场内生物降解后的物质溶于雨水, 雨水滤出后形成垃圾渗滤液。因此渗滤液具有BOD5、CODCr浓度高、氨氮的含量较高等特点。

UBF反应器集UASB上流式厌氧反应和厌氧生物膜接触反应的优点, 能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BOD5、CODCr, 是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本实验采用UBF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 根据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确定UBF反应器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处理效果, 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1 工艺简介

1.1 实验用水

本实验所用的渗滤液取自二妃山垃圾填埋场, 其场龄为5年, 水质指标如下:pH值在8. 0~9. 5之间, 多在8. 5左右;CODCr为6 000~11 000 mg/L, BOD5为2 000~4 500 mg/L, BOD5/CODCr值在0.3~0.4之间, 具有可生化性;氨氮质量浓度在800~1 200 mg/L之间。

1.2 渗滤液处理采用的工艺流程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UBF反应器是渗滤液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渗滤液经过氨吹脱处理后进入UBF反应器, 吹脱后的渗滤液中氨氮浓度在284.8~366.8 mg/L之间。

1.3 UBF反应器实验装置

UBF反应器实验装置如图2。

装置规格:UBF反应器装置为一圆柱型容器, (直径为200 mm, 高为2.1 m) , 下部进水, 内设配水板, 上部挂置填料, 填料上部为澄清区, 澄清区上部直接出水, 未设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

本实验采用组合填料, 该填料是以塑料环为依托作为骨架, 负载着维纶丝, 维纶丝紧固在塑料环上, 在污水中丝束分散均匀, 易生膜, 换膜, 并对污水浓度的适用性好。填料单元直径100 mm, 纤维束长度160 mm, 束间距离80 mm。填料其他规格参数见表1。

2 UBF反应器的启动实验

2.1 颗粒污泥区接种污泥的选择

颗粒污泥区接种污泥采用UASB系统底部排出的剩余厌氧污泥, 这些剩余污泥虽闲置了一个多月, 但仍保持一定的产气活性[2], 比产甲烷活性为56.5 mlCH4/ (gVSS·d) , 将其投加到UBF反应器中, 投加量约为15 L。

2.2 填料预处理

影响生物膜附着性的因素除载体填料的外观形状外, 表面电位对挂膜的影响也较大[3]。在正常生长环境下微生物表面带有负电荷, 如果通过载体表面改良技术, 使载体表面具有正电性将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过程更易进行。为此, 实验前对载体填料进行表面处理, 将载体填料置于正电性胶体溶液Al (OH) 3中, 通过悬浮液中胶体颗粒在载体表面的沉积作用而实现正电性胶粒在载体表面的附着, 从而使载体表面带上正电荷, 减少微生物与载体间的斥力, 改变、加快微生物的附着、固定过程。经表面处理后的载体呈黄色, 表明是物化作用的结果。

2.3 填料微生物附着

采用UASB系统上部的悬浮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由于垃圾渗滤液本身的营养物质丰富, BOD5浓度高, 为使填料挂膜微生物能较早且更好地适应渗滤液环境, 故直接以稀释后的垃圾渗滤液 (CODCr平均值约为1 000 mg/L) 为营养液。

将以上接种污泥及营养液与经过预处理过后的填料一同放置于一直径0.5 m, 高1.0 m的圆桶内, 盖上盖子闷置。以使接种污泥缓慢适应环境, 并使其与填料充分接触, 尽可能附着于填料表面。期间每日更新营养液, 减小搅动, 以避免使刚吸附于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再次脱落。持续三天之后即可明显看到有灰白色的粘性生物膜附着在填料表面。

2.4 启动过程

将附着生物膜的填料装入柱内, 装填高度为0.8 m, 上部留澄清区0.2 m, 调节进水CODCr浓度约为1 000 mg/L, 流量控制在2.0 L/h左右, HRT约为1.37 d, 此时反应器水力负荷约为1.5 m3/ (m2·d) , 可以防止初期形成的颗粒污泥的流失并较利于反应器内污泥的筛选作用和填料上生物膜的形成。启动过程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密实且厚度增加。

随着填料上微生物量的增加和为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 分别于反应器启动后第8天、第12天、第18天、第23天和第26天分五次提高进水CODCr浓度, 并逐步增大进水流量以提升负荷, 并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 以逐步适应实验需要。初期每次提升COD负荷幅度约为0.8 kg/ (m3·d) , 而在第23天后提升COD幅度增加至2.0 kg/ (m3·d) 。而当增大流量到10.0 L/h左右时出现了污泥流失现象, 故再次将渗滤液流量减至约8.0 L/h, 污泥流失现象停止。

在填料挂膜过程中, 可以发现污泥浓度从下至上依次减少。这是因为UBF中部悬浮污泥区含有悬浮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载体的接触频度也是从下至上依次减小。同时实验中因反应器填料下部污泥浓度高, 填料会发生粘连或结块现象, 因而污泥易形成有限表面积的泥团和气泡, 在泥团里夹杂大量非生命固体和气泡, 这种状态会降低污泥活性。一是泥团块太大, 相对表面积较小,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生难以渗透。二是污泥内部细菌数量少, 非生命固体较多。适当增大上升水流流速则可较有效避免此情况发生。启动期间主要采用CODCr为监测参数来记录效果。期间测得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61.1%, 其中UASB段为39.6%, AF段为21.5%。根据实测数据, 启动期间UBF进、出水CODCr浓度和CODCr去除率见图3, UASB阶段和AF阶段及总CODCr去除率见图4。

2.5 实验数据分析

由以上数据可见, 启动最初CODCr去除率较高, 随后迅速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颗粒污泥及上部填料的吸附作用造成的。之后当CODCr去除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进行负荷的提升, 而负荷提升手段以提高进水CODCr浓度和加大进水量两种方式结合。过程中可以发现, 初期提升负荷情况下, CODCr去除率下降较大, 这是由于反应器中污泥在对负荷进行适应, 这段时间大约持续两周左右。但随后的负荷提升虽然幅度相同, 但是CODCr去除率的下降确很不明显, 这表明下部的颗粒污泥以及填料上的生物膜已经基本完全适应了垃圾渗滤液的性质, 则认为UBF系统启动完成, 可以投入运行。

由图4 看出反应器启动初期, UASB段去除率较低, 甚至出现了负值, 而此时的AF段去除率较高, 这里笔者将原因归结为二。其一, 这是由于UASB反应器排出的剩余污泥作接种污泥, 其微生物的适应性较差, 故而去除率较低;其二, UBF反应器下部污泥沉降性不佳, 会含有大量细小悬浮污泥, 增加了CODCr值, 但由于上部填料上微生物膜的拦截及吸附作用, 使得总去除率下降并不十分严重。但随着颗粒污泥的迅速增长及污泥沉降性能的提升, 这种局面会在大约一个星期后获得改观。

3 影响因素探讨及控制参数选取

3.1 pH值的影响

面对UBF反应器中可能出现的pH值波动, 已经挂上的微生物膜也还是会脱落。因而, 要时刻注意防止反应器中发生酸化现象。同时也要防止pH值过高的情况发生, 那样同样会导致填料上微生物膜的严重脱落[5]。

这主要是因为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过程影响很大,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外酶及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壁里酶的催化作用。虽然H+和OH-不能穿透细胞壁, 外部介质H+的改变不影响细胞质内, 但它可以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 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影响代谢过程酶的活性, 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故而, 启动期间应严格控制好pH值在6.5~8.5之间。

3.2 温度的影响

根据热力学原理, 温度越高, 生化反应速率越大;但从生物学角度看, 温度越高, 酶的活性越大, 然而温度过高, 将影响酶的活力和细菌的代谢功能。综合考虑各因素, 本实验反应器的温度介于23.2~33.6℃之间, 而非厌氧菌中段最佳温度35℃左右, 因此, 处理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3 水力负荷的影响

启动之初, 为了保证微生物与食物充分接触, 又要防止生物膜过分脱落, 选取适当的水力负荷至关重要。水力负荷太小, 不利于生物膜的更新和老化污泥的浮选;水力负荷过大, 又易发生沟流现象, 产生死角, 且易使初挂生物膜脱落, 使出水COD和悬浮固体浓度增加, 影响COD去除率。

4 结 语

(1) 在常温 (23.2~33.6℃) 条件下, 利用UASB中的颗粒污泥能快速启动UBF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 充分发挥UASB处理和AF段填料生物膜降解高浓度污水的作用。

(2) 经过28天的驯化启动, UBF反应器可以在负荷约为11.7 kgCOD/ (m3·d) , 渗滤液流量约8.0 L/h的条件下稳定运行, 表明启动成功。启动期间UBF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 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61.1%, 其中UASB段为39.6%, AF段为21.5%。在UASB反应器中增加挂膜工艺 (即UBF工艺) 能显著提高反应器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3) 本实验采用在挂膜之前的填料预处理促进了挂膜初期的生物膜附着。同时也证明了采用UASB排出的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的强适应性, 可作接种污泥并快速启动, 为UASB颗粒剩余污泥的产品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石, 王克虹, 孟了, 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试研究[J].给水排水, 2000, 26 (10) .

[2]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雨, 赵庆良, 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0.

[4]李英, 董发开.UBF-混凝沉淀处理啤酒废水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2003 (1) .

上一篇:尼勒克苏布台乡实习报告下一篇:后勤服务集团2010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