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共10篇)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篇1
农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自古至今都是各行各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国民生计,经济的发展与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今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各方面都较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究竟有多大的转变?趁着暑假回家的这段空闲时间,再加上我也是家在农村,为此便对家乡揭阳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
揭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地处东经11524-1163745和北纬2220-2330。全市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北部为大北山,大南山横贯中南部,两列山之间夹着榕江流域平原和低矮丘陵,大南山以南则是龙江流域平原。末全市耕地总面积146.2万亩,其中水田113.6万亩、旱园32.6万亩。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全市年均降雨量正常年份在1750-2119mm之间,年平均温度为21.4℃,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是每年夏秋期间常有台风影响我市,自90年以来每年一般有2-3个台风影响;我市人多地少,20全市总人口5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472.7万人,人均耕地0.25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乡镇劳动力达240万人。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7.94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增加32.64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比重为41.5:1.4:16:29.9:11.2,农村人均收入达3581元,比建市之初的1992年增加2388元。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作为农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切的农业活动都是在耕地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揭阳的耕地基本上集中在揭阳市的四周,包围着中心的城市地区。农村也相对集中在这一部分地区。作为南方地区,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跟其他地区一样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由于地处温;热带,揭阳地区的阳光充足,雨水也充沛,对于水稻的生长特别有得,尤其是一进入夏季,水稻的生长更为迅速,在农历的六月便可收割。
对于揭阳的农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说很有特色,在这里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说新旧共存。在这里既有高新技术的利用与实践,也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存在。以此次的水稻夏收为例,从人们所用的收割工具便可看出了本地农业的新旧共存。繁忙的农田上既可看见先进如巨型收割机在稻田上来回的影子;也可看到农田上一上一下起伏不断忙着用镰刀收割的农民的身影。在农田里,收割机的效率高而且一条龙地把稻谷热干装袋;而对于人工收割来说,虽然效率低,而且速度慢收割完毕还需晾晒数日才能装袋。但这对于农民来说却易于掌握,技术含量不大,同时人工进行收割也更符合了中国农民的吃苦精神。除了上述的新旧共存外,农田里施放的肥料也可看出。农田里既有化肥厂出品的化肥,也有农民自产的绿肥。
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本地来说,正在逐渐地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这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生产中去,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而且鼓励了农民多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农民种植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力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
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农村的变化,现在的农村早已不再是解放初的农村样子了。在现代的农村里不再是单纯的农村气息,还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农村里不只是有以往的农舍和晒谷场、古井等这些农村特有的建筑。,还有了许多新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等。现在有这些新兴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的农村在揭阳地区已不再是少数了,有百分之八十的揭阳农村都是这样的类型。而且这样的乡村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几个加工种类相近而且地域也相近的农村往往成够成就了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支柱产业。迄今为止,在揭阳市出现这样的镇或县不下百个,往往这样的县镇除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外,大部分的劳动力及土地都是用来进行食品小商品的加工,制作等。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篇2
问卷涉及的问题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在老师的帮助下,根据所学知识,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1个问题 (见附表) 。第一方面是党中央有关政策 (第1-3个问题) ;第二方面是发展问题 (第4-5个问题) ;第三方面是民生问题 (第6-8个问题) ;第四方面是精神生活问题 (第9-11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2-5个选答,有的问题可多项选答。
我总共访谈20人,由我提问,他们根据问卷进行回答,我作记录。由于是在欠发达的农村,我随机问卷的对象受教育水平都不高,受过高中教育的1人,受过初中教育的6人,受过小学教育的9人,没有受过教育的4人,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21-30岁的1人,31-40岁的3人,41-50岁的5人,51-60岁的6人,61岁以上的5人。男性10人,女性10人。
问卷统计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第一方面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了解情况,有10个人即50%的人“完全不了解”,这反映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在基层农村宣传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民,如果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这项工作就很难开展。10个了解的人都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农民的利益,都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农村的发展方向。这说明,只要宣传得好,大多数农民是赞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第二方面涉及发展矛盾问题。调查中有45%的人认为“农村生产科技化需求与农民素质普遍低下的矛盾”、50%认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陈规陋习的矛盾”、35%认为“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是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矛盾;有2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矛盾。虽然,几个急需解决的矛盾关注度都没有超过50%,但关注文化、科技发展这种根本性矛盾的人更多些,这是很有意义的。90%的人认为“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只是“有,但一般”,说明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但不突出。其实,我认为,“经济发展”问题是目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这可能是农民认识问题的差距。
第三方面涉及民生问题。调查中90%的人认为“目前农村贫富悬殊严重程度”只是“一般”,说明在他们周围,农村贫富差距还不严重。70%的人认为“家庭支出最大的开支”是“医疗”,同时有50%的人认为是“教育”、20%的人认为是“农村生产工具”,只有10%的人认为是“吃”。80%的人认为“农民的个人素质影响农村科技现代化进程”。这说明,“教育”、“医疗”问题凸显,是民生问题中的焦点。“吃”支出退居其后,表明温饱已经不是农村的主要问题。如果降低农民“教育”、“医疗”的支出,提高教育水平,生产又能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
第四方面涉及精神生活问题。80%的人认为“目前农村较常见的陈规陋习”是“赌博”,45%的人认为是“帮派”、15%的人认为是“吸毒”,有2人认为是“迷信”,说明“赌博”、“帮派”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有50%的人认为是“未成年人频繁进出游戏机室”,说明目前农村游戏机室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65%的人认为是“目前农村存在宗族意识”、“宗族意识的存在影响村民的整体利益”,说明农村封建的宗族陋习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解决问题的建议
经过问卷调查分析,我发现,农民叔叔阿姨思想朴实,最大的愿望是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文化科技发展问题。我觉得地方政府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从一个高中生的角度,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供参考。
1、彻底解决农民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决定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书杂费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免费义务教育,农民家庭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费用支出压力基本解除,这项政策大得人心。但接着有两个问题又会凸显,一是如果孩子要读高中,一些家庭的教育费用压力又来了。因此,如果高中也能逐步免收所有费用,那就能进一步解除教育费用支出给农村家庭造成的压力。二是教育质量问题。在学农过程中,我们除了干一些农活外,还到农村小学听课、代课,发现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普遍比较破旧,设施普遍比较落后;农村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与广州的学校老师素质相比,他们的素质看上去有较大差距,这使我开始担心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质量问题。如果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好,农村孩子成才的根基就不牢,也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所以我认为,政府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省市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开办一些短期的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班,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以及为人师表的责任心。此外,在全省经济状况愈来愈好的情况下,希望政府尽力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保标准,解决农民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问题。
2、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如果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又好又快问题,其他问题就有条件解决。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就可以创造财富,有钱就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和农民医保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发展要致富。发展农村经济,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力。在政府这方面,则要增加对农村的投入。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要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的温饱解决了,自然而然就会追求精神生活。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需要政府来提供条件的,也需要由政府来引导的。其实,成年人与我们青少年一样,如果没有好的文化生活,就难免会受到封建迷信、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农村的社会风气变差,这与“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符。青少年的自制力比成年人差,在农村由于缺少健康的文化娱乐设施,青少年就更容易受到封建迷信和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甚至很容易迷上游戏机之类的成瘾性电玩,陷于黄色、暴力的电子游戏中不能自拔,丧失了抵制封建迷信和落后腐朽思想侵袭的能力而走上歧途。所以,希望政府能提供适合农村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比如多举办“普法教育进农家”、“送戏下乡”、“农村书吧”等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动。积极鼓励开设“绿色网吧”,引导农村的未成年人正确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管理生产。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彻底关闭毒害青少年的游戏机室,严惩赌博、吸毒贩毒、宗族斗殴等不良行为。
4、加大党中央政策宣传力度。虽然我所见到的农民叔叔阿姨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都有了解政策与形势的愿望,热切希望通过学习寻求发家致富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我觉得,向农民叔叔阿姨宣传党中央的政策,除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外,还可以定期派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下乡,向农民群众解释党中央的农村政策和介绍国内外形势,现场为农民群众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党中央的政策更加深入民心。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05-02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教育问题愈加关注。而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隔代教育成为农村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中学七、八年级,共406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
2.操作。《关于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5年10月2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分析
通过图1可以得知,现在农村初中生中属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264人,占调查总人数65%,非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142人,占3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属于隔代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视频聊天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约定时间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而属于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50%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还染上了社会不良习俗,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教师的调查,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比值大的班级较难管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普遍偏多,而且无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这部分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2)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在教育过程中,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至使她们出现自私、孤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等行为。在受到其他同学欺负后,3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8%的学生会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忧心
大部分接受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学生的祖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自身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和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3.原因剖析
(1)工作的性质使隔代家庭教育走向必然
有的学生家长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自身活得有滋有味,长期外出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务农或者附近工作,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让给祖辈。有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外地搬迁到本地,耕地缺乏,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看管。虽然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但是由于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辈,甚至部分家长是把学生托付给叔、伯、姨等。
(2)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由于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祖辈对孙辈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照管她们的生活,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学生在校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到校与老师共同处理的时候也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姑息纵容,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还造成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在父母回家进行管教的时候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须的教育难以进行。时间长久后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偏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都是用金钱和物质进行弥补。子女由于情感饥渴导致父母回家后也是对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卑、自闭和逆反心理。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隔代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1.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体质现状、有无病史;摸清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摸清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2.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主动与此类学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监护网络
1.要构建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除父母为法定监护人外,要落实好由嫡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承担的临时监护人,并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
2.要构建以教师为主题的帮扶网。组织全校教师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在学习上面进行优先负担,在生活上面优先照顾,在活动上面进行优先安排,接近时多看一眼,亲近时多问一声,走近时多帮一把,让这些学生在校胜似在家,时刻感受关爱。
3.更新隔代家庭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的特点,同时又要考虑易为老年人接受的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教育的方法、内容,更新祖辈家长的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4.充分发挥隔代家庭中的教育优势。从隔代家庭家教调查中发现,隔代家庭家教并不一定弊多利少,同样存在着教育优势,有很多的“神童“或“聪慧儿”受到了知识丰富、教育得法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良好引导,脱颖而出。因此,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只要注意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不估息、迁就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影响孩子,孩子定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4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班级:20120814 学号:2012081405 姓名:付贺
指导教师:谢璐妍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已广为媒体、公众关注。作为占我国很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听任起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瓦解农业的基础条件。因此,做此项调查,从而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解决滞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过程
调查中通过实地考察农村环境,并且走访附近几个农村,找到一些居民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以下为通过问卷所得的结果:
1.约有60%的居民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一般或不满意现在的居住环境。
2.居民认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公共环保意识薄弱(只有极少数居民了解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不当。如人们随意丢弃塑料购物袋或当生活垃圾处理,将生活垃圾扔到路旁等。
3.由于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排污使得周围河水、池塘污染严重,河水有异味、水生生物减少、鱼虾类死亡严重
4.当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冲突时约有70%的居民认为应该保留工业企业,但污染物要达标后才能排放
5.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应该通过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和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来加强对居住环境的管理 问卷具体数据见最后附页。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从城市走进乡村,在改善经济的同时,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少部分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虽然不及环保意识淡薄和管理原因所选人数多,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以重污染企业为最,带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居民对居住环境不满意,可见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发现(1).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不懂环境保护法,使得农村居民自身不注重环境保护,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2).农村环境缺乏管理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居住地缺乏垃圾处理措施,甚至村中根本没有垃圾箱或规定的垃圾堆放处,也没有正规的污水处理渠道,使得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严重污染。还有周边企业污水,废气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得附近河流水质恶化,水生物,鱼虾等死亡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3)农村环保法律不健全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农村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并且日益恶化,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难点问题,而由于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农村环境的管理方面欠缺,环保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又使得农村环境治理举步维艰。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现在少数村庄已经开始主动对环境进行治理并取到不错的成效,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维护绿色农村并非不可实现。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
1:您对所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满意吗?
A.很满意(16%)B.满意(20%)C.一般(25%)D.不满意(33%)E.无所谓(6%)2:您认为所居地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A.公共环保意识薄弱(38%)B.环境管理问题(29%)C.工业污染重(18%)D.社会经济发展(11%)
E.其他(4%)
3:您周围的河水、池塘水质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A.有异味(92%)
B.水生生物减少(87%)C.鱼虾类死亡(56%)
E.其他(17%)D.水生生物大量生长(4%)
4:您认为居住地周围水质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A.工业排污(37%)B.生活污水排放(31%)C.周围农田土壤随水排入(16%)D.水体自身水量减少(11%)
E.农药洗衣粉等污染(5%)
5:您所居住的村镇是否有污染较大的企业? A.有(78%)B.没有(22%)
6:当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你支持下列哪种做法? A.关闭重污染企业(13%)
B.保留工业企业,但污染物达标排放(73%)
C.保留工业企业,牺牲环境(4%)D.其他(10%)7:您如何处理购物后的塑料袋?
A.随意丢弃(49%)B.同日常垃圾一起扔掉(38%)8:您如何处理生活生产中的垃圾?
A.扔进垃圾箱(28%)D.堆在角落(20%)
B.扔到路旁(34%)C.扔进河里(11%)E.其他(7%)
C.对其进行回收(13%)
9: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A.定期发布当地环境质量信息(8%)C.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17%)
B.加强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36%)D.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管理(2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篇5
20XX年6月初,湖南衡阳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与同学结怨,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据媒体报道,面对警方,女孩冷静地说出了从20多天前买毒、投毒的全过程,只有在提起她的爸爸妈妈时,女孩突然哭喊:“不要提他们,我恨他们!”
这起案件中,死去的、下毒的,都是留守儿童。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XX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2/3。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205.7万儿童独自居住
20,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日里一对兄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一天,爷爷下地干活,奶奶到邻家串门,无人看管的兄妹二人误食了家中的农药,等到爷爷回家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看到倒在地上的孩子,爷爷直接拿着铁铲出门,他亲手打死了老伴,随后自杀。
“在其他地方,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听说过很多。”在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服毒身亡的事件发生后,叶敬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自左右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群的问题,多年来曾多次到四川、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进行考察。
根据全国妇联的上述报告,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均已超过50%。除此之外,更有3.37%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后,处于独自居住状态,这一群体的规模已高达205.7万人。
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将近一半(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这些意外伤害包括: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等等。
其中,遭遇割伤一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相差最大,前者比后者高出5.3个百分点。课题主持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因为留守儿童在家做农活,接触菜刀、镰刀较多的缘故。
在湖南省,张旭东看见一个13岁的男孩。男孩一岁半之前,一直由外婆照看。有一次,男孩左眼不小心进了点杂物,弄破了一点,外婆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时,男孩的左眼已经不能完全睁开了。
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男孩在湘雅医院动了三次整形手术,但都收效甚微,直到现在,他的左眼仍呈半闭合状态,需要药物维持。为此,他还常常被不懂事的同学、表妹嘲笑为“独眼龙”。
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单独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在几种监护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然而,年老体弱的祖辈监护人往往体力精力有限,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很容易监护不力,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一些微小方面常常呈现出差距。比如,在河北省无极县,有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曾调查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他们选择了325 名留守儿童和 318 名对照儿童。
结论显示,几乎在所有的指标上,留守儿童都低于非留守儿童。比如,甲肝疫苗接种率。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96,实际接种人数只有100,只有三分之一。而对照非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89,实际接种人数则高达264,超过9成以上。
张旭东的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弱。有近一半(49.4%)的留守儿童曾经没有完成作业,比非留守儿童高8.6个百分点,“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在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今天,当人们难以看到教育为底层提供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留守儿童便走在了成为廉价劳动力后备军的路上;而留守儿童自己,似乎也默认了这一切。
今年30岁的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曾在老家湖南邵阳跟拍6年,完成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纪录片里,蒋能杰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说:“打工。”
片中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则转述了儿子对8岁孙女说的“玩笑话”:“你明天跟我上街捡可乐瓶,一天能捡20块钱,一个月有600块钱。捡垃圾捡到十五六岁就能进厂了,进厂就能挣多点钱了。打工到20岁,你应该有十多万了。”
个性内倾更明显
回忆起拍摄经历,让蒋能杰印象特别深的,是当他问起孩子们是否想念父母时,他们干脆地回答:“不想。”
意外的是,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意识也不强。“他们意识不到孩子生下来是要教育、要陪伴的,他们就觉得有吃有住就可以了。”蒋能杰说,因为孩子从小被留在老家,两代人之间感情淡漠,孩子冲着父母叫叔叔阿姨的,他都见过。
年,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对甘肃、云南、贵州等六省市农村地区的105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5%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如果将他们的数据推及全国,就意味着全国共有921万留守儿童一年见不到父母一次,超过262万个孩子甚至一年都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
与此同时,该组织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情绪的消极程度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一年内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少,儿童的烦乱度也越高。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的一个13岁女孩刘佳,特别希望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买吃的。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最想念父母的时候,是每次赶圩看见同学被爸妈牵着手。她特别希望,父母能回家过年,也带她去赶一次圩。
可惜,父母从来不在过年时回家,平时电话也不多,大概每个月一次,每次几分钟。“每次只会问, 学习怎么样? 我说, 挺好的 ,然后就没了。我希望他们能问我生活怎样,问我开不开心,可他们眼里就只有学习。”言语之间,刘佳难掩失望。
张旭东的团队也遇到类似的孩子。在山西,一个名叫贝贝的15岁女孩,希望爸爸能跟她一起去外面买本书。可是,爸爸听到女儿这么说时,便把买书的钱给了她。几次后,贝贝便再也不提出这种要求了。
其实,这位爸爸完全没有意识到,贝贝不过是想跟难得回来一趟的爸爸单独相处一会儿。而另一位眼睛受伤的孩子,并不对自己的病情过多忧虑,反而因为爸爸妈妈陪着他看病而感到安心、欣喜。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认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早期依恋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任性、叛逆、难以主动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走访中,张旭东曾问过一个四年级孩子,你们班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吗?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跟我们说话!”
“你捡到东西时如何处理?”“你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当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你是否会去关?”这些问题来自另一份问卷,由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老师李华玲、赵斌所做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调查报告》。
结论不容乐观。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当农村留守儿童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会针锋相对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为43.3%;还有3成多的孩子会找人帮忙助阵;表示能宽容和解、 主动消除矛盾的儿童最少,仅有2成左右。
这份调查报告称,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劳务外出,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又滋生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危机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缺乏;人际关系趋紧;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等。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6
摘要: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好范文,“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
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理由。
一、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分析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这种以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得以长期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将成为我们设计今天的农村养老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家庭养老的客观条件分析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一块块土地上而无其它谋生手段,封闭的交往形式又使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经验而无其它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对土地和耕作知识的拥有就成了社会继承与世代交替的重要内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退出生产领域后,并不放弃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子女要想获得土地必须以赡养父母为代价。同时,子承父业是传统农民家庭的突出特点,后代不仅由父母抚养成人,而且还从父祖那里学会谋生的技能,继承一定的产业和土地,这种生活上经济上的高度依赖使得他们自觉服从父辈祖辈的制约,不敢有丝毫违抗。
父辈们靠土地生产生育,培育后代;子辈们靠土地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土地构成百姓们家庭养老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土地,历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还通过法律条文,严禁子孙与父母分家分财。《唐律•户婚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律》规定,“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一百。”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2.非货币经济是家庭养老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家庭赡养功能就慢慢脱离家庭而社会化。”(1)米特罗在《欧洲家庭史》中进一步描述道:“农民经济是一种无货币经济,以致于赡养老人只在家内是可行的,提供实物在超出一定距离时就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用现金支付并用此钱购买食物,而在前工业时代,在农业地区中,这两个都是不存在的。”(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工好范文业化程度很低,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在这种非货币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生产自己几乎全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要不停地生产以获得生活资料的供给,否则便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因年老而丧失生产能力的时候,此刻要想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产。很显然,非货币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存在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家庭养老的必然性。
(二)家庭养老的主观条件分析
1.传统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内在动力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于 2012 年 11 月在黔北地区3个行政县抽取农村中学各2所, 对初一至初三5 84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 608份, 有效回收率96. 03%。其中男生2 858名, 女生2 750名; 初一学生2 635名, 初二学生1 689名, 初三学生1 284名。留守初中生定义为因各种原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 5 a以上, 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初中生[4]。以此划分为留守初中生2 400名, 非留守初中生3 208名。调查人群年龄为 ( 13.88±1.15) 岁。
1. 2 工具
1. 2.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5]共60个条目, 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 采用5级评分。总均分≥2分表示存在心理问题, 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使用该量表调查问题行为的内隐部分, 即情绪、认知等内在感受。
1. 2. 2自编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查阅文献[6,7], 自行编写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包括成瘾行为、伤害行为、性相关行为和品行问题4个方面26个条目, 采用“是、否”进行判定。
1. 3 调查方法 问卷现场施测, 匿名填写。调查前所有工作人员都经过统一培训, 按规定指导学生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 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 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比较被试留守初中生中心理健康 955 人, 存在内隐问题行为1 445人, 检出率为60.2%; 非留守初中生中心理健康1 364人, 存在内隐问题行为1 844人, 检出率为57. 5% 。留守初中生的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 210, P = 0. 04) 。2. 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因子得分比较留守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见表1。
2. 3 留守与 非 留守初 中生 外 显 问 题 行为 比较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留守初中生“过去12个月曾玩过赌博游戏”发生率低于非留守初中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 926, P < 0. 05) ; 其余各项外显问题行为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 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内隐问题行为检出率为60.2%, 高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 ( 24.00% ~57. 14% ) [8 -10]。留守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徐丽华等[11]调查发现, 安徽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强迫、抑郁问题明显。孙丽[12]对长春地区初中生的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在强迫、情绪不稳、焦虑、学习压力感、人际敏感方面较非留守儿童严重。留守初中生由于家庭环境子系统的改变, 维护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的缺失, 使其情感支持和正向引导资源大为减少, 导致留守青少年在成长适应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大的脆弱性。
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 留守初中生的吸烟饮酒等成瘾行为检出率与江西农村初中生相似, 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离家出走检出率和性相关行为检出率低于江西[13]。此外, 本研究发现, 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此国内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王新柳等[14]认为, 留守初中生在品行问题上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刘霞等[15]也发现, 留守初中生在违法违纪等外显问题行为上较非留守初中生严重, 认为初中生在青春期面临心理生理的急速变化, 容易引发行为问题; 加之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教育的基本缺失, 从而造成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有研究表明, 两组人群外显问题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认为初中阶段同伴影响逐渐大于父母影响, 同伴的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家庭子系统受损带来的消极影响[16]。笔者在对学校进行深入访谈后了解, 黔北地区对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实行寄宿管理, 政府大力投入专项经费, 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17], 减轻留守学生的经济压力; 同时, 学校有严格的学生行为规范及奖惩制度, 这些措施也起到了规范引导初中生行为的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调查研究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日发生的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喝农药服毒自杀、湖南界牌镇留守女童投毒杀害同班同学等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且需要委托他人照顾的儿童(6-16岁)。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的家庭呵护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和城市建设的有生力量之一,他们能否成功完成社会化,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有深远影响。
此次调查地点为山西省临汾市赵城镇瓦窑头村,本村村长谈到,由于本村人均耕地面积约5.4亩,许多村民将土地承包给其他人,自己外出务工。所以,村里的留守儿童较多。村内有一所中学,便于集中调查,中学的一名老师表示,当地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班级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可达到50%左右。
二、调查方法
调查组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心理感受几个维度进行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及文献研究。具体方法为发放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
三、样本特征
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4%。其中男生占47.9%,女生占52.1%。年龄集中于12-14岁,占总人数93.6%。年级为七八年级。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55.3%,母亲外出打工的占9.6%,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35.1%;调查中三成以上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周期为一个月,四成左右联系周期为一周,余下三成左右联系频率在两个月以上。其中,17%父母回家周期为一个月,35%为半年,31%为一年,7%为一年以上,5%为不确定。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互动机会很少。留守儿童53.2%被父母一方照顾,多为母亲一方,39.4%的儿童被隔代照顾,6.4%孩子被叔叔姑姑等上一代亲戚照顾,1.1%选择其他。
四、留守儿童社会化现状
(一)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在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上来看,六成以上反映不适应,四分之一孩子选择了其他,7.4%认为无所谓,3.2%认为父母外出打工,自由自在的挺好;在问到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的理解时,77.7%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整个家庭,18.1%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赚钱给自己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4.3%有其他理解。对于照顾人的情感倾向84%是喜欢,14.9%为一般,绝大多数并不反感照顾人。
在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受什么人影响较深时,55.3%选择父母,21.3%选择照顾人,其次7.4%选择朋友,选择老师、同学及其他的均为5.3%。当问及有什么话相对外出务工的父母说时,许多孩子写了“爸爸妈妈我爱你”或“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多陪陪我”。可见父母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之重。
最困扰留守儿童的事情上,64.9%想要学习好,但是无从下手,52.1%父母不在家里,让自己总觉得孤单,40.4%选择无人理解的心情,21.3%认为有很多人生上的迷惑,10.6%反映身体变化的困惑,无人诉说,7.4%感觉寄人篱下,3.2%被没有朋友,感觉孤立无援困扰。7.4%选择其他。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引发孩子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儿童社会化。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41.5%帮家里干活,27.7%看电视,12.8%看书,11.7%上网,4.3%学习,2.1%做其他事情。农村留守儿童闲暇时间绝大多数在干活或者看电视、上网,仅有不到15%的孩子选择读书或者学习。
总体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动机,但内心却希望有父母的陪伴,父母常年在外导致对留守儿童疏于照管,不能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适时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目标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合理规划或明确目标,这明显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
(二)长大后的留守儿童
本调查组对两名当地人青年进行了访谈,化名为石大、石二,两人是叔伯兄弟,因父辈均外出务工,所以由爷爷奶奶养大。石大已经在外打工一年。当问到两人有没有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受到欺负或特殊待遇时,石大说,因为村里留守儿童不少,所以村里基本没有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而遭到特殊化的。当问及如何看待父母外出务工时,两人均表示理解,村里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更富足,有的早早盖上了新房,而父母在家的生活条件会差一些。所以自己也选择了外出打工。打算过几年有了本钱,就回家开个洗车店。三弟在家开网店,卖车配件。当问及父母外出务工对他们是否有影响时,石大表示,成长中,爷爷奶奶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父母的位置,而同村留守儿童又多,所以不觉得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有多大不同,但爷爷奶奶只照顾吃喝拉撒,没督促兄弟们学习,等兄弟们意识到学习重要性时,为时已晚,石大认为,爷爷奶奶在自己的发展前途上提供的建议指导偏于保守陈旧。石二在家时,每天都在上网,饿了泡袋方便面,一星期不出门。石二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爷爷奶奶也未严加管束。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对社会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五、结论
调查地区留守儿童可达到50%,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抚养,而家庭成员缺少对儿童社会化有深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正确及时的人生引导,照顾人往往不能抓好儿童的学习,只能保证孩子基本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较差,缺少合理人生规划,缺少人生目标,易对人生产生迷茫困惑。
六、政策建议
一、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主要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乡镇企业有助于就近消化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二、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针对性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目标感、自卑等心理,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障碍,顺利进行社会化。
作者简介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9
姓名:娄佳南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方向)学号:2009110039 调查目的:通过对本村环境的调查,了解本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且了解环境问题的起因。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政府加大了对城市环境治理的投资和管理力度。但是许多人对农村环境并不是很了解,当今农村的环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于我们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道路问题,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房屋扩建占用耕地、建筑布局凌乱问题,河流区域破坏严重问题,土地污染乱用化肥问题等。
道路是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纽带,一旦纽带断了,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我们村,有一条公路从村中穿过,向东有一座大型的水泥厂,向西连接的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山,这座山也就为水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原料。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那座山也被挖的不像一座山了,而且村中唯一的一条主干公路也被那些拉石车碾压的坎坷不平。虽然这条路铺成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比起几年前的土路,这已经是不错的。不过我们村经济发展缓慢,与这道路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村里面第二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我想这个问题在当今农村中是相当普遍的,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并没有像城市中做的那么好、那么多,在农村中塑料袋的使用仍然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在农村的居住区,生活垃圾很是普遍,虽然这些垃圾并不是很多,但分布却是非常广泛的。在我们村中最容易见到垃圾的地方就是道路的一旁,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对外影响也不是很好。对于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并不像城市那样集中,可以建立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而且农村垃圾的种类比较多,分类有很大的困难,因此现在还并不适宜建立垃圾回收站;第二,村里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地(要想有,也不怎么现实);第三,村委会对此也并不怎么中重视。
农村中另一个显著的环境规划问题就是房屋建设问题。现如今农村的房屋建筑村委会也并为过多的参与其中,大多是村民自己的意愿,想盖在哪里,就盖在哪里,这就造成了农村建筑布局看起来比较乱,有的是在道路两边建的,不过有的地方并没有像样的大道。全是小路,很难看出房屋的布局,即使是同村的人如
果不在这边住,有时候也会迷路的。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的出台农村中有很多人都富了,于是就有很多人把瓦房翻新盖成了二层小楼,而且还不少。不过这样一些二层楼加在许多瓦房中间,很是影响建筑的协调性。我国的人口数量逐年上升,农村地区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村每年新增的人数就不少,人口一多就造成了住房紧张,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地找地方建房,因此就有人打起了耕地的主意,他们把耕地建成了房屋。房屋扩建占用耕地问题在我们村是相当普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且也应当增人们的法律意识。不过,随着国家新农村计划的逐步实施,我们村再过几年也会建成,到时候人们的会住上整齐的楼房,不会像现在这样杂乱无章。
河流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也是农村环境的问题之一。想当年,我们村的河流量也是很大的,虽然河流周围有一些炼焦厂,但是河水周围的环境也并未遭到很大的破坏。但是就在近几年,河流区域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虽然在几年前那些炼焦厂已经被关闭了,但就在这几年去河流里挖沙的人却多了起来,昔日的河道已经看不见了,而且河流几乎就要断流了。不过这几年响应国家的号召——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河道两边已经种植了很多树木,如今这些树木已经长大了,这对于改善河流区域的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土地资源是农村的主要资源因,因此对土地的保护问题就成了农村的首要问题。但是现在有许多农村对于土地保护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宣传,致使村民们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对于土地乱用化肥、农药的后果也并不知道。土地污染重点是农药化肥污染,长时间乱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中的元素的流失、土地的硬化、盐碱化等。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篇10
(二)、农村社会风气差,旧习俗有所抬头
经过几年的整治,海南的社会风气,尤其是海南城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程度还不是很大。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4.0%人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很好,而认为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差和很差的人却多达31.7%。综合而言,海南农村的社会风气问题主要存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2.旧习俗有所抬头,一些低俗文化在农村流行。我们在调查中得知,目前海南农村送礼情节严重,而且是水涨船高。有人称现在送礼是三五十元拿不出手,百元两百随大流。以前在农村遇到谁家办喜事送个脸盆、水壶已很体面,但如今行这种礼已被视为寒酸。对于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几百元钱的农民来说,这实在是一项难以承受的负担。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有不少地方还在大修庙宇、筑菩萨;有不少人生了病还请巫婆神汉,为求好运还去算八字、相命等等。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多达57.0%的人有过算命的经历。更有甚者,有些农民整日沉迷与烧香拜佛,连种庄稼之类的事都要先请示神灵后再去做,其愚昧程度难以言喻。我们在调查中还看到了另外一些丑恶现象。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肆意吆喝,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台班子,打着三下乡的招牌欺骗农民:送文化下乡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乡竟干起了贩卖假种子的勾当。有些村镇来的所谓现代剧团,也是先是唱了一通流行歌曲,接着是色情表演。
3.毒品、赌博问题比较严重,村民怨声载道。近年来,吸食毒品这一现象在海南农村死灰复燃并日益增多,吸毒者中很多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吸毒这一丑恶现象的恣意蔓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如抢劫、偷盗、卖淫、凶杀等等。这不仅毒化了社会风气,而且还威胁着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吸毒问题外,海南农村赌博问题也比较严重。据被调查者反映,现在参与赌博的人越来越多,赌博规模越来越大,赌博者中农村主要劳动力占了大多数。我们7月20日在昌江县乌烈镇纳凤村做访谈时,就发现有10多所民房内有人在打麻将,有的一间屋子就摆了三四张麻将桌。打牌的男人清一色光着上身,并不时地大声吆喝,行为十分不雅。不少村民对赌博吸毒等是相当反感的,在纳凤村,一位姓符的大爷就向我们反映说:他们赌钱时大喊大闹,有时搞得我通宵都睡不着觉,但又拿他们没办法,符大爷谈吐之间表现出了一脸的无奈。
(三)税费改革困难重重,减负增收空间狭小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举措,理应深受老百姓拥护。但是,从前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30.0%的村民对目前的税费改革工作不很满意,6.0%的村民对目前的税费改革工作很不满意。之所以
费改革会陷入此种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二,海南农业税收结构特殊,税费改革难度大。在我们对12个村的24名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重点访谈时,就有7名村委会成员表示海南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之处在于海南的农业税结构特殊。的确,海南农业税收的特点与全国不大一样,全国农业税比重大,农业特产税比重小;而海南的农业特产税比重大,农业税比重较小。2002年海南农业特产税达3.06亿,农业税仅为0.56亿,农业特产税是农业税的5倍左右。3.06亿元的农业特产税对于海南的财政收入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单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在海南取消农业税,尤其是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难度确实不小。
(四)村民自治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党政关系尚待进一步理清
从第二部分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28.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依法办事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2.3%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务公开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41.7%的村民对村务村民自治组织的服务态度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有33.7%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两委选举工作表示不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确,村民们的态度清楚地反映了村民自治组织运作中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选举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良选举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24.7%的村民对村两委选举工作不很满意,有9.0%的村民对两委选举工作很不满意。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村民向我们反馈的意见,海南农村选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一是选举运作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就了解到,有些地方选举时就没有严格按照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要通过各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直接提名产生,经过两上两下,两次公榜,审查资格,反复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程序进行。二是选举存在违法操作行为。有一些选民为了能在选举中获胜,不仅采取了收购选票、用钱拉票等违法手段,而且还对其他侯选人进行恐吓威胁和人身攻击。三是选民选举意识不高,不当选举普遍。有些地方选民不能正确行使权力,选举中投人情票、感情票、金钱票,致使老好人和圈内人当选,而敢干事、会干事的人反而选不上。
第二,对党政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尚未理顺。农村的党政关系问题,也就是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农村最基本的,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上,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认为村委会是广大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不应受党支部的领导。另一种倾向就是党管一切,应主动干预行政方面的事务和办村委会的工作。而在这其中,第二种情况明显占了优势。我们在宁市长丰镇黄加坡村调查时,村民陈坚告诉我们,他们村现在党政关系很混乱,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书记说了算。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时,他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笑笑说:时间久了,这一切都成了习惯了。
第三,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的关系比较复杂。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及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村民的意见和乡、镇政府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们究竟听谁的的问题时,在受访的12名村级干部中,有7名回答说听乡、镇政府的,有3名表示听村民的,另外两名表示难以抉择。可见,在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下,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村民自治组织与乡政府关系难度的确很大。乡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主要缘于村民自治组织与乡镇府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差别,有时甚至表现为矛盾和冲突。比如,在费改税的问题上,乡与村的态度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村对费改税非常赞成并十分关心。而乡政府则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因为乡财政主要依靠农民收入支撑,费多于税是一个普遍事实。而费改税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后果就是收费减少,从而使乡财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目前,尽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乡政府在乡村社会中仍起着主控性的作用。
第四,村民村官意识淡薄,村务公开工作问题多多。调查显示,有22.3%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不很满意,有10.0%的村民对村务公开工作很不满意。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区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在海南农村,尤其是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宣传条件、手段限制,加之干部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致使他们对村务公开工作漠不关心。有些村干部把村务公开当成了一种工作负担,穷于应付工作检查。而部分村公布收入开支时只公布总数,不公布明细数,致使村民看不懂,无法起到公开的作用。其次是部分村务公开栏存在选址不当、无防雨设施、管理不善等问题。有的村为了展示形象,把村务公开栏建设在远离村民居住区的路旁,村民很少去,因而难以起到村务公开应有的效果。有的村务公开栏没有防雨及防晒设施,加之采用粉笔书写,公开内容遇雨就被立即冲洗掉了,村民难以了解公开的内容。有的公开栏由于管理不善,被砸坏或被人帖上广告,以致于村务公开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五)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差,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科学化,是一种发达的科技型产业。这其中,科学技术是其核心和生命线,失去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现代农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和基础。而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又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直接运用者。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只有加速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使农民走上可持续的致富道路,使农业走上可持续的发展坦途。,9.3%的农民能利用电脑搜寻一些科技信息,而只有3.7%的农民能利用电脑进行网上贸易。从上述两项数据中可以看出,海南农民除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外,其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水平也相当低。这也表明,海南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会难以适应海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六)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生产积极性不高
首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产业性根源。这是整个中国农村都存在的问题,海南农村自然也逃不过它的影响。在农业中,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是相交织着的,这使得农业生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因素。海南是一个海岛,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灾害频繁,海南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较大陆其他省份大。在调查中,不少农民向我们反映:近些年来,由于受台风和干旱的交替影响,像香蕉、芒果等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收入很难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人地比例失调,是海南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资源性根源。相比较而言,海南农民人均土地面积比内陆许多省份都大,那么为什么还说人地比例失调呢?到过海南农村的人都知道,海南的土地比较贫瘠、沙化严重,可耕作的土地不是很多。因此造成海南农村人地(可耕土地)比、劳地比严重过高(即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大),从而人均、劳均的土地产品和农业收入难以提高。
最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务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农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对海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农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是比较低的。没有较高科技文化知识的农民往往难以在城市承受住激烈的劳务竞争。而即使有幸能找到工作的,大部分也只是干一些收入低,比较繁杂的体力活。近几年,海南省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有回流返乡之势,这直接导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的减少。
(七)农民民主意识不强,参政议政的程度较低
从前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9.7%的村民认为参加两委选举没什么必要,4.0%的村民认为参加两委选举完全没有必要。此外,从最近两年来缺席村民大会的次数来看:28.0%的村民没有缺席过村民大会,33.7%的村民缺席过一次,21.0%的村民缺席过两次,17.3%的村民缺席过两次以上。综上可见,海南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还比较薄弱,参政议政程度也很不够。
第一,民主意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民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农村,民主主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作为个体的农民,一是作为整体的农民群体。从个体上看,海南农村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主要表现为一些朴素的民主观念,距离成熟的现代民主意志、素质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在选举中发现:许多农民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遇到纠纷时,上级领导能公平地为自己做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动的地位上,很少主动地去争取。另一方面,从海南农村整个农民群体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文化环境上。相当多的农民对封建思想津津乐道,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不用去争取什么。同时,旧习俗(如家庭制和家长制)的存在,束缚和压抑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识的发育、强化。
第二,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别十分明显。总体说来,海南农民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区域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大城市郊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高于边远地区的农民。城市郊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国际和地区交流较为频繁,因而,这些地区的农民不封闭、不保守,对民主的要求也较强。相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边远乡村的农民对于参与民主活动的观念比较淡漠,对民主的需求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上。我们在调查中就明显感受到海口市郊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远高于白沙县乡村的农民。其次,知识水平较高、与外界交流多的农民比知识层次低、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农民的民主观念更浓厚。我们在重点访谈中发现,乡镇企业中的工人、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个体私营业主、打工仔等由于其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经济状况较好,他们头脑中封建主义思想较少,因而,知政、参政、议政的需求也比较高。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则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其民主观念比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动摇。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商银行“三农”工作总结的报告09-04
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建设10-04
农村问题调查报告09-12
农村治安问题调查报告07-02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07-31
农村医疗问题调查表08-26
关于全市农村水利问题的调查报告09-0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10-15
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社会实践报告05-16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调查报告09-24