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2024-10-15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精选8篇)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1

文章标题:禁止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职务职权从事参与或变相参与公司所属业务项目的规定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第一条为

规范公司两级管理人员(含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操守,维护公司利益,保证公司经营健康,稳步发展,根据国家法律、公司章程以及中纪

委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严禁各级管理人员个人从事与本公司相关或相似的经营项目。在本规定下发前个人已从事与本公司相关或相似的经营项目的,要自查自纠,一律停办。不自查自纠的,一

经查出,公司将坚决免去其职务或调离岗位,并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关处分。

第三条严禁各级管理人员以企业或单位名义为个人、企业等提供信誉或经济担保以及未经公司许可的各种证明、说明的书面文本。一经发现,除免职或调离岗位外,所给企业带

来的一切损失概由个人承担。

第四条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以个人或亲属名义以合伙、合资、兼职等方式从事与本公司相关或相似的经营项目或以各种参股形式参与公司设备租赁、承揽工程、物流运输、劳务等

各项业务。本规定下发前已经参与的,应立即退出。如违反规定不退出的,一经查出,公司将给予免职或调离岗位处理。

第五条以上第二条至第四条,如有违反,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关处理,同时,给予一次性考核10000元。

第六条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向本公司有关单位和个人推荐、介绍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从事与本公司相关或相似的经营项目。

第七条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擅自将本公司的资金、帐号、票据、物资、房屋、场地、设备、器材等借、贷或租赁给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或自己能从中获利的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

第八条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擅自将本公司的业务转让给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或自己能从中获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九条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擅自将本公司的基建、劳务用工、运输、设备承租等业务承包给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或自己能从中获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第十条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到配偶、子女及亲属或自己能从中获利的企事业单位和公司采购备件、材料及其它商品、介绍业务等,损害本公司利益。

第十一条以上第六条至第十条,如有违反,公司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关处理,同时给予一次性考核5000元。

第十二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公司综合办公室。

《禁止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职务职权从事参与或变相参与公司所属业务项目的规定》来源于,欢迎阅读禁止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职务职权从事参与或变相参与公司所属业务项目的规定。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2

一、财务会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差的原因

1. 受制于岗位设置

一些较为大型的财务部门会设备较多的财务岗位, 而且分工较细, 而且每一个岗位都有固定的业务划分, 实施定岗定员, 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具体业务都是由岗位来进行定立的,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接触其他岗位的业务。而且岗位权限设置较为严格, 岗位分工使会计人员接触业务的面较窄, 无法对整个财务会计管理流程进行贯通。

2. 受制于信息化系统

当前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 财务部门会应用到多个系统软件, 而且部分单位在内部核算时还会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 会计人员面对各类信息应用系统, 需要按岗位进行分工操作, 这样就需要掌握自己岗位上的授予权限的系统和功能, 无暇去学习软件和系统的其他功能, 从而导致自身业务较为片面、单一。

3. 受制于核算任务

在一些较为大型的财务部门, 财务核算具有全面性和精细化的特点, 而且业务量较大, 这也使财务核算更加复杂化, 对于预算管理、费用要素、资产管理及资金流等具有非常严苛的要求, 而且对每一个岗位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岗位会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 忙于自己负责的业务范围, 没有时间去接触和学习其他的业务知识。

4. 受制于轮岗

当前一些单位实施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一般是规定每两年进行一次轮岗,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有的三四年才会轮岗一次, 因为在一些大的财务部门中由于核算较为细化, 轮岗意味着会计人员城朵去学习新的知识是, 掌握新的业务和系统, 这对财务会计人员来说较为辛苦, 所以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对轮岗都缺乏积极性。这也是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做了几年财会后仍然只会一、二个岗位业务的重要原因。

5. 受制于知识更新

当前不仅会计制度变化较快, 而且财务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快, 这就对财务人员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很大一部分财务会员每年都会参加继续教育, 但培训多是对口培训, 这就使财务会计人员对于某项业务或是某个岗位非常精通, 一旦换岗, 则无法独立胜任其他岗们的工作, 综合业务能力较差。

二、加快推动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的思考

1.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会计人员要想加快向管理会计人员进行转变, 则需要提高快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部分会计人员缺乏钻研业务的精神, 不注重自身业务水平和技能的提升,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这对于向管理会计转变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要想加快向管理会计转变, 则城朵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特别是当前会计行业与审计、法律、金融和经济管理等专业融合的速度较快,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结构, 需要加强自身新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更好的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相适应。

2. 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会计工作需要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有效结合, 在掌握系统的理念知识基础上, 需要在工作中加强经验的积累, 提高会计实务处理能力, 需要在工作中虚心学习, 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3. 加快轮岗

岗位设置多, 分工明确, 既能细化核算, 提高效率, 又能实现内部控制。缺点是, 造成会计业务分割, 每个岗位只承担其中的一部分, 不利于个人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财务部门应加强轮岗制度, 除了能杜绝舞弊, 更能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培养管理才能。财务应实行AB岗制, 或一人至少能同时兼2个岗位, 减少轮岗等待年限, 通过互传互帮, 快速熟悉其他岗位业务。

4. 扩大培训面

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 应扩大培训面, 不再按岗位培训, 除了新上岗人员, 应实行岗位交错培训, 让其他岗位人员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 快速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各单位间加强交流和沟通, 使会计人员有机会接触其他单位不同业务, 学习经验, 改进不足,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 我国会计管理工作要求财务会计需要加快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 管理会计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财务会计人员加快向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转变, 可以有效的提高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 有利于管理会计向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当前我国广大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的丰富财务理论和专业知识, 参与参与管理, 为单位管理工作出谋划策略,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和定量能力, 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为实现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丽萍, 刘江.大型企业会计人员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思考[J].商业会计, 2014-06-20.

[2]刘静.浅议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发展与提升[J].中国外资, 2011-10-05.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3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089—02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是个很庞大的群体。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在一个单位虽然不像人、财、物管理等处室那样举足轻重,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部门。这个工作政策性强、服务对象特殊、事物繁杂而琐碎,却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这些年的离退休管理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有效地调动和发挥离退休人员的自主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离退休人员自身管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余热,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提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一、离退休人员参与自身管理的必要性

1.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现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但具体到各单位情况却不同,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相对于单位的其他主要处室,显然不是要害部门。甚至有人认为,离退休人员管理相对事情不多,只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已。所以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也相对薄弱[1]。事实上,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可伸缩性非常大,政策性非常强,服务对象非常特殊,工作非常繁杂琐碎,工作要求也需要非常耐心细致,做起来容易,做好却很不容易。

2.离退休人员参与自身管理的作用。鉴于有些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少、事物繁杂,在具体工作中难免力不从心,不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高效高质量地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完善的服务[2]。而众多离退休人员中,由于性别不同、退休年龄不同、退休时间不同、退休岗位不同,造成退休人员之间性格差异、爱好差异、健康差异、年龄差异也很大。很多人精力充沛、热情好动、爱管闲事、有号召力。所以,充分调动这些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点燃他们的热情,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让他们老有所用,协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同时也为推动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离退休人员参与自身管理的可行性

笔者在多年的离退休管理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让离退休人员参与到自身管理中来,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1.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让离退休管理工作更有成效。离退休党员虽然已经离开工作岗位,赋闲在家,但是这些党员同志,离退休前往往是单位的部门领导或业务骨干,富有工作经验和思考热忱,他们不甘心、不习惯于离退休的现状,往往是身虽退心未退,关心世界风云变幻、国家政策方针,关注原单位的事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所以,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要成立离退休党支部,在他们中间选举支部书记,让他们自己开展活动的同时,处室要定时定期组织这些党员同志座谈,学习讨论当前国内外大事和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了解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撰写论文、回忆录、单位历史、搜集单位文献等发挥他们的才智和余热,为单位的创新和改革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单位的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把离退休人员的自发健身活动纳入到离退休管理工作中来。在笔者单位,有一群自发组织起来晨练的离退休人员,每天早上她们在单位空地上跳秧歌健身,这支队伍中的队长,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只要社会上有新的健身舞出来,他就买来磁带学习,再教给大家。几年来,她们不但学会了很多广场舞,而且逐渐发展到柔力球、气功、剑术等等,带动了更多热爱健身的人加入她们的队伍,成为单位宿舍院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离退休管理处掌握这个情况后,就主动和她们联系,积极组织她们前去报名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老年健身活动及比赛,处里为他们提供交通和饮用水等服务。几年来,她们代表单位参加了省、市、区、社区等组织的各项体育文娱表演和比赛,得到了很多奖项、奖杯,还在迎奥运等全国性的公益活动中表演,为单位赢得了荣誉和光彩,为离退休管理工作增加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她们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快乐和自信。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了我们单位离退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实践证明,善于把离退休人员的自发活动转化到离退休管理的工作中来,也是提高离退休管理工作十分有效的一个方法。

3.在组织离退休人员外出学习疗养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自身管理中来。每年,很多单位都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外出疗养学习,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心胸、锻炼身体。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带队的离退休管理干部非常辛苦,十分操心,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要想把工作做得较为安全和顺利,就需要离退休人员参与到我们的管理中来。我们多年的经验表明,如果把出去疗养的同志按照平时大家的熟悉程度、相好程度、住的远近程度,参考大家的意见,按照人数,合理分配几个活动小组,再让大家推举出值得信赖的热心人作为小组长,把分组名单、联系电话以及家人紧急联系电话按组打印交给组长,这样组长就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协助工作人员检点人数、分发车票、安排旅店住宿、外出用餐座席等,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大家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不致于走散掉队,即使有什么问题,和组长联系就可以了,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解决了离退休人员外出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活动组织得更加完美和顺畅,加强了离退休人员的集体观念和团结互助精神,在实践中取得十分完美的效果,也得到了离退休人员的一致支持和好评。

4.让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离退休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来[2]。每个单位通常都为离退休人员开辟了阅览室和活动室。阅览室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场地,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读书看报学习,开阔视野、舒展心情,使老有所学。活动室准备好棋牌类、器械类、乒乓球等适合离退休人员活动的器材,每天让大家进来健身锻炼。同时提供好热水器、卫生间等设施。大家时常聚在一起,会觉得离退休生活不再寂寞、不再单调和无聊。这些日常的管理工作简单却烦琐,如果让离退休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天天守在阅览室和活动室也不太现实,这就可以让他们中间热心于活动的同志担当起简单管理活动室和阅览室的责任,负责开门、关门、打扫、热水等日常管理,适当给予一点报酬,或者轮流值日等,这样大家觉得自己的事自己管,有责任有义务去管好、服务好。在笔者工作实践中,这个方法成效显著,离退休人员热情高涨,把活动室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维护,起到了良好的自我管理作用。

综上所述,在离退休管理服务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重要作用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与服务,对提高和完善离退休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梅叶.浅议我国当前离退休管理[J].河北煤炭,2009,(6):71-72.

会计人员管理规定 篇4

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只设置一个会计机构,即财务部。

配备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1)本公司正式职工(包括合同制职工)

2)应持有《会计证》和《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

3)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公司财务部的会计人员,40岁以上的,应具有财经专业的中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初级职称。40岁以下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财经或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学历或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中级职称。

4)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六个方面: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本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和拒绝一切违法违规的财务行为。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公司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公司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2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配备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财务负责人是公司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的所有会计工作起组织、管理等作用。

会计机构负责人,除了具备会计人员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条件,即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2)专业技术资格,即要具有财经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会计师及以上的会计专业资格,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3)工作经历条件,从事电力企业财务工作5年以上,并且主管一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

4)政策业务水平。即熟悉和掌握国家财政、税务、金融、投资、价格等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掌握电力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5)组织能力,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会计人员的任免

1)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由公司领导会议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任免。

2)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

公司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聘用、解聘由财务部提出意见,并报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办理任免、调动、聘用、解聘手续。

3)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单位领导的直系亲属不担任本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部门担任出纳工作。各供电营业所负责人不得担任本所会计员、出纳员。

4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责任制

在会计机构内部和会计人员中建立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和会计人员钻研分管的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由财务部根据会计业务需要并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确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存货、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收入、税金、利润)核算、资金(投资)核算、工程核算、往来核算、总帐报表、综合统计分析、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发票管理、档案管理等。

2)会计工作岗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可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办法,确定财务部会计工作岗位的岗数。会计工作岗位设置须符合内部管理需要。

3)各会计人员须按工作岗位责任制进行工作,并自觉接受部门领导及公司领导的检查和考核。

4)会计人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必须以书面形式确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部岗位责任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5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轮换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可以采取根据工作需要临时调换和有计划地定期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所轮换的会计人员,必须符合或基本符合新的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暂时未能达到要求的,应创造

条件限期达到。

对调动的人员,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的人员,病事假长期不上班的人员,工作中较长时间仍不适应岗位工作或严重失职的人员,都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个别调整;对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被吊销《会计证》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并安排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逐步实现会计工作岗位轮换。

在机构调整的时候或定期(一般3-4年),都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应根据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表现,适应能力和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情况等进行调整,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

对轮换岗位的会计人员,要按规定做好会计工作交接,并办好签章手续。

6会计工作交接

办理好会计工作交接,有利于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有利于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工作调动、轮岗或者因故离职,都必须按我公司《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的规定及时办清交接手续,否则不得调动、轮岗或者离职。

对于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接替或者代理工作的,也应当按照《会计工作交接管理标准》办理交接手续;同样,临时离职或者因病因事暂离岗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的,也要与临时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机构负责人,应督促经办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手续。

7会计人员的培训

1)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熟悉生产过程,懂得生产经营、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会计队伍。

2)建立业务学习制度,日常业务学习应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

3)鼓励会计人员的在职业务学历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8会计人员考核

1)对财务部会计人员考核主要通过《本公司财务部个人日常工作考核表》进行考核,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会计人员实行按月考核。

2)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履行本岗位职责的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成绩等方面考核。

3)在考核中,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财务部应建议公司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会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受到错误处理的,应予以纠正;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不宜担任会计工作的,财务部应要求公司予以撤职或免职。

4)按规定考核认定不合格吊销《会计证》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5

1、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是指()。【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2、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一般在次年()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3、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的预算是指()。【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4、根据()不同,可以将编制预算的方法分为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5、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的预算方法是(【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6、混合滚动预算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7、下列关于生产预算编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正确]

8、在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中,单位产品人工工时和每小时人工成本数据来自()。【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9、可供使用现金与现金支出合计的差额指的是()。【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正确]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整个预算管理工作中心环节的是(【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正确]

二、多选题

1、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正确]

2、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3、固定预算法的缺点表现在()。【正确答案】AB 【您的答案】AB [正确])。

4、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法相比,弹性预算法的特点表现在()。【正确答案】AC 【您的答案】AC [正确]

5、定期预算法的不足之处表现在()。【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正确]

6、在编制直接材料预算时,应注意()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材料的供应不足造成停工待料,或者超过储备而造成积压,占用资金。【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正确]

7、下列关于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编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8、现金预算的主要构成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正确]

9、编制预计利润表的依据包括()。【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正确]

10、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企业进行决策时,一般应当遵循的要求有()。【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正确]

三、判断题

1、财务预算是依赖于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而编制的,是整个预算体系的主体,是全部预算的综合反映。()【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2、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3、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4、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避免了把过去的不合理的开支项目和开支额度,延续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从而使预算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5、逐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6、本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销售收入+预算期初应收账款余额-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7、为了便于以后编制现金预算,通常要预计材料采购各季度的现金支出。()【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8、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通常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的专门预算。()【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9、“现金余缺”为正数,不一定是“现金多余”。()【正确答案】Y 【您的答案】Y [正确]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6

发布时间:2014-04-28浏览次数:17409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财政局,省级各部门:

为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陕西省财政厅

2014年4月10日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以下简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3〕1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省范围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强化服务,注重质量,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突出重点,提高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人员,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三)分层培训、考培分离。针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划分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权限,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培训。会计人员可以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培训形式,学习培训与考核认定应当分离,考核认定由县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四)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继续教育形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督导、用人单位支持配合、社会单位积极参与、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第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保障和便利。

会计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资格(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发布之日)的次年起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六条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属地管理原则,各级财政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依据国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二)依据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要点,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确定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四)组织开发或推荐适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

(五)组织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六)组织全省高级会计人员(含领军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七)监督、检查、考核认定省直属会计人员(持有省财政厅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八)建设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继续教育考核题库;

(九)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七条 各市(区)财政局负责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根据省财政厅制定的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划,制定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考核认定本辖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三)组织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四)指导所辖县区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五)规范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八条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并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三章 内容与形式

第九条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及学分由省财政发布,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一)会计理论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依法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会计准则制度等专业知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四)职业道德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条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四)会计人员自学;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

(六)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

(七)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

(九)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其他形式培训。

第十二条 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还包括: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

(四)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五)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

(六)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等;

(七)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

第四章学分管理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学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发布的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分行业科目。会计人员应首先完成公共科目学习,取得学分不足24学分时,可在分行业科目中选择学习。会计人员重复选择学习同一科目,只计算一次学分。

第十五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经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四)通过自学、参加远程网络培训等形式完成省财政厅公布的每继续教育课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六)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七)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经所属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的,取得相应学分。第十六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被录取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以录取通知为准;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以考试管理机构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为准;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通过当一个学习科目考试或考核的,折算为24学分;

(四)独立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相关文件的签发日期为准,无正式文件的,以课题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时间为准,既无文件又未公开发表的课题不得折算学分;

(五)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会计类论文,每篇论文折算

24学分;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论文发表时间为准;

(六)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以书籍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

(七)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成绩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按财政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执行;

(八)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按财政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执行。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均在当有效,不得结转下,也不得抵补以前未取得的学分。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调转登记时,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以前继续教育的,应当在调出地完成以前继续教育后,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二)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当年继续教育的,调出地应当在其调转登记表中予以注明,会计人员办理调转后,应当在调入地完成当年继续教育。

第五章机构和单位管理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计人员培训基地(中心)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第十九条申请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单位(含下属单位)会计人员达到一定规模;

(二)取得财政部门的备案;

(三)具备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设施;

(四)师资适应培训工作要求;

(五)制定完善的教学培训计划、管理制度;

(六)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七)有稳定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并保障学习时间。

第二十条 满足本规定第十九条所列条件的单位,可登陆“陕西会计”网提交申请,经审核备案后,可自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经审核后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完成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当年相应学分。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重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第六章 师资与教材

第二十二条 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省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教材开发,逐步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教材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应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倡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有

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学者和高级会计实务工作者参与教材编写、开发工作。第二十五条单位和会计人员自主选择继续教育教材,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单位或会计人员强行推销、搭售。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六条我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学习、考核认定、取得学分等情况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人员可登陆“陕西会计”网实时查询本人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不在从业资格证书上打印。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实行登记制度。

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会计人员参加并完成财政部门认可的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二)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三)会计人员通过自学完成财政部门公布的继续教育学习科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四)会计人员年内已完成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或参加由市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财会业务专题培训、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类专题讲座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受理组织单位提供的合格人员名单,按组织单位通知的学分核算标准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后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五)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由省财政厅按照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统一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六)会计人员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并通过一科考试的,应在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准考证和合格成绩单或合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七)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专科以上的学位学历教育的,应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的每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申报学习科目和考试成绩;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应及时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进行学历变更,变更完成后,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对会计人员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申报的学习科目予以确认,按每科目24学分记入申报继续教育。

(八)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学术研究(含课题、论文论著等)的,应在当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课题结项书、论文论著等原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由于病假、在境外工作、生育等原因,无法在当年完成继续教育取得规定学分的,应当提供合理证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其没有取得的继续教育学分可以顺延至下一取得。

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证书调转、补发、定期换发等事项及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申请高端会计人才培训、报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高级会计师等的必要条件。

第三十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所在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促进提高培训效果。

第三十一条 组织继续教育培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采取虚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以会计人员继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培训证书的;

(四)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名义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培训的。

第三十二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对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单位如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予以通报,并给予暂停培训直至撤销备案等处理。

第三十三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将各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计从业资格情况检查及会计基础工作考核的内容。

第八章附则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7

只有首先理解战略的核心问题, 管理会计才有可能参与制定战略并辅助落地执行。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 战略不再是口号也不是宏伟蓝图, 指导企业赢得商战的战略只有一个, 那就是竞争战略。1996年美国著名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论文《什么是战略》中清楚地论断:“真正的战略, 应以竞争性定位为核心, 对运营活动进行取舍, 建立独特的配称”。所以, 真正的战略有以下几层含义:

(一) 战略的核心是定位

战略就是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 迈克尔·波特强调用市场中的定位牵引战略制定。

(二) 战略依赖于独特的运营活动

战略应该是竞争导向, 而不是顾客导向。竞争战略就是要与众不同, 从事或选择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 开创差异化竞争。

(三) 持久的战略需要对运营做出取舍

不能指望为所有的顾客提供所有的商品和服务, 要在既有的定位指导下进行取舍, 保持业务聚焦和战略定力, 至关重要。

(四) 运营配称协同并维持战略竞争优势

定位不仅决定企业将开展哪些运营活动, 如何配置各项资源, 而且还决定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 环环相扣而形成的整体系统, 竞争对手难以仿效, 从而维持了竞争优势。

二、定位的基本原理

(一) 定位的基本原理

商业中的“定位 (Positioning) ”概念, 由美国著名商业战略实践家, 被誉为“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于1969年首次提出。所谓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心智中与众不同, 获得顾客认知优势, 从而让品牌获得顾客的优先选择。

定位以心理学为基础, 围绕人类心智的运作规律和如何处理信息, 提出了五个基本原理:

第一, 竞争力。这个原则由心智容量有限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研究结论显示, 普通人的心智无法同时处理七个以上的信息, 心智非常有限。所以, 定位要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才有可能被容量有限的心智接受到。

第二, 简单。这个原则由心智厌恶混乱的运作规律决定的。人类通常厌恶复杂以及带来的混乱, 而保持简单才容易被记住。大道至简, 最高明的智慧和解决方案总是简单的。所以, 定位要简单一致。

第三, 信任状。这个原则由心智缺乏安全感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别人在购买, 所以我要跟风购买, 或者赶潮流的消费, 这种将他人做法视为正确而自己也付诸同样的消费行为的倾向非常普遍。这是人类心智缺乏安全感, 往往为了避免或少犯错误, 自己也就跟着判定正确的心理。所以, 定位要带着信任状出场。

第四, 顺应认知。这个原则由心智很难改变的运作规律决定的。人类总是相信自己胜过他人, 甚至非常固执, 对变革天生抵触。因为人类对许多问题和信息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所以, 定位不要轻易试图改变人们的已有认知, 而是要顺应认知, 并调动认知的力量。

第五, 聚焦。这个原则由心智容易丧失焦点的运作规律决定的。在这个信息爆炸、传播过度的社会, 每天会诞生无数的新商品和品牌, 每天也会有品牌延伸的乱象, 即原先代表某一个商品或服务的品牌, 现在代表两种或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使得一个高度聚焦的品牌变成了一个没有焦点的品牌, 导致在人们心智中丧失焦点, 消费时选择困难。所以, 定位要聚焦, 品牌要主导或代表一个品类。

(二) 定位和战略的关系

根据以上所述, 真正的战略就是竞争战略, 战略的核心就是定位, 它需要着眼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在什么地方竞争;二谁和谁竞争;三是怎么开展竞争。而这正是“定位”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基于多年大量的商业战略实践和成功案例, 杰克·特劳特在其名著《什么是战略》中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指出战略应围绕抢占顾客心智资源, 在顾客心智中展开竞争;它是代表商品的品牌和品牌之间的竞争;它运用定位的方法与对手开展竞争。所以定位首先是品牌定位, 以品牌为载体和顾客沟通, 获得顾客的认知, 战胜竞争对手。从这个意义上说, 制定战略要以定位为起点, 定位引领战略。

三、定位方法和步骤

(一) 定位方法

定位在战略上的应用就是围绕顾客心智, 通过精准品牌定位获得顾客心智的认同, 从而占领顾客心智资源, 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 抢先占位。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你首先进入了一片蓝海, 在无争议地带开疆拓土, 第一个推出了某类商品或服务, 率先占有了顾客的心智资源;第二层意思是在时机上, 让某个商品特性抢先进入顾客心智中, 占领心智制高点。总之要找到心智中的空位, 第一个进入占位。比如王老吉的定位是“预防上火的饮料”, 率先抢占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品类 (注意不是药饮, 也不是凉茶) 。

第二, 关联定位。即好的心智位置已经被强大的对手占领了, 那么就傍上他, 和他紧密关联在一起, 顺带被顾客感知到继而认同。比如美国七喜汽水把自己定位为“非可乐”, 榜上饮料可乐品类的老大可口可乐和老二百事可乐, 一举成为美国饮料业第三品牌。

第三, 对立定位。当心智资源被强大竞争对手牢牢占领了, 这时候分析竞争对手并发现对手的弱点, 从弱处入手, 给对手贴上负面标签, 在顾客的心智中替代了原先的强大竞争对手。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百事可乐针对饮料老大可口可乐, 把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可乐”, 因为可口可乐是传统的, 历史悠久的可乐, 找到这个战略上的弱点, 把竞争对手定位为“过时的落伍的”可乐, 从而走上了腾飞之路, 牢牢占据美国饮料市场老二的位置。

(二) 定位步骤

那么如何发现定位?通常有四个步骤:

首先, 竞争环境分析。特别是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分析, 首先要厘清谁是你的竞争对手, 然后要从市场和顾客对竞争对手的认知入手。

其次, 找到差异化的概念。要做到与众不同, 必须和竞争对手区隔, 或者找出竞争对手的战略性弱势, 避开竞争对手的战略性强势, 确立自己的优势位置——定位确立。

再次, 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和背书——信任状。

最后, 以此定位引领企业内部运营, 融入到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 特别在传播上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将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中。至此, 定位找到, 战略初步确立。

以上的方法步骤只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的一般性的总结和提炼, 在具体战略定位的决策和制定中, 千变万化, 不拘一格, 不仅要对市场高度敏感和顾客心智的深刻洞见, 而且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随着行业趋势, 市场规模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还要及时重新定位。

四、管理会计在战略制定中的作用

在引入上述定位理论和方法协助企业制定战略时, 管理会计自身上接战略, 下通绩效, 软硬兼施 (定量和定性) , 过程管控, 广泛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贯穿整个价值链, 所以在参与战略活动中能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 竞争对手的分析

在此阶段, 主要界定竞争领域, 分析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市场规模、竞争形势、未来走势和发展机会, 找对竞争对手是谁以及对竞争对手的研究, 包括顾客和市场对竞争对手的认知。管理会计可以充分利用S W O T工具和财务定量分析工具, 对竞争对手整体评估和分不同维度的细化评估。整体上可对竞争对手的近三年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 包括盈利能力, 发展能力, 营运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还有融资和投资等资本运作计划, 初步判断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资源持续后劲和经营情况。也可以找同行业业务近似的几家做参考, 综合评估竞争对手的行业位置等情况。细化评估比如营收要从品类、产品、渠道、区域市场、事业单元等多个维度进行, 可按绝对额比重、销售额增长率在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找出对手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弱势等等。总之, 搜集竞争对手的经济财务资料后, 管理会计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 利用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和分析, 为战略制定的初始阶段提供相关信息。

(二) 企业自身分析

当然也有企业内部分析, 包括自身经营状况、品牌竞争力、战略成本相关性信息, 特别是自身关键资源等优劣势的分析等。但要注意企业本身的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比较起来, 不太重要。因为按照前述的定位理念, 它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思维, 企业本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某种程度上不由自己决定或者不那么重要, 定位机会只能在企业外部找到并牵引战略, 才可能转化为绩效和成果。

由此可见, 在战略制定的起始阶段, 管理会计参与其中, 特别是找对竞争对手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分析, 以及自身的资源和经营现状的分析, 从而协助找到定位机会, 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五、管理会计在战略执行中的作用

战略定位一旦在企业外部确立, 作为“一致性的经营方向”, 向内决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规划、营销和内外的沟通以及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而管理会计广泛参与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并且参与了战略制定, 将战略定位思维融入到以下主要管理会计实践中, 所以能够更加理解战略和支持战略执行。

(一) 预算管理方面

定位一旦确立, 要求企业走专业化道路, 聚焦经营。所谓聚焦就是在跟定位无关或不协同的领域内做减法, 涉及到对原有业务的取舍和剥离, 研发方向和产品线的重新梳理和规划, 品牌重新打造所需的广告和公关活动, 内部供应链的改造和整合, 外部销售渠道和终端的优化等系列活动。所有这些运营活动都需要资源给予重点支持和配合, 在微观层面上真正发挥出市场决定企业资源的配置。此时以预算管理为战略落地抓手, 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并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的作用, 砍掉与定位不符的业务, 即使该业务处于盈利状态, 仍然坚决给予剥离和出售, 整合资源, 集中优势资源对以上诸多关键运营活动给予资金资源上的重点支持, 特别在品牌的传播上, 包括广告和媒体公关活动, 要给予充足的预算保障。正如杰克·特劳特在其名著《22条商规》所揭示的“资源法则”, “一个好的定位, 需要充足的资金资源来支持占领顾客心智和维持认知”, “市场营销是一场争夺消费者认知的游戏, 你不能指望节约资金赢得对手或期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有时在两三年内可能不会盈利”。

所以围绕既有的战略定位来配置资源, 使各项运营活动环环相扣而形成的整体系统, 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首先要有不同的预算管理思维:战略定位要求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需要哪些资源?而不是我们有什么资源, 如何利用, 才能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其次, 在预算编制方式上, 主要是“自下而上”编制, 不是“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或两者结合的妥协式, 以“零基预算”为主, 而不是以“增量预算”为主, 充分考虑营销, 传播等具体运营要求, 让“听得见炮声的一线人员呼唤炮火”, 不必太受制于以往的费用项目和金额预算。再次, 年度经营目标的设定要和竞争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即以品牌占领顾客心智从而成为顾客的优先选择为目标, 短期内 (一到三年) 允许账面上的少盈利或不盈利, 关键是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在品牌上投入和产出, 顾客是怎么看这个品牌的, 品牌的价值是多少等。另外, 预算的调整、控制和考核也应围绕有利于既定的战略实现为目标来开展。

(二) 成本管理方面

基于战略定位理论, 以战略的视角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 对整个价值链进行总成本管理, 着眼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所以它已超越了以成本核算和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成本管理范畴, 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空间”, 即成本管理对象从关注企业内部活动拓展到企业外部, 而且还延伸了成本管理的“时间”, 即从日常经营控制转向基于长期的战略层面。很显然, 定位战略下的成本管理就是围绕定位引领的运营配称活动, 对整个价值链和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和识别, 以利于竞争优势的建立和维持。定位战略聚焦某个品类或服务打造该行业第一品牌, 作为行业的未来领导品牌, 在成本管理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内部价值链分析

首先要识别企业价值链上的主要活动, 如研发方向、设计、生产、仓储、市场拓展、销售、广告、公关、售后服务等, 企业应根据定位和自身优势选择对企业最有价值、最能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活动, 而不必“包办”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的所有活动。比如苹果的iphone手机的价值链构建中, 苹果公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 而手机芯片交由三星公司生产, 手机主板由华硕公司制造, 最后由富士康公司组装。由此可见, 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和价值识别, 应围绕既有的定位和业务聚焦, 把那些对本企业来说没有多大价值的活动从企业价值链中剔除, 突出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其次, 要特别关注各项关键价值活动之间的协同性。持久的竞争优势不仅依赖独特的运营配成, 还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环环相扣而形成的整体系统。

2.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即成本发生的原因, 按作业成本法 (ABC) 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分析揭示哪些资源是必须的, 哪些资源可以减少, 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 所以资源动因分析的过程是判断作业消耗资源的必要性、合理性的过程, 即评价作业的有效性的过程;作业动因分析在于评价作业的增值性, 找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对不能为顾客增加价值的非增值作业, 给予消除或最大程度减少。所以成本动因的分析应结合企业的定位, 要识别增加价值的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机会。而定位就是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产品拥有某个特性的差异化, 就存在增加价值的机会。比如加多宝的凉茶以“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广为人知, 在如何“下火”方面的资源耗费和作业就是增值的, 有效的。

3. 外部价值链分析

纵向审视一个产业价值链, 某个企业只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 处在整个产业上、中、下游一个分工段。而作为行业的领导品牌, 在获取品牌溢价的同时, 有责任带领整个行业做大品类, 既要给你的供应商, 经销商合理的利润, 让他们有足够的条件为你整个品类做大提供支持, 也要给同品类竞争对手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不能利用第一品牌优势等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这样同品类的各品牌才会集合资源来宣传该品类, 保持品类热度。但由于你是顾客心智中的第一品牌, 占据着最核心的心智资源,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你。比如阿胶第一品牌“东阿阿胶”以“滋补国宝”的高端定位, 是阿胶这个品类的领导者。最近几年来, 坚持带领整个行业品类做大, 8年9次持续提价实现价值回归, 相应地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特别是驴皮资源不压价反提价收购, 保护了农牧民的利益和养殖积极性, 下游的经销商也相应获得合理利润, 这样增加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价值, 而且在东阿阿胶每次提价后都会给阿胶的其他跟随品牌一次增长的机会, 这些都为阿胶品类健康发展和高端主流的滋补品消费人群的回流, 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所以战略定位下的成本管理, 不是针对“成本”的管理, 而是从战略角度对企业的“价值链”的管理, 也不是针对成本结果的管理, 而是针对定位引领运营配称成本形成过程及成本动因的管理。

(三) 业绩评价方面

业绩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任务执行的过程如何;二是任务执行的结果怎样。定位作为一个战略制定的工具, 是一个“定性”工具, 所以对企业层面最终的结果进行业绩评价时,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通用评价工具, 特别在顾客层面的指标设计时, 要以顾客心智资源的占有情况为主要目标和核心评价指标 (可委托第三方市场调查公司进行独立的评估调查) , 这里不再详述。在此重点对战略“任务执行的过程”的评价提出基础性评价标准。

1. 关键性运营活动的评估

关键性运营活动以及相关配称 (包括产品、定价、研发方向、市场拓展、营销、上下游资源整合等) 有没有偏离既有定位。比如品牌传播环节, 很多企业或高管经常有创意的冲动, 这个要特别给予注意, 传播表现形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新颖创意, 但多年广告的定位不要轻易改变它, 否则会模糊你的定位, 造成顾客的认知混乱和选择困难, 多年的广告投入和积累的品牌势能就会浪费和削弱。所以, 关键性运营活动要以是否持续积累强化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优势为评价标准。

2. 品牌带来的商誉价值的评估

定位战略以打造品牌为中心任务, 是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 所以在业绩评价时, 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品牌的投入和产出, 以及品牌带来的商誉价值。在此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品牌任意延伸而稀释了品牌价值的活动。

六、结论和启示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 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关乎如何赢得商业竞争。定位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美国, 经过40多年的实践应用, 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已成为制定企业战略、赢得商业竞争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实战工具, 虽然需要考虑不同市场竞争环境和具体行业以及企业的特点, 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管理会计体系发端于并发展于美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 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 不仅财务部门具有管理会计的职能, 其他其关键性经营管理部门 (如战略、工程设计、生产和销售等) 都设有管理会计岗位, 管理会计广泛参与包括“战略制定”在内的重大决策和日常运营活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应用相对滞后, 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 不仅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重复, 而且其程序与方法选择灵活多样, 具有兼容并包, 博采众长的特点。战略制定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的核心职能, 管理会计应积极主动参与战略制定和落地, 责无旁贷。所以定位理论和方法可为我国管理会计积极借鉴, 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实际状况创造性应用, 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辅助执行。

会计人员参与管理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层会计人员博弈会计造假政策建议

0 引言

近年来,中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频暴光,丑闻不断。一夜之间,全世界的会计人员仿佛都成了“过街老鼠”。冷静之余,大家都在理性地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中国学术界也在致力于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对普遍存在的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能简单地论定为是会计人士道德沦丧,事实上,我们的会计真的一点也不想做假呀(杨雄胜,2002)!会计人员在会计舞弊中充当的只是工具的角色,并不是舞弊的实际实施者,在没有公司管理当局指使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是不会为了公司或他人的利益去冒这个风险的(綦好东,200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3)于2002年1月至4月对全国216家企业的总会计师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目前假帐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毒瘤”的主要原因时,44.5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企业当头的要‘业绩”,33.6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由于“政府当官的要‘政绩”。这表明,在当前的形势下,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既可能受到本企业高层的直接影响,还可能受到当地政府的间接影响。中国会计在业务中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①之中(杨雄胜,2002)。

我们运用博弈论的理论,通过建立企业管理层②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行为,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为治理会计造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张维迎,1996),这为我们研究企业会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在企业会计行为的研究中,博弈双方(决策主体)是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都是风险规避者,有着各自的利益驱动,各自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会计人员,在进行违规操作、会计造假时,都会考虑“预期收益”与“败露成本”的问题。如果他们觉察到“预期收益”远大于“败露成本”,即使违规、造假是有风险的,他们也会成为坚定的“风险偏好者”。下面我们分别对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收益进行分析。

1.1 企业管理层的收益分析 企业管理层的利益驱动是保证自己的职位,追求个人良好的业绩以谋取较多的奖金和更高职位;其所肩负的会计责任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保证会计报表充分披露有关信息等;企业管理层也深知造假一旦被发现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企业管理人员会衡量收益和风险,并决定是否造假。

假设管理人员工资为W,每年增长为g,市场贴现率为r,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为P,由于造假所带来的奖金增长为g1,如果造假被发现管理人员应承担法律责任损失为Q,从而可以计算出得出:

1.1.1 不造假时,管理人员的期望收益为③

R0=

1.1.2 造假时:

未发现的概率=1-p发现的概率=p

1.2 会计人员的收益分析 会计人员既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也包括具体会计工作人员,其利益驱动是保住自己职位,希望获得更好的福利和职位晋升;其所肩负的会计责任是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制年度报表;会计人员深知不听从管理人员的命令(造假),有着下岗的危险,如果造假一旦被发现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会计工作人员也会衡量收益与风险,在造假和不造假之间做出选择。

假设会计人员工资为W,每年增长为g,造假发现的概率为P,造假所致奖金增加为g1,造假被发现所应承担法律责任为Q,不造假下岗所致损失为u,贴现率为r,从而可以得出会计人员的收益矩阵:

1.2.1 不造假时,会计人员的期望收益为

1.2.2 造假时:

未发现的概率=1-p发现的概率=p

收益

1.3 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 根据上述双方收益分析,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之间就可以形成如下的博弈收益战略表达式:

根据纳什均衡,当

小于 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同时达到战略上的均衡,双方均选择造假。只有改变这一均衡的条件,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才不合谋造假,从而使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根据该数学模型,参数W,W,g,g1,g,g1都是外生变量,只能改变内在变量P,Q,Q和u,使得 大于

,且 大于 时,双方才会达到不造假的均

衡。这为治理会计造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2 基于博弈论分析的政策建议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尚未健全和完善,如政府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等原因,因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很小,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所付出的代价Q和Q④也是较有限的。而与造假低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却呈现几何级数放大。在这种特制度环境下,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通过会计造假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反而是一种“理性”行为。因此,要治理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关键应提高发现会计造假的概率P,加大惩罚力度,增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造假成本Q和Q,使得 大于 且大于,双方达到不造假的均衡。

2.1 提高发现造假的概率P

2.1.1 加强社会监控机制 社会监控机制作为一种外部的会计监督和控制机制,能够对企业以及企业管理层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制约,从企业外部形成一种对企业管理层的权力制衡机制,提高其造假被发现的概率P,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管理层的随意行为,减少他们对会计人员的干预。

首先,应当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及企业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能以超然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资料进行独立审核。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既能够形成事前对企业管理层的威慑作用,又能够形成事后对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和纠正作用,只要注册会计师能够勤勉尽责,就能大大提高发现会计造假的概率。

其次,应当充分发挥除所有者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及企业管理层的监控作用。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管制者(工商、税务等)、员工等。它们与企业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必然有动力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如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则可行使它们各自对企业的制裁权力,如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收回贷款、不再予以贷款、检举揭发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以及造假的成本。

2.1.2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东董事会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监事会如同虚设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有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发现造假的概率才会相应提高。

优化董事会。首先,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重。解决好独立董事的薪酬、比例、来源和任职资格、工作时间、职责与约束等问题。其次,董事长与总经理权责分离。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会将很难对经理进行监督,这就为经理干预会计行为提供了可能。最后,在董事会下专设审计委员会,负责检查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财务报告程序、公司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等。

优化监事会。公司监事会应当真正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的报酬和其他福利,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而不应当由被监督的董事会或总经理决定。来自公司内部的成员比例不得过高,应适当引入除股东外的其它利益相关者。监事会成员应该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和审计知识,能胜任财务监督的职责。

2.1.3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确保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在发现造假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安然事件就缘于一内审人员的检举。在我国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过程中,会计人员往往是既负责信息提供,又充当内部审计,两套班子一队人马,内控质量可想而知。为此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从构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这三个方面来开展。优化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同时要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授权明确,职责划分清晰。会计系统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会计系统需要严格按照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处理会计业务。优化控制程序包括保证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限制接近资产、定期盘点或清点等方面。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对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2.2 增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造假成本Q和Q 增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造假成本Q和Q,就是要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大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造假的机会成本,使其造假承担的风险远大于其参与造假而得到的收益,迫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过程中放弃造假的念头。

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企业因粉饰会计报表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大块,如下表所示:

现行法规对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造假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存在诸多不足:①相关法规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法规给予的处罚规定不同,处罚数额的多少规定不一致。②行政责任处分是针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行业自律机构对所属职工或工作人员、会员所追究的行政责任,仅限于国家机关和其他国有单位以及行业自律性组织。③尽管刑事责任的规定比较明确,但对比实际工作,对“虚假报告”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样的造假行为构成“严重影响”、构成“犯罪行为”没有明确界定。④对民事责任的处分仅做了原则性上的规定。

我国惩罚会计造假的法律机制形同虚设,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威慑力,使得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造假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机制,包括立法和执法,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Q和Q。

完善相关的立法就是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自建国以来,中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以规范财务会计行为。但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所必需的部分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已出台的部分法律法规也亟需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因此也给部分企业及其管理层留下了很多选择空间。通过逐步完善相关的立法,就能够堵塞很多漏洞,减少他们的可乘之机。

完善相应的执法就是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若不能得到相应的执行,那么法律的尊严就会受到损害,人们就会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相应地,法律法规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完善执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执法,只要违法就一律追究其法律责任,能够增加违法成本,能够对企业及其管理层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从而降低他们进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动机。

3 结语

我们运用博弈论的理论,通过建立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层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行为,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为治理会计造假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是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运用纳什均衡对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然而,现实中,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之间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备的,并且他们之间的博弈也可能是动态的博弈,会存在先后次序。在这些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同我们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声誉模型的原理来为治理会计造假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封铁英,王毅敏,段兴民.2003,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的审计博弈及其行为选择[J].经济管理.8:58-62.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3,“不做假帐”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216家企业总会计师问卷调查报告[J].会计研究.1:31-38.

[3]李萍.2002.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J]财经论丛.4:68-70.

[4]李爽.2002.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綦好东.2002.会计舞弊的经济解释[J],会计研究.8:22-27.

[6]王广明,张奇峰.2003.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4:41-48.

[7]王建新.2002.会计准则用户的博弈分析[J].财经研究.12:75-80.

[8]杨雄胜.2002.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3:6-12.

[9]姚海鑫,尹波,李正.2003.关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会计研究.5:43-45.

[10]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1]Scott W.R. 1997,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295-326.

[12]Watts R.L., and Zimmerman J.L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210-217.

注释:

①关于会计人员如何陷入“囚徒困境”之中,详见杨雄胜(2002)一文的注释①。

②企业管理层在本文中指的是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或CEO等实际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权的经营者群体。

③ 这里期望收益的计算方法,是借鉴用于股票估价的股利增长模型:P=D/(r-g),P是预期股票价值的现值,r是贴现率,g是股利增长率。

上一篇:第九章债券与基金的发行与承销第十一节、基金承销与上市推荐下一篇:卓越领导力的18项修炼-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